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论文(2)
变电站建设工程论文
变电站建设工程论文变电站建设工程论文随着电力行业的发展,变电站建设工程在电网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变电站作为电网传输能量的必不可少的站点,它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非常重要。
因此,变电站建设工程的模式、设计、质量、安全等问题都备受关注。
本文将探讨这些问题。
一、变电站建设工程的模式变电站建设工程模式可以分为传统模式和工程总承包模式。
传统模式是指由业主分别招标、选取设计、施工、设备等单位进行各自的业务活动,业主对整个工程进行管理和协调。
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各个环节的专业性较强,容易保持高质量的执行。
而缺点则是,过多的沟通与协商需要消耗很多时间和金钱,有可能造成工期延误和成本增加。
工程总承包模式是指由业主将整个工程交给一个建筑企业,由该企业负责涉及工程各环节(设计、采购、施工)的全部工程活动。
该模式的优点是有效实现了管理作用,协调了施工和设计速度,在工期和成本上有着较好的控制。
缺点是由于只向一个企业支付费用,对企业的信任成为关键,合作风险较大。
二、变电站建设工程设计的关键技术1. 变电站选址变电站选址一般是建于市区或城市外固定位置,因为它需要接受来自其他电厂或其他电网水平输电和垂直输电线路的输送,因此选址是十分重要的。
选址同时需要考虑到地段的合理性、设施的周边环境、电力负荷的分布以及用地成本等。
2. 设计容量变电站设计时,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根据生产和配电规模确定变电站的容量。
这样可以为后续电网建设提供充足的电力支持,特别是在高峰期和节假日。
3. 设备选型变电站设计时应该选择合适的设备,如变压器、开关、电缆等。
要根据电网的规模、负责度、运行状态选择合适的设备规格,以提高电网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3. 安全防护变电站建设工程也必须注意防护安全问题,为工作人员提供安全防护设施,如防火、防爆、防雷等。
在电压高压情况下,更要着重注意人身安全。
三、变电站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对于变电站建设工程,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电网运行的安全、可靠和经济的重要性。
变电运行论文范文大全10篇(2)
变电运行论文范文大全10篇(2)第二篇关于变电运行论文变电运行维护存在不足点及改进【摘要】作为电力系统的组成部分之一,变电站的作用不容小视,它除了能够调整电压和控制电力流向外,还是分配电能与变换电压的重要电力设施,在变压器的辅助下连接各级电压成为一个整体。
从电网安全稳定运行角度来看,变电站设备的运行质量及效果有着直接关联。
倘若在运行过程中变电站设备出现问题势必会对电网安全运行造成威胁,甚至还会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
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变电运行维护存在的不足,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有效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变电站;运行维护;存在不足;改进策略1引言当前社会发展不断进步,与此同时人们对于电能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电能需求量的提升对于供电质量无疑是一种考验。
电力系统要想获得安全稳定的运行,变电运行维护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社会发展过程中电力技术的应用和现代化程度的提高使得各种新设备与新技术不断被研发,变电运行过程中大量增加的设施很大程度上也增加了故障发生的几率,规范实际工作操作流程能够确保变电安全运行。
此外,在变电运行维护过程中人员的违规行为也频繁发生,尤其是倒闸操作的事故发生率极高。
基于此,技术人员需要针对变电运行维护过程中的不足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在确保系统稳定运行的同时也有效保障供电质量。
2当前变电运行维护存在的不足点随着近几年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以及科技进步推动,电力事业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时机,然而在变电运行维护领域却仍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电力发展进程。
当前变电运行维护存在的不足,大致可概括为四个方面,如图1 所示。
2.1变电运行维护的目的性不够明确当前电力系统迅猛发展背景下,变电设备无论是种类还是数量都发生了显着变化,这无疑对变电运行维护工作提出了更加严苛的要求。
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不少电力企业在变电运行维护与管理上所采取的仍旧是传统设备和方法,一旦设备有故障问题出现其解决措施也是按照以往经验来解决,新的技术手段极为缺乏,且执行过程并未结合实际的变电设备运行情况,导致变电运行维护和管理过程很难与一些新兴设备相适应,甚至故障隐患出现时不能够被及时发现,这对于电力的正常供应显然是极为不利的。
变电站论文
变电站论文内蒙古科技大学变电站微机监控实训报告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电力系统微机保护装置在电力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为了使发电、供电部门在危机继电保护中更好的运行,我们必须学习微机继电保护的组成及其应用。
微机继电保护是由硬件、软件、I/O借口、保护的算法以及电路采集模块等。
根据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应用分层、模块化和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和编程技术,本文从设计原则、实现原理、整体结构、软硬件部分、功能模块的应用程序等方面对分层分布式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微机监控系统进行了分析和设计。
本文主要做了以下5个工作。
对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及其微机监控系统进行比较详细地研究。
对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微机监控系统的基本原理、系统结构进行分析和综合,提出了该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和框图,并对它的整体结构进行设计。
研究和设计了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微机监控系统的硬件部分和软件部分。
对其中的交变量越限安全监视子功能模块编写了流程框图和算法、并用VisualC++高级语言编写和调试了该部分的实用程序。
关键词:变电所微机监控电力系统“四遥”第一章变电站微机监控系统的概念一,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概念常规变电站的二次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继电保护、故障录波、当地监控和远动部分。
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微机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这四个部分先后实现微机化。
由于这些微机化的装置硬件配置大体相同,都从变电站主设备和二次回路中采集并检测和处理信号,造成了设备重复、接线复杂等问题。
这就促使人们考虑对这些二次设备进行优化设计,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便应运而生了[3][4]。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是将变电站的二次设备经过功能的组合和优化设计,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信号处理技术,实现对全变电站的主要设备和输、配电线路的自动监视、测量、自动控制、微机保护以及与调度控制中心通信等综合性的自动化功能。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即利用多台微型计算机和大规模集成电路组:成的自动化系统替代了常规的测量和监视仪表,替代常规控制屏、中央信号系统和远动屏,同时微机保护取代了常规的继电保护屏,改变了常规的继电保护装置不能与外界通信的缺陷;除了这些外,还增添了包括智能化的许多功能。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论文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论文1. 引言变电站是电力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负责将高压电能转换为适合输送和分配的低压电能。
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变电站的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以提高电网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效率。
本论文旨在探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发展、应用和优势,并分析其在电力系统中的重要性。
2.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发展历程2.1 早期的变电站控制方式在早期,变电站的控制主要依赖于人工操作,存在人为因素导致的误操作风险和效率低下的问题。
2.2 自动化系统的引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自动化系统逐渐应用于变电站控制中。
通过引入远动、遥测、遥信等技术,实现了对变电站设备的远程监控和控制,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2.3 智能化系统的出现近年来,随着智能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化自动化系统逐渐应用于变电站中。
智能化系统通过集成计算机、通信、传感器等技术,实现了对变电站设备的智能监测、故障诊断和自动调节,进一步提高了变电站的效率和可靠性。
3.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应用3.1 远程监控与控制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可以通过传感器和遥测设备实时监测变电站的运行状态,包括电压、电流、温度等参数。
同时,系统还可以通过遥控设备实现对变电站设备的远程控制,如开关的合闸和分闸操作。
这样的应用大大减少了人工巡检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3.2 故障诊断与恢复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可以通过智能算法和故障诊断模型对设备的故障进行实时监测和诊断。
一旦发生故障,系统可以自动发出警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切换备用设备,以确保电力系统的连续供电。
3.3 能耗管理与优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可以通过对电力系统的实时监测和分析,实现对能耗的管理和优化。
系统可以根据负荷需求和电力市场的变化,自动调整变电站的运行参数,以实现能耗的最优化。
4.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优势4.1 提高电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可以实时监测电网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并处理故障,提高电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变电站设计方案论文
变电站设计方案论文随着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电力工业的发展也愈发迅速,越来越多的电力设施被建立起来。
其中,变电站是电力传输、配电、转换等的重要设施,负责电能的输变电和分配。
为了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可靠运行,变电站的设计方案成为了变电站建设和改建的重要环节。
一、变电站设计的重要性变电站设计的好坏和稳定性直接影响电力能源的安全稳定运行,对于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生产和经济运行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因此,对于变电站设计方案的制定,不仅需要考虑变电站的技术特点和建设所需的各种指标条件,还需要考虑到环保、节能、安全等多方面因素。
二、变电站设计的原则1. 技术经济相统一原则变电站设计方案需要在考虑先进技术的同时,确保经济效益。
在设计时需要权衡不同成本之间的关系,确保总体经济效益最大化。
2. 安全可靠原则建立安全、可靠、稳定的变电站,是变电站设计方案中的核心原则。
在设计时要考虑变电站所处的环境、场地、设备材料等因素,把安全可靠性融入变电站的各个环节。
3. 环保节能原则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环保节能已成为各行各业的重要主题。
在设计变电站时,需要在不影响电能传输的前提下,尽量减少资源消耗、降低污染排放,创造更加绿色的建筑环境。
三、变电站设计的具体要求1. 工程选址选取合适的工程选址,对于变电站的安全、稳定性是至关重要的。
在选址时需要考虑地形、地貌、自然条件等因素,遵循“受保护、便捷的”原则,确保变电站的社会、经济、环境效益最大化。
2. 土建工程设计在变电站的土建工程设计中,需要特别注意地基和地质环境。
合理的土建工程设计能够有效地消除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对变电站的影响,保证设备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 设备配置与选型设计变电站时,设备的配置和选型也是需要重点考虑的一个因素。
需要选用符合国家标准和规定的设备,并且需要针对变电站的具体情况配置适合的设备,保证变电站的保护控制、安全可靠等方面达到最佳水平。
4. 环境保护在变电站设计方案中,环保应被视为不可忽视的要素之一。
变电站设计毕业论文
变电站设计毕业论文变电站设计变电站是电力系统中的一种重要设施,用于将高压电能转换为低压电能,并进行输电、配电、控制和保护等工作。
变电站设计是电力工程专业学生毕业设计中常见的课题之一,涉及到电力系统工程、电机与电力电子技术以及自动化控制等学科知识。
变电站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变电站规模与容量的确定、变电站布置的设计、主要设备的选择与配置、变电站的保护与自动化控制等。
首先,变电站规模与容量的确定是设计的首要任务。
根据变电站的用途和供电范围,确定变电站的规模和容量。
这需要考虑到供电负荷的大小、供电距离的远近以及未来的扩容需求等因素。
其次,变电站布置的设计是变电站设计的重要环节。
变电站的布置设计要考虑变电设备的互相配合以及工作人员的安全操作。
合理的布置设计可以提高供电效率,减少能量损耗,并且方便工作人员的维护和检修工作。
然后,根据变电站的规模和用途,选择合适的主要设备,并进行配置。
主要设备包括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关、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等。
选择合适的设备和合理的配置可以提高供电质量,降低故障率。
最后,变电站的保护与自动化控制是现代变电站不可或缺的部分。
保护系统主要包括过流保护、过压保护、接地保护等,以保证供电设备和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自动化控制系统则可以监控和控制变电站的运行状态,实现远程操作和管理。
在变电站设计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等因素。
特别是在现代电力系统中,还需要考虑到对环境的影响,提倡节能环保的设计理念。
总之,变电站设计是电力工程专业学生毕业设计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涉及到电力系统工程、电机与电力电子技术以及自动化控制等学科知识。
通过对变电站设计的全面理解和实践操作,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将来从事电力工程相关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变电站电力安全论文(全文)
变电站电力安全论文(全文)1严格执行“两票三制”强化安全治理“两票三制”中的“两票”是指操作票、工作票“,三制”即交接班制度、巡回检查制度、设备试验及轮换制度。
严格执行“两票三制”是确保安全生产行之有效的安全制度“,两票”是我们运行人日常接触最多的工作之一,比如:办理一张工作票,如果运行值班员在设备停电后做安全措施时,由于自己马虎大意,将带电设备围入检修人员工作的遮栏内,那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两票”的填写是最需要细致、认真、较真的工作,不能有半点错误,稍有疏忽将会给单位和个人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设备的治理要求严格执行好“三制”,设备巡视是运行工作重点工作之一,值班人员应按规定认真巡视检查设备,努力提高设备巡视的质量,在巡视检查中如发现设备缺陷,应及时上报,并在最短时间内消缺;设备应按规定定期进行试验轮换,保证设备的安全经济运行;交接班工作要严肃认真,做到交班内容清楚明了,使接班者接的明明白白,交接班人员对现场设备运行方式、设备遗留缺陷、现场布置的安全措施及两票实施情况要做到心知肚明,严禁因两班草率交接造成的各种恶性事故;因此在“两票三制”的执行上要严字当头,任何生产人员,对各类规章制度都要严格执行,对违反规定的即使没有造成任何后果的也要严肃处理。
这样才能起到警示作用,防止下次再犯同类错误。
2积极探究变电站技术培训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值班人员的责任意识、专业技术水平的高低,遵循各类规程规定的自觉程度和突发事故的处理能力与其文化层次的高低密不可分。
值班人员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的高低,是站内安全运行的重要条件之一。
依据这些年的工作实践,我认为变电站技术培训工作首先应具有有用性和目的性;应首先对变电站运行人员的硬件条件予以掌握和了解,比如学历、工作经验等,针对运行各种岗位特点与人员素养不同“对号入座”,安排其全方位的岗位学习,通过严格的考核方可上岗,以做到有的放矢。
运行人员根据岗位要求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考试,一方面能激发大家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值班人员的业务技能,使大家都能达到“一岗多能”的运行值班能力,以适应变电站运行维护的不同需要。
变电站工程设计论文
变电站工程设计论文变电站工程设计论文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电力需求量不断增加,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电力传输和配电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提升变电站建设和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变电站工程设计成为了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
本文旨在就变电站工程设计方面进行探讨,分析其设计流程及相关技术。
一、变电站工程设计的流程1.需求分析所有的工程设计都是源于需求分析,从整体上了解用户的需求,包括电力需求量和运行的要求。
因此,在开始设计工作之前,工程设计师需要了解用户的需求,并进一步分析和确定变电站的规模、技术以及可靠性要求等。
2.概念设计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概念设计。
这是整个设计过程中最重要、最核心的部分。
在此阶段,设计师需要从建筑的类型、位置、设备布置以及组织结构等方面进行考虑。
一个好的概念设计能够实现对设计思路的创新,因此,设计师需要有较强的创造力和设计能力。
3.详细设计在确认概念设计方案后,进行详细设计。
在此阶段,需要具体确定变电站的结构、建筑、设备、布置、管道、配电系统及自动控制系统等。
设计人员需要根据实际需求,对细节进行深入分析,从而达到最佳方案。
4.制作施工图在详细设计完成之后,需要制作详细的施工图。
在此过程中,需要制作建筑图纸,设备图纸,管道图纸,电气图纸等各种图纸。
所有的细节精确到毫米级别,从而确保施工完成后可以快速地投入使用。
二、变电站工程设计的技术要点1.结构设计变电站的结构设计需要考虑到五个方面:一是地质条件。
在判断地基条件时,不仅要考虑土壤的承载力,还要考虑其变形和抗震性能。
其次,建筑形式。
根据不同的建筑类型,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从而确保建筑的强度和稳定性。
三是施工工艺。
对于尺寸和重量巨大的建筑物,需要考虑到其合理的吊装方式。
四是建筑的维护。
为了保证建筑物的安全运行,需要建立维修保养制度。
五是防火措施。
在设计建筑物时应该做好防火设计,如设置通风与排烟设备、选用防火隔离材料或采取其他防范措施等。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论文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论文一、引言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是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引入先进的控制和监测技术,实现对变电站设备的自动化操作和远程监控,提高了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
本论文旨在对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原理、技术和应用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以期为电力系统的运行和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概述1.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定义和作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是指利用先进的控制、监测和通信技术,对变电站设备进行自动化操作和远程监控的系统。
它通过实时采集和处理变电站设备的运行数据,实现对设备状态、参数和运行情况的监测和分析,从而提高变电站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2.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由监控与控制子系统、通信子系统、保护与自动化装置子系统以及辅助设备子系统等组成。
其中,监控与控制子系统负责实时监测和控制变电站设备;通信子系统实现变电站与上级调度中心之间的数据传输和通信;保护与自动化装置子系统负责对设备进行保护和自动化操作;辅助设备子系统包括配电柜、电源和机柜等,为整个系统提供支持和保障。
三、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原理和技术1.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原理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原理是基于先进的控制和监测技术,通过实时采集和处理变电站设备的运行数据,实现对设备状态、参数和运行情况的监测和分析,并根据预设的规则和策略,自动进行控制和调整,从而实现对变电站设备的自动化操作和远程监控。
2.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关键技术(1)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利用传感器和数据采集装置,实时采集变电站设备的运行数据,并通过数据处理和分析,提取有用的信息和指标。
(2)通信技术:利用现代通信技术,实现变电站与上级调度中心之间的数据传输和通信,确保及时准确地传递设备状态和运行信息。
(3)控制技术:采用先进的控制算法和策略,实现对变电站设备的自动化控制和调整,确保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
(4)人机界面技术:通过人机界面软件和设备,实现人员对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监控和操作,提供直观、友好的操作界面和功能。
变电站设计毕业论文
变电站设计毕业论文变电站设计变电站是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环节,它起着输变电、保护、控制、测量等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电力系统的规模越来越大,变电站的设计也越来越复杂。
因此,对变电站的设计进行研究和改进,已经成为当下的重要任务。
变电站的设计涉及到诸多方面,包括变压器、开关设备、遥测遥信、自动化控制等。
在设计变电站时,我们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如容量、电压等级、运行方式、设备选择等,以及变电站的布置、结构和平面图等方面。
同时,变电站还要满足电力系统的要求,如供电可靠性、耐久性、安全性等。
变电站设计的关键在于设计流程的合理性和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在设计流程中,我们需要进行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的计算和分析,以确定变电站的参数和设备的选择。
在设计方案中,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选择合适的设备和措施,并进行合理的布局和平面图设计。
此外,还需要对设计方案进行仿真模拟和验证,以确保设计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变电站设计的关键技术包括变电站绝热配合方案、综合保护方案、自动化控制方案等。
绝热配合方案要求设计师在变电站的绝热工作中合理选择材料和结构,以提高变电站的绝热性能。
综合保护方案要求设计师根据电力系统的要求选择合适的保护装置和控制设备,以确保电力系统的可靠运行。
自动化控制方案要求设计师根据电力系统的要求选择合适的自动化装置和控制策略,以提高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水平和运行效率。
综上所述,变电站设计是电力系统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和变电站的智能化,对变电站设计进行改进和研究已经成为当下的重要任务。
在变电站设计中,我们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如容量、电压等级、运行方式等,并进行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的计算和分析。
同时,我们还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选择合适的设备和措施,并进行合理的布局和平面图设计。
最后,我们需要对设计方案进行仿真模拟和验证,以确保设计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论文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论文1. 引言变电站是电力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负责将高压电能转换为适用于输电和配电的低压电能。
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变电站的自动化程度也不断提高,以提高电网的可靠性、安全性和运行效率。
本论文旨在探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发展趋势、关键技术和应用案例,以及对电力系统运行的影响。
2.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发展趋势2.1 智能化随着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越来越智能化。
智能化的变电站能够实现自主调度、故障诊断和设备状态监测等功能,大大提高了电网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2.2 远程监控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远程监控功能使得操作人员可以通过网络远程监测和控制变电站的运行状态。
这种方式不仅提高了操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还减少了人为操作错误的可能性,提高了电网的安全性。
2.3 数据共享与云计算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通过数据共享和云计算技术,能够将变电站的运行数据实时上传到云端,实现数据的集中存储和分析。
这样可以更好地利用数据资源,提高变电站的运行管理水平。
3.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关键技术3.1 通信技术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通信技术是实现远程监控和控制的基础。
常用的通信技术包括以太网、无线通信和光纤通信等,其中以太网通信技术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3.2 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技术是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实现设备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的关键。
通过安装各种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变电站设备的温度、湿度、电流等参数,及时发现设备故障并采取相应措施。
3.3 控制技术控制技术是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实现自主调度和故障处理的核心。
常用的控制技术包括PID控制、模糊控制和神经网络控制等,通过合理的控制策略,可以实现变电站设备的自动调节和优化运行。
4.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应用案例4.1 变电站智能化改造案例某电力公司对其变电站进行了智能化改造,引入了先进的自动化系统。
通过对变电站设备的监控和控制,实现了设备的自动调节和故障处理,提高了变电站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变电站仿真系统设计论文[五篇]
变电站仿真系统设计论文[五篇]第一篇:变电站仿真系统设计论文1仿真范围1.1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仿真模拟模拟变电站的综合自动化系统包括正常时的显示和操作现象。
模拟做到监控机和测控柜画面布置与现场一致;监控机和测控柜显示点与现场一致;监控机、测控柜操作点、操作步骤与现场一致;监控机上运行人员必需的告警信息与现场一致。
1.2变电站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仿真模拟模拟变电站微机保护装置和自动装置的操作、显示、动作逻辑,以及装置发生故障后对系统的影响。
实现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的仿真与实际系统一致,由测量、逻辑和动作三个环节组成,能正确模拟保护的启动特性、复归特性和时间特性。
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的显示点、操作点与实际设备一致,能够正确反映设备的可操作元件(例如:压板、盘后空开、重合闸把手)变位后对系统的影响;能够正确反映CT、PT 断线对继电保护装置的影响。
保护屏液晶事件报告与现场一致,故或异常状态下,继电保护动作现象应符合设计要求,与实际一致。
1.3其他仿真模拟模拟变电站内设备的五防闭锁逻辑以及倒闸操作流程。
能够自然反映学员正常操作或者误操作引起的响应,防误逻辑正确;模拟低压交流系统和直流系统正常操作、参数指示、故障;模拟户外配电装置设备操作、状态及参数指示、故障。
2仿真系统硬件构成仿真系统硬件主要是计算机、网络设备、音响。
硬件构成如图1所示,其中:(1)计算机2~3台(建议),部分计算机可由多个功能集成,采用画面切换方式。
主要用来运行教练员台、监控系统、五防系统、保护小室和就地系统。
(2)网络设备1套,为保证仿真系统数据传输的实时性。
(3)音响系统1套,模拟主控室报警、事故等音响效果。
3软件系统(1)计算机操作系统软件。
所有计算机操作系统都采用中文操作系统WindowXP专业版,是计算机自带的操作系统,由计算机供应商提供。
(2)仿真开发支撑系统。
仿真支撑软件是衡量仿真系统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一个先进的仿真支撑软件除了提供模型开发手段外,还应对整个仿真系统的资源进行管理和协调。
变电站电气设计方案论文
变电站电气设计方案论文一晃十年过去了,变电站电气设计方案这东西,对我来说早已不是什么难事儿。
今天,我就用意识流的方式,给大家详细梳理一下这个方案的来龙去脉。
1.电气主接线设计电气主接线设计是变电站电气设计的基础。
这个环节,我们要充分考虑负荷性质、负荷大小、运行方式等因素。
一般来说,主接线方式有单母线、单母线分段、双母线、双母线分段等。
在设计时,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接线方式。
2.电气设备选型电气设备选型是变电站电气设计的核心。
这个环节,我们要充分考虑设备的性能、可靠性、经济性等因素。
主要包括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关、负荷开关、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等设备。
选型时,我们要根据变电站的规模、负荷特性、运行方式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设备。
3.电气二次回路设计电气二次回路设计是变电站电气设计的关键。
这个环节,我们要充分考虑保护、测量、控制、信号等功能。
主要包括保护继电器、测量仪表、控制开关、信号灯等设备。
设计时,我们要确保二次回路的可靠性、灵活性、经济性。
4.防雷与接地设计防雷与接地设计是变电站电气设计的重要环节。
这个环节,我们要充分考虑变电站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因素。
主要包括避雷针、避雷线、接地网等设施。
设计时,我们要确保防雷与接地系统的可靠性、经济性。
5.电气设备布置电气设备布置是变电站电气设计的一个环节。
这个环节,我们要充分考虑设备的安装、检修、运行等因素。
主要包括设备间的距离、通道、楼梯等。
设计时,我们要确保设备布置的合理性、安全性。
咱们来说说具体的设计步骤:第一步,收集资料。
主要包括变电站的规模、负荷特性、运行方式、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等。
第二步,制定设计方案。
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制定初步的设计方案,包括电气主接线、电气设备选型、电气二次回路设计、防雷与接地、电气设备布置等。
第三步,方案论证。
邀请专家对设计方案进行论证,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改和完善。
第四步,绘制施工图纸。
根据设计方案,绘制详细的施工图纸,包括设备平面布置图、电气主接线图、电气二次回路图等。
变电站科技论文
变电站科技论文众所周知,变电站是改变电压的场所。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变电站科技论文,大家快来跟小编一起欣赏吧。
变电站科技论文篇一变电站运行管理分析[摘要]本文基于变电站运行管理的实际经验,分析了变电站云顶管理的现状,提供了优化运行模式,提高技术和制度管理等相关措施以提高变电站运行管理,满足日益增长的各类需求。
[关键词]运行管理现状对策中图分类号:TM4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5-0398-011 变电站运行管理现状1.1 运行人员素质不够科技的发展,对运行人员的业务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
虽然无人值班站己全面推广,但对运行人员的培训明显滞后。
再加上设备,特别是二次设备在选型上的严重不统一,更增加了运行人员工作的压力。
造成的局面就是不管什么信号、异常变电运行人员不加分析就汇报调度员,而调度员由于缺乏这方面的知识,也只能不加分析地汇报专业人员。
由于自身知识的缺乏,严重影响了运行人员潜力的发挥。
在对专业人员进行培训的同时缺乏对运行人员的培训。
1.2 发令模式不统一变电站实行无人值班,发令模式是一个重要问题。
目前主要有两种模式:第一种是预令到集控站,正令到操作现场,即调度员可以与现场人员联系,第二种是预令、正令全部到集控站,这两种模式孰优孰劣,争论较大,在实际运行中也是并存的局面。
前者操作模式更有利于安全。
这种模式不改变原有的联系方式,有利于调度员与操作人员的适应。
而第二种模式在给集控站值长的命令中必须指明操作地点,因此,在操作量大,特别是某线路两端均属集控站管辖的情况下,很容易混淆操作地点。
其次,第二种模式,增加了一道转发令过程,易引起误传,且集控站值长对系统不知晓,无法辨别命令的正确性。
1.3 操作及事故处理速度受影响由于考虑到效益,操作人员配备一般较少,如果遇到大型操作,就出现一套操作班子来回跑的局面,而且由于赶操作进度,操作人员很容易在匆忙中引起误操作。
变电站设计方案论文
变电站设计方案论文1设计方案分析2014年3月,基于与业主方多轮技术谈判及现场踏勘成果,中水对外公司组织设计单位编制完成了《老挝500kV输变电项目川圹-纳塞通段可行性研究报告》,最终确定变电设计方案如下:1.1变电站设备布置方案目前老挝常见的变电站大多采用常规户外布置,即变电站内的主要设备(如主变压器、开关装置等)安装在露天场所。
事实上,除了此类布置方案,最常见的另一种布置形式是气体绝缘开关设备(GIS)布置。
由于采用了SF6气体作为绝缘介质,大大压缩了绝缘所需的空间距离,GIS系统的空气绝缘距离仅仅是户外开关设备(AIS)系统必要空间的15%,且由于设备全部封装于套管,其耐污性能较常规AIS设备要好。
因此,GIS系统在场地较为狭窄、高污染地区具有较好的适用性,但该系统及其相关的土建、建筑成本大约是AIS系统的近2倍。
因此,在进行系统选择时,必须结合涉及的站址实际情况,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合理予以选择。
对于空间限制地区(如城市中心、工业区等)或高污染地区,GIS系统是必要且合理的选择。
但对于空间条件较好、污染程度较低的地区,应该首选AIS 系统。
考虑到22kV开关柜比敞开式配电装置设备价格约增加80%~90%,针对该项目,22kV侧同样采用敞开式配电装置。
1.2主接线形式分析500kV和230kV侧电气主接线,对双母线接线、3/2接线和4/3接线三种常用接线形式进行了比较,结果见下页表。
从下表不难看出,针对该项目将作为老挝国家电网动脉这一定位,双母线接线存在全站停电的致命缺陷,因此500kV系统不采用。
目前国内变电站500kV侧接线方式主要采用3/2或4/3断路器接线。
但4/3断路器接线,只有当进出线回路较多时才能保证在一个元件检修时系统不会开环运行。
综合线路的出线回路数和变电站的重要性,该项目500kV 侧接线采用3/2断路器接线方式。
对于230kV侧电气主接线的比较亦然。
每台主变22kV侧均采用单母线接线,22kV进线侧装设总断路器,各无功补偿回路装分断路器。
变电站变电运行论文
变电站变电运行论文摘要:安全永远是变电站工作永恒的话题。
变电站等工作的技术性比较强,对相关工作人员的要求比较高。
要想很好的完成这种工作,不仅要在专业技能方面给予足够重视,还要从小细节入手,细心观察。
在工作时,上下级应齐心合力,营造良好的运行生产环境,共铸辉煌。
变电站在变电运行中的安全隐患很多,比如说操作人员操作失误、继电与二次继电保护不安全、雷电对变电站输电线路的损坏等。
要保证变电站运行的安全,提高运行稳定性就必须多层次,多角度的加强监督机制,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措施、健全相关的规章制度、对工作人员的行为提出明确的赏罚政策。
随着电力系统在全国范围的逐渐普及,电力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化建设,保证用电的安全已经成为我国电力系统发展的核心问题。
社会要发展,就必然会带来发展中附带的相关问题,不固步自封,不一味追求利益效益,站在用户的角度去思考用电的安全稳定性,服务好社会大众是变电站运行安全管理的大方向。
一、变电站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在变电站的整个运行过程中,经常会在电力系统环节出现故障。
变电站作为国家在电力系统方面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应的工作人员和高级设备的配备都非常齐全,数量也相对较大,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对变电站管理方面的难度系数。
另外,监督变电站是否正常运行也是在变电运行中最重要的一项功能。
其中包括管理工作中所涉及的诸多电力设备,工作人员对电力设备的调度,以保证电力的正常运行。
变电设备在运行中会对电力设备是否在正常运行,进行不断的管理和侦测。
但是,在实际操控的时候,变电站存在的弊端也会暴露出来。
(一)因为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掌控的电力设备很多,所以在实际的侦测与管理环节很容易出现一些故障问题。
(二)在变电站的工作相对于其它行业来说是非常枯燥的,所以就很容易致使工作人员慢慢松懈下来,在管理变电站的工作中由于大意导致一些不愉快现象的发生。
(三)由于我国疆域辽阔,地形复杂,变电站的分布自然就很不均匀,各个地区的工作人员之间缺乏交流,分布极为分散。
变电站论文电气二次系统设计论文
变电站论文电气二次系统设计论文摘要:变电站的电气二次系统设计可以有效地监视、控制与保护一次设备的正常运行,从而实现整个供电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而在具体的电气二次系统设计中,需要对电能的计量、采集系统、站内监控系统、直流系统、继电保护、火灾消防等系统进行参数配置与系统设计,这样才能够保证变电站的电气二次系统整体设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实现了极大的工作效益。
变电站二次系统设计是一个复杂的电气转换过程,要想实现其设计的安全可靠和经济合理,是需要在建设的过程中多加探索,少走弯路,积极科学总结经验,切实地做好变电站的电气二次系统设计工作。
中国变电站二次系统由具有不同功能的几个回路组成,从而完成对电力系统的调控、监测、安全保护等功能。
依照回路的不同功能,可将二次系统回路做如下分类:控制回路、监测回路、信号回路、调节回路、继电保护与自动装置、操作电源系统。
各系统设计应注意的问题操作系统电源设计应注意的问题操作电源的作用是为二次系统中的各类设备如控制设备、监测设备等提供电能。
在发电站和变电站中主流是采用直流电源供电。
当前常用的直流电源主要有:蓄电池电源、硅整流电容电源、复试整流电源。
要注意的是操作电源要保证供电的持续性和极度稳定性;需要有很大的容量,这样才能保证在出现故障的时候也能维持设备的正常运转;要有较长的使用年限,同时要能够方便的进行更换和维修。
蓄电池电源是变电站二次系统的供电中十分常用的一种直流电源,它主要是通过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实现供电。
它供电独立性很强,与电力系统的运行相对隔离,在系统故障时能够稳定的供电,因此供电效果很好,十分可靠。
但是由于蓄电池电源会出现自放电的情况,因此它有一定的局限性即需要定期充电。
与一次设备的连接问题一部分重大电气事故的发生往往是因为错误的连接和连接不恰当所致,一些事故案例为我们的电气工程人员敲响了警钟在电气二次系统的设备与一次设备之间的连接问题上得到重视。
因为有的高压断路器本身内部都是带有电气防跳回路的,所以当微机保护回路与并联的防跳回路之间有冲突,一旦连接后它就会出现微机保护跳位与合闸监视灯一起亮的事情发生。
变电站安全生产管理论文
浅谈变电站安全生产管理摘要:变电站在电力系统中起着汇集电能,升降电压和分配电能的作用,是整个电网的枢纽和核心。
因此切实加强变电站班组安全生产管理显的尤为重要。
本文通过分析呼和浩特供电局变电站的安全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整改措施,完善企业对变电站的生产管理。
关键词:变电站安全生产管理1.引言呼和浩特供电局共有220千伏变电站17座,担负呼和浩特市区及周边五个旗县地区工农业生产及居民用户用电,同时还肩负着重大的政治保电任务。
变电站是电力系统的细胞,是供电企业生产活动的重要枢纽单位,是顺利完成企业送电各项目标和保障安全可靠用电任务的主要承担者和直接执行者。
2.存在问题目前,从设备、人员和环境几个方面分析影响变电站安全生产的原因有:①随着设备的不断增多和供电负荷的增长,出现异常和障碍的几率增大;②变电站值班人员的主要任务是进行日常维护管理、设备的倒闸操作和异常事故处理工作。
维护工作量增大,工作任务较重,人员疲惫,在多个任务同时操作时,由于设备相近,稍有注意力不集中,没有认真核对操作间隔名称,可能会发生误入带点间隔的情况;③变电站的工作重复性强、繁琐乏味,连续工作会产生思想上的松懈。
在倒闸操作的过程中易麻痹大意,凭借自己的感觉,而不认真按制度、流程做各项工作。
3.管理措施3.1加强安全责任制变电站班组是电网企业生产任务的执行者和直接管理者,变电站班组完成工作任务的质量高低,在很大程度对电网企业发展的兴衰成败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变电站班组成员在工作过程中要明确安全生产责任,是电网企业岗位责任制的一项重要内容,更是企业安全生产的最重要的组织保证措施。
因此,我们要在变电站建设的同时注重加强安全责任制的落实,具体落实办法如下:首先,对变电站站长的责任做出明确的分工和责任划分。
站长是变电站的领导和组织者,是安全管理的最直接责任者,负责变电站的建设、技术管理、日常工作管理与指导,其业务素质和管理才能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变电站管理的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结业论文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力变电变电站实现综合自动化不仅为变电站实现无人值守和配电网实现自动化奠定了基础,而且也为供电部门提供更安全、经济、可靠和高质量的电能创造了条件。
摘要随着电力设备自动化改造的深入,综合自动化变电站的不断增多,雷电对变电站二次系统设备的危害越发突出,2004年九江地区妙智变电站二次设备多次遭受雷击,造成二次系统设备的继电保护误动、拒动的事故,严重威胁电网的安全运行。
本文针对九江地区妙智变电站的二次设备的实际情况,通过分析雷电波入侵途径的分析,结合当今防雷的新技术,探讨变电站二次系统的防雷措施。
关键词:变电站综合自动化雷电危害防护措施一、雷电危害及雷电入侵变电站建筑物内弱点设备途径与原因分析1.1雷电入侵变电站原因分析变电站实现综合自动化是传统变电站二次系统的重大变革,其装置形式、功能配置以及操作方法都发生了根本变化。
利用多台微型计算机和大规模集成电路装置组成的自动化系统,代替常规的测量和监视仪表,代替了常规的控制屏、中央信号系统和远动屏,及常规的继电保护。
但是,随之而出现的问题是,对于使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运行电压只有数伏、信号电流仅为微安级的微机装置,相比以往的电磁式保护装置所具备耐热容量要小,对尖峰脉冲的耐受能力比较脆弱,特别是雷击过电压的暂态冲击会造成变电电力变电电源线引入雷电电磁脉冲引起瞬态过电压,如果不经处理,直接进入电源系统,将引起二次设备电源损坏。
当有雷电电磁脉冲引起接地点之间电位差,产生的电磁场干扰会影响前端的中心处理计算机的运行,损坏前端的中心处理计算机的模板。
同时,接地电阻不合格,雷电引起的地电位升高,亦会通过设备的接地线引入前端的中心处理计算机中,同时会损坏前端的中心处理计算机的插件。
通信线引入雷电引起的感应过电压使通信线与设备之间有一定的电位差直接作用于串行通信口,会损坏微型计算机和通信设备的串行口,严重时会损坏微型计算机。
1.2雷电的危害雷电从形式上可分为直击雷和感应雷。
直击雷是雷云之间或雷云对地面上某一点(如树木、建筑物等)直接放电,感应雷是雷云放电时,在附近导体上产生的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其中对地雷击由于距雷击点较近,产生的感应浪涌电压较大,作用半径也大,作用范围内的电子设备均是破坏对象。
雷击对电力系统的危害是非常巨大的,直击雷可以造成线路跳闸、开发、TV、TA及其它一次设备故障、爆炸。
感应雷主要危害变电站的通信、调度、载波、继保系统及监控设备。
这些设备对雷电等电磁脉冲和过电压过电流的耐受能力很低,而且由于电力系统二次防雷工作滞后,这些设备遭受雷击损坏极高,后果也越来越严重。
1.3雷电入侵变电站建筑物内设备的途径分析变电站内建筑物一般不超过3层,属二类防雷建筑物,但由于变电站设备处在一个强电和弱电系统形成的错综复杂的电磁环境中,高压开关设备的操作切换,雷电闪击,一次设备短路接地,二次回路切换,人员及邻近物体的静电放电和无线电辐射等产生的电磁干扰可能通过各种耦合进入二次系统形成浪涌和过电压。
其中雷击在线路上引起的上万伏的过电压、过电流及极强的交变电磁场是损坏建筑物内设备的主要原因,雷电入侵建筑物内设备的途径有配电线路、通信线路、雷击电磁场、地反击等四种途径,具体分析如下:1.3.1配电线路引入的雷电过电压雷电波通常是通过变电站临近的线路侵入母线,再经过变压器高、低压绕组间的静电和电磁耦合,进入低压出线,途中经过了线路避雷器,母线避雷器等多级削峰,再经过变压器低压出线的平波作用,电压幅值大为下降。
但由于雷电波的波峰幅值和能量很大,虽然雷电波在经过上述避雷器后,大部分能量得以消除,但仍有部分雷电波以幅值相对很高且作用时间很短的低能量尖峰脉冲的形式通过变压器的低压出线,加到变电站内所有的380 V交流回路中。
220V等直流线路因进出高压场等原因也是引入雷电的主要线路。
1.3.2通信线路引入雷击通信线路(通信线路一般包括一般有载波线、电话线、控制线等)由于变电站的通信电缆出线较长,感应雷电通过远控系统电缆及信号电缆侵入,以很高的电压直接加在二次设备上,该过电压轻则使设备加速老化,重则直接将设备损坏。
对于电力系统来讲,RS485、RJ45网线、GPS及微波载波等馈线等都是引入雷电的通信线路。
大部分通信线路主要是在室内被其他线路上的过电压感应。
1.2.3、雷电电磁场上述两条途径是有型的看到的途径,而电磁场是空间传播的看不到的东西,这里的雷电电磁场是指雷击引起的室内的电磁场,该电磁场使室内的线路感应到过电压,该过电压直接传到设备,该电磁场也可使设备内的PCB板上的线路或器件感应到过电压,使设备损坏。
实验表明,设备(包括设备近距离的连接线)处在2.4GS的电磁场中时设备会永久性损坏,设备(包括设备的近距离连接线)处在0.07GS的电磁场中时设备会产生误动作。
说到底,雷电电磁场的危害最终还是使设备及线路感应到过电压。
对于电力系统来讲,电力建筑物内的钢筋(当作引下线用)、变电站布线层内进出高压场地的各种线路都是雷电电磁场的产生源。
1.2.4、地反击当变电站或线路遭受雷击后,雷电流会经避雷装置流人接地网,如果接地网的接地电阻偏大或接地网的均压效果不好时,在强大的雷电流作用下,会使接地网的局部电位显著抬高,并由此导致电地位对设备反击而损坏设备。
从安全及运行稳定等角度来考虑,电气设备必须接地,如果雷击时,设备的接地线路为高电位,而设备的某处因某种原因为低电位,则地线对设备上该点的电位差全部由设备承受,这实际上是地线对设备某点的过电压,该过电压也是轻则使设备加速老化,重则直接将设备损坏。
这里必须说明的是,地反击是设备接地线路对设备某点的电位差,如果,设备不存在低电位点则不存在电位差,单是地线高电位只能说是“水涨船高”,没有电位差也就没有过电压(在电磁学里,电位差称电压),当然设备也就不会损坏。
单独的一台设备与外部没有任何导体连接时为高阻状态,此时,设备接地线为高电位,也不会存在电位差。
一般来讲设备接地线高电位对设备外接的配电线路、通信线等有电位差。
说到底,地反击实际上是地线与电源等线路之间产生了过电压。
对于电力系统来讲,因采用共用接地方式,不存在地与地之间反击,但地线对电源线、通信线之间是存在反击的,这也相当于电源与通信线引入雷电。
二、主要防雷措施概述变电站内10 kV/380 V所内变压器,且经验证明变电站内60%的累积事故均为电源系统防雷措施不完善造成的,故对综合自动化装置的防雷,电源系统防护应放于首位。
参照GB 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2000年版、IEC 1312-1及GB 50343-2004《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对雷电引起电磁场脉冲的防护,对建筑物内电子信息系统设备的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等级的要求,将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低压配电系统中采用3~4级电涌保护器进行保护。
1级电源保护:在10 kV/380 V所内变压器低压侧安装大容量三相电源电涌保护器即AM80A或AM60A两种类型电涌保护器一套,其技术指标为AM80A型电涌保护器:电压380 V、保护水平 2500 V、通流容量80 kA、8/20 ms冲击波形、响应时间≤25 ns;AM60A型电涌保护器器:电压380 V、保护水平2200 V、通流容量60 kA、8/20 ms冲击波形、响应时间≤25 ns。
2级电源保护:分配电柜线路输出端的电源安装三相电源型电涌保护器即AM60A或AM40A两种类型电涌保护器一套。
3级电源保护:电子信息设备交流电源进线端安装三相电源型电涌保护器即AM40A或AM20两种类型电涌保护器一套。
4级电源保护:由于自动监控系统的控制电源及采集机构的需要,必须将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因此直流电源的安全稳定是控制及采集机构安全稳定的基础,为防止雷电电磁脉冲对直流电源造成损害,我们在整流电源侧以及各控制装置及采集机构前加安AM系列直流电源电涌保护器,进而从根本上解决雷击对直流系统的损害。
通过逐级的防护,可以将雷电流最大限度的控制在自动化装置允许的耐受范围之内,以确保设备稳定运行。
变电站二次自动化设备中包括很多网络设备如网卡,调制解调器等。
这些设备通过网线和电话线同局域网和广域网相连。
所以应该在其通信线路两端加装信号电涌保护器,包括保护电话线的音频电涌保护器AS180R和保护网络连接设备的AS型电涌保护器AS05J,以及在通信设备电源处加设电涌保护器。
并针对雷电电磁脉冲产生的地电位反击而安装等电位连接器,这样能够针对变电站中的网络传输系统就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保护。
变电站二次自动化设备中也是如此,在现有的使用二次自动化设备的变电站中绝大多数是使用串口进行信号传输的,同时通过并口连接打印设备。
这就需要我们就计算机的串口和并口两种信号传递端口进行保护,在两种端口前端加设DB9和DB25两种电涌保护器。
在信号采集和控制的执行机构前增加控制信号电涌保护器,并且针对雷电电磁脉冲产生的地电位反击而安装等电位连接器,这样能够比较完善的保护信号采集及控制线路。
变电站的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采样进入的,雷电电磁脉冲很容易从这两种设备侵入二次自动化监控系统造成对电子设备的损坏,甚至造成系统的瘫痪,所以对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后端的电子设备的保护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提高防护质量,应该同电源防护一样进行分级防护,一级防护:在电流互感器或电压互感器的低压侧安装电流、电压互感器型电涌保护器;二级防护:在电流互感器或电压互感器线路进入控制配电柜处安装电流、电压互感器型电涌保护器。
如此,经过双层保护,使从互感器窜入的雷电流基本能够控制在线路能够承受的额度之内,从而保证了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
变电站来说,变压器是整个系统的核心,所有的监视设备和保护设备都是为了使之正常、稳定的运行而设立的,检测变压器异常的最直接方法就是检测变压器的温度,因此,很多的变电站二次综合自动化系统都加入了变压器温度检测的部分。
其原理是利用温度传感器和温度控制器组成温度检测回路,并将温度传感器置于变压器上,当变压器温度过高时,由温度控制器、降温风扇和警铃组成的报警降温回路接通,对变压器进行降温,同时报警。
当发生雷击时,会在温度检测和报警回路中产生极高的感应电压,烧毁回路中设备。
为了保护温度检测和报警回路,应该在温度传感器和温度控制器处安装电涌保护器,对温度传感器和温度控制器进行保护,保证变压器的正常运行。
三、九江妙智变电站主控室防雷现状江西省九江地区年平均雷暴日为39.9~64.2d,属多雷区,变电站遭受的雷击是下行雷,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雷直击在变电站的电气设备上;二是架空线路的感应雷过电压和直击雷过电压形成的雷电波沿线路侵入变电站。
因此,直击雷和雷电波对变电站进线及变压器的破坏的防护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