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概论笔记整理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要点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要点一、名词解释1.世界经济:世界经济不是世界范围内各国国民经济的简单相加,而是各国国民经济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联接起来的有机整体。
2.金本位是以一定重量和成色的黄金作为本位币,并使流通中的各种货币与黄金间建立起固定兑换比例关系的货币制度,特点有:(1)黄金充当国际货币制度的基础(2)各国货币间的汇率由各自货币的含金量决定(3)国际金本位制具有自动调节国际收支的机制。
3.科技革命:科技革命是指科学知识或理论加速转化为技术变革,进而引起生产力的飞速发展。
科学革命是技术革命的基础和出发点,科学革命引起了技术的进步。
科技革命则既包括科学革命,也含有技术革命,它是上述两者的高度概括。
4.产业结构: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中各产业的比重以及这些产业间的相互关系。
产业结构一般由两个指标来表示,一个是价值指标,也就是某一产业部门的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另一个就是就业指标,即某一产业部门就业人数占就业总人数的比例。
5.配第—克拉克定理表述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第一产业(农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产业(工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上升,经济进一步发展,第三产业(服务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也开始上升。
6.产业结构软化:所谓产业结构软化是指:在社会再生产的过程中,体力劳动和资源的投入相对减少,脑力劳动和科学技术的投入相对增大,劳动与资源密集型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日益为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所取代。
可见,随着科技的发展,产业结构的重心正在不断转移。
7.通货膨胀:所谓通货膨胀是指在纸币制度下,货币数量的增长持续地快于流通中商品价值总量的增长,因此,伴随着货币购买力的持续下降或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
通货膨胀的两大标志,一是流通中的货币总量必须过快增长于流通中商品价值所必须的货币总量;二是整个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
8.通货紧缩:所谓通货紧缩是指社会价格总水平即商品和劳务价格持续下降,货币不断升值的过程。
世界经济概论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掌握:世界经济的内涵、微观主体的界定、发展现状以及相应的假设。
尤其是对于当前世界经济的主要发展特点重点掌握。
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途径。
了解:世界经济的发展历程、对象、方法等1.世界经济的内涵:是世界各国的经济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世界范围的经济整体。
它是在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基础上,通过商品流通、劳务交换、资本流动、外汇交易、国际经济一体化等多种形式和渠道联接。
它把世界范围内各国的生产、生活和其他经济方面联系在一起的有机整体。
2.微观主体的界定&发展现状&假设:国家&跨国企业&国际组织世界经济发展现状:1 世界经济持续增长2 国际分工的深刻变化3 国际贸易迅速发展4国际资本流动的快速发展5 科技革命的推动作用日益增强6 战后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7 国际协调机制加强假设:1 经济人假设2 稀缺性假定3 国际无政府状态4 不确定性3.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1 高科技迅猛发展并成为争夺焦点2 市场经济体系在全球范围形成和扩大3 贸易全球化进程加快4 生产与投资全球化5 金融全球化6 科技全球化7 劳动力流动全球化8 国际经济一体化向纵深发展9 世界经济格局走向多极化10 南北矛盾与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4.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途径:从中国近20多年的发展实践看,改革和开放是推动中国社会与经济快速发展的两个车轮。
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与扩大,中国和世界经济接轨、融合的程度日益加深,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特别是加入wto三年来,中国进出口贸易额翻了一番,有力地带动了国民经济的增长,同时也带来了人民生活巨大的改善。
事实进一步说明,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在世界经济加快全球化的情况下,中国需要进一步扩大开放,更深更广地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中去。
中国经济稳步增长、市场逐步开放、积极参与世界贸易,为各国带来无限商机,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推动了全球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简而言之,世界的发展更需要中国。
世界经济概论笔记

世界经济概论笔记导论案例: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始末欧盟对中国鞋反倾销美国发现惊世大油田一、世界经济概念及特点(一)世界经济的概念1.世界经济是人们超越国界,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的总和。
世界经济是指世界各国和地区经济在国际分工、世界市场的基础上,通过商品和各种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而相互联结、相互依赖和相互渗透的有机整体,是超越于民族国家界限的全球经济体系。
2.世界经济作为一个具有全球规模的经济体系,必须以世界市场的产生为历史前提,他是在世界市场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3.世界经济是一门边缘学科。
它是政治经济学的一个分支,融入外国国民经济史、经济地理学等学科。
(二)世界经济的特点1.世界经济是一个有机整体。
2.世界经济是一个不断变动和发展的经济体系,是一个历史范畴。
3.与国际经济不同。
(1)国际经济把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关系作为研究主体。
世界经济把世界作为一个整体,揭示世界经济发展过程及变化规律。
(2)国际经济是从国家的经济利益出发,描述那种实际上与不等价交换相联系的国际分工形态。
世界经济考察世界范围的生产诸关系及其相适应的交换诸关系。
¨二、世界经济的研究对象及内容(一)世界经济研究对象世界经济探讨当代世界范围内的国际经济关系及其运动规律。
构成世界经济整体的是不同经济制度、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各个国家,它们在世界范围建立国际分工、商品交换和资本流动等各种经济关系。
世界经济就是要研究这些经济关系的各个方面及其运动规律,以及影响影响这些经济关系发展变化的各种条件和因素。
(二)世界经济研究的主要内容1.研究世界经济的形成和发展进程,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
2.研究世界各国经济联系的渠道、形式和手段及其相互关系的变化。
3.研究世界经济发展的一般趋势及世界性问题。
4.研究世界不同类型国家的经济特征、发展战略及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5.研究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作用及发展方向。
世界经济概论知识点

壹技术创新理论与世界经济发展一、技术创新理论1、技术创新的新古典学派技术创新的新古典学派以索洛等人为代表,运用新古典生产函数原理,表明经济增长率取决于资本和劳动的增长率、资本和劳动的产出弹性以及随时间变化的技术创新。
认为经济增长有两种不同来源:一是由要素数量增加而产生的“增长效应”,二是因要素技术水平提高而产生的“水平效应”的经济增长。
2、技术创新的新熊彼特学派新熊彼特学派秉承经济分析的熊彼特传统,强调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核心作用,主要是将技术创新视为一个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重视对“黑箱”内部运作机制的揭示。
四个假定三个基本因素和四个补充因素,分别是:四个假定:①完全竞争的市场,新技术不是被垄断的,可以按模仿者的意愿自由选择和使用;②假定专利权对模仿者的影响很小,因而任何企业都可以对某种新技术进行模仿;③假定在新技术推广过程中,新技术本身不变化,从而不至于因新技术变化而影响模仿率;④假定企业规模的大小差别不至于影响采用新技术。
三个基本因素:①模仿比例,模仿比例越高,采用新技术的速度就越快;②模仿相对盈利率,相对盈利率越高,推广速度就越快;③采用新技术要求的投资额,在相对盈利率相同情况下,采用新技术要求的投资额越大推广速度就越慢。
四个补充因素:一是旧设备还可使用的年限,年限越长,推广速度就越慢;二是一定时间内该部门销售量的增长情况,增长越快,推广速度就越快;三是某项新技术首次被某个企业采用的年份与后来被其他企业采用的时问问隔,间隔越长,推广速度就越慢;四是该项新技术初次被采用的时间在经济周期中所处的阶段,阶段不同,推广速度也不同。
3、技术创新的制度创新学派技术创新的制度创新学派认为,所谓“制度创新”是指经济的组织形式或经营管理方式的革新。
经济增长的关键是设定一种能对个人提供有效刺激的制度,该制度确立一种所有权,即确立支配一定资源的机制,从而使每一活动的社会收益率和私人收益率近乎相等;产权的界定和变化是制度变化的诱因和动力,新技术的发展必须建立一个系统的产权制度,以便提高创新的私人收益率,使之接近于社会收益水平;一个社会的所有权体系若能明确规定和有效保护每个人的专有权,并通过减少革新的不确定性,促使发明者的活动得到最大的个人收益,则会促进经济增长等。
《世界经济概论》第二版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部分)

第二讲经济全球化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第一节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及成因一、当前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几种重要趋势(一)多极化趋势所谓多极化,简单来说,是指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多中心化。
所谓“极”,就是在不同程度上具有世界意义和影响的经济中心,每一个极或者说每个经济中心,各自应拥有较强大的经济实力,可以同其他极或经济中心相抗衡,并对所在地区和周围相当数量的国家或甚而对世界范围的多数国家,在经济交往上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及辐射力。
(二)经济一体化(三)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就是24小时相互联系的、极度活跃的、剥夺睡觉机会的、并受电子邮件推动的世界。
—一劳克斯·施瓦布二、经济全球化的内涵经济全球化(Economic Globalization)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人员交往等活动,使得各国和地区之间的经济相互开放、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
三、经济全球化的表现1.生产活动全球化国际分工内容的变化: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国际分工以现代工艺、技术为特征的国际分工;产业部门间的分工各产业部门内部的分工和以产品专业化为基础的分工;物质生产领域的分工服务领域的分工;在高技术产业中,出现了产品的研发与产品制造的国际分工。
国际分工机制的变化:市场自发机制决定的分工企业(主要是跨国公司)的协议性分工一体化区域集团各成员组织的协议性分工2.贸易全球化3.金融全球化金融全球化既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和重要特征,又是经济全球化的催化剂。
是经济全球化的体现和催化剂。
4.投资活动全球化投资规模增长迅速投资主体多元化国际投资政策自由化5.技术全球化技术使用全球化技术合作全球化技术生产全球化6.信息全球化信息全球化一是指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带来了全球信息数量的激增,传播速度的加快和传播范围的拓展;二是指因信息技术的进步,任何信息都可以成为全球化信息。
7.人力资本全球化四、经济全球化的成因1、各国拥有生产要素的不平衡2、科技进步和生产力发展是根本原因。
姜春明《世界经济概论》笔记和课后习题(含真题)详解(经济全球化及其广泛影响)

第一章经济全球化及其广泛影响1.1 复习笔记一、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和表现1.经济全球化的含义与发展(1)经济全球化的含义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跨国生产、技术转移、提供服务、人员交往等活动,超越国界,使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相互开放、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过程。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基本特征之一,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世界经济诸方面发展变化的集中体现。
(2)经济全球化的发展①经济全球化的形成过程开始于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
②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20世纪80年代,世界经济仍局限于国际流通领域,并非完全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
③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出现了加速发展并形成了新高潮,已经涵盖了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不仅国际流通过程在持续扩大,而且生产过程也在全球展开,真正实现了整个再生产过程的全球化。
2.经济全球化的具体表现经济全球化表现在世界经济的各个领域,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1)生产过程向全球范围延伸生产过程的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
它主要表现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产品生产、加工以及销售过程超越国界,形成日益密切的分工合作、相互依存的生产联系。
(2)世界市场规模扩大世界市场促进经济全球化的途径:①借助于国际分工与合作把各国和各地区市场联系在一起;②各国经济部门的扩大与开放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并产生循环效应;③通过对外贸易的乘数效应,促使国民收入的扩张和收缩在贸易伙伴国之间相互传递。
(3)国际金融、资本市场迅速扩大金融资本流向世界各地给金融全球化带来的影响:①使资金短缺国家可以利用流入资金来促进经济发展;②投机性资金流向金融基础不健全的发展中国家,常常给这些国家的货币金融市场造成破坏性冲击。
(4)技术交流与信息网络的全球化技术和信息在世界经济增长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且获得外来技术和信息已成为各国产业升级、参与国际分工和提高综合国力的重要手段。
世界经济概论重点总结

第一章 世界经济概述 金融国际化是一把“双刃剑〞〔 1〕影响: a. 畅旺国家:为残剩资金提供了广阔的投资空间。
在宏不雅观管 理的难度、税收、培养起许多竞争对手等方面不利。
b.对新兴市场济国家的影响: 把持充裕的资金阐扬后发的国际金融中心;壮大了开展中国家的力量。
不利方面:开展中国家经实力弱,易受冲击;开展中国家立法不全, 〔2〕区位优势: 企业在东道国结合当地要素投入来把持其优势 时,必需比利一、世界经济形成的根底: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 对用本国要素投入更有利。
1、先决条件— — 国际分工:分为程度分工 垂直分工 混合分工〔3〕内部化优势: 企业使上述优势内部化必需比出售或出租给外国企业更有2、世界市场:分为国际商品市场,国际成本市场和外汇市场 经优势;发生一批新利。
二、当前世界经 三、什么是世界经济格局指在必然历史时期内世界各国和国家集团在世界经 用、彼此联系的一种布局、规模和态势。
四、世界经济格局演变过程1、战后初期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称霸世界经2、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标的目的转 济 开展的特征:市场 经 济,成本经,常识经 济,综合经 济二、关贸 1、关贸 协定的底子原那么(1). 无歧视原那么— — 最重要原那么(2). (3). 透明度原那么(4). 公平贸易原那么(5). 消除或禁止数量限制原那么 总协定的底子原那么、世贸组织的底子原那么,它们的联系与区别 济总济领域彼此作有利投机;开展中国家执法不严,有很多漏洞。
(2) 金融国际化的应对方法 关税庇护和关税减让原那么a. 从国家层面上看,新兴市场的当局应谨慎对待成本开放,加速国内银行业 的鼎新,促进国内金融体系均衡开展。
(6). 磋商调整原那么(7).优惠开展中国家原那么(8). 2、世贸 织的底子原那么 〔1〕互惠原那么〔对等原那么〕 例外原那么 济领域组变 b. 从区域层面上看, 各国应该加强区域货币合作。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总结

世界经济概论当代世界经济的新特点1.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社会主义体系并存2.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增强3.战后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4.国际协调机制加强5.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6.国际经济一体化向纵深发展7.世界经济领域竞争趋于激化当代世界经济格局的定义当代世界经济格局,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中各种类型的国家或国家集团的力量对比、组合状态及其相互作用的总的图景。
多极化趋势所谓多极化是指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多中心化。
所谓“极”,就是在不同程度上具有世界意义和影响的经济中心,每一个极或者说每个经济中心,各自应拥有较强大的经济实力,可以同其他极或经济中心相抗衡,并对所在地区和周围相当数量的国家或甚而对世界范围的多数国家,在经济交往上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及辐射力。
经济全球化的内涵经济全球化(Economic Globalization)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人员交往等活动,使得各国和地区之间的经济相互开放、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
国际分工内容的变化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国际分工∅以现代工艺、技术为特征的国际分工;产业部门间的分工∅各产业部门内部的分工和以产品专业化为基础的分工;物质生产领域的分工∅服务领域的分工;在高技术产业中,出现了产品的研发与产品制造的国际分工。
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正面影响1、经济全球化促进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
2、经济全球化加速国际竞争,促进全球经济的增长。
3、经济全球化促进了贸易与投资自由化。
4、经济全球化为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与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加速了科技向生产力的转化。
5、经济全球化加强了国际协调。
负面影响1、经济全球化加剧世界贫富悬殊。
2、经济全球化增大了全球经济风险。
3、经济全球化引起全球范围内的生产过剩。
4、经济全球化削弱了国家经济主权。
5、经济全球化使全球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世界经济概论重点

经济全球化:是指各种经济资源在世界范围内日益广泛和深入地进行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的过程,从而出现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加深,是世界各国经济相互间高度依赖和融合的表现。
跨国公司: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对于一定数量的经营性资产拥有全部或部分控制与管理权的企业。
离岸金融:指发生在某国但却与该国货币和金融制度没有联系,且不受该国金融法规约束的资金融通活动。
关税同盟:在自由贸易区的基础上,成员国不仅取消了本区域内生产的商品的贸易壁垒,而且对集团外国家和地区逐步实行统一的贸易和关税政策,建立起统一的对外贸易壁垒。
即在同盟内部实行自由贸易,而对外则通过共同的贸易壁垒实行保护。
保护贸易政策:是指国家采取各种措施敢于对外贸易,通过高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来限制外国商品和服务的进口,以保护本国市场免受国外商品的竞争,同时对本国出口商品予以优惠或补贴,努力扩大出口,以提高本国商品和服务在国外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垂直型直接投资:也称为纵向型直接投资,一般指一国企业或跨国公司到国外建立子公司或附属机构,这些国外子公司或附属机构与母公司之间实行纵向专业化分工协作。
要素禀赋理论:又称要素比例说。
广义的要素禀赋说,是指除生产要素供给比例说之外,还包括要素价格均等化的原理。
狭义的要素禀赋说,是指生产要素供给比例说,它通过对相互依存的价格体系的分析,用不同国家的生产诸要素的丰缺,解释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和一国进出口商品结构的特点。
国际货币体系:即国际货币制度,是指一组由大多数国家认可的用以确定国际储备资产、汇率制度以及国际收支调节机制的习俗或有法律约束力的规章和制度框架。
包括布雷顿森林体系、牙买加体系和浮动汇率制。
产业空心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国内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发展高技术工业的同时,把劳动成本高、资源消耗大和环境污染严重的传统工业或“夕阳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使本国纺织、钢铁、造船、煤炭等基础性工业日益衰落,使高技术工业发展处于“悬空”状态,使整个工业发展处于“空心”状态,使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对外依赖性加深。
世界经济概论重点归纳

世界经济概论重点归纳第一章重点: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内涵、成因和表现,因为战后世界经济新发展的最为突出的表现或者说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经济全球化。
一、经济全球化的内涵:(一)、以当代科技革命、市场经济和跨国公司的大发展为驱动力,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国际交通和通讯的大发展,使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流动,使企业生产的内部分工扩展为全球性的分工,使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优化组合和优化配置,从而使各国相互依存和相互融合的状态和过程。
(二)、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内涵丰富而深刻的概念:1.经济全球化是经济范畴和历史范畴的统一2.经济全球化是一个与时空相联系的概念3.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及其载体扩张的全球化4.在经济全球化的结构中存在着多种不对称:地位、决策权、后果二、经济全球化的成因:正如著名历史学家约翰·邓宁(John H.dunning)所说:“除非有天灾人祸,经济活动的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
”1.科技革命的大发展2.市场经济体制向全球扩展3.西方国家贸易、投资、金融自由化的发展4.跨国公司的大发展三、战后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一)贸易自由化与全球网络化1.贸易自由化和信息网络化2.世界贸易的范围和规模急剧扩大(二)金融、货币、投资市场的全球化1.金融市场的全球化2. 货币流通的全球化3.投资活动的全球化(三)全球产业链的形成和国际生产体系的全球化1.全球工业化的展开和世界范围梯次继起的产业链的形成,使世界经济出现了整体发展趋势。
2.在国际直接投资和信息、知识产业化的带动下,全球生产体系的形成。
(四)国际经济协调机制逐步形成国际经济协调组织-------区域性协调组织-和-全球性协调组织渠道、形式和手段:国际贸易协调、国际金融协调、区域经济协调、发达国家经济协调、发展中国家经济协调。
国际经济协调的作用和影响:(1)减少了国际经济交往中的不确定性。
(2)缓和了不同国家和国家集团的利益冲突。
(3)避免了世界经济和金融的剧烈波动。
世界经济概论笔记整理

世界经济概论一.世界经济的研究对象与内容世界经济是世界各国经济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世界范围的经济整体。
研究内容:1.主要国家与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经济结构市场经济模式与经济发展战略2.国际经济关系生产的国际关系交换的国际关系3.经济关系的协调国内经济协调,国际经济协调4.发展规律与发展趋势二.世界经济运行的动力与机制(一)。
市场经济体制向全球的扩展为世界经之形成与发展提供制度基础市场经济是指经济资源基本上由市场进行配置的经济1.价格是自由的、灵活的,能作为市场供求的指示器——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必不可少的运作机制,也是世界经济运行必不可少的运作机制2.市场是开放的,生产要素、商品可自由流动而形成市场竞争——是市场经济实现供求平衡的调节机制,也是世界市场供求平衡的调节机制3.决策是分散的——是保证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基础条件4.有完整的市场体系——是所有市场实现供求平衡,保证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基础条件世界经济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二)。
科技革命为世界经济的形成和向纵深发展提供动力科技革命——生产力提高——产业结构调整社会分工加强世界企业制度演变——商品市场、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跨出国界范围——推动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劳动力流动——推动世界经济形成与发展——推动贸易量、贸易结构、技术的国际传播,金融工具的创新等(三)。
国家干预以及国际经济协调是世界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必要手段重商主义主张政府干预古典自由主义排斥政府干预凯恩斯经济理论主张政府干预经济的必要性新自由主义理论再次强调市场作用的重要性,但不完全排斥政府干预政府干预的作用是强化市场的作用,避免市场失败政府溢出效应——国家间政策相互作用——共同经济制度、共同行事标准——保证世界经济顺利运行必要手段第二讲美国经济发展与市场经济模式一.战后美国经济发展与经济现状(一)经济发展战后经济发展可分为四个时期:50年代至60年代——经济平稳发展时期;70年代“滞胀时期”80年代低速增长和经济调整阶段90年代的经济持续发展时期50年代经济平稳发展时期1946至1973GDP年平均增长率为3.5%,60年代达4.3%持续增长达106个月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②侵朝,侵越战争的刺激③廉价原燃料的充足供应④执行凯恩斯主义反危机政策,加强政府干预,减少衰退对经济的破坏作用经济衰退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消费扩张性货币政策经济复苏、高涨充分就业、物价上涨通货膨胀、财政赤字加大经济过热通胀消除消费投资减少,企业紧缩性财政政策减产裁员,失业增加紧缩性货币政策70年代陷入了“经济滞胀”之中,表现为:经济停滞,失业率剧增与通货膨胀并存,货币贬值①能源危机②长期执行凯恩斯经济理论为基础的反危机政策所产生的负面效应。
世界经济概论知识点整理

世界经济概论知识点整理1、经济全球化的内涵:(1)、经济全球化是经济范畴和历史范畴的统一。
作为经济范畴,它是生产、贸易、投资、市场等一系列经济变量加速运动、各经济体紧密融合的实体;作为历史范畴,它是世界经济由初级向高级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历史阶段。
从现在的认识来看,世界经济作为一个各国和各地区经济联系不断扩大和融合不断加深的过程,大体上经历三个阶段:经济国际化、经济全球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
(2)、经济全球化是一个与时空相联系的概念。
各种利益主体,包括公司、国家、区域板块的经济交往和竞争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在时空压缩的世界经济中交叉渗透,短兵相接。
由于各国经济关联度的提高和互动性的加强,世界经济的发展日益呈现出立体性、整体性和全球性。
(3)、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及其载体扩张的全球化。
(4)、经济全球化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其结构存在着多种不对称。
a、地位不对称。
主导产业都来自发达国家b、决策权不对称。
发达国家是全球规则的制定者,发展中国家是被动接受者c、后果不对称。
经济全球化的果实多为发达国家所拥有,而消极影响则由发展中国家来承受2、国际直接投资:是指投资者为了在国外获得长期的投资效益并得到对企业的控制权,通过直接建立新的企业、公司或并购原有企业等方式进行的国际投资活动。
从一国的角度出发,国际直接投资也被称为对外直接投资或外国直接投资。
3、区域经济一体化亦称区域经济集团化,是战后出现的新现象和新概念。
通常是指一些地缘邻近的国家或地区,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为了谋求本地区的共同利益联合起来,在彼此自愿地约束自己的部分经济主权甚至相互对等的分享或让渡部分国家主权的条件下,通过坚定协议、规章组建国际调节组织和实体,使部分或全部生产要素在成员国间自由流动,使资源在成员国内得以优化配置,实现产业互补和共同经济繁荣的过程。
它是经济生活国际化和各国各地区之间经济联系与依赖程度不断加深的产物。
4、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资料 笔记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资料笔记笔记世界经济的含义:世界经济是世界各国的经济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而构成的全球范围的经济体系。
世界经济内涵的几个相关要点1、世界经济既包括国际经济关系,又包括构成这种经济整体的各国内部的经济关系。
2、世界经济首先是一个经济范畴,是经济概念体系中的一种,是人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活动的一种方式。
3、世界经济还是一个历史范畴,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不断地发生变革。
科技革命的含义:科技革命是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的合称。
一般的讲,科学革命是指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质的飞跃,它表现为新的科学理论体系的诞生;技术革命是指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新飞跃,它表现为生产工具和工艺过程方面的重大变革。
当代世界经济的特点(一)以经济全球化为主要特征(贸易自由化金融国际化生产一体化)(二)科学技术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推进器(三)总量发展与不平衡发展并存(四)全球化与区域化、集团化并存(五)面临环境、资源和人口等全球性问题的严峻挑战。
国际分工的一般定义:国际分工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是超越国家界限的专业化分工,是社会分工的延伸和发展。
当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一国国民经济内部分工冲破国家界限,即出现了国际分工。
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国际间的商品交换是国际分工的表现形式。
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认为每个国家不一定都要生产各种商品,而应集中力量生产哪些利益较大或不利较小的商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在资本和劳动力不变的情况下,生产总量将增加,提高生产率,节约参与交换的国家的社会劳动,增加产品消费.如此形成的国际分工对贸易各国都有利。
米歇尔.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也称为波特钻石理论主要研究一个国家为什么能在某一领域取得领先地位世界市场的含义:是世界各国进行货物和服务交换的领域,它由多个贸易国或地区的市场通过分工的形成而联络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世界市场的内容:国际商品流通领域国际资本流通领域国际货币流通领域世界市场价格含义:世界市场价格又称国际市场价格或国际价格。
世界经济概论重点总结1

导论重点1:什么叫世界经济?世界经济是世界各国的经济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世界范围的经济整体。
它是在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基础上,通过商品流通、劳务交换、资本流动、外汇交易、国际经济一体化等多种形式和渠道,把世界范围内各国的生产、生活和其他经济方面联系在一起的有机整体。
第一章重点1:国际分工: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分工超越国界而形成的各国国民经济之间的劳动分工,是国内社会分工向国际领域扩展的结果,是世界市场和世界经济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和先决条件。
重点2:国际分工分类:(1)按照劳动本身的特点:社会生产各大部门之间的国际分工社会生产大部门内部的各个小部门和行业之间的国际分工由产品专业化、零部件专业化和工艺专业化而形成的国际分工(2)按照各国不同生产领域之间媒介的不同:以商品交换为媒介的国际分工以资本为媒介的国际分工(3)▲▲按照参与国际分工国家之间的社会经济水平不同:“水平型”国际分工:指经济发展水平大体相同的国家之间的分工。
(发达国家)“垂直型”国际分工:指经济发展水平相差悬殊的国家之间的分工,工业国与农业国之间的分工就属于这种类型。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关系多以此为基础)“混合型”国际分工:垂直型与水平型两者相结合的分工形式。
重点3:世界市场的含义:从狭义上说,世界市场是世界各国相互间进行商品交换的场所或领域;▲▲从广义上说,是指国际流通领域包括商品、资本、技术、劳务等各种交换关系的总和。
世界市场的内容:国际商品流通领域:包括有形商品和无形商品的交换活动。
国际资本流通领域:指国际金融和国际信贷(其中包括长期信贷和短期信贷)。
国际货币流通领域:指各国货币的兑换关系,主要是指外汇市场,即各国货币由于国际间的商品流通和资本流通所需要的货币兑换。
世界市场的结构:国际商品市场:可分为没有固定组织形式的市场和有固定组织形式的市场。
国际资本市场:国际资本市场可分为长期信贷市场和短期信贷市场。
世界经济概论笔记整理

世界经济概论一.世界经济的研究对象与内容世界经济是世界各国经济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世界范围的经济整体。
研究内容:1.要紧国家与地区的经济开展与经济结构市场经济模式与经济开展战略2.国际经济关系生产的国际关系交换的国际关系3.经济关系的协调国内经济协调,国际经济协调4.开展规律与开展趋势二.世界经济运行的动力与机制〔一〕。
市场经济体制向全球的扩展为世界经之形成与开展提供制度根底市场经济是指经济资源全然上由市场进行配置的经济1.价格是自由的、灵活的,能作为市场供求的指示器——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必不可少的运作机制,也是世界经济运行必不可少的运作机制2.市场是开放的,生产要素、商品可自由流淌而形成市场竞争——是市场经济实现供求平衡的调节机制,也是世界市场供求平衡的调节机制3.决策是分散的——是保证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根底条件4.有完整的市场体系——是所有市场实现供求平衡,保证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根底条件世界经济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二〕。
科技革命为世界经济的形成和向纵深开展提供动力科技革命——生产力提高——产业结构调整社会分工加强世界企业制度演变——商品市场、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跨出国界范围——推动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劳动力流淌——推动世界经济形成与开展——推动贸易量、贸易结构、技术的国际传播,金融工具的创新等〔三〕。
国家干预以及国际经济协调是世界经济持续、稳定开展的必要手段重商主义主张政府干预古典自由主义排斥政府干预凯恩斯经济理论主张政府干预经济的必要性新自由主义理论再次强调市场作用的重要性,但不完全排斥政府干预政府干预的作用是强化市场的作用,防止市场失败政府溢出效应——国家间政策相互作用——共同经济制度、共同行事标准——保证世界经济顺利运行必要手段第二讲美国经济开展与市场经济模式一.战后美国经济开展与经济现状〔一〕经济开展战后经济开展可分为四个时期:50年代至60年代——经济平稳开展时期;70年代“滞胀时期〞80年代低速增长和经济调整时期90年代的经济持续开展时期50年代经济平稳开展时期1946至1973GDP年平均增长率为3.5%,60年代达4.3%持续增长达106个月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②侵朝,侵越战争的刺激③廉价原燃料的充足需求④执行凯恩斯主义反危机政策,加强政府干预,减少衰退对经济的破坏作用经济衰退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消费扩张性货币政策经济复苏、高涨充分就业、物价上涨通货膨胀、财政赤字加大经济过热通胀消除消费投资减少,企业紧缩性财政政策减产裁员,失业增加紧缩性货币政策70年代陷进了“经济滞胀〞之中,表现为:经济停滞,失业率剧增与通货膨胀并存,货币贬值①能源危机②长期执行凯恩斯经济理论为根底的反危机政策所产生的负面效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经济概论一.世界经济的研究对象与内容世界经济是世界各国经济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世界范围的经济整体。
研究内容:1.主要国家与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经济结构市场经济模式与经济发展战略2.国际经济关系生产的国际关系交换的国际关系3.经济关系的协调国内经济协调,国际经济协调4.发展规律与发展趋势二.世界经济运行的动力与机制(一)。
市场经济体制向全球的扩展为世界经之形成与发展提供制度基础市场经济是指经济资源基本上由市场进行配置的经济1.价格是自由的、灵活的,能作为市场供求的指示器——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必不可少的运作机制,也是世界经济运行必不可少的运作机制2.市场是开放的,生产要素、商品可自由流动而形成市场竞争——是市场经济实现供求平衡的调节机制,也是世界市场供求平衡的调节机制3.决策是分散的——是保证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基础条件4.有完整的市场体系——是所有市场实现供求平衡,保证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基础条件世界经济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二)。
科技革命为世界经济的形成和向纵深发展提供动力科技革命——生产力提高——产业结构调整社会分工加强世界企业制度演变——商品市场、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跨出国界范围——推动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劳动力流动——推动世界经济形成与发展——推动贸易量、贸易结构、技术的国际传播,金融工具的创新等(三)。
国家干预以及国际经济协调是世界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必要手段重商主义主张政府干预古典自由主义排斥政府干预凯恩斯经济理论主张政府干预经济的必要性新自由主义理论再次强调市场作用的重要性,但不完全排斥政府干预政府干预的作用是强化市场的作用,避免市场失败政府溢出效应——国家间政策相互作用——共同经济制度、共同行事标准——保证世界经济顺利运行必要手段第二讲美国经济发展与市场经济模式一.战后美国经济发展与经济现状(一)经济发展战后经济发展可分为四个时期:50年代至60年代——经济平稳发展时期;70年代“滞胀时期”80年代低速增长和经济调整阶段90年代的经济持续发展时期50年代经济平稳发展时期1946至1973GDP年平均增长率为3.5%,60年代达4.3%持续增长达106个月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②侵朝,侵越战争的刺激③廉价原燃料的充足供应④执行凯恩斯主义反危机政策,加强政府干预,减少衰退对经济的破坏作用经济衰退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消费扩张性货币政策经济复苏、高涨充分就业、物价上涨通货膨胀、财政赤字加大经济过热通胀消除消费投资减少,企业紧缩性财政政策减产裁员,失业增加紧缩性货币政策70年代陷入了“经济滞胀”之中,表现为:经济停滞,失业率剧增与通货膨胀并存,货币贬值①能源危机②长期执行凯恩斯经济理论为基础的反危机政策所产生的负面效应。
经济衰退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消费与投资扩张性货币政策经济尚未完全复苏时人们预期通货膨胀要求增加工资通货膨胀与更严重的失业并存③美国国际收支连年逆差以及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80年代经济低速增长与政策调整以供给学派理论为基础的“里根经济学”主张: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并用扩财:减税、政府补贴①改革政府干预方式,以扩张性财政政策与紧缩性货币政策并用,通过刺激供给迅速增加就业,促进消费②改革财政税收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③调整产业结构④放宽金融管制通货膨胀获得抑制失业率下降经济增长过度较低,但出现持续92个月的持续增长,80年代后期出现“三高一低”局面高:财政赤字、外债、外贸逆差低:美元汇价90年代经济持续增长时期特点:低通胀、低失业率、低财政赤字、经济持续增长①政府宏观经济调控方式的调整采取节支和增税措施,削减财政赤字。
并采取“微调”型货币政策,刺激企业投资热情②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成为美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经济持续发展,在降低失业率,控制通货膨胀,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产品国际竞争力方面发挥作用计算机产品设计生产成本下降物价平稳网络业生产管理自动化就业增加需求上升财政收入增加软件业经济持续发展③减少政府对企业的行政干预,促进市场竞争④适应市场发展需要,大规模实行企业重组,企业兼并联合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⑤推行“国家出口战略”,扩大出口,推动经济增长⑥积极推进地区经济一体化,以及经济全球化,为美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新经济:经济增长建立在技术进步和经济全球化基础上,推迟经济衰退到来的时间,降低了爆发生产过剩危机的可能性。
在政策得当的情况下,可以出现经济持续增长与低通货膨胀并存。
21世纪初经济发展缓慢的主要因素:1.信息技术产业(计算机硬件)无重大技术突破,影响软件业发展空间。
2.网络业被过度炒作,过度进入,形成泡沫。
3.债务的积累,影响消费欲望。
4.公司会计丑闻影响投资积极性。
5.外部冲击。
(二)经济现状1. 经济实力最强大。
2. 拥有高度发达的工业和农业,有居世界领先的味的科学技术。
交通运输业和对外贸易均居世界首位。
3. 劳动生产率水平是世界最高的。
4. 拥有世界最发达的第三产业。
5. 尚不能摆脱周期性经济衰退。
经济周期——是指总体经济活动的扩张和收缩交替反复出现的过程。
分为四个阶段: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
战后至70年代末平均每3-5年发生一次经济衰退,80年代以后经济周期拉长,危及次数明显减少,经济周期阶段性不明显。
引起80年代以后美国经济周期变化的主要原因:(1)高新技术产业与信息网络业的迅速发展是生产盲目性减弱,经济周期拉长。
(2)经济的高度国际化可以减轻危机到来时国内市场的压力。
(3)政府宏观调控政策的改变和调控能力的提高。
(4)生产与资本高度集中,生产能力成倍扩张,经营多样化使私人垄断资本增强了抵御危机的能力。
产品过剩问题,货币信用问题相对缓和,结构性问题和政策性问题成为引发经济衰退的主要因素。
二.美国市场经济模式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经济模式被称为“盎格鲁撒克逊模式”,是一种“自由市场经济”模式。
主要盛行于美国、加拿大、英国和澳大利亚等国。
其特点:(一)实行以私有制为主导的自由市场经济体制。
(二)政府为自由经济发展创造必要条件。
政府宏观调控目标主要是就业和物价稳定。
政府对经济干预以间接性和被动行为特征。
间接性:1.创造一个政策环境,让人们发挥自己的专长。
2.为经济发展提供一定的物质条件。
3.为私人企业提供服务。
被动性:只在“市场失败”导致经济形势恶化时才进行政府干预,干预的目的只是修改“市场失败”的直接后果,侧重点是保护市场竞争、保护市场关系,减轻经济波动。
政府经济干预的主要手段:1.利用财政政策调节经济结构与社会分配。
2.运用货币信贷政策控制经济运行。
3.法律是政府约束经济活动主体行为的重要手段。
4.加强对外经济关系的干预和调节为企业发展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第一,发挥政府职能部门的作用,推动出口发展。
第二,以立法形式协调管理,同时通过多边贸易谈判,不仅为美国商品拓展市场,而且保护国内市场。
第三,以相互渗透为特征的政府与私人垄断关系第四,以市场调节为主要手段的产业政策产业政策:由国家政府系统设计的有关产业发展特别是产业结构演变的政策目标和政策的总和。
包括: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组织政策、产业技术政策、产业布局政策1.用法律促进和保护市场竞争2.为产业结构调整创造人力资源的基础三.日本经济发展与市场经济模式一.日本经济发展●46-50 恢复阶段●50 -73高速增长●73-80年代末低速增长●90年代后衰退萧条期战后发展迅速的原因:一.美国扶持1.美国对日本垄断资本的扶持2.对日本进行农地改革3.对日本军事上的扶持4.侵朝、侵越战争二.廉价的原燃料的充足供应三.不断扩大设备投资,注意设备更新四.充足的高质量的劳动力五.及时调整科技发展战略六.经济结构变化显著1.45-50战争经济向和平经济过渡阶段,失业,资金短缺,农矿产品匮乏军事工业2.50-73经济恢复,美国扶持,廉价原燃料供应,国内外外市场需求变化,重工业大发展3.73、79年后资源密集型转向4.80年代中期出口为导向-内需为主导1.扩大内需公用设施A政府扩大投资住房B调整税收C增加休息日2. 增加海外直接投资3. 增加进口70年代初——能源危机、环境严重污染,国内外市场需求变化。
发展重点:知识和技术密集型工业效果:度过能源危机的难关。
80年代——日元升值,出口受阻。
经济结构从出口导向型向内需主导型发展。
四方面措施:扩大内需(政府扩大投资——住宅、公用设施、调整税收、增加休息日刺激消费);增加海外直接投资继续占领国际市场;增加进口;发展第三产业和高技术产业;效果:度过日元升值难关。
90年代的经济衰退。
91年3月——93年10月底一个衰退和萧条期97年6月——99年9月底二个衰退和萧条期第一次衰退是由于泡沫经济崩溃和政府政策失误。
泡沫经济——以泡沫来形容一个特定时期的虚假繁荣经济现象,他正像肥皂泡一样,尽管五光十色,却无实在内容,而且迟早要崩破。
日元升值和贸易保护主义是日本茶品出口受阻,导致事业发展受限制,人们的头投机心理是炒股票、炒地皮、炒房地产成为席卷全社会的滚滚热潮。
由此推动了旺盛的总需求,呈现一片虚假“繁荣”泡沫经济崩溃引发:股票价格暴跌——需求下降——生产下降——银行呆坏账。
(投资乏力失业)房地产业亏损第二次经济衰退主要因政府政策失误和东南亚金融危机。
目前日本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GDP世界第二,人均GNP世界第四;工业产值世界第二,许多工业品产量与出口量居世界前列——汽车、钢铁、船舶、电子电气、石化产品出口额世界第三;外汇储备世界第一;世界最大的债权国。
但资源和市场严重依赖国外。
农业生产成本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差。
二.日本市场经济模式特点:以政府宏观调控为主导,以市场调节为基础。
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进行资源配置。
但国家通过产业政策、计划调节、行政指导等手段进行干预和导向。
在经济管理上是一种“官产复合体”模式或“集体协调型”模式。
市“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配合较“默契”的经济模式。
(一)在本质上和主体上发挥市场的作用,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遵循财产私有、契约化和风险自担的原则。
通过市场价格机制和竞争促进经济发展。
(二)政府主导型的宏观调控方式与手段。
1.政府经济计划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方向性指导(1)全国综合性经济计划:(2)政府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制定和公布的各项产业和行业计划。
日本的经济计划具有连续性、非指令性特点。
经济计划编制的透明度较高。
计划制定的本身就已经包含了宏观经济主体与微观经济主体的相互协调,因而经济计划可以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2.产业政策是日本政府“行政指导”的重要手段产业政策的主旨是利用各种经济手段,对私人企业进行“行政上的指导”。
企业界对政府的各项“指导”、“规劝”惟命是从,乐意接受“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