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第9章习题及答案教案资料

合集下载

《宏观4》第9章 课后作业(参考答案)

《宏观4》第9章 课后作业(参考答案)

《宏观经济学》第九章课后作业(参考答案)P654-655:9.解:(1)54.0211==美元美元马克英镑,即:1英镑=5马克。

(2)英镑持有者可将1英镑兑换为6马克,再将6马克兑换为24美元。

即:从中获利0.4美元。

10.解:(1)商店报价为美元英镑美元英镑770012.23500=⨯,高于此人价位,因此不能成交。

(2)汇率至多为:时英镑美元英镑美元14.235007500=,双方才能成交。

P682-683:7.解:(1)用美元表示的人民币汇率是:1/8.30=0.12(2)该电视机的美元价格为:1245/8.3=150(美元)(3)该电脑的人民币价格为:800×8.3=6640(元)9.解:收入恒等式为:M X G I C Y -+++=而Y Y Y T Y Y C d 64.08)2.025(8.028)(8.0288.028+=--+=-+=+= 代入收入恒等式中,有:Y Y Y 1.020262064.08-++++=所以,87.160=Y ,此时,65.175.1561.021.02=⨯+=+=Y M则:35.265.1720=-=-M X ,即:贸易盈余23.5亿美元。

11.解:(1) Yr r Y Y r Y NXG I C Y 63.025001650)575.0(1001.05007501.0200035063.080+-=+--+++-++=+++= 得:r Y 2500160537.0-=IS 曲线的方程:r Y 76.675684.4337-= 由货币市场均衡得:P r Y 60010001625.0=- 得LM 曲线的方程为:PY r 16.010625.14-⨯=- 将LM 曲线的方程代入IS 曲线的方程,有: P Y Y 16.010625.1(76.675684.43374-⨯-=-得总需求曲线的方程为:PY 137.193264.2067+= (2)若P=1,则:400037.193264.2067=+=Y05.0=r2600400063.080=⨯+=C0=NX12.解:(1)储蓄175032505000=-=-=C Y S投资7505501000=⨯-=I均衡汇率可以通过下式求出:5000=3250+750+1000+500-500e ,得:e =1,贸易余额:NX=500-500×1=0(2)消费C=3250储蓄S=1750投资I=750均衡汇率由下式决定:5000=3250+750+1250+500-500e ,得:e =1.5,贸易余额:NX=500-500500×1.5=-25013.解:(1)经济均衡时,)2.030100(25258.040)(Y Y M X G I C Y --++++=-+++=,可得产出水平400=Y 。

张延《中级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9第九章 索洛经济增长模型)

张延《中级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9第九章  索洛经济增长模型)

张延《中级宏观经济学》第四篇 长期经济增长理论第九章 索洛经济增长模型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假设美国是处于平衡增长路径上的索洛经济,为了简单,假定无技术进步。

根据人口学家统计,21世纪美国的人口增长将接近于0,而20世纪则大约为1%,和20世纪相比,21世纪的人口增长率下降会导致何种结果:(1)处于平衡增长路径上的每工人平均资本、每工人平均产量和每工人平均消费将发生什么变化?画出经济向其新平衡增长路径移动的过程中这些变量的路径。

(2)说明人口增长率下降对产量路径(总产量,而非每工人平均产量)的影响。

答:(1)在没有技术进步的情况下,考虑只有劳动和资本两种投入要素的情况下,现在的生产函数可以简化为:()()()Y t F K t L t =⎡⎤⎣⎦,。

同时假设该生产函数规模报酬不变,定义每个人平均产出Yy L=,每个人平均资本K k L =,每个人平均消费C c L =,则可求得此时的密集形式的效用函数:()y f k =。

根据()()()K t sY t K t δ=-可得()()k sf k n k δ=-+。

假设经济在初始时处于平衡增长路径上,即满足()()***0k sf k n k δ=-+=,如图9-1所示,所形成的稳态时的人均资本为*k ,当人口增长率由n 减少为1n 时,形成新的稳态人均资本为*1k 。

图9-1 人口增长率降低时的稳态水平处于平衡增长路径上的每个人平均资本随着人口增长率的降低而增加,但在长期人均资本趋于稳定;平均产量;平均消费随着人口增长率的降低而增加,在长期将趋于稳定。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课后习题详解(第9章 经济波动导论)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课后习题详解(第9章  经济波动导论)

第4篇 经济周期理论:短期中的经济第9章 经济波动导论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1.奥肯定律(Okun ’s law )答:奥肯定律是表示失业率与实际国民收入增长率之间关系的经验统计规律,由美国经济学家奥肯在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

其主要内容是: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 将低于潜在GDP 2个百分点。

奥肯定律的一个重要结论是:实际GDP 必须保持与潜在GDP 同样快的增长,以防止失业率的上升。

如果政府想让失业率下降,那么,该经济社会的实际GDP 的增长必须快于潜在GDP 的增长。

根据奥肯的研究,在美国,失业率每下降1%,实际国民收入增长2%。

但应该指出的是:①奥肯定律表明了失业率与实际国民收入增长率之间是反方向变动的关系;②两者的数量关系1∶2是一个平均数,在不同的时期,这一比率并不完全相同;③这一规律适用于经济没有实现充分就业时的情况。

在经济实现了充分就业时,这一规律所表示的自然失业率与实际国民收入增长率之间的关系要弱得多,一般估算是1∶0.76。

2.领先指标(leading indicators )答:领先指标是指一般先于整体经济变动的变量,可以帮助经济学家预测短期经济波动。

由于经济学家对前导指标可靠意见看法的不一致,导致经济学家给出不同的预测,其中就包括短期经济波动情况的预测。

领先指标的大幅度下降预示经济很可能会衰退,大幅度上升预示经济很可能会繁荣。

3.总需求(aggregate demand )答:总需求是指整个经济社会在任何一个给定的价格水平下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

宏观经济第九章习题及答案

宏观经济第九章习题及答案

宏观经济第九章习题及答案宏观经济是一门研究整体经济运行的学科,涉及到国家经济的总体规划、政策制定和经济发展的方向。

在学习宏观经济的过程中,习题是一个重要的学习工具,通过解答习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

下面将对宏观经济第九章的习题及答案进行讨论。

第一道题目是关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计算。

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总量的指标,可以通过两种方法进行计算:支出法和收入法。

支出法是通过计算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的总和来得出GDP的。

而收入法则是通过计算一定时期内的劳动报酬、利润、利息和租金的总和来得出GDP的。

在解答这道题目时,我们可以根据给定的数据,按照支出法或收入法进行计算,最终得出GDP的数值。

第二道题目是关于通货膨胀的影响。

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量增加,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通货膨胀对经济有着深远的影响,其中包括影响消费者购买力、企业成本和利润、政府财政收入等方面。

在解答这道题目时,我们可以从这些方面进行论述,分析通货膨胀对经济运行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第三道题目是关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区别和联系。

货币政策是指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运行和控制通货膨胀的政策。

而财政政策则是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等手段,来影响经济运行和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

在解答这道题目时,我们可以从政策目标、工具和实施主体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二者的区别和联系。

第四道题目是关于经济增长的驱动力。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

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包括技术进步、资本积累、劳动力增长和制度环境等因素。

在解答这道题目时,我们可以从这些方面进行论述,分析各个因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并探讨如何促进经济增长。

第五道题目是关于经济周期和经济波动的原因和特征。

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在一定时期内呈现周期性波动的现象。

经济波动是指经济活动在短期内的起伏变化。

沈坤荣《宏观经济学教程》课后习题详解(第九章 经济增长及其核算)【圣才出品】

沈坤荣《宏观经济学教程》课后习题详解(第九章 经济增长及其核算)【圣才出品】
④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投入的增加不仅可以提高人力资本自身的生产效率,还可以提高 其他生产要素的生产效率。作为生产要素的人力资本一方面直接对经济增长作出贡献,另一 方面又通过促进科学和技术进步来促进经济增长。科学和技术进步依赖人力资本的提高,而 技术进步又是人力资本规模收益率提高的直接原因。正是这种双向的因果关系,使人力资本 的初始条件对于一个国家经济的腾飞非常重要。
⑤生产技术和知识。随着经济发展,新的生产方式逐渐取代了旧的生产方式,技术已广 泛渗透到社会生产力的各个要素之中。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主要依靠技术进步。
2.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提高储蓄率对经济增长的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有哪些? 答: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提高储蓄率在短期内会提高人均资本存量,促进经济增长, 但是在长期内,提高储蓄率只会提高潜在的 GDP,并不改变经济增长率。
2 / 10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本增长率为零,经济增长率又恢复到原来的水平。因此,从长期看,高储蓄率导致了产出水 平的增加,更多的储蓄提高了潜在的 GDP 水平,但储蓄率并不改变稳态时的 GDP 增长率。
图 9-1 储蓄率的变动对稳态的影响 (2)储蓄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如果一个经济保持较高的储蓄率,它会保持较高的资本存量水平和较高的产出水平,但 是它无法保持较高的增长率,因为资本的边际收益递减。如果储蓄率较低,则经济会有较低 的资本存量水平和产出水平。 较高的储蓄率仅意味着较高的稳定状态,表示当前资本存量水平(未达到稳态水平)与 较高稳态之间的差距可能更大,经济增长会有较大的空间和速度,导致经济在未达到稳态之 前有一个较快的增长。但这种较快的增长仅仅是暂时的,一旦经济在长期中达到稳定状态, 资本存量增长率恒定。
(1)从图 9-1 中可以看出,当储蓄率从 s 提高到 s ,人均储蓄曲线将从较低的位置 sf k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第10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9章 收入与支出【圣才出品】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第10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9章 收入与支出【圣才出品】

第3篇首要的几个模型第9章收入与支出9.1复习笔记一、总需求与均衡产出1.总需求概述(1)总需求的含义与构成总需求指整个经济社会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下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它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支出和国外需求构成。

将商品需求区分为消费(C)、投资(I)、政府采购(G)、与净出口(NX)等需求,则总需求(AD)由下面的公式决定:=+++AD C I G NX(2)总需求与国民收入核算中总支出的区别①总需求指计划(意愿)支出量;国民收入中的总支出是指实际发生量;②一般而言在消费、政府采购、以及净出口方面两者不存在差异;③关键在于计划投资与实际投资之间的差别,在实际发生的投资中往往会出现非计划的存货投资。

2.均衡产出(1)均衡产出水平的含义均衡产出水平指总供给和总需求相一致时的产出水平。

经济社会的产量或者国民收入决定于总需求,均衡产出是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产出。

当下式成立时,经济处于均衡产出水平状态:==+++Y AD C I G NX(2)非计划库存投资与产量调节机制当总需求即人们想要购买的量与产出不相等时,则存在非计划库存投资或负投资。

可将其概括为:IU Y AD=-,其中IU为非计划的库存投资。

图9-1产出调节机制①如果产出大于总需求,就有非计划库存投资0IU>,此时存在超额库存积累,企业会减少生产,直到产出与总需求再度均衡为止。

②如果产出低于总需求,0IU<,企业将增加生产直至均衡恢复为止。

③在均衡状态下,非计划存货投资为零,0IU=,企业没有增加或减少产出的激励。

以上论述的以存货调整为基础的产量调节机制如图9-1所示。

图9-1产出调节机制3.基本结论(1)总需求决定均衡产出(收入)水平(2)在均衡时,非计划库存投资等于零,而且消费者、政府以及外国居民都买到了他们想要购买的商品。

(3)以非计划库存变化为基础的产量调整将使经济达到均衡水平。

萨缪尔森《宏观经济学》(第19版)习题详解(含考研真题)(第9章 货币和金融体系)

萨缪尔森《宏观经济学》(第19版)习题详解(含考研真题)(第9章  货币和金融体系)

萨缪尔森《宏观经济学》(第19版)第9章货币和金融体系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1.金融系统,金融市场,金融中介(financial system,financial markets,financial intermediareies)答:金融与金融系统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金融是指经济主体以消费或投资为目的从其他代理人那里借入或者贷出资金的过程。

金融系统是指有关资金的流动、集中和分配的一个体系。

它是由连接资金盈余者和资金短缺者的一系列金融中介机构和金融市场共同构成的一个有机体,所有与金融相关的活动都发生在金融系统中。

提供金融产品或服务的机构称为金融中介。

最重要的金融中介是商业银行,它从居民户或其他组织那里吸收存款资金,然后将它们贷给需要资金的企业和其他居民户。

其他金融机构包括保险公司和共同基金等。

金融市场是指货币的借贷、各种票据和有价证券的买卖等融资活动的场所。

借贷行为经由各种金融中介发生在金融市场上。

金融市场同其他市场一样,只不过它的产品和服务包括股票和债券等金融工具。

重要的金融市场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外汇市场。

2.金融系统的功能答:金融系统是现代经济中的重要部门,它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①在不同时间、部门和地区间转移资源;②控制风险;③根据单个储蓄者或投资者的需求吸收和发放资金;④充当票据交换所。

3.主要金融资产或工具(The mainly financial assets or instruments)答:金融资产主要由以货币衡量的资产和有价证券(其价值代表的是所占有的实体资产的价值)组成。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案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案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宏观经济学》教材的第九章,主题为“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具体内容包括:国民收入的构成与测量、国民收入的决定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国民收入的构成与测量方法,理解国民收入的决定理论。

2. 使学生掌握失业与通货膨胀的概念及其原因,了解我国失业与通货膨胀的现状。

3. 使学生理解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含义、作用及运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对策。

2. 教学重点: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运用及效果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新闻报道,引发学生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兴趣。

2. 知识点讲解:(1) 国民收入的构成与测量:讲解国民收入的构成要素,如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以及测量国民收入的方法。

(2) 国民收入的决定理论:介绍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如劳动力、资本、技术等,并解释它们对国民收入的影响。

(3) 失业与通货膨胀:讲解失业与通货膨胀的概念、原因及影响,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4) 财政政策:介绍财政政策的含义、作用及运用,如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等。

(5) 货币政策:讲解货币政策的含义、作用及运用,如宽松的货币政策、紧缩的货币政策等。

3. 例题讲解: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即时检验所学知识,教师给予解答和指导。

5. 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观点,组织小组讨论,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合作意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如国民收入的构成与测量、国民收入的决定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 简述国民收入的构成与测量方法。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9版章节习题精编详解(经济增长Ⅱ:技术、经验和政策)【圣才出品】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9版章节习题精编详解(经济增长Ⅱ:技术、经验和政策)【圣才出品】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9版)章节习题精编详解第3篇增长理论:超长期中的经济第9章经济增长Ⅱ:技术、经验和政策一、概念题1.劳动效率(efficiency of labor)答:劳动效率是指单位劳动时间的产出水平,反映了社会对生产方法的掌握和熟练程度。

当可获得的技术改进时,劳动效率会提高。

当劳动力的健康、教育或技能得到改善时,劳动效率也会提高。

在索洛模型中,劳动效率(E)是表示技术进步的变量,反映了索洛模型劳动扩张型技术进步的思想:技术进步提高了劳动效率,就像增加了参与生产的劳动力数量一样,所以在生产函数中的劳动力数量上乘以一个劳动效率变量,形成了有效工人概念,这使得索洛模型在稳态分析中纳入了外生的技术进步。

2.劳动改善型技术进步(labor-augmenting technological progress)答:劳动改善型技术进步是指技术进步提高了劳动效率,就像增加了参与生产的劳动力数量一样,所以在生产函数中的劳动力数量上乘以一个劳动效率变量,以反映外生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劳动改善型技术进步实际上认为技术进步是通过提高劳动效率而影响经济增长的。

它的引入形成了有效工人的概念,从而使得索洛模型能够以单位有效工人的资本和产量来进行稳定状态研究。

3.内生增长理论(endogenous growth theory)答:内生增长理论是用规模收益递增和内生技术进步来说明一个国家长期经济增长和各国增长率差异的一种经济理论,其重要特征就是试图使增长率内生化。

根据其依赖的基本假定条件的差异,可以将内生增长理论分为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内生增长模型和垄断竞争条件下的内生增长模型。

按照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内生增长模型,使稳定增长率内生化的两条基本途径就是:①将技术进步率内生化;②如果可以被积累的生产要素有固定报酬,那么可以通过某种方式使稳态增长率受要素的积累影响。

内生增长理论是抛弃了索洛模型外生技术进步的假设,以更好地研究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的理论。

经济学基础第九章答案

经济学基础第九章答案

第九章宏观经济学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ACAA 6.DDCCD二、名词解释:1.通货膨胀:指物价水平普遍而持续的上涨。

换句话说,通货膨胀就是单位货币的购买力(即单位货币所能购买的商品和劳务的数量)不断下降的现象。

2.消费价格指数:它是衡量各个时期居民家庭日常消费的生活用品和劳务的价格变化的指标。

3.生产者价格指数:PPI是衡量工业企业产品出厂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指数,是反映某一时期生产领域价格变动情况的重要经济指标,也是制定有关经济政策和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依据。

4.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是指当市场上商品和劳务的总需求增加时,市场所能供给的商品和劳务不能满足市场的过度需求而引起的物价上涨。

5.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是指在资源尚未充分利用时因成本因素推进而引起的的价格上涨。

6.结构型通货膨胀:是指由于经济结构方面的因素而引起的通货膨胀。

7.经济增长:就是GDP或者人均GNP的持续增长。

8.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所经历的有规律的扩张和收缩。

三、问答题1.什么是失业?引起失业的原因有哪些?失业是指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有工作能力且愿意按现行工资率工作(在最近一段时间内寻找过工作)的人没有工作。

摩擦性失业: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正常的劳动力流动而引起的暂时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是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化,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在职业、技能、产业、地区分布等方面的不协调所引起的失业。

周期性失业是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阶段,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

2.什么是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有哪些类型?即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水平普遍而持续的上涨。

换句话说,通货膨胀就是单位货币的购买力(即单位货币所能购买的商品和劳务的数量)不断下降的现象,也就是一般人所说“钱不值钱了”的现象。

根据通货膨胀率的大小,通货膨胀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第一,温和的通货膨胀。

温和的通货膨胀是指通货膨胀率低而且较为稳定的物价水平;第二,急剧的或奔腾的通货膨胀。

宏经9,10章答案

宏经9,10章答案

第9, 10章习题一、判断1、在短期内,如果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等于0,则居民的消费支出也等于0(×)2、如果消费和收入之间存在线性关系,那么边际消费倾向不变(√)3、提高利率可刺激储蓄(√)4、边际消费倾向上升将减少均衡收入(×)5、IS曲线是用来表示货币市场供求均衡的条件(×)6、其他条件不变时,名义货币供给的减少将使LM曲线向左移(√)7、当物价上涨时,LM曲线会向右下方移动(×)8、IS曲线右移会增加总需求并降低利率(×)9、商品市场决定收入,货币市场决定利率(×)10、价格水平不变属于IS-LM模型的假定条件(√)11、IS曲线左边的点,代表着产品市场的短缺(√)12、政府税收的增加将引起IS曲线右移(×)二、单项选择1、在以下四种情况中,支出乘数最大的是( C )A、边际消费倾向为0.6;B、边际消费倾向为0.3;C、边际储蓄倾向为0.1;D、边际储蓄倾向为0.3。

2、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发生于( A )之时A、实际储蓄等于实际投资;B、实际的消费加实际的投资等于产出值;C、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D、总支出等于企业部门的收入3、在两部门经济模型中,如果边际消费倾向值为0.6,那么自主支出乘数值是(B )A、1.6;B、2.5;C、5;D、4。

4、消费者边际消费倾向减小,则( C )A、GDP将下降,但储蓄S将不变;B、GDP将下降,但储蓄S将上升;C、GDP和储蓄S都将下降;D、GDP不变,但储蓄S下降。

5、乘数效应必须在(C )条件下比较明显A、总需求大于总供给B、政府支出等于政府税收C、经济中存在闲置资源D、经济实现了充分就业6、在收入的均衡水平上,(D )A、GDP没有变动的趋势B、计划支出等于实际支出C、非自愿的存货累积为0D、以上说法都正确8、比较存在所得税时政府购买对GDP的作用与没有所得税时政府购买对GDP的作用,前者的作用(B )A、较大B、较小C、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D、不能确定9、政府支出的增加使IS曲线(B )A向左移动;B向右移动;C保持不动;D斜率增大。

宏观经济学第9章习题与答案

宏观经济学第9章习题与答案

第9章宏观经济政策一、名词解释财政政策自动稳定器货币政策公开市场业务法定准备金比率挤出效应财政政策乘数货币政策乘数二、判断题(正确标出"T",错误标出"F")1.紧缩性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抑制了通货膨胀但增加了政府债务。

()2.预算赤字财政政策是凯恩斯主义用于解决失业问题的有效需求管理的主要手段。

()3.扩张性货币政策使LM曲线右移,而紧缩性货币政策使LM曲线左移。

()4.政府的财政支出政策主要通过转移支付、政府购买和税收对国民经济产生影响。

()5.当政府同时实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时,均衡国民收入一定会下降,均衡的利率一定会上升。

()6.减少再贴现率和法定准备金比率可以增加货币供给量。

()7.由于现代西方财政制度具有自动稳定器功能,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货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所以不需要政府采取任何行动来干预经济。

()8.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之一是价格稳定,价格稳定指价格指数相对稳定,而不是所有商品价格固定不变。

()9.财政政策的内在稳定器作用是稳定收入水平,但不稳定价格水平和就业水平。

()10.商业银行体系所能创造出来的货币数量与最初的存款和法定准备金比率都成正比。

()11.扩张性财政政策使IS曲线左移,而紧缩性财政政策使IS曲线右移。

()12.当一个国家出现恶性通货膨胀时,政府只能通过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加以遏制。

()13.在西方发达国家,由财政部、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共同运用货币政策来调节。

()14.当一个国家经济处于充分就业水平时,政府应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15.凯恩斯主义者奉行功能财政思想,而不是预算平衡思想。

()三、单项选择1.下列哪种情况增加货币供给不会影响均衡国民收入?()A. IS曲线陡峭而LM曲线平缓B. IS曲线垂直而LM曲线平缓C. IS曲线平缓而LM曲线陡峭D. IS曲线和LM曲线一样平缓2.下列哪种情况"挤出效应"可能会很大?()A. 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也不敏感B. 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而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敏感C. 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而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不敏感D. 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也敏感3.挤出效应发生于下列哪种情况?()A. 私人部门增税,减少了私人部门的可支配收入和支出B. 减少政府支出,引起消费支出下降C. 增加政府支出,使利率提高,挤出了对利率敏感的私人部门支出D. 货币供给增加,引起消费支出增加4.政府支出增加使IS曲线右移,若要使均衡国民收入变动接近于IS曲线的移动量,则必须是()A. IS曲线陡峭而LM曲线陡峭B. IS曲线陡峭而LM曲线平缓C. IS曲线平缓而LM曲线陡峭D. IS曲线和LM曲线一样平缓5.货币供给变动如果对均衡国民收入有较大的影响,是因为()A. 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不敏感B. 支出系数小C. 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敏感D. 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6.下列()不属于扩张性财政政策。

巴罗宏观经济学答案chapter9.doc

巴罗宏观经济学答案chapter9.doc

Chapter 9: Capital Utilization and UnemploymentAnswers to review questions, pg. 2291.Machines are determined by the capital stock available during the period, and may be considered a zz fixed,z input; but the number of hours used is a//variable,, input and can be adjusted according to current cond让ions. Thus, the actual capital input is the number of machines multiplied by the number of hours each is used. Equation 9.4 shows that the rate of return on capital ownership is not just a function of machines owned, but of the number of machine hours supplied. Since the rate of depreciation increases with the intensity of use, the rate of return to cap让al ownership can be reduced by using it too intensely.2. a. An increase in R/P increases the value of each hour of capital supplied.b. If the effects of capacity utilization rates on depreciation were to increase, then the net rate of return would be reduced for all values of K.3.The unemployment rate is the number of unemployed/labor force. Since the labor force is weakly pro-cyclical, the numbers will underestimate the true unemployment rate as the economy approaches a trough of a recession (when labor force is smaller) and overestimate it during the irdtial stages of recovery. (See discussion of # 9 below.)4.The major reason a worker may reject an offer of employment which is greater than their current income is that the offer is in the lower end of the distribution of expected offers. If they refuse, they must suffer the opporturdty costs associated w让h the foregone wages, but in return, they might end up find a better offer that more than makes up for it. It is the tradeoff between these two opportunities that determines the reservation wage: the lowest acceptable offer.5.Job separations may have a variety of causes including:-imperfect information: either the job or the employee mail fail to live up to the expectations based on the original evaluation.- circumstances of the job may change: technology or market demandsmay change in a way that reduces the value of the worker to the firm--circumstances of the worker may change: the worker may have a child or family member needing care, they may develop different preferencesregarding location or working conditions, etc.-Some jobs are temporary by design, including seasonal work.6.The natural rate of unemployment is the rate associated with a balanced flows of job finding and job separations. The actual rate of unemployment will vary from the natural rate when temporary "shocks" occur that temporarily change the rate of job finding, job separation, or both. The natural rate will be affected by institutional changes that change the job search. For example, the use of the internet allows information to flow more rapidly bet ween firms and workers, resulting in lower search times. A reduction in unemployment benefitscould also motivate workers to reduce search times; tenure laws could reduce the rate of job separation, etc.Answers to problems for discussion, pg- 2307:effect on job-findingevent:—♦—separation —finding 8・ The natural rate of unemployment seems to be 4.76%, as seen in the following table: time employment unemployment separation findingu. rate: 0 92 81.84 3.2 0.08 193.36 6.64 1.8672 2.656 0.0664 294.1488 5.8512 1.882976 2.34048 0.058512 394.606304 5.393696 1.8921261 2.1574784 0.053937 494.871656 5.12834368 1.8974331 2.0513375 0.051283 595.025561 4.974439334 1.9005112 1.9897757 0.049744 695.114825 4.885174814 1.9022965 1.9540699 0.048852 795.166599 4.833401392 1.903332 1.9333606 0.048334 895.196627 4.803372807 1.9039325 1.9213491 0.048034 995.214044 4.785956228 1.9042809 1.9143825 0.04786 1095.224145 4.775854612 1.9044829 1.9103418 0.047759 1195.230004 4.769995675 1.9046001 1.9079983 0.0477 1295.233403 4.766597492 1.9046681 1.906639 0.047666 1395.235373 4.764626545 1.9047075 1.9058506 0.047646 1495.236517 4.763483396 1.9047303 1.9053934 0.047635 1595.23718 4.76282037 1.9047436 1.9051281 0.047628 time paths of employment andunemployme nt9. Unemployed persons not "'actively seeking work" are not counted in the labor force. It may be that some of them are not seeking work until business cond 让ions improve, that is, until the expected probabil 让y (and therefore, the net benefits) of the job search increase. In this case, the labor force would be pro-cyclical, and the unemployment rates would decrease during a recession notbecause people are finding jobs, but because they have stopped looking for them. These people are officially designated as "'discouraged workers z,. When business conditions pick up and these "'discouraged workers" begin actively looking for work again, their presence in the labor force would tend to push unemployment rates up again. On the other hand, if one person in a household loses a job orsuffers a loss of income, another member of the household not currently in the labor force may decide to enter in an effort to maintain household income.10. New technology should increase the marginal product of labor, creating new job offers. Job offers would be pro-cyclical in this case. When there are more vacancies, the job search will likely be shorter and the unemployment rates lower. Therefore, the unemployment rate would be countercyclical and the graph of vacancies vs. unemployment rates will show an inverse relationship, as in figure 9.12.。

宏观经济学第9章习题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第9章习题及答案

第9章宏观经济政策一、名词解释财政政策自动稳定器货币政策公开市场业务法定准备金比率挤出效应财政政策乘数货币政策乘数二、判断题(正确标出“T",错误标出“F”)1.紧缩性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抑制了通货膨胀但增加了政府债务。

()2.预算赤字财政政策是凯恩斯主义用于解决失业问题的有效需求管理的主要手段。

()3.扩张性货币政策使LM曲线右移,而紧缩性货币政策使LM曲线左移。

()4.政府的财政支出政策主要通过转移支付、政府购买和税收对国民经济产生影响.()5.当政府同时实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时,均衡国民收入一定会下降,均衡的利率一定会上升。

()6.减少再贴现率和法定准备金比率可以增加货币供给量.()7.由于现代西方财政制度具有自动稳定器功能,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货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所以不需要政府采取任何行动来干预经济。

()8.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之一是价格稳定,价格稳定指价格指数相对稳定,而不是所有商品价格固定不变。

()9.财政政策的内在稳定器作用是稳定收入水平,但不稳定价格水平和就业水平.()10.商业银行体系所能创造出来的货币数量与最初的存款和法定准备金比率都成正比。

()11.扩张性财政政策使IS曲线左移,而紧缩性财政政策使IS曲线右移。

()12.当一个国家出现恶性通货膨胀时,政府只能通过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加以遏制。

()13.在西方发达国家,由财政部、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共同运用货币政策来调节。

()14.当一个国家经济处于充分就业水平时,政府应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15.凯恩斯主义者奉行功能财政思想,而不是预算平衡思想。

()三、单项选择1.下列哪种情况增加货币供给不会影响均衡国民收入?()A. IS曲线陡峭而LM曲线平缓B。

IS曲线垂直而LM曲线平缓C。

IS曲线平缓而LM曲线陡峭D。

IS曲线和LM曲线一样平缓2.下列哪种情况“挤出效应”可能会很大?()A。

萨缪尔森《宏观经济学》(第19版)习题详解(含考研真题)(第9章--货币和金融体系)

萨缪尔森《宏观经济学》(第19版)习题详解(含考研真题)(第9章--货币和金融体系)
4. 利息 : 持 有货 币 的机会成 本(interest as opportunity cost of holding money)
答:“利息: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表明了利息与持有货币之间的关
985/211 历年真题解析,答案,核心考点讲义,你想要的都在这→ 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系。利息是对货币的使用所支付的报酬。当人们选择持有货币时,就不 能得到利息。因此,利息可以视为是人们选择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机 会成本又称择一成本,是指在经济决策过程中,因选取某一方案而放 弃另一方案所付出的代价或丧失的潜在利益。
5.货币( M1 )=银行体系外流通的通货和支票账户 答:狭义货币( M1)是流通中现金( M0 )与活期存款的总和。现金是 法定通货的存在形式。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具有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 两种职能,存款人随时可签发支票进行转让或者流通。
6.商品货币,纸币,银行货币(commodity M ,paper M ,bank M)
2.金融系统的功能 答:金融系统是现代经济中的重要部门,它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 下四方面:①在不同时间、部门和地区间转移资源;②控制风险;③根 据单个储蓄者或投资者的需求吸收和发放资金;④充当票据交换所。
3. 主 要 金 融 资 产 或 工 具 ( The mainly financial assets or instruments)
答:金融资产主要由以货币衡量的资产和有价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券(其价值代表的 是所占有的实体资产的价值)组成。金融资产的主要形式有:
(1)货币。 (2)储蓄账户,指在银行的存款,通常由政府担保,有固定的本金 价值,其利率由短期市场利率决定。 985/211 历年真题解析,答案,核心考点讲义,你想要的都在这→ 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宏观经济学》教材--书后习题参考答案

《宏观经济学》教材--书后习题参考答案

《宏观经济学》教材:书后习题参考答案第九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1.何为GDP?如何理解GDP?答案要点:GDP是指一定时期内在一国(或地区)境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对于GDP的理解,以下几点要注意:(1)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

为了解决经济中不同产品和服务的实物量一般不能加总的问题,人们转而研究它们的货币价值,这就意味着,GDP一般是用某种货币单位来表示的。

(2)GDP衡量的是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中间产品和服务价值不计入GDP。

最终产品和服务是指直接出售给最终消费者的那些产品和服务,而中间产品和服务是指由一家企业生产来被另一家企业当作投入品的那些服务和产品。

(3)GDP是一国(或地区)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也就是说,只有那些在指定的国家和地区生产出来的产品和服务才被计算到该国或该地区的GDP中。

(4)GDP衡量的是一定时间内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这意味着GDP属于流量,而不是存量。

2.说明核算GDP的支出法。

答案要点:支出法核算GDP的基本依据是:对于整个经济体来说,收入必定等于支出。

具体说来,该方法将一国经济从对产品和服务需求的角度划分为了四个部门,即家庭部门、企业部门、政府部门和国际部门。

对家庭部门而言,其对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支出称为消费支出,用字母C表示;对企业部门而言,其支出称为投资支出,用字母I表示;对政府部门而言,将各级政府购买产品和服务的支出定义为政府购买,用字母G表示;对于国际部门,引入净出口NX来衡量其支出,净出口被定义为出口额与进口额的差额。

将上述四部门支出项目加总,用Y表示GDP,则支出法核算GDP 的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为:Y=C+I+G+NX。

3.说明GDP这一指标的缺陷。

答案要点:(1)GDP并不能反映经济中的收入分配状况。

GDP 高低或人均GDP高低并不能说明一个经济体中的收入分配状况是否理想或良好。

(2)由于GDP只涉及与市场活动有关的那些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因此它忽略了家庭劳动和地下经济因素。

宏观经济学第9章作业答案

宏观经济学第9章作业答案

宏观第九章作业答案1.1、考虑一处于平衡增长路径上的索洛经济,为了简单,假定无技术进步。

现在假定人口增长率下降。

(a)处于平衡增长路径上的每工人平均资本、每工人平均产量和每工人平均消费将发生什么变化?画出经济向其新平衡增长路径移动的过程中这些变量的路径。

(b)说明人口增长率下降对产量路径(总产量,而非每工人平均产量)的影响。

第1题:(a)在没有技术进步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简化生产函数,即考虑只有劳动和资本两种投入要素的情况,现在的生产函数可以简化为:Y(t)=F[K(t),L(t)]。

同时假定该生产函数规模报酬不变。

定义每个人平均产出y=Y/L,每个人平均资本k=K/L, 每个人平均消费c=C/L,则可求得此时的密集形式的效用函数:y=f(k).并且该密集形式的生产函数满足:f(0)=0,f′(k)>0,f″(k)<0,l i m k→0f′(k)=∞,l i m k→∞f′(k)=0.根据K˙(t) = s Y(t) -δK(t),我们可以求得此时的关键方程:(1) k˙=sf(k)-(n+σ)k假设经济在初始时处于平衡增长路径上,即满足k*˙=sf(k*)-(n+σ)k*=0.此时,经济中的实际投资等于持平投资,两条线相交于(k*,y*)。

在t0时刻,当人口增长率由n下降到n new后,实际投资线不变,持平投资线发生偏转,此时,k*˙=sf(k*)-(n new+σ)k*>0,实际投资超过持平投资,每个人平均资本开始增加。

根据y=f(k),伴随k的开始增加,每个人平均产出y也开始上升。

而c=(1-s)f(k),所以,每个人平均消费也开始增加。

在t1时刻之后,经济重新达到平衡增长路径后,k*new˙=sf(k*new)-(n+σ)k* new =0, 每个人实际投资等处持平投资,两条线相交于(k* new,y* new)。

k* new、,y* new、c* new 均维持不变,且k* new>k*,y* new>y*, c* new>c*.y=f(k)y=sf(k)(n+σ)kkk n e wk*y n e wy*y(n new+σ)k在t 0时刻到t 1时刻之间,由于k ˙>0,所以每个人平均资本逐步增长。

萨缪尔森《宏观经济学》(第19版)习题详解(含考研真题)(第9章--货币和金融体系)

萨缪尔森《宏观经济学》(第19版)习题详解(含考研真题)(第9章--货币和金融体系)
2.金融系统的功能 答:金融系统是现代经济中的重要部门,它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 下四方面:①在不同时间、部门和地区间转移资源;②控制风险;③根 据单个储蓄者或投资者的需求吸收和发放资金;④充当票据交换所。
3. 主 要 金 融 资 产 或 工 具 ( The mainly financial assets or instruments)
答:(1)商品货币也称实值或实质货币,它是指商品价值与货币价 值相等的货币。
(2)纸币是由国家依法发行的、作为法定流通手段的货币符号。它 本身没有价值,而是代替金属货币来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充当商品 交换的媒介。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纸币数量,相当于所需要的金属货 币数量。如果纸币发行过量,将会使其贬值,导致物价上涨。
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11.普通股票(公司股权)[common stocks(corporate equities)] 答:普通股票是“优先股”的对称,指股东享有平等权利和义务、不 加特别限制、股利不固定的股票。其股息随公司盈利多少而变动。它 是股份公司发行股票时采用最多的一种形式。普通股股金构成股份公 司资金的基础。普通股持有人是公司的基本股东,享有广泛的权利,如 表决权、选举与被选举权、优先认股权、资产分配权、参与经营权等。 但普通股股东也比优先股股东承担更多的义务和更大的风险。普通股 的股息必须在先支付债券利息、优先股股息后才能分配。普通股的收 益无充分保障,公司盈利多时,分到的股利便多;公司盈利少时,分到 的股利便少,甚至没有股利。在公司清算时,普通股对公司剩余资产 的索取权排在债权人和优先股之后。
以保证储户提款,其余的存款才能用于放贷或投资,这部分提留的存 款称之为银行准备金。
9.部分准备金银行(fractional reserve banking) 答:部分准备金银行指银行只把它们的部分存款作为准备金的制 度。在这种制度下,银行将部分存款作为准备金,而将其余存款用于 向企业或个人发放贷款或者投资。若得到贷款的人再将贷款存入其他 银行,从而使其他银行增加了发放贷款或者投资的资金,这一过程持 续下去,使得更多的货币被创造出来了。因此,部分准备金的银行制 度是银行能够进行多倍货币创造的前提条件,在百分之百准备金银行 制度下,银行不能进行多倍货币创造。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习题精编详解(第9章 经济波动导论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习题精编详解(第9章  经济波动导论

第4篇经济周期理论:短期中的经济第9章经济波动导论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判断题1.由于股票市场价格上升而导致财富的增加会引起经济沿着现存的总需求曲线移动。

()【答案】F【解析】物价水平的变动才能使得经济沿着总需求曲线移动。

股票市场价格,并不等同于实体经济中的价格,股票价格上升导致的财富的增加可能会增加消费和投资,从而使得总需求曲线向外移动。

2.实际GDP的波动只由总需求变动引起,不为总供给变动所影响。

()【答案】F【解析】长期而言,实际GDP是由总供给决定的,随着影响总供给曲线的劳动、资本以及技术的变动而变动。

3.如果作为总供给减少的反应,政府增加货币供应,失业率将回到自然失业率水平,但是价格甚至还要上涨。

()【答案】T【解析】当经济面临不利的总供给冲击时,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而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增加货币供应以增加总需求,阻止产出的下降,但这种政策的代价是更高的价格水平。

4.无论产量减少是由总需求减少还是总供给减少引起,作为产出减少的反应,经济都会回到其初始价格水平和初始产量水平。

()【答案】F【解析】当经济面临不利的总供给冲击时,中央银行可以增加总需求来防止产出的下降,使产出回到初始产量水平,但中央银行这种反应的代价是更高的价格水平。

5.如果在总供给曲线的水平阶段上总需求增加,一部分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效果将转化为通货膨胀。

()【答案】F【解析】在总供给曲线水平的阶段上,总需求增加,使得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效果全部转化为产出。

6.单位生产成本下降会使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宏观经济学第9章习题及答案第9章宏观经济政策一、名词解释财政政策自动稳定器货币政策公开市场业务法定准备金比率挤出效应财政政策乘数货币政策乘数二、判断题(正确标出“T”,错误标出“F”)1.紧缩性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抑制了通货膨胀但增加了政府债务。

()2.预算赤字财政政策是凯恩斯主义用于解决失业问题的有效需求管理的主要手段。

()3.扩张性货币政策使LM曲线右移,而紧缩性货币政策使LM曲线左移。

()4.政府的财政支出政策主要通过转移支付、政府购买和税收对国民经济产生影响。

()5.当政府同时实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时,均衡国民收入一定会下降,均衡的利率一定会上升。

()6.减少再贴现率和法定准备金比率可以增加货币供给量。

()7.由于现代西方财政制度具有自动稳定器功能,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货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所以不需要政府采取任何行动来干预经济。

()8.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之一是价格稳定,价格稳定指价格指数相对稳定,而不是所有商品价格固定不变。

()9.财政政策的内在稳定器作用是稳定收入水平,但不稳定价格水平和就业水平。

()10.商业银行体系所能创造出来的货币数量与最初的存款和法定准备金比率都成正比。

()11.扩张性财政政策使IS曲线左移,而紧缩性财政政策使IS曲线右移。

()12.当一个国家出现恶性通货膨胀时,政府只能通过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加以遏制。

()13.在西方发达国家,由财政部、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共同运用货币政策来调节。

()14.当一个国家经济处于充分就业水平时,政府应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15.凯恩斯主义者奉行功能财政思想,而不是预算平衡思想。

()三、单项选择1.下列哪种情况增加货币供给不会影响均衡国民收入?()A. IS曲线陡峭而LM曲线平缓B. IS曲线垂直而LM曲线平缓C. IS曲线平缓而LM曲线陡峭D. IS曲线和LM曲线一样平缓2.下列哪种情况“挤出效应”可能会很大?()A. 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也不敏感B.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而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敏感C. 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而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不敏感D. 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也敏感3.挤出效应发生于下列哪种情况?()A. 私人部门增税,减少了私人部门的可支配收入和支出B. 减少政府支出,引起消费支出下降C. 增加政府支出,使利率提高,挤出了对利率敏感的私人部门支出D. 货币供给增加,引起消费支出增加4.政府支出增加使IS曲线右移,若要使均衡国民收入变动接近于IS曲线的移动量,则必须是()A. IS曲线陡峭而LM曲线陡峭B. IS曲线陡峭而LM曲线平缓C. IS曲线平缓而LM曲线陡峭D. IS曲线和LM曲线一样平缓5.货币供给变动如果对均衡国民收入有较大的影响,是因为()A. 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不敏感B. 支出系数小C.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敏感D.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6.下列()不属于扩张性财政政策。

A. 减少税收B. 制定物价管制政策C.增加政府支出D.增加公共事业投资7.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法定准备金比率属于()A. 控制总供给B. 扩张性货币政策C.收入指数化政策D.紧缩性货币政策8.下列哪种情况不会引起国民收入水平的上升()A. 增加净税收B.增加政府转移支付C.减少个人所得税D.增加政府购买9.如果政府支出的减少与政府转移支付的增加相同时,收入水平会()A.增加B.不变C.减少D.不确定10.在其它条件不变情况下,政府增加公共设施投资,会引起国民收入()。

A.增加B.不变C.减少D.不确定11.与货币政策同义词的是()A.扩张性政策B.利息率政策C.金融政策D.紧缩性政策12.在其它条件不变情况下,减少自主性净税收,会引起()A. 国民收入减少B.国民收入增加C.国民收入不变D.不确定13.公开市场业务是指()A. 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B. 中央银行增加或减少对商业银行的贷款C. 中央银行规定对商业银行的最低贷款利率D. 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实施监督14.政府实施赤字财政政策,弥补赤字最有效的方法()A. 增加税收B. 发行货币C. 减少政府转移支付D.发行公债15.下列哪种情况会产生挤出效应?()A. 对私人部门税收的增加而引起私人部门可支配收入和支出的下降B. 货币供给量的下降提高了利率从而挤出了对利率比较敏感的私人支出C. 政府购买支出的下降导致消费支出的下降D. 政府购买支出增加使利率提高,从而挤出了私人部门的支出16.过度的货币供给会引起()。

A. 债券价格与利率上升B. 债券价格下降,利率上升C. 债券价格与利率下降D. 债券价格上升,利率下降17.当经济过热时,中央银行可以在金融市场上()。

A. 卖出政府债券,降低再贴现率B. 卖出政府债券,提高再贴现率C. 买进政府债券,降低再贴现率D. 买进政府债券,提高再贴现率18.下列哪一项措施是中央银行无法用来变动货币供给量。

()A.调整法定准备金B.调整再贴现率C.调整税率D.公开市场业务19.当法定准备金率为25%时,如果你在银行兑现了一张200美元的支票而且将现金放在身边,这个行动对货币供给的潜在影响是()。

A. 流通中货币增加800美元B. 流通中货币减少800美元C. 流通中货币增加200美元D.流通中货币减少200美元20.财政政策的内在稳定器作用体现在()。

A. 延缓经济衰退B. 刺激经济增长C. 减缓经济波动D. 促使经济达到均衡21.“松财政紧货币”会使利率()。

A. 上升B. 下降C. 不变D. 不确定22.“双紧”政策会使国民收入()。

A. 增加B. 减少C. 不变D. 不确定23.在充分就业的经济中,政府购买支出增加将导致()。

A. 价格水平上升,利率下降B. 价格水平下降,利率上升C. 价格水平和利率同时上升D. 价格水平和利率同时下降24.如果一国经济处于萧条和衰退时期,政府应采取()。

A.财政预算盈余B.财政预算赤字C.财政预算平衡D.财政预算盈余或赤字25.如果一国经济处于国内失业,国际收支顺差的状况,这是适宜采用()。

A. 扩张性财政政策B.扩张性货币政策C.扩张性财政政策与扩张性货币政策D.扩张性财政政策与紧缩性货币政策四、计算题1.假定货币需求为L=0.5Y,货币供给为M S=600,消费C=120+0.8Y d,税收T=100,投资I=180-5r,政府支出G=100,求:(1)导出IS和LM方程,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

(2)若其他情况不变,政府支出G增加40,收入、利率和投资有什么变化?(3)是否存在“挤出效应”?2.假定经济满足Y=C+I+G,且消费C=4000+0.25Y,投资I=5600-75000r,货币需求L=0.4Y-20000r,名义货币供给量达3000亿,价格水平设为1,求:(1)如果政府支出从3000亿增加到3900亿,政府支出的增加将挤占多少私人投资?(2)如果政府减少300亿美元,对收入和利率的影响怎样?(3)如果货币供给增加600亿美元,对收入和利率的影响怎样?3.假设一经济体系的消费函数为C=300+0.8Y,投资函数为I=200-20r,政府购买为G=100,货币需求函数为L=150+0.5Y-25r,货币供给M S=1050(单位均是亿美元),价格水平P=1,试求:(1)IS和LM方程。

(2)均衡收入和利率。

(3)财政政策乘数和货币政策乘数。

(j4)设充分就业收入为Y*=1200(亿美元),若用增加政府购买实现充分就业,要增加多少购买。

(5)若用增加货币供给以实现充分就业,要增加多少货币供给量。

五、简答题1.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与功能财政思想之间的区别。

2.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内容以及相互关系。

3.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不同组合使用对产出和利率如何影响?4.财政政策效果与IS和LM曲线斜率有怎样关系?并解释其原因。

5.政府支出对私人支出的挤出效应大小主要取决于哪些因素呢?六、分析讨论题1.为什么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越敏感,而货币需求对利率越不敏感,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小?2.试述为什么凯恩斯主义与古典主义者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果提出截然不同的观点。

前者认为财政政策有效而货币政策无效,而后者认为财政政策无效而货币政策有效。

3.IS曲线和LM曲线怎样移动才能使国民收入增加而利率保持不变?怎样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混合可以做到这一点?4.当利率一直很高时,为什么通常有较大的盈余出现?政府财政处于盈余情况下,利率变化是否同IS-LM模型所预计的一致?5.政府是否应该运用财政或货币政策工具来干预经济,控制总需求,促使经济稳定增长?分析不同学派的观点。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财政政策:指一国政府为达到既定的经济政策目标,而对财政收入和支出作出的决策。

自动稳定器:又称内在稳定器,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一种机制,这种机制能够自动调节经济。

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货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不需要政府采取任何行动来干预经济。

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来调节信贷供给与利率,从而影响投资和社会总需求,以达到既定的宏观经济目标。

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证券,以调节货币供给的政策行为,它是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工具。

法定准备金比率:法定准备金是以法律形式规定的,商业银行对其拥有的存款要保留一部分,保留部分与存款的比值称之为法定准备金比率。

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的增加,引起利率上升,从而压缩了私人投资,使得国民收入水平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其中减少的国民收入部分称之为挤出效应。

财政政策乘数:指的是在实际货币供给保持不变时,政府收支变化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动多少。

货币政策乘数:指一国政府通过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进行调节,使LM变动(即LM曲线移动)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

二、判断题1.×2.√3.√4.×5.×6.√7.×8.√9.×10.× 11.× 12.× 13.× 14.× 15.√三、单项选择1.B2.B3.C4.B5.C6.B7.D8.A9.C10.A 11.C 12.B 13.A 14.D15.D16.D17.B18.C19.B20.C 21.A22.B23.C24.B25C四、计算题1、(1)IS曲线为:Y=C+I+G=120+0.8Yd+180-5r+100=120+0.8(Y-T)+180-5r+100=120+0.8(Y-100)+180-5r+100 =320+0.8Y-5r简化整理得:Y=1600-25rLM曲线为:L=0.5Y, MS=600, 由L= MS,知LM曲线为:0.5Y=600,Y=1200,这说明LM曲线处于充分就业的古典区域,所以均衡收入为1200,代入式 ,得r=16,I=180-5r=180-5*16=1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