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第六版-周三多-第十章思
2024年专升本周三多管理学第10章-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课件(含真题)
![2024年专升本周三多管理学第10章-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课件(含真题)](https://img.taocdn.com/s3/m/730d5a84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5f.png)
C.技术变革
D.任务变革
答案:B.
10.2 管理组织变革
一、组织变革的过程与程序 二、组织变革的阻力及其管理 三、组织变革的压力及其管理 四、组织冲突及其管理
10.2 管理组织变革
一、组织变革的过程与程序 (一)组织变革的过程 ➢1、解冻阶段:改革前的心理准备阶段。该阶段主要任务:改变员工原有观念 和态度。 ➢2、变革阶段:变革过程中的行为转换阶段。把激发的改革热情转换为改革行 为,运用一些策略减少员工对变革的抵制,调动员工参与变革的积极性。 ➢3、再冻结阶段:变革后的行为强化阶段。使新的组织状态保持相对稳定。
二、组织变革的类型和目标 (一)组织变革的类型 1、战略性变革:组织对其长期发展战略或使命所做的变革。 2、结构性变革:组织需要根据环境的变化适时对组织的结构进行变革,并重新 在组织中进行权力和责任的分配,使组织变得更为柔性灵活、易于合作。
10.1 组织变革的一般规律
二、组织变革的类型和目标 (一)组织变革的类型 3、流程主导性变革:组织紧密围绕其关键目标和核心能力,充分应用现代信息 技术对业务流程进行重新构造。 4、以人为中心的变革:组织通过对员工的培训、教育等引导,使他们能够在观 念、态度和行为方面与组织保持一致。
10.1 组织变革的一般规律
二、组织变革的类型和目标 (二)组织变革的目标 1、提高组织的环境适应性。 2、提高管理者的环境适应性。 3、提高员工的环境适应性。
10.1 组织变革的一般规律
三、组织变革的内容(单选题) (一)人员变革 ➢员工在态度、技能、期望、认知和行为上的改变。 (二)结构变革 ➢包括权力关系、协调机制、集权程度、职务与工作再设计等其他结构参数的变 化。 (三)技术与任务变革 ➢包括对作业流程与方法的重新设计、修正和组合,包括更换机器设备,采用新 工艺、新技术和新方法等。
管理学复习资料-周三多(第六版)
![管理学复习资料-周三多(第六版)](https://img.taocdn.com/s3/m/fdf34359be23482fb4da4c2b.png)
第一篇总论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第一部分管理与管理学一、关键名词:管理、管理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管理二重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管理者角色、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管理者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管理学研究方法、归纳法、试验法、演绎法二、习题(一)选择题1.从理论概念出发建立的模型称为_____,从统计规律出发建立的模型称之为_____,建立在经济归纳法基础上的模型称之为______。
A.描述性模型B.经济计量模型C.解释性模型2. _____职能本身并没有某种特有的表现形式,总是在与其他管理职能的结合中表现自身的存在与价值。
A.计划B.组织C.领导D.控制E.创新3.为了保证目标及为此而制订的计划得以实现,就需要有_______职能。
A.计划B.组织C.领导D.控制E.创新4.管理者在处理与组织成员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时,他们就在扮演_______.A.人际角色B.信息角色C.决策角色5.在________中,管理者处理信息并得出结论。
A.人际角色B.信息角色C.决策角色6.在同不合作的供应商进行谈判的时候,管理者扮演的是____________。
A.企业家角色B.干扰应对者角色C.资源分配者7.对于基层管理而言,最重要的是____________。
A.技术技能B.人际技能C.概念技能8.___________对于高层管理最重要,对于中层管理较重要,对于基层管理不重要。
A.技术技能B.人际技能C.概念技能9.__________对于所有层次管理的重要性大体相同。
A.技术技能B.人际技能C.概念技能10.从典型到一般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_.A.归纳法B.试验法C.演绎法11.著名的霍桑研究就是采用_______研究管理中人际关系的成功例子。
A.归纳法 B.试验法C.演绎法12.作为______,管理者把重要的信息传递给工作小组成员,作为______,管理者把信息传递给单位或者组织以外的个人。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六版、周三多)练习题及答案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六版、周三多)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da88c8c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87.png)
管理学练习题及答案(周三多)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一、名词解释1、管理2、管理职能3、“科学管理”4、霍桑试验5、系统管理理论6、权变管理理论7、“管理科学”二、单项选择1、下列哪位管理学者提出“管理就是决策”的主张( 1.A )A、赫伯特·A西蒙B、彼得·F·德鲁克C、弗雷德·E·费德勒D、弗里蒙特·E·卡斯特2、管理的核心是(2.C )A、处理组织内部资源的稀缺问题B、处理与组织外部的关系C、处理各种人际关系D、处理组织内部与组织外部的一致性关系3、管理具有与生产关系、与社会制度相联系的一面,这里是指( 3.B )A、管理的自然属性B、管理的社会属性C、管理的科学性D、管理的艺术性4、管理者必须因地制宜地将管理知识与具体管理活动相结合,这里强调的是( 4.B )A、管理的科学性B、管理的艺术性C、管理学的历史性D、管理学的实用性5、“X—Y”理论的代表人物是(5.A )A、麦格雷戈B、赫兹伯格C、梅奥D、马斯洛6、社会合作系统学派的代表人物是(6.C )A、法约尔B、西蒙C、巴纳德D、卢桑斯7、系统与权变理论把人看作是(7.D )A、经济人B、社会人C、自我实现人D、复杂人8、决策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是(8.B )A.巴纳德 B.西蒙 C.卡斯特 D.卢桑斯三、多项选择1、管理的二重性是指( 1.AB )A、管理的自然属性B、管理的社会属性C、管理的科学性D、管理的艺术性2、下列关于管理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有( 2.ACE )A、管理过程和管理职能是统一的B、管理过程和管理职能是分离的C、管理过程是动态中的管理D、管理过程中静态中的管理E、管理过程也是信息变换的过程3、管理学具有以下特征:( 3.ABCD )A、一般性B、综合性C、历史性D、实用性E、艺术性4、从科学的定义上讲,存在管理必须具备以下条件:(4.AE )A、必须是两个人以上的集体活动B、必须是具有盈利动机的集体活动C、必须是正式组织D、必须是非正式组织E、必须具有一致认可的、自觉的目标5、赫兹伯格理论中的“双因素”是指( 5.AB )A.保健 B.激励 C.X理论 D.Y理论6、以下哪些内容是法约尔提出的管理原则(6.ABD )A.统一指挥 B.统一领导C.职能管理 D.人员的团结7、“行为科学”的代表人物是( 7.BC )A.德鲁克 B.马斯洛 C.麦格雷戈 D.西蒙8、古典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8.AB )A.泰罗 B.法约尔 C.梅奥 D.李嘉图四、填空1、管理二重性是指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管理的社会属性。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6版课件完整版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6版课件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0c72b752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37.png)
组织职能
定义
组织职能是设计和维护一种环境,以便员工能够有序、高效地开 展工作。
内容
包括组织结构的设计、人员的配备、责权关系的确立、具体工作的 协调等。
重要性
组织职能是管理职能的核心,有助于实现组织目标、提高组织效率、 增强组织稳定性。
领导职能
定义
领导职能是指影响和激励员工,以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
系统管理方法
将组织视为一个系统,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 进行管理。
管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与社会学关系
管理学与社会学相互影响,管理 学研究社会组织的运行和管理, 社会学则关注社会组织和社会关 系。
与心理学关系
管理学与心理学相互渗透,心理 学为管理学提供理论基础,管理 学则关注个体和群体的心理行为。
与经济学关系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 方法》第6版课件完整版
目录
Contents
• 引言 • 管理学的基本概念 •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 • 管理职能 • 管理学应用与实践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课程简介
作者:周三多
内容:介绍管理学的基本原理、 方法和实践,涵盖了组织管理、 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 营销管理等多个方面。
公共部门管理实践
公共服务质量管理
公共部门管理实践中,公共服务质量管理是重要环节,涉 及服务标准制定、实施和改进,以提高公众满意度。
公共资源管理
公共资源管理实践涉及公共资产、资金和自然资源的管理, 以确保资源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政策实施与监管
政策实施与监管实践关注政策制定、执行和评估,以确保 政策目标的实现和社会公正。
科学管理时代
科学管理时代以泰勒为代表,强调通过科学的方 法提高生产效率和工作质量,推动了工业生产的 发展。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6版全部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6版全部](https://img.taocdn.com/s3/m/026dcfb8b7360b4c2f3f643a.png)
精品课件
27
中国传统管 理思想
西方传统管 理思想 ü早期西方早期 管理思想的产 生 ü科学管理理论 的产生与发展
西方现代管 理思想的发展
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19世纪末20世纪初,管理理论比较 系统的建立,这个阶段所形成的管理 理论被称为“古典管理理论”或“科 学管理理论”
➢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
管理的职能(续)
管理职能循环图
ü管理的职能 ü管理的自然属 性 ü管理的社会属 性
管理者的角 色与技能
决策
控制
创新
管理学的对 象与方法
组织
领导
精品课件
9
人类的管理 活动
管理的职能 与性质
ü管理的职能 ü管理的自然属 性 ü管理的社会属 性
管理者的角 色与技能
管理学的对 象与方法
管理的自然属性
管理的出现是由人类活动的特点决定的 管理也是社会劳动中的一项特殊职能 管理也是生产力
管理者的角 色与技能
管理学的对 象与方法
精品课件
2
人类的管理 活动
ü人类活动的特 点 ü管理的必要性 ü管理的定义
管理的职能 与性质
管理者的角 色与技能
管理学的对 象与方法
管理的必要性
管理热潮的兴起与发展
➢工业革命后 ➢二战以后 ➢20世纪70年代
中国学习管理的必要性
➢资源短缺 ➢科技落后 ➢专业化社会分工 ➢凝结全体成员力量的需要 ➢信息技术的发展
精品课件
中国传统管 理思想 ü中国传统管理 思想形成的社 会文化背景 ü中国传统管理 思想要点
西方传统管 理思想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形成
长城、兵马俑等浩大的工程 大规模战争——《孙子兵法》 儒家思想的影响
周三多《管理学》第6版笔记整理
![周三多《管理学》第6版笔记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a80014fc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c0.png)
本篇笔记是基于周三多老师所著的《管理学》第6版所做的一份整理。
作为管理学领域的经典著作之一,该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管理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对于提高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笔记主要涉及该书的书籍框架、管理学的定义、管理函数、管理过程、管理环境、组织行为、领导力和决策等方面的内容。
第一部分为管理学的基础,主要是对管理学的概念、范畴、特征和价值等进行界定和说明,并阐述了制约管理效果的内外部环境因素。
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详细介绍了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对于教育管理学的研究生来说,这部分内容非常重要。
第二部分为管理功能,主要介绍了管理的五大功能:规划、组织、人员领导、控制和决策,以及这些功能的实现方法和技巧。
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这些技能和方法是进行日常工作和决策的重要工具。
第三部分为管理过程,主要介绍了管理过程的三个基本阶段:决策阶段、实现阶段和控制阶段,并提供了具体的案例分析,帮助读者理解和应用这些理论。
第四部分为管理环境,主要介绍了管理者需要面对的内外部环境因素,如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法律等。
管理者需要具备一定的政治敏感性和判断力,及时掌握并应对环境变化,最大程度地保障企业利益。
第五部分为组织行为,主要介绍了组织行为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以及员工行为和沟通技能等方面的应用。
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了解和应用组织行为学理论是提高组织效率和员工满意度的必要手段。
第六部分为领导力,主要介绍了领导力的基本概念和特征,以及领导者在管理中应该具备的素质和技能。
领导者在管理中需要发挥鼓动、激励、指导和控制的作用,因此领导力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尤为重要。
第七部分为决策,主要介绍了决策的过程和方法,以及应对不同情境和风险的策略。
对于管理者来说,具备正确的决策能力能够提高企业效率和竞争能力。
总的来说,本篇笔记非常详尽地介绍了《管理学》第6版的内容和知识体系,对于学习和了解管理学理论有很大的帮助。
管理学第10章-周三多
![管理学第10章-周三多](https://img.taocdn.com/s3/m/bf5f9a9951e79b896802262c.png)
组织形象
产品形象,环境形象,员工形象,领导形象,社会形象等. 产品形象,环境形象,员工形象,领导形象,社会形象等.
组织文化的作用
形成员工的共识和承诺 促进组织目标和战略的实现 表达员工的团结, 表达员工的团结,增强凝聚力 增强组织自我调控和自我完善的能力 提高组织人本管理素质 表达企业的整体形象
组织变革的过程
解冻阶段:是变革的前奏,营造变革是大势所趋的气氛, 解冻阶段:是变革的前奏,营造变革是大势所趋的气氛, 形成变革动力 变革阶段:实施变革, 变革阶段:实施变革,使组织向目标模式转变 再冻结阶段:使新的组织形态得到强化和巩固 再冻结阶段:
组织文化
组织文化的概念
组织文化是组织在长期运作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并且为组 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价值观念, 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价值观念, 团体意识,思维模式和行为准则的综合. 团体意识,思维模式和行为准则的综合.
组织变革
未知危机 官僚危机 控制危机 自主危机 领导危机 创立阶段 创业阶段是需要领导, 发展阶段是需要分权制; 分权阶段是需要加强控制 协调阶段需要克服官僚习气, 适应阶段则是需要恢复活力. 发展阶段 分权阶段 协调阶段 适应阶段
组织变革
企业组织变革的过程
控 制
组织变革
不同组织类型的特点
机械型 协调手段 程序标 准 化 关键部门 技术机构 培训需要 很少 官僚型 技术标 准 化 操作层 大量 有机型 产品标 准 化 中间层 大量 专家型 互 相 调 整,妥协 协同人员 大量 按职能 和 市场 有限计划 复杂和 动 态 选择分权
组织文化
组织文化的塑造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组织设计【圣才出品】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组织设计【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8b2ba06e0b4c2e3f57276389.png)
第十章组织设计10.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组织设计概述1.问题的提出组织设计的实质是对管理人员的管理劳动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分工。
设计合理的组织机构与结构,必须确定合理的管理幅度,为此首先要分析管理幅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1)个人活动与集体活动管理组织结构的设计要在管理劳动分工的基础上,设计出组织所需的管理职务和各个管理职务之间的关系。
组织结构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是随着组织活动内容的复杂和参与活动的人员数量的增加而不断提高的。
(2)管理幅度、管理层次与组织结构的基本形态管理幅度是指任何主管能够直接有效地指挥和监督的下属数量,这种数量是有限的。
管理层次受到组织规模和管理幅度的影响。
它与组织规模成正比,组织规模越大,包括的成员越多,则层次越多;在组织规模已定的条件下,它与管理幅度成反比:主管直接控制的下属越多,管理层次越少,相反,管理幅度减小,则管理层次增加。
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反比关系决定了两种基本的管理组织结构形态。
①扁平结构形态它是指在组织规模已定的条件下,管理幅度较大、管理层次较少的一种组织结构形态。
扁平结构的优点:a.由于层次少,信息的传递速度快,从而可以使高层尽快地发现信息所反映的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应的纠偏措施;b.由于信息传递经过的层次少,传递过程中失真的可能性较小;c.较大的管理幅度,使主管人员对下属不可能控制得过多过死,从而有利于下属主动性和首创精神的发挥。
扁平结构的局限性:a.主管不能对每位下属进行充分、有效的指导和监督;b.每个主管从较多的下属那儿取得信息,众多的信息量可能淹没了其中最重要、最有价值者,从而可能影响信息的及时利用。
②锥型结构形态它是指管理幅度较小,从而管理层次较多的高、尖、细的金字塔形态。
锥型结构的优点:较小的管理幅度可以使每位主管仔细地研究从每个下属那得到的有限信息,并对每个下属进行详尽的指导。
锥型结构的局限性:a.不仅影响了信息从基层传递到高层的速度,而且由于经过的层次太多,每次传递都被各层主管加进了许多自己的理解和认识,从而可能使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失真;b.可能使各层主管感到自己在组织中的地位相对渺小,从而影响积极性的发挥;c.往往容易使计划的控制工作更加复杂。
(NEW)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NEW)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9a24dca7770bf78a65295459.png)
目 录第一篇 总 论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学1.1 复习笔记1.2 课后习题详解1.3 考研真题详解第二章 管理思想的发展2.1 复习笔记2.2 课后习题详解2.3 考研真题详解第三章 管理的基本原理3.1 复习笔记3.2 课后习题详解3.3 考研真题详解第四章 信息化管理4.1 复习笔记4.2 课后习题详解4.3 考研真题详解第五章 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5.1 复习笔记5.2 课后习题详解5.3 考研真题详解第六章 管理的基本方法6.1 复习笔记6.2 课后习题详解6.3 考研真题详解第一篇案例 成都云计算中心生猪溯源监管系统第二篇 决 策第七章 决 策7.1 复习笔记7.2 课后习题详解7.3 考研真题详解第八章 计划与计划工作8.1 复习笔记8.2 课后习题详解8.3 考研真题详解第九章 计划的实施9.1 复习笔记9.2 课后习题详解9.3 考研真题详解第二篇案例 湖南吉利汽车公司ERP项目的实施第三篇 组 织第十章 组织设计10.1 复习笔记10.2 课后习题详解10.3 考研真题详解第十一章 人员配备11.1 复习笔记11.2 课后习题详解11.3 考研真题详解第十二章 组织力量的整合12.1 复习笔记12.2 课后习题详解12.3 考研真题详解第十三章 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13.1 复习笔记13.2 课后习题详解13.3 考研真题详解第三篇案例 海尔“人单合一”双赢模式第四篇 领 导第十四章 领导与领导者14.1 复习笔记14.2 课后习题详解14.3 考研真题详解第十五章 激 励15.1 复习笔记15.2 课后习题详解15.3 考研真题详解第十六章 沟 通16.1 复习笔记16.2 课后习题详解16.3 考研真题详解第四篇案例 中国航空工业成飞公司的“每周一星”的管理艺术第五篇 控 制第十七章 控制与控制过程17.1 复习笔记17.2 课后习题详解17.3 考研真题详解第十八章 控制方法18.1 复习笔记18.2 课后习题详解18.3 考研真题详解第五篇案例 《非诚勿扰》成功的背后第六篇 创 新第十九章 管理的创新职能19.1 复习笔记19.2 课后习题详解19.3 考研真题详解第二十章 企业技术创新20.1 复习笔记20.2 课后习题详解20.3 考研真题详解第二十一章 企业组织创新21.1 复习笔记21.2 课后习题详解21.3 考研真题详解第六篇案例一 从“小创新大节能”走出来的中圣集团第六篇案例二 做“无锁而闭,无钥匙而开”——中国人自己门的康尼公司第一篇 总 论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学1.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人类的管理活动1.人类活动的特点(1)目的性。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第六版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第六版](https://img.taocdn.com/s3/m/a29de00c76a20029bd642dfe.png)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第六版(总1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第一篇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第一节人类的管理活动一:人类活动的特点(目的性、依存性、知识性)二:管理的必要性三:管理的概念第二节管理的职能与性质一: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二:管理的自然属性三:管理的社会属性第三节管理者的角色与职能一:管理者的角色(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二:管理者的职能罗伯特卡次的研究,管理者必须具备三种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机能)第四节管理学的对象与方法一: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二:管理学的研究方法(一)归纳法(二)试验法(三)演绎法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第一节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一:中国传统思想形成的社会文化背景二: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要点第二节西方传统管理思想一:西方早期管理思想的产生1:亚当斯密《国富论》1776(英国)2:查理巴贝奇(英国)3:罗伯特。
欧文(英国的空想主义家)二: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之父亨利。
甘特:布雷斯及他的妻子:(二)对“泰罗制”的评价(三)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第三节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一:行为科学学派霍桑试验:1: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2:双因素理论——赫茨伯格3:X、Y理论4:Z理论——威廉。
大内二:“管理科学”学派三:“决策理论”学派四:对现代管理理论的思考五:新经济时代管理思想的变革(一)管理思想的创新(二)管理原则的创新(三)经营目标创新(四)经营战略创新(五)生产系统创新(六)企业组织创新第三节中国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一:中国现代管理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一)中国官僚资本企业和民族资本企业的管理(二)我国革命根据地公营企业的管理(三)全面学习西方的管理模式(四)探索中国现在管理模式二: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改革(一)由国内管理向国际化管理转化(二)由科学管理向信息化管理转化(三)由首长管理向人性化管理转化(四)由政府管理向民营化管理转化(五)由封闭式实体管理向开放式虚拟管理转化第三章管理的基本原理第四章第一节管理原理的特征第五章一:管理原理的主要特征第六章二:研究管理原理的意义第七章第二节系统原理第八章一:系统的概念第九章二:系统的特征第十章三:系统原理要点第十一章第三节人本原理第十二章一:职工是企业的主体第十三章二:有效管理的关键是职工参与第十四章三:现代管理的核心是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第十五章四:管理是为人服务的第十六章第四节责任原理第十七章一:明确每个人的职责第十八章二:职位设计和权限委任要合理第十九章三:奖惩要分明,公正而及时第二十章第五节效益原理第二十一章一:效益的概念第二十二章二:效益的评价第二十三章三:效益的追求第四章信息化管理第一节信息与信息化一、信息的含义二、信息化的内涵三、信息化的影响第二节信息化管理的发展一、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二、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三、供应链管理系统四、办公自动化系统第三节大数据时代的管理挑战与机遇第四节基于云计算的信息化管理一、信息化管理的新阶段二、云计算的概念与特征三、云计算的运用四、云计算对管理学理论的冲击(1)劳工分工理论(2)规模经济理论(3)多元化理论(4)层级管理理论(5)财富分配理论第五章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第一节企业管理为什么需要伦理道德一、伦理、道德的文化真义及其管理学诠释二、伦理道德与经济运行三、伦理道德的管理学意义第二节几种相关的道德观一、功利主义道德观二、权利主义道德观三、公平公正道德观第三节道德管理的特征和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特征:1.把遵守道德规范视作组织获取利益的一种手段。
最新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6版完整版
![最新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6版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72592954a32d7375a41780de.png)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6版完整 版
14
人类的管理 活动
管理的职能 与性质
管理者的角 色与技能
✓管理者的角色 ✓管理者的技能
21世纪管理者 面临的挑战
管理者的技能
根据罗伯特·卡茨(Katz,1974)的研 究,管理者要具备三类技能:
技术技能:运用其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 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6版完整 版
6
人类的管理 活动
✓人类活动的特 点 ✓管理的必要性 ✓管理的定义
管理的职能 与性质
管理者的角 色与技能
管理的定义(续)
本书定义: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 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 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
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管理应当是有效的 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协调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
管理学的对 象与方法
管理的定义(续)
管理就是设计并保持一种良好环境, 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 的过程
——哈罗德·孔茨 & 海因茨·韦里克
管理是对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 导和控制以快速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 的过程
——加雷思·琼斯
管理是通过协调其他人的工作有效 率和有效果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斯蒂芬·罗宾斯
工业革命后 二战以后 20世纪70年代
中国学习管理的必要性
资源短缺 科技落后 专业化社会分工 凝结全体成员力量的需要 信息技术的发展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6版完整 版
4
人类的管理 活动
✓人类活动的特 点 ✓管理的必要性 ✓管理的定义
管Hale Waihona Puke 的职能 与性质管理者的角 色与技能
管理学的对 象与方法
管理学(周三多第六版)笔记及考试重点整理(长春工程学院管理学院)
![管理学(周三多第六版)笔记及考试重点整理(长春工程学院管理学院)](https://img.taocdn.com/s3/m/599fef30af1ffc4fff47ac06.png)
《管理学》(周三多版)笔记及考试重点整理目录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管理活动.................................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中外早期管理思想.........................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管理理论的形成于发展.....................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章决策与决策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决策与决策理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决策过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影响决策的因素...........................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决策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章计划与计划工作...............................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章战略性计划和计划实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战略环境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战略计划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计划的组织实施(目标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八章组织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组织与组织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组织的部门化............................. 错误!未定义书签。
管理学第六版周三多思考题完整版
![管理学第六版周三多思考题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26f51354e009581b6ad9eb74.png)
管理学第六版周三多思考题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第二章人类活动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管理实践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人类活动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三点:1、具有目的性,人类活动是经过大脑思考,为了达到预期的目的而进行的。
2、有依存性,人从来就不是孤立的个体,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通过适应和改造外部环境去取得必须的资源,必须通过个人或集体的劳动为自己或他人提供需要的产品和劳务。
3、有知识性,人类活动能从自己过去的实践中学习,从前人的经验中学习,并能把学到的只是加以记忆,积累,分析和推理,从而形成人类独有烦人知识体系。
人类活动的上述三个特点为人类管理实践提供了客观条件,有人类的地方就一定有人类活动,有人类活动就一定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管理实践,所以管理实践与人类历史一样悠久。
何谓管理管理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
管理的特征:1)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2)管理应当是有效的3)管理的本质是协调4)协调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管理活动具有哪些基本职能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管理的基本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各项管理职能都有自己独有的表现形式,每一项管理工作一般都是从决策开始,经过组织,领导到控制结束。
各职能之间同时相互交叉渗透,控制的结果可能又导致新的决策,开始又一轮新的管理循环。
如此循环不息,把工作不断向前推进。
创新在这管理循环之中处于轴心的地位,成为推动管理循环的原动力。
分析管理二重性的基本内容。
管理二重性是指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管理的自然属性是指管理是由许多人进行协作劳动而产生的,是有效组织共同劳动所必需的,具有同生产力和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
管理的社会属性是指管理又体现着生产资料所有者指挥劳动、监督劳动的意志,因此,它又有同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管理思想史第六版各章总结
![管理思想史第六版各章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29c0c0f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57.png)
管理思想史第六版各章总结《管理思想史第六版》是奥兰多·卡特尔和罗德尼·温莱特合著的一本管理学经典教材,系统总结了管理思想的历史发展。
本书分为十一个章节,涵盖了从古代管理到现代管理的各个阶段。
以下是对各章节的总结:第一章:管理的历史渊源本章主要介绍管理思想在古代的渊源。
通过讲解印度、中国和西方文明的管理实践和理论,回顾了管理思想的起源和演变。
第二章:古代管理思想本章介绍了古代管理思想的特点和发展。
重点讲解了古代埃及、亚述和巴比伦帝国的管理实践,并对古希腊、古罗马的管理思想进行了梳理和分析。
第三章:中世纪管理思想本章主要阐述了中世纪时期管理思想的发展情况。
通过介绍天主教教会的组织管理和城市自治的实践,分析了中世纪的管理理论对现代管理的影响。
第四章:工业革命前的管理思想本章主要介绍了工业革命前的管理思想。
通过介绍亚当·斯密、查尔斯·巴比奇和罗伯特·欧文等管理思想家的观点和理论,展示了管理思想在工业革命前的变化和发展。
第五章:科学管理运动本章主要介绍了弗雷德里克·泰勒和亨利·福特等人提出的科学管理理论。
通过介绍他们的管理实践和理论,阐述了科学管理运动对管理思想的影响和变革。
第六章:管理学科的出现与发展本章介绍了管理学科的出现和发展。
通过讲解美国大学中开设管理课程的情况和管理学科的建立过程,分析了管理学科的发展对管理思想的推动作用。
第七章:行政学的发展本章主要介绍了行政学的发展过程。
通过讲解行政学的起源和发展,分析了行政学对管理思想的贡献和影响。
第八章:人际关系与组织行为学本章主要介绍了人际关系学和组织行为学的发展。
通过介绍霍桑实验和人际关系学派的理论,阐述了人际关系学和组织行为学对管理思想的推动作用。
第九章: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本章主要介绍了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过程。
通过介绍质量管理、战略管理和领导理论等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阐述了现代管理思想的特点和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组织设计
第一题:管理幅度问题是如何提出的?如何确定有效的管理幅度和合理的管理层次?答:组织的最高主管因受到时间和精力的限制,需委托一定数量的人分担其管理工作,委托的结果是减少了他必须直接从事的业务工作量,但于此同时,也增加了他协调受托人之间关系的工作量。
因此,任何主管能够直接有效的指挥和监督的下属数量总是有限的,这个有限的直接领导的下属数量被称作为管理幅度。
有效的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取决于企业组织所处的状态和他们的影响因素。
第二题:组织的基本结构形态有哪两种类型?这两种结构形态各有何特点?
答: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反比关系决定了两种基本的管理组织的结构形态:扁平结构形态、锥形结构形态。
扁平结构:指组织规模已定的条件下,管理幅度较大,管理层次较少的一种组织结构形态。
优点:层次少,信息传递速度快,可以使高层尽快的发现信息所反应的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应的纠偏措施,同时由于信息传递经过的层次少,传递过程中信息失真可能性也小。
同时较大的管理幅度有利于下属主动性和首创精神的发挥。
缺点:a:主管不能对每位下属进行充分有效的指导和监督b:主管得到的信息太多,众多的信息可能淹没了其中最重要最有价值的。
锥形结构:指管理幅度较小,从而管理层次较多的高、尖、细型的金字塔形态
优点与局限性正好和扁平结构相反。
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1)主管和下属的工作能力
2)工作内容和性质A:主管所处的管理层次:B:下属工作的相似性C:计划的完善程度D:非管理事务的多少
3)工作条件A:助手的配备情况B:信息手段的配备情况C:工作地点的相近性4)工作环境。
第三题:组织设计的任务是什么?设计时要考虑哪些因素的影响?依据哪些基本原则?答:组织设计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是使目标活动的每项内容都落实到具体的岗位和部门,即事事有人做,而非人人有事做。
设计时,逻辑性的要求首先考虑工作的特点和需要,要求因事设职,因职用人,而非相反。
同时设计过程中必须重视人的因素
组织设计的原则:
(一)因事设职和因人设职相结合的原则。
1:组织设计往往不是全新的
2:组织中的各岗位的工作最终是要靠人完成的
3:任何组织首先是人的集合,而不是事和物的集合
(二)权责对等的原则(职权和职责对等)
(三)命令统一的原则。
第四题:为什么说部门化是横向分工的结果?职能部门化、产品部门化、区域部门化有哪些优势和局限性?
答:横向的分工是根据不同的标准,将对组织活动的管理劳动分解成不同岗位和部门的任务,横向分工的结果是部门的设置或组织的部门化。
一:职能部门化
优点:1:职能是划分活动类型,从而设立部门的最自然,最方便,最符合逻辑的标准2:有利于维护最高行政指挥的权威,有利于维护组织的统一性
3:由于各部门只负责一种类型的业务活动,有利于工作人员培训,相互交流,从而技术水平的提高。
局限性主要表现在:1:不利于指导企业产品结构的调整。
2:由于部门的负责人只从事某种专门业务的管理,缺乏总体的眼光,因此不利于高级管理人才的培养。
3、由于活动或业务的性质不同,各职能部门可能只注重依据自己的准则来行动,因此可能使本来相互依存的部门之间的活动不协调,影响组织整体目标的实现。
二:产品部门化
优点:
1:能使企业将多元化经营和专业化经营结合起来2:有利于企业及时调整生产方向3: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内部竞争4:有利于高层管理人才的培养。
局限性:1:要有较多的具有总经理那样能力的人去管理各个产品部2:影响企业的统一指挥3:各职能部门与总部管理机构重叠会导致管理费用增加。
三:区域部门化
区域部门化是根据地理因素来设立管理部门,把不同地区的经营业务和职责划分给不同的经理,这无疑释放了很多总经理的管理经理,同时划分到不同部门的经理以后,各个部门的经理可以直接管理,也可以根据每个区域不同的特征进行有区别化的管理,有利于公司总体目标的实现。
局限性:
社会文化环境方面:不同的文化环境要求企业采用不同的人事管理或营销方法。
交通和信息沟通的顺畅度
第五题:何谓矩阵组织?有何特点?又如何运用之?请举例说明。
答:矩阵组织是综合利用各种标准的一个范例,它有很大的弹性和适应性
根据工作的需要,集中各种专门的技术和职能,短期内迅速完成重要的任务。
我公司的产品组和课题组就是典型的矩阵组织,不同部门,不同特长的人员集中在一起,共同解决某项重要的任务,对产品组我不是太了解,但对于课题组,有明确的目标,每个月进行汇报,同时有督导的监督和集体荣誉感的带动,参与度比较高,无论是从解决问题方面还是实现个人成长方面都有所裨益。
那么对于我们的产品组,是否有明确的目标,有没有阶段成果汇报或者检验,产品组里面有没有能够做决策的人,当大家意见分歧或者方向不明时,能够有人予以指点或者决策,有没有激励,达不成某项指标会怎样?达成了又会怎样?否则容易造成书中所说的由于成员来自不同的职能部门,产品组的成员是根据工作的进展情况临时从各部门调取,其隶属关系不变,从而不仅可能使他们产生临时观念,影响工作责任心,而且由于要接受并不总是一致的双重领导,在工作中可能有时感到无所适从。
第六题:有效的管理要求适度的集权和分权,怎样才能使集权与分权合理地组合?请举例说明。
答:集权与分权的相对性
集权:指决策权在组织系统中较高层次的一定程度的集中
分权:指决策权在组织系统中较低管理层次的程度上分散
如果在组织活动中的集权倾向可能会导致:1:降低决策的质量2:降低组织的适应能力3:降低组织成员的工作热情。
分权的影响因素1:组织中有利于分权的因素a:组织的规模b:活动的分散性c:培训管理人员的需要2:不利于分权的因素a:政策的统一性b:缺乏受过良好训练的管理人员。
在现实社会中的组织,可能是集权的成分多一点,也可能是分权的成分多一点,我们需要研究的,不是应该集权还是分权,而是哪些权力宜于集中,哪
些权力宜于分散,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应该集权的成分多一点,何时又需要较多的分权。
第七题:谈谈组织分权的两个主要途径(制度分权和授权)的内涵及其区别。
答:分权的途经。
权力分散的两个途经:1:组织设计的权力分配(制度分权)2:主管人员在工作中的授权
区别:1:制度分权是在详细分析,认真论证的基础上进行的,有一定的必然性,而授权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