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开电大《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形考任务三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开电大《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形考任务三答案
形考任务三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有:活动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整合性原则。

2.进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应掌握的基本信息有:儿童社会性发展方面的信息、教育目标与内容方面的信息、教学资源方面的信息。

3.社会性主题方案的架构通常是教师从教育目标出发,选取若干个内涵相关、层次递进的子目标及其活动内容,使儿童在. 情感体验中积累相关的认知经验,然后在实践尝试中逐步学习和形成良好社会性行为的过程。

4.教育目标的提出通常有知识、能力与情感目标三个维度。

5.教学目标的陈述要注意的主要问题有:陈述的角度要. 统一,目标陈述应简洁明了、可操作。

6.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是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满足. 社会和个体需要的程度作出判断的活动。

7.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的原则主要包括:. 导向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和客观性原则。

8.从“学”的方面看,教育活动的评价主要涉及幼儿的参与度、情感、互动程度、
学习习惯几个方面。

9.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的过程包括确定评价的,目的与内容、收集评价资料、设计评价方案、实施评价方案到处理评价结果等若干步骤。

10.观察法有. 直接、适用范围广、切入点细小的特点,适用于活动对象少、活动相对集中、需要收集资料比较具体的活动。

11.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必须依靠. 材料的投放来对幼儿进行隐性的引导。

12.社会测量法是确定某一特定群体内人际关系及该团体内人际关系相互作用模式
的一种研究方法。

二、简述题(每小题5分,共20 分)
1.简述社会教育区域活动的特点。

答:(1)社会教育能渗透在所有类型的区域活动中。

虽然区域活动是一种开放式的学习方式,
但是,儿童在自由地活在各种区域活动中渗透社会教育的目标。

(2)材料是区域活动中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手段。

区域活动是一种开放的和非正式的学习方式,其特点是幼儿有很大的活动自主性,幼儿可以按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活动的方式。

因此,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必须依靠材料的投放来对幼儿进行隐性的引导。

例如在娃娃家游戏中,如果教师为每个进区的幼儿都准备一套玩具,幼儿就可能相对独立地游戏,如果教师为几个幼儿准备一套玩具,幼儿就能自然地产生分工,从而模拟出多种社会角色。

(3)交往是社会性区域活动的重要特征。

儿童的社会化发展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在社会性区域活动中,这个特征更为明显。

因为幼儿的自我意识、对他人的理解、规则的掌握、能力的发展都需要大家在一切相互模仿、相互学习、相互磨合、相互评价而促成。

所以,区域内儿童的交往以及区域之间的幼儿交往都是发展幼儿社会性的有效途径,需要老师的鼓励而不是制止。

2.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评价的意义。

答:学前期是学前儿童社会化的关键时期。

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对个人一生的发展具有长远影响。

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是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