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回忆的
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
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自然地理学作为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自然环境和自然地理现象的形成、演化过程以及其与人类社会的相互关系。
考研自然地理学真题是考生备考的重要素材,今天我们将通过分析一道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来加深对这门学科的理解和掌握。
真题题目: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何谓碳循环?请简要描述碳循环的过程。
在答题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碳循环的概念。
碳循环是指地球上碳元素在大气、水体、岩石和生物之间不断转移和流动的过程。
碳循环的过程如下:首先,大气中的二氧化碳(CO2)被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碳元素进入植物体内,并在光合作用中以光能为驱动力与水合成有机物质,释放出氧气。
其次,通过食物链,有机物质被传递到动物体内,碳元素进入动物体。
然后,植物和动物死亡后,其体内的碳元素会被分解成二氧化碳或甲烷等气体释放到大气中,这个过程被称为呼吸作用。
此外,一部分碳元素也会被埋藏在地下,形成石油、煤炭等化石燃料。
最后,当这些化石燃料燃烧时,碳元素再次释放到大气中,形成二氧化碳,这个过程称为燃烧作用。
通过上述过程,碳元素在大气、生物和地球内部持续转移和流动,形成了碳循环。
2. 碳循环对地球气候的影响是怎样的?碳循环对地球气候有重要影响。
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能够吸收和重新辐射地球表面向大气的热辐射。
碳循环过程中,二氧化碳的增加会导致地球气候变暖。
当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时,温室效应会变得更为显著,导致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升高,从而引发全球气候变化。
全球气候变化表现为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多,如暴雨、干旱、台风等极端气候现象的发生频率和强度上升。
此外,碳循环过程中,二氧化碳的增加还会导致海洋酸化,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不利影响,破坏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影响海洋食物链的稳定。
碳循环对地球气候的影响是复杂的,了解和掌握碳循环过程对于研究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3. 如何应对碳循环引发的全球气候变化?碳循环引发的全球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贵师大 考研真题 (10)
贵州师范大学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业务科试题(满分150分)考试科目名称:人文地理学代码:721考生须知1.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上无效。
2.答案是一律使用蓝、黑墨水笔或圆珠笔作答,用其他笔作答不给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6小题共计30分)1、制度文化:反映个人与他人、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表现为各种制度如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婚姻制度、家庭制度等。
2、迁移扩散:是指某种文化现象与拥有这种文化现象的人或集团紧密联系,当拥有这种文化的人、群体迁移到新的地方,遂将该文化传播到该地,并非其文化和思想在新的居住地扩散的过程。
3、国家实力:就是国家的各方面的实力的有机总和,是一个国家生存与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即国家的总体力量。
它反映了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自由行动和影响国际事务的能力,是国际地位和作用的一种衡量尺度。
4、环境资源:某个标准或某种要求的环境状况与环境背景值或环境现状之间的环境容量。
5、城市职能:是指城市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所承担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作用。
6、民族体:使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民族文化特点之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共同体。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8小题共计80分)1、简述文化扩散的基本形式。
(10分)文化扩散:是文化现象的空间移动过程和时间发展过程的特征。
文化源地是文化移动的起点,文化分布是移动的结果,文化扩散将文化起源和分布联系起来,通过这一过程的研究,上可探知文化源地,下可遍查文化空间分布格局。
文化扩散类型:1)扩展扩散:指某种文化现象以一地的居民为中介在空间上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这样连续不断地传下去,其所占据空间越来越大。
2)迁移扩散:当具有某种思想、技术的人或集团,由于某种原因迁移到另一地,其原有文化便随之在新的居住地传播开来。
迁移扩散由于是由具有该文化的人带去的。
2、简述自然资源条件与政治活动的关系。
贵州师范人文地理学和自然地理学考研历年真题加考研英语阅读技巧
贵州师范大学200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业务课试题(满分150分)考试科目名称;人文地理学代码;718考生须知1.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上无效。
2.答题时一律使用蓝、黑色墨水或圆珠笔作答,用其他笔作答不给分。
一、单项选择题(以下各题,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每小题2分,共40分)。
1 地理关系论是人们对()认识的理论概括,是对人地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程度的哲学观讨论。
A 人地关系B 人地关系的地域系统C 人文现象D 人文现象的空间差异2 人地关系中的“人”是指()。
A 作为生物的人B 具有消费属性的人C 具有生产属性的人D 具有社会属性的人3 生产中需要投入很多知识和智力,需要大量科学家和专家综合运用现代的科学手段,开发和生产高精尖产品的工业部门属于()A 资本密集型 B资源密集型 C 知识(技术)密集型 D 混合型工业4 旅游动机的基础是()A 人的心理需要B 旅游资源的分布不平衡C 地理环境的差异D 经济的地区差异5 就业人口是指()A 劳动适龄人口B 15岁~60岁的人口C 劳动人口D 劳动适龄人口中从事一定的社会劳动或经营活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济收入的人口6 猎人、牧民短期的地区变动,通勤、外出旅行、朝圣属于()A 人口迁移B 旅游C 人口移动D 人口流动7 农村聚落最典型的特征之一是()A 建筑密度大B 建筑物与地理环境关系密切C 基础设施落后D 人口数量少8 下列属于精神文化的有()A 北京故宫B 贵阳甲秀楼C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D 敬业爱岗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旅游时一种人口流动B 旅游不是休闲活动C 旅游的目的是陶艺人的情操D 科研考察不属于旅游的范畴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边疆是两个主权国家的界限B 边界是两个行政区域的国度带C 首都是国家的行政中心D 国家的领土只有领陆11 自然资源是指存在于自然界的、在一定条件下能为人类所利用的()A 自然物质 B自然物质和能量 C 自然条件 D 矿产资源12 下列属于人文地理环境的有()A乡村 B 经人类活动改变了的自然环境,如黄土高原 C 城市 D 国家政策13 国际组织是一种()A 国家间组织B 地区间组织C 多国政府、人民、民间团体参加的民间组织D 多国政府、人民、民间团体设立的各种机构14 区域要素及人口狭小空间上的集中,发生在城市化的()A 中心城市化阶段B 逆城市化阶段C 郊区城市化D 渐进型城市化阶段15 人地关系系统中的“地”是指()A 自然地理环境B 地理环境C 人文地理环境D 社会文化环境16 划分城市与乡村的重要标准之一是()A非农业人口数量 B 非农业人口比例额 C 第二产业产值比例 D 第三产业产值比例17民族体最典型的特征是()A 人们具有共同的心理素质B 人们具有共同的体质特征 C人们具有共同的文化特征 D人们具有共同的物质文化18 下列属于非物质文化景观的有()A 社会制度B 黄果树瀑布C 万里长城D 长江三峡19 下列属于不可再生资源的有A长江三峡 B 黄果树瀑布 C 北京故宫 D 桂林上水20 对于落后地区而言,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首先()A 减少环境破坏B 恢复生态环境C 加强植树造林D 消除区域贫困二、多项选择(每小题3分,共30分)1 人文地理学学科体系包括()A 社会地理学B 理论人地理学或通论人文地理学C 区域人文地理学D 部门人文地理学2 从人地关系的角度看,地理环境的属性包括()A 资源数量上的有限性B 地域上的差异性C 层次性和复杂性D 整体性3 人口素质是人口总体所具有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条件和能力,主要包括()A 劳动力数量B 人口的文化科学素质C 人口的身体素质 D人口的年龄结构4 下列情况属于人口移动的有()A 某高校学生到异地生产实践,实践为一年B 某人到国外学习一年,完成学业后回国C 某人从贵州某学校毕业后到西藏工作 D某人从贵州到云南旅游5 城市化的类型有()A 向心型城市化B 它力型城市化C 景观型城市化 D突发性城市化6 下列属于城市基础设施的有()A 蓄水池B 城市道路C 电信 D为城市服务的电力设施7 下列属于文化景观的有()A 物质文化景观B 交通规则中的行车靠右规则C 万里长城D 长江山峡8 民族体相对稳定的特征是()A 人们具有共同的心理特征 B人们具有共同的体质特征 C 人们具有共同的文化特征D 人们具有共同的物质文化9 下列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A长江三峡 B 黄果树瀑布 C 北京故宫 D 桂林上水10 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包括()A 鼓励经济无限制增长B 强调经济可持续发展C 强调自然环境保护D 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三、下列论述分别人地关系认识的哪些特点,并简述其基本观点(每题10分,共30分)1 炎热国家的人民就像老头子一样的怯弱;寒冷国家的人民就像青年一样勇敢。
贵州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你意想不到的
2005年贵州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2005年自然地理学
一、名词解释
1.地潮区
2.赤道锋
3.降水变率
4.潜水
5.河流劫夺
6.海蚀穴
7.土壤潜在酸度
8.土壤诊断特性
9.生物多样性 10.立地(相)
二、论述题
1.分析河流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
2.何谓生态因子?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具有那些特点?请举例说明。
3.述气候因素对土壤形成发育的影响。
4.请按照地域分异规模的大小,依次叙述非纬度地带性规律的主要表现、成因和相应的分异尺度。
2005年中国自然地理
一、名词解释
1.雅丹地貌
2.平原海岸
3.鞍山式铁矿
4.华南准静止锋
5.红壤
6.发生学原则
二、简单题
1.简述我国地貌的基本特征及地理意义。
2.我国季风区降水在时空分布上有和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3.简述我国矿产资源的基本特征。
4.简述长江的河流特征。
5.简述第四纪以来影响中国自然环境的重要因素及对环境发展的影响。
三.论述题
1.从中国近海的基本特征出发,对中国近海海域环境进行评价。
2.根据中国环境的基本状况,分析如何进行中国环境保护和建设。
贵师大 考研真题 (4)
贵州师范大学2008年硕士研究生入学业务科试题(满分150分)考试科目名称:人文地理学代码:719考生须知1.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上无效。
2.答案是一律使用蓝、黑墨水笔或圆珠笔作答,用其他笔作答不给分。
一、单项选择题(以下各题,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每小题2分,共40分)1、人地关系是人们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一种简称。
在现代人文地理学研究中,这里的地理环境通常是指( D )。
A.自然地理环境B.人类文化C.人文环境D.自然和人文要素按照一定规律相互交织,紧密结合而成的整体2、澳大利亚学者泰勒认为“世界上天赋优厚的地区,可能为人类生活提供了许多不同可能性;但在大约十分之九的地球陆上自然发出了清晰的警告:这里太干、太冷、或是太崎岖不平。
任何定居者如果不顾这些自然的限制,就一定会遭受灾害”。
这种观点属于( C )的观点。
A.或然论B.适应论C.地理环境决定论D.生态论3、对人地关系研究与人文地理学之间关系的正确阐述是(C )。
A.人地关系研究是人文地理学的唯一课题B.人地关系的所有方面都是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C.人地关系研究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内容D.人地关系是人文地理学的内容之一4、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能源、原料的工业部门,属于( B )。
A.资本密集型工业B.资源密集型工业C.知识(技术)密集型工业D.混合型工业5、中国水稻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南,主要是因为(C )。
A.南方地区人民主食以大米为主B.水稻比其他作物经济价值更高C.水资源丰富,夏季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适宜水稻种植D.南方地区土地不适宜小麦,玉米等作物生长6、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的增加,是人口自然变动和机械变动综合作用的结果,但通常取决于人口自然变动,即取决于( B )。
A.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之差B.出生人数和死亡人数之差C.出生人数D.出生人数和死亡人数的比值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完整版)(整理)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25分,每小题5分)1、溶沟与石芽溶沟一般长数米至数十米,其断面呈“V”型或“U”型。
石芽顶部多呈平滑的形态。
溶沟、石芽构成的棋盘格状地面比较常见,多发育在石灰岩分布区的平缓山麓地带。
2、径流系数同一流域面积、同一时段内径流深度(R)与降水量(P)的比值称为径流系数,以小数或百分数计,表示降水量中形成径流的比例,其余部分水量则损耗于植物截留、填洼、入渗和蒸发。
3、沙尘暴沙尘暴是由于强风将地面大量尘沙吹起,使空气浑浊水平能见度低于1000m的天气现象。
西北地区的人们常根据沙尘暴出现时天色昏暗的程度形象地称之为“黑风”。
4、泥漠泥漠是由粘土物质组成的荒漠。
它形成于干旱区的低洼地带或封闭盆地的中心,这里是洪流从山区搬来的细粒粘上物质淤积的地方。
变干时发生多边形网状裂隙,形成龟裂地。
5、地域分异景观作为一种系统除具有整体性,另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具有地域性即地域分异的规律性。
它是指地理环境各组成成分及整个景观在地表按一定的层次发生分化并按确定的方向发生有规律分布的现象。
二、影响丹霞地貌的形成条件有哪些?(25分)丹霞地貌是指发育在中生代至第三纪的水平或缓倾斜的厚层而坚硬的红色粗、中粒碎屑岩系之上,在构造运动及间歇抬升的作用下,受流水侵蚀及崩塌后退等外力作用,形成顶平、坡陡、麓缓的地貌形态。
丹霞地貌的形成条件主要包括:(1)红色砂岩是形成丹霞地貌的物质基础,又是最重要的形态特征。
(2)构造运动特别是新构造运动是形成丹霞地貌的构造条件。
(3)气候对丹霞地貌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三、简述祁连山东段的垂直带谱(26分)祁连山东段每增高100m,降水量增加28.6mm,年平均气温降低0.33°C左右,由此导致了气候特征、土壤、水分、植被、动物等具有明显的垂直地带性,并构成了以下4个不同的自然带:(1)冰雪寒冻垫状植被带。
(2)高寒草甸、灌丛草甸、森林灌丛草甸带。
(3)山地草原、荒漠草原带。
主要是祁连山浅山区的山间盆地、石质低山,剥蚀丘陵地带和山前地带。
贵师大837人文地理历年真题
贵州师范大学人文05-24真题(14年之前的很多题已经不在如今考试范围中,不列出)2024人地矛盾人口经济密度逆城市化一带一路文化扩散人地关系的新实践特征地理环境对旅游的影响森林的保护措施科技对政治的影响工业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人口产业结构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村落布局类型人类日常活动的行为空间从自然资源的保护与管理两方面论述如何进行资源可持续利用论述人口移动的原因及后果,结合新型城镇化提出吸引人才的措施结合中国乡村振兴,谈谈中国四大类村落的振兴措施2023天人合一观自然过程主导发展型生态文明向心型城市化非物质文化景观人文地理学及区域属性地理环境对第三产业的影响土地荒漠化的防治措施城市地域形态演变阶段世界遗产的三个功能提高人口素质重要性的体现世界地缘经济格局的特征旅游活动与旅游业对社会文化的影响如何实现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并举例说明枢纽型和环境脆弱型经济地域区域的基本特征,动力机制和发展方向西部大开发的区域理论观点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原则2022休闲城市区域共同体人地关系人口移动正确资源观的内容休闲与旅游的关系环境决定论观点及不足当代国际冲突特点区域发展演变与影响因素人地系统中“地”的属性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任务分析客源地和目的地相互作用关系,结合你自己所在的省市区工业经济活动的特点、工业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论述人类活动的行为空间2021村落社区人文地理学自力型城市化适应论迁移扩散人文地理学学科特性中国地缘政治、经济背景文化景观的特征区域可持续发展内容用人地矛盾解释贵州岩溶地区贫困恶性循环人口迁移规律村落社区布局形态人类日常活动行为空间农业经济活动和地理环境的关系以你所知的实例,分析乡村振兴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2020乡土文化区村落社区意境地图生产关系决定论区域发展的信息观简述区域规划的内容?简述旅游活动对旅游业发展的积极影响?简述购物活动行为空间的影响因素?环境资源的属性和特征?简述工业分布集中的原因?简述郊区城市化产生的原因及结果?简述人地关系的新实践特征?引起国际冲突的地理环境城市与区域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2019人地系统行为地理学生态农业城市地域结构星点型村落非物质文化景观地缘结构阳伞效应简述劳动密集型工业的特点简述人口迁移对迁出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影简述实现城市区城生态建设一体化的途径简述文化系统各层次关系简述城市与区域生态建设一体化的途径简述正确的资源观所包括的内容论述经济环境对城市形成发展产生的影响论述当前中国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安全因采用的战略措施2018结构主义地理学社会质量生产性服务业居住集聚率国家公园文化景观国家实力城市绅士化人文地理学社会性的特征离心型城市化的类型人口迁移的规律区域文化结构的组成及相互作用我国的地缘政治、地缘经济的情况运用社会地理学的知识,结合你的家乡地(居住地),试说明人们在处理生产生活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的地方性知识以某一跨国公司为例,试分析全球在地化的含义、趋势及面临的问题2017人口分布城市国家自然资源(广义)旅游环境承载力资源密集型工业零增长理论人地关系论简述科技进步对政治活动的影响简述什么是资源问题?简答世界资源问题产生的原因,背景简述协调论的主要观点及其进步意义简述人口增长对地理环境的作用简述文化生态直链型文化生态关系的基本观点简述郊区城市化产生的主要原因运用人文地理学知识,举例论述贫困地区具有文化遗产价值的民族村寨旅游开发有哪些扶贫效应,指出村寨文化资源保护与旅游开发文明的冲突有哪些,应如何解决贵州喀斯特地区一般经济落后,农业发展受制约,论述这种农业发展与环境的互动关系2016行为地理法唯意识论人口结构城市再城市化村落社区精神文化世界岛人地关系的新实践特征工业集中分布的主要原因影响人口移动的基本因素简述文化系统各层次的关系生态旅游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障碍正确的资源观所包括的内容人地关系结构演变的几个主要阶段的特征当今中国的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中的不安定因素及采取的战略对策等2015(从这年开始有的过时题目(已标红)没有了,估计那时人文地理是两本一起考,因此标红的就不用看了)人地关系矛盾计量地理法乡土文化区文化景观城市职能民族体文化扩散的基本形式提供人口素质的重要性正确的资源观城市化和逆城市化的影响简述拉采尔学术观点并评价村落社区及其功能旅游活动与旅游业对社会文化的积极影响当今地缘经济格局对形式文化区和功能文化区进行比较分析交通运输条件对人口分布影响的主要表现2014制度文化迁移扩散国家实力环境资源城市职能民族体文化扩散的基本形式自然资源条件与政治的关系赫特纳的主要学术思想时空棱柱体规模大小的限制因素佛教的主要教派马海海权论的思想旅游活动与旅游业对社会文化的积极影响消费者购物行为的类型及特征试从文化地理的人地关系图式说明人地关系郊区城市化的特征,分析我国郊区城市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2013施吕赫尔隔坨首位城市法则弗洛伊德消费型政治整合简述李(L.E.See)的不同条件下人口迁移规模特征简述第四产业及其划分的意义简述西日耳曼语的分支简述国际冲突的特征简述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性简述我国西部大开发的区域观简述城市化与逆城市化的影响简述罗曼语族及其主要语种阐述环境悲观论的理论及提出的时代背景和评价城市地域结构的形成动力有哪些?分析你所熟悉城市的地域结构特征2012(前面还考选择判断,因此不列出)科技工业园的形成条件简述当代国际冲突对地理环境特征的影响简述人口增长对地理环境的关系判断“人地关系协调论中关于“人地协调”论点的是否正确,并解释原因判断“文化整合是物质、行为、精神文化三者的整合关系”的论点的对错,解释原因人类文明三个阶段的人地相互作用,并举例说明用人文地理学的理论知识,结合贵州乌蒙山区、南岭、苗岭山区的贫困问题,说明贵州贫困的原因,以及解决对策2011简述新老三论简述人文环境对工业经济活动的影响简述地理学的城市化概念简述文化景观主要特征简述旅游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简述当代国际冲突的主要特征人口迁移基本规律有哪些城市与区域的相互作用原理根据你所掌握的人文地理基本理论分析2010年中国农产品价格大幅度普遍上涨的根源与价格调控政策2010城市职能与城市基本职能人口结构温室效应资源密集型工业文化扩散领土举例说明自然资源对工业经济活动的影响简述城市地域形态的演变方式简述伯吉斯的同心圆模式的主要内容工业经济活动的基本特点简述文化景观的特征试述世界人口空间分布的特征及其原因运用你学过的人文地理的基本理论,分析贵州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2009简述主要人文地理要素对农业经济活动的影响试概述自然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试分析城市化发展的不同的阶段简述文化景观的概念和特征概述中国的地缘政治与经济中的不安定因素简述区域发展方式论述人类工业经济活动特点及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试论述目前中国政府应对世界金融危机措施的社会影响2008简述协调论的主要观点及其进步意义从三次科技革命的角度简述人文因素对工业经济活动的影响简述人口增长对地理环境的作用简述城市化的形成机制什么是资源问题?试分析世界资源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背景人类应如何协调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举例说明2007举例论述我国西部地区乡村旅游开发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作用与影响从人文地理学的角度,论述在泛珠江经济合作中贵州与广东经济发展的互补性根据当前的政治经济形势,论述分析我国地缘经济形势以及应采用的战略措施2006至今人类文明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
贵师大真题(8)
贵州师范大学200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业务科试题(150分)考试科目名称:自然地理学代码818 考生须知1、答案必须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上无效。
2、答题时一律使用蓝、黑墨水笔或圆珠笔作答,用其它笔答题不给分。
一、名词解释(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逆断层P60断层面是岩层和岩体发生断裂时的破裂面,断层面两侧的岩块称为断层盘,其中位于倾斜断面智商者为上盘,位于倾斜断面之下的为下盘。
按照两盘相对位移的特点进行分类,上盘相对上升的是逆断层。
2、承压水P237承压水是充满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地下水,它有两种不同的埋藏类型,即埋藏在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之上的潜水和埋藏在上下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的承压水。
3、雅丹地貌P292一种典型的风蚀性地貌,形态与风蚀残丘近似但由蚀余松散土状堆积物如河湖相地层形成的一类特殊的风蚀残丘,称为雅丹地貌。
4、径流模数P213径流模数是单位时间内单位流域面积上所产生的径流量。
单位立方米/秒*平方千米。
5、矿物P45矿物是单个元素或若干元素在一定地质条件下形成的具有特定物理化学性质的化合物,是构成岩石的基本单元。
6、生态系统P412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空间内生物成分(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群落(物理环境)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形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7、季风P129大陆和海洋间的广大地区,以一年为周期、随着季节变化而方向相反的风系,称为季风。
8、土地评价P497在土地类型研究基础上,根据特定生产目的对土地质量、适用性和生产潜力进行的评估,称为土地评价或土地分等。
9、自然区划P482地表自然界受不同尺度的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的作用,分化为不同等级的自然区。
以地域分异规律学说为理论依据划分自然区,并力求反映客观实际的方法,称为自然区划。
10、土壤肥力P312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供应与协调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
二、问答题(共7小题,每小题10分,共70分)1、洋流是怎样形成的?P189按照成因,洋流可分为摩擦流、重力—气压梯度流和潮流三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6年贵州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2006年自然地理学
一.名词解释(10 *3)
1、风化壳
2、变性土
3、生物多样性
4、灰化过程
5、生态因子
6、地质构造
7、白贝罗风压定律
8、径流系数
9、海水盐度 10、漏点温度
二.论述(每题30分
1.论述影响地貌形成的因素及其作用
2.论述土壤的垂直分布规律并举例说明
3.影响变质作用主要因素有哪些?它们是怎样影响岩石变质的?论述变质作用类型和相应的变质岩。
4.根据锋移动过程中冷暖气团的替代情况锋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各类型有什么特点和天气特征及影响天气过程?
2006年中国自然地理
一名词解释(5*6)
1、丹夏地貌
2、基岩海岸梅雨
3、黑潮
4、长江三峡
5、绵土
二.简答
1.我国冬夏气温分布有什么特点?影响因素有哪些?(10分)
2.我国四大高原各有什么特征?(10分
3.中国自然灾害的基本特征是什么?(10分)
4.我过海岸带开发中面临着怎样的问题?(15分)
5.地四纪以来影响中国自然环境演变的因素有哪些?他们对中国自然环境有什么影响(15
三.论述题(每题30分
1.试从我国河川径流的时空分布特点出发,对我国水资源进行评价并论述如何实现我国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试分析说明中国气候的基本特征及形成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