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中国的传统机械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发明的九大机械

中国古代发明的九大机械

中国古代发明的九大机械
1.钟表:中国古代最早的钟表出现于汉代,使用水力驱动。

2. 水车:中国古代的水车有水轮、斗轮和桥轮等多种类型,用于灌溉和磨粮等农业生产。

3. 风车:中国古代的风车多用于磨面粉和打谷,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多翼风车。

4. 丝绸机:中国古代最早的丝绸机为“彩虹”,唐代出现了可以同时纺织多股丝绸的“十牛轮”。

5. 等分仪:中国古代的等分仪用于制作精度较高的器具,唐代的“麟德仪”可以将一尺分为1000份。

6. 篦子车:中国古代的篦子车用于提取油汁,唐代的“篦子车”可以同时操作4个篦子。

7. 功亏一篑:中国古代的工程机械,用于输送土石等材料,唐代的“功亏一篑”可以输送500斤重的物品。

8. 地动仪:中国古代的地动仪用于观测地震,唐代的“监星仪”可以观测到10万颗星星。

9. 井斗:中国古代的井斗用于提取地下水,唐代的“龙骨井斗”可以同时提取4口井的水。

- 1 -。

中国机械发展史范文

中国机械发展史范文

中国机械发展史范文古代中国的机械主要分为农业和水利两个方面。

在农业方面,最早期的机械是简单的农具,如犁、耙、镐等,用于土地的开垦和种植。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农具越来越多样化和高效率。

例如,中国古代发明了具有自馈装置的犁,大大提高了农田的开垦效率。

在水利方面,中国古代创造了众多的水力机械,用于灌溉、水运和排水。

早在东汉时期,中国就发明了水车,用于提取地下水和排水。

随后,水车逐渐改进为水轮,进一步提高了效率。

唐代的中国继续改进水力机械,如水车、船舶等。

此外,唐代还发明了抽水机,用于从水井中提取水源。

进入宋朝时期,中国机械工艺开始蓬勃发展。

宋代的中国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机械发明,如齿轮传动、刻度仪、船梁制作等。

这些创新大大促进了农业和航海的发展,并推动了中国社会的繁荣。

明朝时期,中国机械工艺再度取得重大突破。

明代的中国发明了许多重要的机械装置,如渔排、泵和造船技术。

这些机械的发明和改进,大大推动了农田灌溉、渔业生产和航海交通的发展。

到了清朝时期,中国机械工艺进一步提高。

清代的中国在纺织和铁路等领域出现了许多创新。

例如,清朝时期,中国发明了轧机,用于纺织业的生产。

此外,清朝还在交通领域取得了突破,建设了许多重要的铁路线路。

近代中国的机械发展主要受到工业革命的影响。

中国于20世纪初进入了机械工业化时代,开始追赶世界先进水平。

在这一时期,中国发展了许多重要的机械制造企业,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中南水泥公司等。

此外,中国还积极引进国外的机械技术,促进了国内机械工业的发展。

随着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的机械工业逐渐走向国际舞台。

中国开始大规模引进和吸收国外的机械技术,进一步提高了自身的机械制造能力。

现在,中国机械工业已经成为全球最大和最重要的机械生产和消费国之一,尤其在汽车、机床和电子设备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总之,中国机械发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经过漫长的发展,中国机械产业在农业、军事、水利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认识中国的技术传统——关于中国传统机械的调查

认识中国的技术传统——关于中国传统机械的调查
调查研究中国的传统机械,分析传统技术与其文化背景之间的互动,这是认识中国机械技术传统的一项长期的任务。本文作者只是做了若干初步的田野调查,视野更为开阔的技术与文化互动的研究还有待尝试。本文旨在教于学界同仁。
中国地域广大,不同地区的技术有很多一致性和相似性,也有差异。这一现象与文化背景有直接的关系,而文化背景的差异往往与不同的民族相对应。很多少数民族没有自己的文字,与自己民族有关的文献资料不多甚至很少。在此情况下,纯粹的历史研究受到很大的限制,但技术及其与其他文化因素的互动关系的研究却是非常有潜力的。国外学者做过传统知识和技术的深入调查,较早将人类学的方法引入到科学技术史研究中,为我们提供了经验。国内也有的学者把文化人类学意义上的研究称作“科技人类学”,强调是“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研究的出路之一[33]。近年来国内一些“少数民族科技史论文”多少都有田野调查和文化人类学的色彩,只是深入系统的工作还不是很多。我们主张开展“不同文化背景中的技术传统”的调查研究。
11.机械的操作要领与维护保养要求,机械的使用寿命;
12.匠人们的“讲究”,如杆秤刻度与福、禄、寿之间的关系的说辞。
这些内容绝大多数是古籍中没有或很少描述的。这类活的史料向我们展示了生动的技术画卷,提出了新的有待调查的问题、思考的线索和文献研究的方向,值得珍视。
中国已经为实现经济、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现代化”奋斗了一个多世纪。可以说,现代化就意味着掌握在发达国家发展起来的现代科学与技术。随着现代化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传统技术被淘汰或濒于消失。社会上轻视“老古董”,有的传统技术已濒于消失。无详细记录的传统技术一旦失传,就难以挽回文化上的损失。立轴式风车的绝迹就是一个教训。调查和实录那些濒于失传的技术传统,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采访工匠是一种很有价值的工作。我们在浙江、云南、山东、内蒙古、北京、广西都曾采访过制作和使用传统机械的手艺人和农民。在采访之前,我们阅读了有关的文献资料,参观或测绘了实物,从而拟订出要向工匠提出的问题。否则,所提问题可能落不到点子上,或者不够深入,采访的效果就会打折扣。有时,由于方言的限制,双方可能出现交流的困难。这时,就要找“翻译”来帮忙。

中国古代的小机械

中国古代的小机械

中国古代的小机械
中国古代有很多发明创造,甚是巧妙。

可惜,我们都不注意,都不在意,不但我们不注意,连国内搞机械的,连同国内什么发明家们也同样不注意。

让它们慢慢消亡,慢慢走出我们的历史,走出我们的记忆。

这些东西要是放在外国,早被人借鉴提升,弄出许多惊天动地的发明了。

这里先介绍一个古人小小的发明,以引起大家的注意。

这是一家房子的两扇门。

关门要用门插,这里上了二道门拴。

可是,这并不保险。

因为有人要推门进来,一下是推不开的,但如果用力多推几次,门拴就会被摇松,门便容易被打开。

另一种方法是用钉子或者小刀从门缝插入,拨动门拴,也同样能无声无息地打开这种门。

所以,单用门拴,并不保险。

古人解决问题的办法很简单。

将门拴靠门的一面刻一道槽,关门后,从上面插入一个木楔。

当有人推摇门时,或者用东西拨门拴时,门拴和门间一有间隙,这个楔子就会向下滑落。

所以,这种门,是越摇越紧,越拨越紧。

要想进门,除非主人打开,否则,只有破门而入。

可见,这小小的木楔,也能起到大作用。

图中这个门上,插有两个木楔,这可是双保险哪。

这张图是我在四川广安拍摄到的。

中国古代发明的九大机械

中国古代发明的九大机械

中国古代发明的九大机械中国古代以其丰富的科技创新而闻名于世。

在古代,中国人发明了许多令人惊叹的机械装置,这些发明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科学技术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本文将介绍中国古代发明的九大机械。

一、指南车:指南车是中国古代发明的一种测量工具,用于确定方向。

它是由一根长杆和一个装有指南针的车轮组成。

指南车的发明使得航海中的方向掌握更加准确,为中国古代的航海活动提供了重要的帮助。

二、丝绸机:丝绸机是中国古代发明的一种纺织工具,用于制作丝绸。

它由一个绕轴、一个脚踏和一个织布机构组成。

丝绸机的发明使得丝绸的生产更加高效,为中国丝绸业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水车:水车是中国古代发明的一种利用水力进行工作的机械装置。

它由一个水轮、一个轴和一系列齿轮组成。

水车的发明使得农田灌溉和粮食加工更加便捷,为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千里连弩:千里连弩是中国古代发明的一种弩机,用于射击敌人。

它由一个弩身、一个扳机和一系列弩箭组成。

千里连弩的发明使得中国古代军事力量更加强大,为保卫国家的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五、飞鸟船:飞鸟船是中国古代发明的一种船只,用于水上运输。

它由一个船身、一个桨和一系列帆组成。

飞鸟船的发明使得中国古代海上贸易更加繁荣,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六、地动仪:地动仪是中国古代发明的一种测量工具,用于测量地震。

它由一个底座、一个测震仪和一系列标尺组成。

地动仪的发明使得中国古代地震研究更加准确,为人们提供了重要的地震预警信息。

七、云台仪:云台仪是中国古代发明的一种天文仪器,用于观测星体运动。

它由一个底座、一个云台和一系列测量仪器组成。

云台仪的发明使得中国古代天文学研究更加精确,为世界天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八、水钟:水钟是中国古代发明的一种计时工具,用于测量时间。

它由一个钟体、一个水箱和一系列滴水装置组成。

水钟的发明使得中国古代时间的测量更加精准,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九、木牛流马:木牛流马是中国古代发明的一种运输工具,用于长途货运。

认识中国的传统机械

认识中国的传统机械

认识中国的传统机械学院:工学院班级:10机械一班姓名:范宜学号:20107020103在古代,不同的文明区域有着不同的知识和技术传统。

要认识中国的技术传统,首先要探讨中国的技术发展史。

刘仙洲、梁思成等学者在20世纪前半叶开创了中国技术史研究。

但是,技术史至今在中国仍是一个年轻的学科。

研究中国古代技术史和现存的传统技术也就是认识或者说发现中国的技术传统,我们至今对这一传统的认识还不充分。

一、对中国古代机械工程史的研究关于中国机械传统的记述和传说长期流传一事,引起了历代擅长技术者和文人的注意和好奇。

三国时期的马钧曾再度发明前人的指南车、翻车,明末的王徵试图复原指南车、木牛流马等。

王祯撰《农书·农器图谱》,薛景石撰《梓人遗制》,宋应星著《天工开物》,记载了他们所了解的机械。

艺术家的作品也使古代机械的技术信息留存下来。

比如,五代《闸口盘车图》仔细绘制了水磨图,《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宋代都城汴梁的船舶、车辆、桥梁等技术。

中国古机械较早引起了国外学者的注意。

1909年起,格里(Giles)、摩尔(Moule)、朗基斯特(Lanchester)等人先后推测过指南车的传动机构。

20世纪20年代以后,中国的历史学家、机械工程学家和文博专家开始了中国古代机械的文献研究和专题研究。

1925年,张荫麟翻译了英国人摩尔的论文《宋燕肃吴德仁指南车造法考》,且撰写了《宋卢道隆、吴德仁记里鼓车之造法》,刊载在《清华学报》上。

1935年,刘仙洲在清华大学出版《中国机械工程史料》,初步整理了汉语古籍中关于机械的记述。

王振铎则根据古文献的记载,试图复原古代的机械装置。

1936年,他在《燕京学报》上发表《汉张衡候风地动仪制法的推测》,并在北平研究院复原指南车、记里鼓车[2]。

这些早期的工作开创了中国机械工程史的研究。

1949年以后,科学技术史在中国成为一项有组织的事业,实现了初步的建制化,研究工作有了较大的进展。

其中,刘仙洲、王振铎的工作代表了机械工程史的学术水平。

中国机械发展历程

中国机械发展历程

中国机械发展历程中国机械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中国的历史上,机械的使用始于春秋战国时期。

当时,中国人开始使用简单的机械设备,如凿岩机、编织机等。

这些机械设备提高了人们的生产效率,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机械制造业不断发展壮大。

在宋代,中国的机械制造业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当时,中国人发明了许多精密的机械设备,如水力织机、水力锻造机等。

这些创新为中国的经济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到了清朝,中国机械制造业进一步发展。

西方的科学技术开始传入中国,中国人开始学习和运用西方的机械制造技术。

清末的中国机械工业已经初步建立起来,生产了一些机械设备,如纺织机、印刷机等。

虽然起步较晚,但中国的机械制造业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就。

20世纪初,中国的机械制造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随着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加速,需求不断增长,对机械设备的需求也大幅度增加。

为了满足国内需求,中国开始大量引进国外的机械设备和技术。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的机械工业得到了更大的发展。

中国政府重视机械制造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机械工业的发展。

建立了一批机械制造企业,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加强了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机械制造业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

中国积极引进和消化吸收国际先进的机械制造技术,加大对机械制造业的投资力度。

中国的机械工业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机械制造国之一,涉及的领域也日益广泛,包括汽车、航空、能源、军事等多个领域。

当前,中国机械制造业正朝着高端制造、智能制造方向发展。

中国政府推动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加强与国际机械制造企业的合作,提高产品品质和技术水平。

中国的机械制造业正在不断创新和进步,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古代机械的多维认知

中国古代机械的多维认知

低速与高效
古代机械的运转速度 相对较低,但具有高 效的工作能力,如纺 织机、磨等。
木质结构
古代机械多采用木质 材料,结构简单而实 用。
手工艺传统
古代机械制作多依赖 手工艺,传承和发展 了各种传统技艺。
与文化紧密相连
古代机械的设计和使 用与当时的文化背景 密切相关,反映了社 会习俗和价值观。
03
中国古代机械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机械的多维认知
汇报人:
2023-11-28
• 引言 • 中国古代机械的种类与特点 • 中国古代机械的发展历程 • 中国古代机械的应用领域 • 中国古代机械对现代的影响 • 中国古代机械的未来展望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研究背景与意义
01
中国古代机械的发明与创造对世 界科技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探 究其多维认知具有重要历史和文 化价值。
推动中国制造走出去
加强中国古代机械技术在国外的推广和应用,推动中国制 造的机械产品走向世界,提升中国机械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
07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历史价值
中国古代机械在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古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
文化价值
中国古代机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古代中国 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02
通过深入挖掘和分析古代机械的 认知维度,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 科技的发展和演变,为现代科技 发展提供启示。
研究内容与方法
研究内容
本研究将对中国古代机械的多个 维度进行深入探究,包括发明创 造、技术应用、文化内涵等方面 。
研究方法
综合运用文献研究、实证分析、 跨学科比较等方法,以全面、深 入地探究中国古代机械的多维认 知。

(机械制造行业)中国机械发展史

(机械制造行业)中国机械发展史

(机械制造行业)中国机械发展史中国机械发展史中国是世界上机械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

中国的机械工程技术不但历史悠久,而且成就十分辉煌,不仅对中国的物质文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对世界技术文明的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机械发展史可分为传统机械时期和现代机械时期。

(一)传统机械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机械发展的第一个时期,石器的使用标志着这一时期的开始。

这是一个漫长的时期,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相当于旧石器时代。

这一阶段的工具主要用石料和木料制作,同时也有一些骨制工具。

这一阶段后期出现了磨制的石器,使工具的形状趋于合理。

弓箭的出现表明这时的机械技术已有了一定的水平。

第二个阶段相当于新石器时代。

这一阶段对石器的选择、切割、磨制和钻孔等都有了一定的要求。

这时还出现了原始纺织机、制陶转轮等较复杂的机械,反映了这一阶段机械的发展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

第三个阶段大约从新石器时代末期到西周时期。

从动力方面看,这一阶段已经开始使用畜力和风力作为原动力。

农业机械的种类更多,还出现了桔槔、辘轳等复合机械工具。

商代青铜工具和器械开始得到较广泛的应用,到西周时期,青铜冶铸技术达到了高潮。

青铜器的出现标志着一种新的机械技术和制造工艺的诞生。

青铜冶铸工艺在这一阶段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逐渐成熟的过程。

商中期已广泛使用分铸法等先进工艺。

这一阶段后期,陶范熔铸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总的来看,这一时期在动力方面由只利用人力发展为人力、畜力等并用。

在材料方面由以石质材料为主发展为以木、铜质材料为主。

在结构方面由简单工具发展为复合工具和较为复杂的机械。

在原理方面从杠杆、尖劈等原理的利用发展为对惯性、摩擦、弹性和重力等原理的利用。

在制造工艺方面经历了由石器制造工艺向铜器和其他机械工艺的转变。

这些情况说明在这一时期中国传统机械技术已经形成并有了一定的发展。

从春秋时期开始,我国传统机械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这一时期铁器开始得到使用,使古代机械在材料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我国古代机械发明创造史简介

我国古代机械发明创造史简介

我国古代机械发明创造史简介
我国古代机械发明创造史是一部充满智慧和创造力的历史。

早在古代,我国人民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机械技艺,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已经开始使用简单的机械工具,如木工用的锯、刨、钻、凿等。

同时,也出现了用于农业生产的牛耕技术,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秦汉时期,机械技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发明了新的造纸机械,使得纸张的制作变得更为容易和高效。

同时,汉代还出现了用于天文观测的浑天仪、地动仪等精密机械,表明当时机械技术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隋唐时期,我国机械技术继续发展,出现了用于计时和计数的机械水钟和日晷仪。

同时,农业机械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如灌溉用的水车、磨粉用的水磨等。

宋元时期,机械技术进一步成熟。

宋代出现了用于纺织的织布机和水力纺纱机,元代则有用于航海的指南针和用于战争的火药武器。

这些发明都对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清时期,我国机械技术发展达到了巅峰。

明代出现了用于航海的宝船和用于战争的火铳等先进武器。

清代则有用于农业生产的犁、播种机和收割机等农业机械,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总之,我国古代机械发明创造史是一部充满智慧和创造力的历史。

从春秋战国时期的简单机械工具到明清时期的精密机械和自动化机械,我国古代人民在机械技术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这些发明创造不仅对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机械发展史————古代机械发展史

中国机械发展史————古代机械发展史

中国机械发展史————古代机械发展史2017-01-08工匠精神大美机械中国机械发展史-----——古代机械发展史古代机械(四千多年前~184年)★1.快速发展时期——夏至春秋战国时期(约四千多年前~约前~184年)⑴运输起重方面:商初时出现的桔棒,西周时出现滑轮和辘护;战国时又出现了绞车,古代使用这些简单的起重机械成功的解决了起重问题。

春秋战国时将悬棺升置悬崖具有神秘色彩。

在夏代已有水准很高的战车,促进了车的发展。

古车的出现是这一时期的标志。

绞车⑵其他方面:打仗、狩猎的炮(抛石机),侦察用的巢车以及灌溉用的桔梅等已诞生。

四大发明中的指南针亦在此时出现。

抛石机★2.成熟时期——秦至南北朝时期(前221~589年)古代机械在秦汉时已趋成熟,领先于当时世界各国。

这一时期以动力(弹力、畜力、风力、水力等)利用和机械结构方面的成就最为突出。

⑴运输机械方面:秦陵铜车马结构复杂,气派非凡,驰名中外,堪称是中国古代发展的一大奇迹。

水上运输方面,已能制造出高大的楼船,船舱最多有四层。

秦陵铜车⑵粮食机械加工方面:西汉晚期,已出现了利用扇轮回转产生定向风来清洗粮食的风扇车,还掌握了利用脚蹬碓、畜力碓、水碓加工粮食的方法。

嵇含的著作《八磨赋》还记述了一种奇巧独特的用一牛牵引、八磨同时转动的连转磨。

⑶日用机械方面:以西汉时的被中香炉最为复杂巧妙,“为机环转运四周,而体常平”,其中“机环”的原理同现代化陀螺仪中万向支架类似。

齿轮是组成机械的基础件,齿轮传动是最重要的机械传动。

从西汉初年至元末明初,古人对齿轮系传动等的研究与应用达到了很高水平,并发明了一系列高度精密复杂的古代机械,其中最典型的就应该是指南车。

指南车指南车是利用机械传动来指南的。

指南车代表了中国古代机械制造的最高成就。

★3.古代机械持续发展时期——隋唐宋元时期(581~1368年)隋唐宋元时期是我国经济和科技高度发展的时期,中国古代机械工程技术也在宋元时期进入又一发展高峰时期,其技术水平继续领先于世界,涌现了一大批新的杰出成果。

中国古代机械发展概况

中国古代机械发展概况

中国古代机械发展概况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原始机械阶段:从公元前2070年夏朝的建立到春秋战国之前,这一阶段出现了大量的生产工具,如锛、斧、铲、凿、磨盘、磨棒、杵臼、钻、网坠、纺轮等。

青铜机械阶段:这一阶段大约从商朝到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冶铸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青铜工具和器械大量出现,如青铜刀、青铜锯、青铜犁等。

铁器机械阶段:从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随着铁矿的大量开采和铁器的普及,机械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桔槔、辘轳等复合机械工具,还出现了水排、风箱等鼓风机械。

宋元明清时期的机械发展:这一时期,机械技术逐渐与手工业分离,出现了专门从事机械制造的行业。

同时,随着火药的发明和应用,军事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如火铳、火炮等。

此外,纺织机械、农业机械等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机械发展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不同阶段的机械技术不断得到应用和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自创)中国古代杰出的机械发明

(自创)中国古代杰出的机械发明

中国古代杰出的机械发明1、记里鼓车小介:古代Taxi:记里鼓车汉代有种马车,车上站有木人,手中握有鼓棰。

马车每驶至一定里数,木人就会挥动鼓棰,敲响前方的小鼓,古代称之为记里鼓车。

出租车啊!还能记历程,按公里算钱2、指南车指南车,又称司南车,是中国古代用来指示方向的一种机械装置。

它利用差速齿轮原理,它与指南针利用地磁效应不同,它是利用齿轮传动系统,根据车轮的转动,由车上木人指示方向。

不论车子转向何方,木人的手始终指向南方,“车虽回运而手常指南”。

3、冰鉴中国古代一种类似现代冰箱的保鲜存储箱。

虽然远不如现代科技产物电冰箱,但仍可以起到对新鲜食物的保鲜作用。

在古籍《周礼》中就提到过一种用来储存食物的“冰鉴”。

这种“冰鉴”其实是一个盒子似的东西,内部是空的。

只要把冰放在裏面,然后把食物再放在冰的中间,就可以对食物起到防腐保鲜的作用了。

这可能是人类使用最早的冰箱。

4、被中香炉因装置的两个环形活轴的小盂,重心在下,利用同心圆环形活轴起着机械平衡的作用,故无论熏球如何转动,只是两个环形活轴随之转动,而小盂能始终保持水平状态。

使小盂中盛放点燃的香料,不致燃烧衣被。

共结构之科学,与近代飞机上用以保持仪表平衡的陀罗仪原理相似。

在唐代贵族的生活中,已经普遍地使用银熏球。

唐代以前的熏球实物目前还没有发现。

《西京杂记》卷上记载:“长安巧工丁缓者,为常满灯……又作卧褥香炉,一名被中香炉。

本出房风,共法后绝,至缓始复为之。

为机坏转运四周,而炉体常平,可置之被褥,故以为名。

”5、永动鸟永动鸟”玩具“,曾被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惊呼为“永动机”,无电无磁无发条,头上点水开始摇,只要杯中水不断,日日夜夜不停脚。

永动鸟其形状就是一只不断低头从水杯中喝水的小鸟,永动鸟是中国古代工匠智慧的结晶,但具体发明于什么时候,现在已经不可考知。

它曾一度失传,王昆凭借着一些零星的资料和坚忍不拔的精神,又复活了这只神秘的“永动鸟”,使其重现人间,并造成轰动影响。

中国古代机械发展概况

中国古代机械发展概况

中国古代机械发展概况
中国古代机械发展概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描述:
1. 早期机械发展:中国古代机械发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世纪的战国时期。

当时出现了一些简单的机械装置,如千斤顶、滑轮等。

这些机械装置主要用于工程建设和军事用途。

2. 水力机械的兴起:中国古代水力机械的发展相对较早。

从西汉时期开始,水力机械逐渐得到应用。

水车、水磨等水力机械成为农田灌溉、磨面粉等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的重要工具。

3. 车辆和运输工具的发展:中国古代车辆和运输工具的发展也相当丰富。

在战国时期,出现了用于军事和运输的战车。

随着时代的发展,马车、船只等也逐渐出现,并得到广泛应用。

4. 时钟和天文仪器的发展:中国古代的时钟和天文仪器制造技术也相当发达。

早在汉代,中国就制造出了精确测量时间的水浒钟。

唐代的大鼓钟更是达到了相当高的精度。

此外,中国古代还制造了许多天文仪器,如浑天仪、定时仪等。

5. 工程机械的发展:在古代中国的大规模工程建设中,也出现了一些工程机械。

例如,在修建长城时,就使用了大量的起重机、石斧等工程机械。

总体来说,中国古代机械发展相对较为落后于欧洲等地,但仍然有
一定的成就。

古代机械在农业生产、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科学研究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中国古代各种机械名称

中国古代各种机械名称

中国古代机械的发展历史悠久,涵盖了各个领域,包括农业、手工业、水利工程等。

这些机械的名称多种多样,下面将为你介绍一些代表性的古代机械。

1.石器箭头车:又称为弩车,是一种利用原始的槽弩原理制成的战车,可以发射石器箭头,具有一定的攻击力和射程。

2.淘金机:是明代发明的一种矿石提取工具,利用水力原理,通过水流冲刷矿石,将其分离出来,以提取金属。

它的发明极大地促进了金矿资源的开发利用。

3.水力挖井机: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土木工程机械,用来开掘井口,提取地下水源。

它由水车和齿轮机构组成,利用水流的动力来带动齿轮旋转,从而驱动井斗进行挖掘工作。

4.榨油机:又称为油料榨取机,是一种用来榨取油料中的油脂的机械装置。

中国古代榨油机主要采用水力原理,通过水车带动齿轮传动,将压榨机构转动,从而将油脂从油料中压榨出来。

5.石磨:又称为石磨机,是一种研磨粮食、作物和调味品等的机械装置。

它由石头制成的磨盘和手摇杆组成,利用人力或动物力使磨盘旋转,从而研磨物料。

6.稻谷剥皮机:是一种用来去除稻谷外壳的机械装置,主要由扭簧和刀片组成。

稻谷剥皮机通过扭簧的力量,将刀片推动剥皮,将稻谷的外壳去掉,使其更易于食用。

7.水时计:是古代用来测量时间的一种装置,主要利用水的流动来计算时间。

水时计通常由水钟和水漏组成,通过水的流入或流出来表示时间的长短。

8.污水提升机:是一种用来提升污水或水的机械装置,主要用于排水系统。

它由水车、提升装置和水槽组成,通过水车驱动提升装置,将水抽入水槽中,然后再通过排水系统将水排出。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的各种机械名称繁多,每一个都有其独特的作用和意义。

这些机械的发明和应用,对于古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为后世的科学技术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中国古代机械工程

中国古代机械工程

中国古代机械工程包括了简单机械、车辆和畜力机械、水力机械、风力机械、武器和热力机械、计时机械、地动仪和自动机械、飞行机械这八种类。

简单机械是一切复杂而重大机械的基本要素,从力学意义上说,简单机械有四种,杠杆、滑轮、斜面与螺旋。

由杠杆可发展出桔槔,由滑轮可演变成辘轳和绞车,斜面的另一形式是尖劈,将斜面卷起来就成为螺旋。

但从工程技术上看,还有一些简单的机械如绳、链、铰链、连杆、曲柄、轮、齿轮和弹簧等。

车辆包括人力车和畜力车,是最古老的交通、运输和作战机械之一。

利用畜力推车拉磨,甚至耕田种地,都需要依据牲畜的身躯特点而创制有效的挽具。

挽具的发明,是人类智慧的表现之一。

在车辆机械中,指南车和记里鼓车是古代中国人最有创造力的发明,在畜力机械中,牛转八磨(又称连磨)、车磨也是古代中国最早发明的。

水力机械大致上有三种含义:一、将水位升高的机械,如农田中常见的刮车、筒车、龙骨水车等;二、利用水流能量来作功的机械,如水磨、水碓、水排等;三、利用水的浮力或压差以达到某种功用的机械,如轮船、打捞船,以及船中的橹、舵和桨等机械部件。

风力机械大致也分两类:一是产生风或气流的机械,如风扇车、风箱等;一是利用风力作功的机械,如风车。

古代中国人将“风扇车”和风车统称为“风车”。

中国的风车可能是来自西亚,相关文献的记载较晚,拉杆活塞式风箱及其同类机械是中国人发明的。

古代武器种类繁多,如刀、枪、剑、戟等,但较有机械意义的武器,如弓弩、炮车为数不算太多。

炮车原是发射石块的武器,自从火药发明之后,砲字就写为“炮”了。

火药在唐宋年间发明之后,从而出现了火枪、火炮、火箭以及地雷、水雷等火药武器,使古代中国在世界上最早从冷兵器进入热兵器的时代。

古代中国人发明的计时机械是古代最为复杂的科学机械。

它的特点是,既与观察天象结合,又能报告时刻更数,故此又称其为天文钟。

计时机械对近代科学的兴起曾产生重大影响。

东汉张衡在公元117年曾制成一架浑象。

十多年后约公元130年又制成一架“水运浑象”,在当时具有相当技术基础。

中国古代机械的成就

中国古代机械的成就

中国古代机械的成就中国古代机械在多个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为当时的社会生产和科技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以下是对中国古代机械在不同领域的成就的概述。

1.农业机械中国古代农业机械在耕作、播种、收割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例如,犁、耙、锄等农具的发明和改进,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同时,古代农业机械的制造技艺和材料选择也展现了高超的智慧和技艺。

2.运输机械中国古代的运输机械在陆路和水路运输方面都有所创新。

例如,古代的马车、木船等交通工具,为当时的长途运输提供了便利。

此外,古代桥梁、道路等交通设施的建设,也为运输机械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3.军事机械中国古代军事机械在防御和进攻方面都有所创新。

例如,古代的弩、火铳等武器,为当时的战争提供了强大的火力支持。

同时,古代的攻城器械、战船等军事装备,也为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保障。

4.计时与天文机械中国古代在计时和天文方面也有着重要的机械成就。

例如,古代的日晷、漏壶等计时器,为当时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准确的时间参考。

同时,古代的天文仪器如浑仪、简仪等,也为当时的科学研究和天文学发展提供了重要工具。

5.纺织机械中国古代纺织机械在纺织品生产和加工方面有着独特的成就。

例如,古代的织机、纺车等纺织器械,为当时的纺织业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这些机械不仅提高了纺织效率,还丰富了纺织品的种类和样式。

6.工艺与玩具机械中国古代工艺与玩具机械体现了古人的创造力和智慧。

例如,古代的木工机床、雕版印刷机等工艺器械,为当时的工艺品制作提供了便利。

同时,古代的玩具如木马、风筝等,也展示了古人在娱乐方面的独特创意。

7.其他方面的成就除了上述领域外,中国古代机械在其他方面也有着丰富的成就。

例如,古代的乐器如编钟、琴等,展示了古人在音乐方面的才华和创新;古代的制陶机械如陶轮、制瓷机械等,为当时的陶瓷业提供了技术支持;古代的水力发电设备如水磨、水车等,为当时的能源利用提供了新的途径。

总之,中国古代机械在多个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这些成就不仅体现了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也为现代科技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中国古代对简单机械的认识和应用

中国古代对简单机械的认识和应用

中国古代对简单机械的认识和应用中国古代对简单机械的认识和应用杠杆、滑轮,物理学上称作简单机械。

杠杆的使用或许可以追溯到原始人时期。

当原始人拾起一根棍棒和野兽搏斗或用它撬动一块巨石,他们实际上就是在使用杠杆。

石器时代人们所用得石刃、石斧,都用天然绳索把它们和木柄捆绑在一起,或者在石器上凿孔,装上木柄。

这表明他们在实践中懂得了杠杆得经验法则:延长力臂可以增大力量。

1.杠杆在中国的典型发展——秤(天平)杠杆在中国的典型发展是秤的发明和它的广泛应用。

在一根杠杆上安装吊绳作为支点,一端挂上重物,另一端挂上砝码或秤锤,就可以称量物体的重量。

古代人称它“权衡”或“衡器”。

“权”就是砝码或秤锤,“衡”是指秤杆。

迄今为止,考古发掘的最早的秤是在长沙附近左家公山上战国时期楚墓中的天平。

它是公元前四到三世纪的制品,是个等臂秤。

不等臂秤可能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使用了。

古代中国人还发明了有两个支点的秤,俗称铢秤。

使用这种秤,变动支点而不需要换秤杆就可以称量比较重的物体。

这是中国人在衡器上的重大发明之一,也表明中国人在实践中完全掌握了阿基米德杠杆原理。

《墨经》一书最早记述了秤的杠杆原理。

《墨经》把秤的支点到重物一端的距离称作“本”(今天通常称“重臂”),把支点到权一端的距离称作“标”(今天称“力臂”)。

《墨经·经下》中说:第一,当重物和权相等而衡器平衡时,如果加重物在衡器的一端,重物端必定下垂;第二,如果因为加上重物而衡器平衡,那是本短标长的缘故;第三,如果在本短标长的衡器两端加上重量相等的物体,那么标端必下垂。

(“衡,加重于其一旁,必垂。

权、重相若也相衡,则本短标长;两加焉,重相若,则标必下。

”)墨家在这里把杠杆平衡的各种情形都讨论了。

他们既考虑了“本”和“标”相等的平衡,也考虑了“本”和“标”不相等的平衡;既注意到杠杆两端的力,也注意到力和作用点之间的距离大小。

虽然他们没有给我们留下定量的数字关系,但这些文字记述肯定是墨家亲身实验的结果,它比阿基米德发现杠杆原理要早约二百年。

中国古代机械史 (2)

中国古代机械史 (2)

中国古代机械史
中国是世界上机械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国古代在机械方面有许多发明创造,在动力的利用和机械结构的设计上都有自己的特色。

春秋以前(公元前770年前)已出现刮削器、砍砸器和三棱形尖状器等原始工具。

后出现弓箭,陶轮(制陶用转台)。

农具石斧石刀石锄石铲石镰蚌镰骨镰和骨耜以及两轮车,独木舟和筏等工具相继出现。

商殷时期,形成了灿烂的青铜文化。

春秋至汉魏时期春秋时期出现弩。

东汉以后出现了记里鼓车和指南车。

东汉时已有齿轮和齿轮系。

张衡创制了世界上第一台地震仪。

马钧还创制了新式提水机具翻车。

汉代的农具铁犁已有犁壁。

两晋至宋元时期西安出土的唐代银盒
南朝齐祖冲之所造快速舰艇。

南北朝时期出现了车船。

唐代已有筒车。

南宋末期又创造出先进的水转大纺车。

三、五(锭)手摇纺车曾是当时世界上比较先进的人力纺纱机具。

北宋苏颂和韩公廉等制成的木构水运仪象台。

明清时期(1368~1840) 郑和下西洋的船队是世界上最大的船队。

当大者如千钧锚,是靠人工先锻成四爪,然后依次逐节锻接。

小者如制针用的冷拔钢丝,也用手工制成。

明代已有活塞风箱。

风箱靠活塞推动和空气压力自动启闭活门,成为金属冶铸的有效的鼓风设备。

在明中叶或稍前,木帆船已能逆风行驶,并拥有全风向航行的能力。

清乾隆年间宫廷造办处曾制造大更钟,它依靠悬锤的重力驱动。

古代机械实验报告

古代机械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古代机械原理与现代技术应用研究实验时间:2023年11月实验地点:中国古代科技博物馆实验目的:1. 通过对古代机械的实验研究,了解古代机械的设计原理和工程应用。

2. 分析古代机械与现代机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 探讨古代机械在现代科技发展中的应用潜力。

实验内容:一、古代机械简介古代机械是指在中国古代社会广泛应用的各类机械装置,包括农业机械、水利机械、交通机械、军事机械等。

这些机械在古代社会生产、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为我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实验设备1. 古代机械模型:包括投石机、水车、风车、指南车等。

2. 现代测量工具:如卷尺、电子秤、秒表等。

3. 计算机软件:用于数据处理和分析。

三、实验步骤1. 观察古代机械模型的结构和原理。

2. 对古代机械进行拆解,了解其内部构造和零件功能。

3. 对古代机械进行实验,测量其性能参数,如投石机的投掷距离、水车的流量、风车的转速等。

4. 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与古代文献记载和现代机械性能进行对比。

5. 总结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投石机实验实验目的:测量投石机的投掷距离。

实验方法:将一定重量的石块从投石机投出,测量石块落地点与投石机底座的水平距离。

实验结果:投掷距离为30米。

分析:古代投石机利用杠杆原理,通过改变投掷臂和阻力臂的比例,实现远距离投掷。

与现代火箭技术相比,古代投石机的投掷距离有限,但其在古代战争中的实用性不可忽视。

2. 水车实验实验目的:测量水车的流量。

实验方法:在水车驱动下,收集一定时间内流出的水量。

实验结果:流量为0.5立方米/小时。

分析:古代水车利用水力驱动,将水从低处输送到高处,用于灌溉农田。

与现代水利设施相比,古代水车的效率较低,但在古代水利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 风车实验实验目的:测量风车的转速。

实验方法:利用风速计测量风速,计算风车转速。

实验结果:转速为200转/分钟。

分析:古代风车利用风力驱动,为磨坊、水车等提供动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中国的传统机械学院:工学院班级:10机械一班姓名:范宜学号:20107020103在古代,不同的文明区域有着不同的知识和技术传统。

要认识中国的技术传统,首先要探讨中国的技术发展史。

刘仙洲、梁思成等学者在20世纪前半叶开创了中国技术史研究。

但是,技术史至今在中国仍是一个年轻的学科。

研究中国古代技术史和现存的传统技术也就是认识或者说发现中国的技术传统,我们至今对这一传统的认识还不充分。

一、对中国古代机械工程史的研究关于中国机械传统的记述和传说长期流传一事,引起了历代擅长技术者和文人的注意和好奇。

三国时期的马钧曾再度发明前人的指南车、翻车,明末的王徵试图复原指南车、木牛流马等。

王祯撰《农书·农器图谱》,薛景石撰《梓人遗制》,宋应星著《天工开物》,记载了他们所了解的机械。

艺术家的作品也使古代机械的技术信息留存下来。

比如,五代《闸口盘车图》仔细绘制了水磨图,《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宋代都城汴梁的船舶、车辆、桥梁等技术。

中国古机械较早引起了国外学者的注意。

1909年起,格里(Giles)、摩尔(Moule)、朗基斯特(Lanchester)等人先后推测过指南车的传动机构。

20世纪20年代以后,中国的历史学家、机械工程学家和文博专家开始了中国古代机械的文献研究和专题研究。

1925年,张荫麟翻译了英国人摩尔的论文《宋燕肃吴德仁指南车造法考》,且撰写了《宋卢道隆、吴德仁记里鼓车之造法》,刊载在《清华学报》上。

1935年,刘仙洲在清华大学出版《中国机械工程史料》,初步整理了汉语古籍中关于机械的记述。

王振铎则根据古文献的记载,试图复原古代的机械装置。

1936年,他在《燕京学报》上发表《汉张衡候风地动仪制法的推测》,并在北平研究院复原指南车、记里鼓车[2]。

这些早期的工作开创了中国机械工程史的研究。

1949年以后,科学技术史在中国成为一项有组织的事业,实现了初步的建制化,研究工作有了较大的进展。

其中,刘仙洲、王振铎的工作代表了机械工程史的学术水平。

1950-60年代,刘仙洲开展了机械原动力、计时器、齿轮、凸轮等方面的专题研究。

基于这些研究,他撰写了通史性著作《中国机械工程发明史》(第一篇)和《中国古代农业机械发展史》,初步勾画了中国机械技术发展的大致脉络。

书中收入了关于耧、辘轳、独轮车等方面的调研成果。

后来,刘先生曾组织学者从2万余种古书中查找古机械的线索和记述,留下了大量的卡片。

近今来,清华大学图书馆学者对这些资料进行了整理。

复原是古代机械史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王振铎等长期从事古代机械史的专题研究和复原。

在文献分析和考古发现的基础上,为中国历史博物馆复原了地震仪、指南车、记里鼓车、水运仪象、水排等机械装置,其主要成果收入他的文集《科技考古论丛》。

英国李约瑟(JosephNeedham)注意从东西方文明的比较这一视角,审视中国古代的机械和技术传播,同时探讨机械技术与其它知识的关系。

他参考了中国学者和西方学者的研究成果,在王铃的协助下撰写了《中国科学技术史》机械工程分册。

该书初版于1965年,后被翻译成日文和中文,是国外学者了解中国机械技术传统的一个重要窗口。

在刘仙洲之后,机械工程史的专题研究和调查工作仍有进展。

同济大学陆敬严在古代兵器和其它机械装置的复原研究以及立轴式风车等传统机械的调查方面均有新的进展。

中国科学院和北京科技大学等单位对中国传统金属工艺的研究,西北农业大学等单位对秦陵铜车马的研究,都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

1990年代,当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组织全国的科技史家撰写《中国科学技术史》丛书,集中展示中国学者几十年的研究成果时,陆敬严、华觉明等学者,编著了该丛书的机械卷。

该书继承了刘仙洲、王振铎等中国学者的思路,适当参考了李约瑟和其他学者的著作,在技术内容和构造原理分析方面均有进展。

刘仙洲、王振铎、李约瑟、陆敬严和华觉明等所撰写的专著主要基于古籍的记载、考古资料和部分传统机械的调查资料。

未来的中国古代机械工程史研究还可以在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第一,发掘、整理和解读明清时期汉文典籍和某些少数民族语言文献中的史料;第二,充分利用现有的和将来的考古发掘资料,开展科技考古研究;第三,广泛而深入地调查现存的传统机械,探讨它们与文化背景之间的关系;第四,开展技术的社会史、文化史和思想史等方面的研究。

中国有连续的文化传统,保留了繁浩的古籍。

有关古代机械的记载,散见于多种体裁的典籍之中。

然而,关于技术的文字记述或绘图大多过于简略,时常仅有只言片语,甚至找不到任何记载。

考古发现能够提供某些可靠的第一手资料,但其内容显然是有限的。

多数古代机械的制作材料是木、竹等不易长期保留的材料,只有少数零件是用石头和金属制作的。

这使得我们在考古资料中很少有机会找到结构比较完整的机械。

像古代车辆和铜车马这样的发现毕竟是少数。

古代典籍和考古资料的缺憾限制了人们对机械技术传统的认识。

因此,单纯基于文献和考古发现的技术史研究是有一定局限性的。

进一步发现技术传统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调查现存传统技术,且从科技史、文化史、人类学、民俗学等角度去展开讨论。

二、前人对传统机械的调查中国有着连续的技术传统。

近代以来,中国的经济技术发展不平衡,在东南沿海和一些内地城市有比较先进的技术和现代工业体系,而在广大乡村,尤其是边远地区还延续着传统的产业和技术。

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既有现代的运载火箭,又有传统的耕作机具。

那些现存的传统技艺是古老技术的延续,至今还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就机械而言,其原理、构造、制作工艺和用途基本上与古代一致,没有本质上的变化。

为便于与现代机械区别,我们称那些遵循古代技术传统的机械为“传统机械”,它们及其相关的工匠和使用者是机械技术传统的主要载体。

只要稍加调查研究,我们就可以发现,传统机械和工匠的手艺中保留了完整的技术信息,其内容远比任何古籍的记载丰富得多。

要想深入地认识技术传统,补充文献的不足,澄清古代机械的详细构造原理、制作工艺和使用方法,一个有效的途径就是调查研究现存的传统机械。

可以说,古人已经调查和记录了传统技术。

很多技术被《考工记》、《营造法式》、《天工开物》等典籍记述下来,流传至今。

同时,我们不难想到利用现代的条件,按照现代的学术标准和方法,调查记述传统技术,保留文化遗产。

西方和日本学者早就开始做传统技术的田野调查,并将调研成果整理出版。

20世纪,西方学者对中国传统技术也给予了关注。

霍梅尔(Hommel)调查了中国的若干种传统技术,1937年出版了一部专著(Chinaat Work),其中收录了不少机械装置的图片资料。

尽管记述仍不够详细,但毕竟为我们保留了当时的技术资料。

类似的论著还有西方学者撰写的江苏传统犁、牛转龙骨水车等技术的调查报告。

伍斯特(Worcester)在1940年发表的论文里,描绘了在四川测绘的一种船摩。

这种船磨似乎已经失传了。

李约瑟不仅参考了这些学者的调研成果,还亲自到乡村考察了筒车、水磨、车辆挽具等技术,为他的中国机械工程史准备了详实的资料。

日本学者对中国华北、东北和西南等地区的传统机械和相关技术做了分门别类的调查,将它们拍照、测绘和记录成册。

日本侵华时期,日本人调查了华北和东北等地的农业机械,出版了调查报告,如中田圭治的《北支的农业和农业机械》(1940年)、二瓶贞一和松田良一的《有关北支农具的调查》(1942年),它们被当代日本学者渡部武整理为《华北未来的农具》一书。

这两部书内容丰富,收录了华北的各种农业机具,包括共用一根驱动轴的五个龙骨水车、驴转龙骨水车、铁匠制作的畜力水车铁齿轮,等等。

书中记述的有些机具现在已经很难找到了。

渡部武还到西南等地做了新调查,完成了《西南中国传统生产工具图录》。

在日本任教的澳大利亚学者唐立(Christian Daniels)等调查了云南少数民族的制糖、造纸、榨油等技术,撰写了若干调查报告,对制糖技术的起源和明清的制糖技术均做了研究。

他的调查研究汇集成《云南物质文化》生活技术卷。

日本学者调查和测绘的机械种类多,对一些构造比较简单的机械和工具的形制描绘尤其细致。

他们的调查工作还在继续进行之中。

1958年,中国农村出现了工具改革的苗头。

毛泽东称之为“技术革命的萌芽”,并主张推广到一切地方去。

在他鼓动下,农村掀起了工具改革的热潮。

同年9月,农业部编辑了4卷本《农具图谱》,汇集了当时全国各地使用的和新改进的各种农具,以交流改进、创造、推广和使用农具的经验,促进农具改革运动。

该书介绍了各种农业机械的构造特点、规格性能、使用方法、产地、造价等。

在20世纪50年代还有其他关于传统技术的出版物和一些独立的调查报告,比如关于立轴式风车的调查报告。

刘仙洲这样的机械工程史家更是重视民间技术的史学价值,对河北、山西、河南某些地方的传统机械做了调查。

文化大革命期间,大陆的学术研究陷于停滞。

改革开放以来,各种学术活动和研究再度兴起。

20世纪80年代,在农业部的支持下,中国农业博物馆在山东、云南等省调查了多种农业技术和机械,拍摄了录相。

他们征集到的传统机械陈列或保存在北京的中国农业博物馆。

中国丝绸博物馆(杭州)、苏州丝绸博物馆也调查和征集了不少传统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