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 第三章全文翻译
教育心理学第3章 学习
(三)学习能激发人脑潜能 为什么有些人小时候学习成绩和能力水平都很 差,而后来却成为伟人?为什么老年人晶体 智力不减反增?
三、学习的分类
(一)学习主体分类
按照学习主体分类,可以分为动物学习和人类学习。人 类学习区别于动物学习,具有如下特点。
人类学习的社会性:动物采用直接方式来获取个体经验,而人类 还会在同他人的社会交往过程中获得人类社会的历史经验。
信号学习:即经典性条件作用下对某种信号作出反应的学习; 刺激-反应学习:即操作性条件作用下于一定情境中做出反应动作, 然后得到强化使行为巩固下来的学习; 连锁学习:一系列刺激-反应的联合; 言语联想学习:由言语单位所联结的连锁学习; 辨别学习:学会识别多种刺激的异同并对其作出不同反应; 概念学习:即对事物的抽象特征的反应; 规则学习:了解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之间的关系; 问题解决学习:在各种情况下,使用所学规则去解决问题。
接受学习是学习者被动接受教师传授来获得知识的学习; 发现学习是通过学习者对现实的能动地反映及发现创造来获得知 识的学习。
2、据学习材料与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分类:
有意义学习是指学习者利用原有经验来进行新的学习,建立新旧 知识的联系;
机械学习则是指学习中所得经验间无实质性联系的学习。★
(五)学习的意识水平分类 1、内隐学习:
二、教育心理学中的学习(狭义的)
狭义的学习特指学生的学习。 学生的学习不仅具有广义的学习的一切本质特征,
而且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 首先,学生的学习是以掌握书本的间接知识经验为 主。 其次,学生学习是在教师的组织领导下,有目的、 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不同于日常生活中或其 他方式的学习。 第三,学生的学习以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技能, 形成世界观和道德品质为主要任务。
教育心理学 第三章
劣势
注意事项
倾向于冲动, 冒险,容易过分 主观
应注意把 老师等的要求 与自己的想法 相协调,使自 己的做法与外 界相辅相成。
表现较为谨慎, 不愿冒险,但当 受到批评时,很 易受影响,学习 的积极性下降, 容易受外界环境 的干扰,学习欠 主动,受外在动 机支配。
应注意不 轻易受他人评 价的影响。尤 其当他人提出 批评时,应分 析原因,并考 虑自己该怎样 努力,而不能 就此气馁。
学习障碍:智力正常,但有明显学习困难 和缺陷
谢 谢 欣 赏!
特殊教育需要儿童指因为个体差异而有 各种不同的特殊教育要求的儿童。
➢包括心理发展、身体发展、学习、生活 等各方面的要求; ➢长期或短期的要求; ➢高于或低于正常儿童的要求; ➢不仅包括对某一发展缺陷提出的要求, 也包括对学习有影响的能力、社会因素 等提出的要求
二、特殊儿童的类别
1、认知发展障碍
智力落后:智力功能低、有适应行为的缺 陷
三、个体的学习风格差异
学习风格:指学习者在完成任务时所 表现出来的一贯的、典型的、独具个 人特色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所谓 学习风格,是指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所习 惯、偏好 的相对稳定的个性化学习活 动方式。学者们对学习风格认识不同, 对其因素的分析也不同。
(生理)学习时间的偏爱
①清晨型(即百灵鸟型):这类学习者在清晨 的头脑清醒,反应敏捷,记忆和思维效率高。 ②上午型:这类学习者在四个时间段中,上午 学习的效率最高。 ③下午型:这类学习者偏爱下午学习,这时学 习效率最高。在四种类型中,该类型的学习者 较少,但确实存在。 ④夜晚型(即猫头鹰型):这类学习者在夜 间大脑高度兴奋,且特别清醒,注意力集中, 精力充沛,思维活跃,学习效率特别高。
左右脑混合型:个体兼有左脑型和右 脑型两者特点。对左脑或右脑的偏爱 取决于学习情境、学习任务的性质等 因素,有时较多地使用左脑,而有时 较多地使用右脑,左右脑之间的联系 有时紧密,有时不紧密。
教育心理学-第三章
(二)教师对教学与学习的基本理解
Osterman & Kottkamp将教师的理论知识分为两类: ①所倡导的理论(espoused theories)②所采用的理论(theories-in-use)
信息
所倡导的理论 外显的
行为
效果
文化、习惯等
所采用的理论 内隐的
二、教师的教学与沟通能力
(一)教师的教学能力
师拥有的知识以脚本、命题结构和图式的形式出现,知识整合得更完整
2、在效率上,专家解决问题的效率更高。专家依靠广泛的经验,能迅速完成 多项活动。程序化的技能使得他们能将通过自动化而“节约”的大量认知资
源集中在教学领域高水平的推理和解决问题上。
3、在洞察力方面,专家在解决教学领域里的问题时富有洞察力,能够鉴别出 有助于问题解决的信息,并有效地将这些信息联系起来。
略来解决面临的问题。
④积极的验证 • 检验上阶段所形成的概括的行动和假设,可以实际尝试,也可以角
色扮演
3、反思的几种方法
①反思日记 ②详细描述 ③职业发展 ④行动研究
通过日记的形式记录下一整天的教学 工作,并与其知道老师共同分析
教师相互观摩彼此教学,并对此进行 讨论分析。
来自不同学校的老师聚集在一起,提 出课堂发生的问题,然后共同讨论解
2、组织因素
• 教师的角色冲突与困惑;学校管理方式不当;学校环境与条件不良; 学校人际关系紧张;教师的工作任务繁重
3、个人因素
• 研究表明,那些具有A型人格、低自尊和外控的教师容易产生职业 倦怠。
①对策:优化社会环境
提高教师社会地位,改善教师生活条件 深化教育改革,减轻教师心理压力 提高培训质量,增强教师的职业满意感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重塑教师形象 开展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优化教师心理素质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复习笔记第三章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第三章第一节人的身心发展一、人的本质及其教育学意义1、人的本质人之所以为人的特有的值得规定性任何其他事物的根本区别是:认识主体和客体的统一(1)人是认识和实践、社会和历史的主体(2)人是自我认识和自我改造的客体(3)人是主体和客体的统一2、人的特点及其对教育的要求(1)人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要求:教育培养人不能脱离社会关系,必须依照社会关系的需要并在社会关系中进行,同时,教育也要尊重人的自然醒,要按照人的发展规律进行教育。
(2)人是受动性与能动性的统一:能动性的具体表现a\、主体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预见性、b、主体活动的选择性c、主题活动的创造性:能动性的最高表现要求:教育必须充分考虑人的烛光能动性,既要把学生看成教育活动的课题,又要把学生看成教育活动的主体。
既要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又要尊重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
(3)人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要求:一方面要就坚持统一的教育要求,是每个学生都获得全面发展,另一方面要坚持在个人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发挥个人特长。
二、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1、人的身心发展:人的身心在特定阶段先特定方向发展,即人从出生到成年期间在身心两个方面所发生的积极变化。
包括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
身体发展包括肌体的发育和体制的增强。
心理发展包括认知和意识连个方面的发展。
二者的关系:相辅相成2、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1)顺序性: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皮亚杰:运算水平、前运算水平、具体运算水平、形式运算水平的顺序发展柯尔伯格:前世俗水平、后世俗水平要求:要循序渐进的做好教育工作(2)阶段性:要求: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段经行教育,在教育教学的要求、教育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不能搞一刀切,还要注意各阶段的衔接和过渡。
(3)不平衡性:统一方面的发展速度是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变化是不平衡的;不同方面的不平衡性。
学校教育心理学第三章
12
图3-3 行为策略与自我效能的关系
相互关系:自我效能会影响策略的习得和成就行为;成就行为的 反响又会对自我效能和行为策略产生影响。根据这一关系,我们 在对学习者进行学习策略教学时,可以考虑从提高自我效能感这 一角度入手去促进其对学习策略的习得。
据展开; n 完成总时间是一个月,任务量是110道题; n 自己的记忆特点是:理解记忆能力较强,在清晨完成记忆任务效率高,喜欢在
有一定的背景声音的环境中记东西。 n 所选择的记忆方法应该主要是用分析出各论点间内在逻辑联系的方法来促进记
忆。
n 经过以上分析,他可能会制定出这样一个短期方案。 n 时间:每天清晨6:00~7:30 n 地点:运动场看台〔晨练者可提供背景声音又不至太吵。〕 n 任务:每天背新题4道;并利用10~15分钟试图回忆前一天背过的题目。〔这
n 作用:使学习者警觉自己在注意和理解方面可能出现 的问题,以便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20
n 监控策略分为:领会监控 和 集中注意
21
n 具体的监控策略就是领会监控,熟练的读者在阅读时 自始至终都持续着这一过程。熟练的读者在头脑里有 一个领会的目标,诸如发现某个细节,找出要点等, 于是,为了该目标而浏览课文。随着这一策略的执行, 如果找出了这个重要细节,或抓住了课文的要点,熟 练的读者会因到达目标而体验到一种满意感。但是, 如果没有找到这个细节,或者不懂课文,那么会产生 一种挫折感。如果领会监控最终显示目标没有到达, 就会采取补救措施,比方重新浏览材料,或者更仔细 地阅读课文。
教育心理学 第三章
有意义学习的客观条件包括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两方面内容: • 客观条件指接受学习材料本身性质的影响,有意义的学习材料 本身必须合乎这种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标准,即具有逻辑意义 ,教材一般符合此要求。
• 主观条件指学习者自身因素的影响。首先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 义学习的心向;其次,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 ,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最后,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 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 作用。
(三)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 斯金纳吧人和动物的行为分为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应答性行为是由特定刺激所引起的,是不随意的反射性反应 ;操作性行为则不与任何特定刺激相联系,是有机体自发作出 的随意反应。 • 他把凡是能增强行为出现频率的刺激或事件称为强化物。
• 正强化是通过呈现个体想要的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负强 化是通过消除或终止厌恶、不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 • 凡是能减弱行为或者降低反应频率的刺激或事件叫做惩罚。
二、学习的分类 (一)按学习主体分
1、动物的学习 2、人类学习 3、机器学习
(二)按学习结果分
加涅按学习结果将学习分为五类: 1、言语信息 表现为陈述观念的能力。 2、智慧技能 表现为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 3、认知策略 表现为用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思维和问 题解决过程的内部组织起来的能力。 4、动作技能 表现为平稳而流畅、精确而适时的动作操纵能力。 5、态度 表现为个体对人、对物或对某些事件的 选择倾向。
(四)按学习的意识水平划分 美国心理学家阿瑟.雷伯将学习分为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 (五)我国学者的分类 我国学者一般把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 学习。
三、学习的意义和作用 (一)学习是有机体与环境维持平衡的途径 (二)学习能促进生理成熟与心理发展 (三)学习推动人类的进化
2013年招教考试-教育心理学第三章
第三章学习心理一、学习动机理论(一)强化理论行为主义对学习动机的看法:行为是由驱力所推动的,而驱力则由生理上的需要产生,强化是引起动机的重要因素,人的学习行为倾向完全取决于某种行为与刺激因强化而建立的稳固联系,受到强化的行为比没受强化的行为更倾向于再次出现。
强化理论对学校教育活动有着广泛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采用强化的原则,通过奖励与惩罚的措施来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
在教育上广为流行的程序教学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心理基础,就是通过强化原则来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需要层次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要揭示动机的本质,必须关注人的需要。
他把需要区分为一些基本的层次,对这些需要层次进行研究,从整体上把握动机的实质。
马斯洛先后提出了七种需要,认为人的各层次需要都与学习有一定的关系。
(三)成就动机理论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阿特金森。
成就动机是指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好又快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
阿特金森把个体的成就动机分为两类:力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
力求成功者的目的是获取成就,即通过各种活动努力提高自尊心和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成功概率为50%的任务是他们最有可能选择的。
避免失败者则往往通过各种活动防止自尊心受伤害和产生心理烦恼,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
成就动机理论对教育实践的启示就是,给学生的任务既不应太难,也不应太容易。
如果学生认为不管自己做什么,都能够得到好成绩,那么他们的动机就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
同样,如果一些学生以为自己不管如何努力,最后的结果都是失败,那么他们的动机就会逐渐减弱。
(四)成败归因理论归因是人们对自己或他人活动及其结果的原因所作的解释和评价。
人们会把成败归结为不同的原因,并产生相应的心理变化,从而影响今后的行为。
美国心理学家韦纳对此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他把人经历事情的成败归结为六种原因,即能力、努力程度、工作难度、运气、身体状况、外界环境。
教育心理学--自学、翻译和整理
心理学,是对行为和心智过程(mental process)的科学研究。
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中的一个分支,专门研究在教育环境中的教与学。
历史背景:教育心理学是由心理学领域的几位先行者在即将进入二十世纪之际开创的。
其中有三位先驱尤为重要:William James曾做过一系列的名为“与教师的对话/Talks to Teachers”的讲座,在讲座中,他讨论了如何把心理学运用到对儿童的教育中。
他强调了为改善教育而在教室中观察教与学的重要性。
他有一条重要的建议,即,在超过儿童的既有的知识和理解水平的某个点上来开始授课,目的是提升(stretch)儿童的心智。
John Dewey, 是推动心理学的实际应用中的一个重要力量,他于1894年在美国的芝加哥大学成立了第一个教育心理学实验室。
他的很多理论观点至今仍有很大影响,举例来讲,他认为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
在他之前,大家都认为儿童只要安静地在座位中以死记硬背的方式来被动地接受知识就好了。
而他则认为,儿童最好的学习方式是通过做来学。
再例如,他认为教育应该关注儿童作为人的全面,并着重于儿童对环境的适应。
他深信儿童教育不应该只限制在狭窄的学术题目上,而应该教会儿童如何思考,如何适应学校之外的世界,尤其是,如何学习成为有反思能力的问题解决者。
第三,杜伊坚信所有儿童都应该获得优质的教育(competent education),此民主理想,在19世纪后半叶杜伊的职业生涯的初期时并不存在,在当时,优质的教育只是为一小部分儿童所拥有,尤其是富裕家庭的男孩儿们。
杜伊是推动优质教育全民化——来自不同的社会经济阶层和种族背景的男孩和女孩——最有影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之一。
E. L. Thorndike, 他率先强调了评价和测量,倡导(promoted)学习过程的科学支撑。
他认为,学校教育的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打磨儿童的推理能力。
他也在对教与学进行精确的科学研究方面成绩卓越。
他特别推动了这样的观念,即教育心理学一定要有科学基础并且重点在于测量。
教育心理学第三章
第一节 学习与学习理论
【视频欣赏】
【视频】 经典条件反射
第一节 学习与学习理论
经典性条件作用的主要规律有以下几个。 (1) 条件作用的获得与消退。 (2) 刺激泛化与分化。 (3) 恐惧性条件作用。 (4) 高级条件作用。
第一节 学习与学习理论
2. 华生的行为主义观点 华生是行为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他认为,学
第一节 学习与学习理论
由此,斯金纳进一步提出,人和动物有机体有两种习得 性行为:一种是应答性行为,通过建立经典式条件反射的方 式习得;另一种是操作性行为,通过操作式条件反射获得。 据此,斯金纳又进一步提出了两种学习,即经典性条件反射 式学习与操作性条件反射式学习。两种学习形式同样重要, 而操作式学习则更能代表实际生活中人的学习情况。由此斯 金纳认为学习过程就是分别形成两种条件反射的过程。
用的时间。经过上述多次重复实验,桑代克得出了猫的学习曲线,
该曲线表明了猫逃脱迷笼潜伏期与实验次数的关系。桑代克认为猫
是在进行“尝试错误”的学习,经过多次的尝试错误,饿猫学会了
打
开笼门的称为试误说。
第一节 学习与学习理论
4.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说 斯金纳从20世纪20年代末就开始对动物学习的实验研究。他
第一节 学习与学习理论
(二) 学习的分类
(1)信号学习
(2)刺激—反应学习
(3)连锁学习
(4)言语联想学习
加涅关于学习 的分类
1. 学习层次分 类
(5)辨别学习 (6)概念学习 (7)规则的学习
(8)解决问题的学习
第一节 学习与学习理论
2. 学习结果分类
(1) 智力技能 (2) 认知策略 (3) 言语信息 (4) 运动技能
《教育心理学》电子书 第三章 学习动机
第三章学习动机[内容简介]在教育领域越来越重视如何教学生学会学习的今天,诸如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等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日益引起教育界的普遍关注.教师们在日常教学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如:有些学生在学习中为避免过多地失败,而不愿去主动尝试;有些学生虽然智商不差,但在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方面却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另外一些学生由于过度焦虑而不能将注意力集中于所学的知识,从而使学习成绩下降等等。
以上这些问题都可以归结为学习动机问题。
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不能对学习动机的方方面面有比较透彻的了解,是难于组织有效的教学,从而促使学生有效地学习的。
学习动机对学生的学习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对学习动机的探索和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章从介绍学习动机的概念、学习动机的构成入手,探讨了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接着介绍了主要的学习动机理论,并讨论了如何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的问题。
本章重点:动机的基本因素与作用、学习动机对学习过程的影响、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动机的培养、成就动机及其训练、归因训练及自我效能感的培养等。
本章难点:学习动机的激发、成就动机及其训练。
一、动机的基本因素与作用二、学习动机的分类与形成三、学习动机与学习的关系第一节动机与学习一、动机的基本因素与作用(一)动机的概念、基本因素与特征动机是直接推动有机体活动以满足某种需要的内部状态为的直接原因和内部动力。
有机体的各种行为和活动都是由动机所引起的。
动机由内驱力和诱因两个基本因素构成。
内驱力指在有机体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内部推动力,是一种内部刺激。
有机体会产生各种需要,当需要没得到满足时,有机体会产生内驱力,内驱力引起反应,反应导致需要的满足。
例如,当摄食需要出现时,内驱力会驱使有机体表现出摄食行为以满足这种生理需要,随着摄食需要的满足,内驱力降低,摄食行为也就停止了。
内驱力和需要基本上是同义的,经常被替换使用。
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讲,需要指的是主体感受,而内驱力所表现的是作用于行为的刺激。
教育心理学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知识的学习什么是知识知识有广义的和狭义的之分。
狭义的知识;一般仅指存在于语言文字符号或言语活动中的信息。
(如具体的科学概念、定理、物理图示、数学符号等。
)广义的知识;指主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知识的分类现在认知心理学一般依据知识的不同表征方式和作用,将知识划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declarative knowledge) (描述性知识):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主用用于区别和辨别事物。
程序性知识(procedural knowledge)(操作性知识):关于怎样做的知识。
是一种经过学习自动化了的关于行为步骤的知识,表现为在信息转化活动中进行具体操作。
策略性知识(strategic knowledge):关于如何学习和如何思维的知识。
及个体运用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去学习,记忆,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技巧。
知识的表征知识表征是指信息在人脑中的储存和呈现方式,(它是个体知识学习的关键。
)陈述性知识的表征陈述性知识主要是以命题和命题网络的形式进行表征的。
命题:信息的基本单位。
程序性知识的表征程序性知识主要以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进行表征。
产生式是程序性知识的最小单位。
大知识单元的表征:图式知识学习的标准P77•概念化•条件化•结构化•自动化•策略化知识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就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感觉记忆•短时记忆(短时记忆大约只有5—9个独立的信息单元)•长时记忆•遗忘与记忆•元认知干扰理论:干扰主要有两类:倒摄干扰与前摄干扰。
倒摄干扰;是指后来学习的内容对以前学过的内容的干扰;(导致遗忘的最重要的原因)前摄干扰;是指以前学过的内容对以后学习内容的干扰首因效应:对首先呈现部分学习得好。
近因效应;对最后的部分学习得好。
元认知;个人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也就是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认识和控制。
其核心成分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调控两方面。
教育心理学第三章重点知识归纳
第三章中学生的学习第一节学习的本质一、什么是学习(一)广义的学习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中获得个体经验并由经验引起相对相对持久的心理和行为变化的过程。
(二)狭义的学习狭义的学习是指人类的学习,即人在实践活动中,以语言为工具,积极主动地获得社会社会及个体经验的过程.它包括三层含义:第一,人类除了能够以直接的方式获取经验外,还能通过社会交往等形式获取大量的间接经验。
第二,人类学习是以语言为中介的,语言、文字是人类经验的载体。
第三,动物的学习是为了适应环境,是被动的,而人类的学习是积极主动地适应和改造环境,并求得生存和发展的过程。
(三)学生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是在学校,由教师指导,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体力,形成品德的过程。
学生的学习的特点有:1。
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室指导下展开的。
2。
学生的学习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
3。
学生的学习是为了促进全面发展。
4。
学生的学习是为未来的实践做准备的。
二、学习的种类(一)依学习水平划分1970年,加涅根据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学习水平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把学习分成八个层次水平,这八类学习分别是:1。
信号学习.2.刺激-—反应学习。
3。
系列学习.4.言语联想学习。
5。
辨别学习。
6。
概念学习.7。
原理学习。
8。
解决问题学习。
(二)依学习内容和方式划分奥苏伯尔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将学习分为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有根据学习的方式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
(一)依学习内容和结果互分我国心理学家主张把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品德的学习。
知识的学习最终解决的是认识问题,即知与不知、知之深浅的问题。
技能学习最终要解决的是会不会做的问题。
三、学习理论(一)刺激—反应理论刺激—反应理论是由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创立的。
猫的迷笼实验桑代克认为,学习的过程在于形成一定的联结。
他用S和R表示刺激和反应,从而得出结论:S—R。
教育心理学-第三章
第三章1、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2、人类学习是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
动物的学习是在维持生存和种族延续后代的自然环境下产生的,二者的本质差别。
人类学习是在社会环境中的一种有意识的、有目的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
而动物的学习只限于满足个体的生理需求,消极适应自然界环境变化的要求。
3、学生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
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
4、联结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学习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
强化在刺激反应联结的建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S-R模式5、认知学习理论:学习是主动地在头脑内部构造认知结构,通过顿悟与理解获得期待。
个体学习的不仅依赖于原有的认知结构,学习受主体的预期所引导,不受习惯所支配。
6、联结学习理论的观点:教学目标是通过向学习者呈现刺激,学习者作出适当的反应。
7、认知学习理论强调如何使知识更有意义,必须基于学习者现有的心理结构和图式。
简答学习的实质或特征:1、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2、学习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3、学习是由练习或反复经验而引起的;4、学习没有价值标准与对错之分;5、学习是指过程而非结果;6、学习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一种对环境的适应行为。
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理论的经典实验人物:巴甫洛夫(1904年诺贝尔奖);实验:狗的条件反射实验;规律:1、获得与消退。
(1)条件获得是指条件刺激反复与无条件刺激匹配,使条件刺激获得信号意义的过程,即条件反射建立的过程。
(2)条件作用的消退是指条件作用形成后,如果条件刺激多次重复出现,但没有无条件刺激相伴随,使条件刺激失去信号意义的过程。
2、刺激的泛化与分化。
(1)刺激的泛华指在条件反应建立初期,与条件刺激相似的其他刺激也能够诱发条件反应。
教育心理学第三章
第三章:学习的一般概述第一节学习的定义和意义一、什么是学习–广义的学习:内涵: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和内部心理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理解:①学习是人与动物共有的普遍现象;②是有机体后天习得经验的过程;③表现为个体行为由于经验而发生的较稳定的变化。
–狭义的学习:内涵:学习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在社会传递下,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理解:人与动物学习的区别①从内容上看,人的学习比动物广阔的多;②从方式上讲,动物的学习主要是一个自发的过程,而人的学习是在社会传递下,以语言为中介而实现的。
③从性质上看,人的学习是自觉的、有目的的、积极主动的过程。
二、学习的意义( 1 ) 学习是有机体和环境取得平衡的条件。
(2)学习可以影响成熟。
(3)学习能激发人脑的潜能,从而促个体心理发展。
三、学生学习的特点①学生的学习是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的。
②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
③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的被动性。
学生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各种能力,形成一定世界观和道德品质的过程。
第二节学习的分类一、按学习的内容:(冯忠良)知识的学习:指知识的理解、巩固、应用。
技能的学习:包括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的学习。
社会规范的学习:即品德的学习二、按照学习的实现方式:发现学习:学生独立发现探索掌握规律的学习。
接受学习:讲授者把学习内容以定论的形式教给学生,学生将教师所传递的知识进行主动加工与吸收的学习。
三、按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机械学习:意义学习:四、按照学习的水平(加涅):信号学习。
比如:狗听到送肉者的脚步声流唾液;人看到红灯(信号)就会止步。
刺激——反应学习。
动物为得到食物,而做出一定动作。
连锁学习。
比如:学生听到老师叫他名字(刺激),走到黑板前(反应),看着黑板上的题目(刺激),用粉笔写出答案(反应),教师请他坐好(刺激),学生回到原来位子坐下(反应)。
教育心理学第三章第三节
10 ຫໍສະໝຸດ (二)常见的学习风格的差异
1、感觉通道 感觉通道的差别:是指学习者对于视觉、 听觉和动觉刺激的偏好程度。 三种类型: 视觉型学习者 听觉型学习者 动觉型学习者
11
2、认知风格
认知风格:是指个体感知、记忆、思维、问题解决、决策 以及信息加工的典型方式。 1、场依存性与场独立性 场依存性学生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常以外部的线索为依据, 他们的态度和自我认知易受周围环境或背景的影响,往往 不易独立地对事物作出判断,而是人云亦云,从他人处获 得标准。行为常常以社会为定向,“社会敏感度”强,爱 好社交活动,因此,他们这类学生适合于那些强调社会敏 感性的教学方法。 场独立型的学生对客观事物道德判断常以自己的内部线索 如经验、价值观为依据,他们不易受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 与干扰,倾向于对事物的独立判断,关心抽象的概念和理 论,喜欢独处。
教育心理学
主讲: 柴华丽
江苏教育学院
第三章: 学生心理
2
第三节 学生的个体差异
一、个体的智力差异 (一)什么是智力 不同的心理学家对智力做出了不同的解释,归 纳起来:
智力:指处理抽象观念、处理新情景和进行学习以适 应新环境的能力。即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 力的综合,其核心成分是抽象思维能力。
1、奈欣斯的三维理论 奈欣斯把学习风格描述为感觉定向、反应 方式和思维模式这三者的结合。 感觉定向:指学习者在学习时主要依赖视 觉、听觉还是触觉 反应方式:指学习时是单独工作时成绩好 还是小组合作时成绩好 思维模式:指学习者先收集材料再概括, 还是先概括再验证。
9
2、雷诺六理论
知觉偏好 : 视觉、听觉、动觉 物理环境需要 :声、光线、温度 社会化境需要:单独、同伴、多样化 认知方式:场依存、场独立 最佳学习时间:早、午、晚 动机和价值观:价值观、动机、态度
教育心理学第三章
第二节
联想主义和行为主义学习观
联想主义与行为主义的哲学来源是英国经
验主义哲学,两者都强调外部环境对人的 学习的决定作用。联想主义者不否认人的 意识和思想的存在。激进的行为主义者否 认把人的意识和思想作为心理学研究的对 象。前者以人作为研究的被试,后者为了 避免意识,多用动物作为研究的被试。
一、人类联想学习的研究
二、唯心主义或理性主义哲学的影响
唯心主义或理性主义(rationalism)与
经验主义相对,又称唯理论。它认为, 经由先天的理性作用可以获得正确的知 识,而且由理性获得的知识,远比由感 性知觉获得的知识高级、明确。欧洲大 陆的理性主义代表人物是法国哲学家笛 卡儿(Descartes, 1596—1650)和德国 哲学家康德(Kant,1724—1804)。理性 主义者对于感觉资料在我们构建现实中 的作用有完全不同的看法。
英国经验主义哲学家们对观念的产生 和形成提出了详细的解释。他们认为, 经验是一切知识和观念的唯一源泉。 它们或者直接来自感觉印象(所谓简 单概念),或者来自若干简单观念的 联合。
鲍尔和希尔加德指出,经验主义对人的认识 的分析具有四个特征:
(1)感觉主义,认为一切知识来源于感觉经 验;
(2)还原主义,认为复杂观念由简单观念构 成,它们又可以还原为简单观念;
(一) 艾宾浩斯的记忆实验
艾宾浩斯是用严格的实验方法研究哲学家 们提出的联想规律的第一人。他精心地控 制联想形成的条件、持续的时间以及联想 得以再现的方式。他研究发现了以下记忆 和联想规律: 1.音节长度对记忆的影响;
2.材料的意义性对记忆的影响;
3.保持间隔对遗忘的影响。
遗忘原因的学说有哪些?
第一节
学习论流派的哲学渊源
教育心理学第三章
第三章教育规律基本概念:教育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教育必然性;教育原则是根据教育规律所制定的教育工作的基本准则;教育艺术是贯彻教育原则的机智与策略。
教育规律的概念:教育规律就是教育系统在其运动发展过程中内部诸要素之间、教育系统与其环境(物质的、精神的、社会的)之间的一种本质或必然的联系教育规律与教育关系:教育与人的发展的本质的、必然的关系和教育与社会发展的本质的必然的关系,就是教育规律,而且是教育规律的两个最基本的规律,此外,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和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之间,也有着本质的必然的关系,这其中同样也存在着教育规律.教育的构成要素的划分:从共时的角度划分,教育活动可以划分为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中介三个构成要素;从历时的角度划分,教育活动可以划分为教育目的、教育手段和教育结果三个构成要素;教育规律的分类运用系统方法,可以把教育规律系统划分为教育结构规律、教育功能规律和教育发展规律三个子系统。
(一)教育的结构规律结构规律,是表征各种教育要素之间的关系、组合方式和结构形式的。
1、教育结构内部各要素之间必须相互协调、和谐,才能保持教育系统的稳态,促进教育系统的进化2、教育结构必须保持相对的稳态,才能保证教育系统的健康发展3、教育系统的结构必须保持其开放性和动态性,才能促进教育系统的健康发展4、教育系统的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的协调程度,决定其功能的力度和维度(二)教育的功能规律(外功能是对社会而言)共那个规律表征教育系统结构中不同的组成部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每一种要素、成分在教育系统结构中的功能,以及这种功能对其他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三)教育的发展规律(重点)教育的发展规律,是揭示教育系统从一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转变,或教育系统从一个系列的相互作用转化为另一个系列的相互作用的规律。
具体表现为:1、教育系统整体随经济的发展而发展2、上层建筑各部门对教育发展有重要影响3、教育的文化继承性与革新性均是教育发展所必须的4、教育目标与受教育者的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是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因教育规律与教育活动(人的主观能动性)(一)对教育规律与教育活动之关系的认识(论述可能性大)没有什么规律在制约教育活动,教育活动是依教育者的意志为转移的。
教育心理学第三四章
第四节 社会学习理论
一、人物与实验
班杜拉 观察学习实验
阿尔伯特· 班杜拉,美国当代著名心 理学家,现任斯坦福大学心理学系 教授。他是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 人物之一,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 他所提出的社会学习理论是在与传 统行为主义的继承与批判的历史关 系中逐步形成的,并在认知心理学 和人本主义心理学几乎平分心理学 天下的当代独树一帜,影响波及实 验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临床心理 治疗以及教育、管理、大众传播等 社会生活领域。
二、认知派 1、代表人物:格式塔心理学家、托尔曼、布鲁纳、 奥苏贝尔等。 2、核心观点:学习过程不是简单地在强化条件下 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结而是积极主动地形成新的完 形或认知结构的过程。 3、共同点:把学习看成是复杂的内部心理加工过 程;学习的结果是形成反映事物整体联系或关系的 认知结构;注重学习的内部条件。
2、按照学习的性质(加涅):
1、信号学习 2、刺激反应学习 3、连锁学习 4、语言的联合 5、辨别(或多重辨别)的学习 6、概念学习 7、规则学习(或原理学习) 8、解决问题(或高级规则)的学习
3、奥苏贝尔的两维分类
奥苏贝尔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
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的原有知识的关系,
过程;2、举例说明 操作性条件反射
斯金纳箱
二、基本观点
操作性条件反射观:
内涵:指有机体在在某种情境中自发做出的某种行为
由于得到强化而提高了该行为在这种情境中发生的概 率,即形成了该反应与情境的联系。 例子: 学习观: 学习的实质:学习是指有机体在某种自发行为由于得 到强化而提高了该行为在这种情境发生的概率,即形 成了反应与情境的联系,从而获得了用这种反应应付 该情境以寻求强化的行为经验。 操作学习的过程:即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也 就是反应→强化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心理学第三章儿童与青少年的发展在帕伦学校(小学与中学混合的学校),教师鼓励8年级的学生做1年级学生的辅导员。
8年级学生帮助1年级的学生学习阅读、教学以及其他一些科目。
杰克、斯蒂文参加了这一活动,辅导贝利·埃姆斯差不多有一个月了。
“嗨,小个子!”杰克在某天的辅导时段看到贝利时打招呼。
“嗨,杰克!”像往常一样,贝利非常高兴见到他的大朋友。
但是,有好问候之后,贝利表现出惊异的神情。
“你耳朵上戴的是什么?”“你没见过耳环吗?”“我觉得只有女弦才会戴的!”杰克笑道:“不一样的,你看得出吗?”贝利斜倪着这只耳环,它的形状是一把小小的剑,“真可怕!”“还有呢,”杰克说,。
“女孩戴两个,而男孩只戴一个。
许多男孩都戴的。
”“耳朵上穿个洞不痛吗?”“有点痛,但我很坚强!要是我妈妈知道了会发疯的,所以回家前,我必须把耳环摘掉,然后,在上学的路上再戴上。
”“但是你妈妈不……”.≮“好了,别啰嗦了!你好有许多数学题要做呢。
我们开始吧!”杰克和贝利的对话反映了儿童世界与青少年世界的迥然不同 1 3岁的杰克是一个非常典型的青春期少年。
他自愿做贝利的辅导教师,关心贝利,并对他的学习负有责任,这些都表明杰克是一个有理想、勇于承担责任的好少年。
同时,杰克又违背母亲的意愿,用穿耳洞、戴耳环等行为方式显示他的独立性。
然而,这种独立性得到同伴群体的有力支持.因而,其实质还是一种依赖,只不过依赖的对象从父母和教师转向了同辈。
他戴一个耳环的主要目的是迎合同辈群体所认可的方式与标准,而不是迎合成年人。
然而,在做出影响未来的重要决策时,杰克仍然需要父母和成人给予建议和支持。
因此,他回家时就摘掉耳环,以免与父母发生严重的冲突。
贝利则生活在另一个世界中。
他羡慕杰克的大胆,但是他绝不会像杰克那样去做。
贝利的世界只有简单的规则。
首先,男孩就是男孩,而女孩就是女孩。
所以贝利对杰克轻视传统观念、戴上只有女孩子才戴的耳环感到震惊。
他对杰克违背母亲的意愿也同样感到不可思议。
贝利也许会表现出不良行为,但肯定很少。
他确信规则就是规划,而且完全相信违反规则将套受到惩罚。
教育者必须知道第2章中提出的认知,社会和道德发展的主要理论,以便他们了解年轻人在这些领域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何成长。
然而,教师通常处理特定年龄范围内的儿童。
学前教师需要知道什么是学龄前儿童。
教育教师关心中期儿童。
中学,初中和高中教师关注青春期。
本章介绍学生在每个阶段的身体,社会和认知的发展。
它讨论了第2章中提出的发展原则如何适用于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并增加关于身体发育,语言发展和自我概念的信息。
图3.1确定了儿童早期,儿童中期和青春期的中心主题或重点。
Chapter1儿童入学前是怎样发展的3—5岁的儿童通常被称为学前儿童。
这个时候的儿童在各方面都有突飞猛进的发展。
该阶段结束时,儿童掌握了大量的运动技能,能够运动身体来达到多种目的。
在认知方面,他们开始理解分类和关系,获取了有关周围的社会环境和物理环境的大量信息。
6岁时,儿童不仅能够应用近于娴熟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期望与需要,而且还能用语言与别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验。
在社会性方面,儿童习得了适当的行为及规则,变得更加擅长与其他儿童交往。
虽然发展的每个方面都在讨论,但是请记住发展的复杂性,以及儿童成长的所有事实如何相互关联。
虽然身体,认知和社会发展可以放在一本书的不同部分,但在现实生活中不仅相互交织,而且也受到孩子长大的环境的影响。
儿童早期的生理发展生理发展是指儿童身体特征以及动作技能的发展变化。
在学前期,尽管某些儿童获得动作技能的速度要快于其他儿童,,但是对所有儿童而言,其动作技能的发展顺序基本上是一致的。
学前儿童在生理方面的主要发展任务是提高对大、小肌肉群的控制能力。
小肌肉发展(small muscle development)有时也叫精细动作发展,涉及准确性和敏捷性的一些动作发展,比如系纽扣或拉上拉链等。
大肌肉发展(large muscle developme- nt)或粗大动作发展主要涉及行走、跑步等类型的活动。
表3.1列出了这个年龄阶段的大部分儿童获得的各种动作技能。
到学前期结束时,大部分儿童能够轻松的完成诸如系扣子、按按钮、折断和拉拉链等简单的自我服务性的任务。
通过协调两只脚的交替动作,儿童完成了上下攀爬的活动。
他们能够完成精细的动作,如使用剪刀、用彩笔对图画上色等。
他们也开始学习书写字母和单词。
六七岁之后儿童所获得的全新的基本技能寥寥无几,更多的则是提高其动作的质量和复杂性。
语言习得从出生到两岁左右,婴儿是通过改制感知来理解其周围环境的。
他们通过身体动作获得知识,他们的理解仅限于当前的事件或者刚刚发生的事件。
只有当儿童从感知运动阶段开始向前运动阶段过渡(大约两岁时),并且开始说话和使用心理符号时他们才能运用思维或概念来理解世界。
然而在前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仍是非逻辑的,受到身体活动方式以及事物呈现方式的影响,大部分儿童在七八岁以前的认知发展仍处于前运算阶段。
儿童在入学之前通常具备了基本的语言技能。
语言发展包括口头与书面两方面。
儿童语言能力发展的比较早,到三岁时儿童已成为熟练的讲话者了。
到学前期结束时,儿童已经能够使用和理解不计其数的句子,能够进行交谈,并对书面言语也有所了解。
尽管语言习得能力的发展速度存在个体差异,但是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顺序基本上是一致的。
大约1岁时,儿童开始说出单词句,比如“再见”和“妈妈”,这些单词通常代表了对儿童具有重要意义的物体和事件。
2岁时,儿童开始将个别单词组成双词句(比如“还要牛奶”)在学前期,随着儿童不断掌握一些口语规则的知识,其词汇量也有所增加。
当他们入学时,已经掌握了大部分的语法规则,词汇量多达几千个单词。
口头语言口头语言的发展不仅要学习词汇,而且还要学习构词法和句法结构。
例如,进入幼儿园之前,儿童要学习复数构成的规则。
伯科给学前儿童展示衣服虚构的小鸟图片,并说这只鸟叫“Wug”。
然后给儿童呈现两副一样的图片,说:“现在又多了一幅图片,一共有两幅。
那么现在有两只_____。
”孩子们轻松地回答:“Wugs”,这表明他们能将一般的复数规则运用于新的情境中。
与此类似,儿童也能学会给动词加“-ed”和“-ing”。
他们掌握了这些规则后,开始时很容易将其泛化比,如说“goed”而不说“went”,说“mouses”而不说“mice”。
有趣的是,儿童经常学习不规则动词的正确形式(例如“He broke the chair”),然后他们又基于一般的构词法,以错误的单词形式来代替正确的单词(“He breaked[或broked]the chair”)。
一个四岁的儿童说“I flew my kite.”紧接着想了一会儿,做出了重大修改,振振有词的说“I foowed my kite!”这些错误是语言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无需加以纠正。
与学习构词法一样,儿童也学习句法规则。
他们最初说出的句子通常只包含两个单词,比如,“要奶(want milk)”,“看鸟(see birdie)”,“杰西外面(Tessie outside)”,但是他们很快就学会说出更复杂的句子,并且通过改变语调来表达疑问(“Where doggie go?”)或强调(“Want cookie!”)等意思。
三岁的儿童通常能表达相当复杂的想法,即使他们的句子里仍然缺少“a”、“the”和“did”等助动词。
之后,儿童表达和理解复杂句子的能力逐渐提高,但是在整个学前期和小学低年级,儿童在语言方面仍然存在很多困难。
例如乔姆斯基向儿童展示了一个被蒙上眼睛的玩偶,然后问儿童:“这个玩偶是容易看见呢,还是很难看见?”五岁儿童中只有22%的人能够正确的回答这个问题;到九岁时,正确回答这个问题的学生数才达到100%。
许多进入小学的学生对询问(ask)和告诉(tell)、教(teach)和学(learn)等单词仍然容易产生混淆。
学前儿童经常用语言做游戏,或者尝试着变换语言模式或规则。
这类尝试通常包括改变发音、改变语言模式及其意思。
恼怒的家长对三岁的孩子说“你真让人受不了(impossible)”孩子却回答说“不,我是impopsicle”。
这个孩子还说他刚出生的小弟弟本杰明是个大男人(man),因为弟弟是“Benja-man”。
儿童经常重新调整单词的发音以此来发明新的单词、韵律和滑稽的句子。
手指游戏、无意义的韵律以及Dr.Seuss的小说的流行都表明儿童是非常喜欢做语言游戏的。
儿童口语发展与亲子间相互交谈有密切联系,研究指出,父母亲多和子女交谈,可使儿童学有大量的字词。
家长与儿童交谈的数量和质量显著地影响着儿童口头语言的发展。
哈特和里斯利的研究发现,中产阶级的家长与孩子的交谈远远超过工薪阶层家长,而两类孩子的词汇量也相距甚远。
与家长的社会经济地位所起的作用一样,同家长交谈的次数也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低收入家长增加同孩子讲话的次数,那么他们的孩子也同样能够掌握大量的词汇。
阅读在小学低年级,学习阅读是所有发展型任务中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或许这是因为在我们的社会中,学业成功通常是与阅读成功相提并论的。
假如读书给儿童听,那么他们学习阅读的过程也开始得比较早。
萌发阅读是指学前儿童所具有的与阅读有关的知识和技能。
对萌发阅读的研究发现,儿童进入学校时已经具有了大量的阅读知识,这将有助于儿童学生在正规的阅读教学中取得成功。
例如年幼儿童经常接触到有关印刷品的概念,比如印刷的文字是从左往右排列的,单词之间留有空隙是有意义的,而且看书时要从前向后进行。
许多学前儿童通过对每页中的图片进行解释,可以从头到尾的把一本书读完,他们能够理解故事情节,而且如果故事比较简单的话,他们通常还可以预测将要发生的事情。
儿童能够识别熟悉的商店和产品的标识。
例如即使很小的儿童通常也都知道M代表麦当劳。
此外即使不读书给儿童听,他们也能形成复杂的语言技能,这些技能在阅读中是十分关键的。
在读写活动很少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假如他们上的学前班或幼儿园比较重视阅读和课堂上的讨论,那么这些儿童也能获得印刷品、情节以及其他的前阅读概念。
同样,可以训练儿童学会辨别单词的具体发音(这种技能叫语音意识)这将有助于他们以后的阅读学习。
在教授阅读的方法方面存在着旷日持久的争论,其对立的焦点是:强调语音的系统教学还是强调意义的教学。
几乎每位研究者都承认,在二者兼具的一种平衡是非常必要的,并且在开始学习阅读时,语音的学习和意义的学习都很重要。
但是在教授的侧重点方面,二者仍然存在很大的差异。
20世纪80年代,占主导地位的阅读教学方法是整体语言法,该种方法强调意义学习,而不重视语音学习。
侭管这种方法得到了普遍认可,但是很少有研究能够证明这种方法对一年级或其他年级的学生是有效的。
玛丽莲亚当斯在1990年出版的《初学阅读》一书中,对早期阅读的有关研究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