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社会与风险治理——基于全球化视角分析

合集下载

现代社会重大风险的国家治理方法论探析

现代社会重大风险的国家治理方法论探析

2020.11在取得抗击新冠疫情重大战略性成果的时候,我们应当深刻反思的不仅是“灾难”本身,而是应当透过疫情的“偶然”反思其背后的“必然”,透过疫情的“特殊”反思到其背后“一般”,从而举一反三,对现代社会重大风险防患于未然,在现代社会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确保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这艘中华巨轮,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一、风险社会重大风险发生是常态“现代社会是风险社会”,这个仿佛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权威提出并论证的理论命题,实际上马克思恩格斯早在19世纪40年代就做出预言并进行论证。

他们在《共产党宣言》中深入研究、分析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现存的和潜在的社会风险。

在马克思主义视野中,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必然导致人与人(社会)的关系紧张、人与自然的关系紧张、民族与世界的关系紧张,使现代社会形成、演进的历史过程中始终潜藏着一定的社会风险。

“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1]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自然力的征服。

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气的使用,整个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2];“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这个曾经仿佛用魔术创造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的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3];现代社会“由于开拓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物质的现代社会重大风险的国家治理方法论探析■田鹏颖【提要】现代社会所处时代的特殊背景、社会有机体高度整合的特殊结构、面对的全球化的特殊挑战、人与自然关系的特殊紧张,使现代社会重大风险发生可能成为常态,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已经成为我们面对的重大时代问题。

必须正确把握党、政、军、民、学关系,把党作为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必须正确把握制度、理论、实践的关系,把制度优势作为根本优势;必须正确把握法律、教育、伦理等关系,把法律体系挺在前面;必须正确把握“伟大斗争”和日常工作关系,把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进行到底;必须正确把握人、自然、社会关系,把实现人的现代化作为重要逻辑入口,从而做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航船行稳致远。

风险社会与风险管理

风险社会与风险管理

风险社会与风险管理引言在当代社会,风险无处不在。

无论是自然灾害、环境污染、金融危机,还是科技发展带来的新型风险,都对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稳定构成了挑战。

因此,风险管理成为了当代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风险社会与风险管理的相关问题。

第一章风险社会的概念与特征1.1 风险社会的概念现代社会中,人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

从传统农业到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了新型风险。

乌尔里希·贝克(Ulrich Beck)在其著作《危机时代》中首次提出了“风险社会”这一概念,并对其进行了解释。

1.2 风险社会的特征现代社会中,人们面临着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增加、科技进步带来新型灾害和疾病等特征。

第二章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2.1 风险管理理论为了应对风险社会带来的挑战,学者们提出了各种风险管理理论,如风险社会理论、风险传播理论、风险认知理论等。

这些理论对于解决风险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2.2 风险管理方法为了有效管理和应对各种风险,必须采取科学的方法。

例如,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监管和预警机制、提高公众参与度等。

第三章风险社会与环境问题3.1 环境污染与健康风险环境污染是当代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空气污染、水污染等环境问题不仅影响人们的健康,还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

3.2 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害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增加等自然灾害频发。

第四章风险社会与经济发展4.1 金融危机与经济不稳定金融危机是当代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问题。

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给经济带来了巨大的风险,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4.2 科技创新带来的新型风险科技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然而,科技进步也带来了新型风险,如信息安全问题、人工智能对就业市场的影响等。

第五章风险管理与公众参与5.1 公众参与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公众参与是现代风险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公众参与能够提高决策质量、增强决策合法性,并增加公众对决策结果的接受度。

“风险全球化”的看法及防范经济风险的建议

“风险全球化”的看法及防范经济风险的建议

“风险全球化”的看法及防范经济风险的建议风险全球化的看法及防范经济风险的建议引言概述: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高度互联互通,风险也在全球范围内迅速传播,形成为了所谓的“风险全球化”现象。

这种全球化的风险给各国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压力。

本文将探讨风险全球化的看法,并提出防范经济风险的建议。

一、风险全球化的现状1.1 全球化带来的风险扩散全球化的经济联系使得风险能够在国际间迅速传播,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经济风险可能迅速蔓延到其他国家或者地区,形成风险连锁反应。

1.2 不确定性的增加全球化使得经济活动更加复杂,各种因素的不确定性增加,如金融市场波动、政治风险、自然灾害等,给经济发展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

1.3 跨国公司的风险管理挑战跨国公司在全球化背景下经营,面临着多个国家的法律、政策、文化等不同因素的影响,风险管理变得更加复杂和难点。

二、防范经济风险的建议2.1 健全风险评估与监测机制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与监测机制,及时发现和评估各类风险,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决策参考。

2.2 加强国际合作与信息共享各国应加强合作,共享风险信息和经验,共同应对全球化风险挑战。

建立跨国合作机制,加强风险信息的共享和交流。

2.3 提高金融体系的韧性加强金融监管,提高金融体系的韧性和稳定性。

完善金融风险管理制度,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和风险评估,防范金融风险的发生和传播。

三、加强企业风险管理能力3.1 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企业应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识别、评估、应对和监控等环节,提高对各类风险的应对能力。

3.2 多元化经营与市场分散企业应采取多元化经营策略,降低单一市场风险。

通过拓展市场,分散经营风险,降低对某一地区或者国家的依赖性。

3.3 加强人材培养与技术创新企业应加强人材培养,提高员工对风险管理的认识和能力。

同时,积极推动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四、政府的责任与作用4.1 制定健全的法律法规政府应制定健全的法律法规,为风险防范提供法律保障。

社会风险与社会治理现代化

社会风险与社会治理现代化

的要求,社会治理日益聚焦社会问题,突出问题导向。
社会风险与社会治理现代化
社会风险的主要特征
全 球
全球化背景下,社会风险具有有跨时空特色,全体性的整体风险愈 来愈多,且经常性地波及到每个人。全球化让整个世界联系成为一个
性 紧密的整体,使得即使是局部性的风险也很容易迅速蔓延至更广泛的
和 世界范围内,从而造成更大的影响。比如SARS和诞生于华尔街的金融
社会风险与社会治理现代化
社会风险的主要特征
人 为 性
在人类改善基本生存环境的同时,人为风险开始显现,并呈现不断扩大的态 势。吉登斯认为“人造风险”,是人类社会由工业社会进入到风险社会的重要标 志。而“人造风险”的出现并逐渐成为社会风险的主要形式,则源于人类工业理 性狂妄野心的无限膨胀和驾驭这种野心的社会制度的日渐衰落。可以说,风险社 会的形成从总体上说是人类工业理性滥觞以及社会在组织制度架构上无力阻止、 挽救这种滥觞的合力结果。人造风险"主要包括三种类型: 一是主观人为风险, 即人们在主观上已经预知某种行为可能导致的潜在危机而不自制所引发的风险, 比如环境污染#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等; 二是客观人为风险,即由人类活动 而导致的自然风险,如“沙尘暴”、“温室效应”等; 三是介于主客观之间的 制度化风险,即由社会制度自身的不完善、不合理而导致的风险或由于社会制度 的过于完善从而产生一种超稳定结构,由这种超稳定结构所掩藏或导致的风险。
性 际损害还无法精确测算。
社会风险与社会治理现代化
社会风险的主要特征
21世纪,人类社会面临更多、更为复杂的难题。与过去相比,现代
社会风险已不再是个别的、单一的、简单的和基本稳定或一再重复出
现的社会风险和问题,而是大量的相互关联、相互制变化性和发展性的各种社会风险

课题研究论文:风险社会背景下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思考

课题研究论文:风险社会背景下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思考

80254 社会其它论文风险社会背景下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思考一、风险社会及其对治理提出的新要求(一)风险社会的内涵“风险社会”这个概念由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首先提出,这里风险指的是:“完全逃脱人类感知能力的放射性、空气、水和食物中的毒素和污染物,以及相伴随的短期和长期的对植物、动物和人的影响”,现代风险社会具有以下几点特征:第一,现代社会风险是围绕“人”而产生的各种风险,其中包括由于人类活动所带来的未知性后果、人类活动导致自然环境的未知变化、社会制度本身缺陷所带来的风险。

第二,现代社会风险具有一般风险所有的不可预见性和无法度量性。

第三,现代社会风险具呈现全球化和高危化趋势。

(二)风险社会对国家治理提出的新要求首先,风险社会背景下,政府应当高度关注风险预防和治理工作,将其纳入到核心职能当中。

如今,巨大的风险可能使得多年积累的财富化为乌有(亚洲金融危机),政府非常有必要将社会风险管理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其次,政府应当提高对自然、社会风险的预见能力。

尽管风险具有高度不确定性,但是政府作为一国资源和信息的最终掌握者,识别和预警风险并非绝无可能,政府需要时刻保持清醒,理性评估事项收益和风险的得失。

第三,政府应当具备较强的宏观驾驭能力的同时拥有合作精神。

风险的全球性和高扩散性使得一些局部事件可以迅速演化为全国性社危机。

政府应当具有强有力的宏调控手段,同时与他国政府、社会力量积极寻求合作,果断而坚决地阻止事态进一步恶化。

第四,制度化风险的存在要求政府不断完善政府管理体制,着力构建民主、公平、开放的社会体系。

中国当下面临的最严峻的社会风险是制度风险,其中主要包括:制度转轨风险;以收入差距为核心的社会差距的扩大;信息的流动和控制以及金融危机等。

虽然社会风险的防治看起来更依赖于政府的调控,但事实上更加需要畅通的信息沟通,高度的社会合作和公民的自觉配合。

二、风险社会下我国国家治理面临的困境结构性失效涉及以国家为中心构建的整个治理结构,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国家治理能力的软弱,政府无法承担应有的维护社会秩序和保障公众安全的功能,更无法保证市场和公民社会的正常运行;另一种是政府与公民社会、市场的关系不平衡,甚至僭越了他们的功能,从而诱发了后两者的失效,造成众多的社会问题。

社会风险与社会治理

社会风险与社会治理

社会风险与社会治理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社会风险的关注也逐渐加强。

社会风险不仅仅对个人造成威胁,也对整个社会秩序和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社会治理成为应对社会风险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社会风险与社会治理的关系。

一、社会风险的类型及对社会的影响社会风险包括自然灾害、经济危机、环境污染等多种形式。

这些风险因素不仅给人们的财产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潜在威胁,还对社会稳定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首先,自然灾害是社会风险的常见类型。

地震、洪涝、台风等自然灾害的频发给社会带来巨大压力,令国家、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都面临应对的挑战。

灾难的发生不仅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直接影响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

其次,宏观经济危机也是一种常见的社会风险形式。

金融危机、经济大萧条等事件的爆发对整个社会造成重要影响,导致失业率上升、社会贫富差距扩大等问题。

这也为社会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运用有效的机制来调节市场波动和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

此外,环境污染也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一个重大风险。

工业化进程和能源消耗的增加导致大量的废弃物和污染物排放,给大气、水源和土壤带来严重问题。

环境污染不仅危害人们的健康,还对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

因此,应对环境污染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方向之一。

二、社会治理对社会风险的回应社会治理作为一种响应社会风险的措施,涵盖着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的行为。

首先,政府承担着监管和管理社会风险的责任。

政府需要通过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来规定和引导社会中各种行为,以减少风险因素的发生和传播。

例如,在自然灾害发生时,政府要发挥统一指挥的作用,组织抢险救援,保障人民的财产安全和生命安全。

在经济危机中,政府需要制定稳定市场的政策,保障就业和社会稳定。

在环境污染问题上,政府需要加强环境保护的监管和执法力度,推动绿色发展的实施。

其次,社会组织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非营利组织、志愿者组织和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可以发挥自身优势,参与社会治理。

风险社会理论下中国社会治理创新的困境与出路研究

风险社会理论下中国社会治理创新的困境与出路研究

风险社会理论下中国社会治理创新的困境与出路研究一、引言在当今全球化的社会环境中,风险问题成为了全球性的挑战,对社会治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风险社会理论强调了在现代社会中,人们难以摆脱对各种风险的依赖,而这些风险往往是无法被人所控制的,会给社会带来诸多不确定性和隐患。

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处于快速发展和变革过程中的国家,风险问题更是突显。

对于中国的社会治理而言,如何在风险社会的背景下进行创新,有效地解决各种风险问题,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中国社会治理创新的困境面对风险社会理论对中国社会治理提出的挑战,我们不得不看到,当前中国社会治理创新面临着诸多困境。

是传统社会治理模式的僵化。

长久以来,中国社会治理一直以“官治”为主,政府在社会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主导着整个社会治理模式,而这种模式在处理复杂的风险问题上显得力不从心。

是社会治理创新机制不够健全。

尽管中国政府一直在强调要推动社会治理创新,但由于机制不够健全,各种创新举措往往难以得到有效的落实和推广,使得社会治理仍然处于“应对风险”的状态。

是社会治理各方面的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导致了决策的不准确和不及时,使得风险问题的处理难以得到有效的解决。

是社会治理机制的闭塞性。

中国的社会治理机制相对封闭,对于社会大众的参与和反馈机制较为不畅,这使得各种社会风险问题的处理往往缺乏依据和民意基础,进而难以有效解决。

四、中国社会治理创新的出路在风险社会理论的背景下,中国社会治理创新必须迎接挑战,积极寻找出路。

要转变观念,从“应对风险”到“防范风险”。

传统的社会治理思路往往是在风险发生后采取应对措施,导致了社会治理的被动性和局限性。

在风险社会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应该增强风险意识,更加注重风险的预防和控制,从源头上减少各种风险的发生。

要推动政府与社会合作,实现多元治理。

当前中国的社会治理主要以政府为主导,而这种模式在处理复杂的风险问题上显得单薄。

中国应积极推动政府与社会各界的合作,打破传统的治理模式,形成多元的社会治理格局,共同推动各种风险问题的解决。

企业社会责任与风险管理——基于社会风险视角的分析

企业社会责任与风险管理——基于社会风险视角的分析

企业社会责任与风险管理——基于社会风险视角的分析一、引言近年来,频发的环境污染、食品安全事件,唤起了人们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状况的反思,社会责任问题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

目前,许多国家对企业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基本形成了共识,从全球范围来看,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己是大势所趋,并且逐步从道德规范走向法律约束和标准管理。

然而,对于企业究竟应该履行什么样的社会责任,理论界还存在争议,甚至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和外延问题也还没有达成一致共识。

但理论分歧的存在并不影响实践中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一致期待。

如《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及《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引》发布,倡导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4号——社会责任》也详细规范了企业社会责任行为,这意味着在可预见的未来期间内,各利益相关者包括企业对社会责任的关注度将继续增强。

企业必须履行社会责任源自于企业行为会对社会产生影响,与每个具有行为能力的公民都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一样,管理当局必须要对其所在的企业所造成的社会影响负责,如果忽视企业自身所造成的社会影响,就可能会使“小事情”演变成“大危机”,社会风险不断扩大,进而威胁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其塑造企业形象和提升其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也是科学发展观在微观领域的具体体现。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必然会增加企业的支出,那么企业究竟应如何合理承担社会责任,本文在对企业社会责任分类的基础上对由社会责任引发的社会风险进行度量,以期对企业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提供参考。

二、几个重要概念的界定为了有利于对社会风险进行度量,我们首先对几个相关的概念进行界定。

(一)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CSR)一词最早出现在1924年,美国学者谢尔顿将公司社会责任与公司经营者满足产业内外各种人需要的责任联系起来,并认为社会责任含有道德因素在内。

之后许多学者都对社会责任的概念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直到著名学者卡洛尔给出了一个综合性的定义:企业社会责任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内包括经济、法律、伦理、慈善方面期望的总和,这一概念得到了广泛认可。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风险社会生成与治理——基于唯物史观视角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风险社会生成与治理——基于唯物史观视角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风险社会生成与治理——基于唯物史
观视角
张才国;石薇薇
【期刊名称】《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4()2
【摘要】党的二十大作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构想,今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可能面临难以预见的风险。

高水平风险治理不能简单套用西方“风险社会”理论,而是要基于具体实际和唯物史观基本立场,明确风险本质和生成动因,探究风险治理的中国式路径。

从马克思社会阶段理论看,风险来源于社会转型阶段产生的不确定性,克服风险是走向发展的必要条件;从马克思利益理论看,风险来源于利益差别导致的个体对抗和公共精神旁落;从马克思人类文明观看,风险来源于文明差别造成的世界性风险的生成和传播。

基于唯物史观视角深入研究中国社会风险样态和本质,有利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安全格局,有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总页数】8页(P79-86)
【作者】张才国;石薇薇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3
【相关文献】
1.正确辨析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若干“等式论”驳议
2.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城市社区党建的“社会建构”逻辑——基于社区治理
共同体的视角3.中国式现代化社会治理的生成逻辑、现实样态与价值遵循——基
于科学社会主义视角4.中国式基层治理现代化:历史生成与路向诠释——基于国家
与社会关系演进的视角5.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地方治理数智化变革风险及其实践
规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风险社会理论下中国社会治理创新的困境与出路研究

风险社会理论下中国社会治理创新的困境与出路研究

风险社会理论下中国社会治理创新的困境与出路研究
随着全球化的深化发展,风险社会理论逐渐成为社会学研究的热点话题,指出了现代社会的风险问题是一个整体系统,需要在全社会范围内采取一系列的风险管理措施。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社会治理的创新面临着困境和挑战,需要考虑出路。

一方面,中国的风险管理和治理依然面临着制度、机制和理念上的不足。

现阶段,中国的社会治理模式仍然是竞争性和权力性的,政府主导的治理模式和社会组织自治的模式并未得到有效整合。

因此,在面对风险问题时,不能够形成有效的合作机制,缺乏足够的社会动员和资源调配能力。

此外,社会治理的理念和观念上欠缺风险思维,往往在面对危机时缺乏预防和管理意识,属于“事后诸葛亮”。

另一方面,中国的风险防范和治理体系尚未完善,需要在多个方面进行创新和改进。

首先,需要加强识别和预警机制,建立实时监测和数据有机集成的网络平台,以及构建多元化、全方位的风险管理和治理体系。

其次,需要全面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实现全民防灾和安全意识生态的协同作用。

此外,应该建立公众参与的决策机制、社会治理服务机制和政治风险监测机制,推动组织体制改革和行政体制变革,优化治理结构,加强协同治理。

总之,在风险社会理论的指引下,中国社会治理创新需要深刻认识和应对风险问题,建立更加灵活多样化、全方位、协同特征的风险管理和治理体系,确保社会的安全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风险全球化”的看法及防范经济风险的建议

“风险全球化”的看法及防范经济风险的建议

“风险全球化”的看法及防范经济风险的建议风险全球化是指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各种风险因素也在全球范围内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对世界经济和金融体系带来挑战和影响。

如何正确看待风险全球化并有效防范经济风险,成为当前全球经济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风险全球化的看法1.1 全球化的推动因素全球化进程加速,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的自由化,都是风险全球化的推动因素。

1.2 风险全球化的影响风险全球化使得各国经济更加相互依存,国际金融市场波动频繁,全球经济周期性加剧,跨国公司面临更大的经营风险。

1.3 风险全球化的挑战风险全球化给各国政府和企业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和挑战,需要更加有效的风险管理和防范措施。

二、防范经济风险的建议2.1 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识别、评估、监测和控制等环节,提高对各种风险的应对能力。

2.2 多元化投资组合企业和投资者应该通过多元化投资组合来分散风险,避免集中投资于某一领域或资产。

2.3 强化国际合作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经济风险,建立更加稳定和可持续的国际金融体系。

三、加强监管和规范3.1 加强金融监管加强金融监管,完善监管制度和规范,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3.2 加强跨国公司监管加强对跨国公司的监管,规范其经营行为,防范跨国公司带来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3.3 推动国际贸易规则改革推动国际贸易规则改革,建立更加公平和开放的国际贸易体系,减少贸易摩擦和风险。

四、加强国际合作和信息共享4.1 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建立国际经济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各国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合作,及时应对全球经济风险。

4.2 推动国际合作项目加强国际合作项目,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推动全球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4.3 加强国际组织作用加强国际组织的作用,如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发挥其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作用。

五、加强风险教育和意识5.1 提高风险意识加强风险教育,提高企业和公众对风险的认识和应对能力,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浅析全球化风险社会的风险、责任与决策

浅析全球化风险社会的风险、责任与决策

美 国 与 欧 盟 , 居 全 球 第 一 位 , 势 必 使 我 国在 全 球 环 境 恶 化 位 这
和 气 候 变 暖 的 问 题 商 讨 中成 为 众 矢 之 的 , 9年 底 的哥 本 哈 根 o
会 议 上 . 国就 已经 感 受 到 了来 自其 他 国 家 的压 力 。 中 诚 然 .我 们 有许 多各 种 各 样 的 理 由 .经 济 整 体 水 平 的 落 后 , 速 发 展 的需 要 , 大 的 人 口基 数 , 对 落 后 的科 技 水 平 快 庞 相 都 在 客 观 上 决 定 了确 实不 能 把 发 达 国家 的标 准 强 加 于 我 国之
2 风 险 社 会 的 理 论 来 源 、 18 9 6年 , 国著 名 的 社 会 学 家 乌 尔 里 希 ・ 克 出版 了德 文 德 贝
■. 传播全球化 与全球化风险
1关 于 传 播 全 球 化 . 传播全球 化的思想主要来 源于麦克卢汉 的 “ 球 村” 地 概
念 , 理 政 治 学 家 布 热 津 斯 基 的 全 球 化 理 念 , 及 彼 得 ・ 鲁 地 以 德 克 在 管 理 学 中 提 出 的 全球 化 概 念 。 在 文 化 工 业 中 . 别 是 广 告 工业 中 . 求 世 界 文化 标 准 化 特 要 的表 现 特 别 强 烈 , 比如 全 球 化 的 生 活方 式 。 这 个 稍 有 区别 的 跟 是 提 出 了 “ 费 的 共 同 群 体 ” 观 点 。 在 世 界 的 不 同 地 方 都 消 的 即
上。

风险社会产生的时 代背景
1风 险 社 会 .
从 风 险 的 角 度 上 讲 , 险 社 会 中所 讲 的 “ 险 ” 普 遍 意 风 风 与
义 上 的 “ 险 ” 涵 盖 的理 论 范 畴 并 不 相 同 。 风 险 社 会 中 所 谈 风 所 到 的 风 险 是人 为 的 , 非 大 自然 带 来 的 风 险 。 而

社会治理中的风险评估和应对策略是什么

社会治理中的风险评估和应对策略是什么

社会治理中的风险评估和应对策略是什么在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的日新月异以及社会结构的不断变化,各种风险和挑战也日益凸显。

社会治理作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其中的风险评估和应对策略显得尤为关键。

风险评估是社会治理中的重要环节,它旨在识别、分析和评估可能影响社会稳定和发展的潜在风险因素。

这需要对社会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首先,经济领域的风险不容忽视。

经济的波动,如通货膨胀、通货紧缩、金融危机等,都可能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当经济出现不稳定时,企业可能面临倒闭,失业率可能上升,人们的生活水平可能下降,从而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社会结构的变化也是风险的重要来源。

例如,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导致大量人口涌入城市,这可能带来资源紧张、环境恶化、公共服务不足等问题。

城乡差距的扩大、贫富差距的加剧,都可能引发社会的不满和矛盾。

公共卫生事件也是社会治理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风险。

像传染病的爆发,如新冠疫情,不仅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还对经济、社会秩序造成巨大冲击。

此外,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台风等,也可能给社会带来严重的破坏和损失。

在进行风险评估时,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和工具。

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至关重要,包括统计数据、监测数据、调查数据等。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深入挖掘和分析,可以发现潜在的风险趋势和规律。

同时,还需要借助专业的模型和算法,对风险进行量化评估,以便更准确地把握风险的程度和影响范围。

在完成风险评估后,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是至关重要的。

针对经济领域的风险,政府可以通过宏观调控政策,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稳定经济增长,促进就业,控制通货膨胀。

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的积累和爆发。

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提高经济的抗风险能力。

对于社会结构变化带来的风险,需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缩小城乡差距和贫富差距。

推动教育公平,提高人们的素质和就业能力,促进社会的流动和公平竞争。

风险社会理论下中国社会治理创新的困境与出路研究

风险社会理论下中国社会治理创新的困境与出路研究

风险社会理论下中国社会治理创新的困境与出路研究引言风险社会理论是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尔提出的一个理论概念,它强调了工业社会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风险和不确定性问题。

在当前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风险社会理论也被引入中国的社会治理实践中,成为对中国社会治理进行理论分析和政策制定的重要参考依据。

中国社会治理创新的困境与出路问题,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一、中国社会治理面临的风险与挑战1. 生态环境风险: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如污染、资源短缺等,对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2. 经济风险: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和全球化的影响,中国经济也面临着各种风险,如市场波动、金融危机等,对整个社会产生了影响。

3. 社会风险: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多样化,新的社会问题也随之出现,如失业、社会不平等等,给社会治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4. 政治风险:政治稳定是社会治理的基础,但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矛盾的日益凸显,也给政治稳定带来了新的风险和挑战。

二、中国社会治理创新的困境1. 制度建设的滞后:在新的社会问题层出不穷的情况下,中国的社会治理制度体系并不完善,法律法规不够配套,治理措施不够灵活,无法及时有效地回应社会问题的挑战。

2. 参与方式的单一:传统的社会治理模式往往是政府主导,民众参与度不高,决策过程不够透明,难以获得民众的支持和信任,也难以形成社会共识。

3. 利益主体的碰撞:在社会问题的处理过程中,各种利益主体间的矛盾和冲突不断,导致社会治理几乎无法取得实质性的成效。

三、中国社会治理创新的出路1. 创新治理模式:需要从政府主导向多元主体参与的方向转变,鼓励社会组织、企业、专家学者等不同利益主体参与到社会治理中来,形成协同治理。

2. 完善制度体系:加大对制度体系的改革力度,完善法律法规、政策措施,提高治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使得社会问题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风险社会中的风险治理原理

风险社会中的风险治理原理
第 8 卷
第 2期
20 09年 6月
南 京工 业大 学学 报 ( 会科 学版 ) 社
风 险 社 会 中 的风 险治 理 原理
张康 之 , 熊 炎
( 中国人 民 大学 摘 公 共 管理 学 院 , 京 北 10 7 ) 0 82
要 : 类 已经进 入 一个风 险社 会 , 是 , 人 但 在人 类 所 面对 的风 险 中 , 大 多数 风 险是 由处 于 中心 地 带 绝
应对 风 险 的问题 时 , 们 认 为 , 需 要 打 破 现有 的 我 也 中心 一边 缘结 构 , 只有 当人类 完成 了“ 中心化 ” 去 的 任务 , 能建立 起合 作应 对 风险 的行 动方 略 。 才


风 险社 会 及 其 风 险 分 配
德 国学 者 贝 克 认 为 , 类从 2 纪 末 开 始进 人 0世
【 中图分类号】 C 1 9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7 — 27 20 )2 00 — 5 6 1 78 (09 0 — 05 0
动 正在 挑 战我们 所生 活着 的世 界 , 它意 味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类社 会将 发 生结 构性 的变 革 , 中 , 破 现 有 世 界 的 中 其 打
Ab t a t Ma id h se ee ik o it Ho v r mo to h s sf c d b n id a e ma e b ep o l n s r c : nkn a ntr d a rs y s cey. we e . s fte r k l e y ma k n r d y t e pe i i a h te c nrla e S n et esr cu ft e id sra o it sac n e- d e o e, e p o l n t ec n e rd cn e h e ta ra. ic h tu t r o n u tils eyi e tre g n t e p e i e trp o u igt e h c h h h i k lo h v h o ro k a o ain,l y ip th n m u c sf l rs sas a e te p we frs lc to awa s d s ac i g t e s c e su l a d ma n o e i e f n e a e i l h y, n kig t s n t r g stk h h i mo s s.n o d rt h n e ti iu t n,ti e e s r ob e k te c ne - d e sr cu e S a e p e C r e i r r k I r e o c a g h s sta i i sn c sa y t r a e t re g tu tr , O t tp o l a wok o h h n tg t e n d a ig wi e rs s. o e ri e n t t k h l h h i Ke r s: s y s cey;ik d s ac ig; e t re g t cur y wo d r k o it rs ip thn c ne - d e sr t e i u

全球化境域中的风险社会

全球化境域中的风险社会

全球化境域中的风险社会[摘要]作为当代社会发展的一种基本趋势,全球化既加速了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也给社会进步带来巨大的风险,使人类正在步入后果严重的“风险社会”。

与传统社会风险不同,风险社会中的风险呈现出模糊性、全球性、更广泛的关联性、平等性、不可控制性等特点。

当前,我们必须不断强化风险意识、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树立和谐发展的理念、积极开展风险的全球治理,力求以最小的风险实现最大的发展。

[关键词]全球化;风险;风险社会;风险治理一作為当代社会发展的一种基本趋势,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促进世界经济、政治、文化交流与融合的同时,也给人类自身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风险。

全球化的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15世纪末美洲新大陆的发现,经过500多年的历程,到20世纪晚期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潮。

风险正是与全球化进程相生相伴的一种社会现象。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扩张,风险经历了从工业社会的传统意义上的风险到风险社会的现代意义上的风险的转变。

因此,全球化与风险及风险社会密不可分。

一方面,作为一种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全球化的发展在使宇宙时空得以压缩、世界交往不断扩大、人类依存日益加强的同时,也使风险的源头不断增多、风险的扩散更加宽广、风险的影响正在加深,从而使风险走向全球,导致了世界风险社会的出现。

另一方面,全球化使风险成为人类的共同命运。

在全球化时代,风险呈现出平均分布的状态。

为此,人类必须进一步加强联系,协调行动,共同抵御风险,而这一切又进一步加速了全球化的历史进程。

作为全球化的后果,风险社会正在成为人类无法回避的景观,风险已成为全人类共同关注的话题。

在西方,关于风险问题的研究,主要有以下流派:一是以乌尔里希·贝克和安东尼·吉登斯为代表的风险社会理论,他们主要从制度层面来研究风险。

他们认为风险的出现是现代性的必然产物,风险的解决不是要消除现代性制度,而是对它们进行反思性变革。

二是以尼克拉斯·卢曼为代表的关于风险的复杂自系统理论,主要从系统理论出发来阐析风险问题。

全球化与社会风险的防控机制

全球化与社会风险的防控机制

全球化与社会风险的防控机制随着全球化的推进,社会风险成为各国面临的重大挑战。

社会风险包括了各种问题,例如经济危机、环境灾害、恐怖主义等。

为了应对这些风险,各国需要构建一套全面的防控机制,以确保社会稳定和人民福祉。

首先,全球合作是应对社会风险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全球化的时代,各国的命运密切相连,无法单独应对社会风险。

国际社会需要通过加强合作,共同应对风险。

例如,各国可以共享信息,协同应对自然灾害,共同稳定金融市场,合作打击恐怖主义等。

只有在全球合作的基础上,才能更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社会风险。

其次,科技创新对社会风险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科技的进步为风险的防范和应对提供了新的手段和可能性。

例如,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帮助预测自然灾害和疾病爆发的趋势,提前做好准备;无人机技术可以用于搜寻和救援,提高救援效率。

此外,科技创新也能够提供社会风险的监测和管理工具,例如智能监控系统、数字化风险评估模型等。

科技创新为社会风险的防控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和路径。

第三,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也是防范社会风险的重要手段。

针对各类风险,国家需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来加以规范和约束。

例如,针对环境风险,需要出台严格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范企业的生产行为;针对金融风险,需要建立健全的金融监管制度,防范金融风险的发生。

此外,还需要建立起高效的危机管理机制,能够在风险发生时快速响应和处置,减少风险的影响。

除了上述措施,教育和公众参与也不可忽视。

通过教育,可以提高公众对社会风险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

在风险的防控过程中,公众的参与和反馈是至关重要的,他们可以提供有益的信息和意见,促进防控措施的有效实施。

总之,全球化使得社会风险面临更大的挑战,而防控这些风险需要全球合作、科技创新、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以及教育和公众参与等多个方面的综合手段。

只有全面应对社会风险,才能为全球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经济全球化与社会风险研究

经济全球化与社会风险研究

经济全球化与社会风险研究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普遍趋势。

然而,经济全球化不仅仅带来了经济发展和机遇,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风险。

本文将探讨经济全球化与社会风险之间的关系,并讨论如何应对和管理这些风险。

首先,经济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社会不平等。

全球化使得过去相对封闭的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资本和劳动力的跨国流动增加,国际贸易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然而,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往往受益较少,而发达国家则占据着更多的利益。

这种不平等使得贫富差距扩大,社会分裂加剧,进而导致了社会的不稳定和不安全感。

其次,经济全球化也带来了环境风险。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企业越来越趋向于全球化生产和供应链。

这一过程中,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环境的破坏成为一种常态。

大规模的采矿、工业生产以及能源消耗都导致了大量的污染和自然资源的枯竭。

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对全球各地的社会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如干旱、洪水、气候灾害等。

这些环境风险威胁着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同时也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性。

此外,经济全球化还带来了就业和收入的不确定性。

虽然全球化为企业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但也给劳动者带来了更大的就业风险。

随着产业转移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许多传统行业的工作岗位不再稳定。

失业率的上升和社会经济的不确定性加剧了人们的经济压力和不安全感。

同时,由于市场竞争的加剧,工资水平也面临着下降的压力,导致了收入不均的加剧,这又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的分裂和不稳定性。

在面对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各种社会风险时,我们需要积极采取措施来应对和管理。

首先,政府应加强监管和调控,确保全球化过程中的公平和平衡。

政策和法规的制定应着重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缩小贫富差距,并促进可持续发展。

其次,教育也是解决社会风险的重要途径。

通过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和培训,提升劳动者的技能和竞争力,使其更好地适应全球化的挑战。

此外,加强国际合作也是应对社会风险的关键。

探析全球化风险社会的风险责任与决策

探析全球化风险社会的风险责任与决策

探析全球化风险社会的风险\责任与决策论文关键词:风险社会责任传播全球化论文摘要:当下社会,无论经济发展状况,或者说工业化程度如何,都已经或多或少地被纳入了全球化的体系之中,这既是经济、政治、社会以及文化的全球化,同时也是风险的全球化。

全球化大潮之下,没有人能够真正独善其身。

在这样的全球化风险背景下,本文从风险社会理论入手,结合诸如目前中国在全球气候与环境恶化条件下承担责任的事例,并从传播全球化的角度入手,去简要分析如何在这样的全球性风险社会的前提下,规避风险,更合理地做出决策。

一、风险社会产生的时代背景1.风险社会从风险的角度上讲,风险社会中所讲的“风险”与普遍意义上的“风险”所涵盖的理论范畴并不相同。

风险社会中所谈到的风险是人为的,而非大自然带来的风险。

具体到风险社会,就是指在人类社会进入到工业化时代以来,现代科学技术创造了大量的、先进的人类文明,而伴随着这样的过程,人类决策所带来的可能的破坏力也越来越大。

但是,由于决策带来风险,那显然应该由决策者来对其所带来的风险负责,而由于决策者或者决策集团本身的政治经济背景,在面对重大问题的时候,这些人或者集团很少真正负起责任,或者说也不可能独自承担其责任,这样的社会根源研究阻碍了风险责任的细化。

进入20世纪以来,一次又一次带来严重后果甚至毁灭性后果的事件,使得人们迫切需要去进行有效的风险预计,以便很好地进行风险控制,这就是所谓的风险社会。

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风险社会是工业社会发展到一定时代的伴生物。

2、风险社会的理论来源1986年,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出版了德文版的《风险社会》一书,该书首次使用了“风险社会”的概念来描述当今充满风险的后工业社会并提出了风险社会理论。

贝克对风险概念作了8点总结:1.风险既不等于毁灭也不等于安全或信任,而是对现实的一种虚拟;2.风险指充满危险的未来,与事实相对,成为影响当前行为的一个参数;3.风险既是对事实也是对价值的陈述,它是二者在数字化道德中的结合;4.风险可以看作是人为不确定因素中的控制与缺乏控制;5.风险是在认识(再认识)中领会到的知识与无知;6.风险具有全球性,因而它得以在全球与本土同时重组;7.风险是指知识、潜在冲击和症状之间的差异;8.一个人为的混合世界,失去自然与文化之间的两重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险社会与风险治理——基于全球化视角分析摘要: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今最为突出最为重要的社会现象;成为认识当代社会和全球发展的基本语境。

而全球化的重大后果之一就是使我们不可避免地进入风险社会。

在我国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存在着许多不稳定因素。

在这样一个风险社会中当务之急是培育和建立风险治理的机制体制,形成风险治理的共识与合力,最终实现风险善治。

关键词:全球化;风险社会;风险治理全球化带来的影响是多维度的、复杂的。

弗里德里克·詹姆逊概括为“技术的、政治的、文化的、经济的、社会的”五种不同的形式。

不管是被动的卷入还是主动的迎合,全球化的影响已经渗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哪一个国家或社会能够游离于全球化影响之外。

进入21世纪,中国在极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发展,在经济转轨、社会转轨的关键时期,转型风险和全球风险双重叠加使得我国的风险境遇更加复杂,不仅风险数量多,而且性质复合——过程风险与结构风险共振。

因此正确认识风险社会,建立风险治理的有效机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风险社会的背景贝克说,人类历史上各个时期的各种社会形态从一定意义上说都是一种风险社会,因为所有有主体意识的生命都能够意识到死亡的危险。

风险在人类社会中一直存在,但只是在近代之后随着人类成为风险的主要生产者,风险的结构和特征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它在现代社会中的表现与过去已经有本质的不同。

传统风险的表现形式以自然灾害为主,因而就其自然的不变性所带来的风险是显而易见的,如地震、洪水、海啸等;但现代风险社会的形成是人的因素作用的结果。

现代科学知识和现代科学技术为人类创造了数不胜数的享受安全和成就生活的机会,同时也给我们带了“毁灭性的进步”,如全球变暖、臭氧层空洞、环境污染等工业化的副作用。

风险社会的到来,不仅带来了社会面貌的嬗变,而且导致人类思维范式和行为模式的改变,甚至从制度和文化上改变了传统社会的运行逻辑。

一句话,风险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标志性特征和理解世界的无所不包的背景。

二、全球化风险中我国面临的风险分析贝克在2001年11月于俄罗斯国家杜马上的演讲中说,全球风险社会的新含义依赖于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运用我们的文明的决策,我们可以导致全球性后果,而这种全球性后果可以触发一系列问题和一连串的风险,这些问题和这些风险又与权威机构针对全球范围内的巨大灾难事例而构筑的那一成不变的语言及其作出的各种各样的承诺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在这样一个社会阶段或社会状态中,根源于人类实践的各种全球性风险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形成根本性的威胁,潜在的风险一旦转化成为现实的危害,极可能是整个人类生活的崩溃。

具体到我国所面临的风险可以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风险的来源日益多元化,风险的种类不断增加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风险的来源日益多元化,风险的种类不断增加,中国社会发展中的风险也越来越多了。

2.制度风险更加突出中国正处于高速的社会转型期,但是在这个新旧体制交替的过程中,“制度缺失”和“制度缺陷”都会引起社会风险。

3.风险的普遍性与不平等性并存首先,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且具有普遍性。

某些风险是人人都无法逃脱的,它们因为空气、水、风和食物链而变得“无边界”,环境、安全、健康这些问题对于每个人都无二异。

因此,每个人都被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传染病的流行等风险所困扰。

其次,风险又具有不平等性。

这种不平等性表现为越往社会上层,风险越分散;越往弱势群体,风险越集聚。

贝克指出世界风险会影响所有的人,而不论其财富、阶级和性别如何。

当被生产出来的风险不断地加重和广泛传播、又随着分配的轴心围绕安全而不是平等而运转的时候,风险地位便会使阶级地位过时(Beck,1992:38)。

4.风险意识和观念增强现代科技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应用,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为人的风险感知提供了巨大的便利。

核泄露、疯牛病、“9·11”、非典、禽流感、地震——无论归咎于风险的增量还是公众认知的提升,风险的层出不穷,使人们切身感受到置身于一个真实的风险社会之中,增强了风险感知、风险意识和对风险社会认同。

虽然人们的风险意识提高了,对许多风险的了解加深了,但在某些后果严重风险面前常常反应过度,引发公众不必要的恐慌,作出非理性的选择,从而带来负面影响。

典型的事件就是20世纪90年代末出现的金融危机的连锁反应,心理的恐慌放大了风险的破坏力。

5.传统发展模式造成了高风险性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不是效率型、内生型的经济增长(Plul Krugman),而属于外生型的经济增长,是以廉价劳动力为比较优势,以大力发展外贸,尤其是大进大出的进出口为主要手段参加全球生产链的分工,形成一种世界工厂的模式。

这种模式使得中国在过去的二十多年GDP 的平均增长高于8%。

但与此同时,这种增长伴随着日益增长的风险。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经济对外资依赖性越大,经济的稳定性就越差,受国际环境的影响也越大。

二是我国作为世界加工厂处于国际产业链的最底端,这是以资源浪费、环境的破坏和劳动力的低报酬作为代价的,生态环境的破坏增加了风险源。

三是我国以拉动GDP 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政策,造成投资过多而消费过少的局面。

长期以来中国消费率的低迷对宏观经济产生了一系列严重的问题,由于消费需求是社会总有效需求的最主要组成部分,一个过低的消费需求对维持均衡的经济增长显然是不利的,使得中国经济风险更加严峻、危机四伏。

三、风险社会的有效治理风险社会的到来,其超出了传统意义范畴和危机应对理念。

如何建立一套科学、合理、高效的风险防控和预警机制,增进政府和公民社会的协同治理能力,成为当前各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严峻现实课题。

1.提高全民防范风险意识与技能风险越少为人们所认识,就会有越多的风险产生。

因此风险治理的首要环节就是培养风险观念,用正确的风险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风险意识是生活在风险社会中的每个人都必须具备的理性思维,是正视风险心理状态和面对风险的积极态度,所以强化公民的风险意识势在必行。

2.促进应对风险主体的多元化建设风险社会的来临使得社会中的各利益相关主体都面临考验,都需要提高抵抗风险的能力,任何一个主体都不可能独自应对风险社会的挑战,它需要政府、专家、公民社会、公民自身等同谋协作、复合治理。

即当前中国的社会风险不仅需要公共领域的治理,也需要私人领域的治理,还需要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合作。

政府应建立与社会的合作关系,这有助于政府及早获取风险信息,从而赢得治理风险的有利时机。

这就要求改变以往那种以政府或国家为中心的治理模式,建立起包括政府、企业、非盈利组织、专家、公众等社会多元主体在内的风险治理体制,形成各方管理各自风险、政府管理公共风险,保险业参与风险共担的风险治理新格局。

3.推进中国政治发展,建立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既然风险是现代化经济的进程中“无法预料”和“不可免除的特征”,风险是与财富一样在不同社会阶层中进行分配,那么其主要矛盾和问题的社会表现其实就是社会的公平正义问题。

也就是说,在很多方面,这些急需社会公平与正义解决的问题所反映的社会现象,伴随着阶级、阶层地位和财富拥有的不平等,为社会带来了一种完全不同的分配风险。

政府和决策者是否在全社会推行公平正义价值理念,则直接影响着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4.加强风险的控制风险往往不会在其已经发生了影响和人们已知造成了破坏之后继续显示其风险的价值,而是以此为界点,将继续孕育着在已经发生的破坏结果之后新型的、潜在的、且并非具复制性或重复可被克服的风险要素。

风险意识的核心不在于现在,而在于未来。

所以将风险控制在现有社会系统运作和发展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要发展当然存在风险,但风险有大有小,小的风险是必须要承担的。

要控制的是高风险。

政府必须对自身的行为、对社会利益群体的行为甚至对某些个人的行为所带来的风险有所评估。

当个人或企业行为对他人构成风险时,政府就会通过管制保护和减轻风险。

5.要提高国家的治理能力中国应该把重点放在加快现代治理机制的构建,有效地应对全球性风险和制度转轨风险。

在转轨过程中,如果国家的治理能力被削弱,必然造成整个转轨的失序,成为所有社会风险爆发的导火索。

提高国家治理能力不仅要改革国家内部的治理结构,提高国家对市场和公民社会的监管能力,还要调整国家与市场、公民社会的关系,使它们形成合作互补关系,社会的风险意识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

6.加强风险治理的国际合作虽然政府应承担起风险社会治理的基本责任,但风险社会的不确定性和政府知识、能力的有限性使提高政府行为的前瞻性和科学性只能部分地缓解风险社会的治理困境。

风险并不是为某个国家或地区所独有,而是全人类共同面对的;很多风险,比如生态风险,都是跨区域的,甚至是全球性的,只有实现区域间政府合作,乃至国际合作,才有可能真正解决问题。

因此风险治理也不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责任,而是全世界的共同责任。

在充分考虑文化差异的前提下,广泛开展国际与区域合作,是实现风险共治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1]弗里德里克·詹姆逊.论全球化的影响[C]//李惠斌.全球化与公民社会.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0.[2]乌尔里希·贝克.从工业社会到风险社会(上篇)[J].王武龙,译.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3,(3).[3]杨雪冬,等.全球化与风险秩序重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4]曾家泉,夏玉珍.转型期社会风险预警与干预机制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08,(4).[5]张成福,谢一帆.风险社会及其有效治理的战略[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9,(5).[6]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M].田禾,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7]王爱军,赵定涛.交易费用经济学的一个新视角:国家宏观交易费用论[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6,(2).[8]保罗·斯洛维奇.风险的感知[M].赵延东,等,译.北京:北京出版社,2007.[9]Beck,U.WorldRiskSociety[M].Cambridge:Polity,199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