产业结构演变规律
试述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
试述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
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农业、工业、服务业的演进:产业结构的演进通常是从农业
向工业再到服务业的转变。
在农业社会中,农业是主导产业,大部分人口从事农业生产;随着工业化的到来,工业逐渐成为主导产业,人口逐渐从农业转向工业;而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服务业逐渐崛起成为主导产业,人口逐渐从工业转向服务业。
2.生产力和社会需求的变化:产业结构演进是由生产力和社会
需求的变化所驱动的。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原先的产业结构可能无法满足新的社会需求,这时需要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3.资源和市场的影响:资源的分布和市场的需求也会对产业结
构的演进产生影响。
比如,某地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可能会促使该地区发展以矿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而市场对某种产品的需求增加,可能会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4.国际经济的影响:国际经济的变化也会对产业结构产生影响。
全球化和国际竞争的加剧,推动了产业的国际转移和转型。
一些发达国家的传统产业可能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从而影响了它们的产业结构。
总之,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是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结果,包括生产力、社会需求、资源、市场和国际经济等因素的影响。
产业结构演变规律
• 配第定律:
• 产业不同,其收入也不同, 这种产业间的相对“收入差” 推动劳动力由低收入产业向 高收入产业转移,劳动力就 业层次的提高,使人均国民 收入增加,进而使农业份额 下降。这种关于产业的相对 “收入差”推动劳动力就业 结构变化的论断,在经济学 说史上被称为“配第定律”。
• 二、斯密顺序
• 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中,斯密从资本要素投向的角度,对产业 结构变革的历史顺序做出了精辟论述: “按照事物的自然趋势,进步社会的资本, 首先大部分投在农业上,其次投在工业上, 最后投在国际贸易上”。斯密认为,随着 社会的进步,资本投入将向农业——工 业——贸易业的顺序变更,是一个自然规 律。
1.传统社会 2.为“起飞”创造前提 3.起飞阶段 4.成熟挺进阶段 5.高额大众消费阶段 6.追求生活质量阶段
六、钱纳里工业化阶段理论
❖ 钱纳里从经济发展的长期过程中考察了制造业内部各产业 部门的地位和作用的变动,揭示了制造业内部结构转换的 原因,即产业间存在着产业关联效应,为了解制造业内部 的结构变动趋势奠定了基础。他的这些在不同经济发展阶 段的不同产业具有不同特点的理论总结被称为钱纳里工业 化理论。
钱纳里将制造业的发展分为三个发展时期,按 不同时期分为三个不同类型的产业
发 初 经济发展初期对经 食品、皮革、纺织业等
展 期 济发展起主要作用 初 产 的制造业部门 期业
发 中 经济发展中期对经 非金属矿产业、橡胶制
展 期 济发展起主要作用 品、木材加工、石油、
中 产 的制造业部门
化工、煤炭制品等
“斯密顺序”的正确性已经被人类社会的 经济发展历史所证实。社会资本投向呈现 “斯密顺序”的原因是社会需求的有序变动。
这种需求是有层次的,这种层次性随着 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而表现出有规律性的变 化。
产业结构的演变及其规律
28.8
1963 8.4
51.0 40.6
意大利 1940-42 22.4
43.6
34
1951-52 20.2
36.0
43.8
1963-67 13.7
47.9
38.4
美国 1919-29 11.2
41.3
47.5
1953 5.9
48.4 45.7
1963-67 3.3
44.3
52.4
美国第三次产业国内生产总值和 劳动力的变化
第三次产业 25 38 47 52
74 34 31 59 65
• 随着经济的发展,即随着人均国民收入 • 水平的提高, • 劳动力首先由第一次产业向第二次产业 • 移动; • 当人均国民收入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 • 便向第三次产业移动。 • 劳动力在产业间的变动趋势是第一次产 • 业的劳动力将减少,第二次、第三次产 • 业的劳动力将增加。
GDP在300~2000美元)
• 4、工业化后期: • 第三产业占有支配地位(人均GDP在
2000~4000美元) • 5、后工业化时期: • 产业知识化成为主要特征,
• 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其主要标志有两 个:
• (1)知识型企业发展迅速; • (2)科学技术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越来
越大
(二)从主导产业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转换过程来 看P181-182
构的演进与从工业化发展的阶段来看,二者有 什么对应关系?
三、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的理论考察
(一)配第——克拉克定理 1、三个前提条件 • (1)以若干国家按时间序列发生的变化为
依据。 • (2)以劳动力作为考察经济发展的指标 • (3)使用的产业分类方法是三次产业分类
产业结构演变规律
产业结构演变规律1.农业-工业-服务业结构演变:这是一个基本的产业结构演变路径。
在国民经济发展初期,农业是主导产业,随着工业的发展,工业逐渐成为主导产业,最终被服务业所取代。
这一演变的过程中,农业的比重逐渐下降,而工业和服务业的比重逐渐上升。
2.产业扩张和升级:产业结构演变的过程中,产业会经历扩张和升级的过程。
扩张是指产业规模的扩大,升级则是指产业技术水平和附加值的提高。
产业扩张和升级是产业结构演变的重要动力,通过技术进步和创新,可以推动产业的发展和演变。
3.产业集聚和分散:在产业结构演变中,产业会存在一定的集聚和分散的趋势。
在产业发展初期,由于存在规模经济和篇地优势,会出现产业的集聚现象。
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大和技术的发展,产业集聚的作用逐渐减弱,产业开始呈现分散的趋势。
4.新兴产业的出现与发展: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新兴产业不断涌现,并逐渐成为产业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兴产业通常具有高技术含量、创新性和前瞻性的特点,对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产业结构演变中,新兴产业的出现和发展会改变原有产业结构的比重和格局。
5.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产业结构会逐渐优化和升级。
这包括产业附加值的提高、产业规模的扩大和产业竞争力的增强等方面。
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通过产业结构的优化,可以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总的来说,产业结构演变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过程,受到经济、社会、政治和技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由于经济基础和发展阶段的不同,产业结构演变的规律也会有所不同。
然而,以上提到的规律是在大多数情况下普遍存在的。
了解产业结构演变的规律有助于深入了解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产业变化,有针对性地制定产业政策和发展战略,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
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农业向工业和服务业的转移:经济发展的一个常见趋势是农业部门的相对重要性逐渐下降,而工业和服务业的比重逐步增加。
随着技术进步和人口城市化的推动,农业的劳动力和产值逐渐减少,而工业和服务业逐渐成为经济的主要支柱。
2、劳动力从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的流动: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新兴行业的兴起,劳动力会从传统产业(如农业和制造业)向现代产业(如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转移。
这种产业结构的演变通常伴随着劳动力的重新培训和职业转换。
3、产业从初级到高级的升级: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产业结构也会发生升级和转型。
初级产业(如采矿、农业)将逐渐向高级产业(如创意产业、高科技产业)转变。
这种升级不仅体现在产品和技术层面,还涉及到价值链的不同环节。
4、产业集群的形成:相关产业在某一地区聚集形成产业集群,这有助于提升生产效率和创新能力。
产业集群可以形成供应链、人才交流和技术共享等合作机制,促进整个地区产业的竞争力和发展。
5、跨国公司和全球化的影响:全球化趋势加速了产业结构的演变。
跨国公司将生产和服务环节分布到全球范围,形成全球价值链。
这导致了不同国家和地区在产业结构中的不同角色和位置,也带来了贸易和投资的相互依存关系。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规律是一般性的描述,实际的产业结构演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政策环境、技术创新、市场需求等。
每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结构演变都有其独特性和特定的路径。
产业结构
(二)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内容
产业之间是否处于协调状态,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观察: 看产业素质之间是否协调 看产业之间的联系方式是否协调 看各产业之间的相对地位是否协调 从供给是否与需求相适应来判断
(三)产业结构合理化是经济协调、 持续增长的客观要求
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是经济协调增长的客观要求 就象人走的稳,跑的快,就必须具备两条腿比例较 为协调的条件,而不是长短不一。经济要实现协调 增长,各产业之间要具备相互服务和相互促进的关 系,即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才能实现。 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客观要求 产业结构比较合理,则资源配置是有效的,经济得 以持续增长。
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
③工业化中期:工业重心 由基础工业向高加工度工 业转移,二产仍居第一位, 三产逐渐上升。 ④工业化后期:二产比重 继续下降,三产产值比重 在三次产业中占有支配地 位。 ⑤后工业化时期:产业知 识化成为主要特征。
广东产业结构发展所处的阶段
广东在2006年经济总量已达2.5万亿元。按照 钱纳里经济发展理论,广东正处在工业化中 期起始阶段,正处于重要的历史转型期,即 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完成从粗放型增长向集 约型增长、从依靠汗水挣钱向依靠智慧创造 财富的转变。
三、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的理论考察
日本经济学家的赤松要雁行形态理论。这一理论 要求将本国产业发展与国际市场密切联系起来, 使产业结构国际化。
第二节 产业结构构优化是指推动产业结构合理 化和高度化。 产业结构合理化指产业之间的协调性 产业结构高度化是指产业之间优势地 位的更迭
三、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的理论考察
钱纳里工业化阶段理论; 霍夫曼工业化经验法则:把工业化划分为四个发展 阶段: (1)消费品工业占主要地位: (2)资本品工业快于消费品工业的增长,基本达 到消费品工业净产值的50%左右; (3)资本品工业继续快速增长,达到与消费品工 业相平衡的状态; (4)资本品工业占主导地位。
产业结构演进的特征和基本规律
产业结构演进的特征和基本规律产业结构演进的特征和基本规律,这话题可真是不简单,但咱们今天就轻松聊聊。
想想看,产业就像一棵大树,根深叶茂,各个产业就像树枝,长得错综复杂,各有各的特色。
产业结构的演进,就跟咱们生活中的变迁差不多,谁年轻的时候没经历过几次“换血”呢?说白了,产业结构的变化,就是经济在不断地自我更新和优化。
咱们得知道,产业结构演进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搞定的。
就像咱们小时候从小学生变成中学生,进而到大学生,每一步都是一次飞跃。
产业结构也是一样,从第一产业到第二产业,再到第三产业,真是一步一个脚印。
前面那第一产业,农业为主,真是养活了不少人。
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需求变化了,大家不再只满足于吃饱穿暖,而是追求生活品质,这时候,第二产业的工业就逐渐崭露头角了。
工厂里机器轰鸣,大家都在忙碌,过上了“小康”生活。
有人可能会问,第三产业又是个啥呢?嘿,简单说就是服务行业,比如餐饮、旅游、教育等等。
你想,咱们现在不仅要吃得好,还要玩得开心,学习得厉害。
这就促使第三产业迅速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换句话说,产业结构的演进就像咱们的生活一样,永远都在变化,总有新的东西出现来满足大家的需求。
再说说这个产业结构演进的特征。
灵活性,简直就是个必备的素质。
想象一下,咱们玩游戏,游戏里如果角色不能升级,谁还愿意继续玩下去?同样,产业结构也需要不断地调整和升级。
比如,环保意识的提升,促使许多企业开始向绿色发展转型,大家都想要一个蓝天白云的环境,这不就是典型的产业结构优化吗?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全球化。
现在,咱们吃的水果可以来自南半球,穿的衣服可能是“洋货”,这就是产业结构演进的另一面。
全球的资源配置变得越来越紧密,大家都在为了更高的效率而奔波。
就好比打麻将,手里有好牌,偏偏要和别人交换,最后都能搭配得更好,产业之间的合作也是如此,大家互利共赢,生意自然兴隆。
再聊聊基本规律,简单来说,就是“需求驱动”。
人们的需求变化,推动了产业的演变。
10.产业结构的演进
业系数来界定
资本集约型产业----在其生产过程中对资本的需求
依赖度较大的产业,一般可用资本系数来对其范
围进行界定
技术集约型产业也称为知识集约型产业----在其生
产过程中对技术的需求依赖度较大的产业
三、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
(一)知识与技术创新 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 主要推动力量,也是产业结构变迁的动力。科学技
的变化向更高一级演进的过程,其实质是随着科技
发展和分工深化,产业结构不断向深加工度化、高
附加价值化发展,从而更充分有效地利用资源,更
好地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一种趋势。 产业结构的高度化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高加工度化;(2)高附加价值化;(3) 技术集 约;(4)工业结构软性化。
第一节 产业结构演进的基本规律
(三) 工化过程中的重工业化——霍夫曼定
理
工业化过程中消费资料(消费品)工业的净产值
和资本资料(资本品)工业的净产值之比(后人称
其为霍夫曼比例)是不断下降的。霍夫曼把工业化 的过程分解为四个阶段:
第一节 产业结构演进的基本规律
第一阶段,消费资料工业的生产在制造业中占有
间需求和最终需求的比例、消费和投资的比例、投
资结构、净出口等因素的变动均对产业发展产生不 同程度的影响。
第一节 产业结构演进的基本规律
(四)人口规模与结构 能否向新的或发展扩大中的产业源源不断地输 送所需的劳动力,是产业结构不断演进的重要条件, 劳动力中缺乏这种可移性将阻碍产业结构向更高的 阶段发展。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在自然资源与资本 存量既定的条件下,人口规模的大小或劳动力数量 的多少决定或改变着资源禀赋的相对丰裕程度,即 人均资源的占有量。对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而言(特 别是中国和印度这样的人口大国),其工业化的起 步或产业结构转换中遇到的不是劳动力的供给不足, 而是就业压力。
产业结构演变规律
产业结构演变规律产业结构的演变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不同产业部门在经济中的相对重要性发生变化的过程。
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是指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结构存在一定的规律性,表现为一定的趋势和特点。
以下是产业结构演变的几条规律:第一,农业从主导转变为次要产业。
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初期,农业是主要的产业。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和技术的发展,农业生产力不断提高,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渐下降,转而成为次要产业。
这是产业结构演变的基本规律。
第二,工业的比重逐渐增加。
工业是现代经济的支柱和基础,工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在农业的基础上,工业通过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不断发展,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部门。
工业的比重的增加是产业结构演变的另一个重要规律。
第三,服务业的比重不断扩大。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服务业的发展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
服务业包括金融、教育、医疗、旅游、娱乐等各种服务行业,在经济中的比重逐渐增加。
这是产业结构演变的一个显著特点。
第四,产业链的延伸和升级。
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各个国家的产业链不再是简单的生产和加工,而是向上游和下游延伸,形成了一个更加复杂和多元的产业链。
在产业链的升级过程中,高附加值的工业和服务业逐渐成为经济的新增长点,而低附加值的重复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逐渐减少。
这是产业结构演变的又一个规律。
第五,技术创新推动产业结构变革。
技术创新是产业结构变革的重要动力。
新的技术和科学成果不断涌现,推动产业结构的变革和升级。
在技术创新的推动下,一些传统产业不断淘汰和更新,一些新兴产业迅速崛起。
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进行重构的能力将会更强。
总之,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体现了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和趋势。
随着时间的推移,农业的比重将逐渐减少,工业和服务业的比重将不断增加,产业链将不断延伸和升级,技术创新将推动产业结构的变革。
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演变规律
In order to succeed industries must have some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 one or more of these factors. Moreover, demand must exist for the product.
– Overexploitation of renewable resources does causes depletion
– Example of the 1990s worldwide crisis in oceanic fishing industry as result of overfishing
日本工业之所以分布在沿海地区主要因为其原料、 燃料匮乏,国内市场有限,因此对外依赖性比 较强,而日本岛国的特点使其海上交通运输非 常便利,交通运输成为其工业区位选择的主导 因素。
28
网络开发理论模式
网络是结点与轴线的结合体,结点(极核)是网络的 心脏,轴线则是结点与结点、结点与域面、域面与域 面之间联系的纽带和通道。主要通过人流、商品流、 技术流、资金流、信息流形成各种流通网络,其中对 产业布局影响最大的是交通运输网络。
40.6
40.4
39.9
资料来源:库兹涅茨《各国的经济增长总产值和生产结构》中 译本,1985年,第111页。
产业结构演变规律
内容: 实证:
GDP和就业人口比重变化
13
经济增长与发展
过去西方经济学家常将增长(growth)和发展 (development)这两概念混用,现在多数经济 学家在著作中,已将这两者作了严格区分。
第4章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
流通部门:交通、邮电通讯、商业、饮食、物资供应、仓储 生产、生活服务部门:金融保险、房地产、公用事业、居民服务、旅
游、咨询、信息、地质普查 提高科技文化和居民素质部门:教育、文化、卫生、广播、电视、体
育、社会福利 为社会公共服务:国家机关、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军队、警察
1、产业结构演进机制 市场机制带动产业结构演进
供需关系、价格机制、竞争机制
政府干预引导产业结构演进
——制订产业发展规划 ——运用财政、税收、信贷、价格、工资等政策工具 ——通过维持市场秩序、规范企业和个体的行为等手段
技术进步推动产业结构演变
第4章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
2、产业结构演进理论
佩第—克拉克定理
第4章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
(2)品种结构 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
籼改粳 杂粮 花卉园艺 优质果、蔬 乳类 特种水产品
(3)地区结构
第4章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
第三节 第二产业及其布局
第二产业,按克拉克分类,是以矿产品或农副产品为原料的加工、 深加工的产业部门,包括原材料工业、加工制造(组装)业以及高 新技术工业等部门。
随着经济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 第三产业转移,形成第一产业劳动力减少,第二、第三产业劳动力增加。
库兹涅茨法则
——随着时间的推移,农业部门的国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和 农业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均处于不断下降之中。
——工业部门的国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大体上是上升的,而 工业部门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则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
第4章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
1、影响钢铁工业布局的因素
9.2产业结构演进规律
生产率)在大多数国家都低于1。从时间系列 看,在劳动力相对比重和国民收入相对比重 下降的情况下,国民收入相对比重下降的程 度超过了劳动力相对比重下降的程度。
比较劳动生产率 = 该产业的国民收入相 对比重/该产业的劳动力相对比重
9.2 产业结构演进规律
9.2 产业结构演进规律
2.库兹涅茨定理:具体表述 3.第三次产业的相对国民收入,一般表
现为下降趋势,但劳动力的相对比重几乎在 所有国家都是上升的。这说明第三次产业具 有很强的吸纳劳动力的特性,但劳动生产率 的提高并不快。在工业化国家中,第三次产 业无论从劳动力的相对比重,还是国民收入 的相对比重方面看都在50%以上。
9.2 产业结构演进规律
1.配第-克拉克定理
如何理解?
第一产业:从需求角度看,第一产业主要向人 们提供生活必需品,当收入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 收入中用于支付生活必需品的比例相对减少。恩格 尔系数的变化规律揭示了这一点。从供给角度看, 第一次产业技术进步较慢,生产周期较长、土地规 模有限、受自然因素制约严重,其产出在短期内很 难实现快速增长。
9.2 产业结构演进规律
3.霍夫曼定理
(2)重工业化:重工业是为国民经济各部 门提供物质技术基础的生产资料工业。重工业化 是工业结构演进中的一个阶段,无论是重工业还 是轻工业,都会由以原材料为中心的结构向以加 工、组装为中心的结构演进,即进入工业结构的 “高加工度化”,它表明工业体系以生产初级产 品为主,向生产高级复杂、高附加值产品为主的 阶段过渡,意味着工业结构日趋高级化。
9.2 产业结构演进规律
1.配第-克拉克定理
如何理解? 第三产业: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服
产业结构演变规律
产业结构演变规律
产业结构演变规律是指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产业结构发生变化的基本规律。
其主要特征包括:
1.从传统制造业向服务业的转变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不断增加,服务业已经成为现代经济的支柱产业和重要的就业领域。
2.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产业的转变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生产方式的改变,劳动密集型产业越来越难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资本密集型产业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
3.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现代农业通过科技的应用、农业培训、质量和市场的改进,使得农民的生产效率大幅提高,农业成为现代经济中重要的部分。
4.从资源型产业向高技术产业的转变
随着社会、资源环境的变化,资源型产业的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高技术产业逐
渐成为新的增长点。
总之,产业结构演变规律是一个复杂、多层次、长期的演变过程,需要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趋势,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经济环境。
配第-克拉克定理在产业结构演变中的发展探究
配第-克拉克定理在产业结构演变中的发展探究第-克拉克定理是法国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索雷尔-克拉克于1889年提出的一个经济学理论,该定理主要探讨了产业结构在经济发展中的演变规律。
本文将对第-克拉克定理在产业结构演变中的发展进行探究。
根据克拉克定理,产业结构演变的规律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内生变量,是由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需求和供给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克拉克定理认为,随着经济发展,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技术进步将导致产业结构的演变。
具体来说,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会使劳动力在传统农业部门的需求减少,而在现代工业和服务业部门的需求增加。
技术进步将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促使劳动力从低效率的部门转向高效率的部门。
技术进步在产业结构演变中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技术进步具有创新、替代和促进作用,可以改变产业部门的相对地位和竞争力。
新技术的出现常常意味着旧的产业将被淘汰或替代,而新的产业则会迅速崛起和发展。
在过去几十年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电子商务、互联网、移动通信等新兴产业的兴起,同时也对传统的制造业和零售业等传统产业造成了冲击。
技术进步在产业结构演变中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产业结构演变并非是一个线性的过程,而是一个复杂的动态平衡调整过程。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演变程度也有所不同。
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传统农业部门仍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工业部门和服务业部门相对较弱。
这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差异性,同时也意味着这些地区还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
第-克拉克定理提供了一个有益的框架来解释和分析产业结构演变的规律。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技术进步被认为是产业结构演变的两个重要驱动力。
随着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将从劳动密集型的传统农业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现代工业和服务业转变。
产业结构演变并非是一个线性的过程,需要考虑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差异,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
对产业结构演变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指导政府制定产业政策和规划,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我国产业结构的演变
我国产业结构的演变自建国以来中国产业结构的演变过程表现为:第二产业在国家扶持下迅速发展成为主导产业,第三产业在经济不断发展的推动下也在不断增长,基本建立起较为完备的国民经济体系。
一、中国产业结构演变的主要阶段及特征(一)一九七八年至今中国产业结构的演变一九七八年,中国进行改革开放,计划体制逐步退出舞台,市场作为“无形的手”开始配置资源,政府这只“有形的手”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也开始变小,三次产业结构逐渐向合理化的方向趋近。
这一阶段中国产业结构的特点是:1. 工业内部结构更为合理改革开放以前,中国产业结构在政府行政干预下,重工业被优先发展。
一九七八年之后,市场机制开始发挥作用,轻工业占比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发展趋势。
2. 区域间产业结构发展不均衡从第一产业占全国比重来看:东、中、西部地区第一产业占比均呈下降趋势;其中,东部地区第一产业比重是三大地区最低的,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比重大致相近,且其变动趋势也比较相似;而东部地区第一产业比重降到10%以内和中西部地区第一产业比重降到20%以内的时间拐点都是在二零零五年前后。
此外,就第三产业而言,其中东部地区在基数最高的基础之上,增幅也是最大的;而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又呈现了和第一产业相似的变动趋势,即基数相同且增幅相近;东部地区在二零零零年前后第三产业比重突破40%,中部和西部地区第三产业比重也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升到30%以上。
二、三次产业及各产业内部结构调整产业结构需要与时俱进的进行调整,但这个调整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影响产业结构变动的因素众多,在调整产业结构的过程中必须要推行一系列的政策,而推行这些政策就需要厘清影响产业结构变动的因素。
产业结构的演变过程就是一个从低级向高度化演进的过程。
产业结构演变的规律同劳动力在不同产业之间的更替流转密切相关,此外还同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一)产业之间结构演进自建国以来,中国的产业结构从最初大力提高农业生产力,到改革开放前后强调工业化,再到当前强调以高新技术为主、高附加值企业为主,以及高工业化为主,第三产业产值占比不断提高。
产业经济学8.2 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以及影响因素
第二节 产业结构演进的影响因素
1 制度及社会因素 2 科学技术因素
3 供给因素 4
科技进步推动 产业结构高度化
科技进步影响 需求结构 科技进步影响 供给因素
科技进步改善 产业结构
自然条件和 资源禀赋
劳动力资源
资本供应状况
4 需求因素
需求总量 需求结构
1 霍夫曼分类: 消费资料工业 资本资料工业 其他 2 霍夫曼系数:
第二节 产业结构演变理论
(二)霍夫曼定理(Hoffman Theorem)
3 霍夫曼的工业阶段指标:
工业阶段
霍夫曼系数
பைடு நூலகம்
第一阶段
5(±1)
第二阶段
2.5(±1)
第三阶段
1(±0.5)
第四阶段
1以下
4 结论:工业化过程中,霍夫曼比例呈不断下降趋势。
5 国际因素
第八章 产业结构理论
第二节 产业结构演变规律
一、产业结构演变理论
(一)配第—克拉克定理
1. 配第定理: 制造业比种植业进而服务业比制造业能够得到更多 的收入。
2. 配第—克拉克定理的前提: 经济发展和不断提高的人均国民收入相对应。 仅考察劳动力指标 全部经济活动划分为三次产业。
第二节 产业结构演变规律
2.库兹涅兹产业结构论-原因分析
库兹涅兹认为引起国民收入和劳动力在各产业间变动的 原因主要有:(1)导致农业部门的国民收入和劳动力 相对比重趋于下降的主要原因有三:
一是由农产品的需求特性所引起的低收入弹性,即农产 品为最终生活必需品,当生活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人 们对农产品的需求并不随着收入增加的程度而同步增加, 这样就使农产品需求的收入弹性下降。使农产品在价格 和获取附加价值上处于不利地位。农业实现的国民收入 份额便趋于减少。
区域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
区域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产业结构演变趋势理论可根据是否考虑外贸因素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分为封闭型产业结构理论和产业结构理论。
封闭型产业结构理论一般不考虑外贸因素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和作用,即在封闭的情况下研究产业结构演变的趋势。
主要有:配第-克拉克定律、霍夫曼的工业化阶段理论、技术集约化规律、库兹涅茨的现代经济增长理论。
配第-克拉克定律由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第发现并由克拉克经济实证研究而系统归纳,其基本结论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一产业的就业比重不断降低,第二、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将增加,亦即劳动力会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转移。
配第-克拉克定理适用于区域产业结构演变。
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区域,其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越小,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越大。
三次产业劳动力的比重次序由“一、二、三”向“三、二、一”的转变。
霍夫曼定律揭示的是工业结构演变的重工业化阶段,消费资料与资本资料工业之间的增加值的比例关系的变化规律。
他认为,在工业化进程中,霍夫曼比例,即消费品部门的增加值与资本货物部门的增加值之比,是不断下降的。
他把工业化阶段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消费资料工业发展迅速,在制造业中占有统治地位;资本资料工业则不发达,在制造业中所占比重较小。
处于这一阶段的国家有:巴西、印度、新西兰等。
第二阶段,资本资料工业发展较快,消费资料工业虽也有发展,但速度减缓,而资本资料工业的规模仍远不及消费资料工业的规模。
(日本、荷兰、加拿大、匈牙利)第三阶段,消费资料工业与资本资料工业在规模上大致相当。
(英国、美国、德国、法国)第四阶段,资本资料工业的规模将大于消费资料工业的规模。
处于这一阶段的当时还没发现。
技术集约化规律,即在工业化过程中,工业的资源结构呈现出向以技术为主题的结构演进的趋势。
在工业化初期,工业资源结构中劳动力的数量占据突出地位,形成以劳动集约型工业为主的阶段。
工业化中期,工业资源结构中的资本积累及积累能力居突出地位,形成以资本集约型工业为主的阶段。
11.2 产业结构的演进规律
11.2产业结构的演进规律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各国的产业结构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这种变化具有鲜明的规律性,即都具有由低水平均衡向高水平均衡的阶段性演化的特征。
一、配第——克拉克定律最早对产业之间比例关系进行研究论述的,当数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第。
配第在17世纪发表的《政治算术》中用产业结构的差异来解释不同国家人均国民收入的不同。
此后,克拉克进一步对劳动力逐渐从农业向制造业和服务业转移的现象进行研究,他收集并整理了若干国家按照年代的推移,劳动力在三次产业之间移动的统计资料得出了著名的配第——克拉克定律。
配第——克拉克定律的内容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次产业向第二次产业移动,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由第一次产业或第二次产业向第三次产业移动。
结果,劳动力在第一次产业的分布将减少,在第二次、第三次产业的分布将增加。
配第认为,劳动力之所以会沿着第一次产业——第二次产业——第三次产业这个轨迹来移动,是因为制造业比农业能得到更多的收入(附加价值),而商业比制造业能得到更多的收入(附加价值),也就是说,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各产业之间出现的收入的相对差异是引起劳动力由低收入产业向高收入产业转移的原因。
二、库茨涅兹的进一步论证库茨涅兹在“配第——克拉克定律”的基础上,把国民收入在三次产业之间的变化趋势与劳动力在三次产业中的变化趋势结合在一起进行分析,得出了如下结论:(1)第一次产业(即农业部门)实现的国民收入,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是不断下降的;该产业中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也是不断下降的。
(2)第二次产业(即工业部门)实现的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大体来看是上升的;而该产业中劳动力的相对比重总体保持不变或略有上升。
(3)第三次产业(即服务部门)实现的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大体保持不变或略有上升;而该产业中劳动力的相对比重总的来看是上升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 斯密从资本要素投向的角度,对产业结构变 革的历史顺序做出了精辟论述:“按照事物 的自然趋势,进步社会的资本,首先大部分 投在农业上,其次投在工业上,最后投在国 际贸易上”。斯密认为,随着社会的进步, 资本投入将向农业——工业——贸易业的顺 序变更,是一个自然规律。
钱纳里将制造业的发展分为三个发展时期,按 不同时期分为三个不同类型的产业
揭示三次产业结构演变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
•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
区域内第一产业实现的国民收入 整个国民收入
• 均处于不断下降之中
工业化阶段
区域内第二产业实现的国民收入 整个国民收入
=
区域内第一产业劳动力 全部劳动力
>
区域内第二产业劳动力 全部劳动力
两者均在上升,在在工业化后期特别是后工业化 时期,两个比重都不同程度下降。
产业结构演变规律
产业结构理论
• 一、配第定律 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配第 早在17世纪就第一次发现了世界各国国民 收入水平的差异和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 其关键原因是由于产业结构的不同。 • 他在著名的《政治算术》一书中描述了不 同产业之间的收入差异,并将这种差异与 劳动力就业结构联系起来。
罗斯托根据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将经 济成长过程划分为5个阶段 1.传统社会 2.为“起飞”创造前提 3.起飞阶段 4.成熟挺进阶段 5.高额大众消费阶段 6.追求生活质量阶段
六、钱纳里工业化阶段理论
钱纳里从经济发展的长期过程中考察了制造业内部各产业
部门的地位和作用的变动,揭示了制造业内部结构转换的 原因,即产业间存在着产业关联效应,为了解制造业内部 的结构变动趋势奠定了基础。他的这些在不同经济发展阶 段的不同产业具有不同特点的理论总结被称为钱纳里工业 化理论。
•五、罗斯托主导产业扩散效应理论和经济成 长阶段论
罗斯托通过长期研究首先提出了主导产业及其 扩散理论和经济成长阶段理论。他认为,无论在任何 时期,甚至在一个已经成熟并继续成长的经济体系中, 经济增长之所以能够保持,是因为为数不多的主导部 门迅速扩大的结果,而且这种扩大又产生了具有重要 意义的对其他产业部门的作用,即产生了主导产业的 扩散效应,包括回顾效应、旁侧效应和前向效应。罗 斯托的这些理论被称为罗斯托主导产业扩散效应理论。
主 导 产 业 的 扩 散 效 应
主导产业高速增长,对各种要素产生新 的投入要求,从而刺激这些投入品的发 展。
主导产业的兴起会影响当地经济社会的 发展,如制度建设,国民经济结构,基 础设施,人口素质等等。
主导产业能够诱发新的经济活动或派 生新的产业部门,甚至为下一个重要 的主导产业建立起新的平台。
3.工业化中前期阶段
两个比重会持续地处于上升状态,特别在中、前期
呈现上述状态。
工业化时期产业结构转换表现为第一产业创造财富
和吸收就业的份额逐渐转移到二、三产业
工业化中期,第二产业为财富的主要创造者,第三 产业为吸收劳动力的主要场所 工业化后期,第二产业创造的财富比重也开始下降 ,第三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主体
• 配第定律: • 产业不同,其收入也不同, 这种产业间的相对“收入差” 推动劳动力由低收入产业向 高收入产业转移,劳动力就 业层次的提高,使人均国民 收入增加,进而使农业份额 下降。这种关于产业的相对 “收入差”推动劳动力就业 结构变化的论断,在经济学 说史上被称为“配第定律”。
•二、斯密顺序
“斯密顺序”的正确性已经被人类社会的 经济发展历史所证实。社会资本投向呈现 “斯密顺序”的原因是社会需求的有序变动。 这种需求是有层次的,这种层次性随着 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而表现出有规律性的变 化。
•三、克拉克定律 •20世纪5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科林· 克拉克 收集了20多个国家各部门劳动投入和总产出 的资料。通过对随着经济发展劳动力的就业 取向所发生的规律性变化的实证研究得出如 下结论: 研究劳动力在三次产业之间的转换规律 第一产业就业人口 第二产业就业人口 第三产业就业人口
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 第一次产业向第二次产业转移:当人均国民 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次 产业转移。总的结构趋势是,劳动力在第一 次产业的分布减少,在第二、第三次产业的 分布增加。克拉克的这一结论在经济学说史 上被誉为“克拉克定理”。
•四、库茨涅兹人均收入影响论
库兹涅茨在继承配第和克拉克等人研究成果的 基础上,仔细地挖掘了各国的历史资料。他利用现 代经济统计体系,对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发展的关 系进行了较彻底的考察。他发现的这种变动规律, 即产业结构的变动受人均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被 称为库兹涅茨人均收入影响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