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饮酒》阅读练习与答案
饮酒阅读题及答案 饮酒阅读试题及答案

饮酒阅读题及答案饮酒阅读试题及
答案
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饮酒(其八)陶渊明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
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提壶抚寒柯,远望时复为。
吾生梦幻间,何事绁①尘羁。
【注】①绁:捆绑,束缚。
(1)请结合有关诗句,简要分析“青松”的特点。
(4分)
(2)从整体上看,诗人运用了哪些方式抒发自己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4分)
参考答案:
14.(8分)(1)①青松不屈服于逆境,生命力顽强,生在“东园”,且被众草掩没,但后来“卓然见高枝”;②在凝霜之中,青松卓然独立,不畏严寒;③青松外形伟岸挺拔,与众不同(或“独树一格”“特立独行”等均可),比成片的树林更能引起人们关注。
评分标准:答出2点并结合具体诗句,可得满分。
(2)前六句诗人托物言志,将感情寄寓在青松之中,表达出自己坚贞不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性;后两句诗人直抒胸臆,抒发了人生苦短、不愿被世俗的尘网束缚的感慨。
1。
《饮酒》 阅读练习 2022年部编版八上练习附答案

24 ..饮酒.. 阅读练习....饮酒..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1.、以下对....<.饮酒..>.一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3.分〕..A ..诗中写飞鸟具有象征意义............ ,.用飞鸟飞向天路喻指自己出仕............. ..B ..诗中表现农村的恬美宁静和作者悠然自得的生活...................... ..C ..诗中形象地表现了田园的优美和静穆................. ,.与诗人的心境契合........ ..D ...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两句是全诗的总结.............. ,.意即这里有.....隐居生活的真正乐趣......... ,.作者..想说却不知怎样表达......... ..2.、. ".问君何能尔〞一句中的.......... ".尔〞指代什么内容........ ?.〔用诗中句子答复〕〔..........3.分〕..答:..3.、.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一句中如果把............ ".见〞改为.... ".望〞好不好..... ?.请说说原因..... ..〔.4.分〕..答:..答案:...1.、.A .2.、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3.、开放题.... ,.言之有理即可...... ..例.1.:. ".见〞字好.... , "..见〞更能显示出诗人采菊时............ ,.未留心、不经意间与庐山美景猝然相遇的.................. ".悠然〞情态..... ,.从而标志出诗人悠然、淡泊............ ,.超脱..于尘杂之外的情愫........ ,.自然真切.... ..例.2.:. ".望〞字好--.............................. ,.更能寄托诗人对僧道云集的庐山胜地一往...... ".望〞表示有意识地凝目眺望情深的向往............ ....... ,.是诗人隐逸思想的真实外化4.孙权劝学....01..积累运用....1...请给下面的字注音........ ..卿.(.).涉.(.).孰.(.).遂.(.) .岂.(.).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掌事...卿今..当涂(2).....(.)....蒙.辞.以军中多务(3)..(.)...涉猎...但当(4)..耳.(.)....见.往事(5)....(.)...大有所益...自.以为(7).....(.)....及.鲁肃过寻阳(6)...(.)....蒙.乃.始就学(8)....(.)....即.更.刮目相待(9)...(.)...之晚净...大兄何...见事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 .....蒙辞以军中多务译文:...(2)....?.....,.孰假设孤...卿言多务译文:...(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译文:...4...以下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蒙辞......./.以军中多务B...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C...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5...古代文言文中的许多语句是成语的重要来源...................,.在本文中找出相应...................,.请根据下面两句话的意思的成语... ..(1)....... ..(.)....比喻人学识尚浅(2)....... ..(.).....,.用新的眼光看待...另眼相看6...对加点词的用法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卿.今当涂掌事.............)...... ..(.朋友之间表示亲切的第二人称B...孤.常读书..|.王侯的自称.....)........ ..(.古时...,.自以为大有所益C...非复吴下...... ".阿.〞.,.有亲昵的意味......)...,.在名字前面加...吕蒙....阿蒙.. ..(.阿蒙指D...大兄............)... ..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何见事之晚乎......!(..长兄7...班里举行了.....................,.请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孙权劝学....>.课本剧表演活动.......,.以下是课本剧的一个片段填空.. ..金碧辉煌的大殿里......)......... ..孙权坐在龙椅上....... ,. ..(.填写人物神态孙权:...(.自言自语....).....). ..(.设计独白吕蒙:..).大.|.王. ,.不知您找微臣有何事.........?.......... ,.跪下...(.从门外大步进入大殿孙权:...........!....爱卿.. ,.今天孤找你是想劝你读书吕蒙:主公您有所不知.....?........... ,.我哪有空啊孙权:你事务有我多吗...... ....... ,.觉得挺有收获..........?.我常常看书吕蒙:.......(.不住地点头.....).(.设计人物语言..).8...学完...... ".好读书...·读好书....班决定开展以...........〞.为主题的综合实践.....|(6)..<.孙权劝学....>.一文后...,.某校七年级活动....,.并完成以下任务....... .... ..请你参与(1)......... .............,.拟写一那么宣传标语...请你围绕本次活动的主题(2)..|.少用一个例...............,.并至.... ..(.要求:提出自己的观点...下面是某同学在学校贴吧上发的帖...............子.,.请你跟帖子加以阐述...)......,.60..字左右某同学的帖子:................ ,.那么有儒雅之气;苏轼.......读书可以养气...... .. ".腹有诗书气自华.......〞. ,.宋濂遍观群书饱读诗书...... ......... ,.气足那么文华.... ,.那么有豪放之气....... ..故多读那么气足你的帖子:.....(3).......... ..(.要求:用上一句读书名言...........,..................,.请你写几句话劝说妈妈...假设你的妈妈平时反对你阅读课外书籍不超过...字.)....10002..课内精读....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以下题目............ ..9...以下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治经..为.博士邪...,.当.)....(.为:成B...蒙辞以军中多....).......务.(.务:事务C...见.往事耳....)....(.见:了解D...但.当涉猎...(.但:然而....,.却.).10....请翻译下面的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译文:...(2)....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译文:...(3)....,.见往事耳.... .....但当涉猎译文:...11....用原文答复..... ..(1)...........?....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2).....................?....说明吕蒙自己治学的毅力和自信心的语句是哪句12....作者是运用什么写作手法来表现吕蒙学习的成效的..... ........................?.请予以说明03..拓展阅读....【甲】初........ ..权曰:... ".孤岂欲卿.... !.〞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 ,.不可不学治经为博士邪....... ..〞蒙乃....... ,.自以为大有所益.... ?.孤常读书.... ,.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 ,.孰假设孤...... !.但当涉猎始就学...... !.〞蒙曰:.... ".士别三日.... ,...... ,.非复吴下阿蒙.... ".卿今者才略... ..及鲁肃过寻阳...... ,.与蒙论议.... ,.大惊曰:即更刮目相待...... ,.结友而别.... .......... !.〞肃遂拜蒙母......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选自....>)....<.资治通鉴【乙】盖汝好学.... ..汝既不能如......②. ,.千里从师............ ,.在家足可读书作文........ ,.讲明义理....①. ,.不待远离膝下此. ,.即是自不好学.... ..又父子之间..... ,.... ,.不得专意.....③.于俗务...... ..然今遣汝者..... ,.恐汝在家汩...... ,.已无可望之理不欲昼夜督责..... ,.力改故习.... ,.一味勤谨.... ,.那...... ..汝假设到彼...... ..及无朋友闻见...... ,.故令汝一行..... ,.能奋然勇为么吾犹可望.....④.人物.. ,.不知汝将何面.... ,.又只是手段........ ,.那么徒劳费..... ..不然..... ..只与在家一般...... ,.他日归来目. ..归见父母亲戚乡党........⑤.故旧耶... ?.念之.. !.念之.. ! "..夙兴夜寐.... ,.无忝..⑥.尔所生... !.〞在此一行..... ,.千万努...力. ..(.选自朱熹....<.与长子受之.....>)..【注释】.... ①.义理:指讲求经义........、.探究名理的学问....... ..②.膝下:这里指父母........ ..③.汩:搅乱.... ,.扰乱.. ..④.手段:原指不正当的手段........... ,.这里是不务正业的意思.......... ..⑤.乡党:家乡的人....... ..⑥.无忝:不要辱没....... ..忝. ,.辱. ..13....解释以下句中加点的词.......... ..(1)...蒙辞..以.军中多务....(.). (2)...及鲁肃...过.寻阳..(.). (3)...然今..遣.汝者..(.). (4)...力改..故.习.(.).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 ..(1)...士别三日.... ,.即更刮目相待......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译文:...(2)...盖汝好学.... ,.在家足可读书作文........ ,.讲明义理.... ..译文:...15....【甲】文中孙权劝导吕蒙要学习的理由是什么.................... ?.【乙】文中朱熹让儿子离家求学的原因是什...................么. ?.16....从.写作目的看..... ,.【甲】【乙】两文有着怎样的共同点................ ?.从写法看.... ,.又有何不同..... ?.。
陶渊明《饮酒》阅读答案

陶渊明《饮酒》阅读答案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找出下列句中加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结庐在人境问君何能尔B.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C.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2.选出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第一、二句以平易的语言直接道出作者对幽美平静的田园的喜爱,对车马喧嚣的官场的厌倦。
B.三、四句采用问话的形式,借饮酒人之间的对话来表现作者对超尘脱俗境界的追求。
C.五至八句描写田园的美好景色,用菊花、南山、山中晚景、归林飞鸟构成一幅大自然的美丽画面,表现出作者陶醉于其中的悠闲自得的心情。
D.这首诗是《饮酒》二十首中的第五首。
全诗景、情、理融为一体,意境深远含蓄,语言朴素自然。
3.陶渊明是_____________时代的山水田园诗人。
这首诗写作者隐退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参考答案:1.D2.B3.东晋安贫乐道悠然自得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4分)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1)诗中的心远一词是什么意思?在诗中有何作用?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这首诗在艺术上情、景、理三者浑然交融,就这个特点作简要的分析。
参考答案:12、(1)心灵超脱尘世。
诗眼(关键)。
(2)情:恬淡安宁与世无争。
景:菊、山、飞鸟、落日理:要感受自然乐趣必须心灵超脱世俗。
中考语文诗词阅读《饮酒》《浣溪沙》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词阅读《饮酒》《浣溪沙》含答案阅读古诗,完成各题。
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74.对两首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饮酒》是一首五言律诗,为诗人酒后即兴之作,直抒胸臆,挥洒真情。
B.《饮酒》第三、四句,以设问的手法,说明诗人心志高远,所以无“车马喧”。
C.“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中,“新”“旧”对比,突出了物是人非的惆怅情怀。
D.《浣溪沙》下片首句的朗读节奏应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75.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所展现的景色。
【答案】74.A 75.傍晚时分,南山之地,山间的云气缭绕,显得很美,夕阳已快落山,美丽的鸟儿呼朋结伴欢快归巢。
【解析】74.本题考查理解诗句。
A.“五言律诗”有误。
《饮酒(其五)》是五言古诗,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
故选A。
75.本题考查诗歌画面。
这两诗的意思是:山间的云气在傍晚时分,格外美丽。
飞鸟相伴而返。
题目中要求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句的画面,答题时就要对诗句的意象进行有拓展的描绘。
这句诗的意象有:山气、夕阳、飞鸟。
描绘画面时,就要发挥想象给这些意象加上适当的修饰词语,让画面变得更为生动形象。
比如山气是南山中在山林间升腾舒展的云气;夕阳是酡红的,渐渐隐没于山巅的;飞鸟相与,呼朋引伴,鸣声清脆,归于林间。
合理的想象,把诗句所展现的画面描绘得有形、有色、有声。
示例:南山上缭绕着一层层雾气,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更加秀丽,成群的鸟儿正结伴归巢。
陶渊明《饮酒》阅读答案

陶渊明《饮酒》阅读答案陶渊明《饮酒》阅读答案陶渊明的《饮酒》组诗共有20首,这组诗并不是酒后遣兴之作,而是诗人借酒为题,写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是为了在当时十分险恶的环境下借醉酒来逃避迫害。
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试题】一:1.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
2.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仆么?(3)这首诗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请选这四种表达方式中的任一种,作简要评析。
(4)历来论者对这首诗的第六句持不同见解:有认为“悠然见南山”好的,也有认为“悠然望南山”好的。
请简明扼要地谈谈你的看法。
5.前二句诗刻画了诗人自己的形象,请你说一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采菊”这一动作中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6.把“悠然见南山”的“见”字改这“看”“望”等字,表达效果是不是一样?这什么作者要这样写?7.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说说后二句景物描写的含义。
这种描写与前二句的人物描写有什么联系?8、诗中最能体现诗人隐逸生活情趣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____。
9、诗中描写的景物突出了________________特点。
10.既然“结庐在人境”为何没有“车马喧”,请用诗中句子作答。
(1分)11.“悠然见南山”中的“悠然”一词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2分)12.能否把“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改为“望”字?为什么?(3分)【阅读答案】1.示例一:“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
示例二:“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
(任选一词,言之成理即可。
)2.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
(意思对即可。
)3:.一、二句记叙,概括写出诗人生活环境,第二句揭示的情境对于第一句是极少的例外,所以用一“而”字作坚决地转折。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饮酒》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饮酒》含答案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9.下列对“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忘言”二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和自然之趣,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B.在这里可以领悟到生命的真谛,可是刚要把它说出来,却找不到合适的语言。
C.安闲的田园生活才是人生真意,这种乐趣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对会意者无须叙说。
D.“忘言”指找不到合适的语言表达,知音难觅,对不明白人生真意的人无须多说。
10.在“经典诵读”诗会活动中,小豫认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可以改成“望”,你是否赞同?请说明理由。
【答案】9.D 10.示例:我不赞同。
“见”字写出了此时诗人不是有目的地刻意远望,而是以纯粹的心灵意外发现、不期而遇,这样才能达到和自然融为一体的闲适淡泊的效果。
“望”字带有目的性和刻意成分,不符合诗人当时的心境。
【解析】9.本题考查对诗歌词句的理解。
D.“知音难觅,对不明白人生真意的人无须多说”理解错误;这里“忘言”是说恬美安闲的田园生活才是自己真正的人生,而这种人生的乐趣,只能意会,不可言传,也无需叙说,充分体现了诗人安贫乐贱、励志守节的高尚品德;故选D。
10.本题考查诗歌炼字。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思是: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这两句以客观景物的描写衬托出诗人悠闲自得、与世无争的情怀。
“见”字描写诗人采菊时无意间偶见南山,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与诗人悠然自得的心境相融合,营造了一种物我合一的境界,体现了诗人内心的自由和惬意。
而“望”是有目的性的,比较刻意,不符合诗中诗人无意间所看到的景象的场景,因此“见”字更合适。
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最新《饮酒》阅读训练附答案

《饮酒》阅读训练附答案一、选择。
1、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这首诗歌颂了热闹的田园生活,突出地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相契合的心理。
B “悠然见南山”一句中“见”字用的极好,表现出诗人不是有意而为之,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了眼帘。
C这首诗在艺术上的特点是情、境、理三者的浑然融合。
在幽美淡远的景和悠然自得的情构成的境界中,蕴涵着万物各得其所的哲理。
D “真意”与“忘言”的关系是说此情此境中让人体会到生活的真谛,而这种“真意”只能用心灵去感受,因而诗人只好“忘言”了。
2、下列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而无车马喧”意思是没有那些人来人往的喧嚣,没有世俗的困扰。
B “心远地自偏”意思是只要居所偏僻安静,心就会远离喧闹的尘世。
C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出了心与自然的会意与亲近,达到了一种物我合一的境界。
D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此句写出了诗人面对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
3、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饮酒》主要表达了诗人如何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正意义,获得恬静的心境这一内容。
B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句与杜甫《望岳》中“荡胸生层云,决眦人归鸟”都借归鸟来写诗人陶醉自然而不愿做官的感受。
C “此中有真意”与《归园田居(其三)》中“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都表达了诗人返朴归真的人生理想。
D陶渊明爱菊,菊花成了远离尘俗、洁身自好的品格象征;周敦颐说莲,莲花象征着君子美好的品德。
他们都托物言志,寄托了一种高洁的情致。
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叙写宁静闲适的田园生活乐趣,表现诗人归隐田园后安贫乐道、悠然自得的心境。
B.本诗在客观景物的描写中融合对人生哲理的领悟,情、景、理自然融合,意境深邃。
C “心远地自偏”形象地道出这样一个道理:环境的偏僻幽静方能使人恬淡舒适。
D诗人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来赋予特殊的意蕴。
例如菊花,具有超凡脱俗、高傲纯洁的象征意义;而诗人“采菊” ,则表现诗人热爱自然的情趣。
《饮酒》阅读答案

《饮酒》阅读答案《饮酒》阅读答案导语:陶渊明一生主张出仕,向往归隐田园的生活。
以下是由网小编为您整理的饮酒的阅读答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阅读下列古诗,完成诗后题目(6分)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4.既然“结庐在人境”为何没有“车马喧”,请用诗中句子作答。
(1分)15.“悠然见南山”中的“悠然”一词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2分)16.能否把“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改为“望”字?为什么?(3分)14.心远地自偏(1分)15.“悠然”写出了诗人那种恬淡、闲适的心情(2分)16.不能。
“见”表现的不是诗人对山的有意观望,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眼帘的状态。
(3分)下面小编继续为您提供一些作者的介绍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
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中国古代有不少因维护人格,保持气节而不食的故事,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例。
东晋后期的大诗人陶渊明,是名人之后,他的曾祖父是赫赫有名的东晋大司马。
年轻时的陶渊明本有“大济于苍生”之志,可是,在国家濒临崩溃的动乱年月里,陶渊明的一腔抱负根本无法实现。
加之他性格耿直,清明廉正,不愿卑躬屈膝攀附权贵,因而和污浊黑暗的现实社会发生了尖锐的矛盾,产生了格格不入的感情。
为了生存,陶渊明最初做过州里的小官,可由于看不惯官场上的那一套恶劣作风,不久便辞职回家了。
后来,为了生活他还陆续做过一些地位不高的官职,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
陶渊明最后一次做官,是义熙元年(405年)。
陶渊明《饮酒》文言文阅读答案

陶渊明《饮酒》文言文阅读答案陶渊明《饮酒》文言文阅读答案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写阅读题就会用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我们在解答阅读题时的参考。
那么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陶渊明《饮酒》文言文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陶渊明《饮酒》文言文阅读答案篇1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找出下列句中加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结庐在人境(建造)问君何能尔(这样,如此)B、心远地自偏(偏僻)采菊东篱下(篱笆)C、山气日夕佳(傍晚)飞鸟相与还(结伴)D、此中有真意(真心实意)欲辨已忘言(辨别)2、选出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第一、二句以平易的语言直接道出作者对幽美平静的田园的喜爱,对车马喧嚣的官场的厌倦。
B、三、四句采用问话的形式,借饮酒人之间的对话来表现作者对超尘脱俗境界的追求。
C、五至八句描写田园的美好景色,用菊花、南山、山中晚景、归林飞鸟构成一幅大自然的美丽画面,表现出作者陶醉于其中的悠闲自得的心情。
D、这首诗是《饮酒》二十首中的第五首。
全诗景、情、理融为一体,意境深远含蓄,语言朴素自然。
3、陶渊明是_____________时代的山水田园诗人。
这首诗写作者隐退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参考答案:1、D(“真”为真实人生的真正意义或人生真谛。
)2、B3、东晋安贫乐道悠然自得陶渊明《饮酒》文言文阅读答案篇2饮酒陶渊明一.做个小诗人,请把这首诗默写在下面。
(你一定行!)二.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1.第一句中虚词“而”表关系。
2.本诗中纯写景的句子是,叙事、写景相结合的句子是。
写出诗人悠闲自得生活的一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表现这首诗思想内容的一个词是_______。
点明诗人居闹市而心自静原因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饮酒》阅读练习题 附加答案

24 饮酒阅读练习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下列对《饮酒》一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诗中写飞鸟具有象征意义,用飞鸟飞向天路喻指自己出仕。
B.诗中表现农村的恬美宁静和作者悠然自得的生活。
C.诗中形象地表现了田园的优美和静穆,与诗人的心境契合。
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两句是全诗的总结,意即这里有隐居生活的真正乐趣,作者想说却不知怎样表达。
2、“问君何能尔”一句中的“尔”指代什么内容?(用诗中句子回答)(3分)答: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中如果把“见”改为“望”好不好?请说说原因。
(4分)答:答案:1、A2、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3、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
例1:“见”字好,“见”更能显示出诗人采菊时,未留心、不经意间与庐山美景猝然相遇的“悠然”情态,从而标志出诗人悠然、淡泊,超脱于尘杂之外的情愫,自然真切。
例2:“望”字好--“望”表示有意识地凝目眺望,更能寄托诗人对僧道云集的庐山胜地一往情深的向往,是诗人隐逸思想的真实外化。
【初中语文】初中语文知识学习方法指导语文的学习,很多人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我认为高中之前,其实也是有捷径可走。
那就是把语文的知识点细化,各个击破。
中考语文的考点分析下来可以看到有几块:一、字词部分(包括成语)大概是6分左右。
二、古诗文默写部分,大纲要求初中生必背古诗文50篇。
三、名著阅读部分,十部名著。
四、新闻部分,一般是要求给新闻拟标题。
五、修改病句部分,我总结的有八种病句类型。
六、句子排序部分,只要注意上下文衔接,其实也挺简单的。
七、现代文阅读部分,总结了历年的中考题,也就十种题型,把这十种题型练熟了,知道怎么去下手做题,问题也就容易解决了。
八、说明文或议论文阅读,掌握题型很重要。
九、古文阅读,课内文(包含在50篇初中生必背古诗文内)、课外文各一篇。
《饮酒》陶渊明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饮酒(其十七)陶渊明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
清风脱然至①,见别萧艾中②。
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
觉悟当念还,鸟尽废良弓③。
[注]①脱:或许,表假设,②萧艾:野蒿,臭草。
③鸟尽句:《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蜚(飞)鸟尽,良弓藏.”又《史记·淮阴侯列传》:“狡兔死,良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14. 下列对作品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饮酒》是组诗。
组诗各首一般在题材上有相关性,但前后联系不一定十分紧密。
B. 诗人把贤人比作庭中清香的幽兰,是托物言志的写法,可见出作者对自己的期许。
C. 以萧艾与幽兰映衬,村托出贤者的高洁不凡,同时蕴含着作者对庸俗之人的怜悯。
D. 诗歌前四句与后四句看似联系不很紧密,实则完整展现了作者心路历程的变化。
15. 请分析诗歌后四句表达的情感。
答14. C 本题中,C项,“同时蕴含着作者对庸俗之人的怜悯”中“怜悯”的说法错误,从诗中来看,诗人以幽兰自喻,以萧艾喻世俗,“幽兰”和“萧艾”是对立的,诗人是把萧艾作为对立面来写,对于庸俗之人的见风使舵、随波逐梳不可能是怜悯。
故选C项。
15. 诗人借行路受阻与《史记》中的典故(用典),表达了对仕途险恶的警戒,既可视为对自己的告诫(坚定自己隐居不仕的立场),也可视为对世事规律的深切认知,表达了既沉痛又清醒的复杂情感。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分析诗歌后四句表达的情感”,然后理解后四句的意思,再结合全篇分析其中的情感。
诗人在前四句中说要像幽兰一样自始至终保持芳洁的品质,决不像萧艾那样见风使舵、随波逐流,表明对自己高洁志趣的坚守;“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是说前行迷失自己的旧途,顺应自然或可通,这两句用行路受阻来写自己在仕途之上的坎坷;“觉悟当念还,鸟尽废良弓”是说既然醒悟就应当归去,当心鸟尽弃良弓,结合注释可知,这里使用《史记》中的典故,这是对仕途险恶的警戒,也是对自己的告诫,表现出诗人对现实的清醒认识。
《饮酒》陶渊明阅读答案

《饮酒》陶渊明阅读答案《饮酒》陶渊明阅读答案导语:饮酒这首诗表现了诗人的显示淡然,同时又蕴含生活哲理,以下是由网小编为您整理的《饮酒》的阅读答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古诗鉴赏:陶渊明《饮酒》阅读答案(2012随州)阅读下列古诗,完成诗后题目(6分)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4.既然“结庐在人境”为何没有“车马喧”,请用诗中句子作答。
(1分)15.“悠然见南山”中的“悠然”一词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2分)16.能否把“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改为“望”字?为什么?(3分)14.心远地自偏(1分)15.“悠然”写出了诗人那种恬淡、闲适的心情(2分)16.不能。
“见”表现的不是诗人对山的有意观望,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眼帘的状态。
(3分)陶渊明简介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
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青少年时期(28岁以前)陶渊明的曾祖父陶侃曾做过大司马,祖父、父亲也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
但陶渊明的父亲死得早,渊明少年时,家运已衰落,“少而贫苦。
”他自述:“自余为人,逢运之贪。
箪瓢屡罄,絺綌冬陈。
”(《自祭文》)但物质生活虽然贫乏,陶渊明的精神生活却很丰富。
他学习儒家《六经》,学习《老子》、《庄子》,“猛志逸四海,鶱翮思远翥”,颇有“佐君立业”的政治抱负。
而另一方面,匡庐山水和田园风景,也使他爱好自然,“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学仕时期(29-41岁)晋代的门阀制度,使得“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在那种统治阶级内部互相倾轧,争权夺利十分激烈的年代,陶渊明根本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
《饮酒》阅读答案

《饮酒》阅读答案《饮酒》阅读答案(精华)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我们有时需要做一些阅读题,这时最离不开的就是阅读答案了,阅读答案是由资深教育者参与拟订的。
什么类型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呢?以下是本店铺收集整理的《饮酒》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饮酒》阅读答案1【甲】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乙】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6.甲诗的题目是“________”,作者是东晋诗人陶渊明;乙文的作者是______代哲学家__________。
(3分)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______________8.下列对诗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___(2分)A.“心远地自偏”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纷扰的闲适心境。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写出了作者没有知己的孤独。
C.“欲辨已忘言”写出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迷惘。
D.“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写出了作者对牡丹值得众人喜爱的认同。
9.甲诗和乙文都通过写花来表达生活态度,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可以看出诗人的生活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从“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可以看出作者的生活态度是______________。
(4分)答案:6.饮酒(其五)(或:饮酒)(1分)宋(1分)周敦颐(1分)7.(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之后很少听到了。
(3分)8.A(2分)9.不追求名利,热爱宁静自由的田园生活(2分)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2分)《饮酒》阅读答案2刘向赵襄子饮酒赵襄子①饮酒,五日五夜不废酒②,谓侍者曰:“我诚邦士也。
《饮酒》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饮酒》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乌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译文】将房屋建造在人来人往的地方,却不会受到世俗交往的喧扰。
问我为什么能这样,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傍晚时分南山景致甚佳,雾气峰间缭绕,飞鸟结伴而还。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作者】陶渊明(365~427), 名潜,字元亮,谥号靖节,人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
东晋文学家。
开创山水田园派,并将其推向高峰。
后世称其“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
和山水诗的鼻祖——南朝宋的谢灵运合称“陶谢”。
【背景】《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一组五言古诗。
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
这组诗共20首,以这一首的格调最为闲雅有致。
写诗人如何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正意义,获得恬静的心境。
【主旨】这首诗通过描写优美的田园风光与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表现了作者对污浊官场的厌弃、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决心归隐自洁、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
【赏析】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为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世俗烦恼后的感受。
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
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诗起首作者言自己虽然居住在人世间,但并无世俗的交往来打扰。
为何处人境而无车马喧的烦恼?因为“心远地自偏”,只要内心能远远地摆脱世俗的束缚,那么即使处于喧闹的环境里,也如同居于僻静之地。
陶渊明早岁满怀建功立业的理想,几度出仕正是为了要实现匡时济世的抱负。
但当他看到“真风告逝,大为斯兴”,官场风波险恶,世俗伪诈污蚀,整个社会腐败黑暗,于是便选择了洁身自好、守道固穷的道路,隐居田园,躬耕自资。
陶渊明《饮酒》(其五)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饮酒》,完成4~6题。
(共11分)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4世态度,这种态度就体现在(2分)5.诗中两处画线句是诗人田园生活的写照,请任选其一,说说你的阅读感受。
(3分)答:6.“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借菊花抒归隐之情,“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借苔花寄凡人之志……梅、杏、桃、荷、海棠等花朵的芳姿,始终摇曳在诗文中,历久弥新。
《桃花源记》中的渔人,因“①,夹岸数百步”而找到令人向往的世外桃源;《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的六月西湖,因“接天莲叶无穷碧,②”而格外引人遐思。
李白的“③,闻道龙标过五溪”尽写悲愁之思;叶绍翁的“春色满园关不住,④”满溢惊喜之情。
,染有花香的诗句往往在不经意间就被我们随口诵出。
花语就是心声,不厌百回吟咏。
(6分)4.(2分)①不与世俗同流合污②心远评分说明:每空1分;①意思对即可。
5.(3分)第一处示例:阅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句诗,我感受到了田园生活的美好、闲适。
诗人洁身自好,远离世俗的喧嚣,过着东篱采菊、南山栖身的生活,自在悠闲。
第二处示例:阅读“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句诗,我感受到了田园景色的静谧和美好。
傍晚时分,山中的烟云聚拢,天边的飞鸟结伴而归,这美好温馨的画面,让人的内心恬静、安宁。
评分说明:感受1分,结合诗句阐释2分。
6.(6分)①忽逢桃花林②映日荷花别样红③杨花落尽子规啼④一枝红杏出墙来⑤示例: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评分说明:每空1分。
《饮酒(其五)》中考阅读选择题(附参考答案)

《饮酒(其五)》中考阅读选择题(附参考答案)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下面对本诗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五言律诗边塞诗 B 五言律诗田园诗C 五言古诗边塞诗 D 五言古诗田园诗2.下列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中写飞鸟具有象征意义,用飞鸟飞向天喻指自己出仕。
B.诗中表现了农村的恬美宁静和诗人悠然自得的生活。
C.诗中形象地表现了田园的优美和静穆,与诗人的心境契合。
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两句是全诗的总结,意即这里有隐居生活的真正乐趣,作者想说却不知怎样表达。
3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歌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述,说明了“心远地自偏”的道理。
B.诗歌的前四句从哲理的高度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后六句写诗人从对自然的欣赏中得到美的享受和哲理的启迪。
C.晋宋隐逸之风盛行,诗人陶渊明便是晋宋隐士的代表之一。
诗中反映了诗人超脱尘世,隐居山野的隐士生活,突出了其“境”与“心”皆“静”的特点。
D.“此中有真意”的“此中”,指的是优美淡远的“景”和悠然自得之“情”。
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歌颂了田园生活的恬静闲适,突出地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相契合的心境。
B.“心远地自偏”形象地道出了这样一个辩证的道理:环境偏僻幽静方能使人心境恬淡静谧。
C.“悠然见南山”一句中的“见”字用得极好,它精妙地表达出诗人看到山不是有意为之,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眼帘之意。
D“真意”与“忘言”的关系是在此情此景中让人体会到生活的真谛,而这种“真意”只能用心灵去感受,因而诗人只好“忘言”了。
5.对这首诗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是诗人的自问自答,用朴实的语言道出“心远”的生活真谛。
B.“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写出了诗人采菊时,未留心,不经意间与南山美景相遇的随意与自然,侧面表现出诗人苦闷、寂寞的心境。
最新《饮酒》阅读训练附答案

《饮酒》阅读训练附答案一、选择。
1、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诗歌颂了热闹的田园生活,突出地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相契合的心理。
B“悠然见南山”一句中“见”字用的极好,表现出诗人不是有意而为之,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了眼帘。
C这首诗在艺术上的特点是情、境、理三者的浑然融合。
在幽美淡远的景和悠然自得的情构成的境界中,蕴涵着万物各得其所的哲理。
D“真意”与“忘言”的关系是说此情此境中让人体会到生活的真谛,而这种“真意”只能用心灵去感受,因而诗人只好“忘言”了。
2、下列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而无车马喧”意思是没有那些人来人往的喧嚣,没有世俗的困扰。
B“心远地自偏”意思是只要居所偏僻安静,心就会远离喧闹的尘世。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出了心与自然的会意与亲近,达到了一种物我合一的境界。
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此句写出了诗人面对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
3、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饮酒》主要表达了诗人如何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正意义,获得恬静的心境这一内容。
B“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句与杜甫《望岳》中“荡胸生层云,决眦人归鸟”都借归鸟来写诗人陶醉自然而不愿做官的感受。
C“此中有真意”与《归园田居(其三)》中“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都表达了诗人返朴归真的人生理想。
D陶渊明爱菊,菊花成了远离尘俗、洁身自好的品格象征;周敦颐说莲,莲花象征着君子美好的品德。
他们都托物言志,寄托了一种高洁的情致。
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叙写宁静闲适的田园生活乐趣,表现诗人归隐田园后安贫乐道、悠然自得的心境。
B.本诗在客观景物的描写中融合对人生哲理的领悟,情、景、理自然融合,意境深邃。
C“心远地自偏”形象地道出这样一个道理:环境的偏僻幽静方能使人恬淡舒适。
D诗人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来赋予特殊的意蕴。
例如菊花,具有超凡脱俗、高傲纯洁的象征意义;而诗人“采菊”,则表现诗人热爱自然的情趣。
《饮酒 其五》试卷及答案

《饮酒其五》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诗句中,不属于《饮酒·其五》的是()。
A.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B.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C.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D.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2. 以下哪个词语不是《饮酒·其五》中的字词?()A. 结庐B. 人境C. 车马喧D. 田园3. “心远地自偏”中的“心远”指的是()。
A. 心灵远离尘世B. 心情愉快C. 心思缜密D. 心意已决4. 以下哪个句子不是描写自然景观的?()A.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B.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C.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D. 碧云天,黄叶地,北雁南飞。
5. 《饮酒·其五》这首诗的主旨是()。
A. 表达诗人对自然的热爱B. 抒发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C. 揭示诗人淡泊名利的心境D. 以上都对二、解释字词(每题2分,共10分)1. 结庐()2. 人境()3. 车马喧()4. 心远()5. 真意()三、句子翻译(每题3分,共15分)1.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2.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3.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4.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5.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四、默写填空(每题2分,共10分)1. __________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2. __________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3. 采菊东________,悠然见南山。
4. 山气日________,飞鸟相与还。
5. 此中有________,欲辨已忘言。
五、内容理解概括(5分)请简要概括《饮酒·其五》这首诗的内容。
六、描写手法(5分)请分析《饮酒·其五》这首诗中的描写手法。
七、句子赏析(5分)请赏析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八、人物环境情感分析(5分)请分析诗人在《饮酒·其五》中所表达的人物、环境及情感。
九、主旨剖析(5分)请剖析《饮酒·其五》这首诗的主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下列对《饮酒》一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3分)
A.诗中写飞鸟具有象征意义,用飞鸟飞向天路喻指自己出仕。
B.诗中表现农村的恬美宁静和作者悠然自得的生活。
C.诗中形象地表现了田园的优美和静穆,与诗人的心境契合。
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是全诗的总结,意即这里有隐居生活的真正乐趣,作者想说却不知怎样表达。
2、“问君何能尔”一句中的“尔”指代什么内容?(用诗中句子回答)(3分)(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
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中如果把“见”改为“望”好不好?请说说原因。
(4分)
答:例1:“见”字好,“见”更能显示出诗人采菊时,未留心、不经意间与庐山美景猝然相遇的“悠然”情态,从而标志出诗人悠然、淡泊,超脱于尘杂之外的情愫,自然真切。
例2:“望”字好--“望”表示有意识地凝目眺望,更能寄托诗人对僧道云集的庐山胜地一往情深的向往,是诗人隐逸思想的真实外化。
4、写诗人悠闲自得生活的一句诗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5、表现这首诗思想内容的一个词是,也是全诗的诗眼。
(心远)
6、“悠然见南山”的“见”能否换成“望”?
不能,“见”字的妙处在于无心,无意间偶见,才能与作者悠然自得的心情相融合。
而“望”字确是有意为之。
7、“此中有真意”的“真意”是指自然情趣。
8、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
...的一项是( B )
A “结庐在人境”是说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
B “问君何能尔”,“尔”的意思是“耳”,罢了。
(应是“如此”之意)
C “飞鸟相与还”,“相与还”是结伴而还,意思是飞鸟倦了也知道还家。
D “此中有真意”的“此中”,据此时此地的情景,也就是指隐居生活。
9、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
...的一项是( C )
A “悠然见南山”用一个“见”字描写采菊时于无意间偶见南山,使南山静穆超然的风景正好与作者悠然自
得的心情相融合,表现了一种天真自然的意趣。
B 诗中的采菊、山气、夕阳、飞鸟,包含了无限诗情画意,它既不能用言语形容,又无须用言语形容,体现
了作者隐居生活的美好情趣。
C 诗的语言婉曲含蓄,虽说“此中有真意”,又说“欲辩已忘言”,其实,“真意”就在作者所要表现和所
要追求的“心远地自偏”的意境中。
(“真意”指诗人从自然与人和谐的景象中所体悟到了自然之趣。
)
D 这首诗创造了一个诗情、画意、哲理兼具的意境,既表达了作者的清高思想和恬静愉快的心情,又给读者
以美的享受和思想的启迪。
10.这首五言古风,写作者在饮酒中欣赏______从而领略到_______。
(自然景物独特的生活情趣与美的享受)11.“心远”二字为全诗之诗眼,它表明_________。
(一切自然乐趣都是由于自己心灵超脱世俗才能感受的。
)1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句是说:______,_____。
“悠然”二字写出了作者______,也写出了_____。
(自己在东篱下采菊,不经意间看见了南山隐居生活的从容、恬淡、闲适人与自然的和谐、美好)
13.陶诗的风格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言平淡、诗味隽永)
14.诗人在与大自然的亲近中获得了的心境。
(恬静、悠然、闲适、恬淡、愉悦)
15.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非常精妙,换成“望”字就没有
这种效果。
请你说说为什么。
(因为“见”字生动地描绘出了作者在东篱下采菊时的悠闲,不是有意去“望”,而是无意所“见”,从而很
好地表现出了诗人悠然恬静的心境。
)
16.下面对《饮酒》一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这首诗歌颂了田园生活的恬静闲适,突出地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相契合的心境。
B.“心远地自偏”形象地道出了这样一个辩证的道理:环境的偏僻幽静方能使人心境恬淡静谧。
(从“心远地自偏”一句,可知是由于“心远”才有“地自偏”的主观感受)
C.“悠然见南山”一句中的“见”字用得极好,它精妙地表达出诗人看到山不是有意为之?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人眼帘之意。
D.“真意”与“忘言”的关系是说此情此境中让人体会到生活的真谛,而这种?真意”只能用心灵去感受,因而诗人只好“忘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