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检测(前半部)及答案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检测试题带答案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检测试题带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罗伦,字彝正,吉安永丰人。
五岁尝随母入园,果落,众竞取,伦独赐而后受。
家贫樵牧,挟书诵不辍。
及为诸生,志圣贤学,尝曰:“举业非能坏人,人自坏之耳。
”知府张瑄悯其贫,周之粟,谢不受。
居父母丧,逾大祥①,始食盐酪②。
成化二年,廷试,对策万余言,直斥时弊,名震都下。
擢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
义所在,毅然必为,于富贵名利泊如也。
衣食粗恶,或遗之衣,见道殣③,解以覆之。
晨留客饮,妻子贷栗邻家,及午方炊,不为意。
以金牛山人迹不至,筑室著书其中,四方从学者甚众。
十四年卒,年四十八,益文毅,学者称一峰先生。
【注释】①大祥:在古代,父母去世后一年举行的祭礼叫“小祥”;去世后两年举行的祭礼,叫“大祥”。
②盐酪:盐和乳酪。
在古代,守孝之日不准吃盐和乳酪。
③殣:饿死。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语。
①挟书诵不辍________②周之粟________③谢不受________④或遗之衣________(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家贫樵牧,挟书诵不辍。
②义所在,毅然必为,于富贵名利泊如也(3)罗伦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写出3点)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初二语文上册文言文检测试卷答案
初二语文上册文言文检测试卷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孟子见梁襄王。
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
卒然①问曰:‘天下恶②乎定?’吾对曰:‘定于一③。
’‘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孰能与④之?’对曰:‘天下莫不与也。
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
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⑤然兴之矣。
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⑥,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诚如是也,民归之,由⑦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选自《孟子·梁惠王上》)注释:①卒然:通“猝”,突然。
②恶(wū)乎:怎样,如何。
③一:统一④与:此处为归顺,随从之意.⑤悖(bò)然:此处形容禾苗蓬勃生长的样子,⑥人牧:管理民众的人,即统治者.⑦由:通“犹”。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委而去之________②亲戚畔之________③语人曰________④就之而不见所畏焉________(2)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停顿处用“/”线划开(限断2处)。
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悖然兴之矣(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①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②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4)甲、乙两文表现了孟子怎样的政治主张?请结合两段文字内容分别做简要分析。
2.阅读选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完成下面小题。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语文七年级上学期文言文检测试卷带答案
语文七年级上学期文言文检测试卷带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狼蒲松龄①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②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④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⑤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并驱如故________②顾野有麦场________③意暇甚__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①段叙述屠户遇狼的时间、地点和情况,寥寥几笔就勾画出屠户处境的危急,扣人心弦。
B.面对贪婪的恶狼,屠户虽然感到恐惧,但是他不迁就退让,先“投以骨”,以争取更有利的斗争时机。
C.屠户“奔倚”在积薪之下,利用麦场的有利地形,改变途中两狼并驱的局面,避免前后受敌的处境。
D.第⑤段是议论,点明故事的主题,阐明狼无论多么狡诈也不是人的对手,最终也会被人的勇敢与智慧打败。
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鶱,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初二语文上册文言文综合检测试卷答案
初二语文上册文言文综合检测试卷答案一、文言文1.文言文阅读(甲)上自劳军。
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
文帝曰:“嗟呼,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选自司马迁《周亚夫军细柳》)[乙]晋侯之弟扬干乱行曲梁,魏绛①戮其仆②。
晋侯怒,谓羊舌赤③曰:“合诸侯,以为荣也。
扬干为戮,何辱如之?必杀魏绛,无失也!”对曰:“绛无贰志,事君不辟难,有罪不逃刑。
其将来辞,何辱命焉?”言终,魏绛至,授仆人书,将伏剑。
士鲂、张老止之。
公④读其书曰:“臣闻师众以顺为武,军事有死无犯为敬。
君合诸侯,臣敢不敬?君师不武,执事不敬,罪莫大焉。
臣惧其死,以及扬干,无所逃罪。
不能致训,至于用钺。
臣之罪重敢有不从以怒君心请归死于司寇。
”公跣而出,曰:“寡人之言,亲爱也。
吾子之讨,军礼也。
寡人有弟,弗能教训,寡人之过也。
子无重寡人之过,敢以为请。
”晋侯以魏绛为能以刑佐民矣,与之礼食⑤,使佐新军。
(注释)①魏绛:晋国中军司马,主管军法。
②仆:指驾车的人。
③羊舌赤:与后文的士鲂、张老同为晋国大臣。
④公:指晋侯。
⑤礼食:国君在太庙宴请臣子。
(1)用“/”为下面句子断句,共断3处。
臣之罪重敢有不从以怒君心请归死于司寇。
(2)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介胄之士不拜/予无重寡人之过B.天子为动/臣闻师众以顺为武C.何辱命焉/且焉置土石D.寡人之过也/人恒过然后能改(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质量检测试卷含解析1
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质量检测试卷含解析1 一、文言文1.文言文阅读(甲)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修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
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
”自尔,遇事不敢忽也。
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史事。
谓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①。
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②而不扰,故所至民便③之。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注释)①物:自己以外的人。
此处指群众的利益。
②宽简:宽松简易。
③便:安逸、安适。
(1)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是()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蔚然:高大的样子B.醉翁之意不在酒意:意趣,情趣C.峰回路转回:曲折、回环D.未尝及文章尝:曾经(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初一上学期文言文语文检测试题含答案
初一上学期文言文语文检测试题含答案一、文言文1.文言文阅读。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天津弋人得一鸿,其雄者随至其家,哀鸣翱翔,抵暮始去。
次日弋人早出,则鸿已至,飞号从之;既而集其足下。
弋人将并捉之.见其伸颈俯仰,吐出黄金半铤.弋人悟其意,乃曰:“是将以赎妇也。
”遂释雌.两鸿徘徊,若有悲喜,遂双飞而去。
弋人称金,得二两六钱强。
噫禽鸟何知而钟情若此!(1)《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小说集,作者________,________(朝代)文学家。
(2)请根据以下材料,写出文中词语的意思。
“从”字甲骨文字形如下图所示,表示两人相从,本义是“随行,跟从”,引申义有“顺从”“听从”等。
①(甲)文中“一狼仍从”的“从”意思是________。
“集”字甲骨文字形如下图所示,表示鸟停在树上,本义是“群鸟停在树上”,引申义有“停,停留”“聚集”等。
②(乙)文中“既而集其足下”的“集”意思是________。
(3)下列各组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一狼得骨止/止增笑耳B.恐前后受其敌/盖以诱敌C.而前狼又至/七人早出,则鸿已至D.意暇甚/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4)请用“/”为文中划线语句断句。
噫禽鸟何知而钟情若此(5)蒲松龄笔下的动物往往有着人一般的性情。
(甲)文中“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可看出狼的________(性格特点);(乙)文中雄雁一直跟着捕鸟人并吐出黄金来赎雌雁,则是因为它的“________”(第一空用自己的话概括,第二空用原文语句回答)。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语文检测试卷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语文检测试卷含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甲】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谈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乙】金忠待人以宽(明)焦竑金忠①于人有片善心称之,虽有素与公异者,其人有他善,未尝不称也。
里人有数窘辱公,公为尚书时其人以吏来京师惧不为容公荐用之。
或日:“彼不于公有感②乎?”曰:“顾其才可用,奈何以私故掩人之长?”(选自《玉堂丛语》)(注释)①金忠:人名,明代鄞(今浙江鄞县)人。
②感:通“憾”,怨恨。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 ②险躁则不能治性________③年与时驰 ________ ④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__(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②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3)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于人有片善心称之/择善而从B.虽有素与公异者/素昧平生C.顾其才可用/元方入门不顾D.奈何以私故/并驱如故(4)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公为尚书时其人以吏来京师惧不为容公荐用之(5)金忠是一个怎样的人?请阅读全文概括。
2.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暝,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语文九年级上学期文言文综合检测试题带解析1
语文九年级上学期文言文综合检测试题带解析1一、文言文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甲)辛幼安流寓江南,而豪侠之气未除。
一日,陈同甫来访,近有小桥,同甫引马三跃而马三却。
同甫怒,拔剑斩马首。
徒步而行。
幼安适倚楼而见之,大惊异,即遣人询访,而陈已及门,遂与定交。
后十数年,幼安帅淮,同甫尚落落贫甚,乃访幼安于治所,相与谈天下事。
幼安酒酣,因言南北利害,云:南之可以并北者如此,北之可以并南者如此。
“钱塘非帝王居。
断牛头山,天下无援兵:决西湖水,满城皆鱼鳖。
”饮罢,宿同甫斋中。
同甫夜思:幼安沉重寡言,因酒误发,若醒而悟,必杀我灭口。
遂中夜盗其骏马而逃。
幼安大惊。
后同甫致书,微露其意,为假十万缗①以济乏。
幼安如数与焉。
——《智囊·明智部》注释:①缗(mín):古代钱币计量单位。
(乙)嘉靖初年,北虏尝寇陕西,犯花马池,镇巡惶遽,请兵策应。
事下九卿会议,本兵①王宪以为必当发,否恐失事。
众不敢异。
王琼时为冢宰,独不肯,曰:“我自有疏。
”即奏云:“花马池是臣在边时所区画,防守颇原,虏必不能入;纵入,亦不过掳掠;彼处自足防御,不久自退。
若遣京军远涉边境;道路疲劳,未必可用,而沿途骚扰,害亦不细,倘至彼而虏已退,则徒劳往返耳。
臣以为不发兵便。
”然兵议实本兵主之竟发六千人命二游击①将之以往。
至彰德,未渡河,已报虏出境矣。
——《智囊·明智部》注释:①本兵:中国古代官吏体系中的一个官职名称;②游击:武官名。
游击将军的简称。
(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中画线词的意思。
①幼安酒酣 ________ ②为假十万缗以济乏 ________ ③则徒劳往返耳 ________(2)请仔细揣摩文中画横线句,先断句(断2处),并用现代汉语写出句子意思。
然兵议实本兵主之竟发六千人命二游击将之以往(3)结合甲乙两文,分析陈同甫和王琼两人智慧的相同之处。
链接资料:《智囊》一共收录从先秦到明代1238则聪明用智故事,《智囊》共分十部二十八类,其中《明智》、《察智》收录了有洞察智慧的故事,中间既有能对局势洞若观火的智者,也写了有识人之明的伯乐。
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检测试卷附答案
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检测试卷附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献马贾祸周厉王使芮伯帅师伐戎,得良马焉,将以献于王。
芮季曰:“不如捐①之。
王欲无厌,而多信人之言。
今以师归而献马焉,王之左右必以子获为不止一马,而皆求于子。
子无以应之则将哓②于王王必信之是贾祸也。
”弗听,卒献之。
荣夷公果使求焉,弗得,遂谮③诸王,曰:“伯也隐。
”王怒逐芮伯。
君子谓芮伯亦有罪焉:尔知王之渎货而启之:芮伯之罪也。
(选自《郁离子·献马》)【注释】①捐:抛弃,舍弃。
②哓(x iāo):吵嚷,争吵。
此指进谗言。
③谮:诬陷,中伤。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而多信人之言/与朋友交而不信乎B.不如捐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C.以子获为不止一马/屠惧,投以骨D.卒献之/生卒年月(2)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子无以应之则将哓于王王必信之是贾祸也。
(3)文中共有周厉王、芮伯、荣夷公三个主要人物,请分别概括其中两个人的性格特点。
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孟尝君有舍人而弗悦孟尝君有舍人①而弗悦,欲逐之。
鲁连②谓孟尝君曰:“猿猴错木据水,则不若鱼鳖;历险乘危,则骐骥③不如狐狸。
曹沫④奋三尺之剑,一军不能当;使曹沫释其三尺之剑,而操铫耨⑤与农夫居垅亩之中,则不若农夫。
故物舍其所长,之其所短,尧亦有所不及矣。
今使人而不能则谓之不肖教人而不能则谓之拙。
拙则罢之,不肖则弃之,使人有弃逐,不相与处,而来害相报者,岂非世之立教⑥首也哉!”孟尝君曰:“ 善。
”乃弗逐之。
【注释】①舍人:门客。
②鲁连:姓鲁名仲连,也称鲁连。
齐人,游侠义士。
③骐骥:千里马。
④曹沫:鲁庄公时的武士。
③铫耨:农具。
⑥用世立教:治理国家,教化百姓。
(1)下列各项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则不若鱼鳖/未若柳絮因风起B.历险乘危/险躁则不能冶性C.故物舍其所长/两狼之并驱如故D.孟尝君曰:“善!”/择其善者而从之(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初三语文上册文言文质量检测试卷附答案
初三语文上册文言文质量检测试卷附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走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岳阳楼记》)【乙】初,范文正公①眨饶州,朝廷治朋党②,士大夫莫敢往别,王质独扶病③饯于国门。
大臣责之日:“君乃长者也,何自陷朋党?”王曰:“范公天下贤者。
质何敢望之:若得为范公党人,公之赐质厚矣!”闻者为之缩颈。
【注】①范文正公:范仲淹谥号文正。
②朋党:专有名词,古代特指为争权夺利、排斥异已而结合起来的集团。
③扶病:抱病,带病。
(节选白《湖水燕谈录》)(1)下列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探求)B. 王质独扶病饯于国门(贵贱)C. 先天下之忧而忧(....前)D. 公之赐质厚矣(赏赐)(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不正确的一项是()A.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B. 大臣/责之/日C. 士大夫/莫/敢往别D. 居/庙堂之高,则/优其民(3)下列对【甲】文中画横线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咦项是()A.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啊!如果没有人,我和谁志同道合呢?B. 是进亦忧,退亦忧。
——这样他们进朝为官也忧虑,退居江湖为民也忧虑。
C.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或许不同于(以上)这两种表现,为什么呢?D. 然则何时而乐?——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4)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甲】文作者假托“古仁人”的理念,含蓄地表达了作者以治国安邦为己任及“先天下之优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想。
B. 【乙】文主要叙述范仲淹遭贬谪之际,朝廷治理朋党之时,王质与众不同,抱病为范仲淹送行,并为能与范仲淹相提并论为荣。
C. 【甲】文中作者认为“古仁人”具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格境界,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患意识和奉献精神。
文言文阅读检测(一)答案
文言文阅读检测(一)(选择题每题4分,翻译题每小题4分,满分100分)(一)答洪驹父书(宋)黄庭坚驹父外甥教授:别来三岁,未尝不思念。
闲居绝不与人事相接,故不能作书,虽晋城亦未曾作书也。
专人来,得手书。
审在官不废讲学,眠食安胜,诸稚子长茂,慰喜无量。
寄诗语意老重,数过读,不能去手;继以叹息,少加意读书,古人不难到也。
诸文亦皆好,但少古人绳墨耳,可更熟读司马子长、韩退之文章。
凡作一文皆须有宗有趣,始终关键,有开有阖。
如四渎虽纳百川,或汇而为广泽,汪洋千里,要自发源注海耳。
老夫绍圣以前,不知作文章斧斤,取旧所作读之,皆可笑。
绍圣以后,始知作文章。
但以老病情懒,不能下笔也。
外甥勉之,为我雪耻。
《骂犬文》虽雄奇,然不作可也。
东坡文章妙天下,其短处在好骂,慎勿袭其轨也。
甚恨不得相见,极论诗与文章之善病,临书不能万一。
千万强学自爱,少饮酒为佳。
所寄《释权》一篇,词笔纵横,极见日新之效。
更须治经,深其渊源,乃可到古人耳。
《青琐》祭文,语意甚工,但用字时有未安处。
自作语最难,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
盖后人读书少,故谓韩、杜自作此语耳。
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
文章最为儒者末事,然索学之,又不可不知其曲折,幸熟思之。
至于推之使高,如泰山之崇崛,如垂天之云;作之使雄壮,如沧江八月之涛,海运吞舟之鱼。
又不可守绳墨令俭陋也。
【注】四渎:长江、黄河、淮河、济水。
吞舟之鱼:指鲸,古人不知道鲸是哺乳动物,误认为是鱼。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A、审.在官不废讲学审:审查B、然索.学之索:探求C、寄诗语意老重,数.过读数:多次D、慎勿袭.其轨也袭:沿袭2、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C)A、继以.叹息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B、闲居不与.人事相接去时里正与.裹头C、乃.可到古人耳质于齐,齐兵乃.出D、外甥勉之,为.我雪耻吾属今为.之虏矣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说明黄庭坚告之后辈写文章既要注重章法,又不能忽视内容的一组是(D)○1凡作一文皆须有宗有趣○2始终关键,有开有阖○3更须治经,深其渊源○4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5又不可不知其曲折○6又不可守绳墨令俭陋也。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质量检测试卷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质量检测试卷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乙)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
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
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羸财以负陛下。
”及卒,如其所言。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限断三处)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羸财以负陛下(2)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
①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__②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③遂成枯落________④以负陛下________(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②及卒,如其所言。
(4)甲文中有“非淡泊无以明志”一句,请从乙文中找出表明诸葛亮“淡泊”的相关内容,并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乙)郭伋始至行部①,到西河美稷②,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
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
"伋辞谢之。
及事讫③,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
"伋谓别驾从事④,计日告之。
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
其为人若此。
(选自《后汉书·郭仅传》)(注释)①郭伋(jí)始至行部:郭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
初三上册文言文语文质量检测试题含答案
初三上册文言文语文质量检测试题含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
(范仲淹)上书请择郡守,举县令,斥游惰,去冗僭①,慎选举,抚将帅,凡万余言。
……尝推其奉②以良四方游士,诸子至易衣而出,③仲淹晏如④也……帝方锐意太平,数⑤问当世事,仲淹……上十事。
……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⑥,妻子衣食,仅能自充。
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七十三》)【注释】①允僭:多余而不称职的官吏。
②奉:俸禄。
③易衣而出:指家里衣服少,呆在家里的人要将衣服脱下,给要出门的人穿。
④宴如:安定平静的样子。
⑤数:多次。
⑥重肉:两种以上的肉食。
(1)请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的意思。
尝推其奉以食四方游士________(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的一生都在践行这样的政治信念。
请从选段中选择一个事例,表现范仲淹的“先忧”或“后乐”行为。
请先指出是“先忧”还是“后乐”,再用现代汉语简要概述事例,不超过30字。
2.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履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滕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含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蔽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语文检测试卷答案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语文检测试卷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甲)辛幼安流寓江南,而豪侠之气未除。
一日,陈同甫来访,近有小桥,同甫引马三跃而马三却。
同甫怒,拔剑斩马首。
徒步而行。
幼安适倚楼而见之,大惊异,即遣人询访,而陈已及门,遂与定交。
后十数年,幼安帅淮,同甫尚落落贫甚,乃访幼安于治所,相与谈天下事。
幼安酒酣,因言南北利害,云:南之可以并北者如此,北之可以并南者如此。
“钱塘非帝王居。
断牛头山,天下无援兵:决西湖水,满城皆鱼鳖。
”饮罢,宿同甫斋中。
同甫夜思:幼安沉重寡言,因酒误发,若醒而悟,必杀我灭口。
遂中夜盗其骏马而逃。
幼安大惊。
后同甫致书,微露其意,为假十万缗①以济乏。
幼安如数与焉。
——《智囊·明智部》注释:①缗(mín):古代钱币计量单位。
(乙)嘉靖初年,北虏尝寇陕西,犯花马池,镇巡惶遽,请兵策应。
事下九卿会议,本兵①王宪以为必当发,否恐失事。
众不敢异。
王琼时为冢宰,独不肯,曰:“我自有疏。
”即奏云:“花马池是臣在边时所区画,防守颇原,虏必不能入;纵入,亦不过掳掠;彼处自足防御,不久自退。
若遣京军远涉边境;道路疲劳,未必可用,而沿途骚扰,害亦不细,倘至彼而虏已退,则徒劳往返耳。
臣以为不发兵便。
”然兵议实本兵主之竟发六千人命二游击①将之以往。
至彰德,未渡河,已报虏出境矣。
——《智囊·明智部》注释:①本兵:中国古代官吏体系中的一个官职名称;②游击:武官名。
游击将军的简称。
(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中画线词的意思。
①幼安酒酣 ________ ②为假十万缗以济乏 ________ ③则徒劳往返耳 ________(2)请仔细揣摩文中画横线句,先断句(断2处),并用现代汉语写出句子意思。
然兵议实本兵主之竟发六千人命二游击将之以往(3)结合甲乙两文,分析陈同甫和王琼两人智慧的相同之处。
链接资料:《智囊》一共收录从先秦到明代1238则聪明用智故事,《智囊》共分十部二十八类,其中《明智》、《察智》收录了有洞察智慧的故事,中间既有能对局势洞若观火的智者,也写了有识人之明的伯乐。
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检测试题带答案
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检测试题带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三则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选自《世说新语·言语》)(乙)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己去。
”友人便怒日:“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方正》!(丙)管宁、华欲共园中锄菜。
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
又尝①同席②读书,有乘轩冕③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
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选自《世说新语·德行)(注释)①尝:曾经,从前。
②同席:同坐在一张席子上。
古人席地而坐。
③轩冕:指古代士大夫以上的官所乘的有棚的华贵车辆。
轩:古代的一种有围棚的车,冕:古代地位在大夫以上的官戴的帽。
这里指贵官。
(1)下面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左将军王凝/之妻也B.陈太丘与/友期行C.对子骂/父D.见/地有片金(2)下面划线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吾日三省吾身B.元方时年七岁/年与时驰C.太丘舍去/一狼径去D.华捉而掷去之/ 宋之丁氏(3)下面对[甲][乙]两文中画横线句子的翻译及理解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与儿女讲论文义。
(翻译:和儿子女儿们讲解诗文)理解:这句话写出了谢安一家其乐融融的情景。
B.撒盐空中差可拟。
(翻译: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相比。
)理解:从“撒盐”说明当时的雪下得很小,肉眼几乎看不到,缺乏美感,就像盐一样C.尊君在不?(翻译:令尊在不在家?)理解:“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一种谦辞,说明客人也有表现出谦虚有礼的时候。
初二上册文言文语文质量检测试卷答案
初二上册文言文语文质量检测试卷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文段,回答问题周亚夫军细柳司马迁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
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
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
文帝曰:“嗟呼,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①军士吏被甲________ ②天子且至 ________(2)下面句子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已而之细柳军/何陋之有B.吾欲入劳军/劳其筋骨C.亚夫乃传言开壁门/蒙乃始就学D.称善者久之/陈康肃公善射(3)请把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②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4)谈谈汉文帝为什么称周亚夫为“真将军”。
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富贵不能淫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①张仪岂不诚大丈夫乎②父命之③以顺为正者(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语文九年级上册文言文检测试题含答案
语文九年级上册文言文检测试题含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德以化人,财勿累己每见待子弟严厉者,易至成德;姑息者,多有败行,则父兄之教育所系也。
又见有子弟聪颖者忽入下流①庸愚者转为上达②,则父兄之培植所关也。
人品之不高,总为一利字看不破;学业之不进,总为一懒字丢不开。
德足以感人,而以有德当大权,其感尤速;财足以累已,而以有财乱世,其累尤深。
(选自王永彬《围炉夜话》)【注释】①下流:品性低下。
②上达:品性高尚的人。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多有败行/必能使行阵和睦B.总为一利字看不破/而或长烟一空C.学业之不进/虽欲言,无可进者D.其累尤深/水尤清洌(2)请用三条“/”个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又见有子弟聪颖者忽入下流庸愚者转为上达(3)结合选文,说说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不以千里称也________②一食或尽粟一石________③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把能赏识人才的人(贤君)比作伯乐,把人才比作千里马,把愚妄无知、不识人才的统治者比作食马者。
B.作者借千里马表达了“有了伯乐,才能发现人才”的观点,指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寄寓了作者对人才遭屈辱,被埋没的感慨、悲愤之情。
初二语文上册文言文检测试卷带答案
初二语文上册文言文检测试卷带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文段和诗歌,完成下面练习。
清白堂①记(节选)[宋]范仲淹一日,命役徒芟②而辟之,中获废井。
即呼工出其泥滓,观其好恶,曰:“嘉泉也”。
乃扃③而澄之,三日而后汲视。
其泉清而白色,味之甚甘,渊然文余,绠④不可竭。
当大暑时,饮之若饵⑤白雪,咀轻冰,凛如也。
当严冬时,若遇爱日,得阳春,温如也。
其或雨作云蒸醇醇而浑盖山泽通气应于名源矣。
又引嘉宾,以建溪、日铸、卧龙、龙门之茗试之,则甘液华滋,悦人襟灵。
予爱其清白而有德义,可为官师之规。
因署其堂,曰:“清白堂”。
又构亭于其侧,曰:“清白亭”。
庶几居斯堂,登斯亭,而无忝其名哉!宝元二年记。
(注释)①清白堂:在绍兴府山上。
②芟(shān):除草。
③扃(jiōng):关锁。
④绠(gěng):原指井绳,此指提水。
⑤饵:吃。
⑥忝(tiǎn):玷污。
(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①绠不可竭________ ②三日而后汲视________ ③悦人襟灵________(2)给文中画横线部分断句。
(用“/”断三处)其或雨作云蒸醇醇而浑盖山泽通气应于名源矣。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曲线句子的意思。
予爱其清白而有德义,可为官师之规。
(4)结合《清白堂记》的相关内容,阅读王十朋的《清白堂》,品析画线句子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清白堂(南宋)王十朋钱清地古思刘宠①,泉白堂虚忆范公。
印绶纷纷会稽守,谁能无愧二贤风?(注释)①钱清:在绍兴市西北。
刘宠:东汉时期任会稽太守,整治官吏,抚恤百姓,政绩卓著。
2.文言文阅读(甲)上自劳军。
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语文初一上学期文言文模拟质量检测试题带解析1
语文初一上学期文言文模拟质量检测试题带解析1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暝,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蒲松龄《狼(其二)》)(乙)一屠暮行,为狼所逼。
道傍有夜耕者所遗行室,奔入伏焉。
狼自苫中探爪入。
屠急捉之,令出不去。
但思无计可以死之。
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
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
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张不得合。
遂负之以归。
非屠,乌能作此谋也!(蒲松龄《狼(其三)》)【注释】①遗:留下。
②行室:指农民在田中所搭的草棚。
③豕(shǐ):猪。
(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止有剩骨一狼得骨止B.恐前后受其敌盖以诱敌C.缀行甚远夫君子之行D.屠自后断其股狼自苫中探爪入(2)把“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翻译成现代汉语。
(3)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写两只狼紧跟屠户,屠户一次又一次投给它们骨头,仍无法满足狼的贪欲。
B.甲文里,其中一只狼好像闭上眼,神情很悠闲,屠户一跃而起,最终砍杀了它。
C.甲文中,作者认为聪明的狼尽管诡计多端,但最终败给了屠户,只是笑料罢了。
D.乙文写屠户用吹猪法吹狼,狼胀得像牛,只有屠户才能想到用这种方法对付狼。
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孟尝君有舍人而弗悦孟尝君有舍人①而弗悦,欲逐之。
鲁连②谓孟尝君曰:“猿猴错木据水,则不若鱼鳖;历险乘危,则骐骥③不如狐狸。
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质量检测试题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质量检测试题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文段和诗歌,完成下面练习。
清白堂①记(节选)[宋]范仲淹一日,命役徒芟②而辟之,中获废井。
即呼工出其泥滓,观其好恶,曰:“嘉泉也”。
乃扃③而澄之,三日而后汲视。
其泉清而白色,味之甚甘,渊然文余,绠④不可竭。
当大暑时,饮之若饵⑤白雪,咀轻冰,凛如也。
当严冬时,若遇爱日,得阳春,温如也。
其或雨作云蒸醇醇而浑盖山泽通气应于名源矣。
又引嘉宾,以建溪、日铸、卧龙、龙门之茗试之,则甘液华滋,悦人襟灵。
予爱其清白而有德义,可为官师之规。
因署其堂,曰:“清白堂”。
又构亭于其侧,曰:“清白亭”。
庶几居斯堂,登斯亭,而无忝其名哉!宝元二年记。
(注释)①清白堂:在绍兴府山上。
②芟(shān):除草。
③扃(jiōng):关锁。
④绠(gěng):原指井绳,此指提水。
⑤饵:吃。
⑥忝(tiǎn):玷污。
(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①绠不可竭________ ②三日而后汲视________ ③悦人襟灵________(2)给文中画横线部分断句。
(用“/”断三处)其或雨作云蒸醇醇而浑盖山泽通气应于名源矣。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曲线句子的意思。
予爱其清白而有德义,可为官师之规。
(4)结合《清白堂记》的相关内容,阅读王十朋的《清白堂》,品析画线句子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清白堂(南宋)王十朋钱清地古思刘宠①,泉白堂虚忆范公。
印绶纷纷会稽守,谁能无愧二贤风?(注释)①钱清:在绍兴市西北。
刘宠:东汉时期任会稽太守,整治官吏,抚恤百姓,政绩卓著。
2.阅读下面诗文,完成各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5)班文言词语测试1、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辩斗争论2、问其故故缘故、原因3、及其日中如探汤汤热水4、孔子不能决也决判定、判断5、孰为汝多知乎孰谁6、子将安之将打算、准备7、子将安之安哪里8、乡人皆恶我鸣恶讨厌、憎恨9、以故东徏徙搬迁、迁移10、子能更鸣,可矣更改变11、家无井而出溉汲溉洗涤12、家无井而出溉汲汲从下往上打水13、有闻而传之者闻听到14、闻之于宋君闻使听到15、丁氏对曰对回答16、得一人之使使劳动力17、晏子将使楚使出使18、齐之习辞者也习熟悉、通晓19、齐之习辞者也辞言语、辞令20、今方来方正要、将要21、过王而行过经过、走过22、何坐坐因犯……罪23、吏二缚一人诣王诣到……去24、齐人固善盗乎固本来25、齐人固善盗乎善擅长、善于26、晏子避席对曰避席离开座位27、叶徒相似徒只、仅28、其实味不同其实它们的果实29、所以然者何所以……的原因30、所以然者何然这样31、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得无莫非、难道不是32、圣人非所与熙也熙同“嘻”,戏弄、看玩笑33、寡人反取病焉病侮辱34、顾反为女杀彘女通“汝”,你35、顾反为女杀彘反同“返”,回36、妻适市来适刚好37、特与婴儿戏耳特只不过38、特与婴儿戏耳戏开玩笑39、今子欺之子你40、遂烹彘也遂于是就41、宠恭与太子质于邯郸质做人质42、今一人言市有虎今现在43、今一人言市有虎言说44、今邯郸之去魏也远于市去距离45、愿王察之愿希望46、愿王察之察看清、明察47、庞恭从邯郸反,竟不得见竟果然、居然48、时李元礼有盛名盛大的49、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乃才50、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通通报、传达51、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是这样52、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仆我,古代谦称53、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奕世世世代代54、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奇认为……是奇才;对……感到奇怪55、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了了明白、聪明56、韪大踧踖踧踖局促不安的样子57、胡贼攻郡值适逢58、远来相视相视看望你59、败义以求生败毁坏、使……毁坏60、大军至,一郡尽空一整个、全61、大军至,一郡尽空尽都、全62、而敢独止独独自63、而敢独止止停止,这里是“留下”64、友人有疾,不忍之委丢弃、抛弃65、遂军而还遂于是就66、遂军而还班撤退67、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窃偷偷地、暗中68、听已,辄默记已完毕69、听已,辄默记辄总是、就70、或牵牛来责蹊田或有人71、或牵牛来责蹊田蹊践踏72、儿如此,听其所为曷不为什么不73、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因于是就74、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去离开75、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执策拿着书76、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旦天明、早晨77、冕小儿,若不知恬心神安适78、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异对……感到惊异79、学遂而通儒通儒学识渊博的读书人80、任末年十四,负笈从师,不惧险阻负背81、任末年十四,负笈从师,不惧险阻笈书籍82、或依林木之下或有时83、门徒悦其勤学悦从心里佩服84、常以净衣易之易交换85、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虽即使86、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谓叫做、称为87、羊子尝行路尝曾经88、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遗遗失的物品89、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污玷污90、乃捐金于野捐丢弃91、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引拿92、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趋快步走93、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若如果94、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斯这个95、则捐失成功,稽废时月稽延迟、拖延96、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亡同“无”,没有的97、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就完成、成就98、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懿美好的99、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感为……所感动100、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业学业而(1)连接词,短语、分句A、表并列,不译或译为“又”。
B、表承接,不译或译为“就”、“使”、“才”“接着”“然后”等。
C、表转折,可译为“但是”、“却”。
D、表修饰,可译为“地”或不译。
E、表因果,相当于“因而”。
F、表假设,可译为“如果”。
(2)复合虚词G、“而已”连用,放在句末。
相当于“罢了”。
H、“已而”连用,放在句首,相当于“不久”。
(3)I、第二人称代词,你、你的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A2、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C3、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A4、家无井而土溉汲()E5、有闻而传之者()B6、过王而行()D7、其子随之而泣()D8、待父母而学者也()D9、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B10、然而三人言而成虎()B11、汝何男子,而敢独止()I12、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C13、遂班军而还()B14、已而复如初()H15、安阳韩性闻而异之()B16、夜则映星月而读()D17、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A18、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D19、一丝而累,以至于寸()D以A、动词,译为“以为”、“认为”。
还可以译为“率领”。
B、介词,表工具、手段、凭借,译为“拿”、“用”、“凭着”、“靠”。
C、表处置:对象。
可译为“把”。
D、表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
E、表依据,译为“按照”、“依照”、“根据”。
F、表目的或结果,译为“来”、“用来”、“以便”、“以致”。
有时“以至于”连用引起下文。
G、与“上”、“下”等方位词连用,表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
“所以”连用,H、译为“……的原因”I、译为“用来……方法”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A2、以故东徙()D3、何以也()B4、所以然者何()H5、非所以成教也()I6、人以其语语之()C7、败义以求生()F8、宁以我身代友人命()B9、依僧寺以居()F10、人若不学,则何以成()B11、常以净衣易之()B12、还以与妻()C13、以污其行乎()F14、一丝而累,以至于寸()F15、以就懿德()F之(1)代词A、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他们(她们、它们)”等。
B、指示代词,可译为“此”、“这”“这件事”。
(2)助词C、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可译为“的”或“不译”。
D、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E、音节助词,不译。
F、宾语前置标志,不译。
G、补语标志,用在中心语和补语之间,可译为“得”。
(3)H、动词,到……去1、子将安之()H2、宋之丁氏()C3、有闻而传之者()B4、国人道之()B5、闻之于宋君()B6、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B7、得一人之使()C8、楚王闻之()B9、齐之习辞者也()C10、吾欲辱之()A11、曾子子妻之市()H12、其子随之而泣()A13、曾子欲捕彘杀之()A14、妻止之曰()A15、所父母之教()C16、今子欺之()A17、王信之乎()B18、寡人信之()B19、夫市之无虎也明也()D20、今邯郸之去魏也远于市()D21、愿王察之()B22、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B23、人以其语语之()A24、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C25、父怒,挞之()A26、安阳韩性闻而异之()A27、常以净衣易之()A28、谓之行尸走肉耳()A29、河南乐羊子之妻者()C30、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C于(1)介词A、引入动作的处所或时间,可译为“在”、“从”、“到”。
B、引入动作的对象,可译为“向”、“对”、“对于”、“给”,也可不译。
C、引入动作的范围、方面,可译为“在……方面”、“从……中”。
D、表比较,译为“比”。
E、表被动,有时和“见”、“受”相应,可译为“被”。
(2)“于是”连用F、放在句子开头,表承接或因果。
G、在这时,在这件事上。
1、闻之于宋君()B2、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B3、非得一人于井中也()A4、生于淮北则为枳()A5、今民生长于齐不盗()A6、宠恭与太子质于邯郸()A7、今邯郸之去魏也远于市()D8、议臣者过于三人()D9、乃捐金于野()A10、此织生于蚕茧,成于.机杼()A其(1)代词A、第三人称代词,可译为“他(她、它、他们……)”或译为“他的(她的、它的、他们的……)”B、活用为第一人称,可译为“我”、“我的”、“自己”、“自己的”。
C、指示代词,可译为“那”、“那些”、“那里”。
D、指示代词,可译为“其中”、“其中的”。
(2)副词E、表反问、揣测、祈使等语气,相当于“怎么”、“难道”;“恐怕”、“大概”、“或许”;“还是”、“可”。
1、问其故()A2、及其日中如探汤()C3、及其家穿井()A4、为其来也()A5、其实味不同()A6、其子随之而泣()A7、其母曰:“女还…”()A8、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A9、人以其语语之()A10、暮归,忘其牛()C11、曷不听其所为()A12、题以衣裳,以记其事()C13、门徒悦其勤学()A14、以污其行乎()A15、当“日知其所亡”()B16、羊子感其言()A为(1)A、动词,读wéi,可译为“做”、。
B、动词,读wéi,可译为“当作”、“作为”“成为”、“变为”等,还可根据语境灵活翻译。
C、可译为“是”。
D、“认为”(2)介词,读wèi。
E、表动作、行为的替代,译为“替”、“给”。
F、表示原因、目的,可译为“因为”、“由于”“为了”。
G、表被动,可译为“被”。
H、表动作行为的对象,相当于“于”,译为“当”、“在”。
(3)助词I、表反诘或感叹,可不译。
1、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C2、孰为汝多知乎()D3、为其来也()H4、何为者也()A5、缚者曷为者也()A6、橘生淮南则为橘()B7、顾反为女杀彘()E8、曷不听其所为()A9、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B10、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