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有免疫系统及其应答机制PPT课件
合集下载
固有免疫系统及应答-医学免疫学-课件3
屏障, C, 血管活性胺类, 炎症介质, 促炎
细胞因子, 吞噬细胞, 中性粒细胞
早期应答阶段
•巨噬细胞的募集 活化
•细菌多糖抗原-------B1----IgM Ab , C----溶菌
•NK, NK T , T
诱导适应性免疫应答阶段 APC加工提呈
三、固有免疫应答特点
1. 识别特点: 识别非己异物共同表达的分子 a. 模式识别受体(PRR):识别病原微生物或宿主凋亡
a. 杀伤靶细胞 b. 介导ADCC c. 免疫调节
2. 表面受体
(1)抑制性受体 *配体:MHC I类分子
a. KIR
b. KLR
KIR2DL、3DL(ITIM)
CD94-NKG22)活化受体 *配体:非MHC I类分子 NKG2D-DAP10( ITAM ) 配体:MICA/B *自然细胞毒性受体(NCR) NKP46.30—CD3 NKP44—DAP12 ( ITAM )
KIR2DS/KIR3DS-DAP12(ITAM)配体:MHC-I CD94-NKG2C-DAP12(ITAM )配体:MHC-I
3. NK细胞的效应机制
*perforincytolysis granzyme、TNF- apoptosis *FasL /Fasapoptosis
Two types of CTL killing
(2)介导炎症反应
M: MIP-1/, MCP-1, IL-8 募集,活化
IL-1、IL-6、TNF- 炎症 IFN- /, 溶菌酶
(3)杀伤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
调理和非调理受体 溶酶体, ROI, RNI *直接杀伤:TNF-介导凋亡 *ADCC: Ab介导
8 固有免疫系统及其应答 ppt课件
有抗体参与:ADCC作用
4.加工提呈抗原: MΦ是专职抗原提呈细胞, 可提呈抗原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
5.免疫调节:活化的MΦ分泌细胞因子(IL-1, TNF-,IL-6,IL-10,IL-12/18),参与免 疫调节。 2021/2/20
二、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 cell, DC)
来源:骨髓
功能:
1. 杀伤靶细胞,杀伤机制与CD8+ T细胞
来源:胚肝,成人骨髓 表面标志:CD5+、mIgM + 分布:胸腔、腹腔、肠壁固有层,可自我
更新 抗原识别特点: BCR缺乏多样性,可识别 1. 细菌多糖抗原,如荚膜多糖 2.变性的自身抗原,如。 依据抗原不同分TI-1型抗原 和202T1/2/I20-2型抗原(见第二章抗原)。
功能
1. 杀伤靶细胞,机制与CD8+ T细胞类似 2. 分泌细胞因子参与免疫调节
2021/2/20
六、 T细胞
表面标志:TCR + CD3+、CD4-CD8- T细 胞
分布:皮肤、黏膜和皮下组织
识别特点: TCR缺乏多样性,抗原识别 谱窄,不受MHC限制;可识别感染细胞表 面的热休克蛋白(Heatshock protein, HSP )、 CD1分子提呈的脂类抗原、病毒感染 细胞表面的病毒蛋白(如疱疹病毒蛋白)或细 菌裂解产物中的磷酸化抗原。
2021/2/20
模式识别受体 • 甘露糖受体(mannose receptor, MR)主要识别病原体(
细胞壁糖蛋白和糖脂分子末端的)甘露糖、岩藻糖残基, 介导吞噬和胞吞。 • 清道夫受体(scavenger receptor, SR)主要识别 病原体(G+菌磷壁酸、G-菌脂多糖) 丧失唾液酸的陈旧红细胞(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 凋亡细胞(磷脂酰丝氨酸) • Toll样受体(Toll like receptor, TLR)人有11种 其中TLR2识别G+菌肽聚糖、细菌和支原体的脂蛋白,酵 母多糖;TLR4识别G+菌磷壁酸和热休克蛋白(HSP), 在CD14协同作用下, TLR4识别 LPS-LBP复合物。
4.加工提呈抗原: MΦ是专职抗原提呈细胞, 可提呈抗原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
5.免疫调节:活化的MΦ分泌细胞因子(IL-1, TNF-,IL-6,IL-10,IL-12/18),参与免 疫调节。 2021/2/20
二、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 cell, DC)
来源:骨髓
功能:
1. 杀伤靶细胞,杀伤机制与CD8+ T细胞
来源:胚肝,成人骨髓 表面标志:CD5+、mIgM + 分布:胸腔、腹腔、肠壁固有层,可自我
更新 抗原识别特点: BCR缺乏多样性,可识别 1. 细菌多糖抗原,如荚膜多糖 2.变性的自身抗原,如。 依据抗原不同分TI-1型抗原 和202T1/2/I20-2型抗原(见第二章抗原)。
功能
1. 杀伤靶细胞,机制与CD8+ T细胞类似 2. 分泌细胞因子参与免疫调节
2021/2/20
六、 T细胞
表面标志:TCR + CD3+、CD4-CD8- T细 胞
分布:皮肤、黏膜和皮下组织
识别特点: TCR缺乏多样性,抗原识别 谱窄,不受MHC限制;可识别感染细胞表 面的热休克蛋白(Heatshock protein, HSP )、 CD1分子提呈的脂类抗原、病毒感染 细胞表面的病毒蛋白(如疱疹病毒蛋白)或细 菌裂解产物中的磷酸化抗原。
2021/2/20
模式识别受体 • 甘露糖受体(mannose receptor, MR)主要识别病原体(
细胞壁糖蛋白和糖脂分子末端的)甘露糖、岩藻糖残基, 介导吞噬和胞吞。 • 清道夫受体(scavenger receptor, SR)主要识别 病原体(G+菌磷壁酸、G-菌脂多糖) 丧失唾液酸的陈旧红细胞(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 凋亡细胞(磷脂酰丝氨酸) • Toll样受体(Toll like receptor, TLR)人有11种 其中TLR2识别G+菌肽聚糖、细菌和支原体的脂蛋白,酵 母多糖;TLR4识别G+菌磷壁酸和热休克蛋白(HSP), 在CD14协同作用下, TLR4识别 LPS-LBP复合物。
固有免疫系统及其介导的免疫应答
分布:①表皮和胃肠上皮组织中的DC:LC;②心、肝、肺、 肾等器官结缔组织中的DC:间质DC;③外周免疫器官胸腺 依赖区和胸腺髓质区的DC:IDC;④外周免疫器官淋巴滤 泡区的DC:FDC;⑤淋巴液中的DC:隐蔽DC。 功能:1、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
2、免疫调节作用。
第一节 固有免疫系统的组成
〔四〕自然杀伤细胞
参与固有免疫应答的物质主要包括: 组织屏 障,固有免疫细胞,固有免疫分子如补体、细胞因 子及具有抗菌作用的多肽、蛋白和酶类物质。
第一节 固有免疫系统的组成
一、组织屏障及其作用
〔一〕皮肤粘膜屏障 1、物理屏障 由致密上皮细胞组成的皮肤和黏膜组织具有 机械屏障作用,可有效阻挡病原体侵入体内。
皮肤
粘膜
第一节 固有免疫系统的组成
第一节 固有免疫系统的组成
2〕氧非依赖杀菌系统及其作用:是指不需要氧分子参与的 杀菌系统,主要包括:
a.酸性PH b.溶菌酶 c.抗菌肽 3〕消化和去除:病原体和抗原性异物被杀伤或破坏后,在 吞噬溶酶体内多种水解酶如蛋白酶、核酸酶、脂酶和磷酸酶 等作用下,可进一步消化降解。其产物大局部通过胞吐作用 排出胞外;其中有些被加工处理为具有免疫原性的小分子肽 段,可与MHC分子结合形成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表达 于巨噬细胞外表供T细胞识别,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
第一节 固有免疫系统的组成
2、单核吞噬细胞 包括血液中的单核细胞和组织器官中的 巨噬细胞。单核细胞由骨髓粒-单系祖细胞发育分化而成, 约占血液中白细胞总数的3%~8%。
第一节 固有免疫系统的组成
〔1〕巨噬细胞外表受体
巨噬细胞表达多种模式识别受体、调理受体以及与其 趋化和活化相关的细胞因子受体。
①模式识别受体〔PRR〕: 指单核/巨噬细胞和树 突状细胞等固有免疫细胞外表或胞内器室膜上能够识别病 原体某些共有特定分子构造的受体。
2、免疫调节作用。
第一节 固有免疫系统的组成
〔四〕自然杀伤细胞
参与固有免疫应答的物质主要包括: 组织屏 障,固有免疫细胞,固有免疫分子如补体、细胞因 子及具有抗菌作用的多肽、蛋白和酶类物质。
第一节 固有免疫系统的组成
一、组织屏障及其作用
〔一〕皮肤粘膜屏障 1、物理屏障 由致密上皮细胞组成的皮肤和黏膜组织具有 机械屏障作用,可有效阻挡病原体侵入体内。
皮肤
粘膜
第一节 固有免疫系统的组成
第一节 固有免疫系统的组成
2〕氧非依赖杀菌系统及其作用:是指不需要氧分子参与的 杀菌系统,主要包括:
a.酸性PH b.溶菌酶 c.抗菌肽 3〕消化和去除:病原体和抗原性异物被杀伤或破坏后,在 吞噬溶酶体内多种水解酶如蛋白酶、核酸酶、脂酶和磷酸酶 等作用下,可进一步消化降解。其产物大局部通过胞吐作用 排出胞外;其中有些被加工处理为具有免疫原性的小分子肽 段,可与MHC分子结合形成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表达 于巨噬细胞外表供T细胞识别,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
第一节 固有免疫系统的组成
2、单核吞噬细胞 包括血液中的单核细胞和组织器官中的 巨噬细胞。单核细胞由骨髓粒-单系祖细胞发育分化而成, 约占血液中白细胞总数的3%~8%。
第一节 固有免疫系统的组成
〔1〕巨噬细胞外表受体
巨噬细胞表达多种模式识别受体、调理受体以及与其 趋化和活化相关的细胞因子受体。
①模式识别受体〔PRR〕: 指单核/巨噬细胞和树 突状细胞等固有免疫细胞外表或胞内器室膜上能够识别病 原体某些共有特定分子构造的受体。
医学免疫学(第7版)PPT课件 第十四章 固有免疫系统及其介导的应答
医学免疫学(第7版)
1.NKT细胞 • 分布:骨髓、肝脏、胸腺,少量存在于脾、淋巴结和外周血。 • 识别特点:TCR缺乏多样性,抗原识别不受MHC限制。可识别靶细胞CD1分子提呈
的磷脂和糖脂类抗原。 • 功能:通过分泌穿孔素和表达FasL发挥杀伤肿瘤、病毒和胞内寄生菌感染的靶细胞。
医学免疫学(第7版)
病原体相关模式病分子(PAMP)
胞膜型PRR
甘露糖受体(MR)
细菌或真菌甘露糖/岩藻糖残基
清道夫受体(SR)
G+菌脂磷壁酸、G-菌脂多糖
TLR2/TLR6 或 TLR2/TLR1 异 二 G+菌肽聚糖/脂磷壁酸,细菌或支原体脂蛋白/脂肽、酵母
聚体
菌的酵母多糖
TLR4同源二聚体
G-菌脂多糖
TLR5同源二聚体
第十四章
固有免疫系统及其介导的应答
作者 : 王炜 安云庆
单位 : 首都医科大学
目录
第一节 固有免疫系统概述 第二节 固有免疫细胞及其主要作用 第三节 固有免疫应答的作用时相和作用特点
重点难点
掌握 固有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固有免疫细胞的分类。
熟悉 模式识别受体的概念、种类及其识别的病原相关模式分子; 巨噬细胞表面受体/分子及其主要作用;NK细胞识别杀伤病 毒感染或肿瘤靶细胞的作用机制;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 胞、肥大细胞、B1细胞的主要特征和生物学作用。
1型巨噬细胞和2型巨噬细胞的形成及其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作用
医学免疫学(第7版)
(二)巨噬细胞
• 巨噬细胞由定居和游走两类细胞组成:定居在不同组织中的巨噬细胞有不同的命名,如 肝脏中的库普弗细胞、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小胶质细胞、骨组织中的破骨细胞等。
[免疫学]固有免疫及其应答PPT课件
精品ppt
21
清道夫受体
配体 功能
脂多糖(LPS)-G-菌;磷壁酸-G+ 菌 磷酯酰丝氨酸-凋亡细胞 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
病原体的识别和清除
陈旧红细胞和凋亡细胞的清除
动脉粥样硬化:泡沫样细胞的形成 粘附于人造基质
精品ppt
22
Toll样受体
TLR均为Ⅰ型跨膜受体,其胞膜外段富含亮氨酸的重复序列, 而胞内段则与人IL-1R胞质区结构相似,称为TIR结构域。
PRR主要有:
甘露糖受体(MR)
识别的PAMP:
甘露糖、岩藻糖
清道夫受体(SR)
LPS、磷壁酸、磷脂酰 丝氨酸
Toll 样受体(TLR1-11)
肽聚糖、脂蛋白、阿拉 伯甘露糖脂酵母多糖
精品ppt
20
甘露糖受体
结构:胞外区有 8个C型凝集素结 构域。
配体:细胞壁糖 蛋白、糖脂末端 的甘露糖和岩藻 糖残基。
了解固有体液免疫分子及其主要作用;固有免疫 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关系。
精品ppt
3
皮肤与粘膜
屏障结构
血-脑屏障
天然免疫
血-胎盘屏障
防御素
(固有性免疫或
免 非特异性免疫)
效应分子
补体 溶菌酶
细胞因子等
疫
吞噬细胞
效应细胞
NK细胞、NKT细胞
获得性免疫
γδT细胞、肥大细胞等
B-介导的体液免疫
(适应性免疫或
细胞因子受体:IFN-γ、M-CSF、GM-CSF受体, 通过与相应细胞因子结合而使巨噬细胞活化。
精品ppt
29
模式识别受体(PRR)/ 非调理性受体
A、甘露糖受体(MR) 甘露糖、岩藻糖
固有免疫ppt课件
不经C1、C4、C2活化,而是在B因子、D因子和P因子 (备解素)参与下,直接由C3b与激活物结合而启动补体连锁 反应,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最终导致细胞溶解破坏的补体 活化途径,称为补体激活的旁路途径,又称替代或第二途径。 旁路途径可在细菌感染的早期,机体尚未产生特异性抗体时就 被激活,因此在机体抗感染免疫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补体激活过程的调节
➢C1抑制物(C1 inhibitor, C1INH):与活化的C1分子中的C1r-
C1s共价结合,使活化的大分子C1裂解,从而导致C1酯酶失活,丧失酶解 正常底物的能力。
➢C4结合蛋白(C4 binding protein, C4bp):与C4b结合,辅助I
因子裂解液相中的C4b;竟争抑制C4b对C2b的结合,阻止经典途径C3转化 酶的形成;从C3转化酶中解离置换C2b,促进经典途径C3转化酶衰变灭活。
具有酶活性的成分或复合物
(在其符号上划一横线表示) 如C1、C3bBb
灭活的补体片段
(在其符号前加英文字母i表示) 如iC3b。
4. 补体的理化性质
所有补体成分均为球蛋白,含糖,但不含脂质。 补体在血清中含量稳定。 电泳中,补体大多属于β球蛋白。 补体各成分的分子量变化范围很大。 补体在56摄氏度时30分钟可以灭活。 补体固有成分被激活后才能发挥作用。
➢I因子(factor I):能使C4b和C3b裂解灭活,从而对经典和旁路途径
C3转化酶的形成产生限定抑制作用。
➢S蛋白(S protein, SP):能与 C5b67复合物结合,使之丧失与膜结
合的活性,从而阻止C5b6789膜攻击复合物的形成,又称膜攻击复合物抑制 因子。
CD59的主要生理功能是,防止MAC对同种或自身细胞的溶解破坏,即同种 限制作用(homologous species restriction,HSR)。作用机理为:通过其与C7、 C8或C9的结合而阻止MAC组装。当其与C5b~7复合物结合后,可阻止其再 与C8结合;当其与C8结合后,则可阻碍结合至MAC上的第1个C9分子的铺展, 从而是阻止后继C9的结合;而当其与MAC中的C9结合后,又可阻止C9进一 步分子的聚合。这样,在有CD59存在的情况下,在同种或自身细胞的表面 便不能顺利地完成MAC的全部组装,或不能组装成C5b~(9)n复合物,从 而限制了对同种或自身细胞的溶解作用。
固有免疫系统及其应答ppt课件
本 章 小 结
1. 熟悉固有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2.熟悉固有免疫应答的特点及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 相互关系。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
(二)单核吞噬细胞 组成:血液中的单核细胞
组织中的巨噬细胞(Mφ) 细胞特性:可做变形运动,对玻璃、塑料表面有很 强的黏附能力,借此可将其与淋巴细胞 分离。 功能:通过表达一些膜分子或分泌多种细胞因子、 炎症介质、胞外酶类物质等,参与非特异性 和特异性免疫应答。
1.巨噬细胞表面分子及其识别的配体 Mφ表达多种表面分子,并藉此将Mφ与其周围环 境联系起来发挥各种生物学功能。 (1)模式识别受体 包括甘露糖受体、清道夫受体、Toll样受体 (2)病原相关模式分子 (3)调理性受体 IgGFcR、补体受体 (4)细胞因子受体
第二节 固有免疫细胞
固有免疫细胞主要包括吞噬细胞、树突状细胞、 NK细胞、NK T细胞、B1细胞、肥大细胞等。 一、吞噬细胞 主要包括中性粒细胞和单个核吞噬细胞两类。 (一)中性粒细胞 1.胞内物质:含髓过氧化物酶、酸性磷酸酶、 防御素、溶菌酶等 2.功能:趋化作用和吞噬功能,可杀伤清除入侵 病原体。通过调理作用可增强其杀伤功能
五.γδT细胞 分布:黏膜和上皮组织中。 识别的抗原:可直接识别某些完整的多肽,不受 MHC限制。如HSP、CD1分子提呈的 脂类抗原、病毒蛋白等。 功能:是皮肤黏膜局部抗病毒感染的重要效应细胞, 对肿瘤细胞也有一定的非特异性杀伤作用。
六.B1细胞 CD5+、mIgM+ 分布:主要存在于腹腔、胸腔和肠壁固有层 识别的抗原:主要某些细菌表面共有的多糖类抗原。 应答特点:接受抗原刺激48小时内即可产生以IgM为 主的低亲和力抗体,但不发生Ig类别转换,无免疫 记忆。
三、抗菌肽及酶类物质 1.防御素 2.溶菌酶 3.乙型溶素
医学免疫学第十四章:固有免疫系统及其免疫应答(新)ppt课件
活性氧和NO参与对病原体的杀伤
脂质介质(如LTB4、前列腺素、PAF等) 参与炎症反应,利于局限病原体及炎性细胞 向炎症灶的渗出
天然免疫系统的组成
* 屏障结构
* 参与天然免疫的分子 * 参与天然免疫的细胞
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 淋巴细胞: NK细胞、gdT细胞、B-1细胞 肥大细胞
参与体表皮肤黏膜的免疫防御功能,为抗胞 内菌和病毒感染的第一道防线
分布:腹腔、胸腔、肠壁固有层 抗原识别受体多样性较少,主要
针对TI2抗原,产生IgM 主要承担腹腔、胸腔等体腔部位
的非特异性免疫防御功能
B-1 细胞
(CD5+)
肥大细胞
分布:邻近血 管、神经、和腺 体,易遭遇入侵 的病原体
第十四章
固有免疫系统及其免疫应答
.
1
主要内容
概述 天然免疫系统的组成 天然免疫的识别机制 天然免疫的生物学意义
概述
免疫系统的功能 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
免疫防御 - 天然免疫(固有免疫、非特异性免疫): 生来即有,泛特异性,无记忆性 - 特异性免疫(适应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后天获得,高度抗原特异性,免疫记忆
补体系统
* 感染早期,抗体尚未产生时,通过MBL或旁路激 活补体,引起溶菌,发挥第一道防御功能
* 趋化(C3a、C5a、C567)、 调理(C3b)、免疫 粘附(C3b)及促炎作用(C3a、C5a)
补体的抗感染作用
炎性介质
促炎细胞因子(TNF-a、IL-1,6,8,IFN-g) 可致炎、致热、促进肝脏合成急性期反应蛋 白、趋化和激活吞噬细胞及其他免疫细胞、 抑制病毒复制及胞毒作用
化学屏障:汗腺分泌的 乳酸、皮脂腺分泌的不 饱和脂肪酸、胃酸、呼 吸道和消化黏液中的溶 菌酶、抗菌肽、补体等。
脂质介质(如LTB4、前列腺素、PAF等) 参与炎症反应,利于局限病原体及炎性细胞 向炎症灶的渗出
天然免疫系统的组成
* 屏障结构
* 参与天然免疫的分子 * 参与天然免疫的细胞
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 淋巴细胞: NK细胞、gdT细胞、B-1细胞 肥大细胞
参与体表皮肤黏膜的免疫防御功能,为抗胞 内菌和病毒感染的第一道防线
分布:腹腔、胸腔、肠壁固有层 抗原识别受体多样性较少,主要
针对TI2抗原,产生IgM 主要承担腹腔、胸腔等体腔部位
的非特异性免疫防御功能
B-1 细胞
(CD5+)
肥大细胞
分布:邻近血 管、神经、和腺 体,易遭遇入侵 的病原体
第十四章
固有免疫系统及其免疫应答
.
1
主要内容
概述 天然免疫系统的组成 天然免疫的识别机制 天然免疫的生物学意义
概述
免疫系统的功能 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
免疫防御 - 天然免疫(固有免疫、非特异性免疫): 生来即有,泛特异性,无记忆性 - 特异性免疫(适应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后天获得,高度抗原特异性,免疫记忆
补体系统
* 感染早期,抗体尚未产生时,通过MBL或旁路激 活补体,引起溶菌,发挥第一道防御功能
* 趋化(C3a、C5a、C567)、 调理(C3b)、免疫 粘附(C3b)及促炎作用(C3a、C5a)
补体的抗感染作用
炎性介质
促炎细胞因子(TNF-a、IL-1,6,8,IFN-g) 可致炎、致热、促进肝脏合成急性期反应蛋 白、趋化和激活吞噬细胞及其他免疫细胞、 抑制病毒复制及胞毒作用
化学屏障:汗腺分泌的 乳酸、皮脂腺分泌的不 饱和脂肪酸、胃酸、呼 吸道和消化黏液中的溶 菌酶、抗菌肽、补体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一)模式识别受体和病原相关分子模式
TLRs的定位: 细胞膜受体:TLR1,2,4,5,6,10 器室膜受体:
TLR3,7,8,9
13
(一)模式识别受体和病原相关分子模式
重要的TLRs TLR-4:第一个被发现;识别LPS TLR-2: 广谱识别功能,依赖于其他TLR共同作用 TLR-3:胞内型,识别病毒dsRNA TLR-5:识别细菌鞭毛蛋白 TLR-9:胞内型,识别CpG
8
模式识别理论(Janeway,1989年)
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关键在于巨噬细胞和DC(APC),PAMP (非己)是激活APC的分子信号,机体借助模式识别而保证淋 巴细胞仅对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质产生应答。
9
(一)模式识别受体和病原相关分子模式
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 PRR) 存在于吞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等固有免疫细胞表面、 胞内器室膜上或血清中能够直接识别病原体及其产物 共有特定分子结构(PAMP)的受体。 特点:较少多样性 非克隆性表达 介导快速生物反应
14
Different mammalian Toll-like receptors (TLRs) are specific for different classes of microbial products
Insert Fig 3-11
15
(一)模式识别受体和病原相关分子模式
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PAMP):某些病原体或其产 物共有的在进化上高度保守的特定分子结构,可被模 式识别受体识别和结合。
具有吞噬杀伤功能
组成:
大吞噬细胞:单核吞噬细胞 小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
18
1. 单核巨噬细胞
组成: 血液中的单核细胞 组织中的巨噬细胞:分布于皮肤、肝脏、 肺、骨等
特点: 变形运动 粘附玻璃
19
单核吞噬细胞的形态结构
白细胞中体积最大的细胞,(左,普通光镜)。 透射电镜显示其高尔基体发达、线粒体丰富、胞浆颗 粒明显(中)。扫描电镜显示腹腔巨噬细胞粘附于玻璃 表面(右)。
Macrophage Attacking E.coli (SEM x8,800)
22
1)杀伤清除病原体
氧依赖性杀菌系统 ➢ 反应性氧中间物(ROI) (O2-、OH-、H2O2 、1O2 ) 作用:很强的氧化作用和细胞毒作用 ➢ 反应性氮中间物(RNI)(NO、胍氨酸) 作用:杀菌和细胞毒作用
氧非依赖杀菌系统 酸性pH值、溶菌酶、防御素
20
1)巨噬细胞表面受体 — Recognition: PRR
— Opsonisation:
Fc receptor (FcR, CD16) Complement receptor (CR)
Cytokine receptor
21
(2)巨噬细胞主要生物学功能
杀伤清除病原体 杀伤靶细胞 参与炎症反应 加工提呈抗原 免疫调节
10
(一)模式识别受体和病原相关分子模式
PRR的分类:
PRR
膜型PRR
甘露糖受体 清道夫受体 Toll样受体
甘露糖结合凝集素
分泌型PRR C-反应蛋白
脂多糖结合蛋白
11
(一)模式识别受体和病原相关分子模式
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TLR)
胞外段与果蝇蛋白Toll同源而 得名。 1. 与配体结合启动胞内转导 信号 2. 均属保守的PAMP 3. 有单独或共同识别的配体
5
一、固有免疫屏障
(二)体内屏障: 1. 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 2. 血-胎屏障(Blood-placenta barrier)
6
Hale Waihona Puke 机体的屏障结构7二、 固有免疫细胞及其作用
1. 吞噬细胞(phagocytes) 2.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 3. 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cell) 4. NKT细胞 4. γδ T细胞 5. B1细胞(CD5+ mIgM+B细胞) 6. 其他
2
Introduction
macrophages, neutrophils, Natural killer
complement, interferon, TNF etc.
T cells; other effectors cells
antibodies
3
一、组织屏障及其作用
(一)皮肤黏膜屏障 1. 物理屏障:皮肤、上皮细胞、分泌液 2. 化学屏障:分泌液中存在的溶菌酶,补体 3. 微生物屏障:正常菌丛
第十四章 固有免疫系统及其应答
1
Introduction
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 非特异免疫(non-specific immunity) 天然免疫(natural immunity)。 特点:
• 机体在种系发育和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防御机制; • 先天获得 • 不针对特定抗原,对侵入的病原体应答迅速; • 亦可清除体内损伤、衰老或畸变的细胞; • 在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启动、调节和效应阶段起重要作用。
4
Functions of epithelia in innate immunty
- physical barrier
- chemical barrier (production of antimicrobial peptides)
- intraepithelial lymphocytes - normal bacterial flora
23
2)杀伤胞内寄生菌和肿瘤细胞 在Th作用下激活,有效杀伤靶细胞 ADCC
3)参与炎症反应 活化的单核巨噬细胞分泌多种趋化因子及促炎因 子,如IL-8、IL-1、IL-6等,以及释放大量炎性 介质:白三烯、前列腺素等,加强炎症反应。
24
16
固有免疫的识别机制—病原相关分子模式
PAMP特点
病原微生物共有
脂多糖→大多数G-菌细胞壁成分 磷壁酸→大多数G+菌细胞壁成分 甘露糖→多种病原体的细胞壁的表面成分
微生物生存和致病必需,正常组织不表达 为宿主天然免疫细胞泛特异性识别的分子基础
17
(二)吞噬细胞phagocytic cell
(一)模式识别受体和病原相关分子模式
TLRs的定位: 细胞膜受体:TLR1,2,4,5,6,10 器室膜受体:
TLR3,7,8,9
13
(一)模式识别受体和病原相关分子模式
重要的TLRs TLR-4:第一个被发现;识别LPS TLR-2: 广谱识别功能,依赖于其他TLR共同作用 TLR-3:胞内型,识别病毒dsRNA TLR-5:识别细菌鞭毛蛋白 TLR-9:胞内型,识别CpG
8
模式识别理论(Janeway,1989年)
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关键在于巨噬细胞和DC(APC),PAMP (非己)是激活APC的分子信号,机体借助模式识别而保证淋 巴细胞仅对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质产生应答。
9
(一)模式识别受体和病原相关分子模式
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 PRR) 存在于吞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等固有免疫细胞表面、 胞内器室膜上或血清中能够直接识别病原体及其产物 共有特定分子结构(PAMP)的受体。 特点:较少多样性 非克隆性表达 介导快速生物反应
14
Different mammalian Toll-like receptors (TLRs) are specific for different classes of microbial products
Insert Fig 3-11
15
(一)模式识别受体和病原相关分子模式
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PAMP):某些病原体或其产 物共有的在进化上高度保守的特定分子结构,可被模 式识别受体识别和结合。
具有吞噬杀伤功能
组成:
大吞噬细胞:单核吞噬细胞 小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
18
1. 单核巨噬细胞
组成: 血液中的单核细胞 组织中的巨噬细胞:分布于皮肤、肝脏、 肺、骨等
特点: 变形运动 粘附玻璃
19
单核吞噬细胞的形态结构
白细胞中体积最大的细胞,(左,普通光镜)。 透射电镜显示其高尔基体发达、线粒体丰富、胞浆颗 粒明显(中)。扫描电镜显示腹腔巨噬细胞粘附于玻璃 表面(右)。
Macrophage Attacking E.coli (SEM x8,800)
22
1)杀伤清除病原体
氧依赖性杀菌系统 ➢ 反应性氧中间物(ROI) (O2-、OH-、H2O2 、1O2 ) 作用:很强的氧化作用和细胞毒作用 ➢ 反应性氮中间物(RNI)(NO、胍氨酸) 作用:杀菌和细胞毒作用
氧非依赖杀菌系统 酸性pH值、溶菌酶、防御素
20
1)巨噬细胞表面受体 — Recognition: PRR
— Opsonisation:
Fc receptor (FcR, CD16) Complement receptor (CR)
Cytokine receptor
21
(2)巨噬细胞主要生物学功能
杀伤清除病原体 杀伤靶细胞 参与炎症反应 加工提呈抗原 免疫调节
10
(一)模式识别受体和病原相关分子模式
PRR的分类:
PRR
膜型PRR
甘露糖受体 清道夫受体 Toll样受体
甘露糖结合凝集素
分泌型PRR C-反应蛋白
脂多糖结合蛋白
11
(一)模式识别受体和病原相关分子模式
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TLR)
胞外段与果蝇蛋白Toll同源而 得名。 1. 与配体结合启动胞内转导 信号 2. 均属保守的PAMP 3. 有单独或共同识别的配体
5
一、固有免疫屏障
(二)体内屏障: 1. 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 2. 血-胎屏障(Blood-placenta barrier)
6
Hale Waihona Puke 机体的屏障结构7二、 固有免疫细胞及其作用
1. 吞噬细胞(phagocytes) 2.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 3. 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cell) 4. NKT细胞 4. γδ T细胞 5. B1细胞(CD5+ mIgM+B细胞) 6. 其他
2
Introduction
macrophages, neutrophils, Natural killer
complement, interferon, TNF etc.
T cells; other effectors cells
antibodies
3
一、组织屏障及其作用
(一)皮肤黏膜屏障 1. 物理屏障:皮肤、上皮细胞、分泌液 2. 化学屏障:分泌液中存在的溶菌酶,补体 3. 微生物屏障:正常菌丛
第十四章 固有免疫系统及其应答
1
Introduction
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 非特异免疫(non-specific immunity) 天然免疫(natural immunity)。 特点:
• 机体在种系发育和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防御机制; • 先天获得 • 不针对特定抗原,对侵入的病原体应答迅速; • 亦可清除体内损伤、衰老或畸变的细胞; • 在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启动、调节和效应阶段起重要作用。
4
Functions of epithelia in innate immunty
- physical barrier
- chemical barrier (production of antimicrobial peptides)
- intraepithelial lymphocytes - normal bacterial flora
23
2)杀伤胞内寄生菌和肿瘤细胞 在Th作用下激活,有效杀伤靶细胞 ADCC
3)参与炎症反应 活化的单核巨噬细胞分泌多种趋化因子及促炎因 子,如IL-8、IL-1、IL-6等,以及释放大量炎性 介质:白三烯、前列腺素等,加强炎症反应。
24
16
固有免疫的识别机制—病原相关分子模式
PAMP特点
病原微生物共有
脂多糖→大多数G-菌细胞壁成分 磷壁酸→大多数G+菌细胞壁成分 甘露糖→多种病原体的细胞壁的表面成分
微生物生存和致病必需,正常组织不表达 为宿主天然免疫细胞泛特异性识别的分子基础
17
(二)吞噬细胞phagocytic ce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