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KaoYan社会心理学的主要派别及其新理论

合集下载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派别及其新理论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派别及其新理论
**
模仿论
模仿(imitation):是个体在社会生活中主动仿 效他人言行的社会心理现象。
米勒和多拉德ler&J.Dollard,1941):提出,
模仿可以通过刺激—反应关系与强化的概念来加
以理解。认为人类许多社会行为都是通过人际相
互影响——模仿而习得的,都可以通过一般学习
原则的使用来予以说明。模仿也是习得的,它在
解释儿童如何学会社会行为和谈论时占有中心位
置。模仿在维持纪律和遵从社会规范方面颇为重
要。
**
社会交换论(social exchange theories)
社会交换论是霍曼斯等采用经济学概念来解释社会 行为有赖于相互强化而得以持续的一种理论。
霍曼斯(G.C.Homans,1958):哈佛大学社会学系 主任、教授,美国社会学会主席。
**
认知学派的社会心理观及其新理论
一、格式塔学派的理论 二、勒温的场论及群体动力学理论 三、认知相符理论和一致性理论
**
一、格式塔学派的理论
1、总论 2、早期代表人物: 韦特海墨(M .Wertheimer ,1880—1943) 苛勒(W .Kohler ,1887—1967) 考夫卡(K .Koffka ,1886—1941) 3、关于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的认知理论
社会交换的观点形成于50年代末、60年代初,它的 奠基之作是一篇论文和三部著作:即霍曼斯的论文 “作为交换的社会行为”(1958),成书于《社会 行为:它的基本形成》(1961);蒂博特与凯利 (J.Thibaut &H.Kelly)的《群体的社会心理学》 (1959);布劳的《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 (1964)。
(3)任何一种环境需要引起人的行为反应, 都必须通过一种有组织的、通体相关的认知 活动。

(优选)社会心理学的派别及理论

(优选)社会心理学的派别及理论

2020/8/18
6
桑代克:饿猫逃出迷笼寻找食物
实验结果:试误 说;动物学习的 三大定律:练习 律,效果律,准 备律。
2020/8/18
7
斯金纳:饿白鼠在迷笼中寻找食物
实验结果:操作性条件反射,强化,强化的不同方式。
2020/8/18
8
2、模仿论
模仿:是个体在社会生活中主动仿效他人言行的社会心理现象。
提出。
理论观点:
1.人的一切社会行为都是在社会环境影响下,通过对示范行为的观 察学习而得以形成、提高或加以改变的。 观察学习的过程: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复制过程——动机过 程
2.环境(E)、人(P)和行为(B)三者之间是交互决定的,B = f (P,E)。
应用:讨论与解决电视等媒体的消极影响。
收益、报酬(reward)—代价(cost)=后果(outcome)
2.收益和代价需要维持平衡与合理,公平和互惠方能是相互作用 长期保存。
2020/8/18
15
R/C=R’/C’,实现了公平分配,心理比较平衡,交往继 续;
R/C>R’/C’,内疚感,想方设法采取补偿行为;
R/C<R’/C’,抱怨和愤怒等消极情绪,并会采取行动 (减少投入)或中断交往。
பைடு நூலகம்
2020/8/18
5
一、行为主义学派
1、刺激-反应理论
代表人物 :桑代克(E.L.Thorndike,1874-1949)、斯
金纳(B.F.Skinner,1904-1990)等
理论观点:
1.动物与人的大部分行为都是后天学习的结果。(强调 刺激和反应质检的联结,故称联结理论。)
2.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因为强化作用而得到加强。 (故称强化理论)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的派别及理论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的派别及理论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的派别及理论【内容提要】理论产生于实践(实验),并在为实际服务中得到发展。

一切科学的理论都更正确、更全面和更深刻地反映现实,因此了解一门学科就要把握其理论。

本章简要地阐明了心理学四大学派的社会心理观及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理论,并重点介绍了其最新的发展及新理论。

【学习目标】1.行为主义学派的社会心理学观及其进展。

2.认知学派的社会心理学观及其新进展。

3.精神分析学派的社会心理学观及其进展。

4.符号分析学派的社会心理学观及其进展。

5.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理论的新进展。

【关键词】社会交换理论场论群体动力学认知相符理论人格发展阶段论人际行为三维论符号相互作用理论角色理论参照群体理论半个多世纪以来,西方社会心理学先后提出了许多新理论。

这些理论大体上是沿袭心理学四大学派的传统观点,并在各自系列研究或争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这四大学派是行为主义学派、精神分析学派、格式塔学派(或认知学派)及符号相互作用学派。

理论是经验的概括,研究的总结。

由于事物的复杂性和人类认识渐进性与相对性,有些观点只能以假说的方式存在,需要通过不断的验证来充实或完善。

理论产生于实践(实验),并在为实践服务或通过反复实验中得到发展。

但一切科学的理论都更深刻、更正确、更全面地反映现实,因此了解一门学科必须首先并始终去把握或探索其理论。

社会心理学的各种理论是各学派对于种种社会心理实质或社会行为产生原因的解释。

掌握这些理论的意义在于以下几方面。

第一,可以使人对许多具体项目的研究成果有更深入的理解。

具体问题的研究总是十分具体而生动的,其论说也往往是就事论事的,但如果人们知道研究者的立场、观点属于某一学派,并把这一具体研究与学派理论体系联系起来并纳入其中,就可以获得更多更深刻的意义。

比如,当我们看到拉坦内和达利的“癫痫发作”实验(见本书第22页),只能了解到或接受责任扩散的事实;但如果把这一研究和“场论”、“社会作用力论”(见本书第375页)联系起来,其理解的深度就大不一样。

心理学主要理论流派知识点归纳

心理学主要理论流派知识点归纳

心理学主要理论流派知识点归纳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思维、行为和情感等心理现象的科学。

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涌现了许多理论流派,每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观点和研究方法。

本文将归纳介绍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旨在帮助读者对心理学有更全面的了解。

1. 结构主义流派结构主义流派是心理学的早期研究方向之一,代表人物为德国心理学家威廉·文德特。

该流派主张通过分析人的思维过程和感知经验,揭示人类心理活动的结构。

结构主义流派运用实验和观察方法来研究元认知和感知等心理现象,致力于揭示思维的基本结构。

然而,由于方法的局限性,结构主义在心理学界发展中逐渐被其他更为先进的理论所取代。

2. 行为主义流派行为主义流派以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华森·沃森为代表。

该流派认为心理学应当关注可观察到的行为,而非主观意识。

行为主义流派的研究方法主要侧重于实验和观察,通过建立刺激与反应的关系,深入研究刺激对行为的影响。

行为主义流派的优势在于其科学性和实证性,使得该流派在实验心理学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3. 心理动力学流派心理动力学流派是由奥地利医生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创立的,其核心理论为精神结构论和心理冲突论。

心理动力学流派关注潜意识和无意识层面的心理现象,认为人类行为和思维受到潜意识的支配。

该流派采用自由联想和分析等方法,深入探索人类内心深处的欲望和冲突。

心理动力学流派的贡献在于揭示了人类心理深层次的运作机制,但其方法和研究观点也引发了许多争议。

4. 认知流派认知流派是近代心理学的重要发展方向,代表人物包括美国心理学家乔治·米勒和乔治·瑞斯克以及以色列心理学家阿米契·布林兹。

该流派关注人类思维和信息处理的过程,认为人类是通过观察、记忆、推理等认知活动来理解和解释世界。

认知流派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和观察等,通过测量反应时间和行为表现等指标来揭示认知过程的特点和规律。

认知流派的贡献在于深入探索了思维和认知的本质,为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社会心理学理论目的是描述现象、解释事实、探求规律、预测行为,最终指导人们的社会实践的。

因此提高人类认识自身的能力,提高人的生活质量,是所有心理学理论的生命力所在。

四个流派:社会学习论、社会交换论、符号互动论、精神分析论。

一、社会学习论:社会学习论:试图通过学习机制来解释人们社会行为的形成和变化。

社会学习论吸收了行为的主要理论假设,认为先前的学习对现在的行为有决定作用。

(一)简史:社会学习论起源于行为主义。

俄国的巴甫洛夫和美国的华生,是行为主义早期的代表。

后来霍尔,特别是斯金纳发展了行为主义。

20世纪50至60年代米勒、多拉德等学者用学习的原则研究人的社会行为,后来班杜拉和沃尔特斯提出社会学习论(1963)。

(二)学习的机制:社会学习论学习过程有三种机制:联想、强化与模仿。

1、联想:联想是经典条件反射。

巴甫洛夫铃唾液分泌实验。

狗形成铃声—食物的联想。

2、强化:个体为什么能学会某种行为,或者避免另一种行为?原因是行为后的奖赏与惩罚作为强化物,使某种行为固定下来并反复出现。

奖励是正强化,惩罚是负强化。

3模仿:人的言语习得过程是通过模仿进行社会学习的典型事例。

(三)观察学习:观察学习是班杜拉社会学习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指的是个体通过对他人行为与结果的观察,获得新的行为反应模式,或对已有行为模式加以修正.观察学习包括四个过程:1、注意过程:2、保持过程:3、动作再现过程:4、动机过程:动机过程包括外部强化、替代性强化和自我强化。

(四)社会学习论的不足1、认为行为决定于过去的学习经验,比较忽视当时的情境等细节2、倾向于将行为归因于外在的情境,而忽视个体对当时情境的情绪状态和主观感受对行为的影响。

3、社会学习论主要关注外在行为的解释,而忽视内在的心理过程的分析。

二、社会交换论:主张从经济学的投入与产出关系的视角研究社会行为的理论。

它重点强调:人们之间的互动是物质与非物质的一种交换。

社会交换论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

社会心理学主要理论

社会心理学主要理论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一、强化理论溯源强化导向的理论,早期有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原理,华生的行为主义,桑代克的刺激-反应理论,斯金纳的操作性行为主义,多拉德和米勒的模仿论。

后来,出现了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和霍曼斯的社会交换理论,扩大了强化理论对人的社会心理现象的解释范围和深度。

从学习角度看待和研究人的心理与行为,是欧美许多社会心理学家多年来采用的视角。

学习理论是一种强化理论,最早可追溯到巴甫洛夫经典条件作用原理。

20世纪初,学习理论流行,并成为行为主义的基础。

后来,赫尔、斯金纳、米勒、多拉德,将其运用到社会心理学。

20世纪70年代以来,班杜拉将其应用范围扩大,提出社会学习理论,又称为观察学习理论,在解释人类社会行为方面取得重大成功。

二、强化理论的核心概念(一)联结是两种刺激在大脑形成的暂时神经联系。

用联结可以解释人的社会心理现象和行为。

(二)强化这是强化理论最核心的概念,其含义是,人们之所以学会某种行为,是因为这种行为能产生令人愉快的后果,或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人们之所以避免某种行为,是因为这种行为会给人带来不愉快的后果。

(三)模仿个体在社会生活中,主动仿效他人言行的社会心理现象。

米勒和多拉德认为,可以通过延伸刺激—反应关系与强化的概念来理解模仿的心理机制。

强化理论的评价:强化理论假定,行为主要由个人过去的学习经验获得,倾向于将行为原因归于外在环境,忽视个人对环境的主观感受,注重解释外表行为,而忽视解释主观心理状态。

三、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又称为观察学习理论),接受了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多数原理,但是更加注意线索对行为、对内在心理过程的作用,强调思想对行为和行为对思想的作用。

社会学习的过程:(一)注意过程(二)保持过程(三)复制过程(四)动机过程社会学习理论的评价:社会学习理论也被批评为借用认知概念,但没有揭示导致认知活动结果的过程与条件,并且其交互决定论带有二元论色彩。

四、社会交换理论霍曼斯采用强化心理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把人际相互作用比作经济交易,提出了社会交换理论。

心理学发展中的主要流派及其观点

心理学发展中的主要流派及其观点

心理学发展中的主要流派及其观点
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及其行为表现的科学。

自从心理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出现以来,就出现了不同的理论流派。

以下是心理学发展中的主要流派及其观点:
1. 结构主义:结构主义者关注人类的感知、思考和行为背后的结构。

他们使用实验和观察技术来了解大脑如何处理信息。

结构主义者认为,人类心理活动可以分解为可测量的部分,比如感官体验和思考过程。

2. 功能主义:功能主义者关注人类心理活动的功能和目的,尤其是适应环境的能力。

他们认为,心理活动不应该被分解为不同的部分,而应该被看作是一种与环境互动的生物反应。

3. 行为主义:行为主义者认为,人类行为是对刺激的反应。

他们关注外界刺激如何影响人类行为,以及如何通过奖励和惩罚来改变行为。

行为主义者认为,人类心理活动不是主要的研究对象。

4. 人本主义:人本主义者认为,人类思维和行为是基于自我实现和探索的。

他们关注人类的自我意识、自我控制和自我理解。

人本主义者认为,人类心理活动是整体的,不能被分解为不同的部分。

5. 认知主义:认知主义者认为,人类行为和思维是基于信息的处理和思考。

他们关注人类如何选择、处理和记忆信息。

认知主义者认为,人类心理活动可以被视为信息处理的过程。

6. 神经科学:神经科学者研究大脑和神经系统如何影响人类心理活动。

他们使用影像技术和其他工具来了解大脑如何处理信息和控
制行为。

以上是心理学发展中的主要流派及其观点,每种流派都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随着我们对人类心理活动的理解不断深入,我们可以预计心理学会继续发展和演变。

社会心理学的派别及理论

社会心理学的派别及理论
36
三、人际行为三维理论(舒茨)
1. 需要
生物需要 人际需要
包容需要 感情需要
支配需要
注意: 生物需要 物理环境 人际需要 社会环境
37
2.相对的继承性与连续性 : 童年期的人际需要 成年期的人际需要
包容需要
低 社 会 行 为
理 想 社 会 行
超 社 会 行 为

支配需要
专 制 型
民 主 型
拒 绝 型
24
阿德勒的社会心理学理论
❖ 以“追求优越”为统一人格的核心和总目标。 ❖ 以缺陷(器官、心理、社会方面的)的自卑和补
偿为人格发展的动力。(“补偿”说) ❖ 追求优越和补偿会形成特定的生活风格和人格特
征。
25
贫穷
顺 从
残疾
粗 暴
丑陋
取 悦
… … …
生活风格和人格特征
26
荣格
荣格(Carl Gustav Jung,1875-1961), 瑞士精神病学家,分析心理学创始人,苏黎 世学派的领导者。曾受弗洛伊德赏识,并担 任国际精神分析学会首届主席。1914年因和 弗观点分歧而决裂,创立分析心理学派。
于本我。 自我:先天潜在的整体性和代表人格各部分的平衡发展、意识和潜意识的
相互渗透,起着将整个人格结构整合和稳定的作用。 曼达拉:在不同文化中反复出现的一种象征,表现为一切人们奋力以求的
整体的统一。是自我的象征和人格的核心。 注:自我和曼达拉是两种促进整合的原型。
30
二、新精神分析中的社会学派别
20世纪40年代在美国从精神分析运动中分离出 来的一个心理学派。
5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 人的一切社会行为都是在社会环境影响下,通过对 示范行为的观察学习而形成、提高或加以改变的。

湖南省考研社会学全科复习资料社会心理学主要理论介绍

湖南省考研社会学全科复习资料社会心理学主要理论介绍

湖南省考研社会学全科复习资料社会心理学主要理论介绍湖南省考研社会学全科复习资料-社会心理学主要理论介绍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类个体与群体在社会环境中的思维、情感和行为的科学。

它深入剖析了个体在社会关系中的互动、心理过程和社会行为的原因与结果。

本文将介绍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包括认知社会学、互惠理论、自我概念、认知失调理论、群体决策和合作、依恋理论以及实验社会心理学。

一、认知社会学认知社会学强调个体的社会认知对其行为和决策产生的影响。

其中,心理理论是该领域的重要概念之一。

心理理论指个体对自己和他人的解释和预测方式。

心理理论通常分为内隐理论和明示理论。

内隐理论是个体无意识中使用的,而明示理论是个体有意识地运用的。

心理理论的研究使我们理解人们对自己和他人行为的认知加工方式和背后的心理机制。

二、互惠理论互惠理论是社会心理学中的一种理论,描述了人们在互动中对待他人的方式。

该理论认为,人们倾向于回报他人对自己的好处,同时也会期待他人回报自己的好处。

互惠理论体现了人们对公平和正义的追求,也解释了人际关系中的互助和合作行为。

三、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和评价。

社会心理学通过研究自我概念的形成和发展,揭示了自我在个体的自我认同、情感和行为中的重要作用。

自我概念的研究涉及到自尊、自我标签、自我控制和自我展示等方面。

四、认知失调理论认知失调理论是由社会心理学家弗斯泰因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理论。

该理论认为,当个体面临与其现有信念或行为冲突的新信息时,就会出现认知失调的状态。

为了减轻这种失调感,个体会通过修改自己的信念或加强对新信息的认同来恢复内部的一致性。

五、群体决策和合作群体决策和合作是社会心理学中的重要课题。

通过研究群体的决策过程和合作行为,我们可以了解个体在集体环境中是如何互动、协调和取得共识的。

其中包括群体决策的优缺点、领导与决策的关系以及合作与竞争之间的平衡等。

六、依恋理论依恋理论是描述人类亲密关系的一种理论。

论述心理学各大流派和主要思想

论述心理学各大流派和主要思想

论述心理学各大流派和主要思想心理学是一门具有长远历史但又很年轻的科学。

因为,早在古希腊时就已经有了心理学的萌芽,但心理学被确立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还只是一百多年的事情。

由于心理现象本身的复杂性,心理学在独立后的一百多年中,出现了各种心理学流派。

一、构造主义科学的心理学创始于十九世纪末,1879年是现代心理学创始的一年,心理学的创始者是德国的一位哲学家、生理学家冯特(1823~1920),他作为独立科学的心理学的创始人,建立了现代心理学第一个学派--构造主义,该学派从1879年开始,兴盛了二、三十年。

构造派认为,人的心理意识现象是简单的“心理元素”构成的“心理复合体”,它致力于心理意识现象“构造”的研究;分析心理意识现象的“元素”,设想心理元素结合的方式。

所以该学派又称为“元素主义心理学”。

该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是冯特和其学生铁钦纳(1867~1927)。

冯特及其心理学体系的主要观点:(1)心理学是研究直接经验的科学;(2)元素分析与创造性综合;(3)实验内省法。

铁钦纳一方面继承了冯特的心理学体系,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也修正和发展了冯特的心理学体系,冯特认为内省法只能用来研究简单的心理过程,而铁钦纳则把内省法用来研究思维、想象等高级的心理过程;冯特把心理元素分解为纯粹的感觉和简单的情感,铁钦纳则把意识经验分析为三种元素:感觉、意象和感情。

感觉是知觉的基本元素;意象是观念的元素;感情是情绪的元素。

总之,铁钦纳把心理过程分析为感觉、意象、感情,并认为感觉、意象有四种属性,即性质、强度、持续性和清晰性。

感情有前三种属性而缺乏清晰性,元素在时间和空间上混合形成知觉、观念、感觉、感情、情绪等心理过程。

二、行为主义现代心理学的第二个派别是行为主义。

行为主义出现在美国,在20世纪初自然科学飞速发展,一些年轻的心理学家对冯特学派不满意,认为心理学不能研究意识,认为心理学和其他自然科学处于同样的地位,应该象其他自然科学一样研究看得见、摸得着的客观东西,也就是行为。

心理学的七大主要流派

心理学的七大主要流派

心理学的七大主要流派自冯特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心理学实验室,正式将心理学独立出以来,心理学界出现了大大小小的各种流派。

在教师招聘考试中这些流派也是常考的一个点,主要考查:构造主义心理学、机能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心理学、现代认知心理学以及人本主义心理学这七大理论流派。

一、构造主义心理学1.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2.基本观点:①心理学应研究人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感情状态三种元素;②用内省的方法(依靠被试对自己经验的观察和描述,了解人们的直接经验),找出构成人的心理的基本元素;③强调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理解正常成人的一般心理规律。

二、机能主义心理学1.代表人物:詹姆士、杜威和安吉尔2.基本观点:①也主张研究意识,但不把意识看成个别心理元素的集合,而是一种持续不断的过程;②意识的作用是使有机体适应环境。

三、行为主义心理学1.代表人物:旧行为主义:华生;新行为主义:斯金纳、赫尔、托尔曼2.基本观点:①《在行为主义者看来的心理学》宣告了行为主义的诞生(行为主义的兴起被称为心理学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革命);②反对研究意识,直接研究行为;③反对内省,主张采用实验法进行客观研究。

四、格式塔(完型)心理学1.代表人物:韦特海默、苛勒、考夫卡2.基本观点:反对把心理现象分解为元素,主张从整体上研究心理现象(“Gestalt”在德文中意味着“整体”)。

五、精神分析心理学1.代表人物:弗洛伊德2.基本观点:提出潜意识;主张人格结构的三层次;主张性欲论。

(精神分析学派是心理学的第二势力)六、现代认知心理学派(信息加工心理学派)1.代表人物:奈瑟、皮亚杰2.基本观点:①美国心理学家奈瑟《认知心理学》一书的出版,标志着认知心理学已成为一个独立的流派(认知心理学的兴起被称为心理学发展史上的第二次革命);②强调意识的能动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③主张以信息加工观点为核心。

七、人本主义心理学派1.代表人物:罗杰斯、马斯洛2.基本观点:重视人自身的价值,提倡充分发挥人的潜能(人本主义心理学是独立于精神分析和认知行为主义理论的第三势力)。

社会心理学的派别及理论

社会心理学的派别及理论
代表人物:约翰·华生 2、新行为主义(1930-1960):操作主义,强调刺激和
反应之间的中介变量,允许对行为的内部动因进行推 测。
代表人物:弗雷德里克·斯金纳
3、新的新行为主义:给予认知、思维等心理因素在行为 调节中的作用以足够的重视,把认知、思维看成是积 极、主动的过程。
代表人物:阿尔伯特·班杜拉
3、人类许多社会行为都是通过人际相互 影响——模仿而习得的。
4、模仿在维持纪律和遵从社会规范方面 颇为重要。
三、社会学习理论
1、20世纪60年代由班杜拉等人创立并发展。 2、建立在行为主义刺激—反应理论基础之上。 3、强调人的行为和环境之间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互作用。 4、观点:人的一切社会行为都是在社会环境影
响下,通过对示范行为的观察学习而得以形成、 提高或加以改变的。
1、霍妮:“文化因素说” 文化因素对人的影响 行为与人格发展的动力
2、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论
三、人际行为的三维理论
舒茨(1)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 (2)相对继承性与连续性 (3)六种基本人际关系取向 (4)相容 (5)群体的形成与瓦解
一、符号相互作用论的基本思想 米德《心灵、自我与社会》的几种观点。
5、观察学习的四个阶段
对信息的注意、保持、制作或组织反应、信息反馈 补充:替代强化的定义
6、强调认知因素 7、强调自我调节过程:强化、自我强化
四、社会交换理论
1、霍曼斯等采用经济学概念来解释社 会行为有赖于相互强化而得以持续的 一种理论。
2、三大理论观点
一、格式塔学派 1、“Gestalt psychology” 2、社会心理学观点
图 形 与 背 景 的 关 系
二、场论和群体动力学理论 1、心理动力场:B=f (P,E) 2、群体动力学

简述社会心理学的主要流派及其观点

简述社会心理学的主要流派及其观点

简述社会心理学的主要流派及其观点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在社会环境中如何相互作用、影响和学习的学科。

在其发展的历史中,形成了多个主要的理论流派,以下是其中四个主要流派及其观点的简述:1. 传统社会心理学流派:该流派起源于 20 世纪 50 年代,以涂尔干、弗洛伊德、斯金纳等人的理论为代表。

传统社会心理学强调社会因素对人类行为的影响,认为个体的行为是由外部环境和社会文化因素所塑造的。

该流派的主要观点包括: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际关系、社会行为和群体动力学的学科;社会行为是由社会环境和文化因素所塑造的;个体的行为决策是在冲动和理性之间权衡的结果。

2. 符号互动主义流派:该流派兴起于 20 世纪 60 年代,以詹姆斯·科塞等人的理论为代表。

符号互动主义强调人类之间的交互作用,认为个体的行为不仅仅是对环境的应激反应,而是通过符号互动来塑造的。

该流派的主要观点包括: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类互动和符号游戏的学科;人类的行为是通过符号互动来塑造的;个体的行为决策是在社会和文化因素之间的权衡结果。

3. 社会建构主义流派:该流派兴起于 20 世纪 80 年代,以约翰·斯图尔特·密尔等人的理论为代表。

社会建构主义认为,人类的行为和观念都是社会和文化建构的结果,而不是自然存在的。

该流派的主要观点包括: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和文化建构的学科;人类的行为和观念是通过社会和文化建构来实现的;个体的行为决策是在社会和文化因素之间的权衡结果。

4. 实证社会心理学流派:该流派重视实验和数据分析,以威廉·詹姆斯、艾尔弗雷德·诺尔斯、爱德华·T·特奥多尔等人的理论为代表。

实证社会心理学认为,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科学,应该通过实验和数据分析来验证假设。

该流派的主要观点包括: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行为和社会关系的科学;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个体和群体;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调查和观察等。

心理学主要理论流派知识点总结

心理学主要理论流派知识点总结

心理学主要理论流派知识点总结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的科学领域,涉及到许多不同的理论流派和概念。

在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中,出现了多个主要的理论流派,每个流派都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视角来理解人类心理活动的本质和原因。

本文将对心理学主要理论流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结构主义、功能主义、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人本主义。

1. 结构主义结构主义是心理学的第一个重要流派,他们关注人的心理过程和结构。

结构主义的代表性人物为威廉·詹姆斯,他提出了“自我”概念,认为人的心理是由感觉、情感和意识三个要素组成的。

结构主义强调通过观察和实验来研究心理过程,并将其分解为更小的元素以获得更深入的理解。

2. 功能主义功能主义强调心理过程的目的和适应性,他们认为心理过程是为了帮助个体适应环境和实现生存。

其中代表性人物是威廉·詹姆斯,他认为心理是帮助人们适应环境的工具,强调了个体与环境的关系。

功能主义的研究方法更加注重实际应用,关注个体在现实生活中的行为和思维。

3. 行为主义行为主义是心理学中最为重要和有影响力的流派之一。

行为主义强调行为是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并认为所有行为都是由外部刺激和反馈机制所引起的。

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是约翰·华生和伊万·巴甫洛夫,他们通过实验和研究来揭示行为与刺激之间的固定联系,并提出了条件反射的理论。

4. 认知主义认知主义是在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心理学流派,强调思维和心理过程在理解行为中的重要性。

认知主义的代表人物是乔治·米勒、乌尔里希·诺伊斯、赫伯特·西蒙等人,他们提出了信息加工模型,认为人们在接受信息时会对其进行处理和解释,并对仿真控制过程产生反应。

5. 人本主义人本主义是一种关注人类自身价值和需求的心理学流派。

人本主义心理学关注个体的主观体验和意义,并强调自我实现的重要性。

人本主义的代表性人物是阿布拉哈姆·马斯洛,他提出了“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类有一系列的需求,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与归属感、尊重和自我实现等。

社会学派别与理论发展

社会学派别与理论发展

社会学派别与理论发展社会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社会行为和社会结构的学科,形成了多种派别和理论,这些派别和理论对于社会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探讨几种主要的社会学派别以及它们的理论发展。

第一部分:功能主义派别功能主义派别是社会学发展的重要潮流之一。

其核心观点是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各个部分相互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的关系。

功能主义派别主张社会具有一种自我调节和自我平衡的能力,各个社会组织和机构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目的,共同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做出贡献。

功能主义派别的代表人物包括德国社会学家孟德尔松和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

孟德尔松提出了社会分工理论,认为社会中的不同职能和角色分工是社会运行的基础。

帕森斯则进一步完善了功能主义理论,提出了社会系统的四个功能:适应、目标实现、集成和保持模式。

功能主义派别的理论发展为社会学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但也受到了一些批评。

一些学者认为功能主义过于强调社会的稳定和一致性,忽略了社会冲突和不平等的存在。

第二部分:冲突派别冲突派别是社会学另一个重要的派别,其核心观点是社会是由不同的阶级和利益群体之间的冲突和竞争构成的。

冲突派别认为社会中的不平等和冲突是社会发展的驱动力,社会的变革是通过群体斗争和革命实现的。

冲突派别的代表人物包括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思和法兰克福学派的成员。

马克思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理论,认为社会的变革是由于阶级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法兰克福学派则强调文化工业对于社会的影响,将社会理论与文化批评结合起来,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全面的批判。

冲突派别的理论发展在社会学中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冲突理论不仅揭示了社会中的不平等和冲突现象,也为社会变迁和社会正义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然而,冲突派别也受到了一些批评,有人认为其理论过于激进,无法解释社会中的其他因素和变量。

第三部分:符号互动主义派别符号互动主义派别是20世纪社会学的一种重要派别,其核心观点是社会是通过人们对符号和意义的交互构建和塑造的。

论述心理学各大流派和主要思想

论述心理学各大流派和主要思想

论述心理学各大流派和主要思想心理学是一门具有长远历史但又很年轻的科学。

因为,早在古希腊时就已经有了心理学的萌芽,但心理学被确立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还只是一百多年的事情。

由于心理现象本身的复杂性,心理学在独立后的一百多年中,出现了各种心理学流派。

一、构造主义科学的心理学创始于十九世纪末,1879年是现代心理学创始的一年,心理学的创始者是德国的一位哲学家、生理学家冯特(1823~1920),他作为独立科学的心理学的创始人,建立了现代心理学第一个学派--构造主义,该学派从1879年开始,兴盛了二、三十年。

构造派认为,人的心理意识现象是简单的“心理元素”构成的“心理复合体”,它致力于心理意识现象“构造”的研究;分析心理意识现象的“元素”,设想心理元素结合的方式。

所以该学派又称为“元素主义心理学”。

该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是冯特和其学生铁钦纳(1867~1927)。

冯特及其心理学体系的主要观点:(1)心理学是研究直接经验的科学;(2)元素分析与创造性综合;(3)实验内省法。

铁钦纳一方面继承了冯特的心理学体系,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也修正和发展了冯特的心理学体系,冯特认为内省法只能用来研究简单的心理过程,而铁钦纳则把内省法用来研究思维、想象等高级的心理过程;冯特把心理元素分解为纯粹的感觉和简单的情感,铁钦纳则把意识经验分析为三种元素:感觉、意象和感情。

感觉是知觉的基本元素;意象是观念的元素;感情是情绪的元素。

总之,铁钦纳把心理过程分析为感觉、意象、感情,并认为感觉、意象有四种属性,即性质、强度、持续性和清晰性。

感情有前三种属性而缺乏清晰性,元素在时间和空间上混合形成知觉、观念、感觉、感情、情绪等心理过程。

二、行为主义现代心理学的第二个派别是行为主义。

行为主义出现在美国,在20世纪初自然科学飞速发展,一些年轻的心理学家对冯特学派不满意,认为心理学不能研究意识,认为心理学和其他自然科学处于同样的地位,应该象其他自然科学一样研究看得见、摸得着的客观东西,也就是行为。

2020心理咨询师社会心理学备考知识点: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

2020心理咨询师社会心理学备考知识点: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

2020心理咨询师社会心理学备考知识点: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时间过得很快,为了做好备考复习,下面由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心理咨询师社会心理学备考知识点: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2020心理咨询师社会心理学备考知识点: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社会心理学理论的价值体现在:①提高人认识自身的能力;②提高人的生活质量。

一、社会学习论社会学习论试图通过学习机制来解释人们社会行为的形成和变化。

社会学习论吸收了行为的主要理论假设,认为先前的学习对现在的行为有决定作用。

(一)简史:社会学习论的代表人物是班杜拉。

(二)学习的机制在社会学习论看来,学习的机制主要有:①联想;②强化;③模仿(没有“暗示”)。

(三)观察学习观察学习所包含的过程有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动机过程。

(四)社会学习论的不足二、社会交换论社会交换论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创始人是美国社会学家霍曼斯。

霍曼斯(1961)社会交换论的基本观点体现在几个相互联系的普遍性命题上,这些命题包括有:①成功命题;②价值命题;③剥夺一满足命题;④侵犯一赞同命题;⑤刺激命题。

社会交换论认为,趋利避害是人类行为的基本原则(0506-3-65),交换行为本身变成得与失的权衡。

关于社会交换论,不正确的说法是:社会交换关系是建立在利益冲突基础上的人们的竞争性活动,正确的说法是,社会交换关系是建立在互惠基础上的人们自愿的活动。

“个体或群体重复获得相同奖赏的次数越多,则该奖赏对个体的价值越小”,这是霍曼斯社会交换论的剥夺一满足命题。

三、符号互动论符号互动论的代表人物有:①詹姆斯;②米德。

(一)符号互动论的基本假设符号互动论的基本假设包括:①个体对事物采取的行动是以该事物对它的意义为基础的;②事物的意义源于个体与他人的互动,而不是存在于事物自身中;③个体在应付他所遇到的事物时,往往通过自己的解释去运用和修改事物对他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由此也引出了分配公平原则(principle of distributive
justice)并为阿当斯(J.S.Adams, 1965)沃尔斯特 (E.Walster,1978)等发展为公平理论(equity theories)。他认为,每人所得到收益(报酬)与他的 投入(代价)遵循一定的比例,即收益越多,投入也越 高。但在双方交往中,人若发现自己的收益与自己的投 入之比与对方两者之比大致相同,则会认为实现了公平 分配,心理上就比较平衡,交往也会继续。如果,他发 现自己两者之比低于对方,则会产生抱怨或愤怒等消极 情绪,并会采取(如减少投入)或中断交往;如果他发现 自己两者之比远高于他所应得的或别人的,则会体验到 内疚感,于是也会设法采取补偿行为,如将多得的拿出 一部分付给对方或充公益之用,以保持心理上的平衡. **
(3)任何一种环境需要引起人的行为反应,
都必须通过一种有组织的、通体相关的认知 活动。 认知是行为的先导与决定因素。 所以应该把社会心理学的研究重心放在认知 活动方面。 **
二、勒温的场论及群体动力学理论
勒温
1.场论 2.群体动力学
简评 **
勒温(K.Lewin,1890-1947) :
环境包括地理环境(实际的环境)、行为环境(意 想中的环境),自我则是一个人以自己为中心,跟 个人的需要、希望、认知、情绪与态度等心理活动 密切关联的人格系统。
(2)不同的人在同一地理环境中往往采取不同的
行动,这取决于他们的行为环境与自我两方面力量 的交互作用,或称作“对象—自我”的关系。 如:两个人在路上遇到一个暴徒。 一个文弱作家——通过面相在心理物理场中形成一 个可畏的或有威性的行为环境,自我意识:自己懦弱, 若抵抗就吃亏,产生负诱发力; 拳击师——自我是魁伟有力的人,行为环境:不堪 一击的小人物不值得大惊小怪。产生正诱发力,给 对方迎头一击。
行为要么为了获得报酬,要么为了逃避惩罚)。
基本观点:
1.客观上存有适合于有机体的规律,如动物
与人有寻求最大奖赏、快乐与尽少付出代价、 避免痛苦的倾向。因此,人的特定行动受奖 越多,就越会表现这种行动;如果一个或系 列刺激越是在受奖时出现过,而目前的刺激 越是和过去相似,人就越会表现出这种行为; 但奖赏过多,也会使人感到餍足,其价值相 对减小,这种行动也会减少。
社会交换论(social exchange theories)
社会交换论是霍曼斯等采用经济学概念来解释社会
行为有赖于相互强化而得以持续的一种理论。 霍曼斯(G.C.Homans,1958):哈佛大学社会学系 主任、教授,美国社会学会主席。 社会交换的观点形成于50年代末、60年代初,它的 奠基之作是一篇论文和三部著作:即霍曼斯的论文 “作为交换的社会行为”(1958),成书于《社会 行为:它的基本形成》(1961);蒂博特与凯利 (J.Thibaut &H.Kelly)的《群体的社会心理学》 (1959);布劳的《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 (1964)。
**
2―一致性理论”(congmity theory )(和谐理论)
是探讨与预测人在接受信息后为保持内部一致
性而调整原有态度的一种理论,由奥斯古德和 坦南包姆(C• E •Osgood ‫ﻱ‬P• H •Tennenbaum ,1955)提出的。
基本观点:该理论认为,人对于周围各种人和
事物由于不同评价而有相同或相异的态度。这 些态度之间可以是忽不相干而独立的,但如果 态度对象中的一方发出有关另一方的信息,前 者成为信息源后者成为信息对象,两者以及有 关两者的态度就有了关联。
三、社会学习理论 (social-learning theory) 四、社会交换论(social exchange theories)
**
模仿论
模仿(imitation):是个体在社会生活中主动仿
效他人言行的社会心理现象。 米勒和多拉德ler&J.Dollard,1941):提出, 模仿可以通过刺激—反应关系与强化的概念来加 以理解。认为人类许多社会行为都是通过人际相 互影响——模仿而习得的,都可以通过一般学习 原则的使用来予以说明。模仿也是习得的,它在 解释儿童如何学会社会行为和谈论时占有中心位 置。模仿在维持纪律和遵从社会规范方面颇为重 要。 **
3、关于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的认知理论
(1)认为,个人的行为不是对外界刺激的一种孤
立的简单的反应,也不是许多反射弧机械的总和, 它是通过心理物理场(psycho. Physical field )特 别是认知活动的整合(integration )而作用的。
考夫卡认为心理物理场包括环境与自我两个方面。
第二章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派别及理论
行为主义学派的社会心理观及其新理论 认知学派的社会心理观及其新理论
精神分析学派的社会心理观及其新理论
符号相互作用学派及其新理论
**
行为主义学派的社会心理观及其新理论
一、刺激—反应理论 (stimulus-reaction theory
二、模仿论(imitation theory)
半是50、60年代美国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如:L.费 斯汀格、D.卡特赖特、R.利皮特、W.怀特、A.赞德、 H.凯利、A.佩皮通。
1.场论
1)个体行为与个体的生活空间(L S P )
E:enviorment ,由准物理、准社会和准概念
的事实组成的心理环境。
P :由I –P 和 P—M 组成的人 person。
德国人,1933年移居美国。应用格式塔认知理论进行
社会心理学(群体心理学)研究,并发展了场论、创 建群体动力学的著名人物。先在德国后在美国任教。
1945年,在美国的马萨诸塞理工学院创建了“群体动
力学研究中心”,从而推动美国社会心理学,特别是 群体心理研究领域的发展。
此外,他还培养了大批弟子,他的学生中的名人占一
**
1、认知相符理论(cognitive consistence theory )

是以认知趋向一致的状态或趋向性来 解释个人心理活动和外部行为变化的 社会心理学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麦克盖尔(W• J •McGuire, 1960)首先提出认知相符的 概念 。

实验
三段论式的命题,有内在的逻辑关系:你相信
2.群体动力学:
是勒温(1939)提出的,群体动力学是对群体中的动
力现象,如领导与群体生活、社会风气与侵犯行为等 现象开展的实验研究。 基本观点:1)基于整体比部分重要的观点,认为群体 作为一种由内在关系组成的系统,其影响力或作用远 大于互不相干的个体。 2)一个已建立的群体(团体)有共同的社会目标、价 值标准,因此会形成一种强有力的纽带把各个成员凝 聚在一起,使个体的动机和群体的目标混为一体,所 以,引起群体变化而改变个体的观点或行为习惯比直 接一个个地去改变个体要容易得多;只要群体价值观 没有改变,就很难使个体放弃群体标准去改变原有的 主见。
人的各种行为都是外部环境通过人的自我状态( P )
和心理环境( E )两种力量相互作用所构成的心理动 力场而发生的。B =F (P,E)=F (L S P ),即行为是人与 环境的函数或是心理空间的函数。
2)群体行为与群体的生活空间。
E:准社会的心理环境
P:许多人 二者构成了
群体的生活空间。 由于群体内人与人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渗透 的交互作用,群体为满足共同的需要也在寻求与确 定各种准社会的目标,于是便会出现各种能量的汇 聚、冲突、平衡与失衡以及群体行为的趋向与拒斥 等现象,即群体的心理动力场。 个体在群体中生活,其行为不仅要取决于个人的生 活空间(LSP)而且也受群体心理动力场(如人际 关系、群体决策、舆论、气氛等)的制约。 *
2.人的社会行为除服从这种规律外,还服从社
会交换规律。如果一个人以行动带给别人以好 处,并迫使对方做出互惠的行动,造成一种公 平的关系和相互获益,那么这种相互作用的行 为与关系就会得到继续与发展,否者就会减少、 疏淡或停止。 蒂博特与凯利(J.Thibaut &H.Kelly,1959)还 认为,人们彼此接近时,双方都感到得大于失, 这种交往行为和关系便会保持下去;如果一方 感到得不偿失,这种接近行为和关系就难以持 续。 公式:报酬(reward)—代价(cost)=后果 (outcome)
石油供应不会增加,你认为人们看来不会减少 石油的消耗,你会期盼石油不足现象出现。 被试对三个事件发生概率的判断常于理论上的 概率值不相符;给了不相符的暗示;过10分钟 到7天时间,他们在下次回答时就更接近理论 值。 他认为人有一种动力倾向,其信念、观点或态 度如果与其它观点或行为有矛盾,只要他意识 到,他就会自发地调整自己原来地观点,去与 正常逻辑关系相符。
认知学派的社会心理观及其新理论
一、格式塔学派的理论 二、勒温的场论及群体动力学理论
三、认知相符理论和一致性理论
**
一、格式塔学派的理论
1、总论
2、早期代表人物:
韦特海墨(M .Wertheimer ,1880—1943) 苛勒(W .Kohler ,1887—1967) 考夫卡(K .Koffka ,1886—1941) 3、关于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的认知理论
社会交换论的三大直接来源:
一是功利主义经济学(亚当.斯密的《国富论》
及大卫.李嘉图,认为唯利是图是一般的人性, 与人交易,理性地追求最大的物质利益,理性地 选择那种代价最小但获利最大的行为);
二是功能主义人类学(马林诺夫斯基的《西太平
洋的航海者》(1922)区别了物质与非物质交 换);
三是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动物与人做出的全部
例如
我敬佩我的老师(信息源);我喜欢打扮。
我敬佩我的老师→老师喜欢打扮→我与老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