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说课稿及教学反思(共二篇)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说课稿及反思(一)一、说教材本课是新教材人教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第三单元的《语文园地》。
本单元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纸的发明》《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4篇课文,还安排了围绕生活中的传统节日的“综合性学习”。
这些课文和活动从不同侧面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使学生在学习本组课文时,能从多个侧面了解深厚的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根,进一步加深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说学情在本单元课文的学习中,教师已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习“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这一写法,所以学生对这种写法已有了解,因此,能和同学一起交流。
“词句段运用”编排了一次口头表达和一次写一段话的训练,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给予学生例子指导,学生也能轻易完成。
三、说教法学法“交流平台”要创设轻松、民主的氛围,引导学生大胆表达。
“识字加油站”可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
“词句段运用”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多鼓励,少批评,让学生大胆说、大胆写。
“日积月累”可配备课件、视频,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四、说教学目标1.通过交流平台,引导学生总结“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方法。
2.认识7个生字。
3.口头介绍一次手工活动的过程。
4.细读文本,想想文本的共同特点,再照样子写一段话。
5.了解“文房四宝、雅人四好、花中君子、中医四诊”等中国传统文化。
6.创设轻松的氛围,引导学生交流,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7.交流识字方法,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习惯。
8 .激起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五、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认识7个生字。
2.口头介绍一次手工活动的过程。
教学难点:1.总结“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方法。
2.仿写一段话。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
学生:对本单元内容进行回顾。
六、说教学过程板块一、新课导入同学们,前一段时间我们学习了第三单元的课文,学到了很多知识。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赵州桥》的教学反思(精选19篇)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赵州桥》的教学反思(精选19篇)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赵州桥》的教学反思篇1《赵州桥》是一篇说明文,向我们介绍了中国古代修筑的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
它表明了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就聪明能干、有能力、有志气,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一、设计简单的教学程序语文教学专家提出了“简简单单教语文”这一观点。
为了这个“简单”,我背后做了“不简单”的事情:收集大量关于赵州桥的资料,例如现在的以前的赵州桥的图片,赵州桥的结构特点,还有地震中的赵州桥,洪水后的赵州桥等等。
解读完课文,赵州桥的形象、特点已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脑海中。
最后我设计了简单的教学程序,以切入点引出三个特点:“雄伟、坚固、美观”,再根据这三个词去学句学段学篇,去感受赵州桥的无限魅力,二、以老师之情拨动学生之情虽然赵州桥是一篇说明文,但它的字里行间无不透出作者的情感——自豪。
教学中我紧紧抓住关键词引发学生的情感,让他们通过朗读表达情感。
例如结合收集的资料:比欧洲同类的设计早七百年,并经受住了洪水、地震、风雨和使用的考验,至今仍然雄姿不减当年,体会它的坚固,感受它的“世界闻名”。
我告诉他们一个数字往往胜过千言万语,从“1400多年”、“五十多米长”,“九米多宽”中体会这些数字传递出来的信息,体会赵州桥的坚固雄伟。
抓住关键词“抵”、“回首遥望”,做动作体会桥的。
图案的传神。
最后我让学生利用不同形式读赵州桥精美的段落……此时学生的情感,老师的情感,作者的情感,文本的情感融为了一体。
三、用多媒体突破难点在这一课的教学中,适时运用多媒体突破难点,效果显著。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赵州桥》的教学反思篇21、字词的教学分量太重了。
三年级的孩子已经进入自主识字的阶段,对于生字词语完全可以放手让孩子自学。
如果孩子对生字的识记和朗读有困难,那么更不应该放在一起教学,随文识字的效果会好些,主要是为了分散难度。
如果在朗读中发现某个孩子有难词不会,可反复让他练习此句的朗读,直到读通、读顺为止。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及反思--第三单元 古诗三首
9 古诗三首教学导航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堂小结教学过程第二课时课堂小结教学过程第三课时课堂小结参考答案第一课时1. (1)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2)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
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3)一岁除:一年已尽。
除,逝去。
(4)千门万户:形容门户众多,人口稠密。
(5)曈曈: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
2.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元日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窝囊)第二课时1.(1)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
(2)纷纷:形容多。
(3)欲断魂: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
情绪低落,神魂散乱。
(4)借问:请问。
2.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第三课时1.读句子,写古诗。
(1)我独自一个人居住在他乡,每到过节的时候我就更加思念自己家乡的亲人。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2)在遥远的地方,想到兄弟们都登上高处,一个个都插上茱萸,单单缺少我一个人。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把节日和相应的传统饮食连接起来。
端午节(粽子)重阳节(菊花酒)元宵节(元宵)中秋节(月饼)春节(水饺)3.理解古诗,完成练习。
(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王维写的一首广为传诵的诗篇,深切地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家乡和亲人)(2)本诗中的千古名句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表达了游子思乡之情,曾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
4.以叙述的口气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编成故事,讲给同学听。
诗人王维因为要在长安谋取功名,不得不与自己的故土和亲人告别,作客他乡。
远在外地的他,时常想起家乡的朋友和亲人。
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王维想:家乡的亲人、兄弟们一定在插满茱萸的高山上祝愿我在外乡一帆风顺吧!遗憾的是,我无法与亲人、兄弟们一起度过这美好的时光。
部编人教版语文 三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反思部编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反思部编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思考《9古诗三首》教学反思(一)《元日》讲的是正月初一,家家户户贴对联的喜庆场面;《清明》描述了清明节人们去上坟,天气蒙蒙细雨,人们的心情很悲痛;《九月九忆山东兄弟》虽然是思乡情重,但也写出了在重阳节习俗是登高,身上佩戴茱萸。
通过学习本组三首古诗,让学生更加了解到我们中国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民风民俗。
本文的教学重点就是:能够利用字典、词典,认知生词意思。
背诵杰出诗文,著重在背诵过程中体验情感,进行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一、教学效果紧紧围绕本课教学教学目标,我获得了以下教学效果:1.诵读导入,学生诵读三首古诗,让每一名学生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体会认知体会三首古诗2.利用课件检查生这些词,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让在学生与文本、教师和同学之间的对话交流中学习古诗,完成理解、积累语言,并适时的内化到自己的语言图式中,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交流。
3.钻研古诗,认知诗意。
尽早适度的使学生介绍作者写下这几首诗诗的历史背景,使学生更好的认知诗歌的思想感情。
4.品读古诗,体悟情感。
利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边读边想古诗描写的场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5.开拓延展,累积古诗《乞巧》。
二、顺利之处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引导学生复习古诗一般的学习方法:解诗题,知作者;抓字眼,明诗意;多诵读,悟诗情。
于是我放手让学生按照方法进行自学。
学生很快就进入了学习的状态,由读到悟,在整个的自学过程中,学生不断抓住相应的字眼,品味到了古诗所传达的意境。
三、不足之处个别孩子不能准确把握本课基本翻译,看来他们没有认真学习,有走神的大有可能,今后我要加强对他们的引导。
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例如很多的问题可能并没有符合三年级学生的领悟水平,他们的回答总是与我自身想要的答案相差很远,于是整个课堂变成了以我为主而学生为辅的画面,他们总是在听我讲,以我的思想要和建议在朗诵古诗,而并没达至我预期的效果,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多特别注意他们的水平,不容明确提出过分低的建议。
三年级语文《语文园地三》教学反思(精选10篇)
三年级语文《语文园地三》教学反思(精选10篇)三年级语文《语文园地三》教学反思(精选10篇)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年级语文《语文园地三》教学反思(精选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三年级语文《语文园地三》教学反思篇11、口语交际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而这种口语交际的能力要靠丰富的语言实践去培养,因此,教师要善于营造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真实情境,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开放性话题,让学生说出自己真实的生活经历。
我们要允许学生说得不完整,通过补充提问,把事情说清楚说完整;允许说得不生动,甚至允许出错,使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敢于交际,乐于表达。
2、习作练习要符合三年级学生的特点,降低习作的门槛,给学生以自信。
引导学生将平时的积累运用于自己的习作之中,体现学用结合。
要给学生更多的展示与学习的空间,并将展示与评价有机结合,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
3、丰富的语文积累,是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集中表现,教师要善于拓展学生学习语文的领域,带领学生品位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本地和学生的实际选择口语交际的话题,凸显地域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使学生有话可说。
口语交际的话题要丰富而开放,要联系学生的生活,说身边的事,说自己的事,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要鼓励学生敢说,教给学生会说,逐步引导学生说得生动精彩。
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
习作教学中,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兴趣,要及时鼓励学生的进步,让学生感到习作的乐趣,体验习作的成功感,从而喜欢习作,乐于表达,顺利地完成习作开篇的过渡。
词语的积累对子歌词语搭配及绕口令的学习,要创设更多的实践机会,拓展学习的内容,培养学生将积累与运用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年级语文《语文园地三》教学反思篇2〖鼓励学生多练〗多练包括“说”与“写”的过程。
惊弓之鸟的教学反思
惊弓之鸟的教学反思惊弓之鸟的教学反思1今天我讲授的是《惊弓之鸟》的第二课时教学。
整节课以"更羸是个射箭能手"为切入点,找到相关语句来体会更羸的这一特点。
在学生汇报相关语段时设计了:一、两个"直"字的感悟,在学生体会后出示课件"飞得急""掉得快",并让学生在书上做批注教给学生阅读批注的方法。
二、因果倒装句的'练习,在我的启发引导下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这种句式。
在我的预设中第九段是最后出场,没想到学生首先汇报这段。
我就从九段开始。
汇报完所有相关语句后又小结的更羸通过仔细观察。
认真分析。
作出正确判断体会他还是什么能手。
让学生感受更羸作出正确判断的原因,教学过程还算顺利。
在揭示寓意后找同类成语学生不能准确说出,我的课件上的字体有些小,学生看不清,有的字也不认识我就读了一下。
拓展阅读《买椟还珠》之后,我又给出"取舍不当。
舍本逐末"让学生积累。
写在书上,感觉有点费事。
游戏猜成语本打算在游戏后准备调查一下学生的积累情况,结果匆忙下课了,学生准备的成语图有难度的准备用实投影展示集体猜,也没有打开投影。
总之,整节课基本按我预设的环节进行完了,没有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成语图片很可惜,今后我在课堂的调控上和倾听学生的发言上要努力。
惊弓之鸟的教学反思2教学过程:复习,导入新课出示预习提纲:1、默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自学本课生字、生词。
2、回忆一下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教师提出学习任务:(1)更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为什么他不用箭,只拉弓就能让大雁从天上掉下来?学习第一自然段。
指名让学生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学生思考:更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能手是什么意思?什么样的人才能称得上是有名的射箭能手?更羸是这样的一个人,从哪件事可以看出更羸是个射箭能手?学习第九段。
为什么他啊不用箭,只拉弓就能把大雁从天上射下来?生找出第九段,抽生读。
《赵州桥》教学反思15篇
《赵州桥》教学反思15篇《赵州桥》教学反思15篇 作为⼀名优秀的⼈民教师,我们要有⼀流的课堂教学能⼒,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的教学能⼒,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编为⼤家收集的《赵州桥》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赵州桥》教学反思1 《赵州桥》是部编版三年级语⽂下册第三单元的⼀篇说明⽂,向我们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和美观。
课⽂语⾔准确,简练,⼜不乏⽣动。
在课⽂的教学中,我始终坚持新课标中对于中年段语⽂教学的要求,让我的课堂充满语⽂味,具体做到了以下⼏点: ⼀、简化教学程序 “趣味教学”这⼀观点近来常被各界教学专家提倡。
课堂中的“趣味”是教师对⽂本深⼊解读后的深⼊浅出,是对教材的准确把握,我们的“趣味”就应让学⽣学得更简单、更快乐些,让学⽣的感受更深刻些。
为了这个“简单”的趣味,我背后做了“不简单”的事情:深⼊地解读⽂本,收集有关赵州桥的资料。
使赵州桥的形象、特点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脑海中,我感叹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更感叹中国古代的劳动⼈民的智慧和⼒量。
最后我引出课⽂中三个特点:“雄伟、坚固、美观”,再根据这三个特点去引导学⽣学这三个重点句: (1)“赵州桥⼗分雄伟。
” (2)“这座桥不但坚固,⽽且美观。
” (3)“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个创举。
” 以此为线索学段学篇,去感受赵州桥的⽆限魅⼒。
⼆、引导学⽣感悟 在通篇⽂章中,我们能够体会到,作者不仅仅是在游览桥,赞美桥,同时也是在赞美造桥的⼈,我们更能够体会到作者在写作时充满着的骄傲和⾃豪的感情。
所以,读课⽂时,我们要站在作者的⾓度,既表达出作者所要表现的情绪,也表达出⾃我从⽂本中体验到的情感。
“赵州桥⼗分雄伟。
”这是⼀个总起句,后⾯介绍了赵州桥的长度、宽度、建筑材料、形状特点等,都是围绕“雄伟”展开的具体描述。
引导学⽣在朗读中仔细体会这些数字传递给我们的信息,把“雄伟”的⽓魄读出来。
“赵州桥不但坚固,⽽且美观。
最新部编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教后反思《8、去年的树》《去年的树》是一篇感人至深的童话故事,用朴实的语言讲述了鸟儿和树之间的真挚情谊。
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中,我确立了两个重要教学目标: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小鸟和大树之间深厚的友谊,初步体会到诚信的可贵以及环保的重要性。
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入情入境,我用生动感人的动画穿插在整个教学过程,分别是鸟儿和树平和生活的场景,鸟儿千辛万苦寻找大树的场景和鸟儿对着灯火给树唱去年唱过的歌的情景。
初衷是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来感悟文本。
为了更好地体会每一个角色的情感,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是非常必要的。
我知道,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就是在教师,学生与教材之间的互动中展开的。
而要想读好课文,首先就要让学生走进课文中的种种角色,体会每一个角色的思想感情。
因此在教学初始,我就逐步引导课文中小鸟的三次问话的语气,让学生们体会鸟儿和大树分别时的难分难舍,小鸟寻找时的焦急与艰辛,越来越明朗。
这样,渐渐的,孩子们走近了这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之中,把握了读的感情基调。
然而,由于在我引出课题的阶段浪费了太多课堂时间,我删去了原本在教学中采取多种朗读训练的方法,如:分角色读,小组读,男女生比读,师生合作读。
课堂教学的高潮我设计在小鸟面对着灯火,唱起了去年唱的歌。
这里三个自然段文字很简单,却给了读者极大的想象空间。
这里既是情感的暴发点,更是情动辞发指导学生练笔的训练点。
我让学生读,让学生变成小鸟读,学生提问:"①鸟儿为什么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②鸟儿看到灯火为什么还要唱去年唱过的歌③鸟儿为什么飞走之前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学生提问,学生解答,教师适当引导。
这里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
最后我还在这里安排了一个想象说话的环节,语文课堂应是听说读相结合的。
学生交流后,感慨很多,很出乎我的意外。
一堂课下来,我觉得第二点教学目标比较切实地完成了。
学生能很快地理解,分析课文中的词句,并感受到小鸟和大树之间的种种情感。
最新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全单元教学反思
《元日》教学反思《元日》这一课虽然上完了,但还存在很多不足和遗憾,反思和总结如下:1、按着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先让学生找出诗中不理解的字词,再选择学习方法自学,并和同学交流汇报,在理解字词的同时,应及时让学生理解句意,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而不应专门把理解句意单设成一个环节,对于古诗的学习,应注意这一点。
2、在“走进作者”这一环节,考虑到时间关系,教师只是一味地讲,而应该给学生留充足的时间,在自学的基础上,再分享交流。
3、课堂上安排稍显前松后紧,应该在字词的理解上压缩时间,就显得最后的拓展环节宽松一些。
4、在对诗整体把握的同时,我让学生归纳了诗中讲的四个场景,并板书,再总结:这些场景或习俗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如果把这个板书变得更简洁明了一些就更好了。
当然,反思这节课,也有几处值得回味的地方。
比如在选择“元”的意思时,有一个学生质疑,元旦和元日是不是一个意思呢?我抓住这个时机,讲解了有关“农历”和“公历”的知识,学生就不会把元旦和元日混淆了。
在理解“桃符”时,我首先讲了此句省略的词语及原因,然后又讲了桃符的演变过程及故事,又把一对桃符带到了课堂上,通过让学生看、听、摸几个环节,准确地理解了桃符。
之后,又讲了“桃”字,和记忆技巧:“哪来的邪呀,只不过是人们盼望有个好兆头罢了”。
指导写字,又扩词“桃李”,让同课头的老师拍手称快。
课堂上,还进行了“中国传统节日”的知识拓展,有一学生说到“国庆节”,我立即引导,让学生明确传统节日和节日的区别。
另外,我还注重各环节之间的过渡语的设计,如: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们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这也是我们中环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家是多才的,诗人更是智慧的等,这样,既对学生的语言表达是一个熏陶,也能让课堂浑然一体。
因为这是反映过年习俗的一首诗,我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喜庆的气氛,除了课件的背景颜色是红的外,我还把本节课的作业设计成一封信的形式装在红包里发给学生,让学生和听课老师也能感受到浓浓的年气儿。
三年级一块奶酪教学反思
三年级一块奶酪教学反思三年级一块奶酪教学反思(精选5篇)三年级一块奶酪教学反思篇1《一块奶酪》是部编教材三年级语文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
教学本节课,我的感受是:成功之处:一、采用学生自主识字,老师巧妙点拨的生字教学效果较好。
教师都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识字,然后向大家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这大大激发了孩子识字的热情,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不但提高了识字效率,学生们也学得愉快而轻松。
二、以读为本,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语文教学应该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基于这个教学理念,我在教学《蚂蚁队长》中设计了“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的方法进行教学。
不足之处:该放手就放手,略读课文,正是放手的好机会,教师完全可以提供他们一个展示的平台,让他们在这一宽松、和谐、民主的平台上,主动学习,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共享学习成果。
三年级一块奶酪教学反思篇2我在教《一块奶酪》这篇童话故事时,以情境导入新课,学生对蚂蚁搬奶酪这样的情境大多都没有见过,让学生通过一段小视频,*直观感受蚂蚁版奶酪的过程,将学生带入文本的故事中,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教授课文内容时,我采用了“读读、演演、评评、再读读”这样读演结合的方法,仍以读为主,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自编自演,为角色的动作、神态、语气进行设计。
学生表演得生动有趣,并能在老师的引导下相互评价,尽情说出表演的感受,从中体会、感悟,在这样“读读、演演、评评、再读读”的过程中交流了自己的阅读感受。
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中,年的学生要能清地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能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
”说话是写话的基础,而三年级又是从说到写个承前启后的过渡时期。
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很注重学生说的训练。
《语文园地三》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三》教学反思《语文园地三》教学反思(精选11篇)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所谓反思就是能够迅速从一个场景和事态中抽身出来,看自己在前一个场景和事态中自己的表现。
反思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园地三》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园地三》教学反思1三年级是学生作文起步阶段,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而这时学生对作文的知识还知之甚少,写作起来有一定困难。
但如果教师在习作前为学生作好充分的准备。
就可以让学生顺利地进行写作。
怎么准备?必须从现成的模式出发,教给他们基本的作文知识,这个模式就是课文。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逐步明白:怎样一步一步把内容写清楚、写具体等等。
学生接触多种多样的模式,可以了解更多的知识,认识更多事物,掌握更丰富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我们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地挖掘教材的语言学习因素,不失时机地渗透作文教学的内容和基本功训练。
小语第五册第三单元就是一篇写秋景的习作,写景对于写人、写事来说,比较难写,如果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秋景的美丽,那美景扣动学生的心扉,学生写出优美的文章也不是难事。
一、指导有顺序地观察三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喜爱观察,但却缺乏观察能力,不会观察。
这就需要老师的引导。
秋天在我们宜昌变化很大,如:我们身边的树木有的'四季长青,有的枝枯叶黄,还有的树叶颜色正慢慢由绿变红、变黄……如何有效的让学生感受到节气的变化?我从先交流自己眼中的秋天,再画一幅秋天的图画入手,让他们发现秋天已经来到我们身边,再配以美丽的秋景图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秋天的美丽。
二、引导学生先说后写,做到有顺序学生虽然敢说、想说,但由于一些客观原因,并不一定能把想说的说出来,也不一定能有顺序地说出来,更不一定能把它写下来。
怎样使学生能有条理地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好呢?所以本节课我在训练学生说话的过程中,教学生学习观察方法,如:从上到下,从远到近的观察,并以一学生的讲述为例具体说明,然后再指导学生可以先观察整体再观察部分,也可以先中间再四周等等观察方法。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六篇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六篇1.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篇一《剪枝的学问》是一篇记叙文,记叙了“我”在桃园看王大伯剪枝并了解到剪枝的原因,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减少”是为了“增加”,减去又粗又壮的枝条是为了剩下的枝条能更好的吸收营养,更好的生长;也告诉了我们:生活处处有学问,我们要做有心人。
这篇课文以事情发展的顺序,以“我”“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的心理变化为线索,以轻松活泼的笔调娓娓道来。
最后,“我”的感悟写得含蓄蕴藉,虽未一语道破,但读者心中自明。
在教学过程中,我在揭示课题后,就引导学生紧扣课题质疑:王大伯为什么要剪枝?剪枝是为了干什么?剪枝有什么学问?到底要告诉我们一些什么道理?于是我让学生带着问题初读课文,并且提出读书要求。
包括坐姿、包括声音、包括感情,在读的过程中,再加以修改,我觉得在课堂中提出这些要求,往往要比单独的提出这些要求,效果要好得多。
第二、三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通过边读边想,主要让学生明白:王大伯为什么要剪枝?重点理解王大伯的话,同时还要从王大伯的剪枝动作中体会他确实是种桃能手。
这一部分学完之后,可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再次体会种桃能手王大伯话中所蕴涵的道理。
第四自然段写得很美,可以让学生用多种形式朗读。
学习第五自然段,可先让学生通过默读、朗读等形式体会桃子丰收的景象。
最后一句话与王大伯剪枝时说的话遥相呼应,进一步印证了王大伯所说的话有道理。
从而让学生感悟到:剪枝里的学问可真大呀!在课文教学之后,告诉学生:生产劳动中蕴涵着丰富的知识,各行各业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能人。
我们要随时留心周围的事物,注意向生活学习,向一切有经验的人学习。
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让孩子体验了心理变化的过程,怎么样是满怀好奇?又怎么样是一脸疑惑?怎么样是将信将疑?怎么样是又惊又喜?孩子们在体验的过程中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这一心理变化的感觉,在课堂最后,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通过你平时的观察,你还知道了一些什么样的学问呢?”通过对这个问题的讨论,更加坚定了:生活处处有学问,我们要做有心人!我发现,现在的孩子他们能够从在生活中发生的很小的一些事情中得到一些启示,从而明白了很多的道理。
小学三年级语文《绿色的歌》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导语】《绿⾊的歌》是⼩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篇优美散⽂。
本⽂通过作者对⼩蝈蝈的歌声抒发了热爱⾃然热爱⽣活的主题思想。
以下是整理的⼩学三年级语⽂《绿⾊的歌》原⽂、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三年级语⽂《绿⾊的歌》原⽂ ⾖花盛开的季节,是蝈蝈⼉兴的时光。
他们穿着⼩绿褂⼉,蹲在⾖叶上,不停地唱着:“咯咯咯!咯咯咯!” 他们唱的歌,都很好听。
早晨,他们的歌声像⾖叶上的露珠⼀样,圆润晶亮。
午后,太阳晒得⾖叶都打蔫⼉了,他们还在唱。
那歌声,像清凉的渠⽔,流到了⾖棵旁,也流进了我的⼼⽥⾥。
傍晚,他们的歌声带着⾖花的⾹味,飘着晚霞的⾊彩,伴着乡间⼩路上归去的牧笛。
他们唱啊,唱啊,歌唱⾃⼰⽆忧⽆虑的⽣活,充满了快乐和希望。
这⾥,看不见⾳乐厅和剧场,他们好像都是在⾃⼰的⼩院⾥歌唱,在⾃⼰⼩院的葡萄架下歌唱。
⼩螳螂、⼩蜻蜓、蜜蜂、彩蝶,都来听;草⼉、花⼉和⾖秧们,也都在听。
⾖花庄的⼩歌唱家们,长眉⽑,短胳膊,不涂脂抹粉,都是这样朴素,这样⾃然,感情⼜那么真挚。
我听到他们唱的是⼀⽀绿⾊的歌,在绿⾊的歌⾥,好像还飘着⾦⾊的梦,那么优美,那么令⼈向往…… 【篇⼆】⼩学三年级语⽂《绿⾊的歌》教案 教学⽬标: 1、认识本⽂的6个⽣字,会写8个字,有感情地朗读课⽂并背诵课⽂,参照“我的词语库”和课后习题⾃主积累好词好句。
2、通过识字、读书活动,引导学⽣采取多种⽅法识字;通过诵读课⽂,展开想象,感悟、积累语⾔;采⽤⾃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式。
3、引导学⽣感受语⾔美,想象⽂中描绘的情景,感受⼤⾃然的神奇和美丽,培养热爱⼤⾃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识字与写字,朗读背诵课⽂。
教学难点: 写字;想象⽂中描绘的情景。
教学准备: 有关蝈蝈的知识;课外读物《⾦⾊的草地》。
教学步骤: 第⼀课时 ⼀、创设情境,激趣引⼊: 1、播放蝈蝈发出的声⾳,猜⼀猜这是那种昆⾍发出的声⾳? 2、介绍蝈蝈的有关知识,如果让你给蝈蝈的歌曲⼀个好听的名字,你会去什么样的名字? 3、板书课题《绿⾊的歌》,为什么歌是绿⾊的? 带着问题⾃由读课⽂。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第三单元单元教学教案及教学反思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第三单元单元教学教案及教学反思
第一步:单元内容总述
1.本组教材安排了语文综合性学习,以“遨游汉字王国”为主题,安排了“汉字真有趣”和“我爱你,汉字”两部分教学内容。
“汉字真有趣”通过“字谜七则”“门内添‘活’字”“有趣的谐音”“‘枇杷’和‘琵琶’”“有趣的形声字”等阅读材料,引导学生开展搜集或编写字谜,开展猜字谜活动,查找体现汉字特点的古诗、歇后语、对联、故事等材料,举办趣味汉字交流会等。
感受汉字的趣味,了解汉字文化。
“我爱你,汉字”安排了“汉字字体的演变”“甲骨文的发现”“书法欣赏”“制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必要性”“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等阅读材料,引导学生搜集更多的资料,围绕汉字的历史或汉字书法,选择感兴趣的内容写一写,调查学校、社会用字不规范的情况,如,调查同学的作业本、街头招牌、书籍报刊等。
指导学生写出简单的调查报告。
2.通过活动,引导学生感受汉字的有趣,了解汉字文化,学习搜集资料的基本方法,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3.教学建议:
(1)从“有趣”走向“可爱”。
通过活动,学生感受到汉字的有趣,更应感受到汉字与生俱来的历史的温度和生命的气息,并升华凝聚对汉字的真诚的爱。
(2)从书本走向生活。
学生在活动时除从书本里寻找相关素材外,还可以引导他们到现实生活里去找,把学习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3)从自主走向自觉。
应该充分发挥学生活动的自主性,让自主的活动变成学生深入学习的自觉行为。
(4)引导学生关注和阅读单元首页,形成对单元的整体认识。
第二步:单元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
我爱你,汉字。
小学三年级语文《小虾》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导语】《⼩虾》是北师⼤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可爱的⼩⽣灵的第⼀篇主题课⽂,这篇课⽂通过我观察⼩虾吃⾷、打架等细节的描写,突出⼩虾有趣和脾⽓不好两个特点,抒发了我对⼩虾的喜爱之情。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三年级语⽂《⼩虾》原⽂、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三年级语⽂《⼩虾》原⽂ 院⼦⾥的葡萄架下,⼀⼝缸闲着,积了⼤半缸⾬⽔。
阳光漏过葡萄架的空隙,洒落在⽔⾯上,像许多⼤⼤⼩⼩的圆镜⼉。
我想,这不正好⽤来养⼩鱼⼩虾吗? 我和邻居阿成哥跑到村边⼩溪⾥,在⽵荫下静⽔处,轻轻把⼿伸到⼤⽯块下,捉到了⼀些⼩虾,带回家养在缸⾥。
这些⼩虾,有的通体透明,像玻璃似的,这是才长⼤的;有的稍带点灰⿊⾊,甚⾄背上、尾巴上还积着泥,长着青苔,这是⽼的,⼤家叫它千年虾。
⼩虾真有趣。
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常⼩⼼,总是先⽤钳⼦轻轻碰⼀下⾷物,然后迅速后退,接着再碰⼀下,⼜后退,直到觉得没有危险了,才⽤两个钳⼦捧着⾷物吃起来。
吃饱了的⼩虾显得⼗分⾃在,有的独⾃游来游去,有的互相追逐,有的紧贴在缸壁上休息。
⼩虾脾⽓不好。
要是你⽤⼩⽵枝去动那些正在休息的⼩虾,它⽴即向别的安静的⾓落蹦去,⼀路上像⽣了⽓似的,不停地舞动着前⾯那双细长的脚,脚末端那副钳⼦⼀张⼀张的,胡须⼀翘⼀翘的,连眼珠⼦也⼀突⼀突的。
这时,如果碰到正在闲游的同伴,它们就会打起来。
⼩虾的搏⽃很猛烈,蹦出⽔⾯是常有的事。
我想让它们在⽔缸⾥⽣活得更快乐些,就和阿成哥到⼩溪⾥采了⼀些⾦鱼草,拾了些⽯块放在缸⾥。
有⼀天,我从缸⾥捉出⼏只较⼤的虾,发现它们腹部藏着许多圆圆的⼩卵,不久,缸⾥的⼩虾真的多了起来。
葡萄架上⼀⽚落叶掉进缸⾥,叶⼦下就会聚着许多⼩⼩的虾⼉了。
【篇⼆】⼩学三年级语⽂《⼩虾》教案 教学内容: 教学⽬标: 1、学习课⽂,认识本课⽣字、词语,体会作者对⼩虾的⽣活习性及各种有趣的活动。
2、能抓重点词语理解课⽂,体会如何把⽂章写具体。
三下语文园地三教学反思
三下语文园地三教学反思三下语文园地三教学反思篇一: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三教案及课后反思语文园地三教材简说:口语交际是“说说我自己”通过这次活动,不仅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可以进一点增进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
习作根握口语交际内容来选取合适的角度来介绍自己。
我的发现中安排是的反问句和陈述句进行对比的两组句子。
反问是修辞方法的一种。
无疑而问,只问不答。
有两种类型:1、否定形式的反问,表示肯定的内容。
2、肯定形成的反问,表示否定的回答。
让学生体会两组句子之间存在的意思相同,而语气上存在的差异。
“读读记记”选取了课文中富有表现力的句子,还有思想方法的谚语。
“成语故事”《买椟还珠》选自(韩非子)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没有眼力,只重外表,取舍不当,舍本逐末的人。
教学目标:1、以介绍自己为话题,进行口语交际。
2、能抓住自己的特点,写写自己。
3、能发现并体会同一意思可以用不同句式,既反问句是表示肯定的意思。
、4、积累打比方的句子和谚语,阅读成语故事。
教学准备:1、问问同学老师眼中的自己。
2、小黑板教学课时三课时教学过程:口语交际(口语交际——说说我自己,与班队活动相结合,之前,请学生去向老师、朋友、同学了解自己,看看在别人眼里的自己是什么样的。
)一、班队形式展开活动(主持:老师)同学们,课前,你们都做了采访,知道了在别人眼里的自己。
组织一下,请你们来说一说。
(抽一部分学生说说别人眼中的自己)通过三年的同班学习,老师和同学对你一定都一定的了解,但肯定不全面,而且很多关于你自己的一些方面,我们也许不知道,有兴趣向大家介绍一下真实的你吗?二、老师自我介绍三、组织语言,小队交流1、想好自己要介绍自己什么?2、与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
3、评一评,谁说出了自己的特点。
4、请小组上台演示。
四、招聘启示“找朋友记者”1、挂招聘启示牌。
要求介绍自己。
2、由介绍得好的几位同学一起担任评委。
五、找朋友游戏1、边唱边找朋友,介绍自己。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案及教学反思
上面展示的哪些节日中:
中秋、端午、重阳节分别是农历八月十五、五月初五、九月初九,是中国传统节日;而“六一儿童节、三八妇女节”则是世界通用的节日,是一些公历节日,因而不是中国传统节日。
(三)分享、交流课前搜集资料
课前,大家去搜集了一两个自己最感兴趣的传统节日的资料,谁来和大家分享?(生生交流、师生交流,相互补充,师相机板书:风俗、食俗、由来、传说、诗词)(出示课件4)
5.活动中有什么感受感想,有什么收获可得及时记下来,带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哦!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的活动,使学生明白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明确什么是中国传统节日。】
【设计意图:师生分享交流搜集到的资料,将常见的传统节日和少数民族的节日进行详细介绍。这一环节搭建了一个生生合作、师生合作、探究分享的平台,体现了真正的平等、民主、教学相长的教学理念,激发了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
预设:可以在书上、网上查询、询问家长、老师等。
预设:可以列个表格记录下来。
(二)辨别传统节日和一般节日
1.一年当中除了春节,你还知道哪些节日?(生自由说)
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节日名。(出示课件3)
中秋、端午、六一儿童节、三八妇女节、重阳节……
老师也搜集了一些节日,大家判断哪些是传统节日,哪些不是传统节日?为什么?
我国有很多传统节日,节日里都有不同的习俗。让我们了解这些节日,并记录下来。
【设计意图:新课伊始借“春节”来唤起学生对春节的回味,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使课堂一开始就充满了快乐、和谐、互动的气氛。】
新课
教学
()分钟
2、学习探究,辨别节日
(一)探讨方法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含教学反思和作业设计(58页)
备课素材【写作背景】《元日》这首诗就是王安石任宰相后不久写的,那时他正在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推行新政。
他觉得自己推行的新政能改变当时积贫积弱的现象,使底层劳动人民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实现千门万户瞳瞳日情景。
所以这首诗并不是单纯地记录宋代的春节民俗,而是表达了他除旧革新的政治理想。
《清明》诗是杜牧做刺使前的早期作品。
唐代安史之乱,使北方经济受到严重破坏。
出现了“荒草千里”、“万室空虚”的萧条荒凉景象。
直到晚唐,长期得不到恢复。
杜牧《清明》诗中的“路上行人欲断魂”,并非由于天阴下雨,正是反映了北方农村这种耕稼缺人的荒芜现象。
同一个时期,杜牧在《并州道中》五律诗:行役我方倦,苦吟谁复闻? 极目无人迹,回头送雁群。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的作者是王维。
15岁那年,王维就离开了家乡,来到京城长安想取得功名,实现个人的理想,写此诗时王维只有17岁,恰逢重阳佳节,作者孤身漂泊于繁华热闹的帝都,倍感孤单,非常思念家乡亲人。
【作者介绍】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王安石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
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
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
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
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赠太傅。
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执政之所以能敢作敢为,矢志改革,是受自己进步的哲学思想支配,他认为世界万物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组成,还把“新故相除”看作是自然界发展变化的规律,从而树立了“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大无畏精神。
这些进步思想在他的文学作品中也闪烁着夺目的光彩。
他的散文以雄健刚劲著称,使他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词则遒劲清新,豪气纵横。
最新三年级语文第三单元的教学反思
三年级语文第三单元的教学反思由于整个四年级的音乐课都是我教,所以班级之间有横向的比较。
有的班级能把歌曲唱的非常流畅,基本无太大节奏问题,而且声音也不错,但是会有一点内容来不及完成;而有的班级虽然全部完成教学任务,但是歌曲却唱的并不理想。
于是这就陷入了两难。
根据现在常州的音乐教学精神,是要求完满地达到歌曲演唱要求,而且要求有优美的声音。
然而要达到这一目标,首先这个班级的学生要具备比较良好的音乐素质和功底,其次课堂纪律一定要好,人人都乐于参与,再一个,老师也要具备比较好的教授能力,要善于运用对比法、听唱法来让学生圆满完成任务。
根据我前几个班级上完之后的情况,我发现鱼和熊掌无法兼得,除非课堂上孩子们的纪律相当好,才有可能做到歌曲唱的很棒,别的律动或者创编等环节也能顺利完成。
所以这就给我带来了难题,如何做到鱼和熊掌兼得?如何做到效率高又质量好的课堂?我想这就要在不断地实践中去摸索,去反思了。
总人数:47人合格人数:46人优分人数:96以上:8人;90—95:13人;85—89:10人。
一、听记考查。
正确率:75%失分原因:第二小题的拓展填空,学生写错别字。
二、先说后写。
正确率:70%失分原因:学生的回答过于简单或者写错别字。
三、语基过关。
1、正确率:49%失分原因:错别字:“试”“娇”“命”“醒”,个别在拼写“凉爽”时写成“粮食”。
2、正确率:68%失分原因:学生对多音字的掌握不够准确,没有认真看题,粗心大意。
3、正确率:40%失分原因:学生听课不认真,不动脑筋思考,思维方式单一,还停留在很表面的认知阶段,基本上都写成“它们都有青字”,而不会写“形近字”。
4、正确率:100%失分原因:无5、正确率:72%失分原因:搭配不当。
6、正确率:43%失分原因:错别字“丧”,或者不会写。
四、能力拓展。
1、正确率:21%失分原因:错别字或者句子补写不恰当。
2、正确率:11%失分原因:错别字或者不会写。
3、正确率:26%失分原因:错别字“寿”和“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反思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反思
第三组课文都是一些有趣的故事,告诉我么应该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
根据课文特点,对话较多,在教学中我也主要抓住对话通过朗读、表演、讨论来学习。
如《南辕北辙》抓住主人公和朋友的对话体会人物的得意无知,南辕北辙。
《惊弓之鸟》重点通过人物的对话朗读体会人物特点,让学生认识一个善于观察、思考和分析的更羸。
同时明白惊弓之鸟的字面含义以及比喻义。
记得当时我让学生讨论了“害死大雁的是谁?”这个问题,紧接着解释了惊弓之鸟的含义。
这里处理不当,没有给学生更多思考的时间,让学生通过思考体会出比喻义。
或者顺势让学生谈谈学了这篇课文的收获。
《画杨桃》我主要抓住同学们与老师之间的两次对话来体会他们不同的反应以及老师的不同反应。
同时以父亲和老师的话为难点来体会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的道理。
在体会老师和父亲的话时,可能是引导不到位,学生答的就是“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是不一样的”“不要嘲笑别人”“要相信自己的眼睛”之类。
总是重复说,总是不能答出精彩。
当时似乎又变成了我的独角戏,又是我说出实事求是。
是同学们积累词汇不够?是我执着于他们要答出更准确的道理?还是朗读体会不够?
《想别人没想到的》是自读课文,我讲得也比较简单,自读、学习词语,就抛出几个重要问题“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三个徒弟是怎么画的?”“为什么小徒弟会受到称赞?”让学生自学,然后反馈。
现在反思,应该要让学生再说说启示。
不过还是一个老问题学生在反馈“为什么小徒弟会受到称赞?”时,又只是讲到表面的他画的好,让人觉得有很多骆驼,他画了“一只骆驼……另一只……”。
只有李奕初说道他的画有种若隐若现的感觉,让人猜不出到底有多少骆驼。
没有更深刻的想法了,甚至没有人说道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孩子们是没词汇么?后来我引导也说不出更深刻的想法……创新,智慧,多想多动脑,他们也想不到?那估计让他们回答启示还是会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