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部测量记录手簿
中海达Hi-RTK软件(iHand手簿)说明书
目录第一章软件简介及简易操作流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道路版简介...........................................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电力版简介...........................................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 软件简易操作流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项目................................................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项目信息.............................................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坐标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记录点库.............................................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放样点库............................................. 错误!未定义书签。
2.5控制点库............................................. 错误!未定义书签。
2.6电力点库............................................. 错误!未定义书签。
2.7横断面点库........................................... 错误!未定义书签。
2.8更新点库.............................................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 GPS................................................. 错误!未定义书签。
RTK手簿使用教程
RTK, 海达目录一.开关GPS主机二. GPS工作模式的设置三.电台频道设置四. GPS主机面版灯含义五. Dolphin手簿操作说明六.架设基准站七.手簿与GPS主机的连接(蓝牙无线连接)八.手簿程序的操作流程(转换参数配合高程拟合法)1.新建项目2.设置基准站3.断开手簿与基准站GPS主机4.添加控制点5.连接手簿与移动站GPS主机6.移动站设置7.采集碎部点坐标8.求解转换参数和高程拟合参数9.点放样10.测量成果的导出九.附录1.卫星检验2.接收机复位3.设置高程拟合模式说明4.连接程序的安装5.手簿常用快捷键功能一览表6.求解七参数的操作7.计算两点间距离8.计算校正参数9.直线放样10.HD-POWER操作程序的升级一、开关GPS主机1、按电源键1秒,开机2、按电源键3秒,关机二、控制面板按键图解主机控制面板有按键两个:F键(功能键)和电源键,指示灯3个,分别为电源、卫星、状态。
按键和指示灯的功能和含义分别是:V8 CORS RTK 系统面板控制和指示说明图2 主机控制面板按键图工作方式: ●亮○灭方式卫星灯(单绿灯)信号灯(双灯之绿灯)基准站● ○移动站○ ●静态● ●数据链:类型卫星灯(单绿灯)信号灯(双灯之绿灯)内置UHF ● ○内置GSM ○ ●外挂● ●电台频道:频道电源灯(单红灯) 卫星灯(单绿灯)信号灯(双灯之绿灯)数据灯(双灯之红灯)0 ○ ○ ○ ○1 ● ○ ○ ○2 ○ ● ○ ○3 ● ● ○ ○4 ○ ○ ● ○5 ● ○ ● ○6 ○ ● ● ○7 ● ● ● ○8 ○ ○ ○ ●9 ● ○ ○ ●A ○ ● ○ ●B ● ● ○ ●C ○ ○ ● ●D ● ○ ● ●E ○ ● ● ●F ● ● ● ●控制面板操作说明:一、功能键操作说明:1、双击 F (间隔>0.2S,小于1S),进入“工作方式”设置,有“基站”、“移动站”、“静态”三种工作模式选择。
中海达操作规程(hi-rtk手簿软件说明书)
椭球
投影
“坐标系”: 选择国家,输入坐标系统名称,格式为“国家--
xxxx”,源椭球一般为WGS84,目标椭球和已知点一致,如果目标坐标为自定义坐标系,则可以 不更改此项选择,设置为默认值:“北京-54”。 “投影”: 选择投影方法,输入投影参数。(中国用户投影方法,一般选择“高斯自
定义”,输入“中央子午线经度”,通常需要更改的只有中央子午线经度,
4
Hi-RTK手簿软件说明书(GIS+手簿)
移动站其它选项
差分电文格式: RTCM(3.0)
GPS截止角:表示GPS接收卫星的截止角,可在5至20度之间调节;
天线高:
点击天线高按钮可设置基准站的天线类型、天线高(注:一般情况下
所量天线高为斜高,强制对中时可能用到垂直高,千万别忘记输入);
发送GGA:
中央子午线经度是指测区已知点的中央子午线;若自定义坐标系,则输 入该测区的平均经度,经度误差一般要求小于30分。地方经度可用GPS 实时测出,手簿通过蓝牙先连上GPS,在【GPS】→【位置信息】中获得)。
“椭球转换”:不输。
“平面转换”:不输。
“高程拟合”:不输。
2
Hi-RTK手簿软件说明书(GIS+手簿)
插入点:添加控制点的坐标,高程到当前点所在行的前一行 编辑点:编辑控制点的点名、坐标、里程。
2
Hi-RTK手簿软件说明书(GIS+手簿)
删除点:可删除选中控制点坐标数据。 条件查询点:可根据已知条件过滤控制点库,让点库显示符合条件 的点。 新建点库:点库后缀(*.ctl) 打开点库:控制点库可以直接用记事本打开,也可从电脑导入(*.c sv)格式. 点库导出: 导出格式包括AUTOCAD(*.dxf)、Excel(*.csv),导出的具体格式请参照附录格 式说明。
测量学 碎部点数据
测站15- 1 仪器高1.597 m 测站高程102.6729m视点15-1 观测者彭孝旺仪器号J2/117564E日期2009-12-1 呈像清晰指标差无记录者黄正辉测站15- 2仪器高 1.587m 测站高程102.6599M 后视点15- 3 观测者彭孝旺仪器号J2/117564E日期2009-12-1 呈像清晰指标差无记录者黄正辉测站15- 2仪器高1.587m 测站高程102.6599M 后视点15- 3观测者彭孝旺仪器号J2/117564E日期2009-12-1 呈像清晰指标差无记录者黄正辉测站15-4仪器高 1.679m 测站高程103.8049M 后视点15-5 观测者彭孝旺仪器号J2/117564E日期2009-12-1 呈像清晰指标差无记录者黄正辉测站15- 5仪器高 1.529m 测站高程103.8649M 后视点15- 6 观测者彭孝旺仪器号J2/117564E日期2009-12-1 呈像清晰指标差无记录者黄正辉测站15- 5仪器高1.529m 测站高程103.8649M 后视点15- 6观测者彭孝旺仪器号J2/117564E日期2009-12-1 呈像清晰指标差无记录者黄正辉测站15- 6仪器高 1.639m 测站高程103.8729M 后视点15- 7 观测者彭孝旺仪器号J2/117564E日期2009-12-1 呈像清晰指标差无记录者黄正辉测站15- 7仪器高 1.458m 测站高程102.3439 后视点15-8 观测者彭孝旺仪器号J2/117564E日期2009-12-1 呈像清晰指标差无记录者黄正辉测站15- 8仪器高 1.546m 测站高程101.6609M后视点15-7 观测者彭孝旺仪器号J2/117564E日期2009-12-1 呈像清晰指标差无记录者黄正辉测站15- 9仪器高 1.599m 测站高程102.2319M 后视点15-1 观测者彭孝旺仪器号J2/117564E日期2009-12-1 呈像清晰指标差无记录者黄正辉测站15- 9仪器高1.599m 测站高程102.2319M 后视点15-1 观测者彭孝旺仪器号J2/117564E日期2009-12-1 呈像清晰指标差无记录者黄正辉测站15- 10仪器高 1.641m 测站高程100.1949M 后视点15-9 观测者彭孝旺仪器号J2/117564E日期2009-12-1 呈像清晰指标差无记录者黄正辉测站15-1补测仪器高 1.512m 测站高程102.6729M后视点15-9观测者彭孝旺仪器号J2/117564E日期2009-12-1 呈像清晰指标差无记录者黄正辉测站15-JK4补测仪器高10461m 测站高程102.822后视点15-9观测者彭孝旺仪器号J2/117564E日期2009-12-1 呈像清晰指标差无记录者黄正辉测站15-JK5仪器高 1.572m 测站高程100.5369M 后视点15-1观测者彭孝旺仪器号J2/117564E日期2009-12-1 呈像清晰指标差无记录者黄正辉测站15-9补测高 1.498m 测站高程102.2319m后视点15-1观测者彭孝旺仪器号J2/117564E日期2009-12-1 呈像清晰指标差无记录者黄正辉。
经纬仪法测绘地形测量方法
1、立尺,在地貌和地物特征点立尺。
2、观测,读视距、竖直角、中丝、水平角。
三、计算水平距、高差、高程
D=100·n·cos2α
H=1/2·100·sin2α+i-l
测点高程=测站高程±改正高差
四、上点和勾画地形图
1、上点,根据水平角和水平距按极坐标法把碎部点展绘到图纸上。
2、勾画地形图,一边上点一边参照实地情况进行勾绘。
经纬仪法测绘地形
一、仪器安置1、在控制点来自安置经纬仪,对中、整平,量取仪器高i并记入碎部测量手簿。
碎部测量手簿
测站后视仪器高指标差测站高程
点号
视距M
瞄准高M
竖盘读数L
竖直角α
初算高差h M
改正数i-l
改正高差M
水平角β
水平距D
高程H
点号
备注
2、定向:后视另一控制点,水平度盘置0。
3、检查竖盘指标差X=1/2(α左-α右)通过对竖盘指标水准管调整使X=0。
测量学 碎部点数据
测站15- 1 仪器高1.597 m 测站高程102.6729m视点15-1 观测者彭孝旺仪器号J2/117564E日期2009-12-1 呈像清晰指标差无记录者黄正辉测站15- 2仪器高 1.587m 测站高程102.6599M 后视点15- 3 观测者彭孝旺仪器号J2/117564E日期2009-12-1 呈像清晰指标差无记录者黄正辉测站15- 2仪器高1.587m 测站高程102.6599M 后视点15- 3观测者彭孝旺仪器号J2/117564E日期2009-12-1 呈像清晰指标差无记录者黄正辉测站15-4仪器高 1.679m 测站高程103.8049M 后视点15-5 观测者彭孝旺仪器号J2/117564E日期2009-12-1 呈像清晰指标差无记录者黄正辉测站15- 5仪器高 1.529m 测站高程103.8649M 后视点15- 6 观测者彭孝旺仪器号J2/117564E日期2009-12-1 呈像清晰指标差无记录者黄正辉测站15- 5仪器高1.529m 测站高程103.8649M 后视点15- 6观测者彭孝旺仪器号J2/117564E日期2009-12-1 呈像清晰指标差无记录者黄正辉测站15- 6仪器高 1.639m 测站高程103.8729M 后视点15- 7 观测者彭孝旺仪器号J2/117564E日期2009-12-1 呈像清晰指标差无记录者黄正辉测站15- 7仪器高 1.458m 测站高程102.3439 后视点15-8 观测者彭孝旺仪器号J2/117564E日期2009-12-1 呈像清晰指标差无记录者黄正辉测站15- 8仪器高 1.546m 测站高程101.6609M后视点15-7 观测者彭孝旺仪器号J2/117564E日期2009-12-1 呈像清晰指标差无记录者黄正辉测站15- 9仪器高 1.599m 测站高程102.2319M 后视点15-1 观测者彭孝旺仪器号J2/117564E日期2009-12-1 呈像清晰指标差无记录者黄正辉测站15- 9仪器高1.599m 测站高程102.2319M 后视点15-1 观测者彭孝旺仪器号J2/117564E日期2009-12-1 呈像清晰指标差无记录者黄正辉测站15- 10仪器高 1.641m 测站高程100.1949M 后视点15-9 观测者彭孝旺仪器号J2/117564E日期2009-12-1 呈像清晰指标差无记录者黄正辉测站15-1补测仪器高 1.512m 测站高程102.6729M后视点15-9观测者彭孝旺仪器号J2/117564E日期2009-12-1 呈像清晰指标差无记录者黄正辉测站15-JK4补测仪器高10461m 测站高程102.822后视点15-9观测者彭孝旺仪器号J2/117564E日期2009-12-1 呈像清晰指标差无记录者黄正辉测站15-JK5仪器高 1.572m 测站高程100.5369M 后视点15-1观测者彭孝旺仪器号J2/117564E日期2009-12-1 呈像清晰指标差无记录者黄正辉测站15-9补测高 1.498m 测站高程102.2319m后视点15-1观测者彭孝旺仪器号J2/117564E日期2009-12-1 呈像清晰指标差无记录者黄正辉。
工程测量实习手簿
4
5
5
6
7
7
8
8
1
1
导 线 点 选 点 草 图
No.
日期: 气候: 组别: 选点者: 记录者:
项 目
记 录
草 图
项 目
记 录
草 图
类 别
类 别
编 号
编 号
选点位
置说明
选点位
置说明
后接点号
后接点号
前接点号
前接点号
项 目
记 录
草 图
项 目
记 录
草 图
类 别
类 别
编 号
编 号
选点位
置说明
选点位
置说明
后接点号
(第一次)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二次)
(第二次)
︱
∑
验
算
∑后视=∑高差=
-∑后视= 2∑平均高差=
=
水平 角测量手簿
(测回法)No.
日期: 仪器号: 观测者:
气候: 组 别: 记录者:
测
站
竖盘
位置
目
标
水平度盘读数
半测回角值
一测回角值
备 注
°
′
″
°
′
″
°
′
″
施工放样计算手簿
日期: 气候: 组别: 计算者: 校核者:
视 距 测 量 手 簿
No.
日期: 气 候: 仪器编号: 组别: 观测者: 记录着:
测站: 起始方向: 仪器高i: K= C= 测站高程H=
观测点
尺 上 读 数
尺间隔
l
竖盘读数
°′″
竖直角
地形碎部测量手簿
地形碎部测量手簿————————————————————————————————作者: ————————————————————————————————日期:地形碎部测量手簿1测站: 后视点:仪器高=i指标差=x测站高程H:视线高程视H:点号视距kl(m)中丝读数(m) 竖盘读数°′″竖直角°′″水平角°′″水平距离m高程m 备注12 3 4 5 67 8 9地形碎部测量手簿2测站: 后视点: 仪器高=i指标差=x测站高程H:视线高程视H:点号视距kl(m)中丝读数(m)竖盘读数°′″竖直角°′″水平角°′″水平距离m高程m 备注12 3 456 71011地形碎部测量手簿3测站: 后视点:仪器高=i指标差=x测站高程H: 视线高程视H:点号视距kl(m)中丝读数(m)竖盘读数°′″竖直角°′″水平角°′″水平距离m高程m 备注1 23 4 5891011地形碎部测量手簿4测站:后视点: 仪器高=i指标差=x测站高程H:视线高程视H:点号视距kl(m)中丝读数(m)竖盘读数°′″竖直角°′″水平角°′″水平距离m高程m 备注12 367891011地形碎部测量手簿5测站:后视点: 仪器高=i指标差=x测站高程H:视线高程视H:点号视距kl(m)中丝读数(m) 竖盘读数°′″竖直角°′″水平角°′″水平距离m高程m 备注14567891011地形碎部测量手簿6测站:后视点:仪器高=i指标差=x测站高程H: 视线高程H:视点号视距kl中丝读数竖盘读数°′″竖直角°′″水平角°′″水平距离m高程m 备注(m) (m)1234567891011地形碎部测量手簿7测站: 后视点: 仪器高=i指标差=x测站高程H:视线高程视H:点号视距kl(m)中丝读数(m)竖盘读数°′″竖直角°′″水平角°′″水平距离m高程m 备注1 2 3 4 56 7 8 9 10 11地形碎部测量手簿8测站:后视点:仪器高=i指标差=x测站高程H:视线高程视H:点号视距kl(m)中丝读数(m) 竖盘读数°′″竖直角°′″水平角°′″水平距离m高程m 备注1 23 4 5 6 7 8 91011。
碎部测量
碎部测量简介碎部测量就是测定碎部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
碎部测量(detail survey)是根据比例尺要求,运用地图综合原理,利用图根控制点对地物、地貌等地形图要素的特征点,用测图仪器进行测定并对照实地用等高线、地物、地貌符号和高程注记、地理注记等绘制成地形图的测量工作。
碎部点的选择和碎部测量的方法一、碎部点的选择前已述及碎部点应选地物、地貌的特征点。
对于地物,碎部点应选在地物轮廓线的方向变化处,如房角点,道路转折点,交叉点,河岸线转弯点以及独立地物的中心点等。
连接这些特征点,便得到与实地相似的地物形状。
由于地物形状极不规则,一般规定主要地物凸凹部分在图上大于0.4mm均应表示出来,小于0.4mm时,可用直线连接。
对于地貌来说,碎部点应选在最能反应地貌特征的山脊线、山谷线等地性线上。
如山顶、鞍部、山脊、山谷、山坡、山脚等坡度变化及方向变化处。
根据这些特征点的高程勾绘等高线,即可得地貌在图上表示出来。
二、经纬仪测绘法经纬仪测绘法的实质是按极坐标定点进行测图,观测时先将经纬仪安置在测站上,绘图板安置于测站旁,用经纬仪测定碎部点的方向与已知方向之间的夹角、测站点至碎部点的距离和碎部点的高程。
然后根据测定数据用量角器和比例尺把碎部点的位置展绘在图纸上,并在点的右侧注明其高程,再对照实地描绘地形。
此法操作简单,灵活,适用于各类地区的地形困测绘。
操作步骤如下:1.安置仪器于测站点A(控制点)上,量取仪器高I填入手簿。
2.定向置水平度盘读数为0°00′00″,后视另一控制点B。
3.立尺立尺员依次将尺立在地物、地貌特征点上。
立尺前,立尺员应弄清实测范围和实地情况,选定立尺点,并与观测员、绘图员共同商定跑尺路线。
4.观测转动照准部,瞄准标尺,读视距间隔,中丝读数,竖盘读数及水平角。
5.记录将测得的视距间隔、中丝读数、竖盘读数及水平角依次填入手簿。
对于有特殊作用的碎部点,如房角、山头、鞍部等,应在备注中加以说明。
碎部测量实验报告
碎部测量实验报告篇一:实验八一个观测点的碎部测量实验八一个测站的碎部测量----经纬仪测绘法班别:工管10-1 姓名:梁伊天学号: 19 第五组一、实验目的:1、练习用经纬仪在一个测站上测量探测碎部点的观测方法。
2、练习用视距测量的公式计算测量站点到碎部点的水平距离和高差,最后计算出碎部点的标高。
3、练习用地形半圆仪和比例尺,根据观测和计算的数据展绘碎部点的方法,并绘制成图。
二、实验仪器和工具:电子经纬仪一台,罗盘仪一架,水准尺一把,花杆一根,记录板一块,粉笔若干根,计算器一个,量角器一把,图纸一张。
三、实验组织、方法、步骤和要求:1、五人一组,在试验场地内选出A、B两点,用粉笔做好标志,用罗盘仪测出A、B直线的方位角;绘图员在测站附近安置图版,用比例尺和量角器将A、B直线绘于图纸中央,作为控制点。
(用1:500的比例尺)2、按一人观测,一人记录和计算,一人立水准尺,一人立花杆,一人绘图进行分工并且互相轮换,每次至少要测出九点三个地物特征点,三点即便为地物中的一部分。
3、经纬仪观测步骤:○1安置仪器:观测员按照对中整平步骤安置电子于测站点(控制点)A上,量取仪器高i(读取到厘米),记录员将i记录于碎步测量记录手簿中。
(假定控制点A的高程为HA=100m)○2定向:一人在控制点B立一花杆,观测员用经纬仪照准部照准控制点B作为后视方向,然后制定发展水平旋钮,置发展水平度盘读数为0°00′00″。
○3立尺:立尺人分别将水准尺立在待测地物、地貌特征点(即碎部点)上,如图1中的1、2、3、4点。
A图1 经纬仪测绘原理○4观测:观测员照准水准尺,制动水平与翻转方向的旋转旋钮,读取水平读盘读数β、水准尺上、中、下三丝读数M、V、N和竖盘读数α,记录员将各数据依次记录于碎步测量记录手簿中。
(注意:角度读数读取到秒,上、中、下丝读数读取到毫米)○5计算:用视距测量的公式计算结果D=klcos2αh=1/2klsin2α+i-v将计算出的水平距离和高差填于记录表中,平计算出高程。
地形碎部测量手簿
地形碎部测量手簿6
测站: 后视点: 仪器高 指标差 测站高程 : 视线高程 :
点号
视距 (m)
中丝读数(m)
竖盘读数°′″
竖直角°′″
水平角°′″
水平距离m
高程m
备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地形碎部测量手簿7
测站: 后视点: 仪器高 指标差 测站高程 : 视线高程 :
点号
视距 (m)
中丝读数(m)
竖盘读数°′″
竖直角°′″
水平角°′″
水平距离m
高程m
备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地形碎部测量手簿8
测站: 后视点: 仪器高 指标差 测站高程 : 视线高程 :
点号
视距 (m)
中丝读数(m)
竖盘读数°′″
竖直角°′″
水平角°′″
水平距离m
高程m
备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点号
视距 (m)
中丝读数(m)
竖盘读数°′″
竖直角°′″
水平角°′″
水平距离m
高程m
备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地形碎部测量手簿5
测站: 后视点: 仪器高 指标差 测站高程 : 视线高程 :
点号
视距 (m)
中丝读数(m)
竖盘读数°′″
竖直角°′″
地形碎部测量手簿
地形碎部测量手簿地形碎部测量手簿1测站:后视点:仪器高=i指标差=x测站高程H:视线高程视H:点号视距kl(m)中丝读数(m)竖盘读数°′″竖直角°′″水平角°′″水平距离m高程m备注1 2 3 4 5 6 7 8 9 10地形碎部测量手簿2测站:后视点:仪器高=i指标差=x测站高程H:视线高程视H:点号视距kl(m)中丝读数(m)竖盘读数°′″竖直角°′″水平角°′″水平距离m高程m备注1 2 3 4 5 6 7 8 911地形碎部测量手簿3测站:后视点:仪器高=i指标差=x测站高程H:视线高程视H:点号视距kl(m)中丝读数(m)竖盘读数°′″竖直角°′″水平角°′″水平距离m高程m备注1 2 3 4 5 6 7 81011地形碎部测量手簿4测站:后视点:仪器高=i指标差=x测站高程H:视线高程视H:点号视距kl(m)中丝读数(m)竖盘读数°′″竖直角°′″水平角°′″水平距离m高程m备注1 2 3 4 5 6 791011地形碎部测量手簿5测站:后视点:仪器高=i指标差=x测站高程H:视线高程视H:点号视距kl(m)中丝读数(m)竖盘读数°′″竖直角°′″水平角°′″水平距离m高程m备注1 2 3 4 5 6891011地形碎部测量手簿6测站:后视点:仪器高=i指标差=x测站高程H:视线高程视H:点号视距kl(m)中丝读数(m)竖盘读数°′″竖直角°′″水平角°′″水平距离m高程m备注1 2 3 4 57891011地形碎部测量手簿7测站:后视点:仪器高=i指标差=x测站高程H:视线高程视H:点号视距kl(m)中丝读数(m)竖盘读数°′″竖直角°′″水平角°′″水平距离m高程m备注1 2 3 467891011地形碎部测量手簿8测站:后视点:仪器高=i指标差=x测站高程H:视线高程视H:点号视距kl(m)中丝读数(m)竖盘读数°′″竖直角°′″水平角°′″水平距离m高程m备注1 2 35 6 7 8 9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