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江苏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新路径
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印发《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行动计划》的通知
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印发《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行动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共江苏省委员会,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7.07.12•【字号】苏发〔2017〕13号•【施行日期】2017.07.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行动计划为深入贯彻中央关于城乡建设和“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着力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不断夯实“强富美高”新江苏和“两聚一高”新实践的基础,省委、省政府决定启动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
现提出如下行动计划。
一、重要意义乡村不仅是传统的农业生产地和农民聚集地,还兼具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多重价值和功能。
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我省乡村建设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环境面貌显著改善,公共服务得到加强,综合改革深入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步伐加快,农民增收渠道全方位拓宽,农村社会治理取得良好成效。
但从总体上看,乡村仍然是高水平全面小康的突出短板,特别是在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进程中,乡村面临着资源外流、活力不足、公共服务短缺、人口老化和空心化、乡土特色受到冲击破坏等问题和挑战,迫切需要重塑城乡关系,遵循发展规律,坚持走符合乡村实际的路子,努力建设立足乡土社会、富有地域特色、承载田园乡愁、体现现代文明的特色田园乡村,加快实现乡村的发展与复兴,推动农业现代化与城乡发展一体化互促共进。
各地各部门要立足全局、着眼长远,充分认识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把这项工作作为“强富美高”新江苏和“两聚一高”新实践在“三农”工作上的有效抓手,作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新路径,作为传承乡村文化、留住乡愁记忆的新载体,集中力量、集聚资源、集成要素扎实推进。
二、总体思路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立足江苏乡村实际,对现有农村建设发展相关项目进行整合升级,并与国家实施的有关重点工作相衔接,进一步优化山水、田园、村落等空间要素,统筹推进乡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特色产业、特色生态、特色文化,塑造田园风光、田园建筑、田园生活,建设美丽乡村、宜居乡村、活力乡村,展现“生态优、村庄美、产业特、农民富、集体强、乡风好”的江苏特色田园乡村现实模样。
江苏特色田园乡村试点方案(附:首批试点候选名单)
江苏特色田园乡村试点方案(附:首批试点候选名单)2017年6月20日,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印发《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行动计划》的通知,提出计划在'十三五'时期,省级规划建设和重点培育100个特色田园乡村试点的总体目标及实施步骤。
6月28日,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方案》,指出了特色田园乡村试点总体要求、选择、进度安排,明确了其工作重点和保障措施,并公布了首批试点地区和试点村庄候选名单。
图片来源于网络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方案为扎实有效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根据《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行动计划〉的通知》(苏发〔2017〕13号)要求,提出如下试点方案。
一、总体要求立足江苏乡村实际,采取上下结合、竞争择优的方式,选择主体积极性高、工作基础好、规划有亮点、方案切实可行的地区和村庄,开展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打造特色产业、特色生态、特色文化,塑造田园风光、田园建筑、田园生活,建设美丽乡村、宜居乡村、活力乡村,展现“生态优、村庄美、产业特、农民富、集体强、乡风好”的江苏特色田园乡村现实模样。
通过试点,形成一批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多样化的成果,造就一批高水平、专业化工作队伍,为全省面上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奠定良好基础。
二、试点选择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以自然村为单元。
“十三五”期间,省级规划建设和重点培育100个特色田园乡村试点。
首批试点村庄总数40个左右。
其中,在全省选择3个县(市、区),每个县(市、区)开展5个左右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侧重于县域的工作推进和机制创新;在全省选择5个县(市、区),每个县(市、区)开展相对集聚的3个左右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侧重于试点的关联性和互动性;在全省选择10个左右村庄,通过田园、产业、文化、环境等的联动塑造,培育创建“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范例村庄”,形成“3县、5团、10个点”即“351”的格局。
经验材料:江苏农业特色小镇建设路径及保障措施
江苏农业特色小镇建设路径及保障措施1农业特色小镇发展路径在小城镇经济发展过程中离不开农业作为其物质基础为其提供基本动力,小城镇建设与产业发展相互影响和促进,可以说小城镇的产业是促进小城镇建设发展的动力和灵魂,小城镇的经济社会发展也为乡镇产业的成长成熟提供了最基本的支撑环境。
梳理小城镇发展历史,其发展动力可概括为三大动力:城镇化+工业化+特色化,特色化包括了小城镇最具特色的产业,如旅游、专业市场、新农业及文化创意等。
作为以农业产业为特色的小镇,其服务地方经济活动的作用和作为联系城乡纽带的地位更为突出,带动农村发展和拉动农民增收的目标也更为明确。
促进现代农业与生态休闲、健康养老、创意农业、科普教育、观光旅游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可实现农业从一产向一二三产联动发展,从物质基础向精神文化功能拓展。
基于农业资源、产业特色、文化底蕴、生态环境、交通区位等基本元素,可依据农业特色小镇的发展路径总结为以下几大方面。
1.1依托农产品生产加工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离不开传统农业的发展基础,农业生产加工依然是现代农业不可或缺的环节。
农业高新项目由于前期投入需求大、培育周期时间长,在特色农业引进项目中落后于农业休闲体验项目数,但从预期产值来看,农业高新项目的目标产值无疑将会高于休闲体验项目的产值。
目前,江苏省农产品供给存在着品牌不突出、优质农产品较少等问题,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对增加优质农产品供给给予足够重视,这也是农业特色小镇应当思考和解决的主要目标。
根据小镇的资源禀赋、产业现状及发展潜力的基础,重新合理有效配置地区农业生产要素,对特色鲜明的优势产业进行重点培育,可以促进各类资源、产业和功能在小镇内部集聚优化、融合提升、协调互促,同时也是解决产城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如?直镇水八仙小镇就积极围绕苏州市农产品物流园以及“水八仙”原产地特色品牌,完成800hm2优质水稻、2000hm2高效园艺、667hm2水产、133hm2生态林地项目落地,建成投用500hm2以上高标准农田、市级蔬菜基地等农业项目,积极发展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澄湖芡实入选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国家极地科考选用产品。
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的涟水之路
产业 ,走生态经济 、绿色发展 、致 富百姓 的新路 ,形成
“村 美人富”的 良好局面 。
围绕 “农”字 ,大力发展现代 农业。着 眼农 业增
效 、农 民增 收 ,以市场和 效益为 导 向,推进农 业供给
I2018
1 0
特 色 田园乡村建设 的涟水之路
中共 江苏 省委 党校 第 1 4期县 处级 中青 年干 部培 训一 班
推进特 色 田园乡村建设 ,是促进 乡村复 兴和城 乡协调发 展 的重 大选择 ,也 是加快 实现高 水平 全而 建成小 康社 会的 内在要 求。对于城 镇化 、产业化水 平 较低 的苏北广袤 乡村而言 ,如何发挥所长 、集聚 资 源 ,加快 建设立 足 乡十社 会 、富有地 域特色 、承载 田 园乡愁 、体 现现代文 明的特色 田园乡村 ,努力走 出一 条 符合规 律 、切合实际的 乡村振兴新路子 ,无疑是具 有 普遍 意义的现实课题。江苏省涟水县作为苏北 的 百 万人 口大县 ,加速 推进特 色 田园乡村建设 是加快 高 水平全面 建成小 康社会 的应有之 义 ,更是 实现跨 越发展 、崛起振兴 的战略之举 。 目前 ,涟水正处于城 镇 化加速发 展 的上 升 阶段 ,加 快推进 特色 田园 乡村 建设 ,不仅 符合中央和江苏对新农村建设 的新要求 , 也 必将 为促 进涟 水 乡村 振 兴注入 强 大动 力 。党 的 十九 大 明确 提 出实 施 “乡村振兴 ”战略 ,江苏 省委 、 省政府站在高水平 全面 建成 小康社会的高度肩动 了 特色 田园乡村建设 ,也为全省 指 明了发展方 向和基 本遵循 ,涟 水特 色 田园 乡村建设 必将迎来 新 的重要 战 略机遇期 。
二展 ,产 业是根 基 ,富 民是核心 ,否则村
“如皋实践”丰富乡村 振兴的“江苏路径”
编辑 : 赵昕( z h a o x i n @j s a g r i . g o v . c n
弘扬 乡亲 乡贤 文化 以乡 情 界长 寿 之 乡 ” 的优 势 , 培育 更 多的 地 方特 色农产 品 。 为纽 带 , 积 极 引导 乡贤参 与乡村 治 让 农 民 成 为令 人 羡慕 的职 业 理 , 争 取在 外新 乡贤对 家乡 的支 持 围绕“ 培 养 一 批 一 技 之 长 的老 农 , 和反哺, 努 力 实现 资金 回流 、 企 业
文章, 不搞大轰大嗡的政绩』 : 程, 多 做乡村 打基 础 、 利 长远 的事情 。 焕 发 内生 活 力 鼓励 和 支 持
振兴的 “ பைடு நூலகம்苏路径”
高校 毕业 生 、 在 外 能人 、 科技 人 员、 大 学生 村官 、 退役 士兵 等群 体返 乡
党 的十 九 大 把 乡 村 振 兴 战 略 F乡 , 发展农 业科 技型 企业 和农村 培 树在 市场 大潮 中 列入七大战略, 要 求 按照“ 产 业 兴 集 体经 济组织 ,
聚焦 三农 , 让 乡村 ‘ 兴’ , 起来
让 衣村 成 为 引人 入 胜 的 天 地
平 原地 区 的如皋 市 , 有 3 个 村庄 跻 秉持“ 守 望 原态 格 局 、 保 护 田 园肌 完 善现 代设 施 、 美 化 院落庭 除 、 身全 省 首 批 试 点 , 形 成 富 有“ 江 海 理 、 传 承 乡 村 文脉 ” 的 绿韵 ・ 如意 田园 ” 的“ 如皋 实 践 ” 。 存 留记 忆 空 间、
消 除认 识误 区 以村 民 为 中 做优 稻米 、 果蔬、 畜 禽 和蚕 桑 四大
的 目标 定位 , 深入 推 进 心, 以现实 为基 底 , 在 规划 产业 、 文 传 统产 业 ” 发 挥“世 创、 体 验等 功 能性要 素融 合 的基础 农 业 供给 侧 结 构性 改革 ,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特色田园乡村规划创新发展研究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特色田园乡村规划创新发展研究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农村人口不断减少,乡村社会面临着巨大的变革和挑战。
为了推动乡村振兴,政府提出了一系列乡村振兴战略,其中包括了特色田园乡村规划。
特色田园乡村规划是为了发挥乡村的独特优势,提升乡村的美丽风景和深厚文化,吸引人们回归乡村,发展乡村旅游业和乡村产业,促进乡村振兴。
本文将对特色田园乡村规划的创新发展进行研究,旨在探讨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规划的新思路和新举措。
一、特色田园乡村规划的意义和价值特色田园乡村规划是指在尊重自然、尊重历史文化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乡村独特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历史资源,打造具有特色的乡村景观和文化环境。
特色田园乡村规划的意义和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护和传承乡村文化传统。
特色田园乡村规划要求在规划过程中充分考虑乡村的历史文化底蕴,保护和传承乡村的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让乡村更有历史韵味和文化内涵。
2. 丰富乡村旅游资源。
特色田园乡村规划要求在规划过程中结合乡村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打造具有吸引力的乡村旅游景点,丰富乡村旅游产品,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和度假。
3. 促进乡村产业发展。
特色田园乡村规划要求在规划过程中充分考虑乡村产业发展的需求,制定合理的产业发展规划,引导乡村产业向生态、文化、特色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乡村经济实力。
4. 增强乡村居民幸福感。
特色田园乡村规划要求在规划过程中关注乡村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农村居住环境,丰富农村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特色田园乡村规划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特色田园乡村规划,可以推动乡村振兴,促进乡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村居民生活,实现城乡共同发展。
特色田园乡村规划的创新发展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探讨和实践。
1. 科技创新与乡村振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乡村振兴需要更多地依托科技创新。
特色田园乡村规划要求在规划过程中充分利用科技手段,提升乡村生产力和发展水平。
江苏乡村建设“1+3”特色品牌的分析
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观光的人文、自然生态旅游示范区,国际著名的四座楼麻核桃文化遗产旅游地。
参考文献:[1]王思明,卢 勇.中国的农业遗产研究:进展与变化[J].中国农史,2010,29(1):3-11.[2]殷志华,刘庆友.太湖地区稻作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J].中国农史,2014,33(5):121-127.[3]闵庆文,孙业红.农业文化遗产的概念、特点与保护要求[J].资源科学,2009,31(6):914-918.[4]苑 利.保护农业文化遗产的历史与现实意义[J].世界环境,2011(1):29-30.[5]崔 峰,李 明,王思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研究———以江苏兴化垛田为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23(12):156-164.[6]徐小琴,汪本学.浙江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价值评价与客源市场分析及其开发策略[J].经济地理,2021,41(6):232-240.[7]张灿强,吴 良.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内涵再识、保护进展与难点突破[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1):148-155,181.[8]朱冠楠.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时代背景、种质资源及传统技术价值[J].农村工作通讯,2021(10):30-32.[9]焦雯臖,崔文超,闵庆文,等.农业文化遗产及其保护研究综述[J].资源科学,2021,43(4):823-837.[10]朱 娅,李 明.农业文化遗产话语互动、变迁及体系建构[J].中国农史,2020,39(6):129-136.[11]徐业鑫.文化失忆与重建:基于社会记忆视角的农业文化遗产价值挖掘与保护传承[J].中国农史,2021,40(2):137-145.[12]伽红凯,卢 勇.农业文化遗产与乡村振兴: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理论的解释与分析[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1(2):53-61.[13]刘 进,冷志明,刘建平,等.我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分布特征及旅游响应[J].经济地理,2021,41(12):205-212.张 莹.江苏乡村建设“1+3”特色品牌的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23,51(6):247-252.doi:10.15889/j.issn.1002-1302.2023.06.035江苏乡村建设“1+3”特色品牌的分析张 莹(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京211168) 摘要:扎实有序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是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的3个重点项目。
苏州的乡村振兴如何推进
苏州的乡村振兴如何推进苏州,这座拥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城市,不仅以其古典园林和水乡古镇闻名于世,其乡村也蕴含着独特的魅力和发展潜力。
在新时代,推进苏州的乡村振兴,是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任务,也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
要推进苏州的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
苏州的乡村应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产业。
比如,一些水乡乡村可以依托丰富的水资源,发展水产养殖和水生态旅游;一些山区乡村可以利用独特的地形和气候条件,种植特色农产品,如茶叶、水果等,并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同时,要积极引入现代科技和管理理念,推动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
通过发展智慧农业、绿色农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此外,还应注重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打造农业全产业链,让农民不仅能从种植、养殖中获得收益,还能从加工、销售、服务等环节分享产业增值的红利。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
苏州的乡村有着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水乡风貌,应当倍加珍惜和保护。
要加强乡村生态环境治理,加大对水污染、土壤污染、大气污染的防治力度,推进农村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同时,要注重乡村景观的规划和设计,保留乡村的自然肌理和文化特色,避免千村一面。
可以通过建设生态廊道、湿地公园等,提升乡村生态品质。
鼓励农民在房前屋后种植花草树木,打造美丽庭院,让乡村处处见绿、步步是景。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所在。
苏州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乡村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
应当深入挖掘和传承这些优秀文化,弘扬传统美德,培育文明乡风。
可以通过举办民俗文化活动、建设乡村文化礼堂等方式,为农民提供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开展文明家庭、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同时,要推进移风易俗,反对封建迷信和陈规陋习,倡导文明新风尚。
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
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特色田园乡村规划创新发展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基金项目: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农业核心技术创新驱动发展研究(NSFR201909)。
DOI :10.16675/14-1065/f.2019.24.036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特色田园乡村规划创新发展研究□李登昌,张亮,吴亚林,卢军锋,丁宁摘要:有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仅能够增加农业资源的生产效益,更能将新型产业与传统农业相结合,带动农村产业的升级与转型。
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对我国农业现代化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江苏省逐渐形成了以特色田园乡村为主的发展战略。
结合我国有关政策法规,根据特色田园乡村的内容与方向,从产业强化、政策优化、环境美化等角度出发,对田园乡村进行了系统分析与规划。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农业现代化;特色文章编号:1004-7026(2019)24-0067-02中国图书分类号:F327文献标志码:A(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江苏泰州225300)———以江苏省为例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1]。
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建立农业技术、农业产业和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核心发展模式,创建合理有效的创新评价和激励机制,保障农业核心技术的创新驱动发展,并根据生活富裕、治理有效、生态宜居、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等发展目标,将现代科技与生产资源向农业地区进行深度延伸[2]。
1地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情况现阶段,我国各地纷纷响应乡村振兴战略,相继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行动计划。
江苏省政府部门在深化乡村振兴战略内涵的前提下,根据农村地区的发展状况,展开了针对田园乡村构建的规划部署,制定了乡风好、集体强、农民富、产业特、村庄美、生态优的规划目标。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在农村建设宏观趋势良好的背景下,存在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环境建设缺位、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环境污染、生态退化及资源趋紧等问题。
而田园乡村部署的形成,是破解江苏问题,推动江苏发展的重点。
江苏省能率先走到“乡村振兴”的政策前列,有一定的必然性与客观性。
江苏特色乡村实施方案
江苏特色乡村实施方案为了推动江苏特色乡村建设,提升农村发展质量,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我们制定了以下江苏特色乡村实施方案:一、产业振兴。
1. 发展特色农业,鼓励农民发展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特色农产品,培育一批有市场竞争力的农业品牌。
2. 发展乡村旅游,挖掘乡村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打造乡村旅游景点,提升农村旅游服务水平,吸引更多游客。
二、基础设施建设。
1. 完善基础设施,加大对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包括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提高乡村基础设施水平。
2. 农村环境整治,加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三、乡村治理。
1. 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建立健全乡村自治组织,提高乡村自治能力,促进农村社会治理有效性和民主化水平。
2. 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提高村干部素质,推动乡村治理体系建设。
四、人才引进。
1. 引进人才支持乡村发展,鼓励各类人才到乡村创业、就业,提供政策支持和优惠条件,推动乡村经济发展。
2. 培养本土人才,加强对农村青年的教育培训,提高农村人才素质,为乡村振兴培养更多的本土人才。
五、文化传承。
1. 保护乡村传统文化,加强乡村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挖掘乡村文化资源,丰富乡村文化生活。
2. 发展乡村文化产业,支持乡村文化产业发展,鼓励创作乡村题材文化产品,提升乡村文化软实力。
六、资金支持。
1. 加大资金投入,加大对乡村振兴的资金支持力度,确保资金到位,推动各项工作落实。
2. 多渠道筹措资金,鼓励各方面力量参与乡村振兴,吸引社会资本投入乡村发展。
七、宣传推广。
1. 加强宣传引导,通过多种形式,宣传乡村振兴的政策举措和成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2. 激发乡村振兴热情,组织各类宣传活动,激发农民参与乡村振兴的热情,凝聚乡村振兴的合力。
以上就是江苏特色乡村实施方案,希望通过全面落实这些措施,能够推动江苏特色乡村建设取得更大的成效,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江苏美丽乡村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江苏美丽乡村建设的思路与对策作者:管永祥梁永红吴昊王子臣来源:《江苏农业科学》2014年第06期摘要:简要介绍了江苏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总体情况,从政策、资金和认识方面分析了江苏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制约因素和瓶颈,指出农村公共服务产品供给和管理的体制机制还未形成,农业生态补偿机制尚未建立,农村空心化倾向和传承经济文化衰败日益凸显,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技术等来源不多、投入不足,新农村建设工作的认识不够等。
并针对这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从政府引导、规划引领、产业支撑、环境治理、创新管理和文化培育等方面提出了新时期江苏美丽乡村建设的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美丽乡村;新农村;建设;江苏;生态文明中图分类号: F323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6-0001-03收稿日期:2013-09-16基金项目: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编号:CX(12)3071];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编号:2012BAD14B12)。
作者简介:管永祥(1962—),男,江苏如东人,研究员,主要从事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E-mail:***************。
通信作者:梁永红,研究员,主要从事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E-mail:*****************。
建设美丽乡村是新时期江苏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和深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和主流载体,是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建设美丽中国的具体行动[1-2]。
通过建设美丽乡村,可以实现乡村生态资源的有效挖掘和可持续利用,可以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环境质量,更可以深层次地提升广大农村居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江苏作为全国经济发达的地区之一,是率先全面建成小康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点区域。
近年来,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但总体而言,广大农村地区基础设施依然薄弱,人居环境脏乱差现象仍然突出,农业资源开发与消耗超强过度,农业乃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资源约束趋紧、生态退化严重、环境污染加剧等严峻挑战。
乡村振兴中的特色田园乡村发展新思路——以江苏省扬州市沿湖村为例
城镇建设
乡村振兴中的特色田园乡村发展新思路
——以江苏省扬州市沿湖村为例
New Idea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Featured Pastoral Villages in Rural Revitalization -- A case study of Yanhu Village, Y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是江苏省 委、省政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 列讲话精神,特别是视察江苏重要讲 话精神以及关于新农村建设要“望得 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重要 指示精神的重要部署;是做好三农工 作、创新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抓手, 更是扬州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 部署,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全域旅游发 展需要。日前,沿湖村入选为江苏省 第三批特色田园乡村,成为扬州市展 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示范点之一。
■ 宋 芸 SONG Yun 雎 波 JU Bo
【摘 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中国的城乡空间进入了加速重构阶段,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发展受到了广泛关注。 以扬州市邗江区方巷镇沿湖村为例,探索在特色田园乡村规划建设过程中寻求乡村规划建设的新思路。寻求特色田园乡村 规划建设的方法,为国内类似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特色田园乡村;乡村规划;乡村振兴 【Abstract】 With the transformation of economic society, China's urban and rural space has entered an accelerating reconstruction stage, and rural development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has received extensive attention. Taking Yanhu Village, Fangxiang Town, Hanjiang District, Yangzhou City as an example,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new ideas for rural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in the process of featured pastoral villages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seek the methods of featured pastoral villages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similar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in China. 【Keywords】 featured pastoral villages, rural plann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都市田园乡村引领的南京乡村振兴路径探索
32
2021.03
乡村振兴
XIANG CUN ZHEN XING
打造程桥水韵原乡市级田园综 合 体、 以 池 杉 湖 省 级 湿 地 公 园 为 平 台, 举 办 荷 花 文 化 艺 术 节 等活动。
突出党建引领带动, 创新乡村治理体系
党管农村工作是党的优良传 统,也是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的 基本前提,坚持以党建为引领, 以人民为中心,立足实现公共利 益的最大化,让广大农民利益得 到充分满足。与此同时,加强政 府与乡村社会的互动和协同合 作,强化信息公开和村民参与, 形成多元共治的局面。在此基础 上,根据南京各区实际,因地制 宜探索各具特色的治理模式,创 新乡村治理体系。高淳区通过政 府牵头,成立农业大户、合作社、 企业家组成的党建联盟,作为村
倡导绿色发展优先, 激发乡村生态活力
特色生态是特色田园乡村的 主要内涵之一,南京特色田园乡 村建设过程中应合理利用当地自 然资源,通过规划技术手段,建 立生态保护红线,延续原有的乡 村生态格局、生态网络和自然肌 理,并融入新兴元素,推动生态 保护与经济发展并行,激发乡村 生态活力。六合区依托生态资源 进行村庄建设,为未来预留空间。 一方面,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 合力打造精品村庄标杆;另一方 面,以生态资源为基底,融入现 代文旅元素,带动乡村多元发展, 如推进平山森林公园——竹镇 53 公 里 美 丽 乡 村 精 品 线 路 建 设、
乡村振兴
XIANG CUN ZHEN XING
都市田园乡村引领的 南京乡村振兴路径探索
张 川 陈佩弦 鲍沁雨 / 江苏省南京市农业农村局
江苏省南京市特色田园乡村 建设已取得一定成效,全市 17 个 特色田园试点乡村,已全部获得 命名。在高质量开展特色田园乡 村建设的同时,南京市提出以特 色田园乡村建设引领带动美丽乡 村示范村、宜居村、田园综合体、 民宿村建设,形成“五村”共建, 以点带面、串点成线,以特色田 园乡村建设总揽美丽乡村建设全 局。面对“十四五”“美丽江苏” 建设的新阶段新形势新要求,结合 都市近郊的南京乡村特点,全市 以都市田园乡村为引领,深入探 索具备南京特色的乡村振兴路径。
文化认同视角下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研究
文化认同视角下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研究江苏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带,是中国十大经济实力省份之一。
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是近年来江苏省政府推行的一项重要发展战略,旨在通过保护和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文化认同是人们对自己所属社会文化的认同感,是一种人们对自身身份与所属文化的认同与接纳。
在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中,文化认同视角被进一步强调与应用。
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注重传承与挖掘本地文化。
根据不同地域的特色文化,通过社区、村庄、民居等样板工程的建设,展示江苏省独特的乡土文化,让农民积极参与,从而增强农民对本地文化的认同感。
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注重文化创新。
乡村建设不仅仅是简单的保护传统文化,还要突出创新与时尚元素。
在村庄建设中加入现代农业技术与互联网思维,推动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并结合农民艺术团体的建设,打造一批与时俱进、富有创意和活力的乡村文化。
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注重文化交流与互动。
通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如乡村音乐节、声乐大赛等,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文化爱好者前来参观与交流。
鼓励农民参与到这些活动中来,提升乡村居民的文化参与度与认同感。
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注重文化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保护好乡村的自然与文化资源,是发展乡村旅游与特色产业的基础。
政府要加强对乡村文化遗产的保护,同时鼓励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为乡村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
在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中,文化认同视角的应用对于提升乡村居民的幸福感和社会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强调本地文化的认同与传承,增加农民的文化参与度以及提供文化交流的平台,可以让乡村居民更加有归属感和自豪感,从而推动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文化认同视角下的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不仅仅是一项建设工程,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
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的涟水之路
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的涟水之路作者:中共江苏省委党校第14期县处级中青年干部培训一班来源:《唯实》2018年第10期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是促进乡村复兴和城乡协调发展的重大选择,也是加快实现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
对于城镇化、产业化水平较低的苏北广袤乡村而言,如何发挥所长、集聚资源,加快建设立足乡土社会、富有地域特色、承载田园乡愁、体现现代文明的特色田园乡村,努力走出一条符合规律、切合实际的乡村振兴新路子,无疑是具有普遍意义的现实课题。
江苏省涟水县作为苏北的百万人口大县,加速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是加快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更是实现跨越发展、崛起振兴的战略之举。
目前,涟水正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的上升阶段,加快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不仅符合中央和江苏对新农村建设的新要求,也必将为促进涟水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江苏省委、省政府站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高度启动了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也为全省指明了发展方向和基本遵循,涟水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必将迎来新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一、留下“涟水记忆”,涵养人文之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村是我国传统文明的发源地,乡土文化的根不能断,农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
近年来,浙江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践值得借鉴。
浙江各地高度重视对历史文化元素的挖掘、传承和利用,比如桐庐县注重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努力使每个传统村落都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品牌,先后有13个古村落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嵊州市东王村围绕越剧故里,深入挖掘越剧文化,全面展示越剧之美、越剧之魂,被评为国家级“新农村文化魅力村”。
涟水历史源远流长,文化积淀深厚,建设特色田园乡村应摒弃千村一面、塑造乡村之美,使涟水的乡村根植“历史基因”、自带“文化流量”,让传统之美与现代之美交相辉映。
探寻历史发展之源。
涟水汉代置县,历史上以产盐著称,曾与湖州、越州、杭州并称全国四大盐场,昔日繁华的盐运业造就了涟水独特的历史地位。
从特色田园乡村实践探讨我国乡村振兴的路径
从特色田园乡村实践探讨我国乡村振兴的路径EXPLORATION ON THE PATH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CHINA BASED ON THE PRACTICE OF FEATURED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张伟徐宁胡剑双ZHANG Wei; XU Ning; HU Jianshuang【摘要】文章回顾了新世纪以来中国乡村发展的顶层政策设计,以及乡村规划建设的实践历程,认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正是基于新时代城镇化与城乡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
同时,基于乡村发o f the national rural revita liza tion strategy, Jiangsu Province decides to develop featured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and has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in terms of the rural environment and展的困境是一个全球城镇化、现代化发展面临的 共性问题,通过对国际乡村发展的实践经验认识,提出了可供中国乡村发展借鉴的经验。
江苏省正 是基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提出开展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实践,在乡村环境改善、人居品 质提升、集体资产增值和农民家庭增收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效,并且在组织模式、发展模式、设 计模式和建设模式形成较为全面系统的一整套做法。
文章还通过江苏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的过程,梳理出在推进乡村振兴中,应积极引导城乡要素流动,促进城乡互动,推动由点及面,走向区域 一体化,充分发挥各类主体作用,推动协同共享,建设高质量品质社区,实现治理有效等经验,为探索中国乡村振兴路径提供“江苏经验”,以期 为全国其他地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借鉴。
【关键词】乡村振兴;特色田园乡村;实践路径ABSTRACT: This paper reviews the top-level policy design of China's rural development since the new century, as well as the practical process of rural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and holds that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is the inevitable result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o 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ization and urban and rural areas in the new living quality improvement, the collective assetsvalue growth, and the increase o f farmers' income.Moreover, the province has formed a completedset o f methods concerning the organization model,the development model, and the design andconstruction model. By going through the process ofthe construction of featured countryside in Jiangsu,the paper summarizes that in order to promote ruralrevitalization, efforts should actively be put intoguiding elements flow between urban and ruralareas, promoting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urbanand rural areas, boosting regional integration frompoints to plates, giving full play to all kinds of mainbody function, promoting the collaborative sharing,building high quality community, and realizingefficient governance. It is expected that referencescan be provided for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otherareas in China,and the “Jiangsu experiences” canbe an good example for the exploration on rural97田函料H}菊凇鈽洱【文章编号】1002-1329(2020)11-0097-09【中图分类号】F323【文献标识码1A【doi】1CU1819/cpr20201112a【作者简介】revitalization path in the country.KEYW O R DS: rural revita liza tion; featuredcountryside; practice path1中国乡村发展困境与乡木寸振兴战略的提出张伟(1971 -),男,江苏省规划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江苏省城镇与乡村规划设计院院长.正高级高级工程师。
九里村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路径分析
482021.02XIANG CUN ZHEN XING乡村振兴江苏省丹阳市延陵镇九里村地处茅山老区,因距离延陵古县治所九里而得名。
在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中,九里村既有显见的优势,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困难。
为进一步摸清家底,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丹阳市委党校调研小组,先后用了2个月的时间,对九里村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入户调研。
九里村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的优势和瓶颈九里村地势平坦、水域广阔,农业资源丰厚,其中种植业、养殖业均有相当规模。
由于工业企业较少,九里村植被覆盖率较高,生态环境良好,自然景观优美,造景潜力大。
同时,作为古吴文化的发祥地和季子的封地,九里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文物古迹丰富,文化特质明显,文化优势突出。
抗战时期,九里村流传下来的红色故事进一步丰富了九里的文化内涵。
九里在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中,具有很大的自然、生态和文化优势。
但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发展所面临的困难也很明显。
一是村民市场意识不强。
调研发现,村民“等”“靠”“要”思想比较严重,个别有带头致富能力的年轻人,缺乏闯劲和发展信心,依赖“政策”“条件”“能人”等外部帮助。
村干部市场搏击能力较弱,引导带动本领不高;村级“两委”班子普遍年龄偏大,囿于传统习惯思维,创新能力不强,发展本领不够,缺乏商业经营理念,安于现状,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九里景区的晋档升级。
二是人力资源严重流失。
人力资源不足是九里村发展的重要短板。
村民年龄普遍偏大,村民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常居人口中小学及以下学历的人数占47.4%。
青壮年劳动力呈“候鸟”特征,“离土”“离乡”成为常态,能做事、会做事的能人流失严重。
三是经营资本相对匮乏。
延陵属农业大镇,村集体经济基础一般,没有足够经济实力投资经营景区。
就当前九里景区经营现状来看,景区收入主要依靠门票,集中于春季,每年营业收入100万元左右。
大部分村民积蓄较少,经济大户不多,且在筹建季子庙时已经开展过“众筹”捐资(集资),十几年来季子庙运营平平,村民几乎没有分享到景区发展带来的红利,很难再次从村民手中获得更多资金支持。
江苏美丽乡村建设成效与发展路径浅析
图1 2018年江苏省三大地区的经济发展对比
73
2020-20
图2 2014~2018年江苏省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4
乡村农业体系。
依托先进的科学技术,通过乡村绿色农业建设促进农业产业快速发展,实现农民增收致富。
信息化科技日新月异,互联网渗透农村各行各业,“互联网+”农产品产销一体化应运而生,“农旅”融合的电商生态系统将休闲观光与特色农产品进行整合,消费者可以通过网点线下亲身体验,线上快速下单,实现各地农产品配乡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近年来江苏认真贯彻落实金融支农政策要求,发挥财政资金作用,探索金融支持乡村振兴路径,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主要包括“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全省农业信贷担保体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风险补偿机制、农村社会信用体系等,不断拉近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索江苏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新路径
作者:沈贵银
来源:《群众》2020年第18期
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既是展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的直观窗口,又是传承乡愁记忆和农耕文明的当代表达。
2017年,江苏省委省政府出台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行动计划,要求通过试
点引领,全面部署实施江苏特色田园乡村建设。
2020年,《关于深入推进美丽江苏建设的意见》正式出台,要求“到2025年建成1000个特色田园乡村”。
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一直在探索中完善思路,坚持试点先行、以点带面,坚持问题导向、着眼矛盾解决,吸引人口、资源、技术等要素向乡村回流,为促进乡村振兴和城乡协调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近三年来,江苏分别围绕“特色”“田园”“乡村”3个关键词,在扎实推进3批、136个试点村庄建设的同时,积极组织开展面上创建。
总体来看,江苏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呈现以下特点:一是注重特色产业引领。
如南京江宁区徐家院以“互联网+有机瓜果蔬菜”为主要业态,打造特色田园乡村;高淳区东坝街道青山村以茶产业为主导,打造茶文化特色的生态慢村。
二是深耕乡村特色文化。
如苏州相城区冯梦龙村,大力挖掘冯梦龙文化,并与农村产业发展、基层党建等有机融合,探索出一条以乡贤文化引领田园乡村建设的发展之路。
三是做足自然生态文章。
如徐州贾汪区马庄村在采煤塌陷地最严重的区域上建起了国家4A级景区潘安湖湿地公园,使生态伤疤变身城市景观,重构了一个生态系统,再从生态旅游业态拓展文创综合体建设,继而发展观光农业、农家乐等旅游经济,成为全国闻名的特色田园乡村样板。
四是注重吸引资本、技术及人才等要素投入特色田园乡村建设。
如溧阳市别桥镇塘马村引入社会资本,成立塘马美田农业公司,打造“我家自留地”产业项目。
当前,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处于“试点深化”和“面上创建”并举的新阶段。
建设特色田园乡村,实现乡村振兴,迫切需要遵循乡村发展规律,重塑城乡关系,坚持走符合乡村实际的路子;迫切需要重新认识并深入挖掘新时代的乡村多元价值,唤醒乡村复兴的意识,发挥乡村的独特功能;迫切需要通过改革创新,努力探索立足乡土社会、富有地域特色、承载田园乡愁、体现现代文明的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路径。
优化资源要素,为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增“动力”。
重点是“守根、塑形、铸魂”,统筹推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特色风貌塑造与特色文化的培育,努力展现“生态优、村庄美、产业特、农民富、集体强、乡风好”的江苏特色田园乡村现实模样。
一是打造乡村特色产业,守住乡村的“根”。
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是建设特色田园乡村的根本所在。
要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禀赋条件,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商则商、宜游则游,走个性化、特色化、本土化的特色产业发展之路。
把握特色田园乡村产业关联度大、综合性强的特质,促进特色田园乡村发展和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创造更多的乡村新产业、新业态与新商业模式。
切实把依托农业农村资源发展起来的一二三产业尽量留在农村,把农业产业链延伸的增加值和收益、就业与创业的机会尽量留给农
民,让农民在家门口增收致富。
二是塑造特色村落风貌,保住乡村的“形”。
塑造特色村落风貌是建设特色田园乡村的关键所在。
要回归乡村的原生环境,还原丰富多样的田园生态,统筹乡村的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生态资源,切实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和生态的稳定性,保留好绿色本底。
秉持绿色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环境保护、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还原宜居宜业的田园生活,在农房的改建新建、村庄绿化美化过程中保持乡村原貌,真正塑造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的乡村独特的形。
三是彰显特色乡土文化,留住乡村的“魂”。
挖掘、保护、传承和利用乡土文化是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的根本保障。
要加大对古村落、古建筑、文物古迹、农业遗迹的保护力度,延续耕读文明,保留乡村风貌,重塑乡村魅力。
深入挖掘民间艺术、手工技艺、民俗活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技艺,提升层次品位,形成区域特色,留住乡愁记忆。
弘扬乡俗乡情文化,讲好村风、家风故事,引导乡村居民延续修身治家、耕读经商、忠厚传家等优良风尚,促进乡村德治与自治有机结合。
重塑城乡关系,为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强“实力”。
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前提。
一是推进城乡规划设计一体化。
随着城乡融合发展趋势的加快,特色田园乡村不再仅仅是乡村居民的生产地与居住地,还是城市居民体验乡村生活的后花园以及城市各类人才下乡创业就业的工作场所。
制定特色田园乡村的发展规划,既要从江苏农村的自然禀赋条件出发,立足特色产业、特色生态、特色文化,分类推进乡村规划建设;又要坚持“多规合一”,统筹城乡土地整治与管理,优化城镇与村落布局,因地制宜编制实用性村庄规划。
二是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
在高水平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的同时,抓住苏北苏中地区高铁大发展的有利契机,推动城乡交通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畅通人流物流。
推进供水、供电、天然气配气管网、农业农村信息基础设施等公共基础设施从中心城市向周边城镇和乡村延伸。
建立完善专业化、标准化和城乡一体化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机制。
三是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加快推进农村教育、科技、医疗卫生、就业创业、城乡养老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向实现城乡公共服务资源均等化发展。
以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为抓手,深入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
构建城乡医疗资源共建共享、公共卫生体系上下贯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城乡联防联控机制和应急管理体系。
建立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以及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制度。
坚持改革创新,为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添“活力”。
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事关广大乡村居民的切身利益。
因此,要坚持改革创新,着力推进管理运行机制创新、政策制度创新与科技创新,为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增添发展活力。
一是推进建设机制创新。
创新协同推进机制,以建设美丽乡村为核心,将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以及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等项目进行有机融合,协力协作整体推进。
创新多元投入机制,积极探索农业农村重点领域投融资新机制新模式,引导社会资本、金融资本更多投入“三农”领域,鼓励企业、商会、協会等社会力量投身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推动村企要素互换,谋求共同发展。
创新内生发展机制,注重调动各方积极性,发挥基层创造性,尤其要突出村民的主体地位,在尊重村民意见和选择的基础上,引导村民主动投身到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的项目实施、维护和长效管理中
来,并实现收益分配、就近就业。
二是推进政策与制度创新。
创新财政支持政策,积极整合相关财政资金,推行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贷款贴息等方式,支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积极整合各类涉农资金,拓宽乡村集体经济增收渠道。
创新产业发展用地政策,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前提下,通过村庄整治、土地整理等方式,整治盘活村庄低效利用的空间资源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优先用于特色田园乡村建设需要。
创新吸引与留住人才政策,畅通各类人才下乡渠道,支持大学生、退役军人、企业家等到乡村创业,打通高校、科研机构科技人员到乡村创新创业渠道,支持科技人员通过兼职或在职创办企业、在岗创业、到企业挂职、参与项目合作、离岗创业等。
三是推进科技创新。
推进乡村特色产业从品种、产品到品牌的系列创新,着力培育一批乡土特色的产品与品牌。
坚持以促进乡村居民增收为本,推进乡村产业的业态创新与融合创新,发展壮大“互联网+”“农业+”“生态+”“文化+”等新产业、新业态与新模式,培育乡村新的经济增长点,拓宽创业就业与增收渠道。
坚持绿色发展方向,推进乡村产业发展与乡村生态资源环境保护协同创新。
推动形成资源利用高效、生态系统稳定、产地环境良好、产品质量安全的乡村产业发展新格局,促进乡村产业发展、生态协调、环境改善相互融合与有机统一。
(作者系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江苏省决策咨询基地首席专家)
责任编辑:孙秋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