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异化产生的原因

合集下载

异化劳动申述

异化劳动申述

异化劳动申述1异化劳动理论的内容1.1异化劳动产生的原因在《手稿》中,马克思正确指出了异化劳动是私有制运动的结果。

正是由私有制造成的劳动与劳动条件的分裂,才使劳动者和他的产品、劳动本身、类本质以及和他人之间的关系上发生异化。

马克思认为,私有制是由分工产生的,分工本身又造成了劳动的异化,所以私有制是异化劳动的结果。

缺乏劳动条件的人,为了生活,就得把自己的劳动能力交给拥有劳动条件的人去支配,同时把自己劳动的成果也一并交给人家去占有。

因此,劳动本身也就越来越脱离劳动者,成为反对劳动者的异己力量。

这样,私有制的产生就进一步加剧了由分工造成的异化劳动,反过来也成了异化劳动形成的动力。

异化只是短暂的历史现象.它必然随着私有制和阶级的消亡以及僵化的社会分工的最终消灭而灭亡。

事实上,无论是分工还是私有制,都不是异化劳动产生的根本原因。

只有低下的劳动生产率,才最终决定了分工和私有制的产生。

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消除异化,只能以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为前提。

1.2异化劳动的内容<手稿)中对于异化劳动理论主要表述为四个方面的内容:(1)劳动对象的异化。

马克思在<手稿)中指出,劳动产品成了不依赖于生产者工人的异己力量,即工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相异化。

按一般经验,劳动创造了人,劳动是人的内在本性,劳动产品是劳动主体的对象化,主体应该在劳动产品中实现自己并理所当然地将其占有。

然而,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人类劳动这一创造性活动反而变成了非人的外在力量,劳动者不能自由地支配自己和自己的劳动,劳动对他而言,变成了一种异化的、外在的、脱离了人的本性的东西。

正如马克思所说:“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

他的产品的力量和数量越大,他就越贫穷。

工人创造的商品越多他就越变成廉价的商品。

物的世界的增值人与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

(2)劳动本身的异化。

按照马克思的观点,劳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的一种活动,在这种活动中人的聪明才智和肉体力量都体现在劳动产品上。

浅谈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异化劳动理论

浅谈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异化劳动理论

浅谈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异化劳动理论[摘要]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了“异化劳动”这一概念,这一概念的产生有其时代原因,同时也批判的继承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理论观点。

异化劳动作为一个过程有四个方面的规定性:劳动者和自身的劳动产品相异化;劳动者和自身的劳动相异化;人和人的类本质相异化;人和人相异化。

异化劳动理论蕴含着十分丰富的价值,值得我们去不断的学习和探索。

[关键词] 手稿;异化;异化劳动一、异化劳动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理论基础《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又称《巴黎手稿》)是研究马克思早期思想的重要著作之一,它的问世使当时的工人运动有了思想武器,使当时正在经历磨难的工人看到了一丝曙光。

异化劳动理论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有其时代背景和理论基础。

(一)异化劳动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19世纪30、40年代,英国已经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法国、德国等其它的欧洲国家也在大规模的进行当中并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使得资产阶级取代了封建贵族和封建势力成为社会的统治阶级。

资本主义的发展,一方面解放了社会生产力,提升了工业生产水平,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另一方面也导致了社会各个阶级之间以及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日益尖锐,被剥削阶级在剥削阶级的压迫之下生活贫困不堪。

随着经济和技术水平的发展,一大批新兴工厂纷纷建立,先进的生产方式不断吞噬传统的生产方式并扩大生产,这使得大量传统工厂纷纷破产,大量传统生产方式从业者纷纷失业,而新兴工厂却需要越来越多的劳动力来保证生产活动的正常进行。

在这种情况之下,大批量的工人为了生存被迫进入工厂,但是,工厂所需工人是有限的,这便出现了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现象。

大量的工人为了能够进入工厂而降低要求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而资本家对这样的现象是十分乐见其成,他们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完全不顾工人的生活条件,不断延长工人的工作时间并降低工资标准。

工人的工资不断减少,使得他们的整体购买力水平不断下降,从而影响了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

异化劳动

异化劳动

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的形成黑格尔的“异化”黑格尔的异化蕴含着辩证法的因素,黑格尔从唯心主义出发,把绝对理念看作是先于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存在而存在的,是异化的主体;由于主体在自身内部矛盾的动力下是一个自我发展的过程,绝对理念首先异化为自然界,接着又在发展中扬弃对自然界的异化,回到绝对理念本身,这是一种精神的异化;但黑格尔的历史哲学中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的,他不满意用人的意识去解释历史的观点,唯心地设想了历史发展的动力是人的劳动,但马克思对黑格尔的评价时说“黑格尔把人的自我生产看作一个过程,把对象化看作非对象化,看作外化和这种外化的扬弃;因而他抓住了劳动的本质,把对象性的人,现实的因而是真正的人理解为他自己的劳动结果”[1]。

由于其阶级的局限性,只看到劳动的积极一面,看不到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带给劳动老者的苦难的消极一面,他把人通过劳动改造自然的这个自我生产过程抽象化为精神的自我生产过程,是抽象劳动。

在马克思《博士论文》中,他就受到黑格尔唯心主义的异化观影响,马克思认为,在伊壁鸠鲁那里“由于有了质,原子就获得同它的概念相矛盾的存在”[2]。

“现象世界”是“完成了的并且同自己的概念相异化了的原子”的产物。

“只有在伊壁鸠鲁那里现象才被理解为现象,即理解为本质的异化,这种异化本身在它的现实性里作为异化表现再来的”[3]。

在《莱茵报》时期,马克思开始接触到大量的现实社会问题,需要对实际的法和经济问题发表意见,但马克思自己已有的知识,特别是对黑格尔信奉的哲学思想不能够解释“国家和法实际上是阶级利益的体现,是物质生产,市民社会的产物”。

按照黑格尔关于国家和法是“理性”与“自由”体现的观点,国家与法应该是普遍利益的代表,但当时普鲁士政府的“书报检查令”制度却扼杀了人民的出版自由,在“林木盗窃法”中,林木占有者“占了法的上风”,国家和法却成了为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服务的工具,这在黑格尔观点来看也是一种异化,但这种异化不是国家与法的理性异化为私人利益而最终实现自身,不是精神自由异化为出版法令而最终实现自身;而是异化的现实否定了国家的理性本质与法的自由本性,是超出了黑格尔的异化理论框架。

社会主义现代化下的“异化”表现

社会主义现代化下的“异化”表现

社会主义现代化下的“异化”表现作者:高敏来源:《北方文学》2017年第23期摘要:虽然首先提出“异化”这个概念的是在对我们来说遥远的西方国度,但异化现象却并非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特有的现象。

在像我们这样经济不断发展的社会主义国家里,异化现象也依然存在,并表现在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

关键词:异化;社会主义;无产阶级随着社会的发展,马克思在《手稿》中所提的异化概念也并不局限于出现在资本主义国家中,而越来越多的异化现象也逐渐在社会主义国家涌现。

而面对日益普遍的“异化”,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探究它发生的根源,然后究其根本,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繁荣昌盛做好保障。

一、现阶段出现的异化表现人们对权力的欲望逐渐使他们丧失了自己原本的追求。

“公共权力是存在在每一个国家的神圣存在。

这种权利的构成,不仅有武装的人,还有物质的附属品,如监狱和各种强制机关,这些都是以前所没有的。

”[1]这种对于权利的追求从高高在上的领导者逐渐向平民化倾斜,因为他们意识到了来自于权利背后所附加的庞大利益。

“而它们不仅不满足于凌驾于社会的社会地位,更期望用一种特殊的法律来彰显其尊敬的地位。

”[2]权利最初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国家和人们人身财产安全,但在使用權力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发生了权力的滥用,错用,甚至买卖权力的违法现象。

对金钱的向往使人逐渐沦为资本的奴隶。

马克思曾经这样贴切地形容金钱:“钱是外在的本质,是从人异化出来的,但这个从人异化出来的本质却反过来统治了人,人开始向它膜拜。

”[3]正是由于人们对权利的这种渴望,人们获得权利的手段开始变成权钱交易,从而使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所有的事情都可以用金钱来解决。

货币拜物教就由此而来。

弗洛姆对现在年轻人的消费观这样描述,“出现在广告中的男女穿着不菲的衣服和配饰,他们也追赶潮流买上一套,他们就是在‘穿’这个商标。

”[4]虽然我们将手中的金钱花费了出去,但实际上我们却被这种特殊的销售手段操控着我们的购买行为,而使我们真实的消费行为异化成虚假的消费。

对《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异化劳动”的解读

对《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异化劳动”的解读

对《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异化劳动”的解读【摘要】《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早期的重要著作之一,其中探讨了“异化劳动”概念。

本文通过对马克思对劳动的探讨、劳动的本质和异化、异化劳动对人的影响、与资本主义经济的关系以及对社会的影响等方面展开分析。

通过深入理解《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异化劳动”,可以帮助我们反思现代社会中劳动的现状,同时也可以对未来劳动的发展方向提出展望。

异化劳动导致工人与所生产的产品、与自己的劳动、与其他人以及与自然界的关系被割裂,从而产生了许多社会问题。

我们有必要重新思考劳动的真正意义,以期建立一种更加人性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劳动模式。

【关键词】《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异化劳动、马克思、劳动、资本主义、社会、现状、未来发展、理解、影响、探讨、概念、重要性、深入、反思、发展方向。

1. 引言1.1 介绍《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在1844年所著的一部重要著作,被认为是马克思早期的思想代表作之一。

这部手稿深入探讨了劳动的本质和劳动者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所面临的异化现象,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过程中的种种矛盾和不公。

在这部手稿中,马克思首次提出了“异化劳动”这一概念,他认为,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劳动力被资本家占有和控制,导致了劳动者与自己的劳动活动和劳动产品之间的异化和割裂。

劳动者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被迫进行机械重复的劳动,失去了对自己劳动过程的控制和创造性,最终导致了对自身、对劳动、对社会和对自然的异化。

通过《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马克思对劳动和劳动者的思考,了解劳动的本质和劳动者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所面临的困境。

这部手稿对于我们理解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下的劳动现状以及对未来劳动发展方向的思考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1.2 概述“异化劳动”概念的重要性“异化劳动”是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的重要概念,它揭示了现代社会劳动过程中存在的一种失去人性的现象。

马克思关于异化劳动的讲解

马克思关于异化劳动的讲解

马克思关于异化劳动的讲解马克思关于异化劳动的讲解在马克思的哲学中,异化劳动是一个核心概念。

他认为,人的本质是劳动,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被剥夺了它的本质。

这种剥夺表现为“劳动的异化”。

一、劳动异化的概念及其含义马克思的劳动异化即是劳动者被逐渐剥夺了和劳动相关的人性属性、能力、与自然界相互联结的关系,而与产品、雇主、机器相互结合,人的活动转变成了一种物化的东西。

因为劳动被迫变成一种商品,从而剥夺了本来应该是合理的自由和个性化的工作体验。

异化劳动导致的结果是人变得像产品那样没有生命,没有创意,简单地完成着为了生存而必须完成的任务。

二、劳动异化的原因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劳动异化是因为私有制造成的,而不是劳动本身的问题,劳动的本质不在劳动本身,而在于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利益关系。

尤其是在工业化时代,“专业分工”使得工人们的工作流程分离,并且根据拥有资产的个人机器起了越来越多的作用,结果是工人永远都看不到完整的工作,而是一边一遍地重复着单调的任务,看不到整个工作的意义,只能看到完成时所得到的金钱收益。

三、影响首先,劳动者的人性被剥夺,被迫为了赚钱而工作,并忽略了劳动给自己和社会带来的价值。

因此,劳动者迅速失去了对自己劳动成果的兴趣,同时也减少了对企业的忠诚度,缺少工作乐趣,最大化能力使用是不可能的,进而工作热情降低,工作质量就会大幅下降。

其次,商品化的目的使得劳动本身成为了一种奢侈品,有些人无法负担也做不到适应这种要求。

这种做法会减少劳动者的数量,导致用工难度加大,而且会使得劳动工资趋于极度不平等。

最后,异化劳动的唯一目的是提高生产效率和企业利润,而不是工人的利益和发展,所以企业也不能长期获取更多的利润,因为员工界限已经强调了的,民意和法律也会对经济发展出现一定的阻力。

综上所述,马克思关于异化劳动的讲解描述了资本主义制度不道德的一面,异化劳动是导致许多人感到毫无价值感,缺乏工作乐趣的原因。

我们必须寻求更加公平、更加人性化的价值观来确保劳动的本质得以保留,使人们获得更好的工作、更好的生活。

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摘要: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对于解释资本主义社会的某些具体现象依然是有效的工具,但用这个理论系统地解构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则显得片面和不足。

关键词:马克思劳动异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劳动异化”理论是青年马克思用以解剖资本主义社会的核心理论。

异化概念早在《圣经》中就已出现,但在哲学上使用这一概念的是霍布士、卢梭、费希特等近代思想家。

黑格尔第一次在自己的客观唯心主义理论体系中对异化概念进行系统论述:“绝对精神”在自身矛盾的推动下,“异化(外化)”成“自然界(精神性实体)”。

1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异化”概念进行了新的解释,把这一理论运用于经济领域从而提出“异化劳动”概念。

青年马克思在研究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的时,试图用“劳动异化”理论构建自己的政治经济学理论框架。

但是,随着对资本主义经济规律认识逐步深入和理论的不断积累,马克思改用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理论取而代之。

然而,这种取代不是形而上学的“抛弃”而对“劳动异化”理论的“扬弃”,是辩证的否定和理论的升华。

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对于解释资本主义社会的某些现象和具体问题依然是有效的工具,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对于解释资本主义社会的某些具体现象依然是有效的工具,但用这个理论系统地解构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则显得片面和不足。

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以个方面。

“异化劳动”是劳动者的“异己的权力”。

马克思说:“由于共同活动本身不是自愿地而是自发地形成的,因此这种社会力量在这些人看来就不是他们自身的联合力量,而是某种异己的、在他们之外的权力。

关于这种权力的起源和发展趋向,他们一点也不了解因而他们就不再能驾驭这种力量,相反,这种力量现在却经历着一系列独特的、不仅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反而支配着人们的意志和行为的发展阶段。

”2 “原来,当分工一出现之后,每个人就有了自己一定的特殊活动范围,这个范围是强加于他的,他不超出这个范围,他是一个猎人、渔夫或牧人,或者是一个批判的批判者。

异化劳动产生的直接原因及当代意义_对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深层

异化劳动产生的直接原因及当代意义_对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深层

体利益暂时利益要服从长远利益”。

“我们提倡和实行这些原则决不是说可以不注意个人利益不注意局部利益不注意暂时利益而是因为在社会主义制度之下归根结底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是统一的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是统一的暂时利益和长远利益是统一的。

我们必须按照统筹兼顾的原则来调节各种利益的相互关系。

如果相反违反集体利益而追求个人利益违反整体利益而追求局部利益违反长远利益而追求暂时利益那末结果势必两头都受损失。

”①一些经济学家从“人的自私本性”出发提出个人利益最大化甚至公开鼓吹“人为财死”完全忽视和否定国家利益、集体利益的存在这是违反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的资产阶级利益观。

正是在这种资产阶级利益观的影响下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泛滥不仅损害了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而且导致某些人腐化堕落甚至锒铛入狱毁了一生。

所有这些都表明在意识形态领域用无产阶级思想占领阵地实行同传统观念相决裂是一项现实的迫切任务。

我国正处在、而且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同传统的所有制、传统的观念彻底决裂目前还不能一下子实现。

我国在一定范围内还存在私有制而且对私有制还要实行鼓励、支持和引导的政策多种所有制的存在决定了意识形态领域必然是多样化的。

但是从眼前来说在经济领域我们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在意识形态领域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这是不能动摇的。

决不能用多样性来否定主导的一元性。

同时从长远来说随着条件的成熟我们最终是要同传统的所有制和传统的观念彻底决裂的。

《共产党宣言》里宣布的两个“最彻底决裂”必将在中国的大地上实现。

我们将为此奋斗终身。

责任编辑高金生异化劳动产生的直接原因及当代意义———对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深层解读王海英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吉林长春摘要在马克思考察异化劳动的两条线索———私有财产与分工中后者成为异化劳动产生的直接原因。

分工的逻辑悖论及其造成的现实矛盾使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得以产生。

在分工和商品交换日益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异化的发生仍然不可避免。

社会主义现代化下的“异化”表现

社会主义现代化下的“异化”表现

交流社会主义现代化下的“异化”表现高 敏 黑龙江大学摘要:虽然首先提出“异化”这个概念的是在对我们来说遥远的西方国度,但异化现象却并非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特有的现象。

在像我们这样经济不断发展的社会主义国家里,异化现象也依然存在,并表现在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

关键词:异化;社会主义;无产阶级随着社会的发展,马克思在《手稿》中所提的异化概念也并不局限于出现在资本主义国家中,而越来越多的异化现象也逐渐在社会主义国家涌现。

而面对日益普遍的“异化”,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探究它发生的根源,然后究其根本,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繁荣昌盛做好保障。

一、现阶段出现的异化表现人们对权力的欲望逐渐使他们丧失了自己原本的追求。

“公共权力是存在在每一个国家的神圣存在。

这种权利的构成,不仅有武装的人,还有物质的附属品,如监狱和各种强制机关,这些都是以前所没有的。

”[1]这种对于权利的追求从高高在上的领导者逐渐向平民化倾斜,因为他们意识到了来自于权利背后所附加的庞大利益。

“而它们不仅不满足于凌驾于社会的社会地位,更期望用一种特殊的法律来彰显其尊敬的地位。

”[2]权利最初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国家和人们人身财产安全,但在使用权力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发生了权力的滥用,错用,甚至买卖权力的违法现象。

对金钱的向往使人逐渐沦为资本的奴隶。

马克思曾经这样贴切地形容金钱:“钱是外在的本质,是从人异化出来的,但这个从人异化出来的本质却反过来统治了人,人开始向它膜拜。

”[3]正是由于人们对权利的这种渴望,人们获得权利的手段开始变成权钱交易,从而使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所有的事情都可以用金钱来解决。

货币拜物教就由此而来。

弗洛姆对现在年轻人的消费观这样描述,“出现在广告中的男女穿着不菲的衣服和配饰,他们也追赶潮流买上一套,他们就是在‘穿’这个商标。

”[4]虽然我们将手中的金钱花费了出去,但实际上我们却被这种特殊的销售手段操控着我们的购买行为,而使我们真实的消费行为异化成虚假的消费。

异化劳动

异化劳动

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的形成黑格尔的“异化”黑格尔的异化蕴含着辩证法的因素,黑格尔从唯心主义出发,把绝对理念看作是先于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存在而存在的,是异化的主体;由于主体在自身内部矛盾的动力下是一个自我发展的过程,绝对理念首先异化为自然界,接着又在发展中扬弃对自然界的异化,回到绝对理念本身,这是一种精神的异化;但黑格尔的历史哲学中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的,他不满意用人的意识去解释历史的观点,唯心地设想了历史发展的动力是人的劳动,但马克思对黑格尔的评价时说“黑格尔把人的自我生产看作一个过程,把对象化看作非对象化,看作外化和这种外化的扬弃;因而他抓住了劳动的本质,把对象性的人,现实的因而是真正的人理解为他自己的劳动结果”[1]。

由于其阶级的局限性,只看到劳动的积极一面,看不到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带给劳动老者的苦难的消极一面,他把人通过劳动改造自然的这个自我生产过程抽象化为精神的自我生产过程,是抽象劳动。

在马克思《博士论文》中,他就受到黑格尔唯心主义的异化观影响,马克思认为,在伊壁鸠鲁那里“由于有了质,原子就获得同它的概念相矛盾的存在”[2]。

“现象世界”是“完成了的并且同自己的概念相异化了的原子”的产物。

“只有在伊壁鸠鲁那里现象才被理解为现象,即理解为本质的异化,这种异化本身在它的现实性里作为异化表现再来的”[3]。

在《莱茵报》时期,马克思开始接触到大量的现实社会问题,需要对实际的法和经济问题发表意见,但马克思自己已有的知识,特别是对黑格尔信奉的哲学思想不能够解释“国家和法实际上是阶级利益的体现,是物质生产,市民社会的产物”。

按照黑格尔关于国家和法是“理性”与“自由”体现的观点,国家与法应该是普遍利益的代表,但当时普鲁士政府的“书报检查令”制度却扼杀了人民的出版自由,在“林木盗窃法”中,林木占有者“占了法的上风”,国家和法却成了为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服务的工具,这在黑格尔观点来看也是一种异化,但这种异化不是国家与法的理性异化为私人利益而最终实现自身,不是精神自由异化为出版法令而最终实现自身;而是异化的现实否定了国家的理性本质与法的自由本性,是超出了黑格尔的异化理论框架。

克服异化劳动的可能与途径(经典)

克服异化劳动的可能与途径(经典)

试论克服异化劳动的可能与途径摘要:异化劳动是一种劳动人民被奴役的、丧失了自主意识的生存状态,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处处存在。

马克思深刻的揭露了这种劳动人民被奴役的本质,从而更加坚定了共产主义实现的必然性。

本文从异化劳动的表现、本质、原因等各方面探讨了克服异化劳动的可能,最后从生存论意义上提出了现实社会中克服异化状态的途径。

关键词:异化劳动人的本质共产主义生存论一、何为异化?关于异化劳动的理论,是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称为《手稿》)中提出来的。

在这本小册子中,马克思正是借助于“异化劳动”的概念,初步探讨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揭示了私有财产的本质和起源,并通过异化劳动的扬弃来说明共产主义社会的历史必然性。

到底什么是“异化劳动”呢?在马克思看来,异化劳动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同阶级一起产生的,是人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及其产品对于劳动者本身来说变成了一种异己的力量,反过来统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

用《手稿》中的话说,就是“劳动的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同劳动相对立”1,就是说工人们在现在的劳动过程中丧失了自己的主体性,反过来为他的劳动产品、劳动过程所统治,日渐成为劳动的奴隶。

二、异化劳动的四种表现在《手稿》中,马克思从四个方面来进一步说明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劳动的异化状态。

第一,劳动者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相异化。

就是说劳动者通过劳动生产出来的产品反过来成为奴役劳动者的对象,即“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产品力量和数量越大,他就越贫穷。

工人创造的商品越多,他就越变成廉价的商品。

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

”2第二,劳动者同自己的劳动活动相异化。

意思就是说工人从事劳动并不是其真心诚意的去自愿的进行劳动生产,而是通过劳动本身来换取其之所以能够在社会中持存的生存资料,即换取“工资”。

工资对于工人来说就是劳动的目的,在获取工资的同时遗忘了劳动本身的意义。

用《手稿》中的话,“他只有作为工人才能维持自己作为肉体的主体,并且只有作为肉体的主体才能是工人”3。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关于异化劳动的四个规定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关于异化劳动的四个规定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关于异化劳动的四个规定作者:武丽涛来源:《科学与财富》2019年第18期摘要:《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蕴含着马克思丰富而宝贵的人学思想。

我们大致可以把马克思人学思想的逻辑架构概括为:“人的本质——人的本质的异化——人的本质的复归”。

这三个层次之间有着紧密联系,且关于劳动异化的四个规定蕴含在第二个层次中。

对这四个规定的讨论对于充分理解马克思的人学思想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人学思想;异化劳动;四个规定;私有财产一、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异化劳动理论马克思对前人的异化理论进行了扬弃,把一种唯心的、抽象的、形而上学意义上的异化概念拉回到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中来,并将其合理地运用于经济生活的运行中,由此提出了“异化劳动”理论。

具体地,“异化劳动”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含义:指工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和精神生产活动及其结果与之相离异,并作为异己的力量反过来奴役和支配工人。

二、关于异化劳动的四个规定(一)劳动产品与工人相异化“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生产的影响和规模越大……,他就越变为廉价的商品”[1],这是二者之间的不正常关系。

工人通过自己的生产创造出劳动产品,而这种本应属于工人的劳动产品现在却不属于工人,它作为异己的力量与自己相对立,并且工人付出的劳动越多,他的自主性就越丧失,他创造的商品越多,作为异己力量的商品对自己的统治就越彻底,工人也就变得越来越廉价。

(二)劳动过程与工人相异化“劳动的异己性完全表现在,……人们就会像逃避瘟疫那样逃避劳动。

”[2]劳动本身不是目的,而成为一种满足劳动以外需要的手段。

劳动虽然是人的本质,但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人只要劳动,只要做出这种行为,它便成为一种外在于人的活动,人对它不能加以控制,因为它已属于另一个与自己相对立的存在的力量,并且这个异己方通过这种力量控制着人对他的劳动的关系,支配着人的本质和人的本质的外在表现。

(三)人的类本质与人相异化“异化劳动把这种关系颠倒过来,以致人正因为是有意识的存在物......。

关于马克思“异化劳动”概念的思考

关于马克思“异化劳动”概念的思考

关于马克思“异化劳动”概念的思考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他似乎只把异化劳动和资本主义挂钩,“资本的谜也就是异化的谜”;而在其他地方,如《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把劳动分工看做异化的一种形式,这么说来,异化不仅仅存在于存本主义社会。

那么,到底异化劳动是否专属资本主义呢?对于这一点肖恩·赛尔斯分析得很清楚:从马克思异化劳动的第一个方面——劳动对象的异化中可以看出,商品生产和雇佣劳动的支配地位是异化劳动产生的重要因素,当生产者不再控制交换过程,被剥夺了除劳动力之外的所有东西时,他们沦为雇佣劳动者,也因而与劳动对象异化。

而这些在肖恩看来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到来才开始出现的。

异化劳动的第二个方面是与劳动行为的异化,资本主义的到来使得劳动变成商品,具有双重属性,资本控制了人们的劳动行为。

第三个方面,由于资本主义雇佣劳动的出现,使劳动仅成为满足物质需求的手段,而在前资本主义社会,劳动不脱离生活本身,不存在与类生活的异化。

最后一个方面,市场摧毁了前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形成的半自然的和共同体,分离成原子个体。

事物之间的市场法则实则是生产者间异化了的社会关系。

和肖恩持相同观点的学者似乎占大多数,他们总是把劳动的异化作为批判资本主义的切入口,认为异化劳动解释了资本型社会的经济制度及其形成,也就更倾向于认为“马克思在更多情况下把异化劳动看作资本主义的具体特征”。

然而,我想了又想,总觉得不能太赞同。

第一,我们首先回归“异化劳动”这一概念的定义,在《手稿》中,异化劳动是针对劳动主体而言的,即原本属于劳动者的、并能促成其生存和自由发展的东西(劳动产品、劳动对象),最终却成了异己的力量,反过来控制和奴役劳动者。

单从定义上看,异化劳动应该是存在于不同社会形态的。

就拿封建社会来说,农民的生产受到地主的剥削,虽然剥削的程度受环境的影响,但土地难道属于过农民吗?生产出来的农产品不是只有很少一部分归其所有供其生存吗?农民的劳动不是经常也很痛苦和被迫无奈吗?当农民需要花钱去买别的东西(比如非自己生产的粮食种类)时,劳动产品难道没有物化为对象的劳动来压迫农民吗?他们得到主体性的解放了吗?这只是个程度问题,在自然经济时代人们可以自给自足,只要找块没人管的地儿就可以养活自己,而存在的地主压迫与奴役也因为没有完全夺去其劳动成果而变得可以接受,因而此时异化劳动不存在普遍性和鲜明性,但我们不能因为其不普遍不明显就否认其存在。

评析《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异化劳动理论

评析《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异化劳动理论

评析《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异化劳动理论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评析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的异化劳动理论。

该理论是马克思早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理解其后续政治经济学批判和社会主义理论具有基础性意义。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手稿》的写作背景和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基本内容,包括劳动的异化、物的异化、人的异化和人与人的异化四个方面。

随后,文章将详细阐述异化劳动理论的核心观点,即劳动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如何成为一种压迫人的力量,导致人的自我异化和全面异化。

通过对异化劳动理论的深入评析,本文旨在揭示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刻批判,以及他对于人类解放和全面发展的追求。

二、《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概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是马克思早期哲学思想的重要体现,是马克思从哲学转向经济学的关键性著作。

这部作品写于1844年夏天,马克思当时正身处巴黎,深入研究政治经济学,并试图通过哲学的方式去理解和批判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在《手稿》中,马克思提出了异化劳动理论,这是他早期思想的核心内容,也是理解其后续哲学和经济理论的重要基础。

《手稿》开篇,马克思便对国民经济学进行了批判性的分析。

他指出了国民经济学的局限性和片面性,认为它仅仅从物质生产的角度出发,忽视了人的主体性和社会关系的复杂性。

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提出了异化劳动的概念,认为劳动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被异化了,变成了与劳动者自身相对立的力量。

这种异化不仅表现在劳动者与劳动产品的分离,还表现在劳动者与劳动过程的分离,以及劳动者与其类本质的分离。

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在《手稿》中构建的一个全新哲学体系的基础。

通过这个理论,马克思试图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和矛盾,以及这种制度如何导致了人的异化和全面压迫。

他进一步指出,要消除这种异化,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就必须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一个新的社会制度。

《手稿》是马克思哲学思想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异化产生的原因

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异化产生的原因
然性 , 在马克思主义形成史上 曾起过重要作用 。
二、 社会主义社会条件下劳动异化存在的可能性 社会主义条件下是否存在劳动异化问题?在当今社会, 一部分人
题, 存在异化劳动, 存在劳动与人相分离的情况。下面笔者就从生产力
毕 业实 习, 学生也可 以利用假期 或者是业余 时间 , 到企业 中从 事相关 的专业工 作。实践 教学对教师 的要求较高 , 既要有专业 理论知识还 要有 企业 实践经验 , 因此学校在 实践教学环节要注
资本主义社会在本质上存在 极大的区别, 他们认为二者区别的根源就
制度下仍然存在劳动异化 问题。本文从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条件下和 生产力不够发达的条件下两个角度分别分析劳动异化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 社会主义; 异化; 劳动
在于私有制, 异化现象完全是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特有社会现象, 因为 社会主义社会已经完全消灭了私有制, 这也就是说在社会主义社会已 经成功消灭了劳动异化产生的条件, 他们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资 料归全社会所有,同时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是劳动者的自 主劳动, 这
身 的关系 。 他认为 , 劳动 ( 自由 自 觉 的活动) 是人 的类本质 , 但在 私有制
但是, 社会主义社会到底存在不存在劳动异化问题, 并不是简单 的逻辑性的命题判断, 而应在现实的实践中找到答案。社会主义条件
下 劳动异化存在 的根源就在于 社会主义条 件下仍然 存在分工 的缺陷
条件下却发生了异化。其具体表现是: 劳动者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相异
化, 企业对管理类人才 的要求不断细化 , 有财务管理方 向的、 有
养, 因材施教 , 培养 出满足社会需求的管理类专业人才 。
主要参考文献:
战略管理方 向的、 有人力 资源管理方 向的等 多维性 。为 了满足

劳动异化论的基本内容

劳动异化论的基本内容

劳动异化论的基本内容引言:劳动异化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它对现代社会劳动过程中的人与劳动的关系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批判。

本文将从劳动的本质、劳动异化的概念、劳动异化的原因以及对策等方面,对劳动异化论的基本内容进行阐述。

一、劳动的本质劳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活动,是人与自然之间的一种有目的的交往。

劳动不仅是人类获取物质财富的手段,更是人类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方式。

劳动的本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劳动是人类与自然界相互作用的过程。

通过劳动,人类能够改造自然,创造出各种生产资料和生活用品。

2. 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劳动创造了社会财富,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求,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3. 劳动是人类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

通过劳动,人们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和能力,获得成就感和自豪感。

二、劳动异化的概念劳动异化是指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过程和劳动者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劳动者失去了对自己劳动产品的控制和支配权,劳动变成了一种压迫和剥削的手段。

劳动异化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劳动者失去了对劳动产品的控制。

他们生产的产品被剥夺了自己的所有权,成为了资本家的私有财产。

2. 劳动过程变得单调乏味。

劳动者被迫长时间进行重复单一的劳动,失去了对劳动过程的创造性和探索性的追求。

3. 劳动变成了一种外在的强制。

劳动者被迫出卖自己的劳动力,违背自己的意愿和兴趣,成为了资本家的雇佣劳动者。

4. 劳动者失去了人与人之间的真实交流。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使人们之间的关系变得冷漠和利益化,劳动者之间的合作变成了竞争和利益的追逐。

三、劳动异化的原因劳动异化的产生是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相联系的。

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劳动异化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 私有制和商品经济的存在。

私有制使劳动者失去了对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的所有权,劳动变成了一种外在的强制和剥削。

2. 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阶级对立。

劳动者作为雇佣劳动者,与资本家之间存在着雇佣与被雇佣的矛盾,劳动关系变成了一种剥削和压迫的关系。

试析劳动异化的根源

试析劳动异化的根源

-文化百花园-试析劳动异化的根源□张若洋在马克思的早期思想中,“异化”占据着重要的理论地位%对其内涵意义的重新阐释,意味着马克思对于古典哲学中的宗教异化、绝对精神异化理论、政治异化理论的扬弃,并在经济领域赋予异化全新的含义。

马克思对于“异化”的研究是在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新哲学的影响下进行的。

因而自然强调“人”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与费尔巴哈不同,他不是要将人从宗教的异化中复归出来,而是要以此指出在异化劳动影响下人在资本世界的迷失%从时间维度来看,自然的人的存在是早于社会的人的存在的,那么人的社会性的形成必然晚于人在自然上的存在。

但是,马克思指出在逻辑层面上,社会性是人的自然属性的存在基础%当人还不具有社会性的时候是以和自然界相结合的形式存在着的,那么人的一切性质就如同自然界的性质一样。

在这种条件下,人也不能称之为人。

而当社会形成之后,即便只是一个极其简单的初阶样态,其也具有着不可否认的重要意义,即人第一次超脱出自然,成为在“人”这一范畴中构造出的产物%人将社会性作为自己的本质。

那么在社会中人所进行的基本活动一劳动,对于人和整个社会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在国民经济学产生之前,学者对于劳动的论述基本呈现出轻视的态度。

直至国民经济学的形成,劳动在经济层面被推上了前所未有的理论高度。

亚当•斯密将劳动视为财富的普遍本质。

他认为斯密将劳动作为人的唯一原则,从而解决了私有财产和人的外部矛盾问题,这是在国民经济学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变革性的提法,是带有启蒙性质的学术理论。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70页)马克思经过深入分析之后发现,斯密在这里提到的以劳动作为原则解决私有财产和人的外在矛盾,并非是消解了这种矛盾,而是将原本作为私有财产的外在本质的“财富”扬弃,直接让人成为私有财产的内在本质,或者说使私有财产成为人的外部行为。

马克思对此在《手稿》中明确提出批判,“以劳动为原则的国民经济学表面上承认人,其实是彻底实现对人的否定,因为人本身已不再同私有财产的外在本质处于外部的紧张关系中,而是人本身成了私有财产的这种紧张的本质。

马克思“异化劳动”产生的根源新探

马克思“异化劳动”产生的根源新探

2019年12月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Dec.ꎬ2019第37卷第6期JOURNALOFSOCIALSCIENCEOFJIAMUSIUNIVERSITYVol.37㊀No.6马克思 异化劳动 产生的根源新探∗许卫中aꎬ郑传东b(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a.马克思主义学院ꎻb.纪委办公室ꎬ江苏无锡214153)[摘㊀要]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ꎬ马克思详细论述了异化劳动的四个规定ꎬ却没有明确异化劳动的根源ꎬ且在之后的著作也没有言明ꎮ许多学者倾心血于此ꎬ认为异化劳动的根源在于分工㊁私有制等原因ꎮ学者们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ꎬ但并没有揭示出异化劳动产生的真正根源ꎮ我们认为ꎬ劳动既会发生外化ꎬ也会发生内化ꎮ而且ꎬ劳动的外化和内化之间存在一定的张力ꎬ二者之间的疏离和对立才上异化劳动的真正根源ꎮ这一结论ꎬ对于科学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新时代劳动观㊁扬弃异化劳动㊁实现人民幸福ꎬ具有重大现实意义ꎮ[关键词]劳动ꎻ异化劳动ꎻ根源ꎻ劳动的外化和内化[中图分类号]A811ꎻB0-0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007-9882(2019)06-0022-06㊀㊀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称«手稿»)中ꎬ马克思提出了异化劳动概念ꎬ给出了关于它的四个规定ꎬ但没有说明它的产生根源ꎮ这一事实ꎬ给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想象和研究空间ꎬ也因此形成了众多观点ꎮ整体来看ꎬ迄今为止关于马克思 异化劳动 根源的观点主要有五:其一认为ꎬ劳动异化的根源在于抽象劳动与具体劳动的分化ꎻ其二认为ꎬ劳动异化的根源在于物的生产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生产的背离ꎻ其三认为ꎬ劳动异化的根源在于人与自身本质的分化ꎻ其四认为ꎬ私有制和分工是劳动异化的根源ꎻ其五认为ꎬ马克思在异化劳动的根源问题上存在循环论证ꎬ等等ꎮ[1]这些看法毫无疑问是有其合理之处的ꎬ但也是有待商榷的ꎮ为此ꎬ本文从马克思的劳动概念入手ꎬ分析劳动的外化与内化之间的矛盾ꎬ进而得出结论:异化劳动的产生是劳动自身矛盾运动的结果ꎬ其根源在于劳动的外化和内化之间的背离㊁对立关系ꎮ一㊁劳动概念:马克思界定 异化劳动 的预设标准在马克思的哲学语境中ꎬ 劳动 概念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基石ꎬ也是理解马克思哲学的终极关怀 人的解放和全面自由发展 的关键ꎮ对于这一点ꎬ恩格斯曾有过十分中肯的评价ꎬ说马克思 在劳动发展史中找到了理解全部社会史的锁钥 [2]265ꎮ因此ꎬ探讨马克思的 异化劳动 及其产生根源ꎬ须先明晰马克思的 劳动 概念ꎮ在马克思那里ꎬ 劳动 概念具有明显的发展特征ꎬ其内涵在不同时期有不同侧重ꎮ比如ꎬ在«手稿»中ꎬ马克思把 劳动 看作是人的类本质ꎬ是 自由自觉的活动 ꎻ在«资本论»中ꎬ马克思则说劳动 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ꎬ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中介㊁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 [3]ꎻ在«哥达纲领批判»中ꎬ马克思又提出 劳动是生活的第一需要 ꎬ等等ꎮ不过ꎬ尽管存在上述侧重ꎬ但有一点是相同的ꎬ那就是ꎬ在马克思那里ꎬ 劳动 概念既涉及人对自然的改造ꎬ也涉及自然对人的作用ꎬ它不只是一个经济学概念ꎬ更是一个关乎人的存在方式的哲学概念ꎮ马克思虽然从多重维度阐释过 劳动 概念ꎬ但对古典经济学家的劳动价值论和黑格尔劳动概念的批判继承却是其劳动理论形成的基础ꎬ并最终以人的解放和全面自由发展作为其劳动理论的最终归宿ꎮ因此ꎬ 可以说ꎬ在劳动及其价值问题上ꎬ马克思真正把经济学批判与哲学批判内在地结合起来了 [4]ꎮ与此形成对比的是ꎬ古典政治经济学家看到了劳动是财富的源泉㊁劳动创造价值ꎬ但是忽视了劳动中资本对劳动者的奴役而使其失去自由ꎬ没有看到劳动是人之为人的本质规定ꎻ黑格尔克服了古典政治经济学家的缺陷ꎬ指出劳动是人的本质的自我确证ꎬ人是自己的劳动的结果ꎮ不过ꎬ这里的 劳动 是指抽象的精神劳动ꎮ马克思对这些观点尤其是黑格尔的观点提出批评ꎬ认为 黑格尔站在现代国民经济学家的立场上ꎮ他把劳动看作人的本质ꎬ看作人的自我确证的本质ꎻ他只看到劳动的积极的方面ꎬ而没有看到它的消极的方面ꎮ劳动是人在外化范围内或者作为外化的人的自为的生成ꎮ黑格尔唯一知道并承认的劳动是抽象的精神的劳动ꎮ [5]101由此可知ꎬ马克思的 劳动 概念不是自创的ꎬ而是22 ∗[收稿日期]2019-09-08[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 中国梦的当代哲学意蕴及思想启蒙价值研究 (2014SJB349)[作者简介]许卫中(1972-)ꎬ男ꎬ江苏东海人ꎬ硕士ꎬ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ꎬ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ꎻ郑传东(1982-)ꎬ男ꎬ江苏徐州人ꎬ硕士ꎬ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ꎬ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行政管理ꎮ在继承㊁批判劳动价值论和黑格尔劳动概念的基础上形成的ꎬ而且其关于 劳动 概念的本质规定性也因思想体系的严谨性而呈现出的发展特征ꎮ概括而言ꎬ马克思赋予其 劳动 概念三个方面的规定性ꎮ其一ꎬ劳动作为现实的人的感性的㊁自由自觉的活动ꎬ是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ꎬ是人本质的自我确证ꎮ马克思认为ꎬ 可以根据意识㊁宗教或随便别的什么来区别人和动物ꎮ一当人开始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ꎬ即迈出由他们的肉体组织所决定的这一步的时候ꎬ人本身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 [6]147ꎮ 动物与自然有着直接的㊁当下的关联 它们为自身的天生欲望和本能所驱使ꎬ并且直接消费它们当下所处的环境中的东西 [7]ꎻ而人则不同ꎬ人的生命活动是有意识的ꎬ而 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 通过实践创造对象世界ꎬ改造无机界ꎬ人证明自己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ꎬ就是说是这样一种存在物ꎬ它把类看作自己的本质ꎬ或者说把自身看作类存在物 [5]57ꎮ人的本质特性是自由的㊁有意识的活动ꎬ这种本质特性的具体表现就是能够把自己同自己的生命活动区分开来ꎬ把自己的生命活动作为自己的对象来看待ꎬ能按照 内在的尺度 去改造外在的对象ꎮ正是由于这一点ꎬ人才是劳动的动物ꎬ有意识的劳动正是人的自由自觉本质的直接体现ꎬ也正是由于这一点ꎬ马克思才将 劳动 自由自觉的活动 当作人之存在的本质规定ꎮ其二ꎬ劳动是人与自然之间物质㊁能量㊁信息的变换过程ꎬ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ꎮ人类社会是由一个个活着的个人构成的ꎮ这一事实决定了个人的存在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前提ꎬ只有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ꎬ然后才能去创造历史ꎮ于是ꎬ通过劳动获得必需的物质生活资料就成为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前提ꎮ在这个意义上ꎬ马克思指出: 我们首先应当确定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ꎬ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ꎬ这个前提是:人们为了能够 创造历史 ꎬ必须能够生活ꎮ但是为了生活ꎬ首先就需要吃喝穿住以及其他一些东西ꎮ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ꎬ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 [6]158ꎮ因此ꎬ劳动是整个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ꎬ 任何一个民族ꎬ如果停止劳动ꎬ不用说一年ꎬ就是几个星期ꎬ也要灭亡 [2]473ꎬ劳动 作为有用劳动ꎬ是不以一切社会形式为转移的人类生存条件ꎬ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即人类生活得以实现的永恒的自然必然性 [8]ꎮ这里的劳动是从经济学意义上来讲的ꎬ是指物质生产活动ꎮ我们所熟知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ꎬ就是以物质生产劳动为基础的ꎮ其三ꎬ劳动作为人的本质的自我确证ꎬ其现实的发展路径是扬弃 异化劳动 而走向 自由劳动 ꎬ从而实现人的解放和全面自由发展ꎮ在马克思看来ꎬ使人摆脱压迫㊁实现自由发展的全面个性的唯一科学道路ꎬ就是劳动ꎮ如前所述ꎬ劳动 自由自觉的活动 是人的类本质ꎬ是人之为人的根据ꎬ因此人和劳动就是统一的ꎬ人们在劳动中应能感到愉快和幸福㊁体验到的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ꎮ然而ꎬ在私有制条件下ꎬ人们在劳动中感受到的不是幸福而是痛苦ꎬ劳动也失去了其自由自觉的特质而成为一种维持生命存在的强制性活动ꎬ一句话ꎬ劳动异化了ꎬ而这种异化在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顶点ꎮ那么ꎬ如何克服这种异化实现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呢? 马克思是通过劳动者的 联合劳动来扬弃异化劳动而获得人的彻底解放的ꎮ [4]他指出: 社会化的人ꎬ联合起来的生产者ꎬ将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ꎬ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ꎬ而不让它作为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ꎻ靠消耗最小的力量ꎬ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ꎮ [9]926-927这样ꎬ劳动不再是和人相敌对的力量ꎬ从谋生手段变为生活的 第一需要 ꎬ劳动因此成为劳动者对自身的本质力量的确证和重新占有ꎬ即实现人的解放和全面自由发展ꎮ上述规定性ꎬ使得我们认识到ꎬ马克思不仅重视 劳动 概念的事实内涵ꎬ而且也赋予 劳动 概念以丰富的价值内涵ꎬ即从自己的价值立场将劳动看作是人之为人的本质ꎮ然而ꎬ必须明白ꎬ马克思确定 劳动 概念的本质ꎬ进而确定 劳动 之所以是 劳动 的判定尺度ꎬ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劳动来论证人的解放和全面自由发展的现实可能性ꎮ从这一意义看ꎬ马克思赋予 劳动 概念的规定性ꎬ也就成为探讨和研究 异化劳动 预设的标准ꎬ即依据这个标准来判断 异化劳动 究竟是什么样的 劳动 ꎮ二㊁异化劳动: 劳动 概念的否定性实现与 劳动 概念一样ꎬ马克思的 异化 概念也不是自创的ꎬ而是从西方哲学传统中继承而来ꎮ从来源看ꎬ 异化 概念源自拉丁文ꎬ有转让㊁疏远㊁脱离等意ꎮ在德国古典哲学中ꎬ 异化 概念被提到哲学高度ꎬ用以表达 他者化 这一含义ꎮ在哲学上ꎬ 异化 概念的广泛使用是由黑格尔实现的ꎮ在他那里ꎬ 异化 概念用以说明主体与客体的分裂㊁对立ꎬ并据此提出人的异化理论ꎬ指出 异化 是一种否定ꎬ是一种反对主体的力量ꎮ对于黑格尔来说ꎬ这种否定㊁反对主体的力量是 绝对精神 复归自身的必然环节ꎬ 绝对精神 通过异化回到自身ꎬ因此 异化 具有积极意义ꎮ此外ꎬ费尔巴哈也认同 异化 的否定内涵ꎬ但却认为 异化 就是由人异化出神ꎬ从根本上就是对人的否定ꎬ完全是消极的否定性的ꎬ而人必须通过理性㊁意志和爱才能克服异化ꎮ上述两个传统具有一个共性ꎬ他们的 异化 都是绝对精神或者抽象的人的异化ꎬ都与现实的物质世界没有任何的关系ꎮ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ꎬ其 异化 思想也作为重要内容被马克思所吸收ꎬ并成为其哲学思想的不可或缺的部分ꎮ不过ꎬ德国古典哲学的绝对精神或抽象的人的异化ꎬ对于马克思而言ꎬ虽具有启示意义ꎬ但不能令人满意ꎮ为此ꎬ马克思在继承的基础上ꎬ扬弃 异化 这一概念ꎬ利用现实的感性的人克服费尔巴哈抽象的理性的人ꎬ进而消除黑格尔的 绝对32精神 的局限ꎬ提出异化劳动理论ꎮ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ꎬ马克思在其第一条中就在本体论意义上指出了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缺陷ꎬ认为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㊁现实㊁感性ꎬ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ꎬ而不是把它们当做感性的人的活动ꎬ当做实践去理解ꎬ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ꎮ因此ꎬ和唯物主义相反ꎬ唯心主义却把能动的方面抽象地发展了ꎬ当然ꎬ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㊁感性的活动本身的 [6]133ꎮ这里的 现实的㊁感性的活动 就是劳动ꎬ只有从劳动出发ꎬ我们才能做到不仅解释世界而且更重要的是改变世界ꎮ在马克思的哲学视野中ꎬ唯灵论和旧唯物主义都失去了自身存在的意义ꎬ 非对象性存在物是非存在物 [5]106ꎬ 人 是 处在现实的㊁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㊁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发展过程中的人 [6]153ꎬ世界 决不是某种开天辟地以来就直接存在的㊁始终如一的东西ꎬ而是工业和社会状况的产物ꎬ是历史的产物ꎬ是世世代代活动的结果 [6]155ꎮ由此可知ꎬ从事实际活动的人ꎬ才是马克思哲学思想的生发点ꎬ马克思的 异化 是现实的人及其劳动的异化ꎮ对于劳动的异化ꎬ马克思在其«手稿»中给出了四个规定性:其一ꎬ劳动者与劳动产品相异化ꎻ其二ꎬ劳动者与劳动活动相异化ꎻ其三ꎬ人与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ꎻ其四ꎬ人与人相异化ꎮ这四个规定以第二个为核心ꎮ在马克思看来ꎬ劳动本来作为人的自由自觉的类活动ꎬ作为人的类本质ꎬ应该是属于人的ꎬ是人的自由意志的体现ꎬ但是现实的情况却恰恰相反ꎬ劳动现在与人相疏离㊁反对人㊁控制人和压迫人ꎬ人们在劳动中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ꎮ对于这一点ꎬ肖恩 塞尔斯评价说: 劳动被认为是一种痛苦的㊁不快的活动ꎬ是被迫从事的而非自由自在的 然而根据马克思的观点ꎬ这种说法只与异化劳动有关ꎬ是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劳动的某种特征ꎮ异化这一概念中所暗含的意思ꎬ就是劳动本身并不需要具有上述那种特征ꎬ异化是可以被克服的ꎮ [7]所以ꎬ在马克思那里ꎬ异化劳动就是指劳动原本是人的自由自觉的类活动ꎬ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实现ꎬ现在却成为一种外在于人的㊁与人相对抗的㊁异己的力量ꎬ成为统治人的力量ꎮ也就是说ꎬ在马克思那里ꎬ 异化劳动 就是 劳动 的否定性实现ꎮ值得注意的是ꎬ在分析异化劳动时ꎬ马克思经常把外化和异化两个概念并列在一起ꎬ甚至认为 在劳动对象的异化中不过总结了劳动活动本身的异化㊁外化ꎮ [5]54然而ꎬ我们认为劳动的外化和异化还是有区别的ꎮ劳动的异化ꎬ是疏离㊁走向反面ꎬ而劳动的外化是劳动者的本质力量的外在表现ꎬ是劳动者运用体力和智力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改造的过程ꎬ表现为人的劳动实践活动引起的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改变ꎮ劳动异化的结果是对劳动的否定ꎬ 异化劳动是劳动转化为 不仅在形式上ꎬ而且在内容和结果上 反制自身的活动 [10]ꎮ与此不同ꎬ劳动外化的结果是劳动的对象化㊁对象化劳动ꎮ对象化劳动是人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必要前提ꎬ这是劳动的积极方面ꎮ逻辑上ꎬ劳动能够外化ꎬ自然也能够内化ꎮ不过ꎬ马克思并没有使用 内化 这个概念ꎮ马克思是这样说的: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ꎬ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中介㊁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ꎮ人自身作为一种自然力与自然物质相对立ꎮ为了在对自身生活有用的形式上占有自然物质ꎬ人就使他身上的自然力 臂和腿㊁头和手运动起来ꎮ当他通过这种运动作用于他身外的自然并改变自然时ꎬ也就同时改变他自身的自然ꎮ他使自身的自然中蕴藏着的潜力发挥出来ꎬ并且使这种力的活动受他自己控制ꎮ [3]从这个意义上看ꎬ劳动的 内化 这个概念也是成立的ꎬ即用来指称劳动对人自身的改变ꎮ如此ꎬ我们即可认为:劳动的内化与劳动的外化相对应㊁孪生并行ꎬ它一方面蕴含在劳动的外化过程中ꎬ是指在劳动实践中人的智力㊁体力以及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ꎻ另一方面ꎬ劳动的内化是指劳动产品的消费过程即需要的满足也是一个由外向内重塑劳动者的过程ꎮ[11]如果这一表述成立ꎬ那么我们即可认为:劳动的内化就是劳动外化过程中的人本质力量的提升和自我确证ꎬ是人在自己的劳动对象中直观自身ꎬ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对主观世界的改造ꎬ是环境对人的改变ꎬ而劳动的外化和内化的这种关系是内在于劳动自身的ꎬ是劳动本身的内在的本质的关系ꎮ上述分析表明ꎬ劳动活动存在自我发展的机制ꎬ即在劳动外化和内化的矛盾作用下的自我演进机制ꎬ劳动活动的发展趋向是克服异化㊁实现人的解放和全面自由发展ꎮ前苏联学者指出ꎬ马克思全部理论活动和实践活动的中心思想就是人的 自由思想 :把人和人类从压迫他们的种种势力的支配下解放出来的思想ꎬ对自身命运和全人类命运负责的个性的形成的思想ꎮ[12]实现人的解放和全面自由发展就是要摆脱外在的盲目必然性的束缚进入人的个性真正解放的 自由王国 ꎬ当然 这个自由王国只有建立在必然王国的基础上ꎬ才能繁荣起来ꎮ [9]927据此可知ꎬ马克思是通过对劳动的分析找到了通达人的解放自由发展之路ꎬ而且认为这是唯一正确的道路ꎮ三㊁异化劳动的根源:劳动的外化与内化的矛盾关系由上可知ꎬ在马克思的那里ꎬ 劳动 具有 外化 和 内化 两种表现ꎬ而 异化劳动 则是 劳动 的否定性实现ꎮ然而ꎬ令人遗憾的是ꎬ马克思重视 异化劳动 ꎬ但却没有明确异化劳动的产生根源ꎮ更有甚者ꎬ正如«手稿»所显示的那样ꎬ尽管私有制尤其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出现之后ꎬ劳动异化的程度不断加强ꎬ但马克思还是批判了把私有财产当作劳动异化原因的观点ꎮ马克思指出: 诚然ꎬ我们从国民经济学得到作为私有财产运动之结果的外化劳动(外化的生命)这一概念ꎬ但是ꎬ对这一概念的分析表明ꎬ尽管私有财产表现为外化劳动的根据和原因ꎬ但确切地说ꎬ它是外化劳动的后果ꎬ正像神原先42不是人类理智迷误的原因ꎬ而是人类理智迷误的结果一样ꎮ后来ꎬ这种关系就变成相互作用的关系ꎮ [5]61可见ꎬ马克思没有给出异化劳动的根源ꎬ也反对私有制当作异化劳动的根源ꎮ然而ꎬ尽管如此ꎬ关于 异化劳动 的根源ꎬ马克思还是通过如下一段文字留给了后人一些暗示ꎮ他写道: 我们把私有财产的起源问题变为外化劳动对人类发展进程的关系问题ꎬ就已经为解决这一任务得到了许多东西ꎮ因为人们谈到私有财产时ꎬ认为他们谈的是人之外的东西ꎮ而人们谈到劳动时ꎬ则认为是直接谈到人本身ꎮ问题的这种新的提法本身就已包含问题的解决ꎮ [5]63这段文字似乎告诉我们ꎬ只有把目光移向人的劳动本身ꎬ才能真正洞悉劳动异化的根源ꎮ 只有这种劳动活动本身的异化才是最深刻㊁最根本的劳动异化ꎬ因为它导源于劳动本身的内在本质矛盾ꎮ [13]在此基础上ꎬ如果注意到马克思将 劳动的异化 和 劳动的外化 并用的事实ꎬ以及其在逻辑上蕴含的 劳动的内化 概念ꎬ那么ꎬ我们即可发现马克思还是给我们指出了探讨 异化劳动 根源的一个方向:劳动本身内在的本质矛盾 劳动的外化和内化的关系维度ꎮ从马克思给出的暗示出发ꎬ我们可把探讨马克思 异化劳动 根源问题转化为探讨劳动的外化与内化的关系问题ꎮ鉴于人类社会的劳动具有整体和个体两个向度ꎬ我们的探讨也从整体和个体这两个向度来进行ꎮ而且从人类个体的劳动活动出发来关照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ꎬ也是马克思劳动理论的致思理路ꎬ其出发点是人类个体ꎬ 这里所说的个人不是他们自己或别人想象中的那种个人ꎬ而是现实中的个人 [6]151ꎻ其最终目的是实现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6]422ꎮ从人类整体的劳动来看ꎬ劳动的外化与内化之间的和谐统一是二者矛盾的主要方面ꎬ劳动每前进一步ꎬ社会也就随之而前进一步ꎬ环境的改变和人的自我改变是一致的ꎮ劳动实践作为人与外部世界的物质能量的变换活动ꎬ一方面引起自然和社会的改变ꎬ这是劳动外化的表现和结果ꎻ另一方面又促进人类自身的发展和进步ꎬ这是劳动的内化过程ꎮ劳动作为人改造世界的 对象性活动 同时也是使人类主体得以建构的客观活动ꎬ是人的自我生成或自我客观化的行动ꎬ所以劳动的外化和内化表现为相互促进的和谐统一关系ꎮ 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ꎬ只能被看做是并合理地理解为变革的实践ꎮ [6]134正是劳动自身的外化和内化的相互作用及其无限发展ꎬ才展示了 整个所谓世界历史 是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ꎮ可见ꎬ劳动的外化和内化ꎬ是劳动本身蕴涵的内在本质矛盾ꎬ是劳动实践自身发展的辩证法ꎮ全部人类历史就是在劳动实践辩证法基础上的人和环境相互作用的历史ꎬ是劳动的外化和内化相互关系即劳动的发展史ꎮ从人类个体的劳动来看ꎬ劳动的外化和内化之间的和谐统一还是背离对立是矛盾的主要方面ꎬ要受到特定的社会生产关系 主要是所有制关系的影响ꎮ在生产资料公有条件下ꎬ这包括原始的公有制和未来共产主义公有制ꎬ具体看ꎬ在生产力极不发达的原始公有制时期ꎬ所有人都是劳动者ꎬ人们囿于狭小的圈子里而自给自足㊁自得其乐ꎬ劳动的外化和内化的关系表现为朴素的相互促进㊁相互统一的关系ꎮ在生产力水平极高的共产主义公有制时期ꎬ联合起来的生产劳动者ꎬ自由而熟练地驾驭人与自然㊁人与人㊁人与社会的关系ꎬ实现了主观能去性与客观规律性的有机结合ꎬ物质生产劳动成为人本质力量的自由而充分的展示ꎬ在劳动中不仅确证了人的本质力量并且使之得以进一步提升和发展ꎬ这样ꎬ劳动的外化和内化之间实现了有机的㊁和谐的统一ꎮ在私有制条件下ꎬ特别是在资本主义雇佣劳动中ꎬ劳动的外化和内化之间相互背离的㊁对立的关系是二者的矛盾主要方面ꎮ劳动的外化并没有带来劳动者本质力量的全面发展ꎬ劳动活动也不是自由自觉的活动ꎬ劳动是被迫的ꎬ劳动者的能力㊁本质力量只是得到了片面的㊁畸形的提升和发展ꎬ即劳动者只是在作为工具的层面上得到技术上的精进ꎬ劳动者在劳动中越是精进越是成为一种工具ꎬ成为 单向度的人 ꎬ工具理性和技术理性正是对人全面发展的一种否定ꎬ劳动过程是劳动者作为人的自我本质的丧失过程ꎮ劳动者 人(工人)只有在运用自己的动物机能 吃㊁喝㊁生殖ꎬ至多还有居住㊁修饰等等 的时候ꎬ才觉得自己在自由活动ꎬ而在运用人的机能时ꎬ觉得自己只不过是动物ꎮ动物的东西成为人的东西ꎬ而人的东西成为动物的东西ꎮ [5]55在私有制条件下ꎬ劳动异化了ꎮ上述分析表明ꎬ从人类整体劳动层面看ꎬ劳动的外化与内化之间的相互促进和统一是矛盾的主要方面ꎬ因此不存在劳动的异化问题ꎻ在人类个体劳动层面ꎬ劳动的外化和内化的关系受到社会生产关系的制约ꎬ是劳动异化产生的现实领域ꎮ这一点也正是使一些学者把私有制看作异化劳动根源的主要依据ꎮ但是ꎬ事实并非如此ꎬ真相是不仅异化劳动ꎬ就连分工和私有制一起ꎬ都是劳动自身的外化和内化之间矛盾关系的产物ꎬ所以不能把私有制和分工当作异化劳动的根源ꎬ它们是在劳动发展的一定阶段和异化劳动同时产生的ꎬ尽管它们在产生以后和异化劳动相互作用并且大大加深了劳动异化的程度ꎮ对于这一点ꎬ我们可以从«德意志意识形态»里马克思对分工和私有制产生的原因分析中寻找蛛丝马迹ꎮ从物质资料的生产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前提出发ꎬ马克思指出 已经得到满足的第一个需要本身㊁满足需要的活动和已经获得的为满足需要的工具又引起新的需要 [6]159ꎮ劳动实践活动和环境相互作用ꎬ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ꎬ更重要的是促进劳动自身也不断发展ꎮ在生产力极不发达的人类社会的初期ꎬ所有人都是劳动者ꎬ劳动的外化过程就是人的能力提升的内化过程ꎬ然而随着人们劳动能力的不断提高ꎬ劳动的外化的结果使得只要一部分社会成员参加劳动就能满足全部成员的生活需要ꎬ不是每个社会成员都要参加生产劳动ꎬ劳动的外化和内化的朴素统一52。

论异化劳动的原因

论异化劳动的原因

论异化劳动的原因作者:马晓阳来源:《大经贸》 2020年第3期马晓阳华南师范大学广东省广州市 510006【摘要】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中提出了经典异化劳动理论。

所谓异化劳动,即工人生产的越多,他能够消费的越少;他创造的价值越多,他自己越没有价值;劳动者创造的产品被资本家占有,且成为资本家进一步奴役劳动者的资本。

而异化劳动正是在资本主义私有制背景下,由作为国民三大收入来源的劳动、资本和地租三者在相互结合间产生的。

因此,本文将基于《国富论》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异化劳动的原因进行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异化劳动劳动资本地租价值一、概述何为劳动?据我们的日常生活经验可知,劳动是我们谋生的手段,更是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道路。

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观将劳动定义为:劳动不仅是谋生的手段,更是通向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媒介,也是实现人性至美至善、彻底自由的必由之路。

由此观之,劳动的重要性已不需再赘述,但为了更进一步地考察劳动与劳动异化,劳动价值将成为本文讨论的起始点。

同时,本文所讨论的内容是以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以及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起点的。

二、异化劳动的产生《国富论》首卷就阐明了价值是一种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此即当今劳动价值论的基础观点,同时我们也可以得出:商品价值决定于物化在商品之中的劳动,以及在市场经济中,劳动价值将会分别表现为商品的价格和劳动的价格即工资。

既然劳动是价值的内在尺度,那依照我们的设想,劳动者当然可以通过劳动创造商品并交易,以此实现自身劳动的价格,获取工资。

但不难发现,从古至今,那些真正占有大量财富的人,往往并不是那些一线的劳动者。

现在如果谁认为那些车间的流水线工人是一些有钱人那无疑是非常可笑的,而大企业、大公司的老板似乎才是那些真正掌握多数财富的人。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马克思首先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了“异化劳动”的观点,即:劳动所生产的对象,及劳动的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同劳动相对立。

私有制:异化劳动的根源

私有制:异化劳动的根源

私有制:异化劳动的根源作者:熊仕刚来源:《科学与财富》2019年第30期摘要:私有财产是异化劳动的结果,异化劳动是私有财产产生的原因,私有财产使现实的人与真正的人的关系相背离,私有财产与社会的财产相矛盾,从一定程度而言私有财产的本质就是“统治”“控制”。

为何会产生如此状况呢?最根本的就是劳动者没有生产资料,没有生产资料劳动者也就无法控制文化的生产、文化的生产过程、文化最终成果的分配,即劳动者与劳动资料的分离是导致文化异化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私有制;异化劳动;《巴黎手稿》在资本主义社会产生文化创造主体与文化创造物质基础的“消失”,是资本主义文化发展困境的现实表现,那文化发展困境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呢?通过对文化发展困境深层次原因的分析,从而探寻到改变之路。

一、私有财产的来源关于私有财产产生的论述,主要是在[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部分。

马克思指出,按照国民经济学的原理已经推论出工人已然是最廉价、最低廉的商品,但是国民经济学却是将私有财产作为前提,并将这种既定事实带入国民经济学的公式中进行推论,将竞争等现实说成是偶然的现象,没有看到竞争是一种必然的结果,为此,马克思提出必须对私有财产的起源进行分析,将国民经济学“堕入五里雾”中的问题,摆在现实国民经济当中。

马克思将国民经济学的论述方法与神学所采用的方法进行媲美,以此说明对私有财产的研究需从国民经济的现实出发。

马克思首先指出,摆在人们面前最大的现实就是“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生产的影响和规模越大,他就越贫穷。

工人创造的商品越多,他就越变成廉价的商品。

”[1]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种现实状况呢?马克思指出,那就是因为工人生产的产品并不是归工人所有,劳动的外化现实地表现为工人的异化(在论述中马克思对“异化劳动”有时就是用“外化劳动”指称)。

马克思紧接着对工人的异化劳动展开分析。

自然界是工人进行生产的前提,没有自然界的存在工人将无法进行生产,然而自然界并不是属于某个人或某类人所有,即自然界是公共性的,那么劳动者利用自然资源进行生产的产品,也就应该归属于劳动者所有,然而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产品并不属于劳动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异化产生的原因作者:焦洋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年第20期[提要] 劳动异化并不是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特有产物,社会主义制度下仍然存在劳动异化问题。

本文从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条件下和生产力不够发达的条件下两个角度分别分析劳动异化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社会主义;异化;劳动中图分类号:F123.8 文献标识码:A原标题: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异化产生的原因收录日期:2014年8月1日一、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劳动异化是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首次提出的概念。

马克思用它来概括私有制条件下劳动者同他的劳动产品及劳动本身的关系。

他认为,劳动(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的类本质,但在私有制条件下却发生了异化。

其具体表现是:劳动者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相异化;劳动者同自己的劳动活动相异化;人同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即人同自由自觉的活动及其创造的对象世界相异化;人同人相异化。

马克思借助劳动异化概念,初步探讨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揭示私有制的本质和起源,并通过异化劳动的扬弃来说明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在马克思主义形成史上曾起过重要作用。

二、社会主义社会条件下劳动异化存在的可能性社会主义条件下是否存在劳动异化问题?在当今社会,一部分人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完全不存在也不可能存在劳动异化现象,劳动异化现象是资本主义制度条件下的特有现象。

他们指出社会主义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在本质上存在极大的区别,他们认为二者区别的根源就在于私有制,异化现象完全是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特有社会现象,因为社会主义社会已经完全消灭了私有制,这也就是说在社会主义社会已经成功消灭了劳动异化产生的条件,他们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有,同时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是劳动者的自主劳动,这和资本主义条件下发生的异化劳动有极大的区别,所以社会主义条件下不存在劳动异化问题。

但是,社会主义社会到底存在不存在劳动异化问题,并不是简单的逻辑性的命题判断,而应在现实的实践中找到答案。

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异化存在的根源就在于社会主义条件下仍然存在分工的缺陷问题。

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说过,分工产生劳动异化,他们说:“只要分工还不是出于自愿,而且是自发的,那么人本身的活动对人说来就成为一种异己的、与他对立的力量,这种力量驱使着人,而不是人驾驭着这种力量。

”笔者认为,劳动异化并不是私有制的必然产物,在任何制度和生产方式下,只要劳动过程处于一定的外在和内在压力之下,劳动异化的产生就不可避免。

事实上,社会主义社会,无论是生产力不够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还是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都存在异化问题,存在异化劳动,存在劳动与人相分离的情况。

下面笔者就从生产力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生产力发达的社会主义两个角度,对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异化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三、在生产力不发达的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异化(一)劳动产品发生异化的原因。

在生产力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劳动者生产的劳动产品与劳动者可能存在相分离的情况。

劳动产品作为劳动的凝结,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劳动产品是劳动者的价值体现,应属于劳动者。

但由于社会主义条件下公有制本身目前存在缺陷问题,由于处于生产力不发达的社会主义条件下,它仍然还有不完善的地方。

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者与劳动产品并不是直接的占有,而是要通过国家、政府、企业等为中介来体现劳动者对劳动产品的占有。

更多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公有制主体(人民)被代表、被虚化、被置换,置换为政府和政府官员以及国有企业的掌权者,他们成为真正的生产资料的占有者和使用者。

所以,在公有制条件下,劳动者与劳动产品仍存在相分离的可能性,个人与社会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利益也不可能完全达成一致。

这种不一致,就是社会主义公有制本身的缺陷,这种“缺陷”也是产生异化的条件。

(二)劳动活动发生异化的原因。

在生产力水平不高的社会主义情况下,异化不仅表现在劳动产品中,而且表现在劳动活动中。

马克思指出,劳动是人的本质,是一种自由自觉的创造性活动。

人在劳动中能够确认自己的本质,自由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这样的劳动应是自觉自愿的行为。

但在生产力水平不高的社会主义条件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不平衡,公有制尚未充分发展,社会尚未达到“自觉的社会”的程度,这为劳动异化提供了现实的土壤。

生产力水平不高的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的劳动者在很大程度上仍依赖“异己力量的支配”。

在一些领域,劳动条件还有待于进一步改善,社会福利制度的覆盖广度和深度尚不能满足广大劳动者的实际需求。

一些劳动者还不能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他们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存在着不得不为了生计而勉强工作,劳动已经成为了一种谋生的手段,而不是目的,在劳动中人们找不到快乐,个人价值不能够实现。

总会有一些劳动者在劳动中在生产中被动地劳动,在他们那里仍然存在着“只要外在压力一解除,他就会逃避劳动。

”的心理状态。

这正是在工人的自我异化过程,也就是在这一劳动过程中,劳动活动本身发生了异化现象。

(三)人的类本质发生异化的原因。

人的类本质是自由自觉的创造性的活动,但在社会主义不发达的条件下,由于社会分工的存在,一些劳动者还不能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对劳动者工作的分配依靠社会的需要,而对劳动者来说,劳动不再是自觉自愿的,肯定自身、发展自身的改造世界的活动,变成了外在的、单纯的谋生活动。

把人的自由自觉的劳动变成了维持生存的手段,从而失去了作为人应有的类本质。

人的类本质变成人的异己的本质,人变成了丧失人类本质的人,从而人的类本质发生了异化。

四、在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下的异化(一)劳动产品发生异化的原因。

劳动产品作为劳动的凝结,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劳动产品是劳动者价值的体现,应当属于劳动者,但是在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下,劳动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与劳动者时常相分离。

在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主义公有制与生产力发展水平是相适应的,但社会主义公有制本身仍然存在缺陷。

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者与生产出的劳动产品并不是直接的占有和被占有的关系,依然要通过国家、政府、企业等为中介来体现劳动者对生产资料的占有。

公有制主体(人民)被代表、被虚化、被置换的情况时有发生,它被置换为政府和政府官员以及国有企业的掌权者,他们成为劳动产品的占有者和使用者,这样便发生了劳动者与劳动产品相分离的状况。

所以,在公有制条件下,劳动者与劳动产品相分离,劳动产品便发生异化。

(二)劳动活动本身发生异化的原因。

劳动本来应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是人区别于动物本能活动的重要标志,但是在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生产条件下,劳动的这种特性发生了很多改变,劳动成了一种谋生的手段,人们已经失去了对于劳动的热情,而是变成了一种机械的行为方式。

在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条件下,生产力水平极高,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工人劳动的强度,劳动条件有了极大的提高,过去繁重的体力劳动大量缩减,取而代之的是机械化程度高和生产力水平都极高的劳动活动。

人们看起来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但内心却充满压力。

由于劳动分工的细化以及管理者对劳动过程控制的加强,工人在劳动中已成为被动的劳动工具,失去了自主性。

同时自动化、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使得劳动者已经失去了生产过程的主导地位,逐渐丧失了劳动过程中的创造性。

由于整个生产过程均需服从于机械化、自动化生产的程序,工人只需按事先规定的动作,在规定的时间内和规定的地点进行机械操作,基本不需要工人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他们是在为某种机器而劳动,并对这种机器没有影响力,而且劳动分工越专门,他们的劳动就越僵化,在劳动中人们只是在做某种规定好的程序,虽然他们在工作,却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和体现自己的价值。

在这个过程中人在劳动中已经变得无足轻重,在这个过程中劳动不再是创造性的,不再是对普遍的力量的肯定,由于失去了劳动者本真的愿望,从而失去了劳动应有的本质,劳动活动本身便发生了异化。

(三)人的类本质产生异化的原因。

人的类本质是自由自觉地创造性的活动,但在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条件下,人的劳动不再是自愿的,肯定自身、发展自身的改造世界的活动,而变成了外在的单纯的谋生的活动。

在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条件下,生产力水平大幅提高,科技不断进步发展,机械化、自动化水平大幅提高,技术分工日趋细致,工人工作被归结成为一个专门固定的机械重复性工作,使他们对自己生产的产品一无所知,漠不关心,劳动者失去了劳动产品带给他们的价值,这不仅使工人失去了全面发展的可能,也使工人成为片面的、本能的劳动工具。

孤立消极的依附劳动使工人完全成为被动的机器零件,其自主性和创造性完全消失。

这样,人自由自觉的劳动变成了维持自己生存的手段,从而与人的类本质偏离,产生人的类本质的异化。

五、结语劳动异化并不是资本主义条件下私有制的特有产物,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异化现象依然存在。

不管是在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条件下,还是在生产力不够发达的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异化现象依然存在。

只要劳动过程中分工还不能自觉自愿的选择,公有制的缺陷还不能彻底修正,劳动者处于一定的外在和内在压力之下,劳动异化的产生就不可避免。

社会主义条件下存在劳动异化问题,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个必经的阶段,它是历史性的产物,马克思和恩格斯并不认为异化是不可战胜的,只要发现异化现象的病灶所在,这残余的彻底废除便指日可待。

主要参考文献:[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3]魏小潭.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4]潘聪.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视角下的社会主义和谐劳动构建[D]. 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