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毕业会考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初三历史会考试题及答案
![初三历史会考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f224944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75.png)
初三历史会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表述,错误的是:A. 造纸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B. 印刷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C. 火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D. 指南针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答案:无错误选项2. 唐朝时期,实行科举制度的主要目的是:A. 选拔有才能的人才B. 维护皇权C. 促进经济发展D. 扩大对外交流答案:A3. 以下哪位历史人物不属于“唐宋八大家”?A. 李白B. 韩愈C. 柳宗元D. 苏轼答案:A4.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A. 展示国力B. 寻找新的贸易伙伴C. 进行文化交流D. 寻找长生不老药答案:A5. 清朝末年,中国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割让香港岛给英国的是:A. 《南京条约》B. 《北京条约》C. 《天津条约》D. 《辛丑条约》答案:A6.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主要在哪个地区进行抗日斗争?A. 华北B. 华东C. 华南D. 东北答案:A7. 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B. 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C.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D. 直接导致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答案:D8. 以下哪次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取得的第一次大规模胜利?A. 辽沈战役B. 淮海战役C. 平津战役D. 渡江战役答案:B9. 1950年,中国政府决定抗美援朝的主要目的是:A. 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B. 支持朝鲜统一C. 扩大国际影响力D. 促进社会主义建设答案:A1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显著特点是:A. 经济增长速度加快B.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C.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D. 所有选项都是答案: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_______。
答案:秦朝2.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中,_______对世界航海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历史会考试卷及答案(模拟)
![历史会考试卷及答案(模拟)](https://img.taocdn.com/s3/m/bc564e37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93.png)
历史会考试卷及答案(模拟)第一部分:选择题
1. 中国最早的文字是()。
A. 记数符号
B. 古汉字
C. 印度文
D. 金文
答案:B
2. 春秋时期,周穆王采用了什么制度来加强中央集权,击败了诸侯国呢?
A. 封建制
B. 行省制
C. 分封制
D. 中央集权制
答案:C
3. 辛亥革命取得胜利后成立了哪个临时政府?
A.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B. 辛亥共和国临时政府
C. 北洋政府
D. 南京临时政府
答案:D
第二部分:简答题
1. 请简述三国时期的政治局势。
三国时期的政治局势可概括为三方鼎立、割据混战的局面。
东吴、蜀汉和魏国各自占有一部分疆土,在这种状态下,对外推进并吞,对内加强统治都成为了各个势力探讨和发展的目标。
2. 请分析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民族资本主义是发展的一个阶段,它的兴起始于民主革命,成
长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这个阶段主要是私营工商业主导的资本
主义经济,通过国内市场进行调节,大力发展民族工商业,形成了
民族经济中最活跃的部分。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国家发展劳
动力密集型的国有工业和农业,逐渐实现了国家对经济生活的控制,同时也培育了包括官僚资本和民营资本在内的多种形式的资本主义。
历史初中会考试题及答案
![历史初中会考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f6dbb10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95.png)
历史初中会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一项不是唐朝的对外政策?A. 丝绸之路的繁荣B. 遣唐使的派遣C. 闭关锁国D. 与周边国家和平共处答案:C2. 明朝时期,哪个皇帝在位期间实行了“海禁”政策?A. 明成祖B. 明宣宗C. 明英宗D. 明武宗答案:B3. 清朝康熙皇帝在位期间,下列哪一项不是他的主要政绩?A. 平定三藩之乱B. 收复台湾C. 签订《尼布楚条约》D. 推行闭关锁国政策答案:D4. 下列哪一位历史人物不是战国时期的?A. 孙武C. 庄子D. 韩非子答案:A5.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哪一项最早?A. 造纸术B. 印刷术C. 指南针D. 火药答案:A6.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了哪一项重要的文化政策?A. 焚书坑儒B. 推行小篆C. 推行隶书D. 推行行书答案:B7. 唐朝时期,下列哪一项不是对外交流的重要方式?A. 丝绸之路B. 遣唐使C. 佛教东传D. 闭关锁国答案:D8. 明朝时期,下列哪一位不是著名的航海家?B. 汪大渊C. 徐霞客D. 张骞答案:C9. 清朝乾隆皇帝在位期间,下列哪一项不是他的政绩?A. 编纂《四库全书》B. 修建圆明园C. 推行闭关锁国政策D. 开展“康乾盛世”答案:C10. 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A. 《红楼梦》B. 《西游记》C. 《水浒传》D. 《聊斋志异》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唐朝的开国皇帝是______。
答案:李渊2. 明朝的开国皇帝是______。
答案:朱元璋3. 清朝的开国皇帝是______。
答案:皇太极4.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是由______改进的。
答案:蔡伦5. 清朝康熙皇帝在位期间,与俄罗斯签订的边界条约是______。
答案:《尼布楚条约》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唐朝对外交流的主要方式及其影响。
答案:唐朝对外交流的主要方式包括丝绸之路贸易、遣唐使的派遣、佛教的东传等。
初三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
![初三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38d2e54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ba.png)
初三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以下哪些措施?A. 实行郡县制B. 统一度量衡C. 焚书坑儒D. 修建长城答案:ABCD2. 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以下哪些措施?A. 削弱诸侯王的权力B. 推行推恩令C.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 创立太学答案:ABCD3.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A. 进士科的设立B. 明经科的设立C. 武举科的设立D. 乡贡科的设立答案:ABC4. 宋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以下哪些措施?A. 削弱节度使的权力B. 设立三司使C. 推行科举制度D. 创立东厂答案:ABC5. 明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以下哪些措施?A. 废除丞相制度B. 设立东厂C. 推行科举制度D. 创立锦衣卫答案:ABCD6. 清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以下哪些措施?A. 削弱藩王的权力B. 设立军机处C. 推行科举制度D. 创立东厂答案:ABC7. 以下哪些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 鸦片战争B. 太平天国运动C. 甲午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答案:A8. 以下哪些事件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A. 五四运动B. 辛亥革命C. 武昌起义D. 秋收起义答案:A9. 以下哪些事件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开端?A. 土地改革B. 抗美援朝C. 三大改造D. 改革开放答案:C10. 以下哪些事件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开端?A. 十一届三中全会B. 十二届三中全会C. 十三届三中全会D. 十四届三中全会答案:A11. 以下哪些事件标志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A. 2001年B. 2002年C. 2003年D. 2004年答案:A12. 以下哪些事件标志着中国成功举办奥运会?A. 2008年B. 2010年C. 2012年D. 2014年答案:A13. 以下哪些事件标志着中国成功举办世博会?A. 2010年B. 2012年C. 2014年D. 2016年答案:A14. 以下哪些事件标志着中国成功举办亚运会?A. 1990年B. 2008年C. 2010年D. 2014年答案:A15. 以下哪些事件标志着中国成功举办世界杯?A. 2002年B. 2006年C. 2010年D. 2014年答案:A16. 以下哪些事件标志着中国成功举办冬奥会?A. 2008年B. 2014年C. 2018年D. 2022年答案:D17. 以下哪些事件标志着中国成功举办残奥会?A. 2008年B. 2012年C. 2016年D. 2020年答案:A18. 以下哪些事件标志着中国成功举办青奥会?A. 2010年B. 2012年C. 2014年D. 2016年答案:A19. 以下哪些事件标志着中国成功举办大运会?A. 2001年B. 2005年C. 2009年D. 2013年答案:A20. 以下哪些事件标志着中国成功举办世园会?A. 1999年B. 2006年C. 2011年D. 2014年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2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_________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人教版历史初中会考模拟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历史初中会考模拟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00280c1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df.png)
人教版历史初中会考模拟试题含答案以下是一份人教版历史初中会考模拟试题,包含答案。
通过做这些模拟试题,你可以巩固自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并提高备考能力。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个事件被称为法国大革命的标志性事件?- A. 路易十六被处决- B. 法国贵族的特权被废除- C. 巴黎公社的建立- D. 法国共和国的宣布- Answer: A2. 以下哪个国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是协约国的一员?- A. 德国- B. 英国- C. 俄罗斯- D. 奥斯曼帝国- Answer: B3. 以下哪个国家的国内战争导致了红军的胜利?- A. 苏联- B. 德国- C. 美国- D. 中国- Answer: D4.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是?- A. 马克思- B. 列宁- C.- D.- Answer: A5. 以下哪个国家的革命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A. 德国- B. 苏联- C. 法国- D. 中国- Answer: A6.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 A. 苏联- B. 中国- C. 古巴- D. 法国- Answer: A7. 以下哪个事件被称为冷战结束的标志?- A. 柏林墙倒塌- B. 苏联解体- C. 古巴危机- D. 首次世界大战结束- Answer: B8. 以下哪个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进行了原子弹试验?- A. 美国- B. 英国- C. 中国- D. 俄罗斯- Answer: A9. "一带一路"倡议是由以下哪个国家提出的?- A. 中国- B. 美国- C. 英国- D. 俄罗斯- Answer: A10. 以下哪个国家的革命导致了红军的失败?- A. 中国- B. 苏联- C. 古巴- D. 法国- Answer: D二、问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法国大革命的主要原因和意义。
- 法国大革命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法国社会的不平等和贵族的特权导致了人民的不满和反抗。
初三历史会考试题及答案
![初三历史会考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e3d15be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f4.png)
初三历史会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开始?A. 夏朝的建立B. 商朝的建立C. 西周的建立D. 秦朝的建立答案:A2.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了哪些措施以加强中央集权?A. 郡县制B. 封建制C. 世袭制D. 禅让制答案:A3. 唐朝时期,哪位皇帝被誉为“贞观之治”?A. 唐太宗B. 唐高宗C. 唐玄宗D. 唐肃宗答案:A4. 明朝时期,哪项制度的实施加强了皇权?A. 科举制B. 宰相制C. 内阁制D. 东厂制答案:C5. 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 鸦片战争B. 甲午战争C. 辛亥革命D. 五四运动答案:A6. 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包括哪些内容?A. 民族、民权、民生B. 民主、科学、进步C. 民族、民主、科学D. 民族、民主、民生答案:A7. 下列哪个条约割让了台湾给日本?A. 马关条约B. 辛丑条约C. 瑷珲条约D. 尼布楚条约答案:A8. 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A. 五四运动B. 辛亥革命C. 武昌起义D. 秋收起义答案:A9.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哪个城市召开?A. 北京B. 上海C. 广州答案:B10. 下列哪个战役是解放战争中的转折点?A. 辽沈战役B. 淮海战役C. 平津战役D. 渡江战役答案:B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哪一年?A. 1945年B. 1949年C. 1950年D. 1951年12. 下列哪个五年计划标志着中国开始大规模经济建设?A. 一五计划B. 二五计划C. 三五计划D. 四五计划答案:A13. 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开始?A. 十一届三中全会B. 十二届三中全会C. 十三届三中全会D. 十四届三中全会答案:A14. 下列哪个条约结束了中英鸦片战争?A. 南京条约B. 北京条约C. 马关条约D. 辛丑条约答案:A15. 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A. 九一八事变B. 七七事变C. 一二八事变D. 八一三事变答案:B16. 下列哪个条约割让了香港岛给英国?A. 南京条约B. 北京条约C. 马关条约D. 辛丑条约答案:A17. 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A. 新中国的成立B. 土地改革C. 三大改造D. 文化大革命答案:C18. 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A. 十一届三中全会B. 十二届三中全会C. 十三届三中全会D. 十四届三中全会答案:A19. 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A. 1971年B. 1972年C. 1973年D. 1974年答案:A20. 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A. 2001年B. 2002年C. 2003年D. 2004年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2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了统一的货币制度,这种货币被称为________。
会考历史试题及答案大全
![会考历史试题及答案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97c40890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c63994a.png)
会考历史试题及答案大全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时间是:A. 公元前221年B. 公元前202年C. 公元前221年D. 公元前202年答案:A2. 唐朝的开国皇帝是:A. 唐太宗B. 唐高祖C. 唐玄宗D. 唐高宗答案:B3. 南宋建立的年代是:A. 960年B. 1127年C. 1271年D. 1279年答案:B4.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间是:A. 1919年B. 1921年C. 1927年D. 1949年答案:B5. 明朝的开国皇帝是:A. 朱元璋B. 朱棣C. 朱允炆D. 朱由校答案:A6. 中国近代史上的鸦片战争发生在:A. 1839年B. 1840年C. 1856年D. 1860年答案:B7. 辛亥革命爆发的年份是:A. 1911年B. 1912年C. 1913年D. 1914年答案:A8. 五四运动爆发的年份是:A. 1919年B. 1920年C. 1921年D. 1922年答案:A9. 抗日战争胜利的年份是:A. 1945年B. 1946年C. 1947年D. 1948年答案:A10. 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的年份是:A. 1950年B. 1951年C. 1952年D. 1953年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哪些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A. 造纸术B. 火药C. 指南针D. 印刷术E. 丝绸答案:ABCD2. 下列哪些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A. 陈独秀B. 胡适C. 鲁迅D. 孙中山E. 李大钊答案:ABCE3. 下列哪些是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A. 平型关大捷B. 台儿庄战役C. 淞沪会战D. 百团大战E. 武汉会战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简述唐朝盛世的三个特点。
答案:唐朝盛世的三个特点包括:一是政治稳定,二是经济繁荣,三是文化开放。
2. 简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答案: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在于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开创了民主共和的新纪元。
初中历史会考试题和答案
![初中历史会考试题和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6f25068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22.png)
初中历史会考试题和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A. 商朝B. 西周C. 秦朝D. 汉朝答案:C2. 汉武帝时期,实行了什么政策来加强中央集权?A. 分封制B. 郡县制C. 推恩令D. 科举制答案:C3.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其中最重要的科目是:A. 明经B. 进士C. 明法D. 明算答案:B4. 元朝时期,实行了什么制度来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理?A. 行省制B. 郡县制C. 土司制D. 宣政院答案:D5. 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 鸦片战争B. 甲午战争C. 八国联军侵华D. 辛亥革命答案:A6. 辛亥革命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是:A. 中华民国B. 中华帝国C. 中华人民共和国D. 大清帝国答案:A7.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间是:A. 1921年B. 1927年C. 1937年D. 1949年答案:A8.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大规模胜利是:A. 平型关大捷B. 台儿庄战役C. 百团大战D. 淞沪会战答案:A9.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进行的第一次土地改革是:A. 1950年土地改革B. 1953年土地改革C. 1956年土地改革D. 1962年土地改革答案:A10. 下列哪项不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取得的成就?A. 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B.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C. 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D. 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统一的货币制度,当时使用的货币是________。
答案:圆形方孔钱12. 唐朝时期,著名的诗人有杜甫和________。
答案:李白13. 明朝时期,为了加强海防,修建了著名的防御工事________。
答案:长城14. 清朝康熙帝时期,为了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理,设立了________。
答案:驻藏大臣15. 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________。
初中历史毕业会考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初中历史毕业会考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ff86ab2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3f.png)
初中历史毕业会考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在中国古代史上,下列哪一项措施对于促进民族融合起到了重要作用?下列哪一项是对中国近代史上重要事件的正确描述?A.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请简述唐朝的历史背景和重大事件。
(10分)请简述明朝废除丞相制度的原因和影响。
(10分)请简述中国近代史上外国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事件及其影响。
(10分)6请简述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10分)解释: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物体受到重力,但重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下列哪一个选项是正确的,描述了力的作用效果?解释:树被砍倒,是因为树受到了力的作用,力改变了树原来的状态。
石头砸水,水会冒出来,说明石头对水有作用力;火箭升空,是因为火箭受到了向上的力;足球被踢飞,是因为足球受到了力的作用。
质量为5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 ______ N,当物体的重心转90度时,重力产生的力矩为 ______ N·m。
解释:根据重力公式G=mg,可得重力为49N。
当物体的重心转90度时,重力产生的力矩为0。
一辆质量为2t的汽车,在水平路面上以20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到的摩擦力为车重的1倍。
这辆汽车受到的摩擦力为 ______ N,要使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汽车受到的牵引力应该是______ N。
当汽车行至半径为200m的圆弧拱桥顶端时,车轮突然离开地面,则汽车对路面的压力要比车的重力小 ______ N。
f=1G=1mg=1×2000kg×8N/kg=1960N;要使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汽车受到的牵引力应该是200m的圆弧拱桥顶端时,车轮突然离开地面,则汽车对路面的压力要比车的重力小。
在下列生物中,哪一种生物不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体由小到大,需要不断的 ________和 ________。
人体消化系统由 ________和 ________两部分组成。
2024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历史模拟试题(三)(含答案)
![2024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历史模拟试题(三)(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ee64f5b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02dae67.png)
2024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历史精华卷 (三)2、符合前、驾驶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范或钢笔在答题卡上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号场号、座位号、用2B铅笔把对应该号码的标号绘图。
3.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R上对应题[1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迅除其他存案,答案不能存在试题上,4.省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透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备题目指定区域内和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雨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附容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B.学生务必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时、将试卷和答题卡一片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30 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考古学者在黄河上游发现距今约5000-4000 年前的马家窑文化遗址、遗址中M339墓的4件粗陶瓷都盛满碳化粟粒,M134 墓内一件大陶瓮中所盛的粟达66.9公斤。
据此可推测,马家窑先民 ( )A.粮食储存技术先进 B、最先进入文明社会C.手工制作技艺高超 D.农业生产水平提高2.春秋时晋国的分裂,让战国时期的国君们开始防备世卿大族,他们需要建立一支忠于自己的官僚队伍.于足,一些出身下层而又才华横溢的士人受到国家重用,这折射出,战国时期 ( )A.国家治理先进B.科举制已酝酿充分C.贵族势力崩溃D.百家争鸣影响深远3.有学者认为,秦修长城、加速了草原社会的政治发展,使长城以外依存华夏的小部落从分散转为联合,最后成就了由匈奴整合起来的草原帝国。
据此可知,秦长城的修建 ( )A.增强秦朝边疆实力B.便利秦朝交通网建设C.促进草原统一进程D.加速北方民族封建化4.西汉初年著名政论家贾谊认为,虽然汉朝已建立,但世人仍抛弃礼义,丢掉廉耻,做事唯利是图;盗贼敢于割断窗帘、门帘进入内室,甚至偷走高祖、惠帝两庙的器具。
由此可知,贾谊意在 ( )A.全面继承秦制B.推行法家严刑峻法 (C.重塑道德风尚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5.盛唐时期,上至公卿,下到贩夫走卒;从皇宫到酒巷,一首好诗到处流传。
2024年初三历史模拟试卷及解析
![2024年初三历史模拟试卷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64cd3d48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89.png)
初三历史模拟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国古代史上,哪个朝代首次实现了大一统?()A. 夏朝B. 商朝C. 西周D. 秦朝2. 下列关于唐太宗李世民的描述,正确的是?()A. 推行焚书坑儒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 开设进士科,选拔人才D. 实行闭关锁国政策3. 下列关于郑和下西洋的叙述,错误的是?()A. 郑和七次下西洋B. 郑和的船队规模庞大C.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提高明朝在东南亚的影响力D. 郑和下西洋的路线经过了好望角4. 下列关于文艺复兴的描述,正确的是?()A. 文艺复兴发生在16世纪的中国B. 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C. 文艺复兴是一场宗教改革运动D. 文艺复兴主张回到古代的生活方式5. 下列关于法国大革命的描述,错误的是?()A. 法国大革命推翻了封建制度B. 法国大革命期间颁布了《人权宣言》C. 法国大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D. 法国大革命没有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6. 下列关于工业革命的描述,正确的是?()A. 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爆发B. 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蒸汽机的广泛应用C. 工业革命使手工业成为主导D. 工业革命没有改变世界的面貌7. 下列关于冷战的描述,正确的是?()A. 冷战期间,美国和苏联没有发生过任何冲突B. 冷战期间,美国和苏联都实行了计划经济C. 冷战结束后,世界进入了多极化时代D. 冷战期间,北约和华约是两个重要的军事集团8. 下列关于二战后国际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A. 二战后,世界进入了单极化时代B. 二战后,联合国成为唯一的国际组织C. 二战后,美国成为了唯一的超级大国D. 二战后,世界逐渐形成了两极格局9. 下列关于日本明治维新的描述,正确的是?()A. 明治维新发生在19世纪上半期B. 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C. 明治维新后,日本仍然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D. 明治维新期间,日本没有受到西方列强的侵略10. 下列关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叙述,错误的是?()A. 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B. 1945年,苏联红军攻占了柏林C. 1945年,日本在无条件投降书上签字D. 1945年,德国在无条件投降书上签字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结束二、非选择题(共30分)11. 请简述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2024年湖南省长沙市长郡教育集团九年级毕业会考模拟练习卷历史试题(一)(含答案)
![2024年湖南省长沙市长郡教育集团九年级毕业会考模拟练习卷历史试题(一)(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02f5062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6f.png)
2024年春季九年级毕业会考模拟练习卷(一)历史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室和座位号;2.必须在答题卡上答题,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3.答题时,请考生注意各大题题号后面的答题提示;4.请勿折叠答题卡,保持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卡面清洁;5.答题卡上不得使用涂改液、涂改胶和贴纸;6.全卷共两道大题,考试时量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1.1996年,我国为了展示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遗产发行了一套特种邮票,其中两张是《稻作农业》和《干栏建筑》(如下图)。
这两张邮票描绘的遗址是()A.北京人遗址B.河姆渡遗址C.半坡遗址D.大汶口遗址2.1200年左右,北方金朝人口约4380万,而南宋人口达8060万,几乎比金朝多一倍。
金朝每年赋税1431.9万贯,南宋则为6000万贯。
这一现象主要表明()A.全国经济重心实现南移B.宋金对峙局面正式形成C.岳飞抗金维护了南方地区的稳定D.北方地区的经济退步与商业停滞3.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封建经济开始逐渐解体。
下列记载中,能直接反映这一变化的是()A.“今日所谓实业者,实机器生产之事业而已。
”B.“自强之道,以育人才为本;求才之道,尤宜以设学堂为先。
”C.“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
”D.“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有九,松太布市,消减大半。
”4.“五四运动”是民国时期流行话题的分水岭。
五四运动前,流行话题多为孔教、文学改革、国语统一、女子解放、教育改良;五四运动后,流行话题多为平民、劳工、劳动、阶级。
流行话题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资产阶级民主科学思想传播B.传统文化影响根深蒂固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D.反帝反封建任务的完成5.1956年国家实行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将8间历史悠久的中药厂合并,以固定资产和员工数目最多的王老吉命名,称为“王老吉联合制药厂”。
历史初中会考试题及答案
![历史初中会考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ce49ca3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37.png)
历史初中会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以下哪项措施?A. 焚书坑儒B. 推行郡县制C. 修建长城D. 实行科举制答案:B2. 唐朝时期,以下哪位诗人被誉为“诗圣”?A. 李白B. 杜甫C. 白居易D. 王维答案:B3. 明朝时期,以下哪项发明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A. 造纸术B. 火药C. 指南针D. 印刷术答案:C4. 清朝乾隆年间,以下哪位皇帝在位?A. 顺治B. 康熙C. 雍正D. 乾隆答案:D5. 以下哪场战役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A. 九一八事变B. 七七事变C. 一二八事变D. 淞沪会战答案:B6. 以下哪项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A. 丝绸B. 瓷器C. 茶叶D. 造纸术答案:D7. 以下哪位历史人物是“三国”时期的著名军事家?A. 曹操B. 刘备C. 孙权D. 诸葛亮答案:D8. 以下哪项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一项重要考试?A. 乡试B. 会试C. 殿试D. 科举答案:C9. 以下哪个朝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宋朝答案:A10. 以下哪项是中国古代的著名水利工程?A. 都江堰B. 京杭大运河C. 郑国渠D. 灵渠答案:A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________。
答案:秦朝2. 唐朝时期,著名的女皇帝是________。
答案:武则天3.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了________。
答案:非洲东海岸4. 清朝时期,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是________。
答案:溥仪5.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标志着中国封建帝制的结束,这一年是农历的________年。
答案:辛亥年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请简述唐朝的“开元盛世”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
答案:唐朝的“开元盛世”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包括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城市经济的兴起,以及对外贸易的活跃。
历史初三会考试题及答案
![历史初三会考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4e976d8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7b.png)
历史初三会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一?()A. 推行郡县制B. 统一度量衡C. 统一货币D. 以上都是答案:D2. 汉武帝时期,实行了哪些政策以加强中央集权?()A.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 设立刺史监察地方C. 实行推恩令D. 以上都是3.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创立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A. 选拔人才更加公平B. 打破了世家大族的垄断C. 促进了社会流动D. 以上都是答案:D4. 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宋朝后,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中央集权?()A. 杯酒释兵权B. 削弱藩镇C. 改革科举制度D. 以上都是5. 元朝时期,忽必烈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治?()A. 实行行省制度B. 推行汉法C. 推行蒙古文D. 以上都是答案:D6. 明朝时期,朱元璋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中央集权?()A. 废除丞相制度B. 设立东厂C. 实行海禁政策D. 以上都是答案:D7. 清朝康熙帝在位期间,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治?()A. 平定三藩之乱B. 收复台湾C. 抵御沙俄侵略D. 以上都是答案:D8.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提出了哪些主张?()A. 民族主义B. 民权主义C. 民生主义D. 以上都是答案:D9. 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A.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B. 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C. 新文化运动的推动D. 以上都是答案:A10.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了哪些重要的革命斗争?()A. 土地革命B. 抗日战争C. 解放战争D. 以上都是答案:D11. 新中国成立后,进行了哪些重要的经济建设?()A. 土地改革B. 一五计划C. 三大改造D. 以上都是答案:D12. 文化大革命期间,哪些历史文化遗产遭到了严重破坏?()A. 古代建筑B. 古籍文献C. 艺术品D. 以上都是答案:D13. 改革开放后,中国在经济领域采取了哪些重要措施?()A.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 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C. 开放沿海经济特区D. 以上都是14. 香港回归后,中国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保持香港的繁荣稳定?()A. 一国两制B. 港人治港C. 高度自治D. 以上都是答案:D15.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对中国经济产生了哪些影响?()A. 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B. 加强了与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C. 提高了中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D. 以上都是16.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皇帝制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A. 皇权至上B. 世袭制C. 官僚制度D. 以上都是答案:D17. 古代中国的法律制度中,哪些法律具有代表性?()A. 《唐律疏议》B. 《宋刑统》C. 《大清律例》D. 以上都是答案:D18. 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中,哪些发明对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A. 造纸术B. 印刷术C. 火药D. 以上都是答案:D19. 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中,哪些作品具有代表性?()A. 《诗经》B. 《史记》C. 《红楼梦》D. 以上都是答案:D20. 古代中国的对外交往中,哪些事件具有代表性?()A. 张骞出使西域B. 玄奘西行取经C. 郑和下西洋D. 以上都是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2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了统一的货币,即________。
初中历史毕业会考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初中历史毕业会考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d670776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91.png)
初中历史毕业会考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初中历史毕业会考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哪一项不是第三世界摆脱殖民统治后取得的经济成就? A. 印度国民生产总值跃居亚洲第二位 B. 巴西和墨西哥输出农产品和矿产品 C. 第三世界国家向工业国转变 D. 韩国成为钢铁和汽车生产大国2、下列哪一个事件直接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A. 八一九事件 B. 戈尔巴乔夫推行全面改革 C. 冷战的结束 D. 垦荒运动3、下列哪一项不是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所进行的农业改革措施? A.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实现农民土地所有制 C. 取消农业税D. 发展农业科技,实行科技兴农二、问答题1、请简述一下冷战时期美苏关系的主要特点。
2、请阐述一下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3、请分析一下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以及为什么中国人民能够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
三、分析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古代中国对外交往的历史记录,从汉朝到清朝,历朝都有。
其中,唐朝的对外交往最为活跃。
那时,中国与日本、朝鲜、印度、波斯等国家许多城市都设有交易场所,称为“市”。
中国和日本、朝鲜、东南亚诸国还有往来碑刻记载着双方往来的情景。
在文化方面,中国向外传播的主要是制度、思想、文字、生产技术、艺术和宗教,而从外国传入的主要是音乐、绘画、医学、天文历法等。
材料二:在古代,能左右世界局势的国家主要有中国、印度、中东和欧洲。
中国是农业发达的国家,也是最先进的国家之一。
其他国家在农业方面发展迅速,但社会体制却越来越停滞不前。
中东地区虽然出产好战尚武的民族,但也具有某种凝聚力。
欧洲则因为土地贫瘠,出产不丰富,一直未能独立地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
在整个古代历史上,非洲和美洲除了一些有贸易价值的矿产品和粮食外,几乎都没有独立发展的能力。
总的来说,古代国家的发展是围绕以中国为中心的亚洲发展起来的。
问题:(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古代中国对外交往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分析古代世界格局的特点及其原因。
会考历史考试题及答案
![会考历史考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bc5d15a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3c.png)
会考历史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是:A. 秦始皇B. 汉武帝C. 唐太宗D. 宋太祖答案:A2. 以下哪个不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A. 造纸术B. 印刷术C. 火药D. 指南针答案:B3. 明朝时期,著名的航海家郑和下西洋,他共进行了几次远航?A. 5次B. 6次C. 7次D. 8次答案:C4. 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始?A. 鸦片战争B. 甲午战争C. 八国联军侵华D. 辛亥革命答案:A5.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什么?A. 民族矛盾B. 阶级矛盾C. 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并存D. 国际矛盾答案:B6. 以下哪个人物不是唐朝的诗人?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苏轼答案:D7. 清朝末年,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A. 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B. 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C. 封建主义与帝国主义的矛盾D. 封建主义、帝国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答案:D8. 以下哪个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高权力机构?A. 宰相府B. 尚书省C. 内阁D. 皇帝答案:D9. 以下哪个是中国古代的法律文献?A. 《春秋》B. 《论语》C. 《尚书》D. 《法经》答案:D10. 以下哪个是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A. 陈胜吴广起义B. 黄巾起义C. 太平天国运动D. 所有选项都是答案: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1. 中国历史上的“文景之治”指的是西汉时期______和______两位皇帝的统治时期。
答案:汉文帝、汉景帝12. 唐朝的盛世被称为“______”,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答案:开元盛世13. 清朝的“康乾盛世”指的是康熙、______和乾隆三位皇帝的统治时期。
答案:雍正14. “一国两制”是中国解决______问题的基本方针。
答案:台湾15.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深远影响的______运动。
答案:爱国民主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6. 简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主要措施。
历史初三会考试题及答案
![历史初三会考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9836ee1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41.png)
历史初三会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巩固统一?()A. 推行郡县制B. 实行分封制C. 推行科举制D. 实行世袭制答案:A2.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创立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A. 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B. 阻碍了社会阶层流动C. 加剧了社会矛盾D. 没有影响答案:A3.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宣扬国威B. 寻找宝藏C. 进行贸易D. 寻找失散的亲人答案:A4. 清朝康熙皇帝在位期间,有哪些重要的政治举措?()A. 推行“摊丁入亩”B. 实行“海禁”政策C. 推行“闭关锁国”D. 推行“科举制”答案:A5.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其主要的政治制度是什么?()A. 君主立宪制B. 共和制C. 君主专制D. 联邦制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6. 以下哪些事件是发生在中国战国时期?()A. 商鞅变法B. 秦始皇统一六国C. 汉武帝开疆拓土D. 王安石变法答案:A7. 以下哪些人物是唐朝的著名诗人?()A. 李白B. 杜甫C. 王安石D. 苏轼答案:A、B8. 以下哪些事件是明朝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A. 郑和下西洋B. 张居正改革C. 康熙皇帝平定三藩D. 鸦片战争答案:A、B9. 清朝时期,以下哪些政策对国家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A. 推行“摊丁入亩”B. 实行“海禁”政策C. 推行“闭关锁国”D. 康熙皇帝平定三藩答案:A、D10.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以下哪些措施是其重要的政治改革?()A. 废除科举制B. 推行共和制C. 实行君主立宪制D. 推行“海禁”政策答案:A、B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请简述唐朝开元盛世的主要表现。
答案:唐朝开元盛世主要表现在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和对外交流频繁等方面。
政治上,唐玄宗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加强中央集权,提高了政府的效率。
初二历史会考试题及答案
![初二历史会考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85c36dd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68a3b4f.png)
初二历史会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中央集权?A. 推行郡县制B. 统一度量衡C. 修建长城D. 所有选项2. 唐朝时期,哪位皇帝在位期间被称为“贞观之治”?A. 唐太宗B. 唐高宗C. 武则天D. 唐玄宗3. 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A. 造纸术B. 指南针C. 火药D. 望远镜4.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探索新大陆B. 贸易往来C. 宣扬国威D. 寻找失散的亲人5. 清朝末年,哪一次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始?A. 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甲午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领诸侯联军在_________之战中打败商朝,建立了周朝。
7. 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是由_________时期的李冰父子修建的。
8. 唐朝时期,著名的诗人有李白、杜甫,他们分别被称为“诗仙”和“诗圣”,其中杜甫的代表作有《_________》。
9. 明朝时期,著名的航海家郑和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了_________。
10. 清朝末年,中国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该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___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请简述汉武帝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及其影响。
12. 请简述清朝末年的“戊戌变法”及其失败的原因。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3. 论述唐朝的开放政策对中外文化交流的影响。
14. 论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其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推动作用。
五、材料分析题(15分)15. 阅读以下材料:“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顾炎武请分析这句话所表达的思想,并结合历史背景,谈谈其对后世的影响。
六、结束语本试题旨在考查同学们对初二历史课程的掌握情况,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复习,积极备考,取得优异的成绩。
答案:一、选择题1. D2. A3. D4. C5. A二、填空题6. 牧野7. 秦8. 《登高》9. 非洲东海岸 10.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三、简答题11. 汉武帝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是指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统一思想,废除了其他学派,只尊崇儒家学说。
2024年中考历史模拟测试卷含答案
![2024年中考历史模拟测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cfe7979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a73375f.png)
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模拟测试卷历史学科(说明:全卷分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8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考古发现二里头遗址的文物有来自南方的印文硬陶、鸭形壶和海贝,有来自西北的青铜战斧和环首刀,有来自东方的酒器,有来自江汉地区的玉器等。
这印证了当时A.阶级分化明显B.外部环境趋于稳定C.疆域空前扩大D.不同地区存在交流2.题2图是商代青铜器牛形铜觥,腹内盛酒,牛背上立有一虎,既是抓手,又是装饰;牛身上装饰有凤鸟纹、龙纹、兽面纹等。
这表明,当时青铜器A.数量众多B.用途广泛C.种类多样D.精美实用3.稷下学官是战国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学术平台,各家学派在此进行交流与论辩。
稷下学宫体现的历史现象是A.诸侯争霸B.兼并战争C.百家争鸣D.统一思想4.题4表是秦朝行政区划表(部分)。
据此可知,秦朝A.加强地方权力B.消除地域差异C.开通丝绸之路D.实行郡县制度5.《史记》记载:“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益疏,诸侯或骄者。
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
”为此,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A.尊崇儒术B.颁布“推恩令”C.北击匈奴D.建立刺史制度6.先秦时期,人们用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之为“角黍”。
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已将北方的角黍和江南的简粽统称为“粽”。
这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A.人民生活水平提高B.民族隔阂彻底消除C.南北文化习俗交融D.政权更替非常频繁7.题7图是三彩男装女立俑,女着男装是唐代女子服饰的一大特点。
这印证了唐朝题7图A.社会风气开放B.绘画名家辈出C.都市商业繁荣D.对外贸易发达8.某作品记载了我国明朝中期以前的生产活动,部分内容简介如题8表。
该作品是A.《齐民要术》B.《资治通鉴》C.《天工开物》D.《农政全书》9.戚继光在平息倭寇的斗争中,注重“彼以何器,我必求长于此”,注重武器长短结合,进攻和守卫兼备。
据此可知,戚继光A.注重武器更新B.决心收复台湾C.作战非常勇猛D.主张学习西方10.乾隆时,清廷设立金瓶掣签制度,以解决选择转世灵童的难题,加强了清廷为满、蒙、藏共主的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历史毕业会考模拟试题
总分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每小题1分,共20分)
1、清政府册封西藏宗教首领的制度始于:()
A、康熙帝B、顺治帝C、雍正帝D、乾隆帝
2、清朝前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在于:()
A、外国列强的入侵B、经济基础的薄弱
C、封建制度的阻碍D、资本主义萌芽的稀疏
3、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
A、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B、反帝反封建的农民运动
C、反帝反侵略的农民运动D、反封建的农民运动
4、戊戌变法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
A、挽救民族危亡B、推动政治改革
C、发展社会经济D、促进思想启蒙
5、国共两党第一次正式合作实现的标志:()
A、中共“三大”B、国民党“一大”
C、创办黄埔军校D、领导北伐战争
6、1930年,中国革命在农村建立的最大一块革命根据地是:()
A、中央革命根据地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湘赣革命根据地D、闽浙赣革命根据地、
7、下列不属于国民政府正面战场上组织的战役是:()
A、太原会战B、百团大战C、凇沪会战D、徐州会战
8、日本在20世纪30年代制造的事件有:()
①南京大屠杀②济南惨案③皇姑屯事件④柳条湖事件
A、②③B、③④C、①④D、②④9、人民群众积极支持解放战争,作出很大贡献,也付出了很大的牺牲,其中典型人物是:()
A、左权B、黄继光C、董存瑞D、刘胡兰
10、我国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是在:()
A、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B、1953年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总路线制定以后
C、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以后
D、1956年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以后
11、党的“八大”指出今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A、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B、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C、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
D、沿海地区与边远山区的矛盾
12、下列哪次会议召开之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
()
A、党的七大B、党的七届二中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