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计划规划.
XX县农村产业发展规划
XX县农村产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1号文件关于“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着力提升农产品加工能力”的要求和市委、市政府实施“两大战略”、发展“五大产业”的战略部署,按照县委《关于在“十二五”期间实施“2311”计划实行农业结构大调整的意见》,紧紧抓住国家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的新机遇,加快XX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实现农村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结合XX实际,特制定《XX县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
一、产业发展现状近年来,XX县以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依据自然资源优势和特色产业优势,大力培育特色产业,探索引进推广特色农业新技术和新品种,试点推行水权交易,农业结构调整和节水增收取得明显成效。
全县农业发展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提升期,呈现出初步的产业化布局、规模化经营、商品化生产和生态化发展的现代农业发展趋势,为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2010年,实现农业总产值23.34亿元,增长5.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215元,比上年增长11.8%。
一是高效节水产业快速发展。
2010年,高效节水作物面积达48.32万亩,占总播面积的66.6%,其中建成以日光温室为主的设施农业1.3万座、2.33万亩。
二是农田节水技术广泛运用。
大面积示范推广了地膜覆盖、膜下滴灌、一膜两用、垄沟灌、小畦灌等大田节水技术。
2010年,滴灌技术、全膜垄作、地膜再利用免耕等3项主推节水技术应用面积达42万亩,占总播面积的58%,较常规种植年节约用水6615万方。
三是畜牧业规模效益逐步显现。
2010年,建成各类养殖小区234个,全年出栏畜禽32.5万头(只),实现收入2600万元。
发展整村整社推进规模养殖户1.8万户,年底可饲养畜禽50万头(只),户均实现收入1.2万元。
四是特色林果产业初具规模。
2010年,以建立特色林果业基地为重点,累计发展酿造葡萄1.945万亩、红枣7.9万亩,为特色林果产业规模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发展计划
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发展计划1. 背景介绍乡村振兴重要性和特色产业发展的必要性中国乡村振兴战略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举措,乡村振兴涉及农业农村各个领域,其中特色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
特色产业可以带动乡村经济发展,提升农民收入与生活水平,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目标。
2. 突出乡村特色,合理规划产业布局乡村特色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要发展特色产业就要充分挖掘当地的资源禀赋和文化底蕴。
需要对乡村资源进行全面评估,了解其特点与潜力,制定合理的产业规划。
产业布局应充分考虑当地土地利用情况和气候条件,确保各类特色产业能够有机衔接,形成产业链和价值链。
3. 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培育农产业品牌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不仅要关注产业种植或加工的环节,还要注重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
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可以将原始农产品加工成更高级的产品,提高经济效益。
此外,培育农产业品牌也是一个重要的方向,将农产品赋予独特的标识,增加市场竞争力,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4. 引导农户参与特色产业发展特色产业发展需要农户的参与,可以通过引导农户参与农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集体经济组织,实现规模化经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同时,还可以提供相关培训与技术支持,提高农户专业素质,激发其创业潜力,并通过政策引导,鼓励农户积极投身特色产业发展。
5. 加强科技创新,提高特色产业竞争力科技创新对于特色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加大对特色产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提供科技创新项目的资金和政策支持,组织专家提供技术指导,推动特色产业的技术改进和升级。
同时,还可以通过建立科研机构和企业合作,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提高特色产业的竞争力。
6. 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特色产业的发展不应孤立地看待,要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全面发展的格局。
发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模式,可以充分利用农村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乡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县农业发展规划
县农业发展规划12020年4月19日xx县农业(种植业)发展规划(摘要)农业(种植业)规划布局按照“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原则,以“规模农业、无公害农业、标准农业、生态农业、效益农业”为发展目标,经过搭建新农村建设“三大平台”(产业展示平台、物质基础平台、产品市场平台),着力抓好种植业产业结构、生产基地、产业经营三大布局。
(一)深化农业(种植业)产业结构调整,培植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着眼“规模农业、无公害农业、标准农业、生态农业、效益农业”的发展方向,调整优化农业(种植业)产业结构。
巩固发挥已获认证的十个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十个优质农产品的示范作用,进一步加强优势产业和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加快建设优势农业(种植业)产业区和特色农产品产业带。
因地制宜,指导镇乡搞好“一村一品、一乡一品”的规划论证,抓好试点。
在有条件的地方,实现“一镇一个优势产业、一村一个特色产品”。
1、粮油调优。
依托基地建设和大型粮食综合生产示范片的带动辐射,将大宗粮油产业调整为区域化生产、优质化生产、商品化生产、专用化订单生产。
(1)优质高产粮食优势产业。
重点抓好大型优质粮食生产示范片建设,以此推动全县粮食优质化生产。
优质粮食产业主要分布到5个片区,每片建立10万亩示范片,其中核心示范区4万亩,辐射带动6万亩。
第一线为xx路沿线的xx、xx、xx、xx;第二线为xx路和xx路三角区的xx、xx、xx、xx;第三线为xx路沿线的xx、xx、xx、xx;第四线为xx路沿线的xx、xx、xx、xx;第五线为xx路沿线的xx、xx、xx、xx。
(2)“优质、专用”油料优势产业。
高芥酸油料重点安排到东北路原xx、xx、xx三个区的14个镇乡,南路原xx区的xx、xx、xx、xx4个镇乡;“双低”油料重点安排到西北路和xx中心区域40个镇乡。
2、果蔬调绿。
经过发展特色蔬菜产业区和特色水果产业带,带动全县果蔬产业结构调整,逐步向设施化栽培、无害化、特色化生产方向发展。
2024年乡村产业发展与规划计划(二篇)
2024年乡村产业发展与规划计划为进一步推动我居产业富民工作,促进我居产业多元化发展,带动农民收入稳步提升,按照上级要求,制定我居经济发展规划。
一、基本情景有个____自然庄,____个村民小组,____人口数,耕地面积亩,我村主要产业有蔬菜,桃园,梨园,木板厂房等。
养殖业主要有温室鸡,小型猪场。
二、发展方向努力发展扶贫厂房等,我居打算在建造一个____平方米的扶贫厂房,努力打造我村的一个特色产业,在扩大产业经济的同时,我们也为农民供给科学的种养殖技术,提高收入成效。
鼓励农民进取投身于扶贫厂房的建设队伍,提高农民进取性及觉悟性,鼓励农民把产业做大做强。
三、打造特色品牌根据市场需求,充分发挥本村人才,土地,环境地理优势,合理引导农户改变发展思路,经过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的种植,养殖业的发展,实现农业产业多元化提高,加大扶贫厂房的发展力度,扩大知名度,做大做强果林园,木板厂,扶贫厂房等产业。
做到有一个促进农民增收的亮点。
四、发展村团体项目今年,在原先的扶贫厂房建设上,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建,将扶贫厂房的墙头等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
同时,我居计划今年在建造一个____平方米的扶贫厂房,努力壮大团体经济,提升村团体经济收入。
此外,争取项目,对于我居的环境整治和小广场建设,争取上级政策扶持。
围绕市场需求和劳动者个人意愿,加大劳务技术培训输入,以就业为导向,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依托上级领导部门,加大职业技术提升计划和贫困户教育扶持工程力度,确保贫困家庭至少掌握一种致富门路,实现靠自身脱贫致富。
2024年乡村产业发展与规划计划(二)一、背景分析乡村产业发展是推动农村经济增长、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乡村产业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机遇。
针对当前情况,制定乡村产业发展与规划计划,旨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建设美丽乡村。
二、目标设定1. 实施乡村产业发展战略,全面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2. 建设具有特色的乡村产业体系,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农民增收;3. 推动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农业综合效益;4. 打造绿色、可持续的乡村发展模式,实现乡村美丽宜居。
广西桂林市全州县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现状与建议
果农之友2023.5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促进农村产业兴旺,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
实践证明,发展特色农业能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能有力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结合全州县农村产业实际,因地制宜,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主线,通过新技术应用、品种改良、职业农民培训、农产品深加工等,调整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推进农业融合发展、绿色发展、创新发展,促进现代高效农业实现高质量发展[1],打造“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县”。
1全州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全州县积极引导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做好农业结构调整和示范工作,使农业产业呈现“规模扩大、领域延伸、竞争力增强、劳动力提高”的良好发展态势,在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全州县农业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有效地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较快速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初现成效。
1.1农业主导产业进一步夯实近几年来,大力发展以水稻为主的粮食作物,积极推进标准化粮食生产基地建设,确保粮食安全。
首先,着重抓优质稻谷等种植,确保粮食产量平稳增长,加快建设优质稻标准化生产基地、超级稻生产基地和“稻-灯-鱼-菇”高效循环农业基地,建设好国家商品粮基地。
其次,做强优质果蔬种植产业。
加强果蔬标准化、规模化种植,优化优质果蔬品种,加快发展辣椒、大蒜、生姜等“三辣”产品;协调发展柑橘、梨、李、葡萄、猕猴桃以及槟榔芋、食用菌等品种,建立优质水果基地,改善果蔬品种和品质,推广种植高产、高档、优质、特色和精细果蔬良种,推广循环型种植模式。
2022年,全年完成粮食播种面积约112.87万亩,总产量约39.20万吨;蔬菜播种面积约49.3万亩,产量约85.10万吨;水果面积约49.70万亩,产量约99.33万吨;生猪出栏约81.72万头。
1.2特色农业产业异军突起几年来,依托全州资源,注重因地制宜,深挖传统优势农产品潜力,初步形成金槐、禾花鱼、东山猪、文桥鸭、石塘生姜等全国名特优农产品。
同时,涌现出安和槟榔芋、龙水禾花鱼、绍水柳甲砂糖橘、才湾毛竹山葡萄(图1)等一批“一乡一品”、“一村一品”。
特色产业发展规划
特色产业发展规划特色产业发展规划是指根据某地的特点和优势,制定并实施具有特色的产业发展计划,通过发展这些特色产业,促进地方经济的增长和转型升级。
下面是一个700字的特色产业发展规划范例。
特色产业发展规划一、规划背景某地位于沿海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重点产业过于单一,导致经济发展相对滞后,需要通过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来推动经济的增长和转型升级。
二、规划目标1.打造特色产业品牌,提升地方知名度和竞争力。
2.促进经济结构优化,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3.推动创新创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4.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改善人民群众生活。
三、规划内容1.发展海洋经济利用该地丰富的海洋资源,发展海洋产业,包括海洋渔业、海洋旅游等,打造海洋经济特色。
建设渔港基地,培育龙头企业,提高渔业的规模和效益;开发海洋旅游资源,建设海岛度假区,吸引游客,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2.发展文化产业该地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设计和开发文化产业,包括文化创意、文化旅游等。
推动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开发文化创意产品,加强文化旅游宣传,提升旅游体验,吸引更多游客到该地旅游消费。
3.发展新能源产业利用该地的自然资源,发展新能源产业,包括太阳能、风能等。
建设太阳能发电站和风力发电设施,推广新能源的使用,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
4.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科技创新,建设科技园区,吸引和扶持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
加大对科技企业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提供优质的孵化服务,推动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5.发展农业产业利用该地丰富的农业资源,发展农业产业,包括有机农业、绿色农业等。
培育有机农产品的生产基地,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的效益和竞争力,满足市场对绿色食品的需求。
四、实施措施1.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明确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2.加大对特色产业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
濮阳县优势特色产业区域布局与发展重点
濮阳县优势特色产业区域布局与发展重点【摘要】濮阳县地处河南省中部,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
本文将对濮阳县的优势特色产业区域布局与发展重点进行探讨。
首先从濮阳县地理位置及经济基础和产业发展现状入手,分析濮阳县的产业优势和特色。
接着介绍濮阳县的优势产业分布情况和特色产业发展优势,并探讨濮阳县的产业发展规划布局和重点发展产业方向。
最后探讨濮阳县的产业发展政策支持,展望濮阳县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前景和目标路径,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措施。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为濮阳县未来产业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助力濮阳县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目标。
【关键词】濮阳县、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区域布局、发展重点、地理位置、经济基础、产业发展现状、产业分布、产业发展规划、重点发展产业、产业发展政策、发展前景、发展目标、发展路径、建议措施。
1. 引言1.1 濮阳县地理位置及经济基础濮阳县位于河南省中部,地处豫、鲁、陕、皖四省结合部,属黄淮海平原地区。
濮阳县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连接华中、华北和华东地区的重要通道。
县境内有多条高速公路、铁路经过,便于货物和资金的流通,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濮阳县经济基础雄厚,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
农业发展基础深厚,农产品丰富多样,主要以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等粮油作物和经济作物为主。
工业方面,濮阳县拥有多家机械、化工、建材等企业,工业体系较为完善。
县内还有一批科技型企业和创新型企业,为县域经济注入了活力和动力。
濮阳县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基础雄厚,具备了良好的产业发展条件和潜力。
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和经济环境的不断优化,濮阳县在优势特色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方面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1.2 濮阳县产业发展现状濮阳县是河南省的一个县级行政区,位于河南省中部偏西地区。
作为河南省的一个重要地区,濮阳县拥有着较为完善的经济基础和产业体系。
目前,濮阳县的产业发展现状总体较为稳定,主要包括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三大产业。
农业产业园规划方案
农业产业园规划方案第1篇农业产业园规划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园作为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载体,日益受到国家及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
为充分发挥地区资源优势,推动农业产业发展,提高农民增收,特制定本农业产业园规划方案。
二、规划目标1. 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综合效益;2. 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提升农业技术水平;3. 建立完善的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4. 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农民增收;5. 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园。
三、规划原则1. 合法合规:确保项目符合国家及地方政策法规要求;2. 突出特色:充分发挥地区资源优势,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产业;3. 创新驱动: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技术水平;4. 环保优先: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5. 利益共享:保障农民利益,促进农民增收。
四、规划内容1. 产业布局(1)主导产业:根据地区资源优势,确定主导产业,如粮食、蔬菜、果品、畜牧、水产等;(2)辅助产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休闲农业等产业,完善农业产业链;(3)产业园区布局:根据产业特点,合理规划产业园区布局,实现产业集聚发展。
2. 技术创新与推广(1)建立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引进、研发和推广农业新技术;(2)加强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3)推动农业信息化建设,提高农业管理水平。
3. 基础设施建设(1)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灌溉条件;(2)完善道路交通设施,保障农产品运输畅通;(3)加强农产品仓储物流设施建设,降低农产品损耗。
4. 生态环境保护(1)实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程,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2)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3)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方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5. 农民增收与利益共享(1)引导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园建设,提高农民收入;(2)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保障农民合理收益;(3)加强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关于农村产业规划方案
产业结构单一
农村产业结构相对单一, 缺乏多元化的经济发展模 式。
资源利用不足
农村地区的资源利用不足 ,许多地区的自然资源和 人力资源未得到充分开发 。
农村产业面临的问题
农业生产效率低下
农业生产方式相对落后, 生产效率低下,难以满足 市场需求。
农产品附加值低
农产品加工和附加值开发 不足,导致农产品价格低 廉,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缺乏产业支持政策
农村地区缺乏有效的产业 支持政策,难以吸引投资 和企业入驻。
农村产业发展趋势
农业现代化
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满足市场需求 。
多元化经济发展
鼓励农村地区发展多元化的经济模式,如旅游业、服 务业等。
资源开发与利用
加强农村地区资源开发与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促进经济发展。
03
农村产业规划方案的实施提高了农民收入水平,减 少了城乡差距,促进了农村社会稳定。
发展前景展望
01 随着国家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视和支持力度加大 ,农村产业规划方案的发展前景广阔。
02 未来,农村产业规划方案应着重推动绿色发展、 提高科技含量和提升农产品质量。
03 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农村产业规划方案应加强农 村旅游、文化创意等新型产业的发展。
农村产业规划策略
因地制宜
根据当地资源禀赋、气候条件、 市场需求等因素,制定符合实际
的农村产业规划。
突出特色
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和特色产业,培 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产业。
创新驱动
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推动农 村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农村产业规划重点任务
01
02
03
04
优化产业结构
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现代 农业、乡村旅游等新兴产业, 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县农业局工作计划
县农业局工作计划为推进我县农业现代化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特制定本计划。
一、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种植结构。
推广优质高产农作物品种,扩大优质稻、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发展特色高效经济作物,提高种植效益。
推进养殖业转型升级。
加强畜牧业养殖基地建设,推广健康养殖模式,提高养殖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鼓励和支持农民成立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
二、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田水利建设。
加大水利建设投入,完善农田水利设施,提高农田灌排能力。
高标准农田建设。
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改善农田生产条件,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
农业机械化建设。
推广先进适用农业机械,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三、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
推广绿色生产技术,加大有机肥和生物农药的推广应用力度,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
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推进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加强畜禽养殖废弃物、农作物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四、加强农民培训教育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
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经营管理、生产技能、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和创业能力。
加强农业科技人才培养。
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培养一支高水平的农业科技人才队伍。
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
针对广大农民的需求,开展形式多样的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和增收能力。
五、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
支持农村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健康养老等产业,拓展农民增收空间。
加强农村电商发展。
推动农产品网上销售,培育一批农村电商人才,提高农村电商发展水平。
促进产城融合发展。
加强县城和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农村二三产业向县城和重点乡镇集聚,促进产城融合发展。
2023年乡村产业发展与规划计划范文(三篇)
乡村产业发展与规划计划范文为了加快结构调整、加快发展转型,实现我村“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农村、实现富民强村”总体目标,我村将集中精力,加大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步伐,努力把村建设成为“经济发展、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社会稳定、礼貌提高”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根据镇委、镇政府提出的“强禽畜、攻林特、带旅游、兴工贸”发展思路,结合本村产业发展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基本情景某某村位于____镇北部,距离镇政府____公里,东临____河,西接____村,南与本镇____村交界,北与本镇____村接壤。
全村版图面积____平方公里,现有____个村民小组,____户,农业人口____人,主要居住在____个自然湾,劳动力____人。
共有耕地____亩,其中:水田____亩,旱地____亩,山林面积____亩,水面____亩。
____年度农村经济总收入____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____元。
二、指导思想和规划原则指导思想:以____为统领,以项目建设为支撑,坚持以新农村建设统揽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全局,按照“产业化富民”战略要求,立足实际,充分发挥本村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着力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加快产业化进程,提高产业化水平,切实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规划原则:1、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
立足本村特点,从本村实际出发,把发展“一村一品”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培育特色主导产业的重要手段,加强规划,分类指导,实现产业富民,科技兴村,生态和谐,全面发展。
2、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的原则。
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面向市场选择和培育主导产品,大力发展具有市场竞争优势和地方特色的产品。
3、服务城市,富裕农民的原则。
以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为核心,挖掘农业自身的增收潜力,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做精做细特色产业,拓展农村内部的增收空间。
同时,引导和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带资金、技术、经验和项目返乡创业,增强自我发展本事。
濮阳县优势特色产业区域布局与发展重点
濮阳县优势特色产业区域布局与发展重点濮阳县位于河南省中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河南省重要的县域经济中心之一。
濮阳县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文化底蕴,拥有优势特色产业,有着极大的发展潜力。
濮阳县的优势特色产业主要包括农业、工业、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等四个方面。
在农业方面,濮阳县具有较好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适宜发展种植业。
濮阳县种植业主要以小麦、玉米、豆类和油料等为主,同时还有水果、蔬菜和中药材等农产品的种植。
濮阳县的农产品质量好、品种多,农业生产发展潜力大。
在工业方面,濮阳县具有丰富的煤炭、石灰石等矿产资源,是河南省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之一。
濮阳县的工业主要以煤炭、化工、建材、冶金和机械制造等为主。
濮阳县的煤炭工业具有规模大、产量高、质量好的特点,是濮阳县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柱。
在旅游业方面,濮阳县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景观资源。
濮阳县的历史文化名人众多,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濮阳县还拥有丹江口水库和濮阳湖等自然景观,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
发展旅游业是濮阳县的重要发展方向。
在现代服务业方面,濮阳县具有较好的区位优势,交通便利,是河南省重要的服务业中心。
濮阳县的现代服务业主要包括金融、商贸、物流、旅游服务、信息技术等。
濮阳县的服务业发展潜力大,是濮阳县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
濮阳县优势特色产业的区域布局需要合理规划,注重产业的协调发展和互补性。
农业产业主要集中在县域中部和南部地区,工业产业主要发展在县域北部和东部地区,旅游和现代服务业主要集中发展在县城和沿河地区。
濮阳县的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要加强农业产业的创新发展,推动农业科技和农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加强农业生产基地的建设,发展农业产业化和农业龙头企业,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要加大工业产业的调整升级力度,推动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加强煤炭工业的环保治理,发展清洁能源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促进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要提升旅游业的服务水平,加强旅游设施和旅游产品的建设和开发。
贵州省大方县农业特色主导产业—蔬菜、辣椒发展规划
贵州省大方县农业特色产业(蔬菜、辣椒)发展规划2011—2015年前言大方县位于贵州省西北部、毕节地区中部、乌江上游六仲河北岸,东与黔西县毗邻,东北抵金沙,南靠六冲河同织金县接壤,西南以瓜仲河为界与纳雍县相望,西部和西北部同毕节市相连,辖34个乡(镇),367个行政村,总面积3505.2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45757亩,其中水田72705亩。
全县总人口101.3万人,农业人口96.24万人,贫困人口22.02万人,农村劳动力65.33万,农民人均收入2275元,属于农业基础比较薄弱的农业大县。
大方地处东经105°15′47″~106°08′04″,北纬26°50′02″~27°36′04″之间。
境内海拔720米—2325米,年平均气温11.8℃,无霜期257天,年平均降雨量1150.4毫米,年日照时数1335.5小时。
是高海拔低纬度地区,暖温带湿润季节气候较为明显,县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适宜多种作物生长,自然资源十分丰富。
全县种植的粮食作物有玉米、马铃薯、水稻、小麦和芸豆、大豆、荞麦等,经济作物有烤烟、辣椒、蔬菜等。
全县有天然林15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2.5%,空气清新,被喻为“天然氧吧”。
毕节试验区成立20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农工民主党中央、国家农业部、深圳市以及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我县紧紧围绕试验区三大主题,结合县情进行了长远的科学规划,按照规划引领发展,科技支撑发展,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发展的思路,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新技术推广力度,提高先进适用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加强对各类单项适用技术进行集成、组装、配套,提高产量,增加效益。
在坚持不懈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多种经营,抓好产业结构调整。
依托丰富的种质资源,大力发展烤烟、辣椒、脱毒马铃薯、反季节蔬菜和以天麻、半夏、刺梨为主的中药材产业,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
2021农业产业工作总结报告3篇范文
2021农业产业工作总结报告3篇范文一、XX年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基本情况(一)产业化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1、“三带、五区”产业格局更加清晰近年来,我县根据区域特点和各乡镇发展实际,围绕特色产业发展,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初步构筑并形成了张庄线设施农业、桓盖线食用菌、大盘线林特产三条特色产业带及北部中药材、中部畜禽、南部蔬菜、西部干鲜果、东部露地瓜果五大生产专业区。
XX年,全县把“三带、五区”建设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依托“三带、五区”建设,带动、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通过加强设施农业建设、鼓励农民开展多种经营、引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等多项举措,加快推进“三带”、“五区”提档升级,使“三带、五区”产业规模日益壮大,产业轮廓更为清晰。
“三带”、“五区”的建设,促进了全县的农业生产向着“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集群化”的方向发展,为进一步推进岫岩农业产业化进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特色产业基地规模日益壮大一年来,全县立足经济作物内部调整,在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的基础上,依据市场规律,突出岫岩山区特色,重点发展了食用菌、柞蚕茧、干鲜果、畜禽四大主导产业。
到XX 年,全县食用菌接种量已达3亿盘,建成标准化食用菌生产小区200多个,食用菌生产已辐射到全县24个乡镇190余个村;柞蚕放养量达到1.6万把,产量达到8200吨;干鲜果种植面积达80万亩,产量达到3万余吨;畜禽饲养量达到2644万头(只),建成标准化畜牧养殖小区230多个。
此外,全县还培植壮大了蔬菜、林业育苗、山野菜、商品薯类、露地瓜果、榛子等七大基地规模,总面积达到了23万亩,发展大规模种植基地1200余个;部分农户还利用自家田地建起了小板栗园、小药园、小桑园等“十小园场”。
这些产业化生产基地和标准化生产小区的建设,进一步推进了全县的农业产业化进程。
3、“一县一品”和“一村一品”建设进程深度推进一年来,全县紧跟周边县、市发展步伐,把食用菌产业作为“一县一品”支柱产业予以强势推进,成功举办了全国第九届食用菌新产品新技术展销会,进一步扩大了岫岩食用菌在全国的影响力。
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发展规划
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发展规划乡村振兴是当前中国发展中的重要战略,特色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核心推动力之一,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展开讨论。
一、乡村振兴的背景与意义乡村振兴是指通过改革创新和制度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乡村振兴的背景在于我国农业农村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包括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乡村人口减少等。
乡村振兴的意义在于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
二、特色产业的概念与作用特色产业是指乡村区域独特的经济活动,其独特性可以来自于区域资源、历史文化、产业基础等。
特色产业对于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带动地方经济增长、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乡村经济结构调整等。
三、特色产业的选择原则在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发展规划中,需要遵循一些选择原则。
首先,要充分发掘地方资源,确保特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要关注市场需求,特色产业必须有一定的市场前景。
此外,需要考虑特色产业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以及与当地农民的适应性。
四、特色产业的发展路径乡村振兴特色产业的发展路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首先,要确定特色产业的定位和发展方向,在市场前景好、资源丰富的领域进行发展。
其次,要进行产业链的整合,实现产业链匹配和协同发展。
此外,要加强与城市的对接,充分利用城市资源和市场,实现特色产业的发展。
五、政府的支持政策乡村振兴特色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的支持政策。
政府可以通过推出相关农村地区的优惠政策、投资引导等措施,促进特色产业的发展。
同时,政府还可以提供相关的培训和技术支持,提高农民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
六、农民的参与与创新乡村振兴特色产业的发展需要农民的广泛参与和创新。
农民可以通过组织合作社、发展农业合作社等方式,实现资源的整合和规模化生产。
同时,农民还需要加强技术创新,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品质。
七、特色产业与乡村旅游的结合乡村振兴特色产业的发展与乡村旅游的结合是一种有效的发展模式。
XX县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计划规划..doc
XX县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XX县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省市关于农业农村工作总体部署,大力推进“创业富民、创新强县”战略目标,全力打造长三角绿色高效农产品主产区,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长委〔2009〕7号)精神,特制定本规划,规划期限为2010年~2012年。
一、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县坚持以统筹城乡发展为核心,大力实施农业“510”工程和现代农业建设工程,现代农业不断向经营产业化、功能多元化、设施现代化、布局区域化、生产科技化、生态环境优良化、经营主体知识化方向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商品蔬菜、名优茶叶、优质水果、特种水产、花卉苗木、现代竹林、传统蚕桑七大支柱产业,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2009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1713元。
我县先后获得“中国银杏之乡”、“中国红梅之乡”、“中国栝楼之乡”、“中国扬子鳄之乡”、“中国果菜无公害十强县”、“中国茶叶发展政府贡献奖”、“AA省农业特色产业竹木强县”等荣誉称号。
生态高效优质主导产业初具规模。
2009年底,全县农业七大特色产业发展到94万亩(其中设施农业12.8万亩),产值25.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60%以上,规模化发展、区域化布局格局基本形成;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
推进农机服务社会化,培育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作业公司等新型农机服务主体,全县农机总动力达39.1万千瓦。
大力推广水稻机械化插秧和油菜机械化收获技术,粮食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66.3%;农产品加工业取得长足进步。
全县投资额在100万元以上的农业企业190余家,资产总额20.4亿元,固定资产14.5亿元,年销售额30亿元,年利润4.7亿元,带动农户13.3万户,联结种养基地52万亩,波路梦(食品)加工、味之源水果加工等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不断引进,提升了我县农产品加工水平;农民组织化程度显着提升。
农村发展规划与产业布局
农村发展规划与产业布局一、引言农村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为了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需要进行科学的农村发展规划和合理的产业布局。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农村发展规划与产业布局的重要性及相关问题。
二、农村发展规划的作用农村发展规划是指根据农村经济、社会和自然资源等情况,确定农村发展的发展目标、发展方向、发展重点和实施措施的规划文件。
它对于农村经济的有序发展、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三、确立农村发展目标在制定农村发展规划时,首先需要明确农村发展的总体目标。
农村发展目标应与国家经济发展规划相一致,同时要充分考虑农村的实际情况,突出农业和农村特色产业的发展。
四、农村产业布局的重要性农村产业布局是指在农村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合理布局农村产业的空间和结构。
合理的农村产业布局可以推动农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
五、农村发展规划的原则制定农村发展规划应遵循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的原则。
科学性要求规划要建立在深入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合理性要求规划要符合农村实际情况,可操作性要求规划要切实可行,可持续性要求规划要有长期的发展规划。
六、农村产业布局的基本原则在进行农村产业布局时,应遵循资源禀赋、市场需求、社会承载力、生态保护等原则。
根据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合理布局农产品生产、农村产业和农村旅游等产业。
七、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在农村产业布局中,应加强农村特色产业的培育和发展。
农村特色产业是农村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也是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八、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是农村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农村产业升级,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九、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农村产业布局中,应积极推动农村的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一产业即农业、林业等原始生产部门,二产业即农村工业,三产业即服务业。
XX县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
XX县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中药材产业是我国传统产业之一,对于推动农业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XX县作为中药材产业的重要基地,应该制定发展规划,促进中药材种植业的发展,提升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并且加强中药材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一、中药材种植业发展1.提高种植技术水平:投入资金,建立示范基地,培训农民,推广种植技术,提高中药材的产量和质量。
2.扩大种植面积:了解市场需求,不同中药材的种植面积进行合理调整,同时在粮食种植中适度减少,增加中药材种植。
3.引进新品种: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引进品种,进行试种,适应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提高中药材的品质和产量。
二、中药材加工和深加工业发展1.建立中药材加工基地:投入资金,建设现代化中药材加工厂,引进先进设备,提高加工效率和产品质量。
2.发展中药材深加工业:加大对中药材深加工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进行中药饮片、中药制剂等深加工,增加产品附加值。
3.培育中药饮品品牌:利用当地中药资源,发展中药饮品品牌,推广中药养生文化,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三、优化中药材产业布局1.区域优势发展: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土壤特点,确定中药材种植的主导品种,打造区域特色。
2.建立中药材交易市场:建设中药材交易市场,促进产销对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降低交易成本。
3.打造中药材产业链:与相关产业进行合作,建立完整的中药材产业链,实现产业链各环节的协调发展。
四、加强中药材质量和安全监管1.建立中药材品质评价标准:制定本地中药材品质评价标准,加强对中药材的质量监控,提高中药材的产地品质。
2.加强中药材安全监管:建立中药材安全检测机构,加强对中药材的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等安全指标的监测,确保中药材的安全性。
3.推广绿色种植:鼓励农民采用绿色种植技术,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保障中药材的环境安全和健康品质。
总结:XX县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应该从种植业发展、加工业发展、产业布局以及质量和安全监管等方面入手,整合资源,提高中药材的产业化水平,推动中药材产业的绿色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县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XX县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省市关于农业农村工作总体部署,大力推进“创业富民、创新强县”战略目标,全力打造长三角绿色高效农产品主产区,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长委〔2009〕7号)精神,特制定本规划,规划期限为2010年~2012年。
一、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县坚持以统筹城乡发展为核心,大力实施农业“510”工程和现代农业建设工程,现代农业不断向经营产业化、功能多元化、设施现代化、布局区域化、生产科技化、生态环境优良化、经营主体知识化方向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商品蔬菜、名优茶叶、优质水果、特种水产、花卉苗木、现代竹林、传统蚕桑七大支柱产业,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2009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1713元。
我县先后获得“中国银杏之乡”、“中国红梅之乡”、“中国栝楼之乡”、“中国扬子鳄之乡”、“中国果菜无公害十强县”、“中国茶叶发展政府贡献奖”、“AA省农业特色产业竹木强县”等荣誉称号。
生态高效优质主导产业初具规模。
2009年底,全县农业七大特色产业发展到94万亩(其中设施农业12.8万亩),产值25.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60%以上,规模化发展、区域化布局格局基本形成;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
推进农机服务社会化,培育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作业公司等新型农机服务主体,全县农机总动力达39.1万千瓦。
大力推广水稻机械化插秧和油菜机械化收获技术,粮食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66.3%;农产品加工业取得长足进步。
全县投资额在100万元以上的农业企业190余家,资产总额20.4亿元,固定资产14.5亿元,年销售额30亿元,年利润4.7亿元,带动农户13.3万户,联结种养基地52万亩,波路梦(食品)加工、味之源水果加工等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不断引进,提升了我县农产品加工水平;农民组织化程度显着提升。
全县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66家,其中省级示范性合作社7家,市级示范性合作社22家,县二星级以上合作社17家,入社农民6290人,带动农户4.25万户,占全县农户的27.8%;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快推进。
全县制定并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发布的农产品标准138项,农产品企业标准115项,建立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园区1个,省级标准化园区14个,实施国家地理标记产品1个,获AA省农业名牌6只,湖州市农业名牌18只,省着名商标11件,市着名商标22件,“XX 白果”、“XX紫笋茶”获首届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百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不断提高。
79个农产品通过无公害农产品、有机绿化食品认证,累计建成省级以上无公害基地24万亩,绿色食品基地40万亩;休闲观光农业方兴未艾。
八都岕十里银杏长廊、和平城山桃源山庄、二界岭XX金钉子生态农业园区、渚山杨梅休闲基地等一批休闲观光农业基地已基本建成,顾渚茶文化景区、泗安仙山湖开发等一批生态项目正在加快实施。
我县现代农业发展总体呈良好发展势头,但也存在着农业产业化程度不够高、农业基础设施还比较滞后、农业服务机制不够健全、现代农业发展理念有待进一步提升等问题。
二、总体思路(一)指导思想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产业规划为引导,政策扶持为引擎,科技示范为引领,创新机制为动力,节庆活动为载体,行政推动作保障,充分发挥XX区位优势,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努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按照“优产业、强龙头、建基地、重特色、创品牌”的总体要求,不断推进现代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组织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努力促进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大发展、农产品加工水平大提高、品牌建设大突破、产业化带动能力大提升,通过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园区建设,建设一批特色主导示范园和精品农业示范园,为推进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XX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1.坚持市场为导向,遵循市场经济规律。
立足国内,面向国际,根据市场需求,坚持“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发展方向,培育发展主导产业、优势产品和龙头企业,自觉运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推进产业化经营。
重点鼓励发展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优、对农民增收贡献大的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和潜力产业。
2.坚持区域化布局,点、线、面同步推进。
注重发挥区域、资源、技术、产业、市场等优势,因地制宜,创新特色,积极鼓励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主导产业。
着力“点”的建设,推进高效农业示范点和专业村的建设;注重“线”的构建,重点推动长和公路、长达线、新318国道、南太湖滨湖大道等沿线区域的现代农业发展;突出“面”的提升,依托区域布局建设特色产业大园区。
3.坚持科技创新,注重创优品质品牌。
用现代农业科技武装农民及农业产业化各环节,着力提升农产品的品质。
建立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和检测监督体系,加强绿色产品及基地认证,实施品牌化战略,推动标准化生产,鼓励龙头企业发展精深加工,提高科技含量,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4.坚持尊重群众,农民主体和政府主导相结合。
发展现代农业根本目的是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农民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主体,也是市场主体,在坚持规划引导、政策推动、科技服务的同时,强化宣传发动和行政推动,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变“要我发展”为“我要发展”,形成上下齐心合力共促发展的良好氛围。
(三)总体目标立足打造长三角绿色高效农产品主产区的战略目标,不断把我县现代农业建设成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的产业发展体系,现代农业发展走在全市乃至全省前列。
到2012年总体目标为:做大特色产业,建成优质水果、茶叶、商品蔬菜、特种水产、花卉苗木、毛竹、蚕桑等特色农业产业基地100万亩;提高产品质量,建设省级以上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40万亩、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8万亩;打响产品品牌,创成市级名牌农产品20只、省级10只;拓展延伸产业,发展农业休闲观光园30个,园区面积3万亩;深化农产品加工,培育县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80家、市级40家、省级6家;提升组织化水平,规范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00家;增强销营能力,培育销售收入100万元以上的本县农产品经纪人1000名,建设农产品专业市场2个;建成省级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园区2个,农业特色精品园5个。
三、重点发展产业和空间布局(一)重点发展产业1.优质水果产业大力发展以葡萄为主的优质水果产业,重点推广设施栽培,到2012年,建成优质水果标准化生产面积8万亩。
葡萄:重点推广避雨栽培和保温栽培,到2012年,新发展3.89万亩,由2009年的2.11万亩发展到6万亩,成为全省最大的葡萄生产基地。
规划重点发展区域为雉城镇、虹星桥镇、和平镇、林城镇、泗安镇等乡镇。
其它优质水果2万亩。
其中杨梅1.5万亩,规划重点发展区域为李家巷镇、洪桥镇、龙山街道、水口乡等乡镇;梨3000亩,以蜜梨种植为主,规划重点发展区域为吴山XX县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乡;引进栽培新品种樱桃2000亩和引种蓝莓500亩,规划重点发展区域为二界岭乡。
2.茶叶产业茶叶产业总体以稳定茶叶种植面积、提高茶园基地栽培管理水平、优化茶叶加工工艺、提升茶叶品质、打响茶叶品牌、拓展营销渠道为主,到2012年,面积由2009年的8.4万亩发展到10万亩(紫笋茶5万亩、白茶5万亩),争创全省茶叶生产十强县。
紫笋茶:以改良栽培品种,提高茶园管理水平为主。
到2012年,新发展1万亩,由2009年的4.1万亩发展到5万亩,规划重点发展区域为水口乡、泗安镇、二界岭乡、雉城镇等乡镇;白茶:以提高加工能力、健全营销网络、拓展营销渠道、打响产品品牌、提高市场占有率为重点。
到2012年,新发展0.7万亩,由2009年的4.3万亩发展到5万亩,规划重点发展乡镇为和平镇、吴山乡等。
3.毛竹产业山区乡镇结合松材线虫病防治和低产林改造,大力发展毛竹产业,到2012年,全县毛竹面积由2009年底的33.3万亩发展到38万亩,成为全省竹业强县。
规划重点发展区域为和平镇、煤山镇、二界岭乡、槐坎乡、水口乡、白岘乡等毛竹主产乡镇。
4.商品蔬菜产业大力发展以大棚设施栽培为主的蔬菜产业,集中力量推进大棚茄子和食用菌快速发展。
到2012年,全县商品蔬菜由2009年的11.5万亩发展到13万亩,其中设施蔬菜由2万亩发展到4万亩,成为我省商品蔬菜主要生产基地之一。
大棚茄子:进一步加快雉城镇和洪桥镇环太湖沿线原产区域种植面积的扩大,加大力度推进吕山乡、虹星桥镇的发展。
到2012年新发展1.1万亩,由2009年的1.9万亩发展到3万亩,规划重点发展乡镇为雉城镇、洪桥镇、吕山乡、虹星桥镇等。
食用菌:以发展金针菇、磨菇等种植为主,到2012年建成2000亩的食用菌种植基地,规划重点发展区域为雉城镇、水口乡等乡镇。
其它设施蔬菜:推进大棚西瓜的发展,到2012年虹星桥镇建成5000亩的大棚西瓜基地;拓展大棚芦蒿、芦笋种植面积,到2012年水口乡建成3000亩的大棚芦蒿、芦笋基地。
5.花卉苗木产业以发展提升为主,鼓励发展中大规格、容器苗、观赏梅和市场适销对路名优树种,大力创新发展鲜切花。
到2012年,全县花卉苗木由2009年的13.5万亩发展到15万亩,走在全省前列。
绿化苗木:依托泗安镇的辐射作用,加快周边乡镇苗木产业的发展。
到2012年新发展面积0.8万亩,规划重点发展区域为泗安镇、林城镇、二界岭乡、小浦镇等乡镇。
观赏花卉:以AA和邦园艺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和AA冠龙园林绿化有限公司为龙头,带动盆栽观赏植物、鲜切花产业和观赏花卉的发展。
到2012年新发展面积2000亩,规划重点发展区域为泗安镇、龙山街道、林城镇等乡镇。
观赏梅:按照“以大力培育观赏梅为主,兼顾青梅发展”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XX东方梅园有限公司的带动作用,到2012年新发展面积4000亩,由2009年的1.1万亩发展到1.5万亩,同时推动红梅鲜切花产业发展,规划重点发展区域为林城镇和龙山街道等乡镇。
6.特种水产产业大力发展生态鳖、河蟹养殖,提升青虾、南美白对虾等其它特种水产的养殖管理水平,提高养殖效益。
到2012年,全县特种水产养殖面积由2009年的11.0万亩发展到13万亩,成为我省主要的淡水养殖基地。
生态鳖:充分发挥XX县太湖有机花鳖行业协会作用,利用一定知名度的“忘不了”有机花鳖品牌,加快我县生态鳖养殖规模。
到2012年新发展面积1.4万亩,由2009年的0.6万亩发展到2万亩,规划重点发展区域为虹星桥镇、和平镇、林城镇等乡镇。
河蟹:利用有一定知名度的省名牌产品“漾荡牌”河蟹品牌,加快我县河蟹养殖规模。
到2012年新发展面积0.5万亩,由2009年的1.5万亩发展到2万亩,规划重点发展区域为洪桥镇、夹浦镇、龙山街道等乡镇。
7.传统蚕桑产业不断提升蚕桑产业的种养水平,着力培育蚕桑产业专业村专业户,深化经营体制改革,提高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