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给药途径在儿科临床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给药途径在儿科临床的应用

林国钡,罗华菲,武余波,朱慧勇,王浩*

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药物制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摘要:儿科药物的缺乏导致儿童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无法得到保障。近年来,随着儿科药物需求的不断增大及相关政策的激励,儿童用药的研发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本文以不同给药途径为出发点,对儿科临床用药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以期对儿科药物的开发及合理用药有所裨益。

关键词:给药途径;儿科;临床用药

2002年1月,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颁布《最佳儿童药品法》,鼓励开展儿童用药研究。2003年8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了《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正式将儿童纳入药物临床研究对象。2007年1月,欧盟委员会颁布的《儿童用药监督管理条例》正式生效,其目的在于增加儿童药品供应和提高用药研究质量。

静脉注射

临床上,当需要尽可能快速和完全地给药时,静脉途径是最常用、最可靠的途径,常用于急症治疗的给药途径,但低龄儿童对于静脉注射的顺应性较差。β2受体激动剂是治疗幼儿哮喘的一线药物,对于重度哮喘急性发作患儿,临床常需结合钙离子激动剂硫酸镁辅助治疗,以提高疗效。Shan等在采用β2受体激动剂治疗儿童急性哮喘的基础上,比较了静脉注射硫酸镁与雾化吸入硫酸镁作为辅助手段的疗效。研究发现,与单纯使用β2 受体激动剂相比,辅助静脉注射硫酸镁可显著改善患儿的肺功能(P=0.0008) 和降低住院比例数(P=0.008),而雾化吸入硫酸镁对患儿的疗效并不明显。

肌肉注射

肌肉注射具有药物吸收快速、完全的特点,是临床重要的给药途径之一。肌肉注射后可能会出现疼痛、药液外溢、局部红肿和硬结等不良反应,儿童患者肌肉注

射给药后尤须注意。甲氨蝶呤是目前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常用药,其口服制剂的吸收差异较大,在一定程度上难以保证用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Teresi等进行的儿童口服与肌肉注射不同剂量甲氨蝶呤的药动学研究显示,口服组平均绝对生物利用度为33%,肌肉注射组高达76%(P<0.01),但给药剂量>40mg/m2时,口服组生物利用度仅为17%,与肌肉注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当需使用较大剂量甲氨蝶呤时,肌肉注射可替代口服给药。

口服

婴幼儿急性肾盂肾炎患者的初期治疗大多采用静脉注射抗生素,近来有研究表明,完全采用口服抗生素治疗肾盂肾炎亦不会增加肾脏瘢痕形成的风险。Bocquet等对连续静脉输注头孢曲松钠与口服头孢克肟预防肾盂肾炎患儿形成

肾脏瘢痕的疗效开展对比研究,以二巯基丁二酸闪烁显像技术对肾损害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口服组肾脏瘢痕的发生率为30.8%,而静脉输注组为27.3%,两者无显著性差异。这项研究支持完全采用口服抗生素对患儿进行肾盂肾炎的初期治疗,降低肾损害。此外口服成本较低,又能降低幼儿在医院的暴露时间而减少感染其他疾病的风险。

经皮给药

透皮给药系统是药物通过皮肤吸收入血发挥疗效的剂型,其可以在特定时间内持续地释放药物,维持恒定持久的血药浓度,无需频繁给药且可随时中断,避免了胃肠道及肝脏的首过效应,提高生物利用度与疗效。透皮给药可作为儿童这个特殊群体较理想的给药途径,现在国内外已有多种儿科经皮制剂上市,如Shire公司研制的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哌甲酯透皮贴片(Daytrana)和Barrier 公司开发的治疗尿布湿疹的咪康唑乳膏(Zimycan)。

吸入给药

目前临床上常用前列环素类似物(曲前列尼尔和伊洛前列素) 治疗肺动脉高压(PAH),其给药途径也比较多,曲前列尼尔可经静脉、皮下注射或雾化吸入给药,伊洛前列素可经静脉或雾化吸入给药,但是注射给药可带来严重的并发症,尤其不适用于儿童。Krishnan等对29例PAH患儿雾化吸入曲前列尼尔后的疗效进行研究,以运动能力、心功能分级、超声心动图与血液动力学数据作为指标。

直肠给药

Walson等比较了15例患儿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栓剂与12例患儿口服对乙酰氨基酚酏剂的药动学研究,发现栓剂与酏剂的Tmax(1.17hvs1.16h,P =0.98)、半衰期(2.10hvs1.84h,P=0.14)、Cmax(5.68μg/mlvs7.56μg/ml,P=0.06)和AUC0-∞(20.45μg·h/mlvs23.36μg·h/ml,P=0.24)均无显著差异,可见两种剂型

在患儿中呈现相似的吸收特性,且未产生耐药性。鉴于患儿对口服药物的顺应性差,对乙酰氨基酚栓剂可作为治疗婴幼儿发热疼痛的有效途径。

黏膜给药

黏膜给药指药物通过人体黏膜部位如口腔黏膜、鼻黏膜、眼黏膜和舌下黏膜,进入局部或全身血液循环而起效的给药方式。黏膜处血管丰富,具有其他给药途径不可比拟的优点:黏膜部位几乎无角质层,比皮肤给药更容易被机体吸收;生物利用度高,吸收起效迅速;与传统的口服药物给药途径相比,黏膜给药方便,幼儿易接受;给药剂量小,不良反应减少。但药物易流失,疗效难于维持。

儿童生理状态的改变影响着药物的疗效、毒性和给药方案。如婴儿的胃酸分泌少且胃排空时间长,故酸不稳定的药物如青霉素和氨苄青霉素可被很好吸收,而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和利福平等药物的胃肠道吸收偏少,不适合制成口服制剂。单一给药途径可能达不到预期的疗效,可进行多种给药途径的联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