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知识点整理

合集下载

文学概论考点复习

文学概论考点复习

文学概论考点复习
文学概论是对文学作品及其创作方法、理论和发展规律进行全面系统分析和研究的学科。

它是文学研究的基础和起点,也是其他文学类学科的基础课程。

一、文学的定义和特征
1.文学的定义
文学是人类以语言文字为媒介,通过形式的艺术性表达,诉诸于想象力和情感的一种创作活动,也是人类的一种精神文化产物。

2.文学的特征
(1)艺术性:文学通过艺术化的语言表达形式,展现独特的审美价值。

(2)虚构性:文学创作通常以虚构的人物、事件和环境为基础,通过想象力呈现出一个与现实生活相对独立的世界。

(3)情感性:文学作品往往能够唤起读者的各种情感,包括愉悦、悲伤、愤怒等。

(4)普遍性:文学作品的主题和情感具有普遍性,能够触动人类共通的情感和体验。

(5)多元性:文学包括多种文体和流派,以及各种不同的创作方法和风格。

二、文学的分类
1.根据叙事方式的分类
(1)史诗:叙述英雄事迹和民族历史,常以韵文形式进行。

文学概论知识点梳理

文学概论知识点梳理

文学概论知识点梳理一、知识点速记1.文学风格是文学作品中所呈现的作家创作个性。

2.独特风格的成型,乃是一个作家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3.人类社会生产包括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还有人类自身的生命生产,文学属于社会的精神生产领域。

4.当代文学消费具有两重性。

5.文学流派的形成的有关因素:相近的题材,相近的艺术风格和相应的文体,相近的艺术方法和技巧,相近的社会身份和社会阶层,自觉结成的文学社团,相近的理论主张。

二、名词解释1.五四文学潮:指的是1917年前后兴起的崇尚民主与科学启蒙、倡导进化论历史观、推崇白话文写作的文学思潮,代表作家有陈独秀、胡适、鲁迅、郭沫若等。

2.现代主义:现代主义是在西方19世纪末20世纪初兴起的多种文学思潮的统称,包括后期象征主义、表面主义、超现实主义、存在主义及荒诞派等。

3.文学消费: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文学消费是指人们用文学作品来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的过程,即文学阅读或欣赏。

狭义的文学消费是近代以来出现的,指的是在文学成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以来,人们对它的消费、阅读和欣赏。

三、简答论述1.风格作为文学中体现作家创作个性的东西,具有哪些特征?答案:具有独创性、稳定性、多样性。

(1)文学风格的独创性,是指风格体现出作家独一无二的艺术个性和创造性;(2)文学风格的稳定性,是指作家的风格从形成时起会在一定的时间里保持基本稳定和延续;(3)文学风格的多样性,是指由不同作家的不同风格形成的总体上的风格差异性和丰富性。

2.浪漫主义思潮的基本特征。

(1)崇尚想象。

浪漫主义作家总是喜欢在作品中张扬主体的想象、幻想以及相伴随的情感,表现了鲜明的主体意识,从而透露出强烈的主观性。

(2)主张回到自然。

他们大都把自然视为一个有机整体,主张回到自然、回到中世纪的田园牧歌生活。

同时,认为人不仅是有机体,而且本身也是一件艺术品。

(3)倡导象征与神话。

他们大量采用象征手段,使平凡、粗俗的现象作为生活整体而进入文学的象征系统中。

文学概论知识梳理

文学概论知识梳理

1、文学活动的构成艾布拉姆斯的观点认为:文学活动由四个要素构成:世界、作者、作品和读者。

这四个要素在文学活动中形成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整体关系。

2、活动发生的几种理论巫术发生说:从巫术与文学的关系讨论文学的发生。

巫术的原理:相似律、接触律。

认为:巫术意义的生产过程对文学创作有某种启发意义。

代表:弗雷泽《金枝》游戏发生说:艺术是“自由的游戏”,其本质特征就是无目的的合目的性或自由的合目的性,换言之,艺术作为自由的游戏,就是合目的性和无目的性、有意图性和无意图性、艺术和自然的统一。

代表:康德、席勒、谷鲁斯3、文学活动的发展:不平衡现象A. “不平衡关系”的表现:(1).某种发达的艺术形式只能存在于生产发展水平的特定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它反而停滞或衰亡了。

(2).在某一历史时期,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发展并不成正比,经济落后的国家或地区可能在文学艺术上反而领先。

B. 如何认识“不平衡关系”:⏹艺术生产的发展与物质生产的发展并不总是同步。

它有自身独特的发展规律。

⏹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是艺术生产发展最终制约因素。

“不平衡关系”体现着局部发展不平衡与总体发展大致平衡的统一。

⏹还有其它方面因素直接影响艺术生产发展。

4、什么是话语、构成话语的五个要素、什么是话语蕴籍、话语蕴籍的典型形态话语:话语是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或活动,即一定的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在特定社会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活动。

构成话语的五个要素:语境、说话人、受话人、文本和沟通。

话语蕴藉: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含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含蓄➢含蓄是文本的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之一,指在有限的话语中隐含或蕴蓄仿佛无限的意味,使读者从有限中体味无限。

⏹含混➢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之一,指看似单义而确定的话语蕴蓄多重不确定意义,令读者回味无穷。

⏹含蓄与含混➢含蓄突出表达上的“小”中蓄“大”,含混偏重阐释上的“一”中生“多”➢一致性:话语蕴藉特性5、文学创造的客体A.文学创造的客体是:特殊的社会生活它的特殊性表现为:是整体性的社会生活、是具有审美价值的或经过审美提炼而具有审美价值的社会生活、是作家体验过的社会生活。

文学概论知识总结

文学概论知识总结

文学概论知识总结第一章文学观念与文学本体第一节文学的审美性一、文学和文学观念1、文学整体:是指文学理论对各种类型、各种形态、和各个时代的文学现象的抽象和概括。

2、最初的文学观念:几乎包括了一切见诸于文字的材料。

现代意义的文学观念的形成是在西方浪漫主义运动后的事情。

3、文学观念的多样性:○1广义与狭义之分;○2狭义文学观念的形成过程中对文学的理解着眼于不同的关系、采取不同的角度、而有不同的解释。

4、艾布拉姆斯研究文学的坐标:世界作品艺术家欣赏者5、艾布拉姆斯的四类文学观念:模仿说、表现说、实用说、客观说6、中国“感悟说”文学观:用生生不息的大千世界激发了主体的感受来解释文学是何以发生的,强调文学是感受万物的表达。

例:刘勰:“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

7、“模仿说”的含义(来源、形成):最初是指祭祀活动中巫师表演的歌舞,后来从祭典术语转化为哲学术语,表示对世界的再造和复制,“模仿说”就是在这个意义上解释什么是文学的。

8、“实用说”的含义:把艺术品主要视为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从事某件事情的工具,常常根据能否达到既定目的来判断其价值。

从功能角度强调文学是一种教化的手段,这个思想促成了中国“文以载道”文学观的形成。

具有“寓教于乐”的特点。

9、“表现说”的含义:一件艺术品本质上是内心世界的外化,是激情支配下的创造,是诗人的感受、思想、情感的共同体现。

中国古代的“诗言志”和“诗缘情”的理论正是这种文学观的体现。

10、“客观说”的含义:它在原则上把艺术品从所有这些外界参照物中孤立出来看待,把它当作一个由各部分按其内在联系而构成的自足体来分析,并只根据作品存在方式的内在标准来评判它。

11、对“什么是文学”观念产生分歧的原因:○1各种文学观的形成受到主体的知识背景和社会文化历史条件的限制;○2文学本身构成上的复杂性和发展中的多样化。

12、文学观念的共识:审美性13、狭义的文学观——审美的文学观。

审美文学观的出现,说明人们对“什么是文学”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和把握。

文学概论复习要点

文学概论复习要点

文学概论复习要点第一章文学观念与文学本体文学理论要以文学整体为对象,通过讨论文学的存在根据、基本性质和主要特征,回答“什么是文学”的问题。

学习文学理论,重要的并不是一个结论,而是探讨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第一节文学的审美性【知识点】①模仿说、表现说、实用说和客观说的文学观;②文学的审美性和虚构性;③文学是“人学”;④艺术真实。

【重点、难点提示】①有四类文学观念,即模仿说、表现说、实用说和客观说的文学观,对人们理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各种文学观的特点。

②多种文学观念的并存显示了文学本体研究的复杂性。

什么是文学的回答,不同时代和不同民族的文学理论见仁见智。

各种文学观的形成都不可避免地要受主体的知识背景和社会、文化、历史条件的限制,也和文学本身在构成上的复杂性和发展中的多样化有关。

③各种文学观都涉及到了文学的审美性,文学的存在和发展与人类审美活动有关。

随着文学的发展、成熟和独立,中外文学理论逐渐形成了狭义的即审美的文学观。

④以审美为价值取向,形成“文学是‘人学’”的特点。

⑤文学是一种虚构的意识形态。

虚构是文学审美把握人生的重要方式,也是文学作为意识形态的重要属性。

文学的虚构性显示了文学活动的主体性特征。

⑥艺术真实是按照文学与生活的特殊关系来检验文学,判断其意识属性的一种尺度。

文学真实性的三个不同的测度。

第二节文学的形象性【知识点】①文学形象的涵义;②文学形象的三种类型:语象、形象和意象;③文学形象的三个特点。

【重点、难点提示】①文学的形象感是在感受和理解语言的基础上,依靠想象和联想形成的。

凡是能够将审美意识通过语言外化为使他人在接受过程中产生审美想象和联想的感性对象,都可称之为文学形象。

②文学形象可以分为三种,即语象、形象和意象。

语象指非描摹性的、但是又能引起读者具体感受和丰富联想的各种语言用法;描摹型的形象是通过语言的描绘能使人联想到的某种物像;意象是指为表现思想感情而创造的一种文学形象。

③文学形象具有间接性、心象性、概括性和符号性的特点。

完整版文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文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名词解释:1.文学四要素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文学四要素图示,文学实际上由四种不同要素构成的完整系统,四要素分别是作品、世界、作家和读者,他们之间具有确定的结构关系.2.意识形态法国哲学家特拉西创造, 根据威廉斯归纳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那里,意识形态至少三层意思:第一,意识形态是指特定阶级或集团的信念体系.第二,意识形态是各种幻觉的信念体系,尤其是说位的虚假观念或意识,与真知或科学形成对照.第三,意识形态是意义和观念的一般产生过程.3.艺术构思是指作家在特定创作动机的指引下, 在已然激起的创作冲动的驱使下, 在选定创作对象的基础上运用艺术概括,艺术变形等手法塑造艺术形象, 构织故事情节,最终形成完整艺术世界的思维过程.4.文学批评是在文学接受的根底上,以一定的理论、方法对文学作品为中央的各种文学现象进行研究和评价的文学活动.5.陌生化以作者或者人物似乎都未见过此事物,以陌生的眼光描写, 以消解“套板反响〞, 使读者产生某种新奇感的构思方式.如曹雪芹与刘姥姥6.文学材料文学材料是指作家有生以来从社会生活中有意接受或无意获得,因而具有主体性的一切生动丰富却相对粗糙的刺激和信息.7.意境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泼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8.话语蕴藉是对文学活动的特殊的语言与意义状况的概括,指文学作为社会性话语活动蕴涵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9.文学消费是指人们为了满足自身文化,审美与娱乐等方面的精神需求而对文学产品加以占用,利用, 阅读或欣赏的一项活动.10.隐含的读者指作家本人设定的,能够把文本加以具体化的预想读者.表达者讲述故事是一种语言交流行为,表达者在表达时心目中存在者潜在的接受着,这种由表达者所设定的隐含在表达动作中的接受者就是隐含的接受者.简答与论述:一、文学消费的二重性指什么①文学消费具有特殊商品消费性质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 文学艺术不仅具有商品属性,更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因而是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消费,具有二重性质.文学消费之所以不等同于一般商品消费,其理由在于:首先,文学产品的消费价值对不同的消费主体来说具有不同衡量标准.其次,文学消费者所支付的货币与其中寓含的作家创造性劳动难以等价.再次.文学产品的消费具有超时空性甚至价值增值性.最后,文学产品的消费是一种文化信息的传播与接受,且具有再创造的性质,它要求消费者本人的积极参与.②文学消费具有一般商品消费性质从文化流通领域来看, 文学产品具有明显的商品性质,文学消费也随之深深烙下了一般商品消费的印迹.文学消费作为一般商品消费,对于作者、出版者、发行者以及广阔读者有着重要的各具特色的作用和影响.二、怎么理解“文学是一种人学〞的说法①文学的表现对象是人文学是人学对文学的一种界定.其根据在其再现和表现的主要内容和对象是人.人作为社会活动的主体,在文学反响社会的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到人.②文学的目的是人文学作为意识形态的形式,必然会反映社会,反映社会,反作用于社会.社会的开展需要人的作用,这样,反映社会的文学必然会以人作为对象对社会进行再现,文学的产生来源于人的创造,文学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人.③文学是人的自我意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提出文学是人学是周作人在其著名作品?人的文学?中提出.20世纪伊始,外国文学观念涌入国内. 在日本留过学的周氏兄弟受当时日本浪漫主义的影响, 当面对新文学的建设时, 提出“人的文学〞认为中国的文学是庙堂文的, 腐朽的,非人的文学, 所以要建设清新的“人的文学〞,此文章是继胡适 ?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之后又一重要的新文学建设文章,对中国现当代文学有巨大的意义.事实上,国外从卢梭,伏尔泰开始,就有着“文学是人学〞的概念,更早的是“文艺复兴〞中由神到人的转变就有着模糊的人学.如果要追根溯源,那么古希腊的原欲精神也可作为“人学〞.有两种含义:其一是大写的“人学〞,即关注现实,主要是有现实主义者和社会主义者倡导的“群体的人学〞,社会主义人学倡导一种是小写的“人学〞,强调描写个人的感悟,一时的心境,主要是社会主义者,现代主义者,以及自由主义者所倡导. 周作人早期倡导“平民的文学〞;20年代中后期,特别是五四运动后,就转向“小写的人的文学〞了.整个20 世纪文学,其实就可以看出文学的争夺.钱理群老先生在?现代文学三十年?的序中提出现代文学中“人的文学〞本质是“人的现代化〞的问题.三、你认为“文如其人〞吗为什么我认为应该辩证的看待文如其人.①“文如其人〞顾名思义,即可通过文来展现人.比方李清照〔她早期的生活富裕,出嫁后与赵明诚生活更是美满快乐,所以前期多写悠闲生活;金兵入据中原时,丈夫离世,境遇孤苦,在后期便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如梦令?是李清照年轻时的词作,写她经久不忘的一次西亭畅游,这首诗表现清新淡雅卓尔不群的情趣,豪放潇洒的风姿,活泼开朗的性格.此时的李清照并没有任何压力.只管儿女情长,赏花弄月.后期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犹如在耳.这首?声声慢?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②孔子曾说:“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文如其人〞的观点是片面的,形而上学的,像贺铸,是一个词风和个性都非常特别的人.他长相奇丑,身高七尺,面色铁青,人称贺鬼头,能诗文,尤长于词.他既有?六州歌头?这样一首寓豪士、侠士、狂士于一体的自况生平之作,又有?鹅鹊天?这样于平静的笔端之下溢满对妻子的深情,真挚哀婉,感人深至的词,由此可见其文与人相悖.③对于文是否如其人,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讲文与人的立场放置于一个客观的环境看诗.对于文确如其人的现象,我们可以根据人来分析他的文学创作,也可以通过文学创作这样途径来了解人的性格特征等,这样可以易于我们的学习和掌握;对于人与文相悖的情况,那么应该适当的把握文与人这一关系,将文与人的联系剖开而论, 这样对于作家作品的理解也不至于进入一个误区. 四、电子文化如何瓦解了作者的地位电子文化是以各种电子媒介为载体来生产和传播信息的的文化,比方电脑,网络、等.由于技术的进步,一种新的电子文学应运而生,它彻底改变了印刷文本的物质性,形成了极为复杂的超文本.消解了印刷文化中的理性书写主体.①首先,电子文学创造了超文本的广泛链接,使那种固定和独立的印刷文体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主文本与诸多副文本的网状结构.固定的独立文本地位消失,导致了独立自主的作者地位的动摇,也就是说超文本削弱了作者的自主性.②其次,如果说多重链接打破了印刷文本的独立自足性,构建起一个文本间的相互关联的网状结构的话,那么,一种全新的分叉选择创造了超文本.较之于印刷文本的作者, 在超文本的生产中,书写带有更多的可能性和选择性.分叉选择也就是作者可以在更多的资源和可能性中选择自己想要的方案.当然,问题往往呈现相反的方面,面对如此海量的信息,作者在不断的选择和组合时,难免产生手足无措的无能感和挫败感,因此造成超文本的碎片化和平面化.这种情况下,印刷文化时代那种自我掌控和决定性的作者主体性消失了,作者的书写看起来更像是一架机器.③线性模式的瓦解,亦即非顺序性书写的出现,他终结了印刷文化书写和阅读的线性模式.超文本的非顺序性意味着思维形式的变革,不但写作过程不在依循某种惯常的顺序,表达情节也打破了从开端到结尾的顺序,甚至作者和文本的因果关系也变得不那么确定.总之,在电子文化的超文本环境中,作者与文本的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印刷文体中那种固定独立的文本及其作为生产者的独立自足的主体被消解了,作者的身份、地位和功能变得越来越不稳定. 五、文学真实与生活真实有什么不同①文学作品中“狭义的生活真实〞,主要指实际生活中客观存在的人和事,即人物和事件合乎生活的常情常理,是没有经过加工提练,没有经过人的大脑主观意识过滤的生活.广义的“生活真实〞包括狭义的生活真实、历史真实和科学真实.②艺术真实是指艺术家从生活真实中提炼、加工、概括和创造出来的,通过艺术形象集中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的本质、规律的社会生活的真正面貌.区别:生活真实是自然形态的、纯客观的东西,艺术真实是观念形态的东西,是主、客观的统一.比方?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他就不是生活真实中的人,他是一个猴子,但又具备人的性格与特点,有人的思维和行为.因此,说孙悟空是一个艺术典型.六、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根本特点是什么为什么更应是作为话语的艺术1. (1)形象的间接性文学作为语言艺术,不直接作用于读者者的感官,却由于模糊性和多义性, 可以充分调动读者想象,使读者获得自由的审美感受.如小说的影视改编总是不尽人意.(2)表现社会生活不受时空限制,这是绘画,雕塑等其他艺术形式难以做到的.(3)文学还可以借助种种艺术手段,多层次、多角度地直接展示人物的内心活动,绘画, 雕塑只能通过形体,电影通过动作,音乐能表现内心世界,但太抽象.2.由于话语是文学语言的存在方式,文学语言是话语:作品是作家站在某种立场进行的价值构建,在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时,往往还会观察语言背后的价值立场.将文学语言看作是话语,认为文学语言是一种价值构建,正确揭示了文学语言的意识形态构建属性.文学话语的特点具有蕴藉性七、如何理解文学创造的主体①文学创造的主体是存在于艺术生产活动中的艺术生产者,即作家这种特殊的生产者.人并非任何时候都可以称为主体.只有当人处于与特定客体的特定关系中并对客体的主动、主导地位具有主体性时,人才是真正的主体.文学创造的主体首先必须存在于文学创造活动中,并创造文学产品.所以,我认为,只有处于文学生产活动中并具有主体性的即自觉的创造者,才是真正的文学创造的主体.例如,巴尔扎克写出了伟大的作品一一?人间喜剧? ,那么巴尔扎克就是文学创造的主体.②文学创造的主体是美的体验者、评价者和创造者文学活动与人类物质实践活动和科学熟悉活动不同,它属于一种价值判断活动,更具体的说,属于审美价值判断的领域.在文学活动中,主体对客体的活动虽然也是一种观念活动,但与科学熟悉不同,它主要通过对具体审美价值的客观事物即审美客体的直观感受、情感体验, 对对象作出审美判断和评价,并在此根底上运用文学话语创造出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世界. 因此文学创造的主体既是美的体验者、评价者和创造者.③文学创造的主体是具体的社会人首先每一位作家、诗人,他们都是活生生的、不可重复的“自我〞,都有自己的生命,有自己的自由创造,因此他们的作品无论就内容或形式来说,都烙下了独创性的印记,都表现出个人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和创作个性 .不同的文学创造主体就有不同的艺术风格的作品,如鲁迅和周作人兄弟,早期经常生活在一起,但写起文章来,一个沉郁、辛辣,一个平和、冲淡;一个关心民间疾苦,一个崇尚亲适趣味,他们在政治上分手之前,情趣就不一样.八、小说的表达方式有哪几种,各有什么优缺点讲述:有一个明显的故事讲述者,故事就是以她的口吻或声音来讲述优点:讲述是对作者隐含作者和表达者的主观介入不加限制和表达缺点:讲述具有明显的人为性,有一个表达者或隐或显地横在读者与故事之间而形成某种距离呈现:外表上看起来没有一个明显的表达者在讲述,事件、动作和场面好似都是自然而然地展示出来的优点:根据自然而然的呈现,比较容易拉近读者和故事的距离缺点:呈现那么是尽力限制和约束他们的声音在文本中出现九、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是什么是指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缠绕的审美表现,其集中形态是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等艺术活动,不是审美与意识形态的简单相加,而是指在审美表现过程中审美与社会生活状况审美意识形态是审美与意识形态的复杂组合形式,二者相互交织、渗透在一起,或相互融合,或相互冲突.它的性质可从目的、方式和态度三方面加以理解.①文学既是无功利的也是功利的.从目的看,文学既是无功利的,也是功利的.无功利是指不追求实际利益的满足. 审美是无功利的,无论是作家或读者,在创作或欣赏的审美活动中都没有直接的实际目的, 只有在无功利目的的前提下才能进入纯粹的审美世界.无功利的审美活动才会发现事物的美和诗情画意,才能写出文学作品.但文学内在地潜伏着功利性,由于文学是一种社会的、人性的、现实的活动和产品,文学或批判或歌颂或反映或展望社会意识形态,会产生社会的功利作用.文学的功利性是间接的,它的作用是通过无用来实现.②文学既是感性的也是理性的.从方式看,文学以形象感性的方式蕴含着理性.理性是指理性熟悉,抽象的思想,是由概念、判断、推理构成的思维过程和它的结果.文学创作中感性审美活动和理性活动交互掺杂,不过这种理性分析和归纳是对形象材料的思考和设想. 文学欣赏中的理性是一种审美理解,交融着审美直觉、审美想像、审美情感、审美领悟,获得一种审美熟悉;当进行审美批评时,便进入到感兴和妙悟之后的科学理性熟悉阶段了. 创作和欣赏的感性理性双重交融均为文学形象本身的双重性决定,文学形象的特点就是感性中蕴含着理性,这种理性是一种特殊形态的理性,一般外表看不见,但它是存在的.前面说的文学中的意识形态意义、文化意义就是这种“诗的思想〞,最准确的说法是文学的意味.③文学既是情感的也是熟悉的.从态度看,文学是通过一种审美情感表达一种审美熟悉的态度,这种审美情感是好恶、肯定、否认、欢乐与痛苦.黑格尔说,情致是艺术的中央,是文学个性形象的心情,是具体感人的,但在情致中蕴含着价值和理性熟悉,二者不可别离.文学家是充满感情的主体, 他通过情感评价来熟悉世界. 有些作品看似十分客观冷静, 是“零度写作〞,似乎作者是“ 客观主义〞,实际上这是一种文学风格的形态,他通过极隐蔽的方式,或选择形象,或借文学形象表达的方式,或借符合冷漠的文学个性本身的方式暗示一种对生活、社会、人性、文化的评价.由上述三方面看,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是一种从不同角度观照的双重性质:是审美与意识形态的双重融合,这种融合为文学的审美特征所决定.十、为什么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可以举例说明〕景,是存在于人的意志之外的客体,我们所生活的客观世界都是有各种各样千变万化, 绚丽多彩的景物构成的.例如,一年四季就有不同的景像春风温暖,百花盛开,翠柳依依;夏日炎热,阳光凶猛;秋风肃杀,万物凋零,树叶纷落;冬万里无垠,寒风袭人.情,是每个有思想有观念的人都会有的.每个人都会发出一些感慨:快乐,悲伤,郁闷,思念,思念,愤怒等等.我们生活在具有丰富感情的世界中.文学作品的语言可分为景语与情语.景语,即文学作品中作家、诗人用以写景、状物的语言.情语,即抒情作品中作家、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语言.从这可得出,景语与情语的联系对文学创作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中,景语与情语的配合、交融更显得突出.一般说来,情与景的交融有三种不同的类型.一是触景生情:人不同,景也不同,时世不同,情也就不会相同,即使面对同一景,由于时世不同,所产生的情也就大不相同.同样是咏春,身任治世太守的白居易欣赏的是西湖早春,“莺争暖树〞,“燕啄新泥〞,“乱花渐欲迷人眼〞,一派生机;而身逢乱世的诗人杜甫看到的却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片凄凉,以至见花流泪,闻鸟心惊.他忧国忧民,苦念家人,痛人肝肠;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李煜更是怕见春色,“触目愁肠断〞,每日“以泪洗面〞, 吟出的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千古悲歌……这是触景生情,景因人异,自古如此.二是移情与景:作家、诗人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接触外界景物,把自己的感情注入其中, 借着对景物的描写将情抒发出来,于是客观景物也就带上了作家、诗人的主观感情色彩.例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由于“柳〞与“留〞谐音,作者便通过对柳树的描写,抒发自己对故人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三是托物寄情: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全是对客观事物的具体描写,从那烟花三月中已透露出对友人的祝福;从那孤帆远影中表达作者情深意挚的情感.作者通过对物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这就是托物寄情的表现.综上所述,景物描写的目的,是为了展现作者的感情,无论是写景的实写还,写景的虚写,都是一切景语皆情语的.。

文学概论知识点

文学概论知识点

名词解释1.文学理论:以哲学方法论为总的指导,从理论的高度和宏观的视野上阐明文学的性质、特点和规律,建立起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方法。

2.精神生产:精神生产指的是人类为了取得精神生活所需要的精神资料而进行的对自然、社会的观念活动;科学、哲学、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和艺术等活动都属于精神生产。

3.召唤结构:召唤结构的说法是接受美学的一个概念,由德国著名接受美学理论家沃尔夫冈•伊瑟尔提出来的。

指艺术作品因空白和否定所导致的不确定性,呈现为一种开放性的结构,这种结构本身随时召唤着接受者能动的参与进来,通过想象以再创造的方式接受;4.陌生化:实质在于不断更新我们对人生、事物和世界的陈旧感觉,把人们从狭隘的日常关系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摆脱习以为常的惯常化的制约,不再采用自动化、机械化的方式,而是采用创造性的独特方式,使人们面对熟视无睹的事物也能有新的发现,从而感受到对象事物的异乎寻常及非同一般。

5.文学典型: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典型是文学话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

它在叙事性作品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6.期待视野:在文学阅读之先及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与社会的复杂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有既成的思维指向与7 .8 .9 .观念结构。

读者这种据以阅读文本的既定心理图式,叫作阅读经验期待视野,简称期待视野;视角:视角是作品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角度,根据叙述者观察故事中情境的立场和聚焦点而区分;典型:典型的意思是具有代表性的人或事,二是有代表性的,指作者用典型化方法创造出来的具有独特个性、又能反映一定社会本质的某些方面的艺术形象意境: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所呈现的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他同文学典型一样,也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10. 艺术真实(P158)它是作家在假定性情境中,以主观性感知与艺术性创造,达到对社会生活的内蕴,特别是那些规律性的东西的把握,体现着作家的认识和感悟。

文学概论背诵知识点总结

文学概论背诵知识点总结

文学概论背诵知识点总结一、文艺创作基本概念1.文学的概念文学是指用语言文字来表现和反映人类社会生活、思想感情以及审美情趣的艺术形式的统称。

2.文学作品的基本特征文学作品具有艺术性、表现性、综合性、历史性等特征。

3.文学形式与内容文学作品的形式包括小说、诗歌、散文等,内容包括人生、爱情、自然、社会等方面的内容。

4.文学艺术的分类文学艺术可以分为小说、诗歌、戏剧、散文等不同的艺术形式。

5.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有叙事、抒情、议论等不同的表现形式。

二、文学流派1.古代文学流派古代文学流派包括诗、赋、曲、剧等不同的文学流派。

2.现代文学流派现代文学流派包括现代诗歌、现代小说、现代散文等不同的文学流派。

3.文学流派的传承与发展文学流派在传承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风格和特点。

三、文学理论1.文学理论的概念和分类文学理论是对文学现象和规律的总结、分析和探讨。

文学理论可分为文学美学理论、文学批评理论等不同的理论。

2.文学批评方法文学批评方法包括文本批评、历史批评、意识形态批评等不同的方法。

3.文学批评流派文学批评流派包括形式主义、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等不同的批评流派。

四、文学史1.世界文学史世界文学史可分为古代文学、中世纪文学、近代文学、现代文学等不同的历史时期。

2.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学史可分为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等不同的历史时期。

3.文学史的发展演变文学史在发展演变中形成了不同的文学周期、文学流派和文学作品。

以上是文学概论的重要知识点总结,通过学习文学概论,可以全面了解文学的基本概念、流派、理论和历史,有助于深入阅读和理解文学作品,对于开阔视野、提升人文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文学概论考试知识点总结

文学概论考试知识点总结

文学概论考试知识点总结
一、文学概念及定义
1. 文学概念的演变
2. 文学的定义及特点
3. 文学与其他艺术的关系
二、文学的分类
1. 文学体裁的分类
2. 文学流派的分类
3. 文学作品的分类
三、文学思潮
1. 文艺复兴
2. 古典主义
3. 浪漫主义
4. 现实主义
5. 自然主义
6. 象征主义
7. 超现实主义
8. 后现代主义
四、文学理论
1. 形式主义
2. 结构主义
3. 话语分析
4. 读者反应理论
5. 心理学批评
6. 后现代批评
7. 后殖民主义批评
8. 女性主义批评
五、文学批评方法
1. 传统批评方法
2. 新批评方法
3. 结构主义批评方法
4. 话语分析批评方法
5. 读者反应批评方法
6. 心理学批评方法
7. 后现代批评方法
8. 后殖民主义批评方法
六、文学史
1. 中国古代文学史
2. 中国现代文学史
3. 世界古代文学史
4. 世界现代文学史
七、文学作品分析
1. 文学作品的结构分析
2. 文学作品的风格分析
3. 文学作品的主题分析
4. 文学作品的意义分析
八、文学批评实践
1.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评析
2. 世界经典文学作品解读
3. 文学作品的文化批评
4. 文学作品的社会批评
以上是文学概论考试的主要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文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文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名词解释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统称文艺学,它是一门以文学为研究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属于人文学科的范畴。

2.文学理论:文艺学的分支之一,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研究方法为研究对象,并将分析研究文学的普遍规律作为其根本任务。

3.文本:文本是指由作者写成,而有待于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本身。

艾布拉姆斯提出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是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四个要素组成的。

4.文学价值:文学价值是文学作品满足人和社会需要的属性,是由作家和读者共同创造的,主客观统一的产物,主要包括认识价值、伦理价值、审美价值等。

5.文学价值的“真”:文学价值的真,是指文学要通过合乎艺术规律的方式,将社会的真实状况、人生的真正面目、作家的真诚体验等表现出来。

6.文学价值的“美”:文学价值的美,是指文学在真和善相统一的基础上,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和需要,给人精神上的愉悦。

7.文学的功能定义:文学功能是文学价值属性的实际反映和体现。

文学功能存在的内在依据是文学的价值。

文学的功能不是孤立地存在的,它存在于功能的系统之中。

8.文学创作(创作过程):是指作家从产生创作动机和创作冲动到完成艺术构思和艺术传达的过程。

(这也是一部文学作品从内在心理体验到外在形式的形成过程。

)语言呈现:是作家将构思成熟的艺术形象用语言表达出来的过程。

(eg: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到手中之竹。

眼中之竹山是指客观存在的竹子,而胸中之竹则是艺术构思过程中的艺术形象,至于手中之竹,已经是经过艺术传达之后的竹子,是画在纸上的画图,是最终完成的作品。

)王国维的隔与不隔:“隔”意思则是指艺术技巧使用的很拙劣,以致不能有效地调动读者情感,并使之升华为艺术情感。

“不隔”第一层含义是说文字运用得恰到好处,是读者能够直接体会到诗词中蕴含的内涵而感不到丝毫的文字障碍。

第二层含义是指用直书其事的方式作诗,不堆砌典故,使人不劳猜想就直接感知诗中蕴含的情感。

《文学概论》知识要点

《文学概论》知识要点
5、怎样看待“为艺术而艺术”的观念?
第四章文学发展论
一、术语:
摹仿说游戏说巫术说表现说劳动说
二、知识:
1、目前探讨文艺起源通行的做法和途径是什么?
2、劳动说的基本内涵.
3、我们对待祖国文学遗产的原则.
4、我们对待外国文学遗产的原则.
四、思考题:
l、怎样理解文学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2、怎样理解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不平衡关系?
三、思考题:
1、灵感的本质是什么?灵感有哪些特性?
2、什么是形象思维?它与抽象思维的关系如何?
3、形象思维的心理机制如何?情感在其中居于何种位置?
4、想象在形象思维中的地位如何?
5、怎样看待文学创作中的议论成分?这是否违反形象思维的一般规律?
6、作家的整体素质包括哪几个方面?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如何?
4、什么是典型化?试从个性化与概括化辨证统一的角度来说明典型化的规律。
5、作家创造典型人物有哪几种方法?试举例说明。
6、何谓意境?它有哪几个方面的内涵?
7、为什么说艺术真实比生活真实更高?
8、怎样理解作者的主观倾向和作品的客观意义不相一致的问题?
第三章文学功能论
一、术语:
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审美功能
6、简述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
7、简述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
8、简述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
9、简述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
第七章文学作品论
一、术语:
文学作品的内容文学作品的形式题材素材
主题体裁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文学
二、知识:
1、文学体裁分类的“三分法”和“四分法”。
2、“题材无差别论”。
3、“题材决定论”。
3、文学鉴赏的条件有哪些?

文学概论必考知识点总结

文学概论必考知识点总结

文学概论必考知识点总结一、文学的定义与特点1. 文学的定义:文学是指人们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思想、情感和审美情趣的艺术形式。

2. 文学的特点:言语性、创造性、审美性、社会性、情感性、历史性、综合性等。

二、文学的分类1. 根据形式分类:散文、诗歌、戏剧等。

2. 根据内容分类:文学作品可以分为现实主义文学、浪漫主义文学、象征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等。

三、文学的发展阶段1. 原始文学:口头文学、神话、传说等。

2. 古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希腊罗马古典文学等。

3. 中世纪文学:骑士文学、宗教文学等。

4. 文艺复兴文学:人文主义、启蒙思想等。

5. 近代文学:现代主义文学、后现代主义文学等。

四、文学流派1. 古典主义:古希腊罗马的古典精神、规范和形式为准则。

2. 浪漫主义:强调个性、感情、想象和自然。

3. 现实主义:注重描写日常生活和社会现实。

4. 自然主义:研究人的本性、环境对人的影响。

5. 象征主义:强调象征和寓意。

6. 现代主义:对传统文学形式和主题进行颠覆和创新。

7. 后现代主义:批判现代社会、文学和文化的种种问题。

五、文学理论1. 结构主义:强调文学作品的结构和符号的意义。

2. 形式主义:注重文学作品的形式美和意义构成。

3. 修辞学:研究文学语言的修辞特征和修辞手法。

4. 印度诗学:又称考试齐拉善论,强调文学作品的修饰和词藻。

5. 文学批评:根据文学作品的要素和价值进行评判。

6. 话语分析:研究文学文本的语言和符号的构成和意义。

六、文学批评方法1. 形式主义批评:注重文学作品的形式美和意义构成。

2. 结构主义批评:强调文学作品的结构和符号的意义。

3. 修辞学批评:研究文学语言的修辞特征和修辞手法。

4. 印度诗学批评:又称考试齐拉善论,强调文学作品的修饰和词藻。

5. 文化批评:从文化视角分析文学作品的意义和作用。

6. 心理批评:研究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动机。

七、文学作品分析1. 作品内容:主题、情节、人物、环境和情感等。

文学概论自考知识点总结

文学概论自考知识点总结

文学概论自考知识点总结一、文学概念1. 文学的定义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通过文字表现思想、情感、审美感受的艺术形式。

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具有语言、意义、形式等方面的特点。

其主要特征包括文字性、审美性、想象性、表现性等。

2. 文学的功能文学具有多种功能,包括审美功能、思想性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等。

通过文学作品,人们可以感受美的享受,思考人生哲理,学习道德规范,获得心灵慰藉,增进人际交往等。

3. 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区别文学与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相比,其最大的区别在于表现方式。

文学是通过文字表达思想情感,而其他艺术形式则通过图画、音乐、身体语言等方式表现。

二、文学分类1.按照表现形式: 散文、诗歌、戏剧。

2.按照内容和形式分析: 抒情、叙事、议论。

3.按照传统分类: 古代文学、现代文学、近代文学。

三、文学流派1. 文言文与白话文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学的主要表现形式,它具有古朴、简练、朴实的特点,适合于叙事、议论等文学体裁。

白话文则更加贴近口语,能够更好地表达现实生活中的情感和思想。

2. 老、中、新三派文学老派文学以沈复、曹雪芹为代表,注重古典诗文的规范,追求优美、典雅的表达形式。

中派文学则是延续老派文学的传统,但更加注重现实生活的表现。

新派文学则是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一股新的文学思潮,注重反映社会现实,关注人民群众的生活,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流派之一。

3. 现代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是20世纪初兴起于西方的一种文学思潮,试图打破传统文学的形式,注重探索意识流、碎片化的叙述手法,追求表现内心世界和现实生活的混沌感。

莫迪安诺、福克纳等是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

四、文学现象1. 文学创作过程文学创作是作家通过对生活、情感、人生等方面的思考和体验,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具有艺术价值的文学作品的过程。

文学创作具有灵感、构思、落笔、修改等多个阶段。

2. 文学接受过程文学作品通过出版、传播等方式,被读者接受、评论、评价,产生阅读效果,从而影响人们的思想、情感、审美观等方面。

文学概论考试必备知识点

文学概论考试必备知识点

名词解释1艺术真实:所谓艺术真实是指作家以主观性感知与诗艺性创造,在其营构的假写性情境中表现对社会生活内蕴,特别是那些本质性规律性的东西的认识与感悟。

(158)1、与生活真实不同,艺术真实以假定性情境表现对社会生活内蕴的认识和感悟。

①、内蕴的真实,所谓的“内蕴”是指“本质”,用我们中国古代文论的一个术语来说就是“神似”(“神”指的是事物内在的生气,精神和种韵)②、假定的真实。

(艺术情境,外在特征)如果说表现社会生活中某些本质性的东西,是艺术真实的内在要求,那么艺术情境的假定性则是艺术真实的外在特征。

2、与科学其实不同,艺术真实对客体世界的反映具有主观性与诗艺性①、主观的真实,文学是站在人的生命体验与审美感受以及对社会人生关注的立场上看待客体世界的,因而其对客体世界的认识、感悟与表现带有浓厚的主观性。

②、诗艺的真实艺术真实不同于科学真实还在于它的诗艺性,科学的真实讲究实证性,精确性,一是一,二是二,艺术真实则讲究艺术技巧,即“诗艺”。

2,典型化:在汉语中,它的原义是指铸造用的模子,与“模范”的含义很接近,是指一类事物的样板。

我们常说的“某某同学是一个好典型”就是在这一意义上使用的。

但作为一个文学理论的术语,典型概念来自于西方文学理论。

它是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的意思,它强调的是形象的概括性与普遍性。

它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①、类型说(17世纪以前)--贺拉斯。

强调典型的普遍性和类型性②、个性说/特征说(18世纪以后)--希尔特③、典型说(19世纪80年代末)--马克思。

2、文学典型有哪些美学特征呢?第一,典型人物具有“整体个性”的特点第二,典型人物能体现深广的社会历史蕴涵。

3文学文本笔记或文本的原意是指一部文学作品书写或印刷的形式,即文学作品的物理印刷品或制成品。

但是在具体运用中,现代批评家们使用的文本概念已不限于文学的或书写的文本了,而是泛指一切具有释意可能的符号链,不管其是否由语言组成。

这种广义的泛文本,几乎囊括了各种有待于接受主体从中读出某种意义的符号对象,与这相比,作为文学理论术语的文本反倒成了一种狭义的用法。

文学概论复习重点

文学概论复习重点

文学概论复习重点小说:是一种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地文学样式.......................。

深入细致地人物刻画,完整复杂地情节叙述,具体充分地环境描写3、剧本:是一种侧重以人物台词为手段、集中反映矛盾冲突地文学体裁...........................。

浓缩地反映现实生活,集中地表现矛盾冲突,以人物台词推进戏剧动作4.文本——由作者写成而有待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本身。

5.文本的基本层次——文学言语层面、文学形象层面、文学意蕴层面(一)文学话语层面。

指文学本文首先呈现于读者面前,供其阅读的具体话语系统。

特点如下:内指性,心理蕴含性,阻拒性,妥帖性](二)文学形象层面。

文学形象,是读者在阅读文学话语系统过程中,经过想象和联想而在头脑中唤起的具体可感的动人的生活图景。

文学形象的基本特征:文学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假定与真实的统一。

(即“合情合理”)个别和一般的统一,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

二、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典型..是文学话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

它在叙事作品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一)文学典型的特征性:我们把作家抓住生活中最富有特征性的东西,加以艺.......................术强化、生发的过程,叫做............“.特征化...”.。

其特征有二:一是特征性,即外在形态生动、具体、独特,内在本质深刻丰富。

总之,从整体到局部都很独特;二是有艺术魅力,能吸引读者。

典型魅力是由它的符合生活本质的真实性、富于独创的新颖性、包含着作家真情实感的诚挚性、内涵挖掘不尽的蕴藉性造成的。

7.意境..是指抒情型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境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文学概论入门知识点总结

文学概论入门知识点总结

文学概论入门知识点总结一、文学的概念和定义1. 文学的概念文学是指人类使用语言表达思想、情感和经验的艺术形式,包括诗、散文、小说、戏剧等各种文体。

2. 文学的定义文学有多种不同的定义,通常包括作品的创作、受众的阅读、作品的主题、情节和结构等方面。

二、文学的分类1. 文学的体裁文学作品可以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不同的体裁。

2. 文学的流派文学作品可以按照表现形式、主题内容、风格特点等分类,比如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古典主义、自然主义等流派。

三、文学的特点与功能1. 文学的特点文学具有语言艺术性、想象力、表现力、文化传承等特点。

2. 文学的功能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具有娱乐、审美、思想交流、传统传承、社会反思等多种功能。

四、文学的发展历程1. 古代文学古代文学主要包括先秦文学、汉代文学、唐宋文学等,具有丰富的文学遗产和文化底蕴。

2. 近现代文学近现代文学的发展包括了西方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阶段,对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五、文学的关键概念1. 文学的主题文学作品反映了作者对生活、情感、社会、历史等方面的思考和体验,这些思考和体验构成了作品的主题。

2. 文学的形式文学作品不仅仅表达内容,也包括了其语言、表现形式和结构等方面的设计和呈现。

3. 文学的意义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具有审美意义、道德意义、社会意义等多重意义。

六、文学的批评方法1. 传统文学批评传统文学批评方法主要包括了评注、鉴赏、评论、评说等形式,重视作品的文学价值和审美效果。

2. 现代文学批评现代文学批评方法更加重视文学作品背后的文化、社会、思想等方面,例如形式主义批评、结构主义批评、后现代主义批评等。

七、文学的文化与社会意义1. 文学与文化传承文学作为一种文化形式,承载了特定时期、特定文化背景下的思想、价值观念和人文精神。

2. 文学与社会变革文学作为一种反映社会现实、启迪人心、引发社会变革的力量,对社会变革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文学概论知识点简易整理

文学概论知识点简易整理

文学概论知识点简易整理第1章文学观念1、文艺学:研究文学的学科统称,包括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

2、文学史:是一门历史地和具体地考察文学发展状况、经验和规律的学科,是文艺学不可缺少的分支学科。

3、文学批评:是一门及时地评论同时代作家、作品、文学运动、文学思潮以及其他相关问题的学科,也是文艺学不可缺少的分支学科。

4、文学四要素: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提出。

世界、作家、作品和读者。

文学的必备要素,体现人与客体的对象性,体现人的本质力量。

5、广义文化概念提出者:英国人类学家泰勒;英国文学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中国梁漱溟。

狭义文化概念:《现代汉语词典》;符号论文化概念:德国现代哲学家卡西尔。

6、马克思、恩格斯在哪些著作中提出意识形态理论:《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德意志意识形态》。

7、提出文学中“心”与“物”的关系理论的作者与论述:刘勰“心物交融说”;关于作家艺术构思与客观事物的论点。

诗人对于外物的感受,所引起的感想是无穷尽的,描写事物的神情和外貌要根据景物写,辞藻和音调的运用则要联系自己的心情反复斟酌。

“与心徘徊,随物婉转”。

德国古典作家歌德,艺术家既是自然的主宰又是奴隶,现实是客观的,作家对现实的反映是能动的。

补充1.再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即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摹仿或再现。

2.表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即认为作品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表现、传达。

3.实用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被读者所利用的关系,认为文学是一种工具,可以为某种社会目标服务。

4.客观说:在文学四要素中,把作品抬到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地步,认为作品一旦从作家的笔下诞生之后,就获得了完全客观的性质,它既与原作家不相干,也与读者无涉,它从外界的参照物中孤立出来,本身是一个“自足体”,出现了所谓的“客观化走向”。

5.体验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读者对作品的意向性的体验这种关系,强调读者阅读作品是体验和现创造。

文学概论基础知识点

文学概论基础知识点

文学概论基础知识点1、文学消费:是指人们为了满足自身文化、审美与娱乐等方面的精神需求而对文学产品加以占有、利用、阅读或欣赏的一项活动。

2、审美心理结构:是指接受者原有的文学知识、审美趣味以及阅读过的作品所构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图式。

3、文学批评:是在文学接受的基础上,以一定的理论、方法对文学作品为中心的各种文学现象进行研究和评价的文学活动。

4、文学传播:这也是文学活动全过程中的一个环节。

文学传播就是人类通过语言或非语言符号的方式,直接或间接地进行文学信息、观念与情感的交流。

5、接受心境:是指文学接受者在阅读前与进入阅读时的自觉或不自觉的基本心理状态。

6、期待视野:这是关于文学接受过程的一个概念,是德国接受美学创始人姚斯首先提出的。

是指接受者在进入接受过程之前已有的对于接受客体的预先估计与期盼,是读者原先各种经验、趣味、素养、理解等综合形成的对文学作品的一种欣赏水平与接受要求在具体阅读中的表现。

7、预备情绪:是波兰美学家英加登首先提出的。

预备情绪是接受者从现实关注向文学接受过程跃进的中间环节,是读者受作品基本特质的激发而产生的一种特殊情绪。

8、审美心理结构的同化:这是审美心理结构对作品采取的两种主要应对方式之一,而且一般是首先采用的反应方式。

同化是指在接受过程中接受者总是把具体文学作品整合到他原先就存在的审美心理结构之中,当作品的信息与结构一致时,审美心理结构就得到强化与巩固。

9、审美心理结构的顺应:是指在接受过程中接受者的审美心理结构与具体文学作品中的新因素发生严重的不一致,结构无法同化作品,只能通过自我转换来适应作品的新情况,作品对原有审美心理结构起改变与更新的作用。

10、作品的召唤结构:是德国接受美学家伊瑟尔首先提出的。

是指留有不确定性和空白点需要接受者将其具体化的文学作品本身。

11、作品的具体化:是指接受者在阅读中完成作品、实现作品的创造性的接受过程。

12、审美效果:是指接受者在审美体验的高潮阶段或实现阶段所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的一系列心理效应与最终成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再现论与表现论再现论:文学是对现实的模仿,具有实践性。

亚里士多德是再现论的奠基人。

在中国,最早的文学作品是《二言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再现当时人类的生存环境。

优点:①对文学艺术的源泉做出了唯物主义的解释。

②十分重视文学艺术的认识价值。

③引导作家深入生活。

缺点:①没有分清艺术与科学的界限,认为两者的本质都是给人以真知,只不过科学是以概念来把握生活,文学以形象来反映生活。

②艺术创作的目的是为了逼近生活,以忠于现实,逼肖现实作为创作于批评的最高标准,忽视作者对生活的情感体验。

表现论:文学是心灵的表现。

如中国文论中意境的范畴,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外国文论应追溯到柏拉图,他的“迷狂说”是表现论的理论基础,认为文学艺术陷入迷狂。

真正对此理论作出贡献的是康德,认为知、情、意三者同样重要,作者主要表现情感。

康德的表现论是是有审美标准的,理性的。

此外还有弗洛伊德的“冰山理论”。

优点:重视创作主体的能动作用,揭示了文学与科学的区别,指出文学不属于认识而属于情感领域。

缺点:①把主观与客观完全对立起来,割断情感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导致创作中情感源泉的枯竭。

②把情感与认识对立起来,割断了情感与理智的联系,导致创作中一味的情感的宣泄。

③把表现与规范对立起来,把表现等同于天才、灵感。

2.文学审美的特殊性文学审美的特殊性表现在:1)整体性:表现在两个方面,在文学中,生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文学中,人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整体。

例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以外写内的文学手段,通过人物行动、外貌等表现人物的心理,杜十娘的出身青楼,对爱情的渴望,以及遇人不淑的事件决定了杜十娘必死的结局。

又如在《红楼梦》中,林黛玉身在封建社会,其地位与性情以及过分看重爱情,注定她的宿命。

在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未得到爱情暗示了她的死亡。

2)形象性:事物的外形是怎样的,抓住外在具体的东西。

可以以外写内,例写“愁”,将情感化具体形象,切忌将情感抽象化,或长篇大论,应找具体“意象”,融入主体感情。

3)情感性:文学以人为中心,人是有思想有感情的。

而且文学形象带有主体创作色彩,文学是有情感的价值趋向与判断,没有纯客观的形象。

例如“一切景语皆情语”。

审美主体将情感移情到审美客体上。

4)无功利性:文学有求真、从善的功能,最终为了求美,这里的美指的是崇高的美,壮美。

例如悲剧,美在其悲剧性,表现主人公的抗争性。

文学不追求直接的功利性,而是追求情感的体验,例如歌德诗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艺术影响很大,艺术追求积极健康的影响趋向。

5)创造性:文学的创造性是一种精神创造,追求精神个性,可以通过材料、写作技巧等方式表现出来。

在报刊中选稿的标准就是有没有创意。

3.文学形象的审美特征文学表现的载体即使文学形象,媒介就是文学语言。

文学形象的审美特征主要表现在:1)虚拟性:假定与真实的统一,虽有虚构的成分,但虚构性≠虚假,用情感逻辑与生活逻辑来虚构,通过虚构生活现象来接近生活本质规律,呈现这种本质规律。

文学追求的是艺术美而不是生活美,即文学不是直接为了求实从善,而是为了求美。

2)情感性:特别强调的是理性与感性的统一,区别于日常生活中的感性、情绪状态。

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包括求真求善,对象的喜好、认知,对对象道德、品质等情感判断,有理性的一面。

审美的情感具有审美规范,包括内涵与形式。

在文学中,作者思想越深刻,表现的情感越深刻,越能吸引读者。

3)模糊性:朦胧与明晰的统一。

例如“眉是山峰聚,眼是水波痕”,没有明确写出女子的美貌,这样模糊的比喻反而留给人无尽的想象空间。

4)涵盖性:个别与一般的统一。

个别指作者刻画的艺术形象具有个别性,独一无二的创造性,一般指的是艺术形象有很大的涵盖性,例如:鲁迅《阿Q正传》中阿Q有很大的涵盖性,代表了当时绝大多数中国人的形象。

5)生动性:文学形象用语言表达出来,文学外在形象特点表征内在涵义,例如辛弃疾《西江月》中“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

只疑松动要来扶。

以手推松曰去。

”言语、动作中将醉汉形象与精神面貌相结合,生动形象。

4.文学功能系统的基本层面1)认知功能:①开拓视野:可通过文学作品了解一定的生活知识,例如饮食、着装、药方等,但文学作品有一定的虚拟性与夸大性,其生活细节不一定真实,是“艺术化”的百科生活。

例如《红楼梦》……②深化认识:通过文学作品加大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了解,例鲁迅《药》《祥林嫂》中……③把握自我:文学以人为中心,文学映照人的精神、灵魂、潜意识与人性等文学应着力于表现人的真善美。

④探索哲理:文学与哲学、宗教有着密切的关系,好的文学作品中蕴含着哲学、宗教思想。

例: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堂吉诃德一开始充满幻想到后来务实稳重,而仆人正好相反从现实务实的到充满幻想的,引发读者思考怎样的人生才是最好的2)净化功能:①教育:通过文学作品对人的人格、思想、情操进行影响。

例在《白毛女》、《林海雪原》中的正面人物具有教育功能。

②提升:在教育的基础上进行整个人格与心灵的升华,在潜移默化中形成。

3)愉悦功能:①悦情:感观上的愉悦,达到情感的宣泄与释放。

②赏心:一方面人们在现实中努力寻找,另一方面又在文学作品中寻找慰藉。

例:三毛的小说中描写与她丈夫的甜蜜爱情生活,与现实相反,是希望在小说中寻找寄托。

4)生命功能:①生命力的激发:文学可以激发对生命的热情。

例:鲁迅认为文学最早是劳动的号子,统一的喊声,情绪饱满,激发热情。

②创造力的肯定:文学艺术强调独创性、个性化。

③生命价值的追寻:与把握自我、探索哲理、生命价值的追寻紧紧相连。

5.文学典型的审美特征1)个性的鲜明性:每一个文学典型都是不可重复的,不可重复性首先表现为人物的神态、心理、行为、个性风貌等,通过这些外在的神态、心理、行为、个性表现人物的心理。

例《水浒传》李逵“杀到东京,杀了那个狗皇帝”大胆而鲁莽的性格。

2)意蕴的丰富性:认知的要素:《红楼梦》中的王熙凤,卡夫卡的《变形记》哲理的要素:一方面通过典型人物体现生活、现实、时代的认知,另一方面可以超越现实,体现人性、人的生活方式、价值、意义等哲理。

例: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体现了人物对命运的不懈斗争。

情感的要素:文学作品中的人物融入了作者的情感,鲁迅对阿Q就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3)魅力的持久性:可以让读者反复阅读,在思想上给予启迪,在感情上给予震撼。

6.文学意象的审美特征1)表意的圆润性:立意以尽言,表意不是生硬直白的,但直接说不能说清楚,而用生动形象的意象说明。

在《孤猎》中从不同角度寄予了责任。

2)感受的直观性:意象是以像来表意,在张继的《枫桥夜泊》中有很多具体的意象:月落、乌啼,霜,渔火,钟声……等3)内涵的深邃性:不是直白的说出来的,而要细细平品味4)阐释的多义性:意象到位,阐释清楚,主观的意蕴含于像中,并且可以有不同的意义。

例如:在庞德《地铁车站》中“人群中幽然浮现的一张张脸庞,黝黑的树枝上的一片片花瓣”表示了对生命的礼赞;“人群”用“黝黑的树枝”表示,有烦躁的情绪;还体现了心理的恐慌。

7.文学意境的审美特征1)情景交融: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表现特征,文学作品中既有景又有情而意境就是把二者结合起来的艺术。

有三种不同类型:①景中藏情式:作家藏情于景,一切通过逼真的画面表现出来,虽不言情,更显情深意浓。

如朱自清《荷塘月色》②情中见景式:往往直抒胸臆,有时不用写景,景却历历在目。

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未描写景物,但可以看到无际的天宇下独立苍茫的诗人。

③情景并茂式:写景与抒情浑然一体。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2)虚实相生:这是意境创造的结构特征。

实境中逼真描写景、形、境,虚境则是指由实境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它一方面是由原有的画面在联想中的延伸和扩大,另一方面是伴随着这种联想而产生的具体感悟。

例如《游园不值》3)韵味无穷:这是意象的审美特征。

例李白的《忆秦娥》气势博大,意境苍凉沉郁。

8.情感在文学活动中的意义(作用)1)情感是文学创造的动力2)情感是文学表现的主要对象和文学作品中的基本内涵3)情感是文学感染力的源泉与文学接受的桥梁4)情感是文学功能的根本指向(文学的最终目的是给读者欣赏,情感是核心。

)9.文学情感的审美特征日常生活中的情感与文学情感不同,文学情感更美,因为:1)文学情感具有超越性,可以超越具体事情,超越时间,不关注对象的客观属性、功利属性,只关注情感。

而日常生活中的情感与具体事件相联系,追求功利性。

2)文学情感具有普遍性,文学情感既立足于个人,有指向一般。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等文学情感具有普遍性。

3)文学情感具有开放性,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情感以个体为基础,具有封闭性。

4)文学情感具有具象性,把主题情感放在可具体感知的物象中。

5)文学情感具有蕴藉性,通过一定的故事,情感表现出蕴藉性,以外写内,以景衬情。

6)文学情感具有形式美,对内容加以规律,用文字语言表达。

而日常生活中主要关注内容,主题美而不是形式美。

10.想象在文学活动中的意义(作用)1)想象是文学作品构思的基本手段,例如王之涣的《折柳送别诗》2)想象是文化作品造境、塑形的重要手段,例如李商隐《嫦娥》3)想象是文学抒发情感的重要手段,抒发情感的靠形象,形象靠想象,例如屈原诗中的“香草美人”往往是君王的象征,抒发自己壮志难酬,渴望被重用的心情。

11.文学想象的基本类型1)简单联想:简单联想是一种由此及彼、由彼及此或彼此对照的想象,它是由事物唤起类似的记忆、情绪的推移,经验与经验之间的呼应。

例如贺知章《咏柳》,春风似剪刀的比喻,动态化。

又如《红楼梦》中的宝玉与宝钗的金玉良缘2)无意想象:是一种表面上午特定目的,不自觉的想象,在文学中往往以梦境、意识流、幻觉等形式出现。

例: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中十五岁的邮递员夜里做梦表示自身对战争的恐惧。

3)有意想象:有明确逻辑的想象,依据创造力强弱分为:①再造想象:作者在经验、记忆的基础上依据原有想象在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主要为历史小说或报告文学。

②创造想象:依据预定的目的,对记忆中储存的表象进行分解,独立创造出新的形象。

12.文学鉴赏过程的心理特征1)文学鉴赏过程中充满了联想与想象,在鉴赏过程中,联想与想象的联系表现在三个方面:A.建立形象之间的联系,实现形象之间的流动、过渡、跳跃B.建立形象与生活的联系,《乌衣巷》C.捕捉“象外之象”、“言外之旨”2)文学鉴赏始终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活动,情感的反应与跃动是文学鉴赏的重要特征,这是由鉴赏对象的特点决定的,也是由鉴赏性质决定的。

3)文学鉴赏情与理相互渗透,理性往往表现为审美直觉,渗透于情感之中。

13.文学鉴赏的意义1)文学鉴赏是实现文学价值与功能的中间环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