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食品安全基础分析
食品安全与食品卫生
食品安全与食品卫生食品安全是指人们在食用食品时,所摄入的食品不会对身体健康产生危害的状态。
而食品卫生是指对食品的生产、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等过程中的卫生要求和控制措施。
食品安全和食品卫生的关系密切,保障食品安全需要建立健全的食品卫生管理体系,以确保食品的卫生质量。
第一章: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基础,其核心是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包括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监督检查等。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应该覆盖从食品生产到销售的全过程,严格把控食品安全环节,确保食品的卫生质量。
同时,食品生产企业也应加强自身的管理,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控制系统,从源头把控食品安全。
第二章: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是判断食品是否安全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食品的成分、生产、贮存、运输、食用等环节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确定食品是否安全。
在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应考虑食品中的化学污染物、微生物污染、重金属污染等因素,并依据科学研究和实验数据进行评估,确定食品是否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第三章:食品安全监督检查食品安全监督检查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
政府部门应加强对食品生产、销售环节的监管,对食品生产企业进行严格的检查,确保其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同时,加强市场监管,对食品销售环节进行检查,打击假冒伪劣食品,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食品安全监督检查还应加强对进口食品的检查,防止不安全食品流入市场。
第四章:食品安全知识普及食品安全知识的普及是提高公众食品安全意识的重要手段。
应加强食品安全教育,向公众传授食品安全知识,提高公众对食品安全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通过举办食品安全讲座、撰写食品安全宣传材料等形式,向社会大众传递正确的食品安全信息,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食品安全行为。
第五章:食品卫生问题的解决方法食品卫生问题是影响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
对于食品卫生问题,我们应采取综合措施进行解决。
首先,加强食品生产企业的卫生管理,提高生产工艺和设备的卫生水平。
食品毒理学总结
毒理学总结第一章绪论食品毒理学:研究食品中外源化学物的性质、来源与形成,它们的不良作用与可能的有益作用及其机制,并确定这些物质的安全限量和评定食品的安全性的科学。
主要研究对象:有毒有害物质(化学性污染、生物性污染、食品包装材料、食品添加剂等)、新资源食品、保健食品、转基因食品和食品中天然成分。
主要任务:研究食品中化学物质在体内的代谢动力学和毒性作用,是评价食品的安全性、制定相关食品卫生标准的基础。
主要研究方法:动物体内试验、体外试验、人体试验、流行病学研究、化学分析、风险评估和安全限量制定第二章食品毒理学基础1、毒物:一定条件下,较小剂量进入机体就能干扰正常的生化过程或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或永久性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质2、毒性、毒性分级:毒性:外源化学物与机体接触或进入体内的易感部位后,能引起损害作用的相对能力。
3、毒性作用:外源化学物引起机体发生生理生化机能异常或组织结构病理变化的反应。
⏹毒性作用分类:(1)变态反应、(2)特异体质反应 (3) 速发与迟发性作用 (4) 局部与全身作用 (5) 可逆与不可逆作用(6)功能、形态损伤作用4、生物学标志,种类生物学标志是指针对通过生物学屏障进入组织或体液的化学物质及其代谢产物以及它们所引起的生物学效应而采用的检测指标。
背⏹分为:接触生物学标志、效应生物学标志、易感性生物学标志毒物举例:有机磷农药对胆碱酯酶有抑制作用;苯可抑制造血功能,导致贫血;强酸、强碱可引起局部的皮肤粘膜的灼伤等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1、效应和反应的区别:效应(effect)——涉及个体,量反应。
可用一定计量单位表示其强度。
反应(response)——涉及群体,质反应。
百分率或比值表示⏹2、剂量-反应曲线常见类型?1)、直线:正比例,少见,一定剂量范围内。
剂量增加,强度增加。
正比2)S形曲线:常见,慢-快-慢。
对称和非对称,后者常见低剂量范围内,剂量增加,强度增加较为缓慢3)、抛物线:先升高后降低。
《食品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食品分析》课程教学大纲(Food Analysis)适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课程学时:32课程学分:2课程代码: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食品化学,仪器分析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食品分析是食品科学与工程等专业的一门专业限定选修课程,是根据食品的特点,利用分析仪器和分析方法,对食品的品质和卫生进行分析检验的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课程。
食品分析是研究和评定食品品质及其变化和食品安全的一门科学,任务是依据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的一些基本理论和运用各种科学技术,按照制订的技术标准,对食品工业生产中的物料(原料、辅助材料、半成品以及成品、副产品等)主要成分及其含量和有关工艺参数及污染与残留物及掺假等指标进行检测。
研究方法主要是理论解析和在理论指导下的实验研究。
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科学方法考察、分析和处理工程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工程观点以及实验技能和设计能力。
二、课程的内容与基本要求本课程以食品中一般成分分析为主,兼顾食品添加剂和有害物质分析。
本课程教学内容如下:第一章绪论教学目标与要求:1.了解食品分析检验的历史与发展方向。
2.理解食品分析检验在食品工业与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3.掌握食品分析检验的内容。
4.熟练掌握怎样选择一种食品分析检验的方法。
主要内容:第一节食品分析检验的性质、性质第二节食品分析检验的内容第三节食品分析检验的方法及其发展方向第二章食品分析检验的基本知识教学目标与要求:1.了解食品分析检验的国内外标准与法规及其发展。
2.理解食品分析检验方法选择的重要性。
3.掌握样品的采集、制备和预处理方法,会处理实验数据。
4.熟练掌握样品的概念,样品预处理的原理。
主要内容:1 样品的采集、制备和预处理2 分析方法的选择3 国内外食品分析标准简介4 实验结果及数据分析第三章水分的测定教学目标与要求:1.了解水分测定的新方法及其发展。
2.理解食品中水分测定的重要性。
3.掌握重量法的原理及操作。
食品安全管理师培训教材电子版
食品安全管理师培训教材电子版
第一章: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食品安全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无论是政府还是消费者都希望食品能够
安全、卫生、健康。
食品安全管理师在保障食品安全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章将介绍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以及食品安全管理师在食品安全保障中的职责和作用。
第二章: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基础,也是食品安全管理师必须掌握的重
要内容。
本章将介绍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和运作机制,包括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标准、风险评估等内容。
第三章:食品安全管理技术
食品安全管理技术是食品安全管理师必备的技能之一,包括食品安全检测、风
险评估、危害分析等方面。
本章将介绍食品安全管理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帮助食品安全管理师更好地开展工作。
第四章:食品安全事故处理
食品安全事故是食品行业面临的重要挑战,食品安全管理师在面对食品安全事
故时需要迅速应对、妥善处理,避免事态扩大。
本章将介绍食品安全事故的处理原则、方法和应急措施,帮助食品安全管理师有效防范和处理食品安全事故。
第五章:食品安全宣传教育
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是提升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增强食品安全管理师公众形象
的重要手段。
本章将介绍食品安全宣传教育的策略、方法和效果评估,帮助食品安全管理师更好地开展宣传教育工作。
结语
食品安全管理师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角色,需要具备专业知识、技能和责任心。
通过系统的培训教育和学习,食品安全管理师将更好地服务社会、保障消费者权益。
希望本教材能够为广大食品安全管理师提供参考和指导,共同促进食品安全事业的发展。
第二章食品安全基本概念
第二章食品安全基本概念一、食品安全的历史观二、食品相关的定义食品的定义:指各种供给人食用或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54条)食品链(food produce chain):指初级生产直至消费的各环节和操作的顺序,涉及食品及其辅料的生产、加工、分销和处理。
即供人类食用的食品(包括辅料)从生长(包括种植、养殖)、收获、加工、包装、储藏、运输、销售直至消费的过程。
食物链(food chain):生物之间能量传递和物质转换的关系叫做食物链。
例如:浮游生物一虾一鱼一人(鸟)。
食品安全(food safety)定义:对食品按其原定用途进行制作和食用时不会使消费者受害的一种担保”。
它主要是指在食品的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确保食品中存在或引入的有毒有害物质未达到危害程度,从而保证人体按正常剂量和以正确方式摄入这样的食品不会受到急性或慢性的危害,这种危害包括对摄入者本身及其后代的不良影响。
(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加强国家级食品安全性计划指南》)。
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三、食品毒理学1. 毒物:在一定条件下,较小剂量就能够对生物体产生损害作用或使生物体出现异常反应的外源化学物称为毒物(toxicant)。
毒物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与机体接触或进入机体后,能与机体相互作用,发生物理化学或生物化学反应,引起机体功能或器质性的损害,严重的甚至危及生命。
毒物具有以下基本特征:①对机体不同水平的有害性,但具备有害性特征的物质并不是毒物,如单纯性粉尘。
②经过毒理学研究之后确定的。
③必须能够进入机体,与机体发生有害的相互作用。
毒物种类:工业毒物:废弃物、中间体、杂质食品中有毒物质:天然物质环境污染物:废水、废气、废渣日用化学品:化妆品、家庭防虫杀虫剂农用化学品:农药化肥、兽药医用化学品:医用消毒剂、药物生物毒素:微生物、动植物产生的毒素军事毒物:芥子气、沙林毒气放射性核素:40K,131I2.毒性:外源化学物质与机体接触或进入人体易感部位后引起损害作用的相对能力。
食品安全预防与应对手册
食品安全预防与应对手册第一章食品安全基础知识 (4)1.1 食品安全概述 (4)1.1.1 食品安全的定义 (4)1.1.2 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4)1.1.3 当前食品安全形势 (4)1.2 食品安全法律法规 (4)1.2.1 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 (4)1.2.2 主要食品安全法律法规 (4)1.3 食品安全标准与规范 (5)1.3.1 食品安全标准 (5)1.3.2 食品安全规范 (5)第二章食品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估 (5)2.1 食品安全风险类型 (5)2.2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方法 (6)2.3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 (6)第三章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安全管理 (7)3.1 原料采购与检验 (7)3.2 生产过程控制 (7)3.3 产品检验与包装 (7)第四章食品流通环节的安全管理 (8)4.1 食品储存与运输 (8)4.1.1 食品储存安全管理 (8)4.1.2 食品运输安全管理 (8)4.2 食品销售环节的安全管理 (9)4.2.1 销售场所的安全管理 (9)4.2.2 销售人员的安全管理 (9)4.2.3 销售过程的安全管理 (9)4.3 食品追溯体系建设 (9)4.3.1 追溯体系的建设内容 (10)4.3.2 追溯体系的实施方法 (10)4.3.3 追溯体系的管理与维护 (10)第五章食品消费环节的安全管理 (10)5.1 食品消费场所的安全管理 (10)5.1.1 场所卫生环境 (10)5.1.2 食品储存与处理 (11)5.1.3 食品从业人员管理 (11)5.2 食品消费者教育 (11)5.2.1 食品安全意识培养 (11)5.2.2 食品选购与鉴别 (11)5.2.3 食品消费习惯改善 (11)5.3 食品消费过程中的风险防范 (11)5.3.2 食品过敏反应处理 (11)5.3.3 食品安全事件的应对 (12)第六章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12)6.1 监管机构与职责 (12)6.1.1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12)6.1.2 农业、林业和渔业部门 (12)6.1.3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12)6.1.4 地方及相关部门 (12)6.2 监管手段与措施 (12)6.2.1 法律法规建设 (12)6.2.2 食品安全标准制定 (13)6.2.3 食品安全监管措施 (13)6.2.4 智慧监管 (13)6.2.5 宣传教育与培训 (13)6.3 监管效果评价 (13)6.3.1 食品安全事件发生率 (13)6.3.2 食品质量监测 (13)6.3.3 消费者满意度 (13)6.3.4 监管机构绩效 (13)第七章食品安全预警与信息发布 (13)7.1 预警系统的建立与运行 (13)7.1.1 预警系统的重要性 (13)7.1.2 预警系统的构成 (14)7.1.3 预警系统的运行 (14)7.2 食品安全信息发布 (14)7.2.1 信息发布的重要性 (14)7.2.2 信息发布的原则 (14)7.2.3 信息发布的渠道 (14)7.3 食品安全应急响应 (15)7.3.1 应急响应的级别 (15)7.3.2 应急响应的措施 (15)7.3.3 应急响应的流程 (15)第八章食品安全应急处理 (15)8.1 应急预案的制定与演练 (15)8.1.1 应急预案的制定 (15)8.1.2 应急预案的演练 (16)8.2 应急处理程序 (16)8.2.1 信息报告 (16)8.2.2 启动应急预案 (16)8.2.3 现场救援 (16)8.2.4 原因调查 (16)8.2.5 妥善处置 (17)8.2.6 信息发布 (17)8.3 应急处理资源配置 (17)8.3.1 人力资源 (17)8.3.2 物资设备 (17)8.3.3 资金保障 (17)8.3.4 技术支持 (17)第九章食品安全调查与处理 (17)9.1 调查程序与方法 (17)9.1.1 调查程序的启动 (17)9.1.2 调查方法 (18)9.2 责任追究与处罚 (18)9.2.1 责任追究原则 (18)9.2.2 处罚措施 (18)9.3 调查报告撰写 (18)9.3.1 报告结构 (18)9.3.2 报告撰写要求 (19)第十章食品安全宣传教育与培训 (19)10.1 宣传教育策略 (19)10.2 培训内容与方法 (19)10.3 培训效果评价 (20)第十一章食品安全预防策略 (20)11.1 食品安全风险预防 (20)11.1.1 完善食品安全法规体系 (20)11.1.2 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 (20)11.1.3 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风险预防机制 (20)11.2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 (21)11.2.1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 (21)11.2.2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 (21)11.3 食品安全监管与政策建议 (21)11.3.1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 (21)11.3.2 实施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 (21)11.3.3 推动食品安全科技创新 (21)11.3.4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21)第十二章食品安全国际交流与合作 (22)12.1 国际食品安全标准与法规 (22)12.1.1 国际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 (22)12.1.2 国际食品安全法规的制定 (22)12.2 国际食品安全合作机制 (22)12.2.1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 (22)12.2.2 国际食品安全合作组织(INFOSAN) (22)12.2.3 区域性食品安全合作 (22)12.3 我国食品安全国际交流与合作实践 (23)12.3.1 参与国际食品安全标准制定 (23)12.3.2 加强与国际组织的合作 (23)12.3.3 推进区域食品安全合作 (23)12.3.4 加强食品安全国际合作项目 (23)第一章食品安全基础知识1.1 食品安全概述食品安全是关乎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问题,它涉及到食品的生产、加工、储存、运输、销售和消费等各个环节。
10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部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概述一、填空题1.适用性、可信性、经济性、美观性。
2.生产质量服务质量。
3.关联图法、KJ法、系统图法、矩阵图法、矩阵数据分析法、过程决策程序图法。
二、简答题1. 简述食品安全、食品卫生、食品质量的关系。
食品安全性被解释为对食品按其原定用途进行制作和食用时不会使消费者受害的一种担保,即用于消费者最终消费的食品,不得出现对人体健康、人身安全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任何不利的影响;食品卫生则指为确保食品安全性和适用性在食物链的所有阶段必须采取的一切条件和措施。
食品安全是以终极产品为评价依据,而食品卫生则是贯穿在食品生产、消费的全过程中。
食品安全是以食品卫生为基础,食品安全性包括了卫生的基本含义。
食品质量不仅是指食品的外观、品质、规格、数量、重量、包装,同时也包括了安全卫生。
安全卫生是反映食品质量的主要指标,离开了安全卫生,就无法对食品的质量优劣下结论。
食品安全、食品卫生、食品质量三者之间的种属关系,可以把食品质量作为一个对食品总体要求的概念,涵盖消费者对食品的三个基本要求,即安全性、营养性和感官要求,其中安全性包含食品卫生和食品安全两方面。
2. 简述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1)加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是整顿市场经济秩序的客观要求温总理在201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健全并严格执行产品质量安全标准。
要在全国开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专项行动以及“质量和安全年”活动,各行各业都要加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质量和安全管理。
因此,各级工商机关要扎扎实实开展包括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在内的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交易行为,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2)加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是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必然要求规范食品经营,依法查处食品经营违法违规行为,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妥善解决人民群众食品消费或服务过程中出现的矛盾,畅通消费者有关食品质量安全的申诉、投诉和举报渠道,及时协调消费者与经营者之间的纠纷,妥善处理消费争议,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是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的重要内容。
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培训教材
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培训教材第一章:食品安全基础知识1.1 什么是食品安全食品安全指的是食品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或者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
食品安全是人们正常生活和健康发展的基础。
1.2 为什么食品安全重要食品安全关乎每个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不安全的食品可能导致食物中毒、传染病等健康问题,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1.3 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 国家食品安全法:我国食品安全的总体法律法规,对食品生产、销售、使用等环节进行规范。
- 食品安全相关部门发布的具体管理措施,如卫生监督管理条例、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等。
第二章:食品安全风险与预防2.1 食品安全风险源- 微生物污染:细菌、病毒、寄生虫等通过不洁食材、不良加工环境等途径进入食品,引发食物中毒。
- 化学物质残留:农药、兽药、重金属等化学物质在食品生产、采购、加工等环节中滥用或超标,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 保质期超限:食品在超过保质期后容易滋生细菌或产生有害物质,给人体带来健康风险。
2.2 食品安全预防与控制- 从源头控制:加强食品生产环节的监管,确保食材质量安全。
- 规范加工操作:加强对食品加工环节的卫生管理,确保工艺规范和卫生条件符合要求。
- 安全储存与运输:采取恰当的储存、运输方式,防止食品变质、受到污染。
- 定期检测与监控:建立食品安全检测体系,对食品进行定期抽检,并监测市场上的食品质量。
第三章:食品安全管理体系3.1 HACCP体系HACCP(Hazard Analysis Critical Control Point)是一种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通过分析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危险点,并设定关键控制点来确保食品安全。
3.2 GMP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是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的基本规范,要求制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采取一系列的控制措施,确保药品质量安全。
3.3 ISO 22000ISO 22000是国际上通用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标准,要求食品企业建立和实施全面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确保食品生产加工全程的安全。
食品安全技术手册
食品安全技术手册第一章:引言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而食品安全则是保障人类健康的基石。
为了提高食品安全意识,预防和控制食品安全风险,本手册将介绍一系列的食品安全技术措施和管理方法。
第二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概述2.1 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为了确保食品安全,各国都制定了一系列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本节将对主要的法律法规进行概述,并分析其对食品生产和销售的影响。
2.2 食品标签规定食品标签是食品安全信息的窗口,本节将详细介绍食品标签的规定要求,包括营养成分表、原料和添加剂等信息的标注要求,以及食品标签虚假宣传的禁止。
第三章:食品安全管理体系3.1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本节将介绍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方法和步骤,并提供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3.2 食品安全控制点通过合理的食品安全控制点的设置和管理,可以减少食品安全风险的发生,本节将介绍如何确定控制点、监测控制点以及建立有效的记录和文件。
第四章:原料和生产环节控制4.1 原料质量控制合格的原料是保证食品安全的基础,本节将介绍原料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措施,包括原料的采购、检验和存储。
4.2 生产过程控制生产过程是影响食品质量和安全的重要环节,本节将介绍生产过程控制的技术要求,如温度控制、灭菌和消毒、加工工艺等。
第五章:存储和运输管理5.1 存储管理要点合理的存储管理可以避免食品变质和受到污染,本节将介绍食品存储管理的关键要点,如温度控制、防虫措施等。
5.2 运输管理要求运输环节是食品安全的薄弱环节,本节将介绍食品运输的管理要求,如车辆卫生、温度控制、货物隔离等。
第六章: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6.1 食品安全事故处理流程食品安全事故的快速处理可以最大程度减少损失,本节将介绍食品安全事故处理的流程和技巧。
6.2 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预防胜于治疗,在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制定中,可以预见并准备好应对措施,本节将介绍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要点。
第二章 食品安全基本概念
(1).每日允许摄入量(ADI, acceptable daily intake,日许量):指人终生每日摄入某种化学物质,对健康没有任何己知的各种急性、慢性毒害作用等不良影响的剂量。即对健康不引起任何可觉察有害作用的剂量。ADI的单位,常以mg、kg体重·d表示。
式中,SC(safety coefficient)为安全系数,也写作SF (safety factor)。对非致癌物SC一般取100。
④一些霉菌毒素:黄曲霉毒素、这区霉毒素、杂色曲霉毒素、展青霉素、环氯素、黄天精等。
⑤一些重金属:Pb,Hg,As,Ni,Cd,Cr等。
2.致突变物:指对机体遗传物质具有致突变作用或诱变作用的一些物质。致突变作用就是损害机体遗传物质(DNA)使之发生改变的一种现象。
常见的致突变物有:
黄曲霉毒素、岛青霉毒素、多环芳香烃、亚硝胺类、卤代烃类、多氯联苯、丙烯腈、环氧化物、甲基磺酸酯类、铬盐、有机汞、氮氧化物、环磷酰胺、氨甲喋腚等。
小肠:简单扩散吸收,脂溶性毒物被动吸收;
(2)呼吸道吸收
肺是呼吸道中的主要吸收器官。气体、挥发性液体和细小的气溶胶在肺部吸收迅速完全,直接进入人体循环并分布全身。
(3)皮肤吸收
吸收途径:通过表皮脂质屏障
次要途径:通过汗腺、皮脂腺和毛囊
2.毒物的分布:不均匀性
(1)血液中分布:毒物吸收进入血液后一般与血浆球蛋白结合,形成蛋白贮库。这种结合是可逆和暂时的。
(2)组织器官中的分布:
肝肾的分布
脂肪组织中贮存
局部器官血流量
骨骼中沉积
体内屏障(血脑屏障、胎盘屏障)
3.毒物的储留
储留库:毒物与某些器官、组织、细胞结合紧密,可在其中保留一段时间。
极性较大的有机毒物:血液及组织的蛋白质中;
10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10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部分习题参考答案《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部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概述一、填空题1.适用性、可信性、经济性、美观性。
2.生产质量服务质量。
3.关联图法、KJ法、系统图法、矩阵图法、矩阵数据分析法、过程决策程序图法。
二、简答题1. 简述食品安全、食品卫生、食品质量的关系。
食品安全性被解释为对食品按其原定用途进行制作和食用时不会使消费者受害的一种担保,即用于消费者最终消费的食品,不得出现对人体健康、人身安全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任何不利的影响;食品卫生则指为确保食品安全性和适用性在食物链的所有阶段必须采取的一切条件和措施。
食品安全是以终极产品为评价依据,而食品卫生则是贯穿在食品生产、消费的全过程中。
食品安全是以食品卫生为基础,食品安全性包括了卫生的基本含义。
食品质量不仅是指食品的外观、品质、规格、数量、重量、包装,同时也包括了安全卫生。
安全卫生是反映食品质量的主要指标,离开了安全卫生,就无法对食品的质量优劣下结论。
食品安全、食品卫生、食品质量三者之间的种属关系,可以把食品质量作为一个对食品总体要求的概念,涵盖消费者对食品的三个基本要求,即安全性、营养性和感官要求,其中安全性包含食品卫生和食品安全两方面。
2. 简述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1)加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是整顿市场经济秩序的客观要求温总理在201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健全并严格执行产品质量安全标准。
要在全国开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专项行动以及“质量和安全年”活动,各行各业都要加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质量和安全管理。
因此,各级工商机关要扎扎实实开展包括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在内的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交易行为,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2)加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是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必然要求规范食品经营,依法查处食品经营违法违规行为,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妥善解决人民群众食品消费或服务过程中出现的矛盾,畅通消费者有关食品质量安全的申诉、投诉和举报渠道,及时协调消费者与经营者之间的纠纷,妥善处理消费争议,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是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的重要内容。
食品安全从业人员培训教材
食品安全从业人员培训教材食品安全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保障食品安全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而这些知识和技能正是通过食品安全从业人员的培训来传递和学习的。
本教材旨在为食品安全从业人员提供全面、系统的培训内容,帮助他们掌握食品安全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工作能力和责任意识。
第一章:食品安全概述1.1 食品安全的定义与重要性食品安全是指食品不含有任何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也不会因为微生物、化学物质、生物、物理等因素对食品质量和卫生状况产生不利影响。
食品安全事关人们的生命健康,是国家和社会的重大问题。
1.2 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与标准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制定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各种食品标准的制定更是对食品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规范和约束的重要依据。
1.3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食品安全管理是企业和从业人员保障食品安全的核心任务,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对于确保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章:食品安全基础知识2.1 食品污染物与危害因素食品污染是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了解常见的食品污染物和危害因素可以帮助从业人员预防和控制食品安全风险。
2.2 食品中毒与食源性疾病掌握食品中毒和食源性疾病的症状、病因和预防措施,有助于从业人员在工作中快速应对和处理相关情况,保障食品安全。
2.3 食品安全测试与监测食品安全测试与监测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从业人员需了解基本的食品检测方法和监测流程,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第三章:食品生产与加工管理3.1 食品生产工艺与操作规范食品生产过程中的操作规范和卫生要求对确保食品质量和安全至关重要,从业人员需熟悉各类食品的生产工艺和操作流程。
3.2 食品添加剂与食品配料管理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和食品配料的选择直接关系到食品的安全性和质量,从业人员需遵守相关规定,确保食品添加剂和配料的合理使用。
3.3 食品贮存与运输管理食品贮存和运输环节可能存在食品污染和品质变质的风险,从业人员需掌握正确的贮存和运输管理方法,保证食品在整个供应链的安全性。
餐饮企业食品安全培训教材
餐饮企业食品安全培训教材第一章:食品安全管理概述食品安全是餐饮企业永恒的话题,对于确保食品安全,提高食品质量,保护消费者的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本章将介绍食品安全管理的概念、重要性以及相关法律法规。
一、食品安全管理概念食品安全管理是一系列的管理措施和实践,旨在确保食品从生产环节到销售环节的全过程安全。
它需要餐饮企业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以防止食品污染、食品中毒和其他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
二、食品安全管理的重要性1.保护消费者的健康:食品安全管理可以确保餐饮企业提供给消费者的食品安全合格,避免因食品安全问题导致的食物中毒和其他健康问题。
2.提高企业形象:通过严格的食品安全管理,餐饮企业可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升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度和忠诚度。
3.法律法规要求:根据相关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餐饮企业有义务实施食品安全管理,确保食品的合法合规。
三、食品安全管理法律法规概述为了加强食品安全管理,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包括《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等。
餐饮企业必须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操作,确保食品安全。
第二章:食品安全知识食品安全知识的学习对于餐饮企业员工至关重要,只有掌握了相关的知识,才能更好地从源头上把控食品安全。
本章将介绍一些基本的食品安全知识。
一、食品中的危害因素了解食品中的危害因素是控制食品安全的重要一环。
常见的食品中的危害因素包括微生物、化学物质和物理因素等。
二、食品污染的方式食品污染的方式多种多样,包括交叉污染、空气传播、水传播等。
了解食品污染的方式,有助于餐饮企业员工在操作过程中注意防护措施,减少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食品存储和运输食品的正确存储和运输也是确保食品安全的关键。
本节将介绍一些存储和运输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以避免食品受到破坏和污染。
第三章: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和实施科学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对于餐饮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它是确保餐饮企业食品安全的基础。
本章将介绍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要素和实施步骤。
《食品安全学》教学大纲.doc
福建省晋江晋兴职业中专学校《食品安全学》教学大纲(总学时:100学时)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食品安全隐患是来自食品中可能存在的、威胁人体健康的有害因素,因此提高食品安全性,是保护食用者安全的科学。
本学科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社会性和应用性,是预防医学重要课程之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有关食品安全的基础理论、基本技术。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食品污染与食品安全[基本要求]1.了解食品卫生学概念及食品污染的分类。
2.了解常见的食品细菌,掌握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的食品卫生学意义。
3.了解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及其化学过程,掌握其鉴定指标。
4.掌握黄曲霉毒素对食品的污染及防止食品腐败变质的措施5.掌握常见农药、有毒金属、N-亚硝基化合物及多环芳族化合物对食品的污染6.了解食品容器、包装材料及设备的卫生问题。
[讲授内容]1.微生物污染及其预防2.化学性污染及其预防第二章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基本要求]1.了解食品添加剂的定义、分类。
2.掌握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要求与卫生管理。
3.了解防腐剂、抗氧化剂、着色剂、酶制剂、增味剂、甜味剂等常用食品添加剂的卫生标准和管理[讲授内容]1.食品添加剂的定义、分类2.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要求与卫生管理3 了解常用食品添加剂的卫生标准和管理第三章各类食品卫生与食品安全[基本要求]1.了解人畜共患传染病及寄生虫病的种类及处理原则2.了解发酵酒的卫生问题,掌握蒸馆酒的卫生问题。
3,了解冷饮食品的卫生及管理,掌握奶类及食用油脂的卫生问题4,掌握罐头食品的卫生学鉴定及处理。
[讲授内容]1,畜、禽肉、鱼类及其制品的卫生2,奶、及奶制品的卫生3,冷饮食品的卫生4,酒类的卫生5,食用油脂的卫生6,罐头食品的卫生第五章食物中毒与食品安全[基本要求]1.了解食物中毒的分类,掌握食物中毒的概念与特点。
2.掌握沙门氏菌属食物中毒最常见的病原菌、中毒食品与预防措施。
3.了解副溶血性弧菌的一般生长条件、掌握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来源、中毒食品及特有临床表现。
食品安全基础知识
第三章 食品中的物理性危害与预防控制
第一节 物理性危害的种类 1、玻璃 2、金属 3、沙石、木屑和塑料 4、头发 5、昆虫残体 6、骨头
物理性危害的污染途径
1、原料外来物质污染食品 2、包装材料中携带的物质 3、加工过程操作失误、污染或员工带入的外 来物质。
物理性危害的预防与控制
1、对植物性原料着重于害虫的控制,防止夹 杂物质进入原料; 2、检查包装材料的处理和制造步骤,对玻璃 包装物的检查要特别注意; 3、严格规章制度,强化员工培训,作好卫生 清洁; 4、加强加工过程的监督管理和设备维护;
4.氧气 微生物与氧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好氧微生物在有 氧条件下,生长迅速。在食品中,如果缺乏氧, 通常其变质速度较慢,这时变质可能主要是厌氧 微生物所引起。 5.水分 微生物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水,通常以食品的水分活 度Aw来反映其对微生物的影响。Aw反映食品中 游离水的数量。如果某食品的Aw值在0.50以下, 则微生物不能生长。
二、食品包装材料、容器与设备的卫生 三、加工过程中食品成分发生降解 (一)N-亚硝基化合物(强致癌性) 防止亚硝基化合物危害的主要措施有: 1、防止食物霉变以及其他微生物污染; 2、控制食品加工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使用量, 尽量使用亚硝酸盐、硝酸盐代用品; 3、许多食品成分对防止亚硝基化合物危害有作用; (大蒜、茶叶) 4必要的监督管理。
第四节 病毒性危害及其预防控制
二、常见的病毒性危害与预防控制 (一)甲肝病毒 甲肝病毒主要是通过粪便、消化道传播:直接的 人与人接触是最主要的传播方式,其次是通过被 污染的水和食物传播。 控制与预防措施 (1)搞好个人卫生,保持食品工厂工作区域清洁, 杜绝污染源; (2)勤洗手对防止甲肝十分重要。 (3)防止交叉污染。(减少手与食品直接接触)
食品分析第二章-光谱及色谱分析PPT培训课件
03
光谱及色谱分析在食品质量控制中的
应用
食品添加剂的检测
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和限量
光谱及色谱分析可以检测食品中添加的各种添加剂,如防腐剂、色素、抗氧化剂等,并 确定其含量是否符合法规标准。
检测方法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气相色谱法(GC)和质谱法(MS)等光谱及色谱技 术,结合不同的检测器,如紫外可见光检测器、荧光检测器等,实现对食品添加剂的定
食品分析第二章-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及 色谱分析
• 光谱分析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 • 色谱分析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 • 光谱及色谱分析在食品质量控制中的
应用 • 光谱及色谱分析在食品安全性评估中
的应用
01
光谱分析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
可见-紫外光谱分析
可见-紫外光谱分析是一种常用的光谱分析方法,通过测量物质在可见光和紫外光区的吸收光谱来推 断物质的成分和含量。在食品分析中,这种方法可用于检测食品中的色素、维生素和蛋白质等成分。
THANKS
感谢观看
要点一
重金属污染物的来源
重金属污染物可能来源于环境污染、食品加工过程和食品 包装材料等。
要点二
检测方法
通过原子吸收光谱法(AAS)、原子荧光法(AFS)和电感 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等光谱分析技术,实现对食 品中重金属污染物如铅、汞、镉、砷等的准确测定。
04
光谱及色谱分析在食品安全性评估中
薄层色谱分析
总结词
薄层色谱分析是一种简便、快速的分离方法 ,常用于定性分析和半定量分析。
详细描述
薄层色谱分析将固定相涂布在玻璃板或塑料 板上,通过点样、展开和显色等步骤对样品 进行分离和检测。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分 离速度快和样品用量少等优点。薄层色谱分 析在食品分析中可用于检测食品中的农药残
食品安全风险分析管理制度
食品安全风险分析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食品安全风险分析管理,预防食品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食品安全风险分析,是指对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进行识别、评价和监控的过程。
第三条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工作应当遵循科学、严谨、公开、透明的原则,确保风险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及时性。
第四条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工作,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风险分析管理制度,确保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工作有序开展。
第二章食品安全风险识别第五条食品安全风险识别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食品原料的来源、品质、安全性等;(二)食品生产工艺、生产环境、生产设备的安全性;(三)食品储存、运输、销售过程中的潜在风险;(四)食品接触材料的安全性;(五)食品中可能存在的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农药、微生物等;(六)其他可能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
第六条食品安全风险识别应采用文献调研、实地考察、专家咨询、消费者反馈等多种方法,全面收集相关信息。
第三章食品安全风险评价第七条食品安全风险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危害因素的毒性作用、暴露水平、暴露途径等;(二)危害因素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三)食品安全风险的可接受水平;(四)其他与食品安全风险评价相关的信息。
第八条食品安全风险评价应采用科学的方法和工具,如危害生物评价、危险性分析、风险评估模型等。
第四章食品安全风险监控第九条食品安全风险监控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对危害因素进行监测,掌握其浓度或水平;(二)对食品中危害因素的含量进行检测,确保其在安全范围内;(三)对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四)对消费者投诉、举报等进行调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第十条食品安全风险监控应建立健全监测网络,包括国家和地方两级监测体系,实现食品安全风险的全程监控。
食品安全学习培训教材
食品安全学习培训教材第一章:食品安全概述食品安全是指保障人们食用的食品不受到任何有害因素的污染或变质,以确保人们的饮食健康与安全。
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广泛的关注,不仅涉及到个人的健康,还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本章将介绍食品安全的基本知识和重要性。
1.1 食品安全的概念食品安全指人们所食用的食品不含有任何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并且不受到任何污染。
它是人们正常生活和工作的基础,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1.2 食品安全的重要性食品安全不仅关系到人们的个人健康,还涉及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食品安全问题严重影响着人们的消费信心和品牌形象,对各个行业和相关企业都具有重大影响。
第二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法律依据,明确了食品安全的管理责任和监督机构。
本章将介绍中国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分析其对食品安全的意义和作用。
2.1 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体系中国政府建立了完善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包括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管理办法、食品安全标准等。
这些法律法规从不同层面和角度规范了食品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保障了食品安全。
2.2 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意义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出台和实施,对于规范食品市场秩序、加强食品监管、提高食品安全水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它们使监管更加有力,确保了食品从生产到销售的全程可控,有力保障了人们的饮食安全。
第三章: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与控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与控制是防范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手段。
本章将介绍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基本流程和方法,探讨食品安全风险控制的重要措施。
3.1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基本流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是对可能存在的食品安全隐患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估,以确定是否存在食品安全风险,确定风险的性质和程度。
它由预评价、暴露评价和效应评价三个阶段组成。
3.2 食品安全风险控制的重要措施食品安全风险控制是指通过采取一系列控制措施,降低和消除食品安全风险的可能。
《食品分析》课程笔记
《食品分析》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食品分析的目的和任务1. 食品分析的定义食品分析是一种跨学科的技术活动,它综合运用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微生物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术,对食品的组成成分、营养价值、安全性、品质特性等进行定性和定量测定。
食品分析是食品科学研究和食品质量控制的基础。
2. 食品分析的目的(1)保障食品安全:通过检测食品中的有害物质(如农药残留、重金属、霉菌毒素等)、微生物污染情况,确保食品不含有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的物质。
(2)评估食品营养价值:分析食品中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为消费者提供营养信息。
(3)监控食品品质:通过对食品的色泽、口感、气味、质地等感官特性的分析,以及物理和化学指标的测定,监控食品的品质变化。
(4)支持食品科学研究:为食品加工、储藏、运输等过程中的变化机制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5)促进食品法规和标准的制定:为食品安全法规和食品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3. 食品分析的任务(1)建立和完善食品分析方法:不断研究和开发新的分析技术,提高现有方法的准确度、精密度和灵敏度。
(2)进行食品质量控制:在食品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进行质量检测,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
(3)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对食品中潜在的风险因素进行监测和分析,为食品安全风险管理提供数据。
(4)进行食品真伪鉴别:通过分析手段鉴别食品的真伪,打击假冒伪劣产品。
二、食品分析的方法和发展方向1. 食品分析方法(1)化学分析法- 滴定法:通过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进行成分分析,如酸碱滴定、氧化还原滴定等。
- 重量法:通过测量沉淀物的重量来确定样品中某成分的含量。
- 光度法:利用物质对光的吸收或发射特性进行定量分析,如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2)仪器分析法- 光谱法:利用物质对光的吸收或发射光谱进行成分分析,如原子吸收光谱法、红外光谱法。
- 色谱法:根据物质在两相之间的分配系数差异进行分离和分析,如气相色谱、液相色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啊,一日三餐!
农药韭菜假鸡蛋,硫磺馒头翻新饭; 尿素豆芽地沟油,香精茶水高汞烟。 牛肉注胶鼠肉涮,番茄膨大奶聚氨; 生姜有毒肉精瘦,豆油转基水污染。 粗茶淡饭不安全,鸡鸭鱼肉大风险; 能活一天是一天,天长地久都完蛋。
• 能够引起食物中毒的有毒有害物质称为病原体或致病因素。 • 根据病原体的不同性质,可以将食物中毒分为五类:
1.细菌性食物中毒 2.真菌性食物中毒 3.有毒动物食物中毒 4.有毒植物食物中毒 5.化学性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
•症状: 1.潜伏期短而集中,呕吐、
腹泻,同时伴有中上腹 部疼痛,来势凶猛。 2.发病与食物有关。 3.中毒者表现基本相似。 4.人与人之间不传染。
• 生物性危害因素:是指生物本身及其代谢过程、代
(二)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指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后引起的 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
凡是通过摄食方式进入体内的致病因素,使人体患感染 性或中毒性疾病,都应属于食源性疾病。
食物中毒与感染性疾病的比较
(三)食品安全事故:
指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食物污染等源于食 品对人体健康有危害的或可能有危害的事故。
第二章
餐饮服务 食品安全基础
• 影响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的危害因素:
• (1)生物性危害:
细菌、霉菌、病毒、寄生虫
• (2)化学性危害:
动植物天然毒素、环境污染物、农业投入品、 食品加工中产生有毒害物质、非法添加物、食品包装等
• (3)物理性危害:
外来物体如:动物体毛、石头、沙粒的混入
它是相关部门制定各项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基础, 也是餐饮服务单位在生产经营中识别危害,采取措施 ,保证食品安全的基础。
• (四)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的预防
----关于食品卫生检查的主要办法:
1、食品感官检查 2、注意食品的保质期和保存期 3、注意食用蔬菜的具体方法 4、防止食品腐败变质的方法 5、餐饮加工中生熟要分开 6、凉菜是高危食品,加工制作更应卫生 7、防止吃剩饭引起的食物中毒 8、冰箱冷藏要科学
• 第二节 生物性危害及预防
下一个
2011年5月24日,台湾地区有关方面向国家质检总局通报,发 现台湾“昱伸香料有限公司”制售的食品添加剂“起云剂”(中 含有塑化剂,塑化剂替换了棕榈油)含有化学成分邻苯二甲酸二 酯(DEHP),该“起云剂”已用于部分饮料等产品(来分散乳化 油脂)的生产加工。
• 2012年4月,绿色和平环保组织的一份报告显示:立 顿茶叶农药超标,多种系列茶叶均含有被国家禁止在茶 叶上使用的高毒农药灭多威。
(1)生物性危害:
细菌、霉菌、病毒、寄生虫
(2)化学性危害:
①食品中的天然有害成分 ②食品中的环境污染物 ③食品中的农业投入品 ④食品中的霉菌毒素 ⑤食品加工生成的危害物
(3)物理性危害:
外来物体如:动物体毛、石头、沙粒的混入
三、食品安全控制
在食品加工经营过程中,采取的旨在 预防、减少或消除有害因素,将食品安全 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的措施或方法。
(二)食物中毒的特点
1.潜伏期短,来势凶猛。 2.发病与食物有关。 3.中毒病人的临床表现基本相似。 4.人与人之间不传染
• (三)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基本原则和关键点
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根据防止食品受到 病原菌污染 、控制病原菌的繁殖和杀灭病原 菌三项基本原则采取措施。其关键点有: 1.避免污染。 2.控制温度。 3.控制时间。 4.清洗和消毒。 5.控制加工量。
2013年9月,汇源、安德利和海升三大果汁巨头被 报道透过厂房所处的水果购销中心或水果行作为中间人 ,向果农大量购买“瞎果”,用来制作果汁或浓缩果汁, 自此该三大公司陷入烂果门事件。
• 食品事件
2011年5月19日,合肥雨润火腿被疑掺过期肉;7月2日,渭南 市政府公布调查结果,“问题肉”中确有病变淋巴和脓包;8月3日 ,雨润“老北京烤鸭”被检出菌落总数实测值达到标准值的13倍。
• 第一节
食品安全风险与危害因素
一、食品安全风险
• 食品安全风险:指含有危害因素的食品造成食用 者健康伤害的几率。
• 风险是某种特定危险事件(事故)是发生的可能性 和后果的严重性的组合。(两个因素)
• 食品中的危害因素累积到一定程度就会对食用者 造成伤害的食品或者食用了 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是食源性疾病的一种。
练习:
• 选择:通过摄食方式进入人体的致病因素,使人
体患感染性或中毒性疾病的都应属于( C )
A.食物中毒
B.食品安全事故
C.食源性疾病
D.食品安全风险
• 填空:食品安全事故是指食物中毒 、食源性疾病、 食品污染等源于食品,对人体健康有危害或可能 有危害的事故。
二、食品安全的危害因素
危害因素依据属性可以分为
餐饮服务单位最常见的食品安全事故是 食物中毒。其中发生最多的为细菌性食品中毒, 其次为化学性食物中毒。
•
(一)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六个常见原因
• 1.生熟交叉感染 • 2.食品贮存不当 • 3.食品未烧熟煮透 • 4.从业人员带菌污染食品
• 5.长时间贮存的食品食用前未彻底加热(中心 70℃)
• 6.进食未经加热处理的生食品
食品事件
• 2012年3月,央视315晚会上,曝光了麦当劳不规范生产食品 行为,将过期的食品重新加工销售给消费者。
• 2013年7月,肯德基被爆冰块细菌严重超标,脏过马桶水。 调查人员在肯德基、真功夫、麦当劳3家快餐店中取回冰块进行 检测发现肯德基、真功夫的冰块菌落数量高于国家标准,且高于 马桶水箱水样品的5倍至12倍。
2011年10月19日“思念”三鲜水饺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11月 7日,三全白菜猪肉水饺也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11月17日,湾仔 码上汤小云吞也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三大冷冻食品品牌陷“细菌 门”。
• 食品事件
2011年8月,浙江商在流通领域食品质量例行抽检中发现,血 燕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严重超标350倍之多,这些血燕产品从广东、 厦门等地进入,主要源自马来西亚等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