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古代汉语的被动句
被动句式文言文
被动句式文言文
1. 吾被雨所淋,哎呀,就像那落汤鸡一般。
例子:吾出门未带伞,竟被那突如其来的雨所淋,岂不悲哉!
2. 彼被众人所围,恰似那众星捧月呀。
例子:他在舞台上表现出色,瞬间被众人所围,真是这般景象。
3. 其被困难所阻,这不是如同爬山遇荆棘嘛。
例子:他想要实现梦想,却被重重困难所阻,好无奈啊。
4. 吾被谣言所困,真好比陷入泥潭难以自拔。
例子:我啥也没做,就被那无端的谣言所困,冤不冤呐!
5. 她被赞美所包围,犹如那盛开的花朵受蜜蜂环绕。
例子:她表演精彩,自然而然就被赞美所包围啦。
6. 此屋被岁月所侵蚀,仿若那垂垂老矣之人。
例子:那间老房子,长久无人打理,就被岁月所侵蚀了呀。
7. 吾被工作所累,简直像那不堪重负的老牛。
例子:最近工作太多,我都被工作所累,太苦啦!
8. 他被荣誉所激励,不就像那骏马被鞭策而奋蹄嘛。
例子:获得荣誉后,他被荣誉所激励,更加努力了呢。
9. 其被病魔所缠,恰似那在黑暗中挣扎之人。
例子:他一直身体不好,如今又被病魔所缠,可怜哟。
10. 吾被爱情所醉,犹如那沉浸在蜜罐中的人。
例子:遇到真爱后,我就被爱情所醉啦,哈哈。
我的观点结论:被动句式文言文在表达上有其独特魅力,可以生动形象地展现各种情境和感受,让人更能体会其中的情感和意味。
古代汉语被动句
古代汉语语法
古代汉语被动句
一、概念上表被动的句子
在句法结构上同表示主动的句子在形式上没有区别 的表示被动的句子,就是概念上表被动的句子。这类 句子虽然表示被动意义,但由于没有形式标志,所以 不是被动句。如: ①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 (左传齐桓公伐楚) ②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郑伯克段 于鄢)
三、“为”字被动句
“为”字被动句被取代,是因为“为”字表 义复杂,易产生歧义: ①若民不为己用,不为己死,而求兵之劲, 城之固,不可得也。(荀子君道) ②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史记陈 涉起义)
四、“见”字被动句
① , 见 。(陈 )
五、“被”字被动句
被:寝衣(被盖)→ →遭受 → →被动 → →覆盖
“被 ”字句的形成
①寡人不祥,被于宗庙之祟。(战国策冯 諼)[动词性强,带名词性宾语] ②今兄弟被侵,必攻者,廉也。(韩非 子五蠹)[廉:正直。带动词性宾语] ③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史记屈原列传)
[表被动明显,但仅放在动词前]
④臣被尚书召问。(蔡邕《被收时表》)[完
全被动句,引进主动者]
六、复合被动句
二、“于”字被动句
①夫惟无虑而易敌者,必擒于人。(孙子兵法行 军) [去掉“于”,变为主动句,意思也完全相反了。] “于”字被动句被取代,是因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 七百里;南辱于楚。(孟子梁惠王上) [经过历史考察,
知“败于齐”“辱于楚”中“于”表被动;而“西丧地于秦七百里” 意思为“西面丢失七百里地给秦国”,非被动。]
①烈士为天下见善矣,未足以活身。(庄 子至乐) [刚勇之士被天下人称赞,却不能因此使自
被动句文言文
被动句文言文
昔有贤者,名曰孔明,字仲达,号卧龙。
其人博学多才,智谋超群,
乃蜀汉丞相也。
孔明辅佐刘备,共图大业,屡建奇功。
然天不假年,
刘备早逝,孔明遂辅佐其子刘禅,继续推行其治国方略。
孔明之才,为世人所称颂。
其所著《出师表》,言辞恳切,情真意切,表达了其忠贞不渝之志。
表中言:“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
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
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
孔明治蜀,以法治国,严明法纪,使民安居乐业。
其时,蜀中无盗贼
之患,百姓乐业,国库充盈。
孔明又提倡农桑,兴修水利,使蜀地五
谷丰登,人民富足。
其治国之道,为后世所效仿。
孔明之智,亦为世人所称道。
其用兵如神,屡出奇计,使敌军望风而逃。
如赤壁之战,孔明借东风,火烧曹军,大败曹操,奠定了三国鼎
立之局。
又如空城计,孔明以虚张声势,使司马懿疑惧,不敢轻举妄动,从而保全了蜀汉的疆土。
然而,孔明虽有经天纬地之才,却未能改变天命。
其北伐中原,虽屡
战屡胜,终因粮草不继,兵力不足,未能一统天下。
孔明临终之时,
仍念念不忘国家大事,其忠诚之心,感人至深。
孔明之事迹,流传千古,其忠贞、智慧、仁爱,为世人所敬仰。
其一生,虽未能实现其宏图大志,但其精神,却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
孔
明之名,将永载史册,为后世所铭记。
文言文常见表示被动句固定句式汇总
文言文常见表示被动句固定句式汇总
1、见……于……:(可译为“被”。
)
①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愚溪诗序》(现在这条溪水却被愚字玷辱,那是什么原因呢?)
2、为……所……:(可译为“被”。
)
①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鸿门宴》(如果不这样,你们这些人将都被刘邦俘虏!)
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为积威之所劫哉。
《六国论》(有这样的形势,却被秦国积久而成的威势所胁迫,土地天天消减,月月割让,而走向灭亡。
治理国家的人不要使自己被积久而成的威势所胁迫啊!)
③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
《孔雀东南飞》。
7古代汉语的被动句
“被”字用来表示被动,从战国末期萌芽,汉代 开始用得多了,但不能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只是 帮助表示被动的助动词,直到汉末才开始能引进 行为的主动者。
⑤今月十三日,臣被尚书召问。(蔡邕:被收时 表) “被”作介词,引进行为为主动者“尚书”。魏 晋以后,“被”字句用得越来越多,在口语里逐 渐完全取代了其它几种被动句,就是在仿古的文 言作品里,也常常使用“被”字句。
注意: 尽管用“於”字的被动句同现代汉语的被字句, 都是用介词引进行为的主动者,
பைடு நூலகம்
但“於”字引进行为的主动者是作为补语放在动 词的后面, “被”字引进行为的主动者是作为状语放在动词 前面。
⑦穷者常制於人。(荀子· 荣辱) ⑧走投无路的人常常被别人支配。
(二)、 “为”字式、“为……所”式
“为……所”式也象“为”字句一样,有时行为的 主动者可以不出现。
⑤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史记· 陈涉世家) ⑥嵩将诣州讼理,为所杀。(张中丞传后叙)
“为”和“所”连用,虽然没有引进行为的主动者, 被动意义也比单用“为”字明确,但“为所”连用 的被动句式在古籍中是较少见的。
(三)、 “见”字式,“见……于”式
这是用介词“为”引进行为的主动者,放 在动词的前面,使主语的被动性质明显地 表现出来。 ①道术将为天下裂。(庄子· 天下) ②而身为宋国笑。(韩非子· 五蠹) ③不为酒困。(论语· 子罕) ④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史记· 屈贾列 传)
“为”的作用本是引进行为的主动者,但有时“为” 字后面所引进的主动者可以不出现,直接把“为” 放在动词前面,仍是被动。这点也是和现代汉语 “被”完全相同。
古汉语的被动句式
古汉语的被动句式一、被动关系:主语和谓语之间是施受关系,即主语是受动者,是谓语发出动作的接受者。
二、两类被动句:(1)意念上的被动句,没有形式标记,是被动句的胚胎。
(汉语多此类句子:杯子打烂了,英译?be+broken+by me)①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②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
③人固不易知,知人亦不易也。
(2)被动句,有形式标记。
三、古汉语常用形式标记:见、于、为、被(一)、“见”字句(见,助动词,表被动,最早的被动句式,先秦时期)1、SP(受事主语)+见+V。
这是最古老的句式,甲骨文已经出现。
如:①今日王其步,见雨,无灾。
(今日商王出行,被雨淋,无灾)这种句式在春秋战国及其以后相当长的时期内都在使用。
如:①爱人者必见爱也,而恶人者必见恶也。
(墨子)②厚者为戮,薄者见疑。
③故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汙;耻不信,不耻不见信;耻不能,不耻不见用。
2、SP+见+V+于/於+OA(主动者)(用介词“于/於”引进主动者)如:①吾长见笑於大方之家。
(庄子)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3、SP+见+V+O如:①后有渤海陈斐见授此郡,忧愁不乐。
(太平广记)4、主+见+V有两种句式:(1)受事主语+见+V(2)施事主语+见+V(见≈我)①少加孤露,母兄见骄。
②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客气说法:①足下相为观察,还以见诲。
②张希祖若欲相识,自应见诣。
今天:请见谅、见怪、过蒙您见爱,实不敢当、不知有何见教?让您见笑了。
(二)、“于”字句(“于”介词,引进主动者,先秦时期)1、SP+V+于+OA。
主动句和被动句的对比,常常用“于”字句,如:①通者常制人,穷者常制于人。
②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三)、“为”字句(由助动词—→介词,先秦——唐代)1、SP+为+V,“为”是助动词。
常见动词有:戮、禽、虏、杀、笑等。
如:①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②厚者为戮,薄者见疑。
(韩非子)(“为”与“见”相互呼应,并列,所以说此处的“见”和“为”字的功能是一样的。
文言被动句举例
文言被动句举例
1. “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就像弱小的兔子被凶猛的老虎庇护,这就是被动呀!
2.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哎呀呀,这不就像努力了半天却被人嘲笑一样无奈嘛!
3.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好比吴广是那磁铁,士卒们都被他吸过去被动跟随啦!
4.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茅屋多可怜呀,就像无辜的孩子被狂风欺负!
5.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那两只小虫子可真是毫无反抗之力就被吞掉了,好惨呐!
6.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这不就是说你们都要像小羊羔一样被抓走嘛!
7.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就像是我总被那些厉害的人笑话,多尴尬呀!
8. “受制于人”,这不就跟被人拿捏住了一样难受嘛!
9.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那曾经的风流就这么轻易地被风雨给弄没了,多可惜呀!
10.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简直就像是被秦人那长久的威风给吓
唬住了呀!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文言被动句真的很有意思,通过这些例子能更好地理解古人的表达呀!。
古代汉语的被动表示法
二、古汉语常见被动句式
1、“……(动词)于……” ……(动词) 2、“……为(名词、动词)……” ……为 名词、动词) 3、“为(名词)所……” 名词) 4、“……见(动词)……” ……见 动词) 5、“见……于……” ……于 6、“……被(名词、动词)……” ……被 名词、动词)
1、“……(动词)于……” ……(动词)
2、“……为(名词、动词)……” ……为 名词、动词)
在动词谓语前用介词“ 在动词谓语前用介词“为”引进行为动作的施事者。介词 引进行为动作的施事者。 “为”与引进的名词或名词性词组构成介词结构在句中作 状语。例如: 状语。例如: ①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韩非子《五蠹》 韩非子《五蠹》 ②身体离散,为天下戮。 《吕氏春秋·慎大》 吕氏春秋·慎大》 ③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 《史记·淮阴侯列传》 史记·淮阴侯列传》 介词“ 介词“为”引进的行为施事者也可以不出现。只要有“为” 引进的行为施事者也可以不出现。只要有“ 字在,同样可以构成被动句式,例如: ①父母宗族,皆为戮设。 《战国策·策燕三》 战国策·策燕三》 ②城小而固,胜之不武,弗胜为笑。 《左传·襄公十年》 左传·襄公十年》 ③ 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用者,一章无补。 《论 衡·自纪》 自纪》
5、“见……于……” ……于
在动词谓语前加助动词“ 在动词谓语前加助动词“见”表示被动,在动词 谓语后用介词“ 谓语后用介词“於”引进行为动作的施事者。 “於”与引进的名词或各词性词组构成介词结构 在句中作补语。例如: ①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庄子·秋水》 庄子·秋水》 ②蔡泽见逐於赵。 《战国策·齐策》 战国策·齐策》 ④弥子瑕见爱于卫君。 《韩非子·说难》 韩非子·说难》 ⑤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史记·廉颇蔺相如 史记· 列传》 列传》 ⑥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 韩愈 《进学解》 进学解》
古代汉语被动句的类型
古代汉语被动句的类型在古汉语中,主语是谓语所表示行为的受动者的句式叫被动句。
A 语义上表被动的句子:如“文王拘而演周易……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兵挫地削,亡其六郡B 有句法标志的被动句:1)“于”字句。
用介词“于”引进行为的施动者,表示被动,即“谓语+于+施事者”的形式a “谓语+ 于+ 施事者”如:楚怀王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b “于”字句经常用于主动与被动对比的复句里。
如: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c “乎”(介词)的语法功能与介词“于”同。
2 )“为”字句。
a “为+ 施事者+ 及物动词”,如:(吾子)今为赤帝子斩之。
b “为+ 及物动词”,如: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3)“见”字句。
动词前边用“见”表示被动,构成“见+谓语”的形式或““见+谓语+于+施事者”a “见+ 谓语”如:人皆以见侮为辱。
b “见+ 谓语+ 于+ 施事者”,如:昔者弥子瑕见爱于卫君。
c 南北朝后,“见+ 动词(主动句)”表示“对我怎样”,如“慈父见背”(慈父背弃我)。
(不是被动句)4)“为……所……”句。
a “为+ 施事+ 所+ 谓语”。
如: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b “为+ 所+ 谓语”,如: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5)“被”字句。
a “被+ (施事者)+ 谓语”如:臣被尚书召问。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b 先秦“被”是及物动词,意为“复盖、遭受、蒙受”,如:光被四表。
c 汉代后,至今,“被+ 谓语”。
如:杯子被打破了。
1、用“为”、“为……所……”或“……为所……”表被动。
介词“为”引进行为动作的施事者,与引进的名词或名词性词组构成介词结构在句中作状语。
例如:⑴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屈原列传》)⑵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伶官传序》)⑶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六国论》)⑷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鸿门宴》)2、用“于”或“受……于……”表被动。
介词“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与引进的名词或名词性词组构成介词结构,在句中作补语。
壹、古代汉语被动句
壹、古代汉语被动句一、问答:1.什么是被动句?2.古代汉语的被动句有哪几种类型?二、下面的句子哪些是被动句?1.是狼为虞人所窘,求救于我。
(中山狼传)2.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鸿门宴)3.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战国策·燕策)4.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心为鲧、禹笑矣。
(韩非子·五蠹)5.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
(论积贮疏)6.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7.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李密《陈情表》)8.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禀禀也,窃为陛下惜之。
(论积贮疏)三、说明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性和意义:1.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庖丁解牛)2.虽然,不可不为.生言之。
(答李翊书)3.卫太子为.江充所.败。
汉书·霍光传)4.今不取,后世心为.子孙忧。
(季氏将伐颛臾)5.士卒多为.用者。
(陈涉起义)6.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战国策·燕策)7.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北冥有鱼)8.兵破于.陈涉,地夺于.刘氏。
(汉书·贾谊传)9.其母上书言于.王曰。
(秦于赵兵相距长平)10.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劝学)11.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汉书·项羽传)12.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
(郑伯克段于鄢)13.随亡于.荆,吴并于.越。
韩非子·说疑)14.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庄子·秋水)15.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负于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訾于民。
(更法)16.寡人不祥,被.于宗庙之祟。
(冯谖客孟尝君)贰、习惯句式、成分省略一、指出下列句中的习惯句式并说明其意义:1.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2.伤未及死,如何勿重?(左传·僖公二十二年)3.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孟子·梁惠王上)4.巫妪、三老不来还,奈之何?(西门豹治邺)5.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子路从而后)6.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7.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子·七十四章)8.大王自料,勇悍仁强孰与项王?(韩信拜将)9.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北冥有鱼)10.与不谷同好,如何?(齐桓公伐楚)1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12.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天论)13.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2025年高中语文文言文基础考点清单:文言句式之被动句
被动句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
(一)有标志的被动句【一个标识词的被动句】1.用介词“于”表示被动。
其语法结构为“受事者(有时省略)+谓语动词+于+施动者”(1)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屈原列传》)句意:所以在内被郑袖所迷惑,在外被张仪所欺骗。
(2)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师说》)句意: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地学习了,不受时俗的拘束。
(3)舜发于畎亩之中。
(《孟子·告子下》)句意: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
(4)不能容于远近。
(《五人墓碑记》)句意:不能被远近各地所容纳。
(5)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廉颇蔺相如列传》)句意:赵国强,燕国弱,而您受宠于赵王。
(6)使不辱于诸侯。
(《廉颇蔺相如列传》)句意:为了使相如在诸侯面前(不因地位低微)被侮辱。
(7)圣人不凝滞于物。
(《渔夫》)句意:聪明贤哲的人,不被任何事物拘泥。
(8)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五代史伶官传序》)句意:聪明勇敢的人反而常被所溺爱的人或事困扰。
(9)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报任安书》)句意:至于被正义和公理所激奋的人,则不是这样。
(10)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五人墓碑记》)句意:被正义激发而死在这里的人。
(11)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赤壁赋》)句意: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12)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孟子·滕文公章句上》)句意:脑力劳动者统治人,体力劳动者被人统治。
2.用“见”或“见……于……”表示被动。
其语法结构为“受事者(有时省略)+见+谓语动词”(1)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廉颇蔺相如列传》)句意:秦国的城池恐怕不可能得到,白白地被欺骗。
(2)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屈原列传》)句意:众人都沉醉,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
(3)百姓之不见保。
(《齐桓晋文之事》)句意:老百姓没有受到爱护。
古代汉语被动句式类型
古代汉语被动句式类型
1. “哎呀呀,有一种被动句式叫‘于’字式,就像‘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这劳力者不就是被人治理嘛,多有意思啊!”
2. “嘿,还有‘为’字式呢!‘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这人不就是被宋国笑话嘛,是不是很好理解呀!”
3. “哇塞,‘见’字式也很常见哦!‘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这忠诚的人被诽谤,多让人气愤呀!”
4. “你们知道吗,有一种‘被’字式呢!‘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忠心却被诋毁,能不怨恨吗?”
5. “哎呀,‘为……所’式也很特别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茅屋被秋风给破坏啦,这场景多生动啊!”
6. “嘿哟,‘为……见’式也有哦!‘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这不就是被流放嘛,真无奈啊!”
7. “哇哦,‘受……于’式了解一下呀!‘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被别人制约,多憋屈呀!”
8. “哈哈,‘受……见’式也存在呢!‘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老是被那些有学问的人笑话,多尴尬呀!”
9. “哎呀呀,‘为……于’式也别错过呀!‘胥之父兄为戮于楚’,这家人被楚国杀戮,多悲惨啊!”
10. “嘿嘿,这些古代汉语被动句式类型是不是很神奇呀!大家一定要好好记住哦!”
我的观点结论:古代汉语被动句式类型丰富多样,通过这些例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它们,真的很有学习的必要呀!。
第八章 古代汉语的被动表示法
第八章 古代汉语的被动表示法
一、被动与被动句式 二、古汉语常见被动句式
一、被动与被动句式
被动:所谓被动,即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 为动作的受事者、承受者,而不是发出者、施事 者。如: 蔓草犹不可除。(《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蔓草犹不可除。(《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 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韩非子五蠹》) 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韩非子五蠹》 。( 这种只有从意义上能理解出其中的被动含义,而 句中没有任何特殊词语能体现其被动含义的被动 句,被称为“意念被动句”,也叫做“无标志的 被动句”。
4、“被”字句 “被”字被动句式在战国末期已经出现,汉代以 后逐渐增多,并一直延续到现代汉语中,成为现代 汉语的最主要被动句式。
构成: 在谓语中心语的前面加“被”,后来在
“被”之后可以出现主动者。 “被”本身可以表示被动,后来 也可作介词引入行为动作 ②能引入主动者。
“被”是由动词逐步演变、虚化来表示被动含义和 引入主动者的。被动句中的“被”的源头是动词“ 被”,是“蒙受”、“遭受”的意思。如: 地少人众,数被水旱之灾。(《史记货殖列 地少人众, 被水旱之灾。(《史记 。( 传》) 先王能令其民蹈白刃,被石矢。(《商君书 先王能令其民蹈白刃,被石矢。(《商君书 。( 慎法》) 慎法》
特点:
3、“见”字句 古代汉语中另一种常见的被动句式是“见”字句。 构成: 在谓语中心语的前面直接加“见”。 “见”的作用: “见”是副词,本身表达“被”的 意思,即直接表示被动。 ①“见”出现在动词之前。 特点: ②“见”不能引入主动者。 ③可以靠“于”字句帮助,构成“见…… 于”式,引入主动者。 如: 厚者为戮,薄者见疑。(《韩非子说难》 厚者为戮,薄者见疑。(《韩非子说难》)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楚辞渔父》 (《楚辞渔父》)
文言被动句举例
文言被动句举例
1. “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
”就像三国时期的蜀汉,有山川之险,百姓也拥护,那些贤能之士不就被刘备所用了嘛!
2.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哎呀,这就好像一个啥都不懂的人总被那些行家笑话一样!
3.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这不就跟那秦二世似的,最后死在他人手里,被天下人耻笑,这是为啥呀!
4.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要是不这样,你们这些人不都得被人家俘虏了呀!
5.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就如同那忠心耿耿的人却被怀疑,被诽谤,多冤呐!
6.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这不就像在那浑浊的世界里,只有自己清醒,结果却被放逐了嘛!
7.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就好像那些曾经的辉煌,总是会被风雨渐渐消磨掉一样,多可惜呀!
8.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那茅屋被秋风给破坏了,多可怜呀,就像有时候我们珍视的东西被轻易破坏一样!
9. “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现在那些高官显位的人,一旦犯了罪,有的逃跑了,还不能被远近的人所容纳,这多讽刺呀!
10. “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悲哀呀!有这样的形势,却被秦人的积威所胁迫,这得多无奈呀!
总之,文言被动句在很多时候能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一种无奈、悲哀或者其他的情感,让我们更能体会到古人的心境和感受。
高中语文文言文被动句例句
高中语文文言文被动句例句以下是十条高中语文文言文被动句例句及例子:1. “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
”就像一个强大的团队,有厉害的人愿意被它所用啊!例子:在班级中,班长能力强又受大家信任,很多同学都愿意为他所用。
2.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这不是被天下人笑话嘛!例子:他做事总是不靠谱,最后落得个身死人手,为大家笑的下场。
3.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哎呀呀,不然你们都要被俘虏啦!例子:敌人太凶猛了,再不逃跑,我们这些人皆且为所虏呀。
4.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我这不就老是被那些厉害的人嘲笑嘛!例子:我在这方面知识浅薄,总是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5.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诚信却被怀疑,忠心却遭诽谤,多冤呐!例子:他那么努力工作,却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太让人心疼了。
6.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整个世界都浑浊就我清白,大家都醉了就我清醒,所以才被流放呀!例子:他坚持自己的原则,在那个混乱的环境中,可不就举世混浊而他独清,众人皆醉而他独醒,是以见放嘛。
7.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费心的人统治别人,出力气的人被别人统治,不就是这样嘛!例子:在古代社会,很多时候就是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8. “不拘于时,学于余。
”不被当时的风气所拘束,还向我学习呢!例子:他很有自己的想法,不拘于时,学于很多有才华的人。
9. “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结果自己死了国家也灭亡了,被天下人嘲笑啊!例子:那个昏君的所作所为,最终导致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10.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这不是曹操被周瑜困住的情况嘛!例子:他们的处境,就像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我的观点是:文言文被动句在高中语文中很重要,掌握这些例句可以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含义和用法,对于提升语文素养很有帮助呢!。
第四节 新古代汉语的被动表示法
如何判断意念被动句? 第一,谓语动词是表示人的动作行为的, 但主语却是非指人名词者是被动句。 第二,谓语是及物动词,但后边不带宾语 的也可能是被动句。 第三,宾语是主语的一部分的。
二、有标志的被动句
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主要是借助于一些虚词 来表示被动的,可以分为四类:“于”字句、 “见”字句、“为”字句、“被”字句。
3、主语后用“为”引出动作的施事,动 词前用辅助性代词“所”加强被动意味。 句子结构:主语+为+施事+所+动词 世子申生为骊姬所谮。 范睢为须贾所馋。 4、“为”、“所”紧紧相连放在动词前 表示被动。 句子结构:主语+为+所+动词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嵩将诣州讼理,为所杀。 5、动词前用“为”表被动,后用“于” 引进施事。 句子结构:主语+为+动词+于+施事 胥之父兄为戮于楚。
(二)介词“为”构成的被
介词“为”构成的被动句的结构比较复杂,主要有: 1、主语后用介词“为”引进动作的施事。 句子结构:主语+为+施事+谓语动词 妪曰:“吾子,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为赤帝子 斩之,故哭。” 多多益善,何以为我禽?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老母今以天年终,政将为知已者用。 2、施事可以不出现,“为”直接放在动词前。 句子结构:主语+为+谓语动词 (李广)宽缓不苟,士以此爱,乐为用。 自今无有代其君任患者,有一于此,将为戮乎?
二、标点并翻译下面一段文字。 昔者弥子瑕见爱於卫君卫国之法窃驾君车 者罪至刖既而弥子之母病人闻往夜告之弥 子矫驾君车而出君闻之而贤之曰孝哉为母 之故而犯刖罪与君游果园弥子食桃而甘不 尽而奉君君曰爱我哉忘其口而念我及弥子 色衰而爱弛得罪於君君曰是尝矫驾吾车又 尝食我以其馀桃故弥子之行未变于初也前 见贤而后获罪者爱憎之至变也(史记· 老 子韩非列传)
文言文被动句及翻译
吾王被执于楚。
翻译:我的王被楚人俘虏了。
解析:此句中,“被”字用作被动语态,表示主语“吾王”受到了“楚人”的“执”(执,动词,意为俘虏)。
二、例句二:
吾友被酒所困。
翻译:我的朋友被酒困住了。
解析:此句中,“被”字同样表示被动,主语“吾友”受到了“酒”的“困”(困,动词,意为困扰)。
三、例句三:
城破,百姓被杀。
翻译:城池被攻破,百姓被杀。
解析:此句中,“被”字表示被动,主语“百姓”受到了“杀”(杀,动词,意为杀害)。
四、例句四:
吾家之宝剑被吾弟借去。
翻译:我家中的宝剑被我弟弟借走了。
解析:此句中,“被”字表示被动,主语“吾家之宝剑”受到了“借去”(借去,动词短语,意为借走)。
五、例句五:
书生被友嘲笑。
翻译:书生被朋友嘲笑。
解析:此句中,“被”字表示被动,主语“书生”受到了“嘲笑”(嘲笑,动词,意为嘲笑)。
我见吾师被囚禁。
翻译:我看到我的老师被囚禁了。
解析:此句中,“被”字表示被动,主语“吾师”受到了“囚禁”(囚禁,动词,意为囚禁)。
七、例句七:
我国被列强侵略。
翻译:我国被列强侵略。
解析:此句中,“被”字表示被动,主语“我国”受到了“侵略”(侵略,动词,意为侵略)。
通过以上七例文言文被动句的列举及翻译,我们可以看出,被动句在文言文中的运用十分广泛,尤其在表达被动的动作、遭受的灾害等方面,具有独特的表达效果。
这些被动句不仅展现了古汉语的丰富性,也体现了古人对于语言表达的追求和智慧。
(四)古代汉语被动句
古代汉语被动句的产生
这种句子用“为”引进动作行为的发出者,用“所”帮 助表示被动。被动的意味比单用“为”字表现得更加明 显。在先秦古籍中已有少数此例。
⑷楚虽削弱,为秦所轻。《战国策·秦策》 ⑴敝邑为大国所患。《吕氏春秋·审应览》 注意:“为……所”式,正如“为”字句,有时动作行
⑹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也邪?《庄子·山木》 ——把外物当作 物来支配,而不被外物当作 物来支配,
那么,怎么会受拖累呢?
古代汉语被动句
⑺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汉书·项羽传》 ⑻穷者常制于人。《荀子·荣辱》 古汉语的“于”字句式:受事主语+谓语动词+于+行为主
动者 现代汉语“被”字句式:受事主语+被+行为主动者+谓语
古代汉语被动句的产生
总之,“被”字作谓语动词的状语,它是一个助动词。“被”字的 作用是被动句的标志。“被’字原是动词“遭受、蒙受”的意思。 如“被侵”——遭受侵犯;“被辱”——遭受污辱;“被攻”—— 遭受攻击。这里的动词性都还很强,还可以把它分析成谓语动词, 可以不看成被动句。例⑶“被谤”由于与“见疑”对举,“被”字 的被动意义就明显一些。例⑷中“被”字的意思虚化得多,更应看 成表被动的助动词。
古汉语的被动表示法
一、概念上表被动的句子(意念被动 句)
⑴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荀子·修身》
“概念上表被动的句子”,又叫意念被动 ⑵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左传·郑
伯克段于鄢》 ⑶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意念被动句
有的名词直接加在动词谓语的前面,也是概念上表被动的句 子。
⑷兵挫地削,亡其六郡。《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5)昔者龙逢斩,比干剖。《庄子·去箧》 用主动的形式表示了被动的内容。“兵挫地削”同主动句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为”字
句
在及物动词前加介词“为(wéi)”引出动 作行为的主动者,构成“为+名词(施事者)+及 物动词”的被动句式。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为宋国笑”,即在动词“笑”前面用介词 “为”引进动作行为主动者“宋国”。 “吾子,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为赤帝 子斩之。” “为赤帝子斩之”,即在动词“斩”的前面用 介词“为”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赤帝子”。
以上几句都是主动与被动对比的句子。前、后句的主 语和动词都是一样的,但是前句为主动句,后句为被动 句。其形式标志就是用介词“于”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 者。介词“乎”的语法功能与介词“于”相同。“乎” 也可以用在被动句里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万尝与庄公战,获乎庄公。” “获乎庄公”即 “获于庄公”(被庄公所擒获)。 “志乎古,必遗乎今。” “遗乎今”即“遗于今”(被今人所遗弃)。
1、“于”字 句
在及物动词后加上介词“于”(或“乎”), 用以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构成 “及物动词+ 于+名词(施事者)”的被动句式。
“(楚怀王)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郑袖”、“张仪”分别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由 介词“于”引出。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许行》) “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荀子·修身》) “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汉书·项羽传》)
介词“为”后的主动者有时可以不出现, “为”后紧接着及物动词,仍然构成被
动句式。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为”后面省略动作行为 主动者“秦”。
“若信者,亦已为禽矣。” “为”后面省略动作行 为主动者“成安君”。
3、“为……所……”
句
用介词“为”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并在 动词前加上专门表示被动的动词词头“所”字, 构成“为+名词(施事)+所+及物动词”的被动 句式。
又如《报任安书》“文王拘而演周易,……屈原放逐, 乃赋离骚。”句中的“拘”是被拘禁的意思,“放逐” 是被放逐的意思。从上下文可以体会到这一点。两句主 语“文王”和“屈原”分别是动词“拘”和“放逐”的 受事者。
思考:意念被动句的特点
①牢曰:“子云:‘吾不试,故艺。’”(《论 语·子罕》)
②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庄子·胠箧》) ③(逢丑父)伤而匿之,故不能推车而及。(《左
介词“于”除了可以用在被动句里引进动 作行为的主动者外,还可以介绍动作行为的处 所等。因此对于“于”的用法需要悉心辨认。 有时甚至在一些表示被动的句子里,介词“于” 也只是介绍动作行为的处所,而不是引出主动
者。 “吾围于陈蔡之间。”
这一句很显然是被动句。“围”是被围的意 思。但是,介词“于”后面引进的“陈蔡之间” 只是表示被围的处所。所以,这一句应当属于意 念被动句。
传·成公二年》)
④人固未易知,知人亦未易也。(《史记·范睢蔡泽 列传》) 这类句子没有表被动的形式标志,在形式上同主
动句完全一样。它的被动意义只能从主语同谓语之间 的语义关系上去理解,看主语是否是谓语动词的受事 而不是施事。
(二)被动句式
这种句子在谓语 前面或后面带有表示 被动关系的词语。这 些词语就成为表示被 动关系的形式标志。 现代汉语的形式被动 句一般借助介词“被” 来表示,古汉语的形 式被动句相对来说则 复杂些,主要有以下 五种形式:
表被动的助动词“见”不同于“于”和 “为”,不能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当句子需 要明确表达出施事者的时候,“见”字句要同 “于”字句搭配使用,构成“见+及物动词+于+ 名词(施事)”的句式,这是一种比较完善的被 动①句吾式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
4、“见”字 句
在及物动词前加表被动助动词“见”,构成“见 +及物动词”的被动句式。
“人皆以见侮为辱。” “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这些句中的“见”,今译时大致 可以译为“被”。
表被动的助动词“见”到了魏晋南北朝 时期又演变为副词,用在及物动词前,表示 对他人所发动作行为的接受,有指代宾语的
汉语的叙述句根据主语同谓语之间的施受 关系可以分成两类:
1、 主动句: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达动作行为的 发出者,即施事者。 “季氏将伐颛臾。”
主语“季氏”是谓语动词“伐”的发出者,所 以是主动句。
2、 被动句: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达动作行为的 接受者,即受事者。 “郤克伤于矢,流血及屦。”
主语“郤克”不是谓语动词“伤”的发出者, 而是“伤”的受事者,即被射伤,所以是被动句。
①楚遂削弱,为秦所轻。(《战国策·秦策》) ②先即制人,后即为人所制。(《史记·项羽本 纪》) ③羸兵为人马所蹈藉。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同“为”字句相仿,“为……所……”句 也可以省略施事成分。从而构成“为所”连 用的情况。
若属皆且为所虏。 (《史记·项羽本纪》)
“为……所……”式起源于战国时期,是由 被动式“为”字句发展而来的,在先秦文献中出 现频率很低,汉以后开始增加,东汉以后成为一 种主要的被动格式。这种句式主要是强调了动词, 是古汉语中最常见的一种被动格式,并一直沿用 至今,如“流行歌曲为青年人所喜爱”。
古代汉语的被动句
一、什么是被动句?
被动句的主语和谓语之间是被动关系,即主 语是谓语所表示的动作、行为的被动者和受事者, 而不是主动者和施事者。
远古时期的汉语里,在句子的结构形式上没有 被动和主动的区别,直到甲骨文中还是这种情况, 而且甲骨文中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也很少。西周金 文中开始出现形式被动句,春秋以后被动句的形式 丰富起来,而真正用介词“被”的被动句则出现在 东汉以后。
作用。可译为“我”或“自己”。
“凡举事无为亲厚者所痛,而为见仇者所快。”
“见仇”即仇恨我(或自己)。
“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见用”即录用我。
“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见恕”即原谅我。
现代人们通常所说的“请勿见笑”(取笑我)或 “请勿见怪”(责怪我)等,“见”都是同样的用 法。
5、见……于……句式
二、古代汉语被动句的类型
(一) 语义上表示被动的句子——意念被动句 这种被动句在形式上与主动句没有区别,主语的 被动性质只能从意思上去理解,所以人们又称之 为意念被动句。
如《郑伯克段于鄢》“蔓草犹不可除”一句。“除” 的意思是被除掉的意思。从上文的内容可以领会到这一 点。主语“蔓草”是动词“除”的受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