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药企业2017年十大变化
2017年医药行业收入和利润

2017年医药行业收入和利润
2017年医药行业整体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
在收入方面,规模以上医药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了29826.0亿元,同比增长12.2%,增速较2016年提高2.3个百分点,恢复至两位数增长。
其中,化学药品原料药制造业和中药饮片加工业的增长最为迅速。
在利润方面,2017年医药行业利润总额也有所上升,达到1255.2亿元,同比增长15.7%,略高于2016年的15.6%。
整体毛利率为8.35%,与2016年相比略有下降。
此外,对于上市公司,其整体业绩也有所回升。
尽管中药行业的增速最慢,但化学药品原料药制造业和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业的收入增长情况较好。
2017医药行业发展现状

2017医药行业发展现状
医药行业在2017年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以下是2017年医药行业的一些重要现状:
1. 健康产业发展迅猛: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提高,健康产业在2017年经历了飞速发展。
保健品、保健器械等相关产品的销售额大幅增长,创造了巨大的市场。
2. 创新药物研发进展:医药企业在2017年积极推动创新药物的研发,投入巨大的资源。
一些重大突破包括抗癌药物、精准医疗等领域。
这些创新药物的问世将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希望。
3. 互联网医疗蓬勃发展:在2017年,互联网医疗得到了大力发展。
在线问诊、远程诊疗等服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
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为医疗行业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和效益。
4. 仿制药市场潜力巨大:在2017年,仿制药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各大医药企业纷纷加大对仿制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这一市场的潜力被充分挖掘出来。
5. 政策扶持力度加大:为了促进医药行业的发展,政府在2017年加大了对医药行业的支持力度。
相应的政策出台,包括减税、资金支持等,为医药企业提供了更好的发展环境。
总的来说,2017年医药行业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健康产业、创新药物、互联网医疗、仿制药等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
绩。
政策支持也为医药企业提供了更好的发展机遇。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健康的关注持续增强,相信医药行业的发展将在未来持续提速。
2017年我国医药制造行业市场综合发展态势图文分析报告

2017年我国医药制造行业市场综合发展态势图文分析报告
(2017.09.23)
一、全球医药行业现状
随着全球经济的稳步发展、人口总量的持续增长、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以及民众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新兴国家城市化建设的推进和各国医疗保障体制的不断完善,全球药品市场呈持续增长趋势。
据统计数据,2010-2015年,全球药品市场销售总额由7,936亿美元增长至10,345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约5.4%,高于同期全球经济增长速度,该机构预测到2019年,年均复合增长率将保持在4%-7%之间。
未来几年,随着大量创新药的专利保护不断到期,创新药研发成本不断上升,以及各国政府对医疗费用支出的总量控制,药品市场规模及增速出现明显的地区差异。
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占市场很大
份额,但增速将放缓至1%-4%,而以中国、印度、俄罗斯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发展速度要显著高于发达国家,预计年均复合增长率可达
8%-11%。
随着重磅药物专利到期的陆续到来,仿制药市场将得到极大的发展,很多大型医药公司纷纷转型到仿制药行业,竞争将进一步加剧。
二、我国医药行业现状
1、我国医药制造业工业总产值逐年增加
我国医药制造业整体处于持续快速发展阶段。
2006年至2015年期间,国内医药工业总产值由5,219亿元增长至28,71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0.86%。
2006-2015年国内医药工业总产值及增长情况(单位:亿元)。
2017年中国新药行业分析报告

文本目录一、行业监管体系及相关法律法规 (4)1、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 (4)1)行业主管部门及具体其行政职能 (4)2)行业自律监管机构及监管职能 (5)2、行业内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6)二、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10)1、新药发展趋势 (10)(1)新药整体规模呈现稳步增长 (10)(2)中小型医药研发企业发展迅速,中国等国家增幅明显 (11)2、保健品行业发展趋势 (12)3、甘草多糖及其相关产品的发展趋势 (12)三、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14)1、对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14)1)产业的政策支持 (14)2)植物提取物成为世界药物研发的新热点 (15)3)慢性呼吸道疾病防治的需求不断上升 (16)4)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利于医药制造业的市场空间进一步扩大175)CRO发展迅速并日益成熟 (17)6)消费者健康意识增强 (18)2、对行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19)1)行业法律法规尚不健全 (19)2)消费者信任危机 (19)3)医药行业政策风险高 (20)四、细分行业的竞争程度 (20)1、免疫类中草药保健品行业的竞争程度 (20)2、呼吸道疾病药物行业的竞争程度 (23)1、治疗呼吸道感染的一般药物 (23)1)中药类 (23)2)西药类 (23)2、治疗慢性呼吸道感染一般药物 (24)3、治疗慢性呼吸道感染的免疫类药物 (24)五、行业壁垒 (26)1、新药政策壁垒 (26)2、研发人才壁垒 (27)3、消费者信任危机壁垒 (27)一、行业监管体系及相关法律法规1、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行业受相关政府部门监督管理及行业协会自律监管。
行业行政主管部门主要包括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部门。
行业自律监管机构主要包括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中国中药材协会、中国中药协会、中国保健协会等。
1)行业主管部门及具体其行政职能主管部门行政职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全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包括对食品制造业市场进行监督管理,负责起草食品安全、药品监督管理的法律法规草案,拟定政策规划,制定部门规章并监督实施。
医疗保健:医药上市公司2017年收入同比增长18.12% 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9.67%

医药上市公司2017年收入同比增长18.12%,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9.67%, 毛利率和净利率均有上升,行业进入业绩上升期的趋势显著 东吴医药行业周观点:2018/5/1
【东吴医药】 证券分析师 全铭பைடு நூலகம்quanm@
(执业证书S0600517010002) 证券分析师 焦德智:jiaodzh@
1. 财政部关于抗癌药品增值税政策的通知 为鼓励抗癌制药产业发展,降低患者用药成本,现将抗癌药品增值税政策通知如下: 一、自2018年5月1日起,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生产销售和批发、零售抗癌药品,可选择按照简易办法依照3%征收率计 算缴纳增值税。上述纳税人选择简易办法计算缴纳增值税后,36个月内不得变更。 二、自2018年5月1日起,对进口抗癌药品,减按3%征收进口环节增值税。 三、纳税人应单独核算抗癌药品的销售额。未单独核算的,不得适用本通知第一条规定的简易征收政策。 四、本通知所称抗癌药品,是指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注册的抗癌制剂及原料药。抗癌药品范围实行动态调 整,由财政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根据变化情况适时明确。抗癌药品清单(第一批)见附 件。 /zhengwuxinxi/zhengcefabu/201804/t20180427_2880407.html 【点评】 此次出台的政策将抗癌药生产、进口环节的增值税由原先的17%降至3%,并于2018年5月1日开始正式执行,我们认 为将有助于降低抗癌药生产以及流通、零售企业的税负负担,最终有助于实现降低药品终端价格的目标。此次增值 税大幅减免适用的抗癌药品清单(第一批)包括103种抗癌药物制剂和51种抗癌药品原料药,不仅适用于进口产品 ,也适用于国产药品,受用范围广、对我国抗癌药品行业将带来阶段性的重大影响。前不久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 会提出,5月1日后启动对已纳入医保的抗癌药品实施专项集中谈判和集中采购,对未纳入医保的抗癌药品实行医保 准入谈判,我们认为集中谈判与采购为厂商、医院、医保部门等多方沟通的结果,未来抗癌药领域有望迎来企业与 医保的谈判放量和利益在生产、流通、终端各环节的梳理与重构。
2017年医药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2017年3月正文目录一、近年医药行业回顾 (5)1.1 医药行业运行情况 (5)1.2 板块比较优势明显 (12)1.3 医药板块市场表现及估值情况 (13)二、三医联动,推进医改进程 (18)2.1 医保:控费压力不减,调控将是常态 (18)2.2 医药:研发、流通全方位提质增效 (19)2.3 医疗:公立医院改革将全面推行 (26)三、机遇挑战并存,精选细分领域和个股 (28)3.1 需求端变化:婴幼儿、慢性病用药有望迎来高速增长 (28)3.2 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政策扶持+医保支付标准受益投资标的 (33)3.3 医保目录调整受益标的 (34)3.4 两票制将全国推行,流通领域集中度提升大势所趋 (35)四、主要公司分析 (36)4.1 恩华药业 (36)4.2 信立泰 (37)4.3 长春高新 (37)4.4 丽珠集团 (38)4.5 恒瑞医药 (39)4.6 华东医药 (39)4.7 九州通 (40)4.8 羚锐制药 (40)4.9 亿帆医药 (41)图目录图1:国内医保基金收入、支出及增速情况 (6)图2:近年国内医药工业收入及增速情况 (6)图3:近年国内医药工业利润及增速情况 (7)图4:化学制药行业收入、扣非净利润及增速情况 (8)图5:中药行业收入、扣非净利润及增速情况 (8)图6:生物制品行业收入、扣非净利润及增速情况 (9)图7:医疗器械行业收入、扣非净利润及增速情况 (10)图8:医药商业行业收入、扣非净利润及增速情况 (11)图9:医疗服务行业收入、扣非净利润及增速情况 (11)图10:选取的上中下游不同行业收入增长情况(%) (12)图11:选取的上中下游不同行业利润增长情况(%) (12)图12:医药行业相对全部A股溢价率变动情况 (13)图13:化学制药行业2016年市场表现 (14)图14:中药行业2016年市场表现 (14)图15:生物制品行业2016年市场表现 (15)图16:医疗器械行业2016年市场表现 (15)图17:医药商业行业2016年市场表现 (16)图18:医疗服务行业2016年市场表现 (16)图19:医药行业近年估值情况 (17)图20:医药板块各细分子行业2016年估值变动情况 (17)图21:2014年公立医院收入来源 (27)图22:平均单个医院门诊收入结构(万元) (27)图23:平均单个医院住院收入结构(万元) (28)图24:近十年国内人口结构变化情况 (29)图25:日本上世纪60年代以来人口老龄化程度加速上升(单位:万人)30 图26:全面二胎政策后婴儿出生小高峰出现 (32)图27:仿制药参比制剂备案数量 (34)图28:医药商业领域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 (36)表目录表1:样本医院销售额前十药品 (18)表2:可能进入医保目录品种及进入省级医保乙类增补目录数量 (19)表3:企业临床试验核查撤回/不批准数量及比例 (20)表4:药审改革相关政策法规 (21)表5: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相关政策法规 (23)表6:各地发布的两票制相关政策法规 (26)表7:公立医院改革相关政策 (28)表8:日本1994年销售额前20药品 (31)表9:日本不同治疗领域药物销售额增长情况 (31)表10:近10年我国不同治疗领域药物占全部用药份额变化情况 (32)表11:已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品种 (34)表12:可能进入医保目录品种及进入省级医保乙类增补目录数量 (35)一、近年医药行业回顾1.1 医药行业运行情况国内医药工业在经历2009年-2012年医保扩容红利、行业高速增长阶段后,近年在医保基金支出增速持续高于基金收入增速,医保控费形式严峻背景下,行业收入及利润增速显著下降,2016年在行业增速触底反弹后,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2017年我国医药生物行业综合发展态势图文分析报告

2017年我国医药生物行业综合发展
态势图文分析报告
(2018.02.28)
一、政策频发指明方向,医改持续稳步推进
随我国医改逐步深入,相关政策依然持续高频发布,各一级部门从药械、医疗服务、医保和医药流通等方面全面配合医改推进。
十九大报告更是提出了“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号召,对我国医药行业后续发展提出了具体的发展方向:包括从疾病预防到治疗保健的全过程管理、医疗服务体系改革、加强药品质量和供应保障、大力支持中医药产业发展、促进儿童和老年人健康水平提升等。
我们认为医药行业将在政策指引下加速进入结构性分化阶段。
医改相关政策多方面推进
二、医药创新研发产业:环境逐渐成熟,迎来黄金发展期
我国医药行业将进入以创新药为导向的新阶段。
我国医药行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累积,市场规模快速稳定提升的同时,产业结构也在逐渐发生变化。
由之前仿制药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的阶段开始进入了以创新药为导向的新阶段,国产创新药将在未来几年内迎来收获期。
主要推动力来自政策大力支持,行业发展趋势,自身研发实力提升和消费需求旺盛等几个方面。
2017年医药生物行业现状发展及趋势分析报告

2017年医药生物行业分析报告2017年9月出版1、医药工业运行情况 (5)1.1、医药行业运行态势 (5)1.2、华创证券医药生物新的分类; (6)2、医药行业年度和一季度市场表现 (7)2.1、2017 年上半年涨跌幅情况 (7)2.2、2017 年二季度涨跌幅情况 (9)3、上市公司业绩情况分析 (12)3.1、2017 年上半年与2017 二季度医药行业财务分析 (12)3.1.1、营收与利润增速情况 (12)3.1.2、医药板块(剔除医药流通板块)毛利率和三项费用率情况 (15)3.2、生物药子领域财务分析 (16)3.3、化学制剂子领域财务分析 (19)3.4、化学原料药子领域财务分析 (21)3.4.1、CMO 子领域 (23)3.5、中药子领域财务分析 (24)3.6、医药商业子领域财务分析 (26)3.7、医疗器械子领域财务分析 (28)3.8、医疗服务子领域财务分析 (30)图表1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及利润总额占工业比重情况 (5)图表2华创证券新医药生物分类(250 家公司) (6)图表32017 年上半年全部一级子行业涨跌幅排名(申万分类) (7)图表42017 年上半年细分行业涨跌幅 (8)图表52017 年二季度全部一级子行业涨跌幅排名 (9)图表62017 年二季度细分行业涨跌幅 (9)图表72017 年二季度涨跌幅前三名排名 (10)图表82017 年上半年医药生物指数和沪深300 指数涨跌幅趋势 (11)图表9医药行业单季度涨跌幅和基金仓位统计 (11)图表10基金对医药行业持仓比例(全部)和医药流通市值在A 股占比情况. 12 图表112017 年上半年一级子行业收入与利润总额增速排名(按照收入增速高低排列) (13)图表122017 年二季度一级子行业收入与利润总额增速排名(按照收入增速排列) (13)图表13医药生物行业收入、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速变化趋势 (14)图表14医药板块(剔除医药流通板块)毛利率和三项费用率情况 (15)图表15医药板块(剔除医药流通板块)财务报表构成分析 (15)图表16生物药毛利率和三项目费用率情况 (16)图表17生物药子领域财务分析 (19)图表18化学制剂毛利率和三项目费用率情况 (20)图表19化学制剂子领域财务分析 (21)图表20化学原料药毛利率和三项目费用率情况 (21)图表21化学原料药子领域财务分析 (23)图表22CMO 毛利率和三项目费用率情况 (23)图表23CMO 子领域财务分析 (24)图表24中药子领域毛利率和三项目费用率情况 (24)图表25中药子领域财务分析 (26)图表26医药商业毛利率和三项目费用率情况 (27)图表27商业流通子领域财务分析 (28)图表28医疗器械子领域毛利率和三项目费用率情况 (29)图表29医疗器械子领域财务分析 (30)图表30医疗服务子领域毛利率和三项目费用率情况 (31)图表31医疗服务子领域财务分析 (32)报告正文1、医药工业运行情况1.1、医药行业运行态势根据工信部公布的 2017 年上半年医药工业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医药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营业收入 1.53 万亿元,实现利润总额 1687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 12.39%和 15.83%,净利润率 11.01%。
医药业步入3.0时代中国向创新药大国崛起

医药业步入3.0时代中国向创新药大国崛起作者:朱国广来源:《现代养生·下半月版》 2017年第11期中国创新已在多个领域实现代表性突破。
国内医药工业大致经历了“缺医少药”、仿制药黄金发展十年、创新药崭露头角三个阶段。
在最近10 年,国内医药工业已经开始逐步注重创新药的研发与投入。
研发费用的快速增长是国内药企开始注重创新药研发的最明显表现。
经过改革开放后近40 年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正从仿制药大国向创新药大国崛起。
在鼓励创新的制度变革下,我们认为医药行业步入3.0 时代,中国已在多个领域实现产品创新,与国际差距逐渐缩小。
2017 年,以恒瑞医药为代表的创新药企业已被全球投资者重新定价,我们认为创新药将是未来10-20 年最大的投资机会,中国必将产生数个超千亿美元市值的制药巨头,数十个市值过千亿人民币市值的各领域龙头企业。
从仿制药大国向创新药大国迈进中国创新崭露头角,正从仿制药大国向创新药大国迈进。
2016 年国内医药工业收入已达28062 亿元,2010-2016 年复合增速达18.4%。
据IMS 统计,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药品市场。
从结构上看,中国仍为仿制药大国。
在进一步向创新药大国崛起路上,以中组部的“千人计划”为代表的各项人才计划,为中国创新药大国崛起奠定了智力基础,同时生命科学论文位居全球第二的科技进步,为创新药大国崛起奠定科技基础。
制度变革:医药3.0 时代到来,开启创新药大国崛起之路。
2015 年底以来,国家出台了系列政策以实现鼓励创新的制度变革。
供给变革:国内专利保护和药审制度全面向发达国家靠齐,缔造了创新为王的游戏规则; 需求变革:国家医保从粗暴控费向调整结构促进产业发展转变,同时在国家消费升级和海外市场同步开拓下,国内新药上市后可快速放量。
即我们认为创新药上市面临历史最好政策环境,对标美国医药发展历程,我们认为医药行业步入3.0 时代,行业进入创新驱动增长的新周期,中国已开启创新药大国崛起之路。
2017年中国药品研发概览

2017年中国药品研发概览2017年国内药企药品注册情况据相关统计,2017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审评中心(以下简称CDE)共计承办药品注册4810个(以受理号计),比2016年增加32.3%。
尤其下半年,除10月份受假期影响注册数量略有下降以外,CDE每月承办数量都较稳定,未出现较大起伏。
(见图1)从我国新药研发发展历程来看,新药注册申报共出现过两次数量“滑铁卢”,一次发生在2007年,另一次发生在2015年“722”临床试验数据核查后。
(见图2 )2016年3月,CFDA关于发布《化学药品注册分类改革工作方案的公告》后,新药、仿制药有了重新定义,这使药品申报的格局发生了变化。
从数量上看,2017年化药申报总数为3813个受理号,化药新药的申报数量大幅减少,但含金量增加,化药1类或1.1类的受理号达到了324个。
2017年国家相继出台多项利好政策,鼓励创新药研发。
尤其是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MAH)制度推进,药品注册优先审评审批等政策的实施成为药品研发的重要推动力。
截至2017年12月31日,共计431个受理号被纳入优先审评品种名单,其中国产药品有245个受理号,新药104个,仿制药132个。
化药1或1.1类新药为49个,包含24个品种,不乏儿童用药、丙肝乙肝、艾滋病等临床急需药物。
如重组埃博拉疫苗于2017年5月申报上市,6月又以创新药注册申请和重大专项品种纳入优先审评,10月即被CFDA批准上市。
(见图3 )随着国家创新药鼓励政策不断出台,市场资源进一步优化配置,制药企业对于新药研发的信心逐渐增强。
国内企业中,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广东东阳光药业有限公司在1类新药的申报中表现最为突出。
2017年申报的1类新药中,抗肿瘤药申报数量最多。
(见表1)表1 国内企业化药1类药申报数量TOP3同时,愿意在研发上投入的企业越来越多。
以下为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近年研发投入情况。
2017年我国医药研发行业综合发展态势图文分析

2017年我国医药研发行业综合发展
态势图文分析
(2017.09.04)
一、新药研发成本持续上升、成功率逐年下降
近几十年来,新药研发难度加大,推出新药的平均时间延长,新药研发成功率不断降低。
上世纪 70 年代至今,单个新药研发费用从1.79 亿美元增加到了 26亿美元,但是累积成功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从 21.5%下降到了 15.5%。
下图显示新药研发成本和成功率的近几十年的变化趋势。
药物研发成本和成功率变化趋势
下图所示为统计了 2015 年、 2016 年全球在研项目的情况。
大部分在研项目集中于临床前研究阶段,药物临床前研发失败率高,药物发现阶段的研发成果直接决定了药物后期开发阶段的成功与否。
2016 年、2017 年全球在研产品阶段分布情况
药物发现阶段作为新药研发的开始阶段,该阶段确定的临床候选化合物对后期药物开发阶段的进展和最终新药研发的成功有决定
性影响。
因此,药企对于提供药物发现研发服务公司的要求较高、选择慎重,确定合作伙伴后很少会更换服务提供商。
在研发成功率低、研发费用高企的情况下,大型制药企业通过缩减开支、裁减研发人员、外包研发生产服务以应对困境。
未来大型药企会更加依赖于药物研发生产服务公司提供的研发生产外包服务,以增加整体研发效率并控制研发成本;同时,药物研发相关企业和机构对于提供研发生产服务公司的研发实力、研发生产服务全流程覆盖能力以及服务质量和稳定性的要求日益提高,研发服务提供商的选择标准也相应提高,研发合作伙伴的数量将相应减少。
大型制药企业一般会制定成熟完善的药物。
2017年我国药物研发综合发展态势图文分析报告

2017年我国药物研发综合发展态势
图文分析报告
(2017.09.04)
一、药物研发及外包服务市场规模
1、全球和中国药物研发投入
全球医药研发投入 2016 年已达到了 1,454 亿美元(此处不包括医药生产投入), 2012 年到 2016 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 2.4%。
随着新药研发成本的不断攀升,全球医药研发投入预计在 2021 年将会达到 1,600 亿美元,2016 年到 2021 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 1.9%。
中国医药研发行业起步较晚,发展初期技术能力不足,研发投入较少,但近年来取得了较快发展,具有较大提升空间。
2016 年中国医药研发投入 107 亿美元,占同期全球医药研发投入总金额的 7.4%。
随着中国药企研发实力的提升和政府对仿制药监管的加强,如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开展、临床试验数据的自查及核查工作的推进等,中国医药研发投入会持续增加。
预计至 2021 年,中国医药研发投入预计将达
到 292 亿美元, 2016 年至 2021 年的年复合增长率 22.1%,占同期全球医药研发投入总金额的比例将提升至 18.3%。
全球及中国医药研发投入
2、全球和中国药物研发生产服务市场规模
在研发成本增加和专利悬崖的双重压力下,同时受到自身研发人才限制的影响,药企更倾向于选择医药研发生产外包服务降低产品开发的成本,提升公司研发效率。
医药研发投入的不断增加亦为研发生产外包服务的市场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与保证。
全球药物研究、开发及生产服务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具体情况见下图:。
2017年我国医药制造业综合发展态势图文深度调研分析

新兴市场呈现出较快的增长势头。在人均国民收入低于 2.5 万美元/年的国家中,不断增长的诊疗率、疾病负担从急性病逐步转为慢性病、政府不断扩大医疗服务及保障的覆盖范围等因素将进一步驱动药品消费的快速增长。根据 IMS Health 的预测,东南亚和东亚、拉丁美洲、非洲、南亚等新兴市场年均复合增长率预计将超过 10%,成为全球医药行业的主要驱动力量。
我国化学制药起步较晚,仍以低水平仿制为主,研发创新能力亟待提高。经过多积累及投入, 我国建成了覆盖临床前研究、 临床研究、 制备工艺产业化的研发技术体系,部分平台标准规范已能与国际接轨,自主创新能力有一定程度增强。特别是近年,国家出台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试点制度、改革药品审评审批流程、招标定价端向创新型高质量产品倾斜等,多管齐下,大力鼓励制药企业提高创新水平。我国化学制药行业将从简单仿制向创新仿制战略转轨。
2017年我国医药制造业综合发展态势图文深度调研分析
(2017.08.13)
一、行业监管情况
1、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
医药制造业的主要监管机构包括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及其地方各级机构、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上述机构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公司所从事的业务实施监督管理。具体如下:
2、主要经营模式
(1)特许经营模式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我国制药行业属于特许经营行业。医药企业从事药品生产业务须获得监管部门颁发的药品生产许可证、 GMP 证书及药品注册批件等;从事药品经销活动须获得药品经营许可证、 GSP 证书等。
(2)研发模式
研发是制药行业企业的立足之本。制药行业的研发具有投入大、周期长、实验研究、动物实验研究、临床研究、批准生产等多个环节。其中,仿制药的研发申报可以生物等效性实验取代临床研究。
中医药产业2017现状数据报告:产业规模近2万亿,中医馆年均增速近80%

中医药产业2017现状数据报告:产业规模近2万亿,中医馆年均增速近80%中医是中国五千年文明的智慧结晶,并且持续不断地推动着我国医药健康事业的发展。
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中医技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明确提出要振兴传统中医药事业,并做出了全面的战略部署。
2017年,我国中医药产业建设取得了新进展,中医类医疗机构诊疗人次突破10亿人次;医疗收入达到3648亿元,接近医疗机构总收入的10%;中医类卫生人员总数达到122.5万人,执业医师54.3万人,占比44.3%;全国在业中医馆数量达到477家,年均增长78.1%。
但是,我国中医药产业发展还存在医疗收入占医疗机构总收入比例偏低、中医师资源匮乏、高学历人才不足等问题。
近年,随着国家“振兴中医药事业”战略的逐步实施,中医药产业发生了巨大变化。
本文通过对2017年中医药政策、中医药技术、中医机构、中医药卫生人员等相关数据的分析,力求全面呈现2017年整个中医药产业的发展现状。
并结合中医药产业发展规律和外部环境变化,描绘中医药产业未来发展趋势。
本报告的内容目录:一、宏观环境:政策扶持、技术创新、消费升级三重利好,中医药大健康产业迎来发展良机二、发展现状:规模扩大,服务能力提升,但医师人才匮乏三、未来趋势:养生保健需求上升,连锁诊所、共享诊所加快发展报告说明:本报告主要采用文献研究和实地访谈,通过对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布的官方数据(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的梳理和对中医领域专业人士的访谈,全面分析中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本文摘选了报告中的宏观环境和发展现状部分内容,想要阅读全文,可以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成为动脉网会员,获取完整报告,了解更多关于中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扫码成为动脉网会员宏观环境:政策扶持、技术创新、消费升级三重利好,中医药大健康产业迎来发展良机政策环境:政策为纲,提升发展活力蛋壳研究院搜集整理了国家层面有关中医药产业的重大政策,国务院及其他主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发展规划和指导意见,明确了中医药的地位和未来要实现的发展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制药企业2017年十大变化1、一致性评价将导致化学药生产企业批文数量呈减少趋势,一个企业仅保留10个以内主要产品批文的现象将广泛出现。
面对目前化学药品批文大部分同质化较高,利用率和生产率均较低的现状,“休眠现象”严重,针对这一现象国家正大力推进化学药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进程。
由于药品一致性评价的成本高达每个品种300-500万元,如果一个化学药品本身批文利用率低和市场竞争力差,制药企业就会主动考虑放弃,由此推断一大批附加值不高的化学药批文可能就此退出江湖,从而导致化药生产企业持有的批文数量不断减少,转而集中精力生产更加有市场针对性的产品。
过去那种某个医药企业老板拍着胸脯说自己有多少个产品批文的现象将一去不复返。
国家SFDA规定:凡2007年10月1日前批准上市并且已经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的化学药品仿制药口服固体制剂,原则上应在2018年底完成一致性评价。
自第一家通过一致性评价后,三年后不再受理其他药品生产企业的同品种一致性评价申请。
这对于有实力的品牌化学药企又是一重大利好。
2、中药生产工艺核查使中成药生产成本急剧上升。
多种因素助推2017年药品涨幅在20%以上甚至更高,没有实力的中小型药企逐步出局。
国家已经将中药产业纳入重点的发展规划中,中药产业会有越来越多良性的发展机会。
同时,国家针对之前中成药生产标准不统一、过程不规范、工艺不合格等问题进行大力度的核查。
当然,生产工艺核查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规范中成药的发展秩序,使民族中医药文化更加发扬光大。
在核查中,部分中成药企业为了应对国家的核查,针对自身设备和生产工艺等进行了改良和更新,从而提升了企业的生产运营成本,中成药产品涨幅普遍超过20%以上,部分生产工艺复杂的产品涨幅将超过30%甚至50%。
生产成本的急剧上升势必导致中成药原料药的大幅涨价,致使系列的中成药产品跟风涨价。
笔者预测,未来的一年将是中成药普遍涨价的一年,也是药品生产企业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的一年。
在各类监管标准不断提高的要求下,企业的生产成本急剧上升。
原本在终端销售中许多零售终端不要发票的情况现在也基本不复存在,零售终端每销售的一盒药都需要商业开具销售发票,这个销售环节的要求也让众多中小型医药企业产品在知名品牌产品面前没有了之前的价格优势,逐渐丧失了竞争的优势,市场份额逐步萎缩。
未来的一年或更长的时间中,产品品牌的力量越发凸显,品牌厂家也会越来越具有市场竞争力。
未来的兼并重组会层出不穷,越来越快,品牌的力量更加凸显。
3、中药饮片生产企业被撤销或吊销GMP证书现象有增加趋势。
中药配方颗粒将成为中药饮片中的“王冠上的明珠”,品牌中药配方颗粒企业开始出现。
作为中成药源头的中药饮片也面临着国家大力度核查,目前这种高压态势势必会导致生产设备及工艺落后的饮片企业一蹶不振,最终停产或被撤销或被吊销GMP证书。
这对中药饮片厂家是很大的考验,要么更新设备、改进工艺,要么面临停业整顿、企业倒闭。
但设备的更新、工艺的改进是需要投入的,这样没有实力的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可能就会考虑退出市场,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就会逐步进入品牌化、集约化的阶段。
知名的、有实力的中药饮片生产企业会迎来更好的发展机会,在不断壮大自己的同时,可成就一批知名品牌企业;中小饮片生产企业由于自身的客观条件和局限性会慢慢出局。
中药配方颗粒是中药饮片中的“战斗机”,由单味中药饮片经过提取浓缩制成,供中医临床配方用的颗粒。
其有效成分、性味、主治、功效和传统中药饮片完全一致。
它既保持了传统中药饮片的全部特征,保证了中医传统的君、臣、佐、使和辨证论治、灵活加减的特点,优于中成药;它免去了病人传统煎煮的麻烦,同时还可灵活地单味颗粒冲服,卫生有效。
它比服用传统中药汤剂更方便;他的安全性和疗效性更有保证。
当前,配方颗粒销售规模小、市场潜力大、一部分品牌饮片生产企业现在均在着手进行产能扩增,未来几年中药配方颗粒仍将保持高速增长。
4、2017年医疗机构普遍实施临床路径管理,未纳入临床路径使用指南目录的医院产品将逐步退出医院市场。
临床路径是指针对某一疾病建立一套标准化治疗模式与治疗程序,是一个有关临床治疗的综合模式。
它以循证医学证据和指南为指导来促进治疗组织和疾病管理的方法,最终起到规范医疗行为,减少变异,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的作用。
相对于指南来说,其内容更简洁、易读、适用于多学科多部门具体操作,是针对特定疾病的诊疗流程、注重治疗过程中各专科间的协同性、注重治疗的结果、注重时间性。
众所周知,医院市场是之前众多制药企业的摇钱树和利润来源。
在国家要求实施临床路径以后,其规模化和复杂性是许多制药企业难以应对的,而且投入也非常巨大让很多制药企业望而生畏。
医疗机构更注重产品的有效性和服务的专业性。
今后会有越来越多的药企在疲于应对医药市场变化之余退出医院市场。
5、处方药带金时代正在逐渐远去,学术推广时代已经到来,销售和推广各司其职的时代已经来临。
哪个医药企业的学术做得好,哪个医药企业的学术可以帮助医生提升自身技能,更好地治愈患者疾病,谁家的产品就是品牌产品,就是畅销产品,就是能够提升医生美誉度的产品,也就是医生信赖的产品。
学术为王的时代已经到来。
处方药企业最终怎样将疗效确切的产品推广给有诉求的患者,帮助患者用最少的费用、最少的时间治疗好疾病,对很多有优质医药产品的医药企业是一个难题,也导致很多医药企业捧着金饭碗讨饭。
药品销售在医院销售上的合理化以及怎样帮助医生提升自身技能、认知产品、治疗疾病等方面学术的带动是摆在很多医药企业面前的课题。
一个有好产品的医药企业如果没有自己的学术部门将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位于劣势,要不成立自己的学术推广部,要不将自己的学术外包,这将是医药企业的不二选择。
6、为了更好地应对两票制,制药企业纷纷成立咨询公司加以应对。
两票制是指药企到医药商业一票、医药商业到医院一票。
两票制的实施对之前从事省代业务的代理商打击很大。
面对此种情况,大型药企在各地区纷纷成立咨询公司,这样代理商可以以咨询公司人员的身份进行学术跟进与推广交流,并按国家政策的规定开具相应的冲账发票,从而规避开票等相关风险,更好地应对两票制。
从长远看,国家对医药行业的监管会越来越严,成立咨询公司在当下不失为一条光明之路。
日常一切经营行为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相关制度来进行规范经营,才是王道,也才有未来。
7、外资药企纷纷将专利到期药品外包给中国医药企业,国内中小型医药企业尝试CSO。
CSO,就是销售外包。
在严峻的医药大环境下,中小型医药企业竞争力较差的局面日益显著。
如何走出困境,打破僵局是摆在众多中小医药企业面前的一道难题。
中小型医药企业是被兼并、收购重组,还是利用自身的弱小优势另辟蹊径。
其中CSO不乏是其中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
通过销售外包,中小医药企业可以专心地进行新品研发和专注于生产。
虽然付出了部分销售利润,但从一定意义上说,规避了销售经营风险。
目前,年销售额在不同层级的药企都有销售外包的情况出现,尤其是2016年下半年,这种情况愈演愈烈,2017年CSO将成为一种趋势。
8、随着基层医疗市场的放大,越来越多的医药企业纷纷尝试绿色疗法进军基层市场。
随着国家分级诊疗力度的逐渐加大,广大基层医疗市场生机勃勃,传统的中医药在基层医疗市场的运用越来越广泛。
许多知名药企利用中医药蓬勃发展的大好契机,以学术带动培养中医适宜技术人才为目标,在基层医疗市场使用绿色疗法来缓解、治疗各种内外妇儿科疾病,减少抗生素和输液对人体尤其是对儿童的危害。
这样不但传播了中医绿色疗法,更加弘扬了我国传统中医药文化。
基层医疗市场也因为绿色疗法的兴起更加受到世人瞩目和基层广大百姓的称道。
能口服不输液、能输液不打针的观念正在广大基层患者中逐步形成。
修正药业集团、陕西绿色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同仁堂药业等企业是其中卓越的代表。
9、越来越多的大型处方药企业转型进军OTC市场。
1家药企某个产品申请OTC 身份,多家企业获益的现象开始出现。
越来越多的处方药品向OTC身份转型,同一个处方药成批转换为OTC的现象明显增加。
如最近国家SFDA刚刚公布转换身份的24个医药产品中,其中只有1个企业申请VC银翘颗粒OTC身份,另外9个企业的VC银翘颗粒OTC身份同时获批。
2017年这种现象将逐步增加。
两票制、一票制和营改增的实施,掉标、落标、低价中标等现象使得部分大型处方药企业在院内的市场越来越小,竞争越来越激烈。
在整个大环境下,越来越多的处方药企业转型进军OTC市场。
中国的OTC市场近几年来都是以两位数在高速增长,县域连锁OTC产品销售增长率更是在20%以上。
医药零售市场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但是众多OTC生产厂家竞争的重点,更是恶劣环境下众多处方药企业竞争的焦点。
这几年大家都说得终端者得天下,这里的终端从狭义上讲,笔者认为就是指广大的OTC市场和基层第三终端市场。
谁把握住了终端,谁就把握住了OTC 千亿的市场份额,谁就是未来医药市场的王者。
10、越来越多的医药企业进军院外市场,院外销售将成为医药企业未来的主战场。
院外市场在竞争环境恶劣的今天日益受到越来越多的医药企业的关注。
众多品种在院内销售受阻,销售日益下滑。
许多医药企业乾坤大挪移,把眼光转向院外,把院外销售作为销售的辅助战场,甚至是主战场。
这样思路一转,销量不但没有下滑,反而柳暗花明。
陕西某制药企业2016年院外销售收入达到了惊人的30亿(按终端供货价口径统计),院外销售的市场是多么的巨大。
根据市场的需要,院外销售的课程也备受关注,笔者通过多年的潜心研究和在相关药企的实战操盘,总结了一套院外销售的课件,欢迎业界人士来一起学习和分享,共同将院外市场这块蛋糕做大做强。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