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动课堂模式构建

合集下载

以人为本 构建灵动课堂

以人为本  构建灵动课堂

因为一切 的美术作 品 , 不管是绘 画 、 塑 、 纸 , 雕 剪 还是 广告设计 , 来源 于人类 的生活 , 都 是对 人类 活动 的艺术 人的生活经 验 、 美 情感体验 紧密关联 。 作 为教师 , 要引导学生在欣 赏艺术作 品的审美活 动 我们 中, 积极与 自己的生活经验 、 体验相联系 , 情感 激发他们 的学 习兴趣 , 使学生从 被动听讲转化 为主动 、 快 、 愉 积极 地 学习 。在教学设计 和课程讲授 时候 , 我们要 善于找 到 并把握 激发学 生兴趣 的契机 。比如 , 在教学生画 “ 人物 的 表情 ” , 时 我首先用 P T文件展示 了学生们所 熟悉 的 Q P Q 表情 , 子引起 了他 们的兴趣 。 一下 接着 , 请一位善于表演 的学 生上 台表 演这 几个喜 、 、 、 等 Q 怒 哀 哭 Q表情 , 时间 为1 分钟 , 夸张 、 有趣 的面部变化让 学生们 哈哈大笑 。 正 当他们 大笑 的时候 , 我很快 用简练 的线条在 黑板 上画 了 个 哈哈大笑的头像 ,学 生的注意力全被 吸引过来 了,
法 。然后 , 问学生所创作 的这个 幽默头像 是 以班级 中 我 哪个人为模特 儿的 。学生们仔 细端详头像 , 真地在 班 认 级里找 , 兴趣盎然 。 最后 , 问他们是否也想 画为别人 或 我
自己创作一个 这样的头像 时 ,学 生兴奋地拿起 画笔 , 创 作 欲望高涨 。 三、 培养创造性思维 , 进发智慧火花
性 , 给予学生发挥个 性的 自由。在个性 的基础 上大胆 并 地 表现 , 鼓励学 生放开 思想 , 发散思 维 , 敢于标 新立 异 , 开拓创 新 ,对他人 的艺术 作品发表 与众 不 同的见解 , 增 强探索性 的思 考力 , 让课堂闪烁智慧火花 。 有一次 , 我根 据 中 国画的特点 和学生 的古典 文化 的层 次 , 出了“ 推 诗 中有 画 , 画中有诗 ” 一专题 的欣赏课 。 这 我请学生欣赏 了 齐 白石 、 张大千 、 傅抱 石 、 徐悲鸿等大 师的具有代 表性 的 国画作 品 , 重点 欣 赏 了题款 为 “ 鸣蝉抱 叶落 , 地有 余 及 声 ” 白石老人 的《 了图》 的 知 。我并未 直接告诉学 生 白石

预留自由空间,构建灵动课堂

预留自由空间,构建灵动课堂

笔者作为初中教师 , 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 , 发现给学生
预 留足够的自由空间 , 可以活跃思维 , 且充分发挥每位学生
的潜力 , 是一种 有效的教学新方式。例如 , 在“ 相似三角形 ”
的学 习中 , 教师首先提问学 生什么是相似三角形 , 然后让学
初中数学 , 学生已经能够思考和解决一些问题 , 但是要 想提高学生 自主学习并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 ,需要教师创 新教学模式 , 预 留自由的空 间, 发展学生的综合 应用能力。
为中心的初 中数学课 堂教学新模式 。



预设课前 空间 。 铺设 自主预 习
新课程下 ,教师让学生带着问题 ,有针对 } 生地进入课 堂, 再进行重点的课程讲解 , 可以提 高学 生的学 习效率 。可
见, 预设课前 自由空间 , 铺设 自主预 习十分有效 。 在初中数学的课 堂教学中 ,教师预 留课前预 习的空间 并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 ,让学生先把 自己的 问题说出 来, 教师在有问题 的环节进行 重点讲解 , 构筑灵活的课堂教 程 。下面笔者讲几点有效措施 : 首先 , 布置学生预 习内容并 做好预 习笔记 , 不理解的地方记 录下来 ; 其次, 课前预 留一 定的时间 , 让学生对问题进行 交流 , 教师 重视这些 问题并在 授课时重点讲解 。例如 , 在“ 一元二次方程 ” 的学习中 , 学生
向上移动得 到, 有 的同学说是长方形沿一边旋转而成 , 可 见
学生们的想 象力很丰富 。于是 , 笔者以动态展示的情景 , 展 现圆柱体 的形成过程 , 证明这两种方式都是正确 的, 再在形 成的圆柱体上标注母线 、 中心轴的概念 , 圆柱体侧面 上任意

但是教师却围绕教材任务精 、 设计了环节 ,围合 着自由有

如何构建灵光闪现的课堂互动

如何构建灵光闪现的课堂互动

如何构建灵光闪现的课堂互动新课标实施以来,广大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越来越重视教学的“互动”,力求构建一种灵动的课堂,一种充满活力、洋溢着生命激情的和谐场景,一种闪耀着师生智慧光芒的生动课堂。

标签:互动;情境创设;提问设计;动态生成;灵动新课标实施以来,广大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越来越重视教学的“互动”,力求构建一种灵动的课堂,一种充满活力、洋溢着生命激情的和谐场景,一种闪耀着师生智慧光芒的生动课堂。

要达到这种境界,不妨可以作如下的一些构想。

1 创设情境教学,关注情感体验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是一堂课能否获得成功的关键。

课程教学必须重视情境的设计,并贯穿于教学始终。

通常利用具体的场所(教室环境)、景象(课文文境)、境况(学生心境)来进行教学,以激发学生情感体验的产生。

只有触碰到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层面,触及学生的精神需求,这种教学方法才能发挥其高效的功能。

教学情境的创设正是为了触及学生的情感和精神层面,从而使学习活动变成学生的精神需求。

教师可根据具体的课程内容、教学对象来选择和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构建灵动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快乐学习,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语文教学情境创设的方法通常是:写景类散文,多用古诗引入、音乐渲染激发想象、语言暗示引导;历史类的文章,多用新闻资料法;对人物思想感情的理解,多用表演法;作文教学,多用直观法;导入新课与新课简介,多用故事法;系统理解课文,用多媒体操作法等等。

如果把这些方法巧妙结合,加以适当运用,就能为阅读教学增添一抹耀眼的亮色。

记得几年前,我带队实习,指导H同学教学《蒲公英的种子》一课。

当讲到“蒲公英妈妈的孩子长得毛茸茸的,可爱极了,蒲公英叫她的孩子‘小伞兵’。

”一节时,H拿出一些蒲公英的种子,让学生观察触摸,然后提问:“蒲公英宝宝长什么样?”学生甲:“白白的,轻飘飘的!”学生乙:“摸起来软绵绵的。

”学生丙:“它的身体像插上了翅膀!”“谁要上来给它们助一口气?”学生纷纷举手,接着一个个兴致勃勃地走上讲台,手托一粒蒲公英宝宝,然后向上呼一口气,宝宝飘起来,又轻盈地落在地上。

浅谈小学语文灵动课堂的构建

浅谈小学语文灵动课堂的构建

浅谈小学语文灵动课堂的构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灵动课堂的构建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灵动课堂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增强学生的语文能力。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小学语文灵动课堂的构建。

一、创设互动性强的教学环境小学生天性好动,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些特点,通过各种方式创设互动性强的教学环境,调动学生积极性。

例如,可以采用集体讨论、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在互动中感受知识的乐趣。

二、注重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强调学生弄清问题的关键,培养学生主动寻找答案的思维方式。

小学语文灵动课堂的构建也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

例如,在学习散文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分析和解读等环节,逐步引导学生领悟散文的意境和表达方式,从而达到启发学生思维的目的。

三、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各不相同,有的喜欢听故事,有的喜欢看画册,有的喜欢和同学讨论。

因此,教学方式也应当尽可能的多元化。

例如,在讲解古诗词时,教师可以配合音乐,让学生学习时获得更好的感受;在解析作文时,可以采用小班教学,引导学生针对性地改善自己的写作能力。

四、开展多样化的活动在小学语文灵动课堂中举办各种活动也是十分重要的。

活动可以很好地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也可以创设一个话题互动的平台,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课堂内容。

例如,在讲解诗歌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朗诵比赛;在学习小说时,可以开展角色扮演活动。

五、充分利用教学工具教学工具是小学语文灵动课堂中非常有用的一种资源。

例如,多媒体教学设备可以更好地呈现文本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理解。

还可以借助PPT、动画、视频等工具,让学生以更为形象的方式学习课堂内容,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总之,小学语文灵动课堂的构建需要教师稍加心思,通过创设互动性强的教学环境、注重启发式教学、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开展多样化的活动、充分利用教学工具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实现教学目的。

灵动课堂实施方案

灵动课堂实施方案

灵动课堂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方式也在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因此,灵动课堂应运而生。

灵动课堂是一种基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教学模式,通过多媒体教学、互动教学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多样的学习体验。

二、目标设定。

1.提高教学效率,通过灵动课堂的实施,可以更好地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灵动课堂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3.提升教学质量,通过灵动课堂的实施,可以更好地进行个性化教学,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提升教学质量。

三、实施步骤。

1.教师培训,在实施灵动课堂之前,需要对教师进行培训,使其熟练掌握多媒体教学技术,了解灵动课堂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2.教学资源准备,教师需要准备好相应的教学资源,包括教学PPT、教学视频、教学音频等,以及相关的互动教学工具。

3.课堂实施,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资源进行知识讲解,通过互动教学工具进行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氛围。

4.学生作业,在课堂之外,教师可以布置相关的学生作业,通过在线学习平台进行作业提交和批改,实现课堂内外的教学无缝衔接。

四、实施效果评估。

1.学生学习情况,可以通过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兴趣、参与度等方面进行评估,了解学生对灵动课堂的接受程度。

2.教师教学效果,可以通过教师的教学效果、教学反馈等方面进行评估,了解教师对灵动课堂的应用情况。

3.课堂氛围,可以通过课堂氛围、学生互动等方面进行评估,了解灵动课堂对课堂氛围的影响。

五、实施方案优化。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根据实际情况对灵动课堂的实施方案进行优化,使其更加贴近学生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六、总结。

灵动课堂实施方案的落地需要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需要教师的积极配合和学生的积极参与。

构建一主多元·灵动课堂

构建一主多元·灵动课堂

构建一主多元·灵动课堂“三问三思一提升”教学模式的价值意义一、“灵动课堂”教学模式的孕育背景国家新一轮课改,十年发展,取得了可喜的巨大成就,但由于长期以来升学考试的竞争和压力,以及传统教育教学观念的影响,许多违背教育教学规律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现象仍然频繁出现。

为此,郑州市教育局将“构建道德课堂,提升生命质量”确定为今后五年继续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

道德课堂是郑州市课改的一面旗帜,是呼唤教育回归本真状态的呐喊,是还师生原本幸福人生的光明大道。

市教育局坚持“不给模式,给理念”的原则,将构建道德课堂以教科研课题研究的形式开展。

但是,道德课堂的理论要落地,着陆到课堂教学的实践中,才能发挥其“治病救人”“扶危济困”之功效。

因此构建道德课堂教学模式意义重大。

所以各中小学纷纷立足本校实际,探索具有本校特色的“道德课堂”教学模式。

郑州高新区立才实验学校摸索出的一主多元•灵动课堂“三问三思一提升”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实现了重大突破,得到了实验班师生的广泛欢迎。

二、“灵动课堂”教学模式的相关概念梳理1.“一主多元”是什么意思呢?“一主多元”是这种教学模式的实施原则。

从学生学习方式看:学校追求的是以学生独立自学为主,以同伴对学,小组群学,教师导学,展示彰学,倾听互学,点评议学等多种学习方式相结合的课堂。

从学习目标方面看:学生是以学习知识为主,同时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和能力,离开老师可以自学),学会提问和思考(不会问,本质是不会思考)学会教授(不仅自己会,还要能把别人教会——能带徒弟的人才可以当领导),学会组织(具有号召力,能识人并根据各人所长合理分工),学会展示(准确表达、完美呈现),学会倾听(礼貌并能归纳对方的要点),学会评价(能区分优劣,能从多角度看问题,能评价别人也会评价自己),学会赏识(懂得看别人的优点,学人之长),学会容纳(懂得存在的必有存在的意义),学会合作(懂得借力用力不费力,人与人相互支撑),学会感恩(无论别人欣赏自己,还是批评自己,都是为了自己能更完美,所以要常怀一颗感恩的心)等多元学习目标相互作用的课堂。

灵动课堂教学模式(1)

灵动课堂教学模式(1)

灵动课堂教学模式以“先试后导、先练后讲”为基本操作模式,真正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努力构建“启发式”新型课堂模式——灵动课堂。

“灵动课堂”的基本教学模式为“三段七步导学法”。

“三段七步”指课堂导学分为三个阶段:准备学习阶段、主体尝试阶段和拓展延伸阶段,这三个阶段又分七个步骤:准备学习、导学定向、自学课本、尝试练习、讨论交流、教师点拨、再次练习。

以上七个步骤中第一步是准备学习阶段,第七步是拓展延伸阶段,其余五步是主体尝试阶段。

第一步:准备学习一般做好两个方面的准备:心理准备(或情感准备):创设学习氛围,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学习兴趣。

知识准备:新知识都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引伸发展起来的,新知的学习实际上就是用“七分熟”的旧知识学习“三分生”的新知识,所以必须准备“七分熟”的旧知识。

第二步:导学定向即提出导学问题,也就是为学生的尝试学习提出任务,也是确定学习目标,让学生进入问题的情境之中。

思维始终是由问题开始的,有了需要解决的问题,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启迪学生的思考。

问题是教学的基础,也是促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核心。

导学问题既可以是教师事先根据学习内容精心编制或拟定,也可以由学生根据课题自行提出,师生共同整理。

导学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作用:(1)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要求;(2)使学生产生求知欲及好奇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3)通过导学问题的解决,获取自主学习的反馈信息。

第三步:自学课本学生根据导学问题并依托课本开展自主学习。

提出导学问题并不是目的,而是诱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手段,起着引起学习动机、组织定向思维的作用。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尝试解决导学问题,这是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能力的重要一步。

如果说,出示导学问题是课堂的起步,那么“自学课本”就是起步后学生探索知识的阶段。

在“自学课本”这一步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它与教师的指导作用和课本的示范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促进学生对新知的有效学习。

灵动课堂教学实践案例(3篇)

灵动课堂教学实践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创新。

灵动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本案例以某中学七年级数学课为例,探讨灵动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过程。

二、案例目标1.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促进师生互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三、案例过程1. 课前准备(1)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如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等。

(2)教师提前布置预习任务,要求学生提前预习相关知识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3)教师准备好教学课件、教具等。

2. 课堂导入教师通过播放与数学相关的视频或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展示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让学生了解数学家们的创新精神,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 新课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实现目标。

如:今天我们要学习“有理数的乘法”,大家知道有理数乘法有哪些法则吗?4. 课堂教学(1)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围绕一个探究问题进行讨论。

如:探究有理数乘法的法则。

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

(2)展示交流各小组派代表展示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教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并总结有理数乘法的法则。

(3)巩固练习教师设计一系列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

如:完成课后练习题、做小测验等。

5.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6.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四、案例反思1. 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师应注重师生互动,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教师应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打造小学英语“灵动课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打造小学英语“灵动课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打造小学英语“灵动课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1. 引言1.1 为什么要打造小学英语“灵动课堂”要打造小学英语“灵动课堂”的重要性在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

传统的英语教学往往是老师以讲解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互动和实践。

而“灵动课堂”则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主动性,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和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这种课堂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还可以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

小学英语“灵动课堂”也符合现代教育的趋势和需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传统的课堂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灵动课堂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探究精神,培养他们的创新和合作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挑战。

打造小学英语“灵动课堂”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其未来做好全面的素质教育准备。

1.2 核心素养的重要性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在小学英语教育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具备的基本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这些素养不仅是学生成功学习英语的基础,更是他们未来成长和发展的关键。

首先,语言能力是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必备的能力之一。

通过打造灵动课堂,学生将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实践和运用英语,从而提升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

良好的语言能力不仅有助于学生在英语课堂上取得优异的成绩,更能够帮助他们在日常生活和职业发展中游刃有余。

其次,思维能力是学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灵动课堂中,学生将接触到更多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学习内容,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思维训练,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英语知识,提高解决问题和分析复杂情况的能力。

此外,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也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可或缺的部分。

在灵动课堂中,学生将有更多的机会与同学合作,共同探究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这样的能力将对学生未来社会交往和职业发展起到关键的支持作用。

动静结合 灵动课堂

动静结合 灵动课堂

动静结合灵动课堂一、前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教育方式也在不断地改变。

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学生需要一种更加灵活、更加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动静结合的教学模式正是符合这一需求的,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动静结合的定义动静结合是指将静态的知识学习与动态的实践结合在一起,通过实践活动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不只是被 passively fed information,而是通过自己的动手实践来学习和探索,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三、动静结合的优势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显得单调乏味,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情绪。

而动静结合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来学习,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得学习更加主动和积极。

2.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动静结合的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因为他们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来学习的,这样学到的知识更加深刻、印象更加深刻。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动静结合的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让他们在学习的同时掌握一定的技能,为将来的就业和创业打下基础。

四、动静结合在中文课堂中的应用1. 阅读课的动静结合。

在中文课的阅读课中,可以采用动静结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不仅仅是 passively read the text,而是通过阅读的过程中参与到讨论以及实际的实践中,如演讲、写作、角色扮演等,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2. 写作课的动静结合。

在中文写作课上,老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来学习写作技巧,如通过写日记、写感想、写作文等形式来实践所学的写作技巧,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3. 课外拓展活动。

除了课堂内的活动,中文课还可以组织一些课外拓展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作文比赛、中文歌曲演唱比赛等,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参与到实践中来,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小学科学 主动、互动、灵动的"三动"课堂构建策略

小学科学 主动、互动、灵动的"三动"课堂构建策略

课程探讨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经常能看到各种热热闹闹的场景,教师教得激情飞扬,学生学得精彩纷呈。

与传统中静悄悄的课堂相比,学生已经明显地“动”起来,本文作者尝试通过构建主动、互动和灵动的“三动”课堂,让学生动得有目标,动得有方法,动得有成效,最终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稿)中明确指出:教师应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创造一个人人都能参与科学学习的环境。

因此,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以学为中心,能有效构建主动、互动、灵动的“三动”课堂,最终积极使教学效果得以有效提升。

一、构建主动的课堂教学中,大家都会通过导入环节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多时候,这里的内容会比较贴近生活。

比如:美食,哪怕只是一块饼干,也能迅速调动起学生的兴趣。

比如:魔术。

在五年级下册《液体的热胀冷缩》一课导入环节,通过加热牛奶来制作一个“牛奶喷泉”,瞬间就吸引了学生惊叹的目光。

当然,光有暂时的兴趣是不够的,还要引导学生产生持续探究的动力,怎么办?常用的方法是:任务驱动。

在一次区级教学展示中,听到一位年轻的科学教师执教四年级上册《食物在体内的旅行》一课,教师要求学生用25分钟的时间来完成三项探究任务,并设计了可供选择的第四项活动:1.阅读科学资料,根据资料寻找出食物经过的器官,并按序排列;2.领取实验装置,思考它们分别模拟哪个器官,让饼干依次经过“口腔”“食管”,进入到“胃”,轻轻揉捏“胃”,观察饼干在“胃”里变成了什么模样,静静等待2、3分钟,饼干又变成了什么样?并写下在实验中的新发现和新想法;3.阅读学习材料,将“小肠”“大肠”按照正确的位置贴到卡纸上,标注名称,并对照图片,指一指这些消化器官在体内的什么地方。

4.说一说食物在体内经过的路径以及每一步发生的变化,思考在生活中应该怎样保持健康。

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轻松自如地在各组巡视,偶尔与学生讨论并稍作指导。

课内的这份轻松来自于课外的功夫:一是紧紧围绕本课学习目标来设计探究任务;其次,这些任务符合当前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基础。

关注学生需求 构建灵动课堂

关注学生需求 构建灵动课堂

言的表 达将更加顺畅 , 学生将不仅能从教师那 里得到数学语言
的支持 , 能从 同伴 中找到 帮助: 还 平均 分的过程叙述也将变 得 顺 畅起 来; 同时在交流 中, 将话语权交还给学 生, 让学生在 自圆 其 说、 分辨争论 的过 程中 内化知识 , 在 提升认识 , 发展情感 : 当
生活会 闪现出无 比的亮色 。前段 时间听 了一堂 《 认识平均 分》
师向同学做起 了解释 工作: 小朋 友仔细看 , 种分 法是将 6 “ 这 个
桃子 , 分成 了 6份 , 每份有 1 , 个 所以它也是公平 的一种分法 。 ” 反思 一: 动课 堂从信任学生开始 灵 面对 小学生 , 尤其是低年级孩子 , 老师 常常不放 心, 小朋友 懂什么 ?没有老师领着走 , 能学得会 、 学得好吗 ?于是 , 我们常
案 的忠 实执行者 , 而应 该是着眼于学 生发展 , 大胆地 跳出预设 的框框束缚 , 采用弹 性化 的教学 , 灵动地调整 教学程序 , 运用恰
当的问题、 活动 引领学 生, 鼓励发现学生 , 使之进发出创造思维
的火花 , 满足 其真正 的学 习需求与愿望 。因此, 顺应 学生需求
的课堂才能称之 为有效。 片段三 : 师请一位 同学上讲 台演示“ 个桃 子, 教 8 每只 小猴 分 2 桃, 以分 给几只小猴 ?” 个 . 可 的过程 。这位 同学先是拿 出 4根小棒 , 将它们平均 分成 四份 , 这里 的操作 显然不是题 目要
规范的数学语言组成 , 因为数 学表达 能力的提升既是本课的重 要 目标之一, 同时也是学生将“ 平均分” 除法学 习建立联 系的 与
的分法 , 因此教师 帮这位 同学将 小棒 2根 2根放在 一起…… 反思三 : 注价值 资源的课 堂才 能称 之为 高效 关

注重体验学习构建灵动课堂

注重体验学习构建灵动课堂

注重体验学习构建灵动课堂在当今信息化时代,教育教学方式正在发生着巨大变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们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在这种情况下,灵动课堂的概念被提出,并受到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认可。

灵动课堂是指课堂教学活动和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需求,注重学生的体验学习,使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参与和互动,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下面我们将探讨如何构建灵动课堂,注重学生的体验学习。

构建灵动课堂需要教师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和认识。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课堂的主人,学生则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

而在灵动课堂中,教师应该摆正位置,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在课堂上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的传递者”,而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辅助者,教师应与学生形成更加平等和和谐的互动关系,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构建灵动课堂需要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是学生学习的场所和氛围,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至关重要。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在教室里被动接受知识,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环境单一、死板,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而在灵动课堂中,学习环境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充满活力和创造性,使学生能够在不同的场景和情境下进行学习,促进学生的多方面发展。

教室可以设置成小组学习模式,让学生们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教室墙壁可以贴满学生作品和学习成果,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自信心;课堂上可以播放丰富多彩的教学视频和音频,使学生体验到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形式等等。

这样一来,学生在积极的学习环境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更好地实现个性化和可持续发展。

构建灵动课堂需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校往往过分注重学生的学科成绩,而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校只关注学生的智力发展,而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品德、社会交往等其他方面的发展。

浅谈小学语文灵动课堂的构建

浅谈小学语文灵动课堂的构建

浅谈小学语文灵动课堂的构建【摘要】小学语文灵动课堂的构建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而设计的。

在构建灵动课堂时,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要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以学生为主体,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注重教师角色的转变,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引导者。

提倡合作学习,让学生之间互相合作,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要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小学语文灵动课堂的构建对学生语文学习的促进具有重要意义,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改进,同时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灵动课堂,学习兴趣,学习规律,教师角色,合作学习,多媒体技术,促进学习,教师摸索,改进实践,灵活运用。

1. 引言1.1 浅谈小学语文灵动课堂的构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构建灵动课堂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

灵动课堂强调通过创造性的教学手段和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言能力。

灵动课堂还注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规律,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和差异性,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他们的学习方式和节奏。

教师在灵动课堂中扮演着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在课堂中不再是单向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引领学生探索和发现知识的学习伙伴。

灵动课堂还提倡合作学习,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促进学习效果的提高。

灵动课堂还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加生动、直观的学习体验。

构建小学语文灵动课堂对学生语文学习的促进具有重要意义,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改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学方式和手段,实现语文教学的有效教学目标。

2. 正文2.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构建灵动课堂的重要环节之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可以通过设立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在参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灵动教学模式的构建

灵动教学模式的构建

灵动体育突出体育教学的灵力,以学生个体全面发展为中心,依据学生各学段的发展特点,灵活地选择和开发适宜的体育教学内容,各种教法和学法,从而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灵活地学习、充分地运动,使体育课充满灵气、活力、生机,积极向上的、生命的教育,继而促进体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提高。

一、“灵动式”课堂教学模式模块“灵动式”教学模式即“一准,双动,三放,四步骤”。

“一准”即学习目标要准确。

“双动”即学生学习行为主动,教师行为灵动。

“三放”即教师放手,学生放开身心,课堂内容开放。

“四步骤”第一步,激情引趣,这不仅是良好课堂开始的前提,也是整个课堂有效性的保障;第二步,自主、合作、实践探究;第三步,拓展延伸;第四步,放松身心。

二、“灵动式”教学模式的实施第一步骤:激情引趣,扬起“灵动”之帆(9分钟)进行有节奏、有韵律、有目标的、既动感又欢快的准备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动起来。

例如,在进行一年级的立定跳远的教学中,学习立定跳远的重点在于双脚同时起跳,同时落地,难点在于上下肢协调配合。

因此,韵律操的编制时应重点放在腿上和上下肢协调配合上。

第二步骤:合作探究,唱响“灵动”之魂(19分钟)1.有效导入课堂,启发学生主动思考交流,教师主动参与观察,营造学习氛围课堂导入的方法有直接导入法、故事导入法、情境导入法等多种多样。

灵动体育要求教师要根据教学对象、教材内容、课型等特点采用相应合适的导入方式,做到导入有针对性、目的性、启发性和趣味性,体现课堂教学的灵动性。

例1:在进行一年级立定跳远教学时,本人采用故事导入法。

教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听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呀?学生:听过。

(也有的说没听过……)教师:今天老师就给学生们讲一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喜欢吗?学生:喜欢…………故事讲完后,学生自己充当小蝌蚪的角色,去找妈妈,一开始学生们做出游的动作去找妈妈,然后做出小青蛙的动作去找妈妈。

在此过程中,你会发现有的同学向另外的同学说,小蝌蚪是在地上,两脚并起左右摆动游的,有的说青蛙跳时两只手要放在体前跳,他们互相交流,既有了语言自由又能相互学习,进而逐渐地导入学习内容。

“和谐·灵动”心理健康课堂教学模式

“和谐·灵动”心理健康课堂教学模式

“和谐·灵动”心理健康课堂教学模式【摘要】本文介绍了“和谐·灵动”心理健康课堂教学模式。

文章从背景介绍开始,探讨了该教学模式的理论框架,详细描述了实施步骤和案例分析。

通过效果评估,展示了该教学模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文章总结了成功因素,并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

这一教学模式通过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可以深入了解“和谐·灵动”心理健康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和效果,从而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心理健康课堂教学模式, 和谐·灵动, 引言, 理论框架, 实施步骤,案例分析, 效果评估, 成功因素, 结论, 总结回顾, 展望未来.1. 引言1.1 背景介绍"和谐·灵动"心理健康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旨在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资源,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日益凸显,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采用"和谐·灵动"心理健康课堂教学模式,旨在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

这一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律能力。

"和谐·灵动"心理健康课堂教学模式也注重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和师生关系的构建,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成长。

通过引入"和谐·灵动"心理健康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心理健康水平,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值得深入研究和推广这一教学模式,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2. 正文2.1 理论框架理论框架是构建心理健康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其主要包括几个方面的理论支持和指导。

小学语文灵动课堂的构建策略探索

小学语文灵动课堂的构建策略探索

小学语文灵动课堂的构建策略探索嘿,你们知道吗?我觉得我们的语文课可有意思啦!就像一个魔法世界,充满了惊喜和乐趣。

今天呀,我就来和大家讲讲怎么让语文课变得更棒,也就是小学语文灵动课堂的构建策略哦。

首先呢,老师可以多讲好玩的故事。

比如说,在学一篇课文的时候,老师先讲一个和课文有点像的故事。

就像我们学《小马过河》那一课,老师先给我们讲了一只小兔子要过小溪的故事。

小兔子一开始也不敢过,怕水太深,但是后来它勇敢地试了试,发现水其实很浅。

嘿,你们知道吗?我觉得这样一讲,我们再学《小马过河》的时候,就更容易理解小马的心情啦。

而且听故事的时候,我们都可认真了,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老师,就像在看一场精彩的电影。

然后呀,我们可以在课堂上玩游戏。

比如猜字谜游戏,老师在黑板上写出一个字谜,让我们来猜。

有一次,老师写了“七十二小时”,让我们猜一个字。

我们都开动小脑袋瓜,想啊想啊。

有的同学说是不是“晶”字呀,因为七十二小时正好是三天,三天不就是三个“日”字嘛。

嘿,你们知道吗?我觉得猜对的那一刻,心里可高兴啦,就像吃了一颗甜甜的糖果。

还有词语接龙游戏也很好玩,一个同学说一个词,下一个同学要用这个词的最后一个字当开头,再说一个词。

这样不仅能让我们记住更多的词语,还能让课堂变得很热闹呢。

还有哦,老师可以带我们去外面观察大自然。

比如说学描写春天的课文的时候,老师带我们去校园里找春天。

我们看到了嫩绿的小草从土里钻出来,就像一个个小脑袋在好奇地张望世界。

我们还看到了五颜六色的花朵,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嘿,你们知道吗?我觉得这样亲眼看到的春天,比在书上看到的可美多啦。

回到教室后,我们写作文的时候,都有好多话可以写呢。

我们自己也可以多动手做一些小制作。

比如学了《曹冲称象》那一课,我们可以用橡皮泥和小盆子来做一个简单的“称象”实验。

虽然我们做的没有曹冲那么厉害,但是在做的过程中,我们也学到了很多知识呢。

嘿,你们知道吗?我觉得自己动手做东西可好玩啦,就像变成了一个小发明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忠州二小“灵动”课堂模式一、何为教学模式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所以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

因此,努力探索新课程实施中的学科教学模式是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

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应该关注知识、技能目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将课程的目标表述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这应该是一个全方位的目标体系。

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必须关注《新课程标准》对课程的重新定位和对教学的新要求,要以师生互动为中心,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另外还必须考虑新教材的内容、体系特点,有的放矢,因地制宜地进行教学,还应该关注多媒体技术在语文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积极探索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的主要任务是形成一种学习环境,以最适宜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但是没有一种模式是为完成所有类型的学习或者是为适用于所有学习风格而设计的。

当前,教学模式正从单一性向多样性发展;从以“教”为主向重“学”的方向发展;从经验归纳型向理论演绎型发展。

作为一个优秀教师,不能只会运用一种教学模式,而应该在既定的模式下灵活融入自己的教学理念,发挥自己的教学风格,才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一种成功的教学模式应该具有以下特征:1.完整性。

任何教学模式都是由一定的教学理念、主题、目标、程序、策略、内容和评价等基本因素组成,本身具有一套比较完整的结构和一系列的运作程序,体现出理论上的自洽性和过程上的连续性。

2.操作性。

教学模式是一种简化了的教学思想和理论,它通过某种便于理解的教学结构和易于操作的教学程序,把某些抽象的、纯粹的理论用比较具体的、形象的形式反映出来,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一个简单易行的教学行为框架,使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能够理解、把握和运用教学理论。

3.稳定性。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形成的教学结构和活动序列的结合体,它通过概括教学经验,去粗存精,抽取出重要的教学要素组成,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教学活动的普遍性规律,因此具有相对稳定的特性。

4.灵活性。

虽然教学模式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是一成不变的,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随着学科的特点,教学内容,现有教学条件和师生水平的不同,我们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此外,教学模式是一定社会的产物,随着社会发展的变化,教学模式也不断的吐故纳新,只有这样教学模式才能永葆青春活力。

三、“灵动”课堂教学模式自推进新课程改革以来,忠州二小都在不断摸索、实践、打造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模式,根据相关理论以及《新课程标准》,我们围绕“灵动”做文章(灵:即灵活、灵气,着眼通过课堂教学,把学生培养成思维灵活、爱学习、会学习、有灵气的学生;动:即生动、互动,让每一堂课都充满趣味性、生动性,都能真正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变学生被动为主动,让课堂成为师生平等对话、互相探究的舞台。

),根据老师们的不断尝试,打造出了“灵动”课堂六字总模式,六字即“引、导、议、点、练、展”,一导:用简洁、精准的语言导入新课,明确出示学习目标;二引:师生商量引导梳理自学提纲,指导学生围绕提纲自主学习;三议: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在自学的基础上,通过分组讨论解决学生学尚未解决的问题;四点:各小组根据讨论情况由本组代表面向全体学生反馈讨论结果,教师归纳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指导方法,补充知识规律,通过适当点拨,实现整合和升华;五练:灵活、巧妙设计基础性练习,检验学生达标情况,弥补缺欠;六展:设计综合性题目,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向在生活中学习的能力。

根据以上“六字”模式,特提出了新课程理念指导下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教学模式:(一)语文课堂教学模式1.阅读课文讲读课课堂模式“五步五读”模式:“五步”即“初读质疑、自主探究、同伴共悟、小组汇报、拓展训练”五个步骤;“五读”即一读扫障碍、二读明大意、三读细体会、四读练表达、五读会运用。

第一步:初读质疑,一读扫障碍。

通过各种方式在课前自由朗读,勾画出不理解的字词和不理解的句子,一一扫清障碍,再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带到课堂上与同学、老师交流。

老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类,让在后面的自主、合作学习中去一一解决。

第二步:自主探究,二读明大意。

即自主读,在初读的基础上感情朗读,围绕前面的疑问,通过勾画、圈点、批注等多种方式,抓脉络、提要点,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教师应创设多种自主学习的活动形式,打开学生思路,让课堂充满活力。

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对一些当前还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告诉学生留待后面一个环节再研究。

第三步:同伴共悟,三读细体会。

这便是通常说的讨论,这是学生对自己发现的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讨论或辩论,是学生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教学过程。

在这个环节让学生通过品读、悟读,加深对文本的体会。

这个环节,教师必须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越是教材的核心问题越需要学生去理解,会积极参与,进入角色,才能产生预期的效果。

应舍得花时间,组织学生去讨论。

第四步:小组汇报,四读练表达。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讨论的结果,这是对学生组织能力、协调能力、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综合检验。

教师此时充当的只是一个引导者,只需对学生的汇报适时点拨,通过点拨疏通学生的思路,并把学生获取的感性知识升华到理性,使学生的认知过程在教学中得以落实,使教学更加深入。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的点拨不是直接告诉学生方法和答案,而是设计出有助于指导学生继续思考的问题,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我们强调课堂点拨的创新价值,正是改革课堂教学,着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手段之一。

第五步:拓展训练,五读会运用。

拓展,实际就是让学生在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延伸,就是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讨论总结出的新的知识规律来发现探究新的问题教学环节,这是学生学习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拓展环节有比较多的形式:向读的拓展、向写的拓展、向生活空间拓展。

向读的拓展,其实就是群文阅读,让学生用学到的阅读方法去读懂同一类的文章。

这对于高年级的教学很有用,比如读小说、诗歌等。

向写的的拓展,我们也经常在做。

学了游记就让学生学习按游览记叙的方法;学了新闻就让学生用新闻的格式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件;学了小说,就要求学生学习塑造人物的方法描写人物反映思想;学了写景的文章就让学生按描写顺序进行描述。

向生活空间拓展,现在显得特别重要,新课标要求“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尊重学生言语实践亲历和亲历语感的积淀”,那么我们就要有意识的让学生把课堂课本和自己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有的课文文短意长,有的课文读完之后,情感还在回荡,若向课外延伸,就可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为语文课堂注入一股新鲜的活力。

2.阅读课文自读课课堂模式语文自读课从教学内容讲是指语文教材中的“自读课文”,从授课形式讲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独立操作为主的一种课型,它是与讲读课、作文课、复习课、活动课、口语课等课型并列的一种课型。

目的在于印证和实践“教读课”上所学习到的方法。

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多提问题,质疑问难。

在我们的教材中,自读课文占一半左右,而自读课的教学又最易忽视、最难落实、最难坚持,必须有一个既符合自读课的教学规律,又能提高自读课教学效益的教学模式来规范自读课的教学,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激趣导入——自主学习——合作答疑——练习运用”的自读教学模式。

第一步:激趣导入。

自读课开始,教师运用1—2分钟的时间巧妙导入,引导学生进入自学状态,激发自学的兴趣,让学生在趣味中去阅读,去质疑。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有经验的语文教师总是重视导入的技巧,柏拉图说“强迫学习的东西是不会保存在心里的。

”只有强烈的爱好和求知的兴趣,才会在自读中产生良好的心理条件,推动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

从趣出发,以激为触发点,激而成趣。

激趣导学的方法可以乐激趣、以情激趣、以奇激趣、以疑激趣、以新激趣、以成功激趣、以故事谜语激趣、以多媒体激趣等。

第二步:自主学习。

学生根据老师或自己设置的学习目标独立阅读课文,探究问题的过程。

它包括学生的一切自学行为,如读书(默读、自由朗读、精读、略读、浏览等方式)、动笔圈、点、画、批、注,使用工具书查字典、词典,给生字词注音、解释,特别是中高年级学生找出课文的关键词语、精彩语段,摘抄妙词佳句,做笔记,理清课文的脉络,辨析课文的体裁,提出疑难问题等一系列的活动。

这实际上是学生深入课文内部,感知材料、训练语感的过程,是自读课的核心环节。

第三步:合作答疑。

教师只需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让他们把自己拿不准甚至无法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在小组内,或者班集体中进行交流。

教师再对学生反映出的问题(包括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否有更好的办法或对知识上有困惑的地方)和教师自己发现的问题的提出的结论性的东西,在课堂上及时进行简单小结,引导学生比较全面地回顾在本节课中学习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获得情感与态度的升华,让学生获得更丰富的学习体验。

第四步:练习运用。

通过自读,学生开拓了视野,学会了自读的方法,训练了技能,培养了语感,掌握了一定的阅读规律,学生就可以将这些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去。

如学会摘录词句,平常就可以养成边读书边摘录,收集妙词佳句,运用到写作上去。

学会了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阅读思路去阅读文章,学生在课外阅读报刊杂志、小说名著时,就会知道怎样进行阅读。

3.识字课教学模式在这里强调的是随文识字。

以下教学模式“第一步到第三步”放在一课时实施完成,“第四步到第六步”在第二课时实施完成。

此模式以学生自主识字、自主阅读为主,教师只在揭示学法、解难答疑上发挥作用。

这个模式体现了形式上的生动性,内容上的实践性,方法上的启发性。

第一步:激情导课,揭示课题。

激情导课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目的是组织教学,激发情感,引导学生充满信心地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从而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

第二步:初读感知,巩固字音。

学生依据教师提出的读的要求、目标,圈出生字,认真拼读,再放入词语、句子、课文中去读,自主性的初步感知和初步探究。

形式主要采用自由轻声读,以保证全员参与,力争全体学生都有自读、自悟的时间,在多次的朗读中,生字反复呈现让学生牢记字音。

第三步:再读课文,识记生字。

随课文识字,根据儿童学习汉字的规律,让学生能寓识于读、寓识于境。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同伴互助互学、全班交流等方法巩固字音,识记字形,了解字义,描仿入体。

第四步: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细读阶段,继续巩固字音,理解词语,学习运用词语。

通过各种教学手段的运用,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采用各种形式的读:专心致志地读,细致入微地读,切己体察地读,浮想联翩地读,让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精神的碰撞与沟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