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提琴发展简介
浅谈大提琴的起源和发展
纳( L e o n K i r c h n e r ) 、 李伯森 ( P e t e r L i e b e r s o n ) 、 卢塞 ( C h r i s t o p h e r
提琴家族 的近亲是 维奥尔琴 ( v i o l e ) , 维奥 尔琴 背板 和琴 码弧度较平 , 有 品( 指板上刻度 ) , 但是弦较松 因此声音较低但 柔和而朦 胧。现在 最早 的大提琴样 品的制造者是布 雷西 亚和 克雷莫 纳 的意大 利小提 琴 巨匠 萨罗 f 1 5 4 0— 6 0 9 ) 、玛吉尼 ( 1 5 5 0— 1 6 3 2 ) 和 阿玛 蒂( 1 5 3 5— 1 6 1 1 ) , 他们为 构成这 种乐器 奠定 了基 础。阿玛 蒂家族在维奥尔琴 的基础上经过改造将背 板变 弯 , 取消了指板 上的刻度 “ 品” , 没有“ 品” 的存在使得提琴 的弦变 紧了, 因此声音更加洪亮 、 有张力 , 也更易于演奏。 维奥 尔琴有高音 、 中音 、 低音和倍低 音 , 现代 的大提琴就是 由低音 维奥尔琴逐渐演变而成的。 在1 7 世纪 大提琴家多曼尼科 - 力 口 布里 埃利创作 了第一首 大提琴独奏 曲,自那之后不 少作 曲家 开始专 门为大提琴创作 乐 曲。1 8 世 纪的维瓦尔第 、 塔尔 蒂尼 和莱 奥他们都 曾模仿 小 提琴协奏 曲而为大提琴 写了很多协奏 曲;古典 主义 时期 与浪 漫主义 时期的作 曲大师们 , 像海 顿 、 莫扎 特 、 贝多芬 、 舒 伯特 、 舒曼 、 德沃夏克 以及柴科夫斯基等 , 也都大量写作 了大提琴独 奏曲 、 协奏 曲和有大提琴声部的室内乐 , 使这一乐器 的性 能与 技 巧得 到了充分 的发挥 。现在最常演奏的有 巴赫 的六首无伴 奏 大提琴组 曲 、 博克尼尼 协奏 曲、 海 顿的 D大调与 C大调协 奏 曲、 勃拉姆 斯为小提琴与 大提琴谱 写的 a 小调协奏 曲、 舒曼 的协 奏曲 、 德沃夏克 的协 奏曲 、 柴可 夫斯基 的《 罗可可 主题变 奏 曲》 、 圣・ 桑的协 奏曲等等 。 查资料时注意到一位 日本大提琴表演家及歌手——分岛 花音 , 被誉为 “ 大提琴精灵 ” , 看 了一段她表演 的视频 , 特别炫 , 特别帅 , 具有很强 的舞 台表现力 。我特别佩服她能够 “ 一边拉 大提琴一边唱歌” ,我一直 以为大提琴的表演者应该很深沉 , 像这样给大提琴注入朝气 的演奏风格相信会感染很多人 。 还有大提琴诗人麦斯基 ,在苏联 时期 因各 种原 因移 居西 方的几位音乐家中 , 麦斯基的经历大概是 最令人震撼 的。 他曾 被苏联当局“ 设计 ” 陷害 , 在监狱里度 过了 1 8 个月 。他是世界 上唯一一 位师从 当代两位大提琴 巨匠罗斯特罗波维奇 和皮亚
大提琴浪漫主义时期的作品分析
大提琴浪漫主义时期的作品分析浪漫主义时期是音乐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它强调情感表达、自由创作、个性发挥等特点。
大提琴作为交响乐团中的重要乐器,也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表现。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大提琴浪漫主义时期的作品进行分析,分别是曲式结构、情感表达和技术特点。
一、曲式结构在浪漫主义时期,曲式结构灵活多变,富有想象力和创新性。
大提琴浪漫主义时期的作品中,常见的曲式结构包括奏鸣曲、变奏曲、小提琴协奏曲和独奏曲等。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大提琴奏鸣曲和变奏曲。
大提琴奏鸣曲的曲式一般分为快板-慢板-快板三个部分,但在浪漫主义时期,一些作曲家开始尝试改变这种传统的曲式安排。
例如,勃拉姆斯的大提琴奏鸣曲中,第一乐章采用了双重主题的形式,使曲式更具有层次感和丰富性。
而朱利叶斯·雷格的大提琴奏鸣曲则更加注重富有表现力的情感融入其中。
而大提琴变奏曲也是浪漫主义时期重要的曲式之一,其特点是通过对主题进行变异来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和色彩。
莎利安特的大提琴变奏曲是一部经典之作,该曲以柔和的主题为基础,通过巧妙的变奏手法,将音乐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
二、情感表达浪漫主义时期的大提琴作品,强调情感表达和思想的抒发,通常都具有深刻的内涵和感人的情感。
比如,夏尔·戴朗贝尔的《大提琴奏鸣曲》中,第二乐章展现了一种深沉的哀愁,让人直触内心。
大卫·波希的《大提琴协奏曲》也是一部极具情感的作品,尤其是第二乐章将音乐和诗歌完美融合,表达了对逝去爱情的叹息和怀念。
此外,在浪漫主义时期大提琴作品中,经常运用弓法、对位技巧等各种技巧来表达情感。
例如拉威尔的《大提琴奏鸣曲》中,通过让大提琴模仿歌唱的技巧,将音乐情感表现得更加细腻动人。
三、技术特点在浪漫主义时期的大提琴作品中,技术手法十分丰富,既包括了传统技巧,又融入了创新手法。
例如,卡尔·达维德·福丁格的《大提琴协奏曲》中,大提琴要求运用连音技巧和弓法进行复杂的快速运动,从而展示出强烈的表现力和技巧性。
论大提琴艺术的中国化
论大提琴艺术的中国化大提琴是一种古老而典雅的西方乐器,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艺术内涵。
自从大提琴被引入中国以来,它在中国音乐界的影响力日益增强,并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中国不断开放和交流,大提琴艺术也在中国逐渐发展出一种独特的中国化风格。
大提琴在中国的传入可以追溯到19世纪,当时西方音乐和乐器开始进入中国。
最早引入大提琴的是西方传教士和使节,他们通过教学和演出将大提琴这种乐器介绍给中国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提琴在中国的地位日益提升,逐渐成为中国乐团和音乐学院的常规乐器之一。
大提琴的艺术在中国逐渐受到重视和发展,也为中国音乐带来了新的风貌和音乐精神。
大提琴的艺术在中国发展的过程中,不仅仅是简单地模仿西方的演奏风格和技巧,而是借鉴了中国音乐的特点和气质,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中国大提琴艺术。
在音乐演奏中,大提琴艺术家通过巧妙的演奏技巧和表现风格,将中国的音乐元素和情感融入到大提琴演奏中,展现出更加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
中国化的大提琴艺术不仅在演奏技巧上有所突破和创新,更在演奏风格和曲目选择上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中国化的大提琴曲目包括了许多中国民族音乐的元素和主题,大提琴艺术家们通过演奏这些曲目,展现了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尊重和理解,同时也为大提琴音乐注入了更多的中国情感和审美情趣。
在传统的大提琴曲目中,中国化的大提琴艺术家们也注入了中国的音律和节奏,使得这些曲目更加丰富多彩,更具中国韵味。
除了在演奏技巧和演奏风格上进行中国化外,大提琴在中国还引起了音乐学术界的重视和研究。
中国的音乐学者们开始深入研究大提琴音乐的本质和特点,探索大提琴在中国音乐文化中的角色和意义。
他们以中国传统音乐为基础,结合西方音乐理论和技巧,探讨大提琴艺术与中国音乐的融合,为大提琴艺术的中国化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
在中国化的大提琴艺术中,音乐教育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国的音乐学院和音乐教育机构开始重视大提琴教育,培养和训练一大批优秀的大提琴艺术家和演奏家。
大提琴艺术在我国的发展历程与风格特征分析
大提琴艺术在我国的发展历程与风格特征分析大提琴是一种弦乐器,原产于欧洲,并于19世纪传入中国。
大提琴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跟随西方艺术家学习阶段、探索中国特色的创新阶段和现代化发展阶段。
首先,大提琴艺术最早是由西方艺术家介绍给中国的。
早期的大提琴演奏主要依赖于西方传统的演奏方法和教材。
随着西方音乐文化的传播和西方艺术家的来华演出,中国音乐学院成立了大提琴专业,从而推动了大提琴艺术在中国的发展。
在1950年代至1980年代期间,大提琴家们开始探索中国音乐与大提琴的结合之道,试图创造出具备中国特色的大提琴演奏风格。
他们在演奏中注重表现中华民族的传统音乐特点,如强调节奏感和韵律感,同时添加一些中国传统乐器的演奏技巧和表现形式。
到了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中国的开放,大提琴艺术进入到了现代化发展阶段。
中国的大提琴家开始接受国际上的大师培训,参加国际比赛和音乐节。
他们通过与国际上优秀的大提琴家进行交流学习,丰富了自己的演奏技巧和音乐表现力。
中国的大提琴家们开始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赢得了国际音乐界的认可。
总的来说,中国大提琴艺术的发展历程呈现出由跟随西方、探索创新到现代化发展的趋势。
同时,大提琴艺术在中国的发展也形成了一些独特的风格特征。
首先,中国大提琴艺术强调情感的表达。
中国传统音乐以情感表达为核心,大提琴在中国的演奏中也注重展现情感的丰富和感染力。
大提琴家们通过技巧的运用和音色的变化,创造出丰富多样的音乐语言,表达内心的感情。
其次,中国大提琴艺术注重节奏感和韵律感的凸显。
中国音乐强调节奏的规律性和韵律的表现力,这一特点在大提琴演奏中得到了发扬。
大提琴家们通过精准的节奏控制和有力的韵律感,使音乐更加有动感和活力。
最后,中国大提琴艺术富有创造性和创新性。
中国大提琴家在学习西方传统的同时,注重将中国音乐元素融入到演奏中。
他们通过运用中国传统乐器的技巧和表达形式,为大提琴艺术带来了新的风貌和特色。
论大提琴艺术的中国化
论大提琴艺术的中国化随着中国的文化交流不断深入和文化自信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乐器和音乐风格在中国得到推广和发展。
其中,大提琴作为西方文化中的代表性乐器之一,也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深入研究,逐渐迈向“中国化”的道路。
一、背景分析中国大提琴音乐的发展可追溯到20世纪初。
20世纪初期,西方的音乐家和乐器制造商相继来到中国,为中国的音乐事业带来新的时代及新的乐器。
20世纪30年代,上海交响乐团建立,各种革新音乐得到了推广,其中大提琴音乐也开始兴起。
1950年代末期,江苏艺术学院音乐系举办了中国大提琴音乐第一次演奏会。
随着改革开放和对外交流的逐渐加强,国内外的大提琴演奏家和专家学者来到中国交流,促进了中国大提琴音乐的发展。
同时,中国传统音乐和文化的兴起,也为大提琴音乐的“中国化”提供了契机。
二、中国大提琴音乐发展现状目前,中国的大提琴教育、演奏和研究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中国大提琴界众多新秀崭露头角,不少年轻大提琴家的演奏技法已经达到国际水平。
此外,大量的院校和音乐专业开设了大提琴专业,国内外知名大提琴演奏家和教育家也为中国的大提琴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许多音乐家也将大提琴这一西方乐器和中国传统音乐相结合,以大提琴演奏中国传统音乐为主题的音乐会在全国各地举行。
大提琴艺术的“中国化”,需要在多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
1. 将大提琴与中国音乐相结合大提琴有一个非常温暖、浑厚的音色,这使得其与中国民乐的一些音色非常相似。
因此,在大提琴艺术的“中国化”方面,中国大提琴演奏家可以考虑将大提琴与中国传统乐器如二胡、琵琶、古琴等相结合,以此在音乐艺术上发扬中西合璧的精神特质。
2. 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大提琴曲目中国大提琴演奏家还应在曲目方面着重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曲目。
例如,将中国古诗配以大提琴演奏,或是将中国的传统民歌进行大提琴伴奏等。
这些创造可以使大提琴这一西方乐器在中国得到更多的发展和普及,丰富中国音乐文化,同时也增添了西方音乐文化的中国元素。
大提琴的介绍
大提琴的介绍大提琴是一种弦乐器,属于西洋乐器家族的一员。
它是由木材制成的,通常是枫木或松木,也有少量使用其他木材制作的大提琴。
大提琴的外形呈现出一种优雅而独特的曲线,有着长颈和大型的共鸣箱。
它通常有四根弦,分别是A、D、G和C弦,从高音到低音排列。
这四根弦通过琴弓与琴弦的摩擦来发出声音。
大提琴是一种非常古老的乐器,起源于16世纪意大利。
它在音乐领域的地位非常重要,被广泛用于交响乐、室内乐、独奏和合奏等音乐形式中。
大提琴的音域宽广,既可以演奏高亢激昂的旋律,也可以演奏深情脉脉的悲伤乐章。
它的音色柔和且富有表现力,能够给人带来深沉而动人的情感体验。
演奏大提琴需要使用琴弓,琴弓是由马尾毛和木质制成的。
演奏者通过手指按弦并用琴弓划弦,来产生音乐声音。
大提琴的演奏技巧非常独特,需要演奏者掌握正确的姿势和手指的放置,以及合理的弓法和音乐表达。
演奏大提琴需要有较强的耐力和精确的音准控制,对演奏者的技巧和表现力有着很高的要求。
大提琴在乐团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常担任低音部分。
它与其他弦乐器、木管乐器和铜管乐器相互配合,形成丰富的音乐层次和和谐的声音效果。
大提琴也常常作为独奏乐器出现,演奏者通过大提琴的琴弓和手指技巧,展现个人的音乐才华和情感表达。
学习大提琴需要有耐心和毅力,因为它是一种技术性较高的乐器。
初学者需要掌握正确的姿势和手指放置,逐步学习音阶、琶音和各种技巧。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指导,演奏者可以逐渐掌握大提琴的演奏技巧,提高音乐表达能力。
同时,了解音乐理论和乐曲的结构也是学习大提琴的重要内容。
大提琴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乐器,它的声音和表现力吸引了许多人去学习和演奏。
无论是职业音乐家还是业余爱好者,都可以通过大提琴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创造力。
大提琴的音色优美且富有感染力,能够给人带来愉悦和舒缓的音乐体验。
大提琴是一种美妙的乐器,它在音乐世界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无论是作为乐团的一员,还是作为独奏乐器,大提琴都能够展现其独特的音色和表现力。
大提琴曲发展历史
大提琴曲发展历史
大提琴曲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6世纪末期。
以下是大提琴
曲发展的主要里程碑:
1. 文艺复兴时期(16世纪):在意大利出现了最早的大提琴
家族,如亨利克·特雷格、雅各布斯·阿马蒂等人。
他们设计了
大提琴的外形和结构,并为大提琴发展奠定了基础。
2. 巴洛克时期(17世纪):大提琴逐渐成为室内乐和独奏曲
的重要乐器。
著名的大提琴家包括迪多利、巴赫和布卢梅尔。
3. 古典时期(18世纪末-19世纪初):大提琴逐渐在乐队中发
挥重要作用。
在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大提琴家和作曲家,如卡丹采利、贝多芬、海顿等。
4. 浪漫主义时期(19世纪):大提琴在演奏技巧和曲目上有
了进一步的发展。
维尼亚夫斯基是这一时期最重要的大提琴家之一。
5. 20世纪:大提琴继续在各种音乐形式中发展。
著名的大提
琴家包括卡萨道夫、罗斯泰斯拉特、雅努什·斯坦科夫斯基等。
同时,也有许多现代作曲家创作了丰富多样的大提琴曲目。
总的来说,大提琴曲发展历史经历了从早期文艺复兴时期到现代的演变,从最初的室内乐和独奏曲到在交响乐和现代音乐中的广泛应用。
简述大提琴的发展及艺术魅力
琴演 奏技巧 的进 步 ,很 多演奏 家不 断创造 高深 的大提 琴演 奏技 巧 ,用 以把 大提琴 表现 的更完 美 。博 克尼 尼先生 在演 奏他创 作 的 《 博客 尼尼 协奏 曲》时 ,用超 一流 的演奏 技巧 表 现作 品,尤其 是在快 速性 的演奏 和重 音奏法 上创造 了奇 迹 。让很 多艺术家 望尘莫 及 。 二 、大提 琴 的 艺术 魅 力 大 提琴 以它 独特 的音 色 占据 在 交 响 乐 队弦 乐 组 重要 地 位。很 多 的时候大 提琴 的音色 以它 优美 、沉 重 、苍凉征 服 了听众 ,让 人为之倾 倒 和折服 。它 不像小提 琴那 样 以高 亢 、 明快 、华 丽 ,外 向张 扬 。而 总 是 以它 自身 音 色 的 浑 厚 、平稳 、优雅 来展 示其特 色 。聆 听 大提琴 的演 奏如 同聆 听稳重帅 男的歌 唱 ,优雅 如歌 如泣 。 大 提 琴 是具 备 人 性化 特 点 的乐 器 。虽 然 从外 形 上 看 它 只不 过是一 件简 单的 乐器 ,可是从 它发 出的声 音和音 色 中,就会 感觉 到它 是一件 复杂 的乐器 。它 的音域 宽广 ,能 从 男低 音到花 腔女 高音 。它 的音色 非常接 近人声 ,且 给人 以温暖 、真 挚、亲 切的感 觉 。如:法 国作 曲家圣 桑 的 《 动 物 狂 欢节 》 中 的 《 天鹅 》 。用大 提 琴表 现 的天 鹅 ,让人 们 仿 佛 看 到 了 纯洁 、 高雅 的天 鹅 ,美 妙 至极 。宛 如身 临 其 境 ,看 到一 只美丽 的 白天 鹅安 详舒缓 地在蔚 蓝 的湖面 上拨 弄清波 。可 以说很 多乐 曲经过 大提琴 的演 奏就 能到 出神入 化 的状态 ,足 以说 明大 提琴 的艺术魅 力所在 。 大 提 琴大 约在 2 O 世 纪 初传 入我 国。但 是 并没 有被 重 视,很 多时候 只是 被一 些有钱 人家作 为摆 设来 显示身 份 阔 绰 。随着 西方 音 乐文 化传 入 我 国,特 别 是辛 亥革 命 以后 , 在“ 民主 ”与 “ 科 学 ”新 思想 和新 知识 的影响 下,在 中 国 开始 出现 了新 型 的音 乐 社 团和 音 乐教 育机 构 。如 :“ 上海 工部 管弦乐 队 ” 、“ 北大 音乐传 习所 管弦 乐队 ”等 。这 些新 型管 弦乐 团的 出现 和发 展,活 跃 了音乐创 作 。大提琴 的演 奏 乐 曲也 随之 出现 。1 9 3 0 年 萧 友梅 创 作 我 国第 一 首 大提 琴独 奏 曲 《 秋思》 , 这首 用 大 提 琴优 美 音 色 表 现 的乐 曲, 舒缓 平 静 的旋 律 引发 听众 思 乡和 爱 国之 情 。充 分地 表现 了音 乐作 品的内涵 。 综上所 述 ,仅 仅是 对大提 琴发 展历程 以及 艺术魅 力 的 简述 ,意在 让更 多人 了解大 提琴这 一乐 器 ,以及大 提琴 的 发展 状况 。与欧 洲先进 国家 相 比,我 国对 大提 琴这 一乐器 的掌 握和 了解较 晚 ,在 演奏 技巧和 技术 上与世 界先 进 国家 还有 距离 。但是 ,随着 改革 开放 的不断 深入 ,随着 多元文 化 的出现 ,演奏 技巧也 会大 幅度提 升 ,我 国的大提 琴乐 曲 的创 作会不 断出现 ,给人 们带来更 多 的艺术享 受 。
古典主义时期室内乐大提琴演奏技法
黄钟大吕古典主义时期室内乐大提琴演奏技法■ 冯 艳 长沙交响乐团有限责任公司〔摘 要〕随着古典主义不断发展,室内乐大提琴也逐渐成为独奏乐器出现在艺术的舞台,以其沉重丰富的音色,带给人如阳光般的温暖,被大众所熟知。
本文以古典主义时期室内乐大提琴演奏的技法为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古典主义时期;室内乐;大提琴演奏随着辉煌的巴洛克时期被历史缓缓地翻篇,音乐史迎来了崭新的篇章——古典主义时期。
这个时期非常短暂,前后仅有几十年的时间,但这并不影响它在音乐史上的重要地位。
一、古典主义时期(1750-1820)室内乐大提琴的发展历程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具有均匀和谐、清新典雅的特点,让人听后如沐春风。
这个时期出现的享誉世界的音乐家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被公认为“古典三杰”。
莫扎特的音乐被称为“永恒的阳光”,欢愉且畅快,仿佛置身于无忧的世界,具有天使般的灵性;贝多芬是最具有传奇色彩的音乐家之一,他命运多舛,但对于音乐的挚爱却永不停息,他不受之前的严苛标准束缚,重视情感的自然表达,风格多种多样,他的作品有很多与室内乐大提琴相关的元素。
早在《第二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中,我们就能看到大提琴的身影,因此可知,大提琴在古典主义时期就已成为独奏乐器了。
“室内乐”一词大致意为“在房间里演奏的音乐”,源于欧洲贵族在客厅里设宴演出,以及平日家庭成员合奏,因此规模不会太大,小至两三人,最多也就十几个人。
乐器的多少也有讲究,通常不设指挥一职。
室内乐的演奏不同于协奏曲或交响乐,由于乐器数量少,有时每部分只有一个演奏者,所以每个乐器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室内乐大提琴在其中是最为重要的乐器之一,它的整个音色偏低,属于低音乐器,演奏时声音低沉有力,尤其适用于宛转悠扬的曲目,来表达作曲者与演奏者的心境。
二、演奏技巧与方法大提琴以声音温暖人心被大家所熟知,在众多繁杂的乐器中脱颖而出。
它的声音悠扬,像阳光拂过脸庞,轻轻地、不露声色地留下一片温柔的痕迹,为广大音乐爱好者所钟爱。
关于大提琴的演奏风格与艺术魅力
关于大提琴的演奏风格与艺术魅力孙琪翀(江苏省交响乐团,江苏 南京 210002)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带动,各国文化也在不断进行深入交流与融合,各类传达艺术文化的乐器也逐渐褪去了严格的国界标签,如作为西洋乐器的典型代表大提琴就在逐渐进入大众的视野。
大提琴在经历了几个世纪的时代变迁,无论是在外形结构上,还是演奏技术方面都在不断改进与提高,如今的大提琴风格多样,能够展现出非凡的艺术魅力,被大众广泛接受与喜爱。
本论文将就大提琴的演奏风格与艺术魅力展开详细论述与分析。
关键词:大提琴;演奏风格;艺术魅力一、关于大提琴的简介与发展大提琴最早起源于17世纪,是西洋重要乐器之一,在管弦乐队中扮演着重要的次中音或低音的角色,属于提琴家族中的下中音乐器,大提琴的音色浑厚丰满,性格开朗,有很强的感染力,尤其在演绎抒情的旋律时,能够深入地表达出深沉、复杂的情感,动人心弦,感人至深。
与低音提琴配合演绎低音声部堪称完美,给人一种高级的尊贵感,故其在艺术领域享有“音乐贵妇”的美誉。
大提琴在经历了三百多年的发展与完善,如今成了音乐艺术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乐器之一。
在17世纪末期,大提琴开始传入我国,当时仅在皇宫中大型的宴会上出现,所以当时大提琴对于普通的百姓来讲是一种罕见而又奢侈的乐器,直到20世纪后,特别是在经历了苏俄十月革命后,西方的很多音乐艺术家们来到了中国的北方城市,于是大提琴也逐渐进入了我国大众的视野,由于我国对于大提琴艺术的发展是以国外的艺术家们演奏与传入为主,所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的大提琴演奏活动都是基于别国的作品,如海顿、贝多芬、舒伯特等著名音乐家的作品,真正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大提琴作品少之又少。
其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文化也随之不断进步,我国音乐家不断创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有大批优秀的大提琴作品涌现,如中国杰出音乐家萧友梅先生中国第一首大提琴独奏曲《秋思》;还有后来马思聪创作的《内蒙组曲》《西藏组曲》如今在世界享有盛名,后被各大家所传唱演绎,并成为我国音乐教育领域的典型示范曲目。
大提琴西洋乐器介绍
大提琴起源于16世纪末至17世纪 初的欧洲,最初的设计是为了在 管弦乐队中提供中音部分的支持 。
发展历程
1 3
17-18世纪
大提琴在巴洛克时期逐渐在管弦乐队中确立地位,成为重要 的中音乐器。
19世纪
2
随着浪漫主义音乐的兴起,大提琴独奏曲目和室内乐作品大
量涌现。
20世纪至今
大提琴的演奏技巧和曲目范围不断扩大,成为现代音乐中不 可或缺的乐器之一。
大提琴的音色深沉、浑厚,与小提琴 的明亮、清脆音色形成鲜明对比,增 强了音乐的表现力。
与管乐器的配合
音色融合
大提琴与长笛、双簧管等木管乐器配合时,其音色可以相互融合 ,产生柔和而温暖的音乐效果。
音乐对话
在与铜管乐器如圆号、长号的配合中,大提琴可以通过对话式的旋 律交流,营造出戏剧性的音乐氛围。
力度平衡
结构与特点
结构
大提琴由琴身、琴颈、琴弦、琴弓等 部分组成。琴身通常使用木材制作, 形状类似于小提琴,但尺寸更大。
特点
大提琴的音色浑厚、饱满,具有独特 的歌唱性。它在乐队中担任中音部分 ,既能独奏也能合奏,具有广泛的音 域和丰富的表现力。
02
演奏技巧与表现力
演奏姿势与基本技巧
坐姿
演奏大提琴时,一般采用坐姿,要求身体自然放松,两腿分开与肩同宽,琴身置于两腿之间。
如何选购一把优质的大提琴
观察外观
优质大提琴的木材纹理清晰、色 泽自然,琴身无明显瑕疵或裂纹
。
检查音质
试听大提琴的音色,选择音域宽 广、音色纯净、共鸣良好的乐器
。
注意尺寸
根据个人身高和臂长选择合适尺 寸的大提琴,以确保演奏时的舒
适度。
了解品牌与制造商
中国大提琴发展简史
中设 立音 乐学 院 的建制 ,创 办 了具 有 一 定 独 立 性 质 的 音 乐 教 育 机 业 余考 级 活掀 开 了新 的 一 页。 这所 音 乐 学 院 中 设 有 大 4 2 0世 纪末 至今 的大 提琴 艺术 发展 提琴课 。1 9 2 7年 ,上海 国立 音 乐 院 成 立 ,该 院 选 科 、专 修 科 中设 这 一时 期除 了 一些 优 秀 的外 籍 大 提 琴 家在 我 国 工作 外 ,我 国
著名音 乐家 钱仁 平先 生在 《 中 国小 提 琴音 乐 》 中曾这 样 描述 :
赛 评 委 ,是我 国历 史 上 第 一 次被 聘 请 为 此 大 赛 的 大 提 琴 专 业 评
“ 在1 6 9 9 年至 1 7 0 8年之 间 ,宫 廷 内部 的 西 洋乐 队演 奏 中 已经 有五 委 。这 一 时期 ,中南 、川 I 蜀 、西北 地 区 的 大 提 琴艺 术 也 渐 渐 的发 弦大 提琴演 奏者 ” 。可考 证 的 中国第一 把 大提 琴 出现 的时 间是 乾隆 展起 来 。 六 年七 月 十九 E l ,由西 洋 人 进 献 。而 中 国最 早 演 奏 大提 琴 的人 应 “ 文革 ” 期 间 ,音乐 文化 也受 到政 治 因素 的影 响 。在 这 一 特殊
学 校 内开设 的主科 专业 中有 大提 琴 。这 是 中 同领 土 上 组 建 的第 一 所 专业 音乐 学校 。 ( 《 哈尔滨 第 一音 乐学 校 二 十年》 )1 9 2 2年成 立 琴大 会 。1 9 8 8年 8月 2 4日至 9月 1日,首 届全 国级 别 大 提琴 比赛
在 山东省 济南 市举 行 。全 国共 有 一 百五 十五 选手 报 名 参 赛 。后 来 ,
随着 物质 生活水 平 的提 高 ,培 养 孩 子 学 习 一 些 音 乐 特 长 成 为 社 会 的普遍 现 象 。从 1 9 9 2年 2 月 起 ,各 地 相 继举 办 了大 提琴 专 业 全 国
认识乐器《大提琴》教师辛丕祥 (2)
谈到左手,它包括音准、揉弦、双音、换把和大跳的音程,也是很难的技术, 但只要刻苦,勤奋,是可以练出来的。
在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和高超的技术后,最后就是音乐表现和风格的问题 。
大提琴与电提琴
著名演奏家
马友友(Yo-Yo Ma,1955~)华裔 美国籍大提琴演 奏家。演奏范围 非常广泛,新老 并收,多次获得 格莱美奖。
大提琴和小提琴或其它弦乐器家族成 员一样,都有四根弦,音域约为四个 八度, 高音比中提琴低8度,(C— G—d—a),乐谱通常用低音谱表,在 较高音区有时用中音谱表,有时也用高 音谱表。大提琴的第一根a弦发音华丽 有力,富于歌唱性,第二根d弦,音色 较朦胧,第三、四弦(G、C)低沉响 亮,能够承受乐队的非常沉重的音响。 它的发音原理虽然与中、小提琴相同, 但其手指的把位在低音区与小提琴迥 然不同,尤其是在高音区时能用拇指 把位演奏。至于演奏技巧,由于大提 琴在琴身大小、琴弦排列与琴弦长短 等方面与小提琴均不相同,因而它的 奏法与中、小提琴不同,是夹在两腿 之间演奏。演奏时,演奏家将琴身轻 轻夹于两膝间,底部以一根可调整高 度的金属棒支撑。演奏方式则既有用 弓毛拉弦、手指拨弦和用弓杆敲弦。
马友友
美女大提琴家
欧阳娜娜
欧阳娜娜:大提琴演奏家,演员,作 家,娜娜出生于艺术世家,父亲欧阳 龙现为台北市议员,年轻时是台湾著 名的影视剧小生,母亲傅娟也成是台 湾玉女型艺人,出演多部电视剧作品, 姑姑欧阳菲菲,更是台湾和日本歌坛 的常青树,欧阳娜娜姐妹共三人,都 是多才多艺。作为演艺圈的零零后的 代表人物,欧阳娜娜凭借自然清新的 表情,甜美娇俏和乖巧率真的性格博 得众多媒体和观众的喜爱,成为不折 不扣的新生代“气质女神”。
杰奎琳· 杜普雷
杰奎琳· 杜普雷(1945-1987),英 藉大提琴家,五岁即展现过人禀赋。 十六岁开始职业生涯,才华与年龄的 落差倾倒众生;1973年,被确诊罹 患多发性硬化症,遂作别舞台,卒于 盛年。 鲜花与不幸是同时降临到这 个原本普通的家庭的。这个为音乐而 生的人,非但走不出自身人格的阴霾, 还因此而侵害到至亲:对母亲从倚赖 到敌视。她用的最久的一把琴叫大卫 朵夫(Davidoff),它就是现在马友 友用的那把,知道马友友也拉过《埃 尔加e小调协奏曲》。
大提琴浪漫主义时期的作品分析
大提琴浪漫主义时期的作品分析1. 引言1.1 介绍大提琴浪漫主义时期的背景大提琴浪漫主义时期是指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的音乐时期,这一时期是音乐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大提琴音乐发展的关键阶段。
在浪漫主义时期,音乐家们开始追求情感表达和个性化,大提琴音乐也随之发展和演变。
大提琴浪漫主义时期的作品也吸收了当时其他领域的艺术风格和思潮,如文学和绘画等,使得这些作品更加多样化和富有表现力。
大提琴演奏者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技巧和表现力,还需要具备对作品背后情感和内涵的深刻理解,以更好地将作品呈现给观众。
大提琴浪漫主义时期是大提琴音乐发展的重要阶段,作品们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气息,展现了作曲家们对音乐和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将更深入地探讨大提琴浪漫主义时期的代表作品、演奏技巧、合作演奏、影响与传承以及作品的演奏要求。
【内容结束】1.2 概括大提琴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特点1. 情感表达丰富:大提琴浪漫主义时期的作品常常注重情感的表达,通过音乐来传达作者内心的感受和情绪。
这种情感表达常常是深沉、激情澎湃的,让人感受到强烈的情感冲击。
2. 技术要求高:大提琴浪漫主义时期的作品在技术上要求较高,包括对演奏者的技巧要求和对乐器本身的技术性能要求。
这些技术挑战使得演奏者需要具备高超的技术水平才能胜任这些作品。
3. 旋律优美:大提琴浪漫主义时期的作品通常具有优美的旋律,旋律线条流畅,旋律中充满了变化和发展,引人入胜。
4. 和声丰富:大提琴浪漫主义时期的作品在和声上常常采用丰富多变的和声进行,通过和声的变化来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情绪,使得作品更加丰富多彩。
大提琴浪漫主义时期的作品以其丰富的情感表达、高超的技术要求、优美的旋律和丰富多变的和声而著称,这些特点使得这一时期的音乐作品充满魅力,深受欢迎。
2. 正文2.1 大提琴浪漫主义时期的代表作品分析1. 门德尔松的《大提琴协奏曲》:这部作品被认为是大提琴浪漫主义时期的代表之一,其浪漫情感与技术要求让演奏者面临挑战。
(认识乐器)大提琴-湘文艺版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认识乐器:大提琴-湘文艺版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概述大提琴是弦乐器家族中的低音提琴,也被称为“大提琴”或“慢板琴”,是西方交响乐队中不可缺少的乐器之一。
大提琴音色柔和悠扬,富有感情,被誉为是最接近人声的乐器。
本文将介绍大提琴的起源、演奏方法和演奏技巧,以及在湘文艺版三年级音乐下册中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起源大提琴起源于16世纪意大利北部的布雷西亚,是义大利大师安东尼奥·斯特拉迪瓦里(Antonio Stradivari)的一项重要创作。
目前,大提琴已经成为古典音乐、爵士乐、流行乐等多种音乐类型中不可或缺的乐器之一,在音乐界的地位非常重要。
演奏方法和技巧1.基本姿势:大提琴演奏需要坐着演奏。
右手握住弓,左手握住指板,指尖垂直放于弦上,手肘放置于大提琴的左侧。
2.弓技:在演奏大提琴时,弓的挥动和按弦的技巧十分关键。
弓的挥动应该尽量接近琴弓的尾部,这样可以让琴弓的张力更加均匀,发出更加明亮的音色。
同时,弓的挥动应该有节奏感,以便让琴声更加准确地表达出自己想要表达的情感。
3.指板技巧:在演奏大提琴时,左手的指法和按弦技巧也至关重要。
左手指尖要垂直放置于弦上,以便发出正确的音符。
同时,要有正确的加强和妆点音符的技巧,这样可以让琴声更加具有层次感。
在湘文艺版三年级音乐下册中的教学内容和方法1.目标:让学生了解大提琴的基本知识和演奏技巧,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音乐鉴赏能力。
2.教材内容:通过听大提琴曲目,观看大提琴演奏的视频,了解大提琴的起源、演奏方法和演奏技巧等方面的内容。
3.教学方法:•采用听、说、读、写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老师讲解、演示和学生模仿的方式,加深学生对大提琴的认知。
•教师可以准备大提琴的乐曲,让学生通过音乐的形式感受大提琴的音色和特点。
•教师可以在班级中安排玩具大提琴,让学生可以手持大提琴,从而更好地体验大提琴的演奏技巧和姿势。
•通过大提琴演奏家的视频,让学生了解大师的演奏技巧和表现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鉴赏能力。
大提琴的起源发展与音乐特征
大提琴的起源发展与音乐特征作者:王春莲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17年第06期(林甸县龙江剧艺术中心,黑龙江大庆 166300)摘要:大提琴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6世纪末,是由一种叫作“低音维奥尔琴”或“膝间维奥尔琴”的15世纪的乐器演变而来。
大提琴以其热烈而丰富的音色著称,适合扮演各种角色,有时加入低音阵营,在低声部发出沉重的叹息;有时以中间两根弦起到节奏中坚的作用。
大提琴最为辉煌的时刻,要数作曲家赋予其表现如歌的旋律的使命。
整个大提琴组奏出的美妙的旋律,足以令西洋管弦乐队(交响乐队)中的任何其他乐器都相形见绌。
关键词:大提琴;发展;特色中图分类号:J6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18-0108-01大提琴最初在意大利语中被拼作Violoncello,后来逐渐简写为Cello。
是西洋管弦乐队中必不可少的次中音或低音弦乐器,属提琴族乐器里的下中音乐器,音色浑厚丰满,具有开朗的性格,擅长演奏抒情的旋律,表达深沉而复杂的感情,也与低音提琴共同担负和声的低音声部,有“音乐贵妇”之称。
它也是非常为人们所喜爱的独奏乐器。
一、起源与发展大提琴的外形也同小提琴和中提琴近似,但它的体积要大得多,大提琴的体积比中提琴大,但是它所用的弓却比后者要短一些;大提琴刚开始是夹在大腿之间演奏的,叫作夹腿式维奥琴,后来有的人觉得不方便就在大提琴的共鸣箱尾住下安装了支柱,这个大提琴家是利比亚的大提琴家叫塞尔瓦尼斯。
尾住的发展一点点从短到长,便于演奏者更好的发挥演奏技巧。
大提琴尾住的安法最初是在18世纪30年代形成的,20世纪有个大提琴家很著名的大提琴家他教保罗,托特里,他觉得尾柱直的支架不太符合他拉的姿势,也不符合他演奏的姿势也不便于他发挥技巧,他就把尾柱变长一点中间有一个弯度,所以大提琴就往后仰,台上两者都有。
大提琴的声音比中提琴低1个8度,但是它的音色却比后者明亮、深厚。
二、音乐特色大提琴和小提琴或其它弦乐器家族成员一样,都有四根弦,音域约为4个8度,音高比中提琴低8度,乐谱通常用低音谱表,在较高音区有时用中音谱表,有时也用高音谱表。
大提琴历史
大提琴历史
大提琴是一种古老的弦乐器,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期。
大提琴最早出
现在15世纪,当时它被称为“大音乐器”,它的外形和现在的大提琴非常相似,
但它的音色比现在的大提琴更加柔和。
16世纪,大提琴的音色发生了重大变化,它的音色变得更加清脆,更加有力,这使得它成为一种独特的乐器,可以演奏出更加丰富的音乐。
17世纪,大提琴的
技术发展迅速,它的音色变得更加清脆,更加有力,它的音色也变得更加丰富,可以演奏出更加复杂的音乐。
18世纪,大提琴的技术发展到了顶峰,它的音色变得更加清脆,更加有力,
它的音色也变得更加丰富,可以演奏出更加复杂的音乐。
19世纪,大提琴的技术
发展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它的音色变得更加清脆,更加有力,它的音色也变得更加丰富,可以演奏出更加复杂的音乐。
20世纪以来,大提琴的技术发展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它的音色变得更加清脆,更加有力,它的音色也变得更加丰富,可以演奏出更加复杂的音乐。
大提琴也成为了一种重要的乐器,它的音色可以表达出深刻的情感,可以演奏出各种各样的音乐,从古典音乐到现代音乐,大提琴都可以演奏出它的独特音色。
大提琴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期,它的技术发展历经数百年,经过不断的
改进,大提琴的音色变得更加清脆,更加有力,它的音色也变得更加丰富,可以演奏出更加复杂的音乐,成为了一种重要的乐器。
大提琴的发展历史
大提琴的发展历史大提琴的发展历史大提琴是管弦乐队中必不可少的次中音或低音弦乐器,属提琴族乐器里的下中音乐器,音色浑厚丰满,具有开朗的性格,擅长演奏抒情的旋律,表达深沉而复杂的感情。
下面店铺为您收集整理了大提琴的发展历史,希望对您有帮助!大提琴的历史大提琴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6世纪末,是一种叫作“低音维奥尔琴”或“膝间维奥尔琴”(Viola degamba)的15世纪的乐器演变而来。
维奥尔琴的体积不像大提琴那么大,弧形也不那么明显,但演奏时可以夹在两膝之间,像大提琴那样用弓拉奏。
大提琴最初在意大利语中被拼作Violoncello,后来逐渐简写为Cello。
大提琴以其热烈而丰富的音色著称,是交响乐队中最常见的乐器之一。
适合扮演各种角色:有时加入低音阵营,在低声部发出沉重的叹息;有时则以中间两根弦起到节奏中坚的作用。
大提琴最为辉煌的时刻,要数作曲家赋予其表现如歌的旋律的使命。
整个大提琴组奏出的美妙的旋律,足以令交响乐队中的任何其他乐器都相形见绌。
自17世纪大提琴家多曼尼科·加布里埃利(Domenico Gabrielli)创作了第一首大提琴独奏曲以来,已有不少作曲家专门为大提琴创作乐曲,如18世纪的维瓦尔第、塔尔蒂尼和莱奥等作曲家,都曾模仿小提琴协奏曲而为大提琴写了不少协奏曲。
后来在英国、奥地利与法国等地也相继出现了意大利风格的`大提琴协奏曲及其他乐曲。
至于18、19世纪的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作曲大师们,如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舒曼、德沃夏克以及柴科夫斯基等,也都大量写作了大提琴独奏曲、协奏曲和有大提琴声部的室内乐,使这一乐器的性能与技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其中最常演奏的有巴赫的六首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博凯里尼协奏曲、六首奏鸣曲。
海顿的D大调与C大调协奏曲、勃拉姆斯为小提琴与大提琴谱写的a小调协奏曲、舒曼的协奏曲、德沃夏克的协奏曲、柴可夫斯基的《罗可可主题变奏曲》、圣·桑的协奏曲等等。
浅谈古典主义时期室内乐大提琴演奏技法的进程
浅谈古典主义时期室内乐大提琴演奏技法的进程古典主义时期是欧洲音乐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室内乐在这一时期展现出了新的风貌。
大提琴作为室内乐中常见的乐器之一,在古典主义时期也经历了一系列的演奏技法的进程。
在古典主义时期,大提琴演奏技法的进程在音量方面有了重要的发展。
传统上,大提琴的音色较为暗沉,音量相对较小。
在古典主义时期,大提琴的音量逐渐增大,使其有能力与其他音乐器进行平衡的演奏。
这一发展得益于大提琴的改进以及演奏者技术的改善。
演奏技巧如持琴弓的角度以及弓弦部分的运用得到了更好的掌握,使得大提琴的音量能够更好地被放大。
古典主义时期大提琴演奏技法的进程在速度方面也有了重要的提高。
大提琴曲目中经常出现快速的音符进行,要求演奏者有较高的技巧和灵活的手指。
古典主义时期的大提琴演奏者开始探索更快的速度,运用各种技巧如勾弦、音程奏法等来应对快速的音符进行。
这一技法的进展丰富了大提琴曲目的表现力和演奏技巧。
古典主义时期的大提琴演奏技法还注重了音色的多样性。
传统上,大提琴的音色比较单一,但在古典主义时期,演奏者开始探索更多的音色变化,以增强乐曲的表现力。
他们通过变换弓弦的部位、运用颤音、泛音等技巧来改变大提琴的音色,使之更加丰富多样。
古典主义时期的大提琴演奏技法强调了对于乐曲细节的准确把握。
古典主义时期的室内乐曲目注重结构的清晰和对称感,对演奏者的准确度要求较高。
大提琴演奏者需要通过精确的音高、准确的音乐节奏来呈现乐曲的结构和主题变奏。
演奏者对于音乐情感的把握也十分重要,他们需要通过准确的音乐表达来传递乐曲所表达的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OME DRAMA /戏剧/之家/
大提琴是近代交响乐队以及室内乐队中,不可缺少的中低音乐器。
无论是交响乐还是室内乐演奏中,大提琴都经常演奏旋律优美的乐句,承担着旋律领奏的责任。
还与低音提琴共同肩负着和声低音的使命。
是人们非常喜爱的一件乐器。
她和其它乐器一样,由产生发展到现代,经历了很多演变。
下面我们按音乐发展的历史轨道一同回忆一下大提琴的发展历史。
大提琴最早出现在弦乐器中是在16世纪,现代学者大多同意这种说法。
当时的一种体积比现代大提琴大一些的被称为“臂式维奥尔”的四弦乐器是现代大提琴的“祖先”。
后来在巴赫的《勃兰登堡协奏曲》中使用的“立式维奥尔”虽然和大提琴来自两个不同的家族,而且样式和尺寸都不相同,琴弦也多于四根并常常带有琴品,但是也被认为是现代大提琴的前身。
也是在这个时期出现了大提琴传统意义上最早的独奏作品。
这首作品是1697年出版的朱塞佩·嘉且尼(Giuseppe Jacchini)羽管键琴作为通奏低音的奏鸣曲小品。
另外这个时期意大利的作曲家贝内代托·马尔切洛(Benedelto Marcello)和安东尼奥·卢奇奥·维瓦尔第(Antonio Lucio Vi-valdi)也是大提琴作品的主要作者。
值得提到的是维瓦尔第的小提琴协奏曲《四季》至今仍然经常在音乐会中上演。
而他创作的六首大提琴奏鸣曲也被称为巴洛克时期的最高级作品。
在巴洛克时期还有一位不得不提到的作曲家就是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
巴赫于1770创作的《六首无伴奏大提琴组曲》被称为大提琴乐曲中的“旧约全书”。
正是这六首大提琴组曲让本并不重视大提琴的德国人从此喜爱上了这件优美的乐器,也为大提琴之后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巴洛克大提琴由于使用的动物肠子制作的琴弦,所以导致琴弦比较松,而声音柔和不够明亮。
1785年前后,法国人弗朗索·图尔瓦(Francois Tourte)发明制作出了73CM长的琴弓,要比之前的琴弓长了许多。
这也使当时的大提琴能够达到作曲家需要的各种强度和音色的变化。
巴洛克大提琴的外观和现代的大提琴相比,尺寸相差不大,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没有琴脚,必须双脚并拢把琴夹在两腿之间演奏。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入古典音乐时期。
由于各种乐器的发展速度很快,室内乐以及乐队要适应在更大的音乐厅中演奏乐曲。
这也促使了使用动物肠制作琴弦的大提琴的发展。
在1800年左右就出现了使用细钢丝琴弦的大提琴,而伴随着的改变还有琴颈的加长、指板的加长和琴码的升高。
这些改变使当时的大提琴能发出更加清晰明亮的声音,从而更好的融入到当时的音乐演奏当中。
现代大提琴使用的钉子状的琴脚大概出现在1890年前后,琴脚的发明也大大的促进了大提琴演奏技术的发展。
在古典音乐时期,被誉为“古典音乐之父”的弗朗茨·约瑟夫·海顿(Franz Joseph Haydn),在自己创作的室内乐中为大提琴树立了独一无二的地位。
他创作的弦乐四重奏中,大提琴已经开始有独立的音乐旋律,承担起独奏的位置。
他的《D大调大提琴协奏曲》是古典音乐作品中音乐内容和演奏技巧完美结合的经典之作。
和海顿同时期的,被誉为“音乐神童”的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也在其最后的三部四重奏作品中,把大提琴的音域有所提高,摆脱了仅仅充当和声低音的位置。
到了浪漫主义时期,由于键盘演奏技巧的发展促使大提琴乐曲有个更为广泛的表现力。
波兰作曲家、钢琴家肖邦为大提琴创作的大提琴奏鸣曲的钢琴部分几乎可以与钢琴协奏曲媲美。
这个时期的伟大作品还有门德尔松的两首大提琴奏鸣曲、理查?施特劳斯的奏鸣曲、勃拉姆斯的两首奏鸣曲以及拉赫玛尼诺夫的奏鸣曲等等。
浪漫主义时期大提琴乐器并没有特别大的改变,但值得一提的是,在1823年新出现了一种“吉他型大提琴”,作曲家舒伯特还专门为这种吉他型的大提琴创作了《吉他型大提琴奏鸣曲》,这首作品也受到当时的大提琴家门一致好评,争先演奏。
这个时期最经典的作品要数捷克作曲家安东·里奥波特·德沃夏克的《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那满怀激情的旋律和怀乡的思绪让作曲家们充分的肯定了大提琴作为独奏乐器的地位。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艺术家们的不断探索,大提琴发展到现代已经成为一件既能独奏又能重奏合奏的全面乐器。
这个时期作曲家们更追求关注十二音体系,更多的追求张扬个性,使得这个时期的作品都带有比较浓烈的个性色彩。
由于每首作品都具有鲜明的特点和艺术个性,所以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相对于作品这个时期是个演奏家多产的时期。
例如著名的俄罗斯大提琴家姆斯基斯拉夫·罗斯特罗波维奇、英国杰出的女大提琴家杰奎琳·杜普蕾(Jacqueline Du Pre)、以色列当代享誉盛名的米沙·麦斯基(Mischa Maisky)、俄罗斯的大提琴家娜塔莉亚·古特曼(Natalia Gutman)、出生在法国的大提琴家马友友以及中国的大提琴家王健、朱亦兵、秦立巍等等。
从古至今,大提琴和别的乐器一样,也是在经历不断的发展和改革。
经过历代艺术家们的不断努力才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大提琴乐器。
本文简略的回忆了一下大提琴的发展,目的在于让大家更多的了解她,也激励我们新一代的大提琴学生要努力的学习,为大提琴艺术未来的发展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者单位:黑河学院音乐系10级管弦班
责任编辑李红梅
大提琴发展简介
□刘书彤·50·
大提琴发展简介
作者:刘书彤
作者单位:黑河学院音乐系10级管弦班
刊名:
戏剧之家
英文刊名:XIJUZHIJIA
年,卷(期):2012(11)
引用本文格式:刘书彤大提琴发展简介[期刊论文]-戏剧之家 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