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题集》答案 第9章 查找
数据结构第九章排序习题与答案
习题九排序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内部排序算法中:A.快速排序 B.直接插入排序C. 二路归并排序D.简单选择排序E. 起泡排序F.堆排序(1)其比较次数与序列初态无关的算法是()(2)不稳定的排序算法是()(3)在初始序列已基本有序(除去n 个元素中的某 k 个元素后即呈有序, k<<n)的情况下,排序效率最高的算法是()(4)排序的平均时间复杂度为O(n?logn)的算法是()为 O(n?n) 的算法是()2.比较次数与排序的初始状态无关的排序方法是( )。
A.直接插入排序B.起泡排序C.快速排序D.简单选择排序3.对一组数据( 84, 47, 25, 15, 21)排序,数据的排列次序在排序的过程中的变化为(1) 84 47 25 15 21(2) 15 47 25 84 21(3) 15 21 25 84 47(4) 15 21 25 47 84则采用的排序是 ()。
A. 选择B.冒泡C.快速D.插入4.下列排序算法中 ( )排序在一趟结束后不一定能选出一个元素放在其最终位置上。
A. 选择B.冒泡C.归并D.堆5.一组记录的关键码为(46,79,56, 38,40, 84),则利用快速排序的方法,以第一个记录为基准得到的一次划分结果为()。
A. (38,40,46,56,79,84) B. (40,38,46,79,56,84)C. (40,38,46,56,79,84) D. (40,38,46,84,56,79)6.下列排序算法中,在待排序数据已有序时,花费时间反而最多的是()排序。
A.冒泡 B. 希尔C. 快速D. 堆7.就平均性能而言,目前最好的内排序方法是() 排序法。
A. 冒泡B.希尔插入C.交换D.快速8.下列排序算法中,占用辅助空间最多的是:()A. 归并排序B.快速排序C.希尔排序D.堆排序9.若用冒泡排序方法对序列 {10,14,26,29,41,52}从大到小排序,需进行()次比较。
计算机专业数据结构第九章测试
数据结构测试(长春理工大学精品课)第9章排序一、选择题1.某内排序方法的稳定性是指( )。
查看答案A.该排序算法不允许有相同的关键字记录B.该排序算法允许有相同的关键字记录C.平均时间为0(n log n)的排序方法D.以上都不对正确答案是D解释:稳定的排序方法指的是若有相同关键字的记录,待排序时在前面的记录排序后仍然排在前面的排序方法。
收起2.下面给出的四种排序法中( )排序法是不稳定性排序法。
查看答案A. 插入B. 冒泡C. 二路归并D. 堆正确答案是D解释:堆排序是不稳定的,交换时有可能把后面的排在前面。
收起3.下面给出的四种排序方法中,排序过程中的比较次数与排序方法无关的是。
( )查看答案A.选择排序法 B. 插入排序法 C. 快速排序法 D. 堆排序法正确答案是A解释:简单选择排序是在待排记录中找到最小的和第一个相交换,再在除了第一个排完的以外找个最小的和第二个相交换,依此类推,n个记录的待排序列需要比较(n-1)+(n-2)+......+0=(n-1)*n/2收起4. 对序列{15,9,7,8,20,-1,4,} 用希尔排序方法排序,经一趟后序列变为{15,-l,4,8,20,9,7}则该次采用的增量是查看答案( )A. lB. 4C. 3D. 2正确答案是B 收起5.下列四个序列中,哪一个是堆()。
查看答案A. 75,65,30,15,25,45,20,10B. 75,65,45,10,30,25,20,15C. 75,45,65,30,15,25,20,10D. 75,45,65,10,25,30,20,15正确答案是C解释:这是一个大根堆,每个结点都比左右孩子小。
收起6.对一组数据(84,47,25,15,21)排序,数据的排列次序在排序的过程中的变化为(1)84 47 25 15 21 (2)15 47 25 84 21 (3)15 21 25 84 47(4)15 21 25 47 84则采用的排序是( )。
《数据结构》填空作业题(答案)
《数据结构》填空作业题答案第 1 章绪论(已校对无误)1.数据结构包括数据的逻辑结构、数据的存储结构和数据的运算三方面的内容。
2.程序包括两个内容:数据结构和算法。
3.数据结构的形式定义为:数据结构是一个二元组:Data Structure =( D, S)。
4.数据的逻辑结构在计算机存储器内的表示,称为数据的存储结构。
5.数据的逻辑结构可以分类为线性结构和非线性结构两大类。
6.在图状结构中,每个结点的前驱结点数和后继结点数可以有多个。
7.在树形结构中,数据元素之间存在一对多的关系。
8.数据的物理结构,指数据元素在计算机中的标识(映象),也即存储结构。
9.数据的逻辑结构包括线性结构、树形结构和图形结构 3 种类型,树型结构和有向图结构合称为非线性结构。
10. 顺序存储结构是把逻辑上相邻的结点存储在物理上连续的存储单元里,结点之间的逻辑关系由存储单元位置的邻接关系来体现。
11. 链式存储结构是把逻辑上相邻的结点存储在物理上任意的存储单元里,节点之间的逻辑关系由附加的指针域来体现。
12.数据的存储结构可用 4 种基本的存储方法表示,它们分别是顺序存储、链式存储、索引存储和散列存储。
13. 线性结构反映结点间的逻辑关系是一对一的,非线性结构反映结点间的逻辑关系是一对多或多对多。
14.数据结构在物理上可分为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
15. 我们把每种数据结构均视为抽象类型,它不但定义了数据的表示方式,还给出了处理数据的实现方法。
16.数据元素可由若干个数据项组成。
17.算法分析的两个主要方面是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
18.一个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是用该算法所消耗的时间的多少来度量的,一个算法的空间复杂度是用该算法在运行过程中所占用的存储空间的大小来度量的。
19.算法具有如下特点:有穷性、确定性、可行性、输入、输出。
20. 对于某一类特定的问题,算法给出了解决问题的一系列操作,每一操作都有它的确切的定义,并在有穷时间内计算出结果。
数据结构考试题库含答案
数据结构考试题库含答案数据结构习题集含答案⽬录⽬录 (1)选择题 (2)第⼀章绪论 (2)第⼆章线性表 (4)第三章栈和队列 (5)第四章串 (6)第五章数组和⼴义表 (7)第六章树和⼆叉树 (7)第七章图 (9)第⼋章查找 (11)第九章排序 (12)简答题 (15)第⼀章绪论 (15)第⼆章线性表 (20)第三章栈和队列 (22)第四章串 (24)第五章数组和⼴义表 (24)第六章树和⼆叉树 (26)第七章图 (31)第⼋章查找 (33)第九章排序 (34)编程题 (36)第⼀章绪论 (36)第⼆章线性表 (36)第三章栈和队列 (46)第四章串 (46)第五章数组和⼴义表 (46)第六章树和⼆叉树 (46)第七章图 (46)第⼋章查找 (46)第九章排序 (52)选择题第⼀章绪论1. 数据结构这门学科是针对什么问题⽽产⽣的?(A )A、针对⾮数值计算的程序设计问题B、针对数值计算的程序设计问题C、数值计算与⾮数值计算的问题都针对D、两者都不针对2. 数据结构这门学科的研究内容下⾯选项最准确的是(D )A、研究数据对象和数据之间的关系B、研究数据对象C、研究数据对象和数据的操作D、研究数据对象、数据之间的关系和操作3. 某班级的学⽣成绩表中查得张三同学的各科成绩记录,其中数据结构考了90分,那么下⾯关于数据对象、数据元素、数据项描述正确的是(C )A、某班级的学⽣成绩表是数据元素,90分是数据项B、某班级的学⽣成绩表是数据对象,90分是数据元素C、某班级的学⽣成绩表是数据对象,90分是数据项D、某班级的学⽣成绩表是数据元素,90分是数据元素4. *数据结构是指(A )。
A、数据元素的组织形式B、数据类型C、数据存储结构D、数据定义5. 数据在计算机存储器内表⽰时,物理地址与逻辑地址不相同,称之为(C )。
A、存储结构B、逻辑结构C、链式存储结构D、顺序存储结构6. 算法分析的⽬的是(C )A、找出数据的合理性B、研究算法中的输⼊和输出关系C、分析算法效率以求改进D、分析算法的易懂性和⽂档型性7. 算法分析的主要⽅法(A )。
南京晓庄学院数据结构题库参考标准答案
南京晓庄学院数据结构题库参考标准答案数据结构与算法习题册(课后部分参考答案)《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组⽬录课后习题部分第⼀章绪论 (1)第⼆章线性表 (3)第三章栈和队列 (5)第四章串 (8)第五章数组和⼴义表 (10)第六章树和⼆叉树 (13)第七章图 (16)第九章查找 (20)第⼗章排序 (23)第⼀章绪论⼀. 填空题1. 从逻辑关系上讲,数据结构的类型主要分为集合、线性结构、树结构和图结构。
2. 数据的存储结构主要有顺序存储和链式存储两种基本⽅法,不论哪种存储结构,都要存储两⽅⾯的内容:数据元素和数据元素之间的关系。
3. 算法具有五个特性,分别是有穷性、确定性、可⾏性、输⼊、输出。
4. 算法设计要求中的健壮性指的是算法在发⽣⾮法操作时可以作出处理的特性。
⼆. 选择题1. 顺序存储结构中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是由 C 表⽰的,链接存储结构中的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是由 D 表⽰的。
A 线性结构B ⾮线性结构C 存储位置D 指针2. 假设有如下遗产继承规则:丈夫和妻⼦可以相互继承遗产;⼦⼥可以继承⽗亲或母亲的遗产;⼦⼥间不能相互继承。
则表⽰该遗产继承关系的最合适的数据结构应该是B 。
A 树B 图C 线性表D 集合3. 算法指的是 A 。
A 对特定问题求解步骤的⼀种描述,是指令的有限序列。
B 计算机程序C 解决问题的计算⽅法D 数据处理三. 简答题1. 分析以下各程序段,并⽤⼤O记号表⽰其执⾏时间。
(1) (2)i=1;k=0; i=1;k=0;While(i{ {k=k+10*i; k=k+10*i;i++; i++;} }while(i<=n)⑴基本语句是k=k+10*i,共执⾏了n-2次,所以T(n)=O(n)。
⑵基本语句是k=k+10*i,共执⾏了n次,所以T(n)=O(n)。
2. 设有数据结构(D,R),其中D={1, 2, 3, 4, 5, 6},R={(1,2),(2,3),(2,4),(3,4),(3,5),(3,6),(4,5),(4,6)}。
数据结构第九章排序习题及答案
习题九排序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内部排序算法中:A.快速排序 B.直接插入排序C. 二路归并排序D. 简单选择排序E. 起泡排序F. 堆排序(1)其比较次数与序列初态无关的算法是()(2)不稳定的排序算法是()(3)在初始序列已基本有序(除去n个元素中的某k个元素后即呈有序,k<<n)的情况下,排序效率最高的算法是()(4)排序的平均时间复杂度为O(n?logn)的算法是()为O(n?n)的算法是()2.比较次数与排序的初始状态无关的排序方法是( )。
A.直接插入排序 B.起泡排序 C.快速排序 D.简单选择排序3.对一组数据(84,47,25,15,21)排序,数据的排列次序在排序的过程中的变化为(1) 84 47 25 15 21 (2) 15 47 25 84 21(3) 15 21 25 84 47 (4) 15 21 25 47 84则采用的排序是 ( )。
A. 选择B. 冒泡C. 快速D. 插入4.下列排序算法中( )排序在一趟结束后不一定能选出一个元素放在其最终位置上。
A. 选择B. 冒泡C. 归并D. 堆5.一组记录的关键码为(46,79,56,38,40,84),则利用快速排序的方法,以第一个记录为基准得到的一次划分结果为()。
A.(38,40,46,56,79,84) B. (40,38,46,79,56,84)C.(40,38,46,56,79,84) D. (40,38,46,84,56,79)6.下列排序算法中,在待排序数据已有序时,花费时间反而最多的是( )排序。
A.冒泡 B. 希尔 C. 快速 D. 堆7. 就平均性能而言,目前最好的内排序方法是( )排序法。
A. 冒泡B. 希尔插入C. 交换D. 快速8. 下列排序算法中,占用辅助空间最多的是:( )A. 归并排序B. 快速排序C. 希尔排序D. 堆排序9. 若用冒泡排序方法对序列{10,14,26,29,41,52}从大到小排序,需进行()次比较。
数据结构(C语言版)9-12章练习 答案 清华大学出版社
数据结构(C语言版)9-12章练习答案清华大学出版社9-12章数据结构作业答案第九章查找选择题1、对n个元素的表做顺序查找时,若查找每个元素的概率相同,则平均查找长度为( A )A.(n+1)/2 B. n/2 C. n D. [(1+n)*n ]/2 2. 下面关于二分查找的叙述正确的是 ( D )A. 表必须有序,表可以顺序方式存储,也可以链表方式存储B. 表必须有序且表中数据必须是整型,实型或字符型 C. 表必须有序,而且只能从小到大排列 D. 表必须有序,且表只能以顺序方式存储3. 二叉查找树的查找效率与二叉树的( (1)C)有关, 在 ((2)C )时其查找效率最低 (1): A. 高度 B. 结点的多少 C. 树型 D. 结点的位置(2): A. 结点太多 B. 完全二叉树 C. 呈单枝树 D. 结点太复杂。
4. 若采用链地址法构造散列表,散列函数为H(key)=key MOD 17,则需 ((1)A)个链表。
这些链的链首指针构成一个指针数组,数组的下标范围为 ((2)C) (1) A.17 B. 13 C. 16 D. 任意(2) A.0至17 B. 1至17 C. 0至16 D. 1至16判断题1.Hash表的平均查找长度与处理冲突的方法无关。
(错) 2. 若散列表的负载因子α<1,则可避免碰撞的产生。
(错)3. 就平均查找长度而言,分块查找最小,折半查找次之,顺序查找最大。
(错)填空题1. 在顺序表(8,11,15,19,25,26,30,33,42,48,50)中,用二分(折半)法查找关键码值20,需做的关键码比较次数为 4 .算法应用题1. 设有一组关键字{9,01,23,14,55,20,84,27},采用哈希函数:H(key)=key mod7 ,表长为10,用开放地址法的二次探测再散列方法Hi=(H(key)+di) mod 10解决冲突。
要求:对该关键字序列构造哈希表,并计算查找成功的平均查找长度。
数据结构第9章作业 查找答案
第9章 查找答案一、填空题1. 在数据的存放无规律而言的线性表中进行检索的最佳方法是 顺序查找(线性查找) 。
2. 线性有序表(a 1,a 2,a 3,…,a 256)是从小到大排列的,对一个给定的值k ,用二分法检索表中与k 相等的元素,在查找不成功的情况下,最多需要检索 9 次。
设有100个结点,用二分法查找时,最大比较次数是 7 。
3. 假设在有序线性表a[20]上进行折半查找,则比较一次查找成功的结点数为1;比较两次查找成功的结点数为 2 ;比较四次查找成功的结点数为 8 ;平均查找长度为 3.7 。
解:显然,平均查找长度=O (log 2n )<5次(25)。
但具体是多少次,则不应当按照公式)1(log 12++=n nn ASL 来计算(即(21×log 221)/20=4.6次并不正确!)。
因为这是在假设n =2m-1的情况下推导出来的公式。
应当用穷举法罗列:全部元素的查找次数为=(1+2×2+4×3+8×4+5×5)=74; ASL =74/20=3.7 !!!4.折半查找有序表(4,6,12,20,28,38,50,70,88,100),若查找表中元素20,它将依次与表中元素 28,6,12,20 比较大小。
5. 在各种查找方法中,平均查找长度与结点个数n 无关的查找方法是 散列查找 。
6. 散列法存储的基本思想是由 关键字的值 决定数据的存储地址。
7. 有一个表长为m 的散列表,初始状态为空,现将n (n<m )个不同的关键码插入到散列表中,解决冲突的方法是用线性探测法。
如果这n 个关键码的散列地址都相同,则探测的总次数是 n(n-1)/2=( 1+2+…+n-1) 。
(而任一元素查找次数 ≤n-1)二、单项选择题( B )1.在表长为n的链表中进行线性查找,它的平均查找长度为A. ASL=n; B. ASL=(n+1)/2;C. ASL=n +1; D. ASL≈log2(n+1)-1( A )2. 折半查找有序表(4,6,10,12,20,30,50,70,88,100)。
数据结构考研试题精选及答案第9章 查找答案
第9章集合部分答案解释如下。
4.不能说哪种哈希函数的选取方法最好,各种选取方法有自己的适用范围。
8.哈希表的结点中可以包括指针,指向其元素。
11.单链表不能使用折半查找方法。
20.按插入后中序遍历是递增序列的原则,若某结点只有右子树,而插入元素的关键字小于该结点的关键字,则会插入到该结点的左侧,成为其左孩子。
这种插入就不是插入到叶子下面。
21.从平衡因子定义看,完全二叉树任一结点的平衡因子的绝对值确实是小于等于1。
但是,平衡二叉树本质上是二叉排序树,完全二叉树不一定是排序树。
故不能说完全二叉树是平衡二叉树。
23.某结点的左子树根结点不一定是它的中序前驱,其右子树根结点也不一定是它的中序后继。
24.在等概率下,查找成功时的平均查找长度相同,查找失败时的平均查找长度不相同。
26.只有被删除结点是叶子结点时命题才正确。
三.填空题1.n n+1 2.4 3.6,9,11,12 4.55.26(第4层是叶子结点,每个结点两个关键字) 6.1,3,6,8,11,13,16,19 7.5,96 8.m-1,「m/2⎤-1 9.2,4,310.(1)哈希函数(2)解决冲突的方法 (3)选择好的哈希函数 (4)处理冲突的方法 (5)均匀(6)简单11.AVL树(高度平衡树,高度平衡的二叉排序树),或为空二叉树,或二叉树中任意结点左子树高度与右子树高度差的绝对值小于等于1。
12.小于等于表长的最大素数或不包含小于20的质因子的合数 13.16 14.⎣㏒n」+1215.(1)45 (2)45 (3)46(块内顺序查找) 16.k(k+1)/2 17.30,31.5(块内顺序查找)18.(1)顺序存储或链式存储 (2)顺序存储且有序 (3)块内顺序存储,块间有序 (4) 散列存储19.(n+1)/2 20.(n+1)/n*log2(n+1)-1 21.结点的左子树的高度减去结点的右子树的高度22.(1)顺序表(2)树表(3)哈希表(4)开放定址方法(5)链地址方法(6)再哈希(7)建立公共溢出区23.直接定址法 24.log⎡m/2⎤(21n+)+1 25.O(N) 26.n(n+1)/227.54 28.31 29.37/12 30.主关键字 31.左子树右子树32.插入删除 33.14 34.(1)126 (2)64 (3)33 (4)65 35.(1)low<=high (2) (low+hig) DIV 2 (3) binsrch:=mid (4)binsrch:=0 36.(1) k (2) I<n+1 37.(1)rear=mid-1 (2)head=mid+1 (3)head>rear 38.(1)p!=null (2)pf=p (3)p!=*t (4)*t=null四.应用题1.概念是基本知识的主要部分,要牢固掌握。
数据结构习题集及答案
第一章一、填空题1 数据元素是数据的基本单位,..数据项.......是具有独立含义的最小标识单位。
3 数据之间的关系(逻辑结构)有四种集合、线性结构、树形结构、网状结构或图状结构,可分为....................... ....、...................两大类。
4 数据的存储结构包括..顺序存储结构.....................、..链式存储结构..........................二、问答题1.什么是数据结构?什么是数据类型?答:数据结构是一门研究非数值计算的程序设计问题中计算机的操作对象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和操作等的学科。
数据类型是一个值的集合和定义在这个值集上的一组操作的总称。
2.叙述算法的定义与特性。
答:算法是对待定问题求解步骤的一种描述,他是指令的有限序列,其中每一条指令表示一个或多个操作。
一个算法具有以下5个重要特性:1)、有穷性 2)、确定性3)、可行性 4)、输入 5)、输出3. 叙述算法的时间复杂度。
答:算法中基本操作重复执行的次数是问题规模n的某个函数f(n),算法的时量度,记作T(n)=O(f(n))他表示随着问题规模n的增大,算法执行时间增长率和f(n)的增长率相同,称作算法的渐进时间复杂度,简称时间复杂度。
三、判断题(在各题后填写“√”或“×”)1. 线性结构只能用顺序结构来存放,非线性结构只能用非顺序结构来存放。
(×)2.下列几种数量级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为:O(1) 、O(logn)、O(n) 、O(nlogn) 、O(n2) 、O(n3 ) 、O(2n)。
(√)四、1.计算机执行下面的语句时,语句s的执行频度(重复执行的次数)为 _______ 。
FOR(i=l;i<n-l;i++)FOR(j=n;j>=i;j--)s;2.有下列运行时间函数:(1)T1 (n)=1000; (2)T2(n)=n2+1000n; (3)T3(n)=3n3+100n2+n+1;分别写出相应的大O表示的运算时间。
数据结构第九、十章 作业答案
第九章 查找一、填空题1. 在数据的存放无规律而言的线性表中进行检索的最佳方法是 顺序查找(线性查找) 。
2. 线性有序表(a 1,a 2,a 3,…,a 256)是从小到大排列的,对一个给定的值k ,用二分法检索表中与k 相等的元素,在查找不成功的情况下,最多需要检索 8 次。
设有100个结点,用二分法查找时,最大比较次数是 7 。
3. 假设在有序线性表a[1..20]上进行折半查找,则比较一次查找成功的结点数为1;比较两次查找成功的结点数为 2 ;比较四次查找成功的结点数为 8 ,其下标从小到大依次是1,3,6,8,11,13,16,19______,平均查找长度为 3.7 。
解:显然,平均查找长度=O (log 2n )<5次(25)。
但具体是多少次,则不应当按照公式)1(log 12++=n nn ASL 来计算(即(21×log 221)/20=4.6次并不正确!)。
因为这是在假设n =2m -1的情况下推导出来的公式。
应当用穷举法罗列:全部元素的查找次数为=(1+2×2+4×3+8×4+5×5)=74; ASL =74/20=3.7 !!! 4.折半查找有序表(4,6,12,20,28,38,50,70,88,100),若查找表中元素20,它将依次与表中元素 28,6,12,20 比较大小。
5. 在各种查找方法中,平均查找长度与结点个数n 无关的查找方法是 散列查找 。
6. 散列法存储的基本思想是由 关键字的值 决定数据的存储地址。
7. 有一个表长为m 的散列表,初始状态为空,现将n (n<m )个不同的关键码插入到散列表中,解决冲突的方法是用线性探测法。
如果这n 个关键码的散列地址都相同,则探测的总次数是 n(n-1)/2=( 1+2+…+n-1) 。
(而任一元素查找次数 ≤n-1)8、设一哈希表表长M 为100 ,用除留余数法构造哈希函数,即H (K )=K MOD P (P<=M ), 为使函数具有较好性能,P 应选( 97 )9、在各种查找方法中,平均查找长度与结点个数无关的是哈希查找法 10、对线性表进行二分查找时,要求线性表必须以 顺序 方式存储,且结点按关键字有序排列。
数据结构第九、十章 作业答案
第九章 查找一、填空题1. 在数据的存放无规律而言的线性表中进行检索的最佳方法是 顺序查找(线性查找) 。
2. 线性有序表(a 1,a 2,a 3,…,a 256)是从小到大排列的,对一个给定的值k ,用二分法检索表中与k 相等的元素,在查找不成功的情况下,最多需要检索 8 次。
设有100个结点,用二分法查找时,最大比较次数是 7 。
3. 假设在有序线性表a[1..20]上进行折半查找,则比较一次查找成功的结点数为1;比较两次查找成功的结点数为 2 ;比较四次查找成功的结点数为 8 ,其下标从小到大依次是1,3,6,8,11,13,16,19______,平均查找长度为 3.7 。
解:显然,平均查找长度=O (log 2n )<5次(25)。
但具体是多少次,则不应当按照公式)1(log 12++=n n n ASL 来计算(即(21×log 221)/20=4.6次并不正确!)。
因为这是在假设n =2m -1的情况下推导出来的公式。
应当用穷举法罗列:全部元素的查找次数为=(1+2×2+4×3+8×4+5×5)=74; ASL =74/20=3.7 !!!4.折半查找有序表(4,6,12,20,28,38,50,70,88,100),若查找表中元素20,它将依次与表中元素 28,6,12,20 比较大小。
5. 在各种查找方法中,平均查找长度与结点个数n 无关的查找方法是 散列查找 。
6. 散列法存储的基本思想是由 关键字的值 决定数据的存储地址。
7. 有一个表长为m 的散列表,初始状态为空,现将n (n<m )个不同的关键码插入到散列表中,解决冲突的方法是用线性探测法。
如果这n 个关键码的散列地址都相同,则探测的总次数是 n(n-1)/2=( 1+2+…+n-1) 。
(而任一元素查找次数 ≤n-1)8、设一哈希表表长M 为100 ,用除留余数法构造哈希函数,即H (K )=K MOD P (P<=M ), 为使函数具有较好性能,P 应选( 97 )9、在各种查找方法中,平均查找长度与结点个数无关的是哈希查找法10、对线性表进行二分查找时,要求线性表必须以 顺序 方式存储,且结点按关键字有序排列。
《数据结构》第九章习题 参考答案
《数据结构》第九章习题参考答案一、判断题(在正确说法的题后括号中打“√”,错误说法的题后括号中打“×”)1、快速排序是一种稳定的排序方法。
(×)2、在任何情况下,归并排序都比简单插入排序快。
(×)3、当待排序的元素很大时,为了交换元素的位置,移动元素要占用较多的时间,这是影响时间复杂度的主要因素。
(√)4、内排序要求数据一定要以顺序方式存储。
(×)5、直接选择排序算法在最好情况下的时间复杂度为O(n)。
( ×)6、快速排序总比简单排序快。
( ×)二、单项选择题1.在已知待排序文件已基本有序的前提下,效率最高的排序方法是(A)。
A.直接插入排序B.直接选择排序C.快速排序D.归并排序2.下列排序方法中,哪一个是稳定的排序方法?(B)A.直接选择排序B.折半插入排序C.希尔排序D.快速排序3、比较次数与排序的初始状态无关的排序方法是( B)。
A.直接插入排序B.起泡排序(时间复杂度O(n2))C.快速排序D.简单选择排序4、对一组数据(84,47,25,15,21)排序,数据的排列次序在排序的过程中的变化为(1)84 47 25 15 21 (2)15 47 25 84 21 (3)15 21 25 84 47 (4)15 21 25 47 84 则采用的排序是( A)。
A. 选择B. 冒泡C. 快速D. 插入5、快速排序方法在(D)情况下最不利于发挥其长处。
A. 要排序的数据量太大B. 要排序的数据中含有多个相同值C. 要排序的数据个数为奇数D. 要排序的数据已基本有序6、用某种排序方法对线性表{25,84,21,47,15,27,68,35,20}进行排序,各趟排序结束时的结果为:(基准)20,21,15,25,84,27,68,35,47(25)15,20,21,25,47,27,68,35,84(左20右47)15,20,21,25,35,27,47,68,84(左35右68)15,20,21,25,27,35,47,68,84 ;则采用的排序方法为(C)。
李春葆《数据结构教程》(第4版)章节题库-第九章至第十二章(圣才出品)
第9章查找一、选择题1.若查找每个记录的概率均等,则在具有n个记录的连续顺序文件中采用顺序查找法查找一个记录,其平均查找长度ASL为()。
A.(n-1)/2B.n/2C.(n+1)/2D.n【答案】C【解析】最快查找一次成功,最慢查找n次成功。
平均查找次数为(1+2+3+…+n)/n,那么ASL=(n+1)/2。
2.在一个有N个元素的有序单链表中查找具有给定关键字的结点,平均情况下的时间复杂性为()。
A.O(1)B.O(N)C.O(N2)D.O(NlogN)【答案】B【解析】二分查找的时间复杂度为O(logn)。
在一个用N个元素的有序单链表中查找具有给定关键字的结点,因为查找是从头结点开始的,需要使用指针顺序往下查找,因此时间复杂度为0(N)。
3.对线性表进行折半查找时,要求线性表必须()。
A.以顺序方式存储B.以顺序方式存储,且数据元素有序C.以链接方式存储D.以链接方式存储,且数据元素有序【答案】B【解析】二分查找又称折半查找,优点是比较次数少,查找速度快,平均性能好;其缺点是要求待查表为有序表,且插入删除困难。
因此,折半查找方法适用于不经常变动而查找频繁的有序列表。
折半查找方法适用于对以顺序方式存储的有序表的查找,查找效率较高。
4.下列二叉排序树中查找效率最高的是()。
A.平衡二叉树B.二叉查找树C.没有左子树的二叉排序树D.没有右子树的二叉排序树【答案】A【解析】平衡二叉树的左子树和右子树的深度之差的绝对值不超过1。
这就保证了二叉树的深度是log2n级别的。
二叉查找树或者是一颗空数;或者是具有下列性质的二叉树:①若左子树不空,则左子树上所有结点的值均小于它的根结点的值;②若右子树不空,则右子树上所有结点的值均大于它的根结点的值;③左、右子树也分别为二叉排序树。
B、C、D 三项均不能保证左子树和右子树的深度之差的绝对值不超过1,甚至很大,因此查找效率低。
5.当在一个有序的顺序存储表上查找一个数据时,既可用折半查找,也可用顺序查找,但前者比后者的查找速度()。
数据结构第九、十章 作业答案
第九章 查找一、填空题1. 在数据的存放无规律而言的线性表中进行检索的最佳方法是 顺序查找(线性查找) 。
2. 线性有序表(a 1,a 2,a 3,…,a 256)是从小到大排列的,对一个给定的值k ,用二分法检索表中与k 相等的元素,在查找不成功的情况下,最多需要检索 8 次。
设有100个结点,用二分法查找时,最大比较次数是 7 。
3. 假设在有序线性表a[1..20]上进行折半查找,则比较一次查找成功的结点数为1;比较两次查找成功的结点数为 2 ;比较四次查找成功的结点数为 8 ,其下标从小到大依次是1,3,6,8,11,13,16,19______,平均查找长度为 3.7 。
解:显然,平均查找长度=O (log 2n )<5次(25)。
但具体是多少次,则不应当按照公式)1(log 12++=n n n ASL 来计算(即(21×log 221)/20=4.6次并不正确!)。
因为这是在假设n =2m -1的情况下推导出来的公式。
应当用穷举法罗列:全部元素的查找次数为=(1+2×2+4×3+8×4+5×5)=74; ASL =74/20=3.7 !!!4.折半查找有序表(4,6,12,20,28,38,50,70,88,100),若查找表中元素20,它将依次与表中元素 28,6,12,20 比较大小。
5. 在各种查找方法中,平均查找长度与结点个数n 无关的查找方法是 散列查找 。
6. 散列法存储的基本思想是由 关键字的值 决定数据的存储地址。
7. 有一个表长为m 的散列表,初始状态为空,现将n (n<m )个不同的关键码插入到散列表中,解决冲突的方法是用线性探测法。
如果这n 个关键码的散列地址都相同,则探测的总次数是 n(n-1)/2=( 1+2+…+n-1) 。
(而任一元素查找次数 ≤n-1)8、设一哈希表表长M 为100 ,用除留余数法构造哈希函数,即H (K )=K MOD P (P<=M ), 为使函数具有较好性能,P 应选( 97 )9、在各种查找方法中,平均查找长度与结点个数无关的是哈希查找法10、对线性表进行二分查找时,要求线性表必须以 顺序 方式存储,且结点按关键字有序排列。
数据结构第九章--查找-习题及答案
第九章查找一、选择题1.若查找每个记录的概率均等,则在具有n个记录的连续顺序文件中采用顺序查找法查找一个记录,其平均查找长度ASL为( )。
A. (n-1)/2 B. n/2 C. (n+1)/2 D. n2. 下面关于二分查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表必须有序,表可以顺序方式存储,也可以链表方式存储 C. 表必须有序,而且只能从小到大排列B. 表必须有序且表中数据必须是整型,实型或字符型 D. 表必须有序,且表只能以顺序方式存储3. 用二分(对半)查找表的元素的速度比用顺序法( )A.必然快 B. 必然慢 C. 相等 D. 不能确定4. 具有12个关键字的有序表,折半查找的平均查找长度()A. 3.1B. 4C. 2.5D. 55.当采用分块查找时,数据的组织方式为 ( )A.数据分成若干块,每块内数据有序B.数据分成若干块,每块内数据不必有序,但块间必须有序,每块内最大(或最小)的数据组成索引块C. 数据分成若干块,每块内数据有序,每块内最大(或最小)的数据组成索引块D. 数据分成若干块,每块(除最后一块外)中数据个数需相同6. 二叉查找树的查找效率与二叉树的( (1))有关, 在 ((2))时其查找效率最低(1): A. 高度 B. 结点的多少 C. 树型 D. 结点的位置(2): A. 结点太多 B. 完全二叉树 C. 呈单枝树 D. 结点太复杂。
7. 对大小均为n的有序表和无序表分别进行顺序查找,在等概率查找的情况下,对于查找失败,它们的平均查找长度是((1)) ,对于查找成功,他们的平均查找长度是((2))供选择的答案:A. 相同的B.不同的9.分别以下列序列构造二叉排序树,与用其它三个序列所构造的结果不同的是( ) A.(100,80, 90, 60, 120,110,130) B.(100,120,110,130,80, 60, 90)C.(100,60, 80, 90, 120,110,130)D. (100,80, 60, 90, 120,130,110)10. 在平衡二叉树中插入一个结点后造成了不平衡,设最低的不平衡结点为A,并已知A的左孩子的平衡因子为0右孩子的平衡因子为1,则应作( ) 型调整以使其平衡。
算法与数据结构C语言习题参考答案6-9章
1. 现在有一个已排序的字典,请改写二分法检索算法,使之当排序码key在字典中重复出现时算法能找出第一个key出现的元素下标(用*position来保存)。
保持算法时间代价为O(log n)。
【答】思路一般的二分法检索算法只要找出关键码key在字典中的一个下标。
在比较的过程中,一旦发现相等,记录下当前下标mid就符合要求。
程序如下:数据结构字典采用6.1.4节中的顺序表示法。
typedef int KeyType;typedef int DataType;二分法检索算法int binarySearch(SeqDictionary * pdic, KeyType key, int * position) {int low, mid, high;low = 0;high = pdic->n - 1;while (low <= high){mid = (low + high) / 2;if (pdic->element[mid].key = = key) {*position = mid;return TRUE;}elseif (pdic->element[mid].key > key)high = mid - 1;elselow = mid + 1;}*position = low;return FALSE;}改写后的算法想要找出关键码key在字典中第一次出现的下标。
在比较中,如果遇到相等(key与pdic->element[mid].key相等),则需要分情形讨论。
(1)如果当前下标mid等于0,或者key与pdic->element[mid-1].key不等,那么mid 一定是key第一次出现的下标,返回mid即可。
(2)如果情形(1)不成立,那么mid一定大于等于key第一次出现的下标,需要在low 和mid-1之间继续进行搜索,找出key第一次出现的下标。
数据结构第九章--查找-习题及答案
第九章查找一、选择题1。
若查找每个记录的概率均等,则在具有n个记录的连续顺序文件中采用顺序查找法查找一个记录,其平均查找长度ASL为( )。
A. (n—1)/2 B. n/2 C。
(n+1)/2 D。
n2. 下面关于二分查找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表必须有序,表可以顺序方式存储,也可以链表方式存储 C. 表必须有序,而且只能从小到大排列B。
表必须有序且表中数据必须是整型,实型或字符型 D. 表必须有序,且表只能以顺序方式存储3. 用二分(对半)查找表的元素的速度比用顺序法( )A.必然快 B. 必然慢 C. 相等 D. 不能确定4. 具有12个关键字的有序表,折半查找的平均查找长度( )A. 3。
1 B。
4 C. 2。
5 D. 55.当采用分块查找时,数据的组织方式为 ( )A.数据分成若干块,每块内数据有序B.数据分成若干块,每块内数据不必有序,但块间必须有序,每块内最大(或最小)的数据组成索引块C。
数据分成若干块,每块内数据有序,每块内最大(或最小)的数据组成索引块D. 数据分成若干块,每块(除最后一块外)中数据个数需相同6。
二叉查找树的查找效率与二叉树的( (1))有关, 在((2))时其查找效率最低(1): A。
高度 B。
结点的多少 C. 树型 D. 结点的位置(2): A。
结点太多 B. 完全二叉树 C。
呈单枝树 D. 结点太复杂。
7. 对大小均为n的有序表和无序表分别进行顺序查找,在等概率查找的情况下,对于查找失败,它们的平均查找长度是((1)) ,对于查找成功,他们的平均查找长度是((2))供选择的答案:A。
相同的 B。
不同的9.分别以下列序列构造二叉排序树,与用其它三个序列所构造的结果不同的是()A.(100,80, 90, 60, 120,110,130) B。
(100,120,110,130,80, 60, 90) C。
(100,60, 80, 90, 120,110,130) 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查找9.25int Search_Sq(SSTable ST,int key)//在有序表上顺序查找的算法,监视哨设在高下标端{ST.elem[ST.length+1].key=key;for(i=1;ST.elem[i].key>key;i++);if(i>ST.length||ST.elem[i].key<key) return ERROR;return i;}//Search_Sq分析:本算法查找成功情况下的平均查找长度为ST.length/2,不成功情况下为ST.length.9.26int Search_Bin_Recursive(SSTable ST,int key,int low,int high)//折半查找的递归算法{if(low>high) return 0; //查找不到时返回0mid=(low+high)/2;if(ST.elem[mid].key==key) return mid;else if(ST.elem[mid].key>key)return Search_Bin_Recursive(ST,key,low,mid-1);else return Search_Bin_Recursive(ST,key,mid+1,high);}}//Search_Bin_Recursive9.27int Locate_Bin(SSTable ST,int key)//折半查找,返回小于或等于待查元素的最后一个结点号{int *r;r=ST.elem;if(key<r .key) return 0;else if(key>=r[ST.length].key) return ST.length;low=1;high=ST.length;while(low<=high){mid=(low+high)/2;if(key>=r[mid].key&&key<r[mid+1].key) //查找结束的条件return mid;else if(key<r[mid].key) high=mid;else low=mid;} //本算法不存在查找失败的情况,不需要return 0;}//Locate_Bin9.28typedef struct {int maxkey;int firstloc;} Index;typedef struct {int *elem;int length;Index idx[MAXBLOCK]; //每块起始位置和最大元素,其中idx[0]不利用,其内容初始化为{0,0}以利于折半查找int blknum; //块的数目} IdxSqList; //索引顺序表类型int Search_IdxSeq(IdxSqList L,int key)//分块查找,用折半查找法确定记录所在块,块内采用顺序查找法{if(key>L.idx[L.blknum].maxkey) return ERROR; //超过最大元素low=1;high=L.blknum;found=0;while(low<=high&&!found) //折半查找记录所在块号mid{mid=(low+high)/2;if(key<=L.idx[mid].maxkey&&key>L.idx[mid-1].maxkey)found=1;else if(key>L.idx[mid].maxkey)low=mid+1;else high=mid-1;}i=L.idx[mid].firstloc; //块的下界j=i+blksize-1; //块的上界temp=L.elem[i-1]; //保存相邻元素L.elem[i-1]=key; //设置监视哨for(k=j;L.elem[k]!=key;k--); //顺序查找L.elem[i-1]=temp; //恢复元素if(k<i) return ERROR; //未找到return k;}//Search_IdxSeq分析:在块内进行顺序查找时,如果需要设置监视哨,则必须先保存相邻块的相邻元素,以免数据丢失.9.29typedef struct {LNode *h; //h指向最小元素LNode *t; //t指向上次查找的结点} CSList;LNode *Search_CSList(CSList &L,int key)//在有序单循环链表存储结构上的查找算法,假定每次查找都成功{if(L.t->data==key) return L.t;else if(L.t->data>key)for(p=L.h,i=1;p->data!=key;p=p->next,i++);elsefor(p=L.t,i=L.tpos;p->data!=key;p=p->next,i++);L.t=p; //更新t指针return p;}//Search_CSList分析:由于题目中假定每次查找都是成功的,所以本算法中没有关于查找失败的处理.由微积分可得,在等概率情况下,平均查找长度约为n/3.9.30typedef struct {DLNode *pre;int data;DLNode *next;} DLNode;typedef struct {DLNode *sp;int length;} DSList; //供查找的双向循环链表类型DLNode *Search_DSList(DSList &L,int key)//在有序双向循环链表存储结构上的查找算法,假定每次查找都成功{p=L.sp;if(p->data>key){while(p->data>key) p=p->pre;L.sp=p;}else if(p->data<key){while(p->data<key) p=p->next;L.sp=p;}return p;}//Search_DSList分析:本题的平均查找长度与上一题相同,也是n/3.9.31int last=0,flag=1;int Is_BSTree(Bitree T)//判断二叉树T是否二叉排序树,是则返回1,否则返回0 {if(T->lchild&&flag) Is_BSTree(T->lchild);if(T->data<last) flag=0; //与其中序前驱相比较last=T->data;if(T->rchild&&flag) Is_BSTree(T->rchild);return flag;}//Is_BSTree9.32int last=0;void MaxLT_MinGT(BiTree T,int x)//找到二叉排序树T中小于x的最大元素和大于x的最小元素{if(T->lchild) MaxLT_MinGT(T->lchild,x); //本算法仍是借助中序遍历来实现if(last<x&&T->data>=x) //找到了小于x的最大元素printf("a=%d\n",last);if(last<=x&&T->data>x) //找到了大于x的最小元素printf("b=%d\n",T->data);last=T->data;if(T->rchild) MaxLT_MinGT(T->rchild,x);}//MaxLT_MinGT9.33void Print_NLT(BiTree T,int x)//从大到小输出二叉排序树T中所有不小于x的元素{if(T->rchild) Print_NLT(T->rchild,x);if(T->data<x) exit(); //当遇到小于x的元素时立即结束运行printf("%d\n",T->data);if(T->lchild) Print_NLT(T->lchild,x); //先右后左的中序遍历}//Print_NLT9.34void Delete_NLT(BiTree &T,int x)//删除二叉排序树T中所有不小于x元素结点,并释放空间{if(T->rchild) Delete_NLT(T->rchild,x);if(T->data<x) exit(); //当遇到小于x的元素时立即结束运行q=T;T=T->lchild;free(q); //如果树根不小于x,则删除树根,并以左子树的根作为新的树根if(T) Delete_NLT(T,x); //继续在左子树中执行算法}//Delete_NLT9.35void Print_Between(BiThrTree T,int a,int b)//打印输出后继线索二叉排序树T中所有大于a且小于b的元素{p=T;while(!p->ltag) p=p->lchild; //找到最小元素while(p&&p->data<b){if(p->data>a) printf("%d\n",p->data); //输出符合条件的元素if(p->rtag) p=p->rtag;else{p=p->rchild;while(!p->ltag) p=p->lchild;} //转到中序后继}//while}//Print_Between9.36void BSTree_Insert_Key(BiThrTree &T,int x)//在后继线索二叉排序树T中插入元素x{if(T->data<x) //插入到右侧{if(T->rtag) //T没有右子树时,作为右孩子插入{p=T->rchild;q=(BiThrNode*)malloc(sizeof(BiThrNode));q->data=x;T->rchild=q;T->rtag=0;q->rtag=1;q->rchild=p; //修改原线索}else BSTree_Insert_Key(T->rchild,x);//T有右子树时,插入右子树中}//ifelse if(T->data>x) //插入到左子树中{if(!T->lchild) //T没有左子树时,作为左孩子插入{q=(BiThrNode*)malloc(sizeof(BiThrNode));q->data=x;T->lchild=q;q->rtag=1;q->rchild=T; //修改自身的线索}else BSTree_Insert_Key(T->lchild,x);//T有左子树时,插入左子树中}//if}//BSTree_Insert_Key9.37Status BSTree_Delete_key(BiThrTree &T,int x)//在后继线索二叉排序树T中删除元素x{BTNode *pre,*ptr,*suc;//ptr为x所在结点,pre和suc分别指向ptr的前驱和后继 p=T;last=NULL; //last始终指向当前结点p的前一个(前驱)while(!p->ltag) p=p->lchild; //找到中序起始元素while(p){if(p->data==x) //找到了元素x结点{pre=last;ptr=p;}else if(last&&last->data==x) suc=p; //找到了x的后继if(p->rtag) p=p->rtag;else{p=p->rchild;while(!p->ltag) p=p->lchild;} //转到中序后继last=p;}//while //借助中序遍历找到元素x及其前驱和后继结点if(!ptr) return ERROR; //未找到待删结点Delete_BSTree(ptr); //删除x结点if(pre&&pre->rtag)pre->rchild=suc; //修改线索return OK;}//BSTree_Delete_keyvoid Delete_BSTree(BiThrTree &T)//课本上给出的删除二叉排序树的子树T的算法,按照线索二叉树的结构作了一些改动{q=T;if(!T->ltag&&T->rtag) //结点无右子树,此时只需重接其左子树T=T->lchild;else if(T->ltag&&!T->rtag) //结点无左子树,此时只需重接其右子树T=T->rchild;else if(!T->ltag&&!T->rtag) //结点既有左子树又有右子树{p=T;r=T->lchild;while(!r->rtag){s=r;r=r->rchild; //找到结点的前驱r和r的双亲s}T->data=r->data; //用r代替T结点if(s!=T)s->rchild=r->lchild;else s->lchild=r->lchild; //重接r的左子树到其双亲结点上q=r;}//elsefree(q); //删除结点}//Delete_BSTree分析:本算法采用了先求出x结点的前驱和后继,再删除x结点的办法,这样修改线索时会比较简单,直接让前驱的线索指向后继就行了.如果试图在删除x结点的同时修改线索,则问题反而复杂化了.9.38void BSTree_Merge(BiTree &T,BiTree &S)//把二叉排序树S合并到T中{if(S->lchild) BSTree_Merge(T,S->lchild);if(S->rchild) BSTree_Merge(T,S->rchild); //合并子树Insert_Key(T,S); //插入元素}//BSTree_Mergevoid Insert_Node(Bitree &T,BTNode *S)//把树结点S插入到T的合适位置上{if(S->data>T->data){if(!T->rchild) T->rchild=S;else Insert_Node(T->rchild,S);}else if(S->data<T->data){if(!T->lchild) T->lchild=S;else Insert_Node(T->lchild,S);}S->lchild=NULL; //插入的新结点必须和原来的左右子树断绝关系S->rchild=NULL; //否则会导致树结构的混乱}//Insert_Node分析:这是一个与课本上不同的插入算法.在合并过程中,并不释放或新建任何结点,而是采取修改指针的方式来完成合并.这样,就必须按照后序序列把一棵树中的元素逐个连接到另一棵树上,否则将会导致树的结构的混乱.9.39void BSTree_Split(BiTree &T,BiTree &A,BiTree &B,int x)//把二叉排序树T分裂为两棵二叉排序树A和B,其中A的元素全部小于等于x,B的元素全部大于x {if(T->lchild) BSTree_Split(T->lchild,A,B,x);if(T->rchild) BSTree_Split(T->rchild,A,B,x); //分裂左右子树if(T->data<=x) Insert_Node(A,T);else Insert_Node(B,T); //将元素结点插入合适的树中}//BSTree_Splitvoid Insert_Node(Bitree &T,BTNode *S)//把树结点S插入到T的合适位置上{if(!T) T=S; //考虑到刚开始分裂时树A和树B为空的情况else if(S->data>T->data) //其余部分与上一题同{if(!T->rchild) T->rchild=S;else Insert_Node(T->rchild,S);}else if(S->data<T->data){if(!T->lchild) T->lchild=S;else Insert_Node(T->lchild,S);}S->lchild=NULL;S->rchild=NULL;}//Insert_Key9.40typedef struct {int data;int bf;int lsize; //lsize域表示该结点的左子树的结点总数加1BlcNode *lchild,*rchild;} BlcNode,*BlcTree; //含lsize域的平衡二叉排序树类型BTNode *Locate_BlcTree(BlcTree T,int k)//在含lsize域的平衡二叉排序树T中确定第k小的结点指针{if(!T) return NULL; //k小于1或大于树结点总数if(T->lsize==k) return T; //就是这个结点else if(T->lsize>k)return Locate_BlcTree(T->lchild,k); //在左子树中寻找else return Locate_BlcTree(T->rchild,k-T->lsize); //在右子树中寻找,注意要修改k 的值}//Locate_BlcTree9.41typedef struct {enum {LEAF,BRANCH} tag; //结点类型标识int keynum;BPLink parent; //双亲指针int key[MAXCHILD]; //关键字union {BPLink child[MAXCHILD];//非叶结点的孩子指针struct {rectype *info[MAXCHILD];//叶子结点的信息指针BPNode *next; //指向下一个叶子结点的链接} leaf;}} BPNode,*BPLink,*BPTree;//B+树及其结点类型Status BPTree_Search(BPTree T,int key,BPNode *ptr,int pos)//B+树中按关键字随机查找的算法,返回包含关键字的叶子结点的指针ptr以及关键字在叶子结点中的位置pos{p=T;while(p.tag==BRANCH) //沿分支向下查找{for(i=0;i<p->keynum&&key>p->key[i];i++); //确定关键字所在子树if(i==p->keynum) return ERROR; //关键字太大p=p->child[i];}for(i=0;i<p->keynum&&key!=p->key[i];i++); //在叶子结点中查找if(i==p->keynum) return ERROR; //找不到关键字ptr=p;pos=i;return OK;}//BPTree_Search9.42void TrieTree_Insert_Key(TrieTree &T,StringType key)//在Trie树T中插入字符串key,StringType的结构见第四章{q=(TrieNode*)malloc(sizeof(TrieNode));q->kind=LEAF;q->lf.k=key; //建叶子结点klen=key[0];p=T;i=1;while(p&&i<=klen&&p->bh.ptr[ord(key[i])]){last=p;p=p->bh.ptr[ord(key[i])];i++;} //自上而下查找if(p->kind==BRANCH) //如果最后落到分支结点(无同义词):{p->bh.ptr[ord(key[i])]=q; //直接连上叶子p->bh.num++;}else //如果最后落到叶子结点(有同义词):{r=(TrieNode*)malloc(sizeof(TrieNode)); //建立新的分支结点last->bh.ptr[ord(key[i-1])]=r; //用新分支结点取代老叶子结点和上一层的联系 r->kind=BRANCH;r->bh.num=2;r->bh.ptr[ord(key[i])]=q;r->bh.ptr[ord(p->lf.k[i])]=p; //新分支结点与新老两个叶子结点相连}}//TrieTree_Insert_Key分析:当自上而下的查找结束时,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树中没有待插入关键字的同义词,此时只要新建一个叶子结点并连到分支结点上即可.另一种情况,有同义词,此时要把同义词的叶子结点与树断开,在断开的部位新建一个下一层的分支结点,再把同义词和新关键字的叶子结点连到新分支结点的下一层.9.43Status TrieTree_Delete_Key(TrieTree &T,StringType key)//在Trie树T中删除字符串key{p=T;i=1;while(p&&p->kind==BRANCH&&i<=key[0]) //查找待删除元素{last=p;p=p->bh.ptr[ord(key[i])];i++;}if(p&&p->kind==LEAF&&p->lf.k=key) //找到了待删除元素{last->bh.ptr[ord(key[i-1])]=NULL;free(p);return OK;}else return ERROR; //没找到待删除元素}//TrieTree_Delete_Key9.44void Print_Hash(HashTable H)//按第一个字母顺序输出Hash表中的所有关键字,其中处理冲突采用线性探测开放定址法{for(i=1;i<=26;i++)for(j=i;H.elem[j].key;j=(j+1)%hashsize[sizeindex]) //线性探测if(H(H.elem[j].key)==i) printf("%s\n",H.elem[j]);}//Print_Hashint H(char *s)//求Hash函数{if(s) return s[0]-96; //求关键字第一个字母的字母序号(小写)else return 0;}//H9.45typedef *LNode[MAXSIZE] CHashTable; //链地址Hash表类型Status Build_Hash(CHashTable &T,int m)//输入一组关键字,建立Hash表,表长为m,用链地址法处理冲突.{if(m<1) return ERROR;T=malloc(m*sizeof(WORD)); //建立表头指针向量for(i=0;i<m;i++) T[i]=NULL;while((key=Inputkey())!=NULL) //假定Inputkey函数用于从键盘输入关键字{q=(LNode*)malloc(sizeof(LNode));q->data=key;q->next=NULL;n=H(key);if(!T[n]) T[n]=q; //作为链表的第一个结点else{for(p=T[n];p->next;p=p->next);p->next=q; //插入链表尾部.本算法不考虑排序问题.}}//whilereturn OK;}//Build_Hash9.46Status Locate_Hash(HashTable H,int row,int col,KeyType key,int &k)//根据行列值在Hash表表示的稀疏矩阵中确定元素key的位置k{h=2*(100*(row/10)+col/10); //作者设计的Hash函数while(H.elem[h].key&&!EQ(H.elem[h].key,key))h=(h+1)%20000;if(EQ(H.elem[h].key,key)) k=h;else k=NULL;}//Locate_Hash分析:本算法所使用的Hash表长20000,装填因子为50%,Hash函数为行数前两位和列数前两位所组成的四位数再乘以二,用线性探测法处理冲突.当矩阵的元素是随机分布时,查找的时间复杂度为O(1).另解:第九章查找习题及答案题号: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15 16 17 1819 20 21 22 23一、基础知识题1.对含有n个互不相同元素的集合,同时找最大元和最小元至少需进行多少次比较?答:我们可以设立两个变量max和min用于存放最大元和最小元(的位置),第一次取两个元素进行比较,大的放入max,小的放入min,从第2次开始,每次取一个元素先和max比较,如果大于max则以它替换max,并结束本次比较;若小于max则再与min相比较,在最好的情况下,一路比较下去都不用和min相比较,所以这种情况下,至少要进行n-1次比较就能找到最大元和最小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