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饮酒》赏析及习题解答

合集下载

《饮酒》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饮酒》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饮酒》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饮酒》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饮酒》即《饮酒二十首》,是晋末宋初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组五言诗。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饮酒》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希望大家喜欢。

《饮酒》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篇1作品简介《饮酒》是晋末宋初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组五言诗。

这首诗有二十首,此诗借酒为题,以饱含忧愤的笔触,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对现实、对生活的感想和看法,抒写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充分表现了作者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组诗以酒寄意,诗酒结合,使作者自然地袒露出生命深层的本然状态,体现出一种独特的审美境界。

作品原文饮酒二十首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①,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②。

忽焉复醉③。

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④,纸墨遂多。

辞无诠次⑤,聊命故人书之⑥,以为欢笑尔⑦。

创作背景陶渊明的组诗《饮酒二十首》并不是酒后遣兴之作,而是诗人借酒为题,写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是为了在当时十分险恶的环境下借醉酒来逃避迫害。

他在第二十首诗中写道“但恨多谬误,君当恕罪人”,可见其用心的良苦。

陶渊明的时代,是门阀士族的时代,政治黑暗,官场腐败,且易招来杀身之祸,他痛感世道的险恶,生活的艰辛,又不愿为五斗米折腰,终于在义熙元年(405年),他四十一岁时,当了八十余日的彭泽令后弃官归隐,长归园田,不再出仕,亲执耒耜,躬自劳作。

由于社会的长期分裂和动荡不安,再加上统治者的荒淫奢侈,许多敢于批评朝政的士大夫文人,动辄被无辜杀戮。

因此,当时文人们惧谈政治,尽是躲开政治,有的以游山玩水,隐逸不仕,酗酒放浪,玄学清谈等方式来表示自己没有政治野心,免得被统治者猜忌,以招来人身伤害。

横祸难料的黑暗现实造成的这种畸形的社会风气,不能不影响破落贵族出身的陶渊明。

他从二十九岁第一次出仕江州祭酒到四十一岁解去彭泽令,前后几仕几隐,实际做官时间不到三年,他的理想火花就这样在黑暗现实里稍纵即逝。

《饮酒》陶渊明精品习题及答案

《饮酒》陶渊明精品习题及答案

《饮酒》陶渊明练习及答案班级:姓名:一、选择题。

1.关于《饮酒》的赏析不正确的是:()A.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归隐后的日常劳动生活;表现了作者悠然自得的心境,抒发了诗人对宁静自由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官场的鄙弃和厌恶。

B.“悠然”二字用得很妙,写出了诗人那种恬淡、闲适的心境。

诗人“悠然”所见南山之景,也是有意所见。

C.诗中巧妙运用顶针修辞。

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即指自然之趣,又指人生真谛。

2.对下面诗歌理解不当的一项是()A.诗歌通过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了“心远地自偏”的道理。

B.诗歌的前四句从哲理的高度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后六句写诗人从对自然的欣赏中得到美的享受和哲理的启迪。

C.晋宋隐逸之风盛行,作者陶渊明便是晋宋隐士的代表之一。

诗中反映了诗人超脱尘世,隐居山野的隐士生活,突出了其“境”与“心”皆“静”的特点。

D.“此中有真意”的“此中”,指的是幽美淡远的“景”和悠然自得之“情”。

3.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是诗人的自问自答,用朴实的语言道出“心远”的生活真谛。

诗人因为远离官场和俗世,心志高远,所以觉得居所也是偏僻安静的。

B.“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写出了诗人采菊时,未留心、不经意间与南山美景相遇的随意与自然,侧面表现出诗人苦闷、寂寞的心境。

C.“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两句,描写了傍晚时分,山上的气象愈发美好,在这从容而浑然的暮色里,飞鸟一群群地结伴而还,作者从中悟出了返璞归真的人生真谛。

D.结尾两句抒发感情,是对全篇的总结。

“真”即人的自然本性,“忘言”是指本想说明白,却又不可言传。

4.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诗歌颂了热闹的田园生活,突出地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相契合的心理。

B“悠然见南山”一句中“见”字用的极好,表现出诗人不是有意而为之,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了眼帘。

C这首诗在艺术上的特点是情、境、理三者的浑然融合。

陶渊明《饮酒》阅读答案

陶渊明《饮酒》阅读答案

陶渊明《饮酒》阅读答案陶渊明《饮酒》阅读答案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我们写阅读题就会用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教师进行阅卷打分时的参考,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还在为找阅读答案而苦恼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陶渊明《饮酒》阅读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陶渊明《饮酒》阅读答案1(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饮酒二十首(其八)陶渊明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

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提壶抚寒柯,远望时复为①。

吾生梦幻间,何事绁②尘羁。

[注]①远望时复为:倒装句,即“时复为远望”。

②绁:捆綁,束缚。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联中的“没”字用得巧妙,欲扬先抑。

先写青松被杂草掩没,不见其姿,目的是突出下文青松的“卓然”。

B、第二联着力塑造青松的形象,运用对比、反衬手法,描绘出众杂草在寒霜凝结之时全部倒伏于地,青松却高枝卓然的景象。

C、第三联意谓青松多了,蔚然连成松林,人们可能还不觉得它们的与众不同,但是单独一棵松树立在天地间的时候人们才称奇。

D、第四联说作者将酒壶挂在松枝之上,有时候又极目远眺;结构上承上启下,承上赞美青松,启下说明世事扰得自己烦恼。

15、这首诗题为“饮酒”,但很显然,诗人意不在酒,请具体分析诗句中蕴含了哪些情感。

【答案】14、D15、①诗歌的前六句托物言志,以卓尔不群、岁寒后凋的青松自况,表达出诗人坚贞傲岸、超拨于流俗的品性;②七、八句描写酒壶挂枝、自在遐观的行为,表现出一种悠然独得的境界;③末二句直抒胸臆,抒发了人生苦短、不愿被世俗的尘网束缚的感慨。

【解析】【1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

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饮酒鉴赏及练习有答案

饮酒鉴赏及练习有答案

饮酒(其五)【文学常识】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又名潜(入刘宋后改名潜),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

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

【中心思想】《饮酒》(其五),描述他在农村里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

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哲理,表达了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找到乐趣的恬适心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原诗】饮酒(其五)[东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原诗注释译文【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结庐】构筑房舍。

结,建造、构筑。

庐,简陋的房屋。

【人境】人聚集的地方。

把房屋建在人群聚居的地方,却没有世俗往来的喧嚣。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尔】这样。

【心远地自偏】心远离世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

你问我如何能达到这样的境界?(那是因为我的)心远在闹市之外,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悠然】悠闲自得的样子。

在东边的篱笆下采摘菊花,无意中看见了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山气日夕佳】山上的云气傍晚时很美。

山气,指山中景象,气息。

日夕,傍晚。

【相与】相伴。

(傍晚南山)山气氤氲(yīn yūn ),夕阳西落,傍晚的景色优美,更有飞鸟,结伴而归。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其中蕴含着隐居生活的真言】。

这里边有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辨,辨识。

正意义,想要说出来,却忘记了该如何用语言表达。

【赏析】本篇是《饮酒》二十首中的第五首。

诗中写了悠然自得的情,也写了幽美淡远的景,在情景交融的境界中含蓄着万物各得其所、委运任化的哲理;这哲理又被诗人提炼、浓缩到“心远地自偏”、“此中有真意”等警句,给读者以理性的启示,整首诗的韵调也更显得隽秀深长。

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尘俗烦扰后的感受,表现了诗人鄙弃官场,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饮酒》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饮酒》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饮酒》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乌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译文】将房屋建造在人来人往的地方,却不会受到世俗交往的喧扰。

问我为什么能这样,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傍晚时分南山景致甚佳,雾气峰间缭绕,飞鸟结伴而还。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作者】陶渊明(365~427), 名潜,字元亮,谥号靖节,人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

东晋文学家。

开创山水田园派,并将其推向高峰。

后世称其“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

和山水诗的鼻祖——南朝宋的谢灵运合称“陶谢”。

【背景】《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一组五言古诗。

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

这组诗共20首,以这一首的格调最为闲雅有致。

写诗人如何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正意义,获得恬静的心境。

【主旨】这首诗通过描写优美的田园风光与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表现了作者对污浊官场的厌弃、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决心归隐自洁、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

【赏析】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为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世俗烦恼后的感受。

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

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诗起首作者言自己虽然居住在人世间,但并无世俗的交往来打扰。

为何处人境而无车马喧的烦恼?因为“心远地自偏”,只要内心能远远地摆脱世俗的束缚,那么即使处于喧闹的环境里,也如同居于僻静之地。

陶渊明早岁满怀建功立业的理想,几度出仕正是为了要实现匡时济世的抱负。

但当他看到“真风告逝,大为斯兴”,官场风波险恶,世俗伪诈污蚀,整个社会腐败黑暗,于是便选择了洁身自好、守道固穷的道路,隐居田园,躬耕自资。

陶渊明《饮酒(其八)》阅读答案及赏析

陶渊明《饮酒(其八)》阅读答案及赏析

陶渊明《饮酒(其八)》阅读答案及赏析陶渊明《饮酒(其八)》阅读答案及赏析引导语:陶渊明《饮酒》共二十首,在四十岁之后,陶渊明离开彭泽县,辞官归田,饮酒赏菊,过着自由自在的农家生活,写下这组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其中的第八首,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饮酒(其八)》东晋陶渊明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

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提壶抚寒柯,远望时复为。

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

【注】绁:捆绑,束缚。

①没其姿:掩没了青松的英姿。

其:一本作奇。

②殄(tiǎn腆):灭尽。

异类:指众草。

卓然:特立的样子。

这两句是说经霜之后,众草凋零,而青松的枝干却格外挺拔。

③连林:松树连成林。

人不觉:不被人注意。

④独树:一株、独棵。

众乃奇:众人认为奇特。

奇:一本作知。

⑤寒柯:指松树枝。

赏析:《饮酒》共二十首,人四十岁之后,陶渊明离开彭泽县,辞官归田,饮酒赏菊,过着自由自在的农家生活,写下这组诗。

本篇《饮酒(其八)》是诗人以孤松自喻,表理自己高沽坚贞的人格与不为尘俗羁绊的理想。

全诗分两个部分,前半部分从开头至“卓然见高枝”,表现青松凌寒挺立孤高的品格。

开头两句“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写青松与众草比,它不凋零。

“众草”指众多的草和树。

众草怎么能埋没青松的丰姿呢?经过风霜,青松不凋,而众多的草和树都枯萎、零落了。

这两句系诗人“言志之词”,生长在东园的青松平时为众草遮没,高洁挺拔,卓然独立,意为做人应当像孤松一样,不应苟合于世俗,随波逐流。

第三、四两句“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是说等到严寒霜降,众树凋零,唯见青松卓然挺立,这又从时人令上来写。

也只有等到冬天来临,寒霜使众草凋谢.青松的高枝才显得格外挺拔,“凝霜”象征着严酷的环境。

联系陶渊明所处的时代,东晋政治紊乱黑暗,朝政混浊不堪,一般官僚士子更是攀龙附凤,无耻之极。

而那些自命清高的人物却“个个要职,这边一面清谈,那边一面招权纳货,陶渊明真个能不要,所以高于晋宋人物”(《朱子语录》),这里是自比。

《饮酒》陶渊明 阅读鉴赏题 考题汇总 理解性默写(带答案)

《饮酒》陶渊明 阅读鉴赏题 考题汇总 理解性默写(带答案)

《饮酒》阅读鉴赏题考题汇总理解性默写(带答案)
《饮酒》(其五)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译文
将房屋建造在人来人往的地方,却不会受到世俗交往的喧扰。

问我为什么能这样,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傍晚时分南山景致甚佳,雾气峰间缭绕,飞鸟结伴而还。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诗歌主旨】表现诗人陶醉自然,恬淡愉悦的心情和厌倦官场腐败,决心归隐自洁,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

【重点问题整理】
1、有人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句写出了门庭冷落的景象,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与寂寞,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答:不同意。

这一句是写诗人虽身居闹市,却远离俗世,不受世俗烦扰,表达了诗人陶醉于自然,恬淡愉悦的心情。

2、"悠然"一词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答:"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

3、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或:把“悠然见南山”的“见”字改成“看”“望”等字,表达效果是不是一样?)
答:"见"是指无意中看到南山,人与物融为一体,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悠闲自得、陶醉自然、悠然忘我的心境。

(“看”或“望”好像是有意地远看,使人和物拉开一段距离。

1。

初中语文 文言文 陶渊明《饮酒》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初中语文 文言文 陶渊明《饮酒》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陶渊明《饮酒》原文和译文(含赏析)原文: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译文: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繁华道,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

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东墙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

南山仰止啊,这有人生的真义,我该怎样表达内中深奥!赏析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的《饮酒》组诗共有20首,这组诗并不是酒后遣兴之作,而是诗人借酒为题,写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是为了在当时十分险恶的环境下借醉酒来逃避迫害。

他在《饮酒》第二十首中写道“但恨多谬误,君当恕罪人”,可见其用心的良苦。

这里选的是其中的第五首。

这首诗以情为主,融情入景,写出了诗人归隐田园后生活悠闲自得的心境。

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尘俗烦扰后的感受,表现了诗人鄙弃官场,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

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写诗人虽然居住在污浊的人世间,却不受尘俗的烦扰。

“车马喧”,正是官场上你争我夺、互相倾轧、奔走钻营的各种丑态的写照。

但是,陶渊明“结庐的人境”,并不是十分偏僻的地方,怎么会听不到车马的喧闹呢?诗人好像领会了读者的心理,所以用了一个设问句“问君何能尔”,然后自己回答“心远地自偏”。

只要思想上远离了那些达官贵人们的车马喧嚣,其他方面也自然地与他们没有纠缠了。

这四句,包含着精辟的人生哲理,它告诉我们,人的精神世界,是可以自我净化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只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就可以改变客观环境对自己的影响,到处都可以找到生活的乐趣。

陶渊明《饮酒》阅读答案及解析

陶渊明《饮酒》阅读答案及解析

陶渊明《饮酒》阅读答案及解析
陶渊明《饮酒》阅读答案及解析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南山,即庐山,当时是佛教、道教云集的胜地。

9.这首诗把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有机地结合在
一起,请选这四种表达方式中的任一种,作简要评析。

解析:结合诗句和手法分析作者是如何记叙、如何
描写、如何议论、如何抒情的即可。

参考答案:一、二句记叙,概括写出诗人的生活环境,第二句揭示的情境对于第一句是极少的例外,所以用”而”字作坚决的转折。

三、四两句议论,以自设宾主的设问方式揭示出心志淡远是在”人境”中独享安闲的缘由。


至八句细致地描写采菊的过程,并以所见写心境,”山气
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中自有”悠然”的心境。

收尾两句抒发感情:”忘言”中渗透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由衷喜爱。

10.历来论者对这首诗的第六句持不同见解:有认为”悠然见南山”好的,也有认为”悠然望南山”好的。

请简要地谈谈你的看法。

解析:要分析出”见”或”望”独特的表达效果。

可以结合作者的动作或感情去分析。

参考答案:”见”字好。

”见”更能显示出诗人采
菊时,未留心、不经意间与庐山美景猝然相遇的”悠然”情态,从而表达出诗人悠然、淡泊、超脱于尘杂之外的情愫,自然真切。

”望”字好。

”望”表示有意识地凝目眺望,更能寄托诗人对僧道云集的庐山胜地的向往,是诗人隐逸思想的真实外化,体现着艺术形式服从于思想内容的创作原则。

《饮酒》陶渊明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饮酒》陶渊明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饮酒(其十七)陶渊明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

清风脱然至①,见别萧艾中②。

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

觉悟当念还,鸟尽废良弓③。

[注]①脱:或许,表假设,②萧艾:野蒿,臭草。

③鸟尽句:《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蜚(飞)鸟尽,良弓藏.”又《史记·淮阴侯列传》:“狡兔死,良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14. 下列对作品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饮酒》是组诗。

组诗各首一般在题材上有相关性,但前后联系不一定十分紧密。

B. 诗人把贤人比作庭中清香的幽兰,是托物言志的写法,可见出作者对自己的期许。

C. 以萧艾与幽兰映衬,村托出贤者的高洁不凡,同时蕴含着作者对庸俗之人的怜悯。

D. 诗歌前四句与后四句看似联系不很紧密,实则完整展现了作者心路历程的变化。

15. 请分析诗歌后四句表达的情感。

答14. C 本题中,C项,“同时蕴含着作者对庸俗之人的怜悯”中“怜悯”的说法错误,从诗中来看,诗人以幽兰自喻,以萧艾喻世俗,“幽兰”和“萧艾”是对立的,诗人是把萧艾作为对立面来写,对于庸俗之人的见风使舵、随波逐梳不可能是怜悯。

故选C项。

15. 诗人借行路受阻与《史记》中的典故(用典),表达了对仕途险恶的警戒,既可视为对自己的告诫(坚定自己隐居不仕的立场),也可视为对世事规律的深切认知,表达了既沉痛又清醒的复杂情感。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分析诗歌后四句表达的情感”,然后理解后四句的意思,再结合全篇分析其中的情感。

诗人在前四句中说要像幽兰一样自始至终保持芳洁的品质,决不像萧艾那样见风使舵、随波逐流,表明对自己高洁志趣的坚守;“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是说前行迷失自己的旧途,顺应自然或可通,这两句用行路受阻来写自己在仕途之上的坎坷;“觉悟当念还,鸟尽废良弓”是说既然醒悟就应当归去,当心鸟尽弃良弓,结合注释可知,这里使用《史记》中的典故,这是对仕途险恶的警戒,也是对自己的告诫,表现出诗人对现实的清醒认识。

《饮酒》阅读答案

《饮酒》阅读答案

《饮酒》阅读答案《饮酒》阅读答案(精华)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我们有时需要做一些阅读题,这时最离不开的就是阅读答案了,阅读答案是由资深教育者参与拟订的。

什么类型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呢?以下是本店铺收集整理的《饮酒》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饮酒》阅读答案1【甲】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乙】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6.甲诗的题目是“________”,作者是东晋诗人陶渊明;乙文的作者是______代哲学家__________。

(3分)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______________8.下列对诗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___(2分)A.“心远地自偏”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纷扰的闲适心境。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写出了作者没有知己的孤独。

C.“欲辨已忘言”写出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迷惘。

D.“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写出了作者对牡丹值得众人喜爱的认同。

9.甲诗和乙文都通过写花来表达生活态度,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可以看出诗人的生活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从“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可以看出作者的生活态度是______________。

(4分)答案:6.饮酒(其五)(或:饮酒)(1分)宋(1分)周敦颐(1分)7.(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之后很少听到了。

(3分)8.A(2分)9.不追求名利,热爱宁静自由的田园生活(2分)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2分)《饮酒》阅读答案2刘向赵襄子饮酒赵襄子①饮酒,五日五夜不废酒②,谓侍者曰:“我诚邦士也。

《饮酒》原文及赏析

《饮酒》原文及赏析

《饮酒》原文及赏析《饮酒》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篇一原文饮酒陶渊明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

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提壶挂寒柯,远望时复为。

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

注释①青松:青松:青翠的松树,因松树四季常青,喻指坚贞不移的志节。

东园:陶渊明居所东边的园圃,亦泛指园圃。

②没其姿:掩没了青松的英姿。

其:一本作奇。

③凝霜:凝结成霜。

殄(tiǎn):灭尽。

异类:本意是指不同种类,有时也可作杰出的才能。

同时,它也是古代对少数民族的蔑称。

这里指松树之外的其他草木。

④卓然:特立的样子。

⑤连林:松树连成林。

人不觉:不被人注意。

⑥独树:一株、独棵。

奇:一本作知。

⑦提壶:壶:指酒壶。

提壶,提壶芦,提葫芦挂。

此谓提来酒壶。

寒柯:树枝,指冬天树木或树干。

⑧远望时复为:这是倒装句,应为“时复远望”,有时又远望。

⑨梦幻:梦中幻境,多比喻空妄。

唐黄滔《祭宋员外文》:“人生梦幻,夫复何言!”⑩何事:为什么。

绁:系马的缰绳,引申为牵制。

羁:束缚,拘束。

译文青松生长在东园,众草掩没了它的奇姿。

冬天到严霜降百草凋零,只吧那松枝兀然挺立。

松树连成林倒不为人所留意,唯独一株孤松众人方才称奇。

把酒壶挂在那寒枝上,一边饮酒一边向远处眺望。

人生短暂如同梦幻,何必受羁于世俗尘网!创作背景公元416年,相国刘裕位高权重,具有称帝的野心。

那一年秋天,诗人总是闷闷不乐。

因为他早就看透,东晋的气数已尽,刘裕篡位只是迟早的事,他整天为这件事悲伤郁悒。

只要东晋存在,曾祖父陶侃的功绩就光辉灿烂,照耀家邦。

一旦东晋灭亡,就一笔勾销了。

诗人想到一切都在发展变化,兴衰荣辱也在不断地交替更换。

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家庭,莫不如此。

人生在世像闪电一样,稍纵即逝,就应该坦荡从容,无忧无虑地度过。

于是诗人只要弄到酒,就一定一醉方休。

醉酒之后反而诗兴大发,胡乱扯出一张纸,书写感慨,等到第二天清醒后,再修改润色。

写好的诗稿越积越厚,让老朋友帮忙整理抄录。

《饮酒》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饮酒》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饮酒》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乌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译文】将房屋建造在人来人往的地方,却不会受到世俗交往的喧扰。

问我为什么能这样,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傍晚时分南山景致甚佳,雾气峰间缭绕,飞鸟结伴而还。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作者】陶渊明(365~427), 名潜,字元亮,谥号靖节,人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

东晋文学家。

开创山水田园派,并将其推向高峰。

后世称其“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

和山水诗的鼻祖——南朝宋的谢灵运合称“陶谢”。

【背景】《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一组五言古诗。

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

这组诗共20首,以这一首的格调最为闲雅有致。

写诗人如何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正意义,获得恬静的心境。

【主旨】这首诗通过描写优美的田园风光与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表现了作者对污浊官场的厌弃、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决心归隐自洁、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

【赏析】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为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世俗烦恼后的感受。

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

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诗起首作者言自己虽然居住在人世间,但并无世俗的交往来打扰。

为何处人境而无车马喧的烦恼?因为“心远地自偏”,只要内心能远远地摆脱世俗的束缚,那么即使处于喧闹的环境里,也如同居于僻静之地。

陶渊明早岁满怀建功立业的理想,几度出仕正是为了要实现匡时济世的抱负。

但当他看到“真风告逝,大为斯兴”,官场风波险恶,世俗伪诈污蚀,整个社会腐败黑暗,于是便选择了洁身自好、守道固穷的道路,隐居田园,躬耕自资。

饮酒赏析与理解题

饮酒赏析与理解题

饮酒背景: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自称“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东晋著名田园诗人。

中心:他描写农村风光的恬美和静穆,劳动的乐趣和生活的美好,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黑暗官场的憎恶。

▲表现这首诗思想内容的词:心远。

它表明一切自然乐趣都是由于自己的心灵超脱世俗才能感受到的▲诗中最能体现诗人隐逸生活情趣的一个词是“心远”或“悠然”(答出其中一个即可)。

诗中描写的景物突出了宁静、平和、闲适、恬淡特点。

▲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心远地自偏”以上四句的思想意蕴是什么?哪几句诗是写景的?表现了陶渊明弃官归田后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

强调归隐在心志不在形迹。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车马喧”呢?这里的“车马喧”并非指平时老百姓来来往往干活的车马发出的喧闹声,而应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而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看淡了权力、地位、财富、荣誉之类了。

▲“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

”一句怎么理解?诗人在自家的菊园里采菊以佐酒,悠闲地抬起头来欣赏南山美丽的景色。

此句展示出诗人悠闲自得、热爱自然的的情感和旷达的心胸,最有妙处。

一、赏析与理解题1.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

.示例一:“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示例二:“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几句诗描写了一种怎样的生活状态?悠然自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状态。

3、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非常精妙,换成“望”字就没有这种效果,请你说说为什么?因为“见”字生动地描绘出了作者在东篱下采菊时的悠闲,不是有意去“望”,而是无意所“见”,从而很好地表现出了诗人悠然恬静的心境。

4“悠然”一词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形象地写出了诗人隐居时的安逸闲适的心境.5、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人在自家的菊园里采菊以佐酒,悠闲地抬起头来欣赏南山美丽的景色。

《饮酒二十首》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饮酒二十首》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饮酒二十首》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饮酒二十首》是晋末宋初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组五言诗。

这二十首诗借酒为题,以饱含忧愤的笔触,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对现实、对生活的感想和看法,抒写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充分表现了作者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组诗以酒寄意,诗酒结合,使作者自然地袒露出生命深层的本然状态,体现出一种独特的审美境界。

作品原文:饮酒二十首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①,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②。

忽焉复醉③。

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④,纸墨遂多。

辞无诠次⑤,聊命故人书之⑥,以为欢笑尔⑦。

其一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8。

邵生瓜田中,宁似东陵时9!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10。

达人解其会,逝将不复疑11;忽与一樽酒,日夕欢相持12。

其二积善云有报,夷叔在西山13。

善恶苟不应,何事空立言14!九十行带索,饥寒况当年15。

不赖固穷节,百世当谁传16。

其三道丧向千载,人人惜其情17。

有酒不肯饮,但顾世间名18。

所以贵我身,岂不在一生19?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20。

鼎鼎百年内,持此欲何成21!其四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22。

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23。

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24。

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25。

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26。

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27。

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28。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29。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30。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31。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32。

其六行止千万端,谁知非与是33。

是非苟相形,雷同共誉毁34。

三季多此事,达士似不尔35。

咄咄俗中愚,且当从黄绮36。

其七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37。

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38。

一觞虽独进,杯尽壶自倾39。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40。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41。

其八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42。

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43。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44。

提壶抚寒柯,远望时复为45。

初中语文文言文陶渊明《饮酒》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初中语文文言文陶渊明《饮酒》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陶渊明《饮酒》原文和译文(含赏析)原文: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译文: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繁华道,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

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东墙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

南山仰止啊,这有人生的真义,我该怎样表达内中深奥!赏析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的《饮酒》组诗共有20首,这组诗并不是酒后遣兴之作,而是诗人借酒为题,写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是为了在当时十分险恶的环境下借醉酒来逃避迫害。

他在《饮酒》第二十首中写道“但恨多谬误,君当恕罪人”,可见其用心的良苦。

这里选的是其中的第五首。

这首诗以情为主,融情入景,写出了诗人归隐田园后生活悠闲自得的心境。

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尘俗烦扰后的感受,表现了诗人鄙弃官场,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

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写诗人虽然居住在污浊的人世间,却不受尘俗的烦扰。

“车马喧”,正是官场上你争我夺、互相倾轧、奔走钻营的各种丑态的写照。

但是,陶渊明“结庐的人境”,并不是十分偏僻的地方,怎么会听不到车马的喧闹呢?诗人好像领会了读者的心理,所以用了一个设问句“问君何能尔”,然后自己回答“心远地自偏”。

只要思想上远离了那些达官贵人们的车马喧嚣,其他方面也自然地与他们没有纠缠了。

这四句,包含着精辟的人生哲理,它告诉我们,人的精神世界,是可以自我净化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只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就可以改变客观环境对自己的影响,到处都可以找到生活的乐趣。

【诗歌鉴赏】陶渊明《饮酒》原文及翻译 赏析

【诗歌鉴赏】陶渊明《饮酒》原文及翻译 赏析

【诗歌鉴赏】陶渊明《饮酒》原文及翻译赏析陶渊明《饮酒》原文及翻译赏析陶渊明《饮酒》原文其一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

邵生瓜田中,宁似东陵时!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

达人解其会,逝将不复疑;忽与一樽酒,日夕欢相持。

其二积善云有报,夷叔在西山。

善恶苟不应,何事空立言!九十行带索,饥寒况当年。

不赖固穷节,百世当谁传。

其三道丧向千载,人人惜其情。

有酒不肯饮,但顾世间名。

所以贵我身,岂不在一生?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

鼎鼎百年内,持此欲何成!其四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

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

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

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

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

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

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其六行止千万端,谁知非与是。

是非苟相形,雷同共誉毁。

三季多此事,达士似不尔。

咄咄俗中愚,且当从黄绮。

其七秋菊有佳色,?露掇其英。

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进,杯尽壶自倾。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其八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

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提壶抚寒柯,远望时复为。

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

其九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

问子为谁与?田父有好怀。

壶浆远见候,疑我与时乖。

褴缕茅檐下,未足为高栖。

一世皆尚同,愿君汩其泥。

深感父老言,禀气寡所谐。

纡辔诚可学,违己讵非迷。

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

其十在昔曾远游,直至东海隅。

道路迥且长,风波阻中途。

此行谁使然?似为饥所驱。

倾身营一饱,少许便有馀。

恐此非名计,息驾归闲居。

其十一颜生称为仁,荣公言有道。

屡空不获年,长饥至于老,虽留身后名,一生亦枯槁,死去何所知,称心固为好,客养千金躯,临化消其宝,裸葬何必恶,人当解意表。

其十二长公曾一仕,壮节忽失时;杜门不复出,终身与世辞。

仲理归大泽,高风始在兹。

一往便当已,何为复狐疑!去去当奚道,世俗久相欺。

《饮酒》古诗阅读及参考答案

《饮酒》古诗阅读及参考答案

《饮酒》古诗阅读及参考答案
《饮酒》古诗阅读及参考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仔细阅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回答下列问题:
(1)前二句诗刻画了诗人自己的形象,请你说一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采菊”这一动作中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
(2)把“悠然见南山”的“见”字改这“看”“望”等字,表达效果是不是一样?这什么作者要这样写?
(3)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说说后二句景物描写的含义。

这种描写与前二句的人物描写有什么联系?
答:
(1)写一个悠闲自得的诗人形象。

“采菊”的动作不是一般人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俗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

(2)“见”是无意中看见,如熟友想见,把人和物融为一体。

“看”或“望”好像是有意地远看,使人和物拉开一段距离。

效果不一样。

(3)表面上是写太阳下山了,倦鸟也知道还家,实质上是劝告人们不要奔波于龌龊的官场之中,要返回到这美好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渊明《饮酒》赏析及习题解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注]南山,即庐山,当时是佛教、道教云集的胜地。

(1)这首诗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请选这四种表达方式中的任一种,作简要评析。

答:一、二句记叙,概括写出诗人生活环境,第二句揭示的情境对于第一句是极少的例外,所以用一“而”字作坚决地折。

三、四两句议论,以自设宾主的设问方式揭示出心志淡远是在“人境”中独享安闲的缘由。

五---八句细致的描写采菊的过程,并以所见写心境,“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中自有“悠然”的心境。

收尾两句抒发感情:“忘言”中渗透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由衷喜爱。

(2)历来论者对这首诗的第六句持不同见解:有认为“悠然见南山”好的,也有认为“悠然望南山
”好的。

请简明扼要地谈谈你的看法。

答:“见”字好,“见”更能显示出诗人采菊时,未留心、不经意间与庐山美景猝然相遇的“悠然”情态,从而标志出诗人悠然、淡泊,超脱于尘杂之外的情愫,自然真切。

“望”字好--“望”表示有意识地凝目眺望,更能寄托诗人对僧道云集的庐山胜地一往情深的向往,是诗人隐逸思想的真实外化,体现着艺术形式服从于思想内容的创作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