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经复习题2010年~
形势与政策复习题[1]
2010年形势与政策复习题(含答案)第一讲如何认识世情、国情、党情新变化1.对于当前世情、国情、党情发生的深刻变化,你都有哪些体会?世情、国情、党情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三者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特点更加突出。
科学判断这些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对于我们坚持用时代发展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完善自己,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具有重大意义。
1在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进程中不断提高统筹两个大局的能力2在把握变与不变的国情中不断提高领导和推动科学发展的本领3在研究解决党的建设新情况新问题的实践中不断提高管党治党水平2.大学生应当怎样看待腐败问题?如何理解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正确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是科学判断、全面把握反腐倡廉工作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制定一系列正确的反腐败斗争的方针政策和战略部署,领导反腐败工作不断取得阶段性的成果,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基于对形势的科学分析和判断,全面把握并适时提出每个阶段反腐倡廉工作的主要任务和工作目标,统一全党的思想和行动,为反腐倡廉工作的深入开展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和实践基础。
实践证明,正确分析和认识反腐败斗争形势,是做好工作、实现目标、完成任务的重要前提,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反腐倡廉工作中的具体运用和体现。
要始终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以更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以更科学的态度把握时代发展的要求,善于进行理论思维和战略思考,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和决策重大问题的能力,在反腐败斗争的艰巨任务、诸多困难和复杂情况面前,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信心,凝聚力量,从容面对,妥善处理,牢牢把握反腐倡廉工作的主动权。
当前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土壤和条件尚未根本消除,反腐倡廉工作一刻也不能放松。
从这些年的实践看,反腐倡廉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消极腐败现象得到进一步遏制,总的发展态势是好的和健康的。
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 政经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10 分)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
2、作为价值实体的劳动是(抽象劳动)。
3、准确反映资本家对雇佣工人剥削程度的指标是(剩余价值率)。
4、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垄断经营有限的较优等土地);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土地私有权)的垄断。
5、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是(实现问题,即社会总产品的各个部分的价值补偿和物质补偿问题)。
6、在股份制中,实行一股一票,体现的是(出资者)主权;在合作制中,实行一人一票,体现的是(劳动者)主权。
7、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性质是由其(处于主体或主导地位的所有制形式决定)。
8、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形式是(公司制企业)。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在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中,以生产资料的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其价值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去,不改变原有的价值量,因而被称为不变资本。
另一部分用来购买劳动力的资本是可变资本。
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创造新价值,而且能够创造出大于劳动力价值的价值,即剩余价值。
由于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会发生价值增值,所以被称为可变资本。
2、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是单个资本增大的两种基本方式。
资本积聚是资本积累的直接结果,即个别资本通过剩余价值的资本化而增大其总额的一种方式。
而资本集中则是由若干分散的小资本合并成大资本的过程。
资本积累与资本集中的区别在于:(1)资本积聚以资本积累为基础,因而单个资本增大的同时,也使社会总资本增大;而资本集中是原有资本的重新组合,虽然使单个资本变大,但不能使社会总资本增大。
(2)资本积聚的规模和速度最终受到原有资本积累速度和社会财富增长限制,因而其增长是缓慢的;而资本集中可以不受资本积累速度的限制,可以在较短时间有效资本合并为大资本,所以增大速度很快。
3、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一定时期总产量(包括商品和服务)和生产能力的增加。
一般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产值的变动率来衡量。
政府经济学复习题(精简版)
政府经济学复习题(精简版)政府经济学复习题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一)什么是帕累托最优?实现帕累托最优的条件是什么?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由市场供求所形成的均衡价格,能够引导社会资源实现有效配置,使任何两种产品对于任何两个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都相等,任何两种生产要素对任何两种产品生产的技术替代率都相等,从而达到任何资源的再配置都已不可能在不使任何人的处境变坏的同时,使一些人的处境变好。
这就是所谓的帕累托最优状态.实现帕累托最优的条件:1)交换最优条件。
2)生产最优条件。
3)产品混合最优条件。
(二)简述市场失灵及其主要表现。
答:市场失灵是指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完全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无法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
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以下诸方面。
1)公共产品的提供。
2)垄断。
3)外部效应。
4)市场的不完全。
5)信息不完全。
6)优值品、劣值品。
7)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失衡。
8)分配问题(三)什么是公共产品?其与私人产品相比有哪些不同属性?答:公共产品指需要通过财政机制向社会提供,满足作为群体的社会成员的公共需要的产品。
公共产品属性:1)不可分割性。
2)非竞争性。
3)非排他性。
(四)政府矫正外部效应的措施主要有几种?答:西方主流经济学提出的对付外部效应的常用方法有:1、征税或罚款。
2、补贴。
3、政府管制等。
政府管制的形式主要有两种:A、管制外部效应水平。
B、管制生产过程。
(五)缓解信息不对称的途径主要有哪些?答:1)利用市场机制。
2)政府管制(六)垄断可分为几类?垄断为什么会造成资源配置的低效率?答: 1)自然垄断。
2)行为垄断。
3)法定垄断。
垄断会造成资源配置的低效率。
垄断厂商和消费者都从中得到好处:垄断厂商的利润进一步提高,因为最后一单位产量给他带来的收益大于他支出的成本;消费者的福利进一步提高,因为他实际上对最后一单位产量的支付低于他本来愿意的支付。
在垄断条件下,虽然厂商能获得垄断利润,但消费者损失了消费者剩余,两者相抵,整个社会的福利遭到了净损失。
政府经济试题及答案
政府经济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政府干预经济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提高企业利润B. 保障社会公平C. 增加政府收入D. 促进经济增长答案:D2. 以下哪项不是市场经济体制的特征?A. 价格由市场决定B. 企业自主经营C. 政府直接干预生产D. 资源配置由市场调节答案:C3. 政府在宏观经济管理中通常采取的财政政策包括哪些?A. 税收政策B. 货币政策C. 产业政策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4. 以下哪项不是货币政策工具?A. 利率调整B. 货币供应量控制C. 政府支出D. 公开市场操作答案:C5. 政府在经济危机时期采取的扩张性财政政策通常包括哪些措施?A. 增加政府支出B. 减少税收C. 增加政府债务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包括:A. 法律手段B. 经济手段C. 行政手段D. 道德手段答案:ABC2. 以下哪些属于政府的财政收入来源?A. 税收B. 债务C. 国有资产收益D. 国际援助答案:ABC3. 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包括:A. 提供公共物品B. 调节收入分配C. 维护市场秩序D. 促进经济发展答案:ABCD4. 以下哪些是政府在市场经济中可能采取的措施?A. 价格管制B. 反垄断C. 市场准入限制D. 反倾销答案:ABCD5. 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不包括以下哪项?A. 直接参与市场竞争B. 制定经济政策C. 监管市场D. 提供公共服务答案:A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政府干预经济的必要性。
答案:政府干预经济的必要性在于纠正市场失灵,维护市场秩序,保障社会公平,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2. 政府在经济中扮演哪些角色?答案:政府在经济中扮演的角色包括经济政策制定者、市场监管者、公共服务提供者、公共物品提供者以及收入再分配者。
3. 什么是财政政策?请简述其作用。
答案: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税收、政府支出和债务等手段来影响经济活动的政策。
全国2010年10月自考政治经济学(财)试题和答案
正确答案:B
22.二战前的国际分工体系是【】
A.按工艺实行的专业化分工B.工业品生产和原材料、初级产品生产之间的分工
C.按生产阶段实行的专业化分工D.工业国之间的分工
正确答案:B
23.直接导致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力量对比发生变化的规律是【】
A.资本积累规律B.剩余价值规律
C.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规律
D.使商品价格仍然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变动
正确答案:C
20.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管理与调节代表着【】
A.大垄断资本家的经济利益B.中小资本家的经济利益
C.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D.全体劳动人民的共同利益
正确答案:C
21.各国最大的垄断组织从经济上瓜分世界表明,产生了【】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B.国际垄断同盟
C.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D.价值规律自发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E.价值规律会引起和促进优胜劣汰
正确答案:ABDE
33.构成劳动力商品价值的要素是【】
A.商品经济B.自然经济
C.计划经济D.产品经济
正确答案:C
27.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应【】
A.将改革作为根本任务B.改革优先兼顾发展和稳定
C.为了稳定而进行改革与发展D.通过改革加快发展和促进稳定
正确答案:D
28.社会主义国民收入是由【】
A.体力劳动者创造的B.脑力劳动者创造的
C.社会全体劳动者创造的D.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创造的
A.剩余价值率B.利润率
C.平均利润率D.年剩余价值率
正确答案:B
14.剩余价值和利润在量上的关系是【】
2010-2011年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政治经济学(财经类)试题及答案
全国2010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政治经济学(财)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石是()A.劳动价值学说B.货币学说C.资本积累学说D.剩余价值学说2.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能够()A.改造经济规律B.利用经济规律C.创造经济规律D.消灭经济规律3.人类社会各个发展阶段所共有的经济规律是()A.价值规律B.剩余价值规律C.货币流通规律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4.根据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第三产业是()A.农业和工业B.轻工业和重工业C.工业和建筑业D.广义的服务业5.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是存在()A.产品剩余B.社会分工C.市场交换D.不同经济利益主体6.货币执行下列哪种职能时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支付手段D.贮藏手段7.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的决策主体是()A.国家B.上级主管部门C.基层经济单位D.政府8.从对资本总公式G—W—G′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剩余价值()A.在不等价交换中产生B.在流通过程中产生,与生产过程无关C.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以流通过程为条件D.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与流通过程无关9.新产品中包含的生产资料价值是由()A.具体劳动创造的B.抽象劳动创造的C.具体劳动转移的D.抽象劳动转移的10.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主要区别是()A.前者靠延长工作日取得,后者靠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取得B.前者靠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取得,后者靠延长工作日取得C.前者靠缩短工人必要劳动时间取得,后者靠延长工人必要劳动时间取得D.前者以技术进步为条件,后者以技术不变为条件11.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的原因在于扩大再生产过程中()A.产业结构不断调整B.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C.生产技术不断提高D.生产规模逐步扩大12.工厂中半成品的资本价值处于资本循环的()A.购买阶段B.生产阶段C.销售阶段D.流通阶段13.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划分的依据是资本在()A.生产过程中不同的价值转移方式B.生产过程中不同的物质存在形态C.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D.周转过程中不同的运动速度14.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是()A.I (v+m)=IIcB.II (v+m)=IcC.I (v+m)>IIcD.II (v+m)>Ic15.某产业资本家,依靠200万元借贷资本经营产业,年利息率为6%,1年后得到20万元利润,该产业资本家获得的企业利润是()A.6万元B.8万元C.12万元D.20万元16.借贷资本所有者贷出货币资本时()A.没有放弃资本所有权,转让了资本使用权B.放弃了资本所有权,没有转让资本使用权C.既放弃了资本所有权,又转让了资本使用权D.既没有放弃资本所有权,又没有转让资本使用权17.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使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决定于农业生产中的()A.优等地生产条件B.中等地生产条件C.劣等地生产条件D.社会平均生产条件18.金融资本在经济政治上统治的目的归根到底为了()A.规定垄断价格B.获取高额垄断利润C.掌握国家政权D.避免两败俱伤19.20世纪后半期资本主义国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是()A.辛迪加B.托拉斯C.康采恩D.混合联合公司20.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事实上的统治者是()A.银行资本家B.工业资本家C.金融寡头D.商业资本家21.战后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从经济上瓜分世界的手段是()A.商品输出B.资本输出C.占领殖民地D.建立跨国公司2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使生产、资本、管理社会化程度空前提高,这表明()A.为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充分的物质条件B.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得到解决C.经济危机彻底得以消除D.资本主义制度具有生命力23.我国在过渡时期对个体私有制进行改造,建立起()A.劳动者个体所有制 B.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C.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 D.国家资本主义所有制24.我国现阶段全民所有制采取()A.部门所有制形式 B.集体所有制形式C.国家所有制形式 D.行业所有制形式25.我国现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归根到底取决于()A.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B.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原则C.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计划性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状况26.我国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提高()A.生产效益 B.劳动生产率C.人民的生活水平 D.资源配置的效率2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各种商品价格的相互关系是()A.价值体系 B.价格体系C.比价体系 D.差价体系28.属于社会主义国民收入中消费基金的项目是()A.国家管理基金 B.社会后备基金 C.扩大生产基金D.非生产性基本建设基金2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宏观调控主要运用()A.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B.行政手段和计划手段C.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D.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30.我国推进现代化进程要实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一元的()A.现代经济转变B.封闭型经济转变C.传统经济转变D.数量扩张型经济转变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2010年经济师中级(财政税收专业知识与实务)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2010年经济师中级(财政税收专业知识与实务)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 3. 案例分析题单项选择题共60题,每题1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l个最符合题意。
1.个人或经济组织的行为活动影响他人或其他经济组织,却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或没有获得应有的收益,称为( )。
A.成本收益不协调B.不完全竞争C.外部效应D.经济失衡正确答案:C解析:外部效应是指私人费用与社会费用之间或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之间的非一致性,其关键是指某个人或经济组织的行为活动影响了他人或经济组织,却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或没有获得应有的收益。
故选C。
2.当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时,财政预算应采取的政策是( )。
A.结余政策B.平衡政策C.赤字政策D.紧缩政策正确答案:C解析: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减税而减少国家的财政收入,增加企业和个人的可支配收入,刺激社会总需求,或通过发行国债扩大财政支出的规模,来扩大社会需求。
所以当社会总供给大于总需求时,政府应采取赤字政策,刺激社会总需求,达到供求平衡。
扩张性财政政策一般会导致财政赤字,因此,可以说扩张性财政政策等同于赤字财政政策。
故选C。
3.经济学中的“充分就业”是指( )。
A.全体社会成员都有工作B.全体社会成员都有固定的工作C.有工作能力且愿意工作的人能够找到工作D.在国家兴办的企事业单位中就业的比例达到较高水平正确答案:C解析:充分就业是指有工作能力且愿意工作的劳动者能够找到较适当的工作。
故本题选C。
4.考核国防支出的效益时,应采用的方法是( )。
A.成本效益分析法B.投入产出分析法C.公共劳务收费法D.最低费用选择法正确答案:D解析:对于那些有直接经济效益的支出项目(如基本建设投资支出),采用“成本一效益”分析法;对于那些只有社会效益且其产品不能进入市场的支出项目(如国防支出),采用最低费用选择法;对于那些既有社会效益,又有经济效益,但其经济效益难以直接衡量,而其产品可以全部或部分进入市场的支出项目(如交通、教育等支出),则采用“公共劳务”收费法来衡量。
政府政策经济学复习资料和历年真题版
《政府政策与经济学》复习资料第一篇经济学的理论框架第一章稀缺性与选择一、单项选择题1、关于“需要”正确的说法是()A、人们的需要是无限的,但人们的需求却是有限的B、人们对某种商品或服务的需要可以无限增长,因而需要是无限的C、在不同的经济水平下,人们的基本生存需要是相同的D、人们对生活必需品的需要是有限的2、在一定的资源和技术支持下,关于“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正确说法是()A、生产可能性曲线上靠近横轴的点比靠近纵轴的点资源配置效率高B、生产可能性曲线上靠近纵轴的点比靠近横轴的点资源配置效率高C、生产可能性曲线以内的点比以外的点资源配置效率高D、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点比以内的点资源配置效率高3、关于生产要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最终消费者的需求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没有影响B、水是一种经济资源,进入生产过程后也是一种生产要素C、职业经理人年薪中按企业效益分配的奖金是其企业家才能的报酬D、资本要素就是指厂商用于投资的货币资本金4、关于资源稀缺性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当前发展水平下,任何资源都是有限的,因此供给是有限的B、无论任何时代,相对于人们无限的需求来说,供给都是有限的C、在经济危机时,厂商将卖不出去的牛奶倒掉是供给有限性的例外D、大量失业的存在是因为劳动力要素的供给是有限的5、厂房属于以下生产要素中的()A、土地B、资本C、劳动力D、企业家才能6、小王即将大学毕业,他有三种选择:留校当老师、到外企工作、回老家山区作一名小学教师。
留校当老师每年收入10000元,到外企工作每年收入30000元,回老家山区作一名小学教师每年收入3000元。
他选择回老家山区作一名小学教师的机会成本为()A、3000元B、10000元C、30000元D、40000元7、在经济领域中,人们经济活动的终极目标是()A、增加社会财富的总量B、完善社会生产关系C、满足各种各样的需要D、促进经济快速发展8、以下四个选项中不属于生产要素的是()A、土地B、资本C、企业家才能D、生活必需品9、生产可能性曲线说明的是()A、生产的选择和选择的效率B、生产的选择和生产的过程C、生产的选择和生产的成本D、生产的选择和生产的目的10、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直接决定厂商如何生产的问题是()A、现有资源条件和企业生产成本B、利益最大化的动机和企业生产成本C、现有资源条件和市场价格机制D、利益最大化的动机和市场价格机制11、当社会资源有限而人类需要无限时,人们必须( )A、作出选择B、选择放弃C、降低期望D、自给自足12、劳动力占企业成本的比重相对较高的企业被称为( )A、资本密集型企业B、劳动密集型企业C、技术密集型企业D、劳动集约型企业13、需要划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层次。
政府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政府经济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政府经济学是研究政府在经济领域中的哪些行为?A. 经济政策的制定与实施B. 公共产品的提供C. 收入分配的调节D. 所有上述选项2. 政府干预经济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促进经济增长B. 减少市场失灵C. 实现社会公平D. 维护国家安全3.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决策过程中的主体是:A. 政府官员B. 政治家C. 选民D. 利益集团4. 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提供公共产品B. 维护市场秩序C. 完全控制市场D. 调节收入分配5. 政府预算的编制原则包括:A. 公平性B. 效率性C. 可持续性D. 所有上述选项6. 政府支出中,哪一项不属于经常性支出?A. 教育支出B. 国防支出C. 基础设施建设支出D. 社会福利支出7. 政府税收的主要形式不包括:A. 直接税B. 间接税C. 财产税D. 贸易税8. 政府在经济危机时期可能采取哪些措施?A. 增加公共支出B. 减少税收C. 降低利率D. 所有上述选项9. 政府采购的基本原则不包括:A. 公开性B. 竞争性C. 排他性D. 经济性10. 政府债务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增加政府收入B. 促进经济发展C. 控制财政风险D. 减少政府支出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基本职能。
2. 描述政府如何通过税收政策来调节经济。
3. 阐述政府干预经济可能产生的副作用。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及其限度。
2. 分析政府如何通过公共支出来实现社会福利的提高。
四、案例分析题(共30分)请根据以下案例,分析政府在该情况下可能采取的经济政策,并讨论其可能带来的经济效应和社会影响。
案例:某国经济面临衰退,失业率上升,通货膨胀率升高。
政府需要采取措施来稳定经济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五、答案一、选择题答案:1-5:D, B, C, C, D6-10:C, C, D, B, C二、简答题答案:1. 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基本职能包括提供公共产品、维护市场秩序、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等。
政经期末复习题
政经期末复习题第一章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1.马克思把共产主义的形成过程划分为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各自具有什么特征?各个阶段之间具有的关系?2.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具有哪些主要特征?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具有什么意义?4.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是什么?第二章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1.什么是生产资料所有制?什么是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使用权?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结构特征是什么?并论证其必然性。
3.怎样理解全民所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4.怎样全面理解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5.什么是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为什么农村要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应如何进一步发展完善?(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的涵义、特点、优点、局限性及改革的政策方向)6.如何认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综合本章第10、11、12道思考题)第三章社会主义经济体制1.什么是经济体制?经济体制包括哪几个方面的主要内容?经济体制的合理性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评价?2.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它具有哪些方面的特征?为什么要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3.市场经济有哪些性质、功能和缺陷?在市场经济中,政府应该发挥哪些方面的经济职能?第四章企业经济分析1.什么是企业制度?试述企业制度的演变。
2.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3.什么是公司(法人)治理结构?4.什么是企业经营机制?传统体制下国有企业经营机制有哪些特点?5.什么是股份制?什么是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股份制有什么特点?采用股份制改造国有企业有什么意义?第五章居民收入分配1.什么是劳动收入、非劳动收入、资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为什么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相当长的时期会是多种收入形式并存的格局?2.什么是按劳分配(含义与性质)?3.为什么政府要对居民收入差距进行调节?政府对居民收入差距的调节应该秉持什么原则?政府可以运用哪些手段调节居民收入差距?4.试析近年来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化、特点及其成因。
政经复习题
政经复习题1.资本总公式的矛盾(1)含义:价值规律要求商品交换按照等价原则进行,因而交换的结果只会使价值的表现形式发生变化,价值量不会变化;但资本总公式表明,资本在流通过程中发生了增殖。
(2)解决条件:总公式中,剩余价值表现为流通的结果。
剩余价值不能产生于流通过程,但又离不开流通过程,它必须以流通过程为媒介。
(3)价值增值:必然发生在G—W阶段的商品上。
劳动力成为商品并被资本家所雇佣,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4)资本总公式:G—W—G’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含义:指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直接有关,由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因素引起的经济危机,即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
(2)本质: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3)原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相对过剩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集中表现)3.资本主义地租(1)地租含义:是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所有权获得的一种非劳动收入。
土地不是商品,也就没有价值,土地价格是资本化的地租。
(2)分类: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
它们都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是农业资本家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那部分剩余价值(即超额利润),体现大土地所有者和农业资本家瓜分剩余价值、共同剥削农业雇佣工人的关系。
(3)级差地租:含义:与土地的不同等级相联系而缴纳不同的地租形式,是由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超额利润构成的。
条件:土地的优劣不同原因:土地的有限性所引起的土地经营的资本主义垄断源泉:优等地和中等地的农业雇佣工人创造的超额利润分类:级差地租I(土地肥沃程度与地理位置不同)和级差地租II(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的资本生产率不同)(4)绝对地租:含义:土地私有权的存在,农业资本家租用的任何土地都必须缴纳的地租条件:农业中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源泉:农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原因:土地私有权的垄断(5)决定土地价格的因素:地租额与利息率4.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对资本周转速度及剩余价值生产影响)(1)固定资本:含义:是指以厂房、机器设备、生产工具等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那部分生产资本。
政经练习题
政经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包括:A. 公有制为主体B.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C. 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D. 以上都是2. 以下哪项不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A. 竞争原则B. 效率原则C. 平等原则D. 计划原则3.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A. 单一的公有制B.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C. 以私有制为主体D. 混合所有制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A. 决定性作用B. 辅助性作用C. 完全作用D. 部分作用5. 以下哪个选项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A. 促进经济增长B. 增加就业C. 稳定物价D. 以上都是6.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宏观调控手段主要包括:A. 经济手段B. 法律手段C. 行政手段D. 以上都是7. 以下哪项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调节的局限性?A. 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B. 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C. 市场调节具有滞后性D. 市场调节具有强制性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宏观调控的目标是:A. 促进经济发展B. 保障社会公平C. 维护市场秩序D. 以上都是9.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是:A. 财政政策B. 货币政策C. 产业政策D. 以上都是10. 以下哪项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宏观调控的原则?A. 依法调控B. 科学调控C. 强制调控D. 适度调控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以下哪些是市场调节的优势?A. 促进资源有效配置B.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C. 保障社会公平D. 提高经济效率12.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宏观调控的基本原则包括:A. 依法调控B. 科学调控C. 强制调控D. 适度调控13. 以下哪些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宏观调控的目标?A. 促进经济增长B. 增加就业C. 稳定物价D. 保障社会公平14.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宏观调控的手段包括:A. 经济手段B. 法律手段C. 行政手段D. 以上都是15. 以下哪些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调节的局限性?A. 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B. 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C. 市场调节具有滞后性D. 市场调节具有强制性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宏观调控是完全替代市场调节的。
《政 府经济学》题库
《政府经济学》题库一、单选题1、政府经济的主体是()A 政府B 企业C 个人D 行业协会2、政府经济的依据是()A 道德劝说B 社会公共权力C 财产所有权D 法律制度3、政府履行资源配置职能是使资源利用在()A 生产可能性曲线上或内移动B 生产可能性曲线内移动C 生产可能性曲线外移动D 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移动4、下列行为具有生产的外部经济性特征的是()A 注射传染病疫苗B 自家阳台上养花C 半夜时分在家大声唱歌D 企业排放污水5、公共选择理论的创立者是()A 马斯格雷夫B 布坎南C 费尔德斯坦D 维克塞尔6、政府支出规模一般呈现()趋势。
A 不变B 增长C 减少D 无法确定7、在使用“成本—效益”分析法评价政府支出项目时,所使用的贴现率一般是()A 等于一般贴现率B 小于一般贴现率C 大于一般贴现率D 无法确定和一般贴现率的关系8、政府在公共投资中的作用不包括()A 弥补市场失灵B 调节社会分配状况C 拉动经济增长D 承担投资风险9、社会保险不包括()A 养老保险B 失业保险C 商业保险D 医疗保险10、税收的主体是()A 国家B 税务机关C 企业D 个人二、多选题1、政府失灵的原因包括()A 公共决策失误B 政府扩张C 官僚机构的低效率D 寻租行为2、政府经济职能包括()A 资源配置职能B 收入分配职能C 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D 市场监管职能3、公共物品的特征包括()A 非排他性B 非竞争性C 外部性D 盈利性4、政府支出按经济性质分类可分为()A 购买性支出B 转移性支出C 经常性支出D 资本性支出5、财政政策工具包括()A 税收B 公债C 政府购买D 转移支付6、政府预算的原则包括()A 完整性B 统一性C 可靠性D 公开性7、社会保障的功能包括()A 保障基本生活B 维护社会稳定C 促进经济发展D 调节收入分配8、税收的特征包括()A 强制性B 无偿性C 固定性D 灵活性9、政府管制的类型包括()A 经济性管制B 社会性管制C 法律性管制D 行政性管制10、政府外债的功能包括()A 弥补财政赤字B 筹集建设资金C 调节经济D 增强国际竞争力三、判断题1、政府经济活动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全国2010年10月自考政府经济管理概论试题及答案03349
2010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政府经济管理概论试卷和答案(课程代码 0334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政府经济管理机构把确定的计划方案付诸实施的活动是【B 】1-18A、决策B、组织C、协调D、控制2、市场主体的基本作用是【 B 】2-28A、建立市场经济体制B、优化资源配置C、促进商品流通D、保障经济的正常运行3、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核心要素是【B 】3-53A、战略方针B、战略目标C、战略重点D、战略步骤4、为保持社会稳定,建立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政府应遵循的原则是【C 】2-46A、效率、公平兼顾B、公平优先,兼顾效率C、效率优先,兼顾公平D、视情况灵活掌握5、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统筹发展,其本质是【D 】3-72A、可持续B、全面协调C、和谐D、以人为本6、国家凭借其权力与权威,通过采取发布命令、指示、规定、政策及下达指令性计划等行政方法,按照自上而下的组织系统,直接调控社会经济活动的行为是【B 】4-87A、经济手段B、行政手段C、法律手段D、政治手段7、我国经济管理的最高权力机关是【 A 】4-90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国务院C、国家发改委D、人民银行8、财政政策是政府间接干预经济的一种【C 】5-105A、法律手段B、行政手段C、经济手段D、市场手段9、中央银行创造基础货币是通过【 A 】5-123A、票据再贴现B、存款C、提高利率D、国债10、能影响产业结构变化的主要是【B 】6-143A、资源供给变化B、消费结构变化C、外贸变化D、参与国际分工变化11、我国西部地区包括的省、直辖市、自治区共有【B 】7-170A、10个B、12个C、l3个D、14个12、我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的时间为【 A 】8-188A、2001年12月B、2002年12且C、2003年10月D、2004年10月13、一方接受另一方的委托,运用自己掌握的技术和经验,协助另一方完成某项技术任务。
年10月全国自考《政治经济学财经类》试题及答案--资料
2010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政治经济学(财)试题及答案课程代码:0000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基本经济规律对社会生产总过程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起着( C )2-27A.影响作用 B.重要作用C.决定作用 D.引导作用2.依靠生产要素质量和使用效率的提高而实现的经济增长是( D )3-39A.外延型经济增长B.扩张型经济增长C.粗放型经济增长D.集约型经济增长3.国内生产总值和国外净要素收入的和是( D )3-37A.国民收入 B.社会总产值C.国民生产净值 D.国民生产总值4.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和趋势是( B )4-41A.自然经济——产品经济——商品经济 B.自然经济——商品经济——产品经济C.商品经济——产品经济——自然经济 D.产品经济——自然经济——商品经济5.商品价格波动的基础是商品的( A )4-62A.价值 B.需求量C.供给量D.供求比例6.价值在商品经济中起作用是通过( D )4-62A.价格与价值的等同实现的B.价格与价值的背离实现的C.价格与价值的同等幅度变化实现的D.价格围绕价值波动的过程实现的7.在商品价值c+v+m中,用于补偿劳动力价值的是( B )7-125A.c B.vC.m D.v+m8.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一般前提是( B )6-106A.可变资本量增加B.单个资本量增大C.资本周转加快 D.平均利润率提高9.资本集中( B )6-106A.是通过剩余价值资本化实现的B.是通过单个资本合并实现的C.是通过单个资本积聚实现的D.会增加社会资本总额10.产业资本运动过程中依次采取的职能形式有( D )7-113A.生息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B.生息资本、生产资本和商业资本C.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业资本D.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11.固定资本折旧率( A )7-121A.与折旧费同方向变化,与固定资本原始价值反方向变化B.与折旧费反方向变化,与固定资本原始价值同方向变化C.与折旧费同方向变化,与固定资本原始价值同方向变化D.与折旧费反方向变化,与固定资本原始价值反方向变化12.加快资本周转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和提高年剩余价值率,是因为( B )7-122 A.预付的资本总量增加了 B.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增加了C.流通对生产起反作用D.剩余价值率提高了13.反映资本家全部预付资本增殖程度的是( B )8-139A.剩余价值率B.利润率C.平均利润率D.年剩余价值率14.剩余价值和利润在量上的关系是( A )8-138A.剩余价值量等于利润量 B.利润量决定剩余价值量C.剩余价值量大于利润量 D.剩余价值量小于利润量15.由于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投资的劳动生产率不同而形成的地租称作( D )8-162 A.绝对地租 B.垄断地租C.级差地租I D.级差地租II16.某繁华地段上一家店铺月租金是5万元,另一地段上相同店铺的月租金是3万元,前者多交的2万元属于( B )8-162A.绝对地租 B.级差地租IC.级差地租II D.垄断地租17.职能资本家使用借贷资本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平均利润包括( B )8-152 A.利息和超额利润B.利息和企业利润C.产业利润和商业利润D.商业利润和企业利润18.垄断时期银行的新作用是( D )9-175A.借贷关系的中介人 B.吸收大量存款C.发放巨额贷款 D.万能的垄断者19.垄断价格的出现表明,垄断能( C )9-173A.创造出新的价值,从而不违背价值规律B.增加商品价值总量,不受价值规律制约C.提高或压低个别商品的价格,但受价值规律制约D.使商品价格仍然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变动20.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管理与调节代表着( C )9-187A.大垄断资本家的经济利益B.中小资本家的经济利益C.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D.全体劳动人民的共同利益21.各国最大的垄断组织从经济上瓜分世界表明,产生了( B )10-197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B.国际垄断同盟C.金融寡头 D.资本输出22.二战前的国际分工体系是( B )10-198A.按工艺实行的专业化分工B.工业品生产和原材料、初级产品生产之间的分工C.按生产阶段实行的专业化分工D.工业国之间的分工23.直接导致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力量对比发生变化的规律是( C )10-205 A.资本积累规律 B.剩余价值规律C.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规律24.判断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否合理的标准主要看是否符合( A )13-241 A.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B.不断提高公有化程度的要求C.不断扩大公有制范围的要求 D.不断发展公有制形式的要求25.按劳分配的物质对象是( C )14-257A.社会总产品B.生产资料C.消费资料 D.社会财富26.与市场经济相对应的是( C )15-286A.商品经济 B.自然经济C.计划经济 D.产品经济27.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应( D )15-292A.将改革作为根本任务B.改革优先兼顾发展和稳定C.为了稳定而进行改革与发展 D.通过改革加快发展和促进稳定28.社会主义国民收入是由( D )18-323A.体力劳动者创造的 B.脑力劳动者创造的C.社会全体劳动者创造的 D.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创造的29.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正确处理( C )21-379A.经济发展与效益、比例的关系B.经济发展与改革、稳定的关系C.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D.经济发展与工业、农业、第三产业的关系30.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第二步目标是使人民生活( C )21-385A.彻底消灭贫困 B.达到温饱水平C.达到小康水平 D.达到富裕水平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自学考试《政治经济学(财经类)》复习资料(必杀大题一百题).docx
自学考试《政治经济学(财经类)》复习资料(必杀大题一百题)1、社会生产过程中四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2、政经为什么实现了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3、为什么说经济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如何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4、生产关系为什么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5、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002上)6、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是怎样的?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有哪些作用?7、为什么价值规律作用形式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8、货币是如何产生的?它的本质和职能是什么?9、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10、商品价值量是怎样决定的?(2002上)11、为什么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簡品经济的基本劳动?12、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或原因是什么?13、怎样理解商品和价值体现了商品生产者Z间的一定经济关系?14、为什么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为资本的前提?15、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价值的增值过程?)16、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经济规律是什么?17、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为什么是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过程中实现的?18、资本积累、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关系?19、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特点?20、资木积累的实质和客观必然性是什么?(2002上)21、为什么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同时又是资本主义存在和发展的必然条件?22、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23、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和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间的关系?(2001上)24、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的影响?25、为什么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是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26、什么是产业循环?产业循环为什么是三中循环形式的统一?(2001下)27、为什么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28、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的原因?与消费资料增长的关系?29、生产价格形成后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0、剩余价值如何转化成为利润的?32、平均利润怎样形成的?32、价值怎样转化成为价格的?33、利润率高低受什么影响?34、商品流通费用如何补偿?35、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原因、源泉是什么?(2001上)3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二战后迅速发展的原因?37、怎样认识二战后的新殖民主义?(2002上)38、垄断资本主义如何形成的?39、二战后资本国际化的特点是什么?40、为什么垄断资本主义是过渡的资本主义?(2001下)4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是什么?42、为什么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存在两种趋势?43、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44、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局限性表现在那儿个方面?45、商业资本对经济发展的作用?46、如何考察预付资本周转速度?47、股份公司如何产生的?股票价格怎样产生的?48、社会主义积累与消费的关系(2002上)49、资本主义生产成本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50、平均利润形成后,超额利润如何产生?(2002上)51、土地价格产生及影响因素?52、金融寡头如何实现经济上的统治?53、超额剩余价值的源泉是什么?54、二战后为什么出现经济一体化的趋势?55、经济全球化的内容?56、经济规律的三种类型?57、为什么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根本任务?(2002上)58、我国为什么经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然性和长期性)59、如何对待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6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含义和特征是什么?61、怎样理解社会主义本质?62、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63、为什么耍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地位,体现在几个方面?64、为什么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65、非公有制经济为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重要组成部分?66、国有经济的地位和作用?67、如何理解按劳分配在我国多种分配方式中的主体地位?68、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屮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69、个人收入分配中如何实现公平和效率的统一?70、按劳分配的作用、内容、性质、实现形式的特点是什么?7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适应按劳分配为主体,与按劳分配相结合的客观必然性是什么?(多种分配方式有哪些条件决定的?)72、怎样建立市场经济?73、怎样建立我国市场体系?7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般性和特殊是什么?75、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为什么必须进行经济体制改革?76、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之I'可的关系?77、为什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78、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79、为什么增强企业活力和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心坏节?80、怎样建立我国合理的价格体系?(包括的内容)81、什么是价格形成机制的逐步市场化?82、商品流通在社会主义再生产中处于什么地位?起什么作用?83、社会主义市场制度和规则的主要内容及核心是什么?84、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必要性和途径?85、我国为什么及怎样实施持续发展战略?86、三次产业在国民经济屮的总趋势是什么?87、怎样理解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政治问题?88、为什么加快经济发展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前提?(速度与效益的关系)89、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是怎样产生的?90、国民收入的再次分配的原因是什么?91、为什么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92、经济特区的作用是什么?(2001上)93、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的关系?94、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什么要转变政府经济职能?95、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再次分配的途径是什么?96、宏观调控社会总供需平衡的意义?97、为什么国民经济屮协调比例关系和优化产业结构是加快发展速度的基础?98、市场怎样起到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调节作用?99、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100、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2001上)101.为什么垄断后还存在竞争?(2002上)。
政府经济学综合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1、一般而言,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有些领域不能或不能有效发挥作用,达不到资源有效配置的目的。政府[凭借社会公共权力介入市场失灵的领域,强制性地矫正市场失灵的根源。
2、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收入再分配(2)经济稳定和发展(3)资源配置
五、论述题
1、公平与效率是政府经济活动所追求的目标,但要同时达到两个目标,是较为困难的,有时甚至是不可能的。即公平与效率之间存在矛盾,具有一定替代关系。收入分配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地描述了收入的分布情况。对于收入差距有个量的问题,一方面市场的效率要求必然会产生收入差距,另一面,出于对人们有关收入差距的心理承受能力的要求,又要求政府将这个差距维持在人们意愿的范围之内。即基于对公平和效率的综合考虑,收入差距既要满足效率的要求,又要防止差距过大对公平带来的冲击。政府决策时可形成公平与效率的不同组合,如我国目前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政策。
A、政府决策B、企业生产决策C、个人消费决策D、劳动者劳动决策
3、对于一个公共产品提供量有高、中、低三种选择,A、B、C三个人的偏好如下:对A而言----高>中>低,对于B而言-----低>高>中,对于C而言-----中>低>高。这三个人中偏好属于多峰偏好的是()
A、A B、B C、C D、B和C
三、简答题
2、消费的非竞争性是指在给定的生产水平下,向一个额外消费者提供商品或服务的边际成本为零。消费者对某一物品的消费,不会减少或影响其他消费者对同一物品的消费。消费者人数的增加并不对生产成本产生影响。
3、俱乐部物品:可能发生拥挤的公共物品,布坎南称之为"俱乐部物品"。当消费人数低于拥挤点时,该物品是非竞争的,而当消费人数超过拥挤点时,这种物品的消费就变成竞争的。
政经期末复习 (完整版)
(一)名词解释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相对剩余价值: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对延长而产生的剩余价值。
超额剩余价值:具有较高劳动生产率的个别资本凭借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获得的超越社会品均条件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产业资本:投在物质生产部门,支付雇佣劳动,直接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的资本。
资本有机构成: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能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商业利率:是从产业资本中分离出来,专门从事商品买卖,独立发挥资本职能,以获取商业利润为目的的一种资本形式。
流动资本:是指生产资本中用于购买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劳动资料和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部分。
行政垄断:用行政权力管住市场准入,在一个市场住允许一家或少数几家企业垄断经营的情况。
资源配置:社会采用一定的调节机制,根据资源的不同用途在不同使用者之间进行分配。
经济利润:排除所有者投入和分派给所有者方面的因素,期末净资产与期初净资产相减以后的差额。
边际成本:每一单位新增生产的产品(或者购买的产品)带来到总成本的增量。
宏观经济均衡:总供给与总需求的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例,用以反映可变资本价值的增值程度。
绝对剩余价值: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劳动日而绝对增加剩余劳动时间所生产的剩余价值。
资本主义地租:来源于农业工人创造的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生产价格:由部门平均生产成本和社会平均利润构成的价格。
平均利润:各部门按平均利润率分别获得的利润。
自然垄断:一个市场的某个行业有一家企业经营,比两家或两家以上经营成本更低。
(因产业发展的自然需要形成的垄断)虚拟资本:能定期带来收入的,有价证券形式表现的资本有价证券:标有票面金额,证明持有人有权定期获得一定收入,并可以自由转让的一种所有权或债权的凭证。
《政府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政府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答案政府经济研究题A、对已提取但尚未支付的保险基恢复国内公债的发行一、单项选择金进行有计划的管理和运营A、1980B、、政府经济的目的是(A)B、对被保者的权利义务关系实现C、1982 D、1983A、满足社会公共需要B、追求数量上的长期规划26、社会保险的特性包括(A)商业利润C、满足官僚享受D、维护C、防止可能出现企业、国家负担A.强制性B.盈利性C.自愿性阶级统治过重的困难D.支出额度取决于投保人交纳保费大2、公共选择理论研究的对象是(A)D、可避免物价上涨后基金贬值的小A、政府决策B、企业生产决策危险27、纳税期限是税收(A)的重要C、个人消费决策D、劳动者劳动决策15、当政府收入增长率低于物价上涨体现。
3、在使用“成本—效益”分析法评价率时,政府收入(C)A、强制性B、固定性C、无政府支出项目时。
所使用的贴现率一A、名义增长,实际也增长偿性D、法制性般是(C)B、名义负增长,实际增长28、下列行为不属于外部效应的是A、等于一般贴现率B、小于C、名义增长,实际减少(D)一般贴现率C、大于一般贴现率4、政府经济的依据是(B)A、道德劝说B、社会公共权力C、财产所有权D、法律制度5、外部正效应指的是(D)A、社会净收益大于个人净收益,产品产量偏低B、社会净收益小于个人净收益,产品产量偏高C、社会净收益大于个人净收益,产品产量偏高D、社会净收益小于个人净收益,产品产量偏低6、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形式不包括(B)A.现收现付式B.现收后付式C.完全基金式D.部分基金式7、政府经济的主体是(A)A、政府B、企业C、个人D、行业协会8、公共选择理论的创建者是(B)A、XXXB、布坎南C、XXXD、XXX9、当局支出范围一般呈现(B)趋势A、不变B、增加C、减少D、无法考察10、政府对社会医疗支出的责任是(C)A、放手由市场解决B、承担所有医疗支出C、部分参与医疗支出的提供D、承担重大医疗项目支出11、目前我国企业亏损补助处理的方式是(A)A、收入退库B、预算支出C、即征即返D、先征后返12、下列部门中属于政府收入的主要A、农业B、工业C、商业D、服务业13、当局答允担的科技支出范围应限制在(A)A、当局财务负责基础性理论研究B、政府财政负责应用技术研究C、当局财务负责开发手艺研究D、政府财政既负责基础性理论研究又负责应用手艺研究14、现收现付式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的优点是(D)D、名义负增加,实际负增加16、政府的公共事业支出与公共投资支出相同点在于(D)A、都属于转移性支出B、都属于社会消耗性支出C、都属于社会生产性支出D、都属于购买性支出17、社会保障与一般家庭自我保障不同之处不包括(D)对象C、保障的范围D、保障的功能18、政府收入的源泉是社会总价值中(D)部分A、转移价值B、工资C、转移价值和工资D、剩余产品价值19、下列商品中税负较易转嫁的是(C)A、供给弹性大、需求弹性小商品B、供给弹性大、需求弹性大商品C、供给弹性小、需求弹性小商品D、供给弹性小、需求弹性大商品20、政府收取行政规费的主要目的是(D)A、增加当局收入B、增强行政执法力度C、弥补财政赤字D、配合国家有关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21、公债负担率是指(C)A、当年的财政支出额/当年GDPB、当年公债收入额/当年公债余额C、当年公债余额/当年GDPD、当年公债还本付息额/当年财务收入总额22、在当局预算发展史上,最早提出并推行绩效预算的是(A)A、XXXB、美国XXX、XXXD、英国农业部23、税负转嫁是纳税人的一种(D)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导论二、思考题4.社会生产关系的内容是什么?5.如何理解经济规律的特点?6.怎样认识经济规律的类型?12.如何正确认识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参考答案:二、思考题4.(1)生产关系首先是指在直接生产过程中人们结成的相互关系,这是狭义的生产关系。
(2)从社会再生产过程或社会生产总过程来看,包括生产(直接生产过程)、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相互联系的环节,因为从直接生产过程中生产出来的产品,一般要经过分配和交换,才能最终进入消费,从而形成了人们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方面的关系,这是广义的生产关系,或称生产关系体系。
5.经济规律与自然界物质运动规律具有共同点,即都有客观性。
但是,与自然界物质运动规律相比,经济规律又有自身的特点:(1)自然界物质运动规律完全离开人们的活动而独立存在和发生作用,而经济规律总是和人们的经济活动相联系。
(2)自然界物质运动规律大多是长久不变的,而绝大多数经济规律并不是长久不变的,它随着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3)在阶级社会里,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总是有阶级背景的。
在自然科学中,发现和利用自然规律,一般比较顺利。
而在阶级社会里,不同阶级对发现和利用经济规律的程度和态度是不相同的。
6.经济规律有三种类型:(1)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所共有的经济规律,它表现一切社会生产的某种共同的、本质的联系。
(2)几种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它表现某几个社会在生产关系方面的共同的、本质的联系。
(3)某种社会形态特有的经济规律,它表现该社会生产关系的特有的本质联系。
12.(1)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
任何经济规律都具有客观性,这是因为:第一,经济规律的产生和变化是客观的。
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客观经济条件基础上产生和发生作用的,并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这里所说的经济条件,主要是指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
第二,经济规律的作用是客观的。
任何经济规律的作用都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人们既不能消灭、废除或改造经济规律,也不能创造或制定经济规律。
(2)经济规律能够被人们认识和利用。
认识经济规律就是指认识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认识经济规律的目的,在于利用经济规律能动地改造世界。
利用经济规律就是指人们使自己的主观行动和措施,符合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
第二章商品和货币二、思考题1.怎样理解商品经济产生与存在的条件?3.如何认识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的相互关系?4.怎样理解商品价值的形成?7.怎样认识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8.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是怎样的?10.如何理解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13.价值规律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哪些作用?14.怎样认识货币的产生、本质和职能?17.请结合价值形式发展的过程,分析货币的本质。
参考答案:二、思考题1.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有两个:(1)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的一般条件。
社会分工的产生和发展,使各个生产者专门从事某种产品的生产,在生产者之间或经济单位之间,彼此都需要对方的产品作为生产资料或生活资料,从而产生了相互交换产品的必要。
(2)不同所有者和不同经济利益主体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
这一条件决定了不同生产者各有其独立的经济利益,为了维护各自的经济利益,交换必须是通过对等的原则进行,即根据产品的价值实行等价交换,这样,产品就表现为具有价值特征的商品,从而产生了商品经济。
3.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它们的相互关系是:(1)二者是相统一的。
它们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不论在时间上还是空间上,二者都是不可分割的,商品生产者在进行具体劳动的同时,也就支出了抽象劳动。
(2)二者是不同的、矛盾的。
具体劳动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切社会形态都存在的永恒的范畴。
抽象劳动反映的是社会生产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是一个历史范畴。
4.(1)形成商品价值的因素,最基本的是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
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合称为生产资料。
(2)形成商品价值的,首先是生产商品时的具体劳动所转移的生产资料的原价值。
生产商品时所消耗掉的生产资料,它的价值就转移到了新产品中,成为商品价值的一部分,它的价值只能转移,不会发生增值。
(3)形成商品价值的,其次是生产商品的抽象劳动所创造的新价值。
抽象劳动能够创造出新价值,这个新创造出的价值,成为商品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抽象劳动是价值的源泉,即抽象劳动创造出新的价值,实现了价值的增值。
7.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普遍规律。
它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依据价值来进行。
因此价值规律的内容包括互相联系的两个方面:(1)价值的决定。
即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而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
(2)商品按照其价值进行等价交换。
即不同的商品进行交换,是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来进行,也就是实行等价交换。
8.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因为,价值规律要求商品交换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来进行,也就是要求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相一致。
但由于受市场上商品供求关系等因素的影响,商品的价格会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但是,一方面,从较长时期看价格的上涨部分和下落部分可以相互抵消,一定时期内商品的平均价格与价值相等;另一方面,商品价格总是以价值为基础而变动。
所以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起作用的表现形式。
10.(1)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是统一的。
使用价值与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因素,二者是相统一的。
这种统一集中表现在二者统一于商品体中,缺一就不成为商品。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
(2)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又是相矛盾的,这种矛盾表现在:第一,二者是不同的。
使用价值作为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价值作为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使用价值是一切物品包括商品所具有的属性,是永恒的范畴;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属性,是商品经济的范畴。
第二,二者是互相矛盾、互相排斥的。
一切商品,对于生产者来说,重要的是其价值;对于消费者来说,重要的是其使用价值。
生产者要得到商品的价值,必须让渡其使用价值;消费者要得到商品的使用价值,就要先支付其价值。
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只有通过商品交换才能解决。
13.价值规律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1)自发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的按比例分配,即配置社会资源。
这种调节作用是通过竞争和价格的波动以及与此相联系的供求关系的变动而实现的。
(2)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这是通过生产商品的个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差别而起作用的。
商品生产者为了追求更多经济利益和在竞争中取胜,便力求降低单位商品的个别价值。
为此,就尽量采用先进技术,从而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
一切商品生产者都这样做的结果,就会促使社会生产力得到发展。
(3)引起和促进优胜劣汰。
生产条件好、劳动生产率高的商品生产者或企业,所生产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有可能获胜和发财致富,反之有可能破产或被淘汰,从而起到优胜劣汰的作用,在客观上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14.(1)货币的产生。
货币是随着价值形式的长期发展而产生的,它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自发产物,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2)货币的本质。
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3)货币的职能。
货币的职能是货币本质的具体体现。
在发达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中,它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
五种职能的这一排列顺序,大致反映了它们产生的顺序及其相互关系。
其中的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最基本的职能,是货币一产生就具有的。
17.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货币和商品不是同时产生的,它是随着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自发产物。
(1)货币首先是商品,从价值形式发展的过程来看,充当等价物和一般等价物的从来都是商品,货币自身是有价值的,不然就不能成为其他商品价值的外在表现物。
(2)货币是不同与其他商品的特殊商品,和其他商品相比较,货币具有一般等价物这一特点,它是其他商品价值惟一的表现形式,所谓一般等价物就是指能够无条件地、随时随地和其他商品相交换,并且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商品。
(3)充当货币的商品必须是固定的、惟一的,否则就会阻碍商品交换的发展,例如,在价值形式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总和的、扩大的价值形式)充当等价物的商品无止尽的发展,价值被表现在一系列商品上,价值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表现形式,这个商品交换的发展带来更大的困难;在一般价值形式发展阶段,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仍然不稳定,因时因地不同,一般等价物经常变动,这为商品交换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新的麻烦。
货币正是在商品交换的长期发展中,逐渐克服了这些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的因素,才从众多商品中剥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第三章剩余价值的生产与资本积累二、思考题1.为什么说劳动力成为商品,货币才可能转化为资本?3.如何理解“剩余价值的产生,既不在流通领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4.资本为什么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8.有哪些因素影响利润率的高低?9.平均利润形成后各个资本家企业的利润都相同吗?12.什么是利息率?它的高低受哪些因素的影响?16.试述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17.为什么说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在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过程中实现的?22.平均利润是怎样形成的?参考答案:二、思考题1.劳动力商品的特殊性使资本家手中的货币转化为资本。
因为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是进行生产劳动的能力,它的使用或消费就是劳动,而劳动凝结在商品中则形成价值,劳动力商品的特殊性就在于它是价值的源泉,并且是大于自身价值的源泉,劳动力的使用能为它的购买者创造剩余价值,因此,货币才能转化为资本。
3.剩余价值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它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超过劳动力价值以上的那部分价值。
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领域中产生,因为在商品流通过程中,等价交换只是价值形态的变换,不等价交换只是对既定的总价值量的重新分配,都不产生剩余价值。
离开流通领域,价值也不能发生增殖。
因为资本家不把货币投入流通购买劳动力商品;凝结了劳动者剩余劳动的商品不在市场上销售出去,剩余价值也不可能产生和实现。
4.(1)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根据是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作用不同。
(2)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叫做不变资本。
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价值量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变化,叫做可变资本。
(3)区分的意义在于:第一,进一步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和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第二,为考察资本主义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