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智主义
纳粹的意识形态
纳粹的意识形态纳粹(Nationalsozialistische Deutsche Arbeiterpartei,国家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是二战时期德国的极右翼政治党派。
纳粹的意识形态深深影响了德国社会,其思想和行为对世界产生了巨大的破坏力。
本文将探讨纳粹的意识形态,从其政治、种族主义、民族主义以及反智主义等方面进行剖析。
一、纳粹政治思想纳粹的政治思想基于阿道夫·希特勒及其重要理论家的观点,鼓吹国家主义、极权主义和独裁统治。
他们强调国家利益高于一切,认为国家需要一个强大的领导者来实施集权政治。
此外,纳粹还倡导对某些社会群体实施歧视和迫害。
纳粹的政治思想打着“保卫国家利益”的旗号,但实质上是以极端主义为手段来追求权力和控制。
二、纳粹的种族主义纳粹的种族主义观点认为,人类的种族存在着不平等和不同等级。
纳粹将雅利安人视作最高贵的种族,认为他们具备优于其他种族的生理和智力品质。
相比之下,他们将犹太人、吉普赛人以及其他少数群体定义为“劣等种族”,并从法律和政策上加以歧视和迫害。
纳粹的种族主义观点严重侵犯了人权和尊严,给世界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灾难。
三、纳粹的民族主义纳粹强调对德国民族的优越性和保护。
他们鼓吹德国人民是一个独特的民族,有着独特的文化和历史传统。
纳粹将国家与民族紧密联系,将德国的兴衰与民族的兴衰相互联系。
纳粹的民族主义扭曲了对外国事物的看法,导致德国对其他国家采取侵略和扩张政策,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四、纳粹的反智主义纳粹对知识分子和科学家持有怀疑和敌对的态度。
他们认为自由思想和学术研究会威胁到纳粹的统治。
纳粹试图控制和操纵教育体系,以保持对群众的思想控制。
纳粹的反智主义倾向导致了对科学和文化的扭曲,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正是这种反智主义的观念导致了德国的崩溃。
结论纳粹的意识形态充满了极端主义、种族主义、民族主义以及反智主义的思想。
纳粹的政治思想和行为给世界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破坏。
我们应该铭记历史,警惕类似的极端主义思潮的兴起,倡导以和平、包容和平等为基础的社会价值观,预防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浅谈教育中的反智主义
浅谈教育中的反智主义【摘要】教育是社会进步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但在教育中出现了反智主义现象。
这种反智主义体现在对知识和专业的轻视,以及对科学和理性的怀疑。
反智主义对教育造成了严重影响,导致教育质量下降和教育资源浪费。
产生反智主义的原因包括社会环境的影响,信息爆炸导致知识碎片化,以及利益集团的操纵。
为了解决教育中的反智主义问题,需要提高师生的素质,推行科学教育和思维训练,加强教育管理和舆论引导。
反智主义对教育的危害包括破坏学术精神和知识传承,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
反智主义应该引起重视,我们应该通过教育改革和舆论引导,提高人们的理性思维和科学素养,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健康发展。
【关键词】反智主义、教育、现象、影响、原因、挑战、危害、社会、重视、引导、知识、思维、教师、学生、学习、批判、理性、传统、创新、人文、科学、技术、教导、倡导、未来。
1. 引言1.1 什么是反智主义反智主义是一种贬低知识、智慧和理性的态度或行为。
它主张对专家、学者和科学的权威进行怀疑或拒绝,倾向于相信传统观念、迷信或偏见。
反智主义者通常会将个人情感或信仰置于事实和证据之上,并拒绝接受任何挑战或质疑。
他们可能会对科学、教育、文化和知识产生怀疑或敌意,试图削弱或破坏这些领域的权威和信誉。
反智主义在教育领域尤为危险,因为它可能导致教育质量的下降,学生思维能力的退化,甚至对真知识和真理的忽视或否定。
在当前信息爆炸的时代,反智主义更加具有迷惑性和危险性,容易误导人们走向错误和愚昧。
我们必须认识到反智主义的危害性,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对抗和阻止其在教育领域的蔓延。
1.2 反智主义在教育中的表现反智主义在教育中的表现主要体现在对知识的轻视和贬低、对专家权威的怀疑和质疑、对科学理性的排斥和否定等方面。
在教育中,反智主义表现为学生对学习认知能力的贬低,对教师和教育机构的权威性产生怀疑,对科学知识和严谨思维的否定,以及对历史事实和实证证据的无视。
这种反智主义思潮往往阻碍了学生的学习和进步,削弱了教育的效果和价值,对整个教育体系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道德教育中的反智主义:危害及其消解路径
道德教育中的反智主义:危害及其消解路径作者:王惠颖严从根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4年第03期摘要:作为争取民众参与权利、实现自由民主的现代反智主义思潮蔓延到道德教育内就会消解道德教育的“卓越性”,使道德教化普遍降格,面临着平庸化的处境,出现价值序列的颠倒和袪道德权威化的结局。
道德教育要警惕可能堕落的危险,坚守自己卓越性的追寻,要引导学生去过一种好的生活,要使理性判断通向一种真正的善,要维护教师的道德权威。
关键词:反智主义;道德教育;平庸;卓越中图分类号:G40-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124(2014)03-0024-05一个思潮的崛起可能是一种时代处境的映射,具有重新审视现实的意义,但是某些过激的姿态和愤怒性情绪也可能在把一己之见夸大为真理之后失去了对于其本身的反思和批判能力。
反智主义思潮的过激可能也会带来这样的问题。
尽管反智主义思潮在我国教育和道德教育中的影响并不深远,但已见苗头,并有蔓延的态势。
本文将揭示反智主义思潮在道德教育领域蔓延之后会有哪些表现、哪些危害以及消解的对策。
一、反智主义在道德教育中的蔓延反智主义的特点之一是对智性本身的警惕和怀疑,对智性以及由此而来的知识持一种批判的态度。
余英时先生认为“反智主义”是中国政治传统血液中流动的东西,老子的“绝圣弃智”、法家“无书简之文,以法为家”以及包裹着“尊君卑臣”的内核而法家化了的儒家思想等都是反智主义的表现,而他们共同服膺于君权的统治,作为驯化知识分子、统治民众和钳制思想的一种手段。
中国当前的一些反智主义学者则站在民主、平等的立场上对知识分子发起猛烈的抨击,反对少数知识分子和精英阶层自恃拥有知识而将自认为的真理强加给大众,把民众污名化为不能正确选择和判断的非理性群体,替代民众自身进行选择,以知识的拥有作为隐性权力正当化的途径而践踏民众的权利,同时反对知识分子凭借自己对知识的垄断占据道德高地。
所以倡导民众参与、挑战知识分子文化霸权、推翻知识暴君统治的反智主义就被看成是通往自主、自由、民主的必经之路。
什么是反智主义?反智主义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反智主义?反智主义是什么意思?反智主义(anti-intellectualism),又称作反智论或反智识主义,是一种存在于文化或思想中的态度,而不是一套思想理论。
反智主义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对于智性(intellect)、知识的反对或怀疑,认为智性或知识对于人生有害而无益。
另一种则是对于知识分子的怀疑和鄙视。
反智主义(anti-intellectualism),是由美国历史学家理查德·霍夫斯塔特(RichardHofstadter)于1962年出版的《美国生活中的反智主义》一书提出,该书描述了反智主义是如何贯穿于整个历史和“实用性的”美国文化,深入剖析了美国反智主义的历史渊源,说明教育,政治和商业等不同领域中知识分子与大众的矛盾。
广义上来讲,反智主义是在基于清晰立场和不同思维的基础上,不同阶层或人群中产生的分歧与矛盾的产物,它是对矛盾对分歧的总结,对大众的思想做出的思考。
狭义上来讲,在有知识理论有权威界定的基础上,反智主义即是悖逆真理,违背正义,是错误的,是要受到谴责的,是需要权威来正确引导的。
2020年6月,全球已有600多万人确诊感染新冠肺炎,而美国在确诊和死亡人数上遥遥领先。
有人总结说,在反智主义和民粹主义情绪冲击下,科学理性的声音被淹没,拥有世界先进医疗资源的美国因此成为疫情中的“失败国家”。
回看过去这段时间,美国各地反“居家令”、反疫苗、传播“比尔·盖茨要消灭人类”的阴谋论等一系列现象,刷新了外界对美国社会的认知。
很多人困惑: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美国,反智主义何以如此盛行?其实,反智主义在美国流行已久,且有着明显的美国特性。
更重要的是,在很多分析人士看来,眼下美国有一个“反智政府”在推波助澜。
附件列表:。
反对错误的人生观
真正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反对极端个人主义
第4章
反对极端个人主义
极端个人主义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人生观。这种人生观认为自己的利益是最重要的,而忽略了他人的 感受和需要。极端个人主义的表现形式包括自私、自利、不顾他人的感受等 极端个人主义的人生观是错误的,因为人们不是孤立的存在的,我们与周围的人和环境是相互联系的。 如果我们只关注自己的利益,忽略了对他人的尊重和关心,我们就会失去真正的朋友和支持者。同时, 极端个人主义的行为也会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例如破坏人际关系、加剧社会矛盾等 因此,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要关注他人的感受和需要,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尊严。我们应该追求 公正、有道德的生活方式,例如尊重他人、诚实守信、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等,这些都会给我们带来真 正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04
第四,我们应该追求理性和科 学的生活方式。理性思考可以 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和 世界,避免盲目行动和决策; 科学的生活方式则可以让我们 更加了解自然规律和社会现象, 更好地适应和改造世界
反智
反智:传统和现实某旅居美国的汉语时评家,自称“反智的书生”,让我哑然。
一度,“反智主义”是个时髦的词,但欧美语境下的反智和汉语语境下的反智截然不同,若不加细辨,只是取其“时髦”而贸然引用,甚至,把它当成一面可以当街舞动的时尚幡旗,就让人隐感不安了。
欧美语境下的反智,或有矫正理性僭妄、对抗专家骄横之效,而在中国,自古及今,理性从未占据过上风,对智慧的推崇更向来不曾凝聚成庙堂或江湖的共识。
围绕智慧的态度,中西文化存在着深刻差异,当我们试图拿西方的反智主义来观察中国时,效果不会优于深度近视者戴上老花镜。
大约三十五年前,余英时先生结合儒、道、法三家源流,对弥漫于中国古代政治传统中的反智气氛,作了洋洋两万余言的分析和阐述(详余英时《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论儒、道、法三家政治思想的分野与汇流》),我在叹服其洞察之余,也不免对我们文化里的反智传统及周遭种种反智现象,生出阵阵凉意。
根据余文,我们发现,古老中国之所以培育出世界上最持久的专制集权制度,与古人早在两千年前即发明出世界上最精致、最高效同时也最冷酷的愚民术有关。
愚民术作为一项隐秘国策,自创立之日起,就一直得到历代统治者心照不宣的贯彻和执行,两千年不动摇。
透视该隐秘国策的核心,无非一条:无条件地站在统治者一边,一切围绕着“万世一统”的统治出发。
为达此目的,不仅认识上必须视民众为无知无识之辈,行动上还得确保民众的无知无识状态得到维持。
虽然老子的思想并非是替某位有名有姓的君主建计献策,但他“绝圣弃知,民利百倍”、“民多智慧,而邪事滋起”的怪异见解,既在空间上拉开了与古希腊贤哲的距离,也多半在时间上直接启示了商鞅、韩非和李斯,而论起千秋功罪,这三人给中华文明带来的伤害,恐怕一百个秦桧都甘拜下风。
三人中尤以精研过老子的韩非为最,我们知道,中国专制统治的独门心术是“百代皆袭秦制”,而秦制的终极设计者正是那位旷代奇才韩非——商鞅不过是韩非的一个先驱,而出于同行相嫉害死韩非的李斯,恰是韩非路线图的忠实执行者。
论海明威的反智主义倾向
口 小 说 对 性 和 酒 的 关 注
性 被认为是 人的原始生 物本 能冲 动 ,而 酒有麻醉 神 经 和大脑 的作 用。在性 爱和醉酒 时,人情绪 高 昂,没 有 理智可 言。尼采在 《 悲剧 的诞 生》和 《 偶像的黄 昏》 中, 探讨 了性 、酒 、理性之 间的关系 ,即性和酒 的都能使 人 达到醉态 ,从而与理性进行斗争 ,进而摆脱理性 的控 制。 海 明威 代表作 中有大量 关于性和 酒的描 写。长篇 小
所 以你又一定会 一无所知 、糊 里糊涂 。认为这就是一切 , 切 的一切 ,天 不管 ,地 不管。有 时 ,你会 突然 间警 惕 起来 ,怀着这样 的心 情从睡梦 中醒来 ,早晨 一到 ,一切 消逝 ,触 目都是尖锐 的、苛刻的、清楚 的现实。 ( 海明威,
一
l 9 6 9 : 1 3)
论海明威的反智主义倾向
口 张 国庆 陶慧慧
武汉大学外语 学院
【 摘 要1 本 文详细解读 了海 明威 的小说 《 太 阳照常 升起 》、 《 永 别 了,武器 》、 《丧钟为谁 而鸣 》、 《 老 人 与海 》以及他 的传记 ,发 现海 明威在作 品中无 意流露 出反智 主义倾 向。其 反智主义 思想主要有
说 《 永 别 了 ,武 器 》 中 男主 人 公 对 性 和 酒 的热 衷 显 而 易 见 。在亨利认 识巴克莱 以前 ,他就 经常逛 窑子 ,即战地 的妓院 。而在 度假 期间 ,他去 得最 多的地 方也 是妓 院 。 在 与他 的室友 雷那蒂交流假 期见 闻的时候 ,他 们就谈 到 了这 一 点 。雷 那 蒂 问 : 有没有什么艳遇?” “ 有。 ”
I 关键 词 l 海 明威 ;反 智 主 义 ;文 化 背 景 ;创 作 理 念 【 中 图分 类 号 】 1 1 0 6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0 0 9 — 6 1 6 7 ( 2 0 1 4 ) 0 2 — 0 0 0 3 — 0 4
20世纪50-70年代中国文学中的反智倾向
20世纪50-70年代中国文学中的反智倾向20世纪50-70年代是中国文学的一个特殊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文学的发展受到了颠覆性的变革,并出现了一些反智的倾向。
这种倾向对于中国文学以及整个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就这一时期的反智倾向进行探究,并列举9个提纲标题。
一、反智倾向的起因及表现在20世纪50-70年代,中国出现了一种要求对抗传统文化和知识分子的倾向。
这种倾向主要表现在对知识分子的贬低和一些著名作家的批判上。
二、反智倾向带来的影响反智倾向的出现引起了中国整个社会的极度紧张和分裂。
它对文学、社会、甚至国家的发展都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三、反智倾向对文学创作的影响中国的反智倾向不仅影响了知识分子,也影响了文学创作。
它导致了作家的自我审查和自我限制。
四、反智倾向下的文学审美趋势中国的反智倾向导致了文学审美趋势的转变,由“重实用主义”转向“重政治文学”。
五、反智倾向和毛泽东思想的关系中国的反智倾向与毛泽东思想密切相关。
在毛泽东思想主导的时期,反智倾向达到了顶峰。
六、文化大革命的反智运动文化大革命时期,反智倾向进一步升级。
大量的知识分子遭到了打压甚至失去了生命。
七、反智倾向的后果中国反智倾向带来了很多严重的后果,其中最重要的是对文化和科技发展的阻碍。
八、文学如何走出反智倾向的困境在中国文学的发展过程中,关键在于如何走出反智倾向。
作家和知识分子需要发挥自己的影响力及其作品的影响力,来扭转这种趋势。
九、当前中国文学的形势尽管中国文学中仍然有反智的倾向,但现在的文学环境已经发生了一些积极的变化。
随着中国迈向现代化,文学的形势也在发生着相应的变化。
1. 反智倾向的起因及表现这个提纲主要在探讨中国文学中反智的根源和具体表现。
这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反智倾向的本质,以及它是如何影响中国社会和文化的。
2. 反智倾向带来的影响这个提纲将反智倾向对中国整体社会、文化和政治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行了总结。
这让我们明白一个事实,即反智倾向对于整个国家和社会来说都是不利的。
学术失范名词解释
学术失范名词解释学术失范:是指学术人员或科研机构违反学术规范,以权谋私、假公济私等非学术因素介入而产生的恶劣社会影响。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缺乏制度约束和监督,二是制度的刚性不足。
1、“反智主义”在学术领域中出现的一种学术研究和行为上的偏激倾向。
美国科学哲学家罗杰·弗莱在谈到科学哲学发展趋势时说:“不再是‘数学是有用的’;不再是‘数学在科学中是必需的’;也不再是‘统计学的应用和效率要求统计学’;同样也不再是‘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应该得到承认并可以解释其它自然科学的理论’”。
[1]当前,一些自然科学领域的科学家,特别是搞基础理论研究的学者,由于对学术研究的科学性及其结果的社会价值与实际意义缺乏起码的认识,甚至是完全的漠视,结果导致了各种形式的“反智主义”的产生。
2、学术腐败指的是在学术界中存在着种种不正常的社会交往关系,而这些关系又严重地影响了学术活动的公平、公正、公开的进行。
表现为在行政事业单位、企业等组织部门的干部中或者公职人员中间,经常出现打招呼、拉关系、走后门的现象,使这些人的评审工作或者升迁机会受到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也有的人办事收礼,借助于手中的权力谋取私利。
3、学术霸权学术霸权:在学术界中,由于拥有某项学术专长,占据某种学术地位,垄断某种学术资源,以此作为从事其他学术研究的凭借,而能够左右学术发展进程,制约或者影响其他学术成果发表或出版的学术霸权,就是学术霸权。
学术霸权有两种类型:一是在某个学科具有绝对优势的学术霸权;二是在某个学术领域具有绝对优势的学术霸权。
[2]当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彭南生、北京大学教授周宪等人均遭遇过“学术霸权”的问题,引起了舆论的广泛关注。
4、学术失范指的是在学术界中存在着种种不正常的社会交往关系,而这些关系又严重地影响了学术活动的公平、公正、公开的进行。
表现为在行政事业单位、企业等组织部门的干部中或者公职人员中间,经常出现打招呼、拉关系、走后门的现象,使这些人的评审工作或者升迁机会受到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也有的人办事收礼,借助于手中的权力谋取私利。
反智主义
“反智主义”思潮的崛起“反智主义’作为一股社会思潮,正在中国静悄悄的崛起.我可以算这一思潮最鲜明的倡导者.十几年前,我就写了一篇<<论<渴望>中的“反智主义”倾向>>,分析当时红透一时的电视连续剧<<渴望>>对知识分子的话语霸权挑战.两年多以前,我又以“反智的书生”为名开始了自己的博客,对国内主流知识界,特别是主流经济学家们展开了激烈的批评,迄今已经获得了一千三百多万的访问量.最近,吴稼祥先生在<<中国青年报>>的“冰点”发表长文<<中国需要量“反智主义”吗?>>,系统批判我的观点.唐小兵先生则在<<南风窗>>上发表了另一篇长文<<底层与知识分子的民粹主义>>,把我在近著<<学而时习之:<论语>研究之一>>中表达的反智思想,看成是“民粹主义”的“野火”烧进了自由派阵营.总之,不管是反对还是拥护,人们对“反智主义”已经不能视而不见.因此,作为这一思潮的发起人,我有必要澄清一下什么是“反智主义”,为什么“反智主义”是中国社会之必需.1批判“反智主义”仿佛是精英们的所谓“使命”“反智主义”(Anti-Intellectualism)无疑是个外来语,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被左知识分子作为一个贬义词而广泛运用。
1960年代初,这派知识分子中的霍夫斯塔特(Richard Hofstadter)写一本书《美国生活中的反智主义》(Anti-Intellectualism in American Life),一下子走红,获得了1964年的普利策奖,也把这一词汇的贬义成分固定化。
在中文思想界,余英时先生率先运用这一概念批判中国政治传统中的“反智主义”,并在海外文化界引起了辩论。
不过,无论是他还是他的批评者,也都把“反智主义”当成一个贬义词。
反智主义
反智主义作者:刘针杉来源:《新教育时代·学生版》2016年第34期刷朋友圈的时刻,大家一定见过各种:“神奇”的养生须知,“经典”的李白藏头诗预言,“不转不是中国人”,以及“马云说”。
这些事物的存在,从广义上来说,是若干不同立场的思维,不同阶层或人群中产生的分歧与矛盾的产物。
狭义上讲,是悖逆真理,违背正义,即“反智主义”。
反智主义,是个泊来词汇,又称作反智论,是一种存在于文化或思想中的态度。
反智主义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对于智性、知识的反对或怀疑,认为智性或知识对于人生有害而无益。
另一种则是对于知识分子的怀疑和鄙视。
反智主义,这个名词的提出,首先在由美国历史学家理查德霍夫斯塔特于1962年出版的《论美国生活中的反智主义》一书中提出,该书描述了反智主义是如何贯穿于整个历史和”实用性的”美国文化,深入剖析了美国反智主义的历史渊源,说明教育,政治和商业等不同领域中知识分子与大众的矛盾。
反智主义的本质在于细致地定义智力与知识分子,引导大众成为一个积极维护理性,正义和真理的价值的人。
反智主义属于对社会对大众的反思而得出的社会理论学说,并不属于哲学范畴。
反智主义存在于许多国家、许多文化、许多领域、许多人群和许多层面中,以上任何一条不同,都有可能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
广义上来讲,它是在基于清晰立场和不同思维的基础上,不同阶层或人群中产生的分歧与矛盾的产物,所以它无关褒贬义,它只是对矛盾对分歧的总结,只是对大众的思想做出的思考。
狭义上来讲,在有知识理论有权威界定的基础上,反智主义即是悖逆真理,违背正义,是错误的,是要受到谴责的,是需要权威来正确引导的。
反智主义为何存在?首先是知识分子上升通道的阻碍,与知识分子和现存权威之间的矛盾,教育的缺失问题严重。
然而,根源是知识分子、学界精英与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
纵观如今的中国,知识分子大多经商、从政,与人民大众这间缺乏积极有效的沟通,知识和人民群众脱离,再者,传说文化中的糟粕成分根深蒂固,文化的对峙,导致伪科学广泛传播。
从微博文化看中国当代的反智主义思潮
时代知识分子哀其不幸 怒其 不争的心态 ,
在那 一代作家 笔下 , 知识分 子的形象却 多
反 智主义原 本想要 实现 的平 民阶层 与精 显得 可怜 、 猥琐 、 无 能。 。 为 了鼓 舞广大群
化中, 由于 自媒 体平 台的参与 , 已经和原 本的意 图出现 了偏差 , 如何及时 的修正和 力提倡一种简单 明了的文化潮 流 , 不仅在 写作上 大力 塑造 出普通人 在革命 中的伟
白媒体 时代来临之前 , 反智 文化 就已经被 引进 中国了。 早在 1 9 7 6 年就有 海外“ 新 儒 家” 的代表 人物余英 时发表 了《 反智论 与 中国政治传统》 。 在文章 中, 他把 中国反智
思 想的源头直指 向中国的政治制度 , 认为 中国古代 专制制 度造成 了反智 主义思想 的存在 。
补足 这种偏差 带来 的整个社 会 的认 知错 岸身 影 , 而且还 提倡 白话 文和 白话小说 , 误, 则还需要 通过 自媒体 自身的不断发展
和 提 高 才 能得 以 实现 。
一
从 而导致 文化 的传播 以一种俗 之又俗 的
在文化上 向大众靠拢 。 但是这些作家本身 方式 进行传 播 , 这种 俗 , 在很大 程度上 已
在 很 多 粉 丝 量 超 过 十 万 甚 至 是 百 万
的微博用户 中 , 大多数都存在文化 比俗 的
现象 , 例如微博 粉丝 4 0 5 万 的微 博博主在
2 0 1 5 年3 月1 7日晚 1 0 点2 0 分 发表 的 这 样
一
条微博 “ 卧槽 , 这 都行 ! 这就是传说 中的
锁骨神功 吗? ” 首先 , 微博 中的头两个字 就 属于不文 明的用语 , 但是这样 的用语在微
什么是反智主义?
什么是反智主义?反智主义是指一种或多种存在于社会中的旨在贬低知识、学术和教育等方面的思想,最终导致对知识和科学方法的怀疑。
反智主义是对于智识的一种反感,是对于传统知识结构所带来的对个人自由的压迫而进行的一种批判,但这种批判常常和科学、文化、学术等领域的进步相悖。
以下是对于反智主义的进一步解释:一、反智主义思想是如何形成的?反智主义的形成多有历史背景和社会氛围的影响。
例如,无法取得高等教育的人们或受到一定程度教育后无法从学校或社会中融入优越的阶层,可能会对知识与学问渐生质疑。
另一方面,智识与学问的传播并不受到社会的全面接受或赞同,可能构成了反智主义思想的土壤。
二、反智主义如何影响社会?(1)削弱民众的理性思考。
发展智力的本质在于全面、客观、独立的思考。
而一旦反智主义获得流行,社会上更多围绕感性而非理性的情感表达和争吵便无人关注问题的本质。
(2)产生社会极端化。
反智主义的表现常常具有极端的倾向性,如针对特定领域进行打压,构建对知识精英的目标化敌视等,这些行为常常加深社会的分裂,增加了矛盾的对抗性。
(3)对于社会进步构成威胁。
知识和智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而反智主义固然会对社会的进步产生阻碍,也可能会对动力在于知识和思考的领域产生消极影响。
三、反智主义思想是如何影响个人的?(1)个人进一步削弱其基础能力。
通过学习知识,人们可以开拓自己的视野、提升自身望远的能力,而反智主义则会造成个人知识面的匮乏,降低自身处理新问题的水平。
(2)造成个人的思维萎缩。
这种情况下,人的思考极具惯性,对于新思想或新观点的认识非常困难。
这也造成了人们在习得新技能或适应新环境时遇到了一定的困难。
(3)削弱个人的自信心。
反智主义的影响,意味着对知识和教育的否定,造成个人的自我认同感下降,对于未来的人生规划,也将产生实质性的障碍。
综上所述,反智主义思想虽然有其合理的表达需求,但其肆无忌惮的发展已经严重危害了知识、科学以及文化等的推动,同时也对于社会个体、机构和道德标准形成巨大威胁。
反智主义
生活中常见的反智主义现象 4.不相信权威
这是官方为了不让我们知道 XX 而想出来的阴谋! 科学家花了 XX 年解决的问题,竟早已被他看穿!
生活中常见的反智主义现象 5.道德绑架
· 不转不是中国人! · 6月17号是父亲节……有孝心的请转发,转发后显 灵。不爱父母就不用转了……
反智主义
anti-intellectualism
反智主义本身没有褒贬,反智主义是对待知识和知 识分子的一种态度。反智主义可分为两大类:一是 对于智性( intellect )、知识的反对或怀疑,认为 智性或知识对于人生有害而无益。另一种则是对于 知识分子的怀疑和鄙视。 但是在有知识理论有权威界定的基础上,反智主义 即是悖逆真理,是需要权威来正确引导的。
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
过度的依赖于经验,而不是思维方式。
1
2
情感的刺激代替了思考,直觉代替了思维。
3
先入为主,过于相信传统,不相信新知识
4
幽默与夸张。
如何避开反智主义
1.开拓视野与人生目标 任何人的争论根本原因不是观点不同,而是视野不同 ----横看成岭侧成峰 “江青的生活太腐败,床左边一罐白糖,右边一罐红糖, 想吃白糖吃白糖,想吃红糖吃红糖” ----批判“四人帮”中一个妇女所言 2.更好的认识自我和社会定位 3.常识与逻辑 4.学习和提升自我
生活中常见的反智主义现象 6.鸡汤指导人生
狐 狸在养 鸡 场 的山 崖 边 立了 块 碑 ,上 面 写 道: “大胆抛弃你传统的禁锢吧,不勇敢地飞下去,你怎 么知道自己原来也是一只搏击长空的鹰!”从此,狐 狸每天都能在崖底吃到那些摔死的鸡!不要被那些没 有道理的“心灵鸡汤”所左右,更不要被别人的成功 经验所蒙蔽, 世界这么大,靠谱很重要!
反智主义名词解释
反智主义名词解释反智主义啊,就像是一场荒诞的闹剧里的主角。
你想象一下,知识是一座明亮的灯塔,指引着船只在智慧的海洋里航行,而反智主义呢,就像是一群戴着眼罩的海盗,故意朝着远离灯塔的黑暗处划去,还大喊着:“灯塔啥的最讨厌了,我们不需要那玩意儿!”这反智主义就像一个任性的小孩,看到那些高深的知识、理性的思考,就像看到苦药一样,捂着耳朵闭着眼睛说:“我不听我不听,这些东西太复杂太讨厌了。
”他们觉得凭借着自己那点本能的直觉和未经证实的小道消息就能横行天下。
比如说在科学领域,科学就像一个精心搭建的积木城堡,每一块积木都是科学家们经过无数次试验、论证才放上去的。
可反智主义者呢,就像一群莽撞的大象,横冲直撞地闯进城堡,把积木踢得到处都是,还大喊着:“这破城堡有啥用,我们的感觉才是最准的。
”在教育上,教育是给人智慧翅膀的魔法,能让人在思想的天空翱翔。
反智主义却像个调皮捣蛋的小恶魔,把这翅膀上的羽毛一根一根拔掉,说:“飞啥飞,在地上爬多实在。
”他们轻视教育的力量,觉得读书多了反而会变得“傻气”,这就好比觉得吃多了美食会消化不良,然后就干脆绝食一样愚蠢。
在社会事务中,理性的决策是一把精致的手术刀,能精准地切除社会的毒瘤。
反智主义就像是拿着大锤子的鲁莽工人,不管不顾地一顿乱砸,还觉得自己这是简单有效的办法。
他们拒绝接受专家的建议,就好像病人拒绝医生的治疗,非要自己瞎捉摸,用一些土方子来治病,结果往往是让情况变得更糟。
而且反智主义很容易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就像那些骗子手中听话的木偶。
骗子随便编造一些谎言,反智主义者就深信不疑,跟着骗子的指挥棒跳舞,还以为自己在做什么伟大的事情呢。
反智主义就像是智慧世界里的杂草,如果不及时清理,就会疯长,把那些代表智慧的花朵和树木都给挤得没了生存空间。
我们可不能让这种荒诞的思想肆意蔓延,要像勇敢的园丁一样,拿着知识的剪刀,把这些杂草统统剪掉。
不过反智主义有时候也像个搞笑的小丑,他们的那些离谱的想法和行为常常让明白事理的人忍俊不禁。
浅谈教育中的反智主义
浅谈教育中的反智主义【摘要】本文将从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来探讨教育中的反智主义现象。
在将介绍反智主义在教育中的影响。
接着在将分别讨论反智主义的定义及表现、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以及应对反智主义的方法,包括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加强科学教育。
最后在将强调抵制反智主义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并呼吁共同努力构建理性、科学的教育环境。
通过本文的讨论,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教育中的反智主义现象及应对策略,为构建科学、理性的教育环境提供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反智主义、教育、批判性思维、科学教育、理性、构建、抵制、环境1. 引言1.1 教育中的反智主义现象教育中的反智主义现象是指一种不尊重知识、不重视学识、不注重科学、不看重理性的思潮。
这种思潮在当今社会中非常普遍,表现出对科学、知识、专家的怀疑和排斥,以及倾向于相信一些虚假信息、陈词滥调、阴谋论等。
这种偏见和偏执的思想,严重危害了教育的健康发展,阻碍了个体能够获得真正的知识和理性思考能力。
反智主义在教育领域中的出现,导致了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下降,对学术的尊重降低,对科学的信任受损,对教育的信心动摇。
应对教育中的反智主义现象,是当前教育领域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必须加强科学教育,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尊重和对科学的信任,共同构建一个理性、科学的教育环境。
1.2 反智主义对教育的影响反智主义是一种对知识、科学和理性思维的敌视态度,对教育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反智主义思潮会削弱学生对知识的尊重和追求,导致他们对学习产生消极态度,甚至怀疑知识的真实性和价值。
这种思潮还会阻碍教育体系对科学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使得教育变得浅薄和肤浅,无法真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反智主义还会影响教育领域的发展方向和教学内容的选择。
由于对科学知识的敌视和怀疑,一些教育机构和教师可能过分强调主观情感和个人观点,而忽视了客观事实和科学方法的重要性。
这种倾向可能导致教育变成了一种宣传和洗脑的工具,而非真正的知识传授和思维培养。
反智主义名词解释
反智主义名词解释
嘿,你知道啥是反智主义不?这可不是个简单的玩意儿!反智主义啊,就好像是一群人在知识和理性的大道上故意跑偏,走向了一条奇
怪的小路。
比如说吧,有些人明明有机会去了解科学知识,却偏偏相信那些毫
无根据的谣言。
就像有人坚信地球是平的,这不是瞎扯嘛!(例子:
网上那些宣扬地球是平的言论和相关组织。
)这就好比明明眼前有美
味的大餐,他们却非要去吃那些过期变质的食物。
再看看社会上,有时候一些人会对知识分子或者专家的话不屑一顾,觉得他们都是在吹牛。
哎呀呀,专家们辛苦研究出来的成果,就被他
们这么轻易否定了!(例子:一些人对疫情期间医学专家建议的不重视,导致不良后果。
)这就像明明有专业的向导告诉你怎么走才安全,他们却偏要自己瞎闯,结果掉进坑里。
反智主义还会影响到教育呢!有些家长不重视孩子的学习,觉得读
书没什么用,还不如早点去赚钱。
这多荒唐啊!(例子:身边那些不
让孩子好好上学,让孩子早早去打工的家庭。
)这就如同给孩子关上
了通往广阔世界的大门,把他们困在了一个小小的角落里。
反智主义可真是个害人的东西,它让人们失去了对知识和真理的追求,让社会变得混乱和愚昧。
我们可不能被它影响啊!我们要保持清
醒的头脑,多学习,多思考,用知识武装自己,别去理会那些反智的
言论和行为。
要知道,只有不断追求知识和智慧,我们才能真正进步,才能在这个世界上更好地生活下去呀!
总之,反智主义就是个阻碍我们前进的绊脚石,我们要坚决把它踢开!。
教育中的反智主义及其超越
教育中的反智主义及其超越引言反智主义是指针对知识、教育、科学和专业知识的一种特定态度或思想。
在当前的教育领域中,反智主义表现得更为普遍,这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反智主义在教育中的不断蔓延,已经对教学、学术以及我们对知识的理解产生了不利影响。
本文将探讨教育中的反智主义及其超越的相关问题。
反智主义在教育中的表现对学术界的威胁在美国学术界,反智主义正在蔓延。
有越来越多的人对“专家”提出质疑,揭露“社会正义”等课题的研究成果,推崇基于个人经历和感受的观点,有些人甚至以“反知识分子”而自豪。
对教学的影响反智主义已经直接影响我们的教学方式和教材内容。
一些学校已经取消了特定科目的教学,例如进化论和科学方法等内容,以满足某些群体的偏见。
处理事实和数据的方式在反智主义影响下,人们的处理事实和数据的方式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现在,一些人会忽视数据和研究结果,更小心地选择自己喜欢或愿意相信的消息来源。
反智主义在教育中的根源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反智主义在教育中蔓延的一个原因是我们正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中。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教育和学术界发生了极大地变化。
人们比以往更容易接触和获得信息。
但这并没有使人们对知识更加尊重。
非理性的偏见非理性的偏见,如种族、性别和文化偏见等,可以刺激形成反智主义的文化。
对于任何教育环境而言,这些极端的信念都是具有危害性的。
缺乏重视教育的文化虽然教育在现代社会中被广泛认为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领域,但在现实中,教育在某些情况下并没有被充分重视。
这包括数十年来对教育体系的削减以及人们对教育和科学成果的鄙视。
反智主义的超越科学原理的强调通过教授科学原理,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适应如今的技术时代。
这就意味着教育者应该在学生更具体的内容(如数字技术和计算机科学)之外,始终强调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和过程。
个人和社会责任的课程为了超越反智主义,我们还需要一种更为严谨和实际的文化。
这种文化需要打击无知、反科学和捻造事实的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智主义
反智主义(anti-intellectualism),又称作反智论,是一种存在于文化或思想中的态度,而不是一套思想理论。
反智主义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对于智性(intellect)、知识的反对或怀疑,认为智性或知识对于人生有害而无益。
另一种则是对于知识分子的怀疑和鄙视。
反智主义的历史渊源
反智主义存在於许多文化的不同层面中,具体的起源不可知。
一种说法是,来自社会普罗大众对一小部分精英意图掌控社会话语权的反抗。
通俗点说,就是你玩你的,我玩我的,你高雅打桥牌,我俗点斗地主;你高端下围棋,我上联众专攻五子棋,大家自娱自乐,互不影响,在各自的地盘里作各自的主。
反智主义的具体体现
政治体现
主要表现在执政精英与学术精英的行为脱离民意,引起人民的嘲弄或反抗。
教育体现
反智主义就是反对孩子学习没有实用价值的象牙塔学问。
比如中国广泛流传的“读书无用论”
反智主义,英文就是“anti-intellectualism”,和“intellectualism(智主义)”相对立,它的核心就是反标准、反传统精英,用一句白话来形容那就是“我是大老粗,我怕谁”。
“反智主义”一词,因美国历史学家霍夫斯塔特(RichardHofs-tadter)于1962年出版的《美国生活中的反智主义》一书而走红,该书于1964年获普利策奖。
如今,在美国传媒界仍有一股小小的霍夫斯塔特热,可见其影响依然不小。
霍夫斯塔特作此书时,是对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艾森豪威尔时期共和党统治的一个反应。
当时,自新政到1968年尼克松上台,美国大部分时间是被民主党所主宰,唯有艾森豪威尔的八年是共和党入主白宫。
艾森豪威尔政府亲大企业,嘲笑满脑子道理的读书人是“鸡蛋脑袋”,对新政后得势的知识分子是个不小的冒犯。
其间更有麦卡锡主义崛起,对知识阶层进行了猛烈的攻击甚至迫害。
霍夫斯塔特以历史学家的眼光,对这一政治逆流进行反省,试图厘清美国文化传统中不尊重智力的反智主义的源流。
因此,霍氏用的“反智主义”显然是个贬词。
二十多年前,反智主义一词被引入中国,当时也是个贬词。
余英时(钱穆的学生)还写了篇《中国历史上的反智主义传统》,将反智主义和专制主义联系起来。
如今,反智主义的行为随处可见,渗透到各个领域,尤以娱乐界以及网络界为甚!
那么,反智主义赖以“生存”及“发展”的根源又在哪呢?毛泽东说过,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其实,反智主义的诞生,理由很简单,就缘于生长环境对于人们的约束——小时候受家长束缚,到学校受老师束缚,毕业后受公司束缚,组成家庭后受婚姻束缚……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仿佛无时无处不受标准和道德标杆的压制。
当这些束缚渗透到人们的每一根神经以及血液时,涌动在心灵深处的反抗意识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滋生。
反智主义就是要打破传统的约束,并且向“精英”开火。
在美国,反智主义经常会像神经性间歇症发作一样干扰美国社会的秩序,例如流行于上世纪四十到五十年代的麦卡锡(美国参议员)主义。
根据麦卡锡的说法,“东部佬儿”(指美国东海岸大城市的知识分子)都是一些道德堕落的、钱包鼓鼓囊囊的、政治上左翼的、具有外国血统的自由派分子,他们“想把美国变成一个赤化的国家”。
但美国政治一直是由知识精英把持的,因此尽管反智主义时不时地出来干扰,却局限于某些地域,如经济相对落后、文化保守的中西部和南部地区。
在中国,人们在传统意识上,将知识分子划入社会“精英”的范畴。
因此,反智主义者常常怀疑和鄙视知识分子。
怀疑,是因为知识分子通常被归于小资产阶级之列,而据说这个阶
级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动摇性;鄙视,是因为知识分子据说还具有小资产阶级的另一个典型特征,即软弱性。
如今,知识分子的漫画形象通过媒体的不断重复或者复制,业已成为一种固定形象,甚至已沉淀为一种集体无意识,以至在与常识发生冲突时依然故我。
回溯历史,崇智和反智从来是并行不悖的两条思想路径,尊崇知识的思想观念虽然是主流,而且也支撑了华夏数千年的悠久文明,但是,反智主义的阴影却不时浮现于世,酿成了“焚书坑儒”、“文化大革命”等的人间惨剧,其代价之重足以另后人扼腕。
反观中国社会的现状,农村乃至城镇开始流行“读书无用论”。
人们之所以产生这样的思想,舆论一致认为,这是高校扩招政策和就业市场不公的恶果。
其实,这是反智主义的变种思维!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中国人在意识以及行为上都没能从反智主义中解脱出来,只有所有的精英阶层才对它形成抵制同盟。
恰如霍夫斯塔特所说:“反智主义作为一种态度,不是单一的情感取向,而是正反情感并存——他们对理智和知识分子的绝对排斥是罕见的。
”因此,它的阴影根深蒂固,萦绕无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