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回忆父亲(二则)》

合集下载

回忆父亲张天翼

回忆父亲张天翼
维普资讯
o @oO
爱说风趣的话 。待儿女像
朋 友 。” 张天 翼 : 我 的幼 ( 《
年 生 活》 而且 祖 父 受 了 当 )
时 进 步 书报 杂 志 的 影 响 ,
思 想 很 前 卫 。 父 亲 二 十 几
岁 时 ,常 来 往 于 上 海 、 南

亲是 个什 么模 样 ,但 他 七 十

九 岁去 世 前 ,永 远 刻 在 他脸
上 的 灿 烂 阳光 般 的 笑容 , 像
广 阔的空间 12 年— — 98
14 9 2年 间 .是 父 亲创作 的 高 峰 期 , 短 篇 、 篇 小说 外 , 除 长
从 13 9 2年 开 始 , 亲 写 过 不 父
说起 父 亲讲 的故 事 , 除
维普资讯

点 . 亲便把 “ 父 小
铁 ” 的 经 历 与 感
受 传 达 给 我 。我
做 错 了什 么 . 从
没 有 被 父 亲 训 斥
过 .总是在娓娓 道 采的“ 铁” 小 的
故 事 中 受 到 教
益 . 对 此 我 永 不
时 隔七十 多年 ,再 看 这 个 故
亲—— 我 的祖 父对 他 的 影 响
事 ,我仍 会 被 父 亲 的 想 象力 所折 服 , 他 的夸 张 、 稽 、 被 滑
幽默所 感染 。
教 育 分不 开。据 父亲回 忆 , 祖 父是 清 末进 士 , 曾被 选 为 江
宁知 事 ,是 个 诙 谐 的 老 人 , “

手 . 略 带 湖 南 口音 的 沙 哑 嗓 音 , 用 讲 着 一 个 小 女 孩 儿 的故 事 。路 灯

回忆爸爸

回忆爸爸

《回忆爸爸》学科:语文年级:六主备人:张丽君审核人:“只要不计较得失,人生便没有什么不能克服的!”这是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的名言,海明威,一个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他是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的呢?就请我们一起来看看海明威的儿子对海明威的回忆吧!一、成功学习成功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把主要内容讲清楚。

(3)、体会文章中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关心。

2、成功自学◆我是聪明小诸葛,自己学习收获多。

(1)、朗读课文,给文章标上段落。

画出文中不认识的字。

(2)、说说本文主要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3)、自主阅读,给课文划分段落。

3、成功合作◆把自学中的收获、疑惑和同桌说一说,相信你会学有所获,学有所乐。

(1)、和同桌讨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

(2)、讨论成功自学中的(2)、(3)题。

4、成功量学◆个人学习很重要,小组合作不可少。

让我们展示所学,共同进步。

(1)、第1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2)、自由读课文的第二部分,说说爸爸在写作上给了“我”哪些指导?(3)、从爸爸对“我”的写作指导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4)、第8自然段中“慢慢”一词表现了什么?(5)、读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开头和结尾有什么关系?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其中“常常”一词说明了什么?二、成功示学◆我成功我快乐,我展示我进步。

三、成功测学1、基础题看拼音写词语Xiāo xiè huǐ zhòu suì kē( )像机()教()()然粉()契()夫1、综合题(1)、选词填空指望渴望盼望希望①、孩子们都()“六一”儿童节快快到来。

②、你别()一下能写出一篇惊人的小说来。

③、在战争年代,孩子们是多么()有一本教科书啊!④、我()在外出差的爸爸早日回来。

无微不至专心致志⑤、孩子,要写作就得(),要有想象力。

⑥、在父母()的关心和照顾下,我们健康成长。

(2)、根据句中划横线部分表达的意思写词语①、那只小鸟没有在石头上摔得身体粉碎而死亡。

8 回忆爸爸

8  回忆爸爸

8 回忆爸爸
一.主要内容:
本文回忆了父亲海明威对“我”学习上的大鼓励与指导。

他先指导“我”如何读名著,如何感受到阅读的快乐;再告诉“我”写文章时,要专心致志,语文休简练,要有丰富的想象力。

这些对“我”产生了浣的影响,赞扬了父爱的伟大。

二.多音字:
肖xiāo(姓肖)xiào(肖像)(惟妙惟肖)
三.词语积累:
鼓励粉身碎骨专心致志滔滔不绝
四.近反义
欣赏——观赏思考——思索享受——享用教诲——教导
分析——辨析鼓励——激励指望——期望离弃——遗弃
五、反义词:
忘怀——铭记清楚——模糊张开——合上明白——糊涂
出现——消失专心致志——三心二意(心不在焉)
六.课后1题:
从爸爸对“我”的写作指导中,你得到怎样的启示?
爸爸对我进行的写作指导:(1)修改文章的时候要删除累赘的语言,要用简洁的话语。

(2)专心致志的态度和丰富的想象力在写作中的很重要的作用。

(3)在动笔之前要想一想自己都准备写什么,大体结构是怎么样的。

启示是:在生活中注意认真观察事物的特点;在学习过程中注重词语的积累和运用,写作时才能生动、准确、简洁。

丰富的想象力在写文章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平时应该注意培养这种能力。

语文八年级上人教部编版第二单元“生活的记忆”拓展阅读:《忆父亲》

语文八年级上人教部编版第二单元“生活的记忆”拓展阅读:《忆父亲》

忆父亲①父亲去世已经一个月了;这一个月里,又有电影或电视剧的制片人员到我家来请父亲去当群众演员,他们走后,我就独自静坐,回想起父亲当群众演员的几件小事。

②一次,我从办公室回家,经过北影一条街,见父亲端端正正地坐在台阶上,而导演们在摄影机前指手画脚地议论什么,不像再要群众演员拍戏的样子,时已中午,我走到父亲跟前,说:“爸爸,你还坐在这干什么?回家吃饭吧!”父亲说:“不行,我不能离开。

”我问:“为什么?”父亲回答:“我们..导演说了,别的群众演员没事了,可以走了,但这位老人不能走。

他可能还有任务。

”父亲的语气中,很有一种自豪感似的。

③父亲坐得很特别,那是一种正襟危坐。

他身上的演员服是一种褐色绸质长袍。

他将长袍的后摆,掀起来搭在背上,而将长袍的前摆,卷起来放在膝上。

他不倚墙,也不靠什么,就那样子端端地坐着,分明地,他惟恐那长袍沾了灰土或弄褶皱了。

④父亲不肯离开,我只好过去问导演,导演却已经把我的老父亲忘了,一个劲儿向我道qiàn 。

⑤记得有天晚上,我们一家一块儿包饺子。

父亲擀皮儿。

忽然,父亲喟叹了一声,喃喃地说:“唉,人啊,活着活着,就老了……”一句话儿,使我、妻、母亲面面相qù,全家怪纳闷怪伤感的。

睡前,我试探地问:“爸,你今天不高兴了么?”父亲说:“不!我很高兴啊!”我说:“那你为什么在包饺子的时候叹气,还自言自语‘老了老了’的哩?”“嗐,那是一句台词”,父亲笑了笑说“昨天,我们..导演指示——给这老爷子一句台词!连台词都让我说了,那不真算是演员了么?我那么说你听着可以么?……”我恍然大悟,原来父亲是在。

⑥我就说:“爸,我的话,也许你又不爱听,其实你愿意怎么说都行!反正到时候,不会让你自己说的,会找人替你配音……”这下父亲真的不高兴了,便以教训的口吻说:“要是都像你这种态度,那电影能拍好吗?一句台词,光是说说的事?脸上的模样要是不对劲,不就成嘴里说阴,脸上作晴了么?”……⑦是呀,父亲所“演”的,不过是些迎着镜头走过去的群众角色。

回忆爸爸郁文哉

回忆爸爸郁文哉

回忆我的父亲郁文哉爸爸是1953年去世的,那时我刚满八岁。

由于年龄太小,还不太懂事,所以爸爸在我脑中的印象全是一些互不关联的片段。

本以为爸爸去世得早,对当时只有八岁大的我来说,在之后的学习或思想教育上是不会有什么帮助的,但昨晚当过去的一切像放映电影一样,一幕幕地在我脑中闪过的时候,我竟然发觉事情完全不是这样的。

很多早已忘却的记忆又都回来了,当然仍然是片段。

我尽量按照时间顺序来写吧。

我出生在1945年抗战期间的陪都重庆,听妈妈讲,那时我爸爸是在中苏文化协会工作,担任《中苏文化》杂志的主编。

妈妈在重庆保育院工作,救助那些在战火中失去父母、无家可归、到处流浪的儿童和那些父母在抗战中牺牲了的革命烈士的后代。

由于战争,那时的重庆各种物资极度匮乏,妈妈怀我期间,与保育院的孩子们一样,每天的饭食就只有一种东西——盐水煮蚕豆。

极度的劳累加上营养不良,使我7个月就早产了,生下来我就跟妈妈一样,患上了夜盲症。

妈妈没有奶水,也买不到奶粉,就只能用发了霉的米糊喂养我。

所以我小时候瘦得像个猴子精,并且常常生病,日夜啼哭,爸妈都叫我“哭死宝”,意思是爱哭的宝贝。

妈妈说,那时的家境真是很困难,连我睡觉的小床都是靠爸爸的几个朋友一起凑钱买的。

因为妈妈是个感恩的人,常向我念叨他们,所以我至今还能记得其中的几个朋友的名字,比如:史东山(导演,主要作品有《八千里路云和月》和《新儿女英雄传》等)、宋之的(剧作家,他的作品主要有《雾重庆》、《打击侵略者》、《八百壮士》等)。

还有宋之的的妻子王苹,也是常听妈妈念叨的,听妈妈说她和王苹阿姨六十年代初还见过面。

(王苹导演的电影我看过的就更多了:《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柳堡的故事》、《永不消逝的电波》、《勐垅沙》等)。

我睡在大家送我的那张小床上,还发生过一件事。

一个普通的夜晚,四周一片静谧,妈妈说我突然莫名其妙地开始放声大哭,怎么也哄不好,声音尖厉。

妈妈有些担心,于是和爸爸一起把我的小床挪到了大人睡觉的床旁边。

《回忆爸爸》课文学习与解析PPT教学课件

《回忆爸爸》课文学习与解析PPT教学课件
后, 父亲又鼓励“我”:“挺好,比我 在你这个年纪时写的强多了”“你 已经表明你是有想象力的”……
2020/12/10
3
3、讨论:爸爸对“我”的学习和 写作给予了怎样的指导?
1.解析:
2. a 开好书单以后,父亲给了“ 我”及时的建议,告诉 “我”应 该如何看书,并指导”我“读短 篇小说大师的作品。
2020/12/10
4
b 在“我”写出第一篇小说以后, 父亲指导“我”如何修改作品,告 诉 “我”写作要注意语言简练, 还要 专心致志,要有想像力。写 作要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句子是怎 样在头脑中形成的;多推敲,多揣 摩,选择最好的句子来表达自己的 意思。
2020/12/10
5
PPT教学课件
谢谢观看
1.解析:
a 当爸爸建议“我”阅读短篇小说大师 莫泊桑和契诃夫的作品时,爸爸说: “你别试图分析它们的作品,你只要 欣赏它们,从中得到乐趣就是了。” 他有意识地对孩子降低了阅读的要求, 使孩子不会对阅读充满畏难情绪。这 种鼓励激发了孩子阅读的浓厚兴趣。
2020/12/10
2
b 当父亲要“我”写小说时,他在 “我”动笔之前先说“当然喽,你 别指望一下能写出一篇惊人的小说 来”,这句话其实也是一种鼓励, 鼓励孩子去动笔,又怕孩子因写不 好小说而气馁,先告诉他不要把目 标定得太高。
Thank You For Watching
2020/12/10
6
《回忆爸爸》课文学习与解析
1、学习课文,说说“我”回忆了哪些和爸 爸海明威有关的事?
a 爸爸给“我”开了一张必读书的书单。 b 指导“我”读短篇小说大师的作品。 c 爸爸让“我”试着写短篇小说。 d 爸爸指导“我”如何修改作品。
2020/12/10

回忆爸爸 (2)

回忆爸爸 (2)

《回忆爸爸》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海明威是世界知名的文学家,他的《永别了,武器》、《老人与海》等作品深受人们喜爱。

这篇课文是海明威的儿子对海明威的回忆。

在本文中,海明威的儿子讲述了他学习语文的经历,特别提到父亲在语文学习上对他的帮助。

父亲的帮助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鼓励和指导。

我们知道,学好语文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是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在这方面,海明威从来不吝啬对儿子的鼓励,他总是小心翼翼地维护孩子对语文的兴趣。

当“我”思考自己的前途时,父亲“十分高兴”地为“我”开了一张书单;当父亲要“我”写小说时,他在“我”动笔之前先说“当然喽,你别指望一下能写出一篇惊人的小说来”,这句话其实也是一种鼓励,鼓励孩子去动笔,又怕孩子因写不好小说而气馁,先告诉他不要把目标定得太高。

在“我”写出第一篇短篇小说以后,父亲又鼓励“我”:“挺好”,“比我在你这个年纪时写的强多了”,“你已经表明你是有想象力的”……海明威的鼓励对“我”太重要了!再说指导。

开好书单以后,父亲给了“我”及时的建议,告“我”应该如何看书,并指导“我”读短篇小说大师的作品。

在“我”写出第一篇小说以后,父亲指导“我”如何修改作品,告诉“我”写作要注意语言简练,还要专心致志,要有想象力。

这些,都是父亲对“我”写作上的指导。

本文用朴素的语言记录了一件件往事,父亲的言行都是普通的,但对于“我”却发生着巨大的影响。

这让我们不禁要思考:为什么父亲的这些话对“我”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为什么多年以后“我”依然记得父亲的教导?其实,对于任何一个学习者,明白“看书也是一种享受”;学会“欣赏”文学作品,从中“得到乐趣”;“要写作就得专心致志,要有想象力”等教导都是非常实际非常有用的。

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可以从字里行间去体会到父亲对“我”的爱,同时也可以讨论:父亲教的这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对我们六年级的孩子来说,是不是也很有帮助?【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能用自己的话把主要内容讲清楚。

第二单元 8、回忆爸爸

第二单元 8、回忆爸爸

第二单元8、回忆爸爸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全文可分为几部分?每个部分主要写了什么?第一部分(1)“我”至今不能忘怀爸爸在学习上给“我”的鼓励与指导第二部分(2-10)具体描写爸爸是如何对“我”的学习进行鼓励和指导第三部分(11)强调爸爸的指导和鼓励对“我”学习写文章的深远影响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能用自己的话把主要内容讲清楚。

3、体会爸爸对作者指导与鼓励给我们的启示,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写作方法。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回忆爸爸》。

(板书课题)请同学们齐读一遍课题。

2.思考:课题中的“爸爸”指的是谁呢?(海明威)你还知道海明威的哪些事情?(老师表扬他,真会学习!他是从课文后边的课文链接里找到了海明威的资料。

)3.这就是“海明威”(出示图片),肯尼迪总统称他“20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回忆爸爸》就是海明威的小儿子回忆父亲的一篇文章。

到底“爸爸”的什么事情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让作者不能忘怀,常常想起呢?接下来我们来学习课文。

4.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件出示:1.划出文中的生字词,利用工具书理解掌握。

2.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2.检查默读情况。

读懂课文首先要做到正确流利,弄懂生词。

课文中五个比较难读的词语,谁来读?(课件出示:当然喽契诃夫分析啰里啰嗦教诲)文中还有一些生词,你是否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得到了理解,谁来说说?(课件出示:鼓励粉身碎骨骤然滔滔不绝教诲)读懂课文第二个要做到的是从整体上来把握课文,通过刚才的阅读,谁来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哪些段落具体叙述了这件事?第一部分(1)“我”至今不能忘怀爸爸在学习上给“我”的鼓励与指导第二部分(2-10)具体描写爸爸是如何对“我”的学习进行鼓励和指导第三部分(11)强调爸爸的指导和鼓励对“我”学习写文章的深远影响三、细读课文,合作交流。

8《回忆爸爸》优教课件

8《回忆爸爸》优教课件

学习课文 学习目标
爸爸在写作上给了“我”哪些指导?自 由读课文的第二部分。 ①修改文章的时候要删除累赘的语 言,要用简洁的话语。 ②专心致志的态度和丰富的想象力 在写作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③在动笔之前要想一想自己都准备 写些什么,大体结构是怎么样的。
学习课文 学习目标
读课文的最后一部分,想想开头和结尾 有什么关系?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首尾照应 开头与结尾所表达的意思相同,可 以更强烈地突出主题,抒发作者的思想 感情,使文章更有逻辑性,有始有终, 结构严谨。
回忆爸爸
【美】戈雷格里·海明威
看到课文题目,我们 不禁要问:作者和爸爸之 间发生了哪些感人的故事? 爸爸的性格对作者有哪些 影响?让我们走进课文, 共同感受著名作家海明威 和他最小的儿子之间发生 的鲜为人知的故事吧……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 读最让人感动的部分。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能用自己的话 把主要内容讲清楚。
拓展延伸 学习目标
完成课后第2题。 根据课后第1题的要求写一个小练笔, 回忆一下自己的写作经历。
总结升华 学习目标
本文是海明威的儿子通过对父 亲的回忆,讲述了他学习上的经历, 特别是提到父亲在写文章上对他的 帮助,赞美了父爱的伟大。
初读感知 学习目标
初读感知 学习目标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写 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课文可以分为 哪几个部分?
初读感知 学习目标
第一部分(1): 写“我”忘不了爸爸曾经在学习上给 “我”的帮助。 第二部分(2-10): 写爸爸是如何对“我”的学习给予鼓 励和指导的。 第三部分(11): 用前后呼应的手法强调爸爸的指导和 鼓励对“我”学习写文章的深远影响。
学习课文 学习目标

茅盾《我的父亲》

茅盾《我的父亲》

我的父亲茅盾我的父亲名永锡,字伯蕃(小名景崧),1872年生,比我母亲大三岁。

父亲十六岁中秀才,那时曾祖父经商顺利,很希望儿孙辈能从科举出身,改换门庭。

他知道长孙少年中了秀才,十分高兴,严厉督促我父亲攻读八股,希望他能中个举人。

但是我的父亲订了婚以后,却想到丈人那里学医。

此时父亲十九岁,下过一场乡试,没有中。

他知道老一辈(祖父一辈)三房全靠曾祖父挣钱养活,而自己的父亲也是吃现成饭的,自己连弟妹有六人之多,食指繁多,来日大难。

即使曾祖父有几万家当,老三房分后,轮到他这一辈,还能分得多少?没有一技之长,将来如何过活?这是他要学医的根本理由。

我的外祖父此时身边已有五个大弟子,早已声言不再收门生。

但对未来的女婿却不好拒绝。

问题在曾祖父能不能同意。

祖父为此向曾祖父请示。

曾祖父不许。

祖父不敢再请示。

于是我的父亲自己写信给曾祖父,宛转说明学医与举业可以并行不悖,又举古代及清朝若干有名官吏都兼通医道为证。

这样往返再三请求,曾祖父才勉强同意。

我父亲到岳父家学医时,我的外祖父身边的五个大弟子,都比我父亲年纪大,也都已结婚生了子女。

他们在外祖父处学了五六年,本来可以自立诊所行医了,但他们都想从这位年事已高的老师那里多学些临床经验,都不肯走。

那时,外祖父正在写一部医学书,这些大弟子也争着要当助手。

外祖父规定:每天门诊不超过五人,诊(本镇)不超过二人。

外地来请,一概谢绝。

那时,外祖父的堂弟渭卿也在镇上行医多年(他小于外祖父十岁,但也有五十来岁了,有一独子粟香,也学医,已娶妻,生二女),医道也不坏,但因我外祖父名声太大,所以到渭卿那边求诊的就比较少。

我的外祖父既然规定自己每日门、出诊的数目,凡额外的病人,他就介绍到渭卿那里,并且诚恳地对病家说:我这堂弟,本事和我一般好,而比我年轻,精力充沛,请他诊治,比请我可靠。

从此陈渭卿的名声就蒸蒸日上,外祖父故世后,他成为杭、嘉、湖、苏一带的名医。

陈渭卿这一家是外祖父家唯一的近族;也是外祖父家在江南唯一的同族。

回忆父亲 名家经典散文

回忆父亲 名家经典散文

回忆父亲名家经典散文回忆父亲的名家经典散文较多,以下是冰心的《回忆父亲》:谁曾在阴沉微雨的早晨,独自飘浮在岩石下面的一个小船上,感出宇宙静默凄黯的美。

岩石和海,都被阴雾笼盖成白的,海浪仍旧缓进缓退的,洗那岩石。

这小船儿好似海鸥一般,随着拍浮。

这浓雾的海上,充满了沉郁,无聊——全世界也似乎和它都没有干涉,只有我管领了这静默凄黯的美。

两只桨平放在船舷上,一条铁索将这小船系在岩边,我一个人坐在上面,倒也丝毫没有惧怕——纵然随水飘了去,父亲还会将我找回来。

微尘般的雾点,不时的随着微风扑到身上来,润湿得很。

我从船的这边,扶着又走到那边,瞭望着,父亲一定会来找我的,我们就要划到海上去。

沙上一阵脚步响,一个渔夫,老得很,左手提着筐子,右手拄着竿子,走着便近了。

雨也不怕,雾也不怕,随水飘了去也不怕。

我只怕这老渔夫,他是会诓哄小孩子卖了买酒喝的——下去罢,他正坐在海边上;不去罢,他要是捉住我呢?我怕极了,只坐在船头上,用目光逼住他。

他渐渐抬起头来了,他看见我了,他走过来了;我忽然站起来,扶着船舷,要往岸上跳。

“姑娘呵!不要怕我,不要跳——海水是会淹死人的。

”我止住了,只见那晶莹的眼泪,落在他枯皱的脸上;我又坐下,两手握紧了看着他。

“我有一个女儿——淹死在海里了,我一看见小孩子在船上玩,我心就要……”我只看着他——他用袖子擦了擦眼泪,却又不言语。

以下是一些关于父亲的名家经典散文:林语堂《童年》:父亲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感觉灵敏,想象力很强,而且十分幽默。

在子女面前,他和蔼可亲,但也维持着老父母的威严,不时说笑话给孩子们听,或者把菜推到母亲面前,间或夹菜给她。

丰子恺《忆儿时》:父亲中举后,无事在家,每天吃酒、看书,喜欢吃鱼、虾等海鲜。

他认为吃蟹是一件风雅的事,吃法也很内行。

孩子们受他的影响,也喜欢吃蟹。

朱自清《背影》:是现代作家朱自清于1925年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

这篇散文叙述作者离开南京去北京大学,父亲送他到浦口火车站,照料他上车,并替他买橘子的情形,而作者印象最深刻的是父亲替他买橘子时在月台爬上攀下时的背影。

仿写茅盾《父亲的病》结尾

仿写茅盾《父亲的病》结尾

仿写茅盾《父亲的病》结尾
摘要:
一、茅盾《父亲的病》结尾的仿写
二、对原结尾的分析与思考
三、仿写结尾的构思与创作
四、结论
正文:
【一、茅盾《父亲的病》结尾的仿写】
《父亲的病》是著名作家茅盾先生的一篇散文,讲述了作者回忆起父亲生病时自己的心情以及家庭生活的种种困境。

在文章的结尾,茅盾写道:“父亲的病终于成了不治之症,在一个凄风冷雨的夜晚,他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我站在父亲的灵前,想起他一生的辛苦,我心中充满了悲痛。

然而我知道,父亲已经脱离了人间的痛苦,他的灵魂已经飞向那永恒的、宁静的天堂。


【二、对原结尾的分析与思考】
茅盾的结尾通过对父亲去世的描述,表达了对父亲深沉的怀念和无尽的悲痛。

同时,作者以父亲灵魂飞向天堂的美好想象,为读者带来了一丝安慰。

整个结尾简洁而富有感情,为文章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三、仿写结尾的构思与创作】
在仿写时,我们以一位女儿的视角,描绘了她在父亲去世后的心情。

仿写结尾如下:“父亲的病终于成了不治之症,在一个凄风冷雨的夜晚,他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我站在父亲的灵前,想起他一生的辛苦,我心中充满了悲痛。

然而
我知道,父亲已经脱离了人间的痛苦,他的灵魂已经飞向那永恒的、宁静的天堂。

在那里,他将不再有病痛的折磨,他的心灵将得到彻底的释放。


【四、结论】
通过仿写茅盾《父亲的病》的结尾,我们不仅加深了对原文的理解,还锻炼了自己的写作能力。

回忆爸爸

回忆爸爸

8.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可以看出爸爸是一 个怎样的人?“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爸爸: 学了这篇课文,我们可以从字 里行间去体会到父亲对“我”的爱,爸 爸是一个慈爱的爸爸。爸爸很会指导孩 子学习,他的方法很好,他是一个伟大 的作家。
我:文中,“我”认真读父亲推荐的 书,认真完成父亲布置的任务,认真听 取父亲的教诲,可见,“我”是一个很 好学、很听话的人,是一个值得我们学 习的人。
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这句是写爸爸教“我”读书的方法。 读书的时候,不要急于去分析理解, 只要能喜欢并欣赏它们,能从中得到 乐趣就行了
2.爸爸说:“现在你自己试着写写短篇 小说吧,当然喽,你别指望一下能写出 一篇惊人的小说来。”理解这一句
这句话看起来似乎是不相信自己的儿 子。实质上是一种鼓励,鼓励孩子去 动笔,又怕孩子因写不好小说而气馁。 从“试着”“当然喽”“别指望”这 些词,我们能够看出爸爸对“我”的 要求并不高。从而,让孩子树立写作 的信心,这句话也包含着爸爸对孩子
b.“你走运了,孩子。要写作就得 专心致志,要有想象力。······甚至 永远也不会离弃。”
这几句话写出了父亲 对儿子的鼓励,这些 鼓励对“我”太重要 了
5.理解“要写作就得专心致志,要有想 象力。”的含义
这句话告诉我们丰富的想象力写作的重 要作用,尤其是小说创作中。也说明了 只有专心致志和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才能 写出优秀的作品来
本文作者是海明威的小儿子。他出生 于1931年,海明威共有三个儿子,三 个儿子中,戈雷格里最聪明、最淘气, 也最令海明威喜爱。海明威对他期望 最高,并将他写进了长篇小说《激流 中的岛屿》。后来戈雷格里也成了作 家,作品有《爸爸:一部个人回忆 录》。
lou Xiào xiàng

8:《回忆爸爸》

8:《回忆爸爸》
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检查初读情况)
三、细读课文,理解讨论
1爸爸在写作上给了“我”哪些指导?自由读课文的第二部分。
2从爸爸对“我”的写作指导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联系自己的学习经验谈一谈,议一议。
3读课文的最后一部分,想想开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结尾有什么关系?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四、完成练习,拓展升华
1完成课后第2题。
2根据课后第1题的要求写一个小练笔,回忆一下自己的写作经历。
板书:
回忆爸爸
不能忘怀 鼓励与指导 常常想起
8:《回忆爸爸》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读最让人感动的部分。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能用自己的话把主要内容讲清楚。
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搜集海明威的相关材料。
教学设计
一、介绍作者,激发兴趣
1读题,引入课文。
2看“课文链接”,了解海明威的生平,介绍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六年级下语文补充素材8回忆爸爸_西师大版

六年级下语文补充素材8回忆爸爸_西师大版

六年级下语文补充素材-8回忆爸爸西师大版2019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 l899~1961)美国小说家。

1954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新闻体〞小说的创始人。

生于一八九九年七月二十一日 ,一家六个孩子 ,他是第二个。

他母亲让他练习拉大提琴;他父亲教他钓鱼和射击。

童年似乎没有创伤。

中学是一九一七届的 ,他是一个热情的、好竞争的标准美国男孩;学习成绩好 ,体育运动全面开展〔游泳、足球、射击 ,还偷偷地到当地体育馆去学拳击〕 ,参加辩论团 ,学校乐队里拉大提琴 ,编辑学校报纸?吊架? ,还给文学杂志?书板?投稿 ,写短篇小说〔已经初具日后成熟的风格的苗头〕 ,写诗。

他有时中途搭别人的车 ,出去旅行。

有一次在禁猎区打鹭鸟 ,事后躲藏起来 ,免受法律制裁。

某些批评家认为 ,海明威离家出游说明他童年过的是正常的生活;但在别外一些批评家看来 ,那么象征他早年反叛橡树园的生活方式 ,反映他家庭生活中关系紧张。

他父亲与母亲的兴趣一定截然相反 ,所以引起他身上相克的反响和某种敌对性。

姐姐玛茜琳尼?山福德大他两年 ,但同海明威一起长大 ,说他父母亲“互相笃爱〞 ,但成认他们“常常相互感到厌烦〞。

他母亲格雷丝?霍尔?海明威是公理教会信徒 ,宗教观念强〔她给四个女儿取了圣徒的名字〕 ,但也是一位有艺术修养的女人 ,她把家庭环境布置得如同教堂组织的文化沙龙。

他父亲克拉伦斯?艾德家兹?海明威是一个杰出的医生 ,热心的、有训练的运发动 ,又是一个专业的研究自然界的人 ,他引起他儿子对于户外活动的爱好。

夏天 ,他们居住在密执安北部近彼托斯基湖畔的房子里 ,海明威医生有时候带他儿子一起出诊 ,横过华隆湖到奥杰布华族印第安人居住地去;他们经常一起钓鱼和打猎。

他们关系密切 ,虽然他父亲严于律己 ,甚至比海明威太太更严格 ,更具有清教精神。

他双亲各自对他的影响至少粗粗看去是清楚的。

父亲茅盾的晚年

父亲茅盾的晚年

父亲茅盾的晚年茅盾的一生经历了无数风雨,走到暮年,除了生活中的难得闲趣,伴随茅盾更多的是他尚未完成的事业——小说与回忆录。

在子女眼里,父亲是从未停歇的,他想言而未说的,他的所想所盼,他毕生的精力和心血,始终投于文学之上。

1“九•一三”事件之后,冻结了几年的文学出版工作开始复苏,社会上要求“多出书,出好书”的呼声越来越高。

一些出版社最初是出内部书,主要是翻译外国名人的传记,如《邱吉尔传》、《赫鲁晓夫回忆录》、《第三帝国的兴亡》等等,后来才有选择地出版一些公开发行的书籍。

但是绝大多数有点名气的作家都受到冲击,问题还没有解决,都不能出书,于是转向了工农兵作者,这正符合当时推行的“由工农兵占领艺术殿堂”的口号。

人民文学出版社现代文学编辑部也源源不断地收到从全国各地寄来的工农兵创作的大批稿件,单靠现代文学编辑部的人力已招架不住。

领导决定,将古典、外文等编辑部的同志都集中过来,突击处理积稿。

因为稿件积压太多,编辑部只好加班,自然小曼也常常下班很晚,这就引起了爸爸的注意和关心。

爸爸觉得新的审稿方式很奇特,常常询问小曼稿件讨论的过程。

看到爸爸谈论文学创作时那种眉飞色舞、兴奋激昂的样子,我们萌发了一个念头:何不动员爸爸在家中悄悄地“重操旧业”?也许这是一帖对爸爸最有效的祛病健身良药。

于是韦韬试探着建议:“爸爸,文化大革命还不知要搞到何年何月,与其这样整天闲着,何不利用这空闲时间写点东西,先保存起来,等将来有机会再发表?”爸爸居然没有反对。

韦韬又说:“不能写现实题材,万一泄露出去,有人就会借此做文章。

”爸爸说:“是呀,听说艾芜响应‘作家要立新功’的号召,写了一篇东西,结果又挨了批判。

”韦韬说:“你有好几部长篇没有写完,何不挑一部把它续完,这样意义很大,风险又小,将来读者也肯定欢迎。

”爸爸想了一想,打开了话匣子:“《第一阶段的故事》不值得续写了。

它原来就写得不成功。

《虹》虽说还有下篇,但不续下篇也能独立成书。

回忆爸爸阅读题答案

回忆爸爸阅读题答案

回忆爸爸阅读题答案《回忆爸爸》阅读原文:我至今不能忘怀的那个人是个善良、纯朴和胸襟开阔的人。

我们总是叫他爸爸,这倒并不是怕他,而是因为爱他。

我所了解的那个人是个真正的人……我满18岁了,已中学毕业,我想考大学,我在反复考虑我的前途……我的问题使爸爸十分高兴,他给我开了一张必读书的书单。

于是我开始了学习。

爸爸又建议我说:“好好看,深入到人物的性格和情节的发展中去,此外,当然喽,看书也是一种享受。

” 在哈瓦那度过的那年夏天,我读完了爸爸喜欢的全部小说,从《哈克贝利历险记》到《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

有时,我也像爸爸一样,同时看两三部小说。

此后爸爸就让我阅读短篇小说大师莫泊桑和契诃夫的作品。

“你别妄想去分析他们的作品,你只要欣赏它们就是了,从中得到乐趣。

”有天早晨,爸爸说:“好吧,现在你自己试着写写短篇小说了,当然喽,你别指望写出一篇惊人的小说来。

”我拿过爸爸的一只小型打印机来,他那时已不用这只打印机了。

我慢慢地打出了一篇短篇小说,然后拿给父亲看。

爸爸戴上眼镜,起来.我在一旁等着。

他看完后瞟了我一眼:“挺好,比我在这个年龄时写得强多了。

只有一个地方,要是换了我的话,我是要改一改的。

”接着他给我指出了需要修改的地方……爸爸微微一笑,他好久没有对我这样笑过了。

“你走运了,孩子,要写作就得专心致志地钻研,律己要严,要有想象力。

你已经表明你是有想象力的。

你已经做成功了一次,那你就再去做成功一千次吧。

想象力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不会离弃人的,甚至永远也不会离弃。

”爸爸常讲,在他动笔之前,总是清清楚楚地意识到句子是怎么在他的头脑中形成的。

他总是试着用各种不同的方案来写这些句子,再从中选出最好的方案。

他指出,当他笔下的人物讲话时,话就滔滔不绝地涌出来。

有时,打字机都跟不上他们讲话。

……爸爸说,他现在写作起来已不如以前那么轻松自如。

过去是一口喷水井,而现在却得不用抽水机把水抽出来。

他对语言的非凡的敏感并没有背弃他,而且,不消说他更富有经验、更明智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忆父亲(二则)父亲的抱负外祖父逝世后,母亲回家,我亦跟着回家了。

两年后,曾祖父去世,老三房分家。

又一年,我五岁,母亲以为我该上学了,想叫我进我们家的家塾。

但是父亲不同意。

他有些新的教材要我学习,但猜想起来,祖父是不肯教这些新东西的。

他就干脆不让我进家塾,而要母亲在我们卧室里教我。

这些新的教材是上海澄衷学堂的《字课图识》,以及《天文歌略》和《地理歌略》;后两者是父亲要母亲从《正蒙必读》里亲手抄下来的。

母亲问父亲:为什么不教历史?父亲说,没有浅近文言的历史读本。

他要母亲试编一本。

于是母亲就按她初嫁时父亲要她读的《史鉴节要》,用浅近文言,从三皇五帝开始,编一节,教一节。

为什么父亲自己不教我,而要母亲教我呢?因为一则此时祖母当家,母亲吃现成饭,有空闲;二则,一一也是主要的,是父亲忙于自己的事,也可以说是他的做学问的计划。

父亲结婚那年,正是中日甲午战争的那一年。

清朝的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投降派,在这一战争中丧师辱国割地求和,引起了全国人民的义愤。

康有为领导的公车上书,对于富有爱国心的士大夫,是一个很大的刺激。

变法图强的呼声,震动全国。

乌镇也波及到了。

我的父亲变成了维新派。

亲戚中如卢鉴泉,朋友中如沈听蕉(呜谦),都与父亲思想接近。

父亲虽然从小学八股,中了秀才,但他心底里讨厌八股。

他喜欢的是数学。

恰好家里有一部上海图书集成公司出版的《古今图书集成》(那是曾祖父在汉口经商走运时买下来的)。

父亲从这部大类书中找到学数学的书。

由浅入深自学起来。

他还自制了一付算筹(用竹片),十分精致(母亲一直保存着直到她逝世)。

但当时,曾祖父尚在,父亲只学偷偷学习,而且结婚以前,父亲没有钱,不能购买那时候已在上海出版的一些新书。

当时(曾祖父尚在梧州),老三房各房的用度,都由曾祖父供给,家中称为公账开支;这公账包括了老三房各房的一切费用,外加零用钱,每房每月五元……统归祖母掌握,如果父亲向祖母要钱买书,祖母就会说:家中有那么多书,还要买?但在结婚以后,父亲知道母亲有填箱银元八百元,他就觉得他的一些计划可以实现了。

这些计划,除了买书,还有同母亲到上海、杭州见见世面,到苏州游玩等等(父亲那时也没有到过上海、苏州),甚至还想到日本留学。

当时母亲笑道:“你没有当过家,以为八百块钱是个大数目,可以做这,做那。

我当过家,成百上千的钱常常在我手上进出,我料想这八百元大概只够你买书罢了。

”事实上,当时曾祖父尚在,除了到杭州乡试,是不许父亲到别处去“见世面”的,何况到日本!曾祖父自己三十岁过上海,后来走南闯北,是最喜欢新环境,新事业的,不料他管教儿孙却另是一套。

父亲暂时只能满足于买书,求新知识。

他根据上海的《申报》广告,买了一些声、光、化、电的书,也买了一些介绍欧、美各国政治、经济制度的新书,还买了介绍欧洲西医西药的书。

曾祖父告老回家之第二年,四月问,光绪帝下诏定国是,决定变法维新。

几个月内,接二连三下了好些上谕,例如试士改八股文为策论,开办京师大学堂,改各省省会之书院为高等学堂,府城之书院为中学堂,州、县之书院为小学堂,皆兼习中西学术……突然,八月初六日,慈禧太后再出亲政,将光绪幽拘于瀛台,杀谭嗣同等六人,通缉康有为、梁启超。

百日维新,至此遂告结束。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戊戌政变。

我的父亲空高兴了一场。

当维新变法正当高潮时,我的父亲计划到杭州进新立的高等学堂,然后再考取到日本留学的官费,如果考不上,就到北京进京师大学堂。

而今都落空了。

庚子(八国联军攻陷北京)秋,曾祖父病逝。

接着是老三房分家。

这些事接着而来,父亲的出游志愿,自然要搁起来了,何况母亲第二次怀孕,次年生下我的弟弟。

戊戌政变后的第四年,即壬寅(1902年)秋,举行乡试,废八股,考策论。

父亲本来不想应试,但是亲友们都劝他去。

卢鉴泉自己要去,也劝父亲去。

于是结伴到杭州应考的。

有五、六人。

沈听蕉素来不想应乡试,但想趁热闹到杭州玩一次,也同去了。

父亲下了头场,就得了疟疾,他买了金鸡纳霜(即奎宁),服下后疟止,没有考第三场,自然“中式”无望。

但这次到杭州,未入场前,逛了书坊,买了不少书,其中有买给母亲的一些旧小说(《西游记》、《封神榜》、《三国演义》、《东周列国志》),和上海新出的文言译的西洋名著。

父亲还拍了一张六时的半身照相。

这张照片一直挂在卧室内靠近大床的墙上,直到父亲逝世。

这是父亲最后一次出门,一年后他病倒了。

壬寅乡试是补行庚子、辛丑恩正并科,也是清朝举行的倒数最后第二次的乡试(最后一次即癸卯科),卢鉴泉于壬寅中式第九名。

同镇另一个中式的是严槐林。

父亲的三年之病前已说过,父亲在杭州乡试时得了疟疾,用奎宁治疗,回家后又生过小病;接着是长寿舅父的去世,父亲同母亲在外祖母家住了将近一个月,父亲先回家,就有低烧,盗汗,他自己开个方子服了几贴,也不·见效。

接着是母亲也回家了,她看见父亲脸上气色,觉得不妙,问是什么病,父亲自己说,也还在摸索。

总之,不是什么伤风感冒之类。

这就见得问题复杂了。

父亲自己开方,用的是温补之药。

母亲认为此番的病是考试时服了西药,把疟疾遏止,余势未清之故……母亲见父亲不听,便写了几封信,请外祖父的门生(包括姚圮塘)来给父亲会诊。

来了七、八个人,倒有一大半是和母亲的看法大致相同。

姚医生的看法却和我父亲差不多。

最后,取了折中办法,仍用原方,加一二味表药。

服了三、四帖,不见坏,也不见好。

父亲还是天天起来,只是觉得容易疲劳而已。

渐渐地,母亲也不那么着急了,觉得这不是急病,拖个把月,慢慢打听有什么神医,大概不会误事。

因为母亲说要打听有什么神医,祖父、祖母却想起十几年前的一件事。

原来父亲幼时(大概九、十岁)曾患一场怪病,也是经常有低烧,有盗汗,那时也是众医束手;拖了半年多,忽然听说本镇到了一个和尚(他是镇上某富户托人请来看病的),精于太素脉,善治疑难病症。

当时托人请这和尚来诊视,开了个方子,说可以长服,一个月后当见效,否则,也就不必再服,可到杭州某寺找他。

照方服了一个月,果然有效,守着这个方子服了半年,病完全好了。

这个方子当时藏在一方大砚台下。

父亲服了那方子,果然有效。

盗汗止了,低烧时有时无。

母亲认为这和尚真有本事,更加盼望能找到他。

但就在这时候,我的弟弟(那时虚数三岁)忽然病了;父亲开方,吃了没有用。

而弟弟之病来势甚猛,三、五天就不进饮食。

母亲又通知了外祖父的那些门生。

于是又来会诊,改变前方,另拟新剂,服了二帖,仍然无效,病儿却渐呼吸都很微弱。

母亲决心请他的六叔(渭卿)来治。

考虑到老人家久已不诊病,母亲就自己去请,说,好歹拉他来一趟。

母亲坐了船去……从午时等到太阳西斜,方见粟香进来,大家都心里说,“这回连师妹也请不动了么”,可又见母亲扶着渭老慢慢进来。

这一下,登时热闹起来。

茶点早已摆齐,渭老上坐,听父亲简单明了地报告弟弟起病及医治过程,问了句“到今天是第八天了”,然后细看了前后各方,就由母亲扶着,父亲与粟香相随,都上楼去了。

看过病儿,渭老下楼来立即开方,寥寥几行字,搁笔,对父亲和母亲说:“死马当活马医罢。

”父亲等一看方子,都大惊失色,原来这方子同他们连日的方子全然不同,其中用量最重的两味药是东瓜子,东瓜皮。

渭老走后,父亲的师兄师弟们都还不走,议论纷纷,可是母亲已经叫人抓药,煎好立即服下。

客人们都佩服这位“师妹”真有决断,也都告辞,说明天来听好消息,一一其实他们心里是怀疑的。

那晚上,弟弟居然睡得安稳。

半夜醒来,又吃二服,天亮后醒来居然说肚子饿了。

连服三帖,病已痊愈。

母亲连忙写信,与父亲连名,感谢渭老。

正想派人送去,忽然阿秀进来了,随后是宝珠扶着外祖母。

原来外祖母结伴到杭州烧香,主要是找那和尚。

事隔多年,杭州所有寺庙都访过了,都不知有此和尚。

外祖母坐定,才把找不到和尚的事,告诉父亲。

父亲说:果然那和尚云游不知去向,不要再水中捞月了。

大概是我八岁的时候,父亲病倒了。

最初,父亲每天还是挣扎着从床上起来,坐在房中窗前读书一、二小时,然后又卧。

他那时还是对数学最有兴趣,他自习小代数、大代数、几何、微积分(那时新出的谢洪赉编的),其次是喜欢声、光、化、电一类的书,又其次是世界各国历史、地理的书。

也看那时留日学生所办的鼓吹革命的报刊。

又到年关了。

这个时候,在乌镇通常是一年最冷的时候,常常下雪。

乌镇一带地区的房屋构造是不保温的,也没有取暖设备,因此显得特别冷。

父亲此时只好整天躺在床上,盖着厚的丝棉被;他常常支起双腿,躺着看书。

不料腊月既过,天气渐转暖和时,父亲的两条腿不能放平,好像因为长久支起,筋已缩短。

如果别人帮着用力拉,是可以拉平的,但因父亲脸上有痛苦表情,妈妈不忍,就让这样支起。

在父亲卧床不起的第二年夏天,祖母亲自到城隍庙里去许了个愿,让我在阴历七月十五出城隍会时扮一次“犯人”。

这是乌镇当时的迷信:家中有病人而药物不灵时,迷信的人就去向城隍神许愿,在城隍出会时派家中一儿童扮作“犯人”,随出会队伍绕市一周,以示“赎罪”;这样,神就会让病人的病好起来。

乌镇那时每年阴历七月十五至十七要连出三天城隍会,其盛况不下于元宵节的闹龙灯。

出会的费用由镇上的大小商号摊派(名为“写疏”,)“节目”则由各街坊准备。

所谓“节目”就是各种彩扎的“抬阁”和“地戏”。

“抬阁”是由四个精壮汉子抬着一块平板,上面由童男童女装扮成戏文中的各种角色,如白娘娘、吕洞宾、牛郎织女等等,四周挂着琉璃彩珠,打上灯彩。

“地戏)”比较简单,挑几十个汉子(不再是儿童),穿上做戏的“行头”,在地上走着,有时也舞弄一下手中的大刀和花枪。

出城隍会,照例由一队人马在前面鸣锣开道,然后就是各街坊的“抬阁”和“地戏”,在喧天锣鼓声中慢慢地依次走过。

队伍的中间是一台十六人抬的大轿,里面坐着城隍的木像,面施彩漆,身穿神袍,轿前有“回避”、“肃静”的大木牌,前呼后拥,十分威风。

但是大轿在经过我家旁边的修真观时,却突然锣鼓息声,抬轿的人要一齐跑步,飞速穿过观前的那一段街道。

这是有名目的,叫做“抢轿”,因为修真观供奉的是玉皇大帝,城隍是玉帝手下的小官,当然不能大模大样地经过修真观,只能跑步通过。

城隍大轿的后面,又是“抬阁”和“地戏”,最后就是“犯人”的队伍。

“犯人”仍穿家常的衣服,但一律围一条白布裙子,戴一副“手铐”;所谓“手铐”其实是一副手镯,有金的也有银的,用一根带子系牢,挂在“犯人”的脖子上。

整个出会的队伍要在乌镇的四栅(东南西北栅)周游一圈,“犯人”也要跟着兜一周。

祖母让我去扮“犯人”的那一年,我九岁,正是最爱玩耍的年龄,对于能够亲身参加出城隍会,自然十分高兴,随队伍绕着四栅走了十多里路,竟一点不感到累。

不过事后想想,又觉得不上算,因为“犯人”只能跟在出会行列的末尾,一路所见只是前面“抬阁”的背影和两旁围观的人群,实在没有扒在我家老屋临街的窗台上看下面经过的队伍来得有意思,而且在窗台上连“抢轿”的场面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