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满井游记》教案之二
八年级下册语文《满井游记》教案
八年级下册语文《满井游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满井游记》。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作者袁中道的生平背景和文学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中的描写和对话,感知人物形象和情感。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珍惜友情、关爱他人的品质。
(3)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培养坚强的意志。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满井游记》。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描写和对话,感知人物形象和情感。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古汉语词汇和句式的理解。
(2)对课文深层含义的解读和思考。
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作者袁中道的生平背景和文学特点。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满井游记》,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词和短语的读音和意义。
(2)学生通过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自主学习生词和短语。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描写和对话,感知人物形象和情感。
(2)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进行互动交流。
4. 探究学习:(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的深层含义。
(2)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寻找答案,并进行分享。
5.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朗读和背诵。
3. 写一篇关于《满井游记》的读后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所学知识,并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改进。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教学效果的达成。
《满井游记》的教案教学设计
《满井游记》的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满井游记》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结构。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对《满井游记》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领会作者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之情,培养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介绍《满井游记》的作者、背景和主要内容。
2.2 课文解读分析《满井游记》中的主要人物、情节和主题。
2.3 课文讨论讨论《满井游记》中的重点句子和词汇,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满井游记》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结构。
3.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分析并解读《满井游记》中的主题和深层含义。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和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4.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影像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第五章:教学过程设计5.1 导入通过引入自然环境的图片和问题,引起学生对《满井游记》的兴趣。
5.2 阅读与讨论学生阅读课文,并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汇。
5.3 分析与解读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和主题,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4 总结与反思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收获,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第六章:教学评估6.1 评估目的通过评估了解学生对《满井游记》的理解程度和分析能力。
6.2 评估方法采用课堂讨论、回答问题和写作练习等多种形式进行评估。
6.3 评估内容评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分析和表达能力。
第七章:教学拓展7.1 拓展目的通过拓展活动,提高学生对《满井游记》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7.2 拓展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课文中的环境问题。
7.3 拓展评价评价学生在拓展活动中的表现和成果。
第八章:教学反思8.1 反思目的通过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改进教学方法。
8.2 反思内容教师和学生共同反思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语文教案案例:满井游记
语文教案案例:满井游记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满井游记》。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难点,能够进行适当的解释和运用。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满井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培养学生通过课文学习,运用语文知识进行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春光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满井游记》。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难点,能够进行适当的解释和运用。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描述的满井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培养学生通过课文学习,运用语文知识进行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满井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
(2)学生齐读课文《满井游记》,感受课文中描绘的美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词和难点的理解和掌握。
(2)学生通过工具书或询问教师,解决课文中的生词和难点问题。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表达方式。
(2)各小组选取一个重点问题进行探讨,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2)教师重点讲解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表达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和分析。
5. 练习与巩固:(1)学生进行朗读练习,巩固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2)学生进行相关写作练习,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表达方式。
四、课后作业:1. 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满井游记》。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3. 写一篇关于课文《满井游记》的读后感,表达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满井游记》的正确朗读和背诵情况。
八年级下册语文《满井游记》教案【五篇】
八年级下册语文《满井游记》教案【五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这是一篇优美动人的写景抒情小品。
描绘了北京近郊满井一带美丽的早春景色,篇幅短小,文辞简洁而又清丽、自然,意趣蕴藉,具有艺术魅力。
小编小编整理了八年级下册语文《满井游记》教案【五篇】,希望对你有帮助!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文言词语,增强文言语感。
2、了解这篇游记描写的北方初春景物特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3、朗读体会,认识白描手法和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
4、学习并归纳文言虚词“之”、“而”的用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5、感受北方早春宜人的春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这篇游记描写的北方初春景物特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难点:认识白描手法和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
积累文言文词汇,体会作者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学方法:朗读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同学们,又是一年春好处。
窗外无边的春色曾经引发了文人墨客多少诗情画意!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你还知道有哪些关于春天的诗句吗? (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 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今天,我们将随着明朝文学家袁宏道到北京东直门的满井一带看看又有什么好看的景致。
二、作者作品介绍:1、袁宏道(_68-__),明朝文学家。
字中朗,号石公,明公安(今湖北)人,万历年进士,官至吏部中郎,与兄宗道、弟中道并称“三袁”,为“公安派”的。
初二八年级语文下册:《满井游记》教案2
《满井游记》教学设计2教学目的1.继续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2.体会本文作者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重点难点1.重点: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2.难点:体会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预习1.查字典,给下列生字注音。
廿鹄鬣茗罍蹇倩髻鬟浃乍澈靧hui4 曝呷 xia12.朗读课文,对照注解试翻译课文。
二、导入1.作者简介。
袁宏道(1568—1610),字中郎,一字无学,号石公,公安(今湖北省公安县)人。
万历进土,曾任空部郎中等职。
明代著名文学家,与兄宗道、弟中道均有才名,时称“三袁”。
宏道诗主妙悟,提倡“独抒性灵,不拘俗套”,反对仿古,追求自然;重视通俗小说和里巷民谣,作品以小品成就最高,内容多写身边琐事和自然景物。
有《珂雪斋集》二十四卷传世,后人辑为《袁中郎全集》,因宏道兄弟诗文风格相近,时人称之为“公安派”,称他们的诗文为“公安体”。
2.导语。
本文是一篇文字清新的记游小品。
满井是明、清两朝北京近郊的一个风景区。
文章用极精简的文字记游绘景、抒情谕理。
历历如画的景物描写,透出京郊早春的芬芳气息,勃勃生机,借景抒感,谕示读者以入生哲理。
三、正课1.朗读课文,注意不读错音。
读好句子的节奏、重音,读出作者喜悦的感情。
2.请学生翻译第1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燕地寒:燕(归的古燕国,今北京一带。
冻风时作:冻风,冷风。
作,起。
局促一室之内:局促,拘束、局限。
每冒风驰行:驰行,坐车出行。
未百步辄返:辄,总是,就。
3.请学生翻译第2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廿二日天稍和:和,暖和。
土膏微润:土膏,肥沃的土地。
膏,肥沃。
润,滋润,润湿。
若脱笼之鹄:鹄,一种水鸟,俗名天鹅。
于时冰皮始解:于时,在这时。
冰皮,河床上结冰的表面。
波色乍明:波色,水波的颜色。
乍,初,始。
鳞浪层层:鳞浪,像鱼鳞似的浪纹。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晶晶然,亮晶晶的。
然,形容词词尾。
新开,刚打开。
匣,指镜匣。
山峦为晴雪所洗:为,被。
《满井游记》教案12篇
《满井游记》教案12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汇报、述职报告、发言致辞、心得体会、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合同协议、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reports, job reports, speeches, insigh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满井游记》教案12篇下面是本店铺整理的《满井游记》教案12篇(满井游记主题),供大家赏析。
八年级下册语文《满井游记》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满井游记》。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成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作者袁宏道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景物描写和人物形象。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的朗读与背诵。
(2)课文中的生词和成语的学习。
(3)作者袁宏道的生平和文学成就的了解。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景物描写和人物形象的分析和理解。
(2)古典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欣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袁宏道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满井游记》,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词和成语的读音和意义。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梳理故事情节。
3. 合作讨论:(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景物描写和人物形象,分享自己的见解。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讲解与分析:(1)讲解课文中的生词和成语,解释其含义和用法。
(2)分析课文中的景物描写和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欣赏古典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5.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进行情感交流。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四、作业布置1. 熟读并背诵课文《满井游记》。
2. 运用课文中的生词和成语写一段话,描述自己喜欢的景物。
五、教学反思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六、教学准备1. 教材: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满井游记》及相关辅导资料。
2. 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作者简介、课文内容、生词和成语等。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满井游记》教案.doc
《满井游记》教案一、导入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古代文人喜欢寄情山水。
上节课,我们已初步学习了明代大文学家袁宏道的游记散文《满井游记》,疏通了文字。
下面老师先来检查一下大家掌握的情况。
重点词语----- 词多义一一词类活用一一句子翻译。
(开火车形式冋答)二、引入第二课时我国的南方,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前面我们在柳宗元的陪同下游览了湖南永州的小石潭;与范仲淹相伴,登临了湖南岳阳的岳阳楼;在欧阳修的指引下,观赏了安徽滁州的醉翁亭。
今天,我们将“挥师北上”,看看北京东直门的满井一带又有什么好看的景致?我们跟随袁宏道一起踏青去!集体朗读第二段。
思考:这篇游记描写的是北国早春的景象,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用文中语句冋答)明确:若脫笼之鹄”。
三、赏美景问:现在,假如你就是脱笼之鹄,你最想在作者笔下的哪种景物中驻足流连?(批注阅读:可赏字句,品修辞,想画面)示例:作者这样写道:“麦出浅鬣寸许”:我最想在那一望无际的麦田中盘旋。
因为浅绿的麦苗已经从微润的泥土中探出头来,像短短的马鬃一样。
微风吹来,麦田变成了一匹飞驰的骏马,充满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学牛批注读书。
学生交流冋答。
师小结:让我们闭上眼晴,想象自己就是脱笼之鹄,尽情飞翔在满井早春的上空,时而掠过水面,时而飞过高山,时而择柳而栖,时而俯嗅麦香……四、论真情问:作者笔下的景物清新美丽、赏心悦目,流露出怎样的感情?对春冋大地的喜悦之情,和欣赏山水的闲情逸致。
他的弟弟袁中道曾这样评价他的文章:(出示幻灯片)中郎文章“出自灵窍(慧心),吐于慧舌,写于箔颖(xian ying指毛笔笔尖),萧萧冷冷,皆足以荡涤尘情,消除热恼。
五、思文气问:能写出这样清新脱俗的文章的人,会是个什么样的人呢?结合全文以及你所了解的袁宏道谈谈你的看法。
他是个热爱自然的人。
他是个崇尚自由的人。
他是个很浪漫的人。
他是个很悠闲的人。
他是个高雅的人。
出示作者介绍:袁宏道轻视名利,始终无意于仕途,他二十五岁就中了进士,但不愿做官,“觉乌纱可厌恶之甚”,以为“在官一日,一日活地狱也他生性酷爱自然山水, 在登临山水中,思想得到了解放,个性得到了张扬,创作的激情也格外高涨,引领“存真去伪,独抒性灵”的“公安派”写作风格。
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 《满井游记》第二课时教案(2)
《满井游记》第二课时教案教材分析:本文是第六单元(文言文单元)的最后一篇游记,本文描写北国早春气象,既能传山水景物之神,又处处洋溢着作者悠然神往的情感。
可以说是游记的典范。
本文文字简练,描写生动,尤其是独特的比喻,更为文章增添了许多诗情画意。
学生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前面三篇文言文的游记,能够独立阅读本文了;且也学习了一单元的现代文游记,能够按游记的特点来分析本文了。
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知人论世,便于理解作者丰富而微妙的思想感情。
2、重视诵读,在朗读中把握文意,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3、感受北方初春景象,理解作者寄情山水的意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1、品读课文,体会本文写景的技巧,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生动传神地进行描写的方法。
2、理解“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的丰富意蕴。
教学方法诵读教学法、比较阅读法、品味鉴赏法、合作探究法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预习作业:1、初读课文,找出你不熟悉的字,加以解决。
2、在解决生字的基础上,读顺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这篇游记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景物的?这篇游记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物?本文以游览行踪为线索,以优美清新的语言描绘了郊外满井早春秀丽的景色.2.文章的主旨是哪一句话?你是如何理解的?“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这一句既高度概括了一二段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的内容,表现了作者的欢快心情,也反映了作者对哲理的追求。
从这次出游他认识到城居时所以不知有春,是因为自己“局促一室之内”,而实际上春已降临人间。
这是思想境界升华的表现。
这表明:美是一种客观存在,而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常常由于这样那样的限制而看不到它,这是很可惜的。
懂得了这个道理,人们才能自觉地摆脱某种限制,不断地去扩大自己的视野,去发现生活中本来就有的美好的东西。
二、看图诵文出示图片并出示与图片有关的课文内容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满井游记》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满井游记》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帮助学生掌握《满井游记》中的生字词,理解整篇文章的意思,并学习游记的写作方法。
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理解文章意思,学习游记的写作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情感和思想,感受文章的意境和美。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介绍作者袁宏道和游记这种文学体裁的背景知识,并展示一些与满井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课文。
2.通读全文(15分钟):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跟读,熟悉课文内容。
教师纠正学生的读音和断句错误。
3.知识点讲解(10分钟):教师针对课文中的生字词进行讲解,并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4.深入分析(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章中作者对自然的描绘和表达的情感,并就文章中的一些难点进行讲解。
5.学生讨论(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如“作者在满井的游览中体会到了哪些乐趣?”等,并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
6.总结回顾(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并布置相应的练习,以巩固所学内容。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引导式教学法和讨论式教学法相结合的方式。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将文字、图片、音频等多媒体元素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意思和提高学习效果。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教师安排课堂练习题目,包括生字词翻译、句子理解等,以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学生当堂完成练习,并由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2.作业布置: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包括翻译课文中的难懂句子和完成相应的阅读理解题目,以巩固课堂所学。
八年级下册语文《满井游记》教案
八年级下册语文《满井游记》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理解并准确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
2. 能够分析并描述课文的篇章结构。
3. 能够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观和社会风俗。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概述《满井游记》是明代文学家袁宏道写的一篇游记,描述了作者游览北京满井的经历。
文章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井泉的奇特景象,以及周围的山水风光和乡村风貌。
2.2 重点词语解析1. 满井:指北京的一处泉水,井水清澈见底,周围环境优美。
2. 碧波:指绿色的波浪,形容井水的颜色。
3. 垂柳:一种树木,枝条柔软,常用于形容柔美的景色。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
3.2 自主学习1.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学生通过查找工具书或与同学交流,解决生字词的学习。
3.3 课堂讲解1. 对课文进行逐段讲解,分析课文的篇章结构。
2. 对重点词语进行解释和运用示例。
3.4 小组讨论1.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2. 各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3.5 课后作业1. 要求学生课后复习课文,巩固所学内容。
2. 布置相关的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问答1. 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回答问题,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4.2 课后作业1. 教师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批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 根据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提供《满井游记》的文本,供学生阅读和参考。
语文教案满井游记教学教案
满井游记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满井游记》。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满井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运用朗读、讨论、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满井游记》,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情感表达。
2. 生词学习:学习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理解其含义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修辞技巧,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课文《满井游记》的作者和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朗读: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情感表达。
3. 生词学习: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学生跟读并模仿运用。
4. 课文解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修辞技巧,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6. 总结与拓展:教师对课文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修辞技巧进行写作。
四、作业布置1. 请学生背诵课文《满井游记》。
2. 选择一个生词或短语,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课文内容,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以便更好地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等Multimedia 手段,再现满井的历史画面,帮助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2. 互动式教学:教师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主动提问、回答,提高课堂参与度。
《满井游记》精选教案参考
《满井游记》精选教案参考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满井游记》中的精彩片段。
(2)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汇和短语。
(3)了解作者袁中道及其作品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结构,归纳主题思想。
(2)学会欣赏古代散文的语言美,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3)学会通过课文内容,发挥想象,描绘画面,提高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培养热爱自然、珍惜环境的态度。
(2)体会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启发学生积极面对生活。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2)重要词汇和短语的学习。
(3)课文朗读和背诵。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古汉语词汇和句式的理解。
(2)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袁中道及其作品背景。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
(2)学生自主分析课文结构,归纳主题思想。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探讨课文中的精彩语句和画面。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学习心得。
4. 讲解与示范:(1)讲解课文中的重要词汇和短语。
(2)示范朗读和背诵课文精彩片段。
5. 练习与反馈:(1)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式,进行语言表达练习。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课文中的精彩片段。
2. 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式,写一段描绘自然美景的短文。
3. 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袁中道的其他作品,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的熟练程度。
2.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式进行表达的能力。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提高思维能力。
2. 运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描绘的美景,增强学习兴趣。
八年级语文下册《满井游记》教案2人教版
《满井游记》29.《满井游记》【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增强文言语感。
2.感受北方初春景象,理解作者寄情山水的意趣。
3.学习本文运用对比反衬手法,体会作者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分析比喻句的用法及含义。
过程与方法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知人论世,便于理解作者丰富而微妙的思想感情。
2.重视诵读,在朗读中把握文意,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厌弃喧嚣尘俗的城市生活,寄意于山川草木的潇洒;感受自然风景的美好,热爱大自然。
【重点难点】1.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2.把握作者个性化的写景抒情风格,体会文章白描和拟人手法的运用。
【教学设想】1.学习本文,重点引导学生把握作者个性化的写景抒情风格,并结合课后练习,体会本文白描和拟人手法的运用以及比喻句的表达效果。
2.将本文与本单元前两篇课文作比较阅读,体会它们的不同特点。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经历了漫长的严冬之后,我们终于盼来了温暖的春天。
昨日的一场小雨,让我们想起了“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的诗句。
你能给大家描绘一下你眼中或心中的春之美景吗?(生答略)今天让我们一起随着明代文学家袁宏道的脚步到北京郊外满井去走一走,看一看,领略一下那时那地的春之美景吧!2.袁宏道(1568—1610)明代著名文学家,字中郎,一字无学,号石公,公安(今湖北省公安县)人。
他是明代后期反对文学复古主义运动的重要人物之一,与兄宗道、弟中道均有才名,时称“三袁”。
他们的文学主张主要有如下几点:一是反对承袭,主张通变。
认为文学应该随时代发展而变化。
二是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他们认为文学要抒发真情实感。
三是推重民间小说,提倡通俗文学。
作品以小品成就最高,内容多写身边琐事和自然景物。
有《珂雪斋集》二十四卷传世,后人辑为《袁中郎全集》,因宏道兄弟诗文风格相近,时人称之为“公安派”,称他们的诗文为“公安体”。
3.满井是明、清两朝北京近郊的一个风景区。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满井游记》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满井游记》教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满井游记》教案知识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培养文言文语感。
2、知人论世,理解作者丰富而微妙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1、重视诵读,在朗读中理解文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体会本文白描和拟人手法的运用以及比喻句的表达效果,引导学生把握写景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北方早春宜人的春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1、感受文中描绘的优美的春天景色,再现课文图景。
2、体会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生动形象的写景方法。
教学难点1、体会作者文中所流露的“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式的人生哲理。
2、学习抓住景物特征描绘景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我国南方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前面我们在柳宗元的陪同下游览了湖南永州的小石潭;与范仲淹相伴,登临(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情况燕地(yān) 花朝节(zhāo) 飞沙走砾(lì) 廿二日(niàn)脱笼之鹄(hú) 倩女[qiàn] 髻鬟(jìhuán)靧面(huì)浅鬣(liè) 罍(léi) 蹇(jiǎn) 浃背(jiā)曝沙(pù) 呷浪(xiā)堕(huī) 恶(wū)2、听课文录音,注意字音、重音、节奏3、学生自由朗读三、落实双基1、学生自由诵读课文,边读边疏通文意,不理解的地方作上标记。
2、读完之后同桌讨论交流,解决疑难问题。
教师巡视指导。
3、老师出示问题,学生分成两组比赛抢答。
(1)解释加点的词语冻风时作(起)土膏微润(肥沃)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在这时;水波的颜色;初)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泉,茗,罍,蹇都是名词用作动词,用泉水煮、泡茶喝、端着酒杯、骑着驴之意)(2)一词多义时:冻风时(经常)作于时(这时)冰皮始解然:娟然如拭(---的样子)然(然而)徒步则汗出浃背乍:波色乍(开始)明冷光之乍(突然)出于匣也得:欲出不得(能够)悠然自得(得意、满足)始:冰皮始(开始)解始(才)知郊田之外未始(未尝)无春髻鬟之始(刚刚)掠(3)难句翻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满井游记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知人论世,便于理解作者丰富而微妙的思想感情。
2、重视诵读,在朗读中把握文意,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3、感受北方初春景象,理解作者寄情山水的意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品读课文,体会本文写景的技巧,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生动传神地进行描写的方法。
2、理解“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的丰富意蕴。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二、作者及背景简介
(多媒体显示)
1、袁宏道(1568~1610),明朝文学家。
字中郎,号石公,明公安(今湖北人),万历年进士,官至吏部中郎,与兄宗道、弟中道并称“三袁”,为“公安派”的创始者。
作品真率自然、清新活泼,内容则多写闲情逸致,部分篇章反映民间疾苦,对当时政治现实有所批判。
有《袁中郎集》。
2、游记,散文的一种。
以轻快的笔调和生动的描写,记述旅途中的见闻,反映某地的山川景物、名胜古迹、风俗习惯和社会状况等,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本文属山水游记,又因其短小,称“山水小品”。
3、写作背景
万历二十七年(1599),袁宏道再次做官,任顺天府教授,终日又得和拜谒酬答打交道了,这使他颇为苦闷,更使他苦闷的是有政见却得不到申诉。
好在袁宏道所担任的职务比较清闲,有空暇就游览北京附近的名胜古迹。
《满井游记》就作于此时。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多媒体显示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教师选四位同学回答,分四组。
(1)yān niàn zhāo huì
(2)pùxiājiāléi
(3)lièqiàn jiǎn jì huán
(4)huīlìwū
2、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理解文句,整体感知文意。
(1)学生自行翻译课文,画出疑难词句。
(2)同桌之间讨论交流,解决疑难问题。
教师巡视酌情指导。
(3)教师指导学生积累词语,理解文句。
①掌握下列实词。
东风时作作:起。
土膏微润膏:肥沃。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于时:在这时。
波色:水波的颜色。
乍:初,始。
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乍出于匣也新开:新打开。
匣:指镜匣。
娟然如拭娟然:美好的样子。
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泉、茗、罍、蹇,都是名词用作动词,用泉水煮、喝茶、端着杯、骑着驴之意。
作则飞沙走砾飞,使沙飞;走,使砾走。
②一词多义。
③难句翻译。
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译:游人虽然还不算多,(但)用泉水煮茶喝的,拿着酒杯唱歌的,身着艳装骑驴的,也时时能看到。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译:(我这)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尝没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啊。
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
译:大概说是不能因为游玩而耽误公事的,流连忘返在山石草木之间的,只这个官儿罢了。
3、理清行文思路,整体把握文意。
学生自由发言,明确:这是一篇写景小品,文章以清新的笔调写出北京近郊早春时节的秀美景色。
第一段写城中“余寒景象”,写了欲游不能的苦恼。
第二段是全文的主体部分,写郊游的所见所感。
先交待出游日期、天气、同行人物及出游路线;接着写满井春色,先总写满井全景轮廓,后分写山、水、柳条、麦田、游人、鸟、鱼,并点明文章主旨:始知郊
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第三段交待出游缘由及作记时间,结束全文。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如下:
四、品读课文,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1、探究文章优美的意境。
(1)学生默读课文,想象文中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体会文章的意境。
(2)选同学发言,其余同学补充、评价。
(3)在学生活动的基础上,教师稍加粗拨。
明确:作者用细腻而充满诗情的笔调,为我们呈现了一幅生机勃勃、活力无限的满井春光图:河面浮冰刚刚融化,波光粼粼,一池春水清亮得如同新开之镜;山峦积雪刚刚消融,座座青山秀丽,好像晨妆少女;柳条鹅黄初染;麦苗冬眠初醒;鸟儿晒太阳;鱼儿戏水戏浪。
这些富于早春特征的景物组成一幅层冰解冻、波光粼粼、山川氤氲、田野生机勃勃的图画,给人以高度谐和的美的享受。
游人相偕出游,作者将品茶、饮酒、骑驴观赏诸画面合为一组镜头,热闹非凡。
自然风光与人物活动相映成趣。
一幅满井春光图,显示了早春的蓬勃生机,物我交融,情致盎然。
既表达了一种轻快喜悦的心情,又流露了对自然重新焕发生机的欣赏和赞美之情。
2、深入研读课文,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提问: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讨论,并自由发言。
大家一致认为:本文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教师稍作点拨:请同学们思考文中的关键语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知也”和“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的内涵。
学生思考,交流。
明确:作者重在抒写“性灵”。
文章开篇写城内的枯燥局促,与城外春色春意形成鲜明对比,从而得出结论“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这反映了作者对城市、官场的厌弃和投身于大自然怀抱的欣喜之情,暗含着“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式的人生哲理。
结尾“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表明自己和庸俗之人的区别。
“不能以游堕事”是对那些热衷仕途功名的官僚而言的。
至于作者本人,本无意于在政治上进取,何况他现在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教官,当然可以“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
“惟此官也”,有不虚此行的满足心情,既是自嘲,也是自傲。
他在官场感到孤独,大自然给他以慰藉,山水鱼鸟都成了他的知己。
所以,这篇山水游记,与其说描绘满井一带的二月春色,还不如说作者借游春在抒写性灵,反映了他对官场和对大自然、人生的态度。
五、赏读课文,体会作者写景的妙处。
1、关于白描
白描是一种怎样的描写方法?能从以往学过的课文中找几例吗?
白描作为一种描写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