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理论与实践-第三讲
产业结构理论
综合利用了当地自然资源、地理环境、 社会经济力量、技术水平等有利条件, 具有较高的生产增长率、较大的生产规 模和较好的经济效益
代表先进技术水平的产业 处于生产联系链条中的关键环节
23
2)经济增长效应 (1)后向关联效应 (2)前向关联效应 (3)旁侧关联效应
24
3)主导产业的转换
更替顺序 :纺织工业→食品工业→重化
工业→汽车工业→家用电器工业→计算机→ 生物工程→航天工业等高技术产业
演替的内在逻辑 :非耐用消费品产业→
原材料产业→耐用消费品产业
需求结构变化的逻辑 :维持基本生存型
需求→中间型需求→满足享受性发展型需求
生产要素投入结构的变化逻辑 :资源
4
1.1.2 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
①国民收入持续、稳定地增长; ②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在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
要的作用; ③产业结构的持续演进和升级; ④社会 的储蓄比例持续增加; ⑤国际贸易日益扩大,国际贸易结构日益优化; ⑥市场需求结构日益完善; ⑦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经济制度日益完善; ⑧社会价值观日益向不断重视生活质量方向变化。
第一章 产业结构理论
1
第一章 产业结构理论
产业结构的主要内容 产业结构理论体系 现代产业序列
2
1.பைடு நூலகம் 产业结构内容
1.1.1 基本含义
1) 产业结构是研究分布在国民经 济各产业中经济资源之间的相互联 系、相互依存、相互提升资源配置 效率的运动关系
2)产业结构是研究产业间技术经 济的数量比例关系, 即产业间的 “投入”和‘‘产出’’的数量比 例关系
劳动力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
高中政治备课参考 产业结构和现代产业发展
第三课第一节产业结构和现代产业发展一、社会生产的三大产业(一)三大产业的划分三大产业分别指农业、工业、第三产业。
它们的划分与人类生产活动的三个阶段有关:第一阶段生产活动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
第二阶段以工业生产大规模地迅速发展为标志。
第三阶段大量的劳动和资本流入旅游、娱乐服务、文化艺术、保健、教育和科学、政府活动中。
与生产发展的三个阶段相适应,就有了三次产业。
(二)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1.农业的含义第一产业是指农业、林业、畜牲业和渔业,通常被称为“广义农业”。
2.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1)农业是人类衣食之源、生存之本。
(2)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农业。
(3)农业的发展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人民生活的改善,国民经济的增长,最终都取决于农业生产的发展水平。
因此,我们必须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保证农业在提高整体素质和效益的基础上持续、稳定发展。
(三)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1.第二产业的含义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工业是第二产业的最主要组成部分。
2.工业在国民经济中起着带动整个经济发展的作用,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国力和现代化水平。
3.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1)工业为国民经济其他各部门提供必不可少的物质技术装备、能源动力、大量的原材料(2)工业为人们提供基本的生活消费品(3)工业是国家积累的重要来源,也是加强国防的重要条件(三)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1.第三产业的含义在饮食店的准备过程中指除了第一、二产业所提供的物品之外所涉及到的其他行业都属于第三产业。
比如工商局、税务局、卫生局电信服务、交通运输、饮食店本身属于饮食业。
第三产业是为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服务活动的各种行业的总称。
2.第三产业的特点第三产业一般不生产有形的物质产品,而是为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服务。
3.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
在当代世界,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已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产业投资理论与实务
产业投资理论与实务1. 简介产业投资是指将资金投入到特定的产业中,通过持有企业股权、购置和销售产业相关的资产或者直接投资产业工程等方式,以实现投资者的长期收益。
产业投资既有理论指导,又有实务操作,本文将深入探讨产业投资理论及其实际运作。
2. 产业投资理论2.1 理论根底产业投资理论是基于传统投资理论的延伸,强调产业因素对投资决策的影响。
其中,产业结构理论认为,产业的开展阶段和结构特点对产业投资的收益具有重要影响。
此外,资源根本要素理论认为,资源要素的分布与配置对产业的开展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在投资决策中需要充分考虑资源要素。
2.2 投资策略在产业投资理论中,有多种常见的投资策略可供选择。
其中,产业集中度投资策略注重在少数几个重点产业中进行投资,以实现规模效应和杠杆效应。
而多元化投资策略那么是将资金分散投资到多个不同产业中,以降低风险。
此外,还有价值投资策略、成长投资策略等,投资者可根据自身需求和市场情况选择适宜的策略。
3. 产业投资实务3.1 产业研究在进行产业投资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产业研究。
产业研究包括对行业开展趋势、竞争格局、供需状况等方面的分析,旨在为投资决策提供依据。
常用的产业研究方法包括横截面分析、时间序列分析、比照分析等。
3.2 投资工程选择投资工程的选择是产业投资实务中的关键环节之一。
在选择投资工程时,需要综合考虑工程的市场前景、盈利能力、风险因素等。
同时,还需要对投资工程进行尽职调查,包括对工程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市场定位等方面的分析。
3.3 风险管理产业投资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风险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风险管理包括对投资工程的风险进行评估和控制,以及制定应对策略等。
常用的风险管理方法包括多元化投资、期货市场套保、风险保险等。
3.4 退出机制产业投资的目的是为了获取长期收益,因此退出机制是必不可少的。
常见的退出机制包括股权转让、股票上市、收购合并等。
在选择退出机制时,需要综合考虑投资期限、目标收益率、市场环境等因素。
产业链基础理论ppt课件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16
6、产业链形成的四大模式
03
准市场式产业链
准市场式产业链指核心企业或龙头企业通过 虚拟、OEM、ODM、特许经营连锁、外包、战 略联盟、租赁等既非市场交易又非产权控制 的形式.以及处在自己上游或下游的企业形 成的一种既非完全市场交易又非企业集团内 部关系的产业链。
这种模式往往存在于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社 会分工和专业化水平非常高的情况之下。
产业链中的企业同属于一个企业集团或总公 司,有着产权的关系纽带。总公司或集团公 司通过控股或自建等方式对其他企业保持着 强有力的控制。它是一种在产业链内部进行 “自给自足”的模式。
用集团内部的计划代替市场交易,从而使生 产更加稳定;但是,企业集团内部管理的难 度加大.不利于产业链整体效率的提高。
精品课件
由于“关系型契约”不像产权纽带一样稳固 .对核心企业控制链条的能力要求很高。
精品课件
17
6、产业链形成的四大模式
04
混合式产业链
混合式产业链是指含有市场交易式、纵向一 体化式、准市场式这三种产业链模式中的二 种或三种的结合模式。这种模式是现实中最 为常见的一种类型。它是指在同一条产业链 中的某一部分是一种产业链模式,而另外一 部分又是另外一种产业链模式。
精品课件
1
第三讲 产业链基础理论
精品课件
2
一、产业链基础理论知识
1、产业链的理论缘起 • 关于产业链理论的研究,国外起步较早。产业链理论的
源头可以上溯到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Adam Smith) 关于社会分工的论断,其著名的“制针”案例就是对产 业链功能的生动描述,只不过传统的产业链局限于企业 的内部操作,强调企业自身资源的利用,仅把产业链看 作是一个产品链。
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结构
在服务业比重上升的过程中,服务业内 部结构也在发生变化。一些传统的服 务业已出现停滞或下降,相反,一些新兴 的高层次的服务业却发展迅速 。
(二)西方国家产业结构变化的原因
第一,社会需求和消费结构的变化。社 会需求和消费结构的变化,是导致产业结 构变化的最直接的原因。
第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产业结构 从低级向高级演变的过程,都是与经济发 展水平直接相关的。
(三)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分配方面的四 种差别
1.生活资料占有量上的差别。
2.家庭收入上的差别。
3.家庭财富拥有量上的差别。
4.家庭资产占有量上的差别。
以上四种差别依次递增。
西方国家战后分配体制的变革没有触 动其分配制度的根基。但维护了资本家 的利益,也缓和了阶级矛盾。
(四)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制度
1.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制度的形成
3.1是由于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国民 收入有了很大增长,这是物质基础。
3.2是由于财政政策的需要。
3.3由于阶级斗争的尖锐化,缓和阶级 矛盾的需要。
3.4是资本主义制度改良的结果。
4、西方国家福利制度的危机 4.1财政危机。 4.2失业危机。 4.3社会危机。 4.4观念危机。 5、西方国家福利制度的调整 5.1加强福利服务管理。 5.2削减福利项目。 5.3降低福利发放标准,重新制定福利条款
(二)工人所得增加的原因 1.工人阶级斗争的结果。 2.资本家阶级作出了一些让步。 3.政府对收入分配进行了调节。
据统计,从1919年到1939年的20年中,在资本主义国家 中参加罢工斗争的总人数是7400万人,而从1945年到 1959年的15年中,参加罢工斗争的总人数已达到1.5亿人。 战后的罢工斗争可以说是一浪高过 一浪,从1960-1970 年的10年中,参加罢工总人数竟然达到3.6亿人。 仅以 1970年为例,美国超过1000人以上的罢工共发生381次。 英国发生罢工3906次,法国发生发生2942次,意大利罢 工次数最多,高达4162次。在这一年中,美国有246万人、 英国有180万人、法国有108万人参加罢工。参加罢工人数 最多的是意大利,高达372万人。就整个20世纪70年代的 10年中,工人阶级的罢工斗争可算是方兴未艾,举世瞩目。 超过1000人以上的罢工,美国每年平均发生289次,英国 每年平均发生2598次,法国年均3576次,意大利则平均 每年发生3756次。参加罢工的人数万,美国每年平均为 148万人,英国每年平均为161万人,法国年均182万人, 意大利则每年平均有908万人参加罢工。
产业结构理论
产业结构理论产业及产业结构的概念产业的概念产业是社会分工现象,它作为经济单位,介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间,是属于中观经济的范畴。
它既是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又是同类企业的集合。
但是由于产业的内容十分复杂,至今尚无统一的严谨的定义。
因此,对产业含义进一步给以质和量的规定是有必要的。
首先,产业是历史范畴,是伴随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深化而产生和不断扩展的。
从社会分工来说,它是一般分工和特殊分工的现象。
特殊分工是在一般分工基础上发生的。
其次,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不同阶段,由于社会分工的主导形式转换和不断地向深层发展,以致形成了具多层次的产业范畴。
再次,产业作为一个经济单位,并不是孤立存在的。
产业和产业之间存在着极其复杂的直接和间接的经济联系,形成自变与应变之间的函数运动,使全部产业成为一个有机的系统。
一个产业的存在,会成为其它产业出现和发展的条件,一个产业内部结构的变化会直接或间接引起其他产业的变化。
[编辑]结构的概念“结构”一词的涵义是指某个整体的各个组成部分的搭配和排列状态。
它较早地被应用于自然科学中。
在经济领域,产业结构这个概念始于20世纪40年代。
所谓产业结构即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组成即资源在产业间配置状态,产业发展水平即各产业所占比重,以及产业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即产业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方式。
产业结构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考察:一是从“质”的角度动态地揭示产业间技术经济联系与联系方式不断发生变化的趋势,揭示经济发展过程的国民经济各部门中,起主导或支柱地位的产业部门的不断替代的规律及其相应的“结构”效益,从而形成狭义的产业结构理论;二是从“量”的角度静态地研究和分析一定时期内产业间联系与联系方式的技术经济数量比例关系,即产业间“投入”与“产出”的量的比例关系,从而形成产业关联理论。
广义的产业结构理论包括狭义的产业结构理论和产业关联理论。
[编辑]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和发展阶段[编辑]产业结构理论的思想渊源产业结构理论的思想源源可以追溯到17世纪。
6-产业结构理论
2016/12/16
25
二、形成与发展——(一)历史背景
★ “个量分析”——“总量分析”(两个端点的连线上)
社会再生产过程的中观层次——产业层次。
★产业分析理论相继问世:
* “产业关联理论”——以产业部门之间关系结构为对 象,以各产业部门之间一定的技术经济关联所发生 的投入与产出量化关系为研究领域;
(一)传统经济增长理论
亚当· 斯密、李嘉图等人的古典经济理论没有把部门之 间的资源流动等诸多结构变化当作经济增长的重要因 素,因而排斥结构因素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2016/12/16
49
(一)传统经济增长理论
哈罗德和多马在古典增长模型的基础上,吸收了凯恩 斯的思想,发展了经济增长理论,为经济增长理论的 发展作出了贡献。但是,这一经济增长模型也没有将 技术进步因素和结构变化因素考虑进去,从而也排斥 了结构因素在经济增长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43
第二节
产业结构的演变及其规律
一、演变与经济增长的内在联系
二、演变的一般趋势
三、演变规律的理论考察
2016/12/16
44
一、产业结构演变与经济增长的内在联系
产业结构的高变换率会导致经济总量的高增长率,
经济总量的高增长率也会导致产业结构的高变换率。
2016/12/16
45
2016/12/16
2016/12/16
33
二、形成与发展——(二)形成与发展
★里昂惕夫,1941年对美国的经济结构进行了深入和
系统的分析。《1919—1929年美国经济结构》是产 业结构理论的经典之作。
★克拉克,1940年《经济发展条件》,总结出了劳动
力在三次产业中的结构变化与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
第三讲产业结构
第三讲产业结构一、概述1.基本概念:产业结构是指产业与产业间的数量对比关系。
产业结构是上期经济发展的结果,又是下期经济发展的基础。
产业结构的演进会促进经济问题的增长,而经济问题的增长又会反过来促进产业结构的加速演进。
2.产业结构与市场结构的关系:严格地讲,产业结构问题已经超出了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范围,因为产业组织是谁实际上只研究产业内部的组织问题,超出产业范围,就不再是产业组织讨论的问题。
但我们认为,产业与产业之间实际上仍然存在一种组织问题。
从产业结构分析与市场结构分析的关系来看,市场结构分析是一种微观分析,它属于资源在同一行业内均衡配置,即局面均衡的分析。
产业结构分析则是关于资源在各产业间均衡配置的分析,属于一般均衡问题。
所以产业结构分析仍然是以均衡理论为基础的分析。
从时期上讲,产业结构分析晚于市场结构分析和宏观总量分析。
3.产业结构理论的萌芽:二战后,随着产业政策的实践加速了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所谓产业结构政策是指政府制定的有关干预产业部门之间资源配置过程以促进产业结构向合理化和高度化方向发展的经济政策总和。
产业结构政策的概念首先出现在二战后的日本,这决非偶然。
在短短的二十年内,日本走完了西方国家用了二百年才走完的道路,这不能不使世人瞩目。
一些经济学家纷纷对日本的经济发展过程进行探讨,结果他们大都认为日本经济发成功的秘诀在于产业政策。
这样,产业政策的概念才在世界范围内流行起来。
4.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产业结构理论的渊源可以追溯到17世纪古典经济学创始人威廉.配第的《政治算术》一书中,在那里,他第一次发现了各国国民收入水平的不同源自于产业结构的不同,当然他所说的“产业结构”与今天的有所不同,他只划分了工业、农业和商业,后来,法国的重家学派代表人物魁奈发表重要的论著“经济表”,对社会资本在各个阶级之间的再生产和流通作出了分析,这些都是产业结构理论的最早渊源。
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北大区域经济学(张辉)第三讲区域经济发展阶段与产业结构
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迅速发展是这一时期 的主要特征。 的主要特征。所谓技术密集型产业通常 可以分为三大类: 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为生活服务的高 档耐用消费品工业;二是改造、 档耐用消费品工业;二是改造、武装传 统产业的新技术设备; 统产业的新技术设备;三是新兴产业和 产品,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工程、 产品,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工程、航 天技术等等。 天技术等等。
第二, 第二,以技术进步为基础的产业结构升 级。有没有产业结构的升级是是否实现 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判断标准。 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判断标准。产业结 构的升级都是以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为 前提条件的, 前提条件的,技术层次更高的产业逐步 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就意味着区 域经济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域经济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第ຫໍສະໝຸດ 讲区域经济发展阶段与产业结构
一、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内涵
区域经济增长是指区域经济总量的增加, 区域经济增长是指区域经济总量的增加, 包括地区GDP的增长和人均 的增长和人均GDP 的增加, 的增加, 包括地区 的增长和人均 不论采取何种办法, “不论采取何种办法,只要一个国家的 商品产量和劳务量提高了, 商品产量和劳务量提高了,我们就可以 把它看作是经济增长” 把它看作是经济增长”[1]
第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 第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通常用人 来衡量。 均GDP来衡量。这既是衡量经济增长的 来衡量 重要指标, 重要指标,也是衡量经济发展的重要标 所不同的是,仅仅有人均GDP的增 准。所不同的是,仅仅有人均 的增 长是不够的, 长是不够的,还需要有与此相伴随的工 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二、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理论
1、钱纳里六阶段论 、 美国经济学家钱纳里对34个准工业国的 美国经济学家钱纳里对 个准工业国的 经济发展进行实证研究, 经济发展进行实证研究,提出任何国家 和地区的经济发展都会规律性地经过6个 和地区的经济发展都会规律性地经过 个 阶段, 阶段,从任何一个发展阶段向更高一个 阶段的跃迁都是通过产业结构转化来推 动的。因此, 动的。因此,产业结构的变动和升级是 划分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的基本依据。 划分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的基本依据。
英美、日本产业结构理论
(4)在分析样本上,他把样本扩展到低收
入的发展中国家。
2、在研究内容上的新贡献--从“发展形式”上 提出“标准结构”
在对39个国家(地区)总量增长因素的索洛模 型估计结果的比较研究基础上,通过所谓多国模型 的模拟,归纳出工业化的一般特征。
实例--日本的汽车制造业
在50年代前期,以静态比较又是来 判断,如本专门输出纺织品等为中 心的轻工业产品,输入汽车等重化 工业产品比较有利。
当时日本的汽车年产量仅为28700 辆,生产成本比美国要高,国际竞 争毫无希望,并且盈余率也很低, 不足以吸引投资。
但日本政府接受了筱原三代平的学 说,对汽车工业实行积极扶持与培 育政策。1979年以后,日本的汽 车产业一直占世界第一位。
(二)工业化过程和工业结构变动的一 般规律--霍夫曼定理
霍夫曼定理:消费工业的净产值和资本
资料工业的净产值之比。这个比值称“霍夫曼 比例”
霍夫曼比例=
消费资料工业的净产值 资本资料工业的净产值
根据这一比例测算,得出“霍夫曼定理”, 即工业化过程中霍夫曼比例是不断下降的。
二、库兹涅茨和钱纳里的深入研究及 不同特点
二、赤松要、小岛清等的产业发展“雁行 形态论
基本型:说明后起国某一特定产业(如日 本棉纺业)产生、发展和趋向衰退的生命 周期过程。
变型Ⅰ:说明一国内产业结构的内在变动轨迹, 即不同产业的兴衰变化过程。
变型Ⅱ:东亚后起国追赶先行国进程具有“雁行 模式”的特征。说明了东亚国家和地区依次相继 起飞的客观历程。
第三讲 日本产业结构理论的创造 性发展
产业结构现代化转型的理论、实践与政策阅读随笔
《产业结构现代化转型的理论、实践与政策》阅读随笔一、关于产业结构现代化转型的理论在阅读《产业结构现代化转型的理论、实践与政策》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对产业结构现代化转型的理论部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产业结构现代化转型的理论基础主要建立在产业结构演变规律之上。
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是不可避免的。
产业结构的现代化转型,实质上就是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绿色低碳产业的转变,是产业结构从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技术创新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新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会推动产业结构的变革,使得一些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同时也可能使得一些传统产业逐渐衰退。
把握技术创新的趋势和方向,是理解产业结构现代化转型理论的关键。
市场需求也是推动产业结构现代化转型的重要力量,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市场对产品和服务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产业结构必须进行相应的调整,以适应新的市场环境。
在理论层面,政府政策对产业结构现代化转型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和执行相关政策,引导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调整税收政策、投资政策、科技政策等,可以鼓励企业技术创新,推动产业结构的现代化转型。
产业结构现代化转型的理论是一个复杂而丰富的体系,它涉及到技术创新、市场需求、政府政策等多个方面。
理解这一理论,对于指导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产业结构转型的理论基础在我阅读《产业结构现代化转型的理论、实践与政策》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理解了产业结构转型的理论基础,这一部分内容是理解整个产业结构转型过程的关键所在。
产业结构转型是指经济体中各个产业部门的构成、比例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发生变化的过程。
这一过程是以经济发展阶段和市场需求变化为基础的,反映了社会经济资源在各产业间的优化配置。
理解产业结构转型的理论基础,需要从产业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以及区域经济学等多个角度进行深入探讨。
产业结构ppt课件
特性,但劳动生产率提高并不快。
16
精选ppt课件
19世纪90 年代 20世纪20 年代
19601965
1995
17
GDP比重 就业比重 GDP比重 就业比重 GDP比重 就业比重 GDP比重 就业比重
日本 美国
一产 二产 三产 一产 二产 三产 42.7 21 36.3 17.9 44.1 38 72 13 15 42 28 30 28.1 37.7 34.2 11.2 41.3 47.5 55 22 23 27 34 39 9.7 47.9 42.4 3.3 43.5 53.2 29 31 40 7 34 59
21 入。(可以用产业所占比重的结构图精表选p示pt课)件
第三节 产业结构分析的基本方法
一、产业结构变动分析方法
运用统计分析指标的方法对产业结构的历史演变进行 研究有助于我们认识产业结构历史演变的过程,进而 分析产业结构发展变化的规律性,有助于我们更好地 认识产业结构的现状和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为指导 产业结构调整服务。
对产业结构的历史演变进行研究,我们不仅要研究产
业结构比例关系的量的变化,还要研究产业结构质的
变化,因而研究产业结构历史演变的统计分析指标就
可分为对产业结构量变程度进行测定的统计分析指标
方法和对产业结构变动的质量进行测定的统计分析指
22 标方法。
精选ppt课件
(一)对产业结构的量变程度进行测定的 统计分析指标方法
4
精选ppt课件
第一节 概述
一、产业体系与产业结构的概念
– 产业体系是指一国国民经济中产业因各种相 互关系而构成的整体。
– 产业结构是构成产业体系的各产业之间的联 系及联系方式
5
产业结构相关理论
产业结构理论一、产业分类理论产业分类是对构成国民经济的各种活动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解和组合,以形成多层次的产业门类的过程。
产业分类方法比较多,下面介绍2种比较重要的分类方法。
第一种、二次产业分类法它是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对产业结构进行划分,将产品直接取于自然界的部门称为第一产业,将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门称为第二产业,将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称为第二产业。
具体划分如下:第一产业为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副业和渔业等。
第二产业为工业和建筑业,其中的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汽、热水、煤气的制造和供给业。
第三产业指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
由于第三产业包括的行业多、范围广,所以又将第二产业再分为两大部门和四个层次。
两大部分分别指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四个层次则指:●第一层次: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业、邮电通信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
●第二层次。
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保险业,地质普查业,房地产、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咨询服务业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农、林、牧、渔、水利服务业和水利业,公路、内河(湖)航道养护业等。
●第三层次: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教育、文化、广播电视、科学研究、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等。
●第四层次: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包括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以及军队和警察等。
这种分类法被称为“克拉克分类法”,上述划分的依据主要有两类指标:一是克拉克分类指标。
就是用三大产业的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比例表示,这类指标反映的是劳动力资源在各产业部门中的分配状态。
二是库兹涅茨分类指标,就是用三大产业所创造的国民收入在全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表示,它反映了经济活动的结果。
第二种、产要素集约程度分类法根据不同产业在生产过程中对要素的需求各类和依赖程度的不同,一般可将国民经济各产业划分为劳动集约型产业、资本集约型产业和技术集约型产业。
第八章 产业结构的理论发展-精品文档
合肥工业大学人文经济学院经济系
二、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一)历史背景 1.经济分析深入到产生结构层次导致产业结构理论的产 生与发展。 2. 产业结构政策的实践加速了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与 发展 (二)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1.产业结构理论的思想渊源 2.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20世纪三十年代 3.产业结构理论的发展——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
合肥工业大学人文经济学院经济系
(三)工业结构的重工业化:霍夫曼定理 根据近20个国家的时间系列数据,分析了制造业中消费资 料工业和资本资料工业的比例关系,这一比例关系就是消费 资料工业的净产值和资本资料工业净产值之比,其比值就是 霍夫度比例,公式为: 霍夫曼比例=消费资料工业净分值/资本资料工业净分值 霍夫曼比例 第一阶段 5(±1) 第二阶段 2.5(±1) 第三阶段 1(±0.5) 第四阶段 1以下
合肥工业大学人文经济学院经济系
2.结论: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 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次产业向第二次产业移 动;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 力便向第三次产业移动。劳动力在产业间的分 布状况为:第一次产业将减少,第二、三次产 业将增加。
合肥工业大学人文经济学院经济系
(二)库兹涅茨提出的产业结构演变规律 库兹涅茨在继承克拉克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国民收入 和劳动力在产业间的分布两个方面,对产业结构变化作了 分析研究, 结论如下: 首先,农业部门实现的国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 以及农业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随着时间的推移 处于不断下降之中。 其次,工业部门的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大体是上升的, 而工业部门劳动力的相对比重,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 最后,服务部门的劳动力相对比重几乎在所有国家都是 上升趋势。但是,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却未必和劳动力相 对比重的上升同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
(Xi X )2
i 1
n
2.离散系数(标准差系数)分析
V
X
100%
• 主要表示各产业部门的稳定增长和相互之间协调增长程度, 回答是否存在大起大落,异军突起现象。若存在,说明结 构是低效率的。
问题
根据产业结构演进规律,分析中国产业结构发展变 化过程。
根据工业化发展阶段理论分析新疆的产业结构和工 业化所处的阶段
以原料工业和燃料动力等基础工业为重心的 重化工业阶段。
以低度加工组装型重工业化为主导阶段。 以高度加工组装型工业为主导阶段。 以第三产业为主导阶段。 以信息产业为主导阶段。
三、从三次产业内在变动分析
一产到二产到三产依次为主导产业发展。 一产内部:低技术,粗放型农业专项高技术,
集约型农业,再向生物、环境、生化、生态 等高技术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发展。种植型 农业向畜牧型农业,野外型向工厂型农业方 向发展。 二产内部:产业结构的演进朝着轻纺工业-基 础型重化工业-加工型重化工业方向发展,资 源结构来看,劳动密集-资本密集-知识密集型 产业方向发展。 三产内部:产业结构向着传统型服务业-多元 化服务业-现代性服务业-信息产业-知识产业 方向发展。
构
国际贸易 和
国际投资
国际贸易 国际投资
国家政策
产业结构演变的趋势
一、从工业化发展阶段分析 工业化进程其实就是产业结构演进的过程。 前工业化时期:一产主导,二产发展,三产
微乎其微。 工业化时期:一产缩小,二产加大发展,基
础工业崛起,三产发展,但地位不高。 工业化中期:工业中心从基础工业转向高加
M
t
n
Wi,t • Wi,t 1
i 1
n
W •W 2
2
i ,t
i ,t 1
i 1
•
其中
M
t
表示Moore结构变动值;Wi,t
表示t期第i产业所占比重。Wi,t1
表示第
t+1期第i产业所占比重。
• 根据三角形和边的关系,我们可以测算定义产业份额之间的夹角并判断其份 额的减少或增加。计算公式:
•
cos M t∴
产业结构分析的基本方法
一、产业结构变动分析
(一)产业结构变动值和变动指数
qi1和
qi
分别表示报告期、基期构成比。
0
n
产业结构变动值测算:
K qi1 qi0
i 1
产业结构变动系数:
ki
qi1 qi0
qi0
100%
年平均变动值测算:
ak K n
(二)MOORE结构变化值
• 该指标运用空间向量测定法,以向量空间中夹角为基础,将产业共分为n个 部门,构成一组n位向量,把两个时期间两组向量间的夹角作为象征产业结 构变化程度的指标,该指标成为Moore结构变动值。计算公式:
工度工业,二产居首位,三产上升。 工业化后期:二产比重下降,三产继续快速
上升,信息产业增长加快,三产上升到支配 地位。 源自后工业时期:产业知识化成为主要特征。
二、从主导产业转换过程分析
农业为主导阶段:农业比重占绝对地位,二 三产业的发展很有限。
以轻纺工业为主导阶段。一产发展速度下降, 重化工业和第三产业发展速度较慢。
根据主导产业转换过程判断新疆的下一步主导产业 应该是什么?目前的主导产业政策是否妥当?如何 解释现实和理论的矛盾?
根据产业结构变动分析,讨论新疆产业结构的变动 趋势。
开放环境下的产业结构
国际分工与对外贸易 ➢ 相对价格和对外贸易 ➢ 相对价格和国际分工 国际分工核心理论回顾 ➢ 比较优势理论 (绝对成本优势和相对成本优势) ➢ 要素禀赋理论(H-O定理, 要素积累理论) ➢ 规模经济理论 ➢ 不完全竞争理论 ➢ 重叠需求理论
开放与产业结构互动机制
对外贸易与产业发展 ➢ 产业发展类型与贸易结构成长问题 ➢ 产业生命周期理论与产业发展动态模式问题 ➢ 全球化推进下的产业转移与产业集群化问题
产业结构互动机制
国际贸易的影响机制 ➢ 国际贸易与资本积累;国际贸易与技术进步和创新; 国
际贸易结构变动与产业结构转换; 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机制 ➢ 外国直接投资与产业发展;外国直接投资与东道国区
位优势;国际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的互动演进; 国际金融的影响机制 ➢ 国际收支的调节机制(弹性分析法,吸收分析法,货币分
析法,资产分析法等);国际收支调解与产业结构的互动 机制; 技术与信息的跨国转移与传递的影响机制 跨国公司的影响机制
题 • 回顾一下国家宏观干预以及各种手段的作用机制
第三讲、产业结构演变的影响因素
供给 因素
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
劳动力资源 资本供应状况
需求 因素
需求 总量
需求 结构
消费结构
投资结构 消费投资 比例结构
技术进步
技术进 步推动 产业结 构高度
化
技术进 步影像 需求结
构
技术进 步影像 供给因
素
技术进 步改善 产业结
产业结构理论与实践
第三讲、产业结构演变的影响因素
主讲:苏来曼斯拉木
通过本讲你会学到:
产业结构演变的影响因素
产业结构演变的判断方法
产业结构演变过程机制
产业结构演变的基本后果 同时你会讨论:
新疆以及各地区产业结构演变现状,判断演变结果,掌握制定 政策的基本规律。
基本准备
• 回顾一下生产函数以及影响因素 • 回顾一下需求函数以及影响因素 • 回顾一下生产可能性边界的突破与技术进步 • 回顾一下市场均衡的打破以及再均衡 • 回顾开放市场环境以及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 • 回顾一下国际结算引起的货币和资本流动以及资本项目问
产业结构联系分析法
一、结构相似系数
Sij
k
X ik X jk
k
k
X
2 ik
X
2 jk
Sij 表示两种产业结构的相似系数 Xik 表示k部门在i种结构中所占比重 X jk 表示k部门在j种结构中所占比重
二、霍夫曼比例(略)
产业结构效益分析方法
• 一、比较劳动生产率(略) • 产业结构增长波动分析 1. 标准差分析
arccos
M
t
(三)产业结构超前系数
通常用来测定某一部门结构增长对经济系统中平均的增长趋 势的超前程度。计算公式为:
Ei
ai
ai 1
Rt
Ei 第i部门的结构超前系数;
ai 第i部门期末所占份额与期初所占份额之比;
Rt 同期经济系统中平均的增长率;
Ei 是测定某一具体产业的指标,它能反映产业结构转换 度和方向, 得值越大,该产业就有超前发展的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