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自考复习知识点整合

合集下载

文学概论考点复习

文学概论考点复习

文学概论考点复习
文学概论是对文学作品及其创作方法、理论和发展规律进行全面系统分析和研究的学科。

它是文学研究的基础和起点,也是其他文学类学科的基础课程。

一、文学的定义和特征
1.文学的定义
文学是人类以语言文字为媒介,通过形式的艺术性表达,诉诸于想象力和情感的一种创作活动,也是人类的一种精神文化产物。

2.文学的特征
(1)艺术性:文学通过艺术化的语言表达形式,展现独特的审美价值。

(2)虚构性:文学创作通常以虚构的人物、事件和环境为基础,通过想象力呈现出一个与现实生活相对独立的世界。

(3)情感性:文学作品往往能够唤起读者的各种情感,包括愉悦、悲伤、愤怒等。

(4)普遍性:文学作品的主题和情感具有普遍性,能够触动人类共通的情感和体验。

(5)多元性:文学包括多种文体和流派,以及各种不同的创作方法和风格。

二、文学的分类
1.根据叙事方式的分类
(1)史诗:叙述英雄事迹和民族历史,常以韵文形式进行。

文学概论知识点梳理

文学概论知识点梳理

文学概论知识点梳理一、知识点速记1.文学风格是文学作品中所呈现的作家创作个性。

2.独特风格的成型,乃是一个作家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3.人类社会生产包括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还有人类自身的生命生产,文学属于社会的精神生产领域。

4.当代文学消费具有两重性。

5.文学流派的形成的有关因素:相近的题材,相近的艺术风格和相应的文体,相近的艺术方法和技巧,相近的社会身份和社会阶层,自觉结成的文学社团,相近的理论主张。

二、名词解释1.五四文学潮:指的是1917年前后兴起的崇尚民主与科学启蒙、倡导进化论历史观、推崇白话文写作的文学思潮,代表作家有陈独秀、胡适、鲁迅、郭沫若等。

2.现代主义:现代主义是在西方19世纪末20世纪初兴起的多种文学思潮的统称,包括后期象征主义、表面主义、超现实主义、存在主义及荒诞派等。

3.文学消费: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文学消费是指人们用文学作品来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的过程,即文学阅读或欣赏。

狭义的文学消费是近代以来出现的,指的是在文学成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以来,人们对它的消费、阅读和欣赏。

三、简答论述1.风格作为文学中体现作家创作个性的东西,具有哪些特征?答案:具有独创性、稳定性、多样性。

(1)文学风格的独创性,是指风格体现出作家独一无二的艺术个性和创造性;(2)文学风格的稳定性,是指作家的风格从形成时起会在一定的时间里保持基本稳定和延续;(3)文学风格的多样性,是指由不同作家的不同风格形成的总体上的风格差异性和丰富性。

2.浪漫主义思潮的基本特征。

(1)崇尚想象。

浪漫主义作家总是喜欢在作品中张扬主体的想象、幻想以及相伴随的情感,表现了鲜明的主体意识,从而透露出强烈的主观性。

(2)主张回到自然。

他们大都把自然视为一个有机整体,主张回到自然、回到中世纪的田园牧歌生活。

同时,认为人不仅是有机体,而且本身也是一件艺术品。

(3)倡导象征与神话。

他们大量采用象征手段,使平凡、粗俗的现象作为生活整体而进入文学的象征系统中。

文学概论童庆炳自考版北大出版社知识点总汇

文学概论童庆炳自考版北大出版社知识点总汇

第一章文学观念文学四要素和文学活动:四要素和三过程最具影响的是波兰现象学派美学家英伽登提出作为作品存在的层次论。

他在《文学的艺术作品》中提出,作品构成分为四个层面:语音层、意义单元层、再现的客体层和图式化的外观层。

(第五层:形而上学层)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的文学四要素理论:作品、艺术家、世界、欣赏者(听众、观众、读者)一切文学作品的源泉就是生活,即世界;生活要经过作家的艺术加工改造成为有意义的文本,即作品。

艾布拉姆斯的文学四要素理论给我们最重要的理论其实在于它把文学理解为以作品为中心所展开的活动:世界——作家——文本——读者,其间包含体验、创作、接受三个过程,构成完整的文学活动。

柳宗元《小石潭记》:文学是人的对象性精神活动,作家把外部自然和人的自然作为自己本质力量的确证,从而把文学变成人的精神活动的过程。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

(活动有待于主体与对象关系的建立)历史上六种主要的文学观念:再现说、表现说、实用说、独立说、客观说、体验说1. 再现说: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模仿或再现。

(1)在西方,最古老的“模仿说”就是再现说。

古希腊赫拉克利特提出“艺术模仿自然”苏格拉底“绘画是对所见之物的描绘”,这种描绘“应是通过形式表现心理活动”柏拉图提出“理式模仿说”、亚里士多德提出“自然模仿说”(2)与西方再现说相似的:中国古代的“度物象而取其真”(五代荆浩《笔记法》)清代叶燮“表天地万物之情状也”2. 表现说: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认为作品是作家感情的自然流露。

(1)华兹华斯《抒情歌谣集》中第一次提出: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

(2)柯勒律治:有一个特点是所有真正的诗人所共有的,就是他们写诗是出于内在的本质。

(3)雪莱《为诗辩护》:诗是最快乐最良善的心灵中最快乐最良善的瞬间之记录。

(4)表现说的基本倾向:文学是作家内心世界的外化,情感涌动的创造,是主观感受体验的产物;主张以外部显示作为对象,以不平凡色彩呈现出来。

文学概论复习要点

文学概论复习要点

文学概论复习要点第一章文学观念与文学本体文学理论要以文学整体为对象,通过讨论文学的存在根据、基本性质和主要特征,回答“什么是文学”的问题。

学习文学理论,重要的并不是一个结论,而是探讨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第一节文学的审美性【知识点】①模仿说、表现说、实用说和客观说的文学观;②文学的审美性和虚构性;③文学是“人学”;④艺术真实。

【重点、难点提示】①有四类文学观念,即模仿说、表现说、实用说和客观说的文学观,对人们理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各种文学观的特点。

②多种文学观念的并存显示了文学本体研究的复杂性。

什么是文学的回答,不同时代和不同民族的文学理论见仁见智。

各种文学观的形成都不可避免地要受主体的知识背景和社会、文化、历史条件的限制,也和文学本身在构成上的复杂性和发展中的多样化有关。

③各种文学观都涉及到了文学的审美性,文学的存在和发展与人类审美活动有关。

随着文学的发展、成熟和独立,中外文学理论逐渐形成了狭义的即审美的文学观。

④以审美为价值取向,形成“文学是‘人学’”的特点。

⑤文学是一种虚构的意识形态。

虚构是文学审美把握人生的重要方式,也是文学作为意识形态的重要属性。

文学的虚构性显示了文学活动的主体性特征。

⑥艺术真实是按照文学与生活的特殊关系来检验文学,判断其意识属性的一种尺度。

文学真实性的三个不同的测度。

第二节文学的形象性【知识点】①文学形象的涵义;②文学形象的三种类型:语象、形象和意象;③文学形象的三个特点。

【重点、难点提示】①文学的形象感是在感受和理解语言的基础上,依靠想象和联想形成的。

凡是能够将审美意识通过语言外化为使他人在接受过程中产生审美想象和联想的感性对象,都可称之为文学形象。

②文学形象可以分为三种,即语象、形象和意象。

语象指非描摹性的、但是又能引起读者具体感受和丰富联想的各种语言用法;描摹型的形象是通过语言的描绘能使人联想到的某种物像;意象是指为表现思想感情而创造的一种文学形象。

③文学形象具有间接性、心象性、概括性和符号性的特点。

文学概论 知识总结和梳理 全国自考 方便复习与记忆 备考必看

文学概论 知识总结和梳理 全国自考 方便复习与记忆 备考必看

文学概论(自考)一、文学观念文化1 .文学活动四要素提出者:艾布拉姆斯(1)世界・作品-艺术家/欣赏者2 .历史上六种文学观念(1)再现说VS表现说(2)实用说VS独立说(3)客观说VS体验说3 .文学观念嬉变的原因(1)时代原因(外因)(2)文学自身的演变(内因)4 .文学定义包含命题(1)文学是一种文化形态①文学的文化意义1)提示人的生存境遇和状况案例:鲁迅《祝福》2)叩问人的生存的意义案例: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3)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案例:舒婷《致橡树》4)憧憬人类的未来案例:苏轼《水调歌头》5)丰富人类的语言案例:李密《陈情表》②文学的文化意义的发现1)品质阅读2)价值阅读(2)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①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1)文学源于社会生活2)文学改造社会生活②审美实现的三个层面1)主体心理层,作为主体的人的信息的接受、储存与加工2)客观对象层,现实事物或文艺作品中所呈现的事物3)中介层a.特定的心理时空和心境b.历史文化的积累③文学审美的活动特点1)广阔的包容性2)思想的深刻性④文学审美意识形态的内涵1)有集团倾向性又有人类的共通性2)是认识又是情感3)无功利性又是有功利性(3)文学是作家个体体验的凝聚①经验和体验②体验的特性1)情感的诗意化2)意义的深刻化3)体验的个性化③体验在文学活动中的美学功能1)使艺术形象具有生气勃勃的活力2)使艺术形象具有诗意的超越a.第一层:获得对对象本身的超越b.第二层:获得童心(4)文学是作者与读者沟通情感的一种独特渠道(5)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①文学文本层面1)文学语言组织2)文学形象系统3)文学意蕴世界②文学语言组织的特性1)文学语言组织是一种语言性构造2)文学语言组织具有整体性3)文学语言组织具有表现性目的和个性特征③文学语言组织的层面1)语音层面:节奏和音律2)文法层面:词法、句法、篇法3)辞格层面:比喻和借代、对偶和反复、倒装和反讽④文学语言组织的审美特征1)内指性:无需外在验证而内在自足2)音乐性:富于音乐效果3)陌生化:文学语言组织的新奇或反常特性二、文学作品存在方式论1 .文学的形象系统(1)文学的三种审美类型①知:写实性形象1)文学典型(高级形态)a.典型论的发展a)17世纪,西方典型观:类型说b)18世纪,个性典型观c)19世纪80年代末,马克思主义典型观b.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a)典型特征性b)丰厚的历史文化意蕴C)典型的艺术魅力C.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a)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相互依存的关系b)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互动性关系②情:抒情性形象1)文学意境(高级形态)的艺术特征a.情景交融a)景中藏情式b)情中见景式C)情景并茂式b.虚实相生,虚境是实境的升华C.生命律动a)表诚挚之情b)状飞动之趣c)传万物之灵趣d.韵味无穷2)意境的分类:王国维a.有我之境b.无我之境③意:表意性形象1)文学象征意象(高级形态)的艺术特征a.哲理性b.象征性c.荒诞性d.求解性2)象征意象化的原则与方法a.以荒诞的幻象表达真实的意念卡夫卡:变形记b.在抽象思维指导下实现最佳的象征意象组合杜甫:病柏3)文学象征意象的分类a.寓百式b.符号式(2)文学形象的总体特征①具体可感性②艺术概括性③审美理想性④审美属性1)直接给人以美的享受2)批判丑恶所带来的审美享受3)描绘弱者屈辱丑陋形象,以呼唤人性中求美向善之心的回归4)对社会和人生本质上丑陋和荒谬的展示2 .叙事作品(1)叙事三个层面①故事②文本③讲述(2)叙述语言①叙述时间:故事时间与文本时间相互对照形成的时间关系1)时距a.省略:故事时间长,文本时间为零b.概略:文本时间小于故事时间c.场景:文本时间约等于故事时间d.减缓:文本时间大于故事时间e.停顿:故事时间为零2)次序3)频率②叙述视角1)第一人称2)第二人称3)第三人称4)叙述视角和人称的变换③叙述标记1)表明写作意图a.标题b.醒目句段c.结尾议论2)人物性格塑造(3)叙述内容①故事1)事件a.推动故事情节发展b.塑造生动的形象2)情节3)情景②人物1)扁平人物:单一简单性格人物,阿庆嫂2)表意性人物:白雪公主3)圆形人物:《金瓶梅》西门庆4)典型人物5)性格人物:《水浒传》③行动(4)叙述动作①真实的作者和隐含的作者②叙述者和接受者③真实的读者和隐含的读者3 .抒情作品(1)抒情作品的内涵①以情感为本位②抒情作品的情感特质1)广义情感与狭义情感(情绪)a.区别a)情绪源于人的生理性需要,情感主要源于人的社会性需要b)情绪产生较早,情感产生较晚c)情绪有一定的情境性,情感既有情境性又有稳定性b.联系a)情绪信赖于情感,情绪的变化受情感及其特点的每日心情,情感也信赖于情绪,情感总是在不断变化的情绪中表现出来b)情绪是情感的外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同一情感在不同的条件下表现出来的情绪是各不相同的。

文学概论自考复习资料大全

文学概论自考复习资料大全

第一章文学观念A、名词解释1、文艺学:研究文学的科学统称,包括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

2、文学理论:以社会历史现实为研究对象,以哲学方法论为总指导,研究和阐明文学性质、特点和一般规律的科学。

3、文学观念:对文学的看法,“什么是文学”,变化中的,因民族、时代、群体、人而不同。

4、文学:具有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结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交流的语言艺术。

5、文学四要素:世界、作家、作品和读者。

文学的必备要素,体现人与客体的对象性,体现人的本质力量。

6、表演艺术:通过表演来展现艺术形象的艺术。

7、造形艺术:运用一定的材质在空间塑造立体或平面形象的艺术。

8、语言艺术:以语言为媒介构成艺术形象的艺术。

9、视界融合:同一对象,人们视界与历史已有视界交融。

10、文化: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显示的意义的总和。

广义、狭义、符号学。

11、文学文化:揭示人的生存境遇和状况;叩问人生的意义;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的联系;憧憬人类的未来。

12、品质阅读:从关注文本中的用字、比兴、平仄到关注情景、人物和情节。

价值阅读:发现文本的文化内涵和价值的阅读。

13、物理境:事物纯然的客观存在。

14、心理场:事物在人的心目中的存在。

15、审美:心理处于活跃的主体,在特定的心境、时空中,在有历史文化渗透下,对客体的美的观照、感悟、判断。

16、审美意识形态:集团倾向性与人类共同性的、认识与情感的、无功利性与有功利性的、假定性与真实性的统一。

17、文学的认识性:对社会的认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18、文学的情感性:文学认识总是以情感评价方式表现出来。

19、文学的假定性:文学的虚拟性。

20、文学的真实性:艺术形象的合情合理的性质。

21、经验:个人见闻和经历及所获得的知识与技能。

22、体验:把自己置身于价值世界去寻求、体味,创造生活的意义和诗意。

23、诗言志:诗是抒发人的思想感情的。

24、诗缘情:诗歌是抒发人的感情的。

25、教化:诗歌为政治教化服务的文学思想。

自考文学概论复习重点

自考文学概论复习重点

自考文学概论复习重点再现论与表现论再现论:文学是对现实的模仿,具有实践性。

亚里士多德是再现论的奠基人。

在中国,最早的文学作品是《二言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再现当时人类的生存环境。

优点:①对文学艺术的源泉做出了唯物主义的解释。

②十分重视文学艺术的认识价值。

③引导作家深入生活。

缺点:①没有分清艺术与科学的界限,认为两者的本质都是给人以真知,只不过科学是以概念来把握生活,文学以形象来反映生活。

②艺术创作的目的是为了逼近生活,以忠于现实,逼肖现实作为创作于批评的最高标准,忽视作者对生活的情感体验。

表现论:文学是心灵的表现。

如中国文论中意境的范畴,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外国文论应追溯到柏拉图,他的“迷狂说”是表现论的理论基础,认为文学艺术陷入迷狂。

真正对此理论作出贡献的是康德,认为知、情、意三者同样重要,作者主要表现情感。

康德的表现论是是有审美标准的,理性的。

此外还有弗洛伊德的“冰山理论”。

优点:重视创作主体的能动作用,揭示了文学与科学的区别,指出文学不属于认识而属于情感领域。

缺点:①把主观与客观完全对立起来,割断情感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导致创作中情感源泉的枯竭。

②把情感与认识对立起来,割断了情感与理智的联系,导致创作中一味的情感的宣泄。

③把表现与规范对立起来,把表现等同于天才、灵感。

1.文学审美的特殊性文学审美的特殊性表现在:1)整体性:表现在两个方面,在文学中,生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文学中,人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整体。

例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以外写内的文学手段,通过人物行动、外貌等表现人物的心理,杜十娘的出身青楼,对爱情的渴望,以及遇人不淑的事件决定了杜十娘必死的结局。

又如在《红楼梦》中,林黛玉身在封建社会,其地位与性情以及过分看重爱情,注定她的宿命。

在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未得到爱情暗示了她的死亡。

2)形象性:事物的外形是怎样的,抓住外在具体的东西。

可以以外写内,例写“愁”,将情感化具体形象,切忌将情感抽象化,或长篇大论,应找具体“意象”,融入主体感情。

文学概论最全复习资料

文学概论最全复习资料

1、广义的文学观(上古至先秦两汉)2、狭义的文学观(魏晋以来,“文学的自觉”)情感性是文学审美活动的性质1.审美是一种非实用而又使人产生情感愉悦的活动。

2.审美是一种非概念而又能引起情感与认知的自由协调运动的过程。

3.审美是一种个体的同时又可以普遍传达的内心情感体验。

文学审美情感的特点:(简答、论述题)其一,从内涵看,审美情感是一种超越个人利害得失而具有人类普遍性的典型情感。

金圣叹:“世间妙文,原是天下万世人人心里公共之宝,决不是此一人自己文集。

”其二,从性质看,审美情感不同于随意发泄的日常情感,而是一种情感的形式或形式的情感。

李泽厚:“所谓独特的审美情感,乃是与艺术形式相对应的主观情感形式或主观情感结构。

”(《美学四讲》之三)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即审美情感离不开审美形式,它是与艺术形式同构对应的情感形式。

其三,从表现看,审美情感是与审美无功利性和审美形象相互渗透着,并通过审美形象显现或感受的。

艺术情感在文学创作过程的重要作用:第一,文学创作与情感的宣泄需求。

第二,文学创作与情感的再度体验。

第三、艺术情感与文学作品中艺术形象的形成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包括文学艺术在内的各种社会意识形式都必须放到社会存在的发展中来看待。

艺术掌握是一种通过人的审美感受和审美体验将人类社会和自然加工成艺术形象的精神活动。

作为对现实的一种占有形式,艺术掌握面对的是人和人的社会生活。

艺术掌握的特征:充满主体精神,想象和激情是其思维基本形式。

始终伴随着人的情感活动。

追求艺术成果的特殊性和不可重复性。

对美的追求,它将按照一定的审美理想将人及其社会生活对象化和形式化。

(简答题)关于艺术,大家知道,它的一定的繁盛时期决不是同社会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因而也决不是同仿佛是社会组织的骨骼的物质基础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

P173 (必考)1、文学发展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一定时期的文学繁荣,往往是作为经济发展的结果而出现的。

文学概论复习要点

文学概论复习要点

文学概论复习要点文学概论是一门研究文学的基础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文学定义、文学发展史、文学流派、文学批评等。

下面给出了文学概论复习的要点。

一、文学的定义1.文学的广义和狭义定义:广义上指所有以语言为媒介创造的艺术作品,狭义上指具有一定立意和形式的诗歌、小说、戏剧等文体的艺术作品。

2.文学的功能:审美功能(艺术性)、表达功能(思想性)、传播功能(社会性)。

3.文学与其他艺术的关系:文学是最基本的艺术形式,也是其他艺术形式的重要源泉和表现手段。

二、文学发展史1.古代文学:古代史诗、古代散文、古代戏剧等。

2.中世纪文学:鲁宾逊漂流记、亚瑟王传说等。

3.文艺复兴文学:莎士比亚的戏剧、但丁的《神曲》等。

4.新古典主义文学:莫利埃尔的喜剧、英国浪漫主义的诗歌等。

5.浪漫主义文学:雨果的长诗、拜伦的戏剧等。

6.现实主义文学:弗洛贝尔的小说、东尼·莫里森的小说等。

7.自然主义文学:巴尔扎克的小说、毛姆的小说等。

8.象征主义文学:波德莱尔的诗歌、王小波的小说等。

9.超现实主义文学:安德烈·布列东的小说、萨特的戏剧等。

10.后现代主义文学:乔伊斯的小说、大卫·福斯特·华莱士的小说等。

三、文学流派1.古典主义:以希腊罗马文化为取向,崇尚秩序与理性,追求平衡和谐。

2.浪漫主义:强调个性、感情、幻想和想象力,鄙视现实,崇尚超越。

3.现实主义:追求真实和客观,揭示社会现实,关注社会问题。

4.自然主义:强调环境对人的影响,强调人类的生理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

5.象征主义:追求意象、暗示和隐喻,关注人类内心世界。

6.超现实主义:追求完全自由的创作方式,突破现实的束缚,表现非理性和离奇。

7.后现代主义:拒绝大故事、大理论,追求碎片化、多重视角和多样性。

四、文学批评1.传统批评:对文学作品进行鉴赏和评价,重视作者的意图、作品的内在结构和美学价值。

2.结构主义批评:强调文本的结构和符号的含义,关注作品中的系统和符号编码。

自考文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自考文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自考文学概论知识点总结文学概论是文学专业的基础课程,通过学习文学概论,可以了解文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理论流派等内容。

本文将从文学的定义、文学批评理论、文学流派、作家及作品等方面进行知识点总结。

主要包括文学的概念、文学批评理论、文学流派、中国现当代作家及代表作品等内容。

一、文学的概念文学是以语言为载体,通过文学艺术的手法,表现社会生活、人物情感、思想境界等内容的一种艺术形式。

文学是人类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的载体和见证。

文学可以通过小说、诗歌、散文等形式进行表现,是人们观察社会、人性、生活的重要方式。

二、文学批评理论文学批评是对文学作品进行评价、分析、解释和评注的学科,主要包括形式批评、结构主义批评、新批评等不同的理论流派。

其中,形式批评主要关注文学作品的艺术形式和创作技巧,如小说的情节、人物、风格等方面;结构主义批评则强调文学作品与文本本身之间的关系,重视文本的符号、符码、意义等方面;新批评主要关注文学作品的社会背景、历史文化和时代精神等方面。

通过学习文学批评理论,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评价文学作品。

三、文学流派文学流派是指在一定历史、社会、文化背景下形成的文学艺术风格和传统。

常见的文学流派包括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现代主义等。

其中,现实主义注重对社会生活的真实描写,强调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浪漫主义强调对个人情感、幻想和理想的追求,注重对自然、人性的崇拜;象征主义注重对象征和意象的运用,强调对精神世界和内心情感的揭示;现代主义则强调创新和前卫,追求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通过了解不同的文学流派,可以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的风格和特点。

四、中国现当代作家及代表作品中国现当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涌现了许多优秀的作家和作品。

在中国现当代作家中,鲁迅、茅盾、巴金、沈从文等是代表性的作家,他们的作品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揭示和批判,对中国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代表作品方面,鲁迅的《呐喊》、茅盾的《子夜》、巴金的《家》、沈从文的《边城》等都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自考文学概论复习资料2024

自考文学概论复习资料2024

引言概述:正文内容:第一大点: 文学理论1. 文学定义和特点a. 文学的定义和内涵b. 文学的特点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区别2. 文学分类与流派a. 文学的分类方式和标准b. 主要文学流派的发展和特点3. 文学审美理论a. 审美的概念和特征b. 主要审美理论的介绍和比较4. 文学批评方法a. 文本批评和作品批评的关系b. 传统和现代文学批评方法的比较5. 文学与社会文化a. 文学反映社会文化的作用b. 文学作品与社会背景的关系分析第二大点: 文学史1. 古代文学史a. 古代文学发展的特点和重要作品b. 古代文学流派和代表作品的介绍2. 近代文学史a. 近代文学的兴起和发展背景b. 近代文学的重要流派和代表作品3. 现代文学史a. 现代文学的发展和主要特点b. 现代文学的重要作家和作品介绍4. 当代文学史a. 当代文学的主要流派和作品特点b. 当代文学的反思和创新5. 文学与时代精神a. 文学作品反映时代精神的意义和价值b. 通过文学作品了解不同时代的社会心理和价值观第三大点: 文学作品分析1. 文学作品与艺术形式a. 不同艺术形式对文学作品的影响b. 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和风格分析2. 文学作品的结构与语言a. 文学作品的结构组成和层次分析b. 文学作品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分析3. 文学作品的主题与意义a. 文学作品的主题提炼和分析b. 文学作品的意义和价值评析4. 文学作品的情感与审美a. 文学作品的情感表达和情绪传递b. 文学作品的审美体验和审美价值5. 文学作品的文化背景a. 文学作品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解读b. 文学作品对文化传承和发展的贡献分析第四大点: 中国文学概览1. 古代中国文学a. 古代中国文学的特点和瑰宝b. 古代中国文学对世界文学的影响2. 近现代中国文学a. 近现代中国文学的崛起和发展b. 近现代中国文学的代表作品和作家介绍3. 诗歌与韵文a. 中国诗歌的特点和形式b. 中国古代和近现代诗人的代表作品4. 散文与小说a. 中国散文的演变和发展b. 中国古代和近现代小说的代表作品5. 戏曲与戏剧a. 中国戏曲的历史演变和发展b. 中国古代和近现代戏剧的代表作品第五大点: 国外文学概览1. 古代西方文学a. 古希腊和罗马文学的发展和特点b. 古希腊和罗马文学在西方文学史上的地位2. 欧洲文学a.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文学的特点和作品b. 欧洲现代文学的代表作品和作家介绍3. 美国文学a. 美国文学的发展和主题特点b. 美国文学的代表作品和作家介绍4. 亚非拉文学a. 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文学的发展轨迹b. 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文学的代表作品和作家介绍5. 跨文化交流与文学互鉴a. 跨文化交流对世界文学的影响b. 文学互鉴的案例分析和启示总结:。

文学概论考试知识点总结

文学概论考试知识点总结

文学概论考试知识点总结
一、文学概念及定义
1. 文学概念的演变
2. 文学的定义及特点
3. 文学与其他艺术的关系
二、文学的分类
1. 文学体裁的分类
2. 文学流派的分类
3. 文学作品的分类
三、文学思潮
1. 文艺复兴
2. 古典主义
3. 浪漫主义
4. 现实主义
5. 自然主义
6. 象征主义
7. 超现实主义
8. 后现代主义
四、文学理论
1. 形式主义
2. 结构主义
3. 话语分析
4. 读者反应理论
5. 心理学批评
6. 后现代批评
7. 后殖民主义批评
8. 女性主义批评
五、文学批评方法
1. 传统批评方法
2. 新批评方法
3. 结构主义批评方法
4. 话语分析批评方法
5. 读者反应批评方法
6. 心理学批评方法
7. 后现代批评方法
8. 后殖民主义批评方法
六、文学史
1. 中国古代文学史
2. 中国现代文学史
3. 世界古代文学史
4. 世界现代文学史
七、文学作品分析
1. 文学作品的结构分析
2. 文学作品的风格分析
3. 文学作品的主题分析
4. 文学作品的意义分析
八、文学批评实践
1.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评析
2. 世界经典文学作品解读
3. 文学作品的文化批评
4. 文学作品的社会批评
以上是文学概论考试的主要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文学概论考试重点整理

文学概论考试重点整理

1、中国古典诗论中,唐代诗人王昌龄在其著作《诗格》中首次使用了“意境”的概念。

2、文学接受的动机主要有审美动机、求知动机、受教动机、批评动机和借鉴动机。

3、事件由所叙述的人物行为及后果构成,一个事件就是一个叙述单位。

4、导致读者阅读过程中产生的“第二文本”与作者创作的“第一文本”之间出现异变的原因有政治观念、文化观念、文化视野、个人经验、文化欣赏能力。

5、没有固定视角的全知叙述可以称为“零聚焦”叙述,而从某个人的单一角度讲故事则是“内聚焦”叙述。

6、叙事性文学作品中的人物通常具有行动元和角色的二重性特点。

7、高雅文学有时候又称纯文学、美文学、严肃文学、精英文学。

8、西方的现代语言学批评的主要代表性学派包括俄国形式主义、新批评、结构主义。

9、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作为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最高原则,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在给作家斐﹒拉萨尔的信中提出来的。

10、汉代学者王充在其著作《论衡﹒乱龙》中创造了“意象”这一概念。

11、波兰学者英伽登把文学作品的文本由表及里分为四个层次,分别是字音及其高一级语言组合、意义单元、多重图片化面貌和再现客体。

12、审美意象可以分为寓言式意象和符号式意象两类。

13、叙事性作品的结构可分为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

14、抒情话语的主要修辞方式有比喻和象征、倒装和歧义、夸张和对比、借代和用典。

15、相对高雅文学,大众文学的特点是思想内容的浅易,艺术形式的简明,富于消遣娱乐功能。

16、阅读活动中的期待视野按照文学接受主体的状况来划分,包括个性期待视野和集体性期待视野两种类型。

17、在文学接受的发展过程中,经由读者阅读产生“第二文本”往往会发生的作品形象异变、情感的异变以及思想观念的异变。

18、文学批评的一般实践包括了解对象、选点切入、确定要旨、布局安排、力求创见五个要素。

1、意境是我国古典文论独创的一个概念,它是华夏抒夏抒情文学和抒情理论高度发达的产物,早在《庄子﹒齐物论》中已有关于“自由之境”的讨论。

文学概论自考复习知识点整合

文学概论自考复习知识点整合

00529文学概论自考复习必过知识点第一章文学观念1、文艺学:研究文学的学科统称;包括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2、文学史:是一门历史地和具体地考察文学发展状况、经验和规律的学科;是文艺学不可缺少的分支学科..3、文学批评:是一门及时地评论同时代作家、作品、文学运动、文学思潮以及其他相关问题的学科;也是文艺学不可缺少的分支学科..4、文学四要素: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提出..世界、作家、作品和读者..文学的必备要素;体现人与客体的对象性;体现人的本质力量..5、广义文化概念提出者:英国人类学家泰勒;英国文学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中国梁漱溟..狭义文化概念:现代汉语词典;符号论文化概念:德国现代哲学家卡西尔..6、马克思、恩格斯在哪些着作中提出意识形态理论: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德意志意识形态..7、提出文学中“心”与“物”的关系理论的作者与论述:刘勰“心物交融说”;关于作家艺术构思与客观事物的论点..诗人对于外物的感受;所引起的感想是无穷尽的;描写事物的神情和外貌要根据景物写;辞藻和音调的运用则要联系自己的心情反复斟酌..“与心徘徊;随物婉转”..德国古典作家歌德;艺术家既是自然的主宰又是奴隶;现实是客观的;作家对现实的反映是能动的..补充1.再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即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摹仿或再现..2.表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即认为作品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表现、传达..3.实用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被读者所利用的关系;认为文学是一种工具;可以为某种社会目标服务..4.客观说:在文学四要素中;把作品抬到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地步;认为作品一旦从作家的笔下诞生之后;就获得了完全客观的性质;它既与原作家不相干;也与读者无涉;它从外界的参照物中孤立出来;本身是一个“自足体”;出现了所谓的“客观化走向”..5.体验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读者对作品的意向性的体验这种关系;强调读者阅读作品是体验和现创造..6.文学的定义:文学作为一种人类的文化形态;它是具有社会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聚着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的情感交流的语言艺术..7.符号论的文化概念:从符号学的角度看;文化是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意义的总和..这个观点是由德国的现代哲学家卡西尔提出的..8.品质阅读:是指“试图尽可能完全地把握作品的肌质;表示首先注意到语言中的各种要素;重音和非重音;重复和省略;意象和含混等等;然后由此向人物、事件、情节和主题运动..这是就西语而言的;若是论汉语文学中‘品质阅读”则是读者阅读是首先关注文本的用字、比兴、押韵、平仄、对仗和用事等;进一步再延伸到对情景的描写或人物、情节的叙述的理解..9.价值阅读:通过对作品的阅读和理解;发现作品的价值意义;尤其是其中的文化意义.. 11.审美:审美是心理处于活跃状态的主体;在特定的心境、时空中;在有历史文化渗透的条件下;对于客体的美的观照、感悟、判断..12.审美意识形态:集团倾向性与人类共同性的、认识与情感的、无功利性与有功利性的、假定性与真实性的统一..13.经验和体验:个人和见闻和经历及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统称为经验..所谓体验是经验中见出深义、诗意和个性的部分..经验是一种前科学的认识;它指向的是真理的世界当然这还是常识、知识;即前科学的真理;而体验则是一种价值性的认识和领悟;它要求“以身体之;以心验之”;它指向的是价值世界..14.移情说:感情外射;原本我的感情外射或融入到物的身上;使之亦有;我就是物;物就是我..15.距离说:拉开功利距离的体验..对已有的经验换一种角度重新审视..16.出入说:王国维提出的..作家的体验不但要能“入”;而且还要能“出‘: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入乎其内就是移情式体验;出乎其外;就是体验主体对体验的反刍..17.情致:由黑格尔提出..情致是两个方面的互相渗透;一方面是个体的心情;是具体感性的;是会感动人的;另一方面是价值和理性;可以作为认识..但这两个方面完全结合在一起;不可分离..因此对那些情致特别微妙深邃的作品;它的情致往往是无法简单地用语言传达出来的..第二章文学语言组织1、文本:语言的实际运用形态;根据一定的语言衔接和语义连贯规则而组成的整体语句或语句系统;有待于读者阅读..2、文学文本和文学作品:文学文本是构成文学这种语言艺术品的具体语言形态..文学文本是有待读者阅读的包含完整意义的实际语言系统..文学作品是指已经被读者阅读并赋予特定意义的语言系统..3、文学文本的层面:中国古代:言象意三层面周易庄子王弼刘大櫆姚鼐;西方:但丁黑格尔;波兰英加登四层面字音及其高一级语音组合、意义单元、多重图示化面貌、再现的客体现代:文学语言组织、文学形象系统、文学意蕴世界..4、文学文本的语言性:文学文本所具有的基本的语言特性..5、文学语言组织:是文学文本的最基本层次和直接现实;它是一种具有表现性目的和个性特征的整体性语言结构..它有三个基本特性:语言性、整体性和表现性及个性..6、文学语言组织的层面:三个;分别是语音层面、文法层面和辞格层面..7、语音层面:是文学语言组织的基本层面之一;它是文学语言组织的语音组合系统;主要包括节奏和音律两种形态..8、节奏:是文学语音层面的基本形态之一;是语音在一定时间里呈现的长短、高低和轻重等有规律的起伏状况..节奏有三种类型:长短型、高低型和轻重型..9、音律:也称声律、声韵或韵律;是文学的语音层面的基本形态之一;是由声调、语调和韵的变化和协调而形成的内部和谐状况..10、文法层面:是文学语言组织的基本层面之一;它是文学语言组织在语词、语句和篇章方面的构成法则..文法通常有三类:词法、句法和篇法..11、词法:又称字法;是文法层面的类型之一;是特定文本内语词的构成法则..12、句法:是文法层面的类型之一;是特定文本内语句的构成法则..13、篇法:又称章法;是文法层面的类型之一;是特定文本的整体语言构成法则..14、辞格层面:是文学语言组织的基本层面之一;它是富有表现力并带有一定规律性的表现程式的运用状况..15、三对六种基本辞格:比喻明像暗是借没有和借代局部代替整体;对偶当邻隔句对和反复;倒装和反讽..16、文学语言组织的审美特征:体现在内指性、音乐性、陌生化..第三章文学的形象系统1、文学形象:文本呈现的具体的、感性的、具有艺术概括性的、体现作家审美理想的、具有审美价值的自然的和人生的图画..2、文化形象的系统性:其一是就艺术世界有机性而言;其二是就不同性质的文学形象的审美功能的互补性而言..3、文学形象的概括性:文学形象能够传达丰富的内在意蕴的功能..4、文学形象的总体特征:文学形象的具体可感性;文学形象的艺术概括性;文学形象的审美理想性;文学形象的审美属性..5、文学典型:是写实性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是人类创造的艺术至境的基本形态之一..西方创立..6、西方典型论发展三阶段:17世纪前狄德罗类型说;18世纪后黑格尔个性典型观;19世纪80年代末马克思主义典型观..中国:五四后传入;陷入哲学视角..7、典型:是指写实型作品言语系统中呈现的显出特征的富于审美魅力的含有丰厚历史意蕴的性格..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8、文学典型的特征:特征性:具有贯穿其全部活动的总特征及总特征制约下丰富多彩的局部特征;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意蕴;具有独特的审美艺术效果:生命形式真实性新颖性.. 9、特征化:在写实型作品中;作家抓住生活中最富有特征性的东西;加以艺术强化、生发的过程;叫做“特征化”;这是创造典型的基本方法..10、典型环境:指充分体现现实关系真实风貌的人物的生活环境..它包括以具体独特的个别性反映出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关系总情势的大环境;又包括由这种历史环境形成的个人生活的具体环境..11、文学意境:是抒情性文学追求的艺术至境形态..中国古代文学创立..12、意境论的形成:庄子、刘勰、王昌龄、刘禹锡、王国维..13、文学意境的特征: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生命律动、韵味无穷..14、意境分类法:刘熙载分类法、王国维分类法有我无我..15、文学象征意象:哲理性文学追求的艺术至境形态..16、意象的四种含义:心理意象心理意象是指在知觉基础上形成的呈现于脑际的各种感性形象、内心意象在文学创作中表现为艺术构思所形成的心中之象、泛化意象文学作品中出现的一切艺术形象或语象的统称、观念意象及其高级形态..17、文学象征意象的艺术特征:哲理性本质特征、象征性基本表现手段、荒诞性形象特征、求解性审美特征..18、象征意象化的方法:第一是努力捕捉客观物象与主观意念的对应关系;选择好最佳的象征物、第二是准确把握对应点、第三是运用拟人化的方法..19、文学象征意象的分类:寓言式意象;通过故事情节暗示一种哲理或观念;符号式意象;通过无情节的整个或单个的形象特征;直接暗示和象征观念与哲理..20、诗有三境:物境诗由物生、情境诗由情生、意境揭示思想与事理..21、意境:指抒情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22、文学形象的形成;与人的知、情、意的全面展开;与人的知、情、意的审美需要相适应;便形成了由文学典型、文学意境和文学象征意象三者构成的互补性形象系统..23、文学形象的一般形态:写实性形象、抒情性形象和表意性形象..第四章叙事作品1、中国传统叙事理论的作者:梁启超、王国维..2、西方现代叙事理论的作者: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诗学;虚构、情节—古罗马贺拉斯诗艺;人物形象—法国布瓦洛;类型化—黑格尔;性格中心—恩格斯;典型环境典型人物..3、叙事:通过语言组织起人物的行动和事件;从而构成艺术世界的文学活动..4、叙事的层面: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来观察、分析叙事活动..包含叙述语言、叙述内容、叙述动作..法国叙事学家热奈特的三分法5、文学叙事的意义:建立在两个方面上;既是对外部世界的关注;又是作者自己的认识和体验..6、叙述语言:使故事得以呈现的口头或书面陈述..包括叙述时间、叙述视角、叙述标记..7、叙述时间:故事时间与文本时间相互对照形成的时间关系..主要包含时距、次序、频率..8、时距:故事时间长度与文本时间长度对照形成的关系..省略、概略、场景、减缓、停顿..9、次序:故事时间中事件的前后顺序与文本时间中语言的排列顺序对照形成的关系..顺叙倒叙插叙..10、频率:文本中的叙述语言和故事内容之间的重复关系..11、叙述视角: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由叙述人称决定..12、第三人称叙述:从与故事无关的旁观者角度进行叙述..全知视角;剥夺读者的探索求解权利..第一人称叙述:既是叙述人又是故事中的一个角色..第二人称叙述:故事中的主人公或某个角色以“你”的称谓出现的..13、叙述视角与人称的变换:对两种以上叙述交替出现的叙述..14、叙述标记:对于理解故事来说具有标志作用的叙述手段..意义:有时用来提示写作意图或宗旨;使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特征得以凸显出来..15、叙述内容:文学文本所叙述的东西;即故事本身..包含人物、结构、行动..16、故事:叙述内容的基本成分;涉及事件、情节、情景..17、事件:故事中人物行为及其后果..18、情节:按照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18、情景:人物的行为与环境组合起来的实际场面和景况..19、人物:推动故事的进展和具体生动的形象..扁形、圆形、表意、典型、性格人物五个类型..20、扁平人物:具有单一或简单性格特征的人物..21、圆形人物:具有多种复杂性格特征的人物..22、行动:是人物有目的的行为..包含叙述功能、叙述逻辑、符号矩阵..23、叙述动作:讲故事这一行为本身..叙述者、接受者..24、真实的作者:创作作品的人..25、隐含的作者:进入作品的叙述活动后的作者..26、叙述者:讲述作品中语言的人..27、叙述声音:体现叙述者叙述动作的口气或基本态度..分为显在叙述者和隐在叙述者..28、显在叙述者:指读者在文本中明确地听到叙述者声音的情形..29、隐在叙述者:是指读者在叙事文本中难以发现叙述者声音的情形..“隐在叙述者”并不是不存在叙述者;“隐在”的叙述者实际上是隐藏在了人物背后;默默地支配着人物;使他们说出叙述者需要叙述的东西..30、接受活动的参与者分为三个方面:接受者、隐含的读者和真实读者..31、真实读者:现实中客观存在的阅读作品的人..32、接受者:与叙述者相对的概念..隐含的接受者:叙述者讲述故事是一种语言交流行为;叙述者在叙述时心目中存在着潜在的接受者..这种由叙述者所设定的;隐含在叙述动作中的接受者就是隐含的接受者..第五章抒情作品1、三分法:把文学作品分成三大类:叙事作品、抒情作品、戏剧作品..论述文学抒情的重要作者: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诗学、黑格尔美学、雨果<克伦威尔>序言..2、抒情作品的内涵:指的是简要地表现、传达作者以情感为核心的内在心性的文学作品..以情感为本位..3、抒情作品的情感特质:把狭义情感转化为广义情感;把日常情感转化为艺术情感;把个人情感转化为公共情感..4、情感: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情感包括人类主体性的一切方面;狭义情感仅指人由于感受到外界的刺激而产生的心理反应..5、抒情的本质:抒发情感即表现情感法国学者欧盖尼;克罗齐、科林伍德的表现论;抒发情感即传达情感托尔斯泰的传达伦;抒发情感即投射情感罗斯金投射论..6、抒情的原则:古典主义的抒情原则:强调理性主义;凭借理性抑制感情的冲动..浪漫主义的抒情原则:强调直抒胸臆;强调情感的自然流露..象征主义的抒情原则:强调强烈的神秘主义色彩..一般性原则:诚挚性原则;独特性原则;感染性原则..7.抒情的途径:以声传情;声情并茂;以景结情;情景交融..8.抒情的策略:创作时;在语法或修辞上采用某种方法和手段以达到抒情的目的并强化抒情效果..有两种:语法策略和修辞策略..9.语法策略:从语言的结构方式这一角度强化抒情效果的方法和手段..10.修辞策略:运用各种修辞方式强化抒情效果的方法和手段..意象、隐喻、典故、悖论..11.意象:心理画面..12.隐喻:是在彼类事物的暗示之下感知、体验、想象、理解、谈论此类事物的文化行为..13.典故:是一种历史化的隐喻;是在神话或历史事件的暗示之下;感知、体验、想象、理解、谈论当下事件、情状或环境的心理行为、语言行为和文化行为..14.悖论:是指那种表面上自相矛盾而实质上千真万确的语句;所谓“似是而非”的语句..15.抒情的传统:中国:以抒情文学为主导的传统;西方:以戏剧文学、叙事文学为主导的传统..16.抒情作品的特征:①题材与结构特征:选择特定的题材、特定的原型意象表达特定的主题;表现为跳跃性..②意象与主题特征:表现为原型意象的运用;表现为抒情母题生成..伤春与悲秋、离情与别绪、思想与怀远..原型意象:在某种抒情传统中长期反复使用并因之产生了固定内涵的模式化意象..抒情母题:在某种抒情传统中基于某种原型意象而形成的内涵相对固定的大型主题..③文体特征:抒情诗:指任何旨在表达情感的短诗分为颂诗、情诗、哀诗;抒情小品文:一种短小而富有抒情意味的散文在内容上高度自由;在形式上灵活多样..17、传达与表现的区别:艺术家在表现时不知道这种情感是什么;而在传达时知道这种情感是什么..表现的目的是使我们明白自己的情感;传达的目的则是使别人明白我们的情感.. 第六章文学的风格1.论述风格问题的重要理论家:东方:印度伐摩那、毗首那他;西方:德国语言学家威廉·威克纳格、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英国作家斯威夫特、瑞士语言学家巴依、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2.风格的诸种理论:风格是独特的言语形式..着眼作品外在形式风格是作家的创作个性在作品中的自然流露..着眼风格形成的内在根据风格是主体与对象、内容与形式相契合时呈现的特色..从结合和统一方面看;强调有机性风格是读者辨认出的一个格调..从读者鉴赏的角度理解3.文学风格定义: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和言语结构中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的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4.创作个性:是作家的气质禀赋、世界观、艺术观、审美趣味、艺术才能等主观因素综合而的一种习惯性的行为方式;它支配着文学风格的形成和显现..是作家在虚拟世界中的存在方式;具有审美的超功利性..5.日常个性:人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结构方面的独特性..是创作个性形成的基础..6.创作个性和风格的关系:风格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经创作个性的有机整合后所显现的独特的艺术风貌和格调;创作个性是风格的灵魂..7.文体:文学风格的载体;是一些持久性的体制、样式、类型;都是广义的语言秩序..分为三层面:作品的体裁、体制;文学的语体;文学的风格..8.文学语体:与一定的体裁相匹配而显示其特征的文学语言;表现为特定的语言体式..分为抒情语体;叙事语体;对话语体..9.抒情语体:一种表现对情感的体验、特别钟爱声音功能、擅长偏离语言常规且频繁运用修辞手法的语言体式..多用于诗歌10.叙述语体:用于叙述事件;在叙事性文体中广泛使用的语言体式..11.对话语体:富于动作性;要求性格化和口语化的语体..多用于戏剧文学..动作性、性格化、口语化..12.自由语体:在规范语体的基础上加以自由创造的语体..为创作个性的自由发挥提供广阔的空间;是作家创作个性发展为风格的唯一途径..13.风格是言语结构显示出特色和稳定性的表现;是某种语体发展到极致的结果..14.语言的编码和超码:现代语言学之父、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15.文采:文学作品中的言语色彩;是文学风格的外表..16.情调:作品中的情感格调..17.气势:文学作品中的精神状态和精神力量的运动状况..18.氛围:弥漫于作品的特定气氛;往往与景物、环境结合构成意境和情境..19.韵味:作品言语结构所产生的情趣和意味..20.文学风格的特征:独创性;稳定性;多样性..21.文学风格的审美价值:风格在审美的形式中凝聚了生命的内质;体现了人的各种生命状态、丰富的个性和创造力量;表达了对人生和艺术的价值取向..22.时代风格:作品在总体特色上所具有的特定时代的特征;是时代的精神特点、审美要求和审美理想在作品中的表现..23.民族风格:指反映出各种民族文化特点的文学风格..24.地域风格:指反映出各种地域文化特点的文学风格..25.流派风格:是指一些思想感情、文学观念、创作主张、取材范围、表现方法、语言格调等方面相近的作家在创作上形成的共同特点..是一种群体文化的表现..26.婉约派:宋代形成的词学流派..以柳永、秦观、李清照为代表..婉约派的风格特色是情思绵密;语气吞吐;格调温雅..代表作有柳永的雨霖铃、秦观的踏莎行、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27.豪放派:宋代形成的词学流派..有人认为是范仲淹开其风;有人则认为是苏轼发其端..就其成就和影响来说;当推苏轼和辛弃疾;故有“苏辛词派”之称..风格特色是气象恢弘;境界雄奇;文势奔放..苏轼的念奴娇、大江东去..第七章文学创作1、关于文学创作的几个重要理论养气说:认为气道德精神是文学创作活动中最主要的环节;只重“气”;不全面..感物说:强调文学创作过程中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之间相互作用的重要性..287胸有成竹说:这也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重要概念;认为作家、艺术家在动手创作之前要先使描写对象的特征了然于胸;这样才能创作出好作品..距离说:布洛观点;主张审美主体不能有过多的功利考虑;在一定的距离外欣赏审美对象的美..285表现说:文艺归结为作家心灵或本能的表现;主张创作从主观自我出发..忽视客观社会生活;不全面..内指性深层心理说:文学创作不是人的意识所决定的;而是个人或集体的深层心理无意识决定..镜子说:强调文学创作必须反映客观生活..对主观能动认识不够;不全面..2.作家要具备哪些基本素质一方面是文化修养:生活积累、文化知识、人格修养、特殊爱好..另一方面是独特素质:常处于创作激情中、敏锐的观察力、对语言有着超常的敏感和驾驭能力..3.文学创作主体:指已经处于创作活动过程之中的作家个体..有哪些特点:1、暂时放弃现实功利性关注..2、想像力被充分调动起来..3、向创作对象投注强烈的感情..4.文学创作客体: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加工改造的对象;是以人的活动为中心的社会生活..5.艺术直觉:主体从对象的感性形式上直接把握其内在蕴意的思维方式或心理能力..由感性直观因素、理解因素和与二者相伴随的情感体验三方面交织而成..6.艺术灵感:在艺术活动中主体情绪激动、思路畅通、创造力极强的思维状态..三大特征:突发性、迷狂性、创造性..7.艺术情感:主体在文学艺术活动中产生并促使这一活动进一步展开的心理体验..8.人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心理体验;主体对他与客体之间利害关系的功利性评价的心理反应..9.艺术想象:文学艺术活动的主体调动过去积累的记忆表象;经过艺术加工创造艺术形象的心理过程..三类型:再现性想象、创造性想象、相似性想象..10.再现性想象:主体对他所要描写的事物形象的复现..11.创造性想象:在再现记忆表象的基础上;对对象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熔铸;从而创造不同原型的艺术形象的过程..12.相似性想象:由一物的触发而想到另一物的心理过程..13.艺术理解:指作家在创作活动中所进行的分析、判断、识别、比较的理性思维活动..14.创作动机:作家、艺术家从事具体创作活动的目的..构成分为个体性因素和社会性因素..15.创作冲动:是作家艺术家创作活动时的心理驱动力..16.是一种具有主导性的朦胧的情绪体验本质..17.艺术构思:作家在特定创作动机的指引下;在已激起的创作冲动驱使下;对选定创作对象的基础上运用艺术概括、艺术变形等手法塑造艺术形象、构织故事情节并最终形成艺术世界的整个思维过程..基本阶段:作品整体架构的形成;具体艺术形象的设计;情节的演变发展..18.艺术构思的主要方式:艺术概括和艺术变形..19.艺术概括:指创作主体从一定创作动机出发对选定的材料进行提炼加工的过程..包括艺术综合、艺术简化..20.艺术综合:在艺术构思过程中对各种材料进行重新组合;从而形成艺术形象的过程..21.艺术简化:创作中对所写的事件和人物只寥寥几笔勾勒特征;对无关细节完全省略..22.艺术变形:为达到某种艺术效果而有意将描写对象以扭曲、畸形的形式表现出来..艺术传达:从艺术构思到语言的显现这一由内向外的活动和过程..。

自考00529文学概论(一)知识点总结

自考00529文学概论(一)知识点总结

客观说 观的性质。它既与原作家不相干,也与读者无涉。客观说认为文学已经从外界的参照物中孤立出来,作品本身是
一个“自足体”,出现了所谓的“客观化走向”。
读者“体验说”是指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读者对作品的意向性体验这种关系,强调读者阅读作品时的感受和再创
体验说 造。波兰现象学派美学家英加登认为,作品中有许多“不定点”,这些“不定点”使作品成为“待机存在状态”,
2.文学观念演变与文学自身的演变:由于受社会生活变动、斗争和不同社会心理作用,其发展的路线和形态往往是极其复杂的;
是与文学自身的矛盾发展运动过程密切相关的;文学观念的变化,还与人的观点的不同与变化有关。
四、文学的界说
文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样式、是一种社会的审美意识形态、是一种语言艺术,它包含着人的个体体验,沟通人际的情感交流。
二、文学是人的一种审美活动:1.美不是无条件的。审美是心理处于活跃状态的主体,在特定的心境、时空中,在有历史文化渗
透的情况下,对客体的美的观照、感悟、判断。审美的实现需要三个层面的协调合作:主体心理层(我们要专注于《江雪》所
提供的画面与诗意我们才能进入这首诗所吟咏的那种与天地融为一体却又孤寂的诗的世界。)、客观对象层、中介层:①特定的
些方式所创造的事事物物,以及基于这些方式所形成的心理和行为。它被分为三个层面,即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
在广义的文化概念中,最不容易发生变化的是精神文化。狭义文化是个人的素养及其程度,包括人受教育的程度、知识的多少、
涵养的高低等。
二、文学的文化意义:揭示人的生存境遇和状况;叩问人的生存意义;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憧憬人类的未来;学
文学作为一种人类的文化形态,它是具有社会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聚着个体体验的语言艺术。从社会结构的角度看,文学

自考《文学概论》知识要点(识记知识)

自考《文学概论》知识要点(识记知识)

自考《文学概论》知识要点(识记知识)
第一章文学观念:
文学四要素:作品、作家、宇宙、读者。

文学活动三过程:体验、创作和接受。

历史上五种主要的文学观念:再现说、表现说、实用说、客观说、体
验说。

文学的定义:文学作为一种人类的文化样式,它是具有社会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聚着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的情感交流的语言艺术。

文化的定义:广义的文化概念分三个层面,即物质文化、制度文化、
精神文化。

狭义的文化概念是指个人的素养及其程度,包括人受教育的程度、知识的多少、涵养的有无等。

审美:审美是心理处于活跃状态的主体,在特定的心境、时空中,在
有历史文化渗透的条件下,对于客体的美的观照、感悟、判断。

审美活动:简称“审美”。

审美活动的基本精神是人的心理器官的全部畅通,是人的内在丰富性的全部展开,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在审美的瞬间,人们暂时摆脱了周围熙熙攘攘的现实,摆脱了功利欲念,使灵魂升腾到一个心醉神迷的自由境界。

第二章文学语言组织
文学文本:是供读者阅读的包含完整意义的实际语言形态,是文学这种语言艺术品的基本存在方式。

文学语言组织:是文学文本的最直接、最基本的存在方式。

作家的创。

文学概论自考知识点总结

文学概论自考知识点总结

文学概论自考知识点总结一、文学概念1. 文学的定义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通过文字表现思想、情感、审美感受的艺术形式。

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具有语言、意义、形式等方面的特点。

其主要特征包括文字性、审美性、想象性、表现性等。

2. 文学的功能文学具有多种功能,包括审美功能、思想性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等。

通过文学作品,人们可以感受美的享受,思考人生哲理,学习道德规范,获得心灵慰藉,增进人际交往等。

3. 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区别文学与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相比,其最大的区别在于表现方式。

文学是通过文字表达思想情感,而其他艺术形式则通过图画、音乐、身体语言等方式表现。

二、文学分类1.按照表现形式: 散文、诗歌、戏剧。

2.按照内容和形式分析: 抒情、叙事、议论。

3.按照传统分类: 古代文学、现代文学、近代文学。

三、文学流派1. 文言文与白话文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学的主要表现形式,它具有古朴、简练、朴实的特点,适合于叙事、议论等文学体裁。

白话文则更加贴近口语,能够更好地表达现实生活中的情感和思想。

2. 老、中、新三派文学老派文学以沈复、曹雪芹为代表,注重古典诗文的规范,追求优美、典雅的表达形式。

中派文学则是延续老派文学的传统,但更加注重现实生活的表现。

新派文学则是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一股新的文学思潮,注重反映社会现实,关注人民群众的生活,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流派之一。

3. 现代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是20世纪初兴起于西方的一种文学思潮,试图打破传统文学的形式,注重探索意识流、碎片化的叙述手法,追求表现内心世界和现实生活的混沌感。

莫迪安诺、福克纳等是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

四、文学现象1. 文学创作过程文学创作是作家通过对生活、情感、人生等方面的思考和体验,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具有艺术价值的文学作品的过程。

文学创作具有灵感、构思、落笔、修改等多个阶段。

2. 文学接受过程文学作品通过出版、传播等方式,被读者接受、评论、评价,产生阅读效果,从而影响人们的思想、情感、审美观等方面。

文学概论00529 自考重点整理

文学概论00529 自考重点整理

第一章文学观念。

1.文学观念就是对文学的看法。

2.文学四要素:是由艾布拉姆斯提出的,分别是:世界,作品,艺术家,欣赏者。

3.文学四要素给我们最重要的启示:把文学理解为以作品为中心所展开的活动。

文学活动是以作品为中心,所展开的活动,其他三要素是世界,艺术家,欣赏者。

其中还包含了体验,创作,接受三个过程。

4.历史上六种主要的文学观念。

1)再现说:是指在文学四要素当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关系,认为作品是世界的重现和模仿。

2)表现说:是指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认为作品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

3)实用说:是指在文学四要素的关系中强调作品被读者所利用的关系,认为文学是一种工具和手段。

4)独立说:是与实用说相对立的观念,这种观念主要包括文学自律、艺术无功利、纯形式、纯审美。

5)客观说:是指在文学四要素当中,把文本抬到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地步,认为文本一旦从作家的笔下诞生之后,就获得了完全客观的性质。

6)体验说:是指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读者对作品的意象性体验这种关系,强调读者阅读作品时的感受和再创造。

5.文学的定义:文学作为一种人类的文化形态,它是具有社会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聚着个体体验的语言艺术。

6.文学定义所包含的命题:1)文学是一种文化形态。

2)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

3)文学是作家个体体验的凝聚。

4)文学是作者与读者沟通感情的一种独特的渠道。

5)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

7.广义的文化概念指整个社会生活,即人所需要的一切,所制造的一切,所发明的一切。

狭义的文化概念即个人的文化素养及其程度,包括受教育程度,知识水平及涵养高低等。

8.符号论的文化概念:文化是人类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意义的总和。

9.文学的文化意义:1)揭示人的生存境遇和状况。

2)叩问人的生存意义。

3)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

4)憧憬人类的未来。

5)学习和丰富人们的语言。

10.品质阅读:是对于文学作品的语言技巧的运用以及艺术素质高下的解析。

文学概论知识点总结专升本

文学概论知识点总结专升本

文学概论知识点总结专升本一、文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1. 文学的定义:文学是人类用语言文字创作的艺术。

它是一种通过语言和文字表达思想、感情和情感,反映现实和生活的艺术形式,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和时代风格。

2. 文学的基本概念: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包含了多种基本概念,如语言、文学体裁、艺术性、情感表达、意义传达等。

这些基本概念构成了文学的内在特质和外在表现形式。

二、文学的发展历程和特点1. 文学的发展历程:文学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

它自古至今经历了诗、散文、小说等不同的历史阶段和发展过程,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文学体裁和文学风格。

2. 文学的特点:文学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独特的特点,如语言与文学、表达与想象、情感与审美、风格与传统等。

这些特点表现了文学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也展现了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内在魅力和外在价值。

三、文学的基本理论和批评方法1. 文学的基本理论:文学理论是对文学现象和文学实践的理论反思和分析。

它包括了文学美学、文学语言学、文学哲学等多个方面的内容,用以解释和理解文学作品的创作和鉴赏。

2. 文学的批评方法:文学批评是对文学作品进行评价和分析的一种方法。

它包括了文学鉴赏、文学评价、文学研究等多种批评方法,用以揭示文学作品的内在结构和外在表现,解读其意义和价值。

四、文学作品的鉴赏和评价1. 文学作品的鉴赏:文学作品的鉴赏是对其语言、结构、风格、主题等方面进行解读和评价的过程。

它包括了文学作品的审美特征、文学作品的内在价值、文学作品的时代意义等多个方面的内容,用以揭示和理解文学作品的独特魅力和深刻内涵。

2. 文学作品的评价:文学作品的评价是对其艺术性、意义性、传播性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定和比较的过程。

它包括了文学作品的创作价值、文学作品的社会价值、文学作品的传统价值等多方面的内容,用以评判文学作品的水平和成就。

五、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关系和交叉点1. 文学与绘画、音乐、电影等其他艺术形式的关系: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与绘画、音乐、电影等其他艺术形式有着密切的联系和交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0529《文学概论》自考复习必过知识点第一章文学观念1、文艺学:研究文学的学科统称,包括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

2、文学史:是一门历史地和具体地考察文学发展状况、经验和规律的学科,是文艺学不可缺少的分支学科。

3、文学批评:是一门及时地评论同时代作家、作品、文学运动、文学思潮以及其他相关问题的学科,也是文艺学不可缺少的分支学科。

4、文学四要素: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提出。

世界、作家、作品和读者。

文学的必备要素,体现人与客体的对象性,体现人的本质力量。

5、广义文化概念提出者:英国人类学家泰勒;英国文学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中国梁漱溟。

狭义文化概念:《现代汉语词典》;符号论文化概念:德国现代哲学家卡西尔。

6、马克思、恩格斯在哪些着作中提出意识形态理论:《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德意志意识形态》。

7、提出文学中“心”与“物”的关系理论的作者与论述:刘勰“心物交融说”;关于作家艺术构思与客观事物的论点。

诗人对于外物的感受,所引起的感想是无穷尽的,描写事物的神情和外貌要根据景物写,辞藻和音调的运用则要联系自己的心情反复斟酌。

“与心徘徊,随物婉转”。

德国古典作家歌德,艺术家既是自然的主宰又是奴隶,现实是客观的,作家对现实的反映是能动的。

补充1.再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即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摹仿或再现。

2.表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即认为作品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表现、传达。

3.实用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被读者所利用的关系,认为文学是一种工具,可以为某种社会目标服务。

4.客观说:在文学四要素中,把作品抬到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地步,认为作品一旦从作家的笔下诞生之后,就获得了完全客观的性质,它既与原作家不相干,也与读者无涉,它从外界的参照物中孤立出来,本身是一个“自足体”,出现了所谓的“客观化走向”。

5.体验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读者对作品的意向性的体验这种关系,强调读者阅读作品是体验和现创造。

6.文学的定义:文学作为一种人类的文化形态,它是具有社会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聚着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的情感交流的语言艺术。

7.符号论的文化概念:从符号学的角度看,文化是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意义的总和。

这个观点是由德国的现代哲学家卡西尔提出的。

8.品质阅读:是指“试图尽可能完全地把握作品的肌质,表示首先注意到语言中的各种要素,重音和非重音,重复和省略,意象和含混等等,然后由此向人物、事件、情节和主题运动。

这是就西语而言的,若是论汉语文学中‘品质阅读”则是读者阅读是首先关注文本的用字、比兴、押韵、平仄、对仗和用事等,进一步再延伸到对情景的描写或人物、情节的叙述的理解。

9.价值阅读:通过对作品的阅读和理解,发现作品的价值意义,尤其是其中的文化意义。

11.审美:审美是心理处于活跃状态的主体,在特定的心境、时空中,在有历史文化渗透的条件下,对于客体的美的观照、感悟、判断。

12.审美意识形态:集团倾向性与人类共同性的、认识与情感的、无功利性与有功利性的、假定性与真实性的统一。

13.经验和体验:个人和见闻和经历及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统称为经验。

所谓体验是经验中见出深义、诗意和个性的部分。

经验是一种前科学的认识,它指向的是真理的世界(当然这还是常识、知识,即前科学的真理);而体验则是一种价值性的认识和领悟,它要求“以身体之,以心验之”,它指向的是价值世界。

14.移情说:感情外射,原本我的感情外射或融入到物的身上,使之亦有,我就是物,物就是我。

15.距离说:拉开功利距离的体验。

对已有的经验换一种角度重新审视。

16.出入说:王国维提出的。

作家的体验不但要能“入”,而且还要能“出‘: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

入乎其内,故能写之。

出乎其外,故能观之。

入乎其内,故有生气。

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入乎其内就是移情式体验,出乎其外,就是体验主体对体验的反刍。

17.情致:由黑格尔提出。

情致是两个方面的互相渗透,一方面是个体的心情,是具体感性的,是会感动人的,另一方面是价值和理性,可以作为认识。

但这两个方面完全结合在一起,不可分离。

因此对那些情致特别微妙深邃的作品,它的情致往往是无法简单地用语言传达出来的。

第二章文学语言组织1、文本:语言的实际运用形态,根据一定的语言衔接和语义连贯规则而组成的整体语句或语句系统,有待于读者阅读。

2、文学文本和文学作品:文学文本是构成文学这种语言艺术品的具体语言形态。

文学文本是有待读者阅读的包含完整意义的实际语言系统。

文学作品是指已经被读者阅读并赋予特定意义的语言系统。

3、文学文本的层面:中国古代:言象意三层面(周易庄子王弼刘大櫆姚鼐);西方:但丁黑格尔;波兰英加登四层面(字音及其高一级语音组合、意义单元、多重图示化面貌、再现的客体)现代:文学语言组织、文学形象系统、文学意蕴世界。

4、文学文本的语言性:文学文本所具有的基本的语言特性。

5、文学语言组织:是文学文本的最基本层次和直接现实,它是一种具有表现性目的和个性特征的整体性语言结构。

它有三个基本特性:语言性、整体性和表现性及个性。

6、文学语言组织的层面:三个,分别是语音层面、文法层面和辞格层面。

7、语音层面:是文学语言组织的基本层面之一,它是文学语言组织的语音组合系统,主要包括节奏和音律两种形态。

8、节奏:是文学语音层面的基本形态之一,是语音在一定时间里呈现的长短、高低和轻重等有规律的起伏状况。

节奏有三种类型:长短型、高低型和轻重型。

9、音律:也称声律、声韵或韵律,是文学的语音层面的基本形态之一,是由声调、语调和韵的变化和协调而形成的内部和谐状况。

10、文法层面:是文学语言组织的基本层面之一,它是文学语言组织在语词、语句和篇章方面的构成法则。

文法通常有三类:词法、句法和篇法。

11、词法:又称字法,是文法层面的类型之一,是特定文本内语词的构成法则。

12、句法:是文法层面的类型之一,是特定文本内语句的构成法则。

13、篇法:又称章法,是文法层面的类型之一,是特定文本的整体语言构成法则。

14、辞格层面:是文学语言组织的基本层面之一,它是富有表现力并带有一定规律性的表现程式的运用状况。

15、三对六种基本辞格:比喻(明像暗是借没有)和借代(局部代替整体);对偶(当邻隔句对)和反复;倒装和反讽。

16、文学语言组织的审美特征:体现在内指性、音乐性、陌生化。

第三章文学的形象系统1、文学形象:文本呈现的具体的、感性的、具有艺术概括性的、体现作家审美理想的、具有审美价值的自然的和人生的图画。

2、文化形象的系统性:其一是就艺术世界有机性而言,其二是就不同性质的文学形象的审美功能的互补性而言。

3、文学形象的概括性:文学形象能够传达丰富的内在意蕴的功能。

4、文学形象的总体特征:文学形象的具体可感性;文学形象的艺术概括性;文学形象的审美理想性;文学形象的审美属性。

5、文学典型:是写实性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是人类创造的艺术至境的基本形态之一。

西方创立。

6、西方典型论发展三阶段:17世纪前狄德罗类型说;18世纪后黑格尔个性典型观;19世纪80年代末马克思主义典型观。

中国:五四后传入,陷入哲学视角。

7、典型:是指写实型作品言语系统中呈现的显出特征的富于审美魅力的含有丰厚历史意蕴的性格。

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8、文学典型的特征:特征性:具有贯穿其全部活动的总特征及总特征制约下丰富多彩的局部特征;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意蕴;具有独特的审美艺术效果:生命形式真实性新颖性。

9、特征化:在写实型作品中,作家抓住生活中最富有特征性的东西,加以艺术强化、生发的过程,叫做“特征化”,这是创造典型的基本方法。

10、典型环境:指充分体现现实关系真实风貌的人物的生活环境。

它包括以具体独特的个别性反映出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关系总情势的大环境;又包括由这种历史环境形成的个人生活的具体环境。

11、文学意境:是抒情性文学追求的艺术至境形态。

中国古代文学创立。

12、意境论的形成:《庄子》、刘勰、王昌龄、刘禹锡、王国维。

13、文学意境的特征: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生命律动、韵味无穷。

14、意境分类法:刘熙载分类法、王国维分类法(有我无我)。

15、文学象征意象:哲理性文学追求的艺术至境形态。

16、意象的四种含义:心理意象(心理意象是指在知觉基础上形成的呈现于脑际的各种感性形象)、内心意象(在文学创作中表现为艺术构思所形成的心中之象)、泛化意象(文学作品中出现的一切艺术形象或语象的统称)、观念意象及其高级形态。

17、文学象征意象的艺术特征:哲理性(本质特征)、象征性(基本表现手段)、荒诞性(形象特征)、求解性(审美特征)。

18、象征意象化的方法:第一是努力捕捉客观物象与主观意念的对应关系,选择好最佳的象征物、第二是准确把握对应点、第三是运用拟人化的方法。

19、文学象征意象的分类:寓言式意象,通过故事情节暗示一种哲理或观念;符号式意象,通过无情节的整个或单个的形象特征,直接暗示和象征观念与哲理。

20、诗有三境:物境(诗由物生)、情境(诗由情生)、意境(揭示思想与事理)。

21、意境:指抒情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

22、文学形象的形成,与人的知、情、意的全面展开,与人的知、情、意的审美需要相适应,便形成了由文学典型、文学意境和文学象征意象三者构成的互补性形象系统。

23、文学形象的一般形态:写实性形象、抒情性形象和表意性形象。

第四章叙事作品1、中国传统叙事理论的作者:梁启超、王国维。

2、西方现代叙事理论的作者: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诗学》,虚构、情节—古罗马贺拉斯《诗艺》,人物形象—法国布瓦洛,类型化—黑格尔,性格中心—恩格斯,典型环境典型人物。

3、叙事:通过语言组织起人物的行动和事件,从而构成艺术世界的文学活动。

4、叙事的层面: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来观察、分析叙事活动。

包含叙述语言、叙述内容、叙述动作。

(法国叙事学家热奈特的三分法)5、文学叙事的意义:建立在两个方面上,既是对外部世界的关注,又是作者自己的认识和体验。

6、叙述语言:使故事得以呈现的口头或书面陈述。

包括叙述时间、叙述视角、叙述标记。

7、叙述时间:故事时间与文本时间相互对照形成的时间关系。

主要包含时距、次序、频率。

8、时距:故事时间长度与文本时间长度对照形成的关系。

省略、概略、场景、减缓、停顿。

9、次序:故事时间中事件的前后顺序与文本时间中语言的排列顺序对照形成的关系。

顺叙倒叙插叙。

10、频率:文本中的叙述语言和故事内容之间的重复关系。

11、叙述视角: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由叙述人称决定。

12、第三人称叙述:从与故事无关的旁观者角度进行叙述。

全知视角,剥夺读者的探索求解权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