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第二章企业文化的兴起和发展6
企业文化的发展历程概述(PPT 80页)
A型组织到Z型组织转变的步骤
参与变革的人员学习领会Z理论的基本原理,挖掘每 个人正直的品质,发挥每个人良好的作用。
分析企业原有的管理指导思想和经营方针,关注企业 宗旨。
企业的领导者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各级管理人员共同研讨制定新的管理 战略,明确大家所期望的管理宗旨。
能通过创立高效合作、协调的组织结构和激励措施, 来贯彻宗旨。
培养管理人员掌握了弹性的人际关系技巧。
检查每个人对将要执行的Z型管理思想是否完全理解。
转变的步骤(续)
把工会包含在计划之内,取得工会的参与和支持。 确立稳定的雇用制度。 制订一种合理的长期考核和提升的制度。 经常轮换工作,以培养人的多种才能,扩大雇员的
职业发展道路。
认真做好基层一线雇员的发动工作,使变革在基层 顺利进行。
固守核心价值的内涵,但随时准备改变和 演进其表象 激动人心的目标往往光芒四射,它能够激 发所有人的能量并使之凝结在一起 认同企业理念,行为规范,与企业要求一 致的精英才可留在企业
不断尝试,创造机遇,保留有效部分,迅速放 弃无效的东西,以更好适应环境
用企业内部成长起来的经理人保持核心理 念的一贯性
永不满足,不断改善,自我要求极为严格 ,明天要比今天更好,杜绝任何自满
成功的企业领导者,根据企业所处的环境,提出 明晰的价值观,为全体职工提供对共同方向的意 识和日常行为的准则,并通过企业的英雄人物和 传奇、仪式和典礼来维护和强化这种价值观。
企业文化理论的系统阐述(四重奏之四)
《追求卓越―美国最成功公司的 管理经验》(1982年,彼得斯和 沃特曼)
作者研究领域涉及高新技术领域、 消费品领域、传统工业领域、服 务行业、能源化工行业等多个领 域,研究对象包括惠普、IBM、 英特尔、宝洁、3M、柯达等60 多家世知名企业,研究结果总结 出了成功企业的八大特征:
企业文化的兴起与发展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企业文化的兴起与发展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企业文化》教程第一章企业文化概述一、企业文化的兴起与发展(一)企业文化——企业管理新的里程碑企业文化这个概念的提出,并不意味着以前的企业没有文化。
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本来就是一种文化现象,之所以要把它作为一个崭新的概念提出来,是因为当代的企业管理已经冲破了先前的一切传统管理模式,正在以一种全新的文化模式出现,只有企业文化这个词汇才能比较妥贴地反映这种新的管理模式的本质和特点。
企业文化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是企业管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过程。
正如美国学者菲利普·巴格比所说的,“文化很可能开始于微弱的没有把握的摸索,而这种摸索到后来取得了很大的明确性和肯定性”。
企业文化开始孕育、发生也是一种微弱的没有把握的东西,只是到了以后才开始明确和肯定起来。
可以说,企业文化的兴起是现代企业管理发展的一个新里程,是管理思想的一次革命。
但追根溯源,关于企业文化的形成,必须从日本经济的崛起和美国的反思谈起。
过去,在世人眼里,日本只是一个国土陆地面积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0.25%,人口占世界总人口2.7%的弹丸小国。
但是,就是这个小国,1980年的生产总值却高达10300万亿美元,占世界生产总值的8.6%,跃居世界经济强国之列,这一事实成为20世纪经济世界的一大奇迹,构成了对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的主要威胁。
20世纪70年代后期,日本经济增长率为美国的400%。
1980年日本出口到美国的集成电路由1973年的627亿日元猛增到723.61亿日元,还向美国大量倾销彩色电视机和录像机。
1981年,美国对日本贸易逆差高达180亿美元,达历史最高水平,占到了美国贸易赤字总额的45%。
企业文化的发展与演变
企业文化的发展与演变企业文化是一个组织内部成员共同分享的价值观、行为方式和工作氛围的体现,对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凝聚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企业环境的演进,企业文化也在不断发展与演变。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发展阶段和影响因素三个方面探讨企业文化的发展与演变。
一、历史背景企业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历史背景的影响,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背景对企业文化的形成和演变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工业革命初期,企业文化主要以生产效率为核心,强调机械化生产和集中式管理。
员工被视为生产工具,工作环境较为单一,个人创造力和员工关系并不重视。
到了20世纪初,传统的权威主义文化逐渐受到挑战。
工人运动与工会的兴起,推动了以员工参与和民主决策为基础的企业文化发展。
公司开始鼓励员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关注员工的福利和成长。
二、发展阶段企业文化的发展可以分为初级阶段、成熟阶段和创新阶段三个阶段。
初级阶段的企业文化依旧以任务执行和效率为导向,员工的主导地位较低。
企业文化的形成主要是基于公司的规模和专业化。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逐渐意识到企业文化对于员工凝聚力和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性,进入了成熟阶段。
企业文化开始关注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充分发挥员工的潜能和鼓励团队合作。
创新阶段的企业文化更加注重灵活性和创造力,员工被鼓励提出新的想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企业文化逐渐从以任务为中心转变为以人为本,注重员工的工作生活平衡和成长发展。
三、影响因素企业文化的发展与演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公司理念、领导作用和组织结构等。
公司理念是企业文化发展的核心,它体现了公司的核心价值观和使命感。
领导者在塑造企业文化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的言行和行为示范对员工的影响不可低估。
组织结构也会对企业文化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扁平化的组织结构有利于信息流通和员工参与决策,而过于僵化的组织结构则会限制企业文化的发展和变革。
此外,外部环境的变化如市场竞争、技术进步和法律法规也会对企业文化的发展带来影响。
02第二章 企业文化的兴起和发展6
(三)优秀企业的革新型文化
美国麦肯锡咨询公司彼得斯和沃特 曼在《成功之路——美国最佳管理 企业的经验》一书,提出超群出众 的企业的革新性文化的8种品质。
八大属性
主要理论:需要层次论,1943。
四、企业文化阶段
Z型组织模式 7S框架 优秀企业的革新型文化
(一)Z型组织模式
威廉•大内:美籍日裔学者、加利福 尼亚大学管理学教授,《Z理论—美 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
——提出“管理文化的核心”是使工 人关心企业(企业管理从技术、经 济层面上升到文化层面)
威廉大内提出“Z型组织模式”,建立Z型文 化 ——基于对美国A型组织和日本J型组织分析 特点:
第二章 企业文化的兴起与发展
企业文化的兴起 管理理论的崛起 行为科学的时代 企业文化阶段 知识经济和网络时代的企业文化
一、企业文化的兴起
德鲁克说:管理并不是自然世界的一 部分,管理是一种社会职能,它既要 承担社会责任,又要植根于文化之中 埃德加沙因(Edgar H Schein)的文 化起源说
➢ 埃德加沙因,美国麻省理工斯隆学院教授。 他先后获芝加哥大学文学学士学位、斯坦福大 学文学硕士学位、哈佛大学社会心理学哲学博 士学位。沙因为美国和欧洲的许多大公司做咨 询工作。1988年被美国培训与发展学会评为 “年度咨询师”。他的《组织文化与领导》是 组织文化领域的基石之作。前联合国秘书长安 南是他的学生。并曾请沙因作其咨询顾问,解 决跨文化和文化融合等方面问题。
组织的有效性取决于7个变量 ➢结构 Structure ➢战略 Strategy ➢员工 Staff ➢管理风格 Style ➢系统 Systems ➢技能 Skills ➢共同的价值观 Shared Value
第二章 企业文化的兴起与发展.doc汇编
第二章企业文化的兴起与发展一、古典管理理论阶段现代企业管理管理理论的最初形成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期),是古典管理理论阶段。
在这一阶段,侧重于从管理职能、组织方式等方面研究企业的效率问题,对人的心理因素考虑很少或根本不去考虑。
其间,在美国、法国、德国分别活跃着具有奠基人地位的管理大师,即科学管理之父泰罗(F•W•Taylor,1856-1915)、管理理论之父法约尔(H•Fayol,1841-1925)以及组织理论之父马克斯•韦伯(M•Weber,1864-1920)。
(一)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费雷德里克•泰罗(F•W•Taylor)是美国古典管理学家,科学管理的创始人,被管理界誉为科学管理之父。
在米德维尔工厂,他从一名学徒工开始,先后被提拔为车间管理员、技师、小组长、工长、设计室主任和总工程师。
在这家工厂的经历使他了解工人们普遍怠工的原因,他感到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是提高生产率的严重障碍。
为此,泰罗开始探索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理论。
他从“车床前的工人”开始,重点研究企业内部具体工作的效率。
在他的管理生涯中,他不断在工厂实地进行试验,系统地研究和分析工人的操作方法和动作所花费的时间,逐渐形成其管理体系——科学管理。
1.泰罗《科学管理原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观点1911年,泰罗的主要著作《科学管理原理》问世,标志着企业管理结束了漫长的经验管理阶段,迈入了科学管理时代。
泰罗的这部代表作的基本内容和主要观点包含以下几方面:第一,通过一系列简单明确的事实,指出了全国各个领域,由于工作效率低所遭到的巨大损失。
第二,认为要实行系统化管理而不是物色几位能人高手,才是医治效率低下的良方和对策。
第三,管理是一门真正的科学,它有明确的定律、规则和原理作为它的基础,并进一步指出,无论是从最简单的个人活动,还是需要严密协作和管理的大公司,科学管理的基本原理都非常有效和适用。
第四,提出了新的管理哲学。
泰罗认为,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就必须取得雇主和工人两方面的合作。
企业文化的起源
企业文化的起源企业文化是指在企业内部形成的一种共同的价值观、行为规范和组织方式,它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份。
企业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它与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密切相关。
在人类社会初期,人们的生活方式主要是以狩猎、采集为主,社会组织形式比较简单,企业文化的概念还没有浮现。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农业的浮现使人们开始定居下来,形成为了农耕文明。
这一时期的企业文化主要是以家族为单位,家族成员之间通过血缘关系密切联系在一起,共同劳作,共同生活。
家族内部形成为了一套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这就是最早的企业文化。
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手工业和商业的兴起使得企业规模逐渐扩大,企业文化开始从家族扩展到更大范围的组织。
在古代中国,商业繁荣的时期,一些大型商业家族形成为了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例如“诚信为本”、“务实创新”等价值观念。
这些企业文化的形成,不仅有助于家族企业的传承和发展,也对整个社会的商业行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企业的规模和复杂程度进一步增加,企业文化的概念也逐渐被提出。
企业家开始意识到,企业文化的建设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和竞争优势具有重要意义。
他们通过塑造企业的价值观、制定行为规范、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等方式,逐步形成为了自己的企业文化。
例如,苹果公司的企业文化强调创新、简约和用户体验,这些价值观念贯通于公司的产品设计、营销策略和组织管理中。
现代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不仅受到企业内部的影响,也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企业面临更加复杂和多变的竞争环境,企业文化也需要不断适应和变革。
一些先进的企业通过引进外部的管理理念和经验,融合不同文化的元素,不断创新和完善自己的企业文化,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和变化。
总之,企业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它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企业家的积极引领和员工的共同努力。
企业文化的起源
企业文化的起源一、引言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内部共同的价值观、信仰、行为准则和行为方式,是企业员工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追求。
本文将探讨企业文化的起源,包括其概念、发展背景和重要性。
二、企业文化的概念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内部形成的一种特定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行为方式,是企业员工共同遵循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追求。
它是企业内部的精神纽带,能够凝聚员工的力量,提高员工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三、企业文化的发展背景1. 工业革命的影响工业革命的兴起使得企业规模扩大,员工数量增加,管理层面临新的挑战。
为了解决员工纪律问题和提高生产效率,企业开始关注组织文化的建设。
2. 管理学的发展随着管理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逐渐认识到企业文化对企业的重要性。
管理学家们提出了各种理论和模型,如哈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麦克莱兰的需求层次理论等,进一步强调了企业文化对员工激励和满意度的影响。
3.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使得企业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
为了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企业开始注重建立独特的企业文化,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能力。
四、企业文化的重要性1. 提升员工凝聚力和归属感企业文化可以帮助员工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认同感,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从而提高员工的凝聚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2. 塑造企业形象企业文化可以反映企业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树立企业形象,提升企业的声誉和品牌价值。
3. 提高员工满意度和工作效率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提供积极的工作环境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幸福感,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创造力。
4. 促进企业创新和发展积极的企业文化可以鼓励员工提出新的想法和创新,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
五、结论企业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工业革命时期,随着管理学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企业文化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提升员工凝聚力和归属感,塑造企业形象,提高员工满意度和工作效率,促进企业创新和发展。
企业文化的发展和营造
企业文化的发展和营造一、企业文化的发展企业文化是一个组织内部的价值观、行为准则、理念和制度等共同遵守的规范。
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提高员工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而企业文化的建设也是每个企业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
1.企业文化的起源企业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
20世纪初期,美国开始倡导企业文化的概念,并成为著名的企业文化研究者,他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价值观和组织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
20世纪70年代末,麦肯锡咨询公司通过对100多家美国公司的调研,提出了“企业文化多元化”的观点,认为企业文化应该与公司所处的市场定位相匹配,以适应不同的商业环境。
20世纪80年代,日本企业开始借鉴企业文化的理念。
例如,丰田汽车倡导的“精益生产”理念,就是通过企业文化的建设来强化生产效率和质量。
2.企业文化的类型企业文化有许多不同的分类方式,其中最常见的方法是将其划分为三种类型:(1)创业型企业文化:创业型企业文化强调创新、勇气、冒险精神和敢为人先的精神,通常在拥有强烈的企业文化意识的初创企业中形成。
(2)管理型企业文化:管理型企业文化注重条理、规章制度、制度化和标准化,通常在一些规模较大、发展较长时间的企业中形成。
(3)发展型企业文化:发展型企业文化强调组织的协调性和对公司员工的关爱,希望通过一种更加人性化的管理方式来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3.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企业文化的建设和营造影响着企业的各个方面,如企业的经营管理、员工的价值观、与社会的关系等。
以下是企业文化的重要性:(1)优化企业内部管理,促进企业发展。
(2)促进员工的凝聚力和创造力,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
(3)提高企业的形象和竞争力,吸引更多的人才和业务伙伴。
(4)规范企业的行为准则,使企业更有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企业文化的营造企业文化的营造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和心血。
以下是企业文化的营造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1.价值观的制定公司的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企业文化的形成
企业文化的形成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内部员工共同遵循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和工作方式的总和,是企业的精神和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提高员工的凝结力和归属感,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
下面将详细介绍企业文化的形成过程及其重要性。
一、企业文化的形成过程1. 初创阶段:企业文化的形成通常始于企业的创立阶段。
创始人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对企业文化的形成起到关键作用。
创始人的领导风格、经营理念和道德标准会影响到员工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
2. 员工参预:企业文化的形成需要员工的积极参预和共同努力。
企业可以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培训、会议和团队活动来加强员工的凝结力和归属感。
员工参预的过程中,可以共同制定企业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形成共识。
3. 传承与发展:企业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地传承和发展。
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变革,企业文化也需要不断地适应和调整。
企业可以通过定期的评估和反馈机制来了解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度和满意度,并根据反馈结果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二、企业文化的重要性1. 增强员工凝结力:企业文化可以增强员工的凝结力和归属感,使员工更加忠诚于企业,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会促使他们更加积极地投入工作,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 塑造企业形象: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精神和核心竞争力的体现,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塑造企业的形象,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具有独特和积极的企业文化会使企业在市场上脱颖而出,吸引更多的客户和合作火伴。
3. 促进组织发展:企业文化可以促进组织的发展和变革。
有一套明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可以指导员工的工作和决策,提高组织的协调性和执行力。
企业文化还可以激发员工的创新和创造力,推动企业不断地适应市场的变化和需求。
4. 增强企业竞争力: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企业文化可以塑造企业的独特价值和品牌形象,使企业在市场上具有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和忠诚度也会影响到企业的声誉和口碑,进而影响到企业的市场地位和业绩。
企业文化的演进的过程
企业文化的演进的过程企业文化的演进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它伴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而逐渐形成和演变。
在这个过程中,企业文化不断适应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吸纳新的元素,摒弃过时的理念,以保持其活力和生命力。
在初创阶段,企业文化是由企业创始人的价值观和信念所塑造的。
这些价值观和信念不仅反映了企业的使命和愿景,还贯穿于企业的日常经营实践中。
由于企业规模较小,这个阶段的企业文化通常简单而明确,易于传达和实施。
企业文化在初创阶段的特点是具有强烈的创始人的个人色彩和企业特色,这些特色往往成为企业的重要标识和核心竞争力。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企业文化逐渐进入成长期。
在这个阶段,企业文化开始与企业的战略目标和发展方向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企业文化的元素变得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需要更加系统和科学的管理。
企业文化在成长期的特点是动态性和开放性,企业需要不断地吸纳新的元素和理念,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企业发展需求。
同时,企业文化的开放性也使得企业能够与外部环境进行有效的互动和交流,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当企业进入成熟阶段时,企业文化已经相对稳定,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在这个阶段,企业文化的管理体系已经完善,员工对企业文化有高度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企业文化的成熟阶段特点表现为稳定性和持续性,企业文化不仅成为企业内部的共识和行为准则,还通过传承和创新不断推动企业的发展和成长。
成熟的企业文化还能够增强员工的忠诚度和凝聚力,促进企业内部的协作和发展。
然而,企业的文化和价值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当企业面临重大挑战或进行战略转型时,企业文化可能会经历变革阶段。
在这个阶段,企业需要对现有的文化进行反思和调整,以适应新的发展需求和市场环境。
这种变革可能是渐进式的,也可能是颠覆性的,需要企业领导层的积极推动和管理。
企业文化在变革阶段的特点是灵活性和创新性,企业需要打破旧有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积极探索新的发展道路和文化理念。
第二章_企业文化的产生与发展
思考 为何要提出文化管理?
• 得出的结论是:
• ①文化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 果;
• ②文化管理是社会进步人的素质全面 提高的必然要求;
日、美企业文化比较
日本企业
美国企业
终身雇佣制 短期雇佣 缓慢的评价和升级 迅速的评价和升级短期雇佣 非专业化的经历道路 专业化的经历道路
含蓄的控制 明确的控制 集体的决策过程 个人的决策过程
集体负责 个人负责 整体关系 局部关系
二、文化管理
• 1.文化管理的定义与特征 • 文化管理就是把企业的软要素----文化
• 一、企业文化在中国的传播 • 二、中国企业文化建设误区 • 三、典型企业的企业文化特征
一、企业文化在中国的传播
• 20世纪50年代国有大中型企业就有这样的做法
• 1.中国企业文化理论的引进
• 80年代开始引入外国管理模式,理论 界也开始研究,但是没有取得实质性 效果
• 90年代中期:海尔P51、联想、华为
美国安然公司案例
畸形公司文化+媒体推波助澜=毁灭
• 文化之一:“只能成功”,诱人作假
• 在安然,失败者总是中途出局,获胜者会留下来, 指望获得做成最大交易那些人可以得到数百万美元的奖 金。
• 该公司过去的和现在的一些雇员说,必须保持安然 股价持续上升的压力,诱使高级管理者在投资和会计程 序方面冒更大的风险。他们说,其结果就是虚报收入和 隐瞒越来越多的债务,从而造成了——用前经理玛格丽 特.切科尼的话来说——“一座用纸牌搭成的房子”。
(3)忠——日本企业文化以武士道作为精 神支柱。
02第二章 企业文化的兴起和发展6
组成: 组成: 物质层:组织结构、 物质层:组织结构、组织过程 支持性价值观:战略、目标、质量意识、 支持性价值观:战略、目标、质量意识、 指导哲学 基本的潜意识假定:潜意识的信仰、 基本的潜意识假定:潜意识的信仰、知 觉、思想、感觉等 思想、
企业文化的兴起, 于美国,根在日本” 企业文化的兴起,有“源 于美国,根在日本” 之说。 之说。 它是20世纪 年代美国管理学家比较研 它是 世纪70年代美国管理学家比较研 世纪 究日本企业管理经验的产物。 究日本企业管理经验的产物。《美国企业 产物 精神》《追求卓越》《日本的管理艺术》 精神》《追求卓越》《日本的管理艺术》 》《追求卓越》《日本的管理艺术 美国的通用与克莱斯勒 如 —美国的通用与克莱斯勒 美国的通用与克莱 —日本的丰田 日本的丰田
1875年 1875年,泰勒离开哈佛大学到费城的恩普 利斯水压工厂当模型工和机工学徒工。 利斯水压工厂当模型工和机工学徒工。 1878年 他进入费城的米德瓦尔钢铁厂当 1878年,他进入费城的米德瓦尔钢铁厂当 米德瓦尔钢铁厂 一名普通工人。从一名普通工人开始, 一名普通工人。从一名普通工人开始,泰 勒升为职员,后又升为车间管理员、技师、 勒升为职员,后又升为车间管理员、技师、 小组长、工长、制图部主任、总经理; 小组长、工长、制图部主任、总经理; 1884年,因为他在业余学习的基础上获得 1884年 了机械工程学士学位,他被升为总工程师。 了机械工程学士学位,他被升为总工程师。
附:帕金森定律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诺斯古德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诺斯古德 • 帕金森 通过长期调查研究,写出一本名叫《 通过长期调查研究,写出一本名叫《帕 金森定律》的书。 金森定律》的书。他在书中阐述了机构 人员膨胀的原因及后果: 人员膨胀的原因及后果:一个不称职的 官员,可能有三条出路 三条出路, 官员,可能有三条出路,第一是申请退 把位子让给能干的人; 职,把位子让给能干的人;第二是让一 位能干的人来协助自己工作; 位能干的人来协助自己工作;第三是任 用两个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当助手。 用两个水平比自己更低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当助手。
第二章 企业文化的兴起
3、中国的企业文化热
引入介绍期:20世纪80年代 第一次企业文化浪潮 初步探索期:20世纪90年代 差异化策略 模仿外资企业CI 蓬勃发展期:21世纪以来 全面系统地企业文化建设
有天 生下 于万 无物 。生 于 有 ,
小结:
• 从这些著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企业文化的产 生有着深刻的理论基础——由行为科学和管理 科学共同构成的企业现代管理理论,是对企业 现代管理理论的直接继承和发展。
•2.1 企业文化的兴起 •2.2管理文化与组织环境 •2.3企业文化管理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企业文化产生的思想背景 二、企业文化产生的实践背景 三、企业文化热的兴起
• 企业文化的兴起和研究, 反映了企业经营管理理 论研究的深入和发展。
• 标志着企业经营管理从 物质制度的层面向文化 层面的趋势发展。
• 日本的成功经验与美国的管理实践是其产生的 实践基础,是对日本、美国及其西方资本主义 国家企业管理的总结与发展。
•2.1 企业文化的兴起 •2.2管理文化与组织环境 •2.3企业文化管理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2.2管理文化与组织环境
◎管理文化含义 文化是一种知觉;管理文化是一种对 事实的描述而不是一种评价。 ◎组织文化的10个特征 成员的同一性;团队的重要性;对人 的关注;单位的一体化;控制;风险承 受度;报酬标准;冲突的宽容度;手段 ——结果倾向性;系统的开放性 ◎强文化组织与弱文化组织
一、企业文化的产生的思想背景
科学管理及其理性主义的思想基础
天人相分 哲学中天人相分:柏拉图、笛卡尔 神学中天人相分 新教伦理和理性主义传统 ◎马克思•韦伯与新教伦理 ◎泰罗与科学管理
二战后西方学术思想发展变化
传统的管理靠的是权力而不是人的意愿,是独裁式的 管理,一切事情只由管理者一个人讲了算,下级和员 工没有自主权 西方人本主义学术思潮:研究人的精神、人的文化
企业文化的发展和传承
企业文化的发展和传承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精神支柱和灵魂,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石。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文化的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将从企业文化的发展历程、培养企业文化的方式以及企业文化传承的重要性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企业文化的发展历程1. 初期阶段企业文化的初期阶段是指在企业成立之初,由创始人和创业团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理念构建的基本精神和价值观。
这个阶段的企业文化并不完善,但它确定了企业的基本发展方向。
2. 建设阶段企业文化的建设阶段是指企业逐渐意识到文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并开始有意识地进行文化建设。
此时,企业会制定一系列文化建设计划,包括制定企业文化宣言、理念和价值观,培养企业文化的代表性人物等。
3. 成熟阶段在企业文化发展的成熟阶段,企业已经培养出了自己的成熟文化体系,它成为企业员工的共同信条。
这个阶段的企业文化已经有了广泛的传播和影响力,并在企业的方方面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二、培养企业文化的方式1. 制定企业文化宣言、理念和价值观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制定企业文化宣言、理念和价值观是首要任务。
它们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指导,并成为员工分享与传承的精神支柱。
2. 培养企业文化的代表性人物企业文化的代表性人物是指在企业文化中拥有重要作用的员工或企业群体。
他们的言行举止代表了企业文化的精髓和价值观。
培养出代表性人物,有助于提升企业文化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3. 强化企业文化的传播企业文化的传播是弘扬和强化企业文化的关键。
传播途径包括企业网站、内部宣传、员工培训、产品营销等渠道。
通过强化企业文化的宣传和传播,可以让企业文化深入人心,起到更大的价值。
三、企业文化传承的重要性1. 提高员工认同感传承企业文化有助于提高员工的认同感。
员工对企业文化有了认同,才能积极地融入企业的集体行动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 增强企业凝聚力企业文化的传承有助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企业文化的形成
企业文化的形成企业文化是指在企业内部形成的一种共同的价值观、行为规范和工作方式,它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和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企业文化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经历多个阶段和环节。
以下是企业文化形成的一般步骤和标准格式的文本:第一部分:引言企业文化是企业的软实力,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和员工的凝聚力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企业文化的形成过程和关键要素。
第二部分:企业文化形成的阶段1. 初始阶段:企业文化的形成通常始于企业的创立。
在这个阶段,企业的创始人会根据自己的理念和价值观建立起一套初步的企业文化。
这些理念和价值观可能包括对员工的关怀、客户至上、创新等。
2. 发展阶段: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企业文化会逐渐发展和完善。
在这个阶段,企业需要明确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和经营理念,并将其传达给所有员工。
企业可以通过制定企业宣言、价值观宣言等形式来确立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
3. 强化阶段:企业文化的形成需要持续的强化和传承。
在这个阶段,企业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文化管理体系,包括制定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目标和计划,并通过各种培训、奖励等方式来强化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和遵守。
第三部分:企业文化形成的关键要素1. 领导力:企业文化的形成离不开领导者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领导者应该具备积极的企业文化意识,并通过自身的言行来影响和激励员工。
2. 参与度:企业文化的形成需要全员参与。
企业应该鼓励员工参与到企业文化建设中,提供多样化的参与机会,例如组织文化活动、开展员工培训等。
3. 激励机制:激励机制是企业文化形成的重要保障。
企业可以通过设立奖励制度、提供晋升机会等方式来激励员工积极参与企业文化建设。
4. 内外一致:企业文化应该与企业的内外环境相一致。
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发展需求和市场环境来调整和完善企业文化,使其能够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契合。
第四部分:总结企业文化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领导者的引领和员工的积极参与。
企业文化的形成需要经历初始阶段、发展阶段和强化阶段。
中国企业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企业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第一篇:中国企业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中国企业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组织文化,是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和社会文化在企业的影射、积淀与发展。
我国的企业文化萌芽于春秋时期以儒商文化为主的商业理论,历经唐、宋、元、明、清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在我国近代的民族工业中,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市场经济中迅速发展,为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古代商业文化理论的形成我国工商业的形成起源于夏商。
当时以官办官营为主的工商会官促进了西周商业活动的发展。
到春秋战国时期,“士大夫不杂于商”的状况出现了重大改变,士人遵循孔子“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节也”的训导,“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爱财而取之有道”,经商多以礼义为行动规范,在礼义的基础上求利而不贪夺。
其时,管仲“通货积财,富国强兵”,成就了万世霸业;范蠡,“经营农盐,雄霸商海”,成为世代商人效法的商圣;政客吕不韦善用“奇货可居”术,做成了天下最大的一笔买卖,他不仅自己当了宰相,还使自己的儿子嬴政坐上秦王的宝座,成为中国的始皇帝。
在商业活动中,孔子之后,孟子周游列国,提倡“以德王天下”,一方面宣扬仁义,另一方面经商“以羡补不足”,他反对“重征商税”,主张“取消关市之征,开放山泽之利”,义利结合,充分体现了儒家文化的价值观。
之后,墨子主张“交相利”、“财货让”,要求商人在给别人带来利益的同时,自己也从中获利。
他不仅言商,而且积极参与商业活动,深切体会了商业经营的辛劳艰苦,并从中意识到了供求与商品价格之间的关系。
先秦时期士人经商,说明了春秋战国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反映了士人商业文化意识的觉醒。
其时儒商盛行,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经营讲求信义,以诚信为本,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经营之道。
据历史记载,子产“为相二年,市不豫价;三年,门不闭户,道不拾遗”,实现了政通人和、社会安定的繁荣景象;范蠡善经营之道,“陶朱事来,端木生涯”,“能择人而任时,十九年中三致千金”,一跃而成巨富,其积著之理成了商人世代相传的法宝;白圭在总结先秦士人经商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人弃我取,人取我与”、“能知取与,是为行仁”和“智、勇、仁、强”经商四德的“治生之学”,为古代商业经营提供了有效的管理方法与考核标准,同时为中国工商企业文化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关于企业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关于企业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企业文化是人类文化、民族文化发展的结果,是人类文化经过渔猎文化、农耕文化发展到商业文化的产物,是商业文化中的一部分,是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工业社会特有的社会文化现象。
应当说,有企业和企业管理存在,就有企业文化存在。
但是,一般说来,这时的企业文化属于自然生成的企业文化,真正把企业文化当成一门科学来对待,有意识地对它进行研究并运用于企业管理实践,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事情。
企业文化热潮的兴起源于日本对美国的挑战。
日本经济的冲击引起美日比较管理学的研究热潮。
日本是个岛国,资源贫乏,火山地震不断,既没有像中国那样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也没有像欧洲那样的现代科学技术,而且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
在这种条件下,日本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引进美国的现代管理方法,60年代实现了经济起飞,前后只用了不足20年的时间,令人难以置信。
日本经济重新崛起,创造了连续增长的奇迹,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已作为一种超级经济力量出现于国际舞台,大有取代美国、欧洲之势。
是什么力量促使日本经济腾飞?本来日本的管理是向美国学的,日本成功的奥秘是什么?美国学者把目光投向日本,探讨美国输给日本的缘由。
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一批美国学者,不仅有管理学者,而且有社会学、心理学诸多学科的学者远渡重洋赴日本考察,掀起了美日比较管理学研究热潮。
美国学者考察研究的兴趣开始主要在企业管理方面,对美日两国的不同管理模式进行了全面比较。
特别是考察了企业之后,他们发现,日本企业与美国企业之间一个最大的差别,是日本企业的员工有“爱厂如家”的思想,而美国企业的员工缺乏这种思想。
这证明,美日两国不同管理模式的背后是文化的差异,因此美国学者又把注意力集中在文化比较研究方面。
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日本的企业文化再好也只适用于日本,而不能简单地移植到美国企业。
美国学者学习日本的最大收获,是发现了文化力是推动经济、推动企业发展的原动力。
2企业文化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章企业文化理论的产生与发展一、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东西方企业文化差异的根源,阐述企业文化理论发展的历史阶段,各阶段企业管理理论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东西方企业文化差异的根源、企业文化理论发展的阶段、特点。
三、教学难点:东西方企业文化差异的文化根源四、教学手段:课堂讲授五、教学课时:4课时企业文化的发展历程现在回顾企业文化的发展,可以发现,在不同年代、不同国家、不同企业,具有各不相同的管理观念和风格,比如,美国和日本的企业管理艺术就有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是由很多情况造成的,主要是:历史传统、基础科学的发展水平、社会环境、管理者的能动作用。
我们主要是从历史传统上分析这个差异:现代企业产生于19世纪中期,它是一种和老式店铺或手工作坊完全不同的“组织”,任何一个组织,其功能的发挥有赖于管理,以前的“老式店铺或手工作坊”和现在的“现代企业”也不例外,但是,现代企业并不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种重要组织,因此,最初开始系统地应用管理理论和管理原则的并不是企业,而是其他比企业出现得更早的组织,那么,其他更古老的组织中形成的管理思想和管理原则,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到现代企业管理。
西方——在西方,首先出现的重要组织是政府和教会,西方最早的关于领导、指挥、协调、控制和职能专业化等概念,都是在政府和教会的形成过程中产生的,其中,受罗马帝国和天主教会的影响最大。
罗马帝国是在公元前30年建立的,后来在它的国境内产生了基督教,基督教后来分为东西两派,西派即“天主教”,后来天主教的权力越来越大、管理财产、指挥军队(图片),这种状况持续了1000多年的时间,到16世纪,一些民族国家兴起,教会的威信大大下降,新兴的民族国家取代了教会在物质和军事方面的职能,而教会掌管人们的精神生活,于是,西方社会历史演变中所形成的国家和教会,成为各自具有独立势力范围的独立机构——这是一种组织二元化的历史传统,对西方管理思想产生了极其巨大的影响,所以,意大利的马基雅维里在16世纪首先提出了管理不属于道德范围的理论,认为管理是道德准则以外的一个职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长期考核和逐步提升制度
➢ 对人才的“非专业”培养制度(适应各 种工作)
➢ 集体研究与个人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方式
➢ 贯彻平等主义原则
日本J型模式在美国应用实例
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别克”总装配厂是当时全公 司效率和质量最低的工厂之一。“别克”访问团 前往日本考察,回来后以近似日本的管理方式重 新设计对全厂的管理,不到两年,该厂的效率和 质量在全公司范围内已经上升为第一名。“别克” 的管理思想被大内提炼、概括为Z理论。 成功关键:重视人、关心人的企业文化使工人关 心企业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
第二章 企业文化的兴起与发展
企业文化的兴起 管理理论的崛起 行为科学的时代 企业文化阶段 知识经济和网络时代的企业文化
一、企业文化的兴起
德鲁克说:管理并不是自然世界的一 部分,管理是一种社会职能,它既要 承担社会责任,又要植根于文化之中 埃德加沙因(Edgar H Schein)的文 化起源说
➢ 埃德加沙因,美国麻省理工斯隆学院教授。 他先后获芝加哥大学文学学士学位、斯坦福大 学文学硕士学位、哈佛大学社会心理学哲学博 士学位。沙因为美国和欧洲的许多大公司做咨 询工作。1988年被美国培训与发展学会评为 “年度咨询师”。他的《组织文化与领导》是 组织文化领域的基石之作。前联合国秘书长安 南是他的学生。并曾请沙因作其咨询顾问,解 决跨文化和文化融合等方面问题。
松下启动在家工作制度,平均每周在家1-2天
日本松下电器将从2007年4月1日起开始实行员工在家上班 制度。该制度适用范围包括系统技术人员、营业、企业策划、 人事等绝大多数白领员工。
该制度主要目的是为育子,老龄等员工无法正常上班,而提 供一继续工作的环境,这样将有效保留企业的人才。据悉, 松下电器总部及其手机制造等23家全资子公司的7万6000名 员工中,除工厂一线工人、保安、秘书等工作人员外,其他 绝大多数白领员工都可享受新制度。
实践阶段(五、六十年代的日本) 终身雇佣制
日本企业管理 年序列工资制
企业工会
理论的萌发阶段(七十年代的美国) 美日管理比较研究阶段 美国:理性、硬件管理、
忽视人的形成与发展阶段(八十年代的美国) 企业文化作为新的管理理论被提出, 并由经验形态总结向理论高度过渡
➢ 沙因认为:文化是一个特定组织在处理外 部适应和内部融合问题中所学习到的,由 组织自身所发明和创造并已发展起来的一 些基本的假定类型,这些基本假定类型能 够发挥很好的作用,并被认为是有效的, 由此被新的成员所接受。
组成: ➢ 物质层:组织结构、组织过程 ➢ 支持性价值观:战略、目标、质量意识、
[案例] 松下公司十分重视用家庭般的亲情关怀去温暖 职工的心。公司不仅对员工工资和福利待遇优厚, 且率先在1965年实行5天工作制。1976年颁布实行 抚恤遗属子女制度和延长退休年限,增加退职金和 养老金。1979年世界经济萧条时,产品大量积压, 公司建议大幅减产,裁员1/2。松下否决了这些建 议,决定生产实行半日制,工资按全天付。他号召 全体员工全力推销产品,共渡难关。松下对员工的 真诚关怀和爱心,极大地激发了员工对企业的感奋 和热情。经过几个月的努力,终于推销了全部库存 产品,恢复了正常生产。他说:“利用武力、金钱、 智慧来命令别人做事,当然不会完全没有成效。但 能用道德感化别人的话,应该可以收到更好的效 果。”。
安全、会计和管理活动。 ▪ 管理的基本职能:计划、组织、指挥、
协调和控制
▪ 管理的一般原则:14项原则
韦伯的理想的行政组织理论
➢ 代表人物:韦伯 ➢ 代表作:《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理
论》,被称为组织管理之父
➢ 管理思想:
➢ 权威的基础:——“法定”的制度规范 理想的行政组织理论的实质在于以科学确 定的“法定的”制度规范为组织协作行为 的基本约束机制,
员工申请在家上班,通过公司确认,就将予以批准。公司以 租借的方式提供电脑和电视会议用摄像头,员工可以通过网 络与办公室内的员工保持联系,同时进行工作。该制度允许 员工平均每周在家工作1-2天。
这样的工作方式,在全球范围内也是一个大胆的创新,即使 是Google和微软这样的腰缠万贯的大腕也没有敢做出类似 的尝试。这对于企业办公成本也可以节约,当然需要员工有 很高的素质和责任感。
主要理论:需要层次论,1943。
四、企业文化阶段
Z型组织模式 7S框架 优秀企业的革新型文化
(一)Z型组织模式
威廉•大内:美籍日裔学者、加利福 尼亚大学管理学教授,《Z理论—美 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
——提出“管理文化的核心”是使工 人关心企业(企业管理从技术、经 济层面上升到文化层面)
威廉大内提出“Z型组织模式”,建立Z型文 化 ——基于对美国A型组织和日本J型组织分析 特点:
二、管理理论的崛起
泰勒 科学管理 个体效率
古典管理理论
古典管理思想 经济人假设
法约尔 组织管理 企业组织效率
韦伯 科层制 社会组织效率
效率最大化目标
➢泰勒的主要观点
▪ 科学制定工作定额 ▪ 合理用人 ▪ 推行标准化管理 ▪ 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 ▪ 管理职能和作业职能的分离 ▪ 实行“例外原则” ▪ 其核心——提高劳动生产率
三、行为科学时代
➢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 ➢麦格雷戈的X理论与Y理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麦格雷戈的X—Y理论
➢麦格雷戈,美国管理学家, 1957年提出了X-Y理论。
➢代表作:《企业的人性面》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Maslow,1908-1970,著名心理学家、行 为科学家)。
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 法约尔跟泰勒的背景、经历不同,泰勒 是从“车床前的工人”开始而逐步向上 发展,理论适用于企业;法约尔在大部 分时间里则都担任管理人员,其中在总 经理的位置上一干就是30年,他是从 “办公桌前的总经理” 开始而向下发展, 理论适用于各种组织。
➢ 代表作:《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 ➢ 管理思想: ▪ 企业的经营活动:技术、商业、财务、
指导哲学 ➢ 基本的潜意识假定:潜意识的信仰、知
觉、思想、感觉等
企业文化的兴起,有“源 于美国,根在日本” 之说。 它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管理学家比较研 究日本企业管理经验的产物。《美国企业 精神》《追求卓越》《日本的管理艺术》 如 —美国的通用与克莱斯勒 —日本的丰田
企业文化的发展 历程
企业文化的发展历程