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练习试题及答案
六年级数学计算题练习试题集

六年级数学计算题练习试题答案及解析1.×× =【答案】1【解析】分数乘法法则:分数的分子与分子相乘,分母与分母相乘,能约分的要先约分。
×× =【考点】分数连乘。
总结:分数连乘可以交叉约分,既简便,又能保证积是最简分数。
2.某校和某工厂之间有一条公路,该校下午2时派车去该厂接某劳模来做报告,往返需用1小时.这位劳模在下午1时便离厂步行向学校走来,途中遇到接他的汽车,便立刻上车驶向学校,在下午2时40分到达.问:汽车速度是劳模步行速度的几倍?【答案】8倍【解析】车下午2时从学校出发,如图,在点与劳模相遇,再返回点,共用时40分钟,由此可知,在从到用了分钟,也就是2时20分在点与劳模相遇.此时劳模走了1小时20分,也就是80分钟.另一方面,汽车走两个需要1小时,也就是从点走到点需要30分钟,而前面说走完需要20分钟,所以走完要10分钟,也就是说.走完,劳模用了80分钟;走完,汽车用了20分钟.劳模用时是汽车的4倍,而汽车行驶距离是劳模的2倍,所以汽车的速度是劳模速度的倍.复杂的行程问题总要先分析清楚过程.我们不把本题看作是一道相遇问题,因为在路程和速度都不知道的情况下,解相遇问题需要初中代数的知识.直接求出相遇点到两端、的长度关系,再通过时间的倍数关系,就可以解出本题.解这道题,最重要的就是找出劳模和汽车间路程及所有时间的倍数关系.通过汽车的用时推出与的倍数关系,再得出答案.如何避开运用分数和比例,方法有很多.对于这道题,如果认为学校与工厂间相距为3000米,则做出这道题就更容易了:汽车1分钟走米.相距1000米,劳模走了80分钟,所以劳模的速度是每分钟走米,汽车速度是劳模的倍.而实际上,3000米这个附加条件对结果并不起作用,只是使解题人的思路更加清晰.3.计算:20×20—19×19+18×18—17×17+…+2×2—1×1.【答案】210【解析】有20×20-19×19=(19+1)×20-19×19=19×20+20-19×19=19+20;18×18-17×17=(17+1)×18-17×17=17×18+18-17×17=17+18;16×16-15×15=(15+1)×16-15×15=15×16+16-15×15=15+16;…… ……2×2-1×1=(1+1)×2-1×1=1×2+2-1×1=1+2;所以,原式=20+19+20+17+18+15+16+…+1=(1+20)×20÷2=210.评注:实际上m2-n2=(m-n)×(m+n),特别的(n+1)2-n2=(n+1)+n.4. (1)64× (2) 54÷17【答案】(1)7(2)3【解析】 (1)64×= (63+)× = 7(2) 54÷17= (51+)÷17 = 35. 1-+-+-【答案】【解析】把拆分为,拆分为,拆分为,拆分为,拆分为,然后去掉括号,进行抵销解答即可。
六年级数学计算题练习试题集

六年级数学计算题练习试题答案及解析1.÷= ÷= ÷=【答案】;;【解析】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0),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考点】分数除以分数。
总结:计算时要细心,注意把结果化成最简分数。
2.计算:×。
【答案】【解析】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能约分的先约分。
×==【考点】分数乘法。
总结:本题考查了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注意结果一定是最简分数。
3.如图,为正方形,且,请问四边形的面积为多少?【答案】2/3【解析】(法)由,有,所以,又,所以,所以,所以占的,所以.(法)如图,连结,则(,而,所以,().而(),因为,所以,则(),阴影部分面积等于().4.如图,三角形的面积是,、的长度分别为11、3.求长方形的面积.【答案】67【解析】如图,过作∥,过作∥,、交于,连接.则另解:设三角形、、的面积之和为,则正方形的面积为.从图中可以看出,三角形、、的面积之和的2倍,等于正方形的面积与长方形的面积之和,即,得,所以正方形的面积为.5.⑴;⑵ (结果表示成循环小数)【答案】⑴⑵【解析】⑴原式⑵,,所以,6. (1)64× (2) 54÷17【答案】(1)7(2)3【解析】 (1)64×= (63+)× = 7(2) 54÷17= (51+)÷17 = 37.计算的积【答案】【解析】我们先还是同上例来凑成;=====、我们知道能被9整除,商为:049382716.又知1997个4,9个数一组,共221组,还剩下8个4,则这样数字和为8×4=32,加上后面的3,则数字和为35,于是再加上2个5,数字和为45,可以被9整除.能被9整除,商为04938271595;我们知道能被9整除,商为:061728395;这样9个数一组,共221组,剩下的1995个5还剩下6个5,而6个5和1个、6,数字和36,可以被9整除.能被9整除,商为0617284.于是,最终的商为:8.+-【答案】【解析】+-,此题只含有同一级运算,因为和分母相同,不用通分,可以直接相加减,所以,可以先用-,再加上。
六年级数学计算题练习试题集

六年级数学计算题练习试题答案及解析1.计算除以7的余数.【答案】3【解析】由于除以7余1,而,所以除以7的余数为.本题也可以转化为2进制进行计算:,,所以.而,所以余.所以除以7的余数为3.2.计算:3333×5555+6×4444×2222.【答案】77762223【解析】原式=1111×3×5×1111+6×4×1111×2×1111=1111×1111×(3×5+6×4×2)=1234321×63=1234321×7×9=8640247×(10-1)=86402470-8640247=77762223.评注:×=(n≤9).3._______【答案】【解析】根据裂项性质进行拆分为:4.【答案】【解析】原式5.(1)×39 + ×27(2)18.25×11 - 17÷(1 - )【答案】(1)30(2)11【解析】(1)×39 + ×27= ×13 +×27= ×40 = 30(2)18.25×11 - 17÷(1 - )= 18.25×11 - 17.25 ×11= 116.直接写出得数。
6-+= 1-0.675= 1÷20%+0.36+0.4=÷= (+)×12= 1.25×0.9×80=+-+= 2.6×7.5+74×75%=×7÷×7= 199+200+201+202+203+204+205=【答案】,0.325,5.76,,10,90,,75,49,1414【解析】①通分计算;②注意小数点;③④除以一个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及注意小数点;⑤乘法分配律;⑥乘法的交换律及结合律;⑦加法的交换律及结合律;⑧依据积不变性质,把原题中的74×75%化为7.4×7.5,再运用乘法分配律解答;⑨把除法运算转化为乘法运算,再利用乘法的交换律及结合律;⑩199+200+201+202+203+204+205可以利用202×7计算解:1、6-+=6-+=+=+=2、1-0.675=0.3253、1÷20%+0.36+0.4=1÷+0.36+0.4=1×5+0.36+0.4=5.764、÷=×=5、(+)×12=×12+×12=4+6=106、1.25×0.9×80=(1.25×80)×0.9=100×0.9=907、+-+=(-)++=0+=8、2.6×7.5+74×75%=2.6×7.5+74×0.75=2.6×7.5+7.4×7.5=(2.6+7.4)×7.5=10×7.5=759、×7÷×7=×7××7=(×)×7×7=1×49=4910、199+200+201+202+203+204+205=202×7=1414【考点】四则混合运算。
六年级上册数学练习题带答案及解析

六年级上册数学练习题带答案及解析一、填空1.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者百分比。
2.一成就是百分之十。
皮鞋六折出售,则表示现在售价是原价的60 %。
3. =15%=0.15= 一成五 = 1.折。
4.20× 的意义是0个五分之二是多少。
5.1 的倒数是五分之三。
小时= 四分之一日.6.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是一个分数除以一个数的倒数。
7.一个圆的半径是3厘米,这个圆的周长是18.84cm,面积是28.26平方厘米。
8.25比20多25%。
七分之五的是米。
9.一堆沙子运走4.5吨,正好运走了全部的,这堆沙子共重13.5吨,还剩下9吨。
10.一份稿件小时打完,1小时打完这样的稿件3份。
如果小时打完这份稿件的 ,1小时打完这样的稿件1份。
二、计算题。
1.口算:×45× ÷100÷85.4×÷0.65×0%-0.052.求未知数χ8.6÷Ⅹ=2Ⅹ×=3 Ⅹ÷1 =21 Ⅹ=10 ÷ Ⅹ=3.Ⅹ-=23.计算。
÷ -×1×2-20 ÷5+5÷×4[1 ×+]÷34.列式计算。
1.8比5多百分之几?。
24个再乘以1 是多少?3.24与它的倒数的积,减去的,差是多少?4.千克是千克的百分之几?5。
比多少吨多是吨?三、选择题。
1.生产的200个零件经检验全部合格,合格率是。
A、200%B、100%C、2%2.0.6的倒数是A、 B、C、 D、13.10吨大米增加10%后,再减少10%,结果是A、9.9吨B、10吨C、10.10吨D、11吨4.在分数除法中,如果商大于被除数,那么除数一定是A、真分数B、假分数C、带分数D、15.甲数的与乙数的相等,甲乙两数的大小相比较, A、甲数大于乙数 B、乙数大于甲数 C、两数的大小相等6.12米增加它的后,再减少米,结果是A、12米B、11 米C、1米7.比12的多5的数是A、B、11C、178.把一块直径是10分米的圆铁皮,剪成大小相等的两个半圆片,每个半圆片的周长是A、5πB、5π+C、10×9.圆的周长是直径的倍。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练习题-(含答案)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练习题-(含答案)工程问题1.甲乙两个水管单独开,注满一池水,分别需要20小时,16小时.丙水管单独开,排一池水要10小时,若水池没水,同时打开甲乙两水管,5小时后,再打开排水管丙,问水池注满还是要多少小时?解:=表示甲乙的工作效率5=表示5小时后进水量=表示还要的进水量()=35表示还要35小时注满答:5小时后还要35小时就能将水池注满。
2.修一条水渠,单独修,甲队需要20天完成,乙队需要30天完成。
如果两队合作,由于彼此施工有影响,他们的工作效率就要降低,甲队的工作效率是原来的五分之四,乙队工作效率只有原来的十分之九。
现在计划16天修完这条水渠,且要求两队合作的天数尽可能少,那么两队要合作几天?解:由题意得,甲的工效为,乙的工效为,甲乙的合作工效为=,可知甲乙合作工效>甲的工效>乙的工效。
又因为,要求“两队合作的天数尽可能少”,所以应该让做的快的甲多做,16天内实在来不及的才应该让甲乙合作完成。
只有这样才能“两队合作的天数尽可能少”。
设合作时间为x天,则甲独做时间为(16-x)天(16-x)=1x=10答:甲乙最短合作10天3.一件工作,甲、乙合做需4小时完成,乙、丙合做需5小时完成。
现在先请甲、丙合做2小时后,余下的乙还需做6小时完成。
乙单独做完这件工作要多少小时?解:由题意知,表示甲乙合作1小时的工作量,表示乙丙合作1小时的工作量()×2=表示甲做了2小时、乙做了4小时、丙做了2小时的工作量。
根据“甲、丙合做2小时后,余下的乙还需做6小时完成”可知甲做2小时、乙做6小时、丙做2小时一共的工作量为1。
所以1-=表示乙做6-4=2小时的工作量。
2=表示乙的工作效率。
1÷=20小时表示乙单独完成需要20小时。
答:乙单独完成需要20小时。
4.一项工程,第一天甲做,第二天乙做,第三天甲做,第四天乙做,这样交替轮流做,那么恰好用整数天完工;如果第一天乙做,第二天甲做,第三天乙做,第四天甲做,这样交替轮流做,那么完工时间要比前一种多半天。
六年级数学四则运算试题答案及解析

六年级数学四则运算试题答案及解析1.(12分)直接写出得数.26×50= 25×0.2= 10﹣0.86= 24×=÷3= 125%×8= 4.8÷0.8= 8÷=12×(+)= 1﹣1÷9= ×0= 2.5×3.5×0.4=【答案】1300;5;9.14;18;;10;6;10;5;;;3.5;【解析】根据四则运算的计算法则计算即可求解.其中12×(+)根据乘法分配律简便计算,2.5×3.5×0.4根据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简便计算.解:26×50=1300 25×0.2=5 10﹣0.86=9.14 24×=18÷3= 125%×8=10 4.8÷0.8=6 8÷=1012×(+)=5 1﹣1÷9=×0= 2.5×3.5×0.4=3.5点评:考查了四则运算,关键是熟练掌握计算法则正确进行计算.2.(6分)脱式计算.25×+2.5% 9.6﹣11÷7+×4 12×[(﹣)×3]【答案】20.025;8.6;42.【解析】(1)先算乘法,再算加法;(2)先算除法和乘法,再根据减法的性质进行简算;(3)根据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解:(1)25×+2.5%=20+2.5%=20.025;(2)9.6﹣11÷7+×4=9.6﹣+=9.6﹣(﹣)=9.6﹣1=8.6;(3)12×[(﹣)×3]=12×[×3﹣×3]=12×[﹣2]=12×﹣12×2=66﹣24=42.点评:考查了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四则混合运算.注意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灵活运用所学的运算定律简便计算.3.(4分)(2012•富源县)汽车厂计划25天组装汽车4000辆,实际提前5天完成,实际平均每天组装汽车多少辆?【答案】200辆【解析】计划25天完成,实际提前5天完成,即实际工作25﹣5=20天就完成了任务,求平均每天组装汽车多少辆,用除法.解:4000÷(25﹣5),=4000÷20,=200(辆).答:实际平均每天组装汽车200辆.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完成简单的整数除法应用题的能力.4.(1分)假设你和我有同样数目的钱.我必须给你()元钱才能让你比我多100元.A.100B.50C.20D.10【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你和我有同样数目的钱,要使你的钱数比我多100元,就是把我的钱给你100÷2=50元.解:100÷2=50(元);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除法的意义,用多的钱数除以2即可.5.小红看书,4天看了32页,照这样计算,要看96页书要多少天?【答案】12天【解析】“照这样计算”说明每天看的页数一定,先求出每天可得页数,然后用总页数除以每天看的页数即可。
小学六年级数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个数是偶数?A. 21B. 32C. 45D. 572. 一个长方形的长是8厘米,宽是4厘米,它的面积是?A. 12平方厘米B. 24平方厘米C. 32平方厘米D. 48平方厘米3. 下列哪个角是锐角?A. 30度B. 90度C. 120度D. 180度4. 下列哪个数是质数?A. 12B. 17C. 20D. 275. 下列哪个图形是平行四边形?A. 正方形B. 长方形C. 三角形D. 圆形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1米等于100厘米。
()2. 0是最小的自然数。
()3. 所有的偶数都是2的倍数。
()4. 两个锐角相加的和一定是钝角。
()5. 面积相等的两个图形一定是相似的。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一个数加上它自己等于______。
2. 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0厘米,宽是5厘米,它的面积是______平方厘米。
3. 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是8厘米,腰长是5厘米,它的周长是______厘米。
4. 下列数中,最大的质数是______。
5. 1千克等于______克。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简述偶数和奇数的区别。
2. 请简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区别。
3. 请简述质数和合数的区别。
4. 请简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区别。
5. 请简述面积和周长的区别。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小明有10个苹果,他吃掉了3个,还剩下多少个苹果?2. 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2厘米,宽是6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3. 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是10厘米,腰长是8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4. 请找出50以内的所有质数。
5. 请计算1千克等于多少克。
六、分析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分析并解答下列问题: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5厘米,宽是10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如果长和宽都增加5厘米,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2. 请分析并解答下列问题: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是12厘米,腰长是10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如果底边长增加4厘米,腰长增加2厘米,新的周长是多少厘米?七、实践操作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画出一个长方形,长是8厘米,宽是4厘米,并计算它的面积。
六年级数学比和比例试题答案及解析

六年级数学比和比例试题答案及解析1.(东山县)用一根长64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长与宽比是5:3的长方形框架,这个长方形框架围成的面积是多少?【答案】240平方厘米【解析】分析:根据“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可得:先用“64÷2”求出长方形一条长和宽的和,再用按比例分配知识,求出长方形的长和宽,进而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进行解答即可.解答:解:64÷2=32(厘米),5+3=8,(32×)×(32×),=20×12,=240(平方厘米);答:这个长方形框架围成的面积是240平方厘米.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按比例分配知识求出长方形的长和宽,进而根据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进行解答.2.把20克农药放入到580克水中,农药和药水的比是..(判断对错)【答案】√.【解析】要明确农药放入水中变成药水,要求农药和药水的比是多少,只要求出药水的重量,根据题意,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20:(20+580),=20:600,=1:30;故答案为:√.点评:此题做题的关键是先求出药水的重量,然后根据要求进行比,最后化成最简整数比即可.3.建筑工人用水泥、沙子、石子配成一种混凝土,水泥、沙子、石子的质量比是2:3:5。
要配制3000千克这样的混凝土,需要水泥、沙子、石子各多少千克?【答案】需要水泥600千克,需要沙子900千克,需要石子1500千克【解析】水泥、沙子、石子质量的比是2:3:5,那么水泥占2份,沙子占3份,石子占5份。
配成的混凝土一共是2+3+5=10(份)需要水泥的千克数列式为:3000×2/10=600(千克)。
需要沙子的千克数列式为:3000×3/10=900(千克)。
需要石子的千克数列式为:3000×5/10=1500(千克)。
解:2+3+5=10(份)3000×2/10=600(千克)3000×3/10=900(千克)3000×5/10=1500(千克)。
六年级数学判断题练习试题集

六年级数学判断题练习试题答案及解析1. 2:3和4:8可以组成比例。
()【答案】错误。
【解析】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3=,而4:8=2,所以不能组成比例。
2.存入银行100元钱,整存整取一年,若年利率是2.79%,一年后可得到利息2.79元。
()【答案】正确。
【解析】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00×2.79%×1=2.79元,所以一年可获得利息2.79元。
3.判断:任意一个真分数的倒数一定大于1。
()【答案】正确【解析】真分数是分母大于分子的分数,分子分母互换位置即可得到它的倒数,这时分子大于分母,分数值大于1。
故答案为:正确。
4. n是自然数,2n+1一定是奇数。
()【答案】√【解析】可以用不完全列举法,从0开始一一列举,可以发现对应的2n是偶数,再加1即为奇数,所以正确。
5.一个数的因数都比它的倍数小。
()【答案】×【解析】一个数的因数最大是它本书,一个数的倍数最小也是它本身,所以一个数的因数也可能等于它的倍数。
6.任何自然数(0除外),都至少有2个因数。
( )【答案】×【解析】0、1、2、3、4……都是自然数,题目说明0除外,也就是只考虑1、2、3、4……这样的自然能输。
在这些自然数中,根据因数的个数可以分为质数、合数和1,质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合数除了1和它本身外还有其他的因数,也就是说,质数和合数至少有两个因数,而1只有一个因数,就是1。
由此可以判断这句话是错误的。
【考点】自然数、因数、质数的概念。
7.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答案】×【解析】因为只有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才可以,面积相等的三角形,未必底边和高分别相等.例如:底边长为4,高为3和底边长为2,高为6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但是不能拼成平行四边形。
解: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而两个形状相似的三角形不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如下图:;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也不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如下图:【考点】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
六年级数学选择题练习试题集

六年级数学选择题练习试题答案及解析1.(1分)(2012•富源县)一个长方形长5厘米,宽3厘米,表示()几分之几.A.长比宽多B.长比宽少C.宽比长少D.宽比长多【答案】C【解析】据题意5﹣3表示宽比长少的数量,除以5表示宽比长少的数量占长的几分之几.解:表示宽比长少的占长的几分之几.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分数应用题的基本类型:一个数比另一个多(或)几分之几的数,多的(或少的)除以另一个数.2.(1分)下面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圆B.长方形C.等腰三角形D.梯形【答案】D【解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求解.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解:A、圆是轴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B、长方形是轴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C、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D、梯形不是轴对称图形,因为找不到任何这样的一条直线,使它沿这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重合,即不满足轴对称图形的定义.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折叠后可重合.3.(3分)下列计算中结果正确的是()A.4+5ab=9ab B.6xy﹣x=6y C.3a2b﹣3ba2="0"D.12x3+5x4=17x7【答案】C.【解析】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次数也分别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据此先确定相加减的两个项是不是同类项,能不能直接相加减,进而确定结果是否正确.解:A、4是常数项,5ab含有两个未知数,它们不是同类项,所以不能直接相加,原计算错误;B、6xy含有两个未知数,而x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它们不是同类项,所以不能直接相减,原计算错误;C、3a2b和3ba2,是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相同未知数的次数也相同,所以能直接相减,原计算正确;D、12x3和x4,虽然都含有一个未知数,一个常数项,但是未知数的次数不相同,它们不是同类项,所以不能直接相加,原计算错误.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同类项的认识,以及合并同类项来化简代数式.4.航程一定,飞机飞行的速度和飞行的时间()A.成正比例 B.成反比例 C.不成比例【答案】B【解析】当x×y=k(一定)时,x和y成反比例。
2024最新(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练习题,期末检测试卷及答案 山东六三制专用

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题(青岛版)一.选择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百分数又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为了便于统计和比较,我们通常会把一些分数改写成百分数的形式来表示。
下面百分数中,()可以超过100%。
A.出勤率B.成活率C.今年工厂产值增长率D.产品合格率2.小明在做科学实验时发现一瓶盐水的含盐率看不清楚了。
于是,他从容器中倒出了100克盐水,经过加热稀释得到了25克盐。
小明经过计算用标签标注了该盐水的含盐率()。
A.20%B.75%C.25%D.33%3.“车轮形状为什么选择圆形?”下面解释最合理的是()。
A.圆是曲线图形B.圆有无数条半径,而且都相等B.圆很美观 D.圆的周长是直径的π倍4.爸爸骑共享单车回家,13小时走了全程的23。
这里的13是把()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3份,表示这样的1份。
A.13小时B.23C.全程D.1小时5.下面涂色部分不能表示3×1的是()。
A B C D6.8:9的前项增加24,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增加()。
A.24B.27C.32D.367.甲、乙两数的差为9,甲数与乙数的比是5:2,则乙数是()。
A.15B.9C.6D.38.一个正方形骰子的六个面上分别有1、2、3、4、5、6个点,如果抛出这个正方形骰子,朝上的面是()的可能性最小。
A.偶数B.奇数C.合数D.质数9.水结成冰后,体积增加了111,冰融化成水后,体积减少了()。
A.110B.111C.112D.11310.0.33,33.3%,13,310这四个数中,从大到小排在第二的是()。
A.0.33B.33.3%C.13D.31011.有两堆棋子,从第一堆拿15到第二堆后,两堆棋子数量正好相等,那么原来第二堆棋子与第一堆棋子数量的比是()。
A.5:3B.3:5C.5:4D.5:612.如右图,A、B两只小蚂蚁从甲到乙分别走两条路,比较这两条路线()A.蚂蚁A走的长B.蚂蚁B走的长B.一样长 D.无法确定13.下图中圆的面积是28.26cm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六年级数学计算题练习试题集

六年级数学计算题练习试题答案及解析1.计算:×÷。
【答案】1【解析】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先要把其中的除法转化为乘法,再按照分数连乘的方法进行计算。
×÷=÷=1。
【考点】分数乘除计算。
总结:把除号改写成乘号,并颠倒除数的分子、分母位置进行计算。
2.计算:【答案】【解析】我们可以利用拆项法把原式中的各项拆项,得到:,,,……拆开后,在运算过程中,相同项前的运算符号不同,恰好可以相互抵消。
解:===【考点】利用拆项法进行简算。
反思:巧妙利用各加数间的关系,可以使计算变得简便。
3. 15.8-(6+÷12.5%)【答案】8.4【解析】本题不具备简算的特征,需按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题目中所给数据有分数、小数、百分数,在计算前需要先统一形式,由于所给分数均能化成有限小数,所以把题目中的数据都化成小数计算起来比较方便。
原式就变为15.8-(6.4+0.125÷0.125),先算括号里的除法,0.125÷0.125=1,6.4+1=7.4,15.8-7.4=8.4。
【考点】分数、小数、百分数的互化,分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4.(+)×(1-)【答案】【解析】这道题里面有两个(),需要先算()里的加法和减法,再算()外的乘法。
+=,1-=,×=【考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5.计算:(1+3+5+…+1989)-(2+4+6+…+1988).【答案】995【解析】1~1989是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有(1989-1)÷2+1=995项;2~1988是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有(1988-2)÷2+1=994项;所以(1+3+5+…+1989)=(1+1989)×995÷2=990025,(2+4+6+…+1988)=(2+1988)×994÷2=989030.所以原式=990025-989030=995.6.计算:【答案】651【解析】本题的重点在于计算括号内的算式:.这个算式不同于我们常见的分数裂项的地方在于每一项的分子依次成等差数列,而非常见的分子相同、或分子是分母的差或和的情况.所以应当对分子进行适当的变形,使之转化成我们熟悉的形式.观察可知,,……即每一项的分子都等于分母中前两个乘数的和,所以所以原式.(法二)上面的方法是最直观的转化方法,但不是唯一的转化方法.由于分子成等差数列,而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其中为公差.如果能把分子变成这样的形式,再将与分开,每一项都变成两个分数,接下来就可以裂项了.,所以原式.(法三)本题不对分子进行转化也是可以进行计算的:所以原式.(法四)对于这类变化较多的式子,最基本的方法就是通项归纳.先找每一项的通项公式:(,3, (9)如果将分子分成和1,就是上面的法二;如果将分子分成和,就是上面的法一.7.快来自己动手算算的结果看谁算得准?【答案】【解析】本题是提取公因数和凑整的综合。
六年级数学判断题练习试题集

六年级数学判断题练习试题答案及解析1.(1分)六年级同学开展植树活动,种95棵,死了5棵,补种5棵,成活4棵,成活率是95%.….(判断对错)【答案】错误【解析】成活率是指成活的棵数占总棵数的百分比,先用“95﹣5+4”求出成活的棵数和“95+5”求出植树的总棵数,代入公式“成活率=×100%”,即可得出结论.解:95﹣5+4=94(棵)95+5=100(棵)×100%=94%,答:成活率是94%.故答案为:×.点评:此题属于百分率问题,计算的结果最大值为100%,都是用一部分数量(或全部数量)除以全部数量乘百分之百.2. 2:3和4:8可以组成比例。
()【答案】错误。
【解析】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3=,而4:8=2,所以不能组成比例。
3.把1千克盐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1%千克。
()【答案】错误。
【解析】百分数不能表示具体的数量,只能表示数的百分比。
每份是0.01千克,而不是1%千克,所以错误。
4.判断。
两个小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长方体的体积等于两个小正方体的体积之和。
【答案】√【解析】两个小长方体在拼接的过程中,所占空间的大小不变,即它们的体积不变,所以长方体的体积等于两个小正方体的体积之和。
【考点】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
总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的意义是解题的基本依据。
5.圆锥只有一条高。
(判断对错)【答案】正确【解析】根据圆锥的特征和高的意义,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圆锥的高,因此圆锥只有一条高,此说法正确。
【考点】圆锥的特征。
6.、、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答案】×【解析】把这些分数化简后可以看出=,可以化成0.6,故这句话不正确。
7.两堆煤相差9吨,各运走10%后,仍相差9吨。
( )【答案】×【解析】因为两堆煤相差9吨,说明它们的重量不相等,各运走10%,是各自的10%,单位“1”是不同的,运走的不同,就不能说现在还相差9吨。
六年级数学判断题练习试题集

六年级数学判断题练习试题答案及解析1.(2分)x:4=3:y则x与y成正比例..(判断对错)【答案】×【解析】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成什么比例,就看这两个量是对应的比值一定,还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如果是比值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是乘积一定,则成反比例.解:因为x:4=3:y,所以xy=4×3=12(一定),符合反比例的意义,所以x与y不成正比例,成反比例,故答案为:×.点评:此题属于辨识成正反比例的量,就看这两种量是否是对应的乘积一定,还是比值一定,再做出判断.2.(1分)(2012•富源县)“一只青蛙四条腿,两只眼睛,一张嘴;两只青蛙八条腿,四只眼睛,两张嘴,三只青蛙…那么青蛙的只数与腿的条数成正比例关系”.(判断对错)【答案】正确【解析】判断两种量成不成比例,成什么比例,就看这两种量是否是①相关联;②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变化方向相同或相反;③对应的比值或乘积一定;如果这两种量相关联的量都是变量,且对应的比值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两种量相关联的量都是变量,且对应的乘积一定,就成反比例;如果是其它的量一定或乘积、比值不一定,就不成比例.解:因为青蛙的腿的条数:只数=4:1=8:2=4(一定),是青蛙的腿的条数与只数对应的比值一定,所以青蛙的只数与腿的条数成正比例关系;故判断为:正确.点评:此题属于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辨识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比例,成什么比例,就看这两种量是否都是变量,且对应的比值一定,或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再做出判断.3.(1分)千克瓜子,每次分掉它的,7次刚好分完.….(判断对错)【答案】错误【解析】千克瓜子,每次分掉它的,求几次刚好分完,把瓜子的重量看作单位“1”,即求1里面有几个,根据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解答.解:1=8(次)答:每次分掉它的,8次刚好分完;故答案为:×.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把瓜子的重量看作单位“1”,根据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解答.4.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3厘米,用它画出的圆的周长应是18.84厘米。
六年级数学小学数学西师大版试题答案及解析

六年级数学小学数学西师大版试题答案及解析1.小明一家三口“五一”节去旅游,旅游各种费用如图.(1)旅游共花费多少元?(2)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答案】(1)旅游共花费8000元.(2)问题:购物费共花了多少元?解答:8000×30%=2400(元);答:购物费共花了2400元.【解析】由图可知:总费用是单位“1”,路费占45%,购物费占30%;剩下的是食宿费,花了2000元.(1)食宿费占总费用的1﹣45%﹣30%,它对应的数量是2000元,由此用除法求出总费用;(2)根据求出的总费用和购物费占30%提出问题.解答:解:(1)2000÷(1﹣45%﹣30%),=2000÷25%,=8000(元);答:旅游共花费8000元.(2)问题:购物费共花了多少元?解答:8000×30%=2400(元);答:购物费共花了2400元.点评:这类问题先读图,找出单位“1”以及给出的数据,然后由问题找出合适的数据,再根据基本的数量关系解决问题.2.有两箱苹果,甲箱苹果的质量是乙箱的1.2倍,如果再往乙箱里装5千克苹果,两箱就一样重了.原来两箱各有多少千克?(列方程解)【答案】30;25【解析】解:设原来乙箱有x千克,则甲箱有1.2x千克,x+5=1.2x0.2x=5x=25,25×1.2=30(千克)答:原来甲箱有30千克,乙箱有25千克.【点评】本题考查了列方程解应用题,关键是根据等量关系:原来乙箱的千克数+5千克=原来甲箱的千克数,列方程.3.2010年04月14日07时49分,青海省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央视玉树募捐晚会共募得善款元.横线上的数读作元,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是亿元.【答案】二十一亿七千五百万,21.75.【解析】整数的读法是: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地读,每一级末尾的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出,其它数位有一个或连续的几个0只读一个零.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就在“亿”位后面点上小数点,再加一个“亿”字即可.据此解答.解:21 7500 0000读作:二十一亿七千五百万,21 7500 0000=21.75亿.故答案为:二十一亿七千五百万,21.75.【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整数读法和数的改写的知识.注意零的读法.4.在1﹣10的十个自然数中,三个连续合数的和是.【答案】27.【解析】根据和数的意义:一个自然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最小的合数是4,10以内三个连续合数是:8、9、10,据此解答即可.解:10以内三个连续合数是:8、9、10;它们的和是:8+9+10=27.故答案为:27.【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理解合数的意义.5.比24千克少是千克,千克比24千克多千克.【答案】16、24.【解析】首先根据题意,把24千克看作单位“1”,所求的重量是24千克的(1﹣=),再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用24乘,求出比24千克少是多少千克.然后根据加法的意义,用24加上,求出多少千克比24千克多千克即可.解:24×(1﹣)=24×=16(千克)24+=24(千克)答:比24千克少是16千克,24千克比24千克多千克.故答案为:16、24.【点评】(1)此题主要考查了分数乘法的意义的应用,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解答.(2)解答此题的关键还要区分“”和“千克”的意义不同.6.一本书看了78%,还剩 %.【答案】22.【解析】把总页数看作单位“1”,看了78%,还剩下1﹣78%=22%没有看.解:1﹣78%=22%,答:还剩22%.故答案为:22.【点评】此题解答的关键是把这本书的页数看作单位“1”,根据看了78%,求出剩余百分之几用减法计算.7.一个比的前项是7,后项是5,这个比写作,读作,比值是.【答案】7:5;七比五;1.4.【解析】首先根据一个比的前项是7,后项是5,用比的前项比上比的后项,可靠地这个比写作:7:5,然后根据比的读法,可得这个比读作:七比五;最后用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求出比值是多少即可.解:一个比的前项是7,后项是5,这个比写作:7:5,读作:七比五,比值是:7÷5=1.4.故答案为:7:5;七比五;1.4.【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比的写法、读法,以及比值的求法的应用.8. 1.2:0.9化成最简整数比是,比值是 1.【答案】4:3,1.【解析】(1)化简整数比时,应根据比的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进行化简.(2)求比值时,应根据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叫做两个数的比”去算,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得出答案.解:1.2:0.9=(1.2×10):(0.9×10)=12:9=4:31.2:0.9=1.2÷0.9=1故答案为:4:3,1.【点评】化简整数比最后的答案是一个比,而求比值最后的答案是一个比值,它可以表示为一个整数、分数或小数.9.一个圆锥和一个圆柱等底等高,圆锥的体积是76cm3,圆柱的体积是 cm3.【答案】228.【解析】要求圆柱的体积是多少,根据“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的”,即圆柱体体积的是76立方厘米,然后根据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计算即可.解:76÷=228(立方厘米);答:圆柱的体积是228立方厘米;故答案为:228.【点评】此题属于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应用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应明确:“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的”,进而依此解答即可.10.: == ÷10= %【答案】13、5、26、260.【解析】解决此题关键在于,把它化成假分数是,把的分子13做比的前项13,分母5做比的后项5,写成13:5,的分子13做被除数13,分母5做除数5,写成13÷5,把化成百分数,先把它化成小数是2.6,再把小数点向右移动2位,添上百分号是260%,由此进行转化并填空.解:13:5==26÷10=260%.故答案为:13、5、26、260.【点评】此题考查比、除法、分数之间和小数、百分数之间的转化,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和性质进行转化即可.11.甲数的75%与乙数的相等,甲数()乙数.A.> B.< C.=【答案】B【解析】甲数的75%()与乙数的相等,也就是把甲数平均分成4份,乙数平均分成5份,它们其中的一份是相等的,所以甲数与乙数的比是4:5,也可以通过画线段图进行分析解答.解:如图:甲数与乙数的比是::=4:5;即甲数<乙数.故选:B.【点评】此题解答关键是求出甲数与乙数的比,然后进行比较即可.12.在3:2中,如果前项加上6,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A.加上6 B.乘以6 C.乘以3【答案】C【解析】根据比的基本性质,3:2的前项加上6,即3加上6后变为9扩大了3倍,要想使比值不变,后项2也要扩大3倍变为6,即加上4;据此解答.解:3+6=99÷3=32×3=66﹣2=4即3:2的前项加上6,要想使比值不变,后项2也要乘3或加上4.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比的性质的运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比值不变.13. 2008年在北京举行的第29届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员获得的奖牌情况如图1.①我国运动员在第29届奥运会上,一共获得多少枚奖牌?②完成图2的扇形统计图.【答案】100枚;见解析【解析】①根据统计图,把金牌、铜牌和银牌的数量加起来,②用得到的金牌数、银牌数、铜牌数分别除以得到的总的奖牌数就是得到的金牌、银牌、铜牌占总奖牌数的百分之几,然后再根据得到的百分数绘制扇形统计图即可.解:①总的奖牌数为:51+21+28=100(枚);答:一共获得100枚奖牌.②金牌占总牌数的:51÷100×100%=51%,银牌占总牌数的:21÷100×100%=21%,铜牌占总牌数的:28÷100×100%=28%;【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如何根据题干所提供的数据进行绘制扇形统计图.14.直接写出得数.122+48= 3.2÷4= 95%÷95%= ÷=+= 1.25×8= ×= 0.25×4×7=【答案】170;0.8;1;;;10;;7【解析】根据整数小数分数加减乘除法的计算方法解答.解:122+48=170 3.2÷4=0.8 95%÷95%=1 ÷=+= 1.25×8=10 ×= 0.25×4×7=7【点评】直接写得数时,注意数据特点和运算符号,多步计算的注意运算顺序,能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的要简算.15.王师傅要从10根25厘米长和7根15厘米长的铁丝里选取一些铁丝,焊接成一个长方体的框架.这个长方体框架的棱长总和是()厘米.A.260 B.280 C.230【答案】A【解析】根据长方体的特征:有4条长、4条宽、4条高,所以从10根25厘米长和7根15厘米长的铁丝里选取一些铁丝,焊接成一个长方体的框架,可以选用8根25厘米的铁丝和4根15厘米的铁丝,即这个长方体框架的长、宽、高分别是25厘米、25厘米、15厘米,由此根据: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即可求出这个长方体框架的棱长总和.解:选用8根25厘米的铁丝和4根15厘米的铁丝,即这个长方体框架的长、宽、高分别是25厘米、25厘米、15厘米,棱长总和为:(25+25+15)×4=65×4=260(厘米)答:这个长方体框架的棱长总和是260厘米.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了长方体的特征,明确长方体的特征及长方体棱长总和的计算公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6.盐占盐水质量的,盐与水的质量比是,水与盐水的质量比是.【答案】1:19,1:20.【解析】解:设盐的质量为1,则水的质量就是(20﹣1).盐与水的质量比是1:(20﹣1)=1:19;盐与盐水质量的比是1:20或=1:20.故答案为:1:19,1:20.17.从3、0、2、4这四个数字中任选三个组成一个三位数,使它能同时被2、3、5整除,这个数是、.【答案】420、240.【解析】解:3、0、2、4这四个数字中选出0放在个位,另两个数是4和2同0加起来是3的倍数,所以选4、2、0,并且0必须放在个位,则可组成420、240.故答案为:420、240.18.某高中一年级有团员128人,不是团员有42人,一年后不是团员人数是团员,求这一年有几个同学入团?【答案】25【解析】解:=;(128+42)×,=170×,=17(人);42﹣17=25(人);答:这一年有25个同学入团.19.直接写出得数23×=×0.05×8÷=÷3+×=5÷﹣÷5=390×0.01=0.9﹣0.3×3=3﹣2.78﹣0.22=【答案】23×=1×0.05×8÷=1÷3+×=5÷﹣÷5=6390×0.01=3.90.9﹣0.3×3=03﹣2.78﹣0.22=0【解析】解:23×=1×0.05×8÷=1÷3+×=5÷﹣÷5=6390×0.01=3.90.9﹣0.3×3=03﹣2.78﹣0.22=020.的倒数是,2.5的倒数是.【答案】,.【解析】根据倒数的定义作答.2.5把小数化为分数再求解..解:的倒数是,2.5=的倒数是.故答案为:,.【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倒数的定义:若两个数的乘积是1,我们就称这两个数互为倒数.一般在求小数的倒数,先把小数化为分数再求解.21.(1)超市在新东方小学偏 °方向处.(2)新华书店在新东方小学南偏东45°方向600米处,在图上表示新华书店的位置.【答案】(1)超市在新东方小学西偏南50°方向处;(2)见解析图【解析】(1)利用量角器量出新东方小学与超市的角度关系,再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解答即可;(2)因为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200米,于是可以求出新华书店与新东方小学的图上距离,再据二者的方向关系,即可在图上标出新华书店的位置解:(1)由分析可知:超市在新东方小学西偏南50°方向处.(2)新华书店与新东方小学的图上距离为:600÷200=3(厘米),又因新华书店在新东方小学南偏东45°方向,所以新华书店的位置如下图所示:.【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线段比例尺的意义以及依据方向(角度)和距离判定物体位置的方法.22.秋季运动会,海尔小学在400米运动场进行200米短跑决赛,小红奇怪地发现8名选手的起跑线不一样.已知最内圈的弯道半径是31.7米,每条跑道宽约1.2米,弯道部分为半圆.为了公平,相邻的两条跑道上的起跑线应相差多少米?(π=3.14)如果是在此运动场进行400米跑决赛,相邻的两条跑道上的起跑线应相差多少米?【答案】相差3.768米.【解析】200米属于短跑项目,每个参赛运动员,要在自己的跑道完成比赛,跑的内圈和外圈,距离有差别,所以在起跑的时候保证公平,把差的距离已经拉开了,所以保证每个道次的运动员,跑的都是200米,不出现距离不相同的情况;根据题意可知:一圈是400米,200米决赛跑半圈,这个跑道最内圈的一个弯道长等于半径是31.7米的圆周长的一半.要求相邻的两条跑道上的起跑线应相差多少米,也就是外道选手的起点应比内道选手前移的长度.据此解答.解:3.14×1.2×2÷2=7.536÷2=3.768(米)答:相邻的两条跑道上的起跑线应相差3.768米.【点评】此题属于圆的周长的实际应用,关键是根据相邻跑道起跑线相差都是“跑道宽×2×π”解决问题.23.在清冰雪工作中,某驻哈武警部队出动兵力600人参加三条街路的清冰雪劳动,其中A街路清冰雪的人数占此次出动兵力总人数的,余下的人参加B街路和C街路的清冰雪劳动,并且参加B街路清冰雪人数是参加A街路清冰雪人数的,参加C街路清冰雪人数是参加B街路清冰雪的人数的.(1)求参加A街路的清冰雪劳动共有多少人?(2)求参加B街路和C街路的清冰雪劳动各有多少人?(3)在A街路清冰雪过程中,因有其他工作需要,调走了此处的兵力后,附近的居民主动参加劳动,此时在A街路清冰雪的武警官兵人数比居民人数的3倍少6人,求参加清冰雪劳动的居民有多少人?【答案】240人;B街144人,C街216人;72人【解析】(1)已知某驻哈武警部队出动兵力600人参加三条街路的清冰雪劳动,其中A街路清冰雪的人数占此次出动兵力总人数的,要求参加A街路的清冰雪劳动共有多少人,用乘法计算;(2)已知参加B街路清冰雪人数是参加A街路清冰雪人数的,参加C街路清冰雪人数是参加B 街路清冰雪的人数的,用参加A街路的清冰雪劳动的人数分别乘上和即可;(3)把在A街路清冰雪的人数看作单位“1”,调走了此处的兵力后,还剩240×(1﹣)=210人,又知此时在A街路清冰雪的武警官兵人数比居民人数的3倍少6人,可知210加上6人就是参加清冰雪劳动的居民的人数的3倍,用除法即可求出参加清冰雪劳动的居民人数.解:(1)600×=240(人)答:参加A街路的清冰雪劳动共有240人.(2)240×=144(人)144×=216(人)答:参加B街路的清冰雪劳动的有144人,参加C街路的清冰雪劳动的有216人.(3)[240×(1﹣)+6]÷3=[210+6]÷3=216÷3=72(人)答:参加清冰雪劳动的居民有72人.【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已知一个数,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此题解答的关键在于认真阅读,理清关系,列式解答.24.周长相等的两个圆,它们的面积也一定相等..(判断对错)【答案】√【解析】根据圆的周长公式、面积公式与半径的关系,可以得出结论.解:根据圆的周长公式:C=2πr,可以得出两个圆周长相等,则它们的半径就相等;再根据圆的面积公式:S=πr2,半径相等则面积就相等.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了圆的周长和面积.25.订阅《时代学习报》的份数和总价如下表.数量/份12357(1)根据表中的数据,在下图中描出份数和总价对应的点,再把这些点依次连起来.(2)订阅《时代学习报》的份数和总价成正比例吗?为什么?(3)根据图象判断,订阅4份《时代学习报》要元;订阅份要72元.【答案】(1)(2)成正比例;(3)48,6.【解析】(1)根据数据,找出各点,然后把点依次连接即可;(2)因为:总价÷订阅数量=单价(一定),所以总价和订阅数量成正比例;(3)根据单价、数量和总价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解答.解:(1)(2))因为:总价÷订阅数量=单价(一定),即比值一定,所以总价和订阅数量成正比例;(3)12×4=48(元),72÷12=6(份);答:订阅4份《时代学习报》要48元;订阅6份要72元;故答案为:48,6.【点评】此题考查了判断成正比例的量与成反比例量的方法及根据数据画出正比例图象,应注意知识的灵活运用.26.张大爷养了鸭和鹅共420只,鸭的只数是鹅的,鸭和鹅各多少只?(用2种方法)【答案】养鸭150只,养鹅270只.【解析】鸭的只数是鹅的,那么鸭的只数与鹅的只数比就是5:9,鸭占总只数的,鹅占总只数的,然后用420只分别乘以各自的比率即可;设鹅有x只,则鸭的只数为x只,根据等量关系:鸭的只数+鹅的只数=420只,列方程解答即可.解:鸭的只数与鹅的只数比就是5:9;5+9=14;420×=150(只);420×=270(只);答:养鸭150只,养鹅270只;设鹅有x只,则鸭的只数为x只,x+=420x=420x=270,420﹣270=150(只)答:养鸭150只,养鹅270只.【点评】本题先根据鸭和鹅之间的数量关系,一种方法是找出它们是总数的几分之几,进而用乘法求出;另一种是设鹅有x只,根据等量关系:鸭的只数+鹅的只数=420只,列方程解答.27.53□既是2的倍数、又有因数3,□里填;483□同时是3和5的倍数,□里填.【答案】4,0.【解析】(1)根据2、3的倍数特征可知:个位上必须是0,2,4,6,8;还要满足5+3+□是3的倍数,据此分析解答;(2)既是3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个位上的数字是0或5,各个位上的数字和是3的倍数,即4+8+3+□是3的倍数,由此求解.解:(1)要想使三位数53□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个位上必须是0,2,4,6,8;还要满足5+3+□是3的倍数,先算5+3=8,8再加上4的和是3的倍数,故个位上是4,所以□填4;(2)要想四位数483□同时是3和5的倍数,个位上的数字是0或5,各个位上的数字是3的倍数,即4+8+3+□是3的倍数,先算4+8+3=15,15再加上0的和是3的倍数,加上5的和是20,不是3的倍数,所以□填0;故答案为:4,0.【点评】本题需要熟练的掌握2、3、5倍数的特点,根据这个特点找出最简便的解决途径.28.把24分解质因数,正确的是()A.2×2×2×3=24 B.24=2×2×2×3 C.2×2×6=24【答案】B【解析】根据分解质因数的意义,把一个合数写成几个质数连乘积的形式,叫做把这个合数分解质因数.由此解答.解:把24分解质因数:24=2×2×2×3;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分解质因数的方法.29.每天的烧煤量一定,和成正比例.【答案】烧煤的天数,煤的总量【解析】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成什么比例,就看这两个量是对应的比值一定,还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如果是比值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是乘积一定,则成反比例.解:因为:煤的总量÷烧煤的天数=每天的烧煤量(一定),即商一定,所以每天的烧煤量一定,烧煤的天数和煤的总量成正比例.故答案为:烧煤的天数,煤的总量.【点评】此题属于辨识成正、反比例的量,就看这两个量是对应的比值一定,还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再做判断.30.看图列式计算:体积:.【答案】200.96【解析】这个圆锥的底面直径和高已知,根据圆锥的体积公式“V=πr2h”及半径与直径的关系“r=”即可求出它的体积.解:×3.14×()2×12=×3.14×42×12=×3.14×16×12=200.96.答:这个圆锥的体积是200.96.故答案为:200.96.【点评】此题是考查圆锥的体积计算,可以直接利用公式解答.计算圆锥体积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忘记乘.31. 4.08kg= kg g;150公顷= 平方千米.【答案】4,80,1.5【解析】把4.08千克换算为复名数,整数部分是千克数,用0.08乘进率1000是克数;把150公顷换算为平方千米,用150除以进率100.解:4.08kg="4kg" 80g;150公顷=1.5平方千米;故答案为:4,80,1.5.【点评】此题考查名数的换算,把高级单位的名数换算成低级单位的名数,就乘单位间的进率,把低级单位的名数换算成高级单位的名数,就除以单位间的进率.32.请在方格中先画一个平行四边形,再画一个和它面积相等的梯形【答案】【解析】先定好平行四边形的底边和高的长度,再依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确定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的长度,从而能画出符合要求的图形.解:所作图形如图【点评】此题关键是先确定平行四边形的底边和高的长度,再依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确定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的长度,从而能画出符合要求的图形.33.×a,当()时,积小于.A.a>1B.a<1C.a=1D.无法确定【答案】B【解析】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小于这个数;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大于这个数;据此解答.解:×a<,则a<1.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不用计算判断因数与积之间大小关系的方法.34.如果a÷b=,那么b是a的3倍..(判断对错)【答案】√【解析】根据除法算式中被除数、除数与商的关系可知,被除数÷商=除数,所以b=a÷=3a,即b是a的3倍.解:因为a÷b=,所以b=a÷=3a,即b是a的3倍.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除法算式中被除数、除数与商的关系的理解.35.下面4个算式中,结果一定等于的是()(其中□=2△,△≠0)A.(□+□)÷△B.□×(△﹣△)C.△÷(□+□)D.□×(△+△)【答案】C【解析】□=2△,代入选项的算式化简即可.解:A,(□+□)÷△=(2△+2△)÷△,=4△÷△,=4;不符合要求.B,□×(△﹣△)=2△×(△﹣△),=2△×0,=0;不符合要求.C,△÷(□+□)=△÷(2△+2△),=△÷4△,=;符合要求.D,□×(△+△)=2△×2△=4△;不一定等于,不符合要求.故选:C.【点评】把□=2△,代入算式化简,找到符合要求的选项.36.两个长方体体积相等,底面积一定相等..(判断对错)【答案】×【解析】根据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可知,长方体的体积是由它的底面积和高两个条件决定的,两个长方体的体积相等,如果它们的高不相等,那么它们的底面积也就不相等,由此判断即可.解:由于长方体的体积是由它的底面积和高两个条件决定的,所以两个长方体体积相等,底面积不一定相等;所以原题说法是错误的.故答案为:×.【点评】此题主要考查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明确长方体的体积的大小是它的底面积和高两个条件决定的.37.一个正方体木块的棱长是6cm,把它削成一个最大的圆柱体,圆柱体的体积是()立方厘米,再把这个圆柱体削成一最大的圆锥体,圆锥体的体积约是()立方厘米。
六年级数学分数乘法试题答案及解析

六年级数学分数乘法试题答案及解析1.(8分)直接写出得数.3.6﹣1= 2+2.25= (﹣)×30= ×3.14+3.14×=1÷×8= 77×= 1×4﹣0×4= 15.2×(﹣1÷3)=【答案】2;5;7;3.14;64;11;4;0;【解析】根据四则运算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即可求解.注意(﹣)×30、×3.14+3.14×、77×根据乘法分配律计算.解:3.6﹣1=22+2.25=5(﹣)×30=7×3.14+3.14×=3.141÷×8=64 77×=11 1×4﹣0×4=4 15.2×(﹣1÷3)=0点评:考查了四则运算,关键是熟练掌握计算法则正确进行计算.2.(1分)一个分数约分之后是,原分数的分子与分母的和是72,则原分数是.【答案】.【解析】根据“一个分数约分之后是”,可求出分子与分母的总份数,再根据“原分数的分子与分母的和是72”,就是原分数的分子占和72的,分母占和72的,进而写出原分数即可.解:总份数:5+7=12(份),原分数的分子:72×=30,原分数的分母:72×=42或72﹣30=42,原来的分数是:;故答案为:.点评:此题属于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解决关键是要找准被分配的总量是多少,然后搞清是按什么比例进行分配的,再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答.3.()÷=×()=()+【答案】答案不唯一【解析】题目没有给出其中任何一个算式的结果,所以答案不唯一,可以先自己设一个结果,根据这一数据求出每个算式中所缺数值。
第一个空根据被除数等于商乘除数,第二个空根据一个因数等于积除以另一个因数,第三个根据已个加数等于和减另一个加数。
六年级数学选择题练习试题集

六年级数学选择题练习试题答案及解析1.(2分)把70分解质因数是()A.7×10B.2×5×7C.1×2×5×7【答案】B【解析】可直接将70分解质因数得70=2×5×7,由此即可解决.解:因为70=2×5×7,故选:B.点评:此题也可以采用直接选择解决问题.2.一根圆柱形水管,内直径是20cm,水在管内的流速是每秒40cm,每秒流过的水是()A.62.8立方厘米 B.2512立方厘米 C.12560立方厘米【答案】C【解析】每秒流过的水即为圆柱体的体积,因为水管的直径为20厘米,则半径为10厘米,因为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π×r×r×h=10×10×3.14×40=12560立方厘米。
3.一个圆柱形的物体的体积是160立方厘米,底面积是32平方厘米,它的高是()A.5厘米 B.4厘米 C.6 厘米【答案】A【解析】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体积为160立方厘米,底面积是32平方厘米,所以高为160÷32=5厘米。
4.每天工作时间一定,加工每个零件所用的时间与加工零件的数量()A.成正比例B.成反比例C.不成比例D.不好确定【答案】B【解析】当x×y=k(一定)时,x和y成反比例。
每个零件所用的时间×加工零件的数量=每天的工作时间(一定),所以加工每个零件所用的时间与加工零件的数量成反比例。
5.与能组成比例的是()A.3:4B.4:3C.8:9D.9:4【答案】C【解析】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因为=×==8:9,所以答案为C。
6.能与组成比例的是()A.1:2 B.5:4 C.3:2【答案】B【解析】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所以,所以答案为B。
7. 6、9、10和下面哪个数可能组成比例?()A.1.5 B.7 C.15【答案】C【解析】比例的基本性质: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向的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数学练习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共21分每空1分)
1、70305880读作(),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省略万
位后面的尾数约是()。
2、2010年第16届广州亚运会的举办时间为2010年11月12日——11月27日,那么这届亚运会要经历()个星期还多()天。
3、把218∶123化成最简整数比是(),比值是()。
4、3÷()=()÷24==75%=()折。
5、如图中圆柱的底面半径是(),把这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可以得
到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这个圆柱体的体积是()。
(圆周率为π)
7、1千克盐水含盐50克,盐是盐水的()%。
8、78能同时被2、3、5整除,个位只能填(),百位上最大能填()。
9、一所学校男学生与女学生的比是4:5,女学生比男学生人数
多()%。
10、一座城市地图中两地图上距离为10cm,表示实际距离30km,该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1)
二、判断题:(共5分每题1分)
2、小于五分之四而大于五份之二的分数只有五份之三。
()
3、一个圆柱与一个圆锥等底等高,他们的体积和是36立方米,那么圆锥的体积是9立方米。
()
4、生产的90个零件中,有10个是废品,合格率是90%。
()
5、“一只青蛙四条腿,两只眼睛,一张嘴;两只青蛙八条腿,四只眼睛,两张嘴,三只青蛙……那么青蛙的只数与腿的条数成正比例关系”()
三、选择题:(5分每题1分)
1、2008年的1月份、2月份、3月份一共有()天。
A.89
B.90
C.91
D.92
2、把一个平行四边形任意分割成两个梯形,这两个梯形,这两个梯形中()总是相等。
A.高
B.上下两底的和
C.周长
D.面积
3、一个长方形长5厘米,宽3厘米,表示()几分之几。
A.长比宽多
B.长比宽少
C.宽比长少
D.宽比长多
4、一个分数的分子缩小3倍,分母扩大3倍,分数值就缩小()倍。
A.3
B.6
C.9
D.不变
5、下列X和Y成反比例关系的是()。
A.Y=3+X
B.X+Y=56
C.X=56Y
D.Y=6X
四、计算题:(共30分)
1、直接写出得数。
(每题1分)
26×50=25×0.2=10-0.86=24×=
÷3=125%×8=4.8÷0.8=8÷=
12×(+)=1-1÷9=2.5×3.5×0.4=
2、脱式计算。
(每题2分)
0.25×+2.5%9.6-11÷7+×4
(2)
3、解比例和方程。
(每题2分)
5.4+2X=8.62.5:5=x:80.2=1-X24
4、列式计算。
(每题3分)
(1)180比一个数的50﹪多10,这个数是多少?
(2)0.15除以的商加上5,再乘以,积是多少?
五、解决问题:(共39分每题4分)
1、车队向灾区运送一批救灾物资,去时每小时行80km,5小时到达灾区。
回来时每小时行100km,这支车队要多长时间能够返回出发地?
2、书店有一套科普丛书原价96元,现按6折出售,买一套可以便宜多少元?如果买6套,360元够吗?
3、邮局汇款的汇率是1%,在外打工的小明的爸爸给家里汇钱,一共交了38元的汇费,小明的爸爸一共给家里汇了多少元?
5、一个长方体玻璃鱼缸(鱼缸的上面没有玻璃),长5分米,宽3分米,高3.5分米。
制作这个鱼缸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的玻璃?
6、求下图阴影部分的面积。
单位:米(π取3.14)
7、一个底面半径是6厘米的圆柱形玻璃器皿里装有一部分水,水中浸没着一个高9厘米的圆锥体铅锤。
当铅锤从水中取出后,水面下降了0.5厘米。
这个圆锥体的底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π取3.14)
(4)
单位:万台
年份
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
甲种照相机15233040
乙种照相机10182545
根据表中的数据,完成下面统计图
某数码照相机厂2005——2008年两种型号照相机产量统计图。
甲种相机
单位:万台---------乙种相机
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
(1)、完成上面统计图。
(2分)
(2)、那种照相增长的较快?(2分)
(3)、2008年乙种相机是甲种相机的几分之几?(3分)
(4)、2005年到2008年甲种相机的平均年产量是多少万台?(4分)
(5)
一1、七千零三十万五千八百八十7030.588万7031万
2、21
3、51:401.275或
4、41816七五
5、4cm80πcm2160cm3
6、1521
7、5
8、09
9、25
10、1:300000
二1、×2、×3、√4、×5、√
三1、C2、A3、C4、C5、D
四1、130059.1418
10610
53.5
2、0.25×+2.5%9.6-11÷7+×4
=0.2+2.5%=9.6-+=12×[×3]
=0.2+0.025=9.6-(-)=12×
=0.225=9.6-1=42
=8.6
3、5.4+2X=8.62.5:5=x:80.2=1-X24
解:2X=8.6-5.4解:5x=2.5×8解:X24=1-0.2 2X=3.2X=20÷5X24=0.8
X=1.6X=4X=0.8×24
X=19.2
(1)
4、(1)、(180-10)÷50﹪(2)、(0.15÷+5)×=170÷0.5=(+5)×
=340=×
=或1.35
五1、80×5÷100
=400÷100
=4(小时)
答:略。
2、96-96×60﹪96×60﹪×6
=96-57.6=57.6×6
=38.4(元)=345.6(元)345.6<360
答:略。
3、38÷1﹪=3800(元)答:略。
4、解:设实际平均每天组装汽车X辆。
(25-5)X=4000
20X=4000
X=200
答:略。
5、(5×3.5+3×3.5)×2+5×3
=(17.5+10.5)×2+15
=56+15
=71(平方分米)
答:略。
6、20÷2=10(米)
20×25-×3.14×102
=500–1.57×100
=500–157
=343(平方米)
答:略。
7、V水下降圆柱=3.14×62×0.5
=3.14×36×0.5
=56.52(立方厘米)
V水下降圆柱=V圆锥
S圆锥底面=56.52÷(×9)
=56.52÷3
=18.84(平方厘米)
答:略。
(2)
8、(1)
10
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
(2)、从图上可以看出乙种相机增长的较快。
(3)、=答:略。
(4)、(15+23+30+40)÷4
=108÷4
=27(万台)
答: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