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培训材料【标准化发展史】
标准化发展历史及概况介绍
标准化发展历史及概况介绍摘编人:市局标准化处王林审核人:邓琳教材类别:资料类字数:21911、标准化发展阶段1.1 原始标准化由于生存的需要,在的、劳动中逐步形成了带有标准化色彩的工具和原始语言基础上的符号、记号。
这种无意识的标准化,虽然处于萌芽状态,但却是人类第一次伟大的标准化创举。
1.2 古代标准化人类有意识的制定普遍遵守的准则,是由社会分工所引起的。
在古代社会,人类社会进行了二次大分工。
一次是农业和畜牧业的分离,一次是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社会分工引起的直接结果是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品的交换,古代标准化也随之产生。
古代标准化主要表现为:(1)语言、文字和符号的标准化(2)度量衡器具的标准化(3)石器和青铜器的标准化(4)建筑标准化(5)交通运输标准化1.3 近代标准化人类有意识地组织标准化活动是在18世纪70年代以后。
18世纪初,首先在英国发生了以纺织机和蒸汽机发明与使用为标志的工业革命。
在近代标准化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事件。
(1)1978年美国人艾利·惠特尼在武器生产中运用互换性原理,成批地制造具有互换性的零部件,为大批量生产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2)1902年英国纽瓦尔公司推出了“极限表”,这是最早的公差制,成为1906年英国国家公差标准BS-27产生的基础。
(3)1911年美国人泰勒发表了《科学管理原理》,提出了运用标准化的管理原则。
(4)1914-1920年,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在取得一系列标准化和科学管理成就的基础上,创造了汽车制造流水作业法,实现了大规模成批生产。
(5)国家标准化和国际标准化组织相继成立。
近代标准化是人类有意识地主动开展标准化活动,并取得重大成就的时期,它具有下列显著特点:a)建立标准化组织机构,开始形成一支标准化专业队伍;b)标准化领域迅速扩大,标准化作用充分体现;c)出现了一批标准化理论成果。
1.4 现代标准化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世界进入了现代管理的新阶段。
企业标准化发展历程
企业标准化发展历程
企业标准化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初级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前):企业标准化还处于初级
阶段,主要依靠企业内部的规范和经验积累来开展标准化活动。
标准化的范围和内容较为有限。
2. 发展阶段(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在国家经济发展
的背景下,企业标准化得到了较为快速的发展。
为适应国家经济规划和重点工程建设需要,各行业纷纷建立了相应的标准化组织和机构。
3. 建立阶段(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国家对标准化工
作开始加大支持力度,标准化组织、机构和体系逐渐完善。
同时,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地位和影响力也逐渐提升。
4. 全面推广阶段(21世纪以后):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和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标准化工作开始进入全面推广阶段。
国家对标准化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大,标准的制定和推广范围逐渐扩大,标准化在企业管理和产品质量控制等方面的作用得到了广泛认可。
随着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变化,企业标准化发展历程还在不断变化和演进。
未来,企业标准化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需要与国际标准接轨,加强创新能力,提高标准化水平和效果。
标准化发展史
2. 中国标准化实务须知 (12)
2.5 标准文献分类法 标准文献的分编和检索主要有两种:
----分类法 国际上:Universal Decimal Classification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for Standards (现行) 我 国:一级类目(字母)/二级类目(数字)
1
1. 标准化发展史 (2) 超前(前卫、前瞻)标准化是当代标准化的一种先进方法
和特殊形式。它是改变标准化与科学技术发展速度不相适应, 特别是滞后型标准化而影响生产和不能满足市场不断变化需求 的重要措施。
主要特征:
a)市场调研和标准调研同步; b)将标准制定时机由设计阶段之后提前到设计阶段之前; c)一般在设计、开发前提出(试行)标准,指导设计、开发,在设
名称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海南省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藏自治区 重庆市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台湾省
代码
420000 430000 440000 450000 460000 510000 520000 530000 540000 550000 610000 620000 630000 640000 650000 710000
言”的第一段以黑体字并采用下列方式之一写明:
a) 当标准中强制性条文比推荐性条文多时,写明:“本标准的
第X章、第X条、第X条……为推荐性的,其余为强制性的”;
b) 当标准中强制性条文比推荐性条文少时,写明:“本标准的
第X章、第X条、第X条……为强制性的,其余为推荐性的”;
c) 当标准中强制性条文与推荐性条文在数量上大致相同时,
优先数
统计方法
标准化知识培训课件
标准化知识培训课件CATALOGUE目录•标准化概述•标准化体系与建设•标准化法律法规与政策•标准化技术与方法•标准化实践与案例分析•标准化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定义标准化是指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对事物进行规范化、流程化处理的过程。
重要性标准化在工业、经济、科技、社会等领域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保障质量、促进创新。
定义与重要性在古代,人们为了满足生产和生活需要,开始制定一些简单的标准,如度量衡、货币等。
标准化的发展历程古代标准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标准化逐渐成为工业化生产的重要基础,各种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逐渐形成。
近代标准现代社会对标准化的需求更加广泛和深入,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广泛,包括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等。
现代标准标准化的基本原理通过简化复杂的过程和操作,制定通用的规范和流程,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简化原理统一原理协调原理优化原理通过统一规格、型号、参数等,实现产品互换性和通用性,提高生产效率和使用效益。
通过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和需求,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促进合作共赢。
通过优化设计、工艺、管理等方面的流程和规范,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效益。
标准化体系指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
构成要素包括标准化工作的任务与对象、标准化的目标与原则、标准化活动的基础与保障等。
标准化体系的概念与构成明确需要标准化的领域、范围和项目。
确定标准化对象根据需要,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等。
制定标准将制定的标准发布并付诸实施。
发布与实施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监督与评估标准化体系建设的基本步骤确保标准化体系的有效实施,包括标准的执行、检查、改进等环节。
标准化体系的运行根据实际情况,对标准化体系进行修订和完善,以保持其适应性和有效性。
标准化体系的维护标准化体系的运行与维护国内外标准化法律法规现状国内标准化法律法规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一套相对完善的标准化法律法规体系,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等,为推动标准化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
标准化知识培训课件
上述定义,尽管文字表述不同,但内涵基本一 致,即标准化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最佳秩序和效 益,是一个包括制订标准、实施标准等内容的 活动过程。
在古代标准化中,标准化已呈现出以统一化、简化、 系列化、通用化、组合化及互换性为内容的形式,而 且也形成了一些基本的标准化理论和方法。
8
古代标准化主要表现为:
1、语言、文字和符号的标准化; 2、度量衡具的标准化,如:秦始皇统一中国 后用政令统一中国的度量衡; 3、石器和青铜器的标准化:兵器的铁器、铜 器制造工艺、材料 4、建筑业标准化:如木制砖模生产砖坯 5、交通运输标准化:各种马车、战车制造工 艺、材料
24
强制性标准的范围:
1、有关国家安全的技术要求; 2、保护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 3、产品及产品生产、储运和使用中的安全、卫生、
环境保护等技术要求; 4、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卫生、环境保护以及国
家需要控制的工程建设的安全和健康的要求; 7、防止欺骗、保护消费者利益的要求; 8、维护国家经济秩序的重要产品的技术要求。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规定 分为:
国家标准 行业标准 地方标准 企业标准
28
国家标准
国家标准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国 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统一计划、统一审定、 统一编号和统一批准发布。
国家标准编号由国家标准代号(GB、 GB/T)、 发布顺序号(7718)、发布年代号(1994) 如:GB7718-1994、GB/T1.1-2000等。
也就是我们说的原始标准化阶段。
标准化知识培训课件
标准化知识培训课件xx年xx月xx日•标准化概述•标准化管理体系•标准化战略目录•标准化基础知识•标准化技能培训•标准化应用案例01标准化概述标准化是为了促进物品、过程和服务的协调、互换和通用,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
定义标准化是经济、技术、科学活动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对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资源消耗、促进产业发展、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重要性定义与重要性标准化的发展历程古代标准化早在古代,人们就通过各种方式实现物品、建筑和工具的标准化,如中国的度量衡制度、古罗马的建筑尺度等。
工业革命后的标准化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机器大批量生产要求产品零部件的互换性,促进了工业标准化的发展。
现代标准化现代社会对标准化的需求更加广泛和复杂,涉及各个领域和全球范围,形成了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等体系。
标准化基本原理通过减少冗余和不必要的多样性来实现简化,使标准化的对象更加经济、高效、可靠和易操作。
简化原理统一原理系列原理通用原理通过对实际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规则,实现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和不同使用条件的通用。
将同类事物按照一定的规律和要求,分成若干个不同的系列,以适应不同需求和用途。
通过扩大互换性、兼容性、互联互通等特性,使标准化的对象可以在不同领域和用途中通用。
02标准化管理体系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内涵包括制定和实施标准、评估和监督实施情况、纠正和改进不符合标准的行为,以及开展宣传和教育活动等方面。
标准化管理体系的核心是标准制定和实施,其中标准制定包括标准立项、编写、审查、批准和发布等环节,标准实施包括标准宣传、培训、执行和监督等方面。
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内涵建立标准化管理体系需要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明确各级职责和工作流程,建立完善的工作制度和标准体系,强化标准的制定和实施。
实施标准化管理体系需要全面推进各项标准的执行,加强标准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不符合标准的行为,确保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4、论述标准化发展历史,
4、论述标准化发展历史,包括古代标准化、近代标准化和现代标准化:(字数达到1000字以上,否则该题无效);一、古代标准化人类从原始的自然人开始,在与自然的生存搏斗中为了交流感情和传达信息的需要,逐步出现了原始的语言、符号、记号、象形文字和数字。
从第一次人类社会的农业、畜牧业分工中,由于物资交换的需要,要求公平交换、等价交换的的原则,决定度、量、衡单位和器具标准统一,逐步从用人体的特定部位或自然物到标准化的器物。
当人类社会第二次产业大分工,即农业、手工业分化时,为了提高生产率,对工具和技术规范化就成了迫切要求,从遗世的青铜器、铁器上可以看到那时科学技术和标准化水平的发展。
宋代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运用了标准件、互换性、分解组合、重复利用等标准化原则,更是古代标准化里程碑。
二、近代标准化进入以机器生产、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近代标准化阶段。
科学技术适应工业的发展,为标准化提供了大量生产实践经验,也为之提供了系统实验手段,摆脱了凭直观和零散的形式对现象的表述和总结经验的阶段,从而使标准化活动进入了定量地以实验数据科学阶段,并开始通过民主协商的方式在广阔的领域推行工业标准化体系,作为提高生产率的途径。
到1932年已有25个国家相继成立了国家标准化组织,在这基础上1926年在国际上成立了国家标准化协会国际联合会(ISA),标准化活动由企业行为步入国家管理,进而成为全球的事业,活动范围从机电行业扩展到各行各业,标准化使生产的各个环节,各个分散的组织到各个工业部门,扩散到全球经济的的各个领域,由保障互换性的手段,发展成为保障合理配置资源、降低贸易壁垒和提高生产力的重要手段。
1946年国际标准化组织正式成立,现在,世界上已有100多个国家成立了自已的国家的标准化组织。
三、现代标准化工业现代进程中,由于生产和管理高度现代化、专业化、综合化、这就使现代产品或工程、服务具有明确的系统性和社会化,一项产品或工程、过程和服务、过程和服务,往往涉及几十个行业和几万个组织及许多门的科学技术,如美国的"阿波罗计划"、"曼哈顿计划",从而使标准化活动更具有现代化特征。
我国标准化发展历史
我国标准化发展历史
我国标准化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古代,标准化主要体现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一些方面,例如度量衡的统一、建筑标准的制定等。
在近代,标准化的发展主要是在工业化进程中得到了推动。
20 世纪初,我国开始引进西方的标准化理念和方法,并在一些行业中进行了实践。
例如,在铁路、电信、机械等领域,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在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标准化工作得到了更快的发展。
1988 年,我国颁布了《标准化法》,标志着我国标准化工作进入了法制化、规范化的阶段。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际贸易的增加,我国标准化工作也逐渐与国际接轨,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等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活动,推动了我国标准的国际化进程。
近年来,我国标准化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截至2022 年底,我国共制定国家标准36871 项,其中强
制性国家标准2158 项,推荐性国家标准34713 项。
我国还积极推动标准的实施和监督,加强标准与技术创新的结合,提高了标准的技术水平和市场适应性。
总的来说,我国标准化发展历史悠久,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未来,我国标准化工作将继续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国际贸易、保障人民生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标准化发展历程
标准化发展历程
标准化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各个行业在其发展过程中的需求和实践。
尽管各行各业的标准化路径存在差异,但一般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主要阶段。
第一阶段:独立标准制定(早期阶段)
在产品和服务的初级发展阶段,各个组织和行业往往独立地制定自己的标准,以解决特定领域的需求和问题。
这些标准无法相互兼容,导致了信息孤立和资源浪费。
第二阶段:行业标准制定(行业统一)
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和市场需求的提升,越来越多的组织和企业开始认识到制定一系列共同的标准对于实现互操作性和提高效率的重要性。
因此,行业标准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推动,以确保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
第三阶段:国家和地区标准制定(区域统一)
随着国际贸易和合作的发展,各个国家和地区开始制定自己的标准,旨在提高贸易的便利性和交流的有效性。
这些标准通常基于国内市场的需求和特点,并逐渐与国际标准接轨,以实现相互认可和合作。
第四阶段:国际标准制定(全球统一)
为了推动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合作,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等国际组织开始提出并制定一系列国际标准,以协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标准和规范,促进贸易和合作的顺利进行。
第五阶段:技术与管理标准整合
在信息技术和管理方法的快速发展下,标准化也逐渐融入到技术和管理领域中。
各个行业开始关注技术规范和业务流程的标准化,以提高创新和效益。
因此,标准化发展历程进入了技术和管理标准整合的阶段。
总的来说,标准化发展历程经历了从独立标准制定到行业、国家和地区的标准制定,最终达到国际标准的制定和技术与管理标准整合的阶段。
标准化的不断发展,推动了各个行业和领域的规范化、提高效率和促进合作。
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发展历程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发展历程1、标准化法的发展历程现代标准化是近二、三百年发展起来的。
蒸汽机的出现和工业革命的开始,将标准化问题提上了日程。
18世纪90年代,法国科学家承担建立公制计量制度任务,是较早涉及标准化领域的一项基础性标准。
大约同一时期,在美国,由于实现了零件的互换性,出现了大批量生产,这就构成了向现代标准化迈进的另一重要步骤。
1898年,美国成立了第一个行业性的标准化组织美国试验和材料学会(ASTM)。
1901年,世界上出现第一个国家标准化团体英国标准学会(BSI),同年,该会制订了第一个英国国家标准──螺纹。
1906年,根据国际电工会议的决议,创立了世界范围的标准化组织国际电工委员会(IEC)。
在1918~1928年10年间,有18个国家正式成立了国家标准团体。
这些机构成立后不久,就开始意识到通过共同协作来达到标准化的国际性协调与统一的必要。
1921年,比利时、加拿大、荷兰、挪威、瑞士、英国和美国7个国家达成协议,定期交流有关标准情报。
1926年,国际标准化协会(ISA)成立。
从1943年到1947年,它临时由联合国标准协调委员会(UNSCC)代替。
同年,成立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这一组织成立后即同国际电工委员会达成协定,由国际电工委员会担负电气与电子工程领域的标准化工作,并由国际标准化组织担负包括除电气与电子工程以外所有技术领域的标准化工作。
这是两个专门从事标准化工作的国际组织。
它们的活动范围不仅仅在工业领域,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包括农业和其他经济领域。
现在,国际标准化组织有89个国家的标准化团体成员。
中国标准化协会于1978年重新参加这一组织。
该组织每3年举行1次大会。
在1982年9月的第12次大会上,中国被选为理事会成员。
国际电工委员会现有43个成员国,中国于1957年参加,1980年6月被选为这个组织的执行委员。
2、简述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概念。
安全生产标准化定义:是指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人、机、物、环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并持续改进,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
中国标准发展历史
中国标准发展历史在现代社会中,标准已经成为了各行各业的重要参考依据,对于保障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推动技术创新等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中国的标准发展历史也是与国家的发展息息相关,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变迁和演进。
本文将对中国标准的发展历史进行探讨。
一、早期标准化中国的标准化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早在秦朝时期,就有了《律令制度》等法律法规文件,其中包含了一些规范和标准要求。
而在中国古代的冶铁、农田水利、纺织等领域,也形成了一些行业标准和工艺规范。
然而,在大部分历史时期中,中国的标准化工作相对较少,主要还是以个别手工操作为主。
二、进入现代化的起步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开始走上了现代化的道路。
这一时期,标准的提升成为了推动中国工业发展和提高产品质量的一项重要任务。
1903年,清朝政府首次颁布了《计量法大纲》,建立了度量衡的统一体系。
此后,中国开始引进国外的标准技术和管理经验,并逐步在自身的工业领域实施。
三、标准化的兴起与发展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标准化在中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在这一时期,中国工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对标准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1929年,国家中央政府成立了第一个标准化机构——质量检验局。
该机构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标准化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四、新中国的标准化建设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标准化事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和发展。
1951年,中国正式成立了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制定了一系列的国家标准。
而在随后的几十年间,中国逐渐完善了标准化的体系,建立了一套相对完善的标准体系,涵盖了工业、农业、医药、建筑、电子、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
五、开放与国际标准化接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渐融入了世界经济体系,与国际接轨的需求也日益迫切。
中国开始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工作,制定了一大批与国际标准相一致的国家标准,并加快了与国际标准的对接。
同时,中国还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标准制定工作,并有不少中国标准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和认可。
标准化基础知识
5 标准化工作任务: 制定标准、组织实施标准和对标准的实施 进行监督。
6 采用国际标准和先进国家标准 ISO;IEC;ITU。 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 意大利、瑞士、瑞典。
7制定标准的原则、程序及企业产品标准的备 案 8 目的性、性能、可证实性原则;预备阶段、 立项、起草、征求意见、审查、批准、发 布、(复审、废止) 9 标准的实施与监督 10法律责任:生产、销售、进口不符合强制 性标准的产品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 对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求刑事责任。
二. 产品制造过程中的标准化 A.釆购标准化 合格供方;重要度分级A, B,C。 B.工艺标准化 工艺标准体系;术语、代号 及符号标准化;文件管理。 C.工艺装备标准化 刀具;夹具;量具;模 具;辅具;工位器具。 D.质量检验标准化。 E.设备管理标准化。 F.产品包装标准化。
二、产品标识标注规定
1.我国产品标识的规定 2.产品标识标注的内容 3.生产者、经销者的义务与责任
三、企业标准化管理办法
1. 企业标准化工作的基本任务 2. 企业标准的制定 3. 企业产品标准的备案 4. 标准的实施 5. 企业标准化的管理
四、 企业产品标准管理规定
1. 二个文件: a 中国家质监总局、国标委《企业产品标准管理规定》 [2009—84号] b 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贯彻落实《企业产品标准 管理规定》的实施意见[2009—322号] 2. 备案应提交材料(6+3) 见下表
三、标准化形式
1.简化 ——在一定范围内缩减对象(事物)的类型数目, 使之在既定时间内足以满足一般需要的标准化形式。 肯定个性同时着眼于精炼; 2.统一化 ——是把同类事物两种以上的表现形态归并为一 种或限定在一个范围内的标准化形式。 强调一致性,从个性提炼共性; 3.通用化 ——是指在互相独立的系统中,选择和确定具有 功能互换性或尺寸互换性的子系统或功能单元的标准化形 式。 以互换性为前提,功能、尺子互换;
标准化培训资料
安全标准化介绍目录一、安全标准化发展历程二、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介绍三、安全标准化三级通用标准简介一、安全标准化发展历程2004年初,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提出要在全国所有工矿、商贸、交通运输、建筑施工等企业普遍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
2004年,国务院安委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强调,要制订颁布各行业的安全质量标准,规范安全生产行为,指导各类企业建立健全各环节、各岗位的安全质量标准,推动企业安全质量管理上等级、上水平。
国家安全监管局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决定》和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指示精神,下发了《关于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的指导意见》(安监管政法字[2004]62号),对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
2004年,国家安全监管局组织起草了《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征求意见稿),并在江苏省、山东省的4市26个试点单位进行了安全质量标准化试点工作。
2005年,在总结试点经验和广泛征求专家意见基础上,吸收和借鉴了国内外先进的安全管理经验,将¡°征求意见稿¡±修订为《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规范》(试行)。
安监总局于2005年12月16日下发《关于印发〈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规范〉(试行)和〈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考核机构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全面开展危化品安全标准化工作。
2007年,根据安监总局要求及化学品安全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危险化学品安全2007-2010年标准化发展子规划》,研究制定了《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AQ3013-2008)以及氯碱、合成氨生产企业安全标准化实施指南3个AQ标准,并于2008年11月19日发布,2009年1月1日施行。
2009年6月24日,总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总管三〔2009〕124号):2009年底前,危险化学品企业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
标准化基本知识培训资料
2002年,我国的出口产品遭到国外的贸 易技术壁垒,有72%的企业、36%的种类 的产品,价值达到170亿美元。
贸易技术壁垒的核心,是由于贯彻实施 不同的标准而引起的
通用汽车公司信息部,有72名员工,大 部分是硕士,还有博士,但是查不到传感 器的维修手册。怎么办?
答案:采用标准化方法
到底什么是标准和标准化?
一落,1960年~1962年: ①打破标准,60、61年无国家标准颁发
,62年只颁发5个 ②工作停顿
二起,1963年~1966年:
①恢复标准化国家行业管理机构,成立地方机 构,组成队伍
② 1962年底,国务院颁发《技术标准管理办法 》
③ 重新颁发标准,颁发共743个国家标准
更让英特尔难受的是,中国政府将WAPI加密技术免 费转移给联想、华为、中兴、东软等11家指定的中 国公司。英特尔产品支持WAPI,就意味着必须与这 些中国厂商合作,包括向这些企业支付技术专利的 使用费。一个WIFI联盟成员认为,这样的交易方式 明显是偏袒中国企业的,甚至这样的做法违背了 WTO的自由贸易原则。
2003年8月6日,上海二中院委托上海农 科院检测,8月11日,农科院检测出含转基 因成分,检测依据是国际上较先进的《巢 式PCR方法》 。 2004年01月19日
但在2004年1月18日的公开庭审时,上海 市农科院生物技术中心作证表示,根据农 业部标准,检测结果显示“雀巢巧伴伴”不 含转基因成分。
手机的标准
第一代(IC)模拟移动通信网络技术,大约 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中期被第二代(2G)数 字网络技术取代。在2G时代,GSM成为移动 通信世界最成功的技术标准。目前400多家 移动运营商为18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7.3亿用 户提供GSM服务。
标准化概论第一讲
机构。
17
近代标准化的特征 :
1、标准化的领域和标准的作用范围扩大 2、职业得标准化队伍形成,标准化工作受到各
国政府的普遍重视 3、标准化工作日趋规范化 4、标准化理论研究广泛开展 5、标准化对象日趋复杂,配套标准逐渐增加多 6、标准技术内容日趋成熟 7、军工产品标准化在整个工业标准化中起到带
头作用
18
§1 标准化发展简史
三、现代标准化
特征: 1、系统性 2、国际性 3、目标和手段的现代化
19
1、 系统性
原子弹“小 男孩”原件
模型
❖ 要从系统的观点处理和分 析标准化工作中存在的问 题,并要形成一个标准化 系统。这个系统既要同产 品系统相协调,又要同生 产经营系统以及整个国家 的经济系统相协调
宋应星(1587~1664)
9
§1 标准化发展简史
古代标准化的特征:
1、标准由主要靠摸索和模仿形式产生变为有意识地制定 2、标准化活动涉及范围扩大 。 3、标准化活动中的政治和军事因素增加 。 4、标准化还不是一项有组织的活动 。 5、标准化没有理论指导 。 6、标准化发展不平衡 。
10
二、近代标准化
26所 158家
分布于16个部委 分布于全国各省市
中国标准化协会
1个
省、市(地)标准化协会
257个
分布于全国各省市
行业标准化协会 中国标准出版社
12个 1个
分布在纺织、家电等行 业
中国标准馆
1家
专业技术委员会
290个
按标准化领域划分
分技术委员会 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
339个
近3万人
技术委员会下设分技术委员 会
1、标龄过长,标准老化严重
安全质量标准化发展历程
安全质量标准化发展历程第一篇:安全质量标准化发展历程安全质量标准化发展历程1.2004年,原国家安监局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决定》和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指示精神,下发了《关于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的指导意见》(安监管政法字[2004]62号),对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
2.2004年,原国家安监局组织起草了《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征求意见稿),并在江苏省、山东省的4市26个试点单位进行了安全质量标准化试点工作。
3.2004年,原国家安监局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决定》和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指示精神,下发了《关于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的指导意见》(安监管政法字[2004]62号),对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
4.2004年,原国家安监局组织起草了《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征求意见稿),并在江苏省、山东省的4市26个试点单位进行了安全质量标准化试点工作。
5.2005年,在总结试点经验和广泛征求专家意见基础上,吸收和借鉴了国内外先进的安全管理经验,国家安监总局将“征求意见稿”修订为《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规范》(试行)。
6.国家安监总局于2005年12月16日下发《关于印发〈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规范〉(试行)和〈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考核机构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安监总危化字〔2005〕198号),全面开展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工作。
7.《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做好安全生产许可证延期换证工作的通知》(安监总政法〔2008〕127号):对已经取得《安全标准化企业证书》的企业,当其提出安全生产许可证延期申请时,可直接办理延期换证手续。
8.《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AQ3013-2008)以及氯碱、合成氨生产企业安全标准化实施指南3个AQ标准于2008年11月19日发布,2009年1月1日施行。
绪论 标准化的发展过程
绪论标准化的发展过程分为四个阶段,从无意识到有意识,从经验到科学,从少数领域到大范围的,从简单到复杂,从零散到系统。
标准化的发展过程1. 无意识标准化阶段-----远古时代人类标准化思想萌芽阶段2. 处于现象描述和经验总结的标准化阶段--建立在手工业基础上的古代标准化阶段3.以严格的实验数据为基础的定量化的标准化阶段----建立在机器大工业生产基础上的近代标准化阶段4.以系统理论为指导的标准化阶段----在全球兴起新技术革命和以WTO为标志的经济全球化的情势下的现代标准化阶段无意识标准化阶段-----远古时代人类标准化思想萌芽阶段在阶段1.比较有代表性的标准化:声音,符号,记号,象形文字到最终的语言的形成从打制石器到磨制石器的跨越(人类工具史[人类真正的劳动是从制造工具开始的]上的一次突破)处于现象描述和经验总结的标准化阶段--建立在手工业基础上的古代标准化阶段在阶段2.代表性事例:此阶段的发展动力主要由社会分工点燃,社会分工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生产的发展和商品交换。
在阶段3.代表性事例:1.提高生产率的动力下:2.扩大市场需要的动力下:以运输业发展为前提1901英国工程标准委员会的成立,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国家标准化组织,此后还有很多国家也相继成立了标准化组织1906国际电工委员会的成立(IEC)1926国家标准化协会国际联合会(ISA)3.调整产品结构,实现生产合理化的需要第一章标准化概论第一节标准化的基本概念标准是标准化活动的成果,也是标准化系统的最基本要素和标准化学科中最基本的概念,必须首先弄清它及依据不同分类方法而产生的各类标准的涵义。
一、标准的基本概念什么是标准?近百年来,各国标准工作者一直力图作出科学,正确的回答,其中有代表性的定义有以下四个定义。
1、盖拉德定义:盖拉德在1934年著的《工业标准化―原理与应用》一书中,把标准定义为:“是对计量单位或基准,物体,动作,程序、方式、常用方法、能力、职能、办法、设置、状态、义务、权限、责任、行为、态度、概念和构思的某些特性给出定义,作出规定和详细说明,它是为了在某一时期内运用,而用语言,文件,图样等方式或模型,样本及其他表现方法所做出的统一规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准化发展史
一、古代标准化
标准化是人类由自然人进入社会共同生活初中的必然产物,它随着生产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而发生、发展,受生产力发展的制约,同时又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人类从原始的自然人开始,在与自然的生存搏斗中为了交流感情和传达信息的需要,逐步邮现了原始的语言、符号、记号、象形文字和数字,西安半坡遗址出土陶钵口上刻划的符号可以说明它们的萌芽状态。
元谋、蓝田、北京出土的石制工具说明原始人类开始制造工具,样式和形状从多样走向统一,建筑洞穴和房舍对方圆高矮提出的要求。
从第一次人类社会的农业、畜牧业分工中,由于物资交换的需要,要求公平交换、等价交换的的原则,决定度、量、衡单位和器具标准统一,逐步从用人体的特定部位或自然物到标准化的器物。
当人类社会第二次产业大分工,即农业、手工业分化时,为了提高生产率,对工具和技术规范化就成了迫切要求,从遗世的青铜器、铁器上可以看到那时科学技术和标准化水平的发展,如春秋战国时代的《考工记》就有青铜冶炼配方和30项生产设计规范和制造工艺要求,如用规校准轮子圆周;用平整的圆盘基面检验轮子的平直性;用垂线校验幅条的直线性;用水的浮力观察轮子的平衡,同时对用材、轴的坚固灵活、结构的坚固和适用等都作出了规定,不失为严密而科学的车辆质量标准。
在工程建设上,如我国宋代李诫《营造法式》都对建筑材料和结
构作出了规定。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对药物、特性、制备工艺和可视为标准化“药典”。
秦统一中国之后,用政令对量衡、文字、货币、道路、兵器进行大规模的标准化,用律令如《工律》、《金布律》、《田律》规定"与器同物者,其大小长短必等"是集古代工业标准化之大成。
宋代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运用了标准件、互换性、分解组合、重复利用等标准化原则,更是古代标准化里程碑。
二、近代标准化
进入以机器生产、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近代标准化阶段。
科学技术适应工业的发展,为标准化提供了大量生产实践经验,也为之提供了系统实验手段,摆脱了凭直观和零散的形式对现象的表述和总结经验的阶段,从而使标准化活动进入了定量地以实验数据科学阶段,并开始通过民主协商的方式在广阔的领域推行工业标准化体系,作为提高生产率的途径。
如1789年美国艾利·惠特尼在武器工业中用互换性原理以批量制备零部件,制定了相应的公差与配合标准;
1834年英国制定了惠物沃思"螺纹型标准",并于1904年以英国标准BS84颁布;
1897年英国斯开尔顿建议在钢梁生产中实现生产规格和图纸统一,并促成建立了工程标准委员会;
1901年英国标准化学会正式成立;1902年英国纽瓦尔公司制定了公差和配合方面的公司标准――"极限表",这是最出现的公差制,后正式成为英国标准BS27;
1906年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成立、1911美国泰勒发表了《科学管理原理》,应用标准化方法制定"标准时间"和"作业"规范,在生产过程中实现标准化管理,提高了生产率,创立了科学管理理论;
1914年美国福特汽车公司运用标准化原理把生产过程的时空统一起来创造了连续生产流水线;
1927年美国总统胡佛就得出了"标准化对工业化极端重要"的论断。
此后,荷兰(1916年)、菲律宾(1916年)、德国(1917年)、美国(1981年)、瑞士(1918年)、法国(1918年)、瑞典(1919年)、比利时(1919年)、奥地利(1920年)、日本(1921年)等,到1932年已有25个国家相继成立了国家标准化组织,在这基础上1926年在国际上成立了国家标准化协会国际联合会(ISA),标准化活动由企业行为步入国家管理,进而成为全球的事业,活动范围从机电行业扩展到各行各业,标准化使生产的各个环节,各个分散的组织到各个工业部门,扩散到全球经济的的各个领域,由保障互换性的手段,发展成为保障合理配置资源、降低贸易壁垒和提高生产力的重要手段。
1946年国际标准化组织正式成立,现在,世界上已有100多个国家成立了自已的国家的标准化组织。
三、现代标准化
工业现代进程中,由于生产和管理高度现代化、专业化、综合化、这就使现代产品或工程、服务具有明确的系统性和社会化,一项产品或工程、过程和服务、过程和服务,往往涉及几十个行业和几万个组织及许多门的科学技术,如美国的"阿波罗计划"、"曼哈顿计划",从
而使标准化活动更具有现代化特征。
随着经济全球化不可逆转的过程,特别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和市场全球化的需要,要求标准化摆脱传统的方式和观念,不仅要以系统的理念处理问题,而且要尽快建立与经济全球化相适应的标准化体系,不仅工业标准化要适应产品多样化、中间(半成品)简单化(标准化)乃至零部件及要素标准化的辩证关系的需求,而且随着生产全球化和虚拟化的发展以及信息全球化的需要,组合化和接口标准化将成为标准化发展的关键环节;综合标准化、超前标准化的概念和活动将应运而生;标准化的特点从个体水平评价发展整体、系统评价;标准化的对象从静态演变为动态、从局部联系发展到综合复杂的系统。
现代标准化更需要运用方法论、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和行为科学理论的指导,以标准化参数最优化为目的,以系统最优化为方法,运用数字方法和电子计算技术等手段,建立与全球经济一体化、技术现代化相适应的标准化体系。
目前,要遵循世界贸易组织贸易技术壁垒协定的要求,加强诸如国家安全、防止欺诈行为、保护人身健康或安全、保护动植物生命产健康、保护环境等方面以及能源利用、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包装运输、企业管理等方面的标准化,为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标准化支持。
四、我国标准化的发展沿革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非常重视标准化事业的建设和发展。
1949年10月成立中央技术管理局,内设标准化规格处。
1950年重工业部召开了首届全国钢铁标准化工作会议。
1955年中央制定的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中提出设立国
家管理技术标准的机构和逐步制定国家统一技术标准的任务。
1957年在国家技术委员会内设标准局,开始对全国的标准化工作实行统一领导。
同年参加了国际电工委员会(IEC)。
1958年国家技术委员会颁布第一号国家标准GB1《标准幅面与格式、首页、续页与封面的要求》。
1962年国务院发布我国第一个标准化管理法规《工农业产品和工程建设技术标准管理办法》。
1963年4月第一次全国标准化工作会议召开,编制了《1963~1972年标准化发展规划》。
同年9月经国家科委批准成立国家科委标准化综合研究所。
10月经文化部批准成立技术标准出版社。
至1966年已颁布国家标准1000多项。
但文化革命期间,标准化事业同其他事业一样遭到严重破坏,从1966年至1976年10年间,仅颁布400项国家标准。
1978年5月国务院成立了国家标准总局以加强标准化工作的管理。
同年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名义参加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1979年召开了第二次全国标准化工作会议,提出了"加强管理、切实整顿、打好基础、积极发展"的方针。
同年7月国务院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管理条例》,体现了为四化积极服务的指导思想;该年还在杭州召开了中国标准化协会首次代表大会。
1979年开始,国家标准化行政部门组建了234个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400多个分技术委员会,有25000多名各行各业专家、学者和标准化管理人员被聘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有100多个标准化技术归口单
位。
1988年7月19日国务院为了加强政府对技术、经济监督职能,决定将国家标准局国家计量局和国家经委的质量合并成立国家监督局。
1998年改名为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直属国务院领导,统一管理全国标准化、计量、质量工作。
1999年省以下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实行垂直管理。
1988年12月29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并以国家主席令颁布,于1989年4月1日起施行,这标志着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标准工作,进入法制管理的新阶段。
国务院有关部门设有负责管理本部门、本行业的标准化管理机构;26个部门及各省、直辖市、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机构成立了标准化研究及信息情报机构。
至1999年底,我国已有国家标准19278项,其中强制性国家标准2653项(占国家标准的13.8%),推荐性标准16625项,依法备案的行业标准30000项(其中强制性标准约占10%);近9000项地方标准和依法备案的企业标准约35万项。
基本形成了以国家标准为主,行业标准、地方标准衔接配套的标准体系。
标准的覆盖已从传统的工农业产品、工程建设向高新技术、信息产业环境保护、职业卫生、安全与服务等领域扩展,同时在农业标准化、信息技术标准化、能源标准化以及企业标准化和消灭无标生产等项工作方面都取得较好进展。
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把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作为我国重要的技术政策,国家标准中有43.6%不同程度地采用了国际标
准和国外先进标准,重点行业的国际标准采标准率已达60%,一些重要产品已按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
标准化工作已对提高我国产品质量、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规范市场秩序,发展对外贸易,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保证和技术支持作用。
经过60年的发展,截至2009年6月30日,我国国家标准总数已达到23843项,这些标准已深入到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国家标准体系已初步确立,标准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标准化办公室
2010年2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