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望海楼
一、望海楼概况
泰州望海楼公园占地面积约100亩,园内主要建设望海楼、州城墙遗址。其中,作为主要景点的望海楼位于公园东南角,楼高30多米,取宋代建筑风格,外观三层环廊,主体色彩取栗壳、青灰二色,古朴典雅。新望海楼的设计延续历史建筑风格,具体表现形式相对于历史记载更高大、壮美,线条流畅优美,表现手法高雅、脱俗,与泰州现有古建筑保持和谐一致的风格。州城墙遗址将恢复原有风貌,在原泰州古城墙位置复建。望海楼重建方案由中国四大名楼南京阅江楼的设计者、东南大学杜宝顺教授历时半年、三易其稿而成。
二、望海楼介绍
望海楼初建于南宋绍定二年,这座古风犹存的楼矗立凤城河岸已经七百多年了,历史上经历过四兴四废,大都毁于战火,而起于盛世。宋代称海阳楼,明代称望海楼,清代称鸣凤楼、靖海楼。
如今的望海楼为宋式建筑风格,重檐歇山顶,上盖黑褐色琉璃瓦,外观是典型的宋式彩绘,主要色彩取朱红、黄、白三种色系,显得古朴、典雅而大气楼高31.6米,内部从底座层到顶部可分为四层,内部面积达到2000多平方。望海楼位于泰州古城的东南角上,东南临城河。
大约在八千年,泰州地区还是一片汪洋大海。那时的海岸线还在扬州、镇江、泗阳至赣于一线。
对于这里,唐代诗人王维曾这样惊叹:“浮于淮泗,浩然天波,海潮喷于乾坤,江城入于泱漭。
在漫长的岁月里,随着长江及淮河海浪的不断冲击,大海渐行渐远,泰州慢慢地有海洋变成了浅海、湖泊、沼泽和陆地,最终形成了一个三百里的江淮肥沃平原。如今,尽管海潮
已退,没有浪涛的汹涌、苍莽,但这样的水面却包含着一份历尽沧桑后的厚重与沉稳,是淘洗千年后的大气与从容。而宏伟壮丽的望海楼也记载了泰州人对大海的回忆和追思之情。
望海楼外观三层,在加上底层,共四层。二楼正中悬一匾额“望海楼”,由原中国书法家协会会长沈鹏所书;四楼匾额“江淮第一楼”出自国学大师文怀沙之手;四楼北面的“领江淮雄风”,则由泰州解放前第一任县委书记彭冲题写。
进入二楼序厅,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大型镏金漆器《重修望海楼记》,该文由范仲淹第二十八代世孙范敬宜所书。在不到六百字的文章里,范老描述了泰州的历史、泰州的现在以及重修望海楼的意义。文章的前半段介绍了这座楼的概况,后半段则带着对海的敬畏、对大自然的敬畏以及对大自然可观规律的敬畏,表达了当今思想:环保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重修望海楼记》的后面,是大幅壁画——《海天旭日图》。壁画高4.35米,宽10.02米,由泰州著名画家吴骏历时一个月完成。壁画中,一轮红日冉冉升起,望海楼前波涛汹涌。
登上三楼,三楼是一个夹层,各种各样的书画展和文化艺术展经常在此举行。
来到四楼,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幅金箔牡丹图《前程似锦》。四楼是望海楼的最高层,也是观景台。凭栏远眺,虽不见当年汹涌澎湃的大海,但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现代化城市尽收眼底。之间凤城河水天相依,浑然一色,远近美景,数不胜数。东面是古色古香的桃园景区,当年孔尚任在此写下传奇《桃花扇》。桃园北面试梅园,是京剧大师梅兰芳的祖居。西望则是柳园,是评话宗师柳敬亭的故居。桃、梅、柳园分别代表了三种艺术形式——传奇、戏剧和评话,为全国独一无二的戏曲文化三家村。放眼望去,望海楼西面是文会堂,滕子京、范仲淹曾在这里以文会友,吟诗唱和。文会堂南面是三水湾,有全国唯一的建筑风水博物馆,西面则有南山寺。以北是天主教堂,哥特式的异国建筑显得格外醒目,也反映了泰州人对外来宗教的包容。
走下望海楼,在望海楼台阶的两侧,立有两块石碑。东侧石碑刻有明代泰州人徐嵩撰写的《重建望海楼记》,西侧石碑刻有清代泰州人夏荃写的《望海楼》文,这两块碑刻印证了明、清两代,望海楼曾几经修复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