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郭子仪

合集下载

九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九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一〕子仪大度汾阳王①宅在亲仁里,大启其第,任人出入不问。

麾下将吏出镇来辞。

王夫人及爱女方临妆,令帨汲水,役之不异仆隶。

他日子弟列谏,不听,继之以泣,曰:"大人功业隆赫,而不自崇重,贵贱皆游卧,*等以为虽伊、霍②不当如此。

〞公笑谓曰:"尔③固非所料。

且吾马食官粟者五百匹,官饩者一千人,进无所往,退无所据。

向使崇垣扃户④,不通外,一怨将起,构以不臣,其有贪功害能之徒成就其事,则九族齑粉,噬脐莫追。

今荡荡无间,四门洞开,虽谗毁欲兴,无所加也!〞诸子佩服。

鱼朝恩⑤尝修具邀公,或言将不利公,其下愿裹甲以从。

子仪不许,但以家僮数人往。

朝恩曰:"何车骑之寡"〞子仪告以所闻。

朝恩惶恐曰:"非公长者,得无致疑。

〞(选自"智囊") 【注释】①汾:郭子仪,封汾阳郡王。

②伊、霍:伊,商汤之臣;霍光,受汉武帝顾命辅佐昭帝。

皆是历史上的名相。

③尔:你们。

④崇垣扃户:围墙高立,门户紧闭。

⑤鱼朝恩:宦官,恃宠骄横,后为唐代宗下令缢杀。

【阅读指津】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这样评价郭子仪:"功盖天下而主不疑,位极人臣而众不嫉,穷奢人欲而人不非之。

〞这二句评语,古往今来的文臣武将梦寐以求其一而不得,郭子仪却当之无愧地囊括了。

选文的两个事例分别表现了郭子仪的光明磊落、平易近人、宽宏大量、坦诚相见。

他的洞察世事、为人之谋能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带来诸多有益启示。

1.解释以下加点的词。

(1)大启其第.( ) (2)麾下将吏出镇来辞.( )(3)鱼朝恩尝.修具邀公( ) (4)或.言将不利公( )2.以下句子中加点"以〞的意思和用法一样的两项是( )A.以.袅拥覆B.*等以.为虽伊、霍不当如此C.构以.不臣D.子仪告以.所闻3.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

(1)今荡荡无间,四门洞开,虽谗毁欲兴,无所加也!(2)非公长者,得无致疑。

4.结合文章容。

《新唐书 郭子仪传》《旧唐书 郭子仪传》(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新唐书 郭子仪传》《旧唐书 郭子仪传》(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郭子仪,字子仪,华州郑人,长七尺二寸,以武举异等补左卫长史,累迁单于副都护、振远军使。

子仪事上诚,御下恕,赏罚必信。

遭幸臣程无振、鱼朝恩短毁,方时多虞,握兵处外,然诏至,即日就道,无纤介顾望,故谗间不行。

破吐蕃灵州,而朝恩使人发其父墓,盗未得。

子仪自泾阳来朝,中外惧有变,及入见,帝唁之,即号泣曰:“臣久主兵,不能禁士残人之墓。

人今发先臣墓,此天谴,非人患也。

”朝恩又尝约子仪修具,元载使人告以军容将不利公其下衷甲愿从子仪不听但以家僮十数往。

朝恩曰:“何车骑之寡?”告以所闻。

朝恩泣曰:“非公长者,得无致疑乎?”田承嗣傲很不轨,子仪尝遣使至魏,承嗣西望拜,指其膝谓使者曰:“兹膝不屈于人久矣,今为公拜。

”李灵耀据汴州,公私财赋一皆遏绝,子仪封币道其境,莫敢留,令持兵卫送。

麾下宿将数十,皆王侯贵重,子仪颐指进退,若部曲然。

幕府六十余人,后皆为将相显官,其取士得才类如此。

与李光弼齐名,而宽厚得人过之。

八子七婿,皆贵显朝廷。

其子孙多以功名显,盖盛德后云。

(节选自《新唐书·郭子仪传》)材料二:史臣裴珀曰:“汾阳①事上诚荩②,临下宽厚,每降城下邑,所至之处,必得士心。

代宗不名,呼为大臣。

天下以其身为安危者殆二十年。

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侈穷人欲而君子不之罪。

富贵寿考,繁衍安泰,哀荣终始,人道之盛,此无缺焉。

”(节选自《旧唐书·郭子仪传》)[注]①汾阳:郭子仪在平定安史之乱、护卫唐王朝的过程中军功卓著,被封为汾阳郡王。

②诚荩:忠诚。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纸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3分)元载使人告A以军容B将不利C公D其下衷甲E愿从F子仪G不听H但以家僮十数往。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武举,又名武科,是中国古代为选拔军事人才而设置的考试科目,武举制始创于唐代武则天时期。

郭子仪初与李光弼文言文

郭子仪初与李光弼文言文

郭子仪初遇李光弼文言文
昔日大唐盛世,蜀中之地,英才辈出。

时有名将郭子仪,威震四方,其勇略非凡,世人皆称颂。

一日,郭公率军行至剑门关外,恰遇另一位豪杰李光弼,亦是当朝栋梁,二人缘分不浅,于此初会。

郭子仪勒马而立,望向来者,但见李光弼一身戎装,英气勃发,心中暗自赞叹。

遂上前几步,拱手言道:“兄台可是李光弼将军?吾闻将军大名,如雷贯耳,今日得见,实乃三生有幸!”
李光弼闻言,亦下马回礼,笑道:“郭将军过誉了,光弼不过一介武夫,岂敢当此赞誉?倒是郭将军,战功赫赫,保我大唐疆土安宁,光弼久仰之至。


二人相视而笑,言谈间,皆是家国天下,兵法战略,颇有相见恨晚之感。

郭子仪道:“今番相遇,实乃天意。

吾等皆为大唐之臣,当携手共进,共御外侮,护我河山无恙。


李光弼点头应和:“郭将军所言极是,光弼愿与将军并肩作战,共赴国难,不负圣上厚望,不负百姓期盼。


言罢,二人相视一笑,仿佛已预知未来并肩作战之辉煌。

夕阳下,两军将士皆为之动容,知此二将相遇,定能为我大唐开创更加辉煌之篇章。

自此,郭子仪与李光弼结下不解之缘,共书大唐名将之传奇。

郭子仪宽厚文言文

郭子仪宽厚文言文

郭子仪宽厚文言文郭子仪宽厚文言文:子仪事上诚,御下恕,赏罚必信。

遭幸臣程元振、鱼朝恩短毁,方时多虞,握兵处外,然诏至,即日就道,无纤介顾望,故谗间不行。

破吐蕃灵州,而朝恩使人发其父墓,盗未得。

子仪自泾阳来朝,中外惧有变,及入见,帝唁之,即号泣曰:“臣久主兵,不能禁士残人之墓,人今发先臣墓,此天谴,非人患也。

”朝恩又尝约子仪修具,元载使人告以军容将不利公。

其下衷甲愿从,子仪不听,但以家僮十数往。

朝恩曰:“何车骑之寡?”告以所闻。

朝恩泣曰:“非公长者,得无致疑乎?” 田承嗣傲狠不轨,子仪尝遣使至魏,承嗣西望拜,指其膝谓使者曰:“兹膝不屈于人久矣,今为公拜。

”李灵耀据汴州,公私财赋一皆遏绝,子仪封币道其境,莫敢留,令持兵卫送。

麾下宿将数十,皆王侯贵重,子仪颐指进退,若部曲然。

幕府六十馀人,后皆为将相显官,其取士得才类如此。

与李光弼齐名,而宽厚得人过之。

译文:郭子仪事奉天子忠诚,对待下级宽恕,赏罚分明。

虽然遭到幸臣宦官程元振、鱼朝恩的诋毁,又遇国家多事,他掌握大军在外,但诏书一到,他就当日上路回京,没有丝毫犹豫顾望,所以别人讲的坏话和挑拨离间都不能得逞。

在灵州破吐蕃,而鱼朝恩派人发掘他父亲的坟墓,没有得到什么东西。

郭子仪从泾阳来朝见天子,内外怕有变动,等到进见,天子对此事表示慰问,郭子仪痛哭说:"臣做军队统帅很久,不能够禁止士兵发掘别人的坟墓,有人现在发掘臣父的墓这是上天的谴责,不是人事呀。

"鱼朝恩又曾约郭子仪游他建造的章敬寺,瞻仰佛容,元载派人告诉他观军容使鱼朝恩将做不利于他的事。

其部下请在衣中穿上铠甲一起去,郭子仪不同意只带十几个家僮前往。

鱼朝恩说:"为什么车马随从那么少?"郭子仪告诉了他所听到的一切。

鱼朝恩哭着说:"公如果不是个有修养的长者,能够不怀疑吗?"魏博节度使田承嗣傲慢跋扈,郭子仪曾派使者到魏博,田承嗣向西下拜,指着膝盖对使者说:"这个膝盖不对人弯曲已经很久了今天为郭公下拜。

“郭子仪初与李光弼”阅读答案(附翻译)

“郭子仪初与李光弼”阅读答案(附翻译)

“郭子仪初与李光弼”阅读答案(附翻译)篇一:“李光弼幼持节行,善骑射”阅读及翻译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光弼幼持节行,善骑射,能读班氏《汉书》。

少从戎,严毅有大略,起家左卫郎。

光弼以景城、河间兵五千入太原。

前此,节度使王承业政弛谬,侍御史崔众主兵太原,每侮狎承业,光弼素不平。

及是,诏众以兵付光弼。

众素狂易,见光弼长揖,不即付兵,光弼怒,收系之。

会使者至,拜众御史中丞。

光弼曰:众有罪,已前系,今但斩侍御史。

若使者宣诏,亦斩中丞。

使者内诏不敢出,乃斩众以徇,威震三军。

至德二载,思明、希德率高秀岩、牛廷蚧将兵十万攻光弼,时锐兵悉赴朔方,而麾下卒不满万,众议培城以守,光弼曰:城环四十里,贼至治之,徒疲吾人。

乃彻民屋为摞石车,车二百人挽之,石所及辄数十人死,贼伤十二。

思明为飞楼车,障以木幔,筑土山临城,光弼遣人穴地颓之。

思明宴城下,倡优居台上靳指天子,光弼遣人隧地禽取之。

思明大骇,徙牙帐远去,军中皆视地后行。

又潜沟营地,将沈其军,乃阳约降。

至期,以甲士守陴,遣裨校出,若送款者,思明大悦。

俄而贼数千没于堑,城上鼓噪,突骑出乘之俘斩万计。

思明畏败,乃去,留希德攻太原。

光弼出敢死士搏贼,斩首七万级,希德委资粮遁走。

初,贼至,光弼设公幄城隅以止息,经府门不顾。

困解,阅三昔乃归私寝。

收清夷、横野等军。

与九节度围安庆绪于相州,大战邺西,败之。

光弼与诸将议:思明勒兵魏州,欲以怠我,不如起军逼之。

彼惩嘉山之败,不敢轻出,则庆绪可禽。

观军容使鱼朝恩固谓不可。

既而思明来援,光弼拒贼,战尤力,杀略大当。

会诸将惊溃,各引归,所在剽掠,独光弼整众还太原。

帝贷诸将罪。

(节选自引《旧唐书•李光弼传》)4.对下列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使者内诏不敢出内:收起B.乃彻民屋为摞石车彻:拆毁C.突骑出乘之俘斩万计乘:趁着D.希德委资粮遁走委:放弃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光弼用兵有谋略的一组是()(3分)①少从戎,严毅有大略②贼至治之,徒疲吾人③遣裨校出,若送款者④光弼出敢死士搏贼⑤光弼设公幄城隅以止息⑥光弼拒贼,战尤力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④ D.①⑤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光弼刚正不阿,敢作敢为。

郭子仪初与李光弼文言文翻译

郭子仪初与李光弼文言文翻译

郭子仪初与李光弼文言文翻译1. 《郭子仪初与李光弼》原文:郭子仪初与李光弼惧为安思顺牙将,不相能,虽同席不交谈。

后子仪代思顺为将,光弼恐见诛,乃跪请曰:“死所甘心,但乞贷妻子。

”子仪趋堂下,所握其手曰:“今国乱主辱,非公不能定,仆岂敢怀私忿哉!”因涕泣勉以忠义,即荐之为节度使,遂同破贼,无纤毫猜忌。

2. 《郭子仪初与李光弼》翻译:刚开始郭子仪与李光弼同为安思顺的麾下将领时,二人(关系)不融洽,即使坐在一起也不交谈。

后来子仪代替思顺当上将军后,老弼恐怕被诛... ,于是(对子仪)下跪请罪说:“我甘愿一死,只希望(你)放过我的妻子和儿子。

”子仪走下堂来,握住他的手说:“如今国家动乱,主人受人侮辱,不是您不能平定,我子仪又怎能心怀私怨呢!”于是一边流着涕泪一边(对李光弼)用忠义之道加以勉励,并立即推荐他为节度使,两人一起攻破乱贼,没有丝毫猜忌了。

3. 《郭子仪初与李光弼》创作背景:司马光曾觉得历代史籍浩繁,学者难以遍览,因此想要撮取其要,撰纪传体史。

初成《通志》8卷,起战国至秦二世,表进于朝,引起宋英宗的重视。

治平三年(1066),诏置书局于崇文院,继续编纂。

宋神宗即位,赐书名为《资治通鉴》,并序以奖之。

元丰七年(1084)书成。

《资治通鉴》成书后,元丰八年,范祖禹、司马康、黄庭坚、张舜民等奉命重行校定,元祐元年校定完毕,送往杭州雕版,元祐七年刊印行世。

4. 《郭子仪初与李光弼》注释:①郭子仪初、李光弼:唐朝人,平定“安史之乱”的主要将领。

②牙将:副将。

③不相能:互相看不起。

④见诛:被诛杀。

⑤贷:宽恕。

⑥节度使:古代官名,总揽数州军事。

“郭子仪、李光弼还常山”阅读答案及翻译

“郭子仪、李光弼还常山”阅读答案及翻译

“郭子仪、李光弼还常山”阅读答案及翻译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郭子仪、李光弼还常山,史思明收散卒数万踵其后。

子仪选骁骑更挑战,三日,至行唐,贼疲,乃退。

子仪乘之,又败之于沙河。

蔡希德至洛阳,安禄山复使将步骑二万人北就思明,又使牛廷玠发范阳等郡兵万馀人助思明,合五万馀人,而同罗、曳落河居五分之一。

子仪至恒阳,思明随至,子仪深沟高垒以待之;贼来则守,去则追之,昼则耀兵,夜斫其营,贼不得休息。

数日,子仪、光弼议曰:“贼倦矣,可以出战。

”壬午,战于嘉山,大破之,斩首四万级,捕虏千馀人。

思明坠马,露髻跣足步走,至暮,杖折枪归营,奔于博陵;光弼就围之,军声大振。

于是河北十馀郡皆杀贼守将而降。

渔阳路再绝,贼往来者皆轻骑窃过,多为官军所获,将士家在渔阳者无不摇心。

禄山大惧,议弃洛阳,走归范阳,计未决。

是时,天下以杨国忠骄纵召乱,莫不切齿。

又,禄山起兵以诛国忠为名,王思礼密说哥舒翰,使抗表请诛国忠,翰不应。

思礼又请以三十骑劫取以来,至潼关杀之。

翰曰:“如此,乃翰反,非禄山也。

”或说国忠:“今朝廷重兵尽在翰手,翰若援旗西指,于公岂不危哉!”国忠大惧,乃奏:“潼关大军虽盛,而后无继,万一失利,京师可忧。

请选监牧小儿三千于苑中训练。

”上许之使剑南军将李福德等领之又募万人屯灞上令所亲杜乾运将之名为御贼实备翰也翰闻之亦恐为国忠所图乃表请灞上军隶潼关六月癸未召杜乾运诣关因事斩之国忠益惧。

5.对下列甸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史思明收散卒数万踵其后踵:脚后跟。

B.露髻跣足步走跣:光着脚。

C.或说国忠说:劝说,游说。

D.上许之许:答应。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A.贼疲,乃退如此,乃翰反,非禄山也B.又败之于沙河于公岂不危哉C.贼往来者皆轻骑窃过将士家在渔阳者无不摇心D.子仪深沟高垒以待之禄山起兵以诛国忠为名7.下列各句编为四组,全都不属于郭子仪、李光弼军事行动的一组是 (3分)①贼来则守,去则追之②贼倦矣,可以出战③战于嘉山,大破之④至暮,杖折枪归营⑤于是河北十馀郡皆杀贼守将而降⑥议弃洛阳,走归范阳A. ①③⑥B. ①②⑤C. ②③④D.④⑤⑥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郭子仪、李光弼兵退回常山,叛将史思明又收罗散兵数万随后追击,郭子仪挑选骁勇善战的骑兵主动挑战。

《旧唐书·郭子仪传》阅读训练及答案

《旧唐书·郭子仪传》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郭子仪,华州郑县人。

子仪长六尺余,体貌秀杰。

(天宝)十四载,安禄山反。

(天宝十五载)六月,子仪、光弼率仆固怀恩等阵于嘉山,贼将史思明等亦结阵而至,一战败之,斩馘四万级,生擒五千人,获马五千匹,思明露发跣足奔于博陵。

于是河北十余郡皆斩贼守者以迎王师。

子仪将北图范阳,军声大振。

七月,肃宗即位,以贼据两京,方谋收复,诏子仪班师。

八月,子仪与李光弼率步骑五万至自河北。

时朝廷初立兵众寡弱虽得牧马军容缺然及子仪光弼全师赴行在军声遂振兴复之势民有望焉自西蕃入寇,车驾东幸,天下皆咎程元振,东宫屡论之。

元振惧,又以子仪复立功,不欲天子还京,劝帝且都洛阳以避蕃寇,代宗然之。

子仪闻之,因兵部侍郎张重光宣慰回,附章论奏。

代宗省表,垂泣谓左右曰:“子仪用心,真社稷臣也。

可亟还京师。

”车驾自陕还宫,子仪伏地请罪,帝驻车劳之曰:“朕用卿不早,故及于此。

”乃赐铁券,图形凌烟阁。

以子仪为尚书令,上表恳辞,答诏不允。

翌日,敕所司令子仪于尚书省视事。

诏宰相百僚送上,遣射生五百骑执戟翼从,自朝堂至省,赐教坊乐。

子仪不受,复上表曰:“臣伏以尚书令,武德之际,太宗为之,自后因废此官,永代作则。

陛下守文继体,固当奉而行之,岂可猥私老臣,隳厥成式?上掩陸下之德,下贻万方之非。

臣虽至愚,安敢轻受?”手诏答曰:“优崇之命,所以报功;顾循时议,会谓允谐。

而屡拜封章,恳怀让挹,宜宣示于外,编之史册。

”(节选自《旧唐书·郭子仪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时朝廷初立/兵众寡弱/虽得牧马/军容缺/然及子仪/光弼全师赴行在军/声遂振/兴复之势/民有望焉/B.时朝廷初立/兵众寡弱/虽得牧马/军容缺然/及子仪/光弼全师赴行在/军声遂振/兴复之势/民有望焉/C.时朝廷初立/兵众寡弱/虽得牧马/军容缺然/及子仪/光弼全师赴行在军/声遂振/兴复之势/民有望焉/D.时朝廷初立/兵众寡弱/虽得牧马/军容缺/然及子仪/光弼全师赴行在/军声遂振/兴复之势/民有望焉/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馘,古代战争中割取所杀敌人的左耳以计数献功,这里的馘也是斩首的意思。

文言文挖空训练《郭子仪传》

文言文挖空训练《郭子仪传》

(文本一)郭子仪,字子仪,华州郑人。

以武举异等(即“异于常等”,超出一般,特等。

文中“武举异等”指参加武举类考试成绩优等)补左卫长史。

天宝十四载,安禄山反,(皇帝)诏子仪为卫尉卿、灵武郡太守,充朔方节度使,率本军东讨。

子仪收云中、马邑,开(打开;开启)东陉。

会李光弼攻贼(于)常山,拔(攻占)之,子仪引军(率领军队)下(攻下)井陉,与光弼合,破贼史思明众数万(数万众,定语后置),遂趋(奔赴;奔向)常阳以守(据守)。

安禄山益(增加)出精兵佐思明。

子仪曰:“彼恃(倚仗)加兵(增加兵力,即援军),必易(轻视)我;易我,心不固(稳固),战则克(攻克,取胜)矣。

”士殊死(决死,拼死)斗,遂破(攻破,打败)之。

于是昼扬兵(出兵,举兵),夜捣(攻击;攻打)垒,贼不得息(休息),气益(更加)老。

思明跳奔(逃奔)(于)博陵。

方北图范阳,会哥舒翰败,天子(即唐玄宗)入蜀,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宁夏回族自治区下辖县级市),诏班师。

子仪与光弼率步骑五万赴行在(天子巡行所到之地)。

时朝廷新(刚刚)立,势单力寡,军容缺然(有所不足),及是(等到)(李、郭率兵到)国威大振。

拜子仪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仍总(统领)节度。

肃宗大阅六军,鼓(击鼓进军)而南(向南进军)。

代宗立,程元振自谓(认为)于帝有功,忌宿(从前的)将难制,离构(离间构陷)百计。

(皇帝)因罢子仪副元帅,(使之)为(担任)肃宗山陵使。

子仪惧谗(谗言)且成,尽裒[póu](聚集;减少)代宗所赐诏敕(诏书敕令)千余篇上之,因(以此)自明。

(皇帝)诏曰:“朕不德,诒[yí]大臣忧,朕甚自愧,自令公毋有疑。

”仆固怀恩挟兵反,且请(召,邀请;此处指联合)吐蕃、回纥、党项数十万入寇(入侵),朝廷大恐,诏子仪屯(于)奉天。

帝问计所出,对曰:“(怀恩)无能为也。

怀恩本臣偏将(副将),然素(向来)失士心。

今能为乱者,訹[xù](引诱)思归之人,劫(胁迫)与俱来,且皆臣故(原来)部曲(部下),素(平素)以恩信结(结交)之,彼(他们)忍以刃相向(相对)乎?”帝曰:“善。

初中文言文翻译-郭子仪传

初中文言文翻译-郭子仪传

郭子仪传子仪有功高不赏之惧中贵人害其功遂使盗于华州掘公之先人坟墓。

公裨将李怀光等怒,欲求物捕其党。

及公入奏,对扬①之日,但号泣自罪。

因奏曰:“臣领师徒,出外征伐,动经岁年,害人之兄杀人之父多矣。

其有节夫义士,刃臣于腹中者众。

今构隳辱,宜当其辜。

但臣为国之心,虽死无悔。

”由是中外翕然莫测。

公子弘广常于亲仁里大启其第。

里巷负贩之人,上至公子簪缨之士,出入不问。

他日,子弟焦列启谏,公三不应。

于是继之以泣曰:“大人功业已成,而不自崇重,以贵以贱,皆游卧内,某等以为虽伊霍不当如此也。

”公笑而谓曰:“尔曹固非所料。

且吾官马粟者五百匹,官饩者一千人,进无所往,退无所据,向使崇垣扃户,不通内外,一怨将起,构以不臣,其有贪功害能徒,成就其事,则九族齑粉,噬脐莫追。

今荡荡无间,四门洞开,虽谗毁是兴,无所加也。

”诸子皆伏。

永泰元年,仆固怀恩②卒,诸蕃犯京畿。

子仪统众御之。

至泾阳,而虏已合。

子仪率甲士二千出入。

虏见而问曰:“此何人也?”报曰:“郭令公。

”回纥曰:“令公在乎?怀恩谓吾天可汗已弃四海令公殂谢中国无主故某来。

今令公在,天可汗在乎?”子仪报曰:“皇帝万寿无疆。

”回纥皆曰:“怀恩欺我。

”子仪使谕之。

回纥曰:“令公若在,安得见之?”子仪出。

诸将皆曰:“戎狄不可信也,请无往。

”子仪曰:“虏有数十倍之众,今力不敌,奈何?但至诚感神,况虏乎?”诸将请选铁骑五百为从,子仪曰:“此适足为害也。

”乃传呼曰:“令公来。

”初疑,皆持兵注目以待之。

子仪乃数十骑徐出,免胄劳之曰:“安乎?久同忠义,何至于是?”回纥皆舍兵降马曰:“是吾父也。

”前后连罹.幸臣程元振等,谮毁百端。

时方握强兵,或临戎敌,诏命征之,未尝以危亡回顾。

天下以其身存亡为安危者殆二十年。

(选自《太平广记•器量》,有删节) [注]①对扬:指臣下向君上进言。

②仆固怀恩:唐朝将领,后叛变参考译文郭子仪有功劳大到没法再讨赏而被陷害的担心。

当权的宦官嫉恨他的功劳,于是就差盗贼到华州去挖了他的祖坟。

《郭子仪初与李光弼》初中文言文阅读答案

《郭子仪初与李光弼》初中文言文阅读答案

《郭子仪初与李光弼》初中文言文阅读答案篇一:2021课内文言文中考阅读与欣赏试题及答案2021课内文言文中考阅读与欣赏试题及答案(2021?广东中考)写作《小石潭记》一文,顺利完成后面的题目。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外木篁竹,言水声,如鸣环,心乐之。

南征竹途经,四围小潭,水尤甘甜。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来,为坻,为屿,为,为岩。

青树翠赵静仪,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倘徊欢,m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挤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老衲。

以其境过明,不容寓居,乃记之而回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6.表述以下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表示估计数)(2)以其境过清(凄清、冷清)..(3)不可久居(留、停留).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言水声,如鸣环,心乐之。

听到水声,像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清脆声音,(我的)心情(因此)高兴起来。

(2)斗折蛇行,黄稠可知。

(溪水)像是北斗星那样坎坷,像是蛇那样绵延前进,时隐时现。

8.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a.“青树翠赵静仪,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一句,通过描绘潭上青葱的树木和翠绿的蔓藤,注重小石潭周围环境的幽静,与下文“四面竹树环合”二者契合。

b.文章对潭中游鱼的描写动静结合,如“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是从静态上描写,而“m尔远逝,往来翕忽”呈现的则是游鱼的动态美。

c.作者以辨认出小石潭――潭中景物――潭中气氛――小潭源流――交代同游之人为顺序去精心安排材料,移步换景,景随情迁于,前后联结,结构紧凑。

d.同是描绘山水美景、借景抒情之作,《小石潭记》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凄苦孤寂之情,而《与朱元思书》则流露出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之意。

(2021?汕尾中考)写作《曹刿论战》一文,顺利完成后面的题目。

2023年郭子仪初与李光弼阅读答案

2023年郭子仪初与李光弼阅读答案

2023年郭子仪初与李光弼阅读答案2023年郭子仪初与李光弼阅读答案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9∽22题郭子仪初与李光弼①俱为安思顺牙将②,不相能③,虽同席不交谈。

后子仪代思顺为将,光弼恐见诛④,乃跪请曰:“死所甘心,但乞贷⑤妻子。

”子仪趋堂下,握其手曰:“今国乱主辱,非公不能定,仆岂敢怀私忿哉!”因涕泣勉以忠义,即荐之为节度使⑥,遂同破贼,无纤毫猜忌。

(选自《资治通鉴》)【注释】①郭子仪初、李光弼:唐朝人,平定“安史之乱”的主要将领。

②牙将:副将。

③不相能:互相看不起。

④见诛:被诛杀。

⑤贷:宽恕。

⑥节度使:古代官名,总揽数州军事。

19.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A.虽(虽然)同席不交谈B.乃(于是)跪请曰C.但(只)乞贷妻子D.因涕(眼泪)泣勉以忠义20.下列句中加点的“为”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A.乡为(为了)生死而不受B.山恋为(由于)晴雪所洗,娟然如拭C.后子仪代思顺为(担任)将D.项为(因为)之强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文言句子的意思。

(2分)仆岂敢怀私忿哉!22.读了选文,你有什么感受?请你简要说一说。

(2分)参考答案:19.A(2分)20.B(2分)21.我怎能怀有私心泻忿呢?(我又怎能心怀私怨呢!)(2分)22.围绕学习郭子仪公而忘私、尽弃前嫌的品质谈即可(2分)(译文:郭子仪初与李光弼同为安思顺牙将的时候,二人很不和睦,即使坐在一起也不交谈。

后来郭子仪代替安思顺做了大将,李光弼怕被郭子仪杀掉,就跪下向郭子仪请求说:“我甘愿一死,只希望您饶恕我的妻儿。

”郭子仪快步走下堂来,拉住李光弼的手说:“现在国家动乱,主上受辱,不是您不能使国家安定,我怎能怀有私心泻忿呢?”于是流着泪勉励李光弼为国尽忠,随后推荐他为节度使。

郭子仪就同李光弼共同破贼,没有一丝一毫的猜疑。

)2023年郭子仪初与李光弼阅读答案2阅读下文。

(12分)郭子仪初与李光弼①俱为安思顺牙将②,不相能③,虽同席不交谈。

郭子仪,字子仪,华州郑人阅读答案与翻译

郭子仪,字子仪,华州郑人阅读答案与翻译

郭子仪,字子仪,华州郑人阅读答案与翻译(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唐诗宋词、古文名句、古诗试题、古人列传、作文大全、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励志名言、好词好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ang poems and Song poems, ancient famous sentences, ancient poetry test questions, ancient biographies, composition books, novel reading, prose reading,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good 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郭子仪,字子仪,华州郑人阅读答案与翻译郭子仪,字子仪,华州郑人。

郭子仪文言文翻译见

郭子仪文言文翻译见

原文:郭子仪,字子仪,华阴人也。

少孤,母养之。

性刚毅,有大志。

年十五,举明经,累迁至秘书郎。

开元末,擢为监察御史。

天宝末,安禄山反,子仪起兵讨之。

禄山败,子仪以功封鲁国公,迁右羽林军大将军。

肃宗即位,子仪为司空、同平章事。

至德二载,吐蕃犯边,子仪率师御之,大破吐蕃,封西平郡王。

乾元元年,再破吐蕃,加封中书令。

上元元年,吐蕃再犯,子仪又破之,进封汾阳王。

代宗立,子仪为尚书令、中书令。

大历元年,吐蕃又犯,子仪再破之,封鲁郡公。

德宗立,子仪为太尉、中书令。

贞元元年,吐蕃再犯,子仪再破之,进封汾阳郡王。

子仪在相位,屡破吐蕃,威震西陲,时人号为“汾阳公”。

译文:郭子仪,字子仪,是华阴人。

年幼时父亲去世,母亲抚养他长大。

他性格刚毅,有远大的志向。

十五岁时,他考中明经科,多次升迁至秘书郎。

开元末年,他被提拔为监察御史。

天宝末年,安禄山反叛,郭子仪起兵讨伐他。

安禄山失败后,郭子仪因功被封为鲁国公,升任右羽林军大将军。

肃宗即位后,郭子仪担任司空、同平章事。

至德二年,吐蕃侵犯边疆,郭子仪率军抵御,大败吐蕃,被封为西平郡王。

乾元元年,再次击败吐蕃,加封中书令。

上元元年,吐蕃再次侵犯,郭子仪再次击败他们,进封为汾阳王。

代宗即位后,郭子仪担任尚书令、中书令。

大历元年,吐蕃再次侵犯,郭子仪再次击败他们,被封为鲁郡公。

德宗即位后,郭子仪担任太尉、中书令。

贞元元年,吐蕃再次侵犯,郭子仪再次击败他们,进封为汾阳郡王。

郭子仪在相位上,多次击败吐蕃,威震西陲,当时人们称他为“汾阳公”。

郭子仪一生,忠诚正直,仁爱待人,智谋过人。

他不仅在军事上屡建奇功,而且在政治上也有卓越的成就。

他多次化解国家危机,稳定边疆,深受百姓爱戴。

他的事迹被后人传颂,成为忠诚、仁爱、智谋的典范。

2020年中考文言文冲击训练50篇(附答案)

2020年中考文言文冲击训练50篇(附答案)

1、郭子仪宽厚郭子仪初与李光弼①俱为安思顺牙将②,不相能③,虽同席不交谈。

后子仪代思顺为将,光弼恐见诛④,乃跪请曰:“死所甘心,但乞贷⑤妻子。

”子仪趋堂下,握其手曰:“今国乱主辱,非公不能定,仆岂敢怀私忿哉!”因涕泣勉以忠义,即荐之为节度使⑥,遂同破贼,无纤毫猜忌。

(选自《资治通鉴》)【注释】①郭子仪初、李光弼:唐朝人,平定“安史之乱”的主要将领。

②牙将:副将。

③不相能:互相看不起。

④见诛:被诛杀。

⑤贷:宽恕。

⑥节度使:古代官名,总揽数州军事。

【2014上海浦东一模】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的意思。

(1)俱.为安思顺牙将:(2)非公不能定.:2.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因涕泣勉以忠义。

A.接着(郭子仪)流着泪勉励(李光弼)来为国尽忠。

B.接着(郭子仪)流着鼻涕勉励(李光弼)来为国尽忠。

C.接着(郭子仪)流着泪用忠君爱国的道理勉励(李光弼)。

D.接着(郭子仪)流着鼻涕用忠君爱国的道理勉励(李光弼)。

3.李光弼向郭子仪“跪请”的原因是:。

(用原文语言回答)4.从郭子仪对待李光弼的态度来看,郭子仪是一个、的人。

翻译:刚开始,郭子仪与李光弼同为安思顺的副将,二人互相看不起,即使坐在一起也不交谈。

后来郭子仪代替安思顺当上了将军,李光弼担心被诛杀,于是对郭子仪下跪请罪说:“我甘愿一死,只希望你放过我的妻子和儿女。

”郭子仪走下堂来,握住他的手说:“如今国家动乱,皇上被人侮辱,除了您没人能平定叛乱,我怎么敢心怀私怨呢!”于是流着泪用忠义之道勉励李光弼,并立即推荐他担任节度使,于是两人共同打败乱贼,不再有丝毫的猜忌。

答案:1.(1)都,全(2)平定2.C3. 恐见诛4.不计前嫌(或宽厚大度)、公而忘私(或:顾全大局,以国家利益为重)2、温太真不畏权势王敦①有废明帝②意,欲以不孝废之。

每言帝之不孝,皆云温太真③所说。

及温来,敦便奋其威容问温:“太子作人何似?温曰:“小人无以测君子。

”敦声色并厉,欲使温从己,乃重问温:“太子何以称佳?”温正色曰:“钩透致远④,盖非浅识所测。

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郭子仪

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郭子仪

郭⼦仪 郭汾阳在汾州,尝奏⼀州县官,⽽敕不下。

判官张昙⾔于同列,以令公勋德,⽽请⼀吏致阻,是宰相之不知体甚也。

汾阳王闻之,谓僚属⽈:“⾃艰难以来,朝廷姑息⽅镇武⾂,求⽆不得。

以是⽅镇跋扈,使朝廷疑之,以致如此。

今⼦仪奏⼀属官不下,不过是所请不当圣意。

上恩亲厚,不以武⾂待⼦仪,诸公可以见贺矣!”闻者服其忠公焉。

王在河中,禁⽆故⾛马,犯者死。

南阳夫⼈乳母之⼦抵禁,都虞候杖杀。

诸⼦泣告于王,⾔虞候纵横之状,王叱⽽遣之。

明⽇,对宾僚吁叹者数四。

众皆不晓,徐问之,王⽈:“某之诸⼦,皆奴材也。

”遂告以故⽈:“伊不赏⽗之都虞候,⽽惜母之阿奶⼉,⾮奴材⽽何?” 1、⽂中“郭汾阳在汾州”和“以令公勋德”两句中的“汾阳”“令公”都是对郭⼦仪的称谓。

下列对称谓的判断正确的⼀项是()A、官名官名B、官名⼀般尊称C、别号官名D、爵名官名 2、⽂中的“南阳夫⼈”是主要⼈物的什么⼈?()A、母亲B、妻⼦C、⼉媳D、姊妹 3、⽂中“以致如此”的“此”指的是()A、宰相之不知体甚也B、所请不当圣意C、以是⽅镇跋扈D、求⽆不得 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项是() A、⽽敕不下敕:帝王的诏书、命令 B、⾃艰难以来艰难:艰苦困难 C、是以⽅镇跋扈⽅镇:镇守⼀⽅的军区长官 D、⾔虞候纵横之状纵横:这⾥指放肆 5、对“上恩亲厚,不以武⾂待⼦仪,诸公可以见贺矣”⼀句的理解正确的⼀项是() A、郭⼦仪认为皇上把他看得⽐⼀般⽅镇更重要,对他格外施恩,所以诸公应该祝贺皇上。

B、郭⼦仪认为皇上把他看得⽐⼀般⽅镇更重要,对他格外施恩,所以诸公应该祝贺⾃⼰。

C、郭⼦仪认为皇上对他不像对待⼀般⽅镇那样姑息,有求必应,这就是对他亲厚,所以诸公应该祝贺皇上。

D、郭⼦仪认为皇上对他不像对待⼀般⽅镇那样姑息,有求必应,这就是对他亲厚,所以诸公应该祝贺⾃⼰。

6、对“以令公勋德,⽽请⼀吏致阻,是宰相之不知体甚也”译得正确的⼀项是() A、凭着令公的功勋和品德,⽽想请⼀个⼩吏却受到阻挠,这是宰相(需经过宰相)不知体贴⼈啊! B、凭着令公的功勋和品德,⽽想请⼀个⼩吏却受到阻挠,这说明是宰相不知体统啊! C、凭着令公的功勋和品德,⽽请皇帝处分⼀个⼩吏却受到阻挠,这是宰相不知体贴⼈啊! D、凭着令公的功勋和品德,⽽请皇帝处分⼀个⼩吏却受到阻挠,这说明是宰相不知体统啊!7、“对宾僚吁叹者数四”的原因是()A、奏⼀州县官,⽽敕不下B、宰相之不知体甚也C、朝廷姑息⽅镇武⾂D、某之诸⼦,皆奴材也 [答案] 1、D(郭⼦仪被封为汾阳郡王,汾阳是爵名。

2024年中考语文文言人物传记押题训练郭子仪新唐书卷一百三十七

2024年中考语文文言人物传记押题训练郭子仪新唐书卷一百三十七

郭子仪子仪至自泾阳,恩赉崇缛,进拜尚书令,恳辞,不听。

诏趣诣省视事,百官往庆,敕射生五百骑执戟宠卫。

子仪确让,且言:“太宗尝践此官,故累圣旷不置员,皇太子为雍王,定关东,乃得授,渠可猥私老臣,隳大典?且用兵以来,僭赏者多,至身兼数官,冒进亡耻。

今凶丑略平,乃作法审官之时,宜从老臣始。

”帝不获已,许之,具所以让付史官。

因赐美人六人,从者自副,车服帷帟咸具。

永泰元年,急召子仪屯泾阳,军才万人。

比到,虏骑围已合,乃使李国臣、高昇、魏楚玉、陈回光、朱元琮各当一面,身自率铠骑二千出入阵中。

回纥怪问:“是谓谁?”报曰:“郭令公。

”惊曰:“令公存乎?怀恩言天可汗弃天下,令公即世,中国无主,故我从以来。

公今存,天可汗存乎?”报曰:“天子万寿。

”回纥悟曰:“彼欺我乎!”子仪使谕虏曰:“昔回纥涉万里,戡大憝,助复二京,我与若等休戚同之。

今乃弃旧好,助叛臣,一何愚!彼背主弃亲,于回纥何有?”回纥曰:“本谓公云亡,不然,何以至此。

今诚存,我得见乎?”子仪将出,左右谏:“戎狄野心不行信。

”子仪曰:“虏众数十倍,今力不敌,吾将示以至诚。

”左右请以骑五百从,又不听。

即传呼曰:“令公来!”虏皆持满待。

子仪以数十骑出,免胄见其大酋曰:“诸君同艰难久矣,何忽亡忠谊而至是邪?”回纥舍兵下马拜曰:“果吾父也。

”子仪即召与饮,遗锦彩结欢,誓好如初。

因曰:“吐蕃本吾舅甥国,无负而来,弃亲也。

马牛被数百里,公等若倒戈乘之,若俯取一芥,是谓天赐,不行失。

且逐戎得利,与我继好,不两善乎?”会怀恩暴死,群虏无所统一,遂许诺。

吐蕃疑之,夜引去。

子仪遣将白元光合回纥众追蹑,大军继之,破吐蕃十万于灵台西原,斩级五万,俘万人,尽得所掠士女牛羊马橐驼不胜计。

遂自泾阳来朝,加实封二百户,还河中。

(节选自《新唐书》卷一百三十七)思索与学习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1)太宗尝践此官,故累圣旷不置员(2)渠可猥私老臣,隳大典A.践:担当B.累:拖累C.渠:莫非D.隳:毁坏2.下列句子中加点短语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A.恩赉崇缛崇缛:名贵而繁多B.诏趣诣省视事趣诣:赶到C.子仪确让确让:坚决辞让D.令公即世即世:去世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皇太子为雍王,定关东,乃得授②今凶丑略平,乃作法审官之时B.①冒进亡耻②何忽亡忠谊而至是邪C.①故我从以来②子仪以数十骑出D.①彼欺我乎②彼背主弃亲,于回纥何有4.下列四句中,对“之”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A.帝不获已,许之他的要求B.我与若等休戚同之无实义,只起调整音节作用C.公等若倒戈乘之他们D.吐蕃疑之他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因赐美人六人,从者自副,车服帷帟咸具(2)吐蕃本吾舅甥国,无负而来,弃亲也答案与提示1.B(历代)2.B(督促前往)3.D(“彼”都作第三人称代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郭子仪
郭子仪
郭汾阳在汾州,尝奏一州县官,而敕不下。

判官张昙言于同列,以令公勋德,而请一吏致阻,是宰相之不知体甚也。

汾阳王闻之,谓僚属曰:“自艰难以来,朝廷姑息方镇武臣,求无不得。

以是方镇跋扈,使朝廷疑之,以致如此。

今子仪奏一属官不下,不过是所请不当圣意。

上恩亲厚,不以武臣待子仪,诸公可以见贺矣!”闻者服其忠公焉。

王在河中,禁无故走马,犯者死。

南阳夫人乳母之子抵禁,都虞候杖杀。

诸子泣告于王,言虞候纵横之状,王叱而遣之。

明日,对宾僚吁叹者数四。

众皆不晓,徐问之,王曰:“某之诸子,皆奴材也。

”遂告以故曰:“伊不赏父之都虞候,而惜母之阿奶儿,非奴材而何?”
1、文中“郭汾阳在汾州”和“以令公勋德”两句中的“汾阳”“令公”都是对郭子仪的称谓。

下列对称谓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官名官名
B、官名一般尊称
C、别号官名
D、爵名官名
2、文中的“南阳夫人”是主要人物的什么人?
A、母亲
B、妻子
C、儿媳
D、姊妹
3、文中“以致如此”的“此”指的是
A、宰相之不知体甚也
B、所请不当圣意
C、以是方镇跋扈
D、求无不得
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而敕不下敕:帝王的诏书、命令
B、自艰难以来艰难:艰苦困难
C、是以方镇跋扈方镇:镇守一方的军区长官
D、言虞候纵横之状纵横:这里指放肆
5、对“上恩亲厚,不以武臣待子仪,诸公可以见贺矣”一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郭子仪认为皇上把他看得比一般方镇更重要,对他格外施恩,所以诸公应该祝贺皇上。

B、郭子仪认为皇上把他看得比一般方镇更重要,对他格外施恩,所以诸公应该祝贺自己。

C、郭子仪认为皇上对他不像对待一般方镇那样姑息,有求必应,这就是对他亲厚,所以诸公应该祝贺皇上。

D、郭子仪认为皇上对他不像对待一般方镇那样姑息,有求必应,这就是对他亲厚,所以诸公应该祝贺自己。

6、对“以令公勋德,而请一吏致阻,是宰相之不知体甚也”译得正确的一项是
A、凭着令公的功勋和品德,而想请一个小吏却受到阻挠,这是宰相不知体贴人啊!
B、凭着令公的功勋和品德,而想请一个小吏却受到阻
挠,这说明是宰相不知体统啊!
C、凭着令公的功勋和品德,而请皇帝处分一个小吏却受到阻挠,这是宰相不知体贴人啊!
D、凭着令公的功勋和品德,而请皇帝处分一个小吏却受到阻挠,这说明是宰相不知体统啊!7、“对宾僚吁叹者数四”的原因是
A、奏一州县官,而敕不下
B、宰相之不知体甚也
C、朝廷姑息方镇武臣
D、某之诸子,皆奴材也
1、D
2、B
3、D
4、B
5、D
6、D
7、D
汾阳王郭子仪在汾州,曾经向皇帝上表弹劾一个州县官,可是皇帝的批复迟迟未能下达。

判官张昙对同僚说,凭着郭令公的功勋和品德,而请求处分一个小吏却受到阻挠,这说明宰相太不知
体统了。

汾阳王听到这事后,对手下官吏们说:“自从安史之乱以来,朝廷对地方上的军事长军持姑息态度,他们有所求,没有得不到的。

因此地方上的军事长官骄横不法,使
朝廷存在疑虑,所以才导致‘求无不得’的局面。

现在子仪弹劾一个属官,皇帝迟迟不批下来,不过是我的请求不合皇帝的意思。

皇帝对我亲信恩重,不把我看成是一般的武臣,诸位可以祝贺我了。

”听到这话的人,都佩服郭子仪办事能出以公心并忠于朝廷。

郭子仪在河中,禁止军中无故跑马,违犯者处死。

郭子仪的夫人的乳母之子,触犯了这个禁令。

军中执法官都虞候用刑杖打死了他。

郭子仪的几个儿子哭着报告郭子仪,诉说都虞候如何如何放肆的情况。

郭子仪斥责了他们,并把他们赶开。

第二天,郭子仪对手下的幕宾和僚属叹息多次。

大家都不了解是为什么,后来慢慢地问郭子仪。

郭子仪说:“我的几个儿子,全是奴仆的材料。

”于是又把缘故告诉大家说:“他们不奖赏父亲的都虞候,可是却怜惜母亲乳母之子,这不是奴仆的材料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