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专业翻译类论文参考文献

合集下载

英语论文参考文献精选3篇

英语论文参考文献精选3篇

英语论文参考文献精选3篇英语论文参考文献精选1篇英文及其它语种的文献在前,中文文献在后,参照以下标准执行。

期刊论文Bolinger, D. 1965. The atomization of word meaning [J]. Language 41 (4): 555-573.朱永生,2006,名词化、动词化与语法隐喻[J],《外语教学与研究》(2):83-90。

论文集论文Bybee, J. 1994. The grammaticization of zero: Asymmetries in tense and aspect systems [A]. In W. Pagliuca (ed.). Perspectives on Grammaticalization [C].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235-254.文秋芳,2003a,英语学习者动机、观念、策略的变化规律与特点 [A]。

载文秋芳、王立非(编),《英语学习策略实证研究》[C]。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55-259。

网上文献Jiang, Yan. 2000. The Tao of verbal communication: An Elementary textbook on pragmatics and discourse analysis [OL]. (accessed 30/04/2006).王岳川,2004,当代传媒中的网络文化与电视批评[OL], (2005年11月18日读取)。

专著Bloomfield, L. 1933. Language [M]. New York: Holt.吕叔湘、朱德熙,1952,《语法修辞讲话》[M]。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译著Nedjalkov, V. P. (ed.). 1983/1988. Typology of Resultative Constructions, trans. Bernard Comrie [C].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赵元任,1968/1980,《中国话的文法》(A Grammar of Spoken Chinese)[M],丁邦新译。

毕业论文英文参考文献与译文

毕业论文英文参考文献与译文

Inventory managementInventory ControlOn the so-called "inventory control", many people will interpret it as a "storage management", which is actually a big distortion.The traditional narrow view, mainly for warehouse inventory control of materials for inventory, data processing, storage, distribution, etc., 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of anti-corrosion,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control means, to make the custody of the physical inventory to maintain optimum purposes. This is just a form of inventory control, or can be defined as the physical inventory control. How, then, from a broad perspective to understand inventory control? Inventory control should be related to the company's financial and operational objectives, in particular operating cash flow by optimizing the entire demand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processes (DSCM), a reasonable set of ERP control strategy, and supported by appropriat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ools, tools to achieved in ensuring the timely delivery of the premise, as far as possible to reduce inventory levels, reducing inventory and obsolescence, the risk of devaluation. In this sense, the physical inventory control to achieve financial goals is just a means to control the entire inventory or just a necessary par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organizational functions, physical inventory control, warehouse management is mainly 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 broad inventory control is the demand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nd the whole company's responsibility.Why until now many people's understanding of inventory control, limited physical inventory control? The following two reasons can not be ignored:First, our enterprises do not attach importance to inventory control. Especially those who benefit relatively good business, as long as there is money on the few people to consider the problem of inventory turnover. Inventory control is simply interpreted as warehouse management, unless the time to spend money, it may have been to see the inventory problem, and see the results are often very simple procurement to buy more, or did not do warehouse departments .Second, ERP misleading. Invoicing software is simple audacity to call it ERP, companies on their so-called ERP can reduce the number of inventory, inventory control, seems to rely on their small software can get. Even as SAP, BAAN ERP world, the field ofthese big boys, but also their simple modules inside the warehouse management functionality is defined as "inventory management" or "inventory control." This makes the already not quite understand what our inventory control, but not sure what is inventory control.In f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roadly understood, inventory control, shouldinclude the following:First, the fundamental purpose of inventory control. We know that the so-called world-class manufacturing, two key assessment indicators (KPI) is, customer satisfaction and inventory turns, inventory turns and this is actually the fundamental objective of inventory control.Second, inventory control means. Increase inventory turns, relying solely on the so-called physical inventory control is not enough, it should be the demand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process flow of this large output, and this big warehouse management processes in addition to including this link, the more important The section also includes: forecasting and order processing, production planning and control, materials planning and purchasing control, inventory planning and forecasting in itself, as well as finished products, raw materials, distribution and delivery of the strategy, and even customs management processes.And with the demand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processes throughout the process, it is the information flow and capital flow management. In other words, inventory itself is across the entire demand and supply management processes in all aspects of inventory control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fundamental purpose, it must control all aspects of inventory, rather than just manage the physical inventory at hand.Third, inventory control,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and assessment.Since inventory control is the demand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processes, output, inventory control to achieve the fundamental purpose of this process must be compatible with a rational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Until now, we can see that many companies have only one purchasing department, purchasing department following pipe warehouse. This is far short of inventory control requirements. From the demand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process analysis, we know that purchasing and warehouse management is the executive arm of the typical, and inventory control should focus on prevention, the executive branch is very difficult to "prevent inventory" for the simple reason that they assessment indicatorsin large part to ensure supply (production, customer). How the actual situation, a reasonable demand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processes, and thus set the corresponding rational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and is a question many of our enterprisesto exploreThe role of inventory controlInventor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business management. In the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activities, inventory management must ensure that both the production plant for raw materials, spare parts demand, but also directly affect the purchasing, sales of share, sales activities. To make an inventory of corporate liquidity, accelerate cash flow, the security of supply under the premise of minimizing Yaku funds, directly affects the operational efficiency. Ensure the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needs of the premise, so keep inventories at a reasonable level; dynamic inventory control, timely, appropriate proposed order to avoid over storage or out of stock; reduce inventory footprint, lower total cost of inventory; control stock funds used to accelerate cash flow.Problems arising from excessive inventory: increased warehouse space andinventory storage costs, thereby increasing product costs; take a lot of liquidity, resultingin sluggish capital, not only increased the burden of payment of interest, etc., would affect the time value of money and opportunity income; finished products and raw materials caused by physical loss and intangible losses; a large number of enterprise resource idle, affecting their rational allocation and optimization; cover the production, operation of the whole process of the various contradictions and problems, is not conducive to improve the management level.Inventory is too small the resulting problems: service levels caused a decline in the profit impact of marketing and corporate reputation; production system caused by inadequate supply of raw materials or other materials, affecting the normal production process; to shorten lead times, increase the number of orders, so order (production) costs; affect the balance of production and assembly of complete sets.NotesInventory management should particularly consider the following two questions:First, according to sales plans, according to the planned production of the goods circulated in the market, we should consider where, how much storage.Second, starting from the level of service and economic benefits to determine howto ensure inventories and supplementary questions.The two problems with the inventory in the logistics process functions.In general, the inventory function:(1)to prevent interrupted. Received orders to shorten the delivery of goods fromthe time in order to ensure quality service, at the same time to prevent out of stock.(2)to ensure proper inventory levels, saving inventory costs.(3)to reduce logistics costs. Supplement with the appropriate time interval compatible with the reasonable demand of the cargo in order to reduce logistics costs, eliminate or avoid sales fluctuations.(4)ensure the production planning, smooth to eliminate or avoid sales fluctuations.(5)display function.(6)reserve. Mass storage when the price falls, reduce losses, to respond to disasters and other contingencies.About the warehouse (inventory) on what the question, we must consider the number and location. If the distribution center, it should be possible according to customer needs, set at an appropriate place; if it is stored in central places to minimize the complementary principle to the distribution centers, there is no place certain requirements. When the stock base is established, will have to take into account are stored in various locations in what commodities.库存管理库存控制在谈到所谓“库存控制”的时候,很多人将其理解为“仓储管理”,这实际上是个很大的曲解。

英语专业参考文献

英语专业参考文献

英语专业参考文献Title: The Role of English Language Proficiency in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English MajorsIntroduction:The field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has witnessed a growing interest in the importance of English language proficiency among English majors. English language proficiency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English majors as it helps them acquire essential skills needed to succeed in the language-related fields. 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the significance of English language proficiency in the context of English majo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1. English Language Proficiency as a Key Skill:In their study titled "English Language Proficiency and the Employability of Malaysian Graduates", Janice Yeo and Tan Bee Tin highlight how English language proficiency is considered a critical skill for employability. They argue that English proficiency facilitates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which is vital in fields such as journalism,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ation.2. Implications for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s:In "English Language Proficiency and Teaching Methodology," Peter Roy explores the connection between English language proficiency and 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ologies. He argues that English majors with higher language proficiency are more likely to adopt and adapt various teaching methodologies successfully, fostering a posi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 for their students.3.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in English Language-related Fields: In "The Impact of English Language Proficiency on Employability Prospects: A Case Study of Indian IT Professionals," Usha Barapatre and Shweta Sinha examine how English language proficiency influences the employability prospects of Indian professionals in the IT sector. Their findings highlight that those with higher English language proficiency are more likely to secure job opportunities in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or organizations that require English language skills.4. Cultivating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In their article "English Major Students' English Proficiency and Their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Fu Zuo and Jan Chin contras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glish language proficiency and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They argue that English majors with higher language proficiency tend to have developed higher levels of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enabling them to analyze and interpret texts more effectively.5. Writing Skills for Academic and Professional Success:In "English Proficiency and Writing Skills: A Study of English Majors in China," Liu Jian and Deng Yan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glish language proficiency and academic writing skills. They found that English majors with higher language proficiency exhibited better academic writing skills, which are crucial for their success in postgraduate studies or research-related positions. Conclusion:The aforementioned studies emphasize the significance of English language proficiency in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Englishmajors. English language proficiency not only enhances employability prospects but also contributes to 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ologies,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and academic writing abilities. Therefore, English majors should prioritize the development of their language proficiency to excel in their chosen career paths.。

最新3000字英文参考文献及其翻译范例

最新3000字英文参考文献及其翻译范例

3000字英文参考文献及其翻译【注意:选用的英文一定要与自己的论文题目相关。

如果文章太长,可以节选(用省略号省略一些段略)。

如果字数不够,可以选2至3篇,但要逐一注明详细出处。

英文集中在一起放前面,对应的中文翻译放后面。

中文翻译也要将出处翻译,除非是网页。

对文献的翻译一定要认真!对英文文献及其翻译的排版也要和论文正文一样!特别注意:英文文献应该放在你的参考文献中。

】TOY RECALLS——IS CHINA THE PROBLEM?Hari. Bapuji Paul W. BeamishChina exports about 20 billion toys per year and they are the second most commonly imported item by U.S. and Canada. It is estimated that about 10,000 factories in China manufacture toys for export. Considering this mutual dependence, it is important that the problems resulting in recalls are addressed carefully.Although the largest portion of recalls by Mattel involved design flaws, the CEO of Mattel blamed the Chinese manufacturers by saying that the problem resulted ‘in this case (because)one of our manufacturers did not follow the rules’. Several analysts too blamed the Chinese manufacturers. By placing blame where it did not belong, thereis a danger of losing the opportunity to learn from the errors that have occurred. The first step to learn from errors is to know why and where the error occurred. Further, the most critical step in preventing the recurrence of errors is to find out what and who can prevent it.……From:/loadpage.aspx?Page=ShowDoc&Category Alias=zonghe/ggmflm_zh&BlockAlias=sjhwsd&filename=/doc/sjhwsd/2 00709281954.xml, Sep. 2007玩具召回——是中国的问题吗?哈里·巴普基保罗·比密什中国每年大约出口20亿美元的玩具,最常见是从美国和加拿大进口项目。

英语专业翻译类论文参考文献

英语专业翻译类论文参考文献

英语专业翻译类论文参考文献参考文献一、翻译理论与实践相关书目谢天振主编. 《当代国外翻译理论导读》.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Jeremy Munday. 《翻译学导论——理论与实践》Introducing Translation Studies---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 李德凤等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包惠南、包昂. 《中国文化与汉英翻译》. 北京:外文出版社, 2004.包惠南. 《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1.毕继万. 《世界文化史故事大系——英国卷》.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蔡基刚. 《英汉汉英段降翻译与实践》.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蔡基刚. 《英汉写作对照研究》.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蔡基刚. 《英语写作与抽象名词表达》.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曹雪芹、高鄂. 《红楼梦》.陈定安. 《英汉比较与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1.陈福康. 《中国译学理论史稿》(修订本).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陈生保. 《英汉翻译津指》.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8.陈廷祐. 《英文汉译技巧》.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1.陈望道. 《修辞学发凡》.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79.陈文伯. 《英汉翻译技法与练习》.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1998.陈中绳、吴娟. 《英汉新词新义佳译》. 上海:上海翻译出版公司. 1990.陈忠诚. 《词语翻译丛谈》.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83.程希岚. 《修辞学新编》. 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 1984.程镇球. 《翻译论文集》.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程镇球. 《翻译咨询题探究》.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0.崔刚. 《广告英语》.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3.单其昌. 《汉英翻译技巧》.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0.单其昌. 《汉英翻译说评》. 北京: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 1989.邓炎昌、刘润清. 《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照》.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9.丁树德. 《英汉汉英翻译教学综合指导》.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1996.杜承南等,《中国当代翻译百论》.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1994.《翻译通讯》编辑部. 《翻译研究论文集(1894-1948)》.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4. 《翻译通讯》编辑部. 《翻译研究论文集(1949-1983)》.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4. . 范勇主编. 《新编汉英翻译教程》.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6.方梦之、马秉义(编选). 《汉译英实践与技巧》. 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1996.方梦之. 《英语汉译实践与技巧》. 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 1994.方梦之主编. 《译学辞典》.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冯翠华. 《英语修辞大全》,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5.冯庆华. 《文体与翻译》.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冯庆华主编. 《文体翻译论》.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冯胜利. 《汉语的韵律、词法与句法》.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7.冯志杰. 《汉英科技翻译指要》.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8.耿占春. 《隐喻》. 北京:东方出版社, 1993.郭建中. 《当代美国翻译理论》.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0.郭建中. 《文化与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0.郭锡良,唐作藩,何九盈,蒋绍愚,田瑞娟. 《古代汉语》.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汉英经贸手册》编写组. 《汉英经贸手册》.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8.何炳威. 《容易误译的英语》.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何刚强. 《现代英汉翻译操作》.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何刚强. 《现代英语表达与汉语对应》.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4.何刚强. 《英汉口笔译技艺》.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何刚强. 《最新英语翻译疑难详解》. 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6.何善芬. 《英汉语言对照研究》.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何兆熊. 《语用学概要》.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89.何自然、张达三、杨伟钧等译. 《现代英语语法教程》.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0.何自然. 《语用学概论》. 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8.侯维瑞. 《英语语体》.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88.胡庚申. 《怎么样起草与翻译合同协议》. 合胖: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3.胡曙中. 《英汉修辞比较研究》.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3.胡晓吉. 《有用英汉对照翻译》.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0.胡燕平,张容建. 《有用英汉翻译类典》. 重庆:重庆出版社, 1997.胡裕树. 《现代汉语》.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7.胡兆云. 《美学理论视野中的文学翻译研究》(第2版). 北京:现代教育出版社. 2009. 胡兆云. 《语言接触与英汉借词研究》.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1.胡壮麟. 《语篇的衔接与连贯》.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4.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8.黄伯荣, 廖序东. 《现代汉语》. 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1981.黄国文. 《语篇分析概要》.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8.黄龙. 《翻译技巧指导》.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6.黄任. 《英语修辞与写作》.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黄雨石. 《英汉文学翻译探究》.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8.黄振定. 《翻译学:艺术论与科学论的统一》.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8.黄振定. 《翻译学的语言哲学基础》.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7.黄忠廉. 《变译理论》.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2.贾尔斯英译. 《孙子兵法》. 长沙:湖南出版社, 1993.贾文波. 《汉英时文翻译: 政治经济汉译英300句析》.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9. 贾玉新. 《跨文化交际学》.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金隄. 《等效翻译探究》.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8.金惠康. 《汉英跨文化交际翻译》. 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 1998.金惠康. 《跨文华交际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3.金惠康. 《跨文华交际翻译续编》.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4.金立鑫. 《语法的多视角研究》.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居祖纯. 《新编汉英语篇翻译》.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柯平. 《对照语言学》.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孔慧怡. 《翻译·文学·文化》.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李定坤. 《汉英辞格对照与翻译》.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4.李国南. 《辞格与词汇》.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李国南. 《英汉修辞格对照研究》.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1999.李明编著. 《英汉互动翻译教程》.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6.李瑞华(主编). 《英汉语言文化对照研究》.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李亚舒、严毓棠、张明、赵兰慧. 《科技翻译论著集萃》.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4. 李正栓. 《英美诗歌教程》.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李正中. 《国际经贸英汉翻译》. 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1997.理雅各英译. 《四书》. 长沙:湖南出版社, 1994.连淑能. 《英汉对照研究》.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廖七一. 《当代英国翻译理论》.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1.林大津. 《跨文化交际学:理论与实践》.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5.林大津等主编.《修辞学大视野》. 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 2007.林煌天主编. 《中国翻译词典》.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7.刘宓庆. 《当代翻译理论》.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9.刘宓庆. 《翻译教学: 实务与理论》.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3.刘宓庆. 《翻译与语言哲学》.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1.刘宓庆. 《文化翻译论纲》.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9.刘宓庆. 《文体与翻译》(增订版).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8.刘士聪等. 《汉英?英汉美文翻译与鉴赏》. 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3.刘英凯. 《英汉语音修辞》.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刘重德. 《文学翻译十说》.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1.刘重德. 《英汉语比较与翻译》. 青岛:青岛出版社, 1998.陆钰明. 《汉英翻译指导》. 上海:远东出版社. 1995.吕俊《跨越文化障碍――巴比塔的重建》.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1.吕淑湘, 王海棻. 《马氏文通读本》.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6.吕煦. 《有用英语修辞》.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罗贯中. 《三国演义》.罗选民. 《话语分析的英汉语比较研究》.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1.马红军. 《翻译批判散论》.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0.马祖毅. 《中国翻译简史——五四往常部分》.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82.毛荣贵. 《新世纪大学汉英翻译教程》.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2.倪宝元. 《大学修辞》.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4.潘文国. 《汉英语对照纲要》. 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1997.彭宣维. 《英汉语篇综合对照》.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钞票歌川. 《现代英语表现法》. XXX:中外出版社, 1975.钞票冠连. 《美学语言学》. 深圳:海天出版社, 1993.钞票乃荣等. 《现代汉语》.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1990.钞票维潘. 《英语应用文》.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4.乔海清. 《翻译新论》. 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3.邵志洪. 《翻译理论、实践与评析》. 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邵志洪. 《英汉语研究与对照》. 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7.申丹. 《文学文体学与小讲翻译》.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5.申小龙. 《语言的文化阐释》. 上海:知识出版社, 1992.申小龙. 《汉语句型研究》. 海口:海南人民出版社, 1989.申小龙. 《汉语与中国文化》.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申小龙. 《文化语言学》. 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1993.申雨平(编). 《西方翻译理论精选》.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沈少华. 《英语趣味修辞格》. 北京:语文出版社, 1999.施耐庵. 《水浒传》.束定芳. 《隐喻学研究》.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司马迁. 《史记》.思果. 《译道探微》.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2.孙全洲. 《现代汉语学习词典》.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孙晓丽. 《广告英语与实例》.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1995.孙致礼. 《1949-1966:我国英美文学翻译概论》. 南京:译林出版社. 1996.谭载喜. 《翻译学》.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0.谭载喜. 《新编奈达论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9.倜西、董乐山等(编). 《英汉翻译手册》. 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2002.汪福祥、伏力. 《英美文化与英汉翻译》. 北京:外文出版社. 2003.王大伟. 《现代汉英翻译技巧》. 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0.王德春. 《语言学通论》.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0.王逢鑫. 《英汉比较语义学》. 北京:外文出版社, 2001.王还(主编). 《汉英对照论文集》. 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3.王季思. 《中国十大古典喜剧集》.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2.王克非. 《翻译文化史论》.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王令坤(主编). 《英汉翻译技巧》.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1998.王希杰. 《汉语修辞学》. 北京:北京出版社, 1983.王希杰. 《修辞学导论》.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0.王佐良、丁往道. 《英语文体学引论》.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0.王佐良. 《翻译:考虑与试笔》.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9.魏志成. 《英汉语比较导论》.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魏志成. 《英汉语比较导论》.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翁显良. 《意态由来画别成?》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83.吴承恩. 《西游记》.吴楚材、吴调侯. 《古文观止》.吴敬梓. 《儒林外史》.武力、赵栓科编著. 《科技英汉与汉英翻译教程》. 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7.吴伟雄、方凡泉. 《有用英语翻译技巧》.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1997.伍谦光. 《语义学导论》.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8.萧涤非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萧立明. 《新译学论稿》.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1.萧立明. 《英汉比较研究与翻译》.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肖辉、汪晓毛主编. 《汉译英教程》. 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8.肖君石. An Approach to Translation from Chinese into English and Vice Versa(《汉英、英汉翻译初探》).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2.谢祖钧. 《英语修辞漫谈》.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1981.熊文华. 《汉英应用对照概论》. 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1997.许国烈. 《中英文学名著译文比录》.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5.许建忠. 《工商企业翻译实务》.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2.许钧等. 《文学翻译的理论与实践——翻译对话录》. 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1.许明武. 《新闻英语与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3.许余龙. 《对照语言学概论》.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2.许渊冲、陆佩弦、吴钧陶. 《唐诗三百首新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88.许渊冲. 《汉英对比唐诗三百首》.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许渊冲. 《文学与翻译》.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许渊冲. 《中诗英韵探胜》.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2.许仲琳. 《封神演义》.杨自俭(主编). 《译学新探》. 青岛:青岛出版社. 2002.杨自俭(主编). 《英汉语比较与翻译(2)》. 青岛:青岛出版社杨自俭(主编). 《英汉语比较与翻译(3)》.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杨自俭(主编). 《英汉语比较与翻译(4).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杨自俭(主编). 《英汉语比较与翻译(5)》.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杨自俭、李瑞华(主编). 《英汉对照研究论文集》.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0.杨自俭、刘学云(编). 《翻译新论(1983-1992)》.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2.叶子南. 《高级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于岚. 《英汉实例翻译技巧》. 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1997.喻云根. 《英汉对照语言学》. 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1994.喻云根. 《英美名著翻译比较》.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6.臧克和. 《讲文解字的文化讲解》.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1994.余立三. 《英汉修辞比较与翻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5.张柏然、许钧(主编). 《面向21世纪的译学研究》.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2.张斌. 《汉语语法学》.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8.张道真. 《现代英语用法词典》.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3.张德禄. 《功能文体学》.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8.张经浩. 《译论》.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6.张鸾铃. 《有用英汉翻译技巧》.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6.Christiane Nord. 《译有所为——功能翻译理论阐释》. 张美芳、王克菲主译.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5.张梦井, 杜耀文. 《汉英科技翻译指南》. 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 1996.张培基. 《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张培基. 《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第二辑).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张廷琛, 魏博思. 《唐诗一百首: 汉英对比》.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1.张宗美. 《科技汉英翻译技巧》. 北京:宇航出版社, 1992.章和升、王云桥. 《英汉翻译技巧》. 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 1997.章振邦. 《新编英语语法》.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1.赵静. 《广告英语》.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3.赵世开(主编). 《汉英对照语法论集》.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编). 《联合国翻译论文集》.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3. 中国译协《中国翻译》编辑部(选编). 《论英汉翻译技巧》.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86.中科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1984. 《现代汉语词典》.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4.钟述孔. 《英汉翻译手册》.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1997.周方珠. 《英汉翻译原理》. 合胖:安徽大学出版社. 2002.周煦良. 《诗词翻译的艺术》.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86.周志培. 《汉英对照与翻译中的转换》.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朱诗向. 《中国时尚热点新词速译》. 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2.朱永生、郑立信、苗兴伟. 《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照研究》.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二、翻译教材书目连淑能. 《英译汉教程》.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杨士焯. 《英汉翻译教程》.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陈宏薇、李亚丹主编(陈宏薇、陈浪、李亚丹、谢瑾编). 《新编汉英翻译教程》.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贺军主编. 《英语翻译实务基础版》. 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陈宏薇. 《新有用汉译英教程》.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6.陈宏薇. 《汉英翻译基础》.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8.魏志成. 《汉英比较翻译教程》.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刘宓庆主编. 《翻译基础》.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张春柏. 《汉英英汉翻译教程》.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陈茂松. 《新编英汉翻译教程》. 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1996.陈廷佑. 《英语汉译技巧:跟我学翻译》. 北京:华龄出版社. 1994.陈新. 《英汉文体翻译教程》.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范仲英. 《有用翻译教程》.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4.冯庆华. 《有用翻译教程(英汉互译)》(增订本).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古今明. 《英汉翻译基础》.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郭著章、李庆生. 《英汉互译有用教程》(修订本).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6.郭著章、黄粉保、毛新耕编著. 《文言英译教程》.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8.黄振定. 《英汉互译实践教程》.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7.靳梅琳. 《英汉翻译概要》.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1995.居祖纯. 《汉英语篇翻译》.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8.居祖纯. 《高级汉英语篇翻译》.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0.居祖纯. 《新编汉英语篇翻译强化训练》.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柯平. 《英汉与汉英翻译教程》.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1.李辛. 《有用汉译英手册》. 北京:中国货物出版社. 1993.李运兴. 《英汉语篇翻译》.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8.刘季春. 《有用翻译教程》.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1996.刘宓庆. 《英汉翻译技能训练手册》.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87.吕俊、侯向群. 《英汉翻译教程》.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吕瑞昌、喻云根、张复星、李嘉祜、张燮泉. 《汉英翻译教程》.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3. 彭长江主编. 《英汉-汉英翻译教程》.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单其昌. 《汉英翻译入门》.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1.申雨平、戴宁. 《有用英汉翻译教程》.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孙万彪、王恩铭. 《高级翻译教程》.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孙致礼. 《新编英汉翻译教程》.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王宏印. 《英汉翻译综合教程》. 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王治奎主编. 《大学汉英翻译教程》(第四版). 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5.王治奎主编. 《大学英汉翻译教程》(第四版). 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5.温秀颖、马红旗、王振平、孙建成. 《英语翻译教程(英汉?汉英)》.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吴冰. 《汉译英口译教程》.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5.许建平. 《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0.许建忠. 《有用英汉互译技巧》.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6.杨莉藜. 《英汉互译教程》(上、下册). 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1993.曾诚. 《有用汉英翻译教程》.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张蓓. 《汉英时文翻译实践》.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张培基、喻云根、李宗杰、彭谟禹. 《英汉翻译教程》.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83. 朱徽主编. 《汉英翻译教程》.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4.庄绎传. 《英汉翻译简明教程》.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三、国内外英文翻译理论与实践书目Ariel, M. Accessing Noun-phrase Antecedents. London: Routledge. 1990.Baker, Mona. In Other Words: A Coursebook on Translation. London: Routledge, 1992. Bassnett, Susan & André Lefevere. Constructing Cultures: Essays on Literary Translation. Clevedon: Multilingual Matters, 1998.Bell, Roger T. Translation and Translating: Theory and Practice. London: Longman, 1991. Cao, Xueqin & Gao, E.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trans. Yang Hsien-yi & Gladys Yang.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Press. 1978.Cao, Xueqin & Gao, E. The Story of the Stone. trans. David. Hawkes. New Zealand: Penguin Books Ltd. 1986.Catford, J. C. A Linguistic Theory of Translatio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5. (Chinese translation published by Tourism Education Press, 1991)Celce-Murcia, M. & Larson-Freeman, D. The GrammarBook---An ESL/EFL Teacher’s Course. Rowley, Mass.: Newbury House Publishers. 1983.Chafe, W. Givenness, contrastiveness, definiteness, subjects, topics and point of view. In Charles N. Li (ed.) Subject and Topic. London/New York: Academic Press. 1976.Chao Yuen Ren. A Grammar of Spoken Chinese. Berk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79. Cheng Zhenqiu. My views of C-E translation of political writings,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1991.Chomsky, N. A Minimalist Program for Linguistic Theory. TheMinimalist Program .Cambridge MASS: MIT Press. 1996.Haiman, J. Conditionals are topics. Language. 1978 (54): 564-589.Halliday, M. A. K. & Hasan, R. 1976. Cohesion in English. London & New York: Longman. 1976.Halliday, M. A.K.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London: Edward Arnold Ltd.1985.Hartwell, P. Open to Language.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2.Hatim, Basil & Ian Mason. Discourse and the Translator. London: Longman, 1990.Hatim, Basil. Communication across Cultures: Translation Theory and Contrastive Text Linguistics. Devon: University of Exeter Press, 1997.Hewson, Lance & Jacky Martin. Redefining Translation: The Variational Approach. London: Routledge, 1991. Reprinted by World Book Publishing Corp. in 1992.Hickey, Leo. (ed.) The Pragmatics of Translation. Clevedon: Multilingual Matters, 1998. Hodges, J. C. & Whitten, M. E. Harbrace College Handbook. New York: Harbrace Jovanovich. 1982.Hopper, P. J. & Traugott, E. C. Grammaticalization.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 Research Press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Kahn, J. E. The Right Word at the Right Time. London: TheReader’s Digest A ssociation. 1985. Kelly, Jeanne and Nathan K. Mao. Fortress Besieged. Indiana: Indiana Univ. Press. 1979. Landers, Clifford E. Literary Translation: A Practical Guide.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8.Lao, She. Camel Xiangzi. trans. Shi Xiaoqing.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s Press. 1981.Leech,G.N. Style in Fiction. New York: Longman. 1983.Li, C. N. & S. A.Thompson. Subject and topic: a new typology of language. In Charles N. Li (ed.) Subject and Topic. London/New York: Academic Press, 1976. 457-490.Newmark, Peter.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 Hertfordshire: Prentice-Hall, 1988. 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Oxford: Pergamon, 1982.Nida, Eugene A. 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ng.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1. (Bilingual edition with Chinese translation published by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Press in 1998, also appears in Nida 2001)Nida, Eugene A. The Sociolinguistics of Interlingual Communication. Bruxelles: Les éditions du Hazard, 1996. (Bilingual edition with Chinese translation published by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Press, 1999)Nord, Christiane. 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 Manchester: St. Jerome, 1997.Quirk,R.et al.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Longman. 1973.Robinson, D. Western Translation Theory: from Herodotus to Nietzsche. Cornwall: St. Jerome Publishing. 2002.Snell-Hornby, Mary.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Revised ed.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95.Steiner, George. After Babel: Aspects of Language and Translation. 3rd ed.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8.Swan, M. Practical English Usage. Oxford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0.Toury, Gideon.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and Beyond.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95. Venuti, L. 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 London & New York: Routledge. 1995.Wilss,W. The Science of Translation: Problems and Methods. Shanghai: Shanghai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Zeiger, A. Encyclopaedia of English. New York: Arco Publishing Company. 1978.四、学术期刊翻译相关论文举例爱泼斯坦、林戊荪、沈苏儒. 呼吁重视对外宣传中的外语工作. 中国翻译, 2000 (6).蔡春露. 论《木匠的哥特式古屋》叙述的别确定性. 外国文学研究, 2004 (4).蔡春露. 论悲剧《李尔王》中的意象.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2002 (4).丁衡祁. 对外宣传中的英语质量亟待提高. 中国翻译, 2002 (4).丁金国. 汉英对照研究中的理论原则.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6 (3).范敏、陈天祥. 论汉语成语的英译. 山东外语教学,200 (5).封宗颖、邵志洪.英汉第三人称代词深层回指对照与翻译. 外语学刊,2004 (5).冯寿农. 翻译是“异化”, 或是“化异”? 法国研究, 2002 (2).傅似逸. 试论对外宣传材料英译“以语篇为中心”的原则.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1 (11).高健. 语言个性与翻译. 外国语,1999 (4).关坤英. 朱自清散文的朦胧美——从《荷塘月XXX》谈起.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7 (5).郭建中. 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异化与归化. 外国语,1998 (2).郭建中. 汉语歇后语翻译的理论与实践. 中国翻译,1996 (2).韩庆果. “歇后语”一词的英译名及歇后语翻译初探.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2 (12).何兆熊. 英语人称代词使用中的语义模糊. 外国语. 1986 (4).侯维瑞. 文体研究和翻译. 外语教学与研究,1988 (3).胡密密. 从思维差异看汉英科技文体与科技论文的英译. 中国科技翻译. 2002 (3).胡兆云. 晚清以来Jury、Juror汉译考察与辨误.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9 (1).胡兆云. 柏拉图、黑格尔灵感论与文学翻译中灵感现象浅析. 外国语言文学, 2003 (3).胡兆云. 从康德的人类“共通感”看异化翻译法.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3 (3).胡兆云. 华盛顿交还军权与还权对答翻译探索. 外国语言文学, 2005 (3).胡兆云. 克罗齐表现主义翻译观及其进展浅析.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3 (5).胡兆云. 论英语和汉语的词汇借用. 山东外语教学, 1998 (3).胡兆云. 论英语学习中的重要输入法—阅读. 山东大学学报, 2000 (增刊).胡兆云. 中英美四大政法文化词语系统与对应翻译策略.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5 (9).胡兆云. Administration与GoverXXXent文化语义辨析及其翻译.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6 (9).胡兆云. 自然语法与书本语法浅论. 山东大学学报, 1995 (3).黄爱华. 文学文体的语言特征及其运作. 浙江大学学报. 1996 (3).黄龙. 古诗文英译脞语.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 1985 (3).黄友义. 坚持“外宣三贴近”原则,处理好外宣翻译中的难点咨询题. 中国翻译, 2004 (6).纪玉华. 帕尔默文化语言学理论的构建思路. 外国语, 2002 (2).江宛棣、闫昕霞. 翻译是“文化的翻译”——赵启正谈对外传播之中的翻译事业. 对外大传播, 2004 (10).金积令. 汉英词序对照研究——句法结构中的前端分量原则和末端分量原则. 外国语. 1998(1).李正栓. 文化背景与学习风格—中国语境下英语专业学生学习风格调查. 中国外语, 2007(2). 李正栓. 徐忠杰的翻译原则研析.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5(10).李正栓. 唐诗宋词英译研究:比较与分析. 中国外语, 2005(3).李正栓. 实践、理论、比较:翻译教学的几个重要环节.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版), 2003(4). 李正栓. 忠实对等:汉诗英译的一条重要原则.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4(8).李正栓. 汉诗英译中的忠实对等原则.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04(2).林大津. Meme的翻译. 外语学刊, 2008(10.林大津. 国外英汉对照修辞研究及其启发. 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4 (3).凌云. 汉语类比造词初探. 语言教学与研究, 1999 (2).刘莉. 论法律文体翻译的准确性咨询题.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 1999 (3).。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大全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大全

英语作为中国大部分学生的第二语言,在教育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下面是搜素整理的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欢迎借鉴参考。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一:[1]宁笳. 交际教学中的形式教学——大学英语课堂观察报告[A]. 中共沈阳市委、沈阳市人民政府、国际生产工程院、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第十六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经管社科)[C].中共沈阳市委、沈阳市人民政府、国际生产工程院、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沈阳市科学技术协会,2019:4.[2]杨平. 运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引领多模态大学英语写作能力评价体系的研究[A]. 中共沈阳市委、沈阳市人民政府、国际生产工程院、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第十六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经管社科)[C].中共沈阳市委、沈阳市人民政府、国际生产工程院、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沈阳市科学技术协会,2019:5.[3]展素贤,刘婷.社会环境因素对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影响的个案研究[J/OL].鄂州大学学报,2019(05):53-56[2019-09-26].[4]伍红艺.提高大学英语课堂互动的行动研究[J/OL].鄂州大学学报,2019(05):57-59[2019-09-26].[5]刘芳.浅谈雨课堂在高职院校基础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OL].鄂州大学学报,2019(05):60-62[2019-09-26].[6]冯爽,崔晓.英语反身代词类中动句的起源与发展[J/OL].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7):1-6[2019-09-26].[7]宫云战,徐健豪,邢颖.萤火虫算法在测试用例集约简中的应用[J/OL].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1-7[2019-09-26].[8]赵云龙.中国新诗英译研究:现状、问题与趋势(1988—2018)[J/OL].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5):1-9[2019-09-26].[9]李大艳.高校农林专业英语教学中语篇分析模式探究[J/OL].科技资讯:1-2[2019-09-26].[10]李大艳,史明昌.新型城镇化下榆林市农村英语教学现状调查[J/OL].科技资讯:1-2[2019-09-26].[11]林胜强.智慧课堂环境下个性化教学模式探究——以高职英语口语课程为例[J/OL].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9(04):17-20[2019-09-26].[12]张益君.蓝墨云班课混合式学习评价在“综合英语”课程中的应用[J/OL].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9(04):77-78+96[2019-09-26].[13]朱倩,侯松山.大学生英语移动学习能力调查分析[J/OL].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9(04):79-83[2019-09-26].[14]杨蕾.新经济条件下高校英语教学的新模式[J/OL].商业经济研究,2019(18):184-186[2019-09-26].[15]张馨月.成县博物馆馆藏双鱼纹青铜洗初考[J/OL].文物鉴定与鉴赏:1-2[2019-09-26].[16]李广伟,岳峰.国内外《诗经》英语译介研究的历时性考察:现状、问题与展望[J/OL].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4):100-106[2019-09-26].[17]刘苹.汉英分数表达法比较及其类型学考察[J/OL].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4):107-113[2019-09-26].[18]本报记者童凌翔. 朱彩云:扎根乡村,为师爱作注解[N]. 江苏教育报,2019-09-25(002).[19]杜香平.概念短语在中职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J/OL].学周刊,2019(30):22[2019-09-26].[20]张绍莲.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对策[J/OL].学周刊,2019(30):40[2019-09-26].[21]徐毛毛.小学英语课堂表演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J/OL].学周刊,2019(30):41[2019-09-26].[22]祁尕虎.素质教育背景下实践型英语教学模式改革分析[J/OL].学周刊,2019(30):42[2019-09-26].[23]王佩华.试析初中英语教学中听力训练的加强措施[J/OL].学周刊,2019(30):43[2019-09-26].[24]张桂林.初中英语教学有效课堂导入方法的研究与探讨[J/OL].学周刊,2019(30):46[2019-09-26].[25]黄桂萍.如何高效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J/OL].学周刊,2019(30):73[2019-09-26].[26]王永梅.试论英语教学中主导与主体作用的发挥[J/OL].学周刊,2019(30):98[2019-09-26].[27]王亚珍.浅谈初中英语课堂中的情景教学[J/OL].学周刊,2019(30):99[2019-09-26].[28]甘润琴.任务型教学法在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OL].学周刊,2019(30):100[2019-09-26].[29]李永强.语块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OL].学周刊,2019(30):101[2019-09-26].[30]董伽音.关于初中英语听力能力的培养[J/OL].学周刊,2019(30):103[2019-09-26].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二:[31]何晓娟.情感教育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OL].学周刊,2019(30):107[2019-09-26].[32]杨艳林.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意义与应用[J/OL].学周刊,2019(30):108[2019-09-26].[33]张忠艳.高中英语写作教学质量提升策略探究[J/OL].学周刊,2019(30):120[2019-09-26].[34]张有成.强化阅读能力是初中英语学习的重点[J/OL].学周刊,2019(30):121[2019-09-26].[35]闫杰.小学英语绘本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OL].学周刊,2019(30):122[2019-09-26].[36]姜壮苗.浅析小学英语绘本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OL].学周刊,2019(30):129[2019-09-26].[37]朱丽云,徐静娴.“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下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研究[J/OL].英语广场,2019(10):24-26[2019-09-26].[38]余秋平.高职院校实用英语翻译课程教学改革初探——以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CET-4段落翻译为例[J/OL].英语广场,2019(10):37-38[2019-09-26].[39]张悦.探析英语翻译在大学英语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OL].英语广场,2019(10):41-42[2019-09-26].[40]谭彬.生态翻译理论视角下湖湘文化词汇翻译[J/OL].英语广场,2019(10):42-43[2019-09-26].[41]潘丽鹏.原型理论下英语状态动词进行体研究[J/OL].英语广场,2019(10):47-49[2019-09-26].[42]王爽.英语写作策略研究:回顾与展望[J/OL].英语广场,2019(10):52-53[2019-09-26].[43]周红,赵绍惠.意象图式理论下英语介词的多义分析及其教学启示——以介词“into”为例[J/OL].英语广场,2019(10):54-56[2019-09-26].[44]章璐,王富银.基于翻译实践的英汉语序对比研究[J/OL].英语广场,2019(10):57-59[2019-09-26].[45]熊雪婷.浅析二语习得中的可理解性输入及输出[J/OL].英语广场,2019(10):69-70[2019-09-26].[46]陈婷.论语料库在英语语言研究方面的应用[J/OL].英语广场,2019(10):70-71[2019-09-26].[47]吴冬冬.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提问模式的可行性探究[J/OL].英语广场,2019(10):77-79[2019-09-26].[48]刘洋.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高校英语教学系统的构建[J/OL].英语广场,2019(10):80-81[2019-09-26].[49]郭卫平.高职湘绣“非遗”专业英语教学体系与培养模式探究[J/OL].英语广场,2019(10):82-83[2019-09-26].[50]朱倩,刘芬.大学生英语移动学习能力的提升策略[J/OL].英语广场,2019(10):84-85[2019-09-26].[51]王晴.基于负动机的网络自主学习环境下大学英语写作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J/OL].英语广场,2019(10):86-87[2019-09-26].[52]王琦.大学英语写作与阅读相结合教学模式实践探索[J/OL].英语广场,2019(10):88-89[2019-09-26].[53]朱艳虹.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的应用——以《全新版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为例[J/OL].英语广场,2019(10):89-90[2019-09-26].[54]张冰.浅析数字时代高职英语的个性化教学与赋能[J/OL].英语广场,2019(10):91-92[2019-09-26].[55]宋毅宁.基于自动作文评分系统的数字化写作平台的构建及应用效果探究[J/OL].英语广场,2019(10):92-94[2019-09-26].[56]付永贵.基于分组教学的多模态有效课堂建构——以《英汉语言对比》这门课程为例[J/OL].英语广场,2019(10):95-96[2019-09-26].[57]王美钧,刘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融入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路径研究[J/OL].英语广场,2019(10):97-98[2019-09-26].[58]洪芳.多媒体网络背景下商务英语谈判教学[J/OL].英语广场,2019(10):99-100[2019-09-26].[59]张莉.基于“互联网+教学”的大学英语翻译课堂教学分析[J/OL].英语广场,2019(10):100-101[2019-09-26].[60]贺毅娜.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带来的思考[J/OL].英语广场,2019(10):102-103[2019-09-26].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三:[61]张文俊.大学英语教学内容调整与改革初探[J/OL].英语广场,2019(10):103-104[2019-09-26].[62]叶荣秀,裴水妹.跨境电商背景下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改革路径探讨[J/OL].英语广场,2019(10):105-106[2019-09-26].[63]汪艳.英语教学法课程研究分析与反思[J/OL].英语广场,2019(10):106-107[2019-09-26].[64]史小兰.浅析头脑风暴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OL].英语广场,2019(10):108-109[2019-09-26].[65]黎阳,陈力,张微.基于核心素养培育视角的高职英语教学供给侧改革[J/OL].英语广场,2019(10):109-110[2019-09-26].[66]科尔沁孥.翻转课堂模式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OL].英语广场,2019(10):111-112[2019-09-26].[67]龚莉.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对高校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分析[J/OL].英语广场,2019(10):112-113[2019-09-26].[68]卞赛赛,朱文珺.“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J/OL].英语广场,2019(10):114-115[2019-09-26].[69]张清清,易帆.“蓝墨云班课”在旅游英语口语实训课程中的运用[J/OL].英语广场,2019(10):116-117[2019-09-26].[70]侯丽梅.基于移动技术的大学生英语竞赛辅导课程智慧教学模式探究[J/OL].英语广[71]康蕾.高职航空英语口语实训情景教学法探索研究[J/OL].英语广场,2019(10):125-126[2019-09-26].[72]周敏,俞芳芳,仇心浩.英语专业大学生产出性词汇发展研究[J/OL].英语广场,2019(10):126-127[2019-09-26].[73]孟萍萍.浅析高职英语说课[J/OL].英语广场,2019(10):128-129[2019-09-26].[74]张璇.互联网时代大学英语语法教学研究[J/OL].英语广场,2019(10):129-130[2019-09-26].[75]邓晓芳.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英语阅读探究[J/OL].英语广场,2019(10):131-132[2019-09-26].[76]周玲.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研究[J/OL].英语广场,2019(10):132-133[2019-09-26].[77]胡彦霞.手机与教学平台相结合的高职英语信息化教学的实证研究[J/OL].英语广场,2019(10):134-135[2019-09-26].[78]高利利.体验式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读写课程中的应用研究——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为例[J/OL].英语广场,2019(10):135-137[2019-09-26].[79]申巧锋.论项目化教学背景下高职英语小组协助学习的重要意义[J/OL].英语广场,2019(10):138-139[2019-09-26].[80]莫媛媛.慕课视域下高职英语口语教学模式探索研究[J/OL].英语广场,2019(10):139-140[2019-09-26].[81]吴培霞,车贵成.学科核心素养下初中英语词汇教学模式的探究[J/OL].英语广场,2019(10):141-144[2019-09-26].[82]马淑萍.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初探[J/OL].英语广场,2019(10):144-145[2019-09-26].[83]李韵胡.浅谈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绘本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OL].英语广场,2019(10):146-147[2019-09-26].[84]闫贞珍.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过程教学法的应用[J/OL].英语广场,2019(10):148-149[2019-09-26].[85]严敏.英语校本作业开发运用的实践和研究[J/OL].英语广[86]谢秀梅.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提高词汇复现率的方法例谈[J/OL].英语广场,2019(10):151-152[2019-09-26].[87]汪宁艳.浅析情境教学在高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J/OL].英语广场,2019(10):153-154[2019-09-26].[88]苏寿军.微课程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设计策略分析[J/OL].英语广场,2019(10):154-155[2019-09-26].[89]李慢慢.交际教学法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适应性分析[J/OL].英语广场,2019(10):156-157[2019-09-26].[90]林慧斌.浅议高中英语教学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J/OL].英语广场,2019(10):157-158[2019-09-26].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四:[91]林斌.浅谈阅读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OL].英语广场,2019(10):159-160[2019-09-26].[92]关少斌.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基于移动终端的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应用研究[J/OL].英语广场,2019(10):160-161[2019-09-26].[93]江徐芳.浅谈如何引导学生提高英语自主学习能力[J/OL].英语广场,2019(10):162-163[2019-09-26].[94]陈源.浅论初中英语听力教学难点与教学策略[J/OL].英语广场,2019(10):164-165[2019-09-26].[95]巢见峰.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J/OL].英语广场,2019(10):165-166[2019-09-26].[96]顾文霞.试论高中生听力能力提升技巧[J/OL].英语广场,2019(10):167-168[2019-09-26].[97]刘淑兰.巧用思维导图优化中职英语语法复习课堂[J].学周刊,2019(29):24.[98]张晓芬.高中英语课堂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性策略[J].学周刊,2019(29):33.[99]庞小林.谈新课改下提高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策略[J].学周刊,2019(29):46.[100]王佩华.关于互动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分析[J].学周刊,2019(29):50.[101]马虹霞.关于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探析[J].学周刊,2019(29):56.[102]徐海东.农村学校英语听力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学周刊,2019(29):64.[103]李彩红.如何有效做好初高中英语的衔接与过渡[J].学周刊,2019(29):69.[104]梁建秀.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英语课堂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9(29):84.[105]谢展辉.借助智慧教育平台,提升初二学生英语核心素养[J].学周刊,2019(29):90-91.[106]吴燕.多维互动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9(29):102.[107]陈亚萍.启发式教学在构建高效英语课堂中的作用分析[J].学周刊,2019(29):104.[108]赵武庆.谈让生活走进英语课堂[J].学周刊,2019(29):107.[109]池俊丽.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J].学周刊,2019(29):109.[110]李蓉.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又一风景——音乐化教学手段的应用研究[J].学周刊,2019(29):114.[111]牟成.发挥学生主动性,让英语教学省时省力[J].学周刊,2019(29):115.[112]宋桂花.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探析[J].学周刊,2019(29):131.[113]周萍.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方法探讨[J].学周刊,2019(29):140.[114]李小强.谈如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有效地教学词汇[J].学周刊,2019(29):145.[115]姚雅丽,赵静.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听说技巧使用调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39):62-63.[116]黄晶,许波峰,刘卫东.浅谈对风电专业英语不同教学方式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9(39):168-169.[117]吴凡,武丽芳.数字化教学模式在麻醉学硕士研究生医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9(39):192-193.[118]杨春霞,张玉全,陈小翠.浅谈“翻转课堂”在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9(39):196-197.[119]粟千.基于岗位胜任力的高校英语教学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39):256-257. [120]王飞.大学生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研究[J].南方农机,2019(18):137+139. 以上就是关于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的分享,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英语论文参考文献(研究指导文献145篇)

英语论文参考文献(研究指导文献145篇)

参考文献是文章或着作等写作过程中参考过的文献。

本篇文章就向大家介绍一些英语论文参考文献,希望对于大家在写作英语论文时,可以作为一个参考方向。

一、英语论文参考文献1、形象思维在医学英语术语命名中的应用2、职业需求与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研究3、基于小学英语核心素养之低段学生口语评价方式初探4、核心素养下英语课堂新教学策略5、谈破解英语词汇的识记难题6、概念隐喻及其视阙下的大学英语词汇教学7、“互联网+”模式下大学英语听力课堂教学的转型8、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9、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教学中提高英语阅读能力10、初中七年级英语生本教学理念探讨11、对初中英语阅读课导入方法的思考与实践12、浅谈小学英语游戏教学13、促进信技与英语学科融合共建情趣化小学校本课程14、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养成学生良好的“听”的习惯15、基于思维品质培养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实践探究16、英语核心素养在中职英语课堂教学的渗透研究17、高职院校职业英语教学讨论式课堂的探索18、依托高职英语课程提升教师文化教学能力的路径研究19、论高校英语教学中微课的应用策略20、英语语法隐喻中的被动化结构研究21、基于移动终端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研究22、语言经济学视域下财经英语的经济价值——评《财经英语新知》23、英语it非人称构式的语义生成机制研究24、英语世界中国新时期女作家研究的主要特征与变异分析25、浅析情景教学法在新概念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26、高职院校英语语言文学在英语教学中开展的现状27、一带一路背景下电子商务英语人才培养路径探析28、艺术类学生大学英语学习动机减退实证研究与应对策略29、闽台合作办学项目ESP英语课程体系建设研究30、“批改网”模式下POA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实践研究31、“慕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英语口语输出能力发展中的应用32、从现下的英语教材分析语言材料的选择33、语料库方法下能源英语学术词表的建立34、慕课视域下高职英语翻转课堂模式探究35、医学英语教学中PBL教学模式的实践价值研究36、隐性分层教学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37、基于智能平台的大学生英语阅读移动学习研究38、文化—互动范式:跨文化视角下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研究39、会展人如何用英语向外国人解释清楚这场战“疫”?40、探究式教学法应用于大学英语微课翻转课堂教学研究——以《大学英语读写3》为例41、Charisma型大学英语教师多模态化有效教学模式研究42、生态翻译学视角下汉语热词新语的英语解读43、英语媒体对于碎片化时代语言学习作用之初探——以ICS为例44、大学英语教学中运用网络平台的几点建议45、“雨课堂”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初探46、浅析高中英语教学中听写能力的培养47、浅析思辨性阅读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48、高中英语核心素养培养——以牛津版教材为例49、浅谈微课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50、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51、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与信息技术的应用策略分析52、浅谈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小学英语高年级语音教学中的应用53、立足小学英语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54、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构建55、小学英语中高年段开展以读促写教学的实践与思考56、浅析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57、基于网络环境下小学生英语学习力的培养探讨58、英语绘本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分析59、新课改理念下小学英语教学策略探究60、巧用“信息差”,助推英语课堂思维61、优化小学英语课外作业的设计策略62、英语绘本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63、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拼读能力的培养策略64、英语课堂的真实性语言输出65、运用“罗森塔尔效应”激发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66、基于思维导图的中职学生英语核心素养教学研究67、对英语教学法的初步探讨68、由焦虑引起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偏差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69、体验认知视角下英语集合表量构式的研究70、桂西民族地区医学院校医学生对医学专业英语需求的调查分析71、核心素养背景下水利英语的翻译策略研究——评《水利英语》72、依托数字化平台的英语课程建设73、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践74、基于学生个体差异的英语教学改革策略75、中外教师英语教学差异比较分析76、植物保护专业英语特点与翻译——评《植物保护专业英语》77、翻转课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78、大学英语教师课堂提问研究79、利用反向设计构建英语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80、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资源库的构建及实际应用81、“新时代”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研究82、语言输入理论和听力技巧在英语教学中的研究83、信息化条件下高职公共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84、北京市初中生利用手机网络进行英语学习的现状研究——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85、英语将来时体视解方式的认知研究86、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策略87、运用信息技术提高中职英语教学质量88、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生成资源初探89、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文化意识90、小学英语以趣激学的方法和策略91、小学英语游戏教学策略探究92、小学英语分级绘本阅读模式的实施策略93、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方法之我见94、如何有效创设小学英语教学情境95、服务沿边金融发展的金融英语人才的培养探索96、浅析皮革商贸英语翻译问题及翻译策略——评《国际商务合同的文体与翻译》97、湖南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前瞻性研究对策98、英语教育的劳动市场回报及英语教育政策调整——基于2016年问卷调查数据99、英语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100、医学本科生“情景式”英语教学的探索和实践101、医学英语教学视角下的教师共同体运行模式探究102、英语辞格及写作教学中的“构式-语链”教学法初探103、CBI教学理念在大学商务英语拓展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104、小学英语学科教学中的育人策略例析——以湘少版四年级下册英语教材为例105、基于移动学习平台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实证研究106、英语教师课堂评价用语相关性探析107、从英汉差异的角度看大学英语四级翻译108、人工智能背景下英语教学改革路径研究109、基于生态理念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研究110、“产出导向法”在民办高校英语课堂中的应用111、PBL理念下的大学英语自主合作探究模式探索112、情境教学法在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113、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中语言信息输出策略114、“互联网+”背景下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探析115、“和谐互助”打造高效英语课堂116、“产出导向法”视角的大学英语教师角色转变117、SOLO理论背景下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模式研究118、浅析高职英语教学中提问式教学法的有效运用119、试析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120、点读技术支持下的小学英语教学新策略121、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英语高效课堂构建研究122、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123、小学生英语词汇学习困难状况教学策略研究124、双重代码理论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设计125、英语学术写作中立场副词研究综述126、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的策略研究127、高职英语教学中形成性评估的研究和实践128、大学英语教师向ESP教师转型探究129、基于形成性评估的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现状调查及对策130、西藏地区初中英语教学现状形成原因及改进措施131、浅谈中职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132、初中生成就目标及其与英语学业成绩的关系133、自我调节训练对英语专业学生阅读能力影响研究134、提高初中英语课堂参与度的策略研究——基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135、人工智能背景下高校英语翻译活动课的实践探究136、化工英语文本特征及翻译技巧——评《化工专业英语》137、基于职业岗位导向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研究138、基于SPOC与翻转课堂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问题与对策分析139、“雨课堂+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实证研究140、职业高中英语教学课堂互动问题分析141、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142、谈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143、试论如何培养中职生英语思维能力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144、简析批判性思维能力在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培养145、互联网+背景下PBL教学模式在商务英语阅读教育中的应用分析以上就是为大家精选的“英语论文参考文献(研究指导文献145篇)”的全部介绍,希望对大家参考文献的选择有所帮助。

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参考文献

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参考文献

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参考文献一、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 Baker, M. In Other Words: A Coursebook on Translation 换言之:翻译教程2. Bell, R. T. Translation and Translating : Theory and Practice译文与翻译:理论与实践3.申雨平、戴宁、范仲英实用翻译教程4. 王克非从翻译史看文化差异5. 王佐良、丁往道英语文体学引论二、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 王克非翻译文化史论2. 谢天振翻译的理论建构与文化透视3. 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翻译问题探讨4. Steiner, George: After Babel—Aspects of Language and Translation(3rd ed. )通天塔之后――语言与翻译面面观5. Toury, Gideon: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and Beyon 描述翻译学及其它6. Hatin, Basil and Ian Mason: Discourse and the Translator语篇与译者7. Newmark, Peter: textbook of Translation 翻译教程8. Nord, Christiane: 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目的性行为――析功能翻译理论9. Bassnett, Susan and Andre Lefevere: Constructing Cultures—Essays on Literary Translation文化构建――文学翻译论集10. Hickey, Leo (ed.): The Pragmatics of Translation语用学与翻译11. Hatim, Basil: Communication Across Cultures: Translation Theory and Contrastive Text Linguistics跨文化交际:翻译理论与对比篇章语言学12. Wilss, Wolfram: The Science of Translation: Problems and Methods 翻译学:问题与方法13. Nida, Eugene A.:Language and Culture: Contexts in Translating语言与文化:翻译中的语境14. SnelI-Hornby, Mary: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翻译研究:综合法15. Davis, Kathleen: Deconstruction and Translation 解构主义与翻译16. Hermans, Thee: Translation in Systems: Descriptive and System Oriented Approaches Explained 系统中的翻译:描写和系统理论解说17. Gull, Ernst-August: 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 Cognition and Context翻译与关联:认知与语境18. Gentzler, Edwin: Contemporary Translation Theories (revised 2nd editio)当代翻译理论(第二版)19. Baker, Mona (ed.): Routledge Encyclopedia of Translation Studies翻译研究百科全书20. Nida, Eugene A.: 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 翻译科学探索21. Nida, Eugene A. & Charles R.: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翻译理论与实践22. Lefevere, Andre (ed.): Translation/History/Culture: A Sourcebook 翻译、历史与文化论集23. Reiss, Katharina: Translation Criticism: The Potentials and Limitations翻译批评:潜力与制约24. Venuti, Lawrence: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 A History of Translation译者的隐身:一部翻译史25. Bassnett, Susan: Translation Studies (3rd edition) 翻译研究(第三版)26. Williams, Jenny & Andrew Chesterman:The Map: A Beginner's Guide to Doing Research in Translation Studies 路线图:翻译研究方法入门27. Shullleworth, Mark & Moira: Dictionary of Translation Studies翻译学词典三、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翻译理论与实务丛书(罗进德主编)1. 马祖毅著中国翻译简史——五四以前部分(增订版)2. 金 著等效翻译探索 (增订版)3. 刘宓庆著文体与翻译 (增订版)4. 金圣华、黄国彬主编困难见巧——名家翻译经验谈5.周兆祥著翻译与人生6.陈生保编著英汉科技翻译指要7. 冯志杰著汉英科技翻译指要8. 陈忠诚著法窗译话9. 刘重德编著文学翻译十讲10. 陈定安编著英汉比较与翻译11. 谭载喜编著新编奈达论翻译12. 刘宓庆著当代翻译理论13. 郭建中编文化与翻译14. 陈忠诚著词语翻译丛谈15. 陈忠诚、吴幼娟著词语翻译丛谈续编16. 贾文波著汉英时文翻译17. 黄忠廉著翻译变体研究18. 马红军著翻译批评散论19.思果著翻译新究20. 李运兴著语篇翻译引论21. 包惠南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22. 刘宓庆著翻译与语言哲学23. 萧立明著新译学论稿四、其它:1. 《翻译论集》罗新璋编,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2. 《中国翻译史》(上卷) 马祖毅著,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3. 《西方翻译简史》谭载喜著,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4. 《外国翻译理论评介文集》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编印,1984年版5. 《奈达论翻译》谭载喜编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4年版6. 《语言与翻译》[苏]巴尔胡达罗夫著,蔡毅、虞杰、段京华编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5年版7. 《文体与翻译》刘宓庆著,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6年版8. 《习语汉译英研究》张培基编,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9. 《英汉翻译教程》张培基等编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0年版10. 《英汉翻译手册》钟述孔著,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11. 《翻译的技巧》钱歌川著,台湾开明书店印行,1972年版12. 《翻译漫谈》钱歌川著,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0年版13. 《科技翻译工作手册》李维颐等编,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年版14. 《长安译论》王宏印主编,陕西旅游出版社,2000年版15. 《跨语交际》谭载喜编译,漓江出版社,1993年版16. 《语言论——言语研究导论》[美]爱德华·萨丕尔著,陆卓元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17. 《句法理论的若干问题》[美]诺姆·乔姆斯基著,黄长著、林书武、沈家煊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18. 《意义的探究——当代西方释义学》张汝伦著,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英汉翻译常用工具书(一)英汉类1.《新英汉词典》(增补本) 《新英汉词典》编写组编,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版2.《英华大辞典》(修订第二版) 郑易里等编并修订,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3.《英汉大辞典》(缩印本) 陆谷孙主编,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年版4.《远东英汉大辞典》梁实秋主编,远东图书公司印行,1977年版5.《最新高级英汉词典》蔡文萦主编,李赋宁审校,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1994年版(二)汉英类1.《汉英词典》(修订版)、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词典组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l 995年版2.《汉英大辞典》(上、下卷) 吴光华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3.《远东汉英大辞典》梁实秋原主编,张芳杰主编,新华出版社,远东图书公司,1995年版(三)英语类1.Longman Dicit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 h,Longman Group Limited.19782.Chambers Twentieth Century Dictionary,new ed.,Edinburgh & London,1972.3.The 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New York.19754.Webster’s Third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Springfield,Mass.,1961(Addenda 1966),19715.6,000 words:A Supplement to Webster’s Third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Springfield,Mass.,19766.ORIGINS An Etymological Dictionary of Modern Englis h,by Eric Partridge,London,1990(四)汉语类1.《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70年版2.《现代汉语词林》(正反序编排) 福建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3.《汉语大字典》(缩印本)《汉语大字典》编委会,四川辞书出版社、湖北辞书出版社,1993年版4.《古代汉语词典》《古代汉语词典》编写组,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五)专名类1.《英语姓名译名手册》(第二次修订本) 新华通讯社译名资料组编,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2.《世界姓名译名手册》《世界姓名译名手册》编译组编,化学工业出版社,1987年版3.《外国地名译名手册》中国地名委员会编,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4.《世界地名译名手册》辛华编,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5.《世界报刊、通讯社、电台译名手册》(修订本) 辛华编,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六)略语类1.《英汉缩略语词典》西安外国语学院英语系《英汉缩略语词典》编写组,陕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2.《英语缩略词词典》史群编,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七)科技类1.《英汉技术词典》清华大学《英汉技术词典》编写组编,国防工业出版社,1978年版2.《英汉科技缩写词汇》阎庆甲编,冶金工业出版社,1981年版3.《科技翻译工作手册》李维颐等编,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年版(八)史地类1.《世界历史词典》勒文翰、郭圣铭、孙道天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年版2.《外国历史大事年表》(公元前4500年一公元1945年) 王治邦、曲培洛、唐承运、于庆和、王永本编,辽宁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3.《世界现代史大事记》吴成平编著,知识出版社,1984年版4.《美国两百年大事记》[美]加尔文·D·林顿编著,谢延光、储复耘、容再光、李祥荣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版5.《各国概况》(1979年版) 《各国概况》编辑组编,世界知识出版社,1979年版(九)百科类1.《辞海》(缩印本) 《辞海》编辑委员会编,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年版2.《辞源》(修订本) (1—4合订本)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3.《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十卷本)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编辑部译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版4.《中国大百科全书》(多卷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2年版。

本科毕业论文关于英文翻译

本科毕业论文关于英文翻译

本科毕业论文关于英文翻译自改革开放以来,不同国家的人急于了解他国的文化,电影作为跨文化交流的一种方式,为电影界迎来了春天。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本科英文翻译毕业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本科英文翻译毕业论文篇1英文电影片名翻译初探摘要: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深受大众喜爱。

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电影也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把国内的好影片介绍出去,把国外的好影片引进来,翻译是重要一环,而首先吸引观众的就是片名。

片名的翻译起着重要的作用。

翻译片名,要以传递信息和唤起美感为目的。

在文字转移过程中,应切实保留原作的信息价值和美学价值。

既要忠于原片内容,还要注意文字优美、言简意赅,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本文针对目前英文电影片名翻译的现状,对英文电影片名翻译的有关理论展开讨论,同时提出了翻译片名的几种基本方法。

关键词:电影;英文电影;片名翻译;方法电影是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它能传播信息、抒发感情、反映丰富多彩的生活。

给人们带来艺术上的享受。

一部好的影片之所以能吸引成千上万的观众,除了演员的精湛演技、富有哲理的对话以及绚丽多彩的画面外,与其寓意深刻、回味无穷的片名有着直接的联系。

片名,是影视片的品牌商标,看似简单却是作者颇费神思的产物,寥寥数词凝聚着整个作品的精髓。

电影片名翻译是一项重要而富于创造性的工作。

佳译能够为影片锦上添花。

对丰富国内观众业余文化生活,促进国际间文化艺术交流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翻译片名大多直译,形式与内容皆相似,朴实明了又贴切。

但是片名的翻译也是语际交流,是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

观众对象不同,文化和欣赏习惯也有差异,原语与译语的表达方式和习惯有同有异。

片名翻译时,也应深入理解影片的内容蕴涵和风格,揣摩措词用语,力求准确把握原语与译语的表层意义和联想意义,既要考虑对等,更要考虑到译名的传意性和可接受性。

一、英文电影片名翻译现状(一)一片多名的问题日前,电影片名翻译中存在着混乱、不规范的现象,一片多名的问题较突出。

毕业论文英文参考文献

毕业论文英文参考文献

毕业论文英文参考文献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在英语专业论文写作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

征引过的文献在注释中已注明,不再出现于文后参考文献中。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关于毕业论文英文参考文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毕业论文英文参考文献(一)[1]徐安律.原住民小说《圆屋》获美国国家图书奖[N].中华读书报,2012(004).[2]Coulombe,JosephL.ReadingNativeAmericanLiterature[M\. NewYork:Routledge,2011.[3]Erdrich,Louise.TheRoundHouse\M\.NewYork:HarperCollin sPublishers,2012.[J].作家,2013(12):1.[4]杨恒.弱者的失语法律的缺位--评美国国家图书奖获奖作品《圆屋》[J].博览群书,2013(6):84-88.[5]Said,Edward.CultureandImprerialism[M].NewYork:Vintage Books,1994.[6]Erdrich,Louise.LoveMedicine[M],NewYork:HarperPerennia l,1993.[7]罗世平.凝视:后殖民主义文学折射[J].国外文学,2006(4):122.[8]任一鸣.《后殖民:批评理论与文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9]Halliday,Lisa.LouiseErdrich[J].ParisReview,2010(52):133-137.[10]温语晴.书写印第安文化的温暖和困境一美国当代作家路易丝·厄德里克和她的作品.[11]陈榕.《凝视》[A].《西方文论关键词》[C].ed.赵一凡.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12]Russo,Maria.Disturbing the spirits[i]. New York TimesBook Review, 2012(10): 9[13]Said, Edward. Culture and Imprerialism[M]. New York: Vintage Books,1994.[14]Fanon,Frantz. The Wretched of the Earth[M]. New York: Grove Press,1968.[15]徐安律.原住民小说《圆屋》获美国国家图书奖[N].中华读书报,2012(004).毕业论文英文参考文献(二)[1] 陈鹏.高速公路服务区及收费站建筑节能研究[D].中南大学,2007[2] 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M]2014.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39[3] 李慧玲.绿色建筑理念下的高速公路服务区建筑设计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1[4] 公通字[2009]46 号.民用建筑外保温系统及外墙装饰防火暂行规定[S].新乡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印发.2009[5] 汤旭东.建筑工程中的现浇聚苯复合材料屋面保温技术[J].江西建材,2014,(11):45[6] 杨欣霖.高速公路服务区绿色建筑技术体系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1[7] 欧志华,郭俊明.浅谈我国建筑节能50%设计标准的含义[J].建筑节能,2007,35(12):60-62[8] 邹惠芬,王国业,郭立杰等.严寒地区窗户热工性能对建筑能耗的影响分析[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5(5):982-986[9] 崔洪军,刘孔杰.国外服务区建设及研究现状[J].中国交通报,2008,(12):138-139[10] 郎松军.建筑结露的起因和防治方法初探[J].四川建筑,2002,22(Z1):201-203[11] 王金奎,史慧芳,邵旭.体形系数在公共建筑节能设计中的应用[J].低温建筑技术,2010,(5):98-99[12] 王丽颖,丘雨佳.对德国被动式居住建筑节能技术的考察[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2013,14(3):38-40[13] 赖有志,陆京海,杨军霞,张童.现浇轻质泡沫混凝土在屋面工程中的应用[J].施工技术.2011,40(14):79-94毕业论文英文参考文献(三)[1]蒋花,史志康.整合与对话一论《金色笔记》中的戏仿[J].当代外国文学,2007(2):78.[2]黄梅.女人的危机和小说的危机--女人与小说杂谈之四[J].读书,1988(01):5.[3]孙宗白.真诚的女作家多丽丝·莱辛[J].外国文学研宄,1981(3):70.[4]施旻.《金色笔记》是女性主义文本吗·一关于多丽丝·莱辛及其《金色笔记》的论争[J].东岳论丛,2000(5): 132-134.[5]李福祥.多丽丝·莱辛笔下的政治与妇女主题[J].外国文学评论,1993(4):40-43[6]黎会华·多丽丝·莱辛《金色笔记》中的现代主义技巧分析[J].外语研究,2003(6):73.[7]陈才宇,刘新民.金色笔记[M].北京:译林出版社,2000.[8]黎会华·解构菲勒斯中心:构建新型女性主义主体一《金色笔记》的女性主义阅读[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4(3):33.[9]韩小敏,纪卫宁.析伍尔夫与莱辛文学创作的相似性[J].理论专刊,2004(8):125-126.[10]姜红.有意味的形式[J].外国文学,2003(4):96-98.[11]徐燕.《金色笔记》的超小说艺术[J].宁波大学学报,2003(3):78-80[12]蒋花,史志康.整合与对话一论《金色笔记》中的戏仿[J].当代外国文学,2007(2):78.[13]卢婧.《金色笔记》的艺术形式与作者莱辛的人生体验[D].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14]佘海若.迟来的正义:被缚的自由女性一记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J].今日科苑,2007(23): 19-24.[15]刘颖.建构女性的主体性话语一评多丽丝·莱辛的《金色笔记》[J].邵阳学院学报,2004(4).[16]范晓红.从《金色笔记》解读多丽丝·莱辛的生态整体观[D].南京师范大学,2011.[17]Brewster, Dorothy. Doris Lessing\M\. New York: Wayne, 1965: 161.[18]Spilka, Mark. Lessing and Lawrence: the Battle of theContemporary Literature,1975(16): 218-240.。

翻译类参考文献

翻译类参考文献

毕业设计(论文)BibliographyNord, Christiane. 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Functionalist Approach Explained.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Reiss, Katharine.Translation Criticism-the Potentials and Limitations, Categories and Criteria for Translation Quality Assessment. Manchester: St. Jerome Publishing, 2000.Romaine Suzanne. Language in society. An Introduction to sociolinguistics .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陈原《社会语言学》商务印书社 2000陈小全,丁衡祁汉语新词新语英译质量问题不容忽视《中国翻译》 2003第4期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0韩李当代汉语流行语探析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林大津. 跨文化交际研究. 福州: 福建人民出版社, 1996(10).李亮,黄乐平,王翊.网络流行语探析.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 2009(7):116-118.刘志杰. 网络热词传播的社会现象透视. 新闻世界, 2009 (6) :143-144.潘少中,赫迎红谈谈汉英中的文化因素中国翻译 2004(2)齐建涛现代汉语流行语生成源起考略及其英译大连大学学报 2007(4)索绪尔. 普通语言学教程.高铭凯,译.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1.盛若菁. 网络流行语的社会文化分析. 江淮论坛, 2008(4):119-121,158.王逢鑫《100个热门话题汉译英》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王大伟,魏清光汉英翻译技巧教学与研究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523。

英语专业翻译类论文参考文献

英语专业翻译类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一、翻译理论与实践相关书目谢天振主编. 《当代国外翻译理论导读》.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Jeremy Munday. 《翻译学导论——理论与实践》Introducing Translation Studies---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 李德凤等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包惠南、包昂. 《中国文化与汉英翻译》. 北京:外文出版社, 2004.包惠南. 《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1.毕继万. 《世界文化史故事大系——英国卷》.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蔡基刚. 《英汉汉英段落翻译与实践》.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蔡基刚. 《英汉写作对比研究》.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蔡基刚. 《英语写作与抽象名词表达》.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曹雪芹、高鄂. 《红楼梦》.陈定安. 《英汉比较与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1.陈福康. 《中国译学理论史稿》(修订本).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陈生保. 《英汉翻译津指》.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8.陈廷祐. 《英文汉译技巧》.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1.陈望道. 《修辞学发凡》.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79.陈文伯. 《英汉翻译技法与练习》.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1998.陈中绳、吴娟. 《英汉新词新义佳译》. 上海:上海翻译出版公司. 1990.陈忠诚. 《词语翻译丛谈》.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83.程希岚. 《修辞学新编》. 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 1984.程镇球. 《翻译论文集》.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程镇球. 《翻译问题探索》.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0.崔刚. 《广告英语》.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3.单其昌. 《汉英翻译技巧》.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0.单其昌. 《汉英翻译讲评》. 北京: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 1989.邓炎昌、刘润清. 《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9.丁树德. 《英汉汉英翻译教学综合指导》.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1996.杜承南等,《中国当代翻译百论》.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1994.《翻译通讯》编辑部. 《翻译研究论文集(1894-1948)》.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4. 《翻译通讯》编辑部. 《翻译研究论文集(1949-1983)》.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4. . 范勇主编. 《新编汉英翻译教程》.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6.方梦之、马秉义(编选). 《汉译英实践与技巧》. 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1996.方梦之. 《英语汉译实践与技巧》. 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 1994.方梦之主编. 《译学辞典》.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冯翠华. 《英语修辞大全》,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5.冯庆华. 《文体与翻译》.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冯庆华主编. 《文体翻译论》.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冯胜利. 《汉语的韵律、词法与句法》.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7.冯志杰. 《汉英科技翻译指要》.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8.耿占春. 《隐喻》. 北京:东方出版社, 1993.郭建中. 《当代美国翻译理论》.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0.郭建中. 《文化与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0.郭锡良,唐作藩,何九盈,蒋绍愚,田瑞娟. 《古代汉语》.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汉英经贸手册》编写组. 《汉英经贸手册》.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8.何炳威. 《容易误译的英语》.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何刚强. 《现代英汉翻译操作》.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何刚强. 《现代英语表达与汉语对应》.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4.何刚强. 《英汉口笔译技艺》.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何刚强. 《最新英语翻译疑难详解》. 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6.何善芬.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何兆熊. 《语用学概要》.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89.何自然、张达三、杨伟钧等译. 《现代英语语法教程》.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0.何自然. 《语用学概论》. 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8.侯维瑞. 《英语语体》.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88.胡庚申. 《怎样起草与翻译合同协议》. 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3.胡曙中. 《英汉修辞比较研究》.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3.胡晓吉. 《实用英汉对比翻译》.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0.胡燕平,张容建. 《实用英汉翻译类典》. 重庆:重庆出版社, 1997.胡裕树. 《现代汉语》.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7.胡兆云. 《美学理论视野中的文学翻译研究》(第2版). 北京:现代教育出版社. 2009. 胡兆云. 《语言接触与英汉借词研究》.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1.胡壮麟. 《语篇的衔接与连贯》.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4.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8.黄伯荣, 廖序东. 《现代汉语》. 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1981.黄国文. 《语篇分析概要》.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8.黄龙. 《翻译技巧指导》.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6.黄任. 《英语修辞与写作》.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黄雨石. 《英汉文学翻译探索》.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8.黄振定. 《翻译学:艺术论与科学论的统一》.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8.黄振定. 《翻译学的语言哲学基础》.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7.黄忠廉. 《变译理论》.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2.贾尔斯英译. 《孙子兵法》. 长沙:湖南出版社, 1993.贾文波. 《汉英时文翻译: 政治经济汉译英300句析》.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9. 贾玉新. 《跨文化交际学》.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金隄. 《等效翻译探索》.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8.金惠康. 《汉英跨文化交际翻译》. 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 1998.金惠康. 《跨文华交际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3.金惠康. 《跨文华交际翻译续编》.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4.金立鑫. 《语法的多视角研究》.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居祖纯. 《新编汉英语篇翻译》.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柯平. 《对比语言学》.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孔慧怡. 《翻译·文学·文化》.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李定坤. 《汉英辞格对比与翻译》.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4.李国南. 《辞格与词汇》.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李国南. 《英汉修辞格对比研究》.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1999.李明编著. 《英汉互动翻译教程》.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6.李瑞华(主编). 《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李亚舒、严毓棠、张明、赵兰慧. 《科技翻译论著集萃》.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4. 李正栓. 《英美诗歌教程》.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李正中. 《国际经贸英汉翻译》. 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1997.理雅各英译. 《四书》. 长沙:湖南出版社, 1994.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廖七一. 《当代英国翻译理论》.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1.林大津. 《跨文化交际学:理论与实践》.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5.林大津等主编.《修辞学大视野》. 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 2007.林煌天主编. 《中国翻译词典》.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7.刘宓庆. 《当代翻译理论》.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9.刘宓庆. 《翻译教学: 实务与理论》.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3.刘宓庆. 《翻译与语言哲学》.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1.刘宓庆. 《文化翻译论纲》.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9.刘宓庆. 《文体与翻译》(增订版).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8.刘士聪等. 《汉英•英汉美文翻译与鉴赏》. 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3.刘英凯. 《英汉语音修辞》.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刘重德. 《文学翻译十讲》.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1.刘重德. 《英汉语比较与翻译》. 青岛:青岛出版社, 1998.陆钰明. 《汉英翻译指导》. 上海:远东出版社. 1995.吕俊《跨越文化障碍――巴比塔的重建》.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1.吕淑湘, 王海棻. 《马氏文通读本》.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6.吕煦. 《实用英语修辞》.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罗贯中. 《三国演义》.罗选民. 《话语分析的英汉语比较研究》.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1.马红军. 《翻译批评散论》.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0.马祖毅. 《中国翻译简史——五四以前部分》.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82.毛荣贵. 《新世纪大学汉英翻译教程》.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2.倪宝元. 《大学修辞》.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4.潘文国. 《汉英语对比纲要》. 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1997.彭宣维. 《英汉语篇综合对比》.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钱歌川. 《现代英语表现法》. 香港:中外出版社, 1975.钱冠连. 《美学语言学》. 深圳:海天出版社, 1993.钱乃荣等. 《现代汉语》.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1990.钱维潘. 《英语应用文》.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4.乔海清. 《翻译新论》. 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3.邵志洪. 《翻译理论、实践与评析》. 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邵志洪. 《英汉语研究与对比》. 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7.申丹. 《文学文体学与小说翻译》.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5.申小龙. 《语言的文化阐释》. 上海:知识出版社, 1992.申小龙. 《汉语句型研究》. 海口:海南人民出版社, 1989.申小龙. 《汉语与中国文化》.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申小龙. 《文化语言学》. 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1993.申雨平(编). 《西方翻译理论精选》.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沈少华. 《英语趣味修辞格》. 北京:语文出版社, 1999.施耐庵. 《水浒传》.束定芳. 《隐喻学研究》.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司马迁. 《史记》.思果. 《译道探微》.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2.孙全洲. 《现代汉语学习词典》.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孙晓丽. 《广告英语与实例》.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1995.孙致礼. 《1949-1966:我国英美文学翻译概论》. 南京:译林出版社. 1996.谭载喜. 《翻译学》.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0.谭载喜. 《新编奈达论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9.倜西、董乐山等(编). 《英汉翻译手册》. 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2002.汪福祥、伏力. 《英美文化与英汉翻译》. 北京:外文出版社. 2003.王大伟. 《现代汉英翻译技巧》. 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0.王德春. 《语言学通论》.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0.王逢鑫. 《英汉比较语义学》. 北京:外文出版社, 2001.王还(主编). 《汉英对比论文集》. 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3.王季思. 《中国十大古典喜剧集》.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2.王克非. 《翻译文化史论》.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王令坤(主编). 《英汉翻译技巧》.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1998.王希杰. 《汉语修辞学》. 北京:北京出版社, 1983.王希杰. 《修辞学导论》.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0.王佐良、丁往道. 《英语文体学引论》.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0.王佐良. 《翻译:思考与试笔》.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9.魏志成. 《英汉语比较导论》.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魏志成. 《英汉语比较导论》.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翁显良. 《意态由来画不成?》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83.吴承恩. 《西游记》.吴楚材、吴调侯. 《古文观止》.吴敬梓. 《儒林外史》.武力、赵栓科编著. 《科技英汉与汉英翻译教程》. 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7.吴伟雄、方凡泉. 《实用英语翻译技巧》.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1997.伍谦光. 《语义学导论》.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8.萧涤非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萧立明. 《新译学论稿》.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1.萧立明. 《英汉比较研究与翻译》.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肖辉、汪晓毛主编. 《汉译英教程》. 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8.肖君石. An Approach to Translation from Chinese into English and Vice Versa(《汉英、英汉翻译初探》).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2.谢祖钧. 《英语修辞漫谈》.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1981.熊文华. 《汉英应用对比概论》. 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1997.许国烈. 《中英文学名著译文比录》.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5.许建忠. 《工商企业翻译实务》.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2.许钧等. 《文学翻译的理论与实践——翻译对话录》. 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1.许明武. 《新闻英语与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3.许余龙. 《对比语言学概论》.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2.许渊冲、陆佩弦、吴钧陶. 《唐诗三百首新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88.许渊冲. 《汉英对照唐诗三百首》.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许渊冲. 《文学与翻译》.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许渊冲. 《中诗英韵探胜》.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2.许仲琳. 《封神演义》.杨自俭(主编). 《译学新探》. 青岛:青岛出版社. 2002.杨自俭(主编). 《英汉语比较与翻译(2)》. 青岛:青岛出版社杨自俭(主编). 《英汉语比较与翻译(3)》.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杨自俭(主编). 《英汉语比较与翻译(4).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杨自俭(主编). 《英汉语比较与翻译(5)》.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杨自俭、李瑞华(主编). 《英汉对比研究论文集》.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0.杨自俭、刘学云(编). 《翻译新论(1983-1992)》.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2.叶子南. 《高级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于岚. 《英汉实例翻译技巧》. 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1997.喻云根. 《英汉对比语言学》. 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1994.喻云根. 《英美名著翻译比较》.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6.臧克和. 《说文解字的文化说解》.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1994.余立三. 《英汉修辞比较与翻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5.张柏然、许钧(主编). 《面向21世纪的译学研究》.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2.张斌. 《汉语语法学》.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8.张道真. 《现代英语用法词典》.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3.张德禄. 《功能文体学》.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8.张经浩. 《译论》.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6.张鸾铃. 《实用英汉翻译技巧》.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6.Christiane Nord. 《译有所为——功能翻译理论阐释》. 张美芳、王克菲主译.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5.张梦井, 杜耀文. 《汉英科技翻译指南》. 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 1996.张培基. 《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张培基. 《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第二辑).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张廷琛, 魏博思. 《唐诗一百首: 汉英对照》.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1.张宗美. 《科技汉英翻译技巧》. 北京:宇航出版社, 1992.章和升、王云桥. 《英汉翻译技巧》. 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 1997.章振邦. 《新编英语语法》.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1.赵静. 《广告英语》.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3.赵世开(主编). 《汉英对比语法论集》.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编). 《联合国翻译论文集》.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3. 中国译协《中国翻译》编辑部(选编). 《论英汉翻译技巧》.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86.中科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1984. 《现代汉语词典》.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4.钟述孔. 《英汉翻译手册》.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1997.周方珠. 《英汉翻译原理》. 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 2002.周煦良. 《诗词翻译的艺术》.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86.周志培. 《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朱诗向. 《中国时尚热点新词速译》. 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2.朱永生、郑立信、苗兴伟. 《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研究》.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二、翻译教材书目连淑能. 《英译汉教程》.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杨士焯. 《英汉翻译教程》.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陈宏薇、李亚丹主编(陈宏薇、陈浪、李亚丹、谢瑾编). 《新编汉英翻译教程》.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贺军主编. 《英语翻译实务基础版》. 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陈宏薇. 《新实用汉译英教程》.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6.陈宏薇. 《汉英翻译基础》.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8.魏志成. 《汉英比较翻译教程》.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刘宓庆主编. 《翻译基础》.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张春柏. 《汉英英汉翻译教程》.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陈茂松. 《新编英汉翻译教程》. 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1996.陈廷佑. 《英语汉译技巧:跟我学翻译》. 北京:华龄出版社. 1994.陈新. 《英汉文体翻译教程》.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范仲英. 《实用翻译教程》.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4.冯庆华. 《实用翻译教程(英汉互译)》(增订本).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古今明. 《英汉翻译基础》.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郭著章、李庆生. 《英汉互译实用教程》(修订本).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6.郭著章、黄粉保、毛新耕编著. 《文言英译教程》.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8.黄振定. 《英汉互译实践教程》.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7.靳梅琳. 《英汉翻译概要》.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1995.居祖纯. 《汉英语篇翻译》.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8.居祖纯. 《高级汉英语篇翻译》.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0.居祖纯. 《新编汉英语篇翻译强化训练》.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柯平. 《英汉与汉英翻译教程》.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1.李辛. 《实用汉译英手册》. 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 1993.李运兴. 《英汉语篇翻译》.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8.刘季春. 《实用翻译教程》.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1996.刘宓庆. 《英汉翻译技能训练手册》.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87.吕俊、侯向群. 《英汉翻译教程》.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吕瑞昌、喻云根、张复星、李嘉祜、张燮泉. 《汉英翻译教程》.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3. 彭长江主编. 《英汉-汉英翻译教程》.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单其昌. 《汉英翻译入门》.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1.申雨平、戴宁. 《实用英汉翻译教程》.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孙万彪、王恩铭. 《高级翻译教程》.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孙致礼. 《新编英汉翻译教程》.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王宏印. 《英汉翻译综合教程》. 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王治奎主编. 《大学汉英翻译教程》(第四版). 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5.王治奎主编. 《大学英汉翻译教程》(第四版). 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5.温秀颖、马红旗、王振平、孙建成. 《英语翻译教程(英汉•汉英)》.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吴冰. 《汉译英口译教程》.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5.许建平. 《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0.许建忠. 《实用英汉互译技巧》.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6.杨莉藜. 《英汉互译教程》(上、下册). 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1993.曾诚. 《实用汉英翻译教程》.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张蓓. 《汉英时文翻译实践》.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张培基、喻云根、李宗杰、彭谟禹. 《英汉翻译教程》.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83. 朱徽主编. 《汉英翻译教程》.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4.庄绎传. 《英汉翻译简明教程》.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三、国内外英文翻译理论与实践书目Ariel, M. Accessing Noun-phrase Antecedents. London: Routledge. 1990.Baker, Mona. In Other Words: A Coursebook on Translation. London: Routledge, 1992. Bassnett, Susan & André Lefevere. Constructing Cultures: Essays on Literary Translation. Clevedon: Multilingual Matters, 1998.Bell, Roger T. Translation and Translating: Theory and Practice. London: Longman, 1991. Cao, Xueqin & Gao, E.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trans. Yang Hsien-yi & Gladys Yang.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Press. 1978.Cao, Xueqin & Gao, E. The Story of the Stone. trans. David. Hawkes. New Zealand: Penguin Books Ltd. 1986.Catford, J. C. A Linguistic Theory of Translatio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5. (Chinese translation published by Tourism Education Press, 1991)Celce-Murcia, M. & Larson-Freeman, D. The Grammar Book---An ESL/EFL Teacher’s Course. Rowley, Mass.: Newbury House Publishers. 1983.Chafe, W. Givenness, contrastiveness, definiteness, subjects, topics and point of view. In Charles N. Li (ed.) Subject and Topic. London/New York: Academic Press. 1976.Chao Yuen Ren. A Grammar of Spoken Chinese. Berk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79. Cheng Zhenqiu. My views of C-E translation of political writings,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1991.Chomsky, N. A Minimalist Program for Linguistic Theory. The Minimalist Program .Cambridge MASS: MIT Press. 1996.Haiman, J. Conditionals are topics. Language. 1978 (54): 564-589.Halliday, M. A. K. & Hasan, R. 1976. Cohesion in English. London & New York: Longman. 1976.Halliday, M.A.K.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London: Edward Arnold Ltd.1985.Hartwell, P. Open to Language.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2.Hatim, Basil & Ian Mason. Discourse and the Translator. London: Longman, 1990.Hatim, Basil. Communication across Cultures: Translation Theory and Contrastive Text Linguistics. Devon: University of Exeter Press, 1997.Hewson, Lance & Jacky Martin. Redefining Translation: The Variational Approach. London: Routledge, 1991. Reprinted by World Book Publishing Corp. in 1992.Hickey, Leo. (ed.) The Pragmatics of Translation. Clevedon: Multilingual Matters, 1998. Hodges, J. C. & Whitten, M. E. Harbrace College Handbook. New York: Harbrace Jovanovich. 1982.Hopper, P. J. & Traugott, E. C. Grammaticalization.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 Research Press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Kahn, J. E. The Right Word at the Right Time. London: The Reader’s Digest Association. 1985. Kelly, Jeanne and Nathan K. Mao. Fortress Besieged. Indiana: Indiana Univ. Press. 1979. Landers, Clifford E. Literary Translation: A Practical Guide.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8.Lao, She. Camel Xiangzi. trans. Shi Xiaoqing.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s Press. 1981.Leech,G.N. Style in Fiction. New York: Longman. 1983.Li, C. N. & S. A.Thompson. Subject and topic: a new typology of language. In Charles N. Li (ed.) Subject and Topic. London/New York: Academic Press, 1976. 457-490.Newmark, Peter.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 Hertfordshire: Prentice-Hall, 1988. 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Oxford: Pergamon, 1982.Nida, Eugene A. 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ng.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1. (Bilingual edition with Chinese translation published by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Press in 1998, also appears in Nida 2001)Nida, Eugene A. The Sociolinguistics of Interlingual Communication. Bruxelles: Les Éditions du Hazard, 1996. (Bilingual edition with Chinese translation published by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Press, 1999)Nord, Christiane. 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 Manchester: St. Jerome, 1997.Quirk,R.et al.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Longman. 1973.Robinson, D. Western Translation Theory: from Herodotus to Nietzsche. Cornwall: St. Jerome Publishing. 2002.Snell-Hornby, Mary.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Revised ed.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95.Steiner, George. After Babel: Aspects of Language and Translation. 3rd ed.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8.Swan, M. Practical English Usage. Oxford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0.Toury, Gideon.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and Beyond.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95. Venuti, L. 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 London & New York: Routledge. 1995.Wilss,W. The Science of Translation: Problems and Methods. Shanghai: Shanghai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Zeiger, A. Encyclopaedia of English. New York: Arco Publishing Company. 1978.四、学术期刊翻译相关论文举例爱泼斯坦、林戊荪、沈苏儒. 呼吁重视对外宣传中的外语工作. 中国翻译, 2000 (6).蔡春露. 论《木匠的哥特式古屋》叙述的不确定性. 外国文学研究, 2004 (4).蔡春露. 论悲剧《李尔王》中的意象.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2002 (4).丁衡祁. 对外宣传中的英语质量亟待提高. 中国翻译, 2002 (4).丁金国. 汉英对比研究中的理论原则.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6 (3).范敏、陈天祥. 论汉语成语的英译. 山东外语教学,200 (5).封宗颖、邵志洪.英汉第三人称代词深层回指对比与翻译. 外语学刊,2004 (5).冯寿农. 翻译是“异化”, 或是“化异”? 法国研究, 2002 (2).傅似逸. 试论对外宣传材料英译“以语篇为中心”的原则.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1 (11).高健. 语言个性与翻译. 外国语,1999 (4).关坤英. 朱自清散文的朦胧美——从《荷塘月色》谈起.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7 (5).郭建中. 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异化与归化. 外国语,1998 (2).郭建中. 汉语歇后语翻译的理论与实践. 中国翻译,1996 (2).韩庆果. “歇后语”一词的英译名及歇后语翻译初探.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2 (12).何兆熊. 英语人称代词使用中的语义含糊. 外国语. 1986 (4).侯维瑞. 文体研究和翻译. 外语教学与研究,1988 (3).胡密密. 从思维差异看汉英科技文体与科技论文的英译. 中国科技翻译. 2002 (3).胡兆云. 晚清以来Jury、Juror汉译考察与辨误.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9 (1).胡兆云. 柏拉图、黑格尔灵感论与文学翻译中灵感现象浅析. 外国语言文学, 2003 (3).胡兆云. 从康德的人类“共通感”看异化翻译法.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3 (3).胡兆云. 华盛顿交还军权与还权对答翻译探究. 外国语言文学, 2005 (3).胡兆云. 克罗齐表现主义翻译观及其发展浅析.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3 (5).胡兆云. 论英语和汉语的词汇借用. 山东外语教学, 1998 (3).胡兆云. 论英语学习中的重要输入法—阅读. 山东大学学报, 2000 (增刊).胡兆云. 中英美四大政法文化词语系统与对应翻译策略.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5 (9).胡兆云. Administration与Government文化语义辨析及其翻译.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6 (9).胡兆云. 自然语法与书本语法浅论. 山东大学学报, 1995 (3).黄爱华. 文学文体的语言特征及其运作. 浙江大学学报. 1996 (3).黄龙. 古诗文英译脞语.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 1985 (3).黄友义. 坚持“外宣三贴近”原则,处理好外宣翻译中的难点问题. 中国翻译, 2004 (6).纪玉华. 帕尔默文化语言学理论的构建思路. 外国语, 2002 (2).江宛棣、闫昕霞. 翻译是“文化的翻译”——赵启正谈对外传播之中的翻译事业. 对外大传播, 2004 (10).金积令. 汉英词序对比研究——句法结构中的前端重量原则和末端重量原则. 外国语. 1998(1).李正栓. 文化背景与学习风格—中国语境下英语专业学生学习风格调查. 中国外语, 2007(2). 李正栓. 徐忠杰的翻译原则研析.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5(10).李正栓. 唐诗宋词英译研究:比较与分析. 中国外语, 2005(3).李正栓. 实践、理论、比较:翻译教学的几个重要环节.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版), 2003(4). 李正栓. 忠实对等:汉诗英译的一条重要原则.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4(8).李正栓. 汉诗英译中的忠实对等原则.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04(2).林大津. Meme的翻译. 外语学刊, 2008(10.林大津. 国外英汉对比修辞研究及其启示. 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4 (3).凌云. 汉语类比造词初探. 语言教学与研究, 1999 (2).刘莉. 论法律文体翻译的准确性问题.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 1999 (3).刘全福. 语境分析与褒贬语义取向. 中国科技翻译,1999 (3).刘全福. “批评法”在翻译课教学中的运用,中国翻译,1996 (5).刘全福. 对翻译教材译例的审美性思考与评价. 上海科技翻译,1998 (3).刘全福. 试析我国酒类产品简介英译存在的问题. 上海科技翻译,1997 (2).刘全福. 英汉叹词比较与翻译. 外国语,1996 (4).。

翻译论文英文参考文献

翻译论文英文参考文献

翻译论文英文参考文献推荐文章英文翻译的毕业论文热度:硕士论文英文翻译热度:英文翻译硕士论文热度:硕士毕业论文英文翻译热度:商标翻译英文论文热度:参考文献的引用应当实事求是、科学合理,不可以为了凑数随便引用。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翻译论文英文参考文献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翻译论文英文参考文献(一)1. 乔海清. 《翻译新论》. 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3.2. 邵志洪. 《翻译理论、实践与评析》. 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3. 邵志洪. 《英汉语研究与对比》. 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7.4. 申丹. 《文学文体学与小说翻译》.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5.5. 申小龙. 《语言的文化阐释》. 上海:知识出版社, 1992.6. 申小龙. 《汉语句型研究》. 海口:海南人民出版社, 1989.7. 申小龙. 《汉语与中国文化》.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8. 申小龙. 《文化语言学》. 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1993.9. 申雨平(编). 《西方翻译理论精选》.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10. 沈少华. 《英语趣味修辞格》. 北京:语文出版社, 1999.11. 思果. 《译道探微》.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2.12. 孙全洲. 《现代汉语学习词典》.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13. 孙晓丽. 《广告英语与实例》.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1995.14. 孙致礼. 《1949-1966:我国英美文学翻译概论》. 南京:译林出版社. 1996.15. 谭载喜. 《翻译学》.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0.16. 谭载喜. 《新编奈达论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9.17. 倜西、董乐山等(编). 《英汉翻译手册》. 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2002.翻译论文英文参考文献(二)1. 王德春. 《语言学通论》.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0.2. 王逢鑫. 《英汉比较语义学》. 北京:外文出版社, 2001.3. 王还(主编). 《汉英对比论文集》. 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3.4. 王季思. 《中国十大古典喜剧集》.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2.5. 王克非. 《翻译文化史论》.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6. 王令坤(主编). 《英汉翻译技巧》.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1998.7. 王希杰. 《汉语修辞学》. 北京:北京出版社, 1983.8. 王希杰. 《修辞学导论》.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0.9. 王佐良、丁往道. 《英语文体学引论》.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0.10. 王佐良. 《翻译:思考与试笔》.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9.11. 魏志成. 《英汉语比较导论》.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12. 魏志成. 《英汉语比较导论》.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13. 翁显良. 《意态由来画不成?》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83.翻译论文英文参考文献(三)1. 陈保亚20 世纪中国语言学方法论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2. 丁言仁英语语言学纲要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20013. 费尔迪南德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4. 冯翠华英语修辞大全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5. 桂诗春,宁春言主编语言学方法论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6. 桂诗春应用语言学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7. 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8. 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9. 侯维瑞英语语体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810. 胡壮麟语言学教程(修订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11. 黄国文语篇与语言的功能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12. 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翻译论文英文参考文献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推荐度: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英语类论文参考文献(3篇)

英语类论文参考文献(3篇)

英语类论文参考文献(3篇)英语类论文参考文献(3篇)英语类论文参考文献(一)[1] Kemmis.S&R.Mc Taggart. The Action Research Planne[M]. Geelong, Victoria; Deakin University Press, 1982.[2] Hustler. D, T. Cassidy & J. Cuff(eds.). Action Research in Classroom and Schools [C]. Inndon: Allen & Unwin, 1986.[4] Cohen, L.& Mansion, L. ResearchMethods in Education (4th ed.)[M]. London and New Youk: Routledge, 1994.[5] Richards, J. C.& C. Lockhart. Reflective Teaching in Second Language Calssrooms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6]胡青球.行动研究: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的桥梁式研究方法[J].山东外语教学, 2002 (5): 54-56.[7]李静纯.导读[A].华莱士.语言教师行动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8]王蔷.英语教师行动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9]支永碧.从行动研究到行动教育[J].大连: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8 (9): 28-33.[1]郭建中.当代美国翻译理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2]王慧.论翻译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10)[3]白晓莉.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现状及对策分[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8(5)[4]刘宓庆.翻译教学:实务与理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7[5]萧立明.英汉比较研究与翻译[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6]何刚强.当代英汉互译指导与实践[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7]程镇球.政治文章的翻译要讲政治[J].中国翻译,2003(3).[8]杨全红.简论汉英新词翻译[J].中国翻译,1999(3).Malley,J& A. Chamot. Learner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Neil J. Anderson,《《第二语言阅读探索:问题与策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4郑敏.对语言学习策略分类框架的质疑[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2):33 - 35.英语类论文参考文献(二)[1] Aitchison, J. 1987. Words in the Mind: An Introduction to the Mental Lexicon [M]. Oxford: Basil lackwell.[2] Blakemore, D. 1992. Understanding Utterances [M]. Oxford: Blackwell.[3] Blakemore, D. 2002. Relevance and Linguistic Meaning: The Semantics and Pragmatics of Discourse Markers [M]. Cambridge: CUP.[4] Ellis, R. 1994.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 Oxford: OUP.[5] Emmorey, K. D. & V. A. Fromkin. 1990. The mental lexicon[A]. In J. Frederick (ed.). Language:The Cambridge Survey: Psychological and Biological Aspects [C]. Newmeyer: CUP.[6] Garnham, A. 1985. Psycholinguistics:#from 英语类论文参考文献(3篇)来自end# Central T opics [M]. Cambridge: CUP.[7] Anderson , A. et al. 1999. Cross-linguistic evidence for the early acquisition of discourse markers as register variables [J]. Journal of Pragmatics (10): 1339-1351.[8] Wesche, M. & T. M. Paribakht. 1996. Assessing vocabulary knowledge: Depth vs. breadth [J].Canadian Modern LanguageReview (10): 13-40.[9] 丁言仁.2004.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与英语学习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0]束定芳,庄智象.1996.现代外语教学理论、方法与实践[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1]文秋芳. 2001.英语学习的成功之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2]陈新仁.2002.话语联系语与英语议论文写作:调查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5):350-354.[13]崔刚.1994.布鲁卡氏失语症实例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1):272-33.[14]桂诗春.2004.我国外语教学的新思考[J].外国语(4):229.[15]何安平,徐曼菲.2003.中国大学生英语口语Small Words的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6):446-452.[16]黄远振.2001.词的形态理据与词汇习得的相关性[J].外语教学与研究(6):430–435.[17]文秋芳.2002.编写英语专业教材的重要原则[J].外语界(1):7-21.[18]文秋芳.2003.频率作用与二语习得[J].外语教学与研究(2):151-154.英语类论文参考文献(三)文献类型标识:普通图书[M], 会议录[C], 汇编[G], 报纸[N], 期刊[J]学位论文[D], 报告[R],标准[S],专利[P],数据库[DB]计算机程序[CP],电子公告[EB] 磁带[MT],磁盘[DK]光盘[CD],联机网络[OL]专著类【格式】[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1]何兆熊. 新编语用学概论[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2]Brown, P. & Levinson, S.C. Politeness: 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 [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7.期刊类[3]刘建达.中国学生英语语用能力的测试[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6(4): 259-265.[4]Cameron, L. Confrontations or Complementarities? Metaphor in Language Use and Cognitive Metaphor Theory [J]. Annual Review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2007(5): 107-135.报纸类[5]李大伦.经济全球化时代英语学习的重要性[N]. 光明日报,1998-12-27(3).[6]French, W. Between Silences: A Voice from China [N].Atlantic Weekly,1987-8-15(33).论文集[7]伍蠡甫.西方文论选[C].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12-17.[8] Spivak,G. Can the Subaltern Speak? [A]. In C.Nelson & L. Grossberg(eds.). Victory in Limbo: Imigism [C]. Urbana: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88, 271-313.学位论文[9]王淼.中初水平学习者在外语学习环境下的偶遇词汇学习[D]. 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 .研究报告[10] 冯西桥.翻译研究的多维视角[R].北京:清华大学, 1997:9-10.。

英语专业参考文献

英语专业参考文献

英语专业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 傅锦清. (2017). 论语教学溯源与现实应用.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 33(5), 58-61.这篇文章探讨了《论语》教学的溯源和现实应用。

作者指出,《论语》是中国哲学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作为传承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应该重视《论语》教学的源流与发展。

通过对《论语》教学的溯源分析,作者从教育学、哲学学科的角度出发,深入探讨了《论语》教学的内涵和现实应用。

作者认为,通过深入研究《论语》的思想和价值观,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人生态度和道德观念,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2. 赵晓婷. (2019).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素养培养研究. 现代教育技术, (3), 126-127.这篇文章从跨文化交际的视角出发,研究了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素养培养。

作者指出,随着全球化的加深,英语专业学生必须具备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才能适应国际交流的需求。

通过对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素养培养的调研分析,作者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培养策略,包括加强对跨文化差异的了解、提高语言和交际能力、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等。

文章对于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素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3. Kramsch, C. (1993). Context and culture in language teaching.Oxford University Press.这本书是Kramsch于1993年出版的经典之作,主要探讨了语言教学中的语境和文化问题。

作者认为,语言教学不能仅仅关注语法和词汇等语言知识,还应该注重语言背后的文化背景和社会语境。

通过对语言和文化的关系进行剖析和研究,作者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通过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来提高他们的语言学习效果。

这本书对于英语专业教学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4. Richards, J. C., & Rodgers, T. S. (2001). 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这本书是Richards和Rodgers于2001年出版的著作,详细介绍了语言教学中的不同方法和教学策略。

英文论文参考文献示例

英文论文参考文献示例

英⽂论⽂参考⽂献⽰例英⽂论⽂参考⽂献⽰例 ⽆论在学习或是⼯作中,⼤家肯定对论⽂都不陌⽣吧,通过论⽂写作可以提⾼我们综合运⽤所学知识的能⼒。

你写论⽂时总是⽆从下笔?以下是⼩编收集整理的英⽂论⽂参考⽂献⽰例,供⼤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英语论⽂参考⽂献格式范本 ⽤Times New Roman。

每⼀条⽬顶格,如某⼀条⽬超过⼀⾏,从第⼆⾏起“悬挂缩进”2字符。

参考⽂献中所有标点与符号均在英⽂状态下输⼊,标点符号后空⼀格。

参考⽂献条⽬排列顺序:英⽂⽂献、中⽂⽂献、⽹络⽂献。

分别按作者姓⽒字母顺序排列。

⽂献前不⽤序号。

1)英⽂参考⽂献 (1)专著与编著 排列顺序为:作者姓、名、专著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

例如: Brinkley, Alan. The Unfinished Nation. New York: Knopf, 1993. 专著名中如果还包含其他著作或作品名,后者⽤斜体。

例如: Dunn, Richard J ed. Charlotte Bront: Jane Eyre. New York: Norton, 1971. A.两个⾄三个作者 第⼀作者的姓在前,名在后,中间⽤逗号隔开;其余作者名在前,姓在后,中间⽆逗号;每个作者之间⽤逗号隔开,最后⼀个作者的姓名前⽤“and”,后⽤句号。

例如: Rowe, Richard, and Larry Jeffus. The Essential Welder: Gas Metal Arc Welding Classroom Manual. Albany: Delmar, 2000. B. 三个以上作者 第⼀作者姓名(姓在前,名在后,中间加逗号)后接“et al.”,其他作者姓名省略。

例如: Randall, John et al. Fishes of the Great Barrier Reef and Coral Sea.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97. C. 同⼀作者同⼀年出版的不同⽂献,参照下例: Widdowson, Henry G. EIL: Squaring the Circles. A Reply. London: Lomgman, 1998a. Widdowson, Henry G. Communication and Community.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b. (2)论⽂集 参照下例: Thompson, Pett. “Modal Verbs in Academic Writing”. In Ben Kettlemann & Marko, Henry ed. Teaching and Learning by Doing Corpus Analysis. New York: Rodopi, 2002: 305-323. (3)百科全书等参考⽂献 参照下例: Fagan, Jeffrey. “Gangs and Drugs”. Encyclopedia of Drugs, Alcohol and Addictive Behavior. New York: Macmillan, 2001. (4)学术期刊论⽂ 参照下例: Murphy, Karen. “Meaningful Connections: Using Technology in Primary Classrooms”. Young Children. 2003, (6): 12-18. (5)⽹络⽂献 参照下例:/yingyulunwengeshi/2012/0322/1110279616.html ----“Everything You Ever Wanted to Know About URL” . 2)中⽂参考⽂献 (1)专著 参照下例: ⽪亚杰.结构主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2)期刊⽂章 参照下例: 杨忠,张韶杰.认知语⾳学中的类典型论[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2):1-3. (3)学位论⽂ 参照下例: 梁佳.⼤学英语四、六级测试试题现状的理论分析与问题研究[D].湖南⼤学,2002. (4)论⽂集 参照下例: 许⼩纯.含义和话语结构[A].李红儒.外国语⾔与⽂学研究[C].哈尔滨:⿊龙江⼈民出版社,1999:5-7. (5)附录本 翻译学论⽂参考⽂献范例 参考⽂献: 奥马利第⼆语⾔习得的学习策略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2001 陈保亚 20 世纪中国语⾔学⽅法论济南:⼭东教育出版社,1999 丁⾔仁英语语⾔学纲要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2001 费尔迪南德索绪尔普通语⾔学教程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 冯翠华英语修辞⼤全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桂诗春,宁春⾔主编语⾔学⽅法论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桂诗春应⽤语⾔学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何兆熊新编语⽤学概要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何⾃然语⽤学与英语学习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侯维瑞英语语体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8 胡壮麟语⾔学教程(修订版)北京:北京⼤学出版社,2001 黄国⽂语篇与语⾔的功能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黄国⽂语篇分析概要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李延富主编英语语⾔学基本读本济南:⼭东⼤学出版社,1999 李运兴语篇翻译引论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 刘润清西⽅语⾔学流派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刘润清等现代语⾔学名著选读(上下册)北京:测绘出版社,1988 刘润清等语⾔学⼊门北京:⼈民教育出版社,1990 陆国强现代英语词汇学(新版)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拓展内容: 书写格式 1.参考⽂献标注的位置 2. 参考⽂献标标注⽅法和规则 3. 参考⽂献标标注的格式 2007年8⽉20⽇在清华⼤学召开的“综合性⼈⽂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编排规范研讨会”决定,2008年起开始部分刊物开始执⾏新的规范“综合性期刊⽂献引证技术规范”。

英语专业参考文献

英语专业参考文献

英语专业参考文献下面是一个英语专业参考文献的示例,不包含实际的参考内容:参考文献1. Brown, H. D. (2007). 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Pearson Education.这本著名的教材被广泛应用于英语教育领域,从语言学和教育学的角度阐述了语言学习和教学的原理。

作者详细解释了词汇、语法、语音和听力的特点和教学方法,并提供了丰富的案例和教学活动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原则。

2. Chomsky, N. (1957). Syntactic Structures. Mouton de Gruyter.作为近代语言学的重要里程碑之一,乔姆斯基的这本著作提出了“生成语法”的概念,并从语法结构的角度探讨了语言的本质。

这本书对于理解语言结构和语言习得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对于英语教育专业学生来说是必读的经典之作。

3. Cook, V. (2008).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nd Language Teaching. Routledge.这本教材是第二语言习得和语言教学领域的重要参考书之一。

作者综述了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最新进展,涵盖了听力、口语、阅读、写作等领域,并提供了实用的教学策略和活动,适用于各个年龄段和水平的学生。

4. Crystal, D. (2003). English as a Global Langua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本书探讨了英语作为全球语言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作者详细介绍了英语的多样化和变体,并讨论了英语作为国际交际工具的重要性。

此外,本书还探讨了英语教育对于促进跨文化交流和多元化教育的作用。

5. Richards, J. C., & Schmidt, R. (2010). Longman Dictionary of Language Teaching and Applied Linguistics. Pearson Education.作为语言教育领域的权威辞典之一,该词典收录了大量与语言教学和应用语言学相关的术语和概念。

翻译方面的参考文献

翻译方面的参考文献

1.Bassnett, Susan & Andre Lefevere. Constructing Cultures[M]. 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2.Hatim, Basil. Communication across Cultures[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3.Nord, Christiane. 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M]. Shanghai: Shanghai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4.Hickey, Leo(ed.). The Pragmatics of Translation[C].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5.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6.Wilss, Wolfram. The Science of Translation[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7.Newmark, Peter.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8.Nida, A. Eugene. Language and Culture[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9.Snell-Hornby, Mary. Translation Studies[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10.Davis, Kathleen. Deconstruction and Translation[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11.Katan, David. Translating Cultures[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Education Press, 2004.12.Gutt, Ernst-August. 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13.Gentzler, Edwin. Contemporary Translation Theories[M]. Shanghai: Shanghai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14.Nida, A. Eugene. 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alting.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15.Nida, A. Eugene & Taber, R. Charles.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16.Lefevere, Andre(ed.) Translation/History/Culture[C].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17.Lefevere, Andre. Translation, Rewring and the Manipulation of Literary Fame[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18.Reiss, Katharina. Translation Criticism (Translated by Erroll F. Rhodes)[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19.Venuti, Lawrence. 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20.Bassnett, Susan. Translation Studies[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Education Press, 2004.21.Williams Jenny & Chesterman Andrew. The Map[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22.Lefevere, Andre. Translating Literature: Practice and Theory in a ComparativeLiterature Context[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6.23.Hermans, Theo(ed.). Crosscultural Transgressions: Research Models inTranslation Studies Ⅱ, Historical and Ideological Issues[C].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7.24.Rose, G. Marilyn. Translation and Literary Criticism: Translation as Analysis[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7.130. 罗新璋编. 翻译论集[C].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137. 思果. 翻译研究. [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138. 刘重德. 文学翻译十讲[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139. 刘宓庆. 文体与翻译[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141. 许渊冲. 翻译的艺术[M]. 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06.2004.143. 刘宓庆. 中西翻译思想比较研究[M]. 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 144. 毛荣贵. 翻译美学. [M]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5.145. 许渊冲. 中诗音韵探胜---从《诗经》到《西厢记》[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146.《中国翻译》编辑部. 诗词翻译的艺术[C].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7.151. 思果. 翻译新究[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19. 张南峰的书:中西译学批评,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20. 李文革《西方翻译理论流派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文献一、翻译理论与实践相关书目谢天振主编. 《当代国外翻译理论导读》.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Jeremy Munday. 《翻译学导论——理论与实践》Introducing Translation Studies---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 李德凤等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包惠南、包昂. 《中国文化与汉英翻译》. 北京:外文出版社, 2004.包惠南. 《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1.毕继万. 《世界文化史故事大系——英国卷》.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蔡基刚. 《英汉汉英段落翻译与实践》.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蔡基刚. 《英汉写作对比研究》.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蔡基刚. 《英语写作与抽象名词表达》.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曹雪芹、高鄂. 《红楼梦》.陈定安. 《英汉比较与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1.陈福康. 《中国译学理论史稿》(修订本).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陈生保. 《英汉翻译津指》.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8.陈廷祐. 《英文汉译技巧》.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1.陈望道. 《修辞学发凡》.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79.陈文伯. 《英汉翻译技法与练习》.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1998.陈中绳、吴娟. 《英汉新词新义佳译》. 上海:上海翻译出版公司. 1990.陈忠诚. 《词语翻译丛谈》.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83.程希岚. 《修辞学新编》. 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 1984.程镇球. 《翻译论文集》.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程镇球. 《翻译问题探索》.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0.崔刚. 《广告英语》.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3.单其昌. 《汉英翻译技巧》.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0.单其昌. 《汉英翻译讲评》. 北京: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 1989.邓炎昌、刘润清. 《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9.丁树德. 《英汉汉英翻译教学综合指导》.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1996.杜承南等,《中国当代翻译百论》.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1994.《翻译通讯》编辑部. 《翻译研究论文集(1894-1948)》.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4. 《翻译通讯》编辑部. 《翻译研究论文集(1949-1983)》.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4. . 范勇主编. 《新编汉英翻译教程》.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6.方梦之、马秉义(编选). 《汉译英实践与技巧》. 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1996.方梦之. 《英语汉译实践与技巧》. 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 1994.方梦之主编. 《译学辞典》.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冯翠华. 《英语修辞大全》,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5.冯庆华. 《文体与翻译》.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冯庆华主编. 《文体翻译论》.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冯胜利. 《汉语的韵律、词法与句法》.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7.冯志杰. 《汉英科技翻译指要》.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8.耿占春. 《隐喻》. 北京:东方出版社, 1993.郭建中. 《当代美国翻译理论》.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0.郭建中. 《文化与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0.郭锡良,唐作藩,何九盈,蒋绍愚,田瑞娟. 《古代汉语》.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汉英经贸手册》编写组. 《汉英经贸手册》.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8.何炳威. 《容易误译的英语》.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何刚强. 《现代英汉翻译操作》.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何刚强. 《现代英语表达与汉语对应》.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4.何刚强. 《英汉口笔译技艺》.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何刚强. 《最新英语翻译疑难详解》. 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6.何善芬.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何兆熊. 《语用学概要》.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89.何自然、张达三、杨伟钧等译. 《现代英语语法教程》.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0.何自然. 《语用学概论》. 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8.侯维瑞. 《英语语体》.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88.胡庚申. 《怎样起草与翻译合同协议》. 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3.胡曙中. 《英汉修辞比较研究》.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3.胡晓吉. 《实用英汉对比翻译》.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0.胡燕平,张容建. 《实用英汉翻译类典》. 重庆:重庆出版社, 1997.胡裕树. 《现代汉语》.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7.胡兆云. 《美学理论视野中的文学翻译研究》(第2版). 北京:现代教育出版社. 2009. 胡兆云. 《语言接触与英汉借词研究》.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1.胡壮麟. 《语篇的衔接与连贯》.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4.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8.黄伯荣, 廖序东. 《现代汉语》. 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1981.黄国文. 《语篇分析概要》.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8.黄龙. 《翻译技巧指导》.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6.黄任. 《英语修辞与写作》.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黄雨石. 《英汉文学翻译探索》.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8.黄振定. 《翻译学:艺术论与科学论的统一》.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8.黄振定. 《翻译学的语言哲学基础》.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7.黄忠廉. 《变译理论》.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2.贾尔斯英译. 《孙子兵法》. 长沙:湖南出版社, 1993.贾文波. 《汉英时文翻译: 政治经济汉译英300句析》.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9. 贾玉新. 《跨文化交际学》.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金隄. 《等效翻译探索》.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8.金惠康. 《汉英跨文化交际翻译》. 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 1998.金惠康. 《跨文华交际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3.金惠康. 《跨文华交际翻译续编》.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4.金立鑫. 《语法的多视角研究》.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居祖纯. 《新编汉英语篇翻译》.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柯平. 《对比语言学》.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孔慧怡. 《翻译·文学·文化》.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李定坤. 《汉英辞格对比与翻译》.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4.李国南. 《辞格与词汇》.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李国南. 《英汉修辞格对比研究》.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1999.李明编著. 《英汉互动翻译教程》.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6.李瑞华(主编). 《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李亚舒、严毓棠、张明、赵兰慧. 《科技翻译论著集萃》.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4. 李正栓. 《英美诗歌教程》.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李正中. 《国际经贸英汉翻译》. 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1997.理雅各英译. 《四书》. 长沙:湖南出版社, 1994.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廖七一. 《当代英国翻译理论》.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1.林大津. 《跨文化交际学:理论与实践》.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5.林大津等主编.《修辞学大视野》. 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 2007.林煌天主编. 《中国翻译词典》.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7.刘宓庆. 《当代翻译理论》.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9.刘宓庆. 《翻译教学: 实务与理论》.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3.刘宓庆. 《翻译与语言哲学》.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1.刘宓庆. 《文化翻译论纲》.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9.刘宓庆. 《文体与翻译》(增订版).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8.刘士聪等. 《汉英•英汉美文翻译与鉴赏》. 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3.刘英凯. 《英汉语音修辞》.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刘重德. 《文学翻译十讲》.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1.刘重德. 《英汉语比较与翻译》. 青岛:青岛出版社, 1998.陆钰明. 《汉英翻译指导》. 上海:远东出版社. 1995.吕俊《跨越文化障碍――巴比塔的重建》.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1.吕淑湘, 王海棻. 《马氏文通读本》.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6.吕煦. 《实用英语修辞》.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罗贯中. 《三国演义》.罗选民. 《话语分析的英汉语比较研究》.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1.马红军. 《翻译批评散论》.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0.马祖毅. 《中国翻译简史——五四以前部分》.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82.毛荣贵. 《新世纪大学汉英翻译教程》.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2.倪宝元. 《大学修辞》.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4.潘文国. 《汉英语对比纲要》. 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1997.彭宣维. 《英汉语篇综合对比》.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钱歌川. 《现代英语表现法》. 香港:中外出版社, 1975.钱冠连. 《美学语言学》. 深圳:海天出版社, 1993.钱乃荣等. 《现代汉语》.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1990.钱维潘. 《英语应用文》.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4.乔海清. 《翻译新论》. 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3.邵志洪. 《翻译理论、实践与评析》. 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邵志洪. 《英汉语研究与对比》. 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7.申丹. 《文学文体学与小说翻译》.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5.申小龙. 《语言的文化阐释》. 上海:知识出版社, 1992.申小龙. 《汉语句型研究》. 海口:海南人民出版社, 1989.申小龙. 《汉语与中国文化》.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申小龙. 《文化语言学》. 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1993.申雨平(编). 《西方翻译理论精选》.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沈少华. 《英语趣味修辞格》. 北京:语文出版社, 1999.施耐庵. 《水浒传》.束定芳. 《隐喻学研究》.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司马迁. 《史记》.思果. 《译道探微》.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2.孙全洲. 《现代汉语学习词典》.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孙晓丽. 《广告英语与实例》.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1995.孙致礼. 《1949-1966:我国英美文学翻译概论》. 南京:译林出版社. 1996.谭载喜. 《翻译学》.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0.谭载喜. 《新编奈达论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9.倜西、董乐山等(编). 《英汉翻译手册》. 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2002.汪福祥、伏力. 《英美文化与英汉翻译》. 北京:外文出版社. 2003.王大伟. 《现代汉英翻译技巧》. 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0.王德春. 《语言学通论》.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0.王逢鑫. 《英汉比较语义学》. 北京:外文出版社, 2001.王还(主编). 《汉英对比论文集》. 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3.王季思. 《中国十大古典喜剧集》.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2.王克非. 《翻译文化史论》.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王令坤(主编). 《英汉翻译技巧》.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1998.王希杰. 《汉语修辞学》. 北京:北京出版社, 1983.王希杰. 《修辞学导论》.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0.王佐良、丁往道. 《英语文体学引论》.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0.王佐良. 《翻译:思考与试笔》.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9.魏志成. 《英汉语比较导论》.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魏志成. 《英汉语比较导论》.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翁显良. 《意态由来画不成?》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83.吴承恩. 《西游记》.吴楚材、吴调侯. 《古文观止》.吴敬梓. 《儒林外史》.武力、赵栓科编著. 《科技英汉与汉英翻译教程》. 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7.吴伟雄、方凡泉. 《实用英语翻译技巧》.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1997.伍谦光. 《语义学导论》.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8.萧涤非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萧立明. 《新译学论稿》.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1.萧立明. 《英汉比较研究与翻译》.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肖辉、汪晓毛主编. 《汉译英教程》. 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8.肖君石. An Approach to Translation from Chinese into English and Vice Versa(《汉英、英汉翻译初探》).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2.谢祖钧. 《英语修辞漫谈》.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1981.熊文华. 《汉英应用对比概论》. 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1997.许国烈. 《中英文学名著译文比录》.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5.许建忠. 《工商企业翻译实务》.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2.许钧等. 《文学翻译的理论与实践——翻译对话录》. 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1.许明武. 《新闻英语与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3.许余龙. 《对比语言学概论》.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2.许渊冲、陆佩弦、吴钧陶. 《唐诗三百首新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88.许渊冲. 《汉英对照唐诗三百首》.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许渊冲. 《文学与翻译》.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许渊冲. 《中诗英韵探胜》.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2.许仲琳. 《封神演义》.杨自俭(主编). 《译学新探》. 青岛:青岛出版社. 2002.杨自俭(主编). 《英汉语比较与翻译(2)》. 青岛:青岛出版社杨自俭(主编). 《英汉语比较与翻译(3)》.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杨自俭(主编). 《英汉语比较与翻译(4).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杨自俭(主编). 《英汉语比较与翻译(5)》.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杨自俭、李瑞华(主编). 《英汉对比研究论文集》.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0.杨自俭、刘学云(编). 《翻译新论(1983-1992)》.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2.叶子南. 《高级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于岚. 《英汉实例翻译技巧》. 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1997.喻云根. 《英汉对比语言学》. 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1994.喻云根. 《英美名著翻译比较》.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6.臧克和. 《说文解字的文化说解》.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1994.余立三. 《英汉修辞比较与翻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5.张柏然、许钧(主编). 《面向21世纪的译学研究》.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2.张斌. 《汉语语法学》.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8.张道真. 《现代英语用法词典》.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3.张德禄. 《功能文体学》.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8.张经浩. 《译论》.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6.张鸾铃. 《实用英汉翻译技巧》.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6.Christiane Nord. 《译有所为——功能翻译理论阐释》. 张美芳、王克菲主译.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5.张梦井, 杜耀文. 《汉英科技翻译指南》. 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 1996.张培基. 《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张培基. 《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第二辑).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张廷琛, 魏博思. 《唐诗一百首: 汉英对照》.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1.张宗美. 《科技汉英翻译技巧》. 北京:宇航出版社, 1992.章和升、王云桥. 《英汉翻译技巧》. 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 1997.章振邦. 《新编英语语法》.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1.赵静. 《广告英语》.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3.赵世开(主编). 《汉英对比语法论集》.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编). 《联合国翻译论文集》.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3. 中国译协《中国翻译》编辑部(选编). 《论英汉翻译技巧》.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86.中科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1984. 《现代汉语词典》.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4.钟述孔. 《英汉翻译手册》.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1997.周方珠. 《英汉翻译原理》. 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 2002.周煦良. 《诗词翻译的艺术》.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86.周志培. 《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朱诗向. 《中国时尚热点新词速译》. 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2.朱永生、郑立信、苗兴伟. 《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研究》.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二、翻译教材书目连淑能. 《英译汉教程》.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杨士焯. 《英汉翻译教程》.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陈宏薇、李亚丹主编(陈宏薇、陈浪、李亚丹、谢瑾编). 《新编汉英翻译教程》.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贺军主编. 《英语翻译实务基础版》. 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陈宏薇. 《新实用汉译英教程》.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6.陈宏薇. 《汉英翻译基础》.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8.魏志成. 《汉英比较翻译教程》.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刘宓庆主编. 《翻译基础》.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张春柏. 《汉英英汉翻译教程》.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陈茂松. 《新编英汉翻译教程》. 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1996.陈廷佑. 《英语汉译技巧:跟我学翻译》. 北京:华龄出版社. 1994.陈新. 《英汉文体翻译教程》.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范仲英. 《实用翻译教程》.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4.冯庆华. 《实用翻译教程(英汉互译)》(增订本).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古今明. 《英汉翻译基础》.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郭著章、李庆生. 《英汉互译实用教程》(修订本).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6.郭著章、黄粉保、毛新耕编著. 《文言英译教程》.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8.黄振定. 《英汉互译实践教程》.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7.靳梅琳. 《英汉翻译概要》.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1995.居祖纯. 《汉英语篇翻译》.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8.居祖纯. 《高级汉英语篇翻译》.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0.居祖纯. 《新编汉英语篇翻译强化训练》.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柯平. 《英汉与汉英翻译教程》.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1.李辛. 《实用汉译英手册》. 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 1993.李运兴. 《英汉语篇翻译》.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8.刘季春. 《实用翻译教程》.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1996.刘宓庆. 《英汉翻译技能训练手册》.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87.吕俊、侯向群. 《英汉翻译教程》.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吕瑞昌、喻云根、张复星、李嘉祜、张燮泉. 《汉英翻译教程》.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3. 彭长江主编. 《英汉-汉英翻译教程》.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单其昌. 《汉英翻译入门》.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1.申雨平、戴宁. 《实用英汉翻译教程》.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孙万彪、王恩铭. 《高级翻译教程》.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孙致礼. 《新编英汉翻译教程》.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王宏印. 《英汉翻译综合教程》. 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王治奎主编. 《大学汉英翻译教程》(第四版). 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5.王治奎主编. 《大学英汉翻译教程》(第四版). 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5.温秀颖、马红旗、王振平、孙建成. 《英语翻译教程(英汉•汉英)》.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吴冰. 《汉译英口译教程》.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5.许建平. 《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0.许建忠. 《实用英汉互译技巧》.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6.杨莉藜. 《英汉互译教程》(上、下册). 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1993.曾诚. 《实用汉英翻译教程》.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张蓓. 《汉英时文翻译实践》.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张培基、喻云根、李宗杰、彭谟禹. 《英汉翻译教程》.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83. 朱徽主编. 《汉英翻译教程》.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4.庄绎传. 《英汉翻译简明教程》.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三、国内外英文翻译理论与实践书目Ariel, M. Accessing Noun-phrase Antecedents. London: Routledge. 1990.Baker, Mona. In Other Words: A Coursebook on Translation. London: Routledge, 1992. Bassnett, Susan & André Lefevere. Constructing Cultures: Essays on Literary Translation. Clevedon: Multilingual Matters, 1998.Bell, Roger T. Translation and Translating: Theory and Practice. London: Longman, 1991. Cao, Xueqin & Gao, E.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trans. Yang Hsien-yi & Gladys Yang.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Press. 1978.Cao, Xueqin & Gao, E. The Story of the Stone. trans. David. Hawkes. New Zealand: Penguin Books Ltd. 1986.Catford, J. C. A Linguistic Theory of Translatio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5. (Chinese translation published by Tourism Education Press, 1991)Celce-Murcia, M. & Larson-Freeman, D. The Grammar Book---An ESL/EFL Teacher’s Course. Rowley, Mass.: Newbury House Publishers. 1983.Chafe, W. Givenness, contrastiveness, definiteness, subjects, topics and point of view. In Charles N. Li (ed.) Subject and Topic. London/New York: Academic Press. 1976.Chao Yuen Ren. A Grammar of Spoken Chinese. Berk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79. Cheng Zhenqiu. My views of C-E translation of political writings,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1991.Chomsky, N. A Minimalist Program for Linguistic Theory. The Minimalist Program .Cambridge MASS: MIT Press. 1996.Haiman, J. Conditionals are topics. Language. 1978 (54): 564-589.Halliday, M. A. K. & Hasan, R. 1976. Cohesion in English. London & New York: Longman. 1976.Halliday, M.A.K.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London: Edward Arnold Ltd.1985.Hartwell, P. Open to Language.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2.Hatim, Basil & Ian Mason. Discourse and the Translator. London: Longman, 1990.Hatim, Basil. Communication across Cultures: Translation Theory and Contrastive Text Linguistics. Devon: University of Exeter Press, 1997.Hewson, Lance & Jacky Martin. Redefining Translation: The Variational Approach. London: Routledge, 1991. Reprinted by World Book Publishing Corp. in 1992.Hickey, Leo. (ed.) The Pragmatics of Translation. Clevedon: Multilingual Matters, 1998. Hodges, J. C. & Whitten, M. E. Harbrace College Handbook. New York: Harbrace Jovanovich. 1982.Hopper, P. J. & Traugott, E. C. Grammaticalization.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 Research Press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Kahn, J. E. The Right Word at the Right Time. London: The Reader’s Digest Association. 1985. Kelly, Jeanne and Nathan K. Mao. Fortress Besieged. Indiana: Indiana Univ. Press. 1979. Landers, Clifford E. Literary Translation: A Practical Guide.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8.Lao, She. Camel Xiangzi. trans. Shi Xiaoqing.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s Press. 1981.Leech,G.N. Style in Fiction. New York: Longman. 1983.Li, C. N. & S. A.Thompson. Subject and topic: a new typology of language. In Charles N. Li (ed.) Subject and Topic. London/New York: Academic Press, 1976. 457-490.Newmark, Peter.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 Hertfordshire: Prentice-Hall, 1988. 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Oxford: Pergamon, 1982.Nida, Eugene A. 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ng.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1. (Bilingual edition with Chinese translation published by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Press in 1998, also appears in Nida 2001)Nida, Eugene A. The Sociolinguistics of Interlingual Communication. Bruxelles: Les Éditions du Hazard, 1996. (Bilingual edition with Chinese translation published by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Press, 1999)Nord, Christiane. 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 Manchester: St. Jerome, 1997.Quirk,R.et al.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Longman. 1973.Robinson, D. Western Translation Theory: from Herodotus to Nietzsche. Cornwall: St. Jerome Publishing. 2002.Snell-Hornby, Mary.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Revised ed.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95.Steiner, George. After Babel: Aspects of Language and Translation. 3rd ed.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8.Swan, M. Practical English Usage. Oxford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0.Toury, Gideon.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and Beyond.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95. Venuti, L. 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 London & New York: Routledge. 1995.Wilss,W. The Science of Translation: Problems and Methods. Shanghai: Shanghai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Zeiger, A. Encyclopaedia of English. New York: Arco Publishing Company. 1978.四、学术期刊翻译相关论文举例爱泼斯坦、林戊荪、沈苏儒. 呼吁重视对外宣传中的外语工作. 中国翻译, 2000 (6).蔡春露. 论《木匠的哥特式古屋》叙述的不确定性. 外国文学研究, 2004 (4).蔡春露. 论悲剧《李尔王》中的意象.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2002 (4).丁衡祁. 对外宣传中的英语质量亟待提高. 中国翻译, 2002 (4).丁金国. 汉英对比研究中的理论原则.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6 (3).范敏、陈天祥. 论汉语成语的英译. 山东外语教学,200 (5).封宗颖、邵志洪.英汉第三人称代词深层回指对比与翻译. 外语学刊,2004 (5).冯寿农. 翻译是“异化”, 或是“化异”? 法国研究, 2002 (2).傅似逸. 试论对外宣传材料英译“以语篇为中心”的原则.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1 (11).高健. 语言个性与翻译. 外国语,1999 (4).关坤英. 朱自清散文的朦胧美——从《荷塘月色》谈起.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7 (5).郭建中. 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异化与归化. 外国语,1998 (2).郭建中. 汉语歇后语翻译的理论与实践. 中国翻译,1996 (2).韩庆果. “歇后语”一词的英译名及歇后语翻译初探.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2 (12).何兆熊. 英语人称代词使用中的语义含糊. 外国语. 1986 (4).侯维瑞. 文体研究和翻译. 外语教学与研究,1988 (3).胡密密. 从思维差异看汉英科技文体与科技论文的英译. 中国科技翻译. 2002 (3).胡兆云. 晚清以来Jury、Juror汉译考察与辨误.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9 (1).胡兆云. 柏拉图、黑格尔灵感论与文学翻译中灵感现象浅析. 外国语言文学, 2003 (3).胡兆云. 从康德的人类“共通感”看异化翻译法.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3 (3).胡兆云. 华盛顿交还军权与还权对答翻译探究. 外国语言文学, 2005 (3).胡兆云. 克罗齐表现主义翻译观及其发展浅析.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3 (5).胡兆云. 论英语和汉语的词汇借用. 山东外语教学, 1998 (3).胡兆云. 论英语学习中的重要输入法—阅读. 山东大学学报, 2000 (增刊).胡兆云. 中英美四大政法文化词语系统与对应翻译策略.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5 (9).胡兆云. Administration与Government文化语义辨析及其翻译.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6 (9).胡兆云. 自然语法与书本语法浅论. 山东大学学报, 1995 (3).黄爱华. 文学文体的语言特征及其运作. 浙江大学学报. 1996 (3).黄龙. 古诗文英译脞语.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 1985 (3).黄友义. 坚持“外宣三贴近”原则,处理好外宣翻译中的难点问题. 中国翻译, 2004 (6).纪玉华. 帕尔默文化语言学理论的构建思路. 外国语, 2002 (2).江宛棣、闫昕霞. 翻译是“文化的翻译”——赵启正谈对外传播之中的翻译事业. 对外大传播, 2004 (10).金积令. 汉英词序对比研究——句法结构中的前端重量原则和末端重量原则. 外国语. 1998(1).李正栓. 文化背景与学习风格—中国语境下英语专业学生学习风格调查. 中国外语, 2007(2). 李正栓. 徐忠杰的翻译原则研析.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5(10).李正栓. 唐诗宋词英译研究:比较与分析. 中国外语, 2005(3).李正栓. 实践、理论、比较:翻译教学的几个重要环节.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版), 2003(4). 李正栓. 忠实对等:汉诗英译的一条重要原则.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4(8).李正栓. 汉诗英译中的忠实对等原则.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04(2).林大津. Meme的翻译. 外语学刊, 2008(10.林大津. 国外英汉对比修辞研究及其启示. 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4 (3).凌云. 汉语类比造词初探. 语言教学与研究, 1999 (2).刘莉. 论法律文体翻译的准确性问题.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 1999 (3).刘全福. 语境分析与褒贬语义取向. 中国科技翻译,1999 (3).刘全福. “批评法”在翻译课教学中的运用,中国翻译,1996 (5).刘全福. 对翻译教材译例的审美性思考与评价. 上海科技翻译,1998 (3).刘全福. 试析我国酒类产品简介英译存在的问题. 上海科技翻译,1997 (2).刘全福. 英汉叹词比较与翻译. 外国语,1996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