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江苏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新路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索江苏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新路径

作者:沈贵银

来源:《群众》2020年第18期

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既是展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的直观窗口,又是传承乡愁记忆和农耕文明的当代表达。2017年,江苏省委省政府出台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行动计划,要求通过试

点引领,全面部署实施江苏特色田园乡村建设。2020年,《关于深入推进美丽江苏建设的意见》正式出台,要求“到2025年建成1000个特色田园乡村”。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一直在探索中完善思路,坚持试点先行、以点带面,坚持问题导向、着眼矛盾解决,吸引人口、资源、技术等要素向乡村回流,为促进乡村振兴和城乡协调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近三年来,江苏分别围绕“特色”“田园”“乡村”3个关键词,在扎实推进3批、136个试点村庄建设的同时,积极组织开展面上创建。总体来看,江苏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呈现以下特点:一是注重特色产业引领。如南京江宁区徐家院以“互联网+有机瓜果蔬菜”为主要业态,打造特色田园乡村;高淳区东坝街道青山村以茶产业为主导,打造茶文化特色的生态慢村。二是深耕乡村特色文化。如苏州相城区冯梦龙村,大力挖掘冯梦龙文化,并与农村产业发展、基层党建等有机融合,探索出一条以乡贤文化引领田园乡村建设的发展之路。三是做足自然生态文章。如徐州贾汪区马庄村在采煤塌陷地最严重的区域上建起了国家4A级景区潘安湖湿地公园,使生态伤疤变身城市景观,重构了一个生态系统,再从生态旅游业态拓展文创综合体建设,继而发展观光农业、农家乐等旅游经济,成为全国闻名的特色田园乡村样板。四是注重吸引资本、技术及人才等要素投入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如溧阳市别桥镇塘马村引入社会资本,成立塘马美田农业公司,打造“我家自留地”产业项目。

当前,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处于“试点深化”和“面上创建”并举的新阶段。建设特色田园乡村,实现乡村振兴,迫切需要遵循乡村发展规律,重塑城乡关系,坚持走符合乡村实际的路子;迫切需要重新认识并深入挖掘新时代的乡村多元价值,唤醒乡村复兴的意识,发挥乡村的独特功能;迫切需要通过改革创新,努力探索立足乡土社会、富有地域特色、承载田园乡愁、体现现代文明的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路径。

优化资源要素,为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增“动力”。重点是“守根、塑形、铸魂”,统筹推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特色风貌塑造与特色文化的培育,努力展现“生态优、村庄美、产业特、农民富、集体强、乡风好”的江苏特色田园乡村现实模样。一是打造乡村特色产业,守住乡村的“根”。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是建设特色田园乡村的根本所在。要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禀赋条件,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商则商、宜游则游,走个性化、特色化、本土化的特色产业发展之路。把握特色田园乡村产业关联度大、综合性强的特质,促进特色田园乡村发展和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创造更多的乡村新产业、新业态与新商业模式。切实把依托农业农村资源发展起来的一二三产业尽量留在农村,把农业产业链延伸的增加值和收益、就业与创业的机会尽量留给农

民,让农民在家门口增收致富。二是塑造特色村落风貌,保住乡村的“形”。塑造特色村落风貌是建设特色田园乡村的关键所在。要回归乡村的原生环境,还原丰富多样的田园生态,统筹乡村的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生态资源,切实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和生态的稳定性,保留好绿色本底。秉持绿色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环境保护、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还原宜居宜业的田园生活,在农房的改建新建、村庄绿化美化过程中保持乡村原貌,真正塑造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的乡村独特的形。三是彰显特色乡土文化,留住乡村的“魂”。挖掘、保护、传承和利用乡土文化是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的根本保障。要加大对古村落、古建筑、文物古迹、农业遗迹的保护力度,延续耕读文明,保留乡村风貌,重塑乡村魅力。深入挖掘民间艺术、手工技艺、民俗活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技艺,提升层次品位,形成区域特色,留住乡愁记忆。弘扬乡俗乡情文化,讲好村风、家风故事,引导乡村居民延续修身治家、耕读经商、忠厚传家等优良风尚,促进乡村德治与自治有机结合。

重塑城乡关系,为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强“实力”。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前提。一是推进城乡规划设计一体化。随着城乡融合发展趋势的加快,特色田园乡村不再仅仅是乡村居民的生产地与居住地,还是城市居民体验乡村生活的后花园以及城市各类人才下乡创业就业的工作场所。制定特色田园乡村的发展规划,既要从江苏农村的自然禀赋条件出发,立足特色产业、特色生态、特色文化,分类推进乡村规划建设;又要坚持“多规合一”,统筹城乡土地整治与管理,优化城镇与村落布局,因地制宜编制实用性村庄规划。二是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在高水平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的同时,抓住苏北苏中地区高铁大发展的有利契机,推动城乡交通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畅通人流物流。推进供水、供电、天然气配气管网、农业农村信息基础设施等公共基础设施从中心城市向周边城镇和乡村延伸。建立完善专业化、标准化和城乡一体化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机制。三是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推进农村教育、科技、医疗卫生、就业创业、城乡养老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向实现城乡公共服务资源均等化发展。以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为抓手,深入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构建城乡医疗资源共建共享、公共卫生体系上下贯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城乡联防联控机制和应急管理体系。建立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以及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制度。

坚持改革创新,为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添“活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事关广大乡村居民的切身利益。因此,要坚持改革创新,着力推进管理运行机制创新、政策制度创新与科技创新,为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增添发展活力。一是推进建设机制创新。创新协同推进机制,以建设美丽乡村为核心,将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以及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等项目进行有机融合,协力协作整体推进。创新多元投入机制,积极探索农业农村重点领域投融资新机制新模式,引导社会资本、金融资本更多投入“三农”领域,鼓励企业、商会、協会等社会力量投身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推动村企要素互换,谋求共同发展。创新内生发展机制,注重调动各方积极性,发挥基层创造性,尤其要突出村民的主体地位,在尊重村民意见和选择的基础上,引导村民主动投身到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的项目实施、维护和长效管理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