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高一 安徽省泗县双语中学2012至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人教版语文高一 安徽省泗县双语中学2012至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双语中学2012-2013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I卷(阅读题共6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琴的文化内涵古琴,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手中爱不释手的器物。
特殊的身份使得琴乐在整个中国音乐结构中属于具有高度文化属性的一种音乐形式。
“和雅”、“清淡”是琴乐标榜和追求的审美情趣,“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是琴乐深远意境的精髓所在。
古琴的韵味是虚静高雅的,要达到这样的意境,则要求弹琴者必须将外在环境与平和闲适的内在心境合二为一,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琴曲中追求的心物相合、人琴合一的艺术境界。
在这一方面,伯牙的经历可称为后世的典范。
传说,伯牙曾跟随成连学琴,虽用功勤奋,但终难达到神情专一的境界。
于是成连带领伯牙来到蓬莱仙境,自己划桨而去。
伯牙左等右盼,始终不见成连先生回来。
此时,四周一片寂静,只听到海浪汹涌澎湃地拍打着岩石,发出崖崩谷裂的涛声;天空群鸟悲鸣,久久回荡。
见此情景,伯牙不禁触动心弦,于是拿出古琴,弹唱起来。
他终于明白成连先生正是要他体会这种天人交融的意境,来转移他的性情。
后来,伯牙果真成为天下鼓琴高手。
琴者,禁也。
作为“圣人之器”的琴,演奏时自然有其独特而严格的规范。
《红楼梦》第八十六回,贾宝玉得知林黛玉会弹琴时,便要妹妹为自己演奏一曲。
林黛玉这时讲到:“若要抚琴,必择静室高斋,或在层楼的上头,在林石的里面,或是山巅上,或是水涯上。
再遇着那天地清和的时候,风清月朗,焚香静坐,心不外想。
”又说:“若必要抚琴,先须衣冠整齐,或鹤氅,或深衣,要如古人的像表,那才能称圣人之器,然后盥了手,焚上香。
”在中国众多的音乐形式中,古琴集儒道两家思想精髓于一身。
儒家主张入世哲学,重视人生的现实问题,强调艺术对人伦的教化作用。
儒家所提倡的音乐讲究中正平和,不追求声音华美富丽的外在效果。
安徽省泗县二中2012-2013学年高一6月月考 语文 Word版含答案
2012-2013学年度泗县二中语文月考卷 第I卷(选择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小题 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
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
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
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但是,我还有要说的话。
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
自然,请愿而已,稍有人心者,谁也不会料到有这样的罗网。
……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确是死掉了,这是真的,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 (选自《记念刘和珍君》) 下面是对“惨象”和“流言”所指的具体内容的解释,准确的一项是 A. “惨象”指: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 “流言”指:说她们是“暴徒”。
B. “惨象”指: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尸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流言”指:说她们是“暴徒”。
C. “惨象”指: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 “流言”指: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D. “惨象”指: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尸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流言”指: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作者在文中对两种谬论都给予了反驳,反驳这两种谬论的有关句子是 A. 驳“暴徒”的句子是:“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
” 驳“利用”的句子是:“那时是欣然前往的。
” B. 驳“暴徒”的句子是:“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驳“利用”的句子是:“那时是欣然前往的。
” C. 驳“暴徒”的句子是:“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
” 驳“利用”的句子是:“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 D. 驳“暴徒”的句子是:“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驳“利用”的句子是:“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安徽省泗县双语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1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 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请在答题卷上作答。
【注意事项】 1.答,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写在上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卷面清洁,不破损。
5.做选择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黑色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答案涂黑。
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1-3题。
(9分) 社会转型和文化转型 ①当代中国的社会格局,从2007年底、2008年初开始转型,标志是厦门Px事件和“周老虎”事件,市民或网民分别在街头和网上开始社会运动。
当代中国的文化格局,则是从2008年底、2009年初开始转型,标志是”的横空出世。
随着社会转型和文化转型由下而上的启动,公众逐渐理性地表达反对立场和戏谑性地使用反讽话语,公民意识呼之欲出。
②2010年,各种社会事件目不暇接,加速度出现。
“俯卧撑”、“躲猫猫”在2008年、2009年分别是年度关键词,但是在201O年,此类事件昙花一现,就立即被层出不穷的其他事件覆盖。
在社会事件的重重压力之下,文化领域暗流涌动,不时激荡成风波,摩罗、汪晖、唐骏、李一、周立波等纷纷成为风波中的主角。
唐骏、李一、周立波并非文化界人士,分属商业、养生、娱乐领域,但是他们都事发于文化层面,唐骏的学历、李一的信仰、周立波的网络观均遭到摧毁性的质疑。
除了李一的“天价养生班”被暂停,唐骏的“打工皇帝”身份没有动摇,周立波的“海派清口”依然票房不错,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无需付出代价。
③与80年代精英“启蒙”公众不同,当下,公众“启蒙”精英成为常见现象。
90年代以降,知识分子的专业化取代了公共性。
许多精英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各有所长,在专业以外几乎一无所知,对于公共问题的看法缺乏“常识”,却凭借对话语权的垄断成为权威。
在网络时代尤其是微博时代,话语权失去了决定性作用,价值观开始变得越来越重要。
安徽省泗县双语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
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选择题填在答题卡上,主观题写在答题卷对应题号位置。
第Ⅰ卷 阅读题 一、文言文(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且相如素贱人 素:向来 B.顾吾念之 顾:回头看 C.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宣言:扬言 D.相如引车避匿 引:调转 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且庸人尚羞之”中“羞”字相同的一项是( ) A.相如每朝时 B.大王必欲急臣 C.而相如廷叱之 D.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3.“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
”对蔺相如的这一举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蔺相如是文臣,自感不如老将军廉颇的功劳大,因而不好意思与廉颇“争列”。
B.这一举动表明蔺相如的忍辱、退让,他宽宏大量,以国家大事为重。
C.蔺相如害怕见廉颇,担心受到他的羞辱。
D.蔺相如自知自己是一个门客,地位低下,因而没勇气跟廉颇见面。
4.把文言文中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列两组加点词的含义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圣人之所以为圣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A.与的“惑”相同,与的“所以”不同 ? B.与的“惑”相同,与的“所以”亦相同 ? C.与的“惑”不相同,与的“所以”也不同 ? D.与的“惑”不相同,与的“所以”相同 .从句式特征看,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一句相同的一项?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 C.不拘于时,学于余? D..下面对这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所提出的无论贵贱长幼,有道者皆可为师的择师标准,打破了门第观念,很有积极意义。
安徽省泗县双语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泗县双语中学2012-2013学年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一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请用0.5毫米墨色笔将答案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 一、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回答文后的问题。
?~《蜀道难》这首诗评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大体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线索,抓住各处山水的特点,以展示蜀道之难。
B.这首诗融贯着诗人的浪漫主义激情,主要表现在诗人寄情山水,放浪形骸,他对自然景物不是冷漠的观赏,而是用奇特的想像让景色带上浓郁的主观色彩,赋予诗人情感的气质。
C.这首诗以七言为主,其余是散文化的杂言,句式参差错落,长短不齐,形成了极为奔放的语言风格。
D.作者大肆渲染了旅愁及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目的在烘托入蜀友人的感受。
(1) ,塞上风云接地阴。
寒衣处处催刀尺, 。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2)千呼万唤始出来, 。
,此时无声胜有声。
东船西舫悄无言, 。
夜深忽梦少年事, (白居易《琵琶行》) 三、(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将 军 泪 刘建超 将军不流泪。
将军十二岁那年,揣着两块烤红薯,翻了三十里山路,参军报仇。
他牙齿咬破了嘴唇,鲜血直流。
村口的老槐树下,白匪肆虐,树上还吊着他父母的尸首。
队伍上很苦,大人都受不了。
年少的他受得了,餐凤宿露,酷暑严寒,他从不叫苦。
在队伍里长大的他,听到枪声就振奋,托起枪手就痒,打仗就知道往前冲。
暮秋。
他带领的一个连,在岐山山坳中与日本鬼子一个中队遭遇。
两天两夜,枪炮震聋了山谷,硝烟熏黑了黄土。
硝烟散尽,活下来九个人——“站住,我命令你们站住!”鬼子依然往前走,前面的一个鬼子还跑了起来。
他沉不住气了,手中的枪响了,跑在前面的鬼子趴下不动了。
后来从鬼子口中得知,鬼子是看到前面的岐水河了,想去洗一洗。
他受了处分,被降了职。
他不后悔,拿了一瓶酒,坐在烈士坟墓前,喝得酩酊大醉。
安徽省泗县双语中学2013届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卷
泗县双语中学2012-2013届高三12月月考试卷 语文测试题 出卷人:高三语文组 第I卷(阅读题 共63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自然、社会和人的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其实质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人与人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
生态文明不仅是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哲学问题。
生态哲学将生态理念引向社会生活,将自在的哲学本质转换为自为的生态智慧。
西方深层生态学的代表人物奈斯说:“今天我们需要的是一种极其扩展的生态理想,我称之为生态智慧。
”生态智慧重建的不仅是自然生态平衡,更重要的是要重建人的精神生态和整个文明生态的平衡。
现代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不仅包括外部自然生态的危机,而且也包括社会内部的自然生态的危机,前者导致自然生态平衡的破坏,后者导致人类社会系统的破坏。
生态哲学是走向生态文明的理论准备,是人与自然关系反思后的生态觉悟,以及作为这种觉悟的生态智慧和理念在社会生活领域的扩展和推进。
生态文明既反映人类对自然生态的认识和改造,又反映人类将认识和改造自然生态所获得的积极成果应用于社会实践所取得的一系列积极成果,包括: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的重建、人与人的协调关系的构建、人类文明构成的协调关系的创建。
人与自然关系的重建是要建立自然生态,即从根本上解决人类发展同自然的矛盾,这是人类社会关系协调的基础;人与人的协调关系的构建则是要建立社会生态,是使各种社会矛盾的合理解决获得和谐有序的状态,这是自然生态重建的根本保障;人类各种文明构成的协调关系的创建目的是建立多元互补的文化生态,为社会生态的构建营造和谐有序的文明环境,为自然生态的重建奠定健康稳定的社会基础。
1. 下列关于“生态文明”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建设和谐社会所应遵循的自然、社会与人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
B.生态文明就是自然、社会与人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和持续繁荣。
安徽省宿州市泗县双语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新人教版
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自然、社会和人的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其实质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人与人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
生态文明不仅是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哲学问题。
生态哲学将生态理念引向社会生活,将自在的哲学本质转换为自为的生态智慧。
西方深层生态学的代表人物奈斯说:“今天我们需要的是一种极其扩展的生态理想,我称之为生态智慧。
”生态智慧重建的不仅是自然生态平衡,更重要的是要重建人的精神生态和整个文明生态的平衡。
现代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不仅包括外部自然生态的危机,而且也包括社会内部的自然生态的危机,前者导致自然生态平衡的破坏,后者导致人类社会系统的破坏。
生态哲学是走向生态文明的理论准备,是人与自然关系反思后的生态觉悟,以及作为这种觉悟的生态智慧和理念在社会生活领域的扩展和推进。
生态文明既反映人类对自然生态的认识和改造,又反映人类将认识和改造自然生态所获得的积极成果应用于社会实践所取得的一系列积极成果,包括: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的重建、人与人的协调关系的构建、人类文明构成的协调关系的创建。
人与自然关系的重建是要建立自然生态,即从根本上解决人类发展同自然的矛盾,这是人类社会关系协调的基础;人与人的协调关系的构建则是要建立社会生态,是使各种社会矛盾的合理解决获得和谐有序的状态,这是自然生态重建的根本保障;人类各种文明构成的协调关系的创建目的是建立多元互补的文化生态,为社会生态的构建营造和谐有序的文明环境,为自然生态的重建奠定健康稳定的社会基础。
1. 下列关于“生态文明”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建设和谐社会所应遵循的自然、社会与人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
安徽省泗县双语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试题.pdf
第一卷: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20小题,满分30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 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at would the man like to drink?A. Ice waterB. Orange juiceC. Coca-cola 2. Which class might be easy for the man?A. mathB. PhysicsC. Chemistry 3. When did the plane probably take off?A. At 4:15B. At 8:15C.At 12:15 4. What do we know about Lisa?A. She may be ill.B. She is talking to Frank on the phone. C. She left a message for Frank 5. How does the man feel?A. HappyB. ConfusedC. Sad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
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 B、C三 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
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7题。
6. Which activity does the woman dislike?A. SailingB. FishingC. Swimming 7. Where will the speakers stay?A. In a cabinB. In a big hotelC. In a tent 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8至9 题。
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1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所有客观选择题用2B铅笔填涂,所有题目答案请写在答题卷上,考试结束时只需上交答题卷。
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化焦虑”弥漫当前社会一种浓郁的“文化焦虑”弥漫在当代中国社会。
随着国门的打开,以西方文化为主体的外来文化通过各种渠道不断涌向中国。
城市和乡村里的很多历史文化遗产以及大量的人文景观随着“旧城改造”和农村模仿城市的时尚建设不断消失。
于是,有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和各界人士呼吁保护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这种文化焦虑中有深沉的反思和忧患意识。
当下,“文化焦虑”和“文化忧患”促使一批专家学者致力于传统文化的复兴和教育,但他们过分片面地把中华民族文化等同于汉文化甚至一些儒家古典文化,特别是片面地把所谓的“国学”指称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全部。
一说到中国文化,言必称“国学”,视野局限在孔孟儒家之学和“四书五经”等汉文典籍上,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等同于进行一些儒家古代典籍的教育,不遗余力地在大中小学里进行所谓的“国学教育”。
各种“国学研究会”、“国学研究院”和“孔子学院”纷纷问世。
有的学者鼓吹;应该让包括“四书五经”在内的传统经典,尽早回到中国中小学课堂。
希望政府尽早启动这项影响中国前途和命运的改革工程,尽早颁布法律,肯定传统文化经典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
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并不完全等同于对传统的汉文化的认同。
鲁迅、胡适等一批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早已经看到了以“四书五经”等为载体的中国汉学典籍中的大量糟粕,所以才振臂呼唤引进“德先生”(民主)和“赛先生”(科学)。
新文化运动使中国博采众长,吸收了西方的科学和民主精神,才创新而形成了绵延至令的中国新文化。
如果依旧拘泥于儒家典籍的故纸堆中,不知今天的中国文化会是一个什么格局。
【语文】安徽省宿州市泗县二中2012-2013学年度高一下学期周考4
安徽省宿州市泗县二中2012-2013学年度高一语文卷试题说明:1.本试卷分一、二两卷,共150分,考试时间2小时。
2.客观题请准确填涂在答题卡上,主观部分请在答题纸规定区域内作答,超出部分无效。
第I卷(选择题,共30分)一、基础知识(12分,每题3分)1.下列字形和加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所怙(hù)踯躅(zhú)怆然(chàng)早缫而绪(sāo)B、偃仰(yǎn)妃嫔(bīn)麾下(huī)一叶扁舟(piān)C、修葺(qì)戏谑(xuè)剽掠(piāo)鼎铛玉石(chēng)D、肯綮(qìng)渌水(lǜ)病偻(lǚ)沽名钓誉(gū)2.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朱自清,字佩弦,号秋实。
朱自清写《荷塘月色》时,正值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B.楚辞,原指楚地歌辞,经屈原再创造,成为一种风格独特的新诗体。
它的篇幅较长,句式参差错落,多用语气词“兮”字。
C.马丁••••路德•金,牧师,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35岁获得诺贝尔和平奖,1963年在华盛顿林肯纪念堂前发表《我有一个梦想》。
D.中国上古时代,姓和氏是不分的。
进入阶级社会,姓氏一分为二,贵族男子称氏,妇人称姓。
称氏是为了区别贵贱,称姓是为了区别婚姻。
3.下列加线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觑得人如无物(觑:看)惟觉时之枕席(觉:睡觉)春花秋月何时了(了:终止)B、荠麦弥望(弥:满)后秦击赵者再(再:第二次)系燕父子以组(系:缚、捆绑)C、尽态极妍(妍:美丽)爪其肤以验其生枯(爪:指甲)抑本其成败之迹(抑:或者)D、斗酒十千恣欢谑(谑:玩笑)妪每谓余曰(每:经常)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遇:接触)4.依次填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狗是忠义、勇敢而又聪明的动物。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使狗成为人的得力助手。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参考答案Ⅰ卷(26分)Ⅱ卷(74分)14.①我实在害怕被大王欺骗辜负了赵国,所以派人拿着和氏璧回去,抄小路到赵国了。
(“诚”“见……于”“间”)②况且秦国想要得到玉璧,赵国不给,双方都没有什么是非曲直。
(“弗”“曲直”)【附】明•王世贞《蔺相如完璧归赵论》(节选)参考译文:况且秦国想要得到玉璧,赵国不给,双方都没有什么是非曲直可言。
赵国送去玉璧而秦国不给城,其曲在秦。
秦国给城而赵国收回了玉璧,其曲在赵。
要想使秦国理屈,则不如放弃玉璧;害怕失去玉璧,则不如不给。
秦王既然按照地图划给了城池,又设九宾之仪典,斋戒之后才接受玉璧,其势已是不得不给城的了。
如果秦王得到了璧而不给城,相如便可上前陈述:“我本来就知道大王是不会给城的。
这璧不就是赵国的一块玉璧吗?而十五座城池是秦国的宝物。
现在假如大王以一块璧的缘故,而抛弃了十五座城池,十五城的百姓,都会深深怨恨大王像草芥一样抛弃了他们。
大王不给城,而骗去了赵国的璧,为了一块璧的缘故而失信于天下,我请求死在这里,以表明大王的失信。
”这样,秦王未必不归还玉璧。
而当时为什么要派手下的人藏璧逃离,从而使理直的一方归于秦国呢!当时秦国并不想与赵国关系破裂啊。
假如秦王怒斩相如于市上,再派武安君率十万大军逼临邯郸,责问璧的去向以及赵国的失信,一次获胜可使相如灭族,第二次获胜玉璧终究还得属于秦国。
因此我说,蔺相如之所以能保全玉璧,那是天意。
至于他在渑池对秦国的强硬较量,以柔韧使廉颇惭悟,就越来越显得高妙了。
而他能完璧归赵的原因,的确是上天在偏袒他啊!15.默写:(略)16.①(1)芳菲凋零,子规哀啼,晓风残月,意境苍凉(2)极目远眺故国家园,想到美丽的故园已落入敌方之手,不禁悲从中来(3)对战乱之前何等繁盛的故园风土人情的眷念(4)钦宗的生日即将来临,本是个欢庆的节日,现在国土已失,诗人虽率军抗金,但亦不能挽回大宋败局,抒发国耻未除之恨。
新课标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pdf
2012—2013学年度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新课标】 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一、(10分,每小题2分) 1.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膏梁众说纷纭葳蕤(ruí)搭讪(shàn) B. 吞噬得意忘形监(jiàn)生束(shù)缚 C. 广袤繁芜丛杂孝悌(dì)坎坷(kě) D. 流俗金碧辉煌丝绦(tāo)横槊(shuò) 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正在开发的西部地区如能用好政策,大胆创新,赶上沿海发达地区,甚至青出于蓝,大有可能。
B. 季羡林先生的《八十述怀》结尾四句排比并列,与前面的典雅构成鲜明对比,体现出作者的惨淡经营。
C. 春节即近,低保户张大妈看到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送来的年货,内心感激,一时语塞,只好付之一笑。
D. 如若不加紧治理工业造成的大气污染,或许有朝一日没有洁净的空气可吸,买气也会堂而皇之地进入我们的生活。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有关专家针对某些地区不惜牺牲环境发展经济的现象指出,我们应该吸取发达国家有过的经验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B. 希望工程的意义不仅在于建造几所漂亮的学校,资助多少个失学的孩子,还在于对中国公益事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C. 少数学生在考试前会出现失眠、烦躁等症状,这往往是因为他们过于在乎考试成绩,心理负担压力过大所造成的。
D. 有关部门对极少数不尊重环卫工人劳动、甚至辱骂侮辱殴打环卫工人的事件,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
4.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分“风”“雅”“颂”三大类。
B. 《赤壁赋》以主客问答的形式,通过赤壁之游抒发作者被贬谪后内心的苦闷和对宇宙、人生的一种感悟。
C. 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有《老人与海》《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等。
安徽省泗县双语中学2013届高三最后压轴卷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五大题,21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2B铅笔在“考生号”处填涂考生号。
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所在的县/区、学校,以及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阅读题 共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化经济是包括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文化消费在内的新型经济,是在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商业经济之后的一个姗姗来迟的经济门类。
在我国,文化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部门已经有了相当规模,文化经济正以高速度连年增长,并且增长的空间仍然十分巨大。
文化经济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商业经济相比较,具有以下四个基本特点:第一,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小;第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小;第三,对能源的消耗小;第四,附加值高。
正因为具有这些特点,发展文化经济应当成为我国当前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最佳选择,当前世界各国也都在大力发展文化经济。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文化体制改革与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文化经济有助于经济结构调整。
换言之,加快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应当多从文化上寻找出路。
文化发展了,经济也就转型升级了,文化份额的增加和文化产品质量的提高对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的转型升级有巨大的直接作用。
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人民追求的“幸福”就是吃饱、穿暖、住好,现在提出的民生幸福的内涵已不仅仅是丰盛的物质生活,而且还包括丰富的文化生活。
没有丰富的文化生活,幸福就是不全面的,文化在民生幸福体系中应当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
安徽省泗县双语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乐音在基本确定了音高的范围之后,有规律的声音节奏或声音组合就成了让人产生美感的第一要素。
如果声音仅仅含有节奏和有序性,还不能成为“好声音”,钟表的“滴答”声、音乐节拍器的摇摆是最精准的节奏声音,然而它却无法给人以美感,甚至会带来厌烦。
所以,为了使美好的声音成为艺术,还必须具备下一个条件:声音变化的丰富性。
人类听觉上的自然属性的种种局限,决定了音乐主要由那些优美、悦耳的音色和有序的节奏组成,比如意大利美声唱法圆润、通透、饱满的声音,满足了人们追求平稳、安宁的心理需求。
但人类的心理需求又是复杂多样的,在中国京剧的老生唱段中,在日本民族的能乐里,我们又发现一种苍劲、沙哑甚至带有紧张感的声音同样有着巨大的艺术感染力,给人内心以冲击:在“中国好声音”节目里,像袁娅维等一些摇滚歌手独特甚至超乎常态的声音也一样感动着评委和每一位听众,我们为他们变化多样的音色和节奏慨叹叫绝;而平安用通俗唱法重新演绎了《我爱你,中国》这首美声歌曲,用新一代年轻人的理解与个性赋予了这首歌曲新的色彩和形象。
所以,关键不在于用了什么样的声音,而在于如何运用某种声音恰当地表达音乐的内在情感。
然而,人们还是对和谐、安宁(或者叫“给人以安全感”)的声音情有独钟。
像“中国好声音”节目里,当两个歌手PK同一支歌时,往往都是先每个人唱几句,到了最后结束段落时,两个人的声音通过演唱不同的音高融合在一起,从而结束全曲。
这种有序的不同音高带给人协和感,它们有的纯净,有的丰满,这种丰富的声音变化效果被称为“和声色彩”。
协和的声音使人产生悦耳的体验,这也是由听觉的自然属性决定的,在欧洲古老的宗教音乐中,早已使用两音之间相差四度、五度以至八度的和声,以显示宗教纯净、崇高及神圣的意境。
1、与“乐音”有关的内容,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乐音要有基本的音高范围,声音除具有节奏性、有序性外,还要有丰富的变化。
泗县双语中学下学年高一语文期中试卷(附参考标准答案)
双语中学2012-2013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I卷(阅读题共6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琴的文化内涵古琴,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手中爱不释手的器物。
特殊的身份使得琴乐在整个中国音乐结构中属于具有高度文化属性的一种音乐形式。
“和雅”、“清淡”是琴乐标榜和追求的审美情趣,“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是琴乐深远意境的精髓所在。
古琴的韵味是虚静高雅的,要达到这样的意境,则要求弹琴者必须将外在环境与平和闲适的内在心境合二为一,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琴曲中追求的心物相合、人琴合一的艺术境界。
在这一方面,伯牙的经历可称为后世的典范。
传说,伯牙曾跟随成连学琴,虽用功勤奋,但终难达到神情专一的境界。
于是成连带领伯牙来到蓬莱仙境,自己划桨而去。
伯牙左等右盼,始终不见成连先生回来。
此时,四周一片寂静,只听到海浪汹涌澎湃地拍打着岩石,发出崖崩谷裂的涛声;天空群鸟悲鸣,久久回荡。
见此情景,伯牙不禁触动心弦,于是拿出古琴,弹唱起来。
他终于明白成连先生正是要他体会这种天人交融的意境,来转移他的性情。
后来,伯牙果真成为天下鼓琴高手。
琴者,禁也。
作为“圣人之器”的琴,演奏时自然有其独特而严格的规范。
《红楼梦》第八十六回,贾宝玉得知林黛玉会弹琴时,便要妹妹为自己演奏一曲。
林黛玉这时讲到:“若要抚琴,必择静室高斋,或在层楼的上头,在林石的里面,或是山巅上,或是水涯上。
再遇着那天地清和的时候,风清月朗,焚香静坐,心不外想。
”又说:“若必要抚琴,先须衣冠整齐,或鹤氅,或深衣,要如古人的像表,那才能称圣人之器,然后盥了手,焚上香。
”在中国众多的音乐形式中,古琴集儒道两家思想精髓于一身。
儒家主张入世哲学,重视人生的现实问题,强调艺术对人伦的教化作用。
儒家所提倡的音乐讲究中正平和,不追求声音华美富丽的外在效果。
泗县双语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泗县双语中学2012-2013学年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请用0.5毫米墨色笔将答案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一、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回答文后的问题。
(9分,每小题3分)谈吟诵吟诵是什么?或者,今天我们所理解的吟诵是什么?吟诵是传统文化、古典诗词不可或缺的一种美的表现形式,有着独特的文化和艺术内涵。
初次接触到吟诵的人们,新奇之后,往往会问:古人是这么“吟”的么?这是原汁原味的古调子么?事实上,现在所有古典诗词的吟调,包括出自那些已经八九十岁、曾经接受过私塾教育的老人之口的吟调,都非古调。
理由很简单,一是数千年语音变迁,所谓的“正宗”古音并不存在。
其次,古人吟诵皆口耳相授,声音实况没有记载。
古调绝响,无从谈起。
但是,语音变迁之中,仍有不变的因素。
比如“入声”被认为是一种“原生态”,华东、华南、西南以及台湾地区的方言就有入声,还保留了某些中古语音的特征,当地一些八九十岁老人还能以此为我们传递唐诗宋词微妙的声情韵味。
吟诵这个词,其意既可指吟,也可指诵;或者两者兼有,泛指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地诵读。
吟诵合称,表明至少有两种方式,即吟和诵。
从有利于传承的角度说,概念或者叫法还是统一为好。
台湾统一叫吟唱,大陆统一叫吟诵。
吟诵的叫法,好在把吟和诵组合在一起,提醒人们:吟是从诵之中来的。
吟唱的“唱”也并非一般的歌唱,是从吟读之中自然生发出来的,且不爱固定乐谱束缚的自由唱。
或许,比较方便简单的分类有三:诵、吟、唱。
这当中,“诵”为基础,“吟“是结果,“唱”是升华。
一个现代人,要想得到古人那种自由吟诵的境界,一是要吟出自己的调;二是要随“调”随出,想吟就吟;三是音情并茂,韵味十足。
其实吟诵的根并不是一般说的古诗词文,而是传统蒙学注经典。
传统蒙学的本意在于“播种于心,求其日后自己发芽”,用“经典”打底,扎根在童心之内,故所读所诵必为精挑细选出来的好书好文好诗。
安徽省泗县双语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pdf
一、单项选择题:(共12题,每题4分) 1、某质点做曲线运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可以在一条直线上 B.质点受到的合外力必为变力 C.速率不变的曲线运动一定没有加速度 D.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2、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在水平方向通过的最大距离取决于( ) A.物体的高度和所受重力 B.物体的高度和初速度 C.物体所受的重力和初速度 D.物体所受的重力、高度和初速度 3、如图所示,两轮用皮带连接传送,没有打滑,A、B、C三点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若,,则三点的向心加速度的关系为:( ) A. B. C. D. 4、如图所示,用长为L的细绳拴着质量为m的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则( ) A.小球在最高点时所受向心力一定为重力 B.小球在最高点时绳子的拉力可能为零 C.若小球刚好能在竖直面内做圆周运动,则其在最高点速率是0 D.小球在圆周最低点时拉力等于重力 5、如图,A、B、C三物体放在旋转水平圆台上,它们与圆台间的动摩擦因数均相同,已知A的质量为2m,B和C的质量均为m,A、B离轴距离为R,C离轴距离为2R。
当圆台转动时,三物均没有打滑,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错误的是( ) A.这时C的向心加速度最大 B.这时B物体受的摩擦力最小 C.若逐步增大圆台转速,C比B先滑动 D.若逐步增大圆台转速,B比A先滑动 6、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曾报道了一起离奇交通事故。
家住公路拐弯处的张先生和李先生家在三个月内连续遭遇了七次大卡车侧翻在自家门口的场面,第八次有辆卡车冲撞进李先生家,造成三死一伤和房屋严重损毁的血腥惨案。
经公安部门和交通部门协力调查,画出的现场示意图如图所示。
交警根据图示作出以下判断,你认为正确的是:A.由图可知汽车在拐弯时发生侧翻是因为车作离心运动 B.由图可知汽车在拐弯时发生侧翻是因为车C.公路在设计内(东)高外(西)低D.公路在设计外(西)高内(东)低宇宙飞船正在离地面高的轨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飞船内一弹簧秤下悬挂一质量为mg为地面处重力加速度,则弹簧秤的读数为( )A.mgB. 0.5mgC.0.25 mgD.0 8、关于地球同步卫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所有的同步卫星的速率都是一个确定值,速率均等于7.9km/s B.同步卫星的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等[ C.所有的地球同步卫星的向心力相等 D.同步卫星可以根据需要定位在双语中学上空 9、经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命名的“神舟星”和“杨利伟星”的轨道均处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已知“神舟星”平均每天绕太阳运行174万公里,“杨利伟星”平均每天绕太阳运行145万公里.假设两行星均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则两星相比较( )A.“神舟星”的轨道半径大B.“神舟星”的加速度大C .“神舟星”的公转周期大 D .“神舟星”大 B.R C. D. 2R 11、我国发射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与“神舟六号”船相比,它在较低的轨道上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神舟七号”的速率较小B.“神舟七号”的较大 C.“神舟号”的D.“神舟七号”的周期与“神舟六号”的相同 12.如图所示,发射地球同步卫星时,先将卫星发射至近地圆轨道1,然后经点火,使其沿椭圆轨道2运行,最后再次点火,将卫星送人同步圆轨道3。
安徽省泗县二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D、蹒跚 谄媚 褴褛 迥乎不同
5.下列句子中书写正确且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
A.记者在查询后发现,“吃桃罐头逃灾辟邪”的闹剧去年就在沈阳风行过。
B.日本核电站废弃物处理设施预计可储存3万吨污水。但是储存作业可能要发费一段时间,由于东京电力公司需先
使用涂层剂以确保污水不会外渗。
A.愧祚 决择 礼尚往来 震聋发聩 B.渲泄 国粹 众口铄金 消声匿迹
C.气概 蜇居 遗笑大方 扑溯迷离 D.亲睐 慰藉 残羹冷炙 别出心裁
二、现代文阅读
【注】①次行:秩序。②庳:低、矮。③捆:门槛。
【】
(1)秋冬则劝民山采
(2)各得其所便,民皆乐其生
(3)市令曰:“三月顷。”
通过建立“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和“生产一消费—再循环”的模式
换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举措
A.?
B.
C.?
D.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寥寥 屠戮 黯然 绿草如荫 B、峥嵘 颓圮 徘徊 不加思索
C、撰写 旗竿 嬉笑 广有羽翼
(4)令数下,民不知所从
【】
A.政缓禁止
B.庄王以为币轻
C.如此几何顷乎
D.臣请教闾里使高其捆
【】
(1)虞丘相进之于楚庄王以自代也。
(2)王许之,居半岁,民悉自高其车。
【】
【】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与周瑜相遇 迟子建 一个司空见惯、平淡无奇的夜晚,我枕着一片芦苇见到了周瑜。那个纵马驰骋、英气逼人的三国时的周瑜。 因为月亮很好,又是在旷野上,空气的透明度很高,所以即使是夜晚,我还是一眼认出了他。当时我穿着一件白色 的睡袍,乌发披垂,赤着并不秀气的双足,正漫无目的地行走在河岸上。凉而湿的水气朝我袭来,我不知怎的闻到了一 股烧艾草的气息,接着是鼓角相闻,我便离开河岸,寻着艾草的味儿和凛凛的鼓角声而去,结果我见到了一片荒凉的旷 野,那里的帐篷像蘑菇一样四处皆是,帐篷前篝火点点,军马安闲地垂头吃着夜草,隐隐的鼾声在大地上沉浮。就在这 种时刻,我见到了独自立在旷野上的周瑜。 我没有小乔的美貌,周瑜能注意到我,完全是因为在这旷野上,只有两个人睁着眼睛,而其他人都在沉睡。那用眼 睛在月光下互相打量的两个人,一个是我,一个就是周瑜了。 因为见到我最想见到的一个男性,所以那一瞬间我说不出话来,我见到亲密的人往往都是那个表情。 周瑜身披铠甲,剑眉如飞,双目炯炯,一股逼人的英气令我颤抖不已。 “战事还未起来,你为何而发抖?”周瑜说。 我想告诉他,他的英气令我发抖,只有人的不可抗拒的魅力才令我发抖,可我说不出话来。 我不知道又有什么战事要发生。这么大规模的安营扎寨,这么使周瑜彻夜难眠的战事,一定非同一般。短兵相接 ,战前被擦得雪亮的军刀都会沾有血迹。只有刀染了血迹,战争才算结束。多少人的血淤积在刀上,又有多少把这样的 刀被遗弃在黄土里,生起厚厚的锈来。 周瑜并没有在意我的发抖,而是将一把艾草丢进篝火里,我便明白了艾草味的由来。可是先前所闻的鼓角声呢? 周瑜转身走向帐篷时我见到了支在地上的一面鼓,号角则挂在帐篷上。他拿起鼓槌,抑扬顿挫地敲了起来,然后又 吹起了号角。他陶醉着,为这战争之音而沉迷,他身上的铠甲闪闪发光。 我说:“这鼓角声令我心烦。” 周瑜笑了起来,他的笑像雪山前的回音。他放下鼓槌和号角,朝我走来。他说:“什么声音不令你心烦?” 我说:“流水声、鸟声、孩子的吵闹声、女人的洗衣声、男人的饮酒声。” 周瑜又一次笑了起来。我见月光照亮了他的牙齿。 我说:“我还不喜欢你身披的铠甲,你穿布衣会更英俊。” 周瑜说:“我不披铠甲,怎有英雄气概?” 我说:“你不披铠甲,才是真正的英雄。” 我们不再对话了。月亮缓缓西行,篝火微明,艾草味由浓而淡,晚风将帐篷前的军旗刮得飘扬起来。 我坐在旷野 上,周瑜也盘腿而坐。 我们相对着。 他说:“你来自何方?为何在我出征前出现?” 我说:“我是一个村妇,我收割完芦苇后到河岸散步,闻到艾草和鼓角的气息,才来到这里,没想到与你相遇。” “你不希望与我相遇?” “与你相遇,是我最大的心愿。”我说。 “难道你不愿意与诸葛孔明相遇?” “不。”我说,“诸葛孔明是神,我不与神交往,我只与人交往。” “你说诸葛孔明是神,分明是嘲笑我英雄气短。”周瑜激动了。 “英雄气短有何不好?”我说,“我喜欢气短的英雄,我不喜欢永远不倒的神。英雄就该倒下。” 周瑜不再发笑了,他又将一把艾草丢进篝火里。我见月亮微微泛白,奶乳般的光泽使旷野显得格外柔和安详。 我说:“我该回去了,天快明了,该回去奶孩子了,猪和鸡也需要食了。” 周瑜动也不动,他看着我。 我站了起来,重复了一遍刚才说过的话,然后慢慢转身,恋恋不舍地离开周瑜。走前我打着哆嗦,我在离开亲密的 人时会有这种举动。 我走了很久,不敢回头,我怕再看见月光下周瑜的影子。快走到河岸的时候,却忍不住还是回了一下头,我突然发 现周瑜不再身披铠甲,他穿着一件白粗布的长袍,他将一把寒光闪烁的刀插在旷野上,刀刃上跳跃着银白的月光。战马 仍然安闲地吃着夜草,不再有鼓角声,只有淡淡的艾草味飘来。一个存活了无数世纪的最令我倾心的人的影子就这样烙 印在我的记忆深处。 我伸出一双女人的手,想抓住他的手,无奈那距离太遥远了,我抓到的只是旷野上拂动的风。 一个司空见惯、平淡无奇的夜晚,我枕着一片芦苇见到了周瑜。那片芦苇已被我的泪水打湿。 ( 选自《中国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泗县双语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总分·150分)一.课内文言文(每小题3分,共18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选择题(1-6)于是王召见,……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
’……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
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
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
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1.找出各项加点字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A.召有司案.图B.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C.复举剑拟.之,武不动D.一时收禽.,上下肃然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决负.(依仗)约不偿城B.礼节甚倨.(傲慢)C.安帝雅.(素常)闻衡善术学D.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抵押)3.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中“以”意义相同的一句是()A.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B.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C.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D.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4.下列加点字中,与“宁许以负.秦曲”的“负.”词性活用不相同的一项是()A.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B.反欲斗.两主C.空以身膏.草野D.大将军邓骘奇.其才5.下列句子中与“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求人可使报秦者B.汉天子我丈人行也C.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D.皆为陛下所成就6.请选出都能表现蔺相如大智大勇的一组()①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②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③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④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⑤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⑥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A.①②③B.④⑤⑥C.③④⑤D.②③④二. 阅读题 (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说“春秋”是由鲁国国史《春秋》而得名。
徐连城在《文史哲》第三期著文提出不同看法,认为“春秋”作为时代称谓,是由战国时人命名的,确立于西汉。
春秋以前是以族名、国都名、王朝名三者合一来命名时代的,战国人继续使用前人关于夏、商、周三代的名称,但其历史年代学的观点略有变化,在命名新的历史时代时有了自己的特点。
一方面,自周王室东迁后,诸侯国林立,大国争霸的战争不休,周王室已无力控制诸侯,相反却常有求于大国。
显然,仍以族、地、王朝三名合一的年代学命名已失去意义。
另一方面,战国是个思想活跃、百家争鸣的时代,战国人发展了春秋时已有的“天命靡常”的观点,命名当世为“战国”;又根据西周以后诸侯国林立,各国国史均名曰《春秋》,称这段历史时期为“春秋”。
两汉时,人们继承了战国时人对春秋时代的称谓。
至于说“春秋时代是由鲁国国史《春秋》得名”的看法,徐文商榷说:鲁史《春秋》被拔高到经典的地位,是汉以后儒学作为官学后的事,战国时人未必肯把它奉为经典;鲁国当时并非大国,地位衰微;再者,在秦始皇焚书以前,众多的《春秋》还会大量保存的,否则何以会说“吾见百国《春秋》”可见,战国人是不会以鲁《春秋》来命名这一时代的。
8.徐文认为“春秋”不是由鲁国国史《春秋》而得名的,不能作为这一观点的依据的一项是()(3分)A.鲁史《春秋》当时并未被奉为经典。
B.当时大国争霸,周王室无力控制诸侯。
C.当时各国国史均以“春秋”为名,并非鲁国一国。
D.鲁国当时并不是大国,而且地位衰微。
9.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夏、商、周三代的名称,是由族名、国都名、王朝名三者合一命名的。
B.“春秋”这一时代称谓始于战国,两汉时人们继承了这一称谓。
C.“春秋”作为时代称谓是以思想活跃、百家争鸣作为历史背景的。
D.产生于战国的“天命靡常”的观点,是“战国”时代得名的依据。
三.语言文字运用(12分)10、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姻(yīn)缘埋(mái)怨篡(cuàn)夺咄(duō)咄逼人、B.纰缪(móu)未遂(suì)离间(jiàn)处(chǔ)境艰难C.专横(hèng)冠(guān)冕戕(qiāng)害所向披靡(mǐ)D.秩(zhì)序挖掘(jué)症(zhēng)结向隅(ǒu)而泣1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南沙群岛是中国领土,不容;早在公元前2世纪,中国人就在长期航行和生产实践中发现和认识了南沙群岛。
②作为独具个性魅力的红色主旋律大戏,《新四军女兵》生动塑造了一群红色年代新四军女兵形象,青春、时尚的气息着广大观众。
③在美国男篮职业联赛2011赛季总决赛中,迈阿密热火队没有笑到最后,詹姆斯低迷的状态引发了外界的广泛议论,个中难以揣测。
A.置疑传染委屈B.质疑传染委曲C.质疑感染委屈D.置疑感染委曲12、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据了解,打人事件发生后,现场的工人们个个意兴阑珊,坚决不让开发商离开,场面一度处于僵持状态。
B.李晓燕说,长期的合作培养出的师生间这份举案齐眉的深厚感情,是任何事情也破坏不了的。
C.杜甫的诗歌博大精深,既有描写和抒情,又有议论和用典,有严肃也有诙谐,有柔情也有刚烈。
D.在装修之前,房主经常在家徒四壁的新房里转悠转悠,反复构想如何最有效地利用这有限的空间。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柳永写这首词的目的是为了取得地方官的赏识,因而难免要对对方加以奉承甚至赞扬,这就使这首词出现了一个格调不高的结尾。
B.《定风波》记叙的只是出游途中遇雨的一件小事,但词中寄寓了作者洒脱、放达的心胸,也表达了他对自己遭受政治打击的愤懑之情。
C.辛弃疾对立有赫赫战功的孙权和刘裕的仰慕和赞扬,正说明了作者人到暮年仍旧壮心不已的气概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有识之士。
D.承受着丧夫离乡之痛,李清照在辗转逃亡的过程中,丢失了自己珍爱的文物和古籍,还意外地遭到了政治上的诬陷。
四.、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19分)(一)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5、下列加点的字的用法与意思相同..的一项是()①五十者可以.衣帛矣①积土成山,风雨兴焉.A、以B、焉②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②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①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①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C、之D、其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②百亩之田,勿夺其.时1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文字描述了发展生产的措施及效果,为梁惠王展现了一幅美好的前景,顺理成章的得出“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的结论B、第二段文字从学习的方法和态度两方面来“劝学”,阐明学习要逐步积累、坚持不懈和专心致志的道理。
C、第一段文字集中体现了孟子的“仁政”主张,具体说包括以下几层意思:发展生产、关心民生、兴办教育、招贤纳士、广开言路。
D、第二段文字用蚯蚓的“用心一”和螃蟹的“用心躁”对比论证,意在说明学习必须用心专一。
17.翻译题(10分)(1)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2)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18.补写下列诗文名句。
(9分)(1)羽扇纶巾,谈笑间,。
(苏轼《赤壁怀古》)(2)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苏轼《定风波》)(3)楚天千里清秋,。
(辛弃疾《登建康赏心亭》)(4),到黄昏、点点滴滴。
(李清照《声声慢》)(5)吾所以为此者,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6),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7)东篱把酒黄昏后,。
(李清照《醉花阴》)(8)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荀子《劝学》)(9)________________ ,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1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10分)军城早秋严武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1)一、二句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2)三、四句写出诗中这位将军怎样的形象特点?(6分)20、.请你为下面的文段补充一个表示条件关系的句子,要求表达出一定的哲理意义。
(6分)小时候,有一次我看见一群孩子举着小红旗玩儿,于是回去央求妈妈也做了一面。
可当我举着小红旗站在外面,却一点风都没有,红旗一直垂着,于是我垂头丧气地回家了。
回去后一直闷闷不乐,妈妈问我原因,我说红旗飘不起来,没有风。
父亲说:“你拿着旗出去,快快地跑!”果然,当我举着旗跑起来时,旗就呼啦啦地飘起来了。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一直不敢懈怠自己的脚步,因为我深知,。
21.请从下面论文简介中提取3个反映其主要信息的关键词语。
(3分)这篇文章对中国文明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士”在先秦时期的演进做了全景式的追寻,有助于人们对“士”的源起及早期衍变形成一个完整而清晰的印象关键词语:::22.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填序号)(4分)①那里有一道瀑布,几十丈高地直直垂下,老远就听到轰轰隆隆的响,水沫扬起来,弥漫了半天。
②我们沿谷底走,便看见有许多野兰草,盈尺高的,都开了淡淡的兰花,像就地铺着一层寒烟。
③日光在上面浮着,晕出七彩迷离的虚幻。
④我们走了半天,一直到了山的深处。
⑤香气浓冽极了,气浪一冲,站在峡谷的任何地方都闻到了。
答:六、作文(60分)中学生,朝气蓬勃,青春荡漾,渴望表现自我,让世人一睹自己的风采…….请以“如何看待自我”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文体不限。
答案10.C A“埋”读mán;B“缪”读miù;D“隅”读yú。
11. D 置疑:怀疑,用于否定。
质疑:心有所疑,提出以求得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