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工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货币政策工具概述
--浅谈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
一、简介
要了解货币政策工具,首先来认识一下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一国货币当局(主要是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给、银行信用及市场
利率等变量的方针、措施的总称。货币政策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政策目标、中介指标、
操作指标和政策工具。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为达到货币政策目标而采取的手段。货币政策的作用过程是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来控制操作指标和中介指标,最终实现政策目标。
二、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的法律解释
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二十三条关于货币政策工具的规定:
中国人民银行为执行货币政策,可以运用下列货币政策工具:
(一)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按照规定的比例交存存款准备金;
(二)确定中央银行基准利率;
(三)为在中国人民银行开立账户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办理再贴现;
(四)向商业银行提供贷款;
(五)在公开市场上买卖国债、其他政府债券和金融债券及外汇;
(六)国务院确定的其他货币政策工具。
中国人民银行为执行货币政策,运用前款所列货币政策工具时,可以规定具体的条件
和程序。
本条是关于中国人民银行运用的货币政策工具的规定,这是法律层面上对央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的解释。
三、种类
根据货币政策工具的调节职能和效果来划分,货币政策工具可分为以下四类:
(一)常规工具
或称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是最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包括:
①存款准备金制度
②再贴现政策
③公开市场业务
被称为中央银行的“三大法宝”。主要是从总量上对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进行调节。
(二)选择工具
常见的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
①消费者信用控制;
②证券市场信用控制;
③不动产信用控制;
(三)补充工具
除以上常规性、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外,中央银行有时还运用一些补充性货币政策工
具,对信用进行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包括:
①信用直接控制工具,指中央银行依法对商业银行创造信用的业务进行直接干预而采
取的各种措施,主要有信用分配、流动性比率、利率限制;
②信用间接控制工具,指中央银行凭借其在金融体制中的特殊地位,通过与金融机构
之间的磋商、宣传等,指导其信用活动,以控制信用,其方式主要有窗口指导、道义劝告。
(四)新工具:常备借贷便利、中期借贷便利、抵押补充贷款和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这四种。
下面我将逐个介绍一下央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的具体情况
四、央行货币政策工具
(一)按照规定的比例交存存款准备金
存款准备金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依据法律所赋予的权力,要求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
按规定的比率在其吸收的存款总额中提取一定的金额缴存中央银行,并借以间接地对社会货
币供应量进行控制的制度。提取的金额被称为存款准备金,准备金占存款总额的比率称为存款准备金率。
世界上美国最早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缴存存款准备金。存款准备金制
度的初始作用是保证存款的支付和清算,之后才逐渐演变成为货币政策工具,中央银行通过
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供应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
存款准备金及存款准备金率包括两部分,中央银行规定的存款准备金率被称为法定存
款准备率,与法定存款准备率对应的准备金就是法定准备金。超过法定准备金的准备金叫做
超额准备金(国内习惯于称其为备付金),超额准备金与存款总额的比例是超额准备率。超额准备金的大小和超额准备率的高低由商业银行根据具体情况自行掌握。
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主要内容如下:
(1)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实施对象。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实施对象是银行业金融机
构。银行业金融机构,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商业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吸收公众存款的金融机构和政策性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
金融租赁公司以及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设立的其他金融机构。
(2)存款准备金交存范围。我国现行的存款准备金制度,只对存款计提准备金。具体包
括商业银行吸收的一般存款,所谓一般存款是相对财政性存款而言的,包括企业存款、储蓄
存款、农村存款;信托投资机构吸收的信托存款;农村信用合作社及联社和城市信用合作社及联社等集体金融组织吸收的各项存款。
(3)规定和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机构。国家授权人民银行规定存款准备金率并根据放松银根或紧缩银根的需要进行调整,并组织分支机构具体实施。
尽管存款准备金政策是中央银行的一项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在货币政策中占有重要
地位,但这项政策工具也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存款准备金政策缺乏弹性。存款准备金比率的调整所带来的效果非常强烈,中央银
行难以确定调整准备金率的时机和调整的幅度,因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不宜随时调整,不能
作为中央银行每日控制货币供应状况的工具。而且在中央银行提高准备金比率时,没有足够
超额准备金的商业银行必然会被迫出售其流动性资产,或增加向中央银行的借款,或者是立
即收回放出的款项等,这些措施都会增加中央银行的工作压力。所以,中央银行一般不喜欢
对存款准备金率经常予以变动,并且许多国家的中央银行在提高之前,会事先通知商业银行,
这样会使得这项货币政策工具效果更平稳一些。
(2)由于存款准备金政策对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货币乘数及社会的货币供应量均有
较强烈的影响,对整个经济和社会大众的心理预期等,都会产生显著的影响,因而存款准备
金率有固定化倾向。
(3)存款准备金政策对各类银行和和地区银行的影响也不一致。由于超额准备金并不是
平均分布在各家银行,而且银行的规模大小有差别,地区经济发展程度不同,银行类别各异,因此,存款准备金率“一刀切”式的变动对各家银行的影响就不一致。对于这一局限性,我后面将讲到我国存款准备金历史演变,04年央行推出了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以及去年出
现的定向降准,都有效地弥补了这一缺陷。
我国的存款准备金制度历史演变:
中国的存款准备金制度是在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后建立起来
的,近20年来,存款准备金率经历了六次调整。
到了1998年,随着中国经济形式的变化和银行体制改革的推进,当时的存款准备金制度出现了不少缺陷,必须进行改革。经国务院同意,中国人民银行从1998年3月21日起,对存款准备金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主要内容是:将原来各金融机构在中国人民银行的准备
金存款和备付金存款两个账户合并,称为准备金存款账户;法定存款准备率从13%下调到8%,
超额准备金及超额准备率由各金融机构自行决定;对各金融机构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按法人统
一考核;对各金融机构法定存款准备金按旬考核。
从2004年4月25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的主要内容是,金融机构适用的存款准备金率与其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状况等指标
挂钩。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率越低、不良贷款比率越高,适用的存款准备金率就越高;反之,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率越高、不良贷款比率越低,适用的存款准备金率就越低。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可以制约资本充足率不足且资产质量不高的金融机构的贷款扩张。
再看一下今年存款准备金率调整情况,今年分别于2月5日、4月20日、6月28日三
次降准,其中涉及定向降准,所谓定向降准:就是针对某金融领域或金融行业进行的一次央行货币政策调整,目的是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定向降准’属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正向
激励举措,与’全面降准’相比,它更具有针对性,有利于将金融资源更好地投放到“三农”、小微企业等薄弱环节,从而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此举既能增加金融机构的可贷资金,
又能降低“三农”、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同时也能起到一定的稳增长作用,从而在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协同并进中稳增长。
目前在我营业网点交存法定存款准备金的法人金融机构有6家,分别是河北银行、汇融银行、金融租赁公司、建投财务公司、河钢财务公司和冀中能源财务公司。河北银行执行15.5%的存款准备金率,汇融和金融租赁执行11.5%的存款准备金率,几家财务公司执行8.5% 的存款准备金率。
(二)确定中央银行基准利率
所谓利息,是指货币所有者因贷出货币资金而从借款人处获得的报酬。而利率是利息率的简称,是指一定时期内利息的金额与存入或贷出金额的比率,由资金的供求关系决定。我国的利率分三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