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感人的美德故事

合集下载

美德故事(精选23篇)

美德故事(精选23篇)

美德故事(精选23篇)美德故事第1篇这几天,我读了一本好书,书名是《中华美德故事》。

这本书讲了许多古代杰出人物的美德故事。

如温席侍母、陆绩怀橘、苗岭女杰等,还有许多名人,有刘恒、于谦、司马迁等。

这本书里的人物个个都很有美德:骞的后母很坏,冬天不让他穿暖,还经常打骂他。

这事被他父亲知道了,他父亲要把后母赶走,骞还为她求情;王祥的后母对他很不好,但他却不记恨后母,还非常孝敬她。

有一次,后母生病了,想吃鲜鱼,但那时候是冬天,已经没有鲜鱼卖了,于是,王祥就到了河边,脱掉衣服,用自己的体温使冰融化,终于捉到了两条鲤鱼。

读了这本书,我被深深地感动了。

在学校里,我会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跟同学斤斤计较,过意不去,甚至闹别扭、吵嘴;在家里,我和好朋友一起玩耍,又会因为一些小事而发生不愉快。

和书里的人物相比较,我想,我真是心胸太狭窄了!记得有一句话这样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如果那时候我知道退让一下,我和同学、好朋友之间就不会发生那些不愉快了。

的确,待人要宽容,同学能在一个班级里学习是一种缘分,人与人能成为好朋友,更是一种缘分。

和善待人、宽容待人,是我们从小就要学会的。

这是做人的根本。

美德故事第2篇寒假里,我读了一本书,名字叫《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仁义礼智信》。

读了这本书,我的感悟很深,从那些感人的故事情节里,反映出了一个个真道理,值得我们去学习,去深思。

我最喜欢看的是《曾子杀猪》这个故事。

故事主要讲的是:曾子是孔子的学生。

有一天,他的妻子要到市场去卖布,为了使儿子不惹麻烦,所以她对儿子说:“儿子,你不跟我卖布,我回来后让你吃猪肉。

”儿子一听有肉吃,就不闹着去了。

妻子回来后,发现曾子正要杀猪,妻子很舍不得,便哭着求他不要杀猪。

而曾子却坚定地说:“做人不可以言而无信,既然答应儿子要杀猪吃肉,就不应该后悔,我不希望自己的儿子长大后言而无信,所以我今天要为儿子做个榜样。

”于是曾子把猪杀了。

他的儿子长大后也是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传统美德故事

传统美德故事

传统美德故事
故事一,《孝顺父母》。

从前,有一位孝顺的儿子叫小明,他非常爱他的父母。

有一天,小明的父亲生
病了,他日夜照顾父亲,不离不弃。

在父亲病重的时候,小明更是不眠不休地照料父亲,直到父亲病愈。

小明的孝顺感动了上天,也感动了乡亲们,成为了孝顺的楷模。

故事二,《诚实守信》。

在一个小村庄里,有一位诚实守信的农夫叫大山。

有一天,大山在田地里发现
了一袋金子,他没有私吞,而是将金子交给了村里的长老。

长老感动于大山的诚实,将金子还给了失主。

从此,大山成为了村里的楷模,也得到了失主的赏识和奖励。

故事三,《友爱互助》。

在一个小镇上,有两个好朋友小明和小华,他们互相关爱互相帮助。

有一天,
小华家发生了火灾,小明毫不犹豫地冲进了火场,将小华的家人救了出来。

从此,两人的友谊更加深厚,也成为了镇上的典范。

这些故事都是传统美德的典范,它们教育着我们要孝顺父母、诚实守信、友爱
互助。

在当今社会,这些美德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应该从这些故事中汲取力量,传承和弘扬传统美德,让美德之花在我们心中永远绽放。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传统美德的传播者和践行者,让美德之光照亮我们的人生之路。

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

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

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美德一直被视为人们行为准则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美德小故事不仅为我们传递了优秀的道德观念,更是激励我们秉持美德、做好人的榜样。

下面,就让我们来听听这些感人至深的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吧。

故事一,孝顺父母。

从前,有一位名叫阿宝的小男孩,他非常孝顺父母。

有一年,他的父亲生病了,家里的药费用光了。

阿宝想了一个办法,他到处借钱,最后终于凑够了父亲的治病费。

父亲病好后,他主动承担了家里的家务活,让母亲可以好好休息。

他的孝顺深深感动了父母,也感染了周围的人。

故事二,诚实守信。

有一个小女孩叫小芳,她非常诚实守信。

有一天,她在路上捡到了一只钱包,里面装满了钱和证件。

小芳没有犹豫,她第一时间把钱包交给了警察叔叔。

后来,失主找到了小芳,非常感激她的诚实。

小芳因为一次小小的行为,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和赞扬。

故事三,友善乐观。

有一个男孩叫小明,他总是乐观向上,善待周围的人。

有一次,他发现同班同学小红情绪低落,于是主动和小红聊天,鼓励她。

小红因为小明的关心而慢慢走出了阴影,两人成为了好朋友。

小明的友善乐观感染了身边的人,让大家都感到温暖和快乐。

故事四,勤俭节约。

有一个女孩叫小美,她非常勤俭节约。

每次吃饭都会把剩下的菜带回家,不浪费一粒米一滴水。

她还会主动帮助别人,用自己的行动影响身边的人。

小美的勤俭节约不仅让她的家人感到欣慰,也让她的朋友们受益匪浅。

这些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美德的力量。

无论是孝顺父母、诚实守信、友善乐观还是勤俭节约,都是中华传统美德的具体表现。

让我们铭记这些感人至深的故事,让美德之光照亮我们的成长之路,让我们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在日常生活中传承和践行这些美德,让美好的品质成为我们的自然习惯。

中国古代孝道故事

中国古代孝道故事

中国古代孝道故事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孝道”的传统,孝敬父母被视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

在中国古代,有许多关于孝道的感人故事,这些故事不仅展现了孝子孝女们对父母的深情,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下面就让我们来听听这些感人至深的中国古代孝道故事吧。

故事一,孟母三迁。

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他的母亲也是一位非常智慧的女性。

据说,孟子的母亲为了让孟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曾经三次搬家。

第一次搬到离学校较远的地方,于是又搬到了学校附近,但是房子太近学校的喧嚣,又怕影响孟子学习,最终又搬到了离学校适中的地方。

孟子的母亲为了让孩子能够得到更好的学习环境,不惜辛苦搬家,展现了她对孩子的深爱和孝心。

故事二,董永与七仙女。

相传,董永是一个孝顺的年轻人,他的母亲生病卧床,董永日夜操劳,孝顺母亲。

一天,他在山上遇到了七位仙女,七仙女见他孝顺母亲,便决定帮助他。

七仙女为了报答董永的孝心,将最小的仙女嫁给了董永。

后来,董永成了一个有名的官员,但他始终没有忘记孝敬母亲的美德。

故事三,孝顺的张良。

张良是汉代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小时候家境贫寒,但他非常孝顺他的母亲。

有一次,他听说外面有人在招募士兵,他想去参军,但又不忍心离开母亲。

于是,他在母亲睡觉时,用草编了一个人形,放在母亲的床上,然后才离家去从军。

他在外面打仗的时候,总是想念母亲,每次都会写信回家,询问母亲的身体。

后来,他成了一名杰出的将领,但他对母亲的孝心始终没有改变。

故事四,邹忌让梨。

邹忌是战国时期的一个名士,他年轻时家境贫寒,但他非常孝顺他的母亲。

有一天,他听说有人送给他很多梨,他就把这些梨都送给了母亲。

后来,他成了一个有名的政治家,但他始终没有忘记孝敬母亲的美德。

这些中国古代孝道故事,都展现了孝子孝女们对父母的深情,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这些感人至深的故事,让我们深刻领会到了孝道的伟大意义,也让我们更加珍惜父母的养育之恩,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努力践行的美德。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小故事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小故事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小故事有很多:
卧冰求鲤:这是一个典型的关于孝顺的典故。

它来自晋代一个叫做王祥的人。

因为家贫,母亲又有病,他不得不日夜照顾母亲。

有次母亲病情加重,想要吃鱼。

但时值严冬,冰封三尺,无法捕捉。

他便用自己的体温融化冰水,为母亲捕鱼。

他的孝顺感动了天地,最终鲤鱼跃出冰面,救了他母亲的命。

孔融让梨:孔融是东汉末年的文学家,从小就懂得谦让、尊重长辈。

他四岁时,有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让他把梨拿出来给大家吃。

孔融把大梨给了父亲和叔叔,自己留下最小的一个。

父亲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说:“我年纪小,应该吃小的梨,大的梨应该给年纪大的人。


曾子避席: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孔子给他讲解“仁”的真谛。

曾子听完,意识到孔子的话非常深刻,于是立刻站起身来,离开座位,表示对孔子的尊重。

这个故事体现了对师长的尊敬和诚恳的态度。

以上三个故事都展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孝顺、尊重和谦让等美好品质。

这些故事至今仍被人们传颂和学习,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

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

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故事一,孝顺。

在古代中国,有一个叫做孟子的孝子。

他的母亲生病了,他为了照顾母亲,日夜不离。

有一天,孟子听说母亲的病情加重,他立刻放下手中的工作,连夜赶回家中。

他一路狂奔,不顾一切地冲回家中,只为了能够见到母亲最后一面。

最终,他赶回家时,母亲已经离世。

孟子悲痛欲绝,他跪在母亲的床前,泣不成声。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孝顺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体现,孟子的行为感动了无数人,也成为了后人传颂的佳话。

故事二,诚信。

在古代中国,有一个叫做管仲的人。

他是一个非常诚信的人,他做生意从不欺骗他人,讲究信用。

有一次,他和别人做生意,对方不小心多给了他一些钱,管仲知道后立刻归还给了对方。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诚信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只有诚信待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故事三,礼仪。

在古代中国,有一个叫做孔子的人。

他非常重视礼仪,他认为礼仪是人们相处的准则,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有一次,孔子在路上遇到了一个老人,他立刻下车行礼问好。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礼仪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遵循礼仪,才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睦。

故事四,忠诚。

在古代中国,有一个叫做岳飞的将军。

他对国家忠诚耿耿于怀,不畏强敌,不惧艰难,一生都在为国家的安宁和人民的幸福而努力奋斗。

他的一生都在为国家的安宁和人民的幸福而努力奋斗。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忠诚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体现,只有忠诚于国家和人民,才能成就伟业,留下不朽的功勋。

故事五,友善。

在古代中国,有一个叫做孟非的人。

他待人非常友善,乐于助人,善良宽厚。

有一次,他在路上遇到一个受伤的人,他二话不说,立刻施以援手,将受伤的人送到了医院。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友善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只有善待他人,才能收获友谊和爱心。

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数不胜数,每一个故事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和传承。

让我们共同努力,传承中华传统美德,让这些美德在我们心中永存。

美德故事有哪些

美德故事有哪些

美德故事有哪些美德故事是我们从小就听过的故事,它们以各种形式展现了人们所崇尚的美德,教育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正直的人。

美德故事不仅给人以启迪,更是一面镜子,让我们反思自己的行为和品德。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一些经典的美德故事吧。

故事一,孔子的三绝。

孔子的学生问他,“圣人有何三绝?”孔子回答说,“他的言语是忠诚的,他的行为是仁慈的,他的工作是尽职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圣人应该言行一致,忠诚善良,尽职尽责,这就是我们应该学习的美德。

故事二,阿甘正传。

《阿甘正传》是一部感人肺腑的电影,讲述了一个智商不高,但却充满善良和坚韧的男孩阿甘的故事。

他在人生的道路上,始终保持着一颗善良的心,不计较得失,不计较得失,最终成就了自己的人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善良和坚韧是我们应该具备的美德,它们能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故事三,孝顺的故事。

中国有一句古话叫“孝道为先”,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有一则故事讲述了一个孝顺的儿子,他每天都背着残疾的母亲上山砍柴,尽管辛苦,但他从不抱怨。

最终,他的孝顺感动了上天,母亲也得到了康复。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孝顺是一种美德,它能感动人心,也能换来幸福。

故事四,助人为乐的故事。

在古代,有一个叫做好心人的故事。

他经常帮助别人,无论是贫穷的乞丐,还是受伤的小动物,他都会伸出援手。

最终,他的善良得到了上天的眷顾,家人也因此幸福安康。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助人为乐是一种美德,它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故事五,诚实守信的故事。

在古代,有一个商人,他一直秉持着诚实守信的原则做生意,虽然有时候会吃亏,但他始终如一。

最终,他赢得了客户的信任,生意也越做越大。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诚实守信是一种美德,它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也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以上是一些关于美德的故事,它们教育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正直的人,如何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希望我们能够从这些故事中汲取力量,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

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

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
1、孔融让梨
孔融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

他年幼时,每次和哥哥吃梨都只拿最小的。

父亲问他原因,他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

”后来,“孔融让梨”成为团结友爱的典故。

2、曾子避席
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孔子要向他传授高深的理论,曾子本来坐着,听了便从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战力,表达了他对老师的充分尊敬。

3、千里送鹅毛
唐朝时,云南一少数民族的首领派特使缅伯高向唐太宗贡献天鹅。

在路上,缅伯高不小心让天鹅飞走了,只剩几根鹅毛。

到长安后,缅伯高拜见唐太宗,奉上鹅毛并附诗:“礼轻情意重,千里送鹅毛”。

这个典故比喻礼物单薄,情意却异常浓厚。

4、三顾茅庐
东汉末年,刘备为求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三次到其住处请他,最后才等到诸葛亮。

“三顾茅庐”后来成为形容求贤若渴的著名典故。

5、车胤囊萤
车胤是晋朝人,自幼聪颖好学却家境贫寒,常无油点灯。

于是他夏夜就捕捉萤火虫,用以照明夜读,学识与日俱增,成为知名学者。

“车胤囊萤”也成为了勤奋学习的典故。

中国传统美德的故事

中国传统美德的故事

中国传统美德的故事中国古代传下来的传统美德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好传统,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中国传统美德的故事。

中国传统美德的故事1:贤达之士不弃妻东汉初期的名臣宋弘,不仅以清节威德着称于世,在处理夫妻关系上,也称为千古绝音。

宋弘,汉光武帝即位以后,拜为太中大夫。

后来又做了大司空,被封为侯。

自己将所有的田地租税收入和朝廷给的俸禄,一并用来赡养九族中的人,因而自己虽然官高位显,家中却没有多少财产。

这一年光武帝的姐姐湖阳公主的丈夫死了,她守了寡,光武帝念及姐弟之情,时不时地请她入宫见面、聊天,也想再替姐姐找一个好丈夫。

这一天两人坐在一起议论朝中的大臣,汉光武帝便想趁此机会,旁敲侧击地看看姐姐的态度,于是说道:“姐姐看我这朝中众臣,谁是真正的贤士?”公主回答说:“依我之见,宋弘为人有威望,有道德,其它人无法跟他相比。

”这样一来,皇帝明白了姐姐的意思,她是看中了宋弘的人品,就宽慰姐姐说:“别急,等我想个办法,慢慢找个机会把这件事办了。

”由于深知宋弘的为人,光武帝为此颇动了一番脑筋。

他知道要是让人直接去说媒,而宋弘不同意,这岂不是让姐姐的面子丢尽了,就是自己也不好下台。

于是过了几天,他找了个机会召见宋弘,让公主坐在一座屏风后面听他们谈话。

上来就论及公主的婚事,恐怕太唐突,所以聪明的汉光武帝就先从民间的开始,向宋弘提问:“我听人讲民间有这样的谚语,说一个人当了高官,他过去的旧相识就要被换掉,不再来往了;要是一个人发了大财,有了钱,纳几个妻妾,这也是常情啊!” 宋弘听了,明白了一二,他正色回答皇帝的问话说:“臣听说人贫贱时交的朋友,富贵的时候不能忘记他们,而贫贱时同甘共苦、患难与共的妻子,也不能因为自己富裕了就休弃她,这才是一个真正的贤达之士所做的。

”听了这话,皇帝也就明白了宋弘的想法,更佩服他的为人。

中国传统美德的故事2:举案齐眉见道义后汉时期,有一位叫梁鸿的人,是扶风平陵地方的人,家境十分贫寒,父亲早早就过了世,当时正值乱世,梁鸿年幼,无力葬送,只得用一张草席裹住父亲下葬。

我国关于文明有礼的传统美德小故事

我国关于文明有礼的传统美德小故事

我国关于文明有礼的传统美德小故事我国关于文明有礼的传统美德小故事在中国的悠久历史中,文明有礼一直是人们所崇尚的美德。

这种传统的文明和礼节在中华民族的血脉中流淌,并代代相传。

下面,我将为大家讲述几个关于我国传统美德的小故事,让我们一起领略中华文明的华丽。

故事一:破壶的美德那是一个夏日的午后,一个年轻学子走在烈日下的小巷里。

他满头大汗,疲惫不堪。

突然,他脚下一滑,一只名贵的汝窑瓷壶从他的手中掉落,碎成了几块。

年轻学子慌忙跪在地上,试图拼凑起壶来。

就在这时,一位老人走过来,看到了这一幕。

“孺子可教也!”老人对年轻学子说道。

他接过年轻学子手中的瓷片,耐心地将它们拼凑在一起。

虽然破碎的痕迹一目了然,但整体的美感并未消失。

“这是一件好壶,可惜破了。

”老人说道。

“年轻人,你应当更加小心,不要再让这样美好的事物遭受伤害。

”年轻学子羞愧地点点头,默默地站起来。

他向老人致以诚挚的谢意,并向他保证再也不会让这样美好的事物遭受伤害。

从那天起,年轻学子开始更加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他重新认识到了文明有礼的重要性。

故事二:桃花源的礼仪在一个遥远的村庄里,有一片被称为“桃花源”的地方。

这里风景如画,路旁的桃花树下是清澈见底的溪水,溪水里游弋着金鱼和小龙虾。

当地人世世代代都以礼仪为荣,他们对陌生人的热情款待令人难忘。

有一次,一位背着行囊的旅人来到了桃花源。

他在村口被一位老人迎接,并被邀请到一家村民家中品尝自家酿制的美酒。

这位旅人受到了如此热情的款待,感动得几乎要落泪。

他问老人:“为什么你们村里的人如此热情好客?难道不怕被陌生人骗走财物吗?”老人微笑着回答说:“我们相信,待人以诚、以礼相待,便能换来更多美好的事物。

即使被骗了,也可以以礼相待,因为我们的心是善良的。

”旅人感到非常震撼,他决定在桃花源定居下来。

他向村民学习礼仪,并与他们一起度过了许多快乐的时光。

他从那之后,也用自己的行动宣扬着文明有礼的美德。

故事三:牛郎织女的细节在中国最古老的传说中,有一个关于牛郎织女的故事。

经典中华美德故事精选

经典中华美德故事精选

经典中华美德故事精选
一、孔融让梨
孔融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他从小就聪明过人,受到很多人的喜爱。

有一天,他的父亲买了一些梨子,让孔融分给兄弟姐妹。

孔融挑了一个最小的梨子给自己,然后把最大的梨子分给了自己的哥哥。

大家都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分。

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应该吃小的梨子;哥哥年纪大,应该吃大的梨子。


二、卧冰求鲤
王祥是西晋时期的名士,他从小就非常孝顺。

然而,他的继母却并不喜欢他,经常虐待他。

有一次,继母生病了,很想吃鲤鱼,但是当时市场上没有卖的。

王祥非常着急,于是就跑到池塘边,脱下衣服,用自己的体温融化冰面,然后亲手捉了一条鲤鱼回来。

继母吃了鲤鱼之后,病很快就好了。

三、曾子杀猪
曾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他非常注重教育孩子要以诚信为本。

有一天,曾子的妻子要出门赶集,孩子哭闹着也要去。

曾子妻子为了安抚孩子,就哄他说:“你要是乖乖的在家待着,我回来就杀猪给你吃。

”孩子听了这话就不哭了。

当妻子回来时,曾子真的杀了猪给孩子吃。

妻子觉得曾子是在骗孩子,但曾子说:“我们是孩子的父母,应该以诚信教育孩子。


四、见贤思齐
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他非常注重品德修养。

孔子
曾经说过:“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意思是说,看到有德行的人,我们应该向他学习;看到没有德行的人,我们应该反思自己是否也有同样的缺点。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中国有许多传统美德故事,这些故事以其深刻的内涵和感人的情节,成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故事不仅在历史长河中流传,更是对后人的道德教育和精神激励。

下面,我们就来分享一些中华传统美德故事。

故事一,《孝顺父母》。

相传,春秋时期,鲁国有一位孝顺的儿子叫孟子。

孟子的父亲生病了,他日夜不离父亲的床前,细心照料。

有一天,孟子的父亲突然说,“天寒地冻,你还在这里照顾我,不去上学,不去工作,太不好了。

”孟子听后,坚决不离父亲的身边,他说,“父亲,儿子不忍心离开您,只要您能康复,儿子愿意为您分担一切。

”最终,孟子的父亲病愈了,孟子也成为了一代伟人。

故事二,《诚实守信》。

在古代,有一位叫做张良的年轻人,他非常诚实守信。

有一次,他在路上捡到了一大笔金子,但他没有私吞,而是拿到了官府上交。

官府得知此事后,非常赞赏他的正直,特地给他颁发了一面宝剑,希望他能够成为一名忠良之士。

张良不负众望,后来成为了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士,为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

故事三,《助人为乐》。

相传,战国时期,有一位叫孟浩的人,他经常帮助别人。

有一次,孟浩路过一条河,看到一位老人摔倒在河里,他二话不说,立即跳下水将老人救了上来。

后来,这位老人告诉孟浩,他是水神,因为孟浩的善行,决定赐予他一本《黄帝内经》,让他传承医术,造福人间。

孟浩从此成为了一位医道高手,为百姓治病救人。

这些中华传统美德故事,都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它们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育了我们要孝顺父母、诚实守信、助人为乐。

希望我们能够从这些故事中汲取力量,传承中华传统美德,让这些美德在我们心中永存。

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精选【六篇】

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精选【六篇】

【导语】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明历史,所以留下了许多的中华传统美德。

下⾯是分享的中华传统美德⼩故事精选【六篇】。

欢迎阅读参考!【篇⼀】中华传统美德⼩故事精选 古往今来,凡是品德⾼尚的⼈,都是诚实守信的。

北宋时期的⽂学家和政治家晏殊,14岁被地⽅官作为“神童”推荐给朝廷。

他本来可以不参加科举考试便能得到官职,但他没有这样做,⽽是毅然参加了考试。

事情⼗分凑巧,那次的考试题⽬是他曾经做过的,得到过好⼏位名师的指点。

这样,他不费⼒⽓就从千多名考⽣中脱颖⽽出,并得到了皇帝的赞赏。

但晏殊并没有因此⽽洋洋⾃得,相反他在接受皇帝的复试时,把情况如实地告诉了皇帝,并要求另出题⽬,当堂考他。

皇帝与⼤⾂们商议后出了⼀道难度更⼤的题⽬,让晏殊当堂作⽂。

结果,他的⽂章⼜得到了皇帝的夸奖。

晏殊当官后,每⽇办完公事,总是回到家⾥闭门读书。

后来皇帝了解到这个情况,⼗分⾼兴,就点名让他做了太⼦⼿下的官员。

当晏殊去向皇帝谢恩时,皇帝⼜称赞他能够闭门苦读。

晏殊却说:“我不是不想去宴饮游乐,只是因为家贫⽆钱,才不去参加。

我是有愧于皇上的夸奖的。

”皇帝⼜称赞他既有真实才学,⼜质朴诚实,是个难得的⼈才,过了⼏年便把他提拔上来,让他当了宰相。

晏殊受到皇帝的赏识和重⽤的故事说明,⼀个⼈为⼈的诚实,表⾥如⼀,不弄虚作假,对于取得别⼈的信任是多么的重要啊!【篇⼆】中华传统美德⼩故事精选 颜真卿是唐代名⾂。

他深明⼤义、志节凛然,是⼀位忠义之⼠。

公元782年,节度使李希烈发动叛乱并⾃⽴为王,颜真卿由于得罪了权⾂,被派去执⾏⼀项⾮常危险的任务—劝李希烈投降。

当时颜真卿已经七⼗多岁了,却毅然接受了这⼀使命,亲朋好友都替他担⼼。

到了叛军那⾥,颜真卿遭受到李希烈⼿下的谩骂与恐吓,但是他镇定⽽⼜勇敢的⽓度,反⽽让李希烈敬畏不已。

后来有⼈劝李希烈说:“颜真卿是唐朝德⾼望重的太师,相公您称王称帝,⽽太师他⾃⼰就来了,这难道不是天意吗?宰相的⼈选,除了颜真卿,还有谁会⽐他更合适?” 颜真卿听到这番话之后,⼗分愤怒,⼤声呵斥他们不知廉耻,他说:“难道你们不知道我们颜家都是忠烈之⼠吗?颜家的⼦弟只知道要守节,牺牲⽣命也绝不变节,我怎么可能接受你们的利诱!”最后,李希烈以死相威胁,颜真卿还是不为所动,他事先写好了遗书,作了必死的准备。

中国传统美德小故事

中国传统美德小故事

中国传统美德小故事中国传统美德小故事有很多,以下为您推荐几个:孔融让梨:孔融是东汉末年的文学家,从小就懂得尊老爱幼。

他四岁时,有一次,他父亲的朋友带了一盘梨子,给孔融兄弟们吃。

父亲叫孔融分梨,孔融挑了个最小的梨子,其余按照长幼顺序分给兄弟们。

孔融说:“我年纪小,应该吃小的梨,大梨该给哥哥们。

”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又问:“那弟弟也比你小啊?”孔融说:“因为弟弟比我小,所以我也应该让着他。

”卧冰求鲤:晋朝时期,有个叫王祥的人,心地善良。

他幼年时失去了母亲。

后来继母朱氏对他不慈爱,时常在他父亲面前说三道四,搬弄是非。

他父亲对他也逐渐冷淡。

王祥的继母喜欢吃鲤鱼。

有一年冬天,天气很冷,冰冻三尺,王祥为了能得到鲤鱼,赤身卧在冰上。

他浑身冻得通红,仍在冰上祷告求鲤鱼。

正在他祷告之时,忽见两尺多长的鲤鱼跃出水面。

王祥非常高兴,顺手将鱼捉住,回家供奉了继母。

囊萤映雪: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

为此,他只能利用这个时间背诵诗文。

“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

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

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

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

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

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终于做了职位很高的官。

以上这些故事都是中国传统美德故事中的一部分,它们不仅展现了中国人民的优秀品质和价值观,也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这些故事在教育人们尊老爱幼、孝顺父母、勤奋学习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美德故事大全

美德故事大全

美德故事大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美德故事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能够启发人们的思考,还能够教育人们如何做一个有品德的人。

下面,我将为大家分享一些美德故事,希望这些故事能够给大家带来启发和感悟。

故事一,《孝顺的儿子》。

从前,有一个孝顺的儿子。

他的父亲年事已高,行动不便,需要他的照顾。

儿子每天早出晚归,忙碌地工作,但他总是能够抽出时间来照顾父亲。

有一天,父亲生病了,儿子放下手中的工作,日夜守在父亲的床前,不离不弃。

最终,父亲病愈了,他感慨地说,“有你这样孝顺的儿子,我真是太幸福了。

”。

故事二,《诚实的商人》。

有一位商人,他经营的生意十分兴旺,但他从不用假冒伪劣的商品来欺骗顾客。

有一次,他收到了一批次品质不好的货物,但他不忍心将这些商品卖给顾客。

于是,他毅然决定将这批货物全部退回厂家,虽然这样做会给自己带来一定的损失。

但他坚信,只有诚实经营,才能赢得顾客的信任。

最终,他的诚实和正直赢得了顾客的赞赏,生意越做越红火。

故事三,《乐于助人的邻居》。

有一位乐于助人的邻居,他总是乐意帮助有困难的人。

有一次,他的邻居家发生了火灾,他毫不犹豫地冲进火场,帮助邻居将家中的财物搬出来,并协助扑灭了大火。

邻居家的人感激不尽,他们说,“有你这样乐于助人的邻居,我们真是太幸运了。

”。

以上这些美德故事,都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实故事,它们告诉我们,美德是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它能够让我们成为更好的人,也能够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希望我们能够从这些故事中汲取力量,做一个有品德、有责任感的人,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让美德之花在我们的心中绽放,让美德之光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愿我们都能成为美德的传播者,让美德的力量在世界上蔓延开来。

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

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

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美德一直是人们所推崇和追求的品质。

这些美德不仅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举止,更融入了丰富多彩的故事中,成为了代代相传的宝贵财富。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关于中华传统美德的一些故事吧。

故事一,忠诚孝顺的牛郎织女。

相传,牛郎织女原本是天界的一对恋人,因为违背了天规,被贬到人间,分开了两地。

但他们的爱情却没有因此而减淡。

每年的七夕夜,他们都会借助喜鹊搭成的桥相会一次。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忠诚和孝顺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体现,无论遭遇多大的困难,都要坚守自己的信念,对亲人表现出无尽的爱和孝顺。

故事二,孝敬父母的孟子。

孟子小时候家境贫寒,但他却非常孝顺父母。

有一次,孟子为了孝敬父母,特意远赴远方去寻找一种名贵的药材。

他不辞辛苦,最终找到了药材,带回给父母。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孝敬父母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无论贫富贵贱,都要心存感恩,尽心尽力地孝敬父母。

故事三,诚实守信的郑和下西洋。

郑和是明朝的一位航海家,他多次率领船队下西洋,开拓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与外国的贸易往来。

在他的船队中,诚实守信的品质被严格要求,他们以诚实守信的态度与外国进行贸易往来,赢得了外国人的尊敬。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诚实守信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只有以诚实守信的态度对待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故事四,勇敢正义的岳飞。

岳飞是南宋的一位名将,他在抵抗金国侵略的战争中,表现出了非常勇敢和正义的品质。

他率领部队多次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为南宋的抵抗金国侵略立下了汗马功劳。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勇敢正义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只有勇敢地面对困难和不义,才能守护家国、捍卫正义。

以上这些故事,都是中华传统美德的生动写照。

它们告诉我们,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

希望我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让这些美德成为我们行为的准则,让这些美德在我们的心中生根发芽,开出绚丽的花朵。

最感人的美德故事【三篇】

最感人的美德故事【三篇】

【导语】在现代社会,物质发达的同时,⼈们对物质的欲望不断膨胀,在追求物质满⾜的过程中⼈们越来越不懂得节制。

节制美德的缺失导致社会问题层出不穷。

所以感⼈的美德故事更让我们为之动⼈。

下⾯是整理分享的最感⼈的美德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 司马光⼀⽣孝顺⽗母、友爱兄弟、忠于朝廷。

他地位显赫,德⾼望重,他不仅德⾏极为⼈们所推崇,他发乎真诚的友爱兄弟的情怀,更是流传千古。

司马光的哥哥司马旦,字伯康,兄弟两⼈的感情特别好。

当司马光退居在洛阳的时候,每次返乡探亲,总会探望兄长,他对哥哥既敬重⼜极为关怀。

当时伯康已⼋⼗岁了,⽽司马光也年事不⼩,但侍奉兄长就如同侍奉⽗亲⼀样地尽⼼尽⼒。

尤其⽼⼈家体质较弱,消化不佳,为保康健常需少量多餐,故照顾颇为费神。

所以每当吃完饭不久,司马温公总会亲切地问候哥哥:“您饿了吗?要不要再吃点东西?”⼏乎是时时刻刻地关注,就如同照顾婴⼉般地⽆微不⾄。

季节交替,⽓温变化很⼤,⽼⼈最怕的是着凉。

所以天⽓稍稍转凉,司马光就常常轻抚着兄长的背,并关切地问道:“⾐服会不会太薄?会不会冷?”⽇⽇嘘寒问暖。

⼈的⼀⽣,和兄弟姐妹相处的时间,往往超过⽗母,所以应该彼此相互提携照顾。

司马温公虽然⾝居显贵,但照料兄长从不委由仆⼈代劳,巨细靡遗,都⾮常操持,这种⾄情⾄亲的⼿⾜之爱,与下⼈照顾是全然不同的。

我们可以想象,两位⽩发苍苍的⽼⼈,相互扶持、相互照顾,那是何等感⼈的画⾯!对于兄长伯康,温公是恭敬到了极处,也爱护到了极处,所谓“友爱⾄极,⽆以复加”。

《礼记》云:“听于⽆声,视于⽆形。

”难道不正是如此吗?的确,天底下很少有⼈能拥有这般幸福的⼿⾜之情,毕竟⼈懂得珍惜的时候短,往往是在失去之后才知后悔,为什么过去不对他好⼀点呢?所以珍惜亲情的可贵,是何其重要! 侍奉⽗母极其孝顺的他,在母亲去世之后,悲痛⾄极,三天三夜都滴⽔不进,哀痛逾恒,此中完全可以看到温公的风范。

司马温公的⼉⼦司马康,也继承⽗志,⾃幼就聪颖过⼈、勤奋好学,不仅学识渊博,更通晓经史,⼜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深厚的史学功底,参与了⽗亲《资治通鉴》的编纂⼯作。

古代美德故事

古代美德故事

古代美德故事
故事一,《孔子的慈母》。

孔子小时候家境贫寒,但他的母亲却非常慈爱他。

有一天,孔
子收到了一些书籍,非常高兴,便将书籍放在地上践踏。

母亲看到后,没有责备孔子,而是对他说,“孩子,书是用来读的,不能践踏。

”孔子深受母亲的教诲,从此改变了自己的行为,努力学习,
最终成为了伟大的思想家。

故事二,《岳飞的忠诚》。

岳飞是宋朝的名将,他忠诚勇敢,深受人民敬仰。

有一次,岳
飞被冤枉受辱,但他并没有怨恨,而是默默忍受。

最终,他用自己
的行动证明了自己的清白,成为了民族英雄。

故事三,《孟子的仁爱》。

孟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倡导仁爱之道,主张仁者爱人。

有一次,孟子听到一个母亲对孩子说,“你不要像孟子一样好学。

”孟子并没有生气,而是说,“我不如她的孩子好。

”这个故事告诉
我们,仁爱是一种高尚的品德,要善待他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善待。

故事四,《管仲的忠诚》。

管仲是春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他忠诚耿直,深受君主信任。

有一次,他因为一时的疏忽,被君主责备,但他并没有推卸责任,
而是诚恳地接受了批评,并改正了错误。

最终,他得到了君主的信任,成为了一代名相。

这些古代美德故事,都是对美德的真实写照,它们告诉我们,
美德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实践,才能成为真正的君子。

让我们从这些故事中汲取力量,不断提升自
己的品德修养,成为更好的人。

愿我们都能在美德的道路上不断前行,让美德之花在心中绽放。

体现中华美德的故事

体现中华美德的故事

中华美德故事有很多,以下是一些例子:
孔融让梨:孔融是东汉末年的文学家,他从小就懂得尊敬兄长。

每次吃梨,他都只挑最小的,把大梨留给哥哥。

这个故事体现了尊老爱幼、尊重长辈的美德。

岳飞精忠报国:岳飞是南宋时期的抗金名将,他从小就立志要为国家做出贡献。

他勤奋学习,苦练武艺,以忠诚和勇敢著称。

当国家面临危难时,他挺身而出,率领军队保卫国家。

这个故事体现了爱国主义和忠诚勇敢的美德。

苏武牧羊:苏武是西汉时期的使臣,他奉命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了十九年。

在这十九年里,他始终不屈不挠,保持对国家的忠诚。

最终,他成功回到祖国,继续为国家的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个故事体现了忠诚和坚韧不拔的美德。

孟母三迁:孟子是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他的母亲为了让他受到良好的教育,不断搬家。

当孟子看到邻居杀猪时,她意识到这对他的成长不利,于是决定再次搬家。

这个故事体现了母爱的伟大和对子女教育的重视。

卧冰求鲤:王祥是三国时期的一位孝子,他的继母对他不好。

在一个寒冷的冬天,他的继母生病了,想吃鲤鱼。

为了满足她的要求,王祥脱下衣服,趴在冰面上,用体温融化冰块,捕到了一条鲤鱼。

这个故事体现了孝顺和关爱父母的美德。

这些故事都是中华文化中的经典故事,它们传递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价值观。

通过了解这些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
的内涵和价值观念。

我身边的美德故事【三篇】

我身边的美德故事【三篇】

【导语】美德是⼈⽣最有价值的⼀种资源。

⼀个⼈的美德能够促进他的⼈⽣发展,并且有利于他实现⾃⼰的⼈⽣价值。

:美德就在我们的⾝边,只要你⽤⼼去留意,⼀定可以发现⾝边的美德。

下⾯是⽆忧考整理的⼏篇我⾝边的美德故事,欢迎⼤家的阅读借鉴!【第⼀篇:我⾝边的美德故事】 在寒冷的冬天⾥,许多⼈在家⾥呆的时候,但是,有⼀群特殊的⼈顶着严寒不畏艰难地,默默为地球美容,他们就是我们看着不起眼的环卫⼯⼈。

⼀天,我⼀⼤早就起床了,我拉开窗帘发现地上有许多雪天上还时不时飘下来雪花,那天很冷,我⼀看温度计,“啊!零下七摄⽒度,怎么冷。

”我说道。

我想“现在应该没⼈在⼤街上⾛吧?”突然,妈妈叫我说“⼉⼦,帮我买袋盐,回来。

”然后,我带上棉⼿套,穿上棉⾐,棉裤,骑车去了。

在路上我没看见⼀个⼈,我突然看见了,⼀个⼩伙⼦在路上捡垃圾,我好奇地问了那个叔叔说:“您年纪轻轻⼲什么不好,⾮要捡垃圾。

”叔叔⼀句话都不说,我扫兴地⾛了,到了超市⾥我卖完盐后,骑车回家了,我在回家的路上,⼜看见那个捡垃圾的叔叔,我突然发现叔叔⾛过的道路很⼲净,没⾛过的道路很脏,我突然明⽩他是⼀名环卫⼯⼈,环卫⼯⼈的任务就是默默为地球美容。

我们⾝为⼩学⽣,⼀定要多做好事,随⼿捡起地上的⼀张纸,提醒爸爸妈妈不要乱扔垃圾,为地球美容吧!【第⼆篇:我⾝边的美德故事】 最近我读了《中华传统美德故事》的这本好书,这本书⾥有好多好多关于美德⼈物,的故事,⾮常引⼈⼊胜,让我懂得了历史美德的知识,⼜使我受到了启发。

我们中国是⼀个⽂明古国,在浩翰的历史长河中,出现了许许多多的历史⼈物。

这部书通过⼀个个历史⼈物故事,向我们展⽰了勤奋好学、热爱祖国、⾃强不息、诚信不渝、勤劳节俭、尊师敬⽼等种种中华传统美德 书中《勤奋好学》篇讲述了⼀些历史⼈物勤学苦练、刻苦读书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孔⼦,他是个⼤思想家、教育家,学苦练,⼿指尖都沁出了⾎,最后终于领悟到乐曲的深奥之处,连⽼师也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感人的美德故事导读:本文最感人的美德故事,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司马光一生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忠于朝廷。

他地位显赫,德高望重,他不仅德行极为人们所推崇,他发乎真诚的友爱兄弟的情怀,更是流传千古。

司马光的哥哥司马旦,字伯康,兄弟两人的感情特别好。

当司马光退居在洛阳的时候,每次返乡探亲,总会探望兄长,他对哥哥既敬重又极为关怀。

当时伯康已八十岁了,而司马光也年事不小,但侍奉兄长就如同侍奉父亲一样地尽心尽力。

尤其老人家体质较弱,消化不佳,为保康健常需少量多餐,故照顾颇为费神。

所以每当吃完饭不久,司马温公总会亲切地问候哥哥:“您饿了吗?要不要再吃点东西?”几乎是时时刻刻地关注,就如同照顾婴儿般地无微不至。

季节交替,气温变化很大,老人最怕的是着凉。

所以天气稍稍转凉,司马光就常常轻抚着兄长的背,并关切地问道:“衣服会不会太薄?会不会冷?”日日嘘寒问暖。

人的一生,和兄弟姐妹相处的时间,往往超过父母,所以应该彼此相互提携照顾。

司马温公虽然身居显贵,但照料兄长从不委由仆人代劳,巨细靡遗,都非常操持,这种至情至亲的手足之爱,与下人照顾是全然不同的。

我们可以想象,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相互扶持、相互照顾,那是何等感人的画面!对于兄长伯康,温公是恭敬到了极处,也爱护到了极处,所谓“友爱至极,无以复加”。

《礼记》云:“听于无声,视于无形。

”难道不正是如此吗?的确,天底下很少有人能拥有这般幸福的手足之情,毕竟人懂得珍惜的时候短,往往是在失去之后才知后悔,为什么过去不对他好一点呢?所以珍惜亲情的可贵,是何其重要!侍奉父母极其孝顺的他,在母亲去世之后,悲痛至极,三天三夜都滴水不进,哀痛逾恒,此中完全可以看到温公的风范。

司马温公的儿子司马康,也继承父志,自幼就聪颖过人、勤奋好学,不仅学识渊博,更通晓经史,又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深厚的史学功底,参与了父亲《资治通鉴》的编纂工作。

司马康为人恭敬谨慎,不苟言笑。

在路上,人们见到他温文的举止和脱俗的气质,即使不认识他,也知道他一定是司马光的儿子。

因为温公曾在家训里说“留财于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留书于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于冥冥当中积阴德,以为子孙长久之计”。

严谨的家风,熏陶了司马康非凡的气宇,他能如此优秀,都与父亲的教诲息息相关。

司马光在六十八岁逝世时,哲宗皇帝为安排司马光的葬礼,拨千两银子给司马康,司马康拒而不受,后来没有办法才收下,但在治丧期间,则一切从俭,遵从了司马光生前的愿望。

朝廷根据他生前的品德和政绩,赠他为太师温国公,用一品礼服装殓,谥号“文正”。

在过去“文正”二字是不轻易谥人的,因为“谥之美者,极于文正”,司马光得到这一最为嘉美的谥号。

百姓们听到司马光去世的消息,京城里停止买卖,四方的人不仅纪念他,而且还将他的画像供奉在家里,每餐前,都默默地祝祷他。

司马温公照耀青史的伟大风范,启发和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人们从他不凡的品操中,体会到了真正的忠诚爱国与骨肉的至情,也见到了一位读书人能“退则独善其身,进则兼善天下”的卓绝操守。

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身体力行,追随这种不朽的精神风范,世世代代绵延不绝、长盛不衰。

【注释】①宋朝司马光,字君实,人称司马温公,他对待父母极其孝顺,对待哥哥弟弟极其友爱,侍奉皇上极其忠心,对待朋友极其诚信,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贤明的宰相和知名的学者。

他投注了一生的心血所编纂的《资治通鉴》,记载了中国历史中许多善恶成败的经验教训,为后世子孙留下了一部珍贵的政治殷鉴的宝典。

司马光六岁时,就具有非同寻常的气质。

有一次他听到《春秋左传》的故事之后,非常的兴奋,回到家里就讲给家人听,对其中的道理都能很清楚地讲述出来。

从那以后他就手不释卷、刻苦读书,有时读到入了神了,连吃饭睡觉都忘记了。

在拜读圣贤书的过程中,他不但种下了对历史殷鉴的深刻印象,从而奠定了编纂《资治通鉴》深厚的史学基础,而且也树立了救国救民的远大志向。

所以,他一生不但在学问上博古通今,在品德上更是卓绝超迈。

有一天,他在书房里正专心地埋头读书,窗外同龄的小朋友都在开心地玩耍。

突然间传来了一阵惊恐的呼叫声,紧接着一群孩子接二连三地都惊叫起来,后来声音渐渐远去,全都消失了,只剩下一阵阵哇哇大叫的哭喊声。

司马光察觉到情形不对,赶紧合上书本走了出去,只见水缸里扑腾着两只手,惊慌失措地挣扎着,孩子的头不时地冒出水面。

原来是一个调皮的孩子,爬到了水缸上面,一不小心就掉了进去。

小朋友们被吓坏了,一溜烟全都跑得无影无踪。

司马光突然看到旁边有一块石头,灵机一动,就把它用力地扛了起来,朝水缸狠狠地砸了过去。

只见缸里的水哗哗哗地奔涌而出,水里的孩子总算是得救了。

这件事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几乎传遍了京洛一带。

一时间,小小年纪的司马光竟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人物,大家都对他智勇双全的表现赞叹不已。

时光荏苒,转眼间司马光已经二十岁了,他不但品格超群,而且书读得非常的精博,就在这一年考中了进士。

生性简朴的他,一向不喜欢华丽,中了进士之后,要参加喜筵、觐见皇上,大家都穿上最华美的衣服,戴上大红花,而唯有司马光不愿意戴花。

同僚就跟他说,这是皇帝所赏赐的,不能不戴,他才勉强地插上一支,由此可见,他是何其的勤俭。

尤其当他官居宰相时,也依然是粗茶淡饭,衣着简单,生活简朴,一生保持着勤俭清廉的风范。

早年,司马光并没有小孩,他的夫人很着急,就为他寻觅了一个小妾,趁机送入书房,正气凛然的司马光明白夫人的意思,但却连正眼都不瞧一眼。

此妾很想试探他,顺手取了一本书,柔柔地问他:“这是什么书?”话语间还故作妩媚之态。

司马光不为所动,面容立刻变得更加严肃,他毕恭毕敬地站了起来,拱起手,非常郑重地回答:“这是《尚书》。

”结果本想大献殷勤的妾,也知难而退。

正由于接受了圣贤的教诲,刚正廉明的司马光才能把持住做人的分寸,丝毫不为所动。

司马温公一生不爱名利,行谊谨慎,从来不说虚妄不实的话。

尤其他在晚年曾说过,他一生光明磊落,立身处世堂堂正正,从来没有一件事是不可告人的。

也就因为他的磊落风范,这一段话成为流传千古的美德,也是后人对他最推崇的德行之一。

当时王安石提出了新法,司马光看出新政对百姓的危害很大,所以他不畏权贵的迫害,极力地反对,得罪不少当权的政客,因此埋下了祸患,被降职外放,但他并未因此而畏惧权势,完全不计个人得失,仍然深切关怀着百姓的疾苦。

所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就是他高洁的风范。

当时,司马光居住洛阳,想就此隐退,终老余生,但是百姓却希望他能继续在朝廷任职。

史书记载,他们在家中日夜祷告,甚至在路上号呼哭泣,苦苦哀求他不要离开。

这样的民心所向,哪里是普通的才智德能所能感得的?这是非比寻常的德行与真诚爱民,才能得到民心如此的拥戴。

到了哲宗的时候,司马光重新被重用,成为当时的宰相。

与司马光卓绝高迈的品格一样流传久远的,是他用了十九年的时间,以毕生的精力和心血所编纂的《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这部史书,记载了上起战国、下至五代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举凡和民生休戚、国家政务有关的事迹,无论是善恶功过、是非成败,凡是可用来告诫后人的历史经验,都节录下来,以严谨的态度汇集整理成册,期望能作为往后的施政参考,借此惕励后人不要再重蹈历史的覆辙。

展读这部《资治通鉴》,绵延不绝的历史经验,我们不得不由衷地感恩先贤的用心良苦。

这是历经多少心血才得以承传,使我们能够汲取这么多先人宝贵的智能与经验。

《资治通鉴》的历史经验无非就是我们的借鉴之镜。

勤政爱民的司马温公在晚年病重的时候,仍然拖着虚弱的身体,亲自处理公务,甚至通宵达旦地工作。

有一次他病情加剧,昏迷了过去,口中仍喃喃自语,仔细一听,所说的全都是天下大事。

作为一位贤臣良相,司马温公贬官之时豁达超然,而当他重新掌握大权时,则毅然承担起拯治天下的重任,广开言路,举荐贤才,振兴国家,《宋史》称赞他建立的是扭转乾坤的不朽功业。

他勤政爱民的风范,得到了天下百姓对他的爱戴,他也以光耀千古的德泽,得到了一代代的华夏子孙,对他不尽的感恩和追念。

【篇二】在我家楼里住着一位张爷爷,他那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传统美德事件,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几年前,我家从平房搬进了楼房。

楼里又脏又臭,小山似的垃圾堆就堆在楼门口,夏天的时候回引来许多的蚊苍,自从张爷爷看到了以后小山似的垃圾堆不见了,而且他还利用业余时间经常打扫楼道,还在楼门口对面的花坛里种上了一些美丽的花朵,这样不仅使小区增添了光彩,也美化了环境。

像这样的张爷爷为人民服务的小事真是数不胜数。

记得,有一次,放暑假的时候,当我翻开作业本正要写作业时,可我怎么也找不到我那新买的自动笔,我翻遍了抽屉怎么也找不到了。

妈妈说:“你想一想,是不是刚才收拾抽屉时,把笔和废纸一起扔了,你赶快到一楼旁边的垃圾堆看看。

”于是我找了一根棍,急忙跑到一楼垃圾堆里翻来翻去,正巧张爷爷看见了,问我:“你在找什么?”我也没回头说:“笔。

”于是张爷爷马上把我手上的棍夺过来,翻了几下,也没找到,只见张爷爷在垃圾堆旁左翻右翻,也没找到,我说:“张爷爷,别找了,不要了。

”“别着急,马上就找到了。

”垃圾堆里很脏,我直往后退,可见张爷爷好像什么也没有看到似的,在那儿找了一会,终于帮我找到了,我对张爷爷说:“谢谢张爷爷!”张爷爷张着又黑又臭的手笑着说”“不用谢,快回去写作业吧!”张爷爷为人民服务的小故事数不胜数,他那慈祥的面孔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传统美德,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这个城市里有许多有着为人民服务精神的人,他们就像煤一样,燃烧了自己,无私的奉献,心甘情愿的把温暖献给人类。

我喜欢,敬佩张爷爷和那些像煤一样的人。

虽然这是一件小事,但张爷爷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使我永生难忘。

【篇三】宋仁宗嘉佑元年,张方平担任三司使(北宋前期财政长官)。

张方平性格豪迈刚正,“立朝无所附”,所以官声一直很好。

任“财政部长”前三年风平浪静,但是在第四个年头,张方平却惹上事了。

宋仁宗嘉佑四年(1059年),京城开封发生一起因房屋归属产生的纠纷案。

当时京师有个叫刘保衡的富商开了一家酒场,但却经营不善,欠下官府一百余万两酒曲钱。

主管国家财政的"三司使"张方平屡次派人督催刘保衡还债,刘保衡自然不敢与官府抗衡,不得不变卖家产以还债。

刘保衡的房屋甚是豪华气派,张方平在刘保衡拍卖家产时,以较低的价格买下了他的房屋。

这件事后不久,平地再起风云,刘保衡的姑姑到开封府告状,说刘保衡并非刘氏后代,而是抱养来继承香火的,与刘家没有血缘关系,他无权处置刘家的祖产。

她要求张方平归还属于自己的这套豪宅。

事情闹到了开封府。

公堂之上,姑姑真的拿出了抱养刘保衡的文契。

开封府派人调查后,发现刘保衡姑姑所说的情况属实。

如此一来,当初购买刘保衡房屋的三司使张方平就成了风口浪尖的人物,嫌疑极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