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读书报告
活着读书报告范文
![活着读书报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90e51e57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e1.png)
活着读书报告范文一、福贵的悲惨人生之旅。
这本书的主角福贵啊,那可真是个苦命人儿。
本来是个富家少爷,整天过着吃喝嫖赌的日子。
我就想啊,这人怎么就这么作呢?好好的日子非得把家产都给败光了。
这下可好,从云端一下子就跌到了泥里。
他的家人那叫一个倒霉,跟着他受苦。
老爹被他气死,老婆家珍跟着他没享过一天福,还得操持着整个家。
儿子有庆多好的一个孩子啊,善良又懂事,天天跑着去上学就为了省鞋,可最后呢?被抽血抽死了,你说这上哪儿说理去?读到这儿的时候,我这心里就像堵了一块大石头,难受得很。
女儿凤霞也够可怜的,小时候一场大病变成了哑巴。
好不容易嫁给了二喜,看着日子要有点盼头了,结果难产死了。
这福贵的命啊,就像被诅咒了一样,身边的亲人一个一个地离他而去。
家珍也没熬过病痛,走了;二喜在工作的时候出意外也没了;最后就剩下福贵和他的小外孙苦根相依为命。
可这苦根啊,因为太饿吃豆子撑死了。
看到这儿,我都想对老天爷喊一嗓子:“你还能再狠点儿不?”二、活着的意义到底是什么?福贵的一生这么悲惨,可他还活着。
这就不禁让我思考,活着到底是为了啥呢?是为了经历这些痛苦吗?还是说,活着本身就是一种意义,不管遇到什么,只要还喘着气,就继续活下去。
福贵就像一棵被风雨吹打得千疮百孔的老树,虽然只剩下残枝败叶,但仍然顽强地挺立着。
我想,活着可能就是一种对生命的敬畏吧。
哪怕生活给了你无数个耳光,你也得咬着牙接受,并且继续前行。
就像福贵,他经历了那么多的生离死别,到最后还能和那头老牛平静地聊天,讲述他的过去。
他的这种平静,不是麻木,而是一种对生活的看透。
他知道,不管怎么样,活着就还有希望,哪怕这个希望很渺茫。
三、书中描写的时代背景对人物的影响。
这本书的时代背景也很重要。
从福贵的身上,我们能看到那个动荡的时代对普通百姓的影响。
战争、饥荒、政治运动,这些大的社会变革像一个个巨浪,把福贵这样的小人物打得晕头转向。
在战争年代,生命就像蝼蚁一样脆弱,随时都可能消失。
“活着”读书心得精选10篇
![“活着”读书心得精选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6c18425a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73.png)
“活着”读书心得精选10篇“活着”读书心得【篇1】在寒假中,我读了《活着》作者余华用记事的手法、朴实无华的语言写了此书。
当我初次看到“活着”二字时,心中充满了疑惑。
活着是什么?是享尽荣华富贵?是一事无成?还是遭人欺凌?这些都不是。
于是我带着满腹疑问翻开了书。
这本书主要讲了在那个黄昏,老人福贵,向作者余华讲述了自己传奇的一生。
老人的一生是坎坷的,他年轻是只知道吃喝赌嫖,因此,他家从大户人家变成了穷困的农民,不知哪修来的福气,他找了一个温柔贤惠的妻子,就在他悔改后却又国民党被抓去打仗,被放回来后,他发现自己女儿哑了,妻子家珍又生了一个小儿子有庆。
他本想平淡的度过余生,却没想到妻子家珍得了软骨病,小儿子有庆因给县长夫人输血过度而死,女儿凤霞出嫁后因难产而死。
留下当时的福贵与女婿二喜和外甥苦根,没想到二喜又在一次事故中被压死,外甥苦根吃豆子被活活撑死,本该经历的几代同堂,却变成了福贵眼睁睁的看着他仅有的六位亲人相继离世,只留他孤单一人在世上独自苟活。
合上这本书我不禁泪潸潸,感慨万分。
福贵经历了这么多离奇的事:自然灾害、文化__、亲人相继离开的事。
福贵一个人挺了下来!其实,福贵就是那个时代穷苦人民的缩影。
我还是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本书要以“活着”为题呢?我再反复读了五遍,发现:我懂了,我懂“活着”二字的深度。
面对死亡,最痛苦的,不是死去的人,而是活下来的生者。
他们的肩上不仅多了责任,而且少了一个替他分担痛苦的人。
但是,如果生者不肯接受现实,死者又怎能安息?所以,死者不能复生,生者要坚强的面对现实,像福贵一样生活下去。
这样,死者才会欣慰。
人只要是好好的活着就是富裕的,因为我们还有希望,而那些死去的他就什么都没有了,你现在能吃饱能穿好的话,那你更富裕了,因为如今还有地区吃不饱的穿不好的人很多。
不要抱怨不公平,不要怨天尤人,只要好好活着就好。
而且对我们身边的每个人都好一点,因为迟早有一天他会离开你的。
“少年去流浪,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2022《活着》读书报告
![2022《活着》读书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83ef535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e8.png)
2022《活着》读书报告《活着》是不失朴素粗粝的史诗,斗争与生存的故事,给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残忍与善良的形象,在余华的笔下,人物在动物本能和人性之间的苦苦挣扎。
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2022《活着》读书报告9篇,希望大家喜欢。
2022《活着》读书报告1合上这本书,悲伤已经充斥了我的心灵,让我在泪水中回忆整本书的内容。
主人公福贵年轻时顽劣不羁,嗜赌成性,他并不顾家人的劝阻,最终输掉了全部家产,随之而来的是父亲去世,母亲病重。
生活的残酷与窘迫让他彻底从虚无缥缈的梦境中惊醒过来,却又被国民党抓了当壮丁,他有幸在战场上苟全了性命,得以回家和妻儿团聚,然而不堪的境遇却让苦难继续上演,亲人们的相继离世成为他心中永远的伤疤。
最终在暮年之时,只能与一头老牛相守,在一抹夕阳中歌咏人生牧歌。
“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这正是对福贵一生的最佳诠释,听起来是多么的凄凉与不堪。
世间的温暖多情,冷漠与困苦让他留恋忘怀,同时也告诉我们该如何去承受巨大的痛苦,其中也折射出眼泪的内涵和亲情的可贵。
我的泪水里,有感动,有愤恨,有同情,但更多的是触动我心灵的人生真谛。
“活着”,一个如此简单的字眼,无需过多的解释,只要好好的活着,便是最幸福的事。
我觉得福贵是苦难中的幸存者,他心怀勇气与希望两盏明灯,指引着他坚定不屈地走下去。
无论是有庆输血时苍白的面孔,还是凤霞被迫送走时簌簌的泪水,一切的不幸都已被放下,从而埋藏在心灵的最深处。
福贵用行动告诉我们:“人生的道路,即便坎坷难行,也要一如既往地坚持,最终无悔而去,才算得上是无愧生命。
”这就是整本书最本真的道理。
岁月不可以重来,生活也不可以再作安排,所以我们能做的,就是好好地活着。
因为我们生而为人,生而为众生!活着?活着为了什么?当然,有很多人毫不犹豫的会说活着为了享受眼前美好的生活。
故事中的主人公福贵,是个典型的旧社会败家子。
出生于富贵之家,从小到大不愁吃不愁穿,有个三从四德的妻子,也使他彻底成为了嗜赌成性、没有理想、没有责任、没有烦恼的败家子。
读书报告格式模板
![读书报告格式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b7ece36a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45.png)
读书报告格式模板一、书名及作者。
(书名),《活着》。
(作者),余华。
二、书籍信息。
1. 书籍简介。
《活着》是一部由余华所著的小说,讲述了中国农村一个普通农民的一生。
小说以农民福贵的视角,描绘了中国农村社会的变迁和人性的悲欢。
作品以其深刻的现实主义描写和感人的故事情节而著称,被誉为中国当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2. 作者简介。
余华,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出生于湖南省岳阳市。
他的作品以其深刻的现实主义描写和对人性的关怀而广受好评。
余华的作品多以中国农村为题材,揭示了农民的生存状态和人性的悲欢。
他曾获得多项文学奖项,被誉为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
三、读书心得。
《活着》这本书让我深受触动。
通过主人公福贵的一生,作者余华向读者展现了中国农村社会的变迁和农民的艰辛生活。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他们的命运和遭遇让人揪心,让人感同身受。
福贵的一生经历了无数的悲欢离合,他在生活中承受了太多的苦难和磨难,但他始终坚韧地活着,不断地追求生活的意义。
他的坚韧和乐观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明白了生活的真谛。
在阅读《活着》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作者对人性的关怀和对生命的尊重。
小说中的情节虽然充满了悲剧,但作者却用一种温暖的笔触,让人感受到了生命的温情和对生活的热爱。
福贵在生活中遭遇了太多的不幸,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对生活的希望,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生命的坚韧和对生活的热爱。
这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对生活有了新的理解。
四、读书收获。
通过阅读《活着》,我深刻体会到了生命的可贵和生活的意义。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但是我们要学会像福贵一样,坚韧地活着,不放弃对生活的希望。
同时,我们也要学会对生命充满感恩,珍惜眼前的一切,不断追求生活的美好。
《活着》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也让我对生活有了新的认识。
五、结语。
《活着》是一部感人至深的作品,它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生命的可贵和生活的意义。
通过主人公福贵的一生,作者余华向读者展现了中国农村社会的变迁和农民的艰辛生活。
读书报告标题
![读书报告标题](https://img.taocdn.com/s3/m/61b5ad52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a4.png)
读书报告标题读书报告:《活着》《活着》是一本令人深思的小说。
作者余华以敏锐的笔触描绘出了中国文化大革命和社会变革的历史背景下一个普通人家庭的命运。
这本小说深入剖析了人类在生命面前的困境和挣扎,在读过这本小说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生命的可贵和人类的渺小。
这本小说讲述了一个农民的生活故事,主人公福贵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小说围绕着福贵和他的家人,经历了中国文化大革命、大跃进和改革开放等历史事件,一家人也面临着生老病死、贫富差别以及自然灾害等各种生活困难。
小说中,福贵经历了家庭的兴衰,经济的起伏,身体的消瘦,经历了失去亲人、老婆、孩子直至自己奄奄一息。
然而即使在无数的打击和磨难中,他仍然坚持着“活着”的信念,从而成为了一个经典的人物形象。
书中充满了作者鲜明的写作风格,如尖锐、生动、准确、真实以及幽默。
虽然其中充满了黑暗和残酷,但是故事讲述方式轻松诙谐,让人透过文字看到了呈现在眼前的形象。
此书在描绘一个农民家庭的同时,也精准地反映了当时中国的历史和现实。
小说呈现了一个悲惨的时代,揭示了国民对于命运的无力感,人性的悲剧,并表现了对当代中国一些社会现象的感悟。
“生命是一场旅程,而我们却都是临时演员。
”这是书中主人公福贵最为响亮的一句话。
在读过这本小说后,我深刻理解到每一个人都要安于自己的命运,并勇敢地面对生命的挑战。
综上所述,这是一部无比珍贵的小说,让我重新认识到生命的可贵。
读后,我意识到,人生真的很脆弱,很短暂,珍惜每一个时光都是非常重要的。
福贵的生活,不仅是一个个人的故事,更是一段人类的历史,是众多默默无闻的人所经历过的苦难。
在不可避免的困境中,福贵总是能找到生活和希望的力量。
而这正是这部小说所要传达的精髓。
无论我们在何时何地,我们都要保持对生命的尊重和对生活的热爱,并且要时刻铭记那些牺牲和拼搏的人们,在自己的琐碎生活中,珍惜每一个瞬间,让我们的人生更加美好。
读书报告之活着
![读书报告之活着](https://img.taocdn.com/s3/m/55b354a8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f7.png)
读书报告之《活着》《活着》是由余华所著的一部现代文学作品,该书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一个普通农民的一生。
作品通过对中国农村社会的揭示和个人命运的叙述,展现了人性的悲剧和生命的坚韧。
故事的主人公是农民福贵。
福贵生活在一个封闭的农村社区里,过着与大自然紧密相连的生活。
在经历了一系列的人生起起落落后,福贵逐渐成为村里的富豪。
然而,命运的转折却在福贵的一次豪赌中到来,他面临着一系列的不幸遭遇,从而使他的财富和幸福状态一夜之间消失殆尽。
小说以福贵的长子六六的视角展开,通过他的口述,读者得以了解福贵一家生活的艰辛。
福贵的儿子们相继离世,妻子也因病去世,最终只剩下福贵和他父亲过着日渐艰苦的农田生活。
整个家族的灾难与逐渐消亡的农村社会相互交织,揭示了农村人的命运和生活的悲哀。
《活着》不仅仅是一部描述困境的小说,更是对人性和生命的深刻思考。
通过描写福贵一家人的不幸遭遇和与生死抗争的坚韧,余华引发了对人类生命的思索。
小说中的主题问题是生命和人性的意义究竟是什么以及面对那些痛苦和不幸的时刻我们应该如何生活。
通过对福贵的描写,余华展现了一个人在困境中对生命的执着和坚持,以及对责任和家庭的忠诚。
福贵虽然身陷逆境,但在他心中仍然怀抱着对生活的希望,依然有着对家人的深爱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小说中谈到的福贵的经历和对农田生活的描写,向人们展示了农村社会的衰落以及农民所面对的苦难和艰辛。
余华以犀利的笔触写出了农村社会的真实,无论是贫苦农民的辛酸,还是社会的冷漠和不公。
通过描绘普通人的生活,作家让读者反思社会现象和人性的弱点,呼唤社会的关注和关心。
小说中许多情节都残酷而真实,人们在阅读这部作品时会对社会的各种问题(如饥饿、贫困、人性的贪婪等)产生强烈的共鸣。
《活着》是一本深刻而震撼人心的小说,它不仅仅是一个家庭悲剧的记述,更是对生命和人性的思考。
通过对福贵一家命运的描写和对生活的坚持,余华向读者展示了人类生命中最重要的价值观和人性中最纯粹的一面。
2023年《活着》读后感 (集合15篇)
![2023年《活着》读后感 (集合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c3f35fde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a3.png)
2023年《活着》读后感 (集合15篇)《活着》读后感1含着眼泪看完这本书。
三年前同学给我推荐这本书,我一直等他借给我看,他不舍得,后来,我也没有去买,也不太喜欢看电子书。
同学没有给我透露过任何内容,我总以为这本书会蕴藏着很多的大道理。
看完这本书,我仿佛看到了爷爷奶奶她们的过去,好像亲眼看着她们经历过的无助与绝望。
奶奶说,我有一个伯伯,走丢了就再也没有回来了,比我爸爸大两岁,我还有一个叔叔,病死了,八几年的时候病死的,奶奶说叔叔特别聪明。
小时候,不喜欢听奶奶讲过去的故事,因为总也听不懂,也不理解她们那个年代的人到底经历了些什么。
现在,能懂了,却不愿意再去听奶奶讲那些故事了,不想去揭奶奶的伤疤,那一个年代的人,都活的比我们坚强,比我们更精彩的活着。
我看的不是小说,不是一个故事,是一本在还原那个年代的日记,那么真实。
我会把这个书跟我的爸妈分享,善待老人,善待我的爷爷奶奶,他们比我们想象的更坚强,活着,要好好的活着,除了生死,其他的事都是小事!《活着》读后感2看完了《活着》。
作为一个旁观者,觉得福贵的一生是满满的悲哀与伤感。
但是如果真的把自己代入或者只是倾听,就会觉得,福贵的叙述里多是对生活的接受与满足。
无论是好是坏都接受,甚至认为所有的都是上苍赋予的报应和福祉。
这本书和《四世同堂》有相似之处,但是这本以第一人称叙述之后,所有的遭遇都像在身边真切地发生,有真切的欣喜、悲哀、可惜,是凡人的情感。
亲切真实。
而四世同堂就好像有一种尤其的悲壮,家国的豪情裹挟着我,令我感觉自己要变得伟大以相衬。
最后福贵和他的牛福贵说话,说有庆、二喜、凤霞、苦根耕了多少分田地。
看到这些名字,这些生命的血液在沸腾后平息,鼻子有些酸。
本来想评论福贵,他大概过了酸楚的一生。
但是,谁知道呢,除非在一个人出生之前和死去之后,谁也没有办法评价他有没有幸福的一生。
又,一个人是否幸福,并不在于他人的评价里。
《活着》读后感3一部很经典的文学著作,放在书架很久,在书店读一小部分后终于今天一次性看完了。
《活着》读书报告
![《活着》读书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05aca30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ad.png)
《活着》读书报告简介《活着》是中国作家余华于1993年发表的小说,被誉为中国当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该小说以鲜明的现实主义笔调,生动地描绘了一个普通农民的一生,展现了在动荡的历史背景下,人们在生活苦难中的顽强求生与对生命的热爱。
小说不仅深刻地反映了当时中国农村的社会状况,还融合了丰富的人性探索与思考,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反响。
内容梗概《活着》讲述了一个普通农民李家庄主人公福贵的一生。
福贵本是一个富有的农民,他拥有田产和一家纺织厂,在家族中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然而,随着国家的动荡和政治运动的来临,福贵家破人亡。
他的父亲被当作地主抄家,并且被斗争的对象处死;纺织厂被没收;福贵的妻子也在政治运动中因压力过大自杀。
福贵身陷困境,只能出卖自己的房子,开始了流浪的生活。
然而,这只是福贵一生中的起点,随后发生的苦难更加令人难以忍受。
在多次家庭的破碎和亲人的离去中,福贵始终坚守着对生命的执着和渴望。
他努力生存下去,虽然被压榨和虐待,但他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善良的信仰。
《活着》通过福贵的一生,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丰富性,揭示了生命的可贵和人性的尊严。
主要主题生命的意义《活着》的核心主题之一是生命的意义。
在小说中,福贵经历了生死离别、财富的起伏以及社会的变迁,但他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执着。
他坚信生活中的苦难是暂时的,只要活着,就有希望。
通过福贵的一生,作者呼吁人们珍惜生命,不论遇到什么困境都要坚守信念,积极面对,对生活保持乐观的态度。
社会状况与人性小说通过描绘福贵一家在中国农村社会历史背景下的生活,展现了社会状况对个人的影响。
无论是地主抄家还是纺织厂被没收,福贵一家经历了政治运动和社会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虽然他们过着苦难的生活,但他们依然保持着对人性的信仰和善良的行为。
作者通过描绘福贵一家的遭遇,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对人性的审视。
家庭与亲情家庭与亲情是《活着》另一个重要的主题。
在福贵的一生中,他经历了多次家庭的破碎和亲人的离去。
活着读书报告
![活着读书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eccf528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a2.png)
活着读书报告《活着》是余华所著的一本小说,通过一个老百姓的活动命运,反映了中国农村在大时代背景下的沧桑和人民的艰辛生活。
小说以农民福贵的一生为主线,将他的一生与时代背景相结合,展现了中国农村家庭的不幸命运。
福贵在生活中经历了许多悲欢离合,他的儿子死去,妻子离去,家产被抢,只剩下自己与活着的意义。
小说以福贵为代表,通过他的一生展现了农民的辛酸与坚持。
福贵一直保持乐观的心态,他过着简单的生活,靠着自己的努力养活自己。
尽管生活中面临了很多困难,但是福贵依然继续前行,面对困境从不气馁。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福贵的一生展现了中国农民的不幸遭遇。
无论是天灾还是人祸,农民往往是最受伤的一群。
他们没有土地,没有权益,只能默默承受着一切。
作者通过福贵的故事呼唤社会对农民的关注和关怀,希望能够改变他们的命运。
《活着》也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福贵在生活中遭遇了很多背叛,他的妻子离开了他,儿子也背叛了他。
这些背叛使福贵深受伤害,但他仍然选择原谅并继续生活下去。
小说通过福贵的经历告诉读者,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包容和理解,不要轻易放弃和背叛别人。
失去亲人的苦痛是无法弥补的,所以珍惜眼前人才是最重要的。
《活着》还反映了中国在大时代背景下的沧桑与变革。
小说从福贵与他的儿子一起参加革命战争开始,到福贵养孙子讲述自己的遭遇,展现了中国几十年的历史变迁。
在大时代的背景下,农民们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只能被动的接受着一切。
这种历史的变迁给福贵带来了巨大的痛苦,也使他失去了很多东西。
通过《活着》,我看到了农民的艰辛与勇敢,看到了他们在困境中的坚持和乐观。
这本书告诉了我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包容和珍惜,不要轻易放弃与背叛。
它也让我明白了中国历史的沧桑与变迁,以及农民在大时代背景下的辛酸与坚持。
《活着》是一本揭示社会问题、展现人性的优秀小说。
通过福贵的命运,作者余华呼吁社会重视农民的困境和命运,也传递了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包容和珍惜的深刻思考。
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作者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力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也让我在阅读过程中受益匪浅。
读书报告1000字
![读书报告10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447619c5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eb.png)
读书报告1000字
阅读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学习。
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能够获得知识,
还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下面我将分享我对一本书的读书报告。
这本书的名字叫做《活着》,是中国作家余华的代表作之一。
这本书以中国农
村改革开放时期为背景,讲述了一个普通农民的生活遭遇。
通过对主人公的一生经历的描述,作者揭示了人性的悲壮和生命的坚韧。
在这本书中,作者通过对主人公福贵的一生的描写,展现了中国农村的艰辛生活。
福贵在书中经历了家庭的破裂、妻子的死亡、儿子的离去等一系列的不幸遭遇。
然而,即使在生活的重重困难面前,福贵依然坚韧不拔,努力生活下去。
他用自己的坚强和乐观,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
通过这本书,我深刻体会到了生活的不易和人性的伟大。
在面对挫折和困难的
时候,我们应该学会像福贵一样,坚韧不拔,勇敢面对。
同时,书中也反映了中国农村改革开放时期的社会变革和人们的生存状态,让我更加深刻地了解了中国近现代历史和农村社会的变迁。
总的来说,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对福贵一生的描写,作者让我
明白了生活的真谛,也让我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
在未来的生活中,我会继续努力,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因为只有这样,我才能活得更加精彩。
读书让我受益匪浅,我相信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会继续通过阅读不断提
升自己,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
感谢这本书给我带来的启发和感悟,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通过阅读,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人性的伟大。
活着读书报告
![活着读书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e7f652c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19.png)
活着读书报告
《活着》是一部由余华所著的小说,通过主人公福贵的一生,展现了中国农村
的苦难与变迁。
小说以其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感人的情感,深受读者喜爱。
在本次读书报告中,我将分享我对这部小说的一些感悟和思考。
首先,小说中对于农村生活的描绘非常真实。
作者通过福贵的一生,展现了中
国农村的艰辛与辛酸。
在小说中,读者可以看到农民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们在社会变革中所遭受的磨难。
这种真实的描绘让人深刻体会到农民的艰辛与不易,也引发了对农村问题的深刻思考。
其次,小说中对于人性的表现也很深刻。
在小说中,福贵经历了家庭的破裂、
财富的荒唐、儿女的离去,但他始终坚韧地活着。
这种对生活的顽强和对家庭的责任感,让人感叹人性的伟大。
同时,小说也展现了一些人性的丑恶,比如亲情的背叛、金钱的腐化等,这些都让人深思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
最后,小说中对于社会变革的思考也很深刻。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福贵的一生,展现了中国农村在社会变革中所经历的痛苦和挣扎。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设置,都反映了中国农村在社会变革中所遭受的冲击和变化。
这种对社会变革的思考,让人深刻体会到中国农村的发展现状,也引发了对社会问题的深刻思考。
总而言之,余华的《活着》是一部充满人性关怀和社会思考的作品。
通过对福
贵一生的描绘,作者展现了对农村生活、人性和社会变革的深刻思考。
这部小说不仅让人感叹生活的不易,也让人对社会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读到这部作品,从中汲取人生的力量和智慧。
读书报告10篇
![读书报告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d21042ba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08.png)
读书报告10篇读书是一种与众不同的体验,它可以拓展我们的视野,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让我们拥有更广阔的人生。
以下是我阅读的10本书的读书报告:1.《活着》 - 余华《活着》是一部感人至深的小说,讲述了一个普通人的悲惨经历。
通过对主人公福贵的塑造,作者传达了对人性的感悟和对家庭的重视。
这本书使我对生命和家庭有了新的认识。
2.《红楼梦》 - 曹雪芹《红楼梦》是一部中国古典文学巨著,讲述了贾家的兴衰史。
这本书通过对人性、家族和社会的刻画,传达了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阅读它,我感到更加珍惜自己的人生。
3.《论语》 - 孔子《论语》是一本散文集,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这本书通过对孔子思想的阐述,传达了对品德、学问和生活的态度。
阅读它,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做人的道理。
4.《追风筝的人》 - 卡勒德·胡赛尼《追风筝的人》是一部关于阿富汗的小说,讲述了两个小男孩的友谊和命运。
通过对阿富汗的风土人情的刻画和对人性的探讨,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5.《百年孤独》 - 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是一部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小说,讲述了布恩迪亚家族的兴衰史。
这本书通过对人性、家族和历史的刻画,传达了对人生的寄托。
阅读它,我感到人生道路上的奇遇和奋斗。
6.《小王子》 - 圣埃克苏佩里《小王子》是一本童话式的小说,讲述了小王子的旅行和思考。
这本书通过对孩子内心的描绘和对人性的探讨,传达了对人生的启迪和鼓励。
阅读它,我明白了童话可以不止是童话。
7.《了不起的盖茨比》 - F·斯科特·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一部美国现代主义小说,讲述了盖茨比的一生。
这本书通过对美国社会的刻画和对人性的揭示,传达了对“美国梦”的演绎和拷问。
阅读它,我对传说中扑朔迷离的美国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
8.《围城》 - 钱钟书《围城》是一部现代文学经典作品,讲述了贾平凹的爱情故事。
这本书通过对知识分子和社会现实的描绘,传达了对人生抉择和人性脆弱的思考。
读书报告范文2000字
![读书报告范文20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7cbd272b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17.png)
读书报告范文2000字我选择的这本书是《活着》,作者余华。
这是一本很著名的小说,平民化的语言和结构却刻画了一个生动而真实的人生历程,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
小说的主人公叫富贵,原本是个普普通通的农民,但却经历了家破人亡、流离失所、饥饿痛苦、生活无望等数不清的苦难。
不过,现在的富贵已经安然无恙,至少身体上还算健康。
人一生难逃苦难,身不由己的苦难比比皆是,而富贵所经历的苦难恰出众且真实。
小说描写的既是一个人的命运转折,也是中国贫苦民众流离失所、生存艰难、命运多舛的缩影。
小说一开始是富贵幸福的生活,但随即灾祸降临,富贵的命运也从此左右逢源到走投无路。
“活着”成为了他唯一的追求,他把自己的一切都赌在“活着”上。
他虽然身败名裂,失去了家人,但最后仍依然抬起头,一步步地重新拾回了生活,活着才是最重要的吧。
在我看来,这本小说最大的特点在于平民化的语言和故事情节。
余华把日常生活中不起眼的细节借用到小说中,极其细腻地描写了人物的内在世界。
描写贫苦的农民生活,没有一丁点追求奢华的感觉,却把普通的生活呈现得栩栩如生;富贵的感受则是无所不在的,深刻印证了身世与悲欢离合的关系,而这种内在感受包含的真情实感,却抵不过作者以平常心态描绘这一切的淡漠与艺术。
这本书的主题在于回归生活、赞美生命,倡导良知、宽容与爱。
在现实社会中,人们可能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物质层面,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但是这本书却告诉我们,当我们失去一切但保留了生命,那就别无所求,因为最重要的东西还在手中。
这也是这本书最值得我们倾听的东西——生命的尊贵和珍爱。
总之,读完《活着》这本书,我受到了深深的震撼。
我开始思考人的存在意义,思考人应该怎样平凡而有意义地活着。
我认为这本书不仅给我留下了深深的思考,同时也揭示了人生的真谛。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身不由己的苦痛会比比皆是,但是当众生命的脆弱与短暂出现在逝者与活者的面前时,它会让我们重新审视那个最重要的东西——生活。
读书报告标题
![读书报告标题](https://img.taocdn.com/s3/m/feb73d93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a0.png)
读书报告标题读书报告。
《活着》读后感。
《活着》是余华的一部小说,它以农民福贵的一生为主线,展现了中国农村在大时代变革中的苦难与坚韧。
小说通过福贵的命运,揭示了中国农村在战乱、自然灾害和社会变革中所经历的磨难和挣扎。
福贵的一生充满了悲欢离合,他经历了家庭的破裂、生活的困苦、亲人的离世,但他始终坚守着对生活的信念,不断地迎接挑战,活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小说以福贵的视角展现了中国农村的变迁,他经历了战争、饥荒、自然灾害等一系列的苦难,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对生活的希望。
在小说中,福贵的父亲被富家子弟打死,他妻子被人拐卖,儿子也相继离世,他的亲人和朋友们在种种苦难中相继离去,但他依然坚守着对生活的信念,努力活着。
他在生活中经历了磨难,也体验了人生的苦难和无奈,但他依然坚信生活值得珍惜,值得坚守。
通过福贵的一生,作者向读者展现了中国农村的变迁和农民的生存状态。
小说中的福贵代表了中国农民阶层,他的命运反映了中国农村在大时代变革中所经历的苦难和挣扎。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福贵的命运,揭示了中国农村在战乱、自然灾害和社会变革中所经历的磨难和挣扎。
他的一生充满了悲欢离合,但他依然坚守着对生活的信念,不断地迎接挑战,活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通过阅读《活着》,我深刻体会到了生活的不易和生命的可贵。
小说中的福贵虽然经历了种种苦难,但他依然坚守着对生活的信念,不断地迎接挑战,活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他的坚韧和勇敢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明白了生活中困难和挫折只是暂时的,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够迎来阳光。
同时,我也深刻感受到了中国农村的变迁和农民的坚韧。
在大时代变革中,中国农村经历了种种苦难和挣扎,但农民们依然坚守着对生活的信念,努力生存下去。
总的来说,通过阅读《活着》,我深刻感受到了生活的不易和生命的可贵。
小说通过福贵的命运,揭示了中国农村在大时代变革中所经历的苦难和挣扎,同时也展现了农民们的坚韧和勇敢。
福贵的一生充满了悲欢离合,但他始终坚守着对生活的信念,不断地迎接挑战,活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读书报告400字
![读书报告4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c209894a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76.png)
读书报告400字
《活着》是余华的代表作之一,该书以笔者家族的故事为背景,生动展现了中国农村的艰辛生活和家庭的悲欢离合。
小说主要讲述了主人公萧红的一生,她经历了种种困苦和悲惨的遭遇,但依然勇敢地面对生活,坚持活下去。
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本小说的主题是人的尊严和生命的意义。
通过描写萧红一家人的遭遇,作者对中国农民阶级的生活进行了深刻的触动。
小说中描述了农民的艰辛劳作、低俗生活、家庭破裂甚至死亡,这些情节都表现出人的尊严是如何被摧毁的。
小说中的主人公萧红在面对困境时,始终保持着勇气和乐观的态度。
她不畏艰辛,努力工作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她还勇敢地面对家庭的变故。
尽管她一次次受伤,但她从未放弃对生活的希望。
通过阅读《活着》,我对生命的尊严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面对困境时,我们不能轻易放弃,而是要坚持下去。
无论遭遇多大的打击,我们都应该勇敢地面对生活,寻找希望和力量。
此外,本书还通过描写萧红的遭遇,展现了家庭的重要性。
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温暖港湾,也是人们相互关爱的地方。
小说中许多悲剧正是由于家庭分裂和矛盾引起的。
作者通过描写萧红和她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呼唤人们要珍惜家庭,尊重家庭成员,共同面对生活的困难。
总而言之,余华的《活着》是一本发人深思的小说。
它通过描写一个家庭的遭遇,展现了人的尊严、生命的意义以及家庭的重要性。
这本书引发了我对生活和家庭的思考,让我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
我认为这本书是值得推荐给其他人阅读的。
2023年余华《活着》读书报告
![2023年余华《活着》读书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f3fd37a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20.png)
2023年余华《活着》读书报告余华《活着》读书报告篇一福贵年轻的时候是个地主少爷,嗜赌成性,赌光家业一贫如洗。
贫困之中因为母亲生病去城里求医,半路被国名党拉去做壮丁。
后来,等他回来了,女儿因病哑了,母亲也病了。
命运捉弄人,令人无法琢磨,令人尴尬的无奈着,痛苦着。
然而痛苦才刚刚开始,真正的悲剧才开始渐次上演。
大跃进,饥荒饿的妻子家珍驼了背。
儿子因为拯救校长老婆产后大出血,踊跃献血,因为抽血过多死了。
后来女儿,妻子,偏头女婿,外孙相继死去,只剩下两个老不死的,福贵和老牛。
作品艺术特色:①.苦难连环扣鲁迅说:“悲剧就是将东西毁灭给人看。
”福贵的一生就是一幕幕面对死亡的过程②.经历风雨后的释怀富贵送走了自己身边的一个个亲人,任然悠闲恬静的活着,向别人绘声绘色的讲述自己的人生境遇,没有痛苦,没有悲伤,但他那爽朗的笑声中流露的是温厚的高远情怀③.活着之义追寻只有领会懂得了死,才会领会懂得生。
福贵也许明白了,我们却任在探寻。
人为什么活着,也许我们到了垂暮之年才会和福贵一样豁然开朗。
“笑得方式哭,亡的伴随下活着”作品露出一股悲悯情怀和感伤幽默。
揭示了个体生存状态和苦难。
经过精简的历史背景,体现出了小人物的悲欢离合和时代的荒谬感。
作品的结果虽然温和,但颇令人深思。
福贵的一生是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对大跃进,__等时期也进行了温和的讽刺。
《活着》是余华改变风格之作,放弃先锋文学前卫笔法,走向传统的小说。
作品中友朋友,母子,父子,孝悌,夫妻之情都值得我们深深思考。
美国短篇小说家艾米丽说:“如果现在要谈一些东西,显然你应该谈些永恒的东西。
《活着》就是这样一流的作品。
”可见其艺术成就之高。
读完小说,最令人深思的就是人为什么活着。
有人讲人活着总有理由,富贵年轻的时候生不如死,为自己找一个理由,将爹败掉的一百亩地赢回来。
战时九死一生的他,坚持活着,是为了再见老娘,妻子,一双儿女。
极度贫困饱受命运之苦的他,为什么活着,他的亲人需要他。
现代小说作品《活着》读书报告
![现代小说作品《活着》读书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8129d87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34dd149.png)
现代小说作品《活着》读书报告《活着》是中国作家余华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一部备受赞誉的现代小说。
该小说以鲜明的笔触和深刻的思考,揭示了命运、家庭、爱情等主题,引起了广泛的反思和共鸣。
第一部分:小说概述《活着》是一部以一个普通农民的命运为线索,展现中国二十世纪历史变迁和社会风貌的小说。
小说的主角福贵生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经历了中国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改革开放等重要历史事件。
在这个动荡的社会背景下,福贵经历了一系列的家庭遭遇和个人命运的变迁,交织出一幅苦难与坚强的人生图景。
第二部分:命运与家庭小说以福贵作为主角,讲述了他作为一个农民的艰辛生活。
福贵生活在贫困的山村,对生活充满希望和激情。
然而,命运的残酷使他经历了一个个家庭悲剧:父亲被国民党军队杀害,兄弟被迫加入共产党,母亲被活埋等等。
这一连串的不幸使福贵陷入了深深的绝望和痛苦之中。
第三部分:爱情与责任小说中,福贵与妻子财神相依为命,经历了无数艰难困苦。
他们共同面对着贫困、饥饿、疾病以及孩子的死亡,但他们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坚强的信念。
他们彼此扶持、互相支持,这种无私的爱与责任感令人动容,展现了人性的伟大与美好。
第四部分:社会变迁与个人命运小说通过福贵的个人经历,展示了中国社会在过去几十年中的剧变。
福贵从一个普通农民逐渐转变为一个企业家,同时也承受了工业化发展、家庭破碎和道德沦丧等问题带来的冲击。
他的个人命运与中国社会的命运紧密相连,引发了对现代社会的思考和反思。
结语:《活着》是一部触动人心的小说,通过福贵的故事展现了人生的苦难和坚韧。
小说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深刻的洞察力,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和赞誉。
通过读这本小说,我们不仅认识到了中国社会的变迁和个人命运的起伏,更重要的是,我们对于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
我们要珍惜生命,勇敢面对困难,永远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希望。
《活着》读书报告
![《活着》读书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cf8e5de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31.png)
《活着》读书报告《活着》是中国当代作家余华的代表作品之一,小说讲述了主人公福贵的一生经历,描述了他在中国农村社会的变迁中所经历的苦难和悲惨遭遇。
以下是《活着》的读书报告。
内容概括小说以福贵为主角,通过他的视角和经历,展现了中国农村社会在20世纪上半叶所经历的巨变和波折。
福贵出生于一个富裕的地主家庭,经过了灾难、流离、失去妻子和女儿等一系列生命中的打击后,最终顽强的活下来,并在晚年帮助他人。
整部小说围绕着“活着”这个主题展开,通过赞颂福贵“不屈的生命力”,从而揭示出一种对传统价值观的批判和对人性的探索。
内容分析2.1 福贵和生命的关系整部小说贯穿了“生命”的主题。
福贵在小说中被描写为一个顽强的生命力,始终在艰难险阻中保持着活下去的信念。
尽管他遭遇了家庭的变故、劳改、瘟疫等一系列打击,但他从未放弃,一直坚信着“只要活着,一切都有可能”。
正是这种“生命的力量”让福贵在漫长而艰辛的人生道路上生生不息、咬紧牙关走了下来。
2.2 社会与人性小说另一个突出的主题是“社会与人性”。
福贵的遭遇不仅是个人命运的坎坷,也是中国农村社会变革过程中的缩影和哀叹。
从福贵从小生活在一个封闭的封建小社会开始,到颠沛流离的劳改生活,再到改革开放后工业化进程和市场经济的出现,整个社会的变迁历程和人性缺失的表现不断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福贵生命中的苦难和社会反常现象,如土改、大跃进、文革和饭店瓷器门,都反映出社会和人性的黑暗和扭曲。
阅读体验在阅读《活着》的同时,我对历史和现实的认识得到了深化。
小说以福贵的一生为线索,勾勒出了中国农村社会发展的历程和变革。
通过对福贵的生命经历和感悟的描写,作者对于历史和现实的认识反应出了自己的看法和思考,督促读者重新审视与反思自己的生活。
同时,我也发现小说在表现人性和揭示社会矛盾方面的能力之强,让读者感到震撼和思考,使我深刻领悟到生命和人性的意义。
结论在全书中,福贵这个普通人的一生道路,从起始的丰收到结局的荒芜,无不凸显出历史与现实中人性末路和生命之难的道理。
活着800字读书报告
![活着800字读书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ef31965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30.png)
活着800字读书报告《活着》读书报告作品大概一、书名:《活着》二、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页数:194三、著者:余华四、作者简介:余华,浙江海盐人,1960年出生于浙江杭州,后来随父母迁居海盐县。
中学毕业后,因父母为医生关系,余华曾当过牙医,五年后弃医从文,进入县文化馆和嘉兴文联,从此与创作结下不解之缘。
余华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与北师大中文系合办的研究生班深造。
余华在1984年开始发表小说,是中国大陆先锋派小说的代表人物,并与叶兆言和苏童等人齐名。
着有短篇小说集《十八岁出门远行》、《世事如烟》,和长篇小说《活着》、《在细雨中呼喊》及《战栗》。
五、内容大意:《活着》一书讲述的是地主少爷福贵的一生。
年轻时候的福贵嗜赌成性,终于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气死了父亲,而在为生病的母亲求医的路上被国民党抓去当壮丁,后被解放军俘虏谴回家乡,但那时母亲已经去世了,女儿变成了聋哑人??然而,真正的悲剧才开始陆续上演,福贵在经历土改、大跃进、三年自然灾害、文化大革命这些艰难的历史时期中,机灵活泼的儿子有庆被抽血抽死了,女儿凤霞难产死亡,家珍因为积劳成疾得了软骨病最后也离他而去,后来忠厚老实的女婿苦根出了事故,在搬运中被水泥板轧死,四岁的小孙子因饥饿贪吃豆而撑死??最后只剩下福贵一人跟一头老牛在阳光下回忆。
六、读后心得:《只为活着》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讲述一生的故事,有点凄惨,人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中国人两千年的封建传统是为别人而活,父母为孩子而活,孩子为亲人而活。
当就剩下自己时,我们又为谁而活呢?人活着为了什么?福贵经历了人生最大的痛苦,当他看着亲人离自己而去时,心底那时就像在被刀割般地痛,割得很深,痛在全身,鲜血都流出来了??但他却奇迹般地挺了过来,依然乐观豁达地面对人生。
到风烛残年之时,依然牵着一头老牛做伴过日子。
他没有因为亲人的离去而结束自己的生命,因为活着是为了让死去的人安心。
其实福贵并不知道什么是活着,他只知道人活着就是这样,经历一生的酸甜苦辣。
《活着》读书报告1000字
![《活着》读书报告10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ec4c9f6f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60.png)
《活着》读书报告1000字【第1篇】夕阳西下——那孤身的老人 ;《活着》读后感“女人吆喝孩子的声音此起彼伏,一个男人挑着粪桶从我眼前走来,扁担吱呀吱呀一路响了过去。
慢慢的田野渐趋了宁静,四周出现了模糊,霞光逐渐退去。
”静谧的黄昏转瞬即逝,黑夜从天而降了,笼罩着贫贱心绪对亲人散不开的心绪,那是内心的孤独。
老人拥有的,也只有老牛了。
还有村北边——那几座高高低低的土墓碑,富贵把他的心,样貌倾注在那黄土之下的容颜之上。
福贵的不幸,来自于那个社会。
那是一个怎样漆黑的光阴,那是一个摒弃了人性与人性的时代。
愚昧,战争,批斗,饥荒无一不充斥意外获得着古骏文那痛失心扉的记忆。
像森林中拨不开的蛮荒,让人迷路,让人看不见预计未来的路。
那偶尔的欢快,轻松,优美,善良,只是匆匆来过,又悄悄的走了。
那沉重,黑暗,冷酷,孤独,却怎么也挥之不去。
到头来只留老人,独自白头。
身边的亲人——儿子,女儿,妻子,女婿,外孙一个又一个离他而好好,命运不遗余力的摧残着福贵的心,一次,又一次的。
终于,他老了,白头了,背驼了,牙掉了,身边却再也没有一个可以倾诉的人了。
而活着的意志却是他身上唯一不能劫走的东西。
突然,他遇到了老牛,那孤独,那无力,好像是福贵的映照,在它的哀怨的眼神中所,紫菊看到了那像他一样的——活下去的坚强。
“我”用仅剩的积蓄,来换取我们你对我的后半生的陪伴,我们就这样,相互依偎,一直到老,可好?我们相守在那田间,相守走过耕作与丰收,相守时光走过我们所剩不多的岁月。
亲爱的老牛,我所要的,我真正想要的,也就是如此了。
”树木注意到了道路,道路意识到了空气,空气与天王星分享着一切。
在我看来如此和谐,而这个村庄,这个老人,却要承受黑暗的社会带给所带给他的疼痛。
仿佛一切劳作,耕种,一切努力都只为了消除心头上的烙印。
这个世界借故无知,假装无知,却让老人独自承受。
席慕蓉说:“有些苦难可以逢人就说,独自但有种伤痛只能独自去面对,把它藏在最深最暗的边疆地区,唯独不准任何人闯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活着》有感
首先我想引用贝多芬的一句话来形容我读这本书后的感觉——惟其痛苦,才有欢乐。
读这本书的时候心情是痛苦的,读后却隐隐的在痛苦后有那么一丝欢乐。
看似痛苦和欢乐没有联系,甚至是对立的,但读过这本书加之自身的各种经历使我的内心爆发出细微却又无比强大的力量,我想用一句话来形容我的这种感觉,人生有一种悲哀,不是常规的疾病、伤痛、命运的不公、突如其来变故,这种悲哀来自人的本身,因为一个人并没有要求活着,也没有要求成为他现在这个样子!《活着》这本书给人制造了太多常规的悲哀,而我在遍尝这种常规的悲哀后隐约感受到了第二种悲哀。
人本身活着的悲哀!人自身的存在性就是一种悲哀?也许是吧,当我对这个问题深入地思考时,我发现随着思考的进行,我的内心也同时产生了一种力量,就如同哲学家探讨生命的意义而对自己的生死有一种超脱的境界!
看一本书之前必做的必做的一件事就是了解这本书的作者,这不仅是对作者起码的尊重,更因为一本书是作者的内心体现,是作者思想的映射!此书作者为余华,不必介绍他那么多的资料,不过有一点不得不提,余华是分裂的,真如他自己所说:“我和现实关系紧张,说得严重一些,我一直是以敌对的态度看待现实。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内心的愤怒渐渐平息,我开始意识到一位真正的作家所寻找的是真理,是一种排斥道德判断的真理。
作家的使命不是发泄,不是控诉或者揭露,他应该向人们展示高尚。
这里所说的高尚不是那种单纯的美好,而是对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对善与恶一视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
”的确,作者之手述作家之心,余华为我们阐述了什么是活着。
我是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理解这篇作品的:
一、人人都是褔贵,人生不打折
每个人都会遭遇生活的打击,虽然每个人的反应不同,但是人生毕竟是人生,当各种挫折,当各种磨难蜂拥而至,我们能做的不是逃避,而是面对,当褔贵面对自己的过失致使家境的破败时,当他面对战争的残酷时,当他面对双亲的去世,当他面对女儿的疾病,当他面对子女的夭折,当他面对……这一切都是命运的捉弄,但他自己都一力担下,正视苦难,面对着一切挫折,也许他不懂得放弃,也许他不明白什么叫放弃,但他真正的理解生命,生命就是不顾一切的接受生命中
善与恶,以超脱的心态面对一切痛苦。
人人都是褔贵,因为人人都在遭受人生的刁难,即使是最顺畅的人生,也要面对双亲的逝去,也要体会活着的迷茫,也要面对不可预知的死亡。
每个人都不能逃避,虽然生活中经常有一些人在逃避,凄苦的农民工面对自己付出艰辛的劳动得不到回报时,往往踏上几十层的高楼,而当他们其中的有些纵身一跃时,我想除了满腔悲愤外,也同时有着对生活的放弃,对自己生命的难以忍受。
记得几年前我听过一个演讲,在此不必提及他的姓名,重要的是他的经历,他大约年长我十岁,出生于一个封闭的小山村,要从村里乘车到外界,至少要走几十里的山路,那一年他的母亲送他去上大学,挑着沉重的担子半夜启程,担子之所以沉重,是因为他多带了几缸腌菜,不为别的,只因他贫苦。
大学期间他不辜负一分一秒,毕业后豪气干云的开始了如火如荼的创业,但入大多数年轻人一样,他失败了,那天晚上,他站在八楼俯瞰上海迷蒙的夜景,准备自杀前他掏出手机向他的父母打了一个电话,父母的声音一如既往的温和,但说了不到三分钟,他的手机停机了,也许是命运的嘲弄,一腔悲愤的他拿起自己的手狠狠地打了自己一个耳光……后来的故事勿冗赘述,已然是一个成功人士的他回忆起这段刻骨的经历时,只说了一句“那些天是生命最精彩的日子”,我至今不懂得他这句话的意思,读过《活着》后,隐约体会到他的话的深刻内涵,那些日子都好是最接近生命本源的时光。
二、社会的罪恶
社会始终是一个人生存的环境,没有人能脱离环境而生存,褔贵的悲剧在某种程度上也与环境有着莫大的关联。
社会会在某些时刻加重一个人的悲剧,一个人可以有各种各样的痛苦,但是一旦一个人的痛苦与社会牵扯上,社会的罪恶就会凸显,褔贵儿子的死和社会对接,更加重了悲剧性。
社会的罪恶一直都存在,记得前几年一个真实的故事:两位摊主为了一个摊位争得不可开交,最后诉诸于法律,凭着同法官的交情一方颠倒黑白不仅抢占了摊位,还向另一方索要巨额钱财,社会的罪恶终于露出了本来的面目,另一方自制了炸弹将对方一家人悉数炸死,自己也同归于尽。
社会的不公在有些时候能无限制的加重已然的悲哀,社会的罪恶其实一直都存在,我们无时无刻不处于其中,如当今社会的各种毒奶粉、各种不公、各种不透明,这些不仅仅是少数人的罪恶,更是社会的罪恶。
结语:其实《活着》这篇小说带给人们的远远不止这些,那些深层次的悲哀不
仅需要用心去了解,也需要时光的淘洗才能日趋明朗,最后援引中山大学著名学者贺希荣老师博文中的一句话来作结此篇文章——生命中有一些负重和心痛,必须坦然面对。
无论它是多么不堪回首,无论它是多么匪夷所思,无论它是多么凄风苦雨,最终,在中国文化的向内超越的路径上,需要用自己丰富的心灵来承担、消解、超越。
没有什么能救自己,除了自己。
11365039 黄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