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一篇中心明确、立意有深度的入格文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一篇中心明确、立意有深度的入格文章

——与高三学生谈谈作文基础和要求(其一)

高考优秀作文一般都具备多方面综合的素质:主旨明确而深刻,内容丰富而生动,表达富有文采,结构完整清楚而有特色,多角度追求创新的意识。

而事实上,初入高三阶段的同学,往往相当一部分是需要重新确切的明白何谓作文的“入格”“合度”,然后努力通过训练使作文真正“入格”“合度”的。(这样说,乃是基于前几年年以来泛滥开来的各种“高考满分、优秀作文”名目下的或真或假的“考场范文”给社会、尤其给考生们造成的强势诱导、影响之后,学生作文跟风赶潮而至于迷失了基本规范和基本价值取向的这一比较严重的现实。其具体表现则非专文列说不足以充分明详,故此略不赘。)面对高三学生希望提升作文能力水平的急切,以及实际作文中显示出来的对作文基本要求的模糊,甚至某种程度的迷惑混乱,我想,有必要从重新明确基本要求从而努力使作文入格合度这个角度,对中学作文训练的要求做一个简单疏理。

中学作文的第一条基本要求是中心明确、立意有一定深度。

叙事类文章,以对人、事的叙说、刻画来寄寓作者对社会、对人生的观察、思考认识和感悟,因此,叙述和描写要围绕文章立意展开,力求精炼准确,含蓄深刻。

其实,达到这样的要求,并不是需要我们有超越常人的阅历、独到精辟的思考或者天才的构思,只是需要我们对人对事的审视能够适当的多角度、多层次展开,换言之,也就是思维活跃,思路开阔,思考透彻。

议论类文章重在议论人事现象,发表见解,展示理性与思辨,除了表达方式这种形式上的不同而外,实质性的要求是一样的。

因此,我们不妨以议论文章如何做到“主旨明确而深刻”的分析为例,来讲讲这个问题。

1.深入分析,透彻说理

拿议论文来说。议论文一般分为“提问题——析原因——得结论”,或者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学生往往对“析原因”或“为什么”部分没有充分到位的论述,从而导致说理的苍白!可以用解数学题来作比,解数学题时有条件、有结论,还有解题过程。同学们写作文时,只是把条件与结论生硬地拉在一起,而对于其中的解题过程却一笔带过,这是造成说理不深刻的根本原因

举个简单而又有普遍性的例子:

写“遭遇挫折与放大痛苦”一题,有不少学生提到三毛的例子,但在论述中却轻描淡写地说“荷西死后,正是由于三毛放大了痛苦,才最终导致自杀的悲剧”。这样论述,读者当然不会有强烈的感受,也不会信服你的观点,应该对三毛是如何放大痛苦,这种放大痛苦造成了什么危害等作具体分析。

比如,可以这样展开比较深入的分析:荷西死后,三毛陷入极大的悲痛之中,这本无可厚非,但三毛的错误在于,她一味地沉溺于痛苦之中而不能自拔,她不能直面现实,不能从现实世界寻找新的感情寄托,而只是陷入那不会重生的往昔回忆里,而愈是如此,她愈觉得现实冷漠,往昔美好,而这样又会使她更痛苦!三毛的自杀不但不令人赞叹,反而恰恰表明:在痛苦面前,她是一个不懂化解的愚者!

这样分析就容易产生说服力与震撼力。

2.举一反三,见解深刻

我们能理解的东西和能表达的东西总是存在一定距离的。写作构思时,如果有意识地循着以下几条路思考,可以帮助我们把多一些的东西用上,把自己的水平更好地发挥出来。(1)把一个话题或道理放到个人、集体、民族、人类及古今中外的多层次中去思考。

如:以“坚韧的精神”为话题作文,可以思考“坚韧的精神”对个体生命、对企业发展、对民族振兴、对人类自下而上分别具备怎样的意义;对这个问题过去是怎么认识的,今天又该如何认识;“中国是怎样对待的,外国又是怎样对待的……这样去思考,见解就会深刻,论证也会有说服力。

(2)对现象要有意识地追问“为什么”。

如以“规则”为话题作文,大部分考生论证“规则”重要,谈没有规则一切会乱:十字路口会堵、商场会乱、考场会成“抄”场……分析到此为止,难免流于浮泛。但深入的思考,应该是善于透过现象探究本质,它会继续追问“为什么”,“为什么没有规则的约束,社会会乱”笔锋直指人类的本性,在此基础上论证规则的重要,分析会鞭辟入理,立意也就能新鲜而深刻。

(3)运用辩证的方法分析认识问题。

如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分析事物的两面性,用主流与支流的观点评价人物、事件,都可以使我们的思考和论证更加科学、更加客观。思考的渠道打开了,水平就可以发挥出来,作文的内容就会走向深刻。

此外,还应以下方面加以注意:①要追求弃旧出新。舍弃那些尽人皆知的充塞了冠冕堂皇的套话、空话的大道理,发人之所未发,力求开掘出我们对周围事物的独有的见解、深刻的体会。②要用事实说话,摆事实讲道理,特别是一些理性的思考,辩证的思考;③从本质上挖掘提炼观点与认识,同时重视思路清晰的训练,分析论证由小到大、由点到面、由此及彼,推而深广之。

【有文为例】一、

不要急苏童

多年以前,在我们那条街上曾经发生这样一起令人稀嘘的车祸,死于车祸的是一个初为人父的男子。据说是婴儿的尿布在那个阴雨天都用完了。而前一天洗的尿布都在工厂的锅炉房烘烤着,这件事使两个年轻的父母心急火燎的。婴儿的母亲让父亲去工厂取那些尿布来救急,那男子的自行车骑得飞快,结果被一辆卡车撞了。据事故现场的目击者说,他的自行车确实骑得太快了,他赶路太急了。

这个不幸事件使我想起最近流行的一句话——“不要太急哦。”我第一次听到这句话是在牌桌上。我打牌一直没有什么风度,输多了就很急躁。我的那位朋友正相反,输得越多人越轻松,而且妙语连珠,从不着急,是真正那种好牌风的人。有一次他像是对自己也像是对我说:“不要太急哦!”他的声音使热闹的骂声沸腾的牌桌忽然安静下来,然后我们听见那位朋友说:“最近流行这句话,这句话真好。”

这确实是一句好话,是不多见的具有世界意义的流行话语。不知怎么,我又想起另一位好脾气的朋友,有一次他的孩子发高烧,他的妻子急得手忙脚乱,着脚抱起孩子就往医院冲,而那位朋友一如既往地穿戴整齐才尾随妻子而去于后他妻子指责他,他说,再怎么急也不至于光着脚出门呀。他妻子便一时无言以对。

我想,人的性情通达至此,生活便是另一种坦荡的境界了。那两位朋友对十危机的处理方法出于天生的性情,其实也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他们不肯受制于危机的打击,他们用理性控制着自己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如此,危机便仅仅成为正常生活的一个部分了。

不要太急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是金玉良言,但做起来却不容易.急躁不是美德,却几乎是我们共有的思维和行动方式,每一次急躁都是有其自然而然的理由,正如你的小宝贝没有了尿布,而“尿不湿”这种新产品还没有面世,正如你的孩子高烧四十度,病因却不详,这时候你有理由着急。但我们却总是容易忘记这个常识,急有什么用?

急躁已经成为我们时代的通病,像我的那两位朋友在我眼里便不可多得。我一直反对社会上一浪一浪的时髦理语,但是对这句简单寻常的话却推祟备至——不要太急了。记住这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