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的现状与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问题提出
站在21世纪的门槛上,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而在这激烈竞争中,首当其冲的是人才的竞争。因为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将成为最重要的资源,知识创新成为民族进步、国家兴旺的根本主动。
上海市二期课改的一个重要的思想和行动口号——以学生发展为本,即把学生发展与社会发展需要,在根本利益和价值体现上得到真正的统一,把面向未来的人的发展作为根本的目标来追求。在这一口号下,作为学生成长的基本单位——班级的管理者班主任来说,他的工作心态与以往有着不同点。不同在哪里?我们如何以不变应万变,拿出对策,使学生更好地得到发展,这是值得我们研究的。
我们认为,以学生发展为本,就是“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就是让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人的素质有三个层面: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社会文化素质。这三方面的素质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构成了完善人格的一个整体。同时为班主任做好工作提供了新的视角。
身体素质是人发展的物质基础,没有这个基础素质,其他两个素质则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关注人的身体素质的提高,实质就是关注人的生命体,关注人的生命活力,这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首要因素。而这种教育理念,则改变了以往重智育、轻体育,重智力开发、轻强身训练的观念和做法,重视每个学生的生命体,让每个学生健康、活泼理应成为班主任工作的组成部分。
社会文化素质是指人的道德素养和文化素养,是指人发展中的精神方面的东西,是人发展的最高级层面,只有人的道德文化素养不断发展创新,人才能与时俱进,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道德文化素养的发展,改变了过去重知识传授、轻视道德建设;重基础技能培养,轻态度培养的做法。将知识、技能、态度三元合一,给班主任提出了新的课题,我们在加强科学文化教育同时,不可忽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和学生价值取向、道德判断等研究。
心理素质则是处在身体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的中介层面,它能不断促进两个层面的协调发展。因此培养与发展人的积极、健康、向上、活泼、开朗等心理素质,既能为强身健体服务,又能促进人的道德文化素质向着更高层次发展。也使得德育更具有亲和力和有效性。发展学生的心理素质,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我们只管研究学生的外部世界,没有很好地去研究学生内心世界的做法。
综上所述,身体、社会文化、心理素质,涵盖了我们所说的“以学生发展为本”中的素质发展的全部,这三方面的素质要发展,学生势必会面临着三个世界的教育:知识世界、社会生活世界、心灵世界的教育。
知识世界教育是通过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知识积累的过程,使人的知识结构趋于完善的过程,知识储量趋于丰富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从个别到一般,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班主任的工作方式也随之而变化。
社会生活世界教育,需要通过教育回归生活,学校融合社会的途径予以有效的实施,引导学
生学习生活,从而帮助他们在适应社会、实现自我的过程中获得更加美好的生活。班主任的责任是引导学生在生动、丰富的真实世界中去感知生活、感悟人生,从中学习与锻炼他们的思想批判力、道德选择力、创新的心理取向和能力。
心灵世界的教育,是最复杂最奥妙,是触及心灵影响,培养人的精神的教育。心灵世界的教育不能靠“灌输”,也不能靠“塑造”,只能在师生共同参与、教学相长的过程中,由教师引领学生自主认知,自己体验,自己感悟,自己抉择、自己践行,才能寻找到自身的精神家园。过去我们对知识世界和社会生活世界的教育较为重视,而忽视淡化了对学生心灵世界的教育,现将“三个世界”等量齐观地开展教育,班主任的心态必然受到影响与改变。
班主任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对学生心理和行为有直接的影响。那么我校的班主任工作现状和心态到底如何呢?2003年9月,我们采用了整体抽样方式,对学校所任的30位班主任进行了问卷调查,有效问卷28份;2006年1月,采用同样方法与问卷再次进行了调查。
两次问卷均采用了上海市中小学心理辅导协会设计的“班主任工作现状及心态调查问卷”,分别从班主任的基本情况、班级管理、师生关系、对班主任工作的认同这几个方面进行了调查。
二、第一次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基本情况
我校共有班主任30名,女性27名,达到了90%;男性3名,占10%。青年教师(35岁以下)担任班主任的15名,占50%;中年教师(35—50岁以下)担任班主任的11名(其中8名为40岁以下),占36.7%;老年教师(50岁以上)担任班主任的4名,占13.3%。
从调查中发现,我校班主任队伍的组成有两个特点:一是担任班主任的年龄趋向年轻化。二是担任班主任的性别趋向女性化。
(二)班级管理
1、“认为当前班主任工作最辛苦的是”一项中,低年级班主任与高年级班主任存在明显差异:56.2%的高年级班主任认为是“配合学校各种活动”,而低年级班主任选此项的只占8.3%;分别有41.7%的低年级班主任选择了“提高学习成绩”和“转化后进生”,而高年级班主任选择这两项的分别为12.5%和25%。
从以上差异中可看出,我校高年级日常活动较为繁杂,班主任很多精力都忙于应付上面各条线布置下来的任务,工作压力较大;而低年级活动较少,学生认知水平、活动能力较弱,所以班主任的主要精力放在提高学习成绩尤其是转化后进生上。
2、“对接手的新班级的首选要求”一项中也是如此。81.2%的高年级班主任认为是“班级纪律好”,低年级班主任选此项的是41.7%;还有41.7%的低年级班主任选择了“学习成绩好”,而高年级班主任选此项的则为0%。
此项结果显示,大部分的班主任都希望接手的班级能够“纪律好”。因为纪律好的班级班主任比较容易管理,便于开展各项工作,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班主任工作起来感到较轻松;而且,一个班级纪律的好坏是能够最明显让学校领导和其他教师看见的、能够最直接反映班主任工作成效的标尺,因此相对来说,纪律好的班级的班主任工作时的心理压力就比较小一些。
3、“选拔班干部的标准”一项中,低高年级班主任的观点是基本一致的,75%的高年级班主任、66.7%的低年级班主任都认为应该主要看小干部的“组织能力”。
“当班干部做了损害班级利益的事后,同学们一致要求其‘下岗’时”,43.75%的高年级班主任和50%的低年级班主任选择“给他一次机会”;有43.75%的高年级班主任和25%的低年级班主任认为应“听取意见,但并不及时作出决定”。这说明我校大部分的班主任能够主动适应学生的变化,对待学生的错误还是比较宽容的,且高年级班主任在处理问题时更加谨慎。
(三)师生的关系
1、认为“当一名深受学生喜欢的班主任应具备的首要条件”是什么时,高年级班主任50%选择“热爱学生”,50%选择“很强的亲和力”;低年级班主任则是34%选择“热爱学生”,33%选择“很强的亲和力”,33%选择“班级管理能力”。
2、对“当班级内出现学生之间学习成绩分化时,首先想到的是”一问,68.75%的高年级班主任认为应“了解情况,结对帮困”;低年级50%的班主任认为应“了解情况,结对帮困”,50%班主任认为是“利用机会,因材施教”。
从这里可看出,高年级班主任比低年级班主任更注重调动学生自身能力,发挥学生之间协作能力;低年级班主任则更多一点从教师自己出发,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差生提高。
3、75%的高年级班主任和68.75%的低年级班主任认为“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融洽的师生关系”。这说明我校班主任主观上是认同在教育学生过程中应该具有平等、尊重的意识,形成师生情感双向交流的氛围的。
(四)对班主任工作的认同
68.5%的高年级班主任和50%的低年级班主任都认为班主任比一般的任课老师更能走近学生,全校97%的班主任对自己做的班主任工作比较满意。但是有92.8%的班主任认为“现在的班主任津贴对于班主任的实际工作而言”显得太低。正是由于这种不平衡心理导致了部分班主任(16.1%)不乐意当班主任。
从以上四项总体来看,我校大部分班主任工作认真、负责,交育比较民主,情绪基本稳定。部分教师在较大的工作负荷下,心态有时有些波动。
三、学校的干预措施(2003.9—2006.1):
1、领导加强了对班主任的人文关怀。经常进办公室,闲暇时找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谈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