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主导产业基地发展规划

合集下载

农业产业园区规划策划方案

农业产业园区规划策划方案

农业产业园区规划策划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加速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农业产业园区的规划和策划变得越来越重要。

农业产业园区是指集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综合功能于一体的特定区域,旨在促进农业发展、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本文将以农业产业园区规划和策划方案为主题,对农业产业园区的规划和策划工作进行详细介绍。

二、规划目标农业产业园区的规划目标是实现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具体目标包括: 1. 打造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体系,提供高效便捷的农业生产、加工、销售服务。

2. 实施农业科技创新,推进农业技术进步和农业现代化。

3. 促进农业产业链延伸,提升农业附加值和竞争力。

4. 加强农业环境保护,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5. 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水平。

三、规划原则根据农业产业园区的特点和规划目标,制定以下规划原则: 1. 产业导向原则:以培育和发展现代农业产业为导向,强化核心竞争力。

2. 综合布局原则:统筹考虑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功能布局,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3. 生态环保原则: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实施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

4. 产学研结合原则: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动农业科技与生产相结合。

5. 政府引导原则:政府主导规划和策划,市场化运作和社会参与。

四、规划内容4.1 产业布局规划在农业产业园区内,根据不同的农业产业特点进行综合布局规划,包括农作物种植区、畜牧养殖区、水产养殖区、农产品加工区等。

通过合理布局,实现农业产业链的有机衔接和一体化发展。

4.2 农业科技创新规划农业科技创新是农业产业园区的核心竞争力,规划要鼓励科技创新,建设农业科技研发中心,并引进高端人才和科技资源。

同时,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项目的支持力度,提升园区农业科技水平。

4.3 农产品质量安全规划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农业产业园区的重要保障,规划要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并加强对农产品质量检测和监控。

贵州省大方县农业特色主导产业—蔬菜、辣椒发展规划

贵州省大方县农业特色主导产业—蔬菜、辣椒发展规划

贵州省大方县农业特色产业(蔬菜、辣椒)发展规划2011—2015年前言大方县位于贵州省西北部、毕节地区中部、乌江上游六仲河北岸,东与黔西县毗邻,东北抵金沙,南靠六冲河同织金县接壤,西南以瓜仲河为界与纳雍县相望,西部和西北部同毕节市相连,辖34个乡(镇),367个行政村,总面积3505.2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45757亩,其中水田72705亩。

全县总人口101.3万人,农业人口96.24万人,贫困人口22.02万人,农村劳动力65.33万,农民人均收入2275元,属于农业基础比较薄弱的农业大县。

大方地处东经105°15′47″~106°08′04″,北纬26°50′02″~27°36′04″之间。

境内海拔720米—2325米,年平均气温11.8℃,无霜期257天,年平均降雨量1150.4毫米,年日照时数1335.5小时。

是高海拔低纬度地区,暖温带湿润季节气候较为明显,县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适宜多种作物生长,自然资源十分丰富。

全县种植的粮食作物有玉米、马铃薯、水稻、小麦和芸豆、大豆、荞麦等,经济作物有烤烟、辣椒、蔬菜等。

全县有天然林15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2.5%,空气清新,被喻为“天然氧吧”。

毕节试验区成立20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农工民主党中央、国家农业部、深圳市以及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我县紧紧围绕试验区三大主题,结合县情进行了长远的科学规划,按照规划引领发展,科技支撑发展,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发展的思路,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新技术推广力度,提高先进适用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加强对各类单项适用技术进行集成、组装、配套,提高产量,增加效益。

在坚持不懈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多种经营,抓好产业结构调整。

依托丰富的种质资源,大力发展烤烟、辣椒、脱毒马铃薯、反季节蔬菜和以天麻、半夏、刺梨为主的中药材产业,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农业产业化十大主导产业发展规划(2003-2007年)的通知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农业产业化十大主导产业发展规划(2003-2007年)的通知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农业产业化十大主导产业发展规划(2003-2007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4.02.16•【字号】皖政办[2004]13号•【施行日期】2004.02.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农业产业化十大主导产业发展规划(2003-2007年)的通知(皖政办[2004]13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经省政府同意,现将省农业产业化工作指导委员会办公室组织有关部门编制的水果、畜牧、优质粮、优质油、渔业、茶叶、蔬菜、棉花、中药材、茧丝绸等农业产业化10大主导产业发展规划(2003—2007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施意见》(皖政〔2003〕52号)要求,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强有力的工作班子,完善协调机制,强化责任,落实措施,加大工作力度,科学指导农业产业化规范有序发展,大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保持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00四年二月十六日安徽省水果产业化发展规划(2003-2007年)为推动我省水果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施意见》(皖政〔2003〕52号),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2001年,我省水果栽培面积、产量分别为148.89万亩、153.01万吨,其中,梨和苹果的栽培面积、产量分别为52.08万亩、67.24万吨和31.02万亩、25.96万吨;全省出口水果3.5万吨、加工果品近7万吨。

目前,我省已获得水果无公害认证12个,认证面积约1万公顷。

宿州市的“砀园”、“翡翠”、“梨树王”牌砀山酥梨获得了绿色食品认证。

砀山县还被列为全国水果无公害生产示范县。

《农村主导产业发展规划5篇范文》

《农村主导产业发展规划5篇范文》

《农村主导产业发展规划5篇范文》第一篇:农村主导产业发展规划岭前镇峪口村一村一品发展规划发展“一村一品”支柱产业,是促进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发展区域特色产业的平台,是促进农业增效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农民增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和政府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有关会议要求,结合我村实际,科学规划建设,特制订“一村一品”产业发展规划。

一、峪口村基本情况我村位于岭前镇镇南1公里处,地势平坦,交通便利,辖4个村民小组,312户,1105人。

耕地面积2600亩,其中苹果种植1800亩,人均1.3亩,苹果平均每亩收入5100元,当地苹果已成为广大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利用水资源充足,加快发展养殖业,目前各类养殖户200户,猪羊存栏1800多头、养鸡3500只,规模养殖户5个,利用丰富有机肥源,建成沼气池300口,初步形成“果、畜、沼”良好生态园生产模式。

现有果业专业合作社1个,果农协会1个,从事果业技术推广的持证农民技术员25名,果品销售经纪人26人,年销果品xx吨以上。

广大果农学科技,用科技的热情很高,果园管理技术规范,村两委会一班人积极探索,思路明确,为“一村一品”苹果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主导产业发展现状近年来,我村依托苹果优生区的自然资源优势,坚持以苹果产业作为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优势产业来抓;以推广四项关键技术为重点,强化果园管理,狠抓结构调整,建全服务体系,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以“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壮大产业”为指导,按照“增优生、稳适生、减次生”的原则,坚持“大量发展早熟,适度发展中、晚熟,增加晚熟”的思路,努力加快苹果产业的开发步伐,使我村果业区域布局得到了优化,品种结构得到了调整,初步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园500亩。

xx年人均纯收入5500元,仅果业一项收入5000元,占全村人均纯收入90%。

我村围绕苹果产业发展,按照“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原则,注册成立了岭前镇种家福苹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完善了内部分配、民主管理等制度,建立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果农专业合作社在苗木提供、病虫防治、果品销售、信息服务等方面为果农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全程服务,深受果农欢迎。

2023-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规划方案-1

2023-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规划方案-1

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规划方案随着经济发展的逐步壮大,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也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社会关注。

为了促进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不断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加强农业的可持续性和生态环保,同时提高农民的收入,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发展规划方案。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步骤阐述。

第一步,农业结构优化。

农业结构优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

目前农业仍以传统农作物种植为主,要优化农业结构,推广现代农业种养结合,加大粮食、油料、蔬菜、水果等高效种植的比重,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同时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打破生产和销售瓶颈,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加强农民的产业链利益。

第二步,加强农业科技创新。

农业科技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只有不断引进和消化国外科技成果,加大自主创新力度,才能不断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同时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政府应加强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并鼓励国内农业科技企业把握机遇,加快现代农业科技的创新和推广。

第三步,优化农业大环境。

优化农业大环境也是实现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条件。

首先,要加大土地制度改革力度,使得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生产更加便捷和有效,进一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其次,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农村饮水安全、灌溉和农业生产用水保障等任务。

同时大力推进农村电气化进程,建立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重点村庄公用电网,提高农村电力质量和供应能力。

第四步,完善现代农业产业链。

现代农业产业链的完善是实现现代农业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

在整个产业链的构建过程中,政府应该加强各个行业的协调和合作,以实现资源的整合、优化和互补性发展。

此外,政府对农业产业链的建设也要给予适当的支持和扶持,为企业和农民提供优质、高效、规范的服务和支撑。

总之,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和政策支持,同时农民要加强自身科技素质和市场意识,不断提高农产品的品牌、价值和竞争力。

只有这样才能打造出一个现代化、安全、绿色的农业生态系统,为农业方向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农业农村产业发展规划

农业农村产业发展规划

农业农村产业发展规划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业农村产业的发展成为了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实现农业农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农民收入水平,制定一份全面而合理的农业农村产业发展规划是至关重要的。

一、背景介绍农业农村产业发展规划是指根据国家和地方的农业农村发展政策,对农业农村产业进行规划和指导,以实现农业农村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二、目标与原则1. 目标:农业农村产业发展规划的目标是促进农业农村产业的结构优化、产业升级和农民收入增长,实现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农民生活的幸福。

2. 原则:农业农村产业发展规划应遵循科学规划、可行性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和农民主体地位原则。

三、发展方向1. 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扩大农产品市场份额,实现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2. 农业现代化: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实现农业现代化,提升农民收入水平。

3. 乡村振兴战略: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乡村产业、乡村教育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农民生活的幸福。

四、政策措施1.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增加农业科技研发投入,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

2. 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鼓励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动农业产业升级,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3. 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农村交通、供水、电力等基础设施水平,改善农民生活条件。

4. 加强农村金融支持:加大对农业农村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提供优惠贷款和金融服务,帮助农民发展农业农村产业。

五、实施与监测1. 实施机制:建立健全农业农村产业发展规划的实施机制,明确责任部门和实施步骤,确保规划的有效实施。

2. 监测评估:建立农业农村产业发展规划的监测评估机制,定期对规划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和完善规划措施。

六、结语农业农村产业发展规划是促进农业农村产业发展的重要工具,只有制定合理的规划,并且切实加以实施,才能推动农业农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农民的幸福生活。

2024年现代农业产业园工作方案

2024年现代农业产业园工作方案

2024年现代农业产业园工作方案现代农业产业园是新时期引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功能、探索农民持续增收新机制的重要平台。

为有序有力有效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提升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水平,根据《省财政厅省乡村振兴局等7部门关于印发〈省省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省财政厅省农业农村厅关于提前下达2022年度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的通知》和《省农业农村厅省财政厅关于印发〈省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深入实施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3212”工程。

县立足县情,坚持生态立县,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龙头,立足现有产业基础,按照“产业特色鲜明、要素集中集聚、设施装备先进、生产方式绿色、一二三产融合、辐射带动有力”的要求,重点推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产业提升融合、创新驱动与绿色发展、联农带农益农、品牌宣传”等项目建设,全力打造体现农业特色、引领城乡农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园。

二、创建目标(一)强基础补短板提升发展质量围绕蛋鸭、李梅产业,强基础补短板。

大力推广蛋鸭养殖、稻鸭共生、种养结合、李梅赏花采摘、李梅文化展示等农旅结合项目,推动研学观光旅游,蛋品加工,李梅精深加工等全产业链发展,促进园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优化调整县域产业结构,提升主导产业发展层次和水平。

力争“十四五”末,建成全国最大、技术最先进的蛋鸭笼养和稻鸭基地以及李梅标准化生产基地,主导产业农产品初加工转化率超80%,实现产业园年总产值超过10亿元,主导产业产值占产业园总产值50%以上的目标。

(二)创新联农带农机制促农增收创新利益融合方式,通过示范推广“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农户入股”“产业联盟”等利益联结形式,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含脱贫户)建立土地流转、就业务工、带动生产、帮助产销对接,资产入股、收益分红等多种类型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二三产业收益。

农业产业园区规划方案

农业产业园区规划方案

农业产业园区规划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业产业园区的发展日益受到关注。

农业产业园区规划方案是指根据当地农业资源禀赋、市场需求以及农业发展战略等因素,科学规划利用农业土地和农业资源,以推动农业产业升级、促进农民增收和提高农产品质量为目标的行动指南。

农业产业园区规划方案的目的在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优化产业布局、促进农民增收和改善农村环境。

在制定规划方案时,需要综合考虑农业资源、生态环境、市场需求和基础设施等因素,形成科学、可行的规划方案。

首先,规划方案需要根据农业资源禀赋确定园区的产业布局。

不同地区的农业资源禀赋不同,可以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水资源等条件来确定适宜的农产品种植和养殖业态。

同时,通过引入先进的种植、养殖技术和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提升整个农业产业链的竞争力。

其次,规划方案需要考虑市场需求,确定园区的主导产业。

市场需求是农业产业园区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只有根据市场需求确定主导产业,才能保证农产品的销售出路和农民的增收。

可以通过调研和市场预测分析,确定当地市场对于农产品品种、产量和质量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发展适应市场的农业产业。

再次,规划方案需要考虑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保障。

农业产业园区需要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包括道路交通、水电供应、通信网络等,为农产品生产、加工和物流提供便利条件。

同时,还需要建设配套的社会服务设施,如农业技术培训中心、农民合作社和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等,提供技术支持和农业服务,帮助农民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

最后,规划方案需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产业园区规划应该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保护农田、水源和生态环境,推动农业生态化和绿色化发展。

可以通过合理划定农业用地和生态保护区的界限,建立环境保护制度,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广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等方式,实现农业产业园区规划与环境保护的有机融合。

农业产业园区规划方案是促进农业产业升级、促进农民增收和改善农村环境的重要手段。

农业产业园规划方案

农业产业园规划方案

农业产业园规划方案第1篇农业产业园规划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园作为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载体,日益受到国家及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

为充分发挥地区资源优势,推动农业产业发展,提高农民增收,特制定本农业产业园规划方案。

二、规划目标1. 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综合效益;2. 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提升农业技术水平;3. 建立完善的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4. 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农民增收;5. 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园。

三、规划原则1. 合法合规:确保项目符合国家及地方政策法规要求;2. 突出特色:充分发挥地区资源优势,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产业;3. 创新驱动: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技术水平;4. 环保优先: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5. 利益共享:保障农民利益,促进农民增收。

四、规划内容1. 产业布局(1)主导产业:根据地区资源优势,确定主导产业,如粮食、蔬菜、果品、畜牧、水产等;(2)辅助产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休闲农业等产业,完善农业产业链;(3)产业园区布局:根据产业特点,合理规划产业园区布局,实现产业集聚发展。

2. 技术创新与推广(1)建立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引进、研发和推广农业新技术;(2)加强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3)推动农业信息化建设,提高农业管理水平。

3. 基础设施建设(1)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灌溉条件;(2)完善道路交通设施,保障农产品运输畅通;(3)加强农产品仓储物流设施建设,降低农产品损耗。

4. 生态环境保护(1)实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程,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2)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3)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方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5. 农民增收与利益共享(1)引导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园建设,提高农民收入;(2)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保障农民合理收益;(3)加强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农业产业园建设实施方案

农业产业园建设实施方案

农业产业园建设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和目标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业产业的发展和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已成为当今重要的课题。

建设农业产业园,将农业资源进行整合和优化配置,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推动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本实施方案旨在通过农业产业园建设,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发展。

二、项目内容和规划1.农业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整合本地农业资源,包括土地、水源、气候等,确定种植和养殖的主导产业,并对产业进行规模化、标准化和专业化的管理。

2.农业科技创新与示范:引进先进的农业科技和种植养殖技术,建立科研机构和示范基地,进行科研和技术推广,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质量。

3.农产品加工与流通:建设农产品加工厂和冷链物流中心,实施农产品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建立健全的农产品流通网络,打开农产品销售渠道。

4.农村旅游和休闲农业:充分利用本地自然和人文资源,开发特色农业旅游产品,提供休闲农业和乡村体验服务,促进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

5.农业人才培训和社会组织建设:建立农业人才培训机构,开展技能培训和管理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和农业技术水平。

同时,促进农民组织建设,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

三、项目阶段和步骤1.前期准备阶段:确定农业产业园建设的可行性和目标定位,开展市场调研和技术研究,编制详细的项目规划和预算。

2.基础设施建设阶段: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土地整理、道路建设、水电设施建设等,为农业产业园的正常运作提供基础条件。

3.产业组织建设阶段:建立农业产业园的机构和管理团队,制定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建立产业链各环节的合作关系,确保产业的正常运行和管理。

4.项目配套建设阶段:建设农产品加工厂和冷链物流中心,推动农产品深加工和销售,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5.农产品推广和市场拓展阶段:通过农业展览会、农产品展销会等形式,推广项目成果和农产品品牌,扩大市场影响力和知名度。

四、项目实施的机制和保障1.政府引导和扶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供土地、财税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加大资金和技术支持力度,为项目建设提供必要的政府引导和扶持。

农业产业园规划方案

农业产业园规划方案

农业产业园规划方案农业产业园规划方案(精选篇1)一、发展目标以园区为引领,通过联农带农方式,推进高原有机蔬菜、中药材、特色水(干)果、牦牛、西藏羊、藏香猪6大优势特色产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

到,全县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52329万元左右,年均增长4.8%;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93万元以上,年均增长10.4%。

到,高原有机蔬菜、中药材、特色水(浆)果播面达7万亩,实现产量10万吨;出栏牦牛、西藏羊、藏香猪8万头(只)以上,产量4824吨。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化水平达到50%,“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覆盖率达45%以上,绿色、有机认证比例达30%左右,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6%以上,冷链物流流通率达50%以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0%。

二、规划布局(一)生产区域布局。

立足多样化生态特点、立体式空间布局、差异性气候特点和各乡(镇)产业发展基础。

(二)产业链布局。

就近建设与产业基地规模相适应的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设施。

依托绿色生态园布局农产品精深加工,配套建设烘干冷链物流设施。

合理布局农业生产性、经营性服务业。

围绕农业创意园建设,因地制宜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民族文化体验等新业态。

(三)园区布局。

构建国家级到县级农业园区梯次发展体系,创建州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县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

合理布局种养循环、加工物流、综合服务、休闲旅游等功能板块。

三、重点任务(四)建优产业基地。

按照“集中连片、旱涝保收、高产稳产”标准,建成高标准农田0.8万亩。

实施“净土”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行动,推进优质特色农产品供给基地建设。

新建标准化高原有机蔬菜生产基地0.5万亩、中药材生产基地0.4万亩、特色水(干)果1万亩,建设牦牛、西藏羊、藏香猪标准化养殖场各1个。

以实施《县促进特色农牧业创新发展激励办法(试行)》为抓手,进一步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升农业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农业产业园区规划方案

农业产业园区规划方案

农业产业园区规划方案第1章项目背景与规划目标 (4)1.1 项目背景 (4)1.2 规划目标 (4)1.3 规划原则 (4)第2章农业产业现状分析 (5)2.1 农业产业基础条件 (5)2.1.1 自然资源条件 (5)2.1.2 农业基础设施 (5)2.1.3 农业人力资源 (5)2.2 农业产业发展现状 (5)2.2.1 农业产业结构 (5)2.2.2 农业产业链条 (5)2.2.3 农业科技水平 (5)2.2.4 农业产业政策 (5)2.3 存在问题与挑战 (5)2.3.1 农业基础设施仍需加强 (6)2.3.2 农业产业化水平有待提高 (6)2.3.3 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6)2.3.4 农业产业政策落实不到位 (6)2.3.5 农业生态环境问题突出 (6)2.3.6 农业市场竞争加剧 (6)第3章产业发展战略与布局 (6)3.1 产业发展战略 (6)3.1.1 总体战略定位 (6)3.1.2 发展目标 (6)3.1.3 发展路径 (6)3.2 产业布局规划 (7)3.2.1 空间布局 (7)3.2.2 产业结构布局 (7)3.2.3 功能区布局 (7)3.3 产业协同发展 (7)3.3.1 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7)3.3.2 农业内部产业协同 (7)3.3.3 区域协同发展 (7)第四章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 (7)4.1 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8)4.1.1 构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 (8)4.1.2 加强农业科研机构建设 (8)4.1.3 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 (8)4.2 农业技术成果转化与推广 (8)4.2.1 完善农业技术成果转化机制 (8)4.2.2 建立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渠道 (8)4.2.3 加强农业技术示范与培训 (8)4.3 农业科技人才培养与引进 (8)4.3.1 建立健全农业科技人才培养体系 (8)4.3.2 制定农业科技人才引进政策 (8)4.3.3 优化农业科技人才发展环境 (8)第5章农业产业链构建与优化 (9)5.1 农业产业链构建 (9)5.1.1 产业链环节划分 (9)5.1.2 产业链布局优化 (9)5.1.3 产业链政策支持 (9)5.2 农业产业价值链提升 (9)5.2.1 提高产业链附加值 (9)5.2.2 优化价值分配机制 (9)5.2.3 培育新兴产业 (9)5.3 农业产业链协同发展 (9)5.3.1 加强产业链内企业合作 (9)5.3.2 构建产业协同平台 (9)5.3.3 建立健全协同机制 (10)5.3.4 推进产业融合发展 (10)第6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提升 (10)6.1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10)6.1.1 概述 (10)6.1.2 建设内容 (10)6.1.3 建设标准与要求 (10)6.2 农业机械化与信息化 (10)6.2.1 概述 (10)6.2.2 建设内容 (10)6.2.3 建设标准与要求 (11)6.3 农业生态环境建设 (11)6.3.1 概述 (11)6.3.2 建设内容 (11)6.3.3 建设标准与要求 (11)第7章农产品质量安全与监管 (11)7.1 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 (11)7.1.1 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 (11)7.1.2 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 (11)7.1.3 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与监控 (11)7.1.4 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与标识 (12)7.2 农产品质量监管与追溯 (12)7.2.1 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队伍建设 (12)7.2.2 创新农产品质量监管模式 (12)7.2.3 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 (12)7.3 农产品品牌创建与推广 (12)7.3.1 立足地域特色,打造农产品品牌 (12)7.3.2 提升农产品品质,增强品牌竞争力 (12)7.3.3 加强农产品品牌宣传与推广 (12)7.3.4 拓展农产品品牌市场渠道 (12)第8章农业产业园区运营管理 (12)8.1 管理体制与机制 (12)8.1.1 管理体制 (13)8.1.2 管理机制 (13)8.2 运营模式与策略 (13)8.2.1 运营模式 (13)8.2.2 运营策略 (13)8.3 产业园区优惠政策与措施 (13)8.3.1 优惠政策 (13)8.3.2 措施 (14)第9章农业产业园区服务体系构建 (14)9.1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14)9.1.1 服务平台搭建 (14)9.1.2 服务内容拓展 (14)9.1.3 服务机制创新 (14)9.2 农业金融服务创新 (14)9.2.1 金融服务体系建设 (14)9.2.2 金融产品创新 (14)9.2.3 金融政策支持 (14)9.3 农业产业园区配套设施建设 (15)9.3.1 基础设施建设 (15)9.3.2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15)9.3.3 生活服务设施建设 (15)9.3.4 生态环境建设 (15)第10章规划实施与保障措施 (15)10.1 规划实施步骤与时间节点 (15)10.1.1 前期筹备阶段 (15)10.1.2 建设实施阶段 (15)10.1.3 运营管理阶段 (16)10.2 保障措施与政策建议 (16)10.2.1 政策支持 (16)10.2.2 人才保障 (16)10.2.3 技术保障 (16)10.3 风险评估与应对策略 (16)10.3.1 政策风险 (16)10.3.2 市场风险 (16)10.3.3 技术风险 (16)10.3.4 管理风险 (16)第1章项目背景与规划目标1.1 项目背景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农业现代化建设愈发重要。

镇2024年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计划

镇2024年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计划

一、前言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已成为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为充分发挥我镇农业资源优势,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特制定本计划。

二、发展背景近年来,我镇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以(具体特色产业,如:蔬菜、水果、中药材等)为主导的产业格局。

然而,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产业结构单一、科技支撑不足、市场竞争力不强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有必要对我镇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进行科学规划和布局。

三、发展目标1. 总体目标:到2024年,我镇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成为区域经济支柱,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显著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

2. 具体目标:- 农业特色产业产值达到(具体数值),同比增长(具体百分比);-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具体数值);- 农业品牌知名度显著提高,培育(具体数量)个市级以上农业品牌;- 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具体数值);-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具体数值)。

四、发展重点1. 优化产业结构:- 围绕我镇资源禀赋,重点发展(具体特色产业),形成特色产业集群;- 逐步淘汰低效、落后产能,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规模效益。

2. 提升科技支撑:- 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引进、推广(具体农业技术);- 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开展关键技术攻关;- 培育一批农业科技人才,提高农业技术水平。

3. 加强品牌建设:- 深入挖掘农业特色产品文化内涵,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品牌;- 积极参加各类农产品展销会,提升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加强与电商、物流等企业合作,拓展销售渠道。

4. 改善基础设施:- 加快推进农田水利、道路交通、仓储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五、实施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镇农业特色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项工作。

2. 政策扶持: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农业特色产业发展。

贵州省大方县农业特色主导产业—蔬菜、辣椒发展规划

贵州省大方县农业特色主导产业—蔬菜、辣椒发展规划

贵州省大方县农业特色产业(蔬菜、辣椒)发展规划2011—2015年前言大方县位于贵州省西北部、毕节地区中部、乌江上游六仲河北岸,东与黔西县毗邻,东北抵金沙,南靠六冲河同织金县接壤,西南以瓜仲河为界与纳雍县相望,西部和西北部同毕节市相连,辖34个乡(镇),367个行政村,总面积3505.2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45757亩,其中水田72705亩。

全县总人口101.3万人,农业人口96.24万人,贫困人口22.02万人,农村劳动力65.33万,农民人均收入2275元,属于农业基础比较薄弱的农业大县。

大方地处东经105°15′47″~106°08′04″,北纬26°50′02″~27°36′04″之间。

境内海拔720米—2325米,年平均气温11.8℃,无霜期257天,年平均降雨量1150.4毫米,年日照时数1335.5小时。

是高海拔低纬度地区,暖温带湿润季节气候较为明显,县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适宜多种作物生长,自然资源十分丰富。

全县种植的粮食作物有玉米、马铃薯、水稻、小麦和芸豆、大豆、荞麦等,经济作物有烤烟、辣椒、蔬菜等。

全县有天然林15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2.5%,空气清新,被喻为“天然氧吧”。

毕节试验区成立20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农工民主党中央、国家农业部、深圳市以及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我县紧紧围绕试验区三大主题,结合县情进行了长远的科学规划,按照规划引领发展,科技支撑发展,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发展的思路,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新技术推广力度,提高先进适用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加强对各类单项适用技术进行集成、组装、配套,提高产量,增加效益。

在坚持不懈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多种经营,抓好产业结构调整。

依托丰富的种质资源,大力发展烤烟、辣椒、脱毒马铃薯、反季节蔬菜和以天麻、半夏、刺梨为主的中药材产业,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

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

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

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1、加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2、开发旅游资源,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增加就业机会;3、改善基础设施,提高交通便利度,方便农民出行和物资运输;4、加强农民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创业能力;5、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二、规划目标和任务一)规划目标1、到2015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以上;2、到2015年,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亩以上,形成“国药之乡”特色产业;3、到2015年,乡村旅游接待人数达到10万人次以上;4、到2015年,全镇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明显改善,交通便利度得到提高;5、到2015年,全镇农民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率达到50%以上;6、到2015年,全镇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得到明显加强,农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二)规划任务1、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建设农产品加工厂和农村电商平台,提高农产品附加值;2、开发旅游资源,建设农家乐、民俗文化村等旅游设施,促进乡村旅游发展;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提高交通便利度;4、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开展现代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和创业能力;5、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农村医疗卫生、养老、低保等社会保障设施,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三、实施措施一)资金保障1、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支持;2、发挥农村集体经济作用,提高集体经济收益;3、引进社会资本,吸引民间投资。

二)组织实施1、成立规划实施领导小组,明确各项任务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2、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加强规划实施过程中的监督和考核;3、加强与相关部门和专业机构的合作,充分利用外部资源。

三)宣传推广1、加强宣传力度,提高群众参与度;2、利用各种媒体宣传规划内容和实施情况;3、开展宣传活动,增强规划实施的社会影响力。

以上是哲觉镇新农村建设可行性研报告,希望能够得到各位领导和专家的支持和指导,让我们共同努力,推动哲觉镇新农村建设迈上一个新台阶!的发展:通过加强技术服务和市场对接,推广新技术和引进适合本地发展的新品种,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农产品品牌,带动鱼腥草产业发展,实现一万亩鱼腥草种植面积,年产值达到1亿元以上。

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基地(农业产业园)项目整体建设方案

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基地(农业产业园)项目整体建设方案

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基地(农业产业园)项目整体建设方案一、项目概况二、项目目标1.提高农产品质量:引进现代农业技术和生产方式,提升农产品品质和营养价值,满足市场需求。

2.提高农产品产量:优化土地利用,提高作物种植密度和机械化程度,增加农产品产量。

3.降低生产成本:引进节能环保的农业设施和农机具,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民收入。

4.推动农业科技创新:设立农业科技研发中心,加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5.完善农业产业链:建立农产品种植、加工、仓储和销售一体化的产业链,提高产业附加值。

三、项目规划1.地理位置选择:基地选择土地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的地区,便于农产品的输出和市场的覆盖。

2.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现代化农业生产设施,包括大棚、温室、田间管理配套设施、灌溉系统等。

3.农产品种植规划:根据市场需求和土地资源优势,选择适宜种植的农产品,合理进行布局和轮作。

4.农业科技研发中心建设:引进国内外先进农业科技,建立农产品品种改良和技术创新的研发中心。

5.农产品加工和仓储设施建设:根据农产品产量和市场需求,建设适宜的加工和仓储设施,提高产品附加值。

6.销售渠道规划:建立农产品销售网络,与超市、酒店、餐饮等商业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实现农产品的高效销售。

四、项目实施1.投资筹措: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和银行贷款,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实现项目资金的筹措。

2.建设标准执行:按照现代化农业园区建设标准进行建设,确保项目的质量和安全。

3.引进专业人才:组建具备农业和管理专业知识的团队,进行项目的管理和运营。

4.市场推广:通过宣传和推广活动,提升项目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和合作伙伴。

五、项目效益1.经济效益:农业产业园将带动农业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增加当地农民收入,促进地方经济的繁荣。

2.社会效益:提供就业机会,减少农民转移就业的压力,改善农村就业环境和生活条件。

3.农产品质量提升:通过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方式和科技支持,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品牌声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主导产业基地发展规划
农业主导产业基地的培育与建设是农村经济工作中带有全局性、方向性和引导性的重要工作,也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
农村的中心任务和重要抓手。

为加快推进我场农业产业化经营,根据省、市、县有关文件要求结合实际,特制定《年农业主导产业基地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为主线,以农民增收为核心,紧紧围
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由传统农业小县向特色农业大县跨越”的工作思路,积极培育我场农业主导产业基地,加强农业产业基地
建设,培植农业主导产业,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狠抓服务体系建设,全力打造“一村一品”示范分场,努力实现特色规模化,有机农业标准化,高效农业产业化,营销市场信息化目标,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目标任务
在稳定和提升粮棉油等传统产业基础上,大力发展以果业、蛋鸡、花卉苗木为主的三大特色产业,全场今年建立“一村一品”
果业示范分场一个,新增蛋鸡#万羽,九江水梨####亩,花卉苗
木###亩,农民专业合作社一个,力争无公害柑桔基地#个,全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元,达到####元,增长##%
三、工作重点
#、大力培育优质农产品基地。

高标准、高质量、高起点建设具有市场竞争力强,经济效益比较好,对农民增收贡献大的优质农产品基地,建立以一分场岑家、缪家、燕家等组为重点的无
公害柑桔基地####亩,建立以垅里为重点的九江水梨基地####亩,建立以二分场新村、上王为主的规模为#万羽的蛋鸡养殖基地,建立以农业科技园为主的花卉苗木基地###亩。

#、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 的原则,围绕优势产业积极鼓励和引导有能力,具备条件的组织
和个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优势产业的产业化水平和基地农户的组织化程度,形成“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
业经营模式。

建立健全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经纪人的引导、管理、培训长效机制。

积极引导广大农民围绕主导产业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今年确保培育组建柑桔病虫害综合防治专业合作社,着力加强组织协调,规范经营管理。

#、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

申报与争创国家、省、市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和品牌、商标,扩大品牌的市场影响力和经济效益。

力争申报认证无公害柑桔品牌。

—2 -
四、对策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

要把农业主导产业基地建设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

场里将成立以场长付卯生为组长,场总支书记袁先锋为常务副组长,分管领导熊开明为副组长,相关分场和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主导产业基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二个分场也应成立相应的机构,负责日常的组织协调工作。

#、强化政策扶持。

建立健全农业主导产业基地建设扶持、资金投入长效机制,充分发挥政策、资金的引导、激励作用。

继续实行县政府制定的农业发展的扶持政策。

在发展小山竹方面,对今年新移栽的小山竹集中边片##亩以上,按每亩##元予以奖励;对今年内新发展九江水梨集中连片##亩以上的,无偿提供树苗;在创品牌方面,农产品创无公害食品品牌的每个品牌奖励####元,创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品牌的每个品牌奖励#万元;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列入农业产业化扶持范围,全面落实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和措施。

#、建立督查考评机制。

加大对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经营工作的督查力度。

建立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考评机制,把农业招商引资、建设农业品基地、培植“一村一品”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业产业化经营主要指标,列入年终综合目标考评的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