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与环境PPT

合集下载

2023能源节约与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标准培训pptx

2023能源节约与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标准培训pptx

制定相关法 律法规
加强监管力 度
推广绿色能 源
促进循环经 济发展
加强环境教 育
生态环境保护的实践案例
垃圾分类与资源回收:通过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提高资源利 用率,减少环境污染
节能减排:推广节能型家电、绿色建筑、节能交通工具等,减少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 排放
低碳生活:倡导节约用电、节约用水、节约用气等低碳生活方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加强能源管理:建立完善的能源管理体系,加强能源计量、统计和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能源浪 费问题。
推广节能技术:推广先进的节能技术和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能源节约的实践案例
家庭能源节约:通过合理使用电器、调整空调温度、使用节能灯具等方式,降低家庭能源消耗。
工业能源节约: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
未来能源与生态环境形势分析
能源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清洁能源与低碳经济 生态环境保护政策与法规 未来能源与生态环境挑战与机遇
未来能源管理与生态环境保护发展方向
能源转型与清洁能源发展:推动传统能源向清洁能源转变,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比例,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智能化与数字化技术应用: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提高能源管理效率和生态环境保护水平,实现智能化、精细化管理。
交通能源节约:推广使用公共交通、步行和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减少私家车使用,降低交通能 源消耗。
建筑能源节约:采用节能建筑设计、使用节能材料、实施建筑节能改造等方式,降低建筑能源消耗。
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环境现状与挑战
生态环境现状:全 球气候变化、环境 污染、生物多样性 丧失等
面临的挑战:资源 短缺、生态破坏、 环境污染治理难度 大等

环境科学概论能源问题ppt课件

环境科学概论能源问题ppt课件
Energy demand能源需求(按目前趋势预测)
资料来源: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 2050 年中国能源问题研究. 初步估计, 请勿引用。
Wind 风能
Nuclear 核电
Hydro 水电
Oil 石油
Coal 煤炭
Source: 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 2050 China Energy Study, preliminary estimates; do not cite or quote
Oil 石油
Coal 煤
Demand 需求
Source: 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 2050 China Energy Study, preliminary estimates; do not cite or quote
Coal 2030 peak2030年煤炭供应达到峰值
2050 Solar cells + biomasscontribute more than domestic oil2050年太阳能电池加生物质能将超过国内石油提供的能源
Energy demand能源需求(根据目前趋势预测)
资料来源: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 2050年中国能源问题研究. 初步估计,请勿引用。
2、能源分类
非再生資源︰這類物質的循環時間極長,所以於使用,難以在短期內補充,因此會有耗盡的可能。可再生資源︰理論上長用長有,不會枯竭耗盡;因為此類物質可以快速循環或補充。
二、能源问题的出现及其未来趋势
能源、经济、环境之间矛盾的体现能源供、需之间的矛盾
能源在开采、加工、运输、使用的过程中的环境影响:
Buildings 8.5% 5.4% 4.0% 1.4% 0.6%建筑 • New buildings use 30% less energy by 2030 and 50% less by 2050 到2030年新建筑将节能30%,到2050年节能50% Annual construction declines by 15% in 2020; by 35% in 2050 到2020年建筑业将降低15%;到2050年降低35%

能源与环境

能源与环境
一、能源概述
(一)能源定义
能源是指可能为人类利用以获取有 用能量的各种来源,如:太阳能、风力、 水力、蒸汽、化石燃料及核能、潮汐能 等均可称为能源。
太阳能
岭澳核电站
三峡水电站
潮汐发电
风能
(二)能源的分类

在日常生活中,按其形态特征或转换和利 用的层次,人们又将能源进行了各种划分。 主要有一次能源、二次能源;常规能源和新 能源;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
3.水力发电对环境的影响
(1)自然方面:巨大的水库可能引起地表的活动,甚 至诱发地震 (2)水质方面:流入和流出水库的水在颜色和气味等 物理化学性质方面发生改变 (3)生物方面:对陆生动物而言,水库建成后,可能 会造成大量的野生动植物被淹没死亡,甚至全部灭 绝. (4)社会经济方面:修建水库可以防洪、发电,也可 以改善水的供应和管理,增加农田灌溉,但同时亦 有不利之处,如受淹地区城市搬迁、农村移民安置 会对社会结构、地区经济发展等产生影响.

五பைடு நூலகம்未来的能源供应
(一)利用生态学原理解决能源问题 1.控制人口,减少能源消耗 2.太阳能是重要的能源 3.多渠道解决能源供求的平衡 4.充分利用能源并减少浪费
(二)太阳能的利用
1、太阳能的直接利用与环境影响
太阳能利用系统对环境有好的影响,也有不好的影响,它 们是: (1)无有毒气体排出,也无可能影响地球气候的二氧化碳的 排出。 (2)占地面积与化石燃料及核能电站相当。 (3)余热的排出低于其他热电站。 (4)太阳能集热系统吸收太阳能后,减少了地面、建筑物等 反向回空间的能量,结果影响大气中的温度梯度、大气组成、 云层、风等,而且还有反馈效应,如云量增加,会影响集热 器的效率等。 (5)巨大的集热系统、聚光装置,严重影响景观,以致改变 建筑风格和建筑设计规范。

能源与环境问题

能源与环境问题

PPT文档演模板
能源与环境问题
核能和平利用历程
我国自80年代开始,设计和建造核电站,自行设计的 秦山核电站于1991年并网发电。同年大亚湾核电站并网发 电。到目前为止,中国大陆正在运行和建设的共有11台核 电机组,到2005年,我国核电在役装机容量将达到870万 千瓦,核发电量将占全国总发电量的3%左右。
PPT文档演模板
能源与环境问题
常规能源可利用年限预测(自2000年)
PPT文档演模板
能源与环境问题
•(二) 能源供应危机
•讨论
在校园里我们可从哪些方面节能?
PPT文档演模板
能源与环境问题
•对策:替代能源的开发利用
核能 可再生能源
PPT文档演模板
能源与环境问题
•四、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一) (二) (三) (四)
目前世界上最严重的大气污染来自化石能源燃烧造 成的大气中二氧化碳量的增加。带来的主要后果是:酸雨、 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
其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
① 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
② 汽车排放的废气;
③ 工业生产(如各种化工厂、炼焦厂等)产生的废气。 而其中燃烧化石燃料的火力发电厂是最大的固定污染源。
PPT文档演模板
2、二次能源:油、柴油、煤气、焦炭、电力、等。 由一次能源经过加工或转换得到的另一种形态的能源。
(四)、按使用的频率分: 1、常规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柴草、水能
(利用水能发电)等都属常规能源(也叫传统能源)。 就是指已经大规模生产和广泛利用的能源。
2、非常规能源(新能源):核能、聚变能、氢能、 乙醇汽油、可燃冰等。指以新技术为基础,系统开发利 用的能源。
•世界能源消耗趋势
PPT文档演模板

能源节约与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培训pptx

能源节约与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培训pptx

能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都是实现可 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具有共同的目 标和使命。
02
能源节约管理
能源审计与评估
能源审计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对企业能源使用情况进行全面审查,评估能源利用效率和潜 在节约空间,为企业制定节能措施提供依据。
能源审计的流程和方法
包括数据收集、现场调查、能源平衡分析、能效评估等步骤,采用 专业的审计工具和方法进行。
节能案例分享
分享一些成功的节能案例,展示节 能技术和措施的实际应用效果。
节能政策与法规
1 2 3
国家节能政策
介绍国家出台的节能政策,如《节能法》、《节 能中长期专项规划》等,以及政策的实施情况和 效果。
地方节能政策
探讨地方政府出台的节能政策,如节能减排目标 、财政奖励、税收优惠等,以及政策的执行情况 和影响。
企业节能责任与义务
阐述企业在节能方面的责任和义务,包括遵守国 家法规、积极采取节能措施、加强内部管理等。
03
生态环境保护管理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评价目的
预测和评估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 的潜在影响,为决策提供依据。
评价内容
包括生物多样性、水资源、土壤 质量、气候变化等方面的评价。
评价方法
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如生态足迹、生态系统服务等。
政策走向
加强节能环保法规建设,推广绿色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
市场机遇
节能环保产业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投资者提供广阔 的市场空间。
国际合作
加强国际节能环保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 题。
THANKS
感谢观看
护红线等。
法律法规
02
包括《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

《能源人类与环境》PPT课件

《能源人类与环境》PPT课件

2.世界能源消费呈现不同的增长模式,发达国家增长速率明显 低于发展中国家过去30年来,北美、中南美洲、欧洲、中东、 非洲及亚太等六大地区的能源消费总量均有所增加,但是经 济、科技与社会比较发达的北美洲和欧洲两大地区的增长速 度非常缓慢,其消费量占世界总消费量的比例也逐年下降, 北美由1973年的35.1%下降到2003年的28.0%,欧洲地区则由 1973年的42.8%下降到2003年的29.9%。OECD(经济合作与 发展组织)成员国能源消费占世界的比例由1973年的68.0%下 降到2003年的55.4%。
由于中东地区油气资源最为丰富、开采成本极低, 故中东能源消费的97%左右为石油和天然气,该比例 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居世界之首。在亚太地区, 中国、印度等国家煤炭资源丰富,煤炭在能源消费结 构中所占比例相对较高,其中中国能源结构中煤炭所 占比例高达68%左右,故在亚太地区的能源结构中, 石油和天然气的比例偏低(约为47%),明显低于世 界平均水平。除亚太地区以外,其他地区石油、天然 气所占比例均高于60%。
❖ 石油作为重要的战略物资,与国家的繁荣和安全紧密地联系在一 起。
❖ 由于世界上的石油资源分布存在着严重的不均衡,而且石油是不 可再生的资源,数量有限,获得和控制足够的石油资源成为国家 能源安全战略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石油作为一次能源成为许多 战争的焦点。100多年来,多次武装冲突和战争都与石油问题有 关。
❖ 小水电通常是小型水电站及其相配套的小容量电网的统称。 (0.1~12MW装机容量)
❖ 氢能是世界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领域正在积极研究开发的一 种二次能源,氢能具有清洁、无污染、高效率、储存及输送 性能好等诸多优点,赢得了全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氢能在 21世纪有望成为占主导地位的新能源,起到战赂能源的作用。

《能源与环境》PPT课件

《能源与环境》PPT课件
目前的趋势 把煤转化为气体燃料或液体燃料,转化为化工产 品,加以综合利用,从而提高热效率和经济效益,并 防止污染和减轻运输负担。
15
2.2 石油
石油的组成和分类
原油及其加工所得的液体产品总称为石油。石油是碳 氢化合物的混合物,其碳和氢分别占84-87%和12- 14%,主要成分为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除纯烃类 成分之外,原油中还有氮、氧、硫等有机杂环化合物。 石油中还含有微量的V、Ni、Fe、Al、Ca、Na、Mg、Co、 Cu等金属元素 。
燃烧热值 106kj/kg
-------
23-27
27-37
33-63
挥发分 % 26.44 35.34 27.13 1.16
含硫量 % 0.64
1.10
0.95 0.89
灰分 % 5.99
7.20
7.11 7.83
10
成煤作用: ➢ 泥炭化 (或腐泥化)作用 ➢ 煤化作用
C H O C H O C H O 17 24 10 (3H2OCO2 ) 16 18 5 2H2O 16 14 3
12
煤的组成
• 主要是碳、氢,还含有少量氧、氮、硫。 • S--几乎所有煤中都含有硫,即使陕西神木的出口优质煤
仍含 0.28~0.45%的硫,南方某些煤藏中含硫量高达 10%。这就意味着每燃烧1吨这类煤,将会产生近200kg SO2。 • N--煤燃烧时,所含的氮几乎全部转变为NO和NO2。是 大气污染的重要成分之一。 • P--我国西南地区的煤以含磷为特点,有的煤矿层中夹有 磷矿层,因此所采的煤含有较多杂质磷,燃烧中会产生 磷的氧化物,是西南地区酸雨危害严重的原因之一。 • 灰分--煤中的灰分主要是一些不能燃烧的矿物性杂质, 含有钙、镁、铁、铅、硅和微量或痕量砷、钡、铍、铅、 汞、锌等矿物杂质,也含有放射性元素。

能源与环境概论ppt

能源与环境概论ppt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推动全球环境治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和技术支持。
石油输出国组织
协调成员国石油政策,维护石油市场稳定和供应 安全。
ABCD
国际原子能机构
促进核能安全和和平利用,推动核能技术在全球 范围内的应用。
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提供资金支持发展中国家能源和环境项目,促进 全球能源和环境治理的公平性和包容性。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损害未来世代 满足自身需求的能力的发展模式。在能源领域,可持续发展 要求实现能源的长期稳定供应、清洁高效利用和环境友好性 。
02
环境问题与挑战
全球气候变化
总结词
全球气候变化是由于人类活动导致温室气体排放,引起地球气候 系统长期变化的现象。
详细描述
应对措施
03
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强空气质量监测与治理、推广清洁能源等。
生物多样性丧失
总结词
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生 物种类的丰富程度和生态系统的 复杂程度,是生态系统健康和稳
定的重要标志。
详细描述
生物多样性丧失会导致生态系统失 衡、生态服务功能下降等问题,影 响人类生存和发展。
应对措施
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加强生物多样 性保护和管理、限制开发和利用珍 稀濒危物种等。
能源利用现状与趋势
现状
目前全球能源消费仍以化石能源为主,其中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分别占据较大比重。同时,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也 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趋势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未来能源消费结构将逐渐向清洁、可再生能源转型,以降低碳排放和保 护环境。
能源安全与可持续发展
能源安全
能源安全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能够保障能源 供应、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同时避免对环境造成 不良影响的能力。保障能源安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 提。

保护环境节约能源主题班会PPT课件

保护环境节约能源主题班会PPT课件
个人层面的节能措施
关注用电
养成关闭不用的电器设备的好习惯,使用节能灯具和LED灯等高效照明产品。
节约用水
做到合理用水,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用水情况,养成节约用水的意识。
垃圾分类
将可回收利用的废弃物进行分类,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
低碳出行
选择步行、骑自行车或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个人碳排放。
家庭层面的节能措施
选择能效等级高的家电产品,如LED灯和高效制冷空调,可以大幅降低家庭能耗。
绿色出行
多利用公共交通工具、自行车或步行,尽量减少私家车的使用,这样不仅能减少碳排放,还能保护环境。
垃圾分类
做好垃圾的分类回收利用,减少不可降解垃圾的产生,推广可循环利用的生活方式。
环保消费
选择环保、可循环利用的商品,减少不必要的消费,养成绿色消费习惯。
绿色出行
步行和骑自行车
对于短距离出行,选择步行或骑自行车是最环保无污染的方式。这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减少碳排放。
公共交通工具
乘坐公交车、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可以更好地利用资源,减少个人出行时的排放。
新能源汽车
选择电动车或混合动力汽车可以大幅降低碳排放,为环保出行贡献力量。
尽量减少单独驾车
减少单独驾车,选择拼车或共享出行。这样不仅能降低能耗,还可以促进社交。
保护环境 节约能源
呼吁大家从日常生活做起,身体力行地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共同为绿色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by w k
引导语: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环境保护不分老幼
无论年龄大小,每个人都应该 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共同维护 地球的生态平衡。
从身边做起
从日常生活中的节约用水、用电、 垃圾分类等小事做起,体现自己的 环保意识和责任心。

能源利用与环境污染ppt课件

能源利用与环境污染ppt课件
核能利用
合理利用核能,降低碳排放,减少对化石能源的 依赖。
3
清洁煤技术
推广清洁煤技术,减少燃煤产生的污染物排放。
实施环保政策
制定严格的环保法规
制定和完善环保法规,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推行绿色税收政策
对高污染、高耗能产业征收环保税,鼓励绿色产业发展。
政府绿色采购
政府优先采购环保产品和服务,引导企业绿色生产。
农业活动
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 气、烟尘等污染物,如秸 秆焚烧产生的烟尘等。
水污染
工业废水
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 水,含有大量的重金属、 有机物、油污等有害物质。
生活污水
生活污水中的洗涤剂、粪 便等污染物,对水体造成 污染。
农业污染
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化 肥、农药等,通过雨水冲 刷进入水体,造成污染。
核能占比稳定
核能在一些国家的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有一定 的比例,如法国等,核能作为一种清洁、高 效的能源,其占比保持稳定。
02
环境污染问题
空气污染
01
02
03
工业排放
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 气、烟尘等污染物,是造 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 一。
交通尾气
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排 放的尾气中含有大量的有 害物质,如一氧化碳、氮 氧化物等。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环保教育
加强环保教育,提高公众对环保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倡导绿色生活
鼓励公众采取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环保组织与志愿者活动
支持未来展望
能源技术的发展趋势
清洁能源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清洁能源的 利用效率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降低 碳排放。

《能源与环境》课件

《能源与环境》课件

能源与环境的关系
能源供应链
能源的采购、生产和消费对 环境造成直接和间接影响, 需寻求可持续解决方案。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措施有助于降低能 源生产与消耗的环境风险, 实现能源与环境的双赢。
可再生能源
发展可再生能源是减缓气候 变化、提高能源安全和保护 环境的关键路径。
能源与经济的关系
1
能源需求
经济的发展和能源需求密不可分,稳定和可靠的能源供应对经济增长至关重要。
2
能源价格
能源价格的波动对经济有深远影响,能源转型和创新是处理这一挑战的关键。
3
能源效率
提高能源效率有助于减少能源消耗、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和降低碳排放。
可持续能源的概念
可持续能源指的是源源不断地提供并且不会耗尽的能源,如风能、太阳能和 地热能。
可持续能源的种类
风能
通过风力发电产生电能,是最为成熟和广 泛采用的可再生能源之一。
可再生能源
如风能、太阳能和水能,拥有无限的资源,并且对环境几乎没有负面影响。
能源产生的消极影响
1 全球变暖
能源的燃烧释放温室气体,导致地球气候变暖,引发灾害和生态失衡。
2 空气污染
燃烧化石能源产生气体和颗粒物,对空气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危害人类健康。
3 水资源污染
能源生产和开采过程中的废水和排放物会污染水资源,威胁水生态系统。
水能
利用水流或潮汐产生动力,是一种可再生 且具有稳定性的能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太阳能
利用太阳光转化为电能或热能,具有广阔 的潜力和零排放的特点。
地热能
利用地壳热能来供暖或发电,具有持续稳 定的特点和较低的环境影响。
可持续能源的发展现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试时间为2006. 11.25~2006.12. 3,每天分 4 个时段 进行,每两小时测量一次并记录实验数据,测试每天从早晨 9 :40 开始,到下午15 :40结束。

3、实验研究与分析
3.2 实验结果及分析
选取保存完好的200m长地道进行测试。从地道入口起 ,每 10m取一个测点,每个测点在地道的上、下壁面及距地道地面115 处各测量一次。地道内各参数的变化情况均取同一时刻各天的平均值 来分析。 地道内空气干球温度随地道长度的变化曲线如图1所示。

3、实验研究与分析
3.1 测试情况介绍
实验地点在济南市文化西路一地下城市人防干道(简称"地道"), 地道断面为半圆拱形,断面积 f 0 = 410307m2;每米长地道内 表面积 s = 7162m2;地道断面周界长度 U = 7162m;地道 当量直径 de = 2. 12m;中点埋深 y = 610m;被覆层为石灰 石砌体。地道内壁用水泥砂浆抹面,地道内无突肋或急剧的断面变 化或弯曲。地道周围为一般土壤 ,地道在地下水位以上。

2、工作原理
表2 地下埋深6m处地层温度参数 埋深/m 6 温度波振幅/℃ 1.3 最高温度/℃ 20.2 最低温度/℃ 18.7
当地层构造一定时,温度波的延迟时间只与地层深度值有关。 对一般的土壤地层,深度每增加1m,时间延迟约560h (23d)。 对于埋深为 6m的地下人防工程来说,其周围土壤的温度是由23 × 6 = 138d(约4个月)以前的地表温度所决定的。因此,地层 温度波的衰减及延迟,为地下人防工程自然能源的应用提供了良 好的冷、热源条件。

2、工作原理
2.2地下人防工程的蓄热能力
以冬季为例,利用地下人防工程的空气源热泵在冬季供热运行时, 其对空气的加热过程为非稳态的传热过程。可以将半无限大物体的导 热模型作为其简化模型来考虑,其数学描述如下:
式中,t0 为地下人防工程初始温度,℃;tw 为室外空气温度,℃。
2、工作原理
经实验测量,埋深6m处的地下人防工程,建筑壁面平均温度为19 ℃,假设冬季供热运行时,室外空气温度为 tw =5℃,人防工程壁体的 热物性参数为λ=0.81W/(m· K),ρ=1600kg/m3,c=0.84kJ/ (kg· K),设计考虑运行时间为3个月,τ= 3600× 24× 60 = 5.18× 106。以上数据代入式(8)得: qw = 2. 96W/m2 若取空气与地下人防工程壁体的表面对流换热系数为h = 5 W /(m2· K),在此状态下人防工程内的空气温度为: ta = tw - qw/h = 4. 4℃ 200m长地下人防干道,总表面积为15240m2,在此状态下周围 土 壤可以提供的总热量为: Q = qwA = 45. 1kW
对式(4)引入相似性变量 ,积分求解得:
www.themegallery.c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m
2、工作原理
则地下人防工程在定壁温条件下的温度响应为:
由求得的温度响应,可以解出物体中的热流密度:
在壁面处,即 x = 0时,热流密度:
选取济南市文化西路一段200m地下城市人防工程为例,进行计算。

求解式(1)得地层在周期性热作用下的温度场:

2、工作原理
则地层内任一点、 任一瞬间的温度为:
式中, td 为全年地面平均温度 ,℃; Ad 为地面温度的波动振 幅,℃;T为温度波的波动周期,h;a 地层材料的热扩散率,m2/s; t ( y ,τ)为任意瞬间地层内任意点的温度,℃。 济南市地层原始资料如表1所示。由此可计算出埋深 6m 处温度波 的振幅,及每年的最高、最低温度,如表2所示: 表1 济南市地层原始资料 年地面平均温度/℃ 15.7 地层原始温度/℃ 14.83 地面年温度振幅/℃ ± 17
济南地下人防工程中自然能源的高效利用
1. 技术概述 2.工作原理 3. 实验研究与分析 4.结论

1、技术概述
济南提出一种人防工程中自然能源的新的利用方式,不同于以 往对人防建筑内空气直接利用的做法,而是将人防建筑中的空 气作为热泵系统的冷热源加以利用。 此方法可最大限度的利用地下人防建筑内空气冬暖夏凉的特点 ,既能够避免空气源热泵在冬、夏季制热、制冷量大幅度衰减 的缺陷,又能够有效利用土壤层储存的自然冷、热量,可以大 大提高热交换效率,提高热泵的 COP值。 因此,利用地下人防工程中的空气作为空气源热泵冷热源的方 法,能够健康、高效的利用现有自然资源,节能意义十分显著。
图1地道内空气干球温度随地道长度的变化

3、实验研究与分析
从图1可以看出,地道入口处的温度变化比较剧烈,因 为在地道入口处,随着测试人员的进入,入口处受室外空气 温度的影响比较大,随着室外空气温度的升高,其温度也随 之升高。在无外界影响的情况下,在不同时段,地道内空气 温度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 ,温度变化不大 ,基本上维持在 18. 8~19. 2℃。这就说明原始状态的地道 ,在室外平均 气温为5℃ 的情况下,地道内的空气温度保持在 19℃左右。 在冬季,以地道内空气作为空气源的热泵 ,可有效抑制其制 热量的衰减,大大提高其性能系数 ,同时还可省去辅助加热 设备,节能效果显著。 地道内空气湿球温度随地道长度的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

2、工作原理
2.1地层原始温度的变化特点
地下人防工程属于浅埋地下构筑物。浅地层原始温度的变化 ,主要 取决于地层表面温度的变化,为周期性的温度波动,均可以以一定的余 弦函数表示。由于地层的蓄热作用,温度波在向地层深度传递时,会造 成温度波的衰减和延迟。地层可认为是一个半无限大物体,它在周期性 温度波的作用下的温度场,如下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