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水稻机插秧 提升水稻机械化水平论文
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应用现状和发展对策论文
![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应用现状和发展对策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5638ba272af90242a895e544.png)
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应用现状和发展对策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是实现水稻生产标准化、专业化、生态化、产业化及提高稻米品质的基础条件,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内容。
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推广是在水稻生产过程中,各项农业机械化科学技术的应用和组织实施。
以推广机械化插秧技术和机械化收获技术为主体技术,合理组装配套育秧机械化技术、水田耕整地机械化技术,烘干机械化技术。
应用机械式育秧播种机、插秧机、旋耕机、喷药机、收割机等农业机械用于水稻生产。
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改进了现有的水稻生产方式,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有效争抢农时,提高了水稻产量。
一、目前我市水稻生产的机械化现状水稻种植面积常年保持在200万亩以上,我市生产的水稻属于粳米,米质好,口感好,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有很好的市场前景,因此,研究、开发和推广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我市水稻生产机械化在很大程度上发展单一,机械化应用只局限性于插秧和收获环节,水稻综合机械化发展缓慢,制约着我市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的发展。
2006年以后,我们充分利用国家和省的扶持政策,加大了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的推广力度,进一步提高了水稻生产机械化的水平。
近年来,综合应用水田耕整、育秧、机插、机收机械化的水稻面积逐年快速增长。
全程机械化应用面积达到了38%,但距我市总体机械化率达85%还有很大的差距。
二、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的效益分析试验表明,机械插秧比人工插秧成本能降低30%~40%。
水稻机械化种植可增产5%~10%,能够达到高产、稳产。
按照常规育秧,一亩秧田只能栽插水稻10亩左右,而机械化插秧育的是高密度小苗,一亩秧田可以插80~100亩,能够大量节省秧田。
机械化收获可在抢农时的基础上减少损失5%~8%,低温干燥可减少霉烂损失4%以上,一台中型收割机的劳动生产率约是人工作业的20倍。
即能保证产量水平又可保墒降低作业成本。
浅谈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
![浅谈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d34fe156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58.png)
浅谈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而插秧是水稻生产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传统的插秧方式往往需要大量的人工劳动,劳动强度大、效率低、成本高,难以满足现代农业的需要。
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将对提高水稻生产效率、减少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的发展历程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是近年来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而逐步发展起来的。
最早的插秧机是简单的机械插秧机,通过一系列的机械装置实现插秧操作,但由于对水稻幼苗的伤害较大,使用效果并不理想。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现代化的水稻育插秧机应运而生,采用了先进的技术和材料,能够更加精准和高效地完成插秧作业。
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直插式水稻插秧机,另一种是直插旋耕式水稻插秧机。
直插式水稻插秧机的特点是作业速度快,插秧效果好,但对地块平整度和土壤湿度要求较高;直插旋耕式水稻插秧机则能够在插秧的同时完成耕作,作业效率更高,但对机械结构以及操作技术要求更高一些。
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是提高了作业效率,传统的人工插秧方式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而机械化插秧可以有效地减少劳动力成本,提高了插秧的作业效率。
其次是提高了插秧的质量,机械化插秧技术能够更加精准地控制插秧深度和间距,确保插秧的整齐和均匀,有利于水稻的生长和发育。
再者是降低了劳动强度,插秧作业通常是在夏季高温时节进行,对插秧工人的身体健康构成了一定的威胁,机械化插秧技术可以降低插秧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条件。
最后是降低了生产成本,机械化插秧技术一次性的投资成本较高,但其长期效益和稳定性要远远高于人工插秧方式,能够有效地降低水稻生产的成本。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在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中国水稻主产区,大面积的机械化插秧作业已经成为了一种常见的现象。
农民使用水稻育插秧机可以有效地缩短插秧的作业周期,提高了工作效率;机械化插秧也能够减少用工的需求,降低了插秧的成本。
水稻种植机械化推广策略论文
![水稻种植机械化推广策略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92a527de0508763231121227.png)
水稻种植机械化推广策略论文摘要:目前,我国水稻种植机械化面临许多问题,推广也存在一定难度,无论是技术还是农民接受程度都对水稻种植的机械化有一定的阻碍。
加强水稻种植机械化的推广对于我国水稻生产和粮食安全有建设性作用,这需要多方配合,从而提高农民对水稻种植机械化的认可度。
水稻是主要的粮食作物,我国积累了大量优良的水稻种植生产经验,从而避免水稻种植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
近年来,水稻种植机械化受到了广泛关注,提高机械化水平,降低生产成本,增加水稻产量成为水稻种植的发展重点。
1水稻种植现状近年来,我国水稻产量显著增长,水稻耕种和收割的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但是水稻综合机械化水平相对较低,发展缓慢。
我国目前的水稻种植主要采用手工插秧方式,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工作效率较低,给水稻生产带来了很严重的影响,制约了水稻生产的发展。
2水稻种植机械化推广存在的问题2.1水稻种植的机械化工作程序较繁复从目前情况来看,水稻机械化种植受到了普遍关注,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机械化工序比较多,并且操作相对复杂,同时前期成本相对较高。
水稻种植机械化的机器在大田工作不是很灵活,水稻种植的质量水平并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需求,同时在机械化插秧过程中同样面临着育秧问题,工序并没有缩减,并且要求更加严格。
在产量并未受到影响的情况下,许多农民在短时期内还是不能够接受水稻的机械化种植。
2.2水稻种植机械化的经济效益不是很明显机械化育秧工作量较大,时间较长,技术性要求较高,要进行分段育秧,同时种子、肥料、农药等方面需要加强关注,就目前市场状况进行综合考量,其收益并不高。
水稻种植采用手扶式插秧机进行机械劳作其劳动强度较大,工作时间较长,收入并不可观。
采用乘坐式高速插秧机的投资相对较高,并且灵活性较差。
2.3农艺和农机搭配不合理长久以来我国农艺发展与农机发展相互分离,没有形成良好的互惠关系,无论是从技术上还是从理论上都很难协调二者的关系,促成二者的统一。
浅谈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
![浅谈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8654e217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13.png)
浅谈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我国农民重要的收入来源。
然而,水稻的收割、种植、插秧等过程仍然十分依赖于人工劳动,这不仅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而且效率低下。
为了提高水稻种植的效率和质量,农业机械化技术日益得到发展,其中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是其中的重要部分。
传统的水稻种植方式是手工插秧,这种方式需要大量农民的参与,除了人力成本高,种植质量难以保证,不利于高效种植。
而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就是解决这个难题的利器。
育插秧机是一种自动化机械,通过挖掘壕沟将秧苗自动送入土壤,大大减少了人工插秧的劳动力和时间成本。
具体来说,水稻育插秧机具有以下特点和优势:1. 高效性育插秧机能够单次种植数千亩的土地,且插秧速度快、时间短,因此种植效率远高于传统的手工插秧方式。
机器的作业效率很高,一台设备每小时可以完成数亩的地块机械化插秧,提高了农业种植的效率。
2. 节约人力传统插秧方式需要大量农民参与,这不仅增加了劳动力的成本,同时也存在大量的时间成本。
而机械化的育插秧机只需要操作者及时维护就行了,节约了大量的人力资源和时间。
3. 程控性强育插秧机的工作使用计算机控制,通过多个传感器来识别土地以及作物,实现机械手动操作,装置设备智能化程度很高,不需要人工操作,可以减少出错以及提高整个作业效率。
4. 操作简单机器的操作很简单,只需要少量的培训就可以上手使用,而且对于不同的地形,机器也能够自动调节高度。
5. 保证质量传统的插秧方式速度慢,时间成本大,难以保证植株的生长、均匀及时的生长,而机械化的育插秧机可以快速、准确地按照设定的深度和宽度插秧,保证了植株均匀利用水分、养分和光线,促进水稻生长,提高产能。
总之,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是一种高效、智能化、省力、保证质量的模式,在提高农业效益的同时,也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将带来巨大的发展前景,成为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分析与种植机械发展趋势
![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分析与种植机械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827cde60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38.png)
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分析与种植机械发展趋势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广泛,产量丰富。
传统的水稻种植方式主要依靠人工插秧,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下。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
本文将对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进行分析,并探讨水稻种植机械的发展趋势。
一、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分析1. 传统插秧与机械插秧的对比传统的水稻插秧工作主要采用人工插秧的方式,劳动强度大,且容易造成人力资源浪费。
而机械化插秧技术则采用插秧机进行播种,大大减轻了人工劳动强度,提高了种植效率。
机械化插秧技术还能够保证插秧的整齐和一致性,有利于后期的管理和收割。
机械化插秧技术具有种种优势,首先是提高了种植效率,减少了人工劳动成本,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
机械化插秧技术有利于提高种植品质,保证了插秧的整齐性和一致性,使得后期管理更加方便。
机械化插秧技术还能够减少了对土壤的破坏,有利于水稻生长的根系发育,提高了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3. 机械化插秧技术的瓶颈与挑战尽管机械化插秧技术在提高种植效率、降低成本、改善品质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是也面临着一些瓶颈和挑战。
首先是技术难题,目前市面上的插秧机大多需要人工操作,自动化程度不高,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
其次是适应性问题,不同地区的土壤状况和水稻品种不同,需要针对性的设计和调整,使得机械化插秧技术更加普适和适用。
二、水稻种植机械发展趋势1. 自动化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水稻种植机械将趋向自动化发展,将传统的插秧机进行智能化设计和改进,实现全自动播种、喷洒、施肥和管理,从根本上解决了人工劳动强度大的问题,提高了种植效率和品质。
2. 智能化改进水稻种植机械的智能化改进将成为发展的重点,通过引入先进的传感器和控制系统,实现对土壤湿度、温度、光照等环境因素的实时监测和调节,从而使得水稻种植更加科学和精准,提高了产量和质量。
3. 多功能一体化未来的水稻种植机械将会向多功能一体化方向发展,不仅可以完成插秧作业,还可以实现土壤翻耕、施肥、喷洒等多种功能的集成,提高了机械化插秧技术的全面性和综合性。
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探讨论文
![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探讨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3ce48915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8a.png)
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探讨论文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探讨论文1机械全程化技术分析所谓机械全程化,顾名思义,就是使用机械完成水稻的生产,加工,包装。
而详细地说,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是水稻生产全过程中机械化技术的应用和组织实施,它主要包括一些农业技术和农艺要求,比如生产技术、管理技术、机械技术、生物技术、农机作业,以及耕地、育秧、栽植、植保、收获、干燥等农业生产主要环节的一些机械化操作。
1.1水稻棚盘育秧技术:盘土配置、播种、盘土规格。
1.2水田机械化整田技术:基础整地、播秧前整地。
1.3泡田技术。
1.4水稻机械插秧技术。
1.5水稻机械收获技术。
1.6粮食处理机械化技术。
在近几年宝应县也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买进了一批先进的农业机具、并且引进新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
在宝应县地区水稻是最主要的大众粮食作物,在生产过程中的整地、植保、排灌、收获、加工等生产环节完成机械化作业有极大的困难,所以水稻机械化种植方面是水稻生产机械化的难点。
2宝应县对水稻全程机械化技术的各种应用成效2.1我县是全省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其粮食作物以水稻和小麦为主,为一年两熟制。
该省稻麦机械化生产水平位居全国前列,然而对稻麦机械化生产模式的选择以及其生产效率问题是不明确的。
以组织模式和技术模式的耦合,构建了稻麦机械化生产模式的概念模型,归纳得出江苏省当前有24种典型的.稻麦机械化生产模式。
并分析了该省稻麦机械化生产模式的形成机制与发展历程,并与日韩发达国家相关机械化生产模式相比,得出其还有进一步发展优化空间。
2.2我县在用机械化创造农业先进生产力的同时,也为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发展并且,提供了大量的理论参考和实践经验,对周边地区的村民发挥了极大的示范带动作用。
农业机械的大规模使用和先进装备的引进,还为宝应县的农业机械制造业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动力。
农业机械化事业在生产实践中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示范作用,极大的提高了宝应县的农业生产力。
水稻机插秧栽培技术论文
![水稻机插秧栽培技术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84df480576c66137ee061933.png)
水稻机插秧栽培技术摘要介绍了水稻机插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培育壮秧、大田管理、移栽、水浆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为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稻;机插秧技术;安徽宣城;宣州区中图分类号s5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24-0066-02水稻是宣州区的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近6.67万hm2,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
为了保证粮食生产安全、农民持续增收,宣州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积极推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重点推广水稻机插秧技术。
机械插秧以省工、高效、增产的优点而著名,一般比人工插抛秧增产约5%~10%。
但是,机插秧对秧苗质量要求较高,秧盘营养土育苗技术性强,具体操作繁琐,农民掌握程度低,很难培育出符合要求的秧苗[1-2]。
现将宣州区近几年来在推广水稻机插秧过程中的经验总结如下,以为水稻机插秧栽培技术推广提供参考。
1机插水稻大田软盘泥浆育秧技术1.1选用良种应选耐肥、抗倒、优质、高产、适合当地种植的品种。
早稻有中组3号、皖稻14、株两优918;单季稻有武运粳7号、皖稻68等;超级稻和杂交稻组合有两优0293、新两优6号、丰两优2号等。
1.2秧床、塑盘准备选择排灌、运秧方便的田块,按1∶90比例留足秧地,播前10~15 d灌水泡田,播前2 d,施112.5~150.0 kg/hm2复合肥作基肥,开沟起畦,畦面宽1.4 m,沟宽0.5~0.6 m。
确保播种前板面平、实、干爽。
塑盘内径规格58 cm×28 cm,每666.7 m2大田备足杂交稻20张、常规稻25张软盘。
秧盘2张横摆、一次挤紧排列整齐,畦两边各留10 cm,保证秧盘平整贴泥。
1.3种子处理大田用种量为:常规稻45.0~60.0 kg/hm2,杂交稻22.5~30.0 kg/hm2。
播种前晒种2~3 d,用浸种灵浸种24 h。
催芽用常规方法,种根长度为稻谷的1/2,芽长为稻谷的1/3(破胸)时,摊开晾干即可播种。
浅析水稻机插秧技术与推广
![浅析水稻机插秧技术与推广](https://img.taocdn.com/s3/m/b2ac7083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91.png)
浅析水稻机插秧技术与推广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广阔,产量巨大,是我国重要的粮食来源。
而水稻机插秧技术则是水稻种植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它可以节约劳动力,提高机械化水平,促进水稻生产的现代化和高效化。
一、水稻机插秧技术的发展与意义水稻机插秧技术是指利用机械设备将水稻幼苗直接插播到水稻田地中的一种种植技术。
相比于传统的人工插秧方法,机插秧技术具有劳动力成本低、插秧效率高、插秧质量好、营养土壤破坏小等优点,对提高水稻生产效率和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随着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水稻机插秧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目前,水稻机插秧机具有自动上苗、自动调整插秧深度、自动纠正航线、自动下田等功能,可以满足不同地区、不同条件下的水稻插秧需求。
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推广应用也成为了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方向,有助于提高我国的水稻生产水平和产量。
二、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推广现状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推广应用目前已经在我国各地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据统计,目前全国水稻机插秧面积已经达到数百万亩,机插秧机具的使用率也在逐年增加。
一些机械设备制造商和研发机构也在积极研发和推广适用于机插秧技术的新型设备,为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推广提供技术保障。
在农业生产中,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推广应用也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鼓励,各级农业部门纷纷推出了相关的补贴政策,鼓励农民购置和使用机插秧机具,从而推动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普及和应用。
三、水稻机插秧技术的优势和挑战水稻机插秧技术在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它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成本,提高了插秧的效率和质量,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
机插秧技术可以减少土壤的破坏和侵蚀,有助于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机插秧技术还可以提高水稻的成活率和产量,为粮食安全和农产品供给作出了重要贡献。
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机插秧技术的起步成本相对较高,购置机插秧机具需要一定的投入。
一些地区的农民由于传统种植习惯和技术水平的限制,对机插秧技术的接受和应用还存在一定的障碍。
浅谈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
![浅谈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c71c84e9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10.png)
浅谈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水稻是中国人的主食之一,其生产效率直接影响着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
因此,在水稻生产中,如何提高育秧和插秧的效率成为了农民和种植者追求的目标。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机械化技术的发展,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1、育秧机的发展传统的育秧方式主要是靠人工进行,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出现了各种育秧机。
育秧机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利用水浸泡种子,让种子迅速发芽;另一种则是利用育秧海绵将种子浸泡在水中,让种子迅速发芽并生根。
目前,纯机械育秧机已经成为了主流。
2、机械化育秧的优点机械化育秧坚持了“以科技为先导”的发展思路,大大提高了育秧的效率。
既简单实用,又能大幅度减轻人力劳动的压力。
不仅如此,机械化育秧还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等优点。
而且科技的进步也让育秧机不断更新,机器性能也越来越成熟。
传统的手动插秧方式不仅费时费力,效率也非常低。
随着机械化技术的发展,插秧机的出现,不仅解决了人力劳动的问题,而且显著提高了插秧的效率。
目前,共有两种类型的插秧机:一种是单排尾随式的,一种是双排牵引式的,同时也有一些小型手持式的插秧机。
这些机器都拥有着自己的特点和优越性,以此来满足不同的水稻种植需求。
机械化插秧具有以下几个优点:(1)提高插秧的效率。
插秧机的出现,大幅度减轻了人力劳动的负担,提高了插秧的效率,大大缩短了插秧的周期。
(2)减少劳动强度。
插秧机的使用,可以大幅度减轻劳动力的负担,让种植者在插秧的过程中更加轻松和舒适。
(3)保证插秧质量。
插秧机插秧的规格和深度基本上一致,可以保证水稻的生长质量和产量。
(4)节省成本。
插秧机的使用节省了大量的人工成本,不仅节约了用工成本,还节约了时间成本。
(5)提高水稻品质。
机械化插秧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还能够提高水稻的品质。
由于插秧过程中没有了人为误差,所以育出的水稻品质也更好。
结束语: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农业技术,既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也可以减少人力成本。
关于大力推广水稻机插技术努力提高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的几点建议
![关于大力推广水稻机插技术努力提高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的几点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c66b1e13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28.png)
关于大力推广水稻机插技术努力提高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的几点建议关于大力推广水稻机插技术努力提高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的几点建议我市水稻种植面积47千公顷,每年传统大田秧苗用地就占4千公顷。
水稻机械化插秧,利用秧盘育秧,秧本田比例为1:120,是大田育秧的8-10倍。
若采取秧盘育秧,0.4千公顷秧田就能满足需要,每年可节省育秧土地面积3.6千公顷。
一台插秧机每天可作业5-7公顷,效率是人工插秧的100倍。
秧盘育秧,还可以为培育壮秧提供良好环境,节约生产成本,降低物资消耗,促进育苗向集约化、专业化发展。
机械栽插比人工手插平均节约成本450元/公顷左右,提高单产375公斤/公顷以上。
全市4.7万公顷水稻全部机插,每年可节约插秧成本2115万元,增产粮食1760万公斤,直接经济效益可达6600多万元。
当前,江苏省的水稻机械化插秧面积已达到种植面积的70%以上,辽宁省的水稻机械化插秧也达到30%以上。
而我市水稻种植模式还是以人工插秧为主。
近几年农机部门虽然引进了几台水稻插秧机,做了大量的示范、推广工作,农民群众对水稻机械化插秧有了一定的程度认识,但从推广力度、宣传力度和农民群众的认识程度上还有很大差距。
为进一步加快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步伐,加速推进水稻生产机械化,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是加大购机补贴扶持力度。
鼓励地方在中央补贴基础上实行累加对水稻插秧机械的补贴,集中财力提高水稻栽植机械化水平,为加速推进水稻栽插机械化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
二是加强技术示范与培训。
进一步完善水稻栽插机械化的技术路线和技术模式,建立一批水稻机械插秧技术集成示范和培训基地,发挥引导、示范、带动、辐射作用,大力开展技术示范、培训、和宣传,加速技术的熟化和成果的转化。
三是加紧推进装备创新与技术配套。
组织开展水稻栽插机械化基础研究和关键装备的科研攻关,进一步完善与机插秧配套的低成本、标准化育秧技术,提高育秧播种机性能。
四是加速培育作业社会化服务市场。
浅谈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
![浅谈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491fa9a4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60b3874.png)
浅谈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量和产量在全球居于前列。
在种植过程中,插秧是不可或缺的步骤,也是人工劳动较为繁琐的任务之一。
为了提高插秧效率,降低成本,近年来插秧机械化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本文将就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的现状、发展及影响因素作一浅谈。
目前,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市场上已经涌现出多种不同型号的插秧机,例如:水稻自走式育秧整机、水稻插秧机和割秸机一体化等。
水稻自走式育秧整机是一种能自行进行育秧地旋耕、播种、覆土、压实、排水等一系列操作的机械设备。
该机配备了CUMMINS或YAMAHA发动机,动力强劲,单位面积插秧速度高,操作简单方便。
水稻插秧机是一种专门用于水稻插秧的机械设备,其主要工作原理是将内部的秧苗通过切口送到地下,穿过压实、排水等一系列流程最终种植到土壤里。
该机已经成为了一些农村地区的主要插秧工具。
实验显示,相比于传统的手工插秧,水稻插秧机的每天作业效率可提高4-5倍,且种植的水稻质量也有所提高。
割秸机一体化则是将割秸与插秧的工作一起地完成。
该机在割下秸秆并将其粉碎的同时,将育好的秧苗种植到田地里面。
由于整合了两种功能,该机不仅减轻了人的劳动强度,同时还能够使田地里的有机肥更好地保留下来,为后面的种植提供了有利条件。
智能化技术的不断革新,为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目前,越来越多的插秧机采用了智能控制系统,通过安装GPS和卫星导航等设备,可以对每台机器进行精准的操作和控制,从而具有了更高的生产效率和更好的环保效果。
此外,机器人育秧机械已经逐渐进入实用化阶段,如插秧机器人、夜间插秧机器人等,这些机器不受时间、天气等限制,可以随时随地地完成插秧工作。
虽然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的发展给国家的农业生产带来了很多好处,但同时也有很多因素限制了其发展速度。
其中较为明显的有以下几点:1、机械设备的价格较高:高品质的育秧和插秧机器需要采用进口的高级化工材料,这些材料成本相对较高,导致机器价格也比较高;2、农民经济、文化水平的限制:目前,我国的农民经济和文化水平在一些地方仍然较低,因此他们往往难以接受这种新型机械设备,也难以承担研究和维修的费用;3、地形地貌限制:我国农村地形起伏较大,很多山区地势陡峭,针对不同的地势设备难以使用,大大限制了插秧机械化的普及和应用。
浅谈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
![浅谈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8f7c20726bec0975f565e223.png)
浅谈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论文关键词水稻;机械化插秧;软盘育秧;双膜育秧;机插作业技术论文摘要介绍了水稻机插育秧的特点,并重点阐述了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包括机插育秧技术、机插大田技术、机插作业技术,以期为水稻机械化插秧提供参考。
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是一项系统工程技术,主要包括:机插育秧技术、机插大田栽培技术和插秧机操作技术。
推广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是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关键。
近几年来,我们结合武宁县气候环境、地理条件,拟定多项技术方案,反复育秧,多次试验、比较,初步获得了比较完整的水稻机械化插育秧的主要技术要点。
1水稻机插育秧技术机插育秧是机插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体系中的关键环节,与常规育秧方式相比,机插育秧的显著特点是播种密度大,标准化要求高。
必须把握好5关:一是营养土配备消毒关,二是精耕细作秧田关,三是品种种子选择关,四是精量播种关,五是秧水肥田管理关。
把握3个原则:一是田平水浅栽插原则,二是适时栽插原则,三是合理密植原则。
机插秧苗须达到2个基本要求,一是秧块标准,秧苗分布均匀,根系盘结,形如毯状,提起不散,能适合机械栽插;二是秧苗个体健壮,青秀均匀整齐,苗挺叶绿,无病虫害,能满足高产要求。
常用的机插育秧方式有软盘育秧、双膜育秧。
按床土的干湿分为湿润育秧和旱育秧。
选择育秧方式应根椐当地水源条件而定。
在水源条件允许的前提下,软盘湿润育秧操作简便可行,且用工少,生产成本低,质量有保证,适宜大面积推广。
1.1软盘育秧1.1.1准备工作。
秧田应选择避风向阳、土壤肥沃、排灌分开、运秧方便、便于操作管理的稻田、旱地或菜园。
按照秧田面积与机插大田面积1∶100的比例留足秧田。
大田一般需备软盘300~375片/hm2。
准备宽2m的农用薄膜63m/hm2,长2m的竹弓60根/hm2。
床土为过筛的营养细土(菜园土)1 500 kg/hm2。
根据情况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质、高产、稳产的大穗型品种。
大田一般需备足杂交早稻种子22.5kg/hm2(常规稻30kg/hm2)。
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分析与种植机械发展趋势
![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分析与种植机械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4fa67e68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87.png)
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分析与种植机械发展趋势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而插秧是水稻种植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环节。
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应用。
本文将就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进行分析,并探讨种植机械发展的趋势。
一、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分析1. 传统插秧方式的局限性传统的水稻插秧方式主要是人工插秧,这种方式存在着劳动强度大、效率低、成本高等问题。
在传统插秧方式下,插秧作业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不仅工作强度大,而且无法保证插秧的均匀度和密度,影响了水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由于水稻生长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支持,这种方式已经逐渐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
2. 机械化插秧技术的优势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机械化插秧技术的应用逐渐被推广和普及。
与传统方法相比,机械化插秧技术具有以下优势:(1)劳动强度小:机械化插秧减少了人力投入,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插秧作业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2)插秧质量好:机械插秧技术可以保证插秧的均匀度和密度,从而提高了水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3)插秧速度快:机械化插秧技术可以大大提高插秧的速度,节约了时间和成本。
目前,国内外对于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国内一些农业机械化生产企业纷纷推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水稻插秧机,其中既有单行插秧机,也有多行插秧机。
这些插秧机具有作业效率高、作业质量好等优点,受到了广大农民和种植大户的青睐。
国内外的科研机构也在不断进行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的研究,为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的完善和推广作出了积极贡献。
预计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完善,机械化插秧技术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助力我国水稻产业的发展。
二、种植机械发展趋势1. 自动化和智能化趋势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种植机械的发展也朝着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未来的种植机械将具有更高的智能化水平和自动化程度,通过传感器、控制系统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对种植过程的智能监测、自动调节和精准作业。
大力发展水稻机插秧 提升水稻机械化水平论文
![大力发展水稻机插秧 提升水稻机械化水平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3d9deb6458fafab069dc0288.png)
大力发展水稻机插秧提升水稻机械化水平[摘要] 本文通过调查阜宁县水稻机插秧的发展现状,指出了推广机插秧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此提出了一定的建议。
[关键词] 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现状;问题;建议水稻机械插秧改变了多年来手栽秧“脸朝黄土背朝天,水到膝头泥到腰”的历史,是今后水稻种植方式的发展方向。
2002年,我县在原施庄、芦蒲等镇进行机插秧试点,2004年扩大到罗桥、古河、三灶、新沟、阜城等镇。
由于原施庄、三灶等镇领导比较重视,推广面积较大。
2005年直播稻从苏南由打工农民自发引入,因其克服了三夏大忙劳力紧张和避开灰飞虱为害导致条纹叶枯病发生的矛盾,致使直播稻在我县不推自广。
但由于直播稻种植方式存在播后出苗不匀不齐、杂草多而难除、连年种植杂稻多、生育期短产量低而不稳、后期如遇低温瘪粒多等弊端,直接影响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
因此,近年来引起了各级政府尤其是农业部门高度重视,我县抓住国家扶持机插秧推广工作的有利时机,创新工作思路,在全县大力推广水稻机插秧压减直播稻,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了上级领导和省、市业务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深受群众欢迎。
2011年,全县水稻机插秧推广面积达18万亩,占全县水稻总面积的29%,比2010年增加5万亩,增27.7%。
一、主要做法1.强化责任,统筹兼顾抓落实为加快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步伐,我县坚持“因地制宣,分类指导,梯度推进,点面结合”的原则,成立了水稻机插秧工作领导小组,层层分解任务,细化落实责任。
2011年,县政府办专门下发30号文件《关于切实做好2011年度全县秸秆机械还田与水稻机插秧集成技术推广工作的通知》将插秧机推广任务分解落实到各个镇,列入年终考核目标。
今年以来,县农业部门先后举办水稻机插育秧培训班、插秧机操作技术培训班累计培训50场次,请专家讲解机插育秧技术;先后在阜城、东沟、羊寨等镇召开水稻育秧、机插秧现场会6次以上。
水稻生产机械化措施论文
![水稻生产机械化措施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8f69f788aeaad1f347933f25.png)
水稻生产机械化措施论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摘要:发展水稻机械化生产的今天,如何发挥机械效能,提高标准化栽培技术水准,使水稻生产效益最大化,是目前水稻生产的首要问题。
经过几年的生产实践及经验教训,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存在许多问题值得研究探索与总结完善。
关键词:水稻;机械化;问题;对策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普及,购机补贴范围扩大,农户购置机械积极性十分高涨,但实际操作技术应用水平低,生产作业质量参差不齐。
农技、农艺技术不配套,各技术环节标准化作业程度低,使产量效益提高缓慢,自2007-2009年跟踪调查结果稻谷价格按照国家三等收购价计算:2007年元/kg,2008年元/千克,2009年元/千克。
连续三年最高亩产达到602kg,亩增产86kg稻谷,最高增产幅度%,最低亩产,但也有减产地块,最多亩减产45kg,最大减产幅度为%。
增收部分来源于增产和节省投入两部分。
2007年机插总体表现为减产,2008年由于技术的逐渐完善,表现为增产点次多,增产幅度大,效益较可观。
2009年由于特殊年份在水稻普遍减产的情况下机插增产比例增大,增产幅度12%~15%,仍有减产地块。
但如果采用机械化生产综合配套技术,水稻亩产达到600kg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如黑龙江省阿城区何长海自2007年开始全程机械化生产种植,每年种植水稻200多亩,购置粉土机、育苗机、施肥机、收获机等配套机械12台套,在2009年种植东农429,平均亩产达到605kg产量水平。
虽然水稻机械化生产总体应用水平还是逐年提高,但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1水田整地机械应用普遍,但整地方法欠科学,质量难保证多数选择宁波或18马力四轮车带五铧犁以翻地为主,水田旋耕整地面积少,田面平整度高低不平,欠沟,生地楞伐块比例大,翻耕地块一般需48小时浸透,增加泡田时间泡田用水,旋耕整地一般约4~5小时即可泡透粗耙。
水稻种植机械化论文
![水稻种植机械化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12e6cc7648d7c1c708a14597.png)
水稻种植机械化论文摘要:伴随着水稻种植技术与机械化技术的发展,我国的水稻种植事业逐渐发展起来,再加上机械化设备的应用,更是助推了水稻种植事业的发展。
但在实际的生活中,水稻种植机械化存在着一些新问题。
加快对其存在问题的研究并找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是当前摆在人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而又艰巨的任务。
关键词:水稻种植;机械化;存在问题;解决措施随着时代的进步与机械化技术的发展,我国的水稻种植事业正进入一个黄金发展的时期。
水稻种植的规模逐渐扩大,质量逐渐提升。
但在实际的生产中,水稻种植机械化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水稻种植机械化存在问题的角度出发,对我国水稻种植机械化的推广与应用进行分析与研究。
1 针对我国水稻种植机械化现状的研究当前我国水稻种植机械化现状的主要表现是:水稻插秧机与水稻收割机的推广与应用,在提升水稻种植速度与质量以及扩大水稻种植规模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我国种植水稻的地方多是农村,当前农村的经济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农民虽然渴望水稻机械设备,但由于自身资金的不足与农民对农业机械的认识不深等原因,使得水稻种植机械设备的推广与应用陷入僵局。
要想打破这种僵局,需要加快科研研发力度,充分考虑农民的接受能力,设计出符合当地水稻种植的机械设备。
2 针对水稻种植机械化存在问题的研究2.1地方财政的能力有限地方财政的能力有限的主要表现是:我国很多水稻种植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地方政府在水稻种植机械化方面拿不出足够的资金予以支持。
况且农民的经济承受能力较弱,他们对农机的认识较浅。
再加上当前很多水稻种植机械设备的价格较高,在很大程度上超出了地方财政与农民的支出范围,这无形中给培植水稻机与插秧机的推广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2.2农机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水稻农机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的主要表现是:当前很多地方的水稻农机技术人员的结构相当不合理,新老技术人员的交替不连续,特别是镇级的水稻农机的推广力量相对较为薄弱。
随着“农口”改革进程的推进,镇级的水稻农机技术与推广人员数量逐渐减少。
稳步发展机插秧提升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
![稳步发展机插秧提升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https://img.taocdn.com/s3/m/6b2a5fee227916888586d7ef.png)
5.1 加大配套渔业机械的研发力度 要加大高效设施渔业机械装备的研发力
度 ,推 广 先 进 适 用 、技 术 成 熟 、安 全 可 靠 、节 能 环 保 的 渔 业 机 械 装 备 ;同 时 ,要 优 化 产 品 的 性 价 比 ,让 养 殖 单 位 买 得 起 、用 得 起 。 5.2 培育新型职业渔民
通 过 举 办 设 施 渔 业 机 械 化 生 产 技 术 培 训 、现 场会和观摩会 ,帮助渔民掌握渔业生产各环节所 44 江苏农机化 2020.1
用机具的使用 、维修 、保养常识 ,培育懂技术 、会 经营、善管理、高素质的新型职业渔民 ,推动渔业 生 产 向 产 业 化 、专 业 化 、规 模 化 方 向 发 展 。 5.3 促进渔机、渔技深度融合
结论 :抗病、抗灾能力差。 1.4.2 机插稻抗灾能力
1)大田通风透光 ,可有效避免病虫害。 2)机插秧“浅、稳、直、匀”,秧苗返青快 ,分蘖 多 ,根系发达 ,不易倒伏。 结论 :抗病、抗灾能力强。 1.5 产量 1.5.1 直播稻产量 产 量 不 稳 定 。 亩 产 400~600 kg, 平 均 亩 产 500 kg 左右。多年种植直播稻会产生杂草稻 ,大 米品相差 ,售价较低。 1.5.2 机插稻产量 稳产高产 ,亩产在 600 kg 以上。稻谷出米率 高 ,大米品质优良 ,售价较高。
子),直接播入大田的一种水稻种植方式。 机插稻是指用秧盘育秧 ,用插秧机栽插秧苗
的一种水稻种植方式。 1.1 作业流程 1.1.1 直播稻作业流程
药剂浸种→大田准备→人工散播下田。 特 点 :用 工 少 、技 术 含 量 低 ,可 由 农 户 自 行 完成。 1.1.2 机插稻作业流程 药剂浸种→育秧→大田准备→田间机插。 特点 :作业流程多 、用工多 、技术含量高 ,可 由专业农机服务组织提供“一条龙”作业服务。 1.2 田间管理 1.2.1 直播稻田间管理 需化学除草 3 次。化学除草次数多 ,施肥量 多 ,药肥危害较大。由于散播会造成田间种子均 匀 度 差 ,还 必 须 进 行 人 工 间 苗 与 补 苗 ,劳 动 强 度大。 1.2.2 机插稻田间管理 需化学除草 2 次。施肥少 ,药肥危害小。 1.3 生产成本 1.3.1 直播稻生产成本 1)每亩稻田需种子费 35 元。 2)每亩稻田需大田管理成本 645 元。包括大田 翻耙150 元、化学除草55 元、施肥150 元、植保140 元、 间苗人工费 150 元(农户自行间苗,人工大多不计入 成本)。 3)每亩稻田需机收费 85 元。 每亩稻田生产成本合计 765 元。 1.3.2 机插稻生产成本 1)每亩稻田需育秧、机插费 200 元。 2)每亩稻田需大田管理成本 430 元。包括大 田耕翻 150 元 、化学除草 20 元 、施肥 120 元 、植保 140 元。 3)每亩稻田需机收费 85 元。 每亩稻田生产成本合计 715 元。 1.4 抗灾能力 1.4.1 直播稻抗灾能力 1)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差 ,易发生病虫害。 2)根系分布浅 ,后期遇灾害性天气易倒伏。
推广水稻机插秧,推进农业机械化
![推广水稻机插秧,推进农业机械化](https://img.taocdn.com/s3/m/1dfb942e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6b.png)
推广水稻机插秧,推进农业机械化作者:来源:《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3年第09期1推广水稻机插秧的意义水稻是中国三大主粮之一,对于保障粮食供应安全、维持社会稳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当前中国水稻种植方式较为传统,水稻插秧依旧以人工为主,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作业效率低下,需要耗费高昂的作业成本。
每年在水稻插秧时节,在外务工的农村青壮年需要及时返乡插秧,费钱、费力、费时。
当前中国大多数地区水稻收割已经基本实现了机械化,而这也使得水稻插秧机械化成为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水稻插秧机械化是实现水稻产业化、机械化发展的前提,也是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经济收入的基础。
发展水稻机插秧技术,可以彻底改变传统的水稻种植方式,切实提高水稻种植效率,有效保障水稻生产安全,同时可以减少水稻种植劳动力投入,进而解放农村劳动力,对于农村乃至全社会经济发展都是极为有利的。
2推广水稻机插秧的优势经过多年的水稻生产实践,机插秧在规模化、量化、宽行浅栽等方面的优势得到了充分验证。
除此之外,水稻机插秧技术还具有省工、节本、增收等优势。
据相关研究显示,每667 m2水稻田采用人工插秧一般需要1.5个工作日,而采用机械插秧数小时即可完成,插秧效率是人工插秧的20~30倍,从而显著提升了水稻插秧的工作效率;仅对于载插、育秧环节来说,据相关调查显示,每667 m2稻田人工栽插和常规育苗,成本在100~130元左右,而机械插秧、机械育秧成本在70元左右,节本可达30~60元/667 m2;水稻机插秧主要采用宽行浅插的方式,水稻植株间距较为合理,从而使水稻植株抗逆性相对较强,即使遭受病虫害、洪涝灾害、低温寡照,也能实现丰产、稳产,生产效益比人工插秧相对较高。
3推广水稻机插秧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对策3.1加强思想重视,坚定开展水稻机插秧推广水稻机插秧经过长期实践证明是一项抗灾能力强、稳产、高产的技术,不仅可以提高水稻插秧效率,而且可以降低水稻插秧强度,减少劳动力投入,降低作业成本,而这对于水稻种植业标准化、规模化发展是极为有利的。
水稻机插秧增产路径研讨论文
![水稻机插秧增产路径研讨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0f7526c3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c2.png)
水稻机插秧增产路径研讨论文水稻机插秧增产路径研讨论文千方百计增加盐都区插秧机保有量鼓励种田大户和农机专业合作社,运用政府补贴购置水稻插秧机,只有增加区内插秧机的保有量,才能扩大机插面积。
盐都区4.1万hm2水稻面积,正常应推广机插秧2万hm2左右,在6月10~20日移栽,需要高速插秧机600台左右作业10d,才能保证按期保质保量插足面积。
在决定移栽期后,向前推18~20d育秧。
这样才可以不栽超秧龄的秧苗、争季节、夺高产。
农田规划要适应机械操作的要求从实践来看实施机插秧技术的田块,最好要求达到格田面积2001~3335m2,农田尽量向种田能手(大户)集中,这样既能保证插秧机的作业效率、规模效益的提高,又能保证实施质量的到位。
这也符合全面实现农业机械化的要求。
建立集中育秧专一队伍从盐都区近两年商品化育供秧基地的典型经验来看,根据机插秧的特点,实行工厂化育秧、集中供秧、建立专业队伍是机插秧技术能快速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
搞机插秧的农户自己不需要购种、购秧盘和育秧,而由农技站或专业合作社(育秧公司)专门进行育秧,农户只需要在栽秧时节根据面积直接到育秧公司定秧、购秧,将秧苗交给机插秧专业合作社,在插秧结束后验收质量。
这样既可以使推广的新技术一步到位,同时又实现了集约化经营,保证了稳产高产。
建立合理的群体起点以相对较少的基本苗,既可获得预期的.适宜穗数,又能同时形成大穗。
为此,主要通过机插稻基本苗计算公式确定合理的基本苗,并根据品种类型确定栽插穴数与穴苗数。
盐都区推广的主要是中熟中粳穗粒兼顾型品种,适当增加栽插密度,重点推广行距25cm的机型,达到栽2万穴/667m2左右,每穴3~4苗,栽基本苗7万/667m2左右。
合理施肥1)基蘖肥。
一般基肥在基蘖肥中的比例以30%~40%、分蘖肥以60%~70%为宜。
同时分蘖肥的施用,要等到秧苗生出较多根系时效果才更好。
即要等栽后长出2、3个叶龄时,才有较强的吸N能力。
分蘖肥一般在栽后5~7d施用尿素10kg/667m2(拌除草剂),在栽后14d左右施促蘖肥10kg/667m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力发展水稻机插秧提升水稻机械化水平[摘要] 本文通过调查阜宁县水稻机插秧的发展现状,指出了推广机插秧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此提出了一定的建议。
[关键词] 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现状;问题;建议
水稻机械插秧改变了多年来手栽秧“脸朝黄土背朝天,水到膝头泥到腰”的历史,是今后水稻种植方式的发展方向。
2002年,我县在原施庄、芦蒲等镇进行机插秧试点,2004年扩大到罗桥、古河、三灶、新沟、阜城等镇。
由于原施庄、三灶等镇领导比较重视,推广面积较大。
2005年直播稻从苏南由打工农民自发引入,因其克服了三夏大忙劳力紧张和避开灰飞虱为害导致条纹叶枯病发生的矛盾,致使直播稻在我县不推自广。
但由于直播稻种植方式存在播后出苗不匀不齐、杂草多而难除、连年种植杂稻多、生育期短产量低而不稳、后期如遇低温瘪粒多等弊端,直接影响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
因此,近年来引起了各级政府尤其是农业部门高度重视,我县抓住国家扶持机插秧推广工作的有利时机,创新工作思路,在全县大力推广水稻机插秧压减直播稻,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了上级领导和省、市业务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深受群众欢迎。
2011年,全县水稻机插秧推广面积达18万亩,占全县水稻总面积的29%,比2010年增加5万亩,增27.7%。
一、主要做法
1.强化责任,统筹兼顾抓落实
为加快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步伐,我县坚持“因地制宣,
分类指导,梯度推进,点面结合”的原则,成立了水稻机插秧工作领导小组,层层分解任务,细化落实责任。
2011年,县政府办专门下发30号文件《关于切实做好2011年度全县秸秆机械还田与水稻机插秧集成技术推广工作的通知》将插秧机推广任务分解落实到各个镇,列入年终考核目标。
今年以来,县农业部门先后举办水稻机插育秧培训班、插秧机操作技术培训班累计培训50场次,请专家讲解机插育秧技术;先后在阜城、东沟、羊寨等镇召开水稻育秧、机插秧现场会6次以上。
水稻机插速度快、效率高、通风好、产量高的优点已逐步被广大农民所接受。
2.政策推动,资金扶持促推广
为了解决群众购置机械资金不足的困难,我县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切实把水稻插秧机械作为农机具补贴的重点。
2011年在中央、省补贴的基础上,县政府对推广机插秧进行奖励,每亩奖励10元,同时各镇区结合自身特点,以不同方式对发展机插秧进行补贴或奖励。
羊寨镇补贴3万元购买3台乘坐式插秧机,芦蒲镇每亩机插秧补贴110元,阜城镇每亩机插秧补贴40元等,广大农民和农机手发展机插秧的信心和积极性明显增强,为水稻机插技术的进一步推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1年我县推广步进式插秧机127台,乘坐式插秧机14台。
同时结合省下达我县商品化育供秧项目700亩秧池建设任务,对承担育秧任务的农机合作社,每亩秧池补贴3000
元的育秧物资,降低农户购秧成本,促进水稻机插技术推广普及。
3.典型引路,三个突出显效果
我县在机插秧推广工作中做到了点、线、面结合,突出了大户、服务合作组织、示范村三个重点,取得了较好的示范带动效应。
一是突出抓“点”,培植农机大户。
县农业局每年扶持农机大户20户以上,在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予以倾斜,局分管领导、作栽站负责人与农机大户实行对口帮扶,要求每月至少下基层2次以上,积极解决农机大户的困难。
二是突出抓“线”,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
全县目前已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22个。
合作社对农户实行“统一品种、统一育秧、统一管理、统一收费标准、统一机插”一条龙服务模式。
2011年,阜城镇恒富农机服务专业合作联社采取“市场化运作,合同化管理”方式,与周边村庄600多户群众签订了机械插秧服务合同,完成机械插秧面积5000多亩。
三是突出抓“面”,建立示范村。
县农业局自2009年起结合水稻高产增效创建项目实施,重点在项目区开展水稻生产机械化示范村建设。
截止目前,全县已建成水稻生产机械化示范村30多个,示范面积达十几万亩,具体由各镇农机专业合作社组织实施,县农业局安排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协调关系。
4.服务到户,技术指导上水平
一是成立机插技术推广小组。
县农业局抽调10名专业技术人员成立专门技术指导小组,深入乡村农户,深入田间地头,有针对性地抓好软盘育秧、整地、机插等各项技术措施的落实,确保机械插秧技术推广工作圆满完成。
二是抓好技术培训。
充分发挥农业、农机部门的优势,农业部门负责育秧及大田农艺指导,农机部门负责
机械插秧技术培训。
2011年以来全县共举办各类机插秧培训班5期,培训农技人员、农机手、种植大户5000多人,印发《机插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培训教材2万余册,发放机插水稻栽培技术明白纸及机插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模式图10万余份。
三是强化机插后技术指导。
县农业局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加强技术指导,突出薄水插秧、浅水活棵、及时防治病虫草害等关键技术措施,做好机插水稻全生长期的技术跟踪服务,努力实现高产稳产。
四是落实机插配套服务。
在育插秧期间,县农业局制定了配套服务实施方案,组织技术骨干28人成立服务队,分片包干,对育秧及插秧机作业进行跟踪指导服务。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分农民对机插秧技术顾虑多
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村主要务农劳力年龄偏大,且大都以妇女、老年人劳力为主,他们受直播稻播种时省力方便和机插技术的复杂性影响,认为机械插秧技术既烦又难,还不如手工抛秧、直播简单,对插秧机技术的接受有较多思想顾虑。
主要表现在:一是自发育秧农户没有严格按照插秧机使用的秧苗要求进行育秧,影响了插秧效果;二是少数插秧机手为了追求工作效率和节省秧苗,导致机插秧基本苗不足;三是受天气和机械数量影响,超秧龄现象比较普遍,栽后缓苗期长,部分田块易造成穗数不足,这些原因的存在造成部分农民对机插技术产生怀疑。
2.插秧机服务保障跟不上
由于插秧机性能和技术要求较高,如操作不当易出故障,影响机插质量,而修理技术力量和零配件供应相对薄弱,难以及时跟上。
如发生较大故障,修理难以及时,耽误农时。
3.机插秧社会化服务功能还不健全
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推广应用需要依托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辐射带动。
目前,我县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发展较快,但有能力提供全程作业服务的不多,不能满足农民多种服务需求。
同时我县农村土地经营规模比较小,种田大户不多,且土地流转速度不快,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机插秧的发展。
三、加快我县水稻机插秧推广的对策
1.加大机插秧技术宣传力度
一是组织现场演示。
有针对性召开水稻机械插秧现场演示会,使广大农民在现场了解插秧机可靠性、适用性。
二是召开经验交流会。
充分发挥机插示范户的作用,请机插示范户来讲机插育秧技术和机插省本、增产的好处及注意的问题,带动周围农户使用插秧机。
三是大力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鼓励农机合作组织向农村劳力紧张的农户推广“育、耕、插、割”一条龙服务模式。
2.普及育秧关键技术
农谚道:“秧好一半稻”。
普及育秧关键技术是推广水稻机插技术的关键。
农业、农机部门紧密配合,通过现场演示育秧技术流程和深入育秧田块开展育秧技术指导,加快普及推广育秧关键技术进程。
只有普及育秧关键技术,水稻机插秧才能获得高产,水稻机插
技术才能被广大农民接受。
3.加强插秧技术培训
一要加强对插秧机手的技术培训,使机手会操作、懂技术、排一般故障。
二要对农技人员和育秧农户进行插秧机性能和育秧技术培训,使他们掌握育秧、机插等技术,解决生产上超秧龄移栽、穴数不足等问题。
三要派技术人员到厂方学习修理技术,解决修理技术力量不足问题,为今后大面积推广提供技术保障。
4.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由于插秧机投入较大,利用率低,利润薄,政府应增加补贴比例,激发农户购机热情。
另外,还应把与机插配套的工程纳入政府补助范围,如育秧盘、插秧机技术培训、工厂化育秧、专业服务实体等列入扶持范围,为加快推广机插秧提供政策保障。
5.培养机插秧运营市场机制
在农村,农民是农机服务市场的主体,种植业大户、农机大户在一定范围内是农民的科学带头人和致富带头人。
只有给予他们一定的政策优惠,引导他们成立组织、协会,帮助他们掌握推广和使用机械化插秧技术的能力,并让他们赚到钱,通过他们去推广和影响农民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机插秧才能实现市场化,才有旺盛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